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会成为公募基金 私募基金的变脸版吗

拒绝访问 | mini.itunes123.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mini.itunes123.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dfd7-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私募基金转公募:看上去很美_网易财经
私募基金转公募:看上去很美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据中国证券报报道,近期,证监会表示拟允许券商、保险、阳光私募开展公募基务。目前,信托类的门槛大部分为100万元,表明私募主要还是面对高净值客户。而公募基金的门槛是1000元,相对于私募基金来说小了很多,中小投资者都可参与。但是随着限制条件的逐渐放开,私募基金距离开展公募业务究竟还有多远?门槛与现状要开展公募基金业务必须满足一些基本条件,主要包括:3年以上证券资产管理经验,治理内控完善,经营状况良好、连续三年盈利,没有违法违规行为,成为基金业协会会员等。同时,还针对三类机构设定了诸如管理规模、净资本、分类评价级别等特殊条件。对于证券公司,要求管理资产规模不低于200亿元;最近12个月各项风险控制指标持续符合规定标准;最近1个季度末净资本不低于10亿元人民币;最近1年中国证监会分类评价级别在B类以上。对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要求其管理资产规模不低于200亿元;最近12个月偿付能力指标持续符合监管要求。对于私募证券基金管理机构,要求其实缴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最近三年资产管理规模均不低于30亿元。目前,成为基金业协会成员的有:北京佑瑞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北京杰思汉能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江苏瑞华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天津民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天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淡水泉(北京)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深圳市金中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从容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六禾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鼎诺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这些名单之中不乏国内知名的私募,预期未来会有更多私募基金公司加入基金业协会。机遇与挑战对于私募基金公司来说,开展公募基金业务既有机遇,也有困难。机遇一:可以降低投资门槛,扩大资产管理规模。目前,信托类的私募基金门槛大部分为100万元,当然也有一些门槛是50万元,但是300万元以下的名额最多50个。这样的一种目标门槛,表明了私募基金主要还是面对高净值客户。而公募基金的门槛是1000元,相对于私募基金来说小了很多,目标人群也广了很多,中小投资者都可以参与。机遇二:可以扩大私募基金公司知名度。公募基金可以公开募集,在公开场合进行广告宣传,这样有利于私募基金公司扩大自己的品牌知名度。机遇三:增加业务收入。目前对于私募基金公司来说,主要的收入来源是私募基金的管理费和业绩报酬的提取。对于发行公募基金产品,虽然没有业绩报酬的提取,但是可以带来一定的管理费收入。在公募产品发行量相对较大的情况下,还是可以给公司带来不错的收入。困难一:发行公募基金产品有些硬件上的要求,这对于一般的私募基金公司来说较难承担。私募基金目前的估值、净值发布等程序都是由信托协助完成。对于私募本身来说,在系统建设上的实力相对较弱,同时公司也没有相应的资金实力进行系统建设。困难二:需要建立较为完善的营销团队。目前,不少私募基金的营销团队人数相对较少,一般只有一两个人负责营销以及与渠道沟通。而发行公募产品需要较大的营销团队。困难三:需要规模较大的投研团队。目前,私募基金公司的投研团队规模普遍较小,一般只有几位研究员,覆盖一些重点行业,例如消费、医药、TMT等行业。而对于公募基金的研究团队来说,需要有较大的覆盖面。困难四:资产管理规模对于大部分私募来说还是一个槛。基本条件中最近三年资产管理规模均不低于30亿元对于大部分私募基金公司来说都是比较困难的。一般来说,私募基金公司的管理资产规模在10亿元以内。各家私募态度不一
对于私募公司发行公募产品,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态度。有些实力较强的私募基金公司已经开始加大了公募业务的投资,包括投研团队的扩招等。有些私募基金公司虽然达到了基本条件,但是热情度不高,对于公募基金业务兴趣不大。另外,有些私募基金公司虽然本身没有达到基本条件,但是非常想参与公募基金业务。整体来看,私募公司发展公募基金业务在未来会有所放开,但是对于私募基金公司整体来看,要操作该业务还有相当大的难度。目前,对于国内的私募基金公司来说,能够开展公募业务的数量寥寥无几。不过,公募业务的开放,对于券商和保险来说,可以进一步拓宽他们的业务范围。在未来的几年中,私募基金面临的局面或许与目前没有太大区别,只有几家较大的私募基金公司或许可以达到开展公募业务的条件。
本文来源:财经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相关阅读:
热读排行好文推荐私募会成为公募的变脸版吗?|基金|私募基金|银监会_新浪财经_新浪网
  【灵光一闪】
  私募监管公募化的趋势之下,两者之间的差异或许会越来越少。
  蒋光祥
  京沪高铁坐得多了,发现一个现象:一些时点正常,同时耗时最短的车次,一等座、商务座往往比二等座要早卖完。想到身边不少忙忙碌碌“名利场”,层次较高可报销或者场面撑起很重要的熟人,也是正常。不过几个私募朋友用苦笑反击了这种戏谑,不要说撑场面,公司能不能撑下去也是问题,依据便是近期出台的《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
  在这次的意见稿中,对私募基金管理人在人、财、物及制度与其业务的匹配上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在投资运作环节,私募从业者做投资也得和公募一样事先申报和事后登记;在信息披露环节,不仅强调要及时向客户披露基金财务状况、收益状况,还要求档案保存时间从10年延长到20年。最为要紧的是,与此同时,卖壳的难度也在加大,毕竟两万多家私募当中,当初打着“自己能搞就搞,不能搞就卖壳”算盘的也许不在少数。意见稿提到“登记后6个月内未备案首只私募基金的”,“所管理的私募基金全部清盘后,12个月内未备案私募基金的”,都要予以注销。留给本身不确定性已经很大的壳交易的时间不多了。
  各类私募,尤其是深耕二级市场的所谓“阳光私募”在我国由来已久。由于一些阴差阳错的历史原因,很长一段时间之内,国内始终没有明确私募基金的法律地位,也没有制定相应的监管制度。除了在募集与运营层面依附信托产品做到了形式上的合规之外,民间不少私募以委托理财协议的灰色形式,悄然却又快速地发展。没有法律的保护,全凭当事人的市场信用,这就难免私募基金管理人欺诈客户、 “老鼠仓”等侵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时有发生,道德风险高企。但即便是借《信托法》曲线运作的信托私募产品,也是颇为“精神分裂”,因为私募证券基金的本身属性是投资股票、权证、期货这类直接融资方式下具有高收益、高风险的金融产品及衍生品。而信托公司归属银监会监管,而银监会的监管框架显然更适用于间接融资方式下的低收益低风险金融产品。
  所谓求仁得仁,伴随2014年《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的发布,私募基金正式登堂入室,总算有合适的监管部门愿意接管,随之也迎来爆发式增长的春天。截至2017年7月底,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已超两万家,管理规模一路赶超券商、保险和公募。不过与此同时,《私募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新八条底线”等监管文件密集出台。合格私募的审批愈加严苛,三年内数得上的“清洗”起码有两轮,保壳大战更是让当初说白了不是做事,而是嗅到商机注册建壳的很多“山寨二哥”手忙脚乱,焦头烂额。
  在这一“供给侧改革”重压之下,开始有人怀念当初“三不管” 的逍遥日子,推崇“自律”两个字的本源。不过,自律监管虽是必须,但显然更着重于对投资者的资格限制,默认投资者有相应的谈判能力来对私募基金的运作进行约束,对信息披露程度要求也较低。业内公认,在金融自由化程度高、金融体系发展完善的经济体,对私募基金的监管可以相对宽松,更多体现效率原则。但在金融开放不久、金融自由化程度低、金融体系不完善的经济体,对私募基金的监管则适用安全原则。对于后者,自律更多,乃至通过他律来出现也就不难理解。无论对于存量私募,还是增量资金,真想做事,这一挑战必须面对。在私募监管公募化的趋势之下,两者之间的差异或许会越来越少。
  (作者系基金从业者)
责任编辑:石秀珍 SF183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私募成公募意义在牌照之外
  两年前的7月,国内第一家PE系公募基金――九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获证监会批准设立。两年后,首家系公募基金――鹏扬基金管理公司近日获批。鹏扬基金股权结构颇为引人注目:奔私后的前固定收益总监杨爱斌占比55%控股,另外一家上海私企持股45%。联系今年4月份业内所发生的一件可能会在将来意义深远的大事――业内首家完全由自然人发起成立的公募基金公司(汇安基金)获批,可见不少对于在口头将金融牌照说得云淡风轻的个人或者私募,“身体却是诚实的”。有了基金业协会备案资质并不够,终究还是让自己变为持牌金融机构一员,方能心安,业务受众也自是天壤之别。
  但私募或者个人,在摇身一变成为持牌金融机构之后,能否获得该有的尊重及让展业宏图圆梦,这又是另外一回事。年初某新锐私募基金的业绩提成纠纷,向世人展现了私募基金乱象的冰山一角。私募基金的一些不规范甚至“坑爹”的招数,架不住投资者尤其是亏了钱的投资者用放大镜去观察。
  当然,公募基金并非就没有让人诟病之处,老鼠仓、利益输送之类涉嫌犯罪的严重失信行为,一直以来为投资者所警惕。但是平心而论,就总体而言,公募远比私募透明,各类监管信披要求和常年被媒体放在聚光灯下,公募的行为也相对规范得多。
  纵观国内资管行业的发展现状与市场竞争格局,不难得出监管越严格却越能得到社会和投资者认同的结论。这种规范和透明的价值伴随近二十年的基金行业发展历程,也逐渐被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所了解和接受。当然,任何一个行业,强调监管不可能不会对行业的灵活性有所限制,但如果说严格监管给予整个公募行业的发展更多的是促进,这应该还算公允。
  客观来说,大多数私募与公募的客户并无太多交集。私募绝对收益的思路与公募产品所追求的相对收益,更有天然的隔阂。因而,私募争相谋求设立公募,是追求自身品牌溢价,还是为了成为公募后更易取得社保、年金委托等资格,或者干脆就是因为牛市之后的世道艰难,的确值得人多问上几句。倘若私募自身对于开展公募业务的成本、收益,以及对未来公募展业战略上的定位并不清晰,那么往严重了说,私募做砸了,受损的只是少数高净值客户;但在其拥有公募及其子公司金融牌照之后再生事端,受损的则有可能是将之作为交易对手的整个金融系统,乃至被放大、传导,最终波及社会稳定。
  对于当前有私募基金成为首家公募基金,投资者夹道欢迎,难免心里还是打算看看长远表现再做决定。
(责任编辑:柳苏源 HN091)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私募成公募意义在牌照之外 》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热门新闻排行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staff.hexun.com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公募abs与私募abs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