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袋银行 怪会消失吗会在多少年后消失

银行将会在2030后消失吗?
降薪、离职、裁员……寒风刺骨,银行业进入了30年来未有之变局。就在前几日,毕马威会计事务所发布的一份报告中,一则重磅消息让世人震惊不已!
重磅消息!2030年,银行将“消失”
毕马威会计事务所在日前的一份报告中表示,到2030年银行及其服务可能“消失”,类似于Siri的人工助手将接管客户的生活与金融服务。如此一来,传统银行的多数部门或将消失,而专业的服务则将获得更大发展。
在报告中,毕马威设想了一种类似于Siri的人工助手EVA。通过获得用户的健康、支付、偏好、社交媒体等数据,在用户闲暇时与其沟通、提供符合其口味的商品、为用户推荐短期现金的最佳管理方式并解决金融问题。
这样一来,难道连“银行业”这个金饭碗都要丢了吗?未来都让机器人、人工助手来替代人力?!那失业率不得暴涨了!更让人畏惧的是,这个噩梦已经开始上演了…
银行人的噩梦:这家银行砍掉5800名员工,用机器人取代
银行中像是出纳、贷款等工作任务,将很有机会被电脑取代。很多银行都推出了 App 服务,可以直接跳过与人类的接触,直接服务客户。除了 ING 之外,前两周德国商业银行也宣布,到 2020 年他们将会将银行中 80% 的工作都数码化、自动化,最终将会裁掉 9,600 名员工。此外,苏格兰皇家银行也将要发布一个线上的 AI 客服系统,这个客服系统可以根据客户的语调来做出反应,此外,它还永远都不需要休息,更不会要求超时津贴。
欧洲的银行都在试图找寻一些方式,帮助他们节省更多的钱以度过最近的不景气。而荷兰的 ING 银行上周宣布了一个可以让他们在未来省下近 9 亿欧元的“数码转换”计划。而计划的内容就是:先砍掉 5,800 名员工,未来再视情况让另外 1,200 名员工转职或是裁掉。
不过,这个数码转换计划并不便宜。为了达到数码转换的目的,ING 计划在未来 5 年必需要投资 8 亿欧元的经费在科技上,以实现银行在资料、基础架构以及工作流程上的标准化,以建立一个“数码化银行平台”。
大部分被裁撤掉的全职员工集中在比利时以及荷兰,未来这些地区的风险管理、财务、人资以及 IT 人员将会集中管理。ING 位于比利时的分部目前有 1,200 名员工,预计将会砍到剩下 650 人。
ING 的发言人Raymond Vermeulen 表示,ING 的客户期望他们受到与 Netflix、Facebook、Spotify 等网络服务一般同等级的服务。因此公司必须做出选择,结论是他们必需要用更少的人来达成这个目的。
至于此举可能会引起欧盟的不满,他表示“政府的目标并不该是确保每一个员工城市永远在原来的职位”,而是该“拯救财政系统,并且让人民相信,他们所存在银行里面的钱是安全的。”
之前有研究就指出,在富裕国家中,大约有 10% 的工作会有被自动化取代的风险。其中,工作内容越是具有重复性,越容易被机器劳工所取代。而银行中像是出纳、贷款等工作任务,将很有机会被电脑取代。很多银行都推出了 App 服务,可以直接跳过与人类的接触,直接服务客户。
除了 ING 之外,前两周德国商业银行也宣布,到 2020 年他们将会将银行中 80% 的工作都数码化、自动化,最终将会裁掉 9,600 名员工。此外,苏格兰皇家银行也将要发布一个线上的 AI 客服系统,这个客服系统可以根据客户的语调来做出反应,此外,它还永远都不需要休息,更不会要求超时津贴。
富人们已经开始使用机器人顾问
富裕的银行客户正开始接受机器人顾问的意见,而为了争夺这些客户,多家银行正积极的推出自己版本的自动化投资科技。
咨询公司埃森哲董事总经理Kendra Thompson表示,千禧一代和小型投资人并不是唯一使用机器人顾问的客户。在Charles Schwab,大约15%的自动投资组合客户其托管资产超过100万美元。
Thompson向彭博表示:“这是真实的资金流动。你看到资金更充裕的客户正在尝试新技术。他们将一部分资金投入机器人顾问中,进行尝试。”
包括Wealthfront Inc和Betterment LLC在内的多家机构正在提供该技术,并且收取的费用相当低廉。
Wealthfront 是最早的智能投资顾问之一,于2007年1月在美国加州硅谷的 Palo Alto 创建。该公司根据投资者的风险偏好,选择一篮子ETF,涵盖美国和国际股票、债券、房地产基金和大宗商品基金。它的投资理念基于于现代投资组合理论,着重对大类资产的配置,而不是个股的选择。
Betterment 也是最早的智能投资顾问之一,于2008年在美国纽约创建。它的投资理念与Wealthfront类似,也是着重于多元化大类资产的配置。
在Wealthfront平台,低于1万美元的投资不收取任何费用,超过这个额度则每年收取0.25%的费用。Betterment则按照投资组合规模收取0.15%-0.35%的费用。这两家公司全都对基础的ETF投资额外收取大约0.15%的费用。因此散户投资者的成本加起来不高于0.5%,这比业内通常1.5%-2%的投资咨询和管理费用低得多。
在Wealthfront平台,低于1万美元的投资不收取任何费用,超过这个额度则每年收取0.25%的费用。Betterment则按照投资组合规模收取0.15%-0.35%的费用。这两家公司全都对基础的ETF投资额外收取大约0.15%的费用。因此散户投资者的成本加起来不高于0.5%,这比业内通常1.5%-2%的投资咨询和管理费用低得多。
随着这低廉的服务越来越受到公众认可,传统券商正面临挑战。去年9月,花期银行发布报告指出,智能理财越来越为年轻投资者所喜爱,未来有望成为万亿级别的产业。花旗称,随着机器人的出现,理财顾问行业的咨询费用有下行压力。
摩根士丹利、美国银行和富国银行共计雇佣了4.6万名人类顾问。这些公司正计划更多的运用人工智能来替代传统员工。
德意志银行于去年启动了一项电脑化的投资顾问服务,追随贝莱德等资产管理公司投资机器人顾问的潮流。
德银推出的机器人顾问名为AnlageFinder,它是该行网络投资平台拓展服务的举措之一。这位顾问会利用问卷调查和电脑设计的程序算法,为该行网络投资平台的客户提供股票投资组合的相关建议。
德银认为,AnlageFinder不仅适用于投资新手,也适合有经验的投资者。它会通知客户有哪些潜在的投资风险,比如过于侧重某些板块,还会突出显示其他投资选择。
银行很快将意识到,由于他们收取了相对较高的费用,他们必须提供更优于竞争对手的服务。毕竟,这些机器人顾问收取的服务费非常的低廉。Thompson指出,技术将让顾问看上去更智能、更优秀、更强大,更能掌控一切。
传统银行业何去何从?
现如今,一种趋势十分明显,那就是以现金和货币为支付手段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少,而以电子化手段来完成支付的应用场景则是越来越多,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许多消费者出门身上的现金往往很少甚至没有,要购物要消费的时候直接掏手机出来扫码,用支付宝或者微信支付消费。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2009年以来,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交易规模保持50%以上的年均增速迅速扩大,并在2013年成功突破17万亿元的基础,达到17.2万亿元,2014年交易规模达到23.3万亿元;2015年交易规模达31.2万亿元;到2020年第三方支付市场的交易规模有望突破48万亿元。
不得不承认,第三方支付已经成为传统银行业越来越大的一个威胁。
马云曾经说过:“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
财会人士求职首选平台:
丨申明:文章来源于中金在线、华尔街见闻、银行家杂志、前瞻产业研究院、T客邦、TechNews 科技新报,由财会就业网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财会就业微信公众号(ID:caikuaijob)。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银行真的要消失了吗? _ 东方财富网
银行真的要消失了吗?
中国房地产金融
东方财富网APP
方便,快捷
手机查看财经快讯
专业,丰富
一手掌握市场脉搏
手机上阅读文章
然而,在一场名为“数字革命颠覆金融业”的论坛上,当主持人李斯璇问到“未来传统金融业态会被颠覆吗”这一问题时,在座嘉宾均摇起了头。这对传统金融行业来说可能是一个好消息,众多大佬均认为技术并不会改变金融本质,银行将会继续存在。但坏消息是,他们认为未来金融机构的运营形式、商业模式可能会发生很多变化。
  将会继续存在,但大部分银行会面目全非。  美国著名杂志《连线》的创始主编凯文·凯利曾抛下一个掷地有声的论断:“我认为 20 年后,传统银行会消失。”  然而,在一场名为“数字革命颠覆金融业”的论坛上,当主持人李斯璇问到“未来传统金融业态会被颠覆吗”这一问题时,在座嘉宾均摇起了头。这对传统来说可能是一个好消息,众多大佬均认为技术并不会改变金融本质,银行将会继续存在。但坏消息是,他们认为未来金融机构的运营形式、商业模式可能会发生很多变化。  未来的银行是怎样的?  渣打银行首席创新官Anju Patwardhan认为,未来大部分银行会面目全非。显而易见的是,未来众多银行会越来越多与技术公司合作,更加以客户为中心。但这种合作前景可能只会发生在中国、美国这样的大市场,如东盟、中东等小市场,未来合作前景难以预测。  前汇丰银行全球伊斯兰金融服务部创始首席执行官艾克伯同意这一观点,他说比如谷歌眼镜,一些银行利用谷歌眼镜与客户合作,帮助他们处理财务报表。  技术变革势必给传统金融行业带来改变。随着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一个可以想象的场景是,未来自动化会应用在更多领域,使得用户体验更好。例如未来你可能会看到有更多为客户服务,也可以使用生物技术作为信用卡进行支付。  另一种可能是,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数据分析使得银行业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意愿会更高,未来会创造新的积分卡,给风投、给其他全球市场创造衡量信用的指标。例如,在美国肯尼迪政府学院有中小企业得分卡、风投得分卡,他们被用在南非以及其他国家。银行和政府会参加这样的项目,共同资助中小企业,这样可使金融更加民主化,也会产生很好的商业模式。  而传统银行的海量员工和网点如今是它们最大的竞争优势,但十年之后,这些优势也许就不复存在了。在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黄益平看来,随着信息对称的实现,会越来越少地把钱存在银行,有了支付宝、余额宝已经能解决很多问题,不需要再去银行。而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一些设备能够帮助完成在购物过程当中的支付,完成传统银行做的工作。  互联网如何在金融行业发挥作用?  在近几年成为热门关键词。但宜信公司创始人唐宁认为“互联网金融”一词可能会消失,“因为十年之后,互联网、科技本来就成为金融内生的一部分。”  唐宁进一步解释说,宜信对“科技改变金融”的理解是,一部分叫做“技术让既有的产品服务更好”,还有一部分叫做“过去没有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因为有了互联网,有了移动,有了大数据和物联网,可以产生服务更多、更好的人群”。  “互联网工具说”得到黄益平认可。黄益平说,互联网归根到底是一种技术,互联网为金融提供新渠道、提供数据分析,但它并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  “互联网真正的魅力在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黄益平解释说,如果互联网技术帮助我们金融真的发挥作用的话,其实就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程度。在中国金融体系主要以银行为主,即以间接融资为主。如果大数据可以帮助个人提供充分的信息来做决策,未来间接融资比例将会越来越小,直接融资比例越来越大。  Anju Patwardhan同意上述观点,她说,金融的本质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但互联网技术使得金融服务提供的方式和渠道发生变化。“比如说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一些设备能够帮助完成在购物过程当中的支付,完成传统银行做的工作,我们发现消费者的需求会增加、会多元化,他们会要求有更强的分析能力,但基本的金融本质的融资、筹资功能,它还是会继续存在,所以银行会继续存在。”  大数据征信靠谱吗?  有人说,大数据征信时代来了。今年年初,国内个人征信市场化的闸门正式开启。央行在官网上发布了《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芝麻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腾讯征信有限公司等八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六个月。  目前,我国征信系统的信息覆盖面主要集中在银行信贷系统,而对于个人其他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尚缺乏信用报告。八家商业征信机构为传统征信方式提供了不同维度。  那么,大数据征信靠谱吗?Anju Patwardhan根据渣打银行经验认为,使用社交媒体的数据进行大数据分析,只能作为征信数据的补充,从金融行业的角度来讲,单纯使用所谓大数据和社交媒体的数据,准确性很差。她补充说,银行、P2P最终的贷款决定取决于对目标贷款人的了解。金融机构平台可以结合不同的数据来源,为贷款决策做参考。  黄益平则认为,征信工作还是应该以央行为主,民间征信机构作为补充。未来判断个人或者企业信用情况,征信渠道可以是多样的。  在数据归属权这一问题的看法上,唐宁认为,数据属于消费者个人,他们有权请相关机构帮助他根据数据创造价值。银行掌握了大量数据,Anju Patwardhan说银行如何保护数据安全,是渣打银行非常重视的课题。她同意至少应该取得客户的同意然后再使用他们的数据。  黄益平则表示:“我觉得个人的权利是很重要的,但如果所有数据都是个人拥有、个人同意才能分析的话,我们也就不会有大数据。而数据所有权的度就像博弈一样,会随着技术的变迁和金融场景的变化而出现动态变化。”
(责任编辑:DF120)
[热门]&&&[关注]&&&
请下载东方财富产品,查看实时行情和更多数据
郑重声明:东方财富网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东方财富网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天天基金网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男子在银行存入上百万 1个月后钱款离奇消失
来源:综合
作者:中国青年网
原标题:男子在银行存入上百万 1个月后钱款离奇消失
  据龙虎网此前报道 日前市民郑先生求助,称在中信银行南京江苏路支行165万元存款不见了。目前,该支行已向警方报案。郑先生得到的结果是,165万元存款被转到了上海某小贷公司的平台账户中。该支行工作人员称,警方现已冻结此存款。
  日上午,郑先生来到一家中信银行南京江苏路支行。在银行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成功办理了一张借记卡。郑先生说:“因业务需要,我和几个朋友筹集165万元存放在该卡中。”
  为了保证该卡的资金安全,专门向银行的工作人员申请关闭卡的网银和手机短信息提醒的业务等。
  12月16日,郑先生带着身份证和银行卡来到中信银行南京江苏路支行。当他在柜台办理业务时,银行工作人员一句话让郑先生惊呆了!对方查询后说:“该借记卡中只有100元余额,通过银行提供的交易清单显示,在11月14日当天,这张借记卡中165万元存款先后80多次被转走,每次转款金额为两万元。”
  得知165万元存款不翼而飞,郑先生感到非常不能理解。他向银行工作人员解释称:“从11月11日办完存款时,还专门关闭了该卡的所有功能。在此期间,郑先生的身份证和银行卡都在身边,并没有发生丢失的现象。”银行工作人员得知后,立即报了警。
  郑先生说:“事发后,我和几个朋友都到了派出所做了笔录。警方调查后发现165万存款,被转移到了上海一家小贷公司。随即,对该款进行了冻结。”
  后来,他多次来到中信银行南京江苏路支行,并向银行客服进行反应,至今未果!
  记者和郑先生一起来到中信银行南京江苏路支行。
  该支行一位工作10多年的客户经理称:“遇到这一情况,自己还是第一次听说。郑先生确实来过该支行多次反映该问题,领导都很重视。目前,警方正在调查中。”(文据龙虎网1月21日报道,经编辑处理)
(责任编辑:窦远行 UN833)
&&&&&&</div
中国人哪来这么多钱?[]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股票/基金&
银行会在哪一天消失?
  金融分析师 陈凯歌 /文
  传统的物理网点终有一天会慢慢退去,成为用户使用习惯迁徙过程中的一个“历史遗迹”,这个过程应该不会很长。
  的概念开始席卷整个中国金融界,有理念的冲击,有业务的冲击,同时也有发展方式的冲击,总体而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趋势开始大幅改变了经济和金融的运作方式,一方面提高了金融的服务效率,另一方面也整合了服务流程和内容。
  问题是,在以银行互联网化和用户网络化服务不断提高的今天,以传统银行业务为依托的银行网点,在银行的价值服务链条中的作用到底如何?以往的以银行网点为依托的服务模式将在哪一天走入倒计时,迎来自己的“涅重生”?也就是说,现在大家眼中的网点,在未来的几十年内是否还会继续存在,最终消失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在7月19日到20日的上海金融年会上,有银行业人士就清晰指出:商业银行的网点越大,其综合效益往往越差,未来商业银行的运营模式,网点必须是小型化,专业化,网络化,特别大型的网点简直就是糟蹋存款人的钱。从这段表述而言,银行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从线下到线上,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改变银行用户的使用习惯和渠道上的黏性。
  银行未来哪一天会消失?不是说银行作为中国最大的金融机构的地位不存在,也不是说银行就哪一天被取缔了,而是说银行传统的物理网点终有一天会慢慢退去,成为用户使用习惯迁徙过程中的一个“历史遗迹”,这个过程应该不会很长。
  银行网点的“非银化”趋势
  对于银行而言,目前碰到的一个主要问题是,随着金融电子化和网络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业务已经实现了网上申办和管理的可能性,对于很多客户而言,去银行网点只是满足了一个基本的和客户验证的问题,比如开卡服务,理财的柜台面签服务,以及一些信贷业务的材料审核和贷款人核实的程序性要件,但是,从趋势而言,银行的存、汇业务已经很大程度上实现了电子化,网络化。
  对于普通客户而言,请扪心自问一下,上次你去银行网点办业务是什么时候,你已经多长时间没有去过银行网点了?相信很多人都有一个明确的答案。那就是去网点的时间和频率越来越少,而以自助服务和网络银行、手机银行甚至是微信银行模式的服务内容越来越多。这就说明,至少是在业务和内容的客户服务方式上,银行的线上化趋势已经不可改变。
  一个很明显的数据是现在银行业电子化程度的替代率愈来愈高,甚至已经成为一个银行客户服务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比如一般的股份制银行、城商行一般在70%~80%之前,而比较优秀的股份制银行和大行,电子银行的替代率已经在90%以上,也就是说90%以上的银行业务可以通过电子化渠道来完成。
  第三方支付的替代性
  简单地说,在未来支付趋势不断发展的前提下,以消费媒介为作用的支付手段,其实是出现了这样的一个趋势,那就是以现金和货币为支付手段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少,而以电子化手段来完成支付的应用场景则是越来越多,所占比例也越来越大。准确地说,未来的支付形态是一个非银时代(也就是摆脱了繁琐的现金支付),而是以简单便捷安全的线上电子支付或者是近程的移动电子设备支付为手段。
  这里除了银行的便捷网上支付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支付系统,也就是以第三方支付的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等新型的支付方式。和银行的传统支付方式相比,以传统的去银行网点柜台办理转账支付业务的习惯,一方面经过银行的电子化发展渠道加以替代,另一方面通过第三方支付的互联网、移动支付等渠道,并且通过第三方支付和传统银行的支付对接来实现了便捷的资金汇兑。
  2013年,中国第三方支付交易规模为17.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8.7%,随着第三方支付的业态逐步稳定,在现有格局下,全行业将进入稳定增长时期,预计未来三年均会保持35%左右的增速。此外,移动支付市场进入爆发阶段,2013年总体交易规模13010亿元,同比增长800%。
  银行网点还能留住哪些客户?
  这里读者不禁要问了,既然银行的电子化替代率和第三方支付的便捷支付具有如此大的业务替代性和冲击性,那为什么银行现在的网点总体还在扩张?这是不是和银行未来网上化的趋势相反?
  其实不然,这和银行目前的客户结构和中老年人的使用习惯有很大的关系。一般而言,年轻人比较熟悉和习惯现在的电子化消费和支付习惯,而中老年人和部分保守的客户群依然以银行的柜台网点服务为主,比如汇兑,存取款以及其他相关的服务等。等于说,目前的客户行为消费习惯正在逐步的迁徙过程中,在此阶段,银行的网点还能发挥出一定的综合效果。特别是在一些三四线城市,银行网点的数量还是成为主要的金融服务考量指标。但是,在一二线城市,银行的金融服务已经不能通过单纯的网点数量来体现,而是服务的电子化、网络化和用户体验。
  所以说,未来的发展趋势一定是用更便捷的,效率更高的电子化银行来替代现在的物理银行网点。现在虽然出现了银行物理网点扩张和社区银行等线下业务的推进,但实际上都是为了满足银行在金融服务供给不足和竞争不够充分区域的布点过程,因为短期内还有部分客户是习惯于网点的行为消费习惯的。
  也就是说,银行目前是在用线下的网点布局来进行差异化调整,以空间换取时间,在转型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抓住线下银行用户,用在占领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客户的电子化和网络化金融服务习惯。
  银行会在哪一天消失?
  回到开头的问题,银行会不会消失,从银行这个金融机构的主体地位而言,作为一种金融存在是不会消失的,只不过消失的是一些物理上的渠道,比如说目前大街小巷中随处可见的银行物理网点。
  随着银行电子化服务程度的提高和用户的行为习惯的迁徙,未来更多的客户将习惯于网上的银行服务,而银行也会随着用户习惯的迁徙而转变服务方式,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降低线下开办网点的物理租金和维护费用,包括人工和维修、安防等设施的配备,而是更多采用后台化和前端化相结合的渠道方式,以电子化和网络化服务为主。
  银行在10年后,20年后的发展趋势,一般而言是物理网点逐步减少,而电子渠道逐步增多,此外,在物理网点的表现上,大型和中型网点将越来越少,而面积小,专业化的网点会有一定的上升,这个在转变的过程中会有所体现。
  银行在大街上的LOGO将会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而在网上的入口将会增多,未来的银行布局模式,将是强大的IT和系统后台+少量有限的物理网点+强大的网络化用户入口。
(责任编辑:HN025)
08/05 07:5708/05 07:0608/05 07:0508/05 06:2908/05 06:0008/05 05:2608/05 04:0008/05 03:47
暂无专家推荐本文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将自动提交到和讯看点,
请输入您的观点并提交。
请输入您的观点 168字以内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置顶我的观点
银行精品推荐
特色数据库:
精品栏目: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专题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15被浏览2,948分享邀请回答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消失的银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