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店铺淘宝店铺的盈利模式式?

深度解读中国式无人店:日销300可盈利 投入10月回本
稿源:新浪科技
04 关键营运数据Q:缤果盒子的客单价是多少?A:这是不平均的,主要是基于选品和区域情况。比如在上海的欧尚总部店,因为人流量太大,很多人只是好奇看看,客单价会比较低。大概在7- 25 之间,正常情况是 20 块钱。这个我们不会设限。基于我们的数据,日销 300 元就可以实现单店的盈亏平衡。Q:补货周期是什么情况?A:一天一补。基于我们的铺店密度和测试模型,平均每个人一次补货需要 20 分钟,一个人每天负责 20 个盒子的货源更新。我们通过一个半月的时间迅速铺店,到 8 月底实现 200 个盒子的规模,进行密集测试。最终要验证这 200 家店的人力成本传不及统便利店的1/10。低管理成本是最大优势。Q:一个盒子的生产成本多少钱?A:具体金额不方便透露,成本大概是传统便利店的1/4。Q:有的说法是大概一万块钱?A:光盒子的玻璃成本都不止一万,玻璃的保温性要求很高,比如采用双层夹加中空设计等。同时,这套方案在不断迭代和优化,你们现在看到的缤果盒子已经是5. 0 版本。店内贴有RFID标签的商品 图片来源:网络Q:作为无人便利店额外多出来的成本,给商品贴RFID标签的投入大吗?A:大概占整个销售额的5%左右。我们的RFID流程优化过,现阶段并不会影响便利店的盈利。所有盒子的RFID费用都不及一个便利店员工的单月工资。但RFID只是过渡技术。我承认RFID模式的确存在供应链改造的压力,但现在是唯一稳定且可行的方式。Q:盒子的盈利状况怎么样,要多久才能回本?A:单个盒子只要保证日销售量在 300 元以上,就能够产生正向现金流。现在的情况是 10 个月可以回本,相信未来会更短。这个数字已经比传统便利店要快很多。 05 背后机制: 10 家店 10 套不同方案Q:店面设计和组装方案有专门团队在负责?A:对,是我们自己的团队,当然这是很稀缺的资源。Q:正在运营中的 10 家店采用同一套设计方案?A:不一样的,从硬件软件设计,甚至到各种灯光方案我们都是不一样的。Q:有没有找到一种最优解,或者说作为标准方案的?A:当然有,但这个在我们的SOP里,是内部资料。不便于分享。Q:在小区里铺店面,和物业沟通的难度大吗?A:物业很难拿下,这要求很高的谈判能力,现在我们沟通中的物业达到数千家。大约是去年 11 月份开始,我们组了一个团队负责拓展,专门培训怎们跟物业打交道,基本话术是怎样,这个事情我们每天都在复盘。Q: 8 月底落地 200 家新店的扩展路线是什么样的?A:集中在华南等地区,一个地区密集布点的模式。要能够实现前边提到的,一个补货员一天补货 20 家店面。06 关于自身局限性Q:在 15 平米的空间,扩展品类会不会受到局限,如需要陈列的服装、生鲜货架、小家电等大体型物品?A:我不认为。等到我们自有的供应链成熟,会引进生鲜,因为这个是高频刚需的东西。这一系列行为依靠数据驱动,消费者的偏好会去优化商品渠道。缤果盒子店内场景 图片来源:网络Q:中国有上万个小区,有测试过适合布点的小区数量吗?园区会是重点吗?A:这是盒子模式的优势所在,天花板足够高。有上千的小区符合我们的需求,还有一些学校、医院也在邀请我们进驻。园区备选范围。现在集中处理盒子的产能。Q:和物业的合作会不会是独家?A:租金,分成或者各种绑定的方式,但涉及到我们的业务层面,不方便分享。Q:无人盒子在落地时需要向政府提交什么申请材料吗?A:我们也在积极和政府对接,去询问如何办证等。07 谈竞争对手Q:你认为缤果的竞争对手是偏传统的商超、便利店,还是网购、外卖等更偏向互联网的模式?A:我们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竞争对手。每种场景都有适合消费者的模式。关于线下零售店的竞争格局,我是按照销售额来看的。类似“友宝”单个售卖机日销售额在1- 100 元之间,线下夫妻店式小规模便利店是 元, 3000 元以上区间是品牌连锁便利店的销售额,除零售外,还会供应熟食等。各个金额区间的上下限划分有清晰的界定,比如线下夫妻店的日销售额如果低于 2000 元,就很难维持生存了。而日销售额300- 2000 元的业态还处于空白区域,缤果盒子的信心就在于此。由于技术的革新,我们做了一个可以 24 小时运营的零售容器,去填补这个空白的段位。因为成本低,容差性大,无需大量人流来支撑,所以缤果盒子的布点会更灵活机动。现在线上、线上的流量都很贵,需要人流支撑的商业模式必然要烧钱。缤果不依赖人流。Q:如何看到亚马逊Amazon Go模式?Amazon Go和缤果盒子不一样。亚马逊为解决商大量排队的问题,才创造出无人店的概念。 “拿了就走”给消费者极大的自由,但同时也要付出高额的代价。员工的行为好预测,但消费者的行为不容易预测,所以它不容易面向群众。店内超过 20 人就会识别错误,无论店面多大,容纳人数总受到限定。主动扫码付款不会降低效率,但亚马逊的扣款方式像是直接从我裤兜里掏钱,打破了原有的消费习惯。缤果盒子都避免了这些问题。
有好的文章希望站长之家帮助分享推广,猛戳这里
本网页浏览已超过3分钟,点击关闭或灰色背景,即可回到网页无人便利店商业模式怎么赢利
核心提示:或许这也是阿里的无人零售方案尚未商用的原因。缤果盒子的商品SK U数约在300个以内,也并不算多。但是,贸然的激进还是面临着不少
或许这也是阿里的无人零售方案尚未商用的原因。缤果盒子的商品SK U数约在300个以内,也并不算多。但是,贸然的激进还是面临着不少技术障碍。
&试运营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次事情对我们以后的选址提供了很好的经验,以后的铺点会防西晒。&前述缤果盒子相关人士称。
一名技术行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无人便利店对于微型超市是一个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全新模式,具有可复制性和规模推广性。技术含量不算高,也意味着造价低。&正是因为技术含量不高,客人购买的商品超过5件,还得分批结算,用户体验并不算好。商品、客人并没有被联网,因此也就没有数据回流和沉淀。对商家来说,除了可以省掉请收银员的成本,没别的了。&
商业模式待验证
目前,阿里巴巴和亚马逊的无人零售方案,还没有面世。
记者了解到,技术用在无人超市主流的物体识别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标签,一种是视觉。从趋势上来看,视觉算法在未来会成为主流。但是,缺点是技术成本太高。
蚂蚁金服技术试验室高级技术专家曾晓东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称,&从成本来说,一个茶叶蛋估计要卖100美元才能回本,这也是迟迟没法实现商用的重要原因;无人超市的背后,应该是提高超市效率,降低成本,让超市变得更加智能。&
从现有的市场行情来看,缤果盒子算是首家进入商用的无人零售店。无论是亚马逊的实体超市Amazon Go,还是阿里巴巴的无人零售方案&淘咖啡&,都仍然处于测试阶段。缤果盒子的布局不可谓不快,8月底在全国范围内正式落地200个,今年预计全国铺到5000个。
缤果盒子相关人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称,6月5日缤果盒子开始试运营,由于上海地区持续高温,盒子位置无遮罩,西晒过强导致室温过高,出于用户体验和安全性考虑,在7月7日暂停盒子营业进行调整。&目前调试进入尾声,近几天会重新开放。&
技术仍需完善
记者了解到,缤果盒子第一个网点2016年8月在广东中山地区启动,今年6月首个广东以外的网点落户上海。其华东区域的无人便利店铺设,及全球业务落地均由欧尚集团完成。该公司官方透露,经过十个月的试运营期间,缤果盒子接待顾客达数万人,用户复购率接近80%。
与之类似的项目也在持续涌现,前去哪儿高管庄辰超创办的便利蜂、F5、Take Go等也已经面世。尤其是在第二届淘宝造物节上,阿里巴巴推出了无人便利店项目&淘咖啡&,随即引爆了整个无人零售概念。
记者在造物节现场体验发现,用户进场时,需要将手机入场码对着入口处的感应器刷一下,感应器在感应入场码的同时也对顾客进行人脸识别,识别完成后便可进店。不过,记者在入店刷入场码时,遭遇了三次人脸识别失败,最后调整了一下离感应线的距离才认证成功。如此看来,人脸识别技术对于验证,还是有不完善之处。
4月10日,京东商城宣布,未来五年,京东将在全国开设超过一百万家京东便利店,其中一半在农村,借此加快线上线下融合。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亚马逊,其提供无人零售解决方案的目的,都不在于开设线下超市,而是完成线下商业闭环,扩大新零售的战场。
目前,缤果盒子的盈利模式为加盟费用和销售提成。前述东北区域经理徐先生透露,加盟一家店的成本在10万-15万元左右,东北区域大概在12万元左右,上海区域加盟一家店则需要15万元左右。&主要是通过招收代理商的形式来开店,单个个人加盟的现在还没有开放。&
如果按照全国铺开5000家店来算,仅此一项收益,缤果盒子或能获得5亿-6亿元的收益。
资深互联网行业观察人士刘兴亮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无人零售店可以作为传统零售的补充,但是不能取代对方,尤其是大型的线下超市。&实质还是无人售货机的一种升级,在后期的维护和扩张上,也十分考验公司从线上到线下的管理能力。&
无人零售店的风口,毫无征兆地来临了。
&这几天每天都能接到四五十个电话,我光接电话了,啥事都没干。&当记者拨通缤果盒子东北区域徐经理的电话时,他在另一端表现出了抑制不住的喜悦。
7月3日,该公司刚完成超1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领投方为GGV纪源资本,由启明创投、源码资本、银泰资本等跟投。尽管其与欧尚合作的首家无人便利店,在上海上线短短几天便撤货停运。
此外,纯计算机视觉对于识别精准度,尤其在人数较多的场所、客流密集的货架前识别人带来很大难度,技术改造成本也是传统零售业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中金公司研报指出,从实际经营来看,销售收入与管理成本是无人便利店的两道坎。第一,无人便利店的客单价比传统便利店略低,所以就需要通过多种渠道吸引消费者到店购买。第二,若1个人可以维护6-10家无人便利店,同时设备损耗率保持较低的状态,管理成本便可控。
目前,缤果盒子的盈利模式为加盟费用和销售提成。前述东北区域经理徐先生透露,加盟一家店的成本在10万-15万元左右,东北区域大概在12万元左右,上海区域加盟一家店则需要15万元左右。&主要是通过招收代理商的形式来开店,单个个人加盟的现在还没有开放。&
如果按照全国铺开5000家店来算,仅此一项收益,缤果盒子或能获得5亿-6亿元的收益。
资深互联网行业观察人士刘兴亮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认为,无人零售店可以作为传统零售的补充,但是不能取代对方,尤其是大型的线下超市。&实质还是无人售货机的一种升级,在后期的维护和扩张上,也十分考验公司从线上到线下的管理能力。&今年初,当瑞典开设了第一家无人管理百货零售店时,全球很多媒体都进行了报道——这个概念看上去既新奇又时髦,对于那些追求无限便捷购物的消费者来说,这一理念似乎距离他们的终极目标又近了一步。开设无人管理零售店的想法其实是一名从事科技行业的小伙儿独创的,他叫Robert Ilijason,当时因为自己在凌晨时分找不到家里最后一罐婴儿食物,也不知道去哪里购买,于是产生了开设这样一家商店的想法。现在,居住在瑞典维肯市的人们可以在配套的手机App上注册,之后使用手机扫描进店,无需任何人的帮助(也无需和任何人说话),就能完成购物买单整个流程。对于那个在凌晨三点找不到食物喂孩子的IT宅男来说,无人管理百货零售店只是灵光一现,但它的确可以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对于真正的创新颠覆,可能没有谁比Farmhouse Market做的更好了,这家店是由一对夫妇保罗·拉斯姆松和肯德拉·拉斯姆松开设的,坐落在明尼苏达州新布拉格小镇(人口7800人),可以说,他们首次颠覆了美国7*24小时超市的概念。Farmhouse Market的目标其实非常简单:用最实惠的价格提供健康的本地食物。由于Farmhouse Market没有员工,因此就不存在人力成本压力,继而可以为农村、或不富裕的消费者提供价格更低的食物。这家无人管理生鲜零售店像是一种有趣的混合物,不仅有着小城镇里家庭作坊那种“淳朴感”,也具备了现代科技的创新颠覆。你可能会觉得这种店只能在旧金山硅谷出现,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Farmhouse Market就是在美国中西部的一座不起眼的农村小镇上诞生了。举个例子,山药售价为每个1.49美元,但是Farmhouse鼓励消费者精打细算,一个大山药抵得上两个小山药(如果挑大的,就相当于花1.49美元买了两个山药)。“有些顾客会在半夜打电话给我们,说店内的扫码器坏了,没办法付款。我通常会告诉他们,把你的东西带回家吧,你需要它,下次过来再付钱吧。”肯德拉说道。这种小城镇里居民彼此间的信任,在大城市(比如纽约布鲁克林)里几乎看不到。Farmhouse Market会员都配有门禁卡,允许他们24小时随时购物。他们还会免费培训新会员如何使用店内系统,算是一种福利吧。拉斯姆松说,每一个会员都有他的手机号码——“这是不是看上去很疯狂?”——但着让她可以在紧要关头解答会员的疑惑,帮助他们各种需要。对于那些对技术一窍不通的顾客(比如老年人),Farmhouse Market会在每周提供三天,每天三个小时的人工服务。“实际上,那些人工开放时间更像是社区聚会,”拉斯姆松说,“我们会泡上一壶咖啡,让大家过来聚聚,聊聊天。”拉斯姆松夫妇开设Farmhouse Market的想法,主要是因为他们两岁大的女儿,她被诊断出患有癫痫病。健康饮食对于改善癫痫病症有很大帮助,但是拉斯姆松夫妇却很难找到本地水果和蔬菜。美国农村同样存在生鲜食品问题,很多大型超市考虑到地区偏僻,没有较好的分销渠道和盈利能力,通常不会选择在农村地区开设分店。不过肯德拉表示,新布拉格市还算好,因为小镇附近就有一个大型连锁超市,但在当地,拉斯姆松夫妇是唯一一个提供本地有机农产品,同时还利用技术解决方案的生鲜食品零售商,更重要的是,他们让农产品的价格变得很低。拉斯姆松夫妇对本地农场的食物来源进行了严格把关,特别是那些有机食物。很多业内人士认为,贫困社区本身存在交通不便的问题,也很难推广科技解决方案,特别是生鲜食品连锁行业。但是拉斯姆松夫妇想到了一种解决方案,让成本进一步缩减。他们听到有一些批评人士说:“嘿,你们可以雇佣本地工人!解决就业呀。”但肯德拉不为所动,她说:“我们是来解决一个问题,而不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创造就业机会不是我们所关注的。”由于明尼苏达州位于美国中西部靠上,因此到了冬季中段,可供顾客选择的农产品种类就没有那么多了。对于Farmhouse Market来说,他们还需要解决冬季食物品种的问题,可能未来需要选择一些非本地产品。肯德拉·拉斯姆松透露,为了能让顾客持续获得健康视频,以后他们可能会从美国南部各州输入一些农产品。Farmhouse Market目前已经运营有六个月了,令人想不到的是,他们是盈利的。拉斯姆松夫妇现在开始在明尼苏达州的其他地区演讲,推广他们的模式,不过到目前为止,似乎还没有人得到这对夫妻的“真传”。当然,无人管理生鲜食品零售店也不是唯一的模式,人们需要针对自己社区的特点,针对性地解决相关问题:比如在堪萨斯州,移动超市Rollin’ Grocer希望通过反馈食物,为那些得不到保障的人们提供粮食;而在乔治亚洲的萨凡纳市,有人想到使用一种“食物卡车”的策略,将打折食品提供给需要的人。无论是以那种模式,最终目的都是希望人们能够在任何时候买到自己所需要的食物——不管是找不到婴儿食品的IT宅男,还是需要为癫痫女儿准备健康食品的拉斯姆松夫妇,不管在瑞典,还是其他地方。(来源:创业邦)
搜铺网版权所有 (C)无人便利店、无人货架那么多,7-11、全时们怎么办?
虎嗅注:2017年虎嗅F&M节闭门会(即虎跑团2017年终CEO闭门大课)上,711前西南区总经理、全时西南大区总经理王坤从一个资深便利店从业者视角,分享了对终端零售以及新零售的见解。王坤有20余年的线下商业渠道运营经验,尤其是对便利店行业有非常落地的理解,此次活动王坤主要就便利店运营的核心要点以及的无人货架等新零售业态进行分享,通过王坤的剖析,能发现虽然新业态层出不穷,但核心要素是始终不变的,这些核心要素值得我们的企业坚守并且深挖。以下为王坤在虎嗅F&M节闭门会上的分享实录(精编版,小标题为虎嗅所加):&便利店竞争核心是供应链的竞争&我想先提出一个观点就是说,现代零售行业包括便利店行业,它的一个核心竞争依然是供应链的竞争,我想跟大家先说一些比较具像的东西。十年以前我们遍布中国城乡大地的便利店或者是夫妻老婆店,主要销售的是什么?饮料和香烟。在传统的夫妻老婆店里面软饮料和香烟占据了大半江山,剩下了才是米面油其他的零食等。消费在升级,我们的80后、90后越来越成为主要消费者,有一段趋势越来越明显,就是我们的青年和少年这两个年龄阶层的消费者,越来越少的去卖场,越来越多的去现代便利店而不是夫妻老婆店。这样一个发展和演进趋势跟我们的近邻日本是一样的,在今天,日本便利店占日本社会零售品总额60%以上。根据这样一个情况,我认为可以延伸出现代便利店的四个主要特征。&第一,低温冷链会成为便利店的核心。现在的便利店是以中央厨房为规格的一个快餐店,如果只是卖香烟和水,这个现代便利店的维度就已经被淘汰了。刚才也提到过盒马鲜生,实际上都在跨界往堂食这个方向延伸。第二,差异化产品会成为便利店的特色。这一点也体现着消费升级,便利店都有农夫山泉,但会一些消费者希望有一些进口饮料,还有各个品牌自主研发的软饮料和商品。特色产品主要有两类,一个是高毛利商品,另一个是基于自己的供应链和厂商研发的商品,它的单价和毛利比传统的一线品牌要高。也正是由于低温冷链和差异化商品,提高了便利店的客单价和平均毛利水平。第三,便利店会成为全渠道生活服务中心。便利店能覆盖的范围是步行15分钟以内,就是两公里这样一个地方,便利店做O2O目的是借助第三方的互联网,然后把它的覆盖范围投射到十五分钟和半径两公里以外的地方,而不是在自己的覆盖范围内,把线下流量转为线上流量玩数字游戏没有意思。所以说我们说便利店自己能够辐射到商圈为第一岛链,通过第三方物流和O2O平台去覆盖第二第三岛链。其实便利店跟电商一个很大的不同,就是它客单价较低,但是线下的流量非常高,而且它的复购率特别高,我认为如果让流量变现的话,这个应该是便利店探讨的一个方向,因为这些流量已经产生了很高的联系,只是没有挖掘到而已,我们应该思考顾客进店之前和出店之后,还有哪些手段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第四,物联网技术会帮助便利店满足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首先谈一下无人收银,我们的人工要求在三十秒内完成收银,但我和我的团队尝试过很多先进的无人收银机,实际的时间超过了三十秒,所以如果无人收银成为一个趋势,那至少要比人工收银效率更高,但是现在还没有达到要求,我认可物联网这个方向,收银员也是可以拔掉的,但是跟消费者面对面这种有温度不可替代,我认为便利店有人还是比无人好。再一个是能耗控制,现在包括日本711的很多便利店都在尝试了智能温控,做便利店零售更要精细化管理,未来这些分析工具我认为是不可缺少的。还有顾客人流分析技术,我觉得这些对线下零售完全有用,我非常赞同人工智能和物联网技术对零售的实际销售能够产生意义的技术能够落地和走向成熟,但我不认为所有的技术都能发挥很大的作用,概念好不好和实不实用完全是两码事。&产品研发是便利店的核心发展力&在中国,定制化商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用所谓的国际标准迎合中国所有省市的需求一定会死,我认为正确的方向是标准化和本土化相结合,调查呢么地需求对产品的设计研发提案,再来试销、调整,最后定一个最好的产品再进行一个贴牌,在产品生命周期内再反推消费需求,这是一个基本的循环研发思路。(全时西南大区运营总监但聪 在虎嗅F&M节闭门会上的补充分享)注意,产品的配方十分重要,用一个直观的比喻,便利店就是苹果公司,代工厂就是富士康,核心东西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这个就是轻资产化和核心能力管控化。我想大家可以看到,现代便利店不是这么好玩了,上了APP看谁的货价格便宜,把货铺过来在店里销售,这基本上属于原始社会。像农夫山泉这样的产品,你卖我也卖,甚至卖的还好,想要毛利率上来,必须调整产品结构和业态的关联化。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想过冷藏冷冻的产品和常温的商品是成为一个生态的。有人买面包会去买酸奶和饮料,有些女士她不喜欢便利店便当,但她吃完午餐后会来买一杯酸奶或者水果沙拉。从餐前、餐中、餐后,这样一个链条我们已经构建完成,消费者可以选择任何一个环节或者全环节来进行切入。所以我们的商品类别一定要形成一个生态,而便利店就是一个载体和平台,要让这个平台上的物种自由自在的生长,让它自由的淘汰,让它自由的萌发,这才是一个现代便利店应该做的,让便利店成为一个平台,而这个门槛就比较高了。还有就是不要接受厂商和供应商的商品清单,要知道自己的消费者需要什么。所以说要发现需求,然后提出一个产品假说,再通过调整优化,然后最后才沉淀出进行销售。这个过程就完成了我们自主研发的过程,这个才是便利店的核心能力。简单的去跟供应商大量进货很容易,有些已经上市的企业,年报年年盈利,但它靠的不是零售的核心运营力,而是靠传播供应链,这样的商业模式还能在中国持续多久很难讲。&选址是便利店的重中之重&之前有说到,便利店商品不适合在网上个大店卖,便利店要通过第三方物流和O2O平台去扩大单店的覆盖范围,有点像所谓的“最后一公里”。之前在西南地区做711,我离开的时线上业务占比大概是7%,可能是最高的。我们发现线下做得好的便利店,做线上分仓店以后业务也好,也就是线上线下的销售趋势出现了趋同重合,所以我们就想便利店的线上和线下是不是有共同的规律可以摸索,通过分析数据发现确实有一些共通之处。首先在线下,便利店的选址必须把自己作为一个快餐店来选址,线下选址的门道很多,我就说主要的三点,第一就是最好在基础商圈,第二要对购买力和购买习惯进行分析,就比如深圳老华城北这样卖电脑硬件的传统地方,这种地方人多,但开便利店必死无疑。因为这些人会花很多钱去买一个手机、电脑,但是不会把很多钱花在提高他的生活品质上。写字楼也是同理,要看企业是什么类型。第三要观察好人流动线,如果不在人流动线上,很可能二十米外人流不断但是就没人来。通过数据比对我们发现,人流商圈密集的地方,往往第三方O2O平台骑手也很多,就不会出现无人接单的情况。并且认同便利店的人群也非常的密集,各个O2O平台也会在这个地方做很多的递推和深耕,转化率也特别的高。我认为至少作为便利店来说,不管你做不做线上,选址都非常重要。&规模和供应链是无人货架的软肋&说便利店就不得不说一下新零售,最近几年的无人货架,无人便利店,还有智能货柜等等,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层出不穷。中国的变化速度特别快,每一个零售中人都特别兴奋,我觉得看到好的东西要肯定要学习借鉴甚至融合,也要非常冷静的来看待它好与不好,我不能说它们现在出现亏损就不好,但至少地上已经有很多鸡毛了。单说一下无人货架。无人货架的诞生是想省掉人工和房租成本,但便宜没好货在这也适用,好的东西一定要付出代价。第一货架在一个人流封闭的地方,你的客源是有限的。第二个你为了降低成本把面积做到很小,SKU就没有广度和深度,目前来说货架上都是小包装和小瓶装商品,消费价格和毛利都很低。其实无人便利店的后台摊销占很高的比例,产品的毛利偏低,在这样的模式下它的盈利是非常困难的,因为所有的商业模式都跑不过这两个字,损耗。而且货架公司的补货维护的成本比便利店行业要高。举个例子,日本一家企业在三十六年前就开始做自动贩卖机,到今天还在亏,它为什么亏了还在做?因为它不靠这个赚钱,更多是有战略目的地做。所以我就不理解,也许无人货架方向的技术是未来,但是这个盈利模式涌现出来很多的问题,因为门槛太低。便利店看似简单,但涉及低温冷链、食品安全、卫生,还涉及到研发,这个背后有十几个部门在支撑。从日本、台湾便利店和自动贩卖机看,你会发现规模才是王道。所以说任何好的东西都要本土和要接地气,你看便利店行业在中国有新东西吗?没有。一个品牌在一个省区域为王,走出他的省份,不管你是广东、四川还是东南、华南,走出自己的地盘根本做不下去,规模跟不上,供应链跟不上。这些新物种在风口期会在中国出现一批巨头,为什么现在我们很多投资者都不去投,是因为中国根本没有体量非常大的网络体系,值得这些巨头去出手,他一出手就只能买一个省,所以这些新零售行业,包括便利店行业,都是还要整合的,这是我们的一个判断。在最后,我想说做便利店必须练好基本功,要用常年如一日的工匠精神来做便利店。便利店发展模式应该是波段式的发展,从第一到五十家,到第一百家,在每个阶段,你的团队,你的供应链,你的内容都需要深化,这样从一百到五百家才可能变快,跑了一段以后要停下来梳理一下,沉淀一下再跑。中国今天在资本的驱动下,很多企业就想快速的开,但停下来看的时候,会发现财物包袱越来越重,并且一千家店有六百家后悔开。便利店最难弄的是选址,想做好便利店,选址占60%,剩下的占40%,就是这么个比例。短期之内是不会找到好选址的,这需要时间来沉淀。后续关于虎跑团更多大佬分享内容,请点击下图参与(虎嗅APP请点击链接):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授权 虎嗅网 发表,并经虎嗅网编辑。转载此文章须经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https://www.huxiu.com/article/225434.html
未来面前,你我还都是孩子,还不去下载 猛嗅创新!
后参与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无人机盈利模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