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全球股市大跌突然全线大跌,原因是什么

美联储决议前市场谨慎 欧股全线下跌 _ 东方财富网
美联储决议前市场谨慎 欧股全线下跌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欧洲股市周三(6月19日)全线下跌,但跌幅有限,原因是投资者情绪在美联储货币政策决议之前仍然谨慎。当天市场交投气氛也因而相当清淡,原因是多数投资者都在场外观望美联储决议对全球金融市场情绪所可能带来的影响。
  此前,英国央行发布了现任行长金恩(Mervyn King)在任内主持的最后一次会议的纪要文件,结果会议纪要措施略为偏向宽松,但这无助于在美联储会议结果揭晓之前提振市场情绪。而尽管各界已经普遍预计美联储不会在今天的会议上立刻推出缩减量化宽松(QE)规模的措施,但对此前景的预期却对股市投资信心前景至关重要。在此前有传闻认为美联储会在下半年缩减购债规模的情况下,美欧股市自5月份以来已出现了明显回落。
  周三收盘,英国FTSE100指数报6348.82点,下跌25.39点,跌幅0.40%;德国DAX指数报8197.08点,下跌32.43点,跌幅0.39%;法国CAC40指数报3839.34点,下跌21.21点,跌幅0.55%;意大利MIB指数报16045.52点,下跌152.42点,跌幅0.94%;西班牙IBEX指数报8098.30点,下跌81.90点,跌幅1.00%。
其他网友关注的新闻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还款方式:
{{pattext}}
{{pattern.text}}
理财金额:
投资期限:
{{objVal[2].dataVal}}
{{objVal[2].dataVal}}
{{dataTime.text}}
预计可赚:0元全球股市全线大跌 国际油价暴跌逾8%_上证指数(szzs)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全球股市全线大跌 国际油价暴跌逾8%
这个坏蛋是二鬼子,赶紧抓起来。
: 这个坏蛋是二鬼子,赶紧抓起来。
懒得理你。滚,贱种。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全球股市暴跌 冲击A股几何_新浪网
近期全球市场大幅调整,A股受到外盘的情绪影响未能幸免。在全球股市高位下行压力集中显现的背景下,A股市场后市将何去何从?
分享专题至:
早盘两市指数受到外围股市重挫的影响集体低开,连续跌破点整数关口,盘中小幅反弹,午后再度下行,创业板指低开低走,午后创日内新低。
港股上午收跌1014点。午后开市持续在低位横行。到内地A股市场收市后,始跌幅收窄。下星期二开始暂停北水,跟随放农历新年假期,再加上早上急跌,很多投资者已沽货套现。所以下午市况较为淡静。继续留意今晚美股去向。
截至收盘,上证50指数,报收于2810.3点, 下跌4.61%,已三连阴磨平2018年开年来涨幅。中国平安、中国联通、保利地产、中信证券等前期明星股与大权重股悉数大跌。
人民日报刊登社科院研究员文章称,今年尽管美股上升动能可能仍将持续,但出现整体20%左右下调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盛极必衰,规律使然。今年美股走势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投资者应警惕和防范风险。
对于此次全球暴跌,民生证券副总裁、研究院院长管清友表示,这次全球股灾,是资产泡沫的破裂。表层因素是金融周期和经济周期的错位,在不对等收缩和扩张中出现的激烈碰撞。
2018年2月的第一周,美国标普500指数大跌近4%,创两年来最大单周跌幅;周五标普500单日大跌2.12%,道琼斯大跌2.54%,美股遭遇“黑色星期五”。2017年底以来,我们曾经多次在国家智库的讨论中阐述2018年美股凶多吉少,主要逻辑是美股估值过高,价格远超价值。 此次美股大跌的原因为何?是否意味着始于2009年3月近9年的长牛画上“休止符”?对于中国股市和债市有何影响?
后来的情形,一如高毅资产基金经理冯柳的朋友圈签名:不可能发生的假设会导致高风险行为从而使环境改变并推动其发生。在刚过去的黑色一星期,沪指大跌9.6%,上证50%暴跌近11%,创业板指了6%。由此特殊五个交易日,复盘机构交流百态,看能否以为参照,坚己心,定己志,并尝试一探未来应对。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表示,今天A股市场的大幅下行,与美股隔夜暴跌是相关联的,它不是市场主动下行的一个结果,是跟美股的下行有密切关系的。而这次美股的下行,是上涨了快十年,估值水平也在高位所致。美股的标普指数估值是27倍,美股的证券化率已达到168%,这个跟历史高点也是非常的接近。所以这次美股的回落也是有它的原因,而不是偶然的。
毫无疑问,美股暴跌导致全球股市跟跌,今日亚太股市全线暴跌,A股也难以幸免,早盘上证指数一度下跌5%以上,恐慌性抛售大量增加。A股这次下跌很大程度上是受外围市场暴跌拖累,A股市场长期运行基础并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增长强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显著,优质蓝筹股估值水平处于全球股市最低水平之一,白马股的大幅调整之后,已经具备了较好的配置价值。
这次全球股市暴跌,来得突然,似乎又是在意料之中。对于很多人而言,知道靴子终归要落地,现在只是看到落地了。核心资产泡沫成为这一轮经济和金融周期当中最后的泡沫。破裂,只是时间和触发点问题,不存在破不破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财政金融学院教授、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表示,沪指暴跌的原因主要还是受到美股的影响,是一种辐射,一种影响,一种联动,中国的市场之前实际上涨得很少,如果没有美股暴跌的情况,不会出现这么大幅度的下跌。
在2月5日美股暴跌之后,国内外的主流观点均是:“不要怕,只是技术性调整!”继续看好美股,特别是看好A股的大有人在。美国股指在2月6日和7日曾一度大幅反弹,标普最大反弹5%,道指最大反弹5.8%,纳斯达克最大反弹5%,但截至2月8日,美股均回吐全部涨幅,再创新低。A股表现更差,2月5日收盘至今,上证综指跌幅达6.5%,2018年以来的“春季躁动”完全化为乌有,甚至一度跌破2017年12月低点。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钱军指出,A股与美股轮番下跌存一定联动性,近期波动性会持续,美股存再下跌10%可能,交易日内波动性非常大值得关注。
美股连日暴跌,带动全球股市剧烈调整。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瑞信董事总经理陶冬9日发文指出,真正将股市推下悬崖的,是15分钟内近700亿美元的成交量。陶冬认为,资本市场遭遇了历史上第一次算法股灾。
但斌微博:从业26年,经历过7次跌幅超过50%,而且持续时间甚至达到3到5年的情况……一路走来,越来越坚信:只有坚守价值,才能穿越跌宕起伏的投资人生。
2月9日股市暴跌,针对这波下跌行情,董少鹏发表评论:中国股市中期调整两年半,长期调整10年半。经济稳定增长,就业充分,新动能提升,传统产业升级,暴跌的理由在哪里?机构们在做什么?
“股灾是涨出来”,其逻辑犹如“死亡是长出来“的一样。要避免股灾,先要股市不涨(不涨则跌!),要避免死亡,先要避免生长。近日美股暴跌,幸灾乐祸。殊不知,以今日美各指数,2008年危机前最高点,不过小小众山! 假如,假如上证有幸同比,早过万点。然很不幸,股灾切肤,却被浑然不觉,拟或被故意视而不见。
刘煜辉称,清明之前的韭菜鲜嫰可人,开花后,就不能割了。不好吃。国内懵懵懂懂的 先被收割了一把。第一茬应该差不多了。一般来说,清明之前的韮菜可以割三茬,之后就开花了,不好吃了。
美国时间日,美国股指再度暴跌,道指跌幅4.15%,标普跌幅3.76%,纳斯达克跌幅3.9%,三大美国股指均跌破2月6日低点,标志着此轮美股暴跌进入新的阶段。
从今年1月29日上证指数创下3587点的高点以来,9个交易日,上证指数跌至今天收盘的3262点,足足跌了9%个点。多少跌得有点儿着急。在担心的同时,很多专业投资人提到了经济周期和市场周期。这几天暴跌,看了看市场反应,本来市场涨涨跌跌很正常,但连续下跌中,机构都公开表示不值得担心,这种现象本身,也值得反过来思考。
在过去的两个星期,肇始于美国股票市场的下跌已蔓延至全球各个主要经济体的股市。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超过9%,上证综指下跌12.2%,深成指下跌13.4%。一般而言,股票市场出现深度调整,市场情绪都会转向恐慌。一时之间,“美股下跌将严重影响美国经济基本面”,“全球经济同步复苏进程将止步”等等看法开始抬头,甚至有观点将中国股市的调整完全归因于“去杠杆”政策。作为理性的投资者,这个时候究竟是应该选择“恐惧”,还是应该选择“贪婪”呢?
美国时间2月8日,道指收跌逾千点。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收跌1032.89点,跌幅4.15%,报23860.46点。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收跌274.83点,跌幅3.90%,报6777.16点,较1月26日收盘纪录高位点回落9.71%。标普500指数收跌100.58点,跌幅3.75%,报2581.09点,创日以来收盘新低。受此影响,稍有所反弹的全球股市再度被打回原形,A股沪指呈现断崖式暴跌。股市危机市场各界人士关注,纷纷发声解读。
全球货币紧缩预期笼罩,美国周四再度大跌,美股再现暴跌,道指跌千点,标普跌3.75%,均进入调整区,欧股重挫,布油盘中创年内新低,美元指数上行至90.25,黄金上涨。
海通证券姜超等报告称,1月份美元贬值推升人民币汇率,从而导致中国贸易顺差环比大降;迭加中国经济、出口等数据尚未恢复到历史高点,人民币汇率却已接近历史峰值,均表明人民币升值过度。人民币未来或小幅贬值,但在美元偏弱的大背景下暂时不会趋势性贬值。
世界经济全面复苏背景下,美联储加息缩表双管齐下,通胀预期升温推动美债长端利率趋势上行。我们在报告《美国长端利率将升至4%以上》中提出,展望2018年-2019年(本轮加息周期末期),我们估计美国长端利率或将升至4%以上。
近期A股调整的速度和幅度超出预期,沪指跌破年线3280点附近支撑,创业板指再创调整新低,两市超过2000家上市公司股价创出3年新低。面对非理性调整,当前阶段更需要一份理性与冷静。我们认为,在风险快速集中释放后,指数再度深幅调整的空间已有限,虽然信心恢复尚需时间,但高位白马进入补跌阶段,预示底部正在临近,市场进入以时间换空间阶段,此时不宜过度悲观和盲目杀跌。
中金公司认为,A股市场与美股市场剧烈调整,但A股市场的调整并非由于基本面的恶化,目前情绪面主导了短期波动,需静待波动稳定。继续看好A股市场长期表现:A股市场估值并未高估,调整后更加具备吸引力;我国经济基本面韧性较强,大部分行业盈利好转;长期看,居民大类资产配置对股票资产仍有较强需求。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估值较低的大金融板块,盈利增长较好的大消费与新制造个股、中小盘里超跌的细分龙头也可精选配置。
从中国、中国台湾、韩国、越南1月相对比较一致的出口表现看,全球贸易依然处于平稳状态。1月出口增速11.1%,高于去年全年的7.9%,略高于去年12月的10.9%。这一数据略超预期。春节错位并不是一个完美的解释,我们知道,虽然去年1月是春节,但实际上由于当月是超预期表现,实际上基数并不低。2月基数比较低,估计到时出口增速会有跃升。
近期全球市场陷入波动状态,核心逻辑仍是通胀回升,我们在去年11月的年度策略就提出18年的核心矛盾是再通胀。因为通胀回升有可能加快各国央行加息步伐,所以昨晚英格兰央行和美联储三号人物表态鹰派导致欧美股市再次大跌。
我们从过去10年的经验中发现,“持股过年”策略的胜率更高。基于Wind全A指数自2008年春节以来的历史数据表现,从春节前10个自然日开始,指数获得正收益的概率开始增加,到节后30个自然日获得正收益的概率均维持在70%以上,节后15日正收益的概率最高达到90%。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上在节前15日极少出现负收益,但在取得负收益的情况下,在节后15日均取得了明显的正收益。
在证券市场呆了十多年,有个问题一直没有想明白,为什么股市大跌之后,我们的大脑明明知道股票非常便宜,但是我们就是迟迟不能出手买入呢?
中信固收明明认为,2018年的核心矛盾是再通胀,因为通胀回升有可能加快各国央行加息步伐,所以昨晚英格兰央行和美联储三号人物表态鹰派导致欧美股市再次大跌。从市场组合上看,与去年股涨债跌的组合不同,近期出现了股,债同跌的情况,那么未来市场什么时候会企稳,我们认为最近几个月的全球通胀数据将非常重要,如果通胀超预期,那么利率上升导致股市下跌的组合可能仍将出现。
美联储第三号人物、纽约联储主席杜德利当地时间2月8日称,股市的下跌不会导致美国的经济扩张面临风险。“我要说,到目前为止这还只是件小事而已。”杜德利在接受采访时说道。“股市在今天出现的下跌对经济前景几乎不会有任何影响”,原因是市场在过去几年时间里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上涨。
路透社报道,日本财务大臣麻生太郎周五表示,继美国股市大跌后,他正密切关注金融市场走势和全球经济趋势。麻生太郎在内阁会议后向记者称,尽管“股市大幅波动”,美国乃至全球经济基本面坚挺。
北京时间6日彭博报道,白宫发言人Sarah Sanders回应股市大跌的问题时,在声明中说:“总统关注的是长期经济基本面,我们的基本面依然非常强劲,美国的经济增长转强,失业率处于历史低点,劳工薪资增加。”
据联合早报报道,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今天出席行政会议前表示,近日股市波动,是金融市场内时有发生的事,她不方便以政府官员的身份作评论,但呼吁投资者入市要量力而为及审慎。
美国副总统彭斯回应股市大跌称,今日大跌只是股市的起起伏伏。他在阿拉斯加的Elmendorf空军基地对记者表示,自总统选举以来,股市上涨了“数千点”,“这一事实令我们再自豪不过了。”
日股日经225指数跌7.1%,东证指数跌6.4%,创自1990年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货币政策是根据各国经济而施行的,过早调整政策在日本是不适合的。
广发证券分析师戴康指出,目前美股的风险溢价却并不低,因此当前美股的主要驱动力量是盈利而非风险偏好,而后市也更依赖于盈利是否能持续向好。
从2015年年终创业板牛市拐点至今,创业板指数虽仍处于震荡调整,但市场资金量已明显大幅涌入,带动着整个行情暗流涌动。那么2018年创业板机会是否真的来临?后续哪些领域值得持续关注?创业板量化选股究竟有何优势?
通过回顾2017年以来的市场走势,大消费和大金融的主线投资逻辑贯穿了全年市场走势并一直延续至今。通过研究,格上研究中心发现,各热点板块共性均为业绩增长的确定性较为明确,价值投资风格明显。虽然去年12月末白马股虽然经历了一定的下跌,但主要是由于宏观资金面紧张和白马股估值已经处于合理区间,投资性价比较年初下降导致,并非市场风格切换。今年1月的地产股银和行股上涨,更是对未来业绩为王的市场风格加以印证。
在当前时点上,A股也存在一些结构性利好逻辑,首先是市场对1月新增信贷趋势的判断分歧较大,但我们坚定看好一月新增信贷放量,主要逻辑一是去年12月份的信贷增速较低是由于银行信贷额度不足造成的,商业银行在去年12月份积压较多的信贷需求,我们认为这些需求将会在今年的1月份充分释放;二是今年1月是非春节月份,银行工作日相对去年较多;三是我们认为金融去杠杆将继续维持高压态势,银行表外融资增速持续低于表内信贷增速也将会是常态,非标转贷将会持续,有可能推高新增信贷。
-20日,美股发生了历史上印象深刻的大崩盘,两大股指几天内最大跌幅达到30%左右。受此影响,香港最大跌幅更是达到50%。时隔多年,投资者仍然谈灾色变!
货币政策边际收紧,估值下移,利息增加,低利率下的发债回购增厚EPS模式恐难以为继。新一轮加杠杆用于资本开支周期刚刚开启,但资本开支增速主要由能源板块贡献。
  新浪财经讯 2月9日消息,今日A股开盘现大跌趋势,最低下探至3071.26点。截止收盘,沪指报3129.85,跌4.05%;深成指报10001.23,跌3.58%;创指报1592.51,跌2.98%。券商、金融等上证50概念股领跌。券商B、房地产B、煤炭B级等40只分级基金跌停。其中高跌B等12只分级基金拉响下折警报,母基金只需跌10%以内,即触发下折阀值。由于A股还存向下的可能性,为防巨亏,建议投资者勿买。
高铁B等11只分级基金拉响下折警报
券商B、房地产B等40只分级基金跌停,目前母基金只需跌10%以内,即触发下折阀值的分级基金有11只。其中,券商B(150201)母基金只需下跌5.96%即触发下折。高跌B(150278)母基金只需下折0.49%即触发下折。一旦分级B触及下折阀值,持有者的损失将大幅放大:除了承担二级市场价格暴跌的亏损外,还将一次性承担高溢价的下折损失。由于A股还存向下的可能性,为防巨亏,建议投资者勿买。&&详解分级基金下折的风险与机会
数据来源:集思录
若有投资者想通过对应的分级A进行讨论,也需谨慎小心,寻找折价较大的分级A,若没有折价或溢价的话,基本也没有利润可赚。
  来源:广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郭磊 &博士
第一,从中国、中国台湾、韩国、越南1月比较一致的出口表现看,全球贸易依然处于平稳状态。
第二,进口大超预期,大宗价格因素影响并不大,重要进口品确实是在放量。
第三,即使考虑到12月份进口增速偏低,合并12-1月,则合并增速依然有18.7%,仍高于趋势值。
第四,我们判断进口偏强背后有三个原因,一是内需至少不弱;二是人民币升值推动大宗进口;三是国内限产。
第五,年初数据真空,但从进口、重卡、信贷、地产成交的情况看,目前中国经济需求端并不差。
第六,市场担心的不是当前经济,而是另外三个逻辑。
第七,分子和分母的赛跑成为一个主线。2018年宏观基本面不差,但逻辑不像2017年那么纯粹,这会增加资产价格短期波动性。
从中国、中国台湾、韩国、越南1月相对比较一致的出口表现看,全球贸易依然处于平稳状态。1月出口增速11.1%,高于去年全年的7.9%,略高于去年12月的10.9%。这一数据略超预期。春节错位并不是一个完美的解释,我们知道,虽然去年1月是春节,但实际上由于当月是超预期表现,实际上基数并不低。2月基数比较低,估计到时出口增速会有跃升。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韩国出口增长22.2%,越南出口增长33.1%,中国台湾出口增长15.3%,均好于前值。这显示当前全球贸易处于平稳状态。
从景气指标来看,发达经济体需求目前还不错。1月美国ISM制造业PMI略有放缓,但仍在59.1的高位;欧元区制造业PMI略有放缓,但仍在59.6的高位;日本制造业PMI继续上升,至54.8。三个区域的非制造业PMI均在上升区间。
我们在2016年Q4提出2017年是全球贸易复苏元年,目前来看,至少2018年年初贸易依然处于景气区间。
进口大超预期,大宗价格因素影响并不大,重要进口品确实是在放量。1月进口增速36.9%,大幅超预期。
有一种解释是同期大宗商品价格上行导致含价的“出口额”增速上升。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从大宗进口品来看,1月进口均价上升幅度最明显的是原油,进口均价上涨13.8%;成品油,进口均价上涨6.7%;未锻造的铜,进口均价上涨15.2%。我们把这几块扣除掉,进口增速的变动不过1个百分点左右。
而且同期铁矿砂、煤、大豆的进口价格都是显著下行的。
进口确实有普遍放量,比如金属加工机床是1.02万台,基本上是过去几年内的一个次高点;原油4064万吨,增长19.6%;铜44万吨,增长16.1%。
即使考虑到12月份进口增速偏低,合并12-1月,则合并增速依然有18.7%,仍高于趋势值。另一个需要考虑的事实是12月份进口增速较低,只有4.5%;本月在部分意义上包含着对上个月进口不足的修补。但合并之后增速为18.7%,依然高于10月和11月的17%,以及2017年全年的15.9%。
我们判断进口偏强背后有三个原因,一是内需至少不弱;二是人民币偏强推动大宗品进口;三是国内限产。进口偏强背后的事实一则是至少内需不弱,否则各类产品不会普遍性地进口强势。除大宗品外,机电产品进口增速也达37.1%,包括刚才我们提到的金属加工机床的进口高位。
二则可能和人民币偏强有关。1月人民币升值了3%,企业有动力在人民币较为强势的阶段扩大进口。1月纸浆的进口增速达60%。
三则和国内环保限产有一定关系。比如钢材进口119万吨,增速比去年上升明显;煤炭进口量2781万吨也是过去几年内的新高。
年初数据真空,但从重卡、进口、信贷、地产成交的情况看,目前中国经济需求端并不差。1-2月处于统计口径数据的真空期。但从一系列非统计局口径的跟踪数据来看,目前情况似乎并不差。
一是代表基建的重卡。1月国内重卡市场共约销售各类车型9.8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18%,环比去年12月增长48%。
二是代表融资需求的信贷。虽然目前尚无信贷数据,但草根调研的情况是信贷可能不差,且市场一致预期(WIND口径)也不低。
三是代表大宗原材料和工业端产品的进口,如前所述,表现相对比较强势。
四是30城房地产日均成交量,1月日均44万方,2月第一周日均40万方,去年1-2月分别为41万方和38万方。
此外,1-2月日均发电耗煤和增速均比较高;高炉开工率要略高于12月。这一系列数据和PMI(制造业PMI符合季节性,综合PMI走平)也大致比较吻合。
市场担心的不是当前的经济,而是另外三个逻辑。从经济基本面来说,并不支持市场出现过于剧烈的重估。那么,市场担心的显然不是当前的经济,而是另外几个逻辑:
担忧点之一:经济好,通胀上升,利率抬升。美国的时薪数据创几年新高意味着充分就业情况下,劳动力成本开始上升,这是通胀抬升的前兆。于是全球资本市场开始负向冲击。毕竟,美债收益率如果被通胀抬上去,正常利差逻辑之下,全球利率都不会太低。本质上说,产出缺口缺效应-通胀-利率是一个担心的线索。
担忧点之二:经济好,政策会推动一轮超预期的去杠杆和挤泡沫。以往的一个经验规律是,经济压力大,政策会平衡增长和结构调整;经济压力不大,政策更大力度会推动调结构、防风险、挤泡沫。目前的经济数据似乎显示政策不用存在太多关于增长的担忧,实际上,我们看到这一逻辑下的一些信号确实也在出现,比如GDP开始挤水分,政策开始放风去杠杆,房贷利率开始上涨。
担忧点之三:目前经济好,但人民币升值影响出口,政府去杠杆影响基建,居民去杠杆影响地产,后续经济压力会逐步加大。当前经济较高的景气度内生了一些约束点。比如偏强的人民币后续会影响出口;政府推动金融去杠杆和防风险可能会影响基建融资;如果后续控制居民加杠杆,将会影响房地产。经济压力可能会在1-2个季度后有所加大。
分子和分母的赛跑成为一个主线,2018年宏观基本面不差,但逻辑不像2017年那么纯粹,这会增加短期波动性。如我们在年度报告中指出的逻辑,2017年资产定价逻辑比较简单:名义GDP扩张(需求扩张+供给收缩),于是企业利润扩张,量价齐驱的领域最佳。2018年名义GDP典型扩张期结束,经济高位波动,企业利润增速整体不错,但大概率不再继续上升;利率剧烈上升期结束,但短期方向不明。这种边际变化会增加资产价格的波动。
风险提示:
1)经济上行或下行压力超预期;
2)全球金融市场的关联效应超预期。
  新浪财经讯 早盘受到外围股市大跌的影响,早盘沪指大幅低开,连续跌破点整数关口,盘中最低触及3071点,创业板指低开后小幅反弹,尚未翻红便再度回落,上证50指数低开低走,大跌超5%,跌破半年线,沪深300指数跌逾4%,两市均较前一日放量。截至午盘,沪指报3127.92点,跌4.11%,深成指报10061.68点,跌3.00%,创业板指报1612.80点,跌1.74%。
从盘面上来看光电子器件板块涨幅居前,煤炭、水泥、非银金融等板块位居跌幅榜前列。
知名博主纵论午后走势
凯恩斯:漂亮50行情结束
沪指最近几日的连续调整,时间尽管不长,但是幅度巨大,已经回到了2017年年中的位置,这个下跌速度还是非常快的,并且伴随着一个巨大的缺口,前期我们也一直在提醒,沪指特别是漂亮50类个股,经过长期的上涨,已经不具备估值优势,对于投资来说,已经不再是理想的对象,如果没有适当控制仓位,那么现在是会有比较大的回撤,但对于长期投资来说,尽管这些个股有所回撤,但未来依然值得你期待,只是需要更长时间的等待,更加足够的耐心,创业板指数最近刷新了低点,但确实是已经显现出投资的机会,特别是一些业绩依然优秀,但被错杀的个股,下跌本身就是更好机会的来临。
最近两天市场的走势,风格转换的迹象越发的显现,当然现在还不能最终确定是否转换成功,但至少已经有了这个苗头,投资本身就是买入已经便宜的个股,卖出已经严重高估的个股,那么现在哪里是低估,哪里是高估,你判断清楚了这点,就知道应该如何操作了。市场有它自身的运行规律,任何外界力量都很难长期改变这种运行规律,投资人也只能顺应这种规律,本质就是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一个趋势的结束,也许就意味着另一个趋势的开始。
郭一鸣:大盘已经严重超跌
盘面上,权重股暴跌,煤炭、保险等多数个股逼近跌停。而创业板表现强势,探底回升下多只个股开始活跃;消息上,有关报道称深市目前暂不接受重大资产重组停牌申请。若真如此,对投资者来说是较大的利好,避免股票长期停牌导致的无法交易和机会流失;技术上,大盘大幅跳空低开下行,短期指标显示严重超跌,成交量也在逐步萎缩,短期仍有回调需求但空间越来越小。
总体上,隔夜美股再次暴跌,而情绪传导的A股也大幅低开,前面提到的轮动杀跌延续,尤其是上证50的暴跌,预示着还没有跌透,而盘中一度反弹的创业板,则表明小盘股很多已经跌透了。所以,目前的大盘,系统性风险无疑,但确实已经严重超跌,尤其是小盘股以及跌无可跌,一旦上证50止跌,反弹也将一触即发。因此,短期保持仓位继续观望,适当关注创业板优质个股的低吸机会。
操作上,指数连续杀跌后有望短期止跌,继续观望中做好低吸加仓准备,同时适当参与低估值蓝筹股的低吸机会。
赢在龙头:上午大跌不是什么坏事
面对大盘这样的状态可以称之为“弱势延续”,也就是权重股持续下跌影响下的“崩盘”走势。上证50(000016)指数早盘下跌了7%以上,而这一波的主跌力量也是源于大盘蓝筹。
毋庸置疑,市场在这一波下跌过程中市场资金格局将会“推倒重来”。2017年市场在缓步震荡过程中蓝筹股基本上活跃了一年,这一把下跌直接将它们的日线状态全部破坏,而2018年可以说题材资金的机会要由于蓝筹权重。
因为在2017年市场当中小盘股表现最为弱势,而这一波权重股的下跌行为势必导致了很多缓步下跌的个股形成下跌加速。而这批下跌加速类型的股票无疑会在市场止跌之时出现强势反弹。
  刘煜辉称,清明之前的韭菜鲜嫰可人,开花后,就不能割了。不好吃。国内懵懵懂懂的 先被收割了一把。第一茬应该差不多了。一般来说,清明之前的韮菜可以割三茬,之后就开花了,不好吃了。
  新浪财经讯 2月9日消息,今日A股开盘现大跌趋势,最低下探至3071.26点。券商、金融等上证50概念股领跌。截至发稿时间,券商B、房地产B、煤炭B级等16只分级基金跌停。其中高跌B等11只分级基金拉响下折警报,母基金只需跌10%以内,即触发下折阀值。由于A股还存向下的可能性,为防巨亏,建议投资者勿买。
高铁B等11只分级基金拉响下折警报
券商B、房地产B等16只分级基金跌停,目前母基金只需跌10%以内,即触发下折阀值的分级基金有11只。其中,券商B(150201)母基金只需下跌4.93%及触发下折。高跌B(150278)母基金只需下折0.38%及触发下折。一旦分级B触及下折阀值,持有者的损失将大幅放大:除了承担二级市场价格暴跌的亏损外,还将一次性承担高溢价的下折损失。由于A股还存向下的可能性,为防巨亏,建议投资者勿买。&&详解分级基金下折的风险与机会
数据来源:集思录
  暴跌的基因:从股灾到股殇
文/管清友 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首席经济学家
这次全球股市暴跌,来得突然,似乎又是在意料之中。对于很多人而言,知道靴子终归要落地,现在只是看到落地了。核心资产泡沫成为这一轮经济和金融周期当中最后的泡沫。破裂,只是时间和触发点问题,不存在破不破的问题。
中国股市似乎回到了2015年,但和2015年又不一样。因为这次股市得的不是急症,而是潜伏的慢性病发作了。“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一、消失的红利:A股慢性病浮出水面
2015年的股灾来自资金端的急性病,2018年的所谓“股灾”来自资产端的慢性病。股价的核心因素有三个:盈利、流动性和风险偏好。其中风险偏好更像是一个主观的因变量,真正推动股价的其实就两个因素:要么资金端流动性多了,要么资产端公司盈利好了。2015年之前的牛市就是资金端推动。场内两融加上场外配资推动资金端疯狂扩张,导致疯牛。当清查配资导致资金端骤然收紧的时候,A股出现流动性股灾。2015年之后,资金端得到有效清理和控制,资产端盈利出现改善,整个A股(剔除金融石化)的利润增速在年只有6.3%和-3.6%,2016年和2017年Q3分别达到了30.9%和37.9%。这样的业绩扶着A股走出基本面慢牛。但到了2018年,这个故事似乎讲不下去了,推动资产端改善的两个红利正在远去。
一是供给侧改革带来的涨价红利。2015年底供给侧改革启动后,上中游传统产业产能收缩,价格暴涨,成为利润改善的最大动力。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累计同比增长21%,时隔5年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再次回升至20%以上。其中原材料加工业和采矿业贡献了工业企业68.5%的利润增长,而下游的装备制造业和消费品制造业对利润增速的贡献仅占三成。翻开A股的报表也是如此,钢铁、采掘、有色、建材等中上游行业利润激增,幅度远远超过下游行业。
由于这些行业中大部分是国企,所以国企私企的利润对比也成为一个有意思的佐证。根据统计局公布的数字,2015年国企利润10944亿,私企利润23221.6亿。2017年国企利润16651.2亿,私企利润23753.1亿。两年时间,国企利润暴增52%,私企利润基本没动。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这一轮利润改善并非真正的需求复苏,只是供给侧收缩导致的利润再分配,而这显然是不可持续的。
二是宽松监管带来的并购红利。从2013年开始,通过外延式并购改善利润就成为一种流行。对上市公司来说,可以利用宽松的再融资和股权质押收购资产装入上市公司,改善利润。对被并购标的来说,可以绕过IPO的漫长征程,实现快速退出。双方一拍即可。外延式并购的并表利润成为A股尤其是创业板的重要利润来源。年,外延并购对创业板新增利润的贡献度不断攀升,从31.61%增至80.77%,成为创业板新增利润的主要来源。但从2016年9月重组新规和2017年2月再融资新政出台之后,这种红利开始逐步退烧。2016年上市公司定增规模创新高已是最后的疯狂,总量虽还在上升,但对于创业板新增利润的贡献度却大幅下降至42.81% 2017年上半年,定增融资数量下降了46%,融资规模下降了50%。相应的,并购重组市场也大幅萎缩。2017年并购重组审核数量仅相当于2015年的51.5%,几乎腰斩。监管强化是大势所趋,之前宽松环境带来的融资并购红利肯定是到头了。
二、杠杆的轮回:从资金端去杠杆到资产端去杠杆
杠杆永远是市场繁荣的影子,在A股慢牛的同时,杠杆的种子也在A股继续生根发芽。说起A股的杠杆,很多人会说股灾不都清理完了吗?其实和股市相关的杠杆有两种,一种是资金端杠杆,也就是投资者通过场内两融和场外配资加的杠杆,目的是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多的股票,这种杠杆在股灾时已经清理的差不多了。另一种是资产端杠杆,上市公司通过质押股票、产业基金配资等形式加的杠杆,目的是用更少的钱买到更多的实体资产,这种杠杆在这两年并未解除,反而加速扩张。
一是股票质押。股东拿权益抵押借贷,简单易操作。2014年沪深两市股票质押式回购业务待回购金额为0.34万亿,2015年实现翻倍,增长至0.71万亿,2016年为1.28万亿,2017年达到1.62万亿元。这些尚未解除的质押都是实实在在的杠杆。随着股票质押式回购新规、银行投非标资产受限及风险事件频发等多重因素影响,质押率有持续下调趋势。如果股价跌到警戒线,这些潜在的杠杆都是最不安定的基因,极有可能引发踩踏效应。
二是PE+上市公司。主要形式是上市公司并购基金和产业基金。常见的玩法是上市公司做中间或劣后级,银行理财资金通过嵌套资管计划认购优先级份额进入基金,赚取相对稳定的收益。这种规模的实质是上市公司加了杠杆,银行获得担保,双方各取所需,让这种模式迅速流行。据统计,2015年5月-2017年6月共有410家上市公司设立473只并购基金,规模超过7600亿元;2017年合计311家上市公司参与投资产业基金,数量达365只,较2016年的176增长了107.39%。但随着资管新规出台,银行的理财将逐步回归本源,多层嵌套和通道业务受限,这种变相的杠杆也将难以为继。
2015年股灾实现了资金端的去杠杆,2018年A股要面对的是资产端的去杠杆。当业绩红利逐步退潮的时候,资产端的杠杆风险会逐步暴露出来。一方面,上市公司本身的现金流会受到影响,自身的债务偿还能力变差。另一方面,上市公司的股价会受到影响,抵押融资能力会弱化,再加上整个货币金融环境的收缩,资金链可能会吃紧。
这是一种典型的金融加速器效应,也成为目前A股最不安定的基因。金融扩张的时候资产负债表正向循环,货币金融宽松-加杠杆-资产升值-抵押增值-放大杠杆-做大市值-进一步放杠杆,但金融收缩的时候资产负债表也会负向循环,货币金融紧缩-去杠杆-资产减值-抵押贬值-被迫降杠杆-股价萎缩-质押警戒-进一步降杠杆。
三、煎熬的股殇:从“疾在腠理”到病入膏肓
这种不安的基因会不会让A股重蹈2015的覆辙?不会。相比2015,情况还没那么糟糕,这不至于是一场灾难。
第一,市场水位没那么高。从指数来看,2015年上证指数最高点为5178,现在只有3300左右,不到三分之二,创业板指数更为明显,从4037跌至1600左右,低了近六成。从估值来看,全部A股和创业板目前动态P/E大概18x和42x,远低于2015年高点时的27x和110x。水位涨的没那么高,摔得也不会那么惨。
第二,经济隐患没那么多。我们在2017年初曾提出“迟到的出清”,出清不可避免,只是有些晚了。无论如何,相比2015年,房价已经跌了15%以上,债市已经上了130多BP,银行的不良资产也充分暴露,这些相关资产的泡沫已经消化了不少,甚至有点超调了。再加上股市自身的资金端杠杆大幅下降,即便股市再出大问题,对其他市场的连锁冲击也十分有限。
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2018年,在盈利下滑和去杠杆的双重考验下,上市公司将出现大分化,局部性泡沫和局部性危机共存。
第一档是茅台型公司:能够通过盈利消化,实现内生的去杠杆,甚至继续加杠杆。市场资金虽然在收缩,但由于打破刚兑和政府兜底导致资产端收缩的更快,所以大量的资金依然面临资产荒,这部分配置型资金可能会继续青睐这类股票,把他们当做一种债券来投资。即便业绩达不到那么高的预期,2018年这类核心股票的泡沫依然会存在。
第二档是万达型公司。盈利无法覆盖,被迫卖资产,回收现金流,降杠杆保命。收购资产的最终目的是增加盈利,但短期内可能很多达不到业绩承诺,产生不了现金流,如果资金端宽松,那上市公司还可以养着。但现在资金端紧张,只能卖掉一部分回收现金流。万达就是典型,前几年把大量的资产配置在文娱等软资产板块,银行这边一收紧,现金流根本覆盖不了,只能不停抛售资产。
第三档是乐视型公司。盈利无法覆盖,资产无法变现,被迫卖股权,股东大换血,失去控制权。这类公司的资产短期现金流不好,长期价值也有问题,不好变现,比如乐视庞大的生态系统,上市8年多不停扩张,结果2017年还亏110多亿,相当300家创业板公司的总利润。可见资产质量之差,那就只能被孙宏斌这样有底子的资本低价收购。可以预见,未来市场上还会有大量的控制权变动。
第四档是保千里型公司。盈利极差,资不抵债,连权益都没有了,只能极端处理。这样的公司不说一无是处,也肯定是无力回天了。要么等待退市,要么就是控制人跑路,类似保千里这种闹剧一定不是最后一个。
四、等不到的救赎:命运的天平已经偏向另一侧
对于系统性的危机,可以定性为“股灾”,要坚决救助,防止出现流动性危机导致的全局性风险。但对于这种局部性的危机,动摇不了大局,顶多算是一种煎熬的“股殇”。从客观上说,经济和政策层面都是可以承受的,这是“出清”政策的结果,要保持战略定力。
经过近几年轮番的资产泡沫,监管当局已经对金融乱象忍无可忍、痛下决心。2016年第一次在中央层面明确提出“抑制资产泡沫”,2017年初成立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2017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列为第一大攻坚战,都是中央向市场释放的明确信号。
如果说2017年之前主要是释放出清信号,2017年进入实质性出清阶段,那么2018年很可能进入典型性出清阶段。没有股灾可能永远消灭不了非法配资,没有e租宝事件可能永远消灭不了非法集资,这一轮金融整风也需要标志性事件,杀鸡儆猴。2018年我们可能会继续见证历史:
第一,可能是中小金融机构的倒闭。1990年代末那次出清,如果没有广国投、海南发展银行的破产,可能很难出现实质性的进展,这一轮出清的力度显然还没有到位,要知道,当时仅广东省就关停了近千家金融机构。
第二,可能是一批违法违规从业人员的落马。伴随着过度金融化和杠杆化,过去几年的违法违规现象也时有发生。机构违规,业务违规,意味着从业者的违规。金融反腐和整肃不可避免。
第三,可能是个别大型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陷入困境。大型企业集团由于信用堪比政府信用,在融资上享受了诸多便利,所以在这一轮加杠杆中最为凶猛。这些企业利用模糊的政商关系,不完善的监管,把土地、资本、杠杆、牌照,紧密的结合起来,实现了所谓创新,其实这是典型的跨界套利、跨制度套利、宏观套利。出来混迟早要还,他们去杠杆的压力也首当其冲。2017年是几个明星企业出现问题,2018年会是谁?会不会有人重蹈德隆系的覆辙?一切不得而知,因为命运可能已经不是他们自己能把控的了。
五、A股的出路:刮骨疗伤,休养生息
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也永远救不活一个没有造血能力的A股。当前A股的问题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内伤,不是一次手术、一次急救所能解决,必须靠坚持不懈的改革来休养生息、强身健体。
第一,清除病变基因。改善体质是上市公司自己的事,但这需要监管机构的监督和倒逼,手段看上去复杂,其实最重要的一条,通过严刑峻法建立严格的惩罚机制。该退市的退市,该罚款的罚款,该禁入的禁入,A股需要彻底的清理,投资者需要一个干净的市场。
第二,引入新鲜血液。股市的初心是让更多优质的企业上市,让投资者能够分享这些优质企业的红利,一切改革都不能忘了这个初心,除了把老公司监督好,更重要的是通过IPO和定增来引入新鲜血液。IPO应该常态化,不应被当做调节市场的工具。IPO注册制应该加快,过去企业主要是传统行业,质量也比较统一,所以发审委是可以适应的,但现在企业越来越复杂,监管机构去审核和判断的难度越来越大,压力也越来越大,不如尽快交给市场,让市场力量来筛选。应该认真考虑把新三板改造成全新的第三家交易所,实现改革倒逼,增量推动。
第三,培养优秀医生。推进注册制的同时必须进行一系列配套改革,最重要的就是培养能看透公司体质的好医生,代替监管者来筛选好公司。所谓好医生,就是成熟的券商、律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怎么能培养他们?监管者要做的不是上课培训那么简单,而应该真正让他们为自己的签字负责,出了风险必须付出代价。国外的配售制度是个很好的参考,当券商保荐的公司不好的时候,他会失去他的客户,受到市场的惩罚。长此以往,市场机构就会逐渐成熟,成为一个市场化的发审委,更有效率,还能节省大量的行政资源。
  历史经验表明“持股过年”策略的胜率更高,我们发现今年增量入市、业绩改善的情况支撑这一趋势,结合历史经验建议配置消费和关注周期的右侧机会。
我们从过去10年的经验中发现,“持股过年”策略的胜率更高。基于Wind全A指数自2008年春节以来的历史数据表现,从春节前10个自然日开始,指数获得正收益的概率开始增加,到节后30个自然日获得正收益的概率均维持在70%以上,节后15日正收益的概率最高达到90%。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上在节前15日极少出现负收益,但在取得负收益的情况下,在节后15日均取得了明显的正收益。&
我们认为春节后出现正收益概率高的原因是:1.流动性阶段性回暖。央行货币政策阶段性宽松、财政存款上缴、新增外汇占款高峰。2.增量资金春节前后进场概率高。春节前后公司发奖金,年底结账等使得居民可支配资金提升,资产配置需求提升;另一方面,公募基金一季度会是建仓的高峰期。这解释了为何出现负收益后节后均有明显反弹的原因,即较低的价格将吸引配置资金。3.市场风险偏好有望再度提升。一方面,春节后即将召开的两会,上一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计划尚未落地,政策空窗期,市场对于政策性文件往往倾向于正面解读,促进风险偏好回升。
春节后获得超额收益的几率高的行业主要分为两类:消费(及其中游材料行业)、周期行业。表现良好的消费类包括纺织服装、农林牧渔、家电,由于我国春节传统的消费习惯,上述行业具有明显的节日效应,近十年来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升,使得上述行业在春节旺季不断创下新高。表现良好的周期行业包括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电气设备等,原因在于:一是年初工业投资增速,信贷投放回升。二是开工旺季将带动工业增加值等数据出现阶段性高点。
当前“持股过年”仍然可行。一方面,上市公司业绩雷的现象个案为主,相反业绩亏损企业数量仍在改善,且基金重仓股相对于2016年已明显集中于业绩预告良好的股票,市场对大小“风格切换”疑惑的消除反而可能让优质资产继续获得流动性溢价。另一方面,认为前期全球调整主要基于流动性的担忧,但国内从2017年已经步入金融去杠杆和基础货币投放趋紧的通道,预期上反而存在修复空间。同时,增量资金入市趋势仍然明显,而全球流动性的调整其实是来源于经济复苏,因此不用过度悲观。
配置机会显现。消费上关注的是通胀主线下,工资水平上升带来的大众消费品升级,我们推荐乳制品、调味品,和食品综合,以及对应的超市、百货;周期板块右侧机会为主,往后看信贷数据和经济数据的验证,叠加年报公布后资产负债表对利润表的拖累进一步减弱,推荐:煤炭,水泥,玻璃和钢铁。&
1. 历史经验:“持股过年”背后的三大支撑
春节临近,“持币过年”还是“持股过年”的老问题又摆在了投资者面前,我们从过去10年的经验中发现,“持股过年”策略的胜率更高。基于Wind全A指数自2008年春节以来的历史数据表现,从春节前10个自然日开始,指数获得正收益的概率开始增加,到节后30个自然日获得正收益的概率均维持在70%以上,节后15日正收益的概率最高达到90%。值得注意的是,在节前15日取得负收益的情况下,在节后15日均取得了明显的正收益。上证指数从1月30日开始调整以来,到2月15日正好在15个自然日左右,从历史经验表明,春节后获得正收益的概率较大。
我们认为春节后出现正收益概率高的原因是:1.流动性阶段性回暖。春节前为应对过节社会流动性需求增加,央行货币政策阶段性宽松,带来流动性阶段性回暖。2.增量资金春节期间进场概率高。一方面,由于年底至春节前后公司发奖金,年底结账等因素,居民可支配资金提升,资产配置需求提升;另一方面,公募基金年底清算,年初开始逐步建仓,一季度会是建仓的高峰期。因此无论是新增个人投资者数量还是新成立的公募基金数一月开始逐步回升,到三月达到全年或局部的最大值。3.市场风险偏好提升。一方面,春节后即将召开的两会,上一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计划尚未落地,政策空窗期,市场对于政策性文件往往倾向于正面解读,促进风险偏好回升。一方面,上市公司会在一月底发布年报业绩预告,业绩预告和年报信息基本吻合且发布较为集中,市场预期修正,容易引起资金博弈,市场风险偏好回升。
1.1. 宏观流动性春节期间回暖
货币政策在春节期间阶段性宽松。节前,央行为应对节日期间的流动性需求,在公开市场往往会较大力度的投放流动性。过去的十年中仅有2010年及2013年出现了例外,我们发现2010年资金净回笼对应的是相对低位的利率水平,银行间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1月值为1.16%,2013年尽管观察到1月连续四周资金净回笼(月净回笼3000亿元),但由于当时强劲的新增外汇占款(3515亿元)和财政存款的上缴(3353亿元),资金面仍然乐观,同时央行宣布启动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SLO),更加强化了市场对未来资金面的稳定预期。
除货币政策阶段性放松的原因而外,还有三点原因将改善流动性:(1)由于银行在年初获得了新一年的贷款额度,加上一些在上一年末的贷款需求未得到满足,1月是每年新增贷款的投放高峰,从历史数据来看,投放占比平均达到接近15%;(2)1 月及1季度结束时是财政存款的惯例上缴时间;(3) 1 月及1季度结束时新增外汇占款一般处于年中的较高位置。
1.2. &增量资金春节期间进场概率高
增量资金春节期间进场概率高。一方面,由于年底至春节前后公司发奖金,年底结账等因素,居民可支配资金提升,资产配置需求提升,特别春节后开户增加明显;另一方面,公募基金年底新成立份额达到最高值,尽管各基金的配置习惯不同,但年末的成立高峰对一季度基金开始大量建仓、资金进场形成保障。整体来看,个人投资者因为开户后可直接进入交易,其高点出现在春节后,机构投资者产品发行后建仓需要时间,但发行高点在年底,两股新增力量的配置时间都以春节后为主。
1.3. 风险偏好提升
市场风险偏好有望再度提升。一方面,春节后即将召开的两会,上一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计划尚未落地,政策空窗期,市场对于政策性文件往往倾向于正面解读,促进风险偏好回升。一方面,上市公司会在一月底发布年报业绩预告,业绩预告和年报信息基本吻合且发布较为集中,市场预期修正,容易引起资金博弈。
2. 行业表现有规律可循
“持股过年”不但胜率更高,具体到行业选择的问题上,似乎也有规律可以遵循。过去10年中,春节后获得超额收益的几率高的行业主要分为两类:消费(及其中游材料行业)、周期行业。表现良好的消费类包括纺织服装、农林牧渔、家电,周期行业包括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电气设备等。
表现良好的消费类包括纺织服装、农林牧渔、家电,这较为符合直觉,我国在春节期间具有传统的“换新”习惯——添置新衣及新的家电“大件”,春节长假走亲访友、家庭团聚催生了旺盛的食品需求,以上几个行业本就在春节具有明显的节日效应,行业零售额高点集中于1月份和2月份。近十年来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提升,使得上述行业在春节旺季不断创下新高,成为对全年业绩改善预期的催化剂,进而反应为节后股票出现正收益。
节后上涨概率高的周期行业包括有色金属、化工、建材、电气设备等,我们认为节后周期行业表现良好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年初工业投资增速,信贷投放回升。二是开工旺季将带动工业增加值等数据出现阶段性高点,相应的各个行业高频数据可能出现“超预期”的情况。
3. 持股过节”:今年存在适用性
3.1. 流动性平稳
从金融去杠杆的节奏来看,近期节奏明显向“防风险”的倾斜,我们看到以央行建立“临时准备金动用安排”以满足商业银行因现金大量投放而产生临时流动性需求为标志,春节前后为应对过节流动性紧张的宽松政策,一定程度上会造成流动性的回暖,近期利率保持平稳。而1月份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资金2000亿,为近10年来少见的净回笼强度,在利率稳定,净回笼资金较多的前提下,为2月节后的流动性投放留下较大空间,节后流动性或随财政存款上缴和外汇占款增加而持续改善。
3.2. 不一样的增量资金开始入场
从微观股市资金面来看,今年年初以来个人投资者开户数回升、偏股型基金发行份额大幅增加,增量资金入市迹象初显。但和之前总量宽松、热钱涌入的历史逻辑相比,本次的“增量入市”更多体现两个特征:1、境内外投资机构对于股票在大类资产中比重的再平衡;2、新增资金在投资者结构中的再平衡。
一方面,我们看到央行公布数据来看,另一方面,根据央行公布的最新新增境外机构和个人持有境内股票来看,2017年第一次出现了股票新增金额大于了债券。与之对应的是,沪港通北上资金在1月以来回到了2017年7月左右的水平。而从国内投资者来看,伴随金融去杠杆的深入,固收类投资机构通过放杠杆提升久期的能力减弱,依靠承担利率风险获得额外收益受限下,转向股票和类权益类资产的可能性在提升。
另一方面,本次2018年1月新增个人投资者开户数每周平均26万人,相较于2017年12月每周平均23万人,有了小幅度上升。但2018年1月偏股型基金发行份额合计829亿份,远远超过2017年月均250亿份的发行量,这是市场认为的投资者结构出现机构化的一个明显的对比。
我们认为股票在经济通胀上行阶段,相较于其他大类资产有更多的配置吸引力,同时蓝筹股在2017年出现的低波动与相对高回报,让其从风险定价的角度,有更多配置性需求。鉴于总量流动性依然偏紧,增量资金入市难以呈现快速掌握定价权,其最大可能是继续推动盈利预期改善明显的板块。
3.3. 近期调整出现的几点现象的思考
业绩与通道业务“踩雷”,并未让主要投资者受损。市场对资管新规潜在的担忧引起市场多只股股票集体闪崩,风险偏好下降的问题。我们认为,对各备公司业绩“踩雷”现象不必过度担忧,市场整体盈利仍处于盈利改善的通道,价值型股票的投资韧性进一步凸显。从2017年年报预告来看,2017年业绩下滑和绝对亏损的公司均处于近五年历史最低位,市场整体净利润同比增速仍在上升,1月31日出现大量的业绩亏损主要因为集中公布的因素,并非系统性风险。值得注意的是,基金重仓股业绩预告质量比起上年来看明显提升,这也解释了在近期市场大幅波动下,净值依然趋稳的原因。这意味着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并非遭到严重损失,原有逻辑未遭到趋势性破坏。相反,在市场前期纠结是否出现风格切换后,反而有利于重新形成共识,重新回归优质大盘蓝筹。后续看,随着春节期间宏观流动性回暖,微观股市资金面向好,市场风险偏好将逐步修复,业绩增长明确,公司治理结构好的股票将继续享受更高的流动性溢价。&
连续下跌的市场,却是两大要素的先后反应。公募基金净值出现真正意义的下调是2月6日以来,这可能更接近美股的“年初来大幅上涨后,在通胀和利率上行预期下,获利资金担忧情绪的释放”的逻辑。一定意义上,可以把上周以来的调整分为两段:一段是监管与业绩担忧的业绩扰动,一类是快速上涨后情绪与交易结构的整理。
我们认为,由于国内金融监管趋严和货币政策边际趋紧已经发生了一年有余,和国际整体流动性宽松不同,美联储加息和通胀因素对于国内股市的影响,边际上会弱于海外市场,预期有修复的空间。
4. 节后行情:周期的右侧和主题进攻
我们发现过去10年中,周期板块和消费板块在春节后均有不错的表现,其背后的逻辑我们认为:对于消费而言,近年来整体处于消费占比不断提升,且处在消费升级趋势之中,而春节期间良好的销售情况强化了市场这一认识;而周期板块则是春季开工旺季开始,高频数据让市场对全年需求容易产生乐观预期,如果是经济下行期,则又有博弈放松的可能。
我们站在今年的时点,对于消费应该关注的是通胀主线下,工资水平上升带来的大众消费品升级,这也是春节销售旺季最容易体现的主线,我们推荐乳制品、调味品,和食品综合,以及对应的超市、百货。
对于周期板块而言,尽管在2017年已表现出明显的盈利改善,但伴随近期环保工作表态进一步趋严、后续地产投资的韧性,周期股盈利的持续性有望得到确认;往后看,信贷数据和经济数据的验证,叠加年报公布后资产负债表对利润表的拖累进一步减弱,意味着后续来看,周期对于追求相对“低估值”的增量资金而言,无疑是具备性价比的。推荐:煤炭,水泥,玻璃和钢铁。
主题上,改革开放40周年是两会前最明确的正确主线,其应该重点关注区域开放性工作的进一步推进,重点推荐:海南岛,上海自由贸易港等主题机会。
  来源:广发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 &郭磊 &博士
第一,从中国、中国台湾、韩国、越南1月比较一致的出口表现看,全球贸易依然处于平稳状态。
第二,进口大超预期,大宗价格因素影响并不大,重要进口品确实是在放量。
第三,即使考虑到12月份进口增速偏低,合并12-1月,则合并增速依然有18.7%,仍高于趋势值。
第四,我们判断进口偏强背后有三个原因,一是内需至少不弱;二是人民币升值推动大宗进口;三是国内限产。
第五,年初数据真空,但从进口、重卡、信贷、地产成交的情况看,目前中国经济需求端并不差。
第六,市场担心的不是当前经济,而是另外三个逻辑。
第七,分子和分母的赛跑成为一个主线。2018年宏观基本面不差,但逻辑不像2017年那么纯粹,这会增加资产价格短期波动性。
从中国、中国台湾、韩国、越南1月相对比较一致的出口表现看,全球贸易依然处于平稳状态。1月出口增速11.1%,高于去年全年的7.9%,略高于去年12月的10.9%。这一数据略超预期。春节错位并不是一个完美的解释,我们知道,虽然去年1月是春节,但实际上由于当月是超预期表现,实际上基数并不低。2月基数比较低,估计到时出口增速会有跃升。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韩国出口增长22.2%,越南出口增长33.1%,中国台湾出口增长15.3%,均好于前值。这显示当前全球贸易处于平稳状态。
从景气指标来看,发达经济体需求目前还不错。1月美国ISM制造业PMI略有放缓,但仍在59.1的高位;欧元区制造业PMI略有放缓,但仍在59.6的高位;日本制造业PMI继续上升,至54.8。三个区域的非制造业PMI均在上升区间。
我们在2016年Q4提出2017年是全球贸易复苏元年,目前来看,至少2018年年初贸易依然处于景气区间。
进口大超预期,大宗价格因素影响并不大,重要进口品确实是在放量。1月进口增速36.9%,大幅超预期。
有一种解释是同期大宗商品价格上行导致含价的“出口额”增速上升。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从大宗进口品来看,1月进口均价上升幅度最明显的是原油,进口均价上涨13.8%;成品油,进口均价上涨6.7%;未锻造的铜,进口均价上涨15.2%。我们把这几块扣除掉,进口增速的变动不过1个百分点左右。
而且同期铁矿砂、煤、大豆的进口价格都是显著下行的。
进口确实有普遍放量,比如金属加工机床是1.02万台,基本上是过去几年内的一个次高点;原油4064万吨,增长19.6%;铜44万吨,增长16.1%。
即使考虑到12月份进口增速偏低,合并12-1月,则合并增速依然有18.7%,仍高于趋势值。另一个需要考虑的事实是12月份进口增速较低,只有4.5%;本月在部分意义上包含着对上个月进口不足的修补。但合并之后增速为18.7%,依然高于10月和11月的17%,以及2017年全年的15.9%。
我们判断进口偏强背后有三个原因,一是内需至少不弱;二是人民币偏强推动大宗品进口;三是国内限产。进口偏强背后的事实一则是至少内需不弱,否则各类产品不会普遍性地进口强势。除大宗品外,机电产品进口增速也达37.1%,包括刚才我们提到的金属加工机床的进口高位。
二则可能和人民币偏强有关。1月人民币升值了3%,企业有动力在人民币较为强势的阶段扩大进口。1月纸浆的进口增速达60%。
三则和国内环保限产有一定关系。比如钢材进口119万吨,增速比去年上升明显;煤炭进口量2781万吨也是过去几年内的新高。
年初数据真空,但从重卡、进口、信贷、地产成交的情况看,目前中国经济需求端并不差。1-2月处于统计口径数据的真空期。但从一系列非统计局口径的跟踪数据来看,目前情况似乎并不差。
一是代表基建的重卡。1月国内重卡市场共约销售各类车型9.8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18%,环比去年12月增长48%。
二是代表融资需求的信贷。虽然目前尚无信贷数据,但草根调研的情况是信贷可能不差,且市场一致预期(WIND口径)也不低。
三是代表大宗原材料和工业端产品的进口,如前所述,表现相对比较强势。
四是30城房地产日均成交量,1月日均44万方,2月第一周日均40万方,去年1-2月分别为41万方和38万方。
此外,1-2月日均发电耗煤和增速均比较高;高炉开工率要略高于12月。这一系列数据和PMI(制造业PMI符合季节性,综合PMI走平)也大致比较吻合。
市场担心的不是当前的经济,而是另外三个逻辑。从经济基本面来说,并不支持市场出现过于剧烈的重估。那么,市场担心的显然不是当前的经济,而是另外几个逻辑:
担忧点之一:经济好,通胀上升,利率抬升。美国的时薪数据创几年新高意味着充分就业情况下,劳动力成本开始上升,这是通胀抬升的前兆。于是全球资本市场开始负向冲击。毕竟,美债收益率如果被通胀抬上去,正常利差逻辑之下,全球利率都不会太低。本质上说,产出缺口缺效应-通胀-利率是一个担心的线索。
担忧点之二:经济好,政策会推动一轮超预期的去杠杆和挤泡沫。以往的一个经验规律是,经济压力大,政策会平衡增长和结构调整;经济压力不大,政策更大力度会推动调结构、防风险、挤泡沫。目前的经济数据似乎显示政策不用存在太多关于增长的担忧,实际上,我们看到这一逻辑下的一些信号确实也在出现,比如GDP开始挤水分,政策开始放风去杠杆,房贷利率开始上涨。
担忧点之三:目前经济好,但人民币升值影响出口,政府去杠杆影响基建,居民去杠杆影响地产,后续经济压力会逐步加大。当前经济较高的景气度内生了一些约束点。比如偏强的人民币后续会影响出口;政府推动金融去杠杆和防风险可能会影响基建融资;如果后续控制居民加杠杆,将会影响房地产。经济压力可能会在1-2个季度后有所加大。
分子和分母的赛跑成为一个主线,2018年宏观基本面不差,但逻辑不像2017年那么纯粹,这会增加短期波动性。如我们在年度报告中指出的逻辑,2017年资产定价逻辑比较简单:名义GDP扩张(需求扩张+供给收缩),于是企业利润扩张,量价齐驱的领域最佳。2018年名义GDP典型扩张期结束,经济高位波动,企业利润增速整体不错,但大概率不再继续上升;利率剧烈上升期结束,但短期方向不明。这种边际变化会增加资产价格的波动。
风险提示:
1)经济上行或下行压力超预期;
2)全球金融市场的关联效应超预期。
  早盘受到外围股市大跌的影响,早盘沪指大幅低开,连续跌破点整数关口,盘中最低触及3071点。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财政金融学院教授、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表示,沪指暴跌的原因主要还是受到美股的影响,是一种辐射,一种影响,一种联动,中国的市场之前实际上涨得很少,如果没有美股暴跌的情况,不会出现这么大幅度的下跌。
吴晓求表示,美股之前的确涨得太高,是全球最大的泡沫,最大的危机。美股大幅度的下跌,一定会对中国的市场带来很大的影响。
他认为,美股暴跌对于A股来说最多的还是外在因素,A股本身内在的因素也有,比如一些比较严厉的监管措施,包括信托产品清盘、降杠杆等等。这些因素内外夹击,所以才出现了暴跌的这种情况。
另外,他表示,A股再次发生“股灾”的概率比较小,除非是人为的因素。有一些监管措施需要平和一些,现在有一些太过了。
  新浪财经讯 早盘受到外围股市大跌的影响,早盘沪指大幅低开,连续跌破点整数关口,盘中最低触及3071点,创业板指低开后小幅反弹,尚未翻红便再度回落,上证50指数低开低走,大跌超5%,跌破半年线,沪深300指数跌逾4%,两市均较前一日放量。截至午盘,沪指报3127.92点,跌4.11%,深成指报10061.68点,跌3.00%,创业板指报1612.80点,跌1.74%。
从盘面上来看光电子器件板块涨幅居前,煤炭、水泥、非银金融等板块位居跌幅榜前列。
知名博主纵论午后走势
凯恩斯:漂亮50行情结束
沪指最近几日的连续调整,时间尽管不长,但是幅度巨大,已经回到了2017年年中的位置,这个下跌速度还是非常快的,并且伴随着一个巨大的缺口,前期我们也一直在提醒,沪指特别是漂亮50类个股,经过长期的上涨,已经不具备估值优势,对于投资来说,已经不再是理想的对象,如果没有适当控制仓位,那么现在是会有比较大的回撤,但对于长期投资来说,尽管这些个股有所回撤,但未来依然值得你期待,只是需要更长时间的等待,更加足够的耐心,创业板指数最近刷新了低点,但确实是已经显现出投资的机会,特别是一些业绩依然优秀,但被错杀的个股,下跌本身就是更好机会的来临。
最近两天市场的走势,风格转换的迹象越发的显现,当然现在还不能最终确定是否转换成功,但至少已经有了这个苗头,投资本身就是买入已经便宜的个股,卖出已经严重高估的个股,那么现在哪里是低估,哪里是高估,你判断清楚了这点,就知道应该如何操作了。市场有它自身的运行规律,任何外界力量都很难长期改变这种运行规律,投资人也只能顺应这种规律,本质就是价值决定价格,价格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一个趋势的结束,也许就意味着另一个趋势的开始。
郭一鸣:大盘已经严重超跌
盘面上,权重股暴跌,煤炭、保险等多数个股逼近跌停。而创业板表现强势,探底回升下多只个股开始活跃;消息上,有关报道称深市目前暂不接受重大资产重组停牌申请。若真如此,对投资者来说是较大的利好,避免股票长期停牌导致的无法交易和机会流失;技术上,大盘大幅跳空低开下行,短期指标显示严重超跌,成交量也在逐步萎缩,短期仍有回调需求但空间越来越小。
总体上,隔夜美股再次暴跌,而情绪传导的A股也大幅低开,前面提到的轮动杀跌延续,尤其是上证50的暴跌,预示着还没有跌透,而盘中一度反弹的创业板,则表明小盘股很多已经跌透了。所以,目前的大盘,系统性风险无疑,但确实已经严重超跌,尤其是小盘股以及跌无可跌,一旦上证50止跌,反弹也将一触即发。因此,短期保持仓位继续观望,适当关注创业板优质个股的低吸机会。
操作上,指数连续杀跌后有望短期止跌,继续观望中做好低吸加仓准备,同时适当参与低估值蓝筹股的低吸机会。
赢在龙头:上午大跌不是什么坏事
面对大盘这样的状态可以称之为“弱势延续”,也就是权重股持续下跌影响下的“崩盘”走势。上证50(000016)指数早盘下跌了7%以上,而这一波的主跌力量也是源于大盘蓝筹。
毋庸置疑,市场在这一波下跌过程中市场资金格局将会“推倒重来”。2017年市场在缓步震荡过程中蓝筹股基本上活跃了一年,这一把下跌直接将它们的日线状态全部破坏,而2018年可以说题材资金的机会要由于蓝筹权重。
因为在2017年市场当中小盘股表现最为弱势,而这一波权重股的下跌行为势必导致了很多缓步下跌的个股形成下跌加速。而这批下跌加速类型的股票无疑会在市场止跌之时出现强势反弹。
  新浪财经讯 美国时间日,美国股指再度暴跌,道指跌幅4.15%,标普跌幅3.76%,纳斯达克跌幅3.9%,三大美国股指均跌破2月6日低点,标志着此轮美股暴跌进入新的阶段。A股表现更差,2018年以来的“春季躁动”完全化为乌有,甚至一度跌破2017年6月低点。
但斌:曾历过7次跌幅超过50%
但斌发微博表示:“从业26年,经历过7次跌幅超过50%,而且持续时间甚至达到3到5年的情况……一路走来,越来越坚信:只有坚守价值,才能穿越跌宕起伏的投资人生。”
& &&洪榕:这次A股调整堪称股Z
洪榕发微博称:“碰到极端行情了,慌乱抱怨没有任何意义,先静下心来,捋捋自己最大的风险承受度,再去看看历史上极端情况出现时怎么操作是你可以把控的选择。这次A股调整堪称股Z,但因为起点不是太高,应该不会如2015年那么大的杀伤力,而且即使2015年,行情也是有反复的,所以,H333还是一个应对极端情况的好策略,不管你用的好不好它都是。”
林义相:股灾切肤却被浑然不觉 拟或被故意视而不见
林义相发微博称:“‘股灾是涨出来’,其逻辑犹如‘死亡是长出来’的一样。要避免股灾,先要股市不涨(不涨则跌!),要避免死亡,先要避免生长。近日美股暴跌,幸灾乐祸。殊不知,以今日美各指数,2008年危机前最高点,不过小小众山! 假如,假如上证有幸同比,早过万点。然很不幸,股灾切肤,却被浑然不觉,拟或被故意视而不见。”
刘煜辉:清明节前的韭菜第一茬应该割差不多了
刘煜辉称,清明之前的韭菜鲜嫰可人,开花后,就不能割了。不好吃。国内懵懵懂懂的 先被收割了一把。第一茬应该差不多了。一般来说,清明之前的韮菜可以割三茬,之后就开花了,不好吃了。
董少鹏:股市2.9暴跌是无厘头 请央行立即释放流动性
针对这波下跌行情,董少鹏发表评论:
1)中国股市中期调整两年半,长期调整10年半。经济稳定增长,就业充分,新动能提升,传统产业升级,暴跌的理由在哪里?机构们在做什么?
2)“去杠杆”“降杠杆”是指宏观经济的杠杆,不是把所有杠杆都拿掉。美国股市暴跌后还有21倍市盈率,他们这个杠杆才最该去除!基层单位搞去杠杆比赛,违背中央意图。请停止乱弹琴。
3)如果中国股市只会跟着美国涨跌,那真的没有必要存在了。国家的主权在哪里?
4)请中国人民银行立即释放流动性,保障市场流动性供给。
邓海清:美股再度暴跌 是技术性调整还是牛市终结?
本轮全球股市下跌具有高度共振性,而不仅仅是美股暴跌导致全球暴跌那么简单;全球股市暴跌具有“负反馈循环”的特征,即全球股市几乎同时开始下跌,然后相互传染,互相加剧。当前美国股市的估值、拥挤交易程度均远高于1987年。是否此轮股市就能与1987年类比,即是否“只是技术性调整,跌完还会涨回去”存在很大悬念,美股九年牛市或已宣告终结。全球股市暴跌可能引发全球复苏夭折。如果此轮全球股市的共振暴跌并未结束,则将引发发达国家居民的“负财富效应”和信心扭转,进而导致发达国家复苏夭折;通过对发达国家出口下滑,将传导至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这将意味着此轮全球经济复苏终结。
我们去年底以来一直呼吁:中国党和政府、市场投资者千万不能误判形势,2018年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恶劣局面,美股存在高度泡沫化风险,建立在货币超级放水上的全球经济复苏是尽管很性感、但是脆弱的,今年是中美国运交锋的大国博弈年,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心态,未雨绸缪积极应对,或成为中国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推进一带一路、提升国际话语权的良机。
复旦大学金融学院执行院长:美股可能还要跌10%
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执行院长钱军指出,A股与美股轮番下跌存一定联动性,近期波动性会持续,美股存再下跌10%可能,交易日内波动性非常大值得关注。
孙卫党:长假带不确定性 思考低估值上涨逻辑是否存在
随着海外市场下跌,春节前几个交易日可以考虑再次加仓。获利回吐和高位回调应该是长假前市场运行的主基调,但是目前看市场从正常的调整演化为恐慌、甚至带有莫名其妙的刻意杀跌行情。更让人难以理解的是做多的力量出现了大逆转,由强力做多迅速变成了肆意做空,真可谓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当前市场处于一种“非常时期”,各种理念、各种分析方法都会呈现出冲突的状态,市场最大的担心就是出现系统性问题,对此我们不可能做出明确的判断和给出合理的操作建议。其实我认为前期分析的逻辑过程、结论都还是成立的,虽然市场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但是在没有捋清楚头绪之前还是不想改变原来的观点。毕竟管理层稳定市场、培育市场理性发展的思路不会变,价值投资也应该是成熟市场永恒的主题。当前值得密切关注的首先是海外市场,因为A股的出现如此大的逆转表明的原因是美股的下跌,如果美股真的出现系统性的危机,那么A股出现如此激烈的反映也应该可以理解。周四隔夜美股继续出现大幅下跌,加息的担心和笼罩着整个市场,周五A股市场再度面临着考验。其次的长假因素,毕竟长假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这也是我们在本轮高点时建议减仓的重要依据。如果海外股市处于正常调整,那么股指调整下来是机会。但是如果担心美股出现系统性危机,兑现利润和持币过节就成了投资者的首选。最后就是继续思考、研究银行类低估值品种的上涨逻辑是否存在,目前看银行股出现如此快速的逆转下跌,用消化获利盘肯定是很难解释通的。
  刘煜辉称,清明之前的韭菜鲜嫰可人,开花后,就不能割了。不好吃。国内懵懵懂懂的 先被收割了一把。第一茬应该差不多了。一般来说,清明之前的韮菜可以割三茬,之后就开花了,不好吃了。
  新浪财经讯 2月9日股市暴跌,针对这波下跌行情,董少鹏发表评论:
1)中国股市中期调整两年半,长期调整10年半。经济稳定增长,就业充分,新动能提升,传统产业升级,暴跌的理由在哪里?机构们在做什么?
2)“去杠杆”“降杠杆”是指宏观经济的杠杆,不是把所有杠杆都拿掉。美国股市暴跌后还有21倍市盈率,他们这个杠杆才最该去除!基层单位搞去杠杆比赛,违背中央意图。请停止乱弹琴。
3)如果中国股市只会跟着美国涨跌,那真的没有必要存在了。国家的主权在哪里?
4)请中国人民银行立即释放流动性,保障市场流动性供给。
  新浪财经讯 2月9日消息,今日A股开盘现大跌趋势,最低下探至3071.26点。券商、金融等上证50概念股领跌。截至发稿时间,券商B、房地产B、煤炭B级等16只分级基金跌停。其中高跌B等11只分级基金拉响下折警报,母基金只需跌10%以内,即触发下折阀值。由于A股还存向下的可能性,为防巨亏,建议投资者勿买。
高铁B等11只分级基金拉响下折警报
券商B、房地产B等16只分级基金跌停,目前母基金只需跌10%以内,即触发下折阀值的分级基金有11只。其中,券商B(150201)母基金只需下跌4.93%及触发下折。高跌B(150278)母基金只需下折0.38%及触发下折。一旦分级B触及下折阀值,持有者的损失将大幅放大:除了承担二级市场价格暴跌的亏损外,还将一次性承担高溢价的下折损失。由于A股还存向下的可能性,为防巨亏,建议投资者勿买。&&详解分级基金下折的风险与机会
数据来源:集思录
  新浪财经讯 2月9日股市暴跌,针对这波下跌行情,林义相发表评论:
“股灾是涨出来”,其逻辑犹如“死亡是长出来“的一样。要避免股灾,先要股市不涨(不涨则跌!),要避免死亡,先要避免生长。近日美股暴跌,幸灾乐祸。殊不知,以今日美各指数,2008年危机前最高点,不过小小众山! 假如,假如上证有幸同比,早过万点。然很不幸,股灾切肤,却被浑然不觉,拟或被故意视而不见。
  新浪财经讯 2月9日股市暴跌,针对这波下跌行情,但斌发表评论:
从业26年,经历过7次跌幅超过50%,而且持续时间甚至达到3到5年的情况……一路走来,越来越坚信:只有坚守价值,才能穿越跌宕起伏的投资人生。
  新浪财经讯 2月9日股市暴跌,针对这波下跌行情,洪榕发表评论:
碰到极端行情了,慌乱抱怨没有任何意义,先静下心来,捋捋自己最大的风险承受度,再去看看历史上极端情况出现时怎么操作是你可以把控的选择。这次A股调整堪称股Z,但因为起点不是太高,应该不会如2015年那么大的杀伤力,而且即使2015年,行情也是有反复的,所以,H333还是一个应对极端情况的好策略,不管你用的好不好它都是。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02月09日讯
中金公司认为,A股市场与美股市场剧烈调整,但A股市场的调整并非由于基本面的恶化,目前情绪面主导了短期波动,需静待波动稳定。继续看好A股市场长期表现:A股市场估值并未高估,调整后更加具备吸引力;我国经济基本面韧性较强,大部分行业盈利好转;长期看,居民大类资产配置对股票资产仍有较强需求。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估值较低的大金融板块,盈利增长较好的大消费与新制造个股、中小盘里超跌的细分龙头也可精选配置。
(证券时报·e公司)
  民族证券
本周美股大幅震荡引发全球资金避险情绪升温,尽管美股对A股影响更多是短期情绪面的冲击,不会导致国内市场资金大量外流,但前期市场的持续调整,叠加本周白马蓝筹获利盘兑现,市场整体情绪仍难在短期得以改善。不过,短期市场的机会或将增加,继续大幅杀跌的概率也不大。首先,美股的下跌本质上是经济增长更乐观引发通胀担忧和情绪影响,而非基本面走弱或风险事件驱动。因此本轮下跌对新兴市场的冲击不会过于猛烈;其次,当前中国经济基本面韧性仍强,企业盈利受到外围市场影响有限,同时中美利差处于历史高位,具有一定保护空间;再次,经过前期一段时间的调整,A股估值已有所下降,上证综指、沪深300目前的动态PE分别为15.5倍、13.3倍,均处于历史中低水平,横向类比其他世界主要经济体股市仍处于相对低估的状态;最后,短期A股有望受益于春节效应。A股过去15年统计数据显示,春节前后A股大概率会上涨,春节前5个交易日至春节后5个交易日,上证综指上涨概率为93%,平均涨幅4.5%。其中,春节前五个交易日上涨概率93%,平均涨幅2.8%。春节后五个交易日上涨概率87%,平均涨幅1.7%,目前距春节长假仅余4个交易日,春节前后理应有一次像样反弹。
中长期应理性与冷静地看待A股所处环境:虽然外部风险与机遇并存,但国内宏观经济稳中向好、各领域改革有序推进均有利于A股市场长期趋势,我们没有理由去过度悲观。以战略和发展的眼光去看,这一次的大幅调整,不排除将是未来长期结构性牛市一个重要的支点,也许最大的机会正在其中酝酿,现在承受的压力和恐慌,将是未来巨大收获的心理经验和基础。
  邓海清,“海清FICC频道”全球首席经济学家,人民大学客座教授;陈曦,“海清FICC”大资管频道研究员
美国时间日,美国股指再度暴跌,道指跌幅4.15%,标普跌幅3.76%,纳斯达克跌幅3.9%,三大美国股指均跌破2月6日低点,标志着此轮美股暴跌进入新的阶段。
在2月5日美股暴跌之后,国内外的主流观点均是:“不要怕,只是技术性调整!”继续看好美股,特别是看好A股的大有人在。美国股指在2月6日和7日曾一度大幅反弹,标普最大反弹5%,道指最大反弹5.8%,纳斯达克最大反弹5%,但截至2月8日,美股均回吐全部涨幅,再创新低。A股表现更差,2月5日收盘至今,上证综指跌幅达6.5%,2018年以来的“春季躁动”完全化为乌有,甚至一度跌破2017年12月低点。
我们在2月4日报告《美股高度泡沫化的铁证——这才是特朗普的阿喀琉斯之踵!》、2月6日报告《一语成谶!美股暴跌或导致全球经济复苏夭折》中,均提出“美股从大跌演变为暴跌”,并明确“美股暴跌,利空中国股市,利多中国债市”,已得到进一步验证。
在本文中,我们将论述市场主流观点忽略了什么,包括美股难言全球股市暴跌的罪魁祸首,全球股市存在共振的负反馈效应,为何我们认为目前美股更像2000年而不是1987年,以及全球股市暴跌可能引发全球复苏夭折的逻辑。
海清FICC频道作为“中国债市第一多头”,认为美股九年牛市可能已经终结,全球股市暴跌或引发全球复苏夭折。2018年最好、最确定性机会是中国利率债,十年期国债3.8%以上闭着眼睛买!
一、美股是本轮全球股灾的罪魁祸首吗?
对于本轮全球股市下跌的源头,主流观点认为是美国,但事实可能并没有这么简单。
从全球股市表现来看,以当地时间为标准,以技术图形破位作为下跌开始日,美股见顶于1月26日,下跌开始于1月30日;A股见顶于1月29日,下跌开始于1月30日;欧股见顶于1月23日,下跌开始于1月30日;日经见顶于 1月23日,下跌开始于1月30日。
图1 全球股市共振下跌,美股难言罪魁祸首
总结下,(1)此轮全球股市下跌具有高度同步性,即均于1月下旬见顶,并均于1月30日开始破位下跌。
这只是巧合吗?我们往下看。
2月6日美股暴力反弹,之后亚洲的交易日是2月7日,我们发现事情有些不寻常:2月7日亚洲股市普遍高开低走,并未受到美股反弹提振。A股2月7日高开低走,从最高点向下跌幅达3.5%;日经2月7日高开低走,日内跌幅3.2%;韩国股指2月7日高开低走,日内跌幅3.5%;港股2月7日高开低走,日内跌幅3.7%。
再总结下,(2)2月6日美股暴力反弹,但2月7日亚洲股市普遍高开低走。
这又只是巧合吗?我们继续看。
再来,2月8日,全球股市收盘顺序是亚洲股市-欧洲股市-美国股市,看看全球股市表现:首先,A股创新低,日跌幅1.4%;然后,欧股创新低,日跌幅2.2%;最后,美股创新低,日跌幅4%。
再总结下,(3)2月8日全球股市普遍大跌并创新低,A股先跌,欧股其次,美股最后。美股情绪在2月6-7日本已很好,但受到其他主要股指下跌的影响,2月8日再创新低。
这还能是巧合吗?我们得出结论:
根据前述现象(1)(2)(3),我们认为,本轮全球股市下跌具有高度共振性,而不仅仅是美股暴跌导致全球暴跌那么简单;这一轮全球股市暴跌具有“负反馈循环”的特征,即全球股市几乎同时开始下跌,然后相互传染,互相加剧。
我们尚不清楚出现全球股市共振、负反馈循环的原因,但根据“教科书上的逻辑”,股市是经济的先行指标,这或许意味着全球经济共振复苏的趋势已经发生变化,甚至拐点已经出现。
二、美股真的像1987年吗?
国内外主流观点认为,此次美股暴跌类似于1987年,即股市由于程序化交易等导致暴跌,而与基本面相悖,因此都是技术性调整,经过调整后一定会涨回去。
上述观点忽略了的第一个事实:当前美股的估值水平远高于1987年。1987年美股席勒市盈率仅为17.7倍,而此轮股市下跌开始时美股市盈率35倍,即使到2月5日低点也有32倍,是1987年的接近两倍之多。
图2 当前美股估值远高于1987年
上述观点忽略的第二个事实:当前美股拥挤交易程度远高于1987年。从居民直接持股比例来看,1987年美国居民直接持股占居民金融资产比例仅为15%,而2017年7月这一比例已经达到32%,根据美股涨幅推测2018年1月这一比例应当已经达到40%,超过2000年的36%。
图3 当前美股拥挤交易程度远高于1987年
我们认为,此轮美股暴跌与1987年相比,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两次股市暴跌的背景,均是利率上行、美国赤字增加、美元贬值、程序化交易过度等等。
但是,当前美股与1987年相比仍有不同:当前美国股市的估值、拥挤交易程度均远高于1987年。因此,是否此轮股市就能与1987年类比,即是否“只是技术性调整,跌完还会涨回去”存在很大悬念,此轮美股暴跌或许标志着美股九年牛市已经终结。
三、全球股市暴跌或引发全球复苏夭折
我们在2月6日报告《一语成谶!美股暴跌或导致全球经济复苏夭折》中提出,“美股暴跌或引发全球经济复苏夭折”,我们目前仍然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容小觑。
从中国股市来看,或许难以理解股市暴跌如何导致经济下行,因为中国股民已经习惯了股市下跌,特别是年,长达5年熊市,中国经济也没有因此就怎么样;2015年6月-2016年2月,中国股市暴跌48%,但同期中国GDP下滑仅仅是因为金融业GDP下降,从工业增加值来看,中国股市暴跌并未影响中国经济。
图4 中国2015年股市暴跌并未导致经济下滑
中国股市暴跌之所以对中国经济影响甚微,我们在专著《泡沫的终结:透视中国股市异动》(中信出版社,2016年8月)中提出,主要因为中国股市难以引发“财富效应”。对中国民众来讲,股市更像是一个有了闲钱之后搏一把的工具,赌赢了赌输了都无伤大雅。
但对美国民众而言,股市是性命攸关的市场,美国居民一半资产配置的是股票。目前美国居民持股比例为惊人水平,美国直接持股规模占居民金融资产的40%,占居民总资产的31%;除直接持股外,美国居民大量持有养老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直接+间接持股规模占居民金融资产的60%,占居民总资产的46%。
此外,中国经济对于消费依赖程度远低于美国,美国个人消费贡献GDP比例近70%,而居民财富缩水将导致消费下滑,进而导致美国经济下行。
因此,美国股市对美国经济的传导逻辑非常清晰,这或许是西方经济学认为“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的原因:
首先,由于美国居民大量持有股票,导致美国存在明显的财富效应,即股票涨跌会显著改变居民收入水平;
其次,美国是消费主导的国家,居民财富缩水导致消费下滑,进而导致经济下行;
最后,股市作为信心指数,会影响居民和企业的行为,导致周期性变化。
由此引发另一个需要讨论的观点:股市与基本面,谁先谁后?目前主流观点都是,美国股市暴跌脱离基本面,所以不可持续,但这一逻辑似乎是有问题的。
这一逻辑的主要问题在于,认为“经济是股市的先行指标”,但事实往往是经济同步于股市,而没有领先性。回顾2000年和2008年均可以发现,经济是股市的同步指标而非领先指标。
图5 从2000年看,美国经济对于美国股市并没有领先性
还需要解释,对于1987年美国股市暴跌没有引发美国经济下行,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美国居民直接持股比例仅为15%,此外1987年暴跌之后快速恢复,且下跌日实际仅有日,对居民而言更像是一次性意外冲击,之后股市快速企稳,并没有导致居民信心恶化。
对于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其传导路径可能并不会是“股市直接引发经济调整”,而是通过对发达国家的出口传导。对中国而言,2017年发达国家复苏尤为关键,即出口对GDP的贡献由2016年负贡献-0.4%到2017年的正贡献0.6%。如果假设出口对中国经济贡献与2016年相同,则2017年中国GDP将低于6%。
因此,全球股市暴跌可能引发全球复苏夭折。如果此轮全球股市的共振暴跌并未结束,则将引发发达国家居民的“负财富效应”和信心扭转,进而导致发达国家复苏夭折;通过对发达国家出口下滑,将传导至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这将意味着此轮全球经济复苏终结。
总结全文,我们的结论是:
1、本轮全球股市下跌具有高度共振性,而不仅仅是美股暴跌导致全球暴跌那么简单;全球股市暴跌具有“负反馈循环”的特征,即全球股市几乎同时开始下跌,然后相互传染,互相加剧。
2、当前美国股市的估值、拥挤交易程度均远高于1987年。是否此轮股市就能与1987年类比,即是否“只是技术性调整,跌完还会涨回去”存在很大悬念,美股九年牛市或已宣告终结。
3、全球股市暴跌可能引发全球复苏夭折。如果此轮全球股市的共振暴跌并未结束,则将引发发达国家居民的“负财富效应”和信心扭转,进而导致发达国家复苏夭折;通过对发达国家出口下滑,将传导至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国家,这将意味着此轮全球经济复苏终结。
我们去年底以来一直呼吁:中国党和政府、市场投资者千万不能误判形势,2018年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恶劣局面,美股存在高度泡沫化风险,建立在货币超级放水上的全球经济复苏是尽管很性感、但是脆弱的,今年是中美国运交锋的大国博弈年,要有如履薄冰的谨慎心态,未雨绸缪积极应对,或成为中国提高人民币国际化程度、推进一带一路、提升国际话语权的良机!
海清FICC频道作为“中国债市第一多头”,对于大类资产配置,我们再次重申,“美股暴跌,利空中国股市、利多中国债市”。除海外因素外,即使从中国债券市场自身的分析框架看中国债市,基本面决定的中国债市已然配置价值充分,同时,导致利率价格大幅偏离基本面决定的价值中枢的严监管因素也被充分price-in,2018年最好、最确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今天全球股市大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