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贷催收公司一般三板斧,能挺过去,就不用还了,真的吗

& & 有有有,当然有,现金贷没有原罪,那哪种产品有原罪?
& & 现金贷在国外叫发薪日贷款。什么人才薪水无法支撑日常生活需要贷款呢?当然是不配也不应该贷款的人群。他们需要的是救济扶贫支援,绝非贷款。
& & 有一种论调,认为金融过于高大上,金融凭什么只服务于富豪贵族有钱人,每个人也应该有所谓的金融权,穷人也应该有。那些银行嫌贫爱富,不愿意服务穷人,我们来。
& & 银行嫌贫爱富,那你呢?过来支援困难群众了?显然不是。
& & 现金贷比所谓的&高傲的嫌贫爱富的银行&更加热爱金钱而不在乎社会责任,所以在这个维度上,大家大哥别说二哥,起码银行因为国企身份,在很多方面还是比较体谅和尊重穷人的。
& & 但现金贷的主要工作,当然是吸穷人的血。在国外也是臭名昭著。
& & 国内现金贷在过去一两年突飞猛进,有资金和资本面突飞猛进的不计得失不计利润不计结果。但也有一个说法,就是国内现金贷,恰恰服务了国内的偿还能力和劳动能力尚可,但因为金融服务比较粗糙,尚未能覆盖到的大量级,三千万到上亿的中下层人群,包括各种蓝领工人和新兴的城市第三产业服务阶层。
& & 这是唯一一个比较体面的说法了。然而无法解释的,是大部分现金贷公司的利率,比36%高得多得多得多。
& & 在这种利率之下,大量的无法合理规划控制自己收入的人群被拖入高利贷深渊,从此要不就是信用崩毁,要不就是长期诈骗。
& & 大的金融机构的现金贷利率当然低,因为他们还是用过去的,所谓的陈旧的没有更新的各种贷款模型,把贷款对象限制为高收入的有稳定偿还能力的人群。
& & 可这群人为什么要借这么高利率的款?
& & 又是什么人才愿意借100%以上年利率的贷款?
& & 说现金贷没有道德问题的,完全都是胡扯,打着金融普惠的旗号,欺诈中下层民众的行业,还想洗白不成?
相关文章推荐
贷款、合理加杠杆其实是高级理财的一种!
提问: 平安银行贷款怎么打电话申请 回答: 1,打开百度首页输入搜索平安银行客服 2,按照红框号码进行人工转接相关的贷款服务,拨打银行可以找到平安银行个贷部。 3,也可以拨打第二个号码直接联系直通贷款服务。
提问: 平安银行信用卡有逾期记录还能申请房贷吗 回答: 如果一次,是可以办理的。 如果逾期多次,是不能办理的。 附录: 平安银行简介: 平安金融旗舰店是中国平安集团旗下的金融产品零售门户,已设立保险、理财、
提问: 向平安银行贷款5个月,银行还没下款是怎么回事? 回答: 1、年龄在18到65周岁的自然人; 2、借款人的实际年龄加贷款申请期限不应超过70岁; 3、具有稳定职业、稳定收入,按期偿付贷款本息的能力; 4、征信良
长期销售各大,整套包括储蓄卡、身份证、网银U盾、手机卡,可用于转账、汇款、洗钱、送礼、逃税、贿赂等。如此明目张胆的广告,不时充斥在各类论坛和社交媒体中。 《证券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任何人只要花上500
丢了六七年的身份证,突然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市民伍先生查询征信系统时发现名下多出两笔贷款和一张银行卡,与其中一家贷款公司核实后,对方解除贷款;而另一家因联系不到借款人,开始向伍先生催收。 timg (1).jpg
二代身份证与人同名同号同地址 未贷款却成失信人 。 从未向银行贷过款,湖北黄冈人倪明(化名)名下却有5万元贷款,并且被列入失信人名单。 贷款的黄冈农村商业银行火车站支行负责人12月19日告诉澎湃新闻,因一名男
生活中,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前大伙要想贷款,只能去银行,如今,在线上线下五花八门的借款平台层出不穷,里面门道不少。 11.jpg 一张身份证就能贷款? 大伙贷款要谨慎 说起贷款,生活中无非就是线上,线下两
期限:1-3个月
范围:100-5000
期限:7-14天
范围:500-5000
期限:3-60月
期限:1-3年
期限:7-14天
范围:500-5000元
期限:30天-1年以上
范围:100-10000以上
月点击排行
月评论排行
月点击排行
周点击排行
深圳市随便找网络服务有限公司
市场有风险 投资需谨慎
社交帐号登录& & 如果你能挺过去,你的人生升华了,会变成一个不在乎催收,不在乎征信的人。仅此而已。债务还在,催收也未见得会彻底消停。
& & 首先,催收三板斧,倒是行业中的常态,因为现金贷公司大部分出借的都是一两千元现金,根本不值得刺青金链子上门收账,所以大部分都是外包给所谓的文明催收公司,按照流程催收。
& & 催收半年后如果无效,对于大部分公司都会列入坏账,等这批资产包转卖(假如有人买)的话,才会有新一轮的催收启动,这都是行业常态。
& & 但对于具体的个人来说,这段时间确实非常煎熬,大家总结出了催收三板斧的经验,相互鼓励。但要知道,催收即使最近消停了,你的债务还在,借钱给你的公司还没倒闭,你们的债权债务关系从法律上并没有消失(过高的利息则不受法律保护)。
& & 而且,最大的问题是,你的拖欠,未来将对你的征信造成巨大影响,大概率不可能从银行贷到款,而且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在和一些大公司发生消费或者其他联系时,也无法避免对方交叉比对你过去的贷款行为。
& & 比如很可能无法享受到BAT的服务,无法免费骑共享单车,无法正常地开通信用卡或者京东白条。
& & 归根结底,你靠躲避来试图解决你无法控制自己的财务状况的现实。这本来就不能长久。回避能解决的是现在的短期的频繁催收的困扰,但不直面自己是如何造成现在困境的,未来大概率还会再犯。
相关文章推荐现金贷最新新闻_现金贷最新报道_现金贷新政速递_您身边专业的IT资讯网我借了违规现金贷,可以不用还吗?
我借了违规现金贷,可以不用还吗?
文 / 薛洪言12 月 1 日发布的《关于规范整顿 " 现金贷 " 业务的通知》(下称《通知》)犹如那只蝴蝶的翅膀,轻轻一扇之下,产生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预期。今天我们不妨就聚焦这样一个问题," 平台涉嫌高利率和砍头息,借款人可以不还钱吗?",是的,这个问题便是《通知》的衍生性问题,也是当前环境下很多平台最为头疼的一个问题,某种程度上,甚至关系到短期内行业的存续。并不是在吓人,不妨接着往下看。来自新规与借款人的双重暴击《通知》新鲜出炉之后,现金贷行业炸开了锅。在放贷资质、助贷模式、利率定价、杠杆率、收费模式(砍头息)、催收、借贷群体(无收入来源群体)等多个方面,主流的现金贷业务模式都面临违规和被取缔的风险。平台只要触犯一条,便要涉及到合规整改,所以,新规之下,不受影响的平台寥寥无几。只是,受影响的,还有借款人的心态。这两天,网上开始出现诸如 " 在现金贷平台借的钱,还需要还吗 " 等类似的问题,与此前略带戏谑的提问不同,这次的提问看上去都很严肃、真实,代表了很多借款人真实的疑问与想法。在很多人看来,既然一直 " 亲密 " 合作的平台都是在 " 违规 " 操作,合同自然是无效的,为何还要还钱呢?而且,很多人已经把这种理念付诸实践,开始被动消极地还钱,有些人甚至心存侥幸地希望,让监管整顿来得更猛烈些吧,最好让我借款的平台都关门大吉,那样,真的就不用还钱了。借款人的这种心态变化,当然不是监管的本意,因为《通知》明文规定:" 各地应当引导借款人依法履行债务清偿责任,建立失信信息公开、联合惩戒等制度,使得失信者一处失信、处处受限 "。用大白话讲就是,借的钱,还是要还的,不还就是失信行为。只是,很多借款人选择了无视而已。不过,对平台而言,借款人的这种心态无疑是新规后面临的第二轮暴击,甚至比 " 严监管 " 本身更可怕。任由这种心态蔓延,不必等监管合规检查与整改,借款人集体不还钱本身就能把平台生生 " 逼死 ",平台 " 死 " 后,借款人正好也可以 " 心安理得 " 地不还钱了。" 不是不还哦,是平台倒闭了,不知道该还给谁而已 ",届时,恐怕行业内无人可以幸免。所以,在本文中,我们就来探讨下,《通知》出台后,该如何看待平台存量 " 违规 " 业务的 " 罪与罚 "?以期能更好地引导借款人摆正心态,莫存侥幸心理,也莫要为自己的不还钱本身再找借口,以免一失足就变成了 " 失信者 ",得不偿失。是什么让借款人心中忿忿不平?如上所述,现金贷平台 " 违规 " 的点很多,但真正让借款人感觉忿忿不平的,大概还是高利率与砍头息。因为诸如放贷资质问题、资金来源问题、杠杆率问题、助贷模式问题等,借款人并不知晓实情,也未必会感同身受,而借款利率的高企、借 1000 得 900 的砍头息模式等则历历在目。一度认为这都是合理的,只是在默默承受,现在发现竟然这就是典型的 " 违规 " 行为,内心怎能平静?那么,高利率与砍头息,究竟是怎样违规的呢?不妨往下看。在 " 持续推进,完善 P2P 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管理 " 章节中,《通知》明确要求:" 禁止从借贷本金中先行扣除利息、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以及设定高额逾期利息、滞纳金、罚息等 ",这便是砍头息,即通过事先扣除利息或各种费用,使得借款人获得的本金低于合同金额。砍头息的危害是什么?其实就是会变相提高借款人实际年化利率。平台为何不能正大光明地收取高利率,而要采取砍头息的收费模式呢?也是避免被戴上 " 高利贷 " 的帽子,才会耍这样的小把戏。所以,从现金贷或 P2P 平台过往的收费模式来看,或多或少都存在砍头息现象,差别只是多少问题。其实,这也是放贷类金融机构的普遍伎俩,比如银行业,通过要求贷款企业 " 贷款回存 " 的方式来变相突破监管机构的利率定价限制,这一现象,一度非常普遍,到现在也未根本上杜绝。问题是,这种收费模式是何时被界定为违规行为的呢?还是回到互金平台的砍头息或高利率问题。其实,2016 年开始的互联网金融行业整顿,关注的焦点在于投资者的资金安全,表现为在第三方支付行业强制推行备付金集中存管,在 P2P 平台强制推行银行资金存管并设置了信息披露要求及严格的业务红线等。真正开始关注利率问题是在 2017 年 4 月,网贷整治办发布了 "《关于开展 " 现金贷 " 业务活动清理整顿工作的通知》及其《补充说明》" 等两份文件,开始聚焦现金贷尤其是校园贷的高利率问题,也开始涉及到 " 砍头息 " 的界定问题。《补充说明》在归纳需重点关注的现金贷平台特征时明确提到:" 实际放款金额与借款合同金额不符,部分平台在给借款人放贷时,存在从借贷本金中先行扣除利息、手续费、管理费、保证金等金额,造成借款人实际收到的借款金额与借款合同约定金额不符,变相提高借款人借款利率 "。可视作是此次互联网金融集中整改过程中官方文件对于 " 砍头息 " 现象的首次界定,其罪过在于变相提高借款人借款利率,根子还在 " 利率畸高 " 上面。不过,4 月份出台的两份文件只是要求各地要对具有 " 利率畸高 "、" 暴力催收 " 等特征的平台进行关注与整顿,但并未明确就 " 利率畸高 " 进行划线。所以,4 月份之后,网贷平台和现金贷平台的年化综合成本普遍仍在 36% 以上,砍头息的收费模式也普遍存在。事实上,在几个月之后的赴美上市潮中,年化利率高于 36% 的定价水平和涉嫌砍头息的收费模式赫然就出现在招股说明书中,某种程度上也表明,那个时候,平台真的并未把这两点当回事,否则,但凡心中有鬼,也不敢正大光明地写出来。12 月 1 号之后,《通知》对这两点进行了明确,现金贷行业才开始迎来大变局。问题是,法不溯及既往,纠结于平台在《通知》之前的放贷行为,认为其违反了《通知》规定而不想还款,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法不溯及既往,借的钱真的可以不还?法不溯及既往,是现代法治中的基本原则,即国家不能用当前制定的法律指导人们过去的行为,更不能用当前的法律处罚人们过去从事的当时是合法而当前是违法的行为。在百度百科词条中,对 " 法不溯及既往 " 有如下的诠释 " 美国 1787 年宪法规定:追溯既往的法律不得通过。法国民法典规定:法律仅仅适用于将来,没有溯及力。在我国," 法无溯及力 " 同样适用于民法、刑法、行政法等方面 && 未颁布的法,并不为人们预知,自然也就不能起到任何作用,因此,新法不具有溯及力 "。12 月 1 日的《通知》并非法律,但精神是一致的。事实上,新老划断、既往不咎,也是监管机构对行业内涉嫌违规行为进行清理整顿时秉持的一贯原则。无他,监管的目的是要让行业健康稳健的发展,尤其是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追究既往行为,不合法理,也无必要,毕竟,存量业务的问题,随着业务到期,也就自然化解了。所以,拿着现在的《通知》诉说之前的问题,然后借此不想还钱,恐怕在哪里都得不到支持。其实,在《通知》引发的现金贷监管风暴之外,P2P 行业还在悄然发生着一些重要的变化,那便是一些大平台开始自觉取消风险准备金,落实资管新规中打破刚性兑付的政策要求。其实,单从监管文件和精神上看,刚性兑付一直都是涉嫌违规的,比如 2016 年 8 月出台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便明确要求平台不得 " 直接或变相向出借人提供担保或者承诺保本保息 ",只是,很多平台事实上并未遵照执行罢了。很多现金贷平台的借款人,同时也是 P2P 平台的投资人。在这里问一句,如果借款人都坚持 " 溯及既往 " 原则,纷纷不还钱,届时,平台也自觉 " 依规行事 ",宣布之前的风险保证金计划无效,借款人不还钱,平台不再进行风险缓冲,由投资者直接承担损失。那个时候,借款人不还钱,平台是可以抽身事外的,真正的受害者还是普罗大众。所以,借钱不还这件事情,既没有法理上的支撑点,似乎也没有道德上的制高点。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以便在移动设备上查看
大家都在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金贷催收举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