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真的是个希腊无底洞真的无底吗吗

民警献爱心遇诚信尴尬 旅客用爱心基金借多还少_网易新闻
民警献爱心遇诚信尴尬 旅客用爱心基金借多还少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徐扬“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十几元、几十元的车票钱,有时也会使人寸步难行。为了替旅客解决类似的难题,辽宁葫芦岛38位铁路警察自掏腰包设立了“旅客应急救助基金”。基金运行三年,没想到却陷入借多还少、难以为继的“诚信尴尬”。
民警自掏腰包建立“爱心基金”
过去,葫芦岛车站派出所的民警遇到丢了钱包买不起车票回家的旅客,经常会解囊相助。时间一长,派出所决定集资建立“旅客应急救助基金”,为旅客排忧解难。2002年4月,派出所38位民警每人拿出100元钱,组成了“旅客应急救助基金”,并确定了基金使用原则:旅客在候车期间因钱财丢失、被盗等原因无法继续旅行,或者突发疾病急需救护治疗,可以动用应急救助基金;受助旅客应在事后偿还,以维持基金的正常运转。同年4月8日,一名黑龙江籍丢失钱包的旅客成为基金的第一个受益者。随着基金登记册日渐增厚,应急基金却变得紧张起来。2003年4月,民警们再次集资1600元;2004年8月,民警们第三次为基金注资1800元;2005年8月,民警们又凑了680元注入基金。
爱心难填“无底洞”
干警们的初衷,是想依托这笔资金尝试开展一种“有借有还循环式”的救助,没想到成了一个“无底洞”。220多名旅客受益,只有22人归还了300多元。记者在厚厚的基金支出登记本上看到,一页一页不同笔迹的借条上,大都写着偿还的承诺,并留下了联系方式,有的人还摁上了自己的手印。派出所所长唐永林说,记忆最深的是一名穿戴十分整齐的黑龙江青年,在火车站丢了钱回不了家,民警发现后动用了“旅客应急救助基金”。“就是30多元钱,这个人扑通一下子跪倒在我们面前,哭着说不忘咱们民警的恩情,一回家就把钱邮回来;但他和大多数人一样,一去再无消息。”与这些人形成强烈反差的是那22位归还借款的旅客。归还者大部分是军人、教师,一名曾经借款的军人还特意为此给派出所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每当收到一笔还款,民警们都十分欣慰。
是什么挡住了诚信的大门?
“欠债还钱”是常识,究竟是什么让大多数受助旅客连做人的基本道理都忘了呢?民警们分析认为,不排除有个别旅客暂时无力还款。但大部分受助旅客都具备还款能力。之所以借而不还,有的是认为这区区十几元几十元,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有的认为这笔钱是“公家钱”,借了不还不像个人借债那样受到良心谴责;有人认为这是派出所学雷锋做好事,借了“雷锋”的钱当然可以不还。更有一部分留假地址或假电话的,从一开始就没有打算还钱。民警杨玉军说:“说心里话,看到不还钱我们心里的确有想法,但看到受助旅客能够踏上回家的列车,就觉得这事还得坚持下去。”
本文来源:楚天都市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简直是无底洞!除了招行怒怼贾跃亭讨债12亿,更有6大法院集体冻结乐视
来源:中国基金报
作者:江右 季豹
  报记者 江右 季豹  导语:还在停牌的(300104,)投资者们,又遭了一击。  资金链问题传闻缠身的乐视系,今日又被曝出不好的消息。根据媒体报道,老板贾跃亭夫妇和乐视系12.37亿元的资产遭上海市高级法院冻结,原因是逾期未还。据中国基金报调查,实际上不仅是上海的法院,此前北京、天津、济南等地的法院早已有冻结乐视系资产的情况。  金融机构对乐视系的“下手”,在几天前的6月28日的投资者交流会上,贾跃亭就表示将有限的资金还款给机构机构后,出现了不好的现象,金融机构观望并出现准挤兑现象。当时应该将资金用于发展业务才是解决金融机构风险的根本方法。  除了老板贾跃亭,如今最糟心的估计还有处于停牌当中的乐视网的投资者。其中去年8月份,、、中邮基金以45.01元的价格斥资48亿元认购乐视网1.07亿股,如今还有1个月即到期解禁。乐视网已于4月17日停牌至今,最新收盘价为30.68元,较定增价浮亏逾15亿元,浮亏幅度32%。  逾期未还款12亿资产遭冻结  根据今日腾讯,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于日发出的一份文件显示,(600036,)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川北支行于日,向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该申请被法院裁定为符合法律规定。  该法院的具体裁定内容为:冻结乐风移动香港有限公司、乐视移动智能信息技术(北京)有限公司、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和贾跃亭、甘薇名下银行存款共计12.37亿元,或查封、扣押其他等值财产。  除此之外,6月29日,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还冻结了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在大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权及红利。工商资料显示,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在大圣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出资额为8000万元,占股40%。该股权与红利的冻结期为3年。  与此同时,工商信息显示,贾跃亭上个月也不再担任乐视控股的法人。6月13日,乐视控股(北京)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发生变更,由贾跃亭变更为吴孟。同时,吴孟也接替贾跃亭的姐姐贾跃芳,担任乐视控股的经理。  对于贾跃亭夫妇与乐视系资产遭冻结,乐视控股今日向媒体表示,不知情。不过,招商银行对此作出了官方回应,正是了冻结并告知系贷款发生欠息。  乐视控股称公司高层也正在与招商银行在内的各金融机构紧密沟通中,希望尽快解决相关债务问题。  今日晚间,对于“冻结乐视12亿资产”。招商银行回应称,招商银行上海分行此次向法院申请资产保全,系乐视旗下的乐风移动贷款发生欠息、上海分行多次催收无果后所采取的法律手段。申请资产保全后,目前招行上海分行与乐视发生的业务风险处于可控状态,后续不排除与乐视通过友好协商的途径解决相关问题。  岂止上海法院  北京天津济南的法院早已冻结乐视  中国基金报记者发现,在上海法院冻结贾跃亭直接和间接持有的股权之前,早已有北京、天津和济南的法院对乐视控股持有的乐视影业等公司股权进行司法冻结,并且有多笔冻结股份数明显超过此次上海法院的冻结,目前已知的乐视控股持有乐视影业股权被司法冻结起于日。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截至日,乐视影业(北京)有限公司有14笔司法冻结,除了今日被媒体爆出的上海高级人民法院冻结的乐视控股持有乐视影业股权外,还有13笔其他冻结,涉及到全国的六大地方法院,分别为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第四中级人民法院、朝阳区人民法院、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和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  最早的两笔冻结发生在日,执行法院为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分别被冻结了4985万股和6978万股,冻结时间是日到日。  随后是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冻结的乐视控股持有乐视影业股权,冻结股份分别为1.2亿股和2.43亿股,冻结起始时间为日,冻结期限为三年。(2016)京民初95号执行通知书的两笔冻结合计达3.63亿股,是此次上海法院冻结股份数的两倍左右。  单笔被冻结股份最多的是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冻结的2.77亿份,执行通知书文号为(2017)京03执字保第9号。  北京法院对乐视控股持有乐视影业的司法冻结还有其他七次,涉及到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和朝阳区人民法院,被冻结的股份少的只有10万股和20万股,估计为一些小的诉讼冻结的股权;被冻结股份较多的有1.83亿股,估计为一些比较大额的诉讼。  日,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也冻结了乐视控股持有的乐视影业股权,冻结股份数为7800万股,执行通知书文号为(2017)鲁01民初1011号,冻结期限同样为三年时间。  此外,中国基金报记者还查询到,乐视控股持有的乐视投资管理公司、乐视金融等公司的股权也被司法冻结过。  司法冻结的的执行法院、执行通知书文号和乐视影业被司法冻结的一样。乐视投资管理公司的5亿股权全部被冻结,并且被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和第三中级人民法院重复冻结。  值得注意的是,乐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在5月11日进行了。  股权转让前乐视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为法人独资公司,转让后为自然人投资或控股公司,两个变更后股东分别为贾跃芳和吴孟,其中,贾跃芳认缴了5亿注册资本中的4.9995亿,实缴金额为0。  乐视网招股说明书公开信息显示,贾跃芳与贾跃亭系姐弟关系。乐视投资管理公司从乐视控股的全资子公司变为了贾跃亭姐姐个人控股的公司,脱离了司法冻结。  贾跃亭反思遭金融机构准挤兑  几天前的6月28日,在投资者交流会上,乐视网的实控人、董事长贾跃亭,没有对资金做出很好的安排,应对经验不足,非体系资金比危机爆发时更紧张,金融机构观望并产生准挤兑情况。  贾跃亭当时表示,从去年10月份以来,看似突然爆发的资金链风波出现以后,影响的确是非常大,截止到现在有130多亿人民币,其中有三、四十亿进入了上市公司体系,94亿是付给了老股东。  贾跃亭说,但的确从危机爆发到现在半年的时间,显然调整期还是不够的,这次的困难出乎了我们当时的意料,风波来了之后,也犯了一些错误。上市公司这次战略结构的调整,战略聚焦,以及落地策略的调整,相信会在未来的几个季度逐渐呈现它的价值。  非上市公司体系资金反而更紧张。贾跃亭表示,去年10月份以来,我们采取了很多措施,也犯了一些错误,乐视非上市公司体系的资金反而比危机刚爆发的时候更加紧张,这是我们两三个月以来发现的问题,本来想非上市体系进来90多个亿,理论上应该能彻底解决资金的问题,显然结果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其中一个重要的,是对资金没有做出很好的安排,反映了我们互联网公司在硬件领域出现流动性风险的时候,应对的经验还是不足。  贾跃亭表示,资金到账后,一定要把有限的资金确保信用机构确保我们的信誉,相反的,金融机构在观望,最终出现不太好的情况,出现了一些准挤兑的现象。大量的资金偿还以后,业务线也在不断筹集资金偿还贷款,导致业务受到了较大的影响。我们算是醒悟过来吧,当时应该采取的措施是积极和金融机构沟通,应该把非常宝贵的90多亿用到业务当中来,快速让业务恢复正常,甚至有更好的发展,这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金融机构风险的办法。  贾跃亭说,大家在互相观望的过程当中就形成了无形的挤兑。当时发现这个问题之后,就开始调整策略,积极和金融机构沟通,希望能够对我们进行二次支持,希望信贷资金审批的流程有一个更好的安排。  不过,从目前来看,银行等金融机构还是希望能首先得到贷款的归还。。。  基金牛散48亿定增1个月后解禁  去年8月初乐视网发布定增公告,发行股份1.07亿股,发行价45.01元,定增募资近48亿元,财通基金、嘉实基金、等3家公募基金和牛散章建平包揽了此次48亿元的定增。  其中,财通基金、嘉实基金、中邮创业等3家分别认购3910.24万股、2132.86万股、2132.86万股,认购金额分别为17.6亿元、9.6亿元和9.6亿元;而牛散章建平个人更是豪掷11.2亿元认购2488.34万股。这些股票锁定期12个月,预计日上市流通。  乐视网停牌前的股价为30.68元,上述三家基金公司和牛散章建平目前每股浮亏了14.33元,浮亏幅度都在31.84%,浮亏金额超过15亿元。  今年5月下旬,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对参与定向增发的股东接近后卖出有了新的规定:减持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的,在解禁后12个月内不得超过其持股量的50%;通过方式减持股份,在连续90日内不得超过公司股份总数的2%,且受让方在受让后6个月内不得转让。  这些新的条款无疑增加了被套基金和牛散减持乐视网的难度,参与增发的基金和牛散巨亏几成定局,但更重要的是,已连续停牌快三个月的乐视网,到8月8日定向增发解禁时能否复牌。  “  中国基金报:报道基金关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国基金报
责任编辑:Robot&RF13015
机会早知道
已有&0&条评论
最近访问股
以下为您的最近访问股
服务日期05月05日-05月05日
¥5000348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24日-03月24日
¥1200191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20日-03月20日
¥1888170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01日-06月01日
¥1268115人购买
服务日期05月01日-05月01日
¥158098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16日-03月16日
¥168895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30日-07月31日
¥99895人购买
服务日期04月28日-04月28日
¥188888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08日-07月07日
¥108886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06日-06月06日
¥88874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15日-03月15日
¥61860人购买
服务日期03月18日-03月18日
¥88842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22日-07月31日
¥100827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09日-06月09日
¥80027人购买
服务日期06月21日-07月31日
¥28823人购买
个股净流入
个股净流出
证券名称最新价格涨跌幅净流入金额(万)
19.413.46%4.755.32%96848.3512.798.21%66167.867.184.97%62608.37
<span class="mh-title"
style="color: #小时点击排行
目标涨幅最大
目标股票池
股票简称投资评级最新价目标价
买入22.00--买入12.58--买入7.63--买入9.42--业内:机构对创业板来真的 称蓝筹是无底洞 _ 东方财富网
业内:机构对创业板来真的 称蓝筹是无底洞
作者:王丹
21世纪经济报道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与以往游资打游击式的炒作不同,此轮创业板上涨主要由机构参与。公开交易信息显示,每天异动的创业板股票,机构都是买卖主力。机构这样做也实属无奈,蓝筹虽好,但却像无底洞,再多弹药打进去却没什么反应,创业板可以操控的余地则要大得多。
  泥沙俱下的暴跌之后,主板和走势再度出现显著背离,7月3日上证综指和深证成指分别下跌0.61%和0.84%,但创业板指数却逆势上涨1.97%,并创下1108.49点的年内新高,一举摸上1100点整数关口。  事实上,今年以来,创业板表现一直颇为抢眼,创业板指数近三个月已逆势上涨近30%。  不过,持续大涨之后,创业板上行之路已充满变数。尽管逐利资金仍在继续追涨,但风险警铃已然鸣响。  新高归功机构炒作  3日早盘,A股市场再现调整,然而,变化发生在近午间收盘时。  相对势单力薄的创业板却上演了一出单骑救主。最终带动主板回暖,跌幅收窄至1%以内。  “近半年来,创业板走势一直强于主板,这是市场公认的事实,这点昨天再度得到强化。此前很多投资者对创业板已有质疑,不过其仍以创出新高来回应。”投资顾问蔡行如此感叹。  “创业板真强!”齐鲁证券上海浦东一家营业部的投资顾问张景林也不禁感慨。他告诉记者,最近来咨询的股民也是悲喜分化,参与创业板的喜笑颜开,没参与的则顿足扼腕,直呼泡沫巨大。  张景林认为,创业板等中小盘股的上涨的确有其理由,但原因主要是来自市场层面,而非公司基本面,创业板的超买现状是助其上涨的根本原因。  今年以来,尤其二季度,市场向创业板迹象明显。昨日,金融、地产等权重股领跌两市,而盘后统计的量数据显示,主力资金再度从等板块流出,流向互联网等创业板类中小盘概念股。  前述业内人士分析,机构当初介入创业板也许是因看重某些个股的成长性,但如今恐已演化成了一场资本逐利的泡沫盛宴。  其感慨道,曾被称为“造假板”、“圈钱板”,一度是烫手山芋的创业板,如今基本面并无明显变化,但为何却成了“香饽饽”?  对此,私募基金经理洪涛认为,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机构及整个市场和操作手法的变化。  与以往游资打游击式的炒作不同,此轮创业板上涨主要由机构参与。公开交易信息显示,每天异动的创业板股票,机构都是买卖主力。  以往普遍缺席创业板的基金也纷至沓来,不仅是在策略言论上力挺创业板,且身体力行,以新兴产业类主题基金为主的纷纷重仓创业板股票,今年上半年的绩优就都重点配置了创业板股票。  “机构这样做也实属无奈,蓝筹虽好,但却像无底洞,再多弹药打进去却没什么反应,创业板可以操控的余地则要大得多。”北京一位知名私募人士认为。  多重隐忧剑悬  “基金、游资、散户纷纷涌进创业板,对于‘容量’并不大的创业板来说,不满溢才怪”,洪涛说,尤其是公募基金加入,即使动用少量资金也可在创业板上激起风浪。  因此,他认为,在市场资金逐利的氛围中,创业板短期内还是相对安全的板块,尤其是中报业绩向好、超预期或带有高送转预期的个股仍有空间。  不过,另一方面,随着创业板指数不断走高,个股整体上涨,该板块的整体高估值也让不少投资者担忧。  “半年末、年末创业板被爆炒,或与机构冲业绩有关,现在正是这个时点,不排除是机构在制造热点,掩护主板股票撤退”,分析师刘峰指出,近几个交易日的创新高中,机构资金扮演着主要“护盘者”角色。下半年,基金业绩压力降低后,这些重仓股会不会由创业板股换成低价蓝筹股呢?  近几个交易日,连续收阳和工行等多只银行股出现异动,这被一些市场人士认为是“国家队”护盘。  此外,7月以来的交易信息显示,基金已有回补等中报业绩预期向好板块的迹象。  还有多位受访的业内分析人士表示,目前,创业板已处高位博傻阶段,此阶段市场神经也是颇为脆弱的,稍有利空消息都很容易传导至创业板,从而引发获利盘疯狂出逃踩踏。  值得注意的是,近日,创业板成交量疯狂放大,迭创新高。分析人士认为,这说明虽仍有投资者看好创业板,但增量资金入场选股踌躇,改入指数博取收益。  目前,创业板中期大考已为期不远。据记者了解,截至7月1日,共有51只创业板个股公布中期业绩预告,约六成公司预喜,其中预增19家,续盈11家,扭亏1家,另有等5只亏损。  “中报业绩将对创业板目前的高估值构成巨大考验”,一位分析师认为,随着和中报业绩预告逐步临近,在创业板内部会出现分化,需警惕中报业绩变脸的风险。  对于创业板后市走势,的基金经理袁巍指出,高增长、稀缺板块中的成长股强势仍可期待,但成长股的选择是一个沙中淘金的过程,这个过程中会有阵痛。  此外,进入三季度,IPO重启预期,解禁也将对创业板形成较大压力。“只有部分经得起检验的成长股才能演绎强者恒强的戏码。”袁巍说。  “机构内部出现分化以及产业资本的疯狂减持,都是投资者选择创业板首先要考虑到的风险点。”前述北京私募人士亦表示了其对创业板的谨慎态度。
(责任编辑:DF075)
提示:键盘也能翻页,试试“← →”键
其他网友关注的新闻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医学会议频道
聚焦转化医学和多学科融合
MedSci梅斯医学APP下载
大家还在关注:
DRG医改启动试点 治病“一口价”将取代“无底洞”
作者:佚名&&&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深圳、三明、克拉玛依三城率先试水国家卫计委将推进DRG收付费改革作为“十三五”期间医改的重头戏。本次试点推行的是我国自主设计的C-DRG,即《全国按疾病相关分组收付费规范》,具体可归纳为“1311”体系,即1个规范体系、3个基础工具、1个成本平台、1套收付费政策原则。C-DRG有3组关键词: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方法的复杂程度、资源消耗程度。结合这3组关键词,医院可对病人进行分类。比如一个65岁的病人进了医院,医生诊断他得了阑尾炎,阑尾属于系统,因此先把这个病归到系统类疾病中,病人做了手术,他的诊断方式是手术,又把他分到基本组里,是属于阑尾的疾病手术,之后考虑到病人有腹膜穿孔情况,再把他分到细分组里面。这样就根据不同的病种,不同的严重程度,病人不同的身体状况,不同的治疗方案,形成了不同的分组。每一个分组都将形成一个标准的医疗费用价格,实行“一口价”的打包收费。病人只需根据自己的分组,按照标准价格向医院一次付清该病种的治疗费用,医院则必须在这个标准费用之内负责解决疾病的治疗问题。这将完全不同于目前我国医院按服务项目收取医疗费用的模式。作为首批试点城市之一,目前深圳已将8家公立医院确定为DRG收付费改革的试点医疗机构。深圳正在制定DRG收付费改革试点的相关方案和测算纳入DRG收支付的疾病种类,争取在年内启动试点工作,届时在试点医院,住院病人将实行“一口价”打包收费。为什么要搞DRG?抑制医疗费用疯涨减压医保基金推行DRG收付费改革,缘于我国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医保运行基金压力增大的背景。健康风险预警治理协同创新中心2015年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1991年至2013年,我国人均医疗费用增长率为17.49%,如果现有的政策环境不变,预计到2020年,我国医疗费用将依然保持12.08%至18.16%的年均增长率,明显高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该项报告分析,我国医疗机构现行的按照服务项目收费的模式,刺激了医生多开药、多用耗材、多做检查,造成过度治疗,是导致医疗费用失控式增长的根源。“当前的收付费方式未能有效控制医疗机构的趋利行为,医疗服务费用不合理增长,群众医疗费用自付比重较高问题并没有根本缓解。”国家卫计委副主任王培安说,开展DRG收付费改革是促进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破除以药养医的有效手段,有利于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上涨。什么是DRG?治病“一口价”不再“无底洞”DRG收付费模式上世纪70年代发源于美国,是一种将住院病人分类和分组的方法。该方法基于病人的病历,参照相关医疗要素(出院主要诊断、合并症或并发症、手术处置等),按照ICD-10的诊断码和操作码,使用聚类方法将特征和医疗资源消耗情况相似的出院者分为同一组,并编制各诊断相关组的编码、确定各组的医疗费用标准。病人只需根据自己的分组,按照标准价格向医院一次付清该病种的治疗费用,医院则要在这个标准费用之内负责解决疾病的治疗问题。这将产生一个经济杠杆的作用,医院为了在标准的医疗价格内能有收益,就必须控制医疗成本,扭转过去过度医疗、医疗费用猛涨的局面。会有怎样的效果?医生收入提高患者免遭“小病大治”DRG付费还是一个绩效评价的工具,促进医院加强成本核算和控制,并规范医院的医疗服务。未来医院增收将不再依赖开药多做检查多用耗材,而是需要成本与提高效率,还需要引导医生提升技术和服务水平。对医保而言,实行DRG为主的医疗支付方式,可以做到费用增长可预期、可控制。对医生来说,DRG及配套年薪制的推行,将挤压药品和耗材上的虚高费用,提高医生的服务技术和劳务收入。对患者来说,实行了“打包收费”,医院将失去多开药、多使用耗材的动力,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下,患者可以避免被“过度医疗”和天价医疗费用。国家卫计委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用试点经验带动多点突破推动整体改革,争取到2020年,各地逐步将按疾病相关组收付费改革覆盖所有医疗机构和医疗服务。
小提示:78%用户已下载,更方便阅读和交流,请扫描二维码直接下载APP
学习过了,很好值得分享!
相关资讯:
猜你感兴趣
资讯分类阅读
关注Medsci
免责声明:MedSci(梅斯医学)登载此文出于传递信息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专业医生学习,不可替代医师诊断或处方,具体诊断和治疗请咨询专科医生,本站不承担由此导致的相关责任。
MedSci备案号
扫码领取IF曲线
IF连续增长的期刊乐视陷入无底洞:三类人集体抓狂
00:05:25 Loading 编辑:上方文Q
&想换一份工作,但没人要。&
当谈及自己眼下的处境时,一位目前仍在乐视工作的员工对记者如是说,言语中透着一股让人心酸的无奈。
一年前,乐视创始人、时任乐视网(300104.SZ)CEO的贾跃亭发表长文《乐视的海水与火焰:是被巨浪吞没 还是把海洋煮沸?》,在乐视成立12周年之际进行深刻反思,甚至称自愿永远只领取1元年薪。
不料,这却成了乐视帝国开始坍塌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此后,乐视资金危局疯狂发酵,贾跃亭、乐视网甚至整个乐视系也逐渐从云端跌落到谷底。
一年后,乐视已迎来自己的13岁生日,但已无人为此喝彩或祝福。提起乐视,似乎只剩下资金链断裂一再欠款、贾跃亭赴美造车滞留不归、孙宏斌接盘难解危局、IPO造假等消息消息。
如今,乐视网仍复牌无期,而在这些铺天盖地的负面消息背后,仍有一部分人活在乐视危局的阴影之下:除了以上述员工为代表的乐视员工,还包括被乐视拖欠款项的供应商们,以及被严重套牢的乐视的投资者。
乐视&失火&殃及员工,裁员、欠薪之后再起股权清零风波
自乐视资金危机爆发以来,&头条体质&的乐视几乎就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反观乐视员工,他们的日子也并不好过,在经历大规模裁员、断缴社保、欠薪等风波之后,乐视老员工又面临股权被清零的境地。
继去年底乐视多个业务线启动比例约10%的&人员优化&后,今年5月,乐视旗下乐视控股、乐视体育、乐视网等即将开启大裁员的消息不胫而走,由于裁员比例较高,这一消息瞬间引发了广泛关注。
据媒体报道,本次乐视裁员涉及的人数超过千人,其中乐视控股体系中的市场品牌中心将从100余人削减至30余人、裁员幅度70%,销售服务体系裁员比例50%;乐视体育从现有700人裁至200人,裁员幅度达70%;乐视网裁员比例约10%。
尽管乐视出面澄清,但据当时多位乐视离职、在职员工证实,乐视的确启动了新一轮裁员,部分部门按照比例裁员,部分不盈利的孵化项目已被整体砍掉。
除了被裁的员工之外,有部分乐视员工选择了主动离职。但令他们没有想到的是,在离职以后他们面临的是竟就业艰难的困境,甚至有猎头直接将乐视员工拉黑,似乎履历当中的&乐视员工&这一项成了污点。
不仅如此,今年6月,多位乐视员工通过社交媒体透露,乐视网已停缴员工4-5月的公积金、社保等五险一金,不少员工已经向有关部门投诉维权。此后,乐视更是闹出&欠薪门&,部分被拖欠薪资的员工前往北京朝阳区劳动人事仲裁院申请劳动仲裁。
今年11月,乐视致新等乐视系公司的核心员工被告知,其手中的股权全部&清零&。这意味着,贾跃亭原来设定的乐视全员股权激励计划正式变为&泡影&,原乐视核心中高层、普通员工手中的股权协议书已变成一张废纸。据媒体报道,不少乐视员工愤然离去。
当前,乐视的境地颇有些&众叛亲离&的味道,但造成这一现状的罪魁祸首就是乐视,这一苦果也只能自己默默吞下。
乐视屡次因欠费被诉,供应商陷漫漫&讨债路&
今年以来,深陷债务泥潭的乐视曾多次因欠款被诉,有关乐视系欠款的诉讼案也时常见诸报端,不断加剧投资人的恐慌情绪。值得一提的是,有多起诉讼案件与乐视上市体系乐视网相关,涉及金额少则百余万元,多则上亿元。
今年6月初,A股上市公司明家联合(300242.SZ)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及控股孙公司近日因广告合同纠纷诉讼乐视系多家公司,涉及的乐视系公司包括乐视体育、乐视控股、乐视电子商务和乐视网。至于具体的金额,公告称,乐视网等四家公司合计欠款超6000万元。
不久之后,华策影视(300133.SZ)、和力辰光(836201)、嘉行传媒(830951)等多家上市公司也都作为&债主&卷入乐视欠款风波中。其中,华策影视是最大债主,其对乐视网的应收账款余额约为3.4亿元,账期在1年以内的占比98%。
7月24日,乐视网再次作为被告出现在公众面前。海淀区人民法院官网发布案件快报称,因认为视频广告未支付费用,北京昂然时代广告有限公司将乐视网诉至法院,要求其支付推广费及违约金共计101万余元。
两个月后,海淀法院官网发布案件快报称,WTA及斯诺克赛事引发纠纷,乐视网、乐视体育被五星体育传媒有限公司起诉违约,要求乐视网支付版权费100万及相应滞纳金,乐视体育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据蓝鲸TMT不完全统计,至今,华策影视及和力辰光已收到乐视网所欠款项。其中华策影视已与乐视达成了还款协议,乐视正按协议约定进度还款。
目前,上述其他大型供应商是否收到乐视款项还不得而知,但部分中小供应商仍苦苦挣扎在讨债路上。
以曾在乐视大厦搭帐篷讨债的供应商为例,经过2个多月的联合讨债后,仍有部分供应商表示没有收到款项。
基金三次下调乐视网估值,投资者被严重套牢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最近四个月的时间内,多家基金已累计三次下调乐视网估值,最低估值较乐视网停牌前的股价缩水超七成,相当于连续13个跌停板。这对乐视网的投资者而言,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据统计,今年7月上旬,重仓持有乐视网的中邮基金、嘉实基金、易方达基金率先下调乐视网股票估值,折价约30%,国泰基金、工银瑞信基金紧随其后;随后,鹏华、融通、申万菱信、广发、招商等16家公募基金也集体调降乐视网估值。
其中,华安基金的下调幅度居首,其将乐视网估值调整为20.13元;按乐视网停牌前(4月14日)30.68元/股的股价计算,相当于下调了四个跌停板。
今年10月,在乐视网发布三季度财报后,嘉实基金、中邮基金等20多家基金公司再次集体下调乐视网估值。其中多数基金公司将乐视网的估值下调至7.82元,若以停牌前除权后报价15.33元计算,乐视网估值也几近腰斩。
11月中旬,中邮基金、嘉实基金、易方达基金再次带头下调乐视网估值,调整后价格为3.91&3.92元/股。随后,工银瑞信基金、申万菱信基金、诺德基金、富国基金等基金机构也加入到下调乐视网估值的队伍中。
与10月的估值水平相比,乐视网最新的估值再次遭受腰斩。而在经历多次估值调整以后,乐视网最低估值3.9元/股已较其停牌前的股价下跌74.56%,计提13个跌停板;若按此计算,乐视网总市值已经较峰值蒸发1370亿元。
业内普遍认为,当前乐视网仍处于停牌状态,根据其当前的状况,在复牌之前,乐视恐怕也无法填补如此巨大的资金漏洞。总体而言,乐视网在复牌后上演&一泻千里&的戏码将是大概率事件。
部分此前看好乐视网并积极买入的股民,在经历乐视网漫长的停牌期后,逐渐变得绝望。一篇《一个乐视网股民绝望的内心独白-家中断电,滴蜡复盘》的文章不仅让&滴蜡复牌&成为继&关灯吃面&后的又一热词,更通过生动地描述体现出被套牢的乐视网股民绝望的心情。
当前,乐视网创始人贾跃亭仍在美造车、暂无归期,新东家孙宏斌似乎也无力挽狂澜的能力,而乐视网复牌仍遥遥无期,笼罩在乐视员工、供应商及投资者们头上的乌云还需要不少时间才能消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底洞真的存在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