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跨年度调整记错的科目?其他应付款科目代码错记为营业外收入怎么改?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014386',
container: s,
size: '234,60',
display: 'inlay-fix'
&&|&&1次下载&&|&&总78页&&|
您的计算机尚未安装Flash,点击安装&
阅读已结束,如需下载到电脑,请使用积分()
下载:30积分
0人评价1页
0人评价5页
0人评价4页
0人评价1页
1人评价1,781页
所需积分:(友情提示:大部分文档均可免费预览!下载之前请务必先预览阅读,以免误下载造成积分浪费!)
(多个标签用逗号分隔)
文不对题,内容与标题介绍不符
广告内容或内容过于简单
文档乱码或无法正常显示
文档内容侵权
已存在相同文档
不属于经济管理类文档
源文档损坏或加密
若此文档涉嫌侵害了您的权利,请参照说明。
我要评价:
价格:30积分VIP价:24积分16被浏览1,608分享邀请回答0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上年度凭证记错会计科目 应该是其他应收款 误记入其他应付款科目怎么改正 谢谢
全部答案(共1个回答)
是借,减少是贷,月末余额在借方;反之来源类科目,增加是贷,减少时是借,月末余额在贷方,借贷两边必相等。
你所说的,买了东西,付了款,记入其他应收款,那一定是一笔企业暂时为别人垫付的购货款。记入了其他应收款科目的帐,就意味着这是一笔暂付款,日后是一定要收回来并清账的。
先把科目分类。资产类,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成本类,费用类。资产类和成本费用类科目增加记借方,减少记贷方;负债类和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科目增加记贷方,减...
找到要修改的那张凭证,在还没有审核的状态下,直接在日期项那里选择正确的业务发生日期,再保存就OK了!
###第一种是输入后还未审核或审核未通过的凭证。对于未经过...
做张更正凭证,摘要:更正某年某月某日某号凭证(金额错误更正)会计分录:借:原分录 红字贷:原分录 红字借:原分录 正确金额贷:原分录 正确金额不用附任何附件。希...
1、其他应收款对应的明细科目是什么呢?
应该按其他应收款的项目设置明晰科目。如:
(1)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
(2)应收出租包装物租金;
(3)应向职工收取的...
比如说两家公司和你的公司有业务往来,A公司欠你10000元。当时做账为:
借:其他应收款10000
你们公司欠B公司1000...
答: 生产成本包括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其他直接费用,生产员工是直接参与生产,因此生产员工的工资以及保险都应纳入生产成本。
答: 应该说,上海会计继续教育相对是比较简单,方便一点的,如果一次考试没通过,可以继续第二次的考试,而且,还可以查看正确答案.直到考过为止.
答: 你去淘宝网上搜索一下,看看有没?
答: 不用考试的,累计学习完24个小时就可以了。
大家还关注
Copyright &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确定举报此问题
举报原因(必选):
广告或垃圾信息
激进时政或意识形态话题
不雅词句或人身攻击
侵犯他人隐私
其它违法和不良信息
报告,这不是个问题
报告原因(必选):
这不是个问题
这个问题分类似乎错了
这个不是我熟悉的地区和润会计工业类企业若干问题答疑
工业企业如何建账
工业企业是指那些专门从事产品的制造、加工、生产的企业,所以也有人称工业企业为制造业。工业企业由于会计核算涉及内容多,又有成本归集与计算问题,所以工业企业建账是最复杂的、也是最具有代表意义的。&
  一、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这两种账簿是企业必须具备的。会计人员在购买时,两种账本各购一本足矣。但企业开立了两个以上的银行存款账号,那么账本需要量,就要视企业具体情况确定了。如若使用完毕,再购入新账本也不为迟。&
  首先根据账簿的启用要求将扉页要求填制的内容填好,根据企业第一笔现金来源和银行存款来源登记入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例如:企业采用根据收存款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的方法,某投资人转入企业银行存款账中一笔钱,计10万元,你可根据银行转来的银行收款凭证做企业银行存款收款凭证:&
  借:银行存款&100&000&
   贷:实收资本&100&000&
  然后根据该收款凭证登银行存款日记账,如果企业需要有日常现金支出,会计人员开出现金支票提取现金2&000元,你根据现金支票存根联做银行存款的付款凭证:&
  借:现金&2&000&
   贷:银行存款&2&000&
  然后根据该付款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后即可根据日常现金及银行存款业务逐日逐笔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就可以了。&
  二、总分类账&
  企业可根据业务量的多少购买一本或几本总分类账(一般情况下是无需一个科目设一本总账的)。然后根据企业涉及到的业务和涉及到的会计科目设置总账。原则上讲,只要是企业涉及到的会计科目就要有相应的总账账簿(账页)与之对应。会计人员应估计每一种业务的业务量大小,将每一种业务用口取纸分开,并在口取纸上写明每一种业务的会计科目名称,以便在登记时能够及时找到应登记的账页,在将总账分页使用时,假如总账账页从第一页到第十页登记现金业务,我们就会在目录中写清楚“现金……1~10”,并且在总账账页的第一页贴上口取纸,&口取纸上写清楚“现金”;第十一页到二十页为银行存款业务,我们就在目录中写清楚“银行存款……11~12”并且在总账账页的第十一页贴上写有“银行存款”的口取纸,依此类推,总账就建好了。&
  为了登记总账的方便,在总账账页分页使用时,最好按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的顺序来分页,在口取纸选择上也可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按不同颜色区分开,以便于登记。&
  企业通常要设置的总账业务往往会有“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存货、待摊费用、长期投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无形资产、开办费、长期待摊费用、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应付利润、预提费用、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本年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产品销售费用、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所得税”等。总账的登记可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可以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也可以根据汇总记账凭证进行登记。&
  因工业企业会计核算使用的会计账户较多,所以总账账簿的需要量可能会多一些,购买时需多购置几本,但也要根据业务量多少和账户设置的多少购置。因工业企业的存货内容所占比重较大,另外还要配合成本计算设置有关成本总账。有关存货账户有:原材料、在途材料、材料采购、委托加工材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自制半成品、产成品等。企业要根据账户设置相应的总账。&
  成本计算账户包括待摊费用、预提费用、辅助生产成本、废品损失、基本生产成本,企业也要根据成本计算账户设置相应的总账。另外工业企业需设置的总账还有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三、明细分类账&
  在企业里,明细分类账的设置是根据企业自身管理需要和外界各部门对企业信息资料需要来设置的。需设置的明细账有短期投资(根据投资种类和对象设置)、应收账款(根据客户名称设置)、其他应收款(根据应收部门、个人、项目来设置)、待摊费用(根据费用种类设置)、长期投资(根据投资对象或根据面值、溢价、折价、相关费用设置)、固定资产(根据固定资产的类型设置,另外对于固定资产明细账账页每年可不必更换新的账页)、短期借款(根据短期借款的种类或对象设置)、应付账款(根据应付账款对象设置)、其他应付款(根据应付的内容设置)、应付工资(根据应付部门设置)、应付福利费(根据福利费的构成内容设置)、应交税金(根据税金的种类设置)、产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均按照费用的构成设置)。企业可根据自身的需要增减明细账的设置。日常根据原始凭证、汇总原始凭证及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明细账。明细账无论按怎样的分类方法,各个账户明细账的期末余额之和应与其总账的期末余额相等。&
  在工业企业里还应根据上述增加的总账,增加相应的明细账。在采用材料按实际成本计价的企业,要设置在途材料或材料采购明细账,以便于核算不同来源的材料的实际成本。在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的企业,要设置材料采购明细账,并采用横线登记法,按材料的各类规格、型号登记材料采购的实际成本和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并根据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异反映材料成本差异;另外配合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可以建立“材料成本差异”明细账,它是原材料备抵调整账户,同原材料相同,它的设置也是按材料的品种、规格设置,反映各类或各种材料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计算材料成本差异分配率。&
  为计算产品成本要设置基本生产成本明细账,也称产品成本明细分类账或产品成本计算单。根据企业选择的成本计算方法,可以按产品品种、批别、类别、生产步骤设置明细账;辅助生产成本明绸账,用以反映归集的辅助生产费用或辅助生产成本及分配出去的辅助生产成本和转出的完工的辅助生产产品,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的设置应根据辅助生产部门设置。预提费用、待摊费用明细账可根据预提和待摊的业务项目设置,如预提利息、职工教育经费、大修理费、待摊的租金、修理费、书报费等。制造费用明细账是所有工业企业都必须设置的,它根据制造费用核算内容如工资费、折旧贯、修理费、低值易耗品摊销费、劳保费等来设置。&
  损益类明细账有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投资收益等。产品销售收入与产品销售成本明细账可根据产品的品种、批别、类别来设置,产品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按照费用的种类设置,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根据收入与支出的种类设置,投资收益则根据投资的性质与投资的种类来设置。&
  四、其他问题&
  因工业企业的成本计算比较复杂,所以在企业建账时,为了便于凭证的编制,要设计一些计算用表格,如:材料费用分配表、领料单、工资费用计算表、折旧费用分配表、废品损失计算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产品成本计算单等相关成本计算表格。
工业企业应缴纳的税费包括哪些?
工业企业应缴纳的税费一般包括:
  1、增值税;
  2、城建税;
  3、企业所得税;
  4、房产税;
  5、城镇土地使用税;
  6、车船税;
  7、印花税;
  8、教育费附加;
  9、生产、委托加工烟、酒、化妆品、护肤护发品、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鞭炮、烟火、汽油、柴油、汽车轮胎、摩托车、小汽车等商品,要缴纳消费税。有营业税应税行为的,要交纳营业税;
  10、开采原油、天然气、煤炭、其他非金属矿、黑色金属矿、有色金属矿、盐等产品,要缴纳资源税;
  11、有偿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的建筑物及其附着物,还要缴纳土地增值税。
工业会计同商业会计的区别
商业会计与工业会计的最大区别在于,工业会计有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因为工业的特征是把材料加工成产品;而商业会计只有商品的购销过程。
工业企业生产销售应税消费品的涉税处理
【情况一】销售应税消费品,在会计核算上确认收入和成本。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情况二】以生产的应税消费品换取货物、劳务、其他经济利益及抵债,在会计核算中按非货币**换或债务重组等会计准则进行账务处理。
  新会计准则规定,债务重组和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换,应当确认收入,不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换,不确认收入。
  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换:(用应税消费品换取固定资产的涉税处理)
    借:固定资产
  &&&&&&贷:主营业外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
  &&&&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不具有商业实质的非货币**换:(用应税消费品换取固定资产的涉税处理)
    借:固定资产
  &&&&&&&贷:库存商品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小规模工业企业年末如何提取盈余公积金
日,因参与组织资兴市再生资源企业会计培训,小结了一下利润及利润分配结转分录,大家一起分享和探讨一下(说明:以会计制度科目为基础)。&&&&
A、盈利企业本年利润及利润分配&
①借: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
&&&&&&&&&&投资收益&
&&&&&&&贷:本年利润&
②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营业外支出&
③用税前利润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发生亏损后的五年内)&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C未分配利润&
④借:本年利润(本年利润减税前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后数额按现行税率计算的所得税)&
&&&&&&&贷:所得税&
&&⑤借:本年利润(扣除税前弥补以前年度亏损、当年所得税后,当年实际盈利数)&
     贷:利润分配C未分配利润&
&&⑥借: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提取法定公益金&
&&&&&&&&&&&&&&&&&&&&-应付利润&
&&&&&&&&&&&&&&&&&&&&-转作资本利润&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
  &&&&&&&&&盈余公积-法定公益金&
&&&&&&&&&&&&&&应付利润&
&&&&&&&&&&&&&&实收资本&
⑦结转利润分配各明细项目&
  &&借:利润分配C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提取法定公益金&
&&&&&&&&&&&&&&&&&&&-应付利润&
&&&&&&&&&&&&&&&&&&&-转作资本利润&
注:⑤、⑦相冲后为当年最终的未分配利润&
B、亏损企业本年利润及利润分配&
①借: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外收入&
&&&&&&&&&&&&投资收益&
&&&&&&&&&&贷:本年利润&
②借:本年利润&
&&&&&贷:主营业务成本&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营业外支出&&
  &&&③借:利润分配C未分配利润&
&&&&&&&&&&贷:本年利润(当年亏损数)&
④用盈余公积补亏&
借: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其他转入&
注:③、④相冲后为当年最终的亏损
企业各项收入的年终账务处理应关注哪些方面
在建工程试运行收入会计上从谨慎性原则出发,把处于预定可使用状态前的在建工程所发生的费用作为在建工程的成本,试运转过程中形成的收入作为不确认收入,而冲减在建工程成本中。税收上根据国税发〔号的规定,企业在建工程发生的试运行收入,应并入总收入征税,而不能直接冲减在建工程成本中。&  例:某企业购入一条土工材料生产线,在试运行阶段该生产线生产土工制品发生实际成本200000元,销售后共取得款项280800元。企业账务处理如下:&
  发生成本时:借:在建工程――其他支出&
  200000贷:银行存款200000销售时:借:银行存款&
  280800贷:在建工程――其他支出&
  240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40800。&
  年终汇算清缴时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40000元。&
  超过一年以上的劳务收入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规定,对于开始和完成分别属于不同会计年度的劳务,应在资产负债表日,视提供劳务的结果是否能够可靠估计,而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在资产负债表日,提供的劳务交易结果能够可靠估计的,应当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提供劳务收入。在资产负债表日,提供的劳务交易结果不能够可靠估计的,区分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预计是否能够得到补偿,而分别采用按已经发生的劳务成本确认收入及成本和将发生的劳务成本计入当期损益而不确认收入的处理方法。一般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劳务收入,在确认时,应按确定的收入金额借“预收账款”(或“应收账款”)、“银行存款”等,贷“主营业务收入”。结转成本时,借“本年利润”,贷“主营业务成本”。&
  例:某设计单位,日为一客户提供设计服务,合同总额150万元,合同期限3个月。至12月31日已发生成本60万元,预计完成合同还将发生成本40万元。预收账款80万元。12月31日,经专业测定,工作量完成40%。&
  2007年应确认劳务收入:150×40%=60万元;应确认相关成本:(60+40)×40%=40万元。&
  年末“预收账款”余额为:80-60=20万元。“主营业务成本”余额为:60-40=20万元,余额20万元应并入资产负债表的“存货”中反映。&
  财税差异:会计制度在收入的确认条件上充分体现了谨慎性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所得税法不承认谨慎性原则,而是更注重收入确认的形式。&
  应付未付款项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的规定,应付未付的款项属于企业非日常活动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属于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在税法上,对于应付未付的款项,外资企业规定:凡债权人逾期两年未要求偿还的,应计入企业当年度收益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内资企业的应付未付款,《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通知》(国税发〔2006〕56号)文件中关于《销售(营业)收入及其他收入明细表》的填报说明对此进一步明确:“因债权人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一栏填报纳税人应付未付的3年以上应付账款及已在成本费用中列支的其他应付款。&
  盘盈收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第11条中提到“前期差错通常包括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以及存货、固定资产盘盈等”。存货和固定资产的盘盈都属于前期差错,但存货盘盈通常金额较小,不会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以前年度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判断,因此,存货由于流动快,不容易区别具体年份,所以盘盈时通过“待处理财产损溢”科目进行核算,按管理权限报经批准后冲减“管理费用”,不作为前期差错,调整以前年度的报表。而固定资产是一种单位价值较高、使用期限较长的有形资产。因此,对于管理规范的企业而言,在清查中发现盘盈的固定资产是比较少见的,也是不正常的,并且固定资产盘盈会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以前年度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判断。因此,固定资产盘盈应作为前期差错处理,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会计处理如下:企业盘盈的各种材料、产成品、库存商品等存货,借“原材料”、“库存商品”等,贷“待处理财产损溢”。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盈的固定资产,作为前期差错处理。盘盈的固定资产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核算。&
  接受捐赠的收入由于新会计准则将接受捐赠资产的价值计入“营业外收入――捐赠利得”与税法对企业接受捐赠的处理保持了一致,不存在暂时性差异。只有在“企业取得的捐赠收入金额较大,并入一个纳税年度缴税确有困难的,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确认,可以在不超过5年的期间内均匀计入各年度的应纳税所得”的情况下,税务处理在不超过5年的期限内分期确认收入,而会计处理则是一次性计入当期损益,这时才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如果企业接受捐赠的收入金额不大,则直接借“所得税费用”,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如果企业接受捐赠的收入金额较大,所得税费用负担较重,应按照捐赠资产计算的所得税费用,借“所得税费用”,按照形成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计算确定的递延所得税负债,贷“递延所得税负债”,按当期应交所得税,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此外,在税务处理上,企业对接受捐赠的库存商品、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非货币性资产,可按税法规定结转销售成本、计提折旧及无形资产摊销额等。&
  特许权使用费用收入新会计准则规定,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包括利息收入、使用费收入等。在会计处理上,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企业应当分别下列情况确定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金额:利息收入金额,按照他人使用本企业货币资金的时间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主要是指金融企业对外贷款形成的利息收入等;使用费收入金额,按照有关合同或协议约定的收费时间和方法计算确定。&
 在税务处理上,企业持有到期的长期债券或者发放长期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按照实际利率法确认收入的实现;特许权使用费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特许权使用人应付特许权使用费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财产转让收入财产转让收入是指纳税人有偿转让其各类财产所取得的收入,包括转让固定资产、有价证券、股权以及其他财产所取得的收入。税收上将财产转让净所得纳入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依法计征企业所得税,年终汇算时主要财税差异是调整转让资产的减值准备。其他财税处理相对简单,在此不加赘述。&
  债务重组收益《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变化较大的地方是:改用“公允价值”作为债务重组的交易价格。债务人首先用非现金资产(或权益)的公允价值进行处置,确认转让收益;再以公允价值偿付债务,确认债务重组损益。若资产没有计提减值准备,则无财税差异。所以新准则下“公允价值”的运用,使得财税差异逐步缩小。
企业年终结账注意事项之成本费用篇
会计处理,日财政部发布的《应用指南――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附录》规定:一般企业坏账准备的计提范围是应收票据、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长期应收款等应收款项,计提范围比旧准则有所扩大。计提时,应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坏账准备”。资产价值回升时,借“坏账准备”,贷“资产减值损失”。对于坏账准备所得税的会计处理,新准则只允许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从而增加了财税处理及汇算清缴的难度。&  税务处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需要明确的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3〕45号)允许企业计提坏账准备金的范围,按《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执行,坏账准备金提取比例一律不得超过年末应收款余额的5‰。&
  由于以上财税处理的差异,造成企业计提的坏账准备出现了“可抵减暂时性差异”,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的规定,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计提或冲回计提的坏账准备。&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汇算时的财税处理&
  新准则下新会计科目“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主要是核算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最近发布了《关于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7〕80号)规定: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在实际处置或结算时,处置取得的价款扣除其历史成本后的差额应计入处置或结算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该规定自2007年纳税年度起执行。&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是资产存续期间的利得或损失,属于未实现的损益,税法根据实际发生的原则,对于未实现的损失不允许在税前扣除,对于未实现的收益也不作为应纳税所得。这无疑使新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的差异增多,从而加大了企业2007年纳税调整的工作量。&
  有关限额扣除成本费用的项目&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通知》(国税发〔2006〕56号)以及《关于明确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执行口径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国税函〔号)的规定,企业2007年汇算清缴应关注以下重点:允许扣除的公益救济性捐赠的计算基数是申报表主表第16行“纳税调整后所得”的数额,广告费、业务招待费、业务宣传费等项目扣除的计算基数统一为申报表主表第1行“销售(营业)收入”的数额,投资收益不再进行还原计算,企业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不再设置当年支出比上年增长10%的前置条件,内资企业计税工资一律为1600元,企业为全体雇员缴纳补充养老保险在不超过本企业工资总额5%的范围内、补充医疗保险在不超过本企业工资总额4%的范围内可在税前扣除,上述工资总额的计算应与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计算的基数一致,企业发生的劳动保护费应据实列支,但企业以劳动保护支出的名义发放现金的,应一并计入工资总额纳税。&
  开办费汇算清缴时的纳税调整&
  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开办费不再通过“长期待摊费用”核算,而是直接记入“管理费用”科目,因为开办费不符合新准则下资产的定义。&
  按现行税法规定,企业在筹建期发生的开办费,应当从开始生产、经营月份的次月起,在不短于5年的期限内分期摊销。因此,2007年汇算清缴时开办费应进行纳税调整。&
  资产减值损失的纳税调整&
  会计规定,“资产减值损失”核算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从2007年开始,凡是在《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界定的长期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不能冲回,只能在处置相关资产后再进行会计处理。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模式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固定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油气资产、无形资产、商誉等。而以下资产,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是可以转回的,如应收账款、持有到期投资、存货等资产。&
  税法规定,税法除规定允许扣除的0.5%的坏账准备之外,一般不允许企业提取各种形式的准备。一是企业所得税税前允许扣除的项目,原则上必须遵循真实发生的据实扣除原则,企业只有实际发生的损失,才允许在税前扣除。反之,企业非实际发生的损失,一般不允许扣除。企业本年计提的各项资产准备均应在年终所得税汇算清缴时进行纳税调整,调增应纳税所得额。反之,对于本年因资产价值恢复或因处置资产而冲销的减值准备,汇算清缴时应作纳税调减。
企业年终结账注意事项之收入篇
企业在年终结账时,收入方面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正常销售行为&
  此种销售行为会计上一般应遵从配比原则,采用新会计准则的企业应注意收入确认的条件,计入“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或“其他业务收入”科目的经济业务,应该属于企业的日常活动,而非日常活动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应属于利得计入“营业外收入”科目或“资本公积”科目。&
  但要注意会计与税法界定的收入概念的差异。税法中包含的收入内容比会计规定更宽泛,所以,企业年终结账时应注意:对于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的销售行为,会计准则规定应当按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现值确定为公允价值。公允价值与应收金额的差额,计入“未实现融资收益”,并按实际利率法摊销,冲减“财务费用”。而税法上规定,销售方应该以合同约定的收款时间来确定销项税额。当然,如果一次性开具了发票,则应全额确定销项税额,新会计准则将应收金额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未确认融资收益”,按实际利率法摊销,冲减财务费。此种处理税法并不认可,所以以后各期摊销的未确认融资收益应调减应纳税所得额。另外还有企业代第三方收取的款项,会计上应当作为负债处理,不应当确认为收入,而税法上则将代第三方收取的款项作为价外收入与销售商品一起作为销售收入计缴税金。此外,由于税法和会计所依据的角度不同,价外费用在会计中没有逐一介绍其应该计入什么科目,因此在实际操作中,按其性质分别计入相关科目即可。但税法上讲,不论其计入什么科目,都要计算销项税额。&
  特殊销售行为&
  1.视同销售。企业将自己生产的产品,用于在建工程、管理部门、非生产性机构、捐赠、赞助、集资、广告、样品、职工福利奖励等方面时,应视同对外销售处理。其产品的销售价格,应参照同期同类产品的市场销售价格,没有参照价格的,应按成本加合理利润的方法组成计税价格。对于存货的视同销售,新旧准则有着明显区别,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的规定,对于存货的视同销售,应按公允价值确认商品销售收入,同时结转商品销售成本,不像旧准则那样按账面价值结转。所以,在新准则下,对于存货的视同销售,与税务处理不再有财税差异,汇算清缴时无需作纳税调整。&
  例A、B两家公司进行非货币性交换。A公司以产成品甲(账面价值1万元,不含税公允价值1.3万元)换取B公司乙(账面价值1万元,不含税公允价值1.2万元)原料作为生产材料,B公司支付补价0.1万元。假如增值税率17%,不考虑其他税费,产成品甲计提减值准备800元。&
  A公司会计处理:结转收入:&
  借:原材料12400.77&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
    银行存款1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13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7%)&
     营业外收入――非货币性交换损益230.77。&
  A公司应确认的交易收益=补价-(补价/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补价/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应交的相关税费=/1-×0=230.77(元)。&
  注:《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在确认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收益时,不再考虑增值税。
  结转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9200&
    存货跌价准备800&
   贷:库存商品10000。&
  申报表列示如下:第1行销售(营业)收入13000元,第5行其他收入230.77元,第7行销售(营业)成本9200元,第15行纳税调减额800元。&
  2.包装物押金收入。企业收取的包装物押金,凡逾期未返还买方的,应确认为收入,依法计征企业所得税等,对于企业出租、出借包装物逾期未收回押金的“逾期”,会计上以超过合同约定期限为限,税法上以超过1年为限,对收取1年以上的押金,无论是否退还,均并入销售额征税。个别包装物周转使用期限较长的,报经税务机关确定后,可适当放宽逾期期限。对纳税人收取的包装物押金如何征收增值税、消费税及所得税的问题,现行税法作了明确规定,其会计处理也应按税法规定区别情况进行处理。例如,对因逾期未收回包装物而不再退还的押金,应按所包装货物适用的税率计算销项税额。&
  3.赊销。纳税人采取赊销方式销售货物时,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纳税人在发出产品时按发出产品的实际成本借“发出商品”,贷“产成品”;在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按应收款额确认收入和增值税额,借“应收票据”、“银行存款”等,按照应确认的销售收入,贷“主营业务收入”等,按照规定应收取的增值税额,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同时结转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贷“发出商品”。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必然会采用赊销的形式,有时发货、确认收入是跨期的,这种情况的出现对财务核算、产成品管理、经营者的效益考核、税务处理等许多方面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1)收入确认的问题。在会计上一般按收入确认的条件确认销售收入,税法上按合同约定的收款日确认销售收入。(2)库存账和财务账相符问题。采用赊销,财务上不能确认收入,但是年终库存账和财务账要符合,会计上需做借“发出商品”,贷“产成品”。(3)财务核算与税法上的冲突。税法上基本上是以票管税,开了多少发票,得缴纳多少税。所以,如果赊销方式下,产品出库时马上把发票开给客户,这时候便不再依据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了,而是以开票金额缴税。&
  4.关于废品销售收入。第一,废品如果是非生产性废品作“营业外收入”,如果是生产中产生的废品作“其他业务收入”;第二,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若干问题的通知》(国税发〔号)要求,只有在处于非正常损失的情况下才做进项税转出处理,而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二十一条的规定,非正常损失是指生产经营过程中正常损耗以外的损失,其范围主要包括自然灾害损失、因管理不善造成货物被盗窃、发生霉烂变质等损失,及其他非正常损失,所以废品销售不需要做进项税转出;第三,分清原因,如果是非常灾害造成的,计算出成本后扣除责任赔偿和残值后做营业外支出。如果属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品或不合格品,废品的成本扣除残值后由产成品成本负担。如果成本项目中不设“废品损失”项目,出现废品时,只要将废品的残料转出即可。&
5.下脚料的会计处理。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下脚料,有些产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下脚料数量较大,出售时可收回的金额较高。对这种下脚料的会计处理,应在下脚料回收时(或期末)按预计可收回金额办理材料的入库(退库)手续,冲减生产成本中的材料成本,在销售时计入其他业务收入并计提销项税额。&
  办理下脚料回收或期末办理退库时:&
  借:原材料――下脚料&
   贷:生产成本――直接材料。&
  出售时:&
  借:库存现金(应收账款等)&
   贷:其他业务收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同时结转:&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原材料――下脚料。&
  当然,如果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下脚料非常少,可收回金额不大,根据会计上的重要性原则,企业也可简化处理,不办理退库冲减成本,只是在出售时确认为收入。
核定征收纳税年终汇算是否要按实际利润调整?
问题:如果一个企业的所得税的征收方式是核定征收,已按将所有的收入按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纳税所得率缴纳企业所得税,但实际度汇算时的应纳税所得率超过了核定的应纳税所得率,企业还需补缴企业所得税吗?如果需要,依据的文件是什么?&  
答复: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办法〉(试行)的通知》(国税发〔2008〕30号)规定,2008年度实行核定应税所得率方式的纳税人,年终进行汇算清缴时,应对取得的所有收入按核定的应税所得率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和企业所得税,无需按实际利润进行计算调整。
小规模纳税人的工业会计中的增值税
小规模纳税人的工业会计中,增值税是按6%计算的,那么做账时,应怎样记账呢,因为它没有进项增值税。在填写记账凭证时,如果是销出商品,那么在增值税贷方应记做:应交增值税―销项税,还是记做: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09年1月1日以后,工业商业小规模纳税人都是3%的征收率。
你说的“小规模纳税人的工业会计中,增值税是按6%计算的”是08年12月31日以前的事情。
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核算只需设置一个明细科目即可,这个明细科目就是“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借:应收账款(现金、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贷:现金(或银行存款)
工业会计成本核算步骤及成本费用审查方法
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大环节,其中生产环节为组织产品生产所发生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按产品对象形成产品生产成本,即为制造成本。产品制造成本核算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产品销售成本结转的正确性,进而影响当期的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因此,对制造成本的审查应作为企业所得税纳税审查的重点。
一、制造成本的会计核算&
制造成本通过“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科目进行核算。“生产成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生产各种产成品、自制半成品、自制材料、自制工具以及自制设备等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该科目设置“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两个二级科目。“基本生产成本”二级科目核算企业为完成主要生产目的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发生的费用,用于计算基本生产的产品成本;“辅助生产成本”二级科目核算企业为基本生产及其他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发生的费用,用于计算辅助生产产品和劳务成本。该科目按成本核算对象设明细账,明细账用多栏式账页按成本项目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制造费用”科目核算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按不同的车间、部门设置明细账,明细账用多栏式按费用项目内容设专栏进行明细核算。&
基本生产发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费用,按成本项目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贷记有关科目。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直接材料&
辅助生产发生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费用,按成本项目借记“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有关科目。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直接材料&
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借记“制造费用”,贷记有关科目。账务处理:&
借:制造费用&
贷:原材料(银行存款、累计折旧等)&
月终,制造费用分配给成本核算对象时,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
贷: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科目月末无余额。
二、制造成本的审查要点&
审查制造成本,应通过“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明细账归集的内容、分配的方法,获取经济业务中的原始记录、单据、记账凭证,采用核对法、审阅法、复算法进行审查。审查要点如下:&
⒈审查费用发生内容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无虚假成本,有无非生产性费用和扩大成本列支范围等挤占成本的现象;&
⒉跨期摊销费用,是否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记入当期成本,有无人为调节利润的情况;&
⒊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式是否正确。有无未按规定将制造费用在不同产品之间分配的情况;&
⒋在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是否准确。有无任意改变方法少记或多记产成品成本及利用保留在产品成本,人为多计算或少计算产品成本,从而调节利润的情况;&
⒌会计处理是否恰当,有无影响当期成本情况。
三、制造成本审查方法&
由于工业企业产品成本计算方法复杂,会计核算工作量大。因此,注册税务师在进行纳税审查时,应当借助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效用,通过了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存在及对遵守性的测试,分析找出企业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而有选择、有目的、有重点地审查,这样既能降低审查工作量,又能确保审查质量。&
企业的内部控制是指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系统,包括为保证企业正常经营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措施。内部控制的职能不仅包括企业最高管理当局用来授权或指挥进行购货、生产、销售等经营活动的各种方式方法,也包括核算、审核、分析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的程序与步骤,还包括为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评价而制定或设置的各种规章制度。因此,内部控制的作用能够提高会计核算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⒈可靠的内部凭证制度。&
企业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凭证,以种类全、内容完整、连续编号的一些处理经济业务的凭证,作为会计处理依据。&
⒉完善的簿记制度。在可靠的凭证制度基础上,建立完整的账簿和报表制度,确保会计记录的严密性。&
⒊严格核对制度。包括凭证之间的核对,凭证和账簿之间的核对,账簿和报表之间的核对等。企业建立严格的核对制度,有利于及时改正会计记录中错误,做到证、账、表三相符。&
⒋合理的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企业在遵守国家制定的会计准则的基础上,还从本单位会计工作实际出发,建立自己的合理会计政策和会计程序,以书面文字形式,作为会计处理方法的依据。&
⒌定期资产盘点制度。&
对上述内部控制制度会计体系可靠程度进行遵守性的调查:&
第一、采用询问法。询问企业是否具有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采取问卷的形式设计调查表格,将你想要询问的项目按其重要性依次排列。对想要问的内容及企业回答,要逐项进行并做好记录,使你在很短的时间内对企业生产环节的业务流程、控制程序、核算方法有所认识。&
第二、采用抽查法。验证内部控制是否一直在运行,是否取得了预期效果,在多大程度上确保核算的正确性。我们可以对上述的询问内容,选择对成本影响最大的项目,抽取样本―原始单据、凭证进行查看,并对企业回答进行核对,判断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通过询问和抽查,对被查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我们可得出这几种结论:&
第一、依赖程度高。被查企业具有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并且均能有效发挥作用。因此,经济业务和会计核算发生差错的可能性很小,可以相应对该环节减少审查的工作量,甚至于可以不查。&
第二、依赖程序一般。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较为良好,但存在一定缺陷或薄弱环节,在某种程度上可能影响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可以对薄弱环节项目进行较为深度的审查。&
第三、依赖程度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明显失效,大部分经济业务和会计记录失控,各项资料和数据经常出错,从而导致无法依赖。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开展制造成本详细审查。
审查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操作:&
一按成本项目进行审查&
产品制造成本构成项目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
⒈直接材料成本&
⑴采用实际成本方法核算&
获取成本计算单、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材料发出汇总表、材料明细账中各直接材料的单位成本等资料。&
①审查成本计算单中直接材料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中相关的直接材料是否相符,分配的标准是否合理。审查时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非生产耗用材料记入产品成本。如果成本计算单直接材料金额大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的分配金额,应进一步查明原因,审查材料使用对象有无将非产品耗用材料记入产品成本。但企业会计人员如果有意识地挤占产品成本,在耗用材料进行分配时,就会将非生产耗用材料直接分配到产品成本,使得成本计算单和材料分配汇总表金额相等。核对材料分配表若不能暴露问题,可采取通过非生产性项目的审查,即采用“反查法”的方法进行审查,查明问题后,按照谁耗用谁负担的原则,进行纳税调整。账务处理:&借:在建工程&
应付福利费&
贷:本年利润(或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第二、混淆不同产品成本。通过材料分配率混淆不同产品的成本,相应降低本期畅销产品成本,以调节跨年度的利润。审查注意那些不能确指产品耗用的共同混合使用原材料,分配时应科学地选择分配标志、计算方法及会计记录。&
正确方法:在消耗定额比例法下,通常采用按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或材料定额成本的比例分配。计算处理:&
分配率=&材料实际总消耗量(或实际成本)÷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之和&
某种产品应分配=该种产品的材料定额÷消耗量(或定额成本)×分配率&
也可以采用其他分配方法。如:产品产量或重量比例分配法。&
②抽取材料发出汇总表,选主要材料品种,统计直接材料的发出数量,将其与实际单位成本相乘,计算金额数,并与材料成本分配汇总表中该种材料成本比较,看其是否相等。审查注意下列问题:&
第一、企业是否采取提高成材料单位成本,多计产品成本。&
第二、审查领料单授批准及领料人是否签字,防止虚假领料多计成本。&
第三,材料单位成本计价方法是否恰当,有无变更、人为调节成本或利润。如果企业年度内改变计价方法,应按原计价方法计算发出材料结转成本,其差额调整材料成本或当期利润。&
审查方法参见“材料成本的审查要点”。&
⑵采用定额成本法&
抽查某种产品的生产通知单若产量统计记录及其直接材料单位消耗定额,根据材料明细账中各该项直接材料的实际单位成本,计算直接材料总消耗量和总成本,与有关成本计算单中耗用直接材料成本核对,看其是否相等。并注意两个问题:&
第一、生产通知单是否经过授权批准,防止虚假业务产量增加材料耗用;&
第二、单位消耗定额和材料成本计价是否恰当,有无变更、人为改变方法而影响成本。&
⑶采用标准成本法&
抽取生产通知单或产量统计记录,直接材料单位标准用量,直接材料标准单价及发出材料汇总表。&
根据产量、标准用量及标准单价计算出标准成本,与成本计算单价中的直接材料成本核对是否相符,有无利用直接材料成本差异计算以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前后期是否一致。&
除此之外,还应审查废料及多料的返库是否及时,是否办理“假退库”手续。通过查看“生产成本”账红字冲减成本金额,判断其正确性。&
⒉直接人工成本&
⑴对于采用计时工资制的,抽取实际工时统计记录、人员工资分类表及人工费用分配汇总等,运用核对法开展审查。&
①从成本计算单中选择核对直接人工成本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相应的实际工资费用是否相符,查明&有无将非生产人员工资计入成本。&
②选&取某月资料核对实际工时记录与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相应的实际工时是否相符,查明有无虚报工时、多列工资扩大成本,减少利润。&
③抽取并核对生产部门若干期间的工时台账与实际工时统计是否相符,追溯原始工时记录,确保工资核算真实性。&
④当没有实际工时统计记录时,根据人员工资分类表,计算复核人工费用分配汇总表中的直接人工工资费用是否合理正确,有无出现与生产量偏离太大的数据,如有,应进一步查明原因。&
⑵对采用计件工资制的,抽取产量统计报告、个人(小组)产量记录和经批准的单位工资标准或计件工资制度,运用核对法开展审查。&
①核对按统计产量和单位工资标准计算的人工费用与成本计算单中直接人工成本是否相符。&
②抽取若干直接人工(小组)产量记录,审查是否被汇总计入产量统计报表中。&
⑶对于采用标准成本法,抽取生产通知单或产量统计报表、工时统计报表和经批准的工时、标准工时工资率、直接人工的工资汇总表等资料,运用核对法进行审查。&
①根据产量和单位标准工时计算标准工时总量,再乘以标准工时工资率,以审查其是否与成本计算单中的直接人工成本相符。&
②直接人工成本差异的计算与账务处理是否正确,直接人工的标准成本的年度内有无重大变更。&
⒊制造费用成本&
抽取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按项目分列的制造费用明细账、与制造费用分配标准有关的统计资料及其相关原始记录。&
⑴审查“制造费用”账户借方发生额归集的制造费用内容是否正常,开支的标准、发生的费用是否是应归属于本期的生产费,不符合规定的应剔除计税处理。制造费用成本项目中,固定资产折旧为其中的主要内容,其审查方法在第五节中讲解。&
⑵在制造费用分配汇总表中选择一个产品,核对其分摊的制造费用与相应的成本计算单的制造费用是否相符。&
⑶制造费用的分配、计算选择的标准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分配的方法有无变更,防止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多分配应税产品成本,相应少分配免税产品成本。审查发现此类问题应重新正确计算,作出会计调整。
二审查“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账户&
辅助生产成本核算内容是为企业生产车间、管理部门、在建工程及辅助生产车间提供产品和劳务的车间所发生的费用。从服务的对象上看,部门多、非生产性占有一定的比例,正确分配辅助生产成本关系到正确计算产品成本。&
抽取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生产统计表等原始记录资料,从分配标准、费用分配方法、费用分配金额三个环节查证辅助生产成本分配是否真实、正确。&
⒈审查各车间的费用分配标准。审查有无将为基本建设、专项工程、福利部门提供的水、汽、机械加工、修理修配等劳务费用计入辅助生产;审查是否按实际受益对象进行分配,分配率是否正确,采用复算方法重新计算,对少分配或非生产性费用挤入生产成本的情况&,调增计税利润。&
⒉审查分配方法。辅助生产分配方法较为复杂,审查进注意有无年度内任意改变分配方法,使各部门分配金额发生不正常波动的情况。如果存在这样情况,应按原方法进行计算,其差额调增(调减)计税利润。&
⒊审查费用分配金额。用辅助生产费用分配表与辅助生产车间统计表对照,当费用分配表中的分配金额大于生产统计表中的费用额时,应进一步查明辅助生产费用归集有无虚假,抑或统计有差错。如证实生产统计表正确的情况下,即为多转生产成本的费用,应调增利润。
三审查费用确认的原则&
会计制度规定,确认费用应遵守权责发生制原则。&
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凡是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其款项是否已收到或支付,均作为本期收入和费用处理;反之,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其款项已在本期收到或付出,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或费处理。由此可见权责发生制才能真正按会计期间来正确反映各期的盈亏情况
工业企业自建建筑物并销售如何缴税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四条的规定:工业企业自建的建筑物,包括生产用厂房、仓库、办公楼及其他建筑物。现行税法规定,企业自建自用建筑物的自建行为不征收营业税;但如果将自己新建的建筑物对外转让,则在转让时,除应按“销售不动产”税目缴纳营业税外,还应按“建筑安装业”税目征收营业税。企业转让自建建筑物时,自建行为的营业额应根据当期或近期同类工程的平均价格确定;没有同类工程价格的,按下列公式核定计税价格:  计税价格=[工程成本×(1+成本利润率)]÷(1-营业税税率)
工业企业资源税的纳税辅导
一、资源税的税目、税率
  资源税设置七个税目,包括原油、天然气、煤炭、黑色金属矿原矿、有色金属矿原矿、其他非金属矿原矿和盐。各税目的具体内容见《资源税税目税额幅度表》。
  资源税采用定额税率,其适用税额,依照所附的《资源税税目税额幅度表》执行。
  资源税应税产品的具体适用税额,按所附的《资源税税目税额明细表》执行。
  矿产品等级的划分,按《几个主要品种的矿山资源等级表》执行。
  对于划分资源等级的应税产品,《几个主要品种的矿山资源等级表》中未列举名称的纳税人适用的税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纳税人的资源状况,参照《资源税税目税额明细表》和《几个主要品种的矿山资源等级表》中确定的邻近矿山的税额标准,在浮动30%的幅度内核定,并报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备案。按照规定,对于伴采矿,量大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规定对其核定资源税单位税额标准;量小的,在销售时,按照国家对收购单位规定的单位税额标准缴纳资源税。
  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不同税目应税产品的,应当分别计算不同税目应税产品的课税数量;未分别核算或者不能准确提供不同税目应税产品的课税数量的,从高确定税额。
  资源税扣缴义务人适用的税额规定如下:
  (1)独立矿山、联合企业收购未税矿产品的,按照本单位应税产品税额标准,依据收购的数量代扣代缴资源税。
  (2)其他收购单位收购的未税矿产品,按主管税务机关核定的应税产品税额标准,依据收购的数量代扣代缴资源税。
  二、资源税的计税依据
  资源税的计税依据是应税产品的课税数量。
  应税产品的课税数量的确定按如下方法进行:
  1.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应税产品销售的,以销售数量为课税数量。
  2.纳税人开采或者生产应税产品自用的,以自用数量为课税数量。
  这里所说的自产自用产品,包括用于生产和非生产两部分。
  纳税人不能准确提供应税产品销售数量或移送使用数量的,以应税产品的产量或主管税务机关确定的折算比换算成的数量为课税数量。
  原油中的稠油、高凝油与稀油划分不清或不易划分的,一律按原油的数量课税。
  资源税纳税人自产处用应税产品,因无法准确提供移送使用量而采取折算比换算课税数量办法的,具体规定如下:
  (1)煤炭,对于以自产原煤连续加工洗煤、选煤或用于练焦、发电、机车及生活等用煤,连续加工前无法正确计算原煤移送使用量的,可按加工产品的综合回收率,将加工产品实际销量和自用量折算成原煤数量作为课税数量。
  (2)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品原矿,因无法准确掌握纳税人移送使用原矿数量的,可将其精矿按选矿比折算成原矿数量作为课税数量。
  (3)纳税人以自产的液体盐加工固体盐,按固体盐征税,以加工的固体盐数量为课税数量。
  按照规定,工业企业开采或者生产不同税目应税产品的,应当分别核算不同税目应税产品的课税数量。未分别核算或者不能准确提供不同税目应产品的课税数量的,从高适用税额计税。
  三、资源税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资源税应纳税额,按应税产品的课税数量,依照规定的单位税额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课税数量×单位税额
  此外,按规定,纳税人以外购的液体盐加工固体盐,其加工固体盐所耗用液体盐的已纳税额准予扣除。在实际操作时,对于当期准予扣除的加工固体盐所耗用的液体盐的已纳税额可采用如下计算公式计算确定:
  当期准予扣除的外购液体盐的已纳税款=当期准予扣除的外购液体盐的数量×外购液体盐资源税税率
  当期准予扣除的外购液体盐的数量=期初库存的外购液体盐的数量+当期购进的液体盐的数量-期末库存的液体盐的数量
  资源税的应纳税额应以人民币为计量单位。
  四、资源税的会计处理
  工业企业缴纳的资源税,通过“应交税金――应交资源税”科目进行核算。该科目贷方反映企业应交纳的资源税税额;借方反映企业已经交纳或允许抵扣的资源税税额;余额在贷方表示企业应交而未交的资源税税额。
工业企业契税的纳税辅导
契税是以所有权发生转移的不动产为征税对象,向产权承受人征收的一种税。
  一、纳税人
  按照税法规定,在我国境内转移土地、房屋权属(即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承受(指通过购买、受让、受赠、交换等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的单位和个人,为契税的纳税人。也就是说,通过购买、受让、受赠、交换等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的单位和个人,是契税的纳税人。
  工业企业通过上述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的,就是契税的纳税人。
  二、征税范围
  按照规定,契税的征税范围为发生权属转移的土地和房屋。具体范围包括:
  (一)土地使用权转移
  土地使用权转移包括:
  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即土地使用者向国家支付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国家将国有土地使用权在一定年限内让予土地使用者的行为;
  2.土地使用权转让,指土地使用者将其土地使用权转移给其他单位和个人的行为,包括出售(即有偿转让)、赠与(即无偿转让)和交换(土地使用者之间相互交换土地使用权)等,不包括农村集体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转移。
  (二)房屋所有权转移
  房屋所有权转移具体包括:
  ◎&房屋买卖,即有偿转让房屋所有权的行为。
  ◎&房屋赠与,即将房屋所有权无偿转让给他人的行为。按照规定,房屋赠与应有书面合同或者契约,并到房地产管理部门或农村基层政权机关办理登记过户手续才能生效。
  ◎&房屋交换,即相互交换房屋的所有权的行为。按照规定,房屋的使用者经房屋的所有者同意,通过变更租赁合同,办理过户手续,相互交换房屋的使用权,不征收契税。房屋的所有者之间通过签订交换契约,办理房屋产权变更手续,相互交换房屋的所有权,按规定应当办理契税手续。具体又可以分为两种情况:若双方交换价值相等,则免纳契税,应当办理免征契税手续;若价值不等的,应就超出部分缴纳契税。
&&&&按照规定,下列方式视同土地使用权转让、房屋买卖或者房屋赠与:
  1、以土地、房屋作价投资、入股。企业以其土地使用权或者房屋所有权折价作为投资,应按有关规定办理产权变更登记手续,视同土地使用权转让或者房屋买卖,由承受方按规定缴纳契税。比如,甲企业以其拥有的土地使用权或者房屋所有权折价向乙企业进行投资,则应由乙企业按规定缴纳契税。企业以购买股份方式取得对方企业的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的,也应当视同土地使用权转让或者房屋买卖,由取得土地使用权或者房屋所有权的企业缴纳契税。丙企业以购买股份的方式取得丁企业的土地使用权或者房屋所有权,则应由丙企业按规定缴纳契税。
  2、买房拆料或买房翻新。企业以买房拆料或买房翻新方式取得对方的土地使用权或者房屋所有权的,实际上都构成土地使用权转让或者房屋买卖,均应由购买的企业按规定缴纳契税。
  3、以土地、房屋权属抵债。按照规定,经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批准,以土地、房屋权属抵偿债务的,应当视同土地使用权转让或者房屋买卖,在办理产权过户手续时,由取得土地使用权或者房屋所有权的一方按规定缴纳契税。
  4、以实物交换土地、房屋权属。企业以其拥有的产品或者其他实物换取对方的土地使用权或者房屋所有权的,应当视同土地使用权转让或者房屋买卖,由企业按规定缴纳契税。
  5、以获奖方式承受房屋权属。以获奖方式承受房屋权属,其实质是接受赠与房屋,应当视同房屋赠与,应由获奖人按规定缴纳契税。
  6、以预购方式或者预付集资建房款方式承受土地、房屋权属的。按照规定,以预购方式或者预付集资建房款方式承受土地、房屋权属的,应当视同土地使用权转让或者房屋买卖,由取得土地使用权或者房屋所有权的企业按规定缴纳契税。
  三、减免税规定
  按照规定,工业企业的土地、房屋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征用、占用后,重新承受土地、房屋权属的,是否减征或者免征契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
工业企业的资金运动可以分为资金的投入、资金的运用、资金的退出。从企业角度讲,为了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拥有一定(包括货币本身)的资金。
  工业企业从各种渠道取得资金是资金运动的起点。一般来说,流动资金是以货币资金形态投入企业的,固定资金是以固定资产形态投入企业。其经济活动主要以生产为中心,包括供应过程、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
  在供应过程中,企业以货币资金购买生产所需的各种材料。企业既要与供应单位办理结算,以银行存款或现金支付各种材料款和材料运输、装卸等费用,又要取得适用的材料,为进行生产而储备必要的物资。通过供应过程,流动资金从货币资金形态转变为储备资金形态。
  生产过程是工业企业经营活动的中心环节。这个过程是从材料投入生产开始到产品制成为止的产品制造过程。经过这一过程,企业的资金即由原来的储备资金转化为在产品形式的生产资金。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一部分货币资金由于支付职工的工资和其他生产费用而转化为在产品,成为生产资金。此外,在生产过程中,厂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在使用时会磨损,这部分磨损的价值即折旧,转移到在产品的价值中,也构成生产资金的一部分。生产过程结束时,在产品制成为产成品,生产资金转变为成品资金。
  在销售过程中,企业将产品销售出去,完成其价值的实现。在此过程中,企业要出售所生产的产品,取得销售收入。在销售过程中也会发生包装、运输、推销等产生的销售费用。以货币资金形态收回的销售收入可以补偿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耗费,以及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及筹措资金而发生的财务费用。通过销售过程,成品资金转变为货币资金。
  综上所述,企业的资金经过供、产、销三过程,从货币资金形态顺次经过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形态,最终又回到货币资金形态,这一过程称为资金循环。由于再生产过程不断进行而引起的连续不断的资金循环,称为资金周转。工业企业资金在向国家交税、分配股利和利润、归还借款时退出企业。
  因此,工业会计反映和控制的内容,是供、产、销经营过程中能够用货币表现的方面。包括:①由于经营资金的取得、运用和退出企业等经济活动所引起的各项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变化情况。②企业在供、产、销的经营过程中的各种生产费用支出和产品成本形成的情况。③企业销售.收入的取得和企业纯收入的实现、分配和解缴的情况。
采购与质管部门的费用应如何核算
某单位是工业企业,请问采购部门发生的办公费、交通差旅费以及生产加工过程中品质管理部门的费用,应该计入哪些科目?
  按《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规定,“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企业(商品流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进货费用,应当计入存货采购成本,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对于已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对于未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期末存货成本。企业采购商品的进货费用金额较小的,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这与《企业会计制度》中对商品流通企业相关规定有所不同。按此判断,企业采购部门发生的费用如果能够明确对象化,可以直接计入或者通过合理方式分配计入所采购的存货成本中。如果无法对象化也无法采用合理方式归集后进行分配,则计入“管理费用”或“经营费用”。
  至于质量管理部门发生的费用,通常是计入制造费用,然后分配计入存货成本。但也应根据情况考虑是否能够对象化而有所区别,如果可以直接对应到特定生产车间或产品,则可以直接或分配计入相应产品,如果不能对象化到具体车间、产品,则需要在较大生产单位如全厂范围内分配。
工业会计常用公式
1.工业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计算期生产的成品价值+计算期已经销售和准备销售的自制半成品价值+计算期已完工的对外承做的工业性作业价值(大修理价值)-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结存量差额价值&
2.工业净产值&
生产法:工业净产值=工业总产值-物质资料消耗价值&
分配法:工业净产值=工资总额+职工福利基金+税金±利润(亏损)+利息+其他&
积累率=积累基金/国民收入×100%&
4.固定资产需要量&
某项生产设备需要量=计划期生产量/单位设备生产能力&
用实物量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某项生产设备需要量=计划年生产量/单位设备全年有效工作时数×单位设备产量定额&
单位设备产量定额=单位设备全年有效工作时间×单位时间的产量定额&
单位设备全年有效工作时间=(全年日历数-节假日-设备检修停工天数)×每天工作班次×每班工作小时&
用台时数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某项生产设备需要量=全年计划生产任务需用设备定额总台时/单位设备全年有效工作台时=Σ(计划年产品产量×单位产品台时定额×定额改进系数)/全年单位设备有效工作台时(定额改进系数=计划年度小计新定额/单位允时定额×100%)&
5.固定资产原值&
计划年末固定资产原值=上年末固定资产原值+计划年度增加固定资产原值-计划年度减少固定资产原值&
6.应提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
应提折旧固定资产全年平均总值=1~12月各月应计提折旧的各项固定资产原值的月初余额之和/12&
增减法,其计算公式为:&
计划年度应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量=期初应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平均总值+计划年内增加应计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计划年内减少应计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
年度内增加应计提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Σ(某月增加应计折旧固定资产总值×该月增加应计提固定资产的当年使用月数)/12&
年度内减少应计折旧固定资产平均总值=Σ(某月减少应计折旧固定资产总值)×(12-该月份减少应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的当年使用月数)/12&
7.固定资产折旧率&
年折旧率=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始价值×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残值+预计清理费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
季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率/4=固定资产季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
固定资产季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4&
月折旧率=固定资产年折旧率/12=固定资产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年折旧额/12&
8.固定资产净值&
报销时消耗额=在用低值易耗品计划成本×150%-残值&
固定资产净值=固定资产原值-已提折旧额&
固定资产净值全年平均余额=1~12月各月月初、月末固定资产净值之和/24&
9.固定资产结构&
固定资产的比重=某一类固定资产原值/全部固定资产原值×100%&
10.固定资产增长率&
固定资产增长率=(本期增加的固定资产原值-本期减少的固定资产原值)/起初固定资产原值×100%&
11.固定资产更新率&
固定资产更新率=本期增加固定资产的原值/期末固定资产原值×100%&
12.固定资产退废率&
固定资产退废率=本期退废固定资产的原值/期末固定资产原值×100%&
13.固定资产净值率&
固定资产净值率=期末固定资产净值/期末固定资产原值×100%&
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固定资产净值率/综合折旧率&
14.固定资产磨损率&
固定资产磨损率=期末固定资产折旧余额/期末固定资产原值×100%&
15.在用固定资产占用率&
在用固定资产占用率=在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工业总产值×100%&=全部固定资产占用率×(在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全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占用率×(在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
全部固定资产占用率=全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工业总产值&
16.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占用率&
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占用率=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工业总产值×100%&=全部固定资产占用率×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全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在用固定资产占用率×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在用固定资产平均总值&
17.低值易耗品摊销额&
净值摊销法:&
低值易耗品摊销额=在用低值易耗品净值×摊销率&
在用低值易耗品净值=在用低值易耗品计划成本-已经摊销数&
分期摊销法:&
低值易耗品月平均消耗额=(低值易耗品价值-预计残值)/预计可使用数&
产品摊销法:&
低值易耗品月平均消耗额=(低值易耗品价值-预计残值)/预定使用期内的预计产量×计算期月产量&
五五摊销法:&
领用时耗销额=在用低值易摊品计划成本×50%&
18.材料需要量&
材料需要量=计划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计划产量×计划废品数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回收废料数量&
=[计划产量/(1-废品率)]×材料消耗定额-(1-回收废料率)&
19.辅助材料需要量&
辅助材料需要量=计划产量*单位产品消耗定额&
辅助材料需要量=上期单位产品产值(或工时)辅助材料消耗量×计划期产品产值(工时)×(1-压缩系数)&
20.工具需要量&
工具需要量=计划期工具消耗量+计划期末工具周转量-计划期初工具周转量&
某种工具消耗量=计划期某种产品的计划产量×该单位产品某种工具的消耗定额&
某种工具的消耗定额=制造一定数量的产品使用某种工具的时间/某种工具的寿命(分)&
21.材料供应量&
材料供应量=材料需要量+计划期末储备量-计划期初库存量-企业内部可利用资源&
22.材料储备量&
材料经常储备量=供应间隔天数×平均每日耗用量&
材料保险储备量=保险日数×平均每日耗用量&
材料最高储备量=(供应间隔日数+检验日数+使用准备日数+保险日数)×平均每日耗用量&
或=经常储备量+最低储备量&
材料最低储备量=(检验日数+使用准备日数+保险日数)×平均每日耗用量&
材料平均储备量=(最高储备量+最低储备量)/2&
材料季节性储备量=季节性储备日数×平均每日耗用量&
23.材料采购量&
材料订购量=(订购时间+订购间隔期)×平均每日需用量+保险储备量-实际库存量-订货余额&
订货点订购量=订货时间×平均每日需用量+保险储备量&
24.材料采购次数&
材料采购次数=材料年需用量/经济采购批量&
25.材料储备量对生产的保证率&
材料储备量对生产的保证率(天)=材料储备量/材料计划每日消耗量&
26.材料储备定额执行情况&
材料储备定额执行情况=(材料实际储备量/材料计划每日消耗量)×100%&
27.材料的平均单价&
移动加权平均法:&
材料平均单价=[(以前结余+本批收入)×材料实际成本]/(以前结余+本批收入)×材料的数量&
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
材料平均单价=[(月初库存+本月收入)×材料实际成本]/(月初库存+本月收入)×材料数量&
28.材料价格差异率&
本月材料累计数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本月材料价格差异率=[材料价格差异额/(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价格+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价格)]×100%&
材料价格差异额=月初结存材料的价格差异+本月收入材料的价格差异=(月初结存材料的实际价格-月初结存材料的计划价格)+(本月收入材料的实际价格-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价格)&
按当月发生数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本月材料价格差异率=(本月收入材料价格差异额/本月发出材料计划价格)×100%&
本月收入材料的价格差异额=本月收入材料的实际价格-本月收入材料的计划价格&
按月初结存数计算,其计算公式为:&
本月材料价格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价格差异/月初结存材料计划价格)×100%&
按材料价格差异率和调整率的关系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本月材料价格差异率=本月材料价格调整率-1&
本月材料价格调整率=(月末结存材料实际价格/月末结存材料的计划价格)×100%&
或=[(月初结存材料实际价格+本月收入材料实际价格)/(月初结存材料计划价格+本月收入材料计划价格)]×100%&
发出材料应分配的价格差异额=发出材料计划价格×材料价格差异率&
29.材料年平均仓库保管费&
材料年平均仓库保管费=该种材料单价×材料保管费率&
材料保管费率=(材料年保管费/材料平均储备价值)×100%&
材料消耗总量:&
某种产品材料总消耗量=本期投料量+期初在制品、半成品未入库成品的折料量-期末在制品半成品未入库成品的折料量&
本期投料量=本期领料量-退料量&
本期投料量=本期领料量+期初领而未用的余料量-期末领而未用的余料量&
期末在制品、半成品未入库成品的折料量=Σ期末各种在制品、半成品未入库成品的结存量×材料消耗定额&
30.单位产品材料实际消耗量&
单位产品材料实际消耗量=材料消耗总量/产品产量&
31.材料消耗定额执行情况指标&
一种产品消耗一种材料,其计算公式为:&
材料消耗定额执行情况指标=(单位产品材料实际消耗量/单位产品材料定额消耗量)×100%&
一种产品消耗多种材料,其计算公式为:&
材料消耗定额执行情况指标=[Σ(单位产品材料实际消耗量×计划价格)/Σ(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计划价格)]×100%&
多种产品消耗一种原材料,其计算公式为:&
材料消耗定额执行情况指标=[Σ(单位产品材料实际消耗量×实际产量)/Σ(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实际产量)]×100%&
32.原材料利用率&
原材料利用率=产品中所包含的原材料数量/生产该产品的原材料总消耗量×100%&
原材料利用率=产品产量/生产该产品的原材料消耗总量×100%&
33.原材料损耗率&
原材料损耗率=原材料的工艺性损耗重量/消耗的原材料重量×100%&
34.原材料综合利用率&
原材料综合利用率=不同规格零件净重之和/不同规格零件消耗原材料总重量×100%&
原材料综合利用率=(主产品重量+副产品重量)/原材料总消耗量×100%&
35.废料利用率&
废料利用率=(副产品重量/废料重量)×100%&
36.原材料利用定额完成情况&
原材料利用定额完成情况=实际利用率-定额(计划)利用率&
37.原材料消耗定额完成率&
原材料消耗定额完成率=(实际消耗/消耗定额)×100%&
38.原材料节约量&
原材料节约(或耗损)数量=(实际单耗-消耗定额)×报告期产量&
39.原材料代用节约额&
原材料代用而节约的材料数量=原用原材料单位产品消耗量×用代用品生产的产品产量&
原材料代用而节约材料金额=(原用原材料生产的单位产品原材料价值-代用品生产的单位产品原材料价值)×用代用品生产的产品产量&
40.材料变动对产量的影响额&
材料供应量变动对产量的影响额,其计算公式为:&
材料供应量变动对产量的影响额=(材料实际购入量-材料计划购入量)/单位产品材料计划消耗量&
材料储备量对产量的影响额,其计算公式为:&
材料储备量变动对产量的影响额=(材料实际储备量-材料计划储备量)/单位产品材料计划消耗量&
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变动对产量的影响额,其计算公式为:&
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变动对产量的影响额=(材料实际消耗量/单位产品材料实际消耗量)-(材料实际消耗量/单位产品材料计划消耗量)&
41.生产设备需要量&
生产设备需要量=(计划生产任务/单台设备的生产能力)×100%&
单台设备的生产能力=单台设备的工作时间×单位时间的产量定额&
42.设备的生产能力&
某设备的生产能力:&
某设备的生产能力=单项设备的生产能力×该类设备的数量×规定的全年开动时间&
单项设备的生产能力=设备的作业时间数×单位时间的产量定额&
同类设备的生产能力:&
同类设备的生产能力=同类设备台数×设备有效工作时间×每一台产量定额=(同类设备允数×设备的有效工作时间)/单位产品的台时定额&
设备的有效工作时间=(日历天数-节假日)×日制度工作时间-设备修理停歇时间&
设备组的生产能力:&
设备组的生产能力=(设备组的设备台数×单位设备有效工作时间)/(单位产品台时定额×改进压缩系数)&
设备组的生产能力=(设备组的设备台数×设备有效工作时间)/单位代表产品台时定&
设备有效工作时间=(日历日数-节假日)×班次×每班工作小时数×(1-设备停修率)&
43.年末的设备生产能力&
年末的设备生产能力=年初生产能力+本年新增加的生产能力-本年减少的生产能力&
设备的年平均生产能力=年初生产能力+新增的年平均生产能力-减少的年平均生产能力&
新增的年平均生产能力=新增设备的年生产能力×(自投入生产到年底的日历日数)/365&
减少的年平均生产能力=减少设备的年生产能力&
44.锻锤生产能力&
锻锤生产能力=锻锤每小时锻件产量(吨/时)×全年有效工作小时&
化铁炉生产能力(吨/年)=化铁炉每小时产量(吨/小时)×全年有效工作小时×改进系数
改进系数=1-(自然损耗率+浇胃口残头等消耗率+废品率)&
45.电弧炼钢生产能力&
电弧炼钢生产能力(吨/年)=炼钢炉容量(吨)×(全年有效工作时间/炼钢周期)×改进系数&
46.生产面积生产能力&
生产面积生产能力=(现有生产面积×制度工作时间)/(单位产品占用生产面积×单位产品占用时间)&
47.生产面积负荷系数&
生产面积负荷系数=完成生产任务所需生产面积的平方米小时数/现有生产面积的平方米小时数&
设备的全年计划总台时数=日历台时数×(制度台时数/日历台时数)×(计划台时数/制度台时数)=日历台时数×日历台时数利用率×制度台时数利用率&
48.设备台时平均产量&
设备台时平均产量=按定额工时计算的产品产量/(设备平均数量×每台设备工作小时数)完成计划任务所需设备台时数&
完成计划任务所需设备台时数=各种产品计划产量×单位产品台时定额&
49.设备组的有效台时数&
设备组的有效台时数=设备组的设备数量×单位设备有效时间&
50.设备的时间潜力&
设备的时间潜力(台时)=使用设备台数×平均每台不必要的停台时间&
51.设备的能力潜力&
设备的能力潜力=设备设计能力的台时产量-设备的实际台时产量&
52.设备的时间增长潜力&
设备的时间增长潜力=设备时间潜力×实际平均台时产量&
53.设备能力增长潜力&
设备能力增长潜力=每台设备能力潜力×设备可能利用的台时数&
设备可能利用的台时数=设备实际运转台时数+设备时间潜力(台时)&
54.设备全部增长潜力&
设备全部增长潜力=设备时间增长潜力+设备能力增长潜力&
55.设备平均数&
报告期设备平均数=Σ报告期每日拥有的设备数量/报告期日历日数=期初设备数量+(报告期增加设备台日数)/报告期日历日数-(报告期减少设备台日数/报告期日历日数)&
56.实用设备安装率&
实有设备安装率=已安装设备台数/实有设备台数×100%&
57.已安装设备完好率&
已安装设备完好率=完好设备台数/已安装设备台数×100%&
58.已安装设备利用率&
已安装设备利用率=实际使用的设备台数/已安装设备台数×100%&
59.完好设备使用率&
完好设备使用率=实际使用设备台数×完好设备台数×100%&
60.设备时间利用率&
设备时间利用率=实际作业时间/最大可能利用时间×100%&
61.设备日厉台时利用率
设备日历台时利用率=实际工作时间/日历时间×100%&=实际使用台时/已安装设备或实际使用设备的日历台时数×100%&
平炉日历时间利用率=炼钢作业时间/(日历时间-冷炉大修理时间)×100%&
62.设备制度台时利用率
设备制度台时利用率=实际使用台时数/制度工作台时数×100%&
制度工作台时数=已安装设备台时数(或实际使用设备)×制度工作日数×工作班次×每班次工作小时&
63.设备计划台时利用率
设备计划台时利用率=(实际使用台数/计划使用台数)×100%&
计划使用台数=计划使用设备×设备计划使用的时间&
64.设备综合利用指标
设备综合利用指标=设备时间利用指标×设备能力利用指标&
65.高炉综合利用率
高炉综合利用率=生铁产量(吨)/[有效容积(立方米)×(日历昼夜数-大中修理昼夜数)]=[生铁产量(吨)/(有效容积×实际作业昼夜数)]×[实际作业昼夜数/(日历昼夜数-大中修理昼夜数)]=高炉生产效率×高炉时间利用率&
66.平炉综合利用率
平炉综合利用率=合格平炉钢产量(吨)/[炉底面积(平方米)×(日历昼夜数-大修理昼夜数)]=平炉生产效率×平炉时间利用率&
平炉生产效率=合格平炉钢产量(吨)/(有效面积×实际作业昼夜数)&
平炉时间利用率=实际作业昼夜数/(日历昼夜数-大中修理昼夜数)&
67.设备现代化的费用节约额
设备现代化的费用节约额=采用新设备后的单位产品成本降低额×计划产量+(单位产品出厂价格-采用新设备后的单位产品成本)×实际比计划增加的产量&
68.设备修理工作量
设备修理工作量=设备的修理复杂系数×一个修理复杂系数的工时定额&
69.设备修理停歇时间
设备修理停歇时间=设备修理工作量(工时)/(一个轮班参加修理的工人数×每个轮班工作时间×轮班次数)&
70.设备维修材料消耗定额
设备维修材料消耗定额=用于设备大修理的材料实际消耗量/单台设备修理复杂系数&
71.设备平均在修日数
设备平均在修日数=各台设备在修日数之和/修完设备的台数&
72.单位产品的设备维修费用
单位产品的设备维修费用=设备维修费用/产品生产量&
73.设备维修费用效率
设备维修费用效率=(产品生产量/设备维修费用)×100%&
74.设备维修计划完成率
设备维修计划完成率=(报告期累计完成检修台数/本年计划检修台数)×100%&
75.设备修理质量平均等级
设备修理质量平均等级=[Σ(质量等级×修理完毕的各等级设备数)]/Σ修理完毕的各等级设备数&
76.设备修理返修率
设备修理返修率=(修理设备返修台数×/修理设备送检台数)×100%&
77.设备泄漏率
设备泄漏率=(泄漏点总数/静密封点总数)×100%&
78.设备故障率
设备故障率=(设备故障停歇时间/设备开动总台时)×100%&
79.设备事故率
以设备事故次数与实际开动的设备台数对比,其计算公式为:&
设备事故率=报告期设备事故次数/报告期实际开动的设备台数&
以设备因事故停开台时与设备实际开动台时对比,以百分数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设备事故率=(报告期设备事故停开台时/报告期设备实际开动台时)×100%&
80.设备事故损失总金额
设备事故损失总金额=设备事故的修理费总额+设备事故造成减产金额&
设备事故造成减产金额=各种设备事故减产数量×单位产品价格&
设备事故造成减产数=设备事故停开台时×每台时平均产量&
81.设备换班系数
设备换班系数=设备工作的总台班数/实际使用的设备总台数&
82.工艺用燃料需要量
工艺用燃料需要量=(单位产品标准燃料消耗定额×计划产量)/折算系数&
折算系数=实际使用的燃料每千克发热量(千焦)/700(千焦)&
标准燃料=非标准燃料×(每千克非标准燃料发热量(千焦)/700(千焦))&
83.铸造焦炭需要量
铸造焦炭需要量=炉料总重量×熔炼每吨金属的焦炭消耗定额&
焦铁比=化焦总量/焦炭消耗量&
85.标准煤量
标准煤量=Σ[煤炭数量×每千克煤炭发热量(千焦)]/700(千焦)&
86.单位产品耗煤量
单位产品耗煤量=(全厂用煤总量-全厂非工业生产用煤量)/产品产量&
单位产品耗煤量=该种产品应分摊的煤消耗量/该种产品产量&
该种产品应分摊的煤消耗量=工业生产用的煤总消耗量×(该种产品定额消耗量/总的应耗煤量)&
工业生产用的煤总消耗量=全厂用煤总量-全厂非工业生产用煤量&
87.锅炉用煤需要量
锅炉用煤需要量=锅炉计划开动日数×煤炭日耗定额&
或=计划产量(产值)×单位产品(产值)耗煤定额&
88.铸造加热炉熏油需要量
铸造加热炉熏油需要量=计划铸件产量(产值)×单位产量(产值)耗油定额&
每万元产值耗煤量=标准耗煤量/总产值(万元)&
节约煤消耗的节约额=[上期单位产品耗煤量(千克)-本期单位产品耗煤量(千克)]×本期产品产量×每千克燃料计划价格&
89.单位产品耗电量
单位产品耗电量=(收入电量-转供电量-非生产用电量)/本期产品产量&
90.每万元产值耗电量
每万元产值耗电量=(收入电量-转供电量-非生产用电量)/本期产品产量&
91.电力消耗定额完成率电力消耗定额完成率=(单位产品耗电量/消耗定额)×100%&
92.节约电力消耗的节约额&
节约电力消耗的节约额=(上期单位产品耗电量(度)-本期单位产品耗电量(度))×本期产品产量×每度电费&
93.技改革新节约电力消耗的节约额
技改革新节约电力消耗的节约额=(改进前耗电量(度)-改进后耗电量(度))×使用时间×推广台数×每度电费&
94.发电机的平均实际能力
发电机的平均实际能力=报告期实际发电总量(千瓦时)/报告期实际作业时间总数(小时)&
发电机的年平均能力=一年发电总量(千瓦时)/8760(小时)&
95.发电机的平均利用小时数
发电机的平均利用小时数=报告期发电总量/报告期被利用设备能力总和(千瓦)&
96.发电机时间利用率
发电机时间利用率(粗放负荷单)=(报告期发电机的实际作业数/报告期日历时数)×100%&
97.发电机能力利用率
发电机能力利用率(集约负荷率)=(发电机的平均实际能力/发电机的最大长期有效能力)×100%&
发电机平均实际能力=报告期实际发电量/报告期实际作业时间&
发电机的综合利用率(综合负荷率)=[(报告期发电总量(千瓦时))/报告期发电机最大可能发电量(千瓦时)]×100%&
或=发电机的时间利用率×发电机的能力利用率&
98.劳动的潜在动力装备系数
劳动的潜在动力装备系数=用于工业生产的动力设备总能力(千瓦或马力)/企业最大班工人数&
用于工业生产的动力设备的总能力=(用于工业生产的全部原动机能力-劳动发电机的原动机能务)+(用于工业生产的全部电动机能力+用于工业生产的电气器械能力)=机械传导设备能力+电力传导设备能力&
99.劳动的实际动力装备系数
劳动的实际动力装备系数=用于工业生产的总动力(千瓦时)/平均工人数或实际工作工日数)&
用于工业生产的总动力=(全部原动机发生的动力-原动机用以劳动发电机的动力)+(用于工业生产的电动机消耗的动力+用于工业生产的电气器械消耗的动力)=机械传导的动力+电力传导的动力&
100.劳动的固定资产装备系数
劳动的固定资产装备系数=工业生产用固定资产(元)/企业最大班工人数&
101.劳动机械化程度
劳动机械化程度=(报告期从事机械化操作的工人数/报告期全部工人数)&×100%&
102.生产机械化程度
生产机械化程度=(报告期机械化生产的产量/报告期全部产量)&×100%&
或=劳动机械化程度×(机械化工人劳动生产率/全部工人劳动生产率)&
103.生产自动化程度
生产自动化程度=(报告期自动化设备生产的产量/报告期全部产量)×100%&
或=设备自动化程度×(自动化设备的生产效率/全部设备的平均生产效率)&
设备自动化程度=(报告期自动化设备台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其他应付款是什么科目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