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到新加坡中国人多吗开店可以吗

大风号出品
在新加坡街头,如何秒鉴“中国人”
问“你不是本地人吧?”究竟是哪里暴露了自己的属性?让我们一起围观新加坡本地人对中国人的stereotype(刻板印象)。来,上地图大炮!预备,发射!出门打遮阳伞尽管新加坡几乎每天都是炙烤模式,但绝大部分新加坡人都没有打伞遮阳的习惯。如果在路上看到没下雨却打着伞,伞还特别精致,有蕾丝花边装饰的,加上扑面而来的“天堂伞”三个字,瞬间彰显了主人的身份~刷朋友圈、微博在地铁上看到刷完微信朋友圈,又接着刷微博的,基本可以断定是中国人无疑了!这两个社交媒体在新加坡还不是那么普及,即便是大家有下载,也不常用。当然,凡是用过微信的新加坡人,抢起红包来,那也是绝不会手软的......开错车门许多刚来新加坡的旅客,在机场都会遭遇这一尴尬事件。把行李放在德士后备箱,然后走起前面,一开门,咦?怎么有人坐了?这明明是我的车啊!刚要发火,再仔细一看,哦,是司机叔叔啊......叔叔也是一脸惊恐地看着你......抢着结账在新加坡和同事、同学、朋友出去吃饭,除非是事先说好有人请客,不然就默认为是AA制付款。吃完饭抢着买单,甚至大打出手的,应该除了中国人找不出第二家了......携带大额现金去小贩中心掏出一百块新元买鸡饭的,八成就是中国人了。这还真心不是要炫富,要怪就怪中国的银行换外币经常给的是大钞,想要点零钱不容易。不过随着银联、支付宝等付款方式的普及,中国人也不用揣着大把现金出国了。空调房里穿厚衣服新加坡室内室外冰火两重天,但本地人早已适应了这种极与极的温度,在18度的空调房里穿短裤、半袖、拖鞋都不抖一下。当你一进地铁、办公室、图书馆、商场就立刻掏出大披肩、厚衣服,把自己裹成粽子,别人就知道你不是“土著”了~擦拭餐具估计是被毒餐具弄怕了,许多中国人下馆子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餐具都拿热水洗一遍。其实,新加坡人不这么做,也不是因为餐具一定干净,大约只是懒吧......另外,新加坡每个餐厅、小贩中心都贴有清洁评分,大家尽量去A、B级的就不用担心啦~包背到胸前为了防盗,在中国挤地铁的时候,大家会把背包反背在胸前。然而,在新加坡的地铁上,好多人的包都大敞着,没在怕的!毕竟那么多监视器,谁敢偷啊!自拍神器举着各种自拍神器、美颜相机、自拍杆等疯狂拍照留念的,十有八九是中国游客。但自拍这种事,旅游的时候谁没做过嘛~标准普通话最直接的判定标准,其实就是你开口讲中文的那一瞬间,毕竟只有本地人才能毫无压力地把坡普(新加坡普通话)这样神奇的语言运用到极致(=_=)。还有哪些可以看出中国人和新加坡本地华人不同之处,欢迎在留言评论里补充。鸣谢相关视频启发灵感《如何在马来西亚秒鉴“新加坡来的”》。另外,不要问我们为啥这篇文章写得这么丝丝入扣,作者是拿生命经历在分享啊!
本文来自大风号,仅代表大风号自媒体观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朋友圈
凤凰争鸣微信号
来点暖心的!扫这里(JP会计师事务所)
(橙心橙意?)
(欢天喜地)
(种子达人z)
第三方登录:一位常驻新加坡的中国人对新加坡的看法(转载)
我的图书馆
一位常驻新加坡的中国人对新加坡的看法(转载)
一位常驻新加坡的中国人对新加坡的看法(转载)
注:这个文章很长,我只转载一部分,作者写于2011年
  第一章 新加坡与中国
& && & 作为一个因工作关系长驻新加坡的人,对这个国家进行过深入的观察,谈谈我对这个国家的认识吧。
& && & 首先要破除一个先入为主的观念。你不要认为华人国家一定亲华。实际上,华人国家和华人地区最反华。台湾不说了,香港也不怎么样。当然,这也不光是他们的错。以我们当年文革十年的表现,确实没人愿意跟我们混。
第2节 殖民岁月
&新加坡地处马六甲海峡要冲,是华人下南洋的落脚地。历史不说了,总之,明清时代,来了不少人,许多南洋的地方就成为了华人区,比如新加坡岛啦、马六甲城
啦、马来亚的槟榔屿啦、印尼的廖内群岛啦,基本上是华人天下。后来,在清代,就成了英国的殖民地。英国统治时期,新加坡华人为主,原住民马来人是少数,还
有英属印度迁来的移民和英国移民。这样就构成了现代新加坡四大族群的祖先(华马印英)
  在英国的统治下,新加坡人过着还算幸福的生活。除了对北美印第安人外,英国的殖民地很少出现类似日本、俄国、比利时之类的种族灭绝的屠杀行为,英国人玩文明的,重在挣钱,把人干掉了谁给他挣钱呢。所以,华人日子过得还行。
  1940年代,日本人打过来,占了两三年,像太平洋上的每年的台风一样,来得快,走得快,没有留下什么痕迹。新加坡现在恢复历史,想找一点日据时期的
遗迹,还挺难的。据说日本人也知道自己不受欢迎,所以在战败前把自己建的神社拆了,公墓迁了,免掉被人砸了怪没有面子的。
  多说几句,虽然日本人在南洋统治了这几年,也有过杀人和抢东西的纪录,但是南洋各国并不是太恨日本人,为什么呢?因为当时南洋各国都是殖民地,菲律宾
是美国的,印尼是荷兰的,新马是英国的,越柬是法国的,他们从被甲占领到被乙占领,这和中国人作为一个独立国家(中国民国起码形式独立)被灭掉,感受是很
  二战中,美国光复了新加坡,然后英国很快又回来了。(当时英国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军被日本的南云大将消灭光了,只剩下印度的陆军与中国远征军并肩守着。)
  日,新加坡成为英国的直辖殖民地,不再是马来的一部分,这为以后独立建国创造了条件。二战后,世界的解放和独立浪潮已不可避免,连非
洲那些完全不具备建国条件的部族和部落地区都独立了,所以新马也不能免俗哈。1959年新加坡取得自治地位。日举行全民公决。71%的人
支持加入马来亚联邦。1963年,新加坡与马来亚、砂越、沙巴共同组成了马来西亚联邦,完全脱离英国的统治。
  新加坡在马来西亚联邦里混了两年,直到1965年被轰出来。
  为什么新加坡要加入马来联邦?这是大家关心的问题。说白了,因为新加坡太小了,没有立国的资源。这个国家只有600平方公里(经过不懈努力的填海现在达到700平方公里了)。这个国家没有任何资源,甚至没有淡水!
   有兄弟奇怪这个国家在热带雨林气候,为何没有淡水,对了,因为他的国家面积太小,没有像样的河流和湖泊,虽然有2000多毫米的年降水量,但雨水直
接入海,留不住。所以,新加坡每年要从马来西亚用管子进口淡水,就像香港从广东进口淡水一样。国土太小了,人口又太多,喝的一口水都要进口,想把面积搞大
一点,填海的沙子也要从印尼进口。国内的华人主要是搞农业和商业,穷得一塌糊涂。
  看看历史照片,60年代的新加坡,跟广东省的农村没有两样,就是国内活不出来的人,才会下南洋。现在新加坡市区的高楼大厦,60年代是养猪场。许多新
加坡人没有鞋穿!而马来西亚有30多万平方公里,人口当时不到1000万,有森林,有锡矿,有淡水,还有许许多多的橡胶园,所以新加坡人打死不想离开这个
  他们全民公决以压倒多数决定加入马来!
  补充一句,到今天新加坡都是国际上最缺水国家。人均水资源量全世界倒数第二,就以色列好一点点,因为至少还下雨。
  新加坡加入马来,还因为马来也有许多华人,人口比例现在是30%左右,当时还没有出现排华,应当在40%以上。比较亲啊。
  第3节 洒泪独立
  但是,在马来联邦的新加坡活得很不如意。为什么呢?原因我不多说了。简单说,原因有两个,其一是马来人排华。这个是规律性的。只要是MSL占人口多数的国家,异教人士日子一般不好过。但是客观上说,马来华人比印尼华人还是幸福多了。
  其二原因,是我国的政策问题。马来华人政治上偏左,有GCD和游击队,要把绿旗世界搞成赤旗世界,北京不支持还好,一支持,华人的日子更不好过了。
   马来联邦政府出台了许多排华限华政策,新加坡作为联邦主体,是以华人为主的地区,肯定不能同意,双方矛盾越来越激烈,最后联邦政府说,你不服,你走!1965年,马来西亚议会决定,开除新加坡!
  新加坡的故事即将拉开序幕。
  新加坡的独立是一个极为少见的事情。从马来西亚来看,把不听话的加盟地区开除出去,这个做法在世界上很少见的。我们通常的作法是,你不听话,想搞分
裂,没有门!美国南方奴隶州想公投独立,打!车臣共和国想独立出俄罗斯联邦,打!亚齐地区想独立出印尼,打!打着打了海啸来了,水太大,双方才决定休战几
  马来这个决定,我认为有几个原因,一是马来亚自身的华人就多,如果再加上新加坡的华人,几乎达到半数了,马来国家性质要变了,不如把他们轰走。二是马
来亚的政府能力比较弱,到今天都是一个弱势的政府,不要看马哈地尔叫得凶,办事能力不强,所以当时如果要武力解决,也有心无力。
  新加坡的表现就更少见了。一般来说,一个地区独立出去,大家会欢呼,游行,开PARTY!新加坡却不然,他对自己前途没有信心。李光耀是马来西亚的议员,开除新加坡的时候,他当时也在场。他的基本意见是,你们排华议案老子不同意,你们叫我走,老子也不同意。
   决定还是多数票通过了。这个仁兄当场痛苦流涕。拿出手巾擦擦擦!这个场景被录了下来,成为新加坡独立的最为经典的画面。今天,中国电视台一说起独
立,就放老毛在天安门城楼那气壮山河的一嗓子,新加坡电视节目一说起独立,就放老李当年在吉隆坡一把鼻子一把泪的那个镜头!许多人还要跟着老李一起哭。
  十几年以后,邓小平说了一句“杀出一条血路来”。这句话用到1965年的新加坡也同样合适。
  绝地反击!新加坡,你已经无路可退。
  第4节 小国强军
     
   李光耀说,他最佩服的人是邓小平。我相信这句话他是真心的。因为李光耀的性格决定了新加坡的性格,这个性格就是实用主义。
   李光耀的政府,不管什么文化,不管什么血缘,不管什么主义,不管什么办法,只要对新加坡有好处,就用,只要对新加坡没有好处,就扔;只要对新加坡有
害,就反。李和他的人民行动党上台执政,主要华人社会的工人团体的支持,这些人是倾向于社会主义性质的,但是李一上台,认为这个搞法不太行,就断然拒绝,
走向市场导向。
   这是典型的猫论。
   比如反华这个问题,新加坡在东南亚国家里冲到前头。多次在国际上批评中国政府。原因,一个是他们对当时中国的阶段斗争等一些作法不认同;二个也是为
了维护与美英的关系。的确,以我们当时的国力,没有那么强的军事投放能力,他就是亲华,出了事我们也罩不住。三个也是外交策略上的考虑。东南亚国家都把新
加坡视为中国在南洋的桥头堡,是潜在的前锋纵队,一反华就反到新加坡头上。所以李叫得凶一些,也有与中国撇清关系的考量。
   新加坡建国以后,与周边国家关系一直不好。南有印尼,北有马来,都是仇华的主。两个国家对新加坡虎视眈眈。所以,抱美国的大腿,就是新加坡的必然选
择。新加坡的空军力量,主要来自美国。据说,论战力和技术水平是东南亚各国最高的。但是没有用的,一个只有几百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国,没有战略纵深,没有办
法抵抗外来入侵。所以新加坡军队的目标就是,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一直坚持挺到有大国来干涉为止。呵呵。好像台湾现在也是这个建军目标。
[ 本帖最后由 壞得彻底 于
13:26 编辑 ]
UID 113137
威望 15 点
阅读权限 3
  第5节 语言政策
  新加坡的实用主义,在文化领域表现的最为抢眼和明显。
  新加坡的人口四分之三是华人。但是,新加坡并不提倡华语。新加坡的国语是马来语,新加坡的教育语言和社会通用语言是英语,再下来,新加坡的官方语言有四种英语、马来语、华语、泰米尔语。
  看看吧,华语就是与印度的泰米尔语并列的四种所谓官方语言之一。实际上,新加坡的任何正式场合,任何正规教育机构都是英语,华人孩子必须用英语听课。华人如果唱国歌,在正式场合必须使用马来语唱。
  这些政策,除了经济发展要与国际接轨的考量外,还有安抚国内25%的少数族裔的考虑。也是为了让马来西亚无话可说,免得他们利用马来人待遇问题发难。
  我认识的许多华人,华语水平很差。很多年轻人不懂汉字。只会说。我的一个华人朋友,今天上午还在一起呢,他英语挺好,华语只会对话,汉字只能认识四分之一不到。
  李光耀还强行关闭了华侨创办的华语教学的南洋著名高等学府——南洋大学。
  即使在马来西亚,汉字的招牌、路牌到处都是,现在韩国都有汉字的路标,但在新加坡禁止使用,新加坡的公共场合全部用英语路标。
  这个政策,使新加坡成为所谓东西交汇的世界城市。但是越来越多的华人放弃了母语。李光耀也发起过所谓的华人说华语运动,但是没有制度支撑,从1965年代以后一直至1995年的30年中,华语地位不断下降。
  华语也有自身的难处。一,在中国全面崛起之前,学习华语对于新加坡人来说,无论是移民还是做生意,意义都不如英语。二、新加坡华人多半是南方人,他们日常说的华语是闽南语、客家语和广东话,与华语的普通话差异比较大,相互之间也有差异。
  不过,与台湾、香港不同,新加坡的法定的华语标准是汉语普通话、汉语拼音和简体汉字。因为李光耀认为,新加坡不能自创一套,中国当然代表了华语的发展主流,所以新加坡华语的文法与北京保持一致。新加坡也有人抱怨中国大陆的字体和用法太混乱,让他们无可适从。
  我本人作为一个中国文化的热爱者,一直深深庆幸自己能够掌握博大精深的汉字,并从中得到智慧和乐趣。走在新加坡的大街上,看到迎面走来的漂亮女孩,与杭州广州并无二致,然而那一口英语,真的让我有点感慨。我不知道该为他们高兴,还是为他们悲伤。
  第6节 实用主义
  新加坡经济方面的东西挺多,只说个产业升级的印象吧。
  新加坡的产业,60年代起步时,也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成衣呀,鞋子呀,什么都干。等积累了一些钱,他们就开始搞机械、电器等。再有了一些钱,他们又
转向电子、炼油(能力东南亚第一)、金融、会展、生物制药等。这五十年,新加坡基本上是15年左右一个台阶,进行产业升级换代。而且选得很精很准。
  也难怪,他们是船小好调头。新加坡在“四小龙”之中面积、人口都是最小的。这个中国可以借鉴他们产业升级的思路,但是中国的升级必须是全面的升级。中
国太大了,必须要一个完善的工业体系,不可能像新加坡这样找准几个挣钱的产业猛搞一气就行。他们毕竟只有400多万人口,另有流动人口100多万,相当于
我们的一个地级市。换句话说,地级市到新加坡学一学治国经验,然后回去治市,比较合适。
  顺便说一句:新加坡产业升级,尤其是近几年的新兴产业,靠的基本上是中国的技术人才。我到他们的新技术园区一看,靠,净是中国人。他们国家太小,虽然有两所世界排名靠前的大学,但培养出来的人才有限。中国真的不缺人才,我们缺的是有效的体制。深化改革,中国有希望。
   新加坡实用主义的国策在经济领域也是表现得淋漓尽致。这里面有太多东西了,我只讲几个方面让大家领略一个什么叫做“有奶就是娘”的风采吧:
  赌场。赌场这个产业是老李深恶而痛绝的。据说他多次否决办赌场的决定,而且据说还放过话,说……大概那个意思吧,就是你们要办成这个事,要我死掉还差
不多……之类的话。结果便宜了澳门。2007年以后,东南亚经济危机,新加坡顶不住了,感到有赌场会带动人气!而且这个时候,东亚地区已经出现了一个巨大
的赌客来源,这个巨大的国家,人巨多,钱巨多,出手大方,不心痛,据说这些钱不是他本人的。澳门挣翻了,连缅甸北面都挣翻了。
  新加坡坐不住了。他断然决定开赌场,而且一开就是两个。新加坡政府制定了许多规定,限制本国公民去赌。比如,新加坡人进赌场要出示身份证。如果你的老
婆不想让你赌博,她有权拿着你们结婚方面的有效证明,到赌场去给你登个记,这样,你进赌场时,一出示身份证就会被拒入。——很显然,新加坡办赌场,只是为
了挣某大国的钱。
  已经退休的老李,为此还专门发表讲话,为儿子的政府开脱,大讲自己为什么转变观念,收回自己当年毒誓一样的狠话。
  新加坡实用主义的国策在经济领域表现得淋漓尽致。再举一个例子。
  911事件震动了世界。新加坡这个美国武器保护下的小可爱,在想什么呢?你可能想不到,他以飞快的速度计算着这个事件对于国际关系的影响,以及自己在这个影响中的得失,并且开始趋利避害地行动了——他挖了老美金融墙角。
  新加坡的经济定位是要当东南亚乃至全亚洲的金融中心,要与东京上海香港死磕。但是,钱如果不往他那儿跑,该怎么办呢?911以后,新加坡的高官们开始往中东石油富国跑,具体负责联系那块的应该是他们的退休老领导吴作栋。
  新加坡人对爱包头巾的兄弟们说:看看吧,你们的钱都放在美国,一,美国不安全,指不定什么时候就被飞机吻了。二,你们的钱不安全,要知道,劫机的人绝
大部分来自沙特,如果美国认定你的政府与之有关联,认为你们支持了恐怖主义,你们的钱还能拿回来吗?不能全存在美国,要分散风险啊!
  结果是,大笔的石油美元从美国跑到了新加坡。考虑到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正是用钱之际,以及后来的金融危机,这个做法……我只能说,实用主义到家了。
 第7节 治国经验
  到新加坡的中国人,来学习的是一拔接一拔,但是真的学到东西的人实在不多,公款旅游的比较多。
  我最为看不惯的是,中国人到这里,每当一开座谈会,开口就是:此行收获很多!新加坡许多方面值得我们中国学习……。这个话纯属于扯蛋。我待在这里这么
久,个人感受是,新加坡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方面,确实有中国要学的地方,但是也不致于“很多方面”,这个国家这么小,哪有那么多方面啊!
   新加坡的实用主义,我们不用学了,改革开放以后小平同志的基本思路都是这样的。具体做法上,我认为新加坡除了刚才提到了产业升级外,还有几个方面比较突出,我们应该学一学。
  一是城市管理。新加坡不适合省长来学,适合市长或者先进地区的县长来学。这个城市管理得真不错,到处红花绿叶一尘不染。路一点都不宽,不比我们东部沿
海地区的县城路宽多少,但是不算太堵车,基本上畅通,高峰期走得慢一些。新加坡政府在限车上采取了一套办法,可以研究研究。
  新加坡买车要先买一个拥有汽车的车证,车证现在好像相当于人民币20万以上。车证的价格也在不断变化。前几年经济不景气时为了刺激消费,车证价格挺低的,这几年又涨上去了。许多人宁愿使用公交系统。他们的公交车和地铁是一卡通,而且不贵。
  另外,你的汽车如果要到市中心去,路上会被收钱。具体的办法是,马路上有一种类似于拱门的东西,汽车上都安了磁卡或者芯片什么的,从拱门底下通过一
下,就会被收一笔钱(好像相当于人民币5至10块,记不清了)。这样,许多私家车尽可能不去闹市中心。对分流车辆有好处。在新加坡拥有一辆车是相当的贵
  我不赞成中国完全学习新加坡。因为在对权力没有充分监督的情况下,我担心这样限车,最后又变成了腐败。最后把小老百姓限了,有钱的、有权的、有关系的不花钱照样搞到车证。我倒宁愿和权贵们一起公平地堵在路上。
  二是水务。前文书我们讲过,新加坡严重缺水。要命的是,他们与马来西来的关系不好,后者动不动就要掐水管子,大有普京掐天然气的风采。大陆给香港的
水,几个大管子哗哗的,就是90年代跟彭定康闹僵时,也没有想到过掐水呀。一家人就是不一样。所以,新加坡人很恼火,就玩命发展水务。结果,新加坡和以色
列,这两个缺水国家,双双成为了全世界水务巨头。人的潜能是逼出来的,一点不假。新加坡的污水处理技术相当高,冲马桶的水处理完,可以直接循环进行自来水
系统。要知道,新加坡的自来水是直接可饮的。我每当痛饮自来水时,心就想,这水前几天不知道冲过谁家的马桶。呃!
  关于水务,有必要多说几句。新加坡现在是四条腿走路,力争做到水务自给,以后不再要进口的水。A,继续从马来西亚进口水。这个价格最便宜。B,循环利
用,就是把冲马桶的水弄干净了再给你送回来。C,海水淡化。这个技术据说也挺成熟,新加坡公司还在海湾地区搞了不少项目,挣了大笔石油美元。D,集雨工
程。把全国的大街小巷的排水沟全部修成一个系统,在低洼地区修水库,或者直接把几个海湾堵起来,改做淡水库,这样下雨时,把雨水全收集到水库里存起来。
  据新加坡人说,如果哪天跟马来人翻了脸,后三个办法基本可以保障用水。当然价格有点贵。
  三是组屋。本来想写一写新加坡的经适房建设,就是组屋政策,但是,近年中国在力推这个东西,所以记者一轰而来,把新加坡的经验写得太多,臭了大街。大
家去搜着看吧,我就不多说了。我去实地考察了新加坡的组屋,就是二居、三居、四居的,100来平方米,跟国内差不多,很多屋子户型远没有国内的合理,采光
也一般。而且全国的楼型和风格一样,千楼一面,搞得我在新加坡老是迷路。组屋的优点:一是几乎结了婚的公民人人都可以搞到一套,价格远远低于市场价;二是
小区配套设施和环境相当不错。
  总之,政府应该在“居者有其屋”方面大有作为。不要说中国土地不够,你土地有新加坡紧张?新加坡都能为老百姓提供低价住房,我们当然可以办到!
  四是港口。为什么印尼、马来也在马六甲海峡,却只有几个小烂港,发展不出像新加坡这样的世界大港呢?我认为有几个原因,一个是新加坡位置在正中心,发
展又最早,这是天时和地理占全,但这个不是主要原因。二个原因,是印尼、马来缺钱,缺钱当然可以借,但没有人投资,为什么呢,因为新加坡占了货源,印尼马
来靠自己的手里掌握的货运量,根本填不满一个大型港口。投资会赔的。三个原因是物流管理水平和能力问题。这两个国家实在让人不敢恭维。现在他们自己的港口
货运吞吐量很小,竟然还吃不下来,有的船在马来西亚的港口等很多天,等毛了,调头跑到新加坡来卸货,再用火车拉到马来西亚去,结果还又省时又省钱。所以新
加坡的成功也有一个原因——用郭德纲的话说,不是我们水平高,是同行衬托的。
[ 本帖最后由 壞得彻底 于
21:53 编辑 ]
UID 113137
威望 15 点
阅读权限 3
  第8节 铁腕廉政
  我觉得新加坡还有一个地方值得我们参考,就是廉政建设。我为什么不用“值得我们学习”呢?是因为我一直在思考,新加坡的廉政是怎么来的,是由于李光耀的个人努力吗?还是真的由于高薪养廉吗?是制度吗,还是偶然?我想不清楚。我只把我的感受讲几点,供朋友们参考。
  新加坡的廉政是一个谜。说实话,华人扎堆的地方,不腐败真的比较难。但新加坡真的比较廉洁。
  第一个感受,新加坡的清廉,首先应该得益于李光耀的个人坚持。在英国殖民时期和独立之初,新加坡的腐败是比较严重的。书上还讲过一个警匪勾结的典型大案,具体内容记不清了。总之,当时新加坡与一般发展中国家并无二致。
  李光耀是一个铁腕强调清廉的人。人民行动党的“党服”是一身雪白。他们开大会时中国人看见还以为是在办丧事。他们说,白衣向征廉洁。李光耀打击腐败不留情面。前几年,一个政府部长因为被反腐局调查,向李求援,李拒不见面,结果这个部长自杀了。看来他是真有点经济问题。
  第二个感受,新加坡比较小,反腐半径小,比较容易控制局面。新加坡就是中国一个县大小,人口相当于一个市。我们在国内生活的人都知道,在一个市或者一
个县的范围内,基本上是熟人社会,每个人的德性如何,干了什么,家里情况怎样,甚至老婆穿什么、孩子常吃什么,大家圈子里都清清楚楚。我们设想,如果一个
市长或者县长,被赋于至高无尚的生杀大权,他个人又极力追求廉洁,那么,在这样小的圈子里面,想出现大面积腐败是很难很难的。因为工作半径很小,信息很畅
通。李光耀上午布署搞卫生,下午可以实地检查新加坡一半的街道。如果没有制度保障的话,李光耀再清廉,放到中国也没有办法。他向东管到朝阳区,管不到通
县。行政层级一多,信息层层上报,蒙骗就出来了。
  第三个感受是:高薪养廉有一定的作用,但不是全部。新加坡的官员,如果是部长一级的,年薪相当于人民币500万以上。你想想看,他的职权实际上也就是
一个400万人口地区的某个部门首长。我问一个国内的朋友,他是某地级市的环保局长:如果一年给你500万,你为了保住位置,平稳退休,会不会拒收所有的
礼金?他想了想说:如果没有任何监督,当然越多越好;如果有一定的监督,我只要一年50万元,就愿意拒收一切礼金和礼物。
  新加坡也出现过不少腐败案例,说明高薪不一定必然养廉。但是,高薪毕竟能够让官员完全依靠合法收入活得很体面,再加上有老李的铁腕威吓,所以一般人不愿再去冒风险了。
  但是,新加坡腐败反弹的风险一直是存在的。老李退休以后,吴作栋上来。老吴和蔼得一塌糊涂。然后是李显龙上来,权威明显不如其父,在这种情况下,近几年新加坡还是出现了几起腐败案,这是发现了处理了的,可能还有没有发现的。
  我认识的几个新加坡朋友,都比较老实,或者说比较迂腐,照章办事,下班回家。应该是不错的公职人员。在新加坡,我们一起开会,不管多么重大,一般都是
开完会吃便餐。就是会议室门口大厅里安排自助餐,没有桌椅,一人一个盘子站着吃,部长和外宾都也一样。但是,这些新加坡人如果到中国出差,他们就知道人情
事故了。如果我们也这样接待他们,他们会认为我们失礼。他们知道中国的接待标准,也欣然接受你的公款高标准。他们很享受这种腐败,和我们没有一点不同。
  有朋友会问:从你的几点体会里面,是不是可以判断,新加坡的廉洁是因为人治,而且恰好这个国家很小,正好在李光耀人治的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再加上高薪创造了不受贿的经济条件,于是就廉洁了呢?也不完全是。
  我不赞成把新加坡的廉政完全讲成人治。我觉得人治的成份很大,但是制度也在起作用。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是薪水,已经说了。
  二是规范的公务员制度。新加坡的公务员制度远远比我们规范,公务员中“政务官”、“事务官”截然分开,政务官要竞选和任命。事务官则通过考试录取,事
务官的最高职务是高级政务秘书,相当于副部长级。如果他想当部长,只有辞职,脱离公务员队伍,加入到党派阵营去参加竞选。这不像我国,一个部长可能是系统
产生的,连门口看门的老头都有20年交情,裙带关系、本位主义和部门利益格局很容易产生出来。新加坡也有这些东西,但比我们要弱得多,因为从制度上讲没有
提供多少“土壤”。
  三是相对独立的媒体。本土媒体相对独立,没有焦国标教授的炮轰对象。外国媒体也相对自由一些。当然,比西方国家的限制还是要多一些,所以西方国家总骂新加坡。
  四是普遍选举。虽说新加坡一党独大,但是选举的形式是存在的,而且反对党得票越来越多。从理论上讲,人民行动党可能下台的。而且,今年的大选人民行动
党得票只有60%,创历史新低,把他们吓得不轻,采取了许多新办法。比如,年轻选民不喜欢老李天天坐在议会里指手划脚,退而不休,小李就劝了一通,让老李
把资政职务给辞掉了。新加坡有选举在,人民对执政党就有一个终极的硬约束,他不能腐败得太过份了。
  当然了,我不认为中国马上这样搞就一定是好处多于坏处。中国现在发展形势总体不错,处在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慎之又慎,一旦搞出乱子,倒霉的总是老百姓。
 第9节 民族宗教
  上面的贴子里,我讲了新加坡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产业升级、城市管理、水务、组屋、廉政。
  下一个我们可以学习的,是他的民族宗教政策。新加坡华人占四分之三,其余是马来族、印度族和白人。白人少得看不见,所谓登记的白人,绝大多数是混血人种。印度族人比较好办,因为他们人数不算太大,而且自认是外来移民,他们多数信仰印度教(也叫兴都教)。
  真正需要新加坡重视的是马来人。马来人是新加坡第二大民族,占14%左右。定居于此,早于华人,他们算是这里的原住民。而且,马来人作为南洋的一个庞
大族群,构成了印尼、马来、文莱、菲律宾等国家的居民主体。这个族群在世界范围讲也属于大民族了,人口有三个多亿。新加坡的马来人信仰回教,人口增长相当
快,远远高于华人。而且新加坡与马来、印尼两国关系不好。所以处理民族关系,是个棘手的问题。
  虽然我不喜欢李光耀这个实用主义者,但我不得不佩服,这个仁兄处理民族问题还是相当不错的。他的手段高于斯大林、铁托。中国真的该学一学。
  在民族平等上,他是做到了。我说过了,四种语言,全部是官方语言。也就是说,虽然印度的泰米尔语很少人用,但是议会里永远都有泰米尔同声传译,政府重
要文件永远都有泰米尔语版。这家伙,让人民行动党抓稳了印度移民的选票。把马来语定为国语,国歌必须用马来语唱,体现了对原住民的尊重。至于英语取代华语
成为教育语言和政府通用工作语言,一方面是国际化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也让少数民族心里比较舒服。如果是华语而不是英语,那么马来人和印度人还要学华语,
肯定他们会难受。
  对于基督教、回教、佛教、印度教、道教,一视同仁,政教分离。老李以铁腕控制,让各大宗教谁也不许跟政府对着干,谁也不许相互对着干。我研究过新加坡
种族冲突史,通过查阅资料,我惊奇地发现,新加坡建国前后第一次发生的大规模种族冲突,竟然不是我原来想象的马来人与华人冲突,而是福建籍兄弟和广东籍兄
弟打起来了。几十年来,新加坡种族冲突的烈度是很小很小的。相比于印度、印尼、菲律宾、泰国等邻居,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除了平等和政教分离,老李还在社会结构上加强控制。新加坡改善居民住房的作法“组屋政策”在世界上都挺有名。老李在组屋安排上也动了脑筋。组屋,用中
国话说,就是政府提供的经济适用房。当一个老社区的居民搬进组屋时,新加坡政府全力推行种族和睦的混居政策。就是华人、马来人、印度人、白人不能聚居,全
部打散了,分散到各个组屋里去。原来的少数民族聚居区,一拆迁就消失了,再也拢不起来。这个政策其实很利害。说是全部分散,但是对于75%的华人来说,怎
么分法才叫“散”呢?所以最后的结果是把少数民族都散开了。
  民族问题多半出现在聚居区,人口聚则矛盾聚。新加坡的组屋分配政策,在解决民众住房的同时,解决了民族和族群问题,这一招是相当高。反观中国,长期维
持甚至人为地制造少数民族聚居区,认为是保存其传统文化,实际造成了不少矛盾和社会隐患。中国的少数民族自治政策等一系列政策,是苏联的舶来品。苏联、南
斯拉夫、捷克已经用自身的惨烈教训证明了这套政策的实际效果。中国还在坚持。近几年西部屡有问题,问题出在哪里?中央高层不可不查。
  第10节 华人地位
  在新加坡,华人的地位相当高。这与我前面讲的华语的地位相当低并不矛盾。老李的民族平等是真正贯彻了的,对少数民族没有任何歧视。大家可以想像,如果
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在完全平等条件下竞争,竞争上几十年,结果会怎么样?当然是华人胜出。在马来西亚、印尼,华人在被受歧视受打压甚至被屠杀的情况下,
都能取得经济上的辉煌成就,何况是平等竞争的情况下呢?所以,在新加坡,华人真正地站直腰杆,做了一等公民。这一点上,新加坡华人真要感谢老李。
  在新加坡,虽然政府、议会都有固定的、硬性的少数民族名额,但是华人牢牢地掌握着主导权。许多部门的高管都是华人,而低级岗位多是少数民族。新加坡的
外劳来自马来和印度。清洁工作多半是黑黑的印度人。我打听了一下,月薪是新币,相当于6000元人民币左右。这个工资还是可以的,其实
从中国招聘劳工也是可以招得到。不过新加坡没用多少中国劳工,见过几个,不多。估计可能是因为华人在新加坡是一等公民,如果突然招来一大帮华人扫地,本地
华人面子上实在过不去。
  一方面,华人是一等公民,政治经济地位很高。另一方面,华人都转说英语,自身的华人文化越来越少。这也许是“新加坡人”的成功,却是“华人”的失败。
UID 113137
威望 15 点
阅读权限 3
第12节 邓小平访新
  新加坡1965年立国,中国1966年开始文化大革命。一开始关系肯定不好,双方互骂互扁了几年。
  尼克松访华以后,两国关系开始调整。实用主义嘛。新加坡在1971年恢复中国联合国席位时投了支持票,还声称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但两国没有建交。
李决定等印尼和马来西亚同中国建交以合再建交,以免引起邻国敌意和误会。结果一等,等了十九年,相当有耐性。1990年正式建交。实用呀实用,李光耀这
  其实在建交之前,两国就开始走动了。李于1976年访华,见了毛,当时毛正准备动身去见马克思。邓小平1978年11月访问了新加坡。
  我非常感兴趣的,就是邓小平这次访新。78年,正是改革开放的思路形成之即,这次访问对中国是十分重要的。许多新加坡人也了解这次访问,因为李老总是
把这件事挂在嘴边上。通过这次访问,李把中国的后来的改革开放说成了是学习新加坡的结果。我一直在想,这次访问对中国到底有多大影响?
  当时的新加坡,立国已经13年。因为它立国之初就执行了市场导向的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到1978年劳动密集型产业已成规模,正在酝酿第一次产业升级。邓小平看到的新加坡的市容和经济面貌,大体相当于1990年代初期的深圳那个样子。
  现在的中国人,看了新加坡没有什么感触。可是邓小平当时看了,触动比较大。因为老邓1920年去法国留学时,在这里下船住了两天。看到这么一个破烂小岛竟然翻天覆地,他肯定很有想法。
  李光耀在回忆录中记载了他当时对邓说的话。我不去查原著了,有兴趣的兄弟到网上下载E书自己看。意思大概是:我们新加坡人,都是下南洋谋生的贫苦农民的后代,而留在中国的都是文人学士。所以新加坡能做到,中国肯定能做到。
  我原以为李光耀这句话是外交辞令。后来发现不是。他不光对邓小平,对新加坡人也多次讲过这类的话。总的意思就是,有文化有水平的都留在中国了,新加坡
人是农民文盲的后代,是低等华人。不知道这个理论是他怎么想出来的?新加坡的文化精英对李光耀这个论调相当不满意。我的一个新加坡朋友,一见到我就调侃地
打招呼说:“喂,文人学士!”我回击说:“有什么事啊,贫穷农民的后代?”
  李光耀回忆录称:邓小平听了他这个话,沉默了,没有回话。我想,老邓肯定知道,李光耀这个中国人才优势论不成立。因为通过解放后的历次运动,我们已经成功地把“文人学士”全部劳动改造成“贫苦农民”了。
  李光耀的回忆录又称,邓小平在1992年南巡讲话时称,广东等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若干年内赶上亚洲四小龙。李认为,这是邓在14年后对自己的当年挑战的回应。中国正式决定要与四小龙比试比试了。呵呵,看来李的自我感觉相当良好,看把他美的。
  不过,总的来说,新加坡的发展对邓小平的改革实践是有触动的。在改革开放之前,邓小平多次出国。其中,美国之行(戴牛仔帽那次)、日本之行(坐新干线
那次)以及新加坡之行,这三次肯定是最有收获的。不过说新加坡对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有多么大的决定意义,我看也不一定。因为毕竟两个国家的国情差距太大了,
可借鉴的东西不多,邓不可能不考虑这一点。
  中国的官员出国费用惊人,多数流于旅游和例行公事。老邓这三次出国的费用肯定是物超所值,花得相当值。
  中新两国在小平访问一直到2000年的关系发展,总的来说,可以用一句“波澜不惊”形容。
  在经济上,新加坡实现产业升级以后,向中国转移了一些产业,特别是在苏州搞了一个工业园区。
  在政治上,两国来往不断。新加坡与台北的来往也不断,但是只要不出格,中国也不去抗议。只是有一次,在1988年以后第二年的夏天,新加坡狠狠谴责了中国一顿。当时中国自己一头包,没有空儿理它。同时,新加坡继续以高于对中国百倍的激情与美国来往。
  在文化上,名为支持中国教育,实则网罗中国人才。两国合作培养留学人才,新加坡提供学费,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留洋,但毕业后要留新工作6年。实际上,大
学毕业6年,人都30岁了,生理只要正常的都结婚了,哪里还能再回国。我有三个大学时代的兄弟,上大一时就被新加坡国立大学挖走,其中有两个最后留在了新
加坡,据说收入丰厚。我到新加坡以后,急欲痛宰之,然多年音信不通,所留号码已成文物,遂在中国同学录上发出通辑令,至今未见任何回音。我每过高档海鲜饭
店,无不扼腕,不亦悲愤哉!
  娱乐上,中国的巩俐到新加坡入了国籍。新加坡的孙燕姿到中国挣了不少钱。中国选不进国家队的乓兵球选手们,到新加坡组成了一支国家队。
  总之,就是相互来往来往,但主要是埋头忙自己的事。
UID 113137
威望 15 点
阅读权限 3
第13节 回望中国
& & 2000年以后,中国做了一件很对不起大家的事情——没有像各国殷切希望的那样崩溃或者瘫掉。中国崛起了。整个世界都在震动,新加坡实用主义者们又该如何调整呢?
  出了国才感受到,中国崛起真是一个他妈的很不得了的大事情。一个大国,对于世界的影响太大了。想想吧,我们身边有形的世界和无形的世界,美国和苏联对
我们的影响有多么的大。中国现在正在成为这样的大国。在东南亚,几乎每个国家,第一大贸易伙伴都是中国。但五年前还是日本和美国。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发
达国家,都被中国改造成了初级原料出口国,更不要说印尼、马来、菲律宾了。
  新加坡没有什么原料可以出口给中国,但是它是马六甲海峡的咽喉。中国目前50%的原油要进口,除了委内瑞拉的油船以外,其余的中东原油和非洲原油都走
马六甲。有一次,我在新加坡军港附近看见中国、日本、美国的三只军舰都停在那里,相距还挺近。新加坡对各大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新加坡和东南亚各国眼里,中国崛起是个什么样子呢?我感受是,大家都希望中国平稳发展,继续当个脓包老好人,最好能发展成印度那个熊样。为什么呢?我说过了,超级大国崛起是件不得了的事情,他会改变世界的“气候”。
  在他们看来,如果中国只是一个平稳发展的参与者,他们是欢迎的。但中国显然不是。中国自己想是也不可能是,中国的块头太大了,只要人均GDP达到美国的1/5,就会实现总量超越,从而颠覆他们业已习惯了的国际经济环境。
  欢迎改变国际环境的,只有北朝鲜和几个非洲国家。因为他们已经穷得一无所有,输无可输。他们是最为彻底的革命者,在国际环境的剧变中,他们失去的只是锁链,得到的天知道是什么,最坏最坏的结果,不过就是换一根新的锁链。他们怕什么呢
  中国——我最热爱的祖国呀!虽然你有这样的那样的不对和不好,我仍然这样的热爱你。这样发自内心地为你骄傲。站在海外
回首远眺,你是这样的伟大,这样的拉风,像黑暗中的萤火虫,想藏也藏不住。但王者,命中注定,永远会万里独行,无论前面是胜利还是失败。没有正常的理智的
国家会选择与你同路。肯与你同路的,又根本不配与你同路。
  他妈的,怎么办呀。
  其实,中国如果真的能够给大家勾勒一个美好蓝图,让小国们各自回家关起门来研究研究,中国这个蓝图、这个新环境靠不靠
谱,如果还基本可行,也许有人会支持中国崛起,站在中国一边。但是,问题在于,中国自己也不知道,未来自己如果成为超级大国以后造成的国际环境是什么样
子。从这个意义上讲,其实中国崛起造成的环境改变以及带来的后果,无论是对美国、对中国、对东南亚小国,潜在的危险都是一样的。中国并不比别人安全,甚至
比别人风险更大,因为我们在旋涡中心。
  这个困境,改革之初就注定了。中国的改革,其价值导向就是猫论,或者说是实用主义。“三个有利于”就是典型的实用主义口号。其方法途径,就是摸着石头
过河,在实践中摸着走,走一步是一步。路在哪里?眼前本无路,勇敢向前趟,路永远在老子屁股后头,供越南同志免费参考学习。
  这也不怪邓小平,他是世界少有的大战略家,眼光长远是他的突出特点。但是,他无法解决这个问题。因为有史以来,英法德的崛起时,是1000万人口的规
模。美苏日崛起时,有1亿人口国家规模,这样已经把世界两次打得稀烂。中国这种13亿人国家的整体崛起,无人可以预测会崛成个什么样子。
& &&&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崩溃的危险随时会存在。就想负重爬山一样,退一步就是万丈深渊,但是勇者不会放弃不前,因为——无限风光在险峰。
第16节&&搭顺风车
& && &新加坡选择了脚踩两只船。但身体的重心放在美国。
  当年李光耀一哭,激发了小小岛国杀出一条血路来。只要有用的,都无所不用其极。据一个知情的朋友讲,当年与李并肩作战的老部长,有几个出身寒门,上学
前没有穿过鞋,是典型的草根英雄。今天的新加坡,已经不复当年的锐气。他有钱,求稳怕变。虽然他在极力塑造“创新中心”的锐气形象。
  2010年,新加坡人均GDP已达43000美金,世界第十五,亚洲排第三,仅次于中东的两个卖油翁。这些产值越来越
多地不是来自制造业,而是来自金融、服务、证券等行业。新加坡的孩子,是亚洲最幸福的孩子,无论是华人、印人、马来人,街上一走,看得出来生活富裕。昨天
我在街上碰到了两个穿军装的士兵,军靴尖亮,个个身高180左右,挺帅气,还有扑鼻的香味。我不知道这种环境下长大的新加坡人,能不能吃苦创业。
  高端的技术人才来自中国、印度,低端的劳务工人也来自亚洲邻国,新加坡人呢?他们正大发其火呢。今年5月的大选,执政
党被批评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引进外来移民过多,影响了新加坡本地人的就业。一个离了“外”无法生存的国家,出现了明显的排外倾向,这不得不让人思考。工作
岗位是竞争得来的,不是关上门自己私分的,如果你把人才关到门外,他们会加盟香港、深圳的同行公司,把你在市场竞争中打垮。你不敢同他在人才岗位市场上竞
争,你就必须同他在行业市场上竞争。
第二章&&文化随笔
  从表面上看,新加坡确实体现了这个文化窗口的风貌。你走在街上,华人、马来、印度三大种族差参交互。由于三族体貌迥
异,可以一眼看出来。虽然新加坡也提倡融合,但是由于宗教和文化原因,融合真的不容易。例如华人和马来人,几乎难以通婚。马来人信回教,打散了居住,仍然
保持着他们的风俗和习惯。街上的马来女孩,总是把自己身体全部包得严严实实,再拿块头巾把脑袋一包,只留前面一面露出脸。
  我曾经多次感慨,在这个高温湿热的赤道岛国,穿这身行头确实需要信仰和勇气。他们这个文化和宗教真不得了。换了我,五分钟内准中暑送医院抢救。我这个
言论被一个新加坡兄弟痛批,他认为这个言论典型地代表了中国读书人千年一贯的虚伪嘴脸——明明想看女孩的大腿,却非要摆出一副关注人类前途的情怀,上升到
历史文化批判的高度。我顿足捶胸并指着鱼尾狮发誓说,这一次我的出发点真的是主观利人、客观利己的。
  再说印度族。新加坡的印度族人占总人口的8%。这个比例不算高。当然,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壮族,所占比例还不到1.5%。相对于中国的少数民族来
说,新加坡的少数民族算是够强大了。在新加坡,印度族人数少于马来族人,但经济和社会地位明显高于马来人,这可能跟印度族人的受教育程度有关系。毕竟,在
当今世界上,如果让中学生上考场去单挑,除了中国人天下无敌,可能就要属印度人了。
  印度族实际上不是一个严格的族,因为印度本国有几百个民族和部族,所以新加坡的印度族指印度各族之后裔。但其中主要是泰米尔族。泰米尔纳德邦是印度次
大陆东南角上的一个邦,在印度的相对位置,大致相当于福建省在中国的地理位置。我怀疑是不是住在这个地理位置上的居民都喜欢移民。
  泰米尔人是一个世界性民族。历史上,不少泰米尔人移民到了斯里兰卡北部,然后跟当地的僧加罗人打了几十年仗,还成立了名震南亚的泰米尔猛虎组织,还干
掉了拉吉夫甘地。不过他们在新加坡的表现非常平和,安居乐业。这足以证明老李处理民族问题的小手腕还是比较高明的。现任新加坡总统纳丹就是印度族人,虽然
内阁制共和国里面的总统基本属于花瓶,但毕竟是名义上的国家最高元首。印度族有什么问题和不满,老李小李请国家最高元首出面,现场办公去处理一下,还能处
理不下来吗?
  几个少数民族讲完,最后是新加坡的华人。新加坡华人分为两类,一是老华人,就是改革开放前到新加坡的人;二是新华人。
  新加坡的老华人,从该国公开的统计资料上看,依次是福建人、潮汕人、广府人、客家人。他们一直这么公布,其实这几个概念听上去是有交叉的,比如客家人
很多也是福建人。我的理解是,他们是根据语言统计的,因为老移民喜欢按语言聚居,甚至从事什么行业都是按方言分工。如果这样理解就是:讲闽南语的、讲广州
话(粤语)的、讲潮州话的、讲客家话的。据我观察,岭南四大方言在中老年华人中仍有很大市场,年轻人都去讲英语,年轻人之间流行英语交谈,有些年轻人也学
习普通话。不过年轻人还是能听懂他们父辈的方言。
 在世界各国,新老华人截然不同。老华人许多是劳工后裔,文化水平较差,工作以商业和饭馆为主,老华人多半讲粤闽一带方言,许多人已被基本同化讲外语,老华人多半信佛教或者道教,有的改信当地主流宗教。老华人与国内联系较少。
  新华侨多数是经商、留学、通婚而出国的,文化水平较高,工作范围相当广,语言以普通话为主,兼通外语,许多人根本不信教,属于四六全不怕的主,天塌下来当被盖。新华人与国内联系紧密,你政府移民政策只要一松,他就会再从国内引一群中国人过来。
  海外华人群体,是值得研究和利用的,也是需要关怀和保护的。可惜中国政府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外交使馆还没有转变作风,衙门气太重,只管签证收费。希望有关人士能够重视。
馆藏&15596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新加坡都是中国人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