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现在还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为主体吗好像公有制经济为主体所占比重

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公有制主体地位变迁及发展趋势.doc 5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180 &&
公有制主体地位变迁及发展趋势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公有制主体地位变迁及发展趋势   摘 要:公有制经济,是指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变迁与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关键词:公有制主体地位;变迁;发展趋势
中国现在的公有制地位主要包括共有资产在总资产中占据优势的地位和国有经济主导。改革开放以来,这两个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发展了重大的变化。随着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和国企改革的深化,国有经济生存空间会受到一定的压缩,但是国有经济的整体素质会得到一定的提升
一、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变迁
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因此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公有制的,这是我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也是我国经济的特征。但是对于公有制的认识,我国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在我国的高度计划经济时期,将公有制看作了唯一的经济体制,打击其他非公有制经济,更是将公有经济看作集体经济和国有经济的简单加成,并且将国有制经济看作“高级”的公有制经济,将集体经济看作是“低级”的公有制经济。但是过去这两种经济体制都是过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不能很好的调动生产积极性,不符合我国当时生产发展的需求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改革已经经过了38个年头,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含义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现结段我国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以及一些新兴的公有经济形形式。新兴的公有经济主要是指社会团体、事业单位、投资机构参与的企业公司和社会组织等。投资公司参与的经济组织既拥有公有的性质又具备私有的性质,是一种新兴的公有制经济形式
二、公有制的特点分析
现在的公有制主要具备以下的特点:部分公有制企业改制为私有制,部分企业产权已多元化,成为了股份制企业;政企分开,企业自负盈亏,实现了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济体;打破“吃大锅饭”的现象,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多劳多得,提高生产积极性,释放劳动力,促进生产;在人员上,公有制劳动人员分流,公有制企业所贡献的GDP已经降到了50%以下
虽然公有制的在经济中所占的数量和比重比改革开放前下降了,但是从经营的规模和经营效益上来看,公有制经济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和控制力却是增强的。特别是在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行业,如石油、电力等行业,主要是公有制占主导地位。2015年,我国公有制资产近300亿,在国民经济中占比超过55%,公有制经济依然占主体地位
三、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发展趋势
由于公有制发生的一些变化,包括在数量和内涵的变化,一些专家和学者认为公有制的地位正在逐步被私有制所取代,甚至在一些地方政府的政策上,其明显偏向于非公有制。在现有的环境下,公有制的现状是什么、以及会有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呢?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仍然占主体地位。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是比重和地位并不是一个概念。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总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的优势地位和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以及主导作用。举个简单的例子,在股份制企业中,占股15%的股东可以是最大的股东。而公有制除了经济领域还包括文化、教育、政治领域,这些领域也体现了我国公有制的主导地位。所以,不能简?我跃?济资产来定义公有制的地位,经济资产只能核算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经济结构进行了调整,非公有制经济慢慢的得到了发展。但是我国的国有企业还是占了很大的比重。国有企业在2015年开始逐步加大力度推行混改制,建立灵活的企业制度,以提高国有企业的生产力。在未来阶段下,国有企业将会进一步将资产重心放在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家命脉的行业上,提升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
未来将积极的盘活公有制的企业的资产,积极探索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改组、兼并、承包等多种形式,提高公有制企业的效益和员工的收入,实现公有制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进一步巩固公有制的经济地位。事实证明,公有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下,与市场经济越来越融合,并且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使我过的公有制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并且在竞争中强化和壮大。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互相促进和推动,破除垄断、平等竞争。日,国务院公布了《2009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工作意见》,阐述了“在改革过程中要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渠道,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石油、铁路、电力、电信、市政公用设施等重要领域,带动社会投资。”这就说明了,在未来,民间资本与公有资本之间的相互竞争与密切合作将是未来我国国民经济的主题
参考文献:
[1] 郑吉伟.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我国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还能再下降吗?──从《国有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控制性力量》一文引出的新思考
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是党中央从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作出的科学论断,也是我们研究所有制问题的指针。 然而,2000年11月6日《中国信息报》发表的“国家统计局课题组”撰写的《国有经济成为经济发展的控制性力量》一文却提出了另一套主张和行动方案。这篇文章的错误在于:以科学的统计分析为名行主观臆断之实,背离中央的路线和方针,否定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张国有工业首先从146个一般性竞争行业撤离出来,最终目标是将国有经济集中到公共产品的狭窄领域,从而仅仅对市场起“弥补”作用。显然,这是把国民经济导向私有化的行动方案。许多同志对此给以严肃的批判,是完全必要的。 最近,我对这篇文章进行了新的思考。这就是:当前,我国社会所有制结构...&
(本文共8页)
权威出处: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坚持并完善公有制主体地位就必须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而这主要体现在其控制力上。对公有制经济控制力问题,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了相关阐述,但从多角度来分析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质”相对比较少,本文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具体阐述我国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质”。一、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1.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内涵党的十五大报告首次提出“国有经济控制力”概念,并指出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国有经济控制力与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内涵不同。后者是指国有经济对于发展整个国民经济具有强烈的带动、引导与示范作用,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掌握国民经济发展方向,即国有经济能有...&
(本文共10页)
权威出处:
朝阳区读者赵鸿来信问,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应该如何理解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实现形式有哪些?首都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首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郭凤祥教授答:党的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下面,我把自己学习十五大报告中有关精神的体会和在一些省市作调查研究时的见闻,结合起来谈几点想法,供读者参考。对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可以而且应当由“纯”的扩大为‘不纯”的理解怎么理解公有制的“新含义”呢?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这就告诉我们,公有制经济的“新含义”,不仅是指“纯”的公有制经济,更不只是指单纯的国有制经济,而且还应包括“不纯”的公有制经济,还应包括各种程度不同的公有制经济。这样理解,公有制经济的范围显然比以前扩大多了。公有制有“新含义”,对公有制主...&
(本文共2页)
权威出处:
一、从对部分国有企业困境的分析到对所有制结构的思考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这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提出这一重大的改革任等有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这就是曾经为我国社会王义建设作出过巨大贡献的国自立业在步入币场经济轨道后,相当一部分企业及历迟钝,经营失责,后现出历史@袱沉重、产品竞争这刀、管理水平下降、产权不清而导致缺少负责精神等造多问题,真中最突出的麦现是国有立业的大面积亏损。据统计:从1980fy至1995耸,在主国工业忽产值中,国青工业的比重从76%下降到34%。请入预测,接连个态势发层下工,到200O5国有经济在我国整个经济中比重将R622%。垮我势螂引人思警以下问题;其一,如若我们仍然抱着传统的且有制观,则必将认定我们周围正在发生难以逆库的“秋有化”进程。真二,自1979还以未,我们已对国合企业取改革采取了若干重穴举措,然而在转轨...&
(本文共4页)
权威出处:
所有制问题是社会主义运动的基本问题。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关系发展问题将贯穿我国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始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深远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同时,部分质疑之声和模糊改革方向的杂音也显现出来。科学把握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关系发展的理论基础与实践依据,正确认识二者关系发展历程、现状特点,探寻二者关系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找出二者关系协调发展的基本路径,对于澄清这些错误认识、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促进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实证研究、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考察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关系发展的理论及实践基础,梳理了建国以来我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关系发展历程,阐释了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关系发展的现状特点,并针对二者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对促进二者协调发展的基本路径...&
(本文共50页)
权威出处: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历史起点和根本前提,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基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仅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也是坚定不移的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客观要求。当前,我国的公有制经济仍占主体地位,但其主体地位正越来越受到挑战。因此,维护公有制的主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正文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一部分主要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我国社会保持社会主义性质根本保证;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基本前提。第二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有制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这一部分首先阐述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对公有制理论的探索历程,指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理论的提出,是对传统公有制理论的突破和创新。其次,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有制经济发展状况的分析,阐明我国公有制实...&
(本文共51页)
权威出处:
扩展阅读:
CNKI手机学问
有学问,才够权威!
xuewen.cnki.net
出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31号&
服务咨询:400-810--9993
订购咨询:400-819-9993
传真:010-拒绝访问 | www.206zz.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206zz.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dece9888fcf4388-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当前位置:&>&&>&&>&
何干强:公有制经济比重严重下降,应如何对待?
  坚持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教材的唯物史观指导思想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第三版前言
  何干强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第二版已发行五年。2012年11月,中共召开了党的第十八次代表大会,我们决定遵照党的十八大精神,对本书做第三版修改。
  这次修改遇到两大问题。一是,现实中公有制经济比重严重下降,应当如何对待?一是,经济学是否应当去除意识形态?
  关于第一个问题,理论界有一种流行观点认为,目前公有制经济比重下降,民营经济(私营经济)比重上升,这已成事实;因为只有私营经济才有效率,所以,这是经济体制改革本该达到的目的;至于出现居民收入两极分化,可以通过政府财政的&再分配&来缩小。如果同意这种意见,本书就需要做根本性修改。
  我们否定了这种观点。因为公有制经济比重严重下降,这是不少地方在新自由主义影响下,实施私有化&改制&的结果;而私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不断扩大,超过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允许的限度,这正是导致居民收入差距显著拉大、产业结构失衡、通货膨胀压力增大、腐败屡禁不止等不良现象的根源。主张&放手、放胆&不加限制地发展私营经济,这是违反国家宪法的。如果不加制止,造成的后果势必严重。须知前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就是在&私有化&改革的喧嚣声中改旗易帜的。
  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上层建筑必须维护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或经济基础;否则,社会历史就会出现曲折或倒退。中国由当代国际环境和国情决定,只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与市场经济有效结合的改革方向,才能走上科学发展和促进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总结新中国60多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经验得出的基本认识。私有化造成的不良现象从反面告诉人们,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不可违背。
  我国的社会主义理论经济学必须反映客观经济规律,必须反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产生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绝不能根据目前私有制经济过量的暂时现状,就无原则地夸大私营经济的作用,甚至修正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科学内涵。相反,应当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反对新自由主义思潮、制止私有化上发挥科学理论指导改革实践的积极作用。为此,我们在本书第三版中,坚持了前两版的基本立场和观点,继续旗帜鲜明地阐述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极端重要性,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维护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是追求真理的经济学者应尽的社会责任。
  关于第二个问题,理论界流行一种观点,认为经济学不是思想政治教育教科书,不应涉及意识形态。像本书论述不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差别、公有制占主体地位的重要性、维护劳动人民的物质利益和中华民族的民族经济利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作用、中国未来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前景等,就被认为是&意识形态化&,不属于经济学的内容。如果同意这种意见,本书就需要做重大删改。
  我们也否定了这种观点。不错,理论经济学不同于思想政治教育教科书,前者论述对象是物质的社会关系;后者论述对象是思想的社会关系,是论述意识形态的。但是,物质的社会关系在本质上是人们的物质利益关系;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个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的过渡性经济形态中,物质利益关系的本质,仍然是阶级关系,分析这种物质利益关系的理论经济学,就不能不站在一定的阶级立场上,因而必定具有阶级性。因此,虽然经济关系不同于意识形态;但是反映经济关系的理论,则不能不具有意识形态性。
  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往往否认自己的理论具有意识形态性,他们常常标榜自己的理论客观而公正。其实,西方微观经济学以&理性经济人&实现&自利&为分析经济效率的前提;西方宏观经济学则以保证&企业家&获得利润为论证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的前提,而所谓的&理性经济人&和&企业家&,实质上就是资本家。可见,西方经济学是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是很讲意识形态的;只不过往往把这种真实目的隐藏起来,这正好表现出这种理论的虚伪性。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则公开宣告自己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这决定了它能真正做到公正无私地分析现实的经济关系,尊重客观经济规律,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服务。本书既然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就不屑于被认为&意识形态化&。当然,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无产阶级的阶级性,不等于简单地&喊口号&、&讲空话&;而是要在实事求是地揭示经济规律的过程中,维护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物质利益,同时,有必要阐明,巩固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必须重视上层建筑的反作用。
  基于上述基本认识,本书第三版继续把实现广大劳动者经济权益的实践过程作为全书的主线。这次修改,主要是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更加突出科学发展和促进共同富裕;在理论逻辑上,做了进一步完善,对某些章节进行了适当调整和删改,压缩了篇幅,全书由原先的24章,压缩为22章;根据本书主要用于普通高校经济类、管理类专业基础课教学的需要,在论述中增加了一些必要的小标题;体例上,增加了&本章重要概念&;并对经济数据做了修订,尽可能使用新的数据。
  我们把本次修改作为联系中国改革开放实际,学习和创新社会主义经济学的过程。主编和副主编多次研讨了结构的某些调整和内容修改问题。全体第三版编委参加了修订本书的理论研讨;大家独立思考,畅所欲言,分别承担了一定任务,推进了本书的修改工作。
  最后,诚恳地希望广大读者对本书继续提出宝贵意见。
  附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主编&何干强&、副主编&冯泓)是新闻出版总署&十五&国家重点图书、教育部普通高校&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第一版、第二版由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1月、2009年2月出版,第三版由企业管理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
  本书贯彻唯物史观的科学指导思想,坚持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力图实事求是地从理论上再现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社会形态;强调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性;突出自主联合劳动者是社会主义经济机制的&主动轮&,把实现广大劳动者经济权益的实践过程作为全书的主线,构建起反映这种实践过程的理论逻辑体系。本书作为普通高校教材,获得江苏省高校精品教材奖。
网站QQ:违法及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85-
还不是会员?刘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有制经济占主体的“量”的演化分析_经济改革_中国改革论坛网
我的图书馆
刘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有制经济占主体的“量”的演化分析_经济改革_中国改革论坛网
根据我国以来的数据,运用统计学、计量学等知识从就业比重、资产比重、GDP比重、税收比重、外贸比重等五个方面比较全面系统地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公有制经济“量”的演变趋势,可以看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基本上呈现下降趋势,但目前我国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仍占主体。同时,应注意我国公有制主体地位包含两个方面:“质”与“量”,在提高公有制经济整体素质的前提下,还要保持公有制经济适度的“量”。&& 邓小平曾指出社会主义有两条根本原则: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目前,我国应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动态进程中保持“主体—辅体”的宏观所有制结构,而非简单地控制私有制的上升。但若私有经济占的比例过高,必然引起就业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及社会不和谐。如20世纪90年代以来,被联合国认定的49个最不发达国家,并没有通过私有化等新自由主义途径富强起来,有的反而更加贫穷。斯蒂格利茨也认为正是“私有产权神话”等新自由主义理论与政策导致了苏东和拉美国家各种危机与经济不和谐。因此,中国和其他国家有必要深刻反思与超越新自由主义的经济理念以振兴或健康发展本国经济,这也是坚持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前提。一、相关文献回顾自从我国确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来,国内外学者从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研究了我国的所有制结构状况,具体情况如下:(一)国外关于目前中国所有制结构的研究理论研究上,主流观点认为中国已经是一个非公有制经济占了很高比重的国家。Gary H. Jeffersona等[1]认为中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在1980年几乎全部是国有或集体经济,1993年中国开始实行股份制改革,非国有经济GDP首次超过国有经济。Sean Dougherty等[2]通过分析年期间25万个工业公司数据库,得出结论:1998年我国私营企业占工业产值比重为25%左右,而2003年占50%以上,经营效率远远高于公有企业。这些国外研究成果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已经是非国有经济占数量优势了。实证分析上,代表性的是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调查结果:中国经济是以私营经济为主体,早已不是公有经济为主体。1998年在非农业企业中仅占有43%增值份额的私营企业,2003年则占到了57.1%。而私营企业在所有企业和整体经济中相应增值份额则分别是53.5%(1998年)和63.3%(2003年)、50.4%(1998年)和59.2%(2003年)。再如由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北京大学和世界银行集团国际金融公司合作,通过对中国11个城市700多家企业的抽样调查,得出民营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重头,其占2003年GDP的37%,整体而言,非公经济产值占到了2003年GDP的66.7%。[3]国外研究结果基本表明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在数量上已经占绝对优势。(二)国内学者对目前我国所有制结构的研究理论研究上,国内主流观点认为我国当前仍然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公有制主体主要指公有资产占主体,但是对它有不同理解。主要有三种观点:(1)公有资产占社会资产总量的50%以上;(2)公有资产在各种所有制资产结构中占优势地位,其他各种所有制资产所占的比重都低于公有制资产;(3)公有资产占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部门资产的优势地位。实证分析上,赵华荃[4]分析了2005年各种经济成分比重,结论为:在社会总资产中,非公有制资产比重上升到50.9%,而国有资产比重下降到48.8%。李成瑞根据社科院和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测算结果表明2006年我国公有经济与私有经济在三大指标中所占的比重大体如下:资本:公私经济(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48%、52%;就业人员:公私经济(二、三)产业所占比重分别为32%、68%;GDP:公私经济所占比重分别为37%、63%。[5]又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2004年国有工业总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例为15.3%。[6]这个比例远低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997年占25.5%与1949年占26.2%的比例。胡钧和周新城认为确定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是主观想象,而是具有客观规律性的,并对中国当前国有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主要状况进行了分析。[7]从以上国内外关于目前中国所有制结构研究来看,他们就某一年某一方面或某一二个方面来研究我国当前所有制结构状况,进而就得出我国公有制经济不占主体的结论,显然是有失偏颇的。下面本文就从我国公有制经济在就业比重、资产比重、GDP比重、税收比重和外贸比重等五个方面来实证分析其演变情况。  图1 年我国按登记注册类型分各类职工就业所占比重,根据年《中国统计年鉴》整理得出
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以公有制为主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