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暖大骗局论文是世纪大骗局吗

5,893被浏览976,876分享邀请回答imgs.xkcd.com/comics/earth_temperature_timeline.png==========原答案========================================================最近发现网上没有特别好的中文资料,但这个话题早晚会进入公众视野,所以就来详细答一下,希望以后有人会用到。对于公众而言,大部分关键信息都可以在中找到,并且是目前最为权威和客观的信息源。但由于这是面对各国政府的,会比一般公众需要的信息更为详细,读起来也比较费劲。总的来说,全球气候正在变暖是真的,并且这种暖化是由人类排放的温室气体造成的。但是需要强调时间尺度:比如在年际到十年尺度上,重要的是这些气候系统,以及火山喷发(全球温度降低)这类独立事件。但是,人类温室气体的排放在自然波动之上已经、并将会继续升高温度。这不是什么经济利益和阴谋阳谋,所有数据都是公开每个人可以查看的;这两点在科学界没有什么争议,更多的是一个科普话题和政治撬杠。值得探讨的、科学家们关心的问题是未来会变暖多少,变暖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以及我们该如何应对。对于这些具体的问题,学界还没有共识,但是大量的综述、多国研究组的对比研究正在进行中,力图整合智力资源、形成共识。对于每一个科研工作而言,他/她研究的不是“全球变暖”这个话题,甚至不是“气候变化”,而是大气中的成云过程、大气痕量气体反演、海洋浮游生物动态、陆地植被遥感、冰川动力模型等等具体的领域;每一个人都只有少数几个擅长的领域,没有什么人是“全球变暖专家”,所幸对前面两点的理解仅仅需要科学常识。由于各个学科在近几十年来同时发现了大量暖化及其后果的证据,人们认为可能会有不可逆转的灾难性结果,这个话题才逐渐被关注。为了更好地预测和应对,人们组织了像IPCC这样的科学家-政府之间的沟通平台、许多新的交叉学科项目、以及像Nature Climate Change这样的专业杂志。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国协商,所以这变成了一个政治议题;可能的灾难性结果和政府间的合作能激发公众想象,又把这个变成了一个媒体话题(主要是在欧美)。同时,有的利益团体之间相互攻击、抹黑,各种阴谋论也就自然出来了。但是后来的这和科学是没有什么关系的;气候门事件什么的也仅仅是个舆论事件。这个问题有太多不同的侧面,所以我拆成了4个小问题,前面3个是关于全球变暖的机制,最后1个是解释一些流行的怀疑和各个利益团体的博弈。欢迎大家提出其他侧面,欢迎指出错误或晦涩难懂之处。以下这个问题四个不同侧面:1. 全球气温是在变暖吗?2. 人类如何能造成全球气候变化?3. 全球变暖是人类造成的吗?4.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质疑全球变暖?支持/反对人类造成全球变暖的声音背后各有什么利益推动?==================================================1. 全球气温是在变暖吗?简而言之,是的,证据非常多,目前尚没有确凿的反面证据。详细一点来说,在百年尺度上是在变暖,十年尺度内有很多波动。百年尺度上,变暖的速度本身也在增加,同时北半球高纬度地区增加得比低纬度地区快。下图取自(2007),显示从1850年工业革命到2007年以来全球气温变化。上栏左图表示地面温度变化,右图显示对流层平均温度变化,单位是摄氏度每十五年;对流层是地表到地表以上10公里左右的底层大气。清晰可见北半球高纬度变化更大。下栏显示平均温度曲线,黑点代表每年平均温度,蓝线和蓝色区域表示平滑后曲线及可靠范围;四条直线是不同阶段的趋势,可见趋势本身是在增加的。换句话说,过去150年内全球气温显著升高,并且升高速率在加快。1850年以来的温度记录大部分来自于站点数据,而更早时期的温度记录则需要利用氧同位素浓度、孢粉、树轮等记录进行重建。其中每种方式都有相应的统计方法去调整误差和减少不确定性,比如站点数据对城市扩建效应的剔除。过去近三十多年来有覆盖全球的卫星遥感温度数据,有很高的精度和空间分辨率,也指向了同样的结论。许多数据机构都有详细的数据和可视化,公众都可以下载或查看,比如和。NASA是个很好的信息源,因为气候变化在美国有很多争议(下文会提到为什么),NASA需要向公众澄清,所以做了很多科普文章(比如)和很酷炫的实时数据可视化,在这里放一些截图和相应的链接。这个是NASA的程序,可以实时查看卫星位置、温度、降水、海平面高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这是中国的温度数据:这是美洲水分异常的数据,另一个和气候变化相关但可能更重要的主题:相应地有手机端和平板端的app,可视化方式类似,苹果版的在这里:==================================================2. 人类如何能造成全球气候变化?简而言之,人类排放温室气体,阻止能量从地球释放到太空,升高温度。可以说是有更多的太阳能被压在了大气层以内。进一步的解释相对复杂一点。一般而言,地球处在一个能量平衡当中,从太阳光的短波辐射接受能量,同时通过长波辐射(红外线)将能量辐射回太空;这一来一去能量平衡,温度稳定。大气中的每一种气体对于吸收的波长都有自己的偏好,而温室气体更偏向于吸收长波辐射。吸收了长波辐射之后气体温度升高,同时也会向地表增加能量输入(同样也是长波辐射)。升温以后的大气及地表也会向太空释放更多能量,所以最终地球仍然会达到能量平衡,但是会停留在更高的温度上。由于这些升温都是经典物理的简单机制,科学家很早就知道了温室气体的效应以及人类排放二氧化碳的可能后果。比如诺贝尔化学奖得主
1896年给出了,G. S. Callendar在1938年也给出了,但是当时并没有足够多的观测资料进行验证,所以人们在二十世纪初并没有当回事。但是,相应的基本机制是早己经有的共识。现在的观测资料和证据后文会提到。下图来源于,显示不同气体对不同波段辐射的吸收,横轴是波长,纵轴是吸收百分比。第一栏中红色为进入大气的波段,以可见光为主,蓝色为从大气进入太空的波段,以红外为主。第二栏显示大气总的吸收比,第三到最后一栏显示几种气体的吸收曲线。以第三栏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为例,在长波区域有一个很强的峰值,说明增加二氧化碳之后会吸收更多本来会输出到太空的能量,增加地表温度。第五栏是氧气和臭氧的吸收曲线,其中UV(紫外线)部分基本被臭氧吸收。这是为什么臭氧在高层大气(平流层)时被称为生命之伞,因为它能够阻挡紫外线到达地面;而在低层大气,臭氧对长波的吸收让它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同时,二氧化碳仅仅是温室气体的一种(也是目前最重要的一种)。其他气体,比如甲烷和一氧化二氮,也有很大影响,其重要性取决于温室效应强度、人类的排放量以及在大气中存留的时间。上图同时表明水蒸气也是重要的温室气体。人类并没有直接影响水蒸气浓度,但升温有可能会导致大气中水蒸气浓度增加,进一步导致升温,所以是一个潜在的。其他更为危险的正反馈机制下文还会提到。气候变暖是个百年尺度的问题,但是目前温室气体浓度的变化速度放在任何尺度下都是惊人的。下图是二氧化碳、甲烷以及一氧化二氮在过去一万年以来的变化。可以看到这三种人为大量排放的气体在工业革命之后迅速升高。即使不考虑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对海水的酸化效应也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除温室气体之外,人类对气溶胶和地表覆盖也有影响;这两者改变了地球的反射率,改变有多少短波辐射被吸收,进而改变全球温度。但是这些因子中有的是增温作用有的是降温作用,所以计算人类的总影响需要考虑诸多正负因子。各因子影响的具体测算可以看。==================================================3. 全球变暖是人类造成的吗?简而言之,是的,目前观测到的近150年间的温度升高是由人类造成。更准确一点来说,气温波动是地球系统的自然现象,在不同的时间尺度有不同的范围;比如在十年尺度上,重要的是这些气候系统,以及火山喷发(全球温度降低)这类独立事件。但是,人类温室气体的排放在自然波动之上升高了温度。虽然我们知道温室气体排放会造成气候变暖,但是倒过来讲现在的气候变暖是否是由于人类影响并不容易。理想情况下,如果要确认全球变暖是否是人为造成的,只能进行控制实验,对比有人类影响和没有人类影响的情况;可惜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所以没有办法进行。但是仍然有许多证据可以说明这个问题。被用得最多的证据之一是温度和二氧化碳上升的曲线;其实这一条并不能说明问题,因为所有人都知道相关和因果是两回事,完全可以是温度升高造成了二氧化碳上升,或者有其他机制影响。下面我就选取几个我认为比较有意思、有说服力的证据。第一个是对流层底部和平流层底部的温度对比。对流层在地表以上,平流层在对流层以上,两层之间物质交换较少,人类温室气体的排放几乎全部进入对流层。根据前文提到的温室效应原理,我们应该会观察到对流层温度增加,因为温室气体吸收了更多长波辐射;同时,我们应该观察到平流层温度降低,因为在对流层的温室气体阻止了长波辐射进入平流层加热气体。换句话说,能量从平流层转移到了对流层。而这正是卫星数据观测到的情况。下图来源,显示了1973年到2013年对流层的升温和平流层的降温。这个数据也是反驳“气候变暖由太阳周期引起”这种说法的证据,特别是平流层温度下降;当然更直接的反驳是对太阳耀度的(半个世纪以来是下降的)。第二个是计算机模型的模拟。这是科学家目前最接近“控制实验”的办法。如果模型在考虑所有已知影响因子和机制的情况下能够反映实际情况(包括地质时期变化),那我们可以再进行一次“控制模拟”,模拟没有人类排放的情况会如何。然后,我们可以比较两种情形下模拟的结果,计算自然情况下的变化,以及人为温室气体的排放带来了多大的效应。下图取自,其中黑线是观测数据,红色区域是不同国家23个模型模拟的结果(面积代表不确定性),蓝色区域是去掉人为排放的模拟结果。三幅图分别显示了陆面、全球平均和海面的温度。这个计算表明,自然波动并没有明显的温度上升趋势,而观测到的温度上升是由于人类排放造成的。关于这些模型最通俗的解释,可以看中第四点。==================================================4.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质疑全球变暖?支持/反对人类造成全球变暖的声音背后各有什么利益推动?总的来说,反对方比支持方有大得多的利益动机。目前来看情况是这样,历史上类似情况出现时也都是如此。这并不是人类第一次面对这样的情况,也不会是最后一次。这一次的特点,第一个是问题庞大、科学家之间需要很大努力才能达成共识,第二个是可能的后果比以前的情况更加广泛。先澄清一点这里写的“科学家”概念。媒体报道中有的“科学家”其实和大家想象的科学家是很不一样的;至少美国媒体或政客使用“科学家”一词时,常常仅仅表明该人有一个博士学位,甚至理科工科什么专业都可能,而且现在在做什么也都有可能。同时,科研中的划分极为细致,就像一个做大气动力的科学家不会了解凝聚态物理一样,一个做高分子材料的科学家也不可能了解海洋生态学;但是他们都被称作“科学家”。我在这里讨论的“科学家”指的是目前在大学或者国家研究所从事地球科学、百年尺度气候相关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对于不知道相关领域专家的读者,在看到各种“文献”时判断可信度最容易的办法,是看发表的杂志是否同行评审且属于),同时作者和团队是否属于你了解的大学/科研机构。这里并没有歧视私人研究机构科学家的意思;只是私人研究机构利益链条非常复杂,而且主要研究、进展仍然是由大学和国家研究所在推动的。a. 支持者的利益动机第一个可能通过支持获益的是科学家群体。一个合理的怀疑是,每一个科学家都能通过这个话题申请到更多的研究经费,于是科学界整体往这个话题上靠,形成所谓的“共识”;这也是很多(低端)阴谋论者的论点。这个怀疑的主要问题在于,如果你是一个科学家、想追名逐利,那最好的方式肯定是反对这个结论,而不是支持。原因一:科学界仅仅对新的发现感兴趣。“全球变暖”人类已经知道几十年了,不存在什么进展可言,现在仅仅是每年有几篇新的文章进行最新的综述;相反,如果能够找到相反的证据,这倒是一个大发现。原因二:在全球范围内,有更多的资金愿意去支持反对者的研究,而且这些资金是来自于私人,有更多的“灰色地带”带来个人利益。这其中原因会在“反对者的利益动机”中提到。现在没有什么科学家跳出来说全球变暖是假的,是因为没有找到真的证据;并不是说科学家都很有节操,只是他们还想在圈内做人而已。对于科学家而言,被发现造假甚至是失误,职业生涯基本就毁了。最好的例子是前段时间的小保方晴子事件;从她导师自杀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来这种名声对科学家有多重要。能够查到的公开说全球变暖是错的/假的人,大部分是独立机构养的科学家,或者退休的物理学教授一类人。比如影响较大的反对全球变暖的,有三万一千的签名,汇集了一些名人,并且声称大部分签名者为科学家;后据调查,签名者仅仅需要本科学历,三分之一确实具有博士学位,大部分是工科,基本没有相关领域的研究者。稍微提一下其中领头的;他是少数能算是“科学家”的全球变化反对者。该君退休前做卫星的,算是相关一点。不过他最有名的一点,是环境问题都反对:多年前反对“紫外线和黑色素瘤的关系”,反对“臭氧空洞是由氟利昂排放引起的”,最近又反对“二手烟的公共危害”,现在反对“全球气候变暖由人类引起”。PBS的2012年做了个纪录片,里面有很多Singer的采访,各位看看就明白了。可能获取利益的另一方是各国政府,或者具体而言是某些政客。为避免敏感,这里以美国为例。不管是气候变化还是其它更小尺度的环境问题,共同之处是问题的后果不会由问题的制造者承担,近似一种,市场无法解决,只能通过政府的法规、税收进行协调。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扩大联邦政府控制力的手段。我对美国政体和法律不太了解,但是有两方面可能让这个倾向(在美国)不会很严重:一方面是美国法律体系基本出发点之一是提防联邦政府扩大,所以借风使舵有一些困难;另一方面是政府上层的既得利益者并没有太大对科研经费的直接控制。科研经费是层层下拨,在上几层之后就已经是科学家在做决定了,而且常常是一线的科学家轮流决策(比如NSF的决策体系)。但是这一方面我不太了解,也希望有更了解的人解答一下。最后一个是各国政府之间会通过气候公约进行相互钳制;这一点的利弊关系和相应的制约都更复杂,下文会继续讨论。b. 反对者的利益动机反对的最大利益获得者是各传统能源行业,以及各个对环境影响巨大的制造业。在大部分国家,传统能源行业和制造业的这些财团实际上是能操控国家决策的,更不用说媒体;同时能源行业养了一大批科学家,计算自己的环境影响和优化决策,所以能对科研造成一些影响。这个利益链条也是我个人认为全球变暖作为政治问题最可怕的地方。这其中原因很简单:环境问题的解决方式无外乎谁破坏谁承担,但是没有财团愿意承担相应的代价;但是实际上,这些财团才占据了最大的话语权。对这些利益链最大的控制是市场本身,这也正是人们提出用“碳排放交易”来市场化解决这个问题的原因。越重要的环境类问题越会触及更大的利益链,这些利益链是可以控制政府、科学家和媒体的;类似的事情在人类工业发展中已经发生了无数次。例如,通过《寂静的春天》人们开始知道作用有多可怕,原理直观,证据确凿,现在各国都已经严格禁止;但是当时DDT已经是化工产业和农业的重要利益来源,《寂静的春天》作者已经是著名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受到大量的人身威胁和媒体甚至国家农业部的攻击。而另一方面,这是1947年时代周刊上的广告:同样,流行病学第一次发现二手烟的巨大危害时,人们尤其担心对于婴幼儿肺部的影响。而是这当时万宝路的广告:其他例子还有很多。比如我们现在知道铅和骨痛病的关系,各国已经禁止使用含铅汽油。含铅汽油的巨大危害是由发现的,彼时他已经是著名科学家。石油公司的反应是,先尝试人身威胁和收买。Patterson决定以一己之力毕生对抗这个事情之后,石油公司利用自己的科研团队去影响公众和政府,甚至动用资源让美国国家科学研究委员会排挤Patterson对大气铅含量工作的参与,即使他那时已经是公认的顶级专家。同样,由于发现氟利昂对臭氧的连锁反应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但是他也有十几年的时间独自对抗来自整个氟利昂产业的威胁和打压。Rowland的努力促成了,是一个政府间合作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非常成功的例子(也是半市场化地解决的)。前面的例子都是滴滴涕、含铅汽油、香烟、氟利昂这些利益链条;相比涉及传统能源产业和制造业的各个方面的碳排放(全球变暖)问题,这些例子都只能算是零头。全球变暖背后的压力和利益就可想而知了。同时,温室效应的影响是全球化的,没有国家自动需要为此负责,这就是所谓的国家间的零和博弈,同时也是难以解决的地方。但是碳排放问题也有一些乐观的地方。在前面这些例子里,环境问题直接影响了本国人民,国家有责任管理,工业界惧怕公众知情于是会对研究进行直接打压;而国家政府不直接对温室气体负责,也不会对工业界直接产生压力,工业界也不会直接打压或者扭曲事实。另一个乐观的地方是因为目前的信息透明度远高于当时,大部分重要的卫星数据等都是公之于众的,很难进行暗箱操控,也不再需要“英雄”式的科学家孤军奋战。所以目前有的传统能源行业的公司已经从开始的否认气候变化到现在的承认气候变化、帮助制定行业标准、研发新兴能源。这也不是因为公司们有节操;而是因为如果大趋势如此的话,这样反而能占领先机,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市场。还有其他的一些“反全球变暖”的“获益者”,主要存在于美国。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现在是达成减排共识的很大阻力;在很多方面中国和欧盟都比美国积极。第一个群体是宗教人士,认为这些都是上帝的事,否认科学研究。这些人和反对进化论、反对同性恋的群体有很大重合。这个原因在中国听起来很愚蠢,但是美国其实是一个宗教性非常强的国家,至少每一任总统在名义上都是基督徒。比如有一个议员说"only god can change climate...some people who are so arrogant to think they are so powerful they can change climate."。前段时间新闻报道此君负责环境和公众事务了,很多网站和facebook上相关研究的人上各种挖苦嘲讽。第二个群体是美国的右派人士,和反对禁枪、提倡缩减政府的群体有很大重合。其中可以算是基督教保守主义的人也和第一个群体重合。他们的观点是不希望政府扩大规范和管制权力,支持传统能源业发展(其中当然有利益关联)。比如,佛罗里达(很右的一个州)州长 Rick Scott 表示没有足够证据显示全球变暖由人类引起,里分析了一些原因,里面的视频记录了佛罗里达的几个科学家试图说服州长(这几名科学家基本都是各自领域的大牛)。网传的那些全球变暖阴谋论基本都是发源于美国,应该很多都是这些群体出资撰写的。当然美国自己的媒体也是有很多反思的,前文提到的纪录片就调查了从2008年到2012年为什么阴谋论越来越流行,背后是有哪些财团在影响。墙外人士可以之间看。然后几乎所有反对者,包括Jim Inhofe这些人,都会说“我不是科学家,但我觉得……”,美国媒体也特别喜欢用这些梗开玩笑,比如Colbert( 抱歉没有能找到墙内的)或者。再有一个原因并没有直接导致阴谋论或者反对观点,而是导致人们觉得一直有反对观点。美国访谈节目有一个惯例,总是喜欢找两方观点相对的人进行讨论/辩论。而气候变化是个老被拿出来说的事儿,也总是找得到反对者,所以大家就总是有两人在那争,看起来问题一直有争议。John Oliver就是嘲笑这个事儿的。所以总体来说,如果你是一个愿意相信阴谋论的人的话,还不如相信“反对全球变暖”是一个阴谋;至少逻辑上更有可能。各种阴谋论林林总总,但是一个比较好的分辨方式是先把问题归结为一个个科学问题,再去google scholar里搜索每一个问题,看是否有可靠杂志上的文章讨论过。568103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为什么会有人相信全球变暖是一个世界性骗局
为什么会有人相信全球变暖是一个世界性骗局
来源:墨迹天气
字体: 大中小
为什么会有人相信全球变暖是一个世界性骗局
今年的世界气候大会又快要举行了,你有关注全球变暖的危害、全球变暖的影响和全球变暖的原因吗?还记得去年在巴黎的气候变化会议上,依然后不少人坚信全球变暖是个阴谋论——其中一个理由是,有科学方面的证据显示,最近十几年来,全球变暖现象已经停止了。这是真的吗?
1、“全球变暖停滞论”的主要根据是,有说法称近15年来全球表面平均温度几乎没有变化
“全球变暖已经停止”这个说法已经有好几年的历史。早在2009年就有学者提出,年期间,全球变暖出现停滞现象,并且得到了一些科学家的支持。2013年各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发布了第五次气候变化科学评估报告,虽然报告认为由于人类排放的持续增加,全球正在变暖且会持续下去,但报告也承认了一个让人不得不注意的事实:在模拟气温变化的114个地球模式中,有111个模式未能模拟出近15年()变暖停滞的现象。
一位怀疑全球变暖的气候科学家Roy Spencer指出,95%IPCC模型预测的气温上升情况要高于实际观测(图片来自其博客,但这一说法遭到很多质疑)
虽然在IPCC报告起草人看来,这15年的观察区间对地球气候的长期变化来说意义不大,但科学界仍有必要对这一现象做出必要的说明。并且,这样的对比差别也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尤其对应于这样的事实——同时期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不减反增。
英国气象厅在2013年也发布了相关报告,讨论变暖停滞这一现象。从他们提供的图表可以看出,在所谓的停滞期,海表温度略有下降趋势,而陆地温度则有微弱上升,因而综合这两个温度而产生的全球平均温度基本持平,这就是“全球变暖停滞说(Global
Warming Hiatus)”引发关注的原因。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说法出来后就不断受到质疑,而且多数气象科学家相信,即便有“停滞”的出现,全球气温变暖的长期趋势也不会改变。对于“停滞说”,目前也出现了一些解释。
2、地表温度的变化只是全球变暖的一个方面,更多热量很有可能被海洋吸收
目前关于变暖停滞的观测数据主要集中在全球表面平均温度的观测上,从一些数据来看,表面温度似乎并没有出现大的增长。但是全球气温的上升并不单单体现在表面温度的变化,而是涉及到地球不同部分,以及生态圈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变化。
一个简单的事实是,随着人类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大气中的温室气体越来越多。而通过卫星监测得到的数据,地球大气层上层出现了热量的不平衡,换句话说,通过大气层进入地球的热量多于大气层外散到太空的热量。如果热量没有消失,又没有体现在地球表面(陆地表面和海洋表面)的温度上升上,那么这些热量又会出现在哪里?
许多科学家相信热量进入了深海(图片来自carbonbrief.org)
在英国皇家气象学会Kevin
Trenberth教授看来,变暖可以有很多种表现方式,地表温度的上升只是其中一种,其他诸如北极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水循环的加速以及风暴的频繁出现都是气候变暖的表现。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有高达90%的热量失衡进入到海洋④。“海洋吸收热量”的观点也得到很多科学家的认同。至于这些热量有多少停留在海洋上层——这些直接影响到地表温度的变化,有多少进入到深海,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分析。
3、一些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全球表面温度的变化
除了海水的影响外,太阳的周期性变化(从2005年到2010年,太阳进入一个相对安静的时期,提供的热量也相应减少),小火山爆发带来短暂气温降低,也可以解释地球表面温度并未出现大幅增长的现象。
另外,观测时间点的选取也是一个引起争议的问题。1997年至1998年期间,地球出现气温短暂上升的厄尔尼诺现象,导致1998年成为气温监测历史上异常突出的年份,许多关于“变暖停滞”的说法都是从1998年开始计算的,这种做法容易夸大“停滞”的程度。
4、新的研究指出,“地表温度并未变化”不是事实
以上对全球变暖停滞的质疑,还是在认可全球表面温度确实并未出现大幅升高基础上的,认为只是地球其他部分对热量进行了重新分配,而变暖引起的其他现象并未消失。而今年6月,发表在科学杂志(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却直接指出“地表温度没有大幅上升”并不是事实。这一发现受到了科学界和传播领域的广泛关注。
NOAA的最新研究显示,地表温度一直在上升
这份研究来自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他们对原有的地表温度检测方法进行了修正并减少了误差。结论是,过去15年的温度变化(每十年0.116摄氏度)几乎与20世纪后50年(每十年0.113摄氏度)差不多,甚至还略高一点。这一发现也得到了很多学者和研究机构的认同。有学者甚至指出,地球内部发生的活动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表温度的变化,如果没有这些活动,现在的温度可能还要更高。
在越来越多质疑变暖停滞的研究出现后,学者们开始认为,从来就不存在所谓的停滞现象,有的只是温度的波动,这样的波动历来就有,而且短期内会频繁发生。这些波动既不会得出短期内变暖停滞的结论,更不会对长期的变暖趋势产生影响。
越来越多研究开始质疑“全球变暖停滞”的说法,并认为全球长期变暖的趋势不会改变。并且,整个国际社会也并未因少数质疑就停下脚步。本次巴黎协定的达成,也表明各国领袖都相信,全球变暖确实是一个需要所有人类认真应对的重大挑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球变暖大骗局在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