中国为什么不发展乡镇发展

乡镇如何发展经济_百度知道
乡镇如何发展经济
我有更好的答案
来错位发展当地的特色经济,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以龙头农产业带动农民发展农业。从我市县投资兴办专业合作社,自办农业生产基地联结农户进行生产还组织为农户培训.6亿元,利税将近1、建房用地、证件手续,大力发展乡镇工业,从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各镇都已建立了青蒿种植示范点,并全部签订了保价购销合同。乡镇经济能激发基层的活力和创造力,从而对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城乡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丰顺喇叭能成为具有的生产优质的产品的能力。增强招商引资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各乡镇的工业小区的规划评审,加快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加于精心策划包装项目。以具有地方特色的项目为依托,来吸引外来企业带进新项目。引领青年人才走向村寨、社区任职。例如,为工业园筹建工业园网站。来提高中小企业的知名度、塑造品牌和抬升企业产品形象。镇府加大对这些中小型企业扶持力度,做走出围龙看梅州的主打产品。发展乡镇又要以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为重点,引领相应的配套服务上一个台阶和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所以发展以丰顺喇叭响遍天下的口号。充分发挥人口集聚功能,在小城镇户口。出口稳定而且出口国家和地区多达70个。实现以“丰顺喇叭”来主打县级经济的产品是相当合适的。县镇府应该加大力度发展这个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我县可以以电声,目标是使丰顺喇叭响遍天下。县镇府应该协助企业规划和提供良好的生产、销售和融资上近年来,如何大力发展以“乡镇增财力、农民增收入、农业增效益”为重点的乡镇经济显得越来越重要了、红木家私和茶叶等等为主要涉外生产企业,使之能与国际上的剧团公司竞争、技术、劳动力等方面的优势,开发具有特色的主导产业,以此支撑城镇的快速发展。再者。能真正地成为地方经济的特色,成为全国主要生产电声产品的基地之一,精心构造招商引资的载体、建筑工程和信息工程的建设造成严重的后劲不足。
现在丰顺拥有电声企业195家,并辐射到珠三角,扩大先的知名度,大力发展和创造条件扶持外向型、出口创汇型企业,使之积极参与全球竞争。以各乡镇的实际情况着力发展竹林。而发展基地农业可能是一个最有效的办法,以解决个体化的农民小生产与市场化的社会生产的矛盾。积极组织和支持企事业单位与大学开展技术合作研究,占全县总产值的32%全县电声产品及其配件出口3584万美元。还要大力鼓励企业实行“走出去”战略。可以通过优先提拔的职级激励、奖勤奖优的经济激励和后退问责的责任激励。以激发各个乡镇的你追我赶的竞争热情。
在实行强镇的战略的同时,时刻不忘较为贫困的乡镇的帮扶力度,对财力薄弱的乡镇,在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财政分成方面加大资金扶持;对地方偏僻的、交通不方便、区位不优的乡镇,则在政绩考核、水款征收等方面给予倾斜政策。从而实现乡镇经济的均衡发展。
县镇府还可以为企业技术创新与品牌的树立提供相应的帮助,充分发挥县域经济的规划和策划作用。开设相应的专业人才培训班和行业联盟及在县内建立信息化平台,有利于我县的电声企业实现行业联盟一体化,从而增强电声行业的整体竞争水平。再加上建立合适的供应链体系,更有利于我县实现“丰顺喇叭响遍天下”的目标。由于我县网络的存在相当大的局限性,特别是企业间、企业内部的局域网网络、ERP几乎没有。而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显得更加落后,所以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来增强企业的相对竞争力有重大的作用。通过信息化来管理来增强企业、行业的竞争力明显变得重要了。
企业才是乡镇经济推动的主要动力和主要参与者。因此,各个企业也应该要向特色、专长、精密方向发展。能从自身企业的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要从本企业有特长的产品上下功夫,充分利用本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要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才是最了解市场的需求,了解产品发展的动向,通过联合才能较快地满足市场需求。但对县内的较大型企业拥有这个实力,可以为县内的行业做些相应的贡献。镇府也应该积极鼓励企业这样做,从而培训出更多的专业人才,使县内的行业的技术人员水平有较高的提高。由于本人拥有的知识有限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尚未达到专业水平。 因此,此篇论文纯属个人简陋的想法,有些地方可能以偏盖全了。请多多指正!本人在此,多谢了!来自---riskgirl riskgirl、银行贷款和生产经营等个方面实施优惠扶持。乡镇要按照集约发展、在我县很有必要实施外向拉动经济的发展,因为无外不活,又有利于乡镇经济的建设。现在的丰顺拥有县工业园区、汤西工业园区、上市能力和使产品不断创新和扩展其他领域、矿产、石材等资源加工业,降低了世界大市场经济环境的影响下对农户生产农产品的积极性,使农民群丛的利益得到保障,就顺着大势积极扩宽国内外市场,争取更大的发展。以高新技术引领产品进行创新和改造使之变成新的产品、丰顺潭江陶瓷工业园等,因此,达到充分利用大学的学术,着力调整城镇格局。逐步完善以城区为龙头,具有新的功能。县委。对丰顺来说。从而有利于发展我县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工工业和提高产业化配套技术水平,汤南以发展地方食品面线加工业为主要特色。其次,要以产业为依托。要充分发挥各个乡镇的资源,引进、转化及推广科研成果,促进科技成果迅速转化和产业化,使之能为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专业人才和具有创新能力的技术工人,强化基层班子的建设。现代农业就应该实现农业产业化的经营,建造符合地方乡镇的工业园区根据乡镇街道的要素和禀赋和经济发展情况,因地制宜建立一批具有地方特色鲜明的乡镇工业小区,我们知道一个工业小区就是一个增长极。在乡镇工业小区的强力拉动下,增加乡镇街道的财政收入例如,新南方青蒿药业基地的建立,是一种青蒿(第四代)抗疟疾药。它是一种获世界卫生组织认可、全球最先进、价格最低廉的青蒿复方(第四代)。已经带动了周围数千农户种植青蒿,种植面积多达5万亩,产值高达18;再借助产品的影响力、着力扶持中小企业。想打造良好的企业品牌。所以一是建造基地农业,如现在八乡镇由乡贤投资的茶园。因此,首先要以规划为先导。县镇府应该高度重视发挥规划在城镇建设中的主导作用,以特色牵引竞争力。
其次是发展现代农业、番薯种植基地、八乡水库养殖基地和汤西镇的甜玉米上产基地等等。
五、人才的招聘和管理、培训班和训练场地的扶持力度,人才的重要性就不言而渝了。我县应该加强对人才的招聘和管理/以至于造成人才流失。管理方面的人才有利于为农业的农贸供应、产品经营和招商引资以及队伍建设上等等方面,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还应该积极与市内大学通力合作,为他们创造良好的产品展销平台,以及产品的部分售后服务。加大对县内的技术学校。先找到一个做有把握吹响的喇叭,一鸣惊人,完善工业区的信息服务渠道,为县里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宣传和服务性功能。进一步,发展中小企业使之能做大做强,成为县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县镇府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和扩大招商引资的渠道.5亿元。直接对县域内的工业、知识化和专业化。农业的产业化和产品的销售上,并尽可能把优秀干部配带乡镇第一线。在乡镇党委换届中进行县直属干部与乡镇干部的交叉调配,是乡镇干部进一步年轻化。在公务员的挑选时以领导组织能力和文化程度并举为人才选用机制,使乡镇干部队伍年轻化,丰顺准备做中国的“第一喇叭生产县”,县城城乡则以做大做强喇叭传统工业,潭江以发展陶瓷为主要产业。这个将有利于有实现农户生产产品,县政府提供和创造相关产业链,企业定价定期收购农产品。以鼓励经济较强的乡镇率先发展,薄弱乡镇加快发展及对我县的人才资源进行整合。在干部的调配中特别注意县直属部门与乡镇干部的交流,提高城镇化水平。
一、大力发展园区经济、知名品牌、集群发展。我们知道农业是一个县的民生问题的关键,农业的发展站在县域经济的范畴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工业园区为亮点一县两岸三镇为全县城镇建设城镇化格局。
加快乡镇的重新规划和建设既有利于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效益优先的原则,促进城镇的繁荣和农民收入的增加、咨询、种子和种苗等,因为强化政策扶持也是发展乡镇经济的坚强保障,从业人员多达2万余人,电声行业产值达10亿元人民币,凝聚各方合力使之形成产业集群。形成种类齐全、产后服务、解决农副产品的出售、企业的重组、安置和偿债提供良好的策划方案。
在我看来县镇府必须加强对乡镇的政策扶持,让丰顺喇叭走向世界,要以增收为目标,这是因为乡镇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错位发展特色工业。
四,既是工业基础薄弱又是农业水利基础落后的县域,尤其在组建产品销售网络、技术、信息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加速对农业的改造和农业产业化。
我认为,首先是要发展乡镇工业,无外不快。外向经济的拉动有利于保持乡镇经济的良好发展态势。这就是我们要实施外向经济的关键所在。1、搭建平台“请进来”,县镇府对各个乡镇进行认真研究自身的区域优势和产业优势
采纳率:60%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发展经济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中国乡镇市场存在广阔发展空间
本报记者 周雪松
近日,国内最大分类信息生活服务平台58同城公布了第二季度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财报显示,58同城第二季度实现营收25.933亿元人民币(约合3.828亿美元)。58同城董事会主席兼CEO姚劲波、58同城CFO周浩出席电话会议并对财报进行了解读。在业界人士看来,其财报关注点还在于,公司实现毛利23.5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2%,净利润达5.393亿元人民币。有分析人士直言,58同城本身就是一个通过整合“发家”的励志故事。
乡镇市场存在广阔发展空间
58同城在2013年10月于纽交所上市,招股价17美金,上市当天大涨42%,在随后上网5个月内连续大涨近250%。其后更是在2015年4月创下历史最高的每股83.7美金,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分类信息第一股。
该公司2015年前后进行了多项并购,先是2000万美金入股e代驾,再以2.67亿美金并购了房地产信息平台安居客,接下来又以4.12亿美金及3400万股获得赶集网43.2%的股份。由于赶集网和58同城存在同业激烈竞争的关系,二者的合并市场也非常看好。
经过多次并购重组,目前58同城主要业务有三大块:房地产信息平台业务(安居客等)、汽车业务(58车、瓜子二手等)、招聘(中华英才网等)。
姚劲波、周浩在回答分析师提问时,详解了58同城本季度的业务亮点:强化招聘审核流程机制,二手车业务实现盈利,与此同时,二手房业务下沉与租房发力并举,预计乡镇市场空间广阔。
谈及招聘业务,姚劲波表示,“随着中国服务业招聘需求的持续旺盛,未来在蓝领招聘市场58同城将保持持续领先且高成长增速的态势,随着58同城、赶集网、中华英才网成为互联网准入认证最严格的平台,也将进一步保障用户的安全,提升流转效率。”近期,58同城全面升级招聘认证审核机制,并通过6大隐私保护、300多家知名企业品牌认证等产品合作,强化认证体系,重塑招聘行业审核标准。
值得一提的是,姚劲波着重介绍了二手车业务的表现。他说:“58同城和赶集网合并后,我们已经是中国二手车领域流量最大的平台,同时也是增长最快的平台之一。未来我们将在二手车领域持续投入,我们希望成为中国的Autotr ader。虽然现在很多二手车平台仍处于烧钱竞争的阶段,但我们已经实现了盈利。”
在房地产领域,58同城延续下沉到中小城市发力的战略,通过三四线城市市场的布局迎来了二手房业务的持续增长。另一方面,作为房产租赁行业的领头羊,58集团在目前火热的租房领域也赢得先机。
姚劲波强调,中国的乡镇市场将存在广阔的发展空间。希望公司品牌能进一步渗透到中国最小微的城市和农村地区。而且最近在做些尝试,从地级市到县、乡、镇等落地发展。之前姚劲波也曾透露,58同城将会推出专门针对农村市场的58同村业务。
业绩表现整体好于预期
当年,58同城和赶集网多年缠斗,双方为了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把大量精力和资本消耗在广告大战上。随着两家公司的正式合并,也结束了这场惨烈的厮杀。在市场分析人士看来,58同城财报飘红,净利润同比增长近五倍的秘密就隐藏在这背后,58同城今年5亿多元人民币的净利润,有很大部分来自“合并”所赐。
据悉,在58同城的收入结构中,最主要的就是“会员”和“在线市场推广”两项。财报显示,截止到二季度末,包括58同城、赶集网、安居客在内的平台付费会员数量约246.4万元,仅会员服务就贡献了9.637亿元人民币的营收,同比增长28.2%。58同城与赶集网的流量整合、效率提高给用户带来的吸引力显而易见,形成了强者恒强,头部的聚集“马太效应”。
在58同城的收入中,招聘和房地产是两大支柱。用姚劲波的话说:“招聘板块继续领跑所有业务品类,保持快速健康增长,在总营收中的占比持续扩大。在一二线城市房地产市场走势整体趋缓的情势下,58同城的房地产业务却保持了稳定增长,业绩表现整体好于公司预期。”
在业内人士看来,姚劲波一直在干一件事,就是收购。收购的好处是,能让业务覆盖范围足够大。换句话说,姚劲波通过一步一步地扩张打通了房地产各个品类和上下游各个领域和产业链。任何领域只要你走对了路,用对了方法,都能发生一些奇迹。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乡镇企业为什么能异军突起_百度知道
乡镇企业为什么能异军突起
乡镇企业为什么能异军突起
我有更好的答案
乡镇企业的真正转机是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这次会议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明确指出“社队工业要有一个大发展”,规定“凡是符合经济合理原则,宜于农村加工的农副产品,要逐步由社队企业加工。城市工厂要把一部分宜于在农村加工的产品或零部件,有计划地扩散给社队企业经营,支援设备,指导技术。对社队企业的产供销要采取各种形式,同各级国民经济计划相衔接,以保障供销渠道畅通无阻。国家对社队企业,分别不同的情况,实行低税或负税政策。”1979年7月和1981年5月,国务院又分别发出了关于发展社队企业的若干规定,阐述了发展社队企业的重大意义,并对一系列方针政策作了明确的规定。1982年到1984年,中共中央发出的三个1号文件,都对社队企业的发展问题作出了方针性规定。1984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批转了农牧渔业部《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同意将社队企业改名为乡镇企业。从此,我国乡镇企业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农村也开始打破了单纯经营农业的格局。乡镇企业是在我国市场取向改革的宏观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它从诞生开始就没有计划体制的保障和束缚,完全是凭着自己灵活的机制适应市场调节和导向而发展起来的。由于它大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劳动者的技术水平要求一般不高。因此有利于吸收农业剩余劳动力,深受农民欢迎。再加之它有比较充分的经营自主权,规模一般较小,“般小好调头”,能及时调整经营方向,适应性较强,有较顽强的生命力,因此在发展中逐步提高了自己在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和地位。上个世纪80年代,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被人们称为“异军突起”,经过“六五”期间()的成长,“七五”期间已经壮大成为农村发展、经济增长和出口创汇的十分重要的力量。“七五”期间,全国社会总产值的净增量中,乡镇企业占31.5%;工业产值净增量中,乡镇企业占37.3%;农村社会总产值净增量中,乡镇企业占67%;出口创汇净增量中,乡镇企业占28%。“七五”期间乡镇企业新增就业人口2200万,占新增就业人数的57.6%左右[3]。在乡镇企业发展过程中,1987年具有标志性的意义,这一年乡镇企业产值比重首次超过了农业产值。它标志着乡镇企业已真正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标志着我国农村发展开始由单纯的农业发展目标转换为农业发展和非农业发展的双重目标。这说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在农村已迈出实质性的一步。乡镇企业之所以能有如此快速的发展和如此重要的地位,并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历史的必然性。第一,乡镇企业的产生和发展是我国农村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基本国情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拥有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村,人地比例关系十分紧张。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农业剩余劳动力逐年增加,而耕地面积却在逐年减少。日益减少的耕地承载着不断膨胀的劳动力,使得人均农业资源不足与农业剩余劳动力过多的矛盾日趋突出,迫切需要寻找新的大容量的就业门路。各地的实践已证明,在农业内部无论如何开辟多种经营、无论怎样向农业的深度和广度开发,也开发不出这种大容量的就业门路,也解决不了大量剩余的农业劳动力问题。不仅如此,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农业技术装备将不断进步,技术替代劳动力的趋势将日益明显,农业容纳劳动力的数量将日渐减少,本来已经超量剩余的劳动力阵容将日渐庞大。正是在这种现状和趋势下,乡镇企业应适而生了。乡镇企业的发展,在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开辟了新径的同时,也开辟了农民非农收入的新渠道;在优化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同时,也缓解了我国农村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矛盾。这是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世界经济史表明,有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从农业中分离出来,从事工业和商业等活动,是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社会生产力进步的必然结果。正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说过的:“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最明显地表现在该民族分工的发展程度上。”[4]乡镇企业的产生和快速发展,正是标志着我国农村生产力的新的发展。但是,各国的国情不同,农业与工业、与商业等的分工形式有所不同。在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劳动力可以被城市的发展所吸收,尤其是城市机器大工业的形成和发展,足以容纳破产了的农业劳动力。应该说,这种分工形式的发展,是同它的生产力水平相一致的。但是,在我国工业、商业等与农业的分离,不能采取城市吸收的单一形式或主要形式,因为我国的农业特点不同,一是人均耕地少,但自然资源丰富;二是农业技术装备落后,而劳动力资源十分充足。丰富的自然资源单靠城市工业是难以完全开发和利用的,充足的劳动力资源更是城市工业和其它产业所远远容纳不了的。要解决这样一个地尽其力、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问题,必须寻找新的社会分工形式,这种形式就是乡镇企业。这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农业与工业、商业等分离的重要社会形式。第二,乡镇企业的发展是解决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这一体制矛盾的客观要求。我国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建立了一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强化了农业产品和价值剩余向城市工业积累的转移,并利用户籍管理、劳动力管理、基本生活资料计划分配等多道“城乡流动闸”,制止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造成了农业劳动力膨胀,边际纯收入出现负值的不正常局面。这就出现了城市办工业,农村搞农业和城市工业生产不断扩大、农村艰难地维持简单再生产的以城乡分割为特征的二元经济结构。西方发展经济学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现代化的资本主义的工业部门与传统的、封建的农业部门的分立和并存。这两大部门的唯一联系就是失业劳动力从农业流向工业。经济成长表现为劳动力从农业向工业转移以满足资本主义企业家进行利润再投资所产生的需求,这一过程持续到隐蔽性失业消失,劳动力变成稀缺。只有当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已全部由工业部门吸收之后,农业部门的工资水平才能提高,工业部门的工资水平也才能提高,农业中生产者的经济地位才能有所改善。此时工农业将得到均衡发展,农业部门将被迫资本主义化和现代化,二元经济结构即转化为单一资本主义经济[5]。尽管西方学者对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争议较大、褒贬不一,但其立论的依椐——工农业部门劳动收益的差异和其核心问题——剩余劳动力的产业流动,从大处说明了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演进的过程,对我国制定农村工业化政策和诱导劳动力流动的政策是有参考价值的。我国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极为明显,解决的办法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那样,“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6],而不是城市乡村化;我国农业劳动力超量剩余,进行产业转移是当务之急。既要乡村城市化,又要转移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在我国同时推进这两个进程的最现实最有效的办法是在发展小城镇的同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乡镇企业与小城镇之间是互动互促的关系,通过乡镇企业的吸呐和扩张,促进小城镇的发展,在小城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下,使农业劳动力向城镇流动更加顺畅,也使其他要素在城市和乡村互相渗透,工业和农业相互交融,代之而起的将是更高层次的城乡一体化。第三,发展乡镇企业是农民在实践中探索出的一条增收致富的有效途径。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古为今用,给“小康”赋以新的时代内涵,后来又把实现小康确定为“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二步目标。这就激发了全国人民致富奔小康的热情。我国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曾经进行过多种探索:一是充分利用劳动力多的优势实行精耕细作。这一方法可以容纳一定的劳动力和增加一定的收益,但在科技水平还没有重大突破的情况下,难于取得更高的产量和效益,在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很少的情况下,也难于获于更多的收入而致富。二是利用当地的资源发展多种经营,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这一方法拓展了农业的视野,拓宽了农民的就业空间和增收门路。它确实对改变我国多数农村单一种植业的格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往往受到自然资源和市场条件的限制以及人多地少矛盾的制约,因而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三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这从理论上说是一个好办法,因为这不仅能提高已经转移到城市从事二、三产业的劳动者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能使已经减少了的农业从业者由于土地等资源占有量的扩大而增加收益。这当然有利于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但是,在实践中,这种转移却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比如经济门槛和素质门槛过高,还有社会保障门槛、子女上学门槛等等。能够跨过这道道门槛而成为城市稳定的从业者的农民在目前可以说是极少数。对于多数农民来说,即使是有志者,也只能是在城市干点零碎活,当当壮工,打打游击而已,就业和收入并不稳定。最近几年,在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下,一些城市对农民工迁住的体制性障碍正在清除,许多城市已放宽和放开了户籍限制。但是,农民工进城并不是把他们的户口本改成非农户口就行了,农民要像城市人一样就业和生活,还要付出诸如买房、提升自身素质等高昂的成本,政府也要对城市的水、电、路、住房、商业设施、学校容纳能力、环保、治安、社会保障等方面付出大量成本。这些在短时期内很难办到。因此,农民到城市赚钱这条道路并不顺畅。四是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这一基本国策在农村虽然不如城市执行的好,但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已经太大,即使是人口出生率大大降低,也会有后备劳动力源源不断地加入到农村劳动力大军之中。同时,计划生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是逐步发挥的,要实现全面小康,全面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还必须有其它措施的配合。综上所述,已经采用的这些途径和方法,虽然对农民增收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不仅力度太小,而且由于没有突破“农村办农业、城市办工业”的格局,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和改善城乡结构,因而不能引起农民增收幅度的重大提升。而发展乡镇企业,一方面迈出了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步骤,开辟了适合我国国情的依托乡镇企业发展农村工业化道路。另一方面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载体。同时,乡镇企业的发展和集聚,又会促进小城镇的发展,从而推进农村城镇化。所有这些,都为农民增收和致富奔小康创造了根本性条件。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除了上述客观必然性之外,其自身机动的运行机制,也使及其崛起成为可能。这种机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在内在动力上,农民有强烈改变自身贫因面貌的愿望,有紧迫感、危机感。中国农民在封建制度剥削压迫下,贫穷落后了数千年。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生活虽有较大改善,但单一搞农业发展极为缓慢,经过艰苦的探索,终于找到了发展乡镇企业这条脱贫致富的金光大道。二是在经营决策上,婆婆少,厂长、经理自主权大,责权利统一,能够根据情况的变化和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开发产品。三是在经营形式上,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没有“大锅饭”可吃,企业职工来自农民,吃苦耐劳,勤奋踏实,自力更生,勤俭办厂。四是在分配制度上,真正实行多劳多得,按劳动成果分配,职工没有“铁钣碗”可端,生产积极性高,责任心强。五是在用人制度上,企业领导没有“铁交椅”可坐,能者上,庸者下;职工能够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一般不会有人浮于事、浪费人才的现象。六是在企业管理上,管理人员少,办事效率高,比较重视财务管理,能够精打细算、开源节流,一般也能处理好积累和消费的关系。七是在发展目标上,立足本地资源,以劳动密集型行业为主,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和劳动力优势,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八是在产品开发上,主攻城市大工业的“配套产品”和市场“缺口产品”,甘当大工业的“配角”和在大工业之间“拾遗补缺”,填补市场空白和短缺,在拾遗补缺中拾出大行业,拾出大市场。有些企业在有一定的资金、人才、技术积累以后,自主开发新产品,开拓新行业,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产品和拳头产品乃至企业群体,占领国内市场,并打向国外。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使其在农村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明显。1999年,全国乡镇企业从业人数为1.23亿人,分别相当于同期农业劳动力的27%和70年代末以来农村新增劳动力的55%左右,已成为农民就业的重要渠道;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2.5万亿元,分别占同年农村社会总产值的55%左右和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30%左右,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乡镇企业的出口交货值达到7000多亿元,占全国出口交货值的1/3左右,已经成为出口创汇的重要力量;农民收入中来自乡镇企业的部分为700多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左右[7]。对农民增收和促进农村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除了对经济增长的巨大贡献外,乡镇企业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方面的贡献也极为突出。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非农产业的快速发展,结束了农村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就业门路狭窄的格局,为农村工业化开辟了一条新路。特别是以农产品加工和销售为主体的乡镇企业的发展,在引导生产、开拓市场、服务农民方面发挥了重要的“龙头”作用,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兴起和发展。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和集聚,往往在小城镇集聚或形成新的小城镇,对繁荣小城镇、改善城乡结构、促进农村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将做出历史性的贡献。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异军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乡镇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