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中的月均价是什么意思

财务人员月初月末需要做的工作_会计学堂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财务人员月初月末需要做的工作_会计学堂
会计学堂是深圳快学教育发展有限公司旗下的...|
总评分0.0|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金蝶CFO杨健:财务共享中心的三大价值
&&网友评论()
  8月8日,金蝶CFO杨健出席“2013中国管理?全球论坛”,并受邀在大会特设的“集团管控”分论坛上,与近三百位来自集团企业的财务经理人,分享了“云时代的财务共享中心”给金蝶带来的三大价值。
迅速了解个股压力支撑位,买卖点…
金蝶CFO杨健分享云时代财务共享中心的三大价值
  杨健谈到,过去几年,金蝶为了应对战略转型的挑战,一直在借助新兴技术打造全新的集团财务管控体系――财务共享服务,融服务于管控之中。在这个过程中,金蝶对集团总部及分子公司的财务体系、财务流程进行梳理和再造,同时借助云计算、移动互联、社交网络、安全认证等先进技术构建了网络报销、银企直联、任务推送、财务核算等10大IT系统,打造了金蝶财务共享服务平台,服务财务各种内外部客户。后续,共享服务还将延伸到集团后勤服务、集团基础人事服务等,构建集团基础保障体系。
  对于财务共享服务给金蝶带来了什么价值,杨健归纳出三点,对集团企业提升集团管控水平有很好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第一,财务共享服务使金蝶的集团风险管控水平得到升级。企业管理有一句话,你可以不参与不审批,但你必须要知道。企业经营中不怕有风险,怕的是有风险却看不见。例如总部制定了制度要求下属公司执行,但是否执行,执行结果如何?在传统财务管控模式下,基本只能靠后期稽查才能发现问题,有的甚至发现不了问题。通过财务共享服务建设,首先使决策者能及时发现问题。在共享服务模式下,集团所有的高风险业务与支出,CFO会第一时间知道;其次通过财务共享中心定期的报告,会发现存在哪些共性的问题,哪些机构存在问题。在后续战略规划、政策和规则制定、问题改进等方面会更加具有针对性。
  第二,财务共享服务使得下属公司管控水平得到升级。金蝶有近70家分支机构,分布全国各地。财务共享服务平台通过实施物理隔离、异地审核、多组织流程集中、任务和流程随机分配等,实现了资金集中、核算集中、流程集中、人员集中、管理集中,并且能推动业务前端不断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第三,财务共享中心使得集团财务人员结构得到转型。金蝶的财务人员分为战略财务、业务财务与共享财务三类。战略财务通过预算、分析、投融资等为集团管理层提供高价值的服务,帮助集团看得更远,发展得更好。业务财务通过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帮助业务部门提升管理效率以达到经营目标。共享财务,完成集团所有基础性的财务工作,提供标准化服务,为公司保驾护航,以最低最优的成本进行运作。
  杨健表示,金蝶共享服务中心运行一年大约降低了五、六百万的费用,如果把共享中心搬迁到内地二线城市,成本效益会更加明显。并且,共享服务中心使财务服务效率不断提升,财务流程审核效率从以前的7天左右提升到3天,集团合并报表提前至每月2日。
  杨健透露,金蝶财务共享服务完美建立在金蝶EAS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解决方案上,目前万科也已经上线使用金蝶EAS财务共享产品。
  关于金蝶
  金蝶国际集团总部位于中国深圳,始创于1993年,是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代码0268。金蝶以“让业务行云流水”为使命,以“全球云管理领航者”为愿景,以“走正道、行王道”为核心价值观,为世界范围内超过100万家企业和政府组织提供云管理产品服务。金蝶国际附属公司有专注于中国大陆企业管理软件和互联网服务市场的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专注于中间件业务的深圳市金蝶中间件有限公司,专注于医疗卫生行业信息化的金蝶医疗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专注于除中国大陆以外的亚太地区及海外市场的金蝶国际软件集团(香港)有限公司等。 ■
(责任编辑:杜振)
已有&0&条评论
绾虫揪缁煎3173ワㄥ锛剁涓璺17.95癸璺骞锛17.07%锛58.....
当前人气:0
[褰姣ぉㄨ] http://itougu.jrj.com.cn/view/189514.j.....
当前人气:0
1.1.富17浜'澶х',姣ュ17璁″褰ュぇ瑰.....
当前人气:0
琛涓瑰ソ锛姣ぉ灏遍d涓釜″澶肩锛璧锋ユ定杞拌.....
当前人气:0
归澶淬17娆℃ 扮瑗胯 搴
当前人气:0
缇堕0(浜堕0)锛璺4.72癸17......
当前人气:0
璧璧璁17浣ラ锛借富濂A楠ㄩ哄ㄤ汉Fourier X1杩.....
当前人气:1
拌$宠喘锛17缇3拌17174ョ宠喘锛 缇宠喘浠g锛.....
当前人气:0
娴峰╄杩浼瑙12浠ヤ17浣浼涓涓挎璋达寰璋寸锛.....
当前人气:0
澶у╀濂斤
当前人气:1
热门问诊股:
刚刚问诊了刚刚问诊了刚刚问诊了刚刚问诊了刚刚问诊了刚刚问诊了刚刚问诊了刚刚问诊了刚刚问诊了刚刚问诊了
个股净流入
个股净流出
证券名称最新价格涨跌幅净流入金额(万)
56.59.37%8.4410.04%72.6110.0%33.8810.0%
目标涨幅最大
机构股票池
股票简称投资评级最新价目标价
买入21.5428.00买入38.10--买入6.507.80买入10.92--
24小时新闻点击排行榜
48小时新闻点击排行榜财务金融创新与价值创造
亲自参与《财务金融创新与价值创造》研讨
& & & 左一:为宏源总经理
& & 中为:余国杰教授
&现在是凌晨三十七分,我还是作一些关于这个周末的成长总结。自负责国际业务以来,切感国际商界多变,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是多么的密切,不是仅将产品设计好,质量抓好,工艺抓好就可以出色完成任务了,作为负责人同样也要对金融潮流及平时的财务管理进行创新。
三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方案提出12项待解任务,要求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多元化金融体系,使金融服务明显改进,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能力,金融环境明显优化,为全国金融改革提供经验。
&&&&温州日报曾出文指出: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功,利用“先试点,再推广”的方法,不仅将改革的风险控制在局部,还能因为试点而在旧体制内获得更多的认同。不过,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这种利用特区先行先试的方法可能将遭遇挑战,特别在金融改革方面。
行业的特点决定了金融改革需要从上至下整体推进。
  从理论上看,传统的试点改革之所以能获得成功,须部分归因于经济资源跨区域流动时所遭遇的阻力。  &
不过,时下要推进的金融改革恐怕不会有这样幸运。金融资源本身具有极强的流动性,牵一发而动全身,对土地等其他生产要素也无配套需求,这使得一旦做实金融改革试点,形成价值洼地,在价格杠杆的作用下,将加速金融资源向试点地区集聚,形成试点地区金融资产泡沫,以及试点与非试点地区金融资源不均衡的局面。尤其是牵连最广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根本难以通过“先试点,再推广”的方式推进,需要维持全国金融市场的统一,做到全国一盘棋。
  其实,将金融改革权力下放地方所引起的乱象并不鲜见,PE投资在各重点地区的繁荣与混乱便是一例。各地在引进PE时纷纷许以优厚的条件,致使PE的粗放发展在各地不断重复上演,PE数目超过企业数量,投资者“被忽悠”的案例时有耳闻。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后,监管层“先发展,后治理”,收紧政策,加强监管,再加上经济下行,企业上市困难,致使PE行业陷入到前所未有的困境中,开始深度洗牌。应当看到,PE的体量不大,行业发展杂乱可能并无大碍,但若其他体量更大的金融子行业也遵循试点思维,惹出来的乱子恐怕会难以收场,甚至事涉公众利益,威胁社会稳定。
  可以想象,这种区域性的金融改革一旦做实,在金融监管赶不上金融创新,金融机构的成本约束与风险监管尚未到位时,一放就乱的历史情形很可能在试点地区重现。尤为可虑的是,金融改革不比其他,放开了就难以再度收紧,就如同泼出去的水一般。
  必须承认,改革是大势所趋。但在坚持改革的大背景下,改革的策略需要反复推敲。在金融改革方面,由上至下的整体推进显然优于由下至上的“先试点,后推广”思维,既然都要改,为何不直接在中央层面进行呢?其中也许有风险考量,但更多可能是一种政治折中。
  好消息是,金融改革的确开始在中央层面进行,比如利率市场化的破冰,并没有走试点渠道,汇率的市场化也在央行与外管局层面推进。值得忧虑的则是,部分项目的改革,比如对外直投,以及资本项目可兑换,似乎仍将采用地方试点的方式推开。改革本身固然值得喝彩,但这种试点思维,可能需要反思。
  过去中国搞改革试点,搞特区,这是为了寻求共识、减少失败风险的政治艺术。但现在,中国对金融改革,应该超越“试点思维”。
这个周末,我们仍以头脑风暴学习的方式来享受。
来自各行业各企业的企业家齐聚五星级华侨饭店二十三楼,就《财务金融创新与价值创造》这一大家都关注的话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
请来的研讨主讲嘉宾为中国企业金融倡导者、中国注册会计师,中国注册评估师,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余国杰。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已出版著作10余部。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评论》、《江汉论坛》、《财会通讯》、《财务与会计》、《当代财经》、《暨南学报》、《光明日报(理论周刊)》等刊物已发表论文50余篇。
对于武汉大学,有着不一般的感情。同样一位教授,与他所在的组织也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在这里,还是先了解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实力。
&&&其前身可追溯到1893年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自强学堂”时设立的“商务门”。学科涵盖经济与管理两大门类,拥有四个一级学科: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四个一级学科全部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并都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理论经济学学科为国家级重点学科,金融学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全部学科为湖北省优势或重点学科。
余教授那双看透财务金融变化趋势的眼睛所传递出来的目光,特别能给在场的企业家指引方向。他对一个又一个真实案例的解剖,将参与研讨的各行业企业家及高管完全带入到一种对“财务金融创新与价值创造”的迷醉之中,就像看电影一样,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让你的思想紧随剧情来感受来联想,能将财务金融讲到这种境界,实在少见。
二天的研讨内容,我吸取了以下能量:
一:这张表我们不仅要看懂,更要看透。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它表明权益在某一特定日期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所承担的现有义务和所有者对净资产的要求权。资产负债表利用会计平衡原则,将合乎会计原则的资产、负债、股东权益”交易科目分为“资产”和“负债及股东权益”两大区块,在经过分录、转账、分类账、试算、调整等等会计程序后,以特定日期的静态企业情况为基准,浓缩成一张报表。
其报表功用除了企业内部除错、经营方向、防止弊端外,也可让所有阅读者于最短时间了解企业经营状况。
  国际上资产负债表于2008年已改成Statement Of Financial Position(SOFP)。
  资产负债表示反应商业银行在一定时期内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财务报表,是银行经营活动的静态体现。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格式与一般企业基本相同。它也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平衡公式。依照一定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次序,将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具体项目予以适当的排列编制而成。
&& 二:企业财务管理整体框架
&&&&&A:优秀的财务管理者要具备财务管理及相关金融、会计、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要具备会计手工核算能力、会计信息系统软件应用能力、资金筹集能力、财务可行性评价能力、财务报表分析能力、税务筹划能力,要具备突出的财富管理的金融专业技能,能为公司和个人财务决策提供方向性指导及具体方法。
B:财务管理(Financial
Management)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根据财经法规制度,按照财务管理的原则,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简单的说,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
& &B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运用专门方法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综合、连续、系统地核算和,提供会计信息,并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逐步开展预测、决策、控制和分析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B2:税务是指和相关的事务。一般税务的包括:税法的概念、税收的本质、税收的产生、税收的作用。税收作为经济杠杆之一,具有调节收入分配、促进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
税收构成的七个要素
  1、纳税主体,又称纳税人,是指税法规定的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社会组织和个人,是纳税义务的承担者。纳税人包括自然人和法人。 
  2、征税对象,又称征税客体,是指税法规定对什么征税。
  3、税率,这是应纳税额与征税对象之间的比例,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反映了征税的程度。税率有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全额累进与超额累进)和定额税率三种基本形式。
  4、纳税环节,是指商品在整个流转过程中按照税法规定应当缴纳税款的阶段。
  5、纳税期限,是税法规定的纳税主体向税务机关缴纳税款的具体时间。一般的按次与按期征收两种。
  6、纳税地点,是指缴纳税款的地方。一般是为纳税人的住所地,也有规定在营业发生地。
  7、税收优惠,是指税法对某些特定的纳税人或征税对象给予免除部分或全部纳税义务的规定。从目的上讲有照顾性与鼓励性两种。
按现在大的分类,主要是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行为税和其他:
  1、流转税: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车辆购置税等;
  2、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
  3、资源税: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等;
  4、财产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等;
  5、行为税:印花税、屠宰税、车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
  6、其他税:农林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等。
  7、利润税:所得利润(非收入)乘以3%
&&&C:财务分析是指以财务报表和其他资料(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审计报告)为依据和起点,采取专门方法,系统分析和评价企业的过去和现在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其变动,目的是了解过去、评价现在、预测未来、帮助各利益关系人改善决策。
财务分析的基本方法主要是比较分析法,趋势比较,结构比较,比率比较。
在大家谈起资金运作时,余教授也非常一针见血的告诉各位:资金运作也叫营运资金管理,是指企业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对流动资产(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等)和流动负债(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的管理。通过财务分析发现问题,通过资金运作在经营过程中进行财务价值创造。
&&&D:总裁的财务重点工作主要体现在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与资本运作方面。
D1):什么是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的相互嵌合的关系,二者在主体、目标、内容上有着很多重合点和交叉性,并且相互依赖。二者的这种紧密关系说明抛开公司治理来谈内部控制的建设是行不通的。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要有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为基础,同样,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实施也将有利于公司治理结构目标的实现。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其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包括这些主要因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控制措施一般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等。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又名公司管治、企业管治和企业管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在《公司治理结构原则》中给出了一个有代表性的定义:“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据以对工商公司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公司治理结构明确规定了公司的各个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诸如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
公司治理是指诸多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主要包括股东、董事会、经理层的关系,这些利益关系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和业绩。公司治理讨论的基本问题,就是如何使企业的管理者在利用资本供给者提供的资产发挥资产用途的同时,承担起对资本供给者的责任,利用公司治理的结构和机制,明确不同公司利益相关者的权力、责任和影响,建立委托代理人之间激励兼容的制度安排,是提高企业战略决策能力,为投资者创造价值管理大前提。公司治理如同企业战略一样,是中国企业经营管理者普遍忽略的两个重要方面。
  在最宽广的层面,公司治理包含了规则、关系、制度和程序,都在这个框架之内由信托当局在公司中行使和控制。恰当的规则包括了当地可适用的法律和公司的内部规则。而关系包括了所有相关人士之间的关系,最重要是那些拥有者、经理、董事会董事、管理当局、雇员和整个小区。制度和程序则要应付一些事态譬如当局、工作指标、保证机制、报告要求和责任的代表团。
公司治理模式主要有三种:英美模式、日德模式和家族模式。 (这部分内容摘自网络)。
(一)、英美模式
  英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基本特征  
公司内部的权力分配是通过公司的基本章程来限定公司不同机构的权利并规范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各国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虽然都基本遵循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的框架,但在具体设置和权利分配上却存在着差别。
  1.股东大会
  从理论上讲,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但是,英美公司的股东非常分散,而且相当一部分股东是只有少量股份的股东,其实施治理权的成本很高,因此,不可能将股东大会作为公司的常设机构,或经常就公司发展的重大事宜召开股东代表大会,以便作出有关决策。在这种情况下,股东大会就将其决策权委托给一部分大股东或有权威的人来行使,这些人组成了董事会。股东大会与董事会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委托代理的关系。股东们将公司日常决策的权利委托给了由董事组成的董事会,而董事会则向股东承诺使公司健康经营并获得满意的利润。
  2.董事会
  董事会是股东大会的常设机构。董事会的职权是由股东大会授予的。关于董事会人数、职权和作用,各国公司法均有较为明确的规定,英美也不例外。除公司法的有关规定以外,各个公司也都在公司章程中对有关董事会的事宜进行说明。公司性质的不同,董事会的构成也不同。在谈到公司治理问题时,常常要根据不同性质的公司进行分析。为了更好地完成其职权,董事会除了注意人员构成之外还要注意董事会的内部管理。英美公司的董事会在内部管理上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其一,在董事会内部设立不同的委员会,以便协助董事会更好地进行决策。一般而言,英美公司的董事会大都附设执行委员会、任免委员会、报酬委员会、审计委员会等一些委员会。这些委员会一般都是由董事长直接领导,有的实际上行使了董事会的大部分决策职能,因为有的公司董事太多,如果按正常程序进行决策,则很难应付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也有可能因为决策者既是董事长同时也是最大股东,对公司事务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所以不愿让太多的人分享他的决策权。在这种情况下,董事会是股东大会的常设机构,而执行委员会又成为董事会的常设机构。除这样一些具有明显管理决策职能的委员会外,有的公司还设有一些辅助性委员会,如审计委员会,主要是帮助董事会加强其对有关法律和公司内部审计的了解,使董事会中的非执行董事把注意力转向财务控制和存在的问题,从而使财务管理真正起到一种机制的作用,增进董事会对财务报告和选择性会计原则的了解;报酬委员会,主要是决定公司高级人才的报酬问题;董事长的直属委员会,由董事长随时召集讨论特殊问题并向董事会提交会议记录和建议的委员会,尽管它是直属于董事长的,但它始终是对整个董事会负责,而并不只是按董事长的意图行事。近年,美国的有些公司又成立了公司治理委员会,用以解决专门的公司治理问题。
  其二,将公司的董事分成内部董事和外部董事。内部董事是指公司现在的职员,以及过去曾经是公司的职员,现在仍与公司保持着重要的商业联系的人员。
外部董事包括三种人,一是与本公司有着紧密的业务和私人联系的外部人员;二是本公司聘请的外部人员;三是其他公司的经理人员。
外部董事一般在公司董事会中占多数,但一般不在公司中任职;内部董事一般都在公司中担任重要职务,是公司经营管理的核心成员,美国大多数公司企业的内部董事人数为三人,很少有超过五人的。外部董事有的是私人投资者,它通过在股票市场上购买公司股票而成为公司大股东,但他们往往对于公司的具体业务并不了解,大部分外部董事作为其他公司的代表进入公司董事会,而这些公司又常常是法人持股者。自70年代以来,英美公司中的外部董事比例呈上升趋势。按理讲,外部董事比例的增加会加强董事会对经营者的监督与控制,但是,英美大公司中同时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是公司首席执行官兼任董事会主席。这种双重身份实际上使董事会丧失了独立性,其结果是董事会难以发挥监督职能。
  3.首席执行官(CEO)
  从理论上讲,董事会有权将部分经营管理权力转交给代理人代为执行。这个代理人就是公司政策执行机构的最高负责人。这个人一般被称为首席执行官,即CEO。在多数情况下,首席执行官是由董事长兼任的。即使不是由董事长兼任,担任此职的人也几乎必然是公司的执行董事并且是公司董事长的继承人。但是,由于公司的经营管理日益复杂化,经理职能也日益专业化,大多数公司又在首席执行官之下为其设一助手,负责公司的日常业务,这就是首席营业官,即COO(Chief
Officer)。在大多数公司,这一职务一般由公司总裁(President)兼任,而总裁是仅次于首席执行官的公司第二号行政负责人。也有的公司,由董事长同时兼任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和总裁。此外常设一名首席营业官协助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工作。此外,公司还设有其他一些行政职务,如首席财务官等。在英美公司的行政序列中,以首席执行官的地位最高,其次为公司总裁,再次为首席营业官,接下来是首席财务官。在总裁以下,各公司还常常设有多名负责具体业务的副总裁,包括执行副总裁和资深副总裁。这些副总裁一般都负责公司的一个重要业务分部,或者是作为公司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的代表担任重要子公司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由于首席执行官是作为公司董事会的代理人而产生,授予他何种权利、多大的权利以及在何种情况下授予,是由各公司董事会决定的。首席执行官的设立,体现了公司经营权的进一步集中。
  4.外部审计制度的导入
  需要注意的是,英美公司中没有监事会,而是由公司聘请专门的审计事务所负责有关公司财务状况的年度审计报告。公司董事会内部虽然也设立审计委员会,但它只是起协助董事会或总公司监督子公司财务状况和投资状况等的作用。由于英美等国是股票市场非常发达的国家,股票交易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司财务状况的真实披露,而公司自设的审计机构难免在信息发布的及时性和真实性方面有所偏差,所以,英美等国很早便出现了由独立会计师承办的审计事务所,由有关企业聘请他们对公司经营状况进行独立审计并发布审计报告,以示公正。英美等国公司每年的财务报告书都附有审计事务所主管审计师签发的审计报告。政府的审计机构也在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公司经营状况进行审计并对审计事务所的任职资格进行审查。这种独立审计制度既杜绝了公司的偷税漏税行为,又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公司财务状况信息的真实披露,有助于公司的守法经营。
&& (二)、德日模式
  德日治理模式被称为是银行控制主导型,其本质特征表现在以下方面:
  1. 商业银行是公司的主要股东
  目前德日两国的银行处于公司治理的核心地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银行深深涉足其关联公司的经营事务中,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主银行体系。所谓主银行是指某企业接受贷款中具第一位的银行称之为该企业的主银行,而由主银行提供的贷款叫作系列贷款,包括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
  日本的主银行制是一个多面体,主要包括三个基本层面:一是银企关系层面,即企业与主银行之间在融资、持股、信息交流和管理等方面结成的关系;二是银银关系层面即指银行之间基于企业的联系而形成的关系;三是政银关系,即指政府管制当局与银行业之间的关系。这三层关系相互交错、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或称为以银行为中心的、通过企业的相互持股而结成的网络。在德国,政府很早就认识到通过银行的作用来促进经济的增长。开始银行仅仅是公司的债权人,只从事向企业提供贷款业务,但当银行所贷款的公司拖欠银行贷款时,银行就变成了该公司的大股东,银行可以自己持有一家公司多少股份,在德国没有法律的限制,但其金额不得超过银行资本的15%。一般情况下,德国银行持有的股份在一家公司股份总额的10%以下。
  另外德国银行还进行间接持股,即兼作个人股东所持股票的保管人。德国大部分个人股东平时都把其股票交给自己所信任的银行保管,股东可把他们的投票权转让给银行来行使,这种转让只需在储存协议书上签署授权书就可以了,股东和银行的利益分配一般被事先固定下来。这样银行得到了大量的委托投票权,能够代表储户行使股票投票权。到1988年,在德国银行储存的股票达4115亿马克,约为当时国内股票市场总值的40%,加上银行自有的股票(约为9%),银行直接、间接管理的股票就占德国上市股票的50%左右。
  商业银行虽然是德日公司的最大股东,呈现公司股权相对集中的特征,但是二者仍然存在一些区别。在日本的企业集团中,银行作为集团的核心,通常拥有集团内企业较大的股份,并且控制了这些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渠道。德国公司则更依赖于大股东的直接控制,由于大公司的股权十分集中,使得大股东有足够的动力去监控经理阶层。另外由于德国公司更多地依赖于内部资金融通,所以德国银行不像日本银行那样能够通过控制外部资金来源对企业施加有效的影响。
  2.法人持股或法人相互持股
  法人持股,特别是法人相互持股是德日公司股权结构的基本特征,这一特征尤其在日本公司中更为突出。二战后,股权所有主体多元化和股东数量迅速增长是日本企业股权结构分散化的重要表现。但在多元化的股权结构中,股权并没有向个人集中而是向法人集中,由此形成了日本企业股权法人化现象,构成了法人持股的一大特征。
  据统计,日本年,个人股东的持股率从69.1%下降为26.3%,而法人股东的持股率则从15.5%上升为67%,到1989年日本个人股东的持股率下降为22.6%,法人股东持股率则进一步上升为72%,正由于日本公司法人持股率占绝对比重,有人甚至将日本这种特征称为“法人资本主义”。
  由于德日在法律上对法人相互持股没有限制,因此德日公司法人相互持股非常普遍。法人相互持股有两种形态,一种是垂直持股,如丰田、住友公司,它们通过建立母子公司的关系,达到密切生产、技术、流通和服务等方面相互协作的目的。另一种是环状持股,如三菱公司、第一劝银集团等,其目的是相互之间建立起稳定的资产和经营关系。
  总之,公司相互持股加强了关联企业之间的联系,使企业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在一定程度上结成了“命运共同体”。
  3.严密的股东监控机制
  德日公司的股东监控机制是一种“主动性”或“积极性”的模式,即公司股东主要通过一个能信赖的中介组织或股东当中有行使股东权力的人或组织,通常是一家银行来代替他们控制与监督公司经理的行为,从而达到参与公司控制与监督的目的,如果股东们对公司经理不满意,不像英美两国公司那样只是“用脚投票”,而是直接“用手发言”。但是德日公司的监控机制的特征有所不同。
  4. 德国公司监控机制的特征
  德国公司监控机制的特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德国公司的业务执行职能和监督职能相分离,并成立了与之相对应的两种管理机构,即执行董事会和监督董事会,亦称双层董事会。依照法律,在股份公司中必须设立双层董事会。监督董事会是公司股东、职工利益的代表机构和监督机构。德国公司法规定,监督董事会的主要权责,一是任命和解聘执行董事,监督执行董事是否按公司章程经营;二是对诸如超量贷款而引起公司资本增减等公司的重要经营事项作出决策;三是审核公司的账簿,核对公司资产,并在必要时召集股东大会。德国公司监事会的成员一般要求有比较突出的专业特长和丰富的管理经验,监事会主席由监事会成员选举,须经2/3以上成员投赞成票而确定,监事会主席在表决时有两票决定权。由此来看,德国公司的监事会是一个实实在在的股东行使控制与监督权力的机构,因为它拥有对公司经理和其他高级管理人员的聘任权与解雇权。这样无论从组织机构形式上,还是从授予的权力上,都保证了股东确实能发挥其应有的控制与监督职能。由于银行本身持有大量的投票权和股票代理权,因而在公司监事会的选举中必然占有主动的地位,德国在年度的一份报告中表明,在德国最大的85个公司监事会中,银行在75个监督董事会中占有席位,并在35个公司监事会中担任主席。
  如果公司经理和高层管理人员管理不善,银行在监事会的代表就会同其他代表一起要求改组执行董事会,更换主要经理人员。由此可见,德国在监事会成员的选举、监事会职能的确定上都为股东行使控制与监督权提供了可能性,而银行直接持有公司股票,则使股东有效行使权力成为现实。
  二是德国监控机制有别于其他国家的重要特征是职工参与决定制度。由于德国在历史上曾是空想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极为活跃的国家,早在200年前早期社会主义者就提出职工民主管理的有关理论。1848年,在法兰克福国民议事会讨论《营业法》时就提议在企业建立工人委员会作为参与决定的机构。1891年重新修订的《营业法》首次在法律上承认工人委员会。德国魏玛共和国时期制定的著名的魏玛宪法也有关于工人和职员要平等与企业家共同决定工资和劳动条件,工人和职员在企业应拥有法定代表并通过他们来保护自身的社会经济利益等规定。尤其在二战以后,随着资本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德国职工参与意识进一步兴起,德国颁布了一系列关于参与决定的法规。目前,在德国实行职工参与制的企业共有雇员1860万,占雇员总数的85%。在德国的职工参与中,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其一是在拥有职工2000名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合作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这种参与方式的法律依据是1976年通过的《参与决定法》。它涉及的主要是监事会的人选。监事会的人数视企业规模而定,在2000名以上到1万名职工以上的企业有监事会成员20名。职工进入监事会的代表中,职工和高级职员是按比例选举的,但每一群体至少有一名代表。其二是拥有1000名以上职工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的参与决定涉及到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会中要求有一名劳工经理参加。监事会的人数定为11人,席位分配的过程是,劳资双方分别提出4名代表和1名“其他成员”,再加1名双方都能接受的“中立的”第三方。其中的“其他人员”规定为不允许与劳资双方有任何依赖关系,也不能来自那些与本企业有利害关系的企业。其三是雇工500名以上的股份公司、合资合作公司等。规定雇员代表在监事会中占1/3,在监事会席位总数多于1个席位时,至少要有1名工人代表和1名职工代表。职工代表由工人委员会提出候选人名单,再由职工直接选举。
  这样职工通过选派职工代表进入监事会参与公司重大经营决策,即所谓“监事会参与决定”,使得企业决策比较公开,这有利于对公司经营的监督,同时还有利于公司的稳定和持续发展。因为职工在监事会中占有一定的席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公司被兼并接管的可能性。这也是德国公司很少受到外国投资者接管威胁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而保护了经理人员做出长期投资的积极性。
  5.日本公司监控机制的特征
  日本银行的双重身份,决定了其必然在固定行使监控权力中,发挥领导的作用。日本银行及其法人股东通过积极获取经营信息对公司主管实行严密的监督。一方面,银行作为公司的主要股东,在盈利情况良好的条件下,银行只是作为“平静的商业伙伴”而存在。另一方面如果公司盈利开始下降,主银行由于所处的特殊地位,能够很早就通过营业往来帐户、短期信贷、与公司最高管理层商业伙伴的长期个人交往等途径获取信息,及时发现问题。如果情况继续恶化,主银行就可以通过召开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来更换公司的最高领导层。日本的董事会与美国很相似,基本上是实行业务执行机构与决策机构合二为一。但是日本董事会的股东代表特别少,从总体上看具有股东身份的仅占9.4%(主要股东为5.7%,股东代表为3.7%),而在上市公司特别是大公司中,具有股东身份的仅占3.9%,其余大部分都是内部高、中层的经理管理人员等,从董事会成员构成可以看出,董事会不是股东真正行使监控权力的机构。另外从表面上看,日本公司董事会也没有银行的代表,实际上并非如此,在日本公司董事会中,有一名以上的董事常常是公司主银行的前任主管,这是日本商业银行的通行做法。这位前任主管实际上就是为主银行收集信息,并对公司主管实行严密监控,当对公司主管经理的经营业绩不满意时,就可以利用股东大会罢免这些经理人员。日本公司还通过定期举行的“经理俱乐部”会议对公司主管施加影响。尽管“经理俱乐部”会议是非正式的公司治理结构,但它实际上是银行和其他主要法人股东真正行使权力的场所。在“经理俱乐部”会议上,包括银行和法人股东在内的负责人与公司经理一道讨论公司的投资项目、经理的人选以及重大的公司政策等。
(三)、家族模式
  由于国情和企业所处的成长与发展环境的差异,使得韩国和东南亚的家族治理模式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在韩国和东南亚家族治理模式的特征中,有些特征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是相同的,但也有些特征只是在形式上是相同的,但在内容上却是不相同的。为了研究的方便,本文把形式上相同的特征都归诸于韩国与东南亚家族治理模式的共性,至于内容上的不同则在阐述相关特征时加以区别说明。同时,有些特征只存在于东南亚家族治理模式中,也有一些特征只存在于韩国的家族治理模式中,本文把这样的特征归诸于韩国和东南亚家族治理模式在特征上的差别。下面从共性和差别两个方面分别阐述韩国和东南亚家族治理模式的特征。
  1.企业所有权或股权主要由家族成员控制  
在韩国和东南亚的家族企业中,家族成员控制企业的所有权或股权表现为五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企业的初始所有权由单一创业者拥有,当创业者退休后,企业的所有权传递给子女,由其子女共同拥有。第二种情况是,企业的初始所有权由参与创业的兄弟姐妹或堂兄弟姐妹共同拥有,待企业由创业者的第二代经营时,企业的所有权则由创业者的兄弟姐妹的子女或堂兄弟姐妹的子女共同拥有。第三种情况是,企业的所有权由合资创业的具有血缘、姻缘和亲缘的家族成员共同控制,然后顺延传递给创业者第二代或第三代的家族成员,并由他们共同控制。第四种情况是,家族创业者或家族企业与家族外其他创业者或企业共同合资创办企业时,由家族创业者或家族企业控股,待企业股权传递给家族第二代或第三代后,形成由家族成员联合共同控股的局面。第五种情况是,一些原来处于封闭状态的家族企业,迫于企业公开化或社会化的压力,把企业的部分股权转让给家族外的其他人或企业,或把企业进行改造公开上市,从而形成家族企业产权多元化的格局,但这些股权已经多元化的家族企业的所有权仍然主要由家族成员控制着。上述五种情况中的每一种情况,在韩国和东南亚的家族企业中都大量存在着,而且上述五种情况包括了韩国和东南亚家族企业所有权或股权由家族成员控制的基本概况。
  2.企业主要经营管理权掌握在家族成员手中  
在韩国和东南亚的家族企业,家族成员控制企业经营管理权主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企业经营管理权主要由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控制,另一种情况是企业经营管理权主要由有血缘关系的家庭成员和有亲缘、姻缘关系的家族成员共同控制。
  3.企业决策家长化  
由于受儒家伦理道德准则的影响,在韩国和东南亚家族企业中,企业的决策被纳入了家族内部序列,企业的重大决策如创办新企业、开拓新业务、人事任免、决定企业的接班人等都由家族中的同时是企业创办人的家长一人做出,家族中其他成员做出的决策也须得到家长的首肯,即使这些家长已经退出企业经营的第一线,但由家族第二代成员做出的重大决策,也必须征询家长的意见或征得家长的同意。当家族企业的领导权传递给第二代或第三代后,前一代家长的决策权威也同时赋予第二代或第三代接班人,由他们做出的决策,前一辈的同一辈的其他家族成员一般也必须服从或遵从。但与前一辈的家族家长相比,第二代或第三代家族家长的绝对决策权威已有所降低,这也是家族企业在第二代或第三代出现矛盾或冲突的根源所在。
  4.经营者激励约束双重化  
在韩国和东南亚的家族企业中,经营者受到了来自家族利益和亲情的双重激励和约束。对于家族第一代创业者而言,他们的经营行为往往是为了光宗耀祖或使自己的家庭更好地生活,以及为自己的子孙后代留下一份产业。对于家族企业第二代经营者来说,发扬光大父辈留下的事业、保值增值作为企业股东的家族成员资产的责任、维持家族成员亲情的需要,是对他们的经营行为进行激励和约束的主要机制。因此,与非家族企业经营者相比,家族企业的经营者的道德风险、利己的个人主义倾向发生的可能性较低,用规范的制度对经营者进行监督和约束已经成为不必要。但这种建立在家族利益和亲情基础上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家族企业经营者所承受的压力更大,并为家族企业的解体留下了隐患。
  5.企业员工管理家庭化  
韩国和东南亚的家族企业不仅把儒家关于“和谐”和“泛爱众”的思想用于家族成员的团结上,而且还推广应用于对员工的管理上,在企业中创造和培育一种家庭式的氛围,使员工产生一种归属感和成就感。例如,马来西亚的金狮集团,在经济不景气时不辞退员工,如果员工表现不佳,公司不会马上开除,而是采取与员工谈心等形式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种家庭式的管理氛围在公司中产生了巨大的力量。印度尼西亚林绍良主持的中亚财团,对工龄在25年以上的超龄员工实行全薪退休制,使员工增加了对公司的忠诚感。再如,韩国的家族企业都为员工提供各种福利设施如宿舍、食堂、通勤班车、职工医院、浴池、托儿所、员工进修条件等。韩国和东南亚家族企业对员工的家庭式管理,不仅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感,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亲和力和凝聚力,而且还减少和削弱了员工和企业间的摩擦和矛盾,保证了企业的顺利发展。
  6.来自银行的外部监督弱
  在东南亚,许多家族企业都涉足银行业。其中,一些家族企业的最初创业就始于银行经营,然后把企业的事业领域再拓展到其他产业;也有一些家族企业虽然初始创业起步于非银行领域的其他产业,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再逐步把企业的事业领域拓展到银行业。作为家族系列企业之一的银行与家族其他系列企业一样,都是实现家族利益的工具,因此,银行必须服从于家族的整体利益,为家族的其他系列企业服务。所以,属于家族的银行对同属于家族的系列企业基本上是软约束。许多没有涉足银行业的家族企业一般都采取由下属的系列企业之间相互担保的形式向银行融资,这种情况也使银行对家族企业的监督力度受到了削弱。在韩国,银行作为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手段,是由政府控制的。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只有符合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要求,才会获得银行的大量优惠贷款,否则就很难得到银行的贷款。所以,韩国的家族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都纷纷围绕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从事创办企业和从事经营活动。这种情况使得韩国的家族企业得到了没有来自银行约束的源源不断的贷款。除筹资功能外,银行在韩国只是一个发放贷款的工具,而对贷款流向哪些企业,获得贷款企业的金融体质是否健康则很少关心,使得韩国家族企业受到来自银行的监督和约束力度较小。
  7.政府对企业的发展有较大的制约  
韩国和东南亚的家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受到了政府的制约。在东南亚国家,家族企业一般存在于华人中间,而华人又是这些国家的少数民族(新加坡除外),且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华人经济与当地土著经济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华人家族企业经常受到政府设置的种种障碍的限制。为了企业的发展,华人家族企业被迫采取与政府及政府的公营企业合作,与政府公营企业合资以及在企业中安置政府退休官员和政府官员亲属任职等形式,来搞好与政府的关系。而在韩国,政府对家族企业的制约主要表现在政府对企业发展的引导和支持上。凡家族企业的经营活动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要求的,政府会在金融、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各种优惠政策进行引导和扶持,反之,政府会在金融、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限制。因此,在韩国和东南亚,家族企业的发展都受到了政府的制约,但在东南亚,政府对家族企业采取的主要措施是限制,在韩国,政府对家族企业采取的主要措施则是引导和扶持。
(D2):复杂的世界需要简单的规则。
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核心是制度设计。制度是一个社会或企业的游戏规则,它通过向人们提供一个日常生活的结构来减少不确定性,从而影响经济绩效。
头脑风暴研讨中,大家一起分析了分粥的故事,令人回味无穷。
故事说,有7个人住在一起,每天共食一锅粥,因人多粥少,争先恐后,秩序混乱,还互相埋怨,心存芥蒂。于是,他们想办法解决每天的吃饭问题———怎样公平合理地分食一锅粥。
  他们试验了不同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指定一个人分粥,很快大家就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了一个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
  第二种方法,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几乎每周下来,他们只有一天是饱的,就是自己分粥的那一天;
第三种方法,推选出一个人来分粥,开始这位品德尚属上乘的人还能公平分粥,但没多久,他开始为自己和溜须拍马的人多分,搞得整个小团体乌烟瘴气;
  第四种方法,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监督和制约机制,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等互相扯皮下来,粥吃到嘴里全是凉的,大家也很不满意;
  第五种方法,轮流分粥,而分粥的人要等到其他人都挑完后才能取剩下的最后一碗。
令人惊奇的是,采用此办法后,七只碗里的粥每次都几乎一样多,即便偶有不均,各人也认了,大家快快乐乐,和和气气,日子越过越好。分粥,本来是一项简单的小事。但是,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分粥关系到7个人的切身利益,对管理者来说,又是一项大事。分粥的故事给今天的科研管理带来诸多启示:
  启示,就是要构建一个科学的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中,最基本的是决策层和执行层。故事中,分粥者是谋划决策者,取粥者是执行者。把分粥与取粥分开,就是将职责与权利分离。这样才能让谋划者尽心谋划,提高决策的科学水平,降低决策风险;让执行者全力执行,将决策落到实处;用通俗的话说,叫“不能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启示之二,就是要建立合理的科研管理机制。分粥者是“指定”、“轮流”,还是“推选”,对分好的粥是分者“先取”还是“后取”,是管理方法问题,也是管理机制问题。管理机制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管理效率。分粥的5种方法中,显然是“轮流分粥、分者后取”的机制最为合理,因而效果也最好。如果只是“轮流分粥”,而没有“分者后取”,就会出现第二种方法的不良效果;如果只是“分者后取”,而没有“轮流分粥”,分者即便分得再平均,他也只能天天吃那最少最凉的一份,就显得有失公平。启示之三,就是要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科研管理制度。制度化管理是现代管理理念的重要内容,也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在一个团队里,制订出一套好的制度,是有效管理的关键。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制度才是好制度?好制度的标准就是责任与权利平衡、公平与效率兼顾。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有各自的责任与权利。分粥者必须尽平均分配的责任,而没有为自己或他人多分或少分的特权。唯有责任与权利的平衡,才能真正体现公平和提高效率。
  毫无疑问,第五种分粥制度优于有效率而无公平的第一、三种制度,也胜于有公平而无效率的第四种制度,更强于既无公平也无效率的第二种制度。它既方便快捷地实现分粥目的,又有效地解决吃饭问题,还增强了内部团结。科研管理的真谛在“理”不在“管”。管理者的主要职责就是建立一个像“轮流分粥,分者后取”那样合理的规则,让每个人按照规则进行自我管理。这对管理者来说,比事无巨细、事必躬亲要有效得多。以严格、正规著称的军队管理,就是以整套的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作为管理的依据和标准,实现管理目的的。这些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是古今中外军队管理经验的结晶。每一个管理者或被管理者都应该自觉执行,落到实处,并与时俱进,针对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不断补充、完善,以提升科研管理的水平。
(D3):什么是资本运作?
资本运作又称资本经营(包括:连锁销售,资本孵化,民间合伙私募,互助式小额理财),通过买卖企业和资产而赚钱的经营活动,利用以小变大、以无生有的诀窍和手段,实现价值增值、效益增长的一种经营方式。简言之就是利用资本市场,以小变大、以无生有的诀窍和手段,通过买卖企业和资产而赚钱的经营活动。发行股票、发行债券(包括可转换公司债券)、配股、增发新股、转让股权、派送红股、转增股本、股权回购(减少注册资本),企业的合并、托管、收购、兼并、分立以及风险投资等,资产重组,对企业的资产进行剥离、置换、出售、转让,或对企业进行合并、托管、收购、兼并、分立的行为,以实现资本结构或债务结构的改善,为实现资本运营的根本目标奠定基础。
资本运作和商品经营、资产经营在本质上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但它们之间存在着区别,不能将资产经营、商品经营与资本经营相等同。
资本经营具有如下三大特征:
  (1)资本运作的流动性
  资本是能够带来价值增值的价值,资本的闲置就是资本的损失,资本运作的生命在于运动,资本是有时间价值的,一定量的资本在不同时间具有不同价值,今天的一定量资本,比未来的同量资本具有更高的价值。
  (2)资本运作的增值性
  实现资本增值,这是资本运作的本质要求,是资本的内在特征。资本的流动与重组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资本增值的最大化。企业的资本运动,是资本参与企业再生产过程并不断变换其形式,参与产品价值形成运动,在这种运动中使劳动者的活劳动与生产资料物化劳动相结合,资本作为活劳动的吸收器,实现资本的增值。
  (3)资本运作的不确定性
  资本运作活动,风险的不确定性与利益并存。任何投资活动都是某种风险的资本投入,不存在无风险的投资和收益。这就要求经营者要力争在进行资本经营决策时,必须同时考虑资本的增值和存在的风险,应该从企业的长远发展着想,企业经营者要尽量分散资本的经营风险,把的资本分散出去,同时吸收其他资本参股。
&& 三:现金的分析与管理
1、在财务分析和财务管理中,“现金”有三种概念:
&& 现金1=库存现金;
&& 现金2=货币资金;
现金3=货币资金+应收票据。由于应收票据可以贴现,可以背书转让,应收票据实际上就是“现金”。
2、现金分析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就是通过将企业实际现金持有量与最佳现金持有量(或称目标现金持有量)的比较,以分析企业的现金持有量是否科学合理。
&& 3、其难点是如何确定企业的最佳现金持有量。
现金结构分析,将企业现金占总资产的比例与同行业其他企业的情况加以比较,以分析公司现金规模是否正常。
现金周期分析,是指企业在经营中从付出现金到收到现金所需的平均时间,其计算公式为:现金周期=经营周期-应付账款周转天数。
经营周期是从取得存货开始到销售存货并收回现金为止的时间,其计算公式为:经营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现金周期、经营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现金周期的计算:
(1)& 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平均存货
(2)&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
(3)& 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平均应收账款
(4)&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5)& 经营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
(6)& 应付账款周转率=营业成本/平均应付账款
(7)& 应付账款周转天数=360/应付账款周转率
(8)& 现金周期=经营周期-应付账款期间
如果存在预付、预收,现金周期的计算:
(1)& 预付账款周转次数=营业成本/平均预付账款
(2)& 预付账款周转天数=360/预付账款周转次数
(3)& 预收账款周转次数=营业收入/平均预收账款
(4)& 预收账款周转天数=360/预收账款周转次数
现金周期=预付账款周转天数+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应付账款周转天数-预收账款周转天数
&& 现金周期决定企业的营运资金量,计算公式为:
营运资金量=企业年现金需求(支出)总额&360&现金周期
4、现金管理
4.1:协定存款是指存款人通过与银行签订《协定存款合同》,约定期限、商定结算账户需要保留的基本存款额度,由银行对基本存款额度内的存款按结息日或支取日活期存款利率计息,超过基本存款额度的部分按结息日或支取日人行公布的高于活期存款利率,低于六个月定期存款利率的协定存款利率给付利息的一种存款。
现金理财管理包括:基金、股票、国债、企业债、黄金、外汇、银行理财产品、信托理财等。
现金理财管理实际上是企业的现金流量与风险管理。要注意风险与收益的权衡。强调资产的合理配置。
委托贷款是指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委托人提供资金,由商业银行(即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收回的贷款。商业银行(即受托人)只收取手续费,不承担贷款风险。
委托贷款的利率由委托人与借款人协商确定,但是必须在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范围内。
委托贴现是指委托人提供资金,指定借款人(贴现申请人)和贴现利率,委托银行代为办理银行(商业)承兑汇票的贴现,并协助收回贴现款项的业务。如果企业希望短期富裕的大额资金获得较高的稳定收益,企业可以选择银行的委托贴现业务。
委托贴现的利率由委托人与借款人(贴现申请人)协商确定,但是必须在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范围之内。
4.23信托就是信用委托,信托业务是一种以信用为基础的法律行为,一般涉及到三方面当事人,即投人信用的委托人,受信于人的受托人,以及受益于人的受益人。信托业务是由委托人依照契约或遗嘱的规定,为自己或第三者(即受益人)的利益,将财产上的权利转给受托人(自然人或法人),受托人按规定条件和范围,占有、管理、使用信托财产,并处理其收益。
  信托业在中国,最早可追溯到20世纪初。当代信托行业最早伴随改革开放萌生,对于弥补我国传统单一的银行信用的不足,利用社会闲置资金,引进外资,拓展投资渠道,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社会财富的巨大增长,产权制度的多元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委托他人管理和处分自己的财产势在必行,信托“一法两规”的颁布将为信托业的健康发展奠定法制基础,据初步统计,2002年至2003年一季度市场已经推出了四十几个信托产品,吸收信托资金逾70亿元。同时,证券市场基金作为一种标准化和典型的信托产品已经为人们日常生活所熟悉。
  但是,中国信托业是在混沌中诞生、在不断清理整顿中发展起来的。在中国,信托业务因为其灵活性而具有极大弹性和普遍性,在我国金融业分业经营的环境下,信托公司是唯一能够综合利用金融市场、连通产业和金融市场的机构,从基础设施、大型工程建设投融资到企业的兼并重组、改制顾问到租赁、担保,信托公司能够提供全程式的金融服务。几乎涵盖了储蓄、证券经纪、保险以外的其他金融、投行业务。
& &4.24债券逆回购交易
债券逆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国债、政府债券或企业债券,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逆回购为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到期则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简单说就是主动借出资金,获取债券质押的交易就称为逆回购交易,此时投资者就是接受债券质押,借出资金的融出方。与债券逆回购相对应的是债券正回购,指的是被动借出资金。
债券逆回购的风险较低,安全性较高。所谓债券回购(又称债券逆回购),其实是一种短期贷款,就是你把钱借给别人,获得固定利息;别人用债券作抵押,到期还本付息。
严格来说,债券逆回购有以下几种极低的风险:
  1. 机会成本风险。如果其他投资收益率更高,则债券逆回购存在机会成本损失;
  2. 系统性风险。经济萧条时,所有投资产品收益下降,债券逆回购也不例外;
  3. 银行系统风险。当担保的券商倒闭时,债券逆回购可能无法收回本金。但这种情况在中国几乎不可能发生。
&& 5 结算管理:
国内结算主要包括:支票、银行本票、银行汇票、汇兑、商业汇票、委托收款、托收承付、代理结算、公司卡、国内信用证。
& &国际结算主要包括:信用证、托收、汇兑。
集中管理:
目标就是实现集团企业的“三高“变”三低“(高存款、高贷款、高费用变为低存款、低贷款、低费用)。包括:普通现金池、名义现金池、集团协议转账、集团资金余额管理、收支两条线集中管理、集团账户存款等。
6.1现金池业务,是指属于同一家集团企业的一个或多个成员单位的银行账户现金余额实际转移到一个真实的主账户中,主账户通常由集团总部控制,成员单位用款时需从主账户获取资金对外支付。这种形式主要用于利息需要对冲。
& 四:应收账款的分析与管理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销售产品、商品、提供劳务等原因,应向购货客户或接受劳务的客户收取的款项和代垫的运杂费,它是企业采取信用销售而形成的债权性资产,是企业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大多数公司希望现销而不愿赊销,但是面对竞争,为了稳定自己的销售渠道、扩大商品销路、开拓并占领市场,降低商品的仓储费用、管理费用、增加收入,不得不面向客户采用信用政策,提供信用业务。公司采用赊销,虽能给公司带来以上好处,但也要付出一定代价,给公司带来风险。如客户拖欠货款,应收账款收回难度越来越大,甚至收不回。
加强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
  1.设置应收账款明细分类账
  企业为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在总分类账的基础上,又按信用客户的名称设置明细分类账,来详细地、序时地记载与各信用客户的往来情况。
  会计的作用在于提供与决策相关的信息,应收账款明细分类账在应收账款的管理上正是充当了这一角色。但是,决策的正确与否,还将取决于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及时性和完整性等特征。所以,对于应收账款明细分类账的设置与登记通常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全部赊销业务都应正确、及时、详细登入有关客户的明细分类账,随时反映每个客户的赊欠情况,根据需要还可设置销货特种日记账以反映赊销情况;
  (2)赊销业务的全过程应分工执掌,如登记明细账、填制赊欠客户的赊欠账单、向赊欠客户交送或邮寄账单和处理客户收入的现金等,都应分派专人负责;
  (3)明细账应定期同总账核对。
  对于影响应收账款收回金额的因素通常有:
(1)销售折扣中的现金折扣;(2)销货退回与折让;(3)销货运费归谁负担;(4)坏账因素。这四方面的资料都将在应收账款明细账与销货日记账中得到详细的记录。对于这些情况的掌握,不光对维护应收账款的完整性有利,而且还利于企业对生产经营的控制,提高产品质量,改善企业的生存环境。比如第二个因素,我们通过大量的退货与折让的信息可了解到企业的产品质量如何,客户的消费偏好如何,客户对企业的产品质量、包装、外观及功能有些什么样喜好等。第三个因素是客观的,第一、第四个因素将在以下管理方法中进行阐述。
  2.设置专门的赊销和征信部门
  应收账款收回数额的多寡及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客户的信用。坏账将造成损失,收账期过长将削弱应收账款的流动性。所以,企业应设置赊销和征信部门,专门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调查,并向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的征信机构取得信息,以便确定要求赊购客户的信用状况及付款能力。企业的赊销和征信部门在应收账款管理中的职能是:
  (1)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评级;
  (2)批准赊销的对象及规模,未经批准,企业的其他部门及人员一般无权同意赊销;
  (3)负责赊销账款的及时催收,加速资金周转。一般对账款的催收期限不能间隔太长,因为在法律上太长的期限可能暗示债权的放弃。
  赊销和征信部门对客户信用状况的评级,其信息来源除了向对企业进行信用评级的征信机构取得外,另一个重要的来源应该是明细账和销货日记薄。对于这两本账薄进行分析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采用账龄分析法,因为应收账款账户余额随着年龄的增加,最终收款的前景就越暗淡,这也是销货折扣被广泛采纳的重要原因。将应收账款各客户的余额按账龄的长短进行分类的表我们称之为账龄法,我们除了可以利用账龄表来估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比例外,账龄表还有另一个优点,那就是它能使经理人员对各个客户的信用做出特殊的判断。
  3.实行严格的坏账核销制度
  应收账款因赊销而存在,所以,应收账款从产生的那一天起就冒着可能收不回来的风险,即发生坏账的风险,可以说坏账是赊销的必然结果。对于整个赊销而言,我们可以将个别坏账理解为赊销费用,为了缩小企业的损失,根据配比原则,发生的坏账应同收益进行配比,从收益中扣除,从而列示企业的实有资产,同时不虚夸所有者权益及收益,这也是谨慎性原则的要求。
  企业对坏账的处理有直接核销法和备抵法两种,比较而言,备抵法更符合配比原则与谨慎性原则,因而受到青睐。备抵法又分为赊销百分比法、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和账龄分析法,三者各有优缺点,对这些方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偏好。而实行严格的坏账核销制度,不以方法的采用而区分,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准确地判断是否为坏账,坏账的核销至少应经两人之手。准备地判断坏账及其多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两人以上的经手为防止舞弊提供可能。如某位销售员对已收回的应收账款装入自己的口袋而向上级申报为坏账。
  (2)在应收账款明细账中应清晰地记载坏账的核销,对已核销的坏账仍要进行专门的管理,只要债务人不是死亡或破产,只要还有一线希望,我们都不能放弃。同时还为以后的核对及审查留下信息。
  (3)对已核销的坏账又重新收回要进行严格的会计处理,先做重现应收账款的会计分录,后做收款的会计处理。这样做有利于管理人员掌握信息:客户希望重塑良好形象的愿望。
实行严格的内审和内部控制制度
  应收账款收回数额及期限是否如实关系到企业流动资金的状况、企业生产的决策、信用客户的形象和内部控制对贪污及挪用企业款项的抵制等。因此,为维护资金的安全运行,对应收账款应实行严格的内审和内部控制制度,其内容包括:
  1.可靠的人事和明确的责任。
  责任意味着将任何一项行为都尽可能地追溯到底,这样,其结果就同个人联系在一起了。将责任固定下来,还可对雇员产生心理影响,促使他们不得不小心行事和注重效率。
  2.责任分离与岗位替换。
  分离责任不仅有助于保证精确地编制数据,还限制了需要两人或多人合伙才能舞弊的机会,这是一个异常重要而又经常被人忽视的要素。岗位的替换可以带来两个好处:第一,它保证至少有两名雇员知道做同一样的工作,这样,当其中一个因故不能出勤时,另一人能及时补上;第二,采用轮换制度可以预防舞弊行为的发生,因为当替补人员接替工作时可以很容易地发现前任的不轨行为。
  3.坏账核销凭证完备,要有完整的程序。
  坏账的核销要有依据,对于永久性坏账的核销要有客观的媒体报道,象债务人的死亡或破产。对于估计的长期无法收回的坏账,核销后应专门登记,并仍然要派专人负责进行催收,定期核对,避免贪污行为的发生。
  4.对赊销的权限进行监督。赊销及征信部门有权决定赊销的对象及数量,但决定必须建立在对信用资料分析的基础之上,而且,其权力属于全部门,个人的权利不能凌架于集体之上。
合理地使用销售折扣
  商业信用的采用产生了应收账款,应收账款是企业拥有的,经过一定期间才能收回的债权。作为一项流动资产,它具有或有的特性。因此,在销售的时候我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现销。然而,在前面的阐述中我们也谈到了企业也将不得不接受赊销,所以,为鼓励客户及时付款或者是尽可能早地付款,我们选择了销售折扣这一手段。
  销售折扣的确会减少应收账款的风险,但是,在使用中我们还应注意使用的对象(客户)、使用的方式和提供折扣的范围,否则,销售折扣就不能靠近我们所希望的结果。比如,现金折扣一般不用于普通客户,而商业折扣尽量少用于赊销方式。
充分利用应收账款进行融资
  应收账款的持有一般不会增值,若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它的持有将会造成损失。因此,叵能充分利用应收账款,使其增值,为企业带来效益,将是一件重要的而且会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应收账款可以通过抵借或让售获得资金,用于生产的再循环。通常应收账款的让售对客户的信用级别要求很高,这种款项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很小。而应收账款的抵借,则会形成企业的或有负债。尽管如此,这两种方法都可使企业提前获得资金用于周转而获得效益,但是,利用这两种方式进行融资时,一定要注意效益大于成本的原则,即提前使用资金增加的收益应大于提前使用这笔资金的成本,否则,这两种方法是不能使用的。
准确地使用法律武器
  企业的经济活动受法律的约束,同时,法律也会保护企业合法的经济活动,所以,维护应收账款的完整,我们不能离开法律这一有效的武器。首先,应规范销售合同。销售部门应会同财务部门、生产部门和法律部门共同制定销售合同,完善合同的内容,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尤其是违约条款的相关规定等,以避免日后纠纷。对于信用级别较低的客户,可以采用有担保销售和不赊销。其次,定期对账催账后要取得具有法律效力的书面文件,避免口头承诺。最后,对于陷入债务危机的客户,如其没有发展潜力,应及时启动债权人申请破产程序,以减少损失;如其有发展潜力,应合理有效地利用债务重组等方式,以挽救自己的损失。
  另外,保理业务是一种集融资、结算、账务管理和风险担保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业务,对于销售企业来说,也能使企业免除应收账款管理的麻烦,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五:预付款项的分析与管理
1: 预付款项(Advances to
suppliers),包括预付货款和预付工程款等,通常属于流动资产。预付账款与应收账款都属于公司的债权,但两者产生的原因不同,应收账款是公司应收的销货款,通常是用货币清偿的,而预付账款是预付给供货单位的购货款或预付给施工单位的工程价款和材料款,通常是用商品、劳务或完工工程来清偿的。因此,二者应当分别设置科目。
  2:公司对供货方客户或工程承包方预付账款时,应借记“预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以后收到预购的材料、商品或完工工程时,借记“材料采购”、“固定资产”等科目,贷记“预付账款”科目。
  3:补付的货款,借记“预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退回多付的货款,作方向相反的分录。
 &&4: 预付货款情况不多的公司,也可以将预付的货款直接记入“应付账款”借方。预付货款时,借记“应付账款”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收到货品再转销。
5:预付款项的管理主要有三方保兑仓、未来提货权质押融资、四方保兑仓及先票/后款货几种。
5.1保兑仓业务指(承兑银行)与经销商(承兑申请人,以下称买方)、供货商(以下称卖方)通过三方合作协议参照保全仓库方式,即以贸易中的物权控制包括货物监管、回购担保等作为保证措施,而开展的特定票据业务服务模式。
保兑仓业务主要适用于知名品牌产品生产厂家(包括其直属销售部门、销售公司)与其下游主要经销商的批量供货所形成的商品交易关系或债权债务关系。
交易商品应符合以下要求:
& (1)、 适应用途广,易变现;&
& (2)、 价格稳定,波动小;
& (3)、 不可消耗,不易变质,便于保全
&& 卖方应具备的条件
& (1)、卖方应为知名品牌(省级及以上)产品生产厂家,经营规模大,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
&保兑仓业务各合作方的合作内容:&
&&&银行方:对买卖双方的商品交易签发银行承兑汇票、并监控商品;&
&买方:向银行申请为其开立的商业汇票提供承兑,并随时补充保证金随时提货,按期兑付银行承兑汇票;&
&卖方:对银行承兑汇票敞口部分提供连带责任保证(及回购到期未发出商品)、并配合银行共同监控商品。
未来提货权融资是指买方企业以其与核心客户之间的购销合同和未来提货权利为依据申请融资并用于支付货款,融资成功后,买方可以银行开具的提单为提货凭证在第三方仓库提货,以销售回款作为第一次还款的融资业务。
  未来提货权融资可以帮助买方企业提前融资,及时完成货款支付,有效地放大了他们的提货能力,并且帮助他们获得较高的价格折扣。同时还可以免除卖方的回购担保,有较好的市场适应力。此外融资工具多样,包括贷款、银行承兑汇票等。
  适应的主要对象
  申请未来提货权融资的企业必须具有良好的盈利水平和信用等级。银行通常会要求申请该业务的企业具有以下的条件:
  管理规范的优质中小贸易公司;
  具有稳定的偿债资金来源;
  流动性良好,具有较强的到期偿债能力;
  近三年没有违法和重大违规行为;
  具有健全的内部资金管理体系;
  风险控制
  对于银行来说,在未来提货权质押融资业务中操作风险较大。因此银行对于单据的把握非常重要,必须制定严密的制度,确保合规操作。特别是对于该融资申请的一系列审核和相应的风险控制。
  例如银行需与借款人、仓库方签订监管合同(包括办理提货权仅凭银行通知指示、须注明有关跌价补充质物条款、签订质押合同)。同时用于质押货物价格由分公司业务管理部审定,根据发票、合同、付款凭证及综合考虑货物的市价综合确定的。
  具体的操作
  未来提货权融资的融资工具多样,包括贷款、银行承兑汇票等。最常见的就是银行承兑汇票。
  供应商、经销商和银行先签订三方协议。经销商向银行缴存银行汇票金额30%的保证金,银行开立以经销商为出票人、供应商为收款人的银行承兑汇票,银行通知供应商给予经销商提取与汇票金额30%等值的货物。经销商实现销售之后,将货款回笼再存入保证金账户,银行收到钱款后,通知供应商发放等值货物,依此类推。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经销商必须事先在银行账户存入不低于合同金额30%的款项,银行发放的贷款数额不得高于合同金额70%。银行贷款的款项必须与经销商自有的款项一起直接付给供应商或者开具以供应商为收款人的银行汇票,供应商在收到相关款项后出具相关收款证明。
举深圳发展银行案例,来说明什么是先票/款后货。
<font COLOR="#.31、业务简介  先票/款后货是深发展动产质押融资的前置形式,企业采购深发展认可为押品的货物时,在取得实物之前,即可凭采购合同向深发展申请融资支付货款。
  先票/款后货的融资方式包括开立银行承兑汇票、深发展有贴现保证的商业承兑汇票和贷款三种,企业可以灵活选择合适的方式使用融资。
  5.32、业务办理流程  <font COLOR="#.321、买卖双方签订贸易合同;
  5.322、客户向深发展交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通常为30%);
  5.323、深发展为客户提供授信,向客户关联方支付货款;
  5.324、客户关联方根据三方协议的要求,在约定的时间内将合同对应的货物发送到深发展指定的仓库,运输单据上将深发展列为收货人;
  5.325、客户与深发展签订质押合同,将仓库内的货物质押给深发展;
  5.326、客户补交保证金赎货;
  5.327、深发展向仓库发出放货指令。
六:存货的分析与管理
&存货管理内涵
  存货是指企业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持有的、以销售的产成品或商品,或为了出售仍然处于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或在生产过程、劳务过程中消耗的材料、物料等。它是反映企业流动资金运作情况的晴雨表,往往成为少数人用来调节利润、偷逃国家税费基金的调节器。因为它不仅在企业营运资本中占很大比重,而且又是流动性较差的流动资产。存货管理就是对企业的存货进行管理,主要包括存货的信息管理和在此基础上的决策分析,最后进行有效控制,达到存货管理的最终目的提高经济效益。
  企业置留存货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保证生产或销售的经营需要,另一方面是出自价格的考虑,零购物资的价格往往较高,而整批购买在价格上有优惠。但是,过多地存货要占用较多资金,并且会增加包括仓储费、保险费、维护费、管理人员工资在内的各项开支,因此,进行存货管理目标就是尽力在各种成本与存货效益之间做出权衡,达到两者的最佳结合,这就是存货管理的目标。
问题及原因
  当前企业存货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
  1.存货的收入、发出、结存缺乏真实记录。
  材料领用记录生产成本及费用的归集、结转的记录人为因素较多,尤其在工程项目核算上更显现其弊端。比如,甲、乙两个工号同时开工,月末核算记录显示的是乙工号的材料消耗极少甚至为零,而甲工号的材料消耗多出一大块;原辅材料已经领用消耗,而实际上并未相应结转成本;原辅材料并未领用消耗,而实际上已经结转了成本;购入的材料已经领用消耗,购货发票未到,期末又没有按规定暂估入库,造成资产负债表期末存货记录减少甚至出现红字余额。
  2.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在材料采购、产品销售环节往往由同一个人完成采购销售、付款收款、入库出库等全过程,使采购销售工作无章可依,还会提供暗箱操作的温床,增加了营私舞弊的可能性。
  3.流动资金占用额高。
  因库存量大,导致流动资金占用额高,有的企业存货储备要占到流动资金总额的60%以上,给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带来很大的困难。
  4.非正常存货储备量挤占了正常的存货储备量。
  为控制流动资金占用额,在日常存货管理中尽量降低库存占用量,减少进货量,从而影响了正常生产经营所需要的合理存货储备量。
  5.管理不到位。
  毁损待报废、超储积压存货储备在每年一次的清产核资中都要作为重点问题进行上报,但每年都是只上报,没有上级主管部门的批示,没有处理结果,致使毁损待报废、超储积压存货储备量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提高企业存货管理水平的途径分析
  1.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规定,使账、物、卡三相符。
  存货管理要严格执行财务制度规定,对货到发票未到的存货,月末应及时办理暂估入库手续,使账、物、卡三相符。
  2.采用ABC控制法,降低存货库存量,加速资金周转。
  3.加强存货采购管理,合理运作采购资金,控制采购成本。
  4.充分利用ERP等先进的管理模式,实现存货资金信息化管理。
七:固定资产的分析与管理
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手段,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从会计的角度划分,固定资产一般被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等。
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企业在确认固定资产时,需要判断与该项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实务中,主要是通过判断与该固定资产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到了企业来确定。
  通常情况下,取得固定资产所有权是判断与固定资产所有权有关的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到企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凡是所有权已属于企业,无论企业是否收到或拥有该固定资产,均可作为企业的固定资产;反之,如果没有取得所有权,即使存放在企业,也不能作为企业的固定资产。但是所有权是否转移不是判断的唯一标准。在有些情况下,某项固定资产的所有权虽然不属于企业,但是,企业能够控制与该项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入企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将该固定资产予以确认。例如,融资租赁方式下租入的固定资产,企业(承租人)虽然不拥有该项固定资产的所有权,但企业能够控制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入企业,与该固定资产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实质上已转移到了企业,因此,符合固定资产确认的第一个条件。
  2、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是资产确认的一项基本条件。要确认固定资产,企业取得该固定资产所发生的支出必须能够可靠地计量。企业在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有时需要根据所获得的最新资料,对固定资产的成本进行合理的估计。如果企业能够合理地估计出固定资产的成本,则视同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具体运用:
  企业由于安全或环保的要求购入设备等,虽然不能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但有助于企业从其他相关资产的使用获得未来经济利益或者获得更多的未来经济利益,也应确认为固定资产。例如,为净化环境或者满足国家有关排污标准的需要购置的环保设备,这些设备的使用虽然不会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但却有助于企业提高对废水、废气、废渣的处理能力,有利于净化环境,企业为此将减少未来由于污染环境而需支付的环境治理费或者罚款,因此,企业应将这些设备确认为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如果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由此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表明这些组成部分实际上是以独立的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因此,企业应当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例如,飞机的引擎,如果其与飞机机身具有不同的使用寿命,适用不同折旧率和折旧方法,则企业应当将其单独确认为一项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  (一)固定资产初始计量原则
  固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
  固定资产的成本,是指企业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这些支出包括直接发生的价款、运杂费、包装费和安装成本等,也包括间接发生的,如应承担的借款利息、外币借款折算差额以及应分摊的其他间接费用。
  对于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确定其初始入账成本时还应考虑弃置费用。弃置费用通常是指根据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国际公约等规定,企业承担的环境保护和生态恢复等义务所确定的支出,如核电站核设施等的弃置和恢复环境等义务。对于这些特殊行业的特定固定资产,企业应当按照弃置费用的现值计入相关固定资产成本。石油天然气开采企业应当按照油气资产的弃置费用现值计入相关油气资产成本。在固定资产或油气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预计负债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财务费用。
一般工商企业的固定资产发生的报废清理费用,不属于弃置费用,应当在发生时作为固定资产处置费用处理。
  (二)不同方式取得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1、外购固定资产
  企业外购固定资产的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9312;
、使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可归属于该项资产的运输费、装卸费、安装费和专业人员服务费等。外购固定资产分为购入不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和购入需要安装的固定资产两类。以一笔款项购入多项没有单独标价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各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比例对总成本进行分配,分别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成本。
  购买固定资产的价款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实际支付的价款与购买价款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信用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摊销金额除满足借款费用资本化条件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外,均应当在信用期间内确认为财务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2、自行建造固定资产
  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作为入账价值。其中,“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必要支出”,包括工程用物资成本、人工成本、交纳的相关税费、应予资本化的借款费用以及应分摊的间接费用等。企业为在建工程准备的各种物资,应按实际支付的购买价款、增值税税额、运输费、保险费等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并按各种专项物资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的借款费用,应当按照本书“第十四章借款费用”的有关规定处理。
  企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包括自营建造和出包建造两种方式。
  (1)企业为在建工程准备的各种物资,应当按照实际支付的买价、不能抵扣的增值税税额、运输费、保险费等相关税费,作为实际成本,并按照各种专项物资的种类进行明细核算。工程完工后剩余的工程物资,如转作本企业库存材料,按其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转作企业的库存材料。存在可抵扣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应按减去增值税进项税额后的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转作企业的库存材料。
  盘盈、盘亏、报废、毁损的工程物资,减去保险公司、过失人赔偿部分后的差额,工程项目尚未完工的,计入或冲减所建工程项目的成本;工程已经完工的,计入当期营业外收支。
  (2)在建工程应当按照实际发生的支出确定其工程成本,并单独核算。
  第一,企业的自营工程,应当按照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直接机械施工费等计量;采用出包工程方式的企业,按照应支付的工程价款等计量。设备安装工程,按照所安装设备的价值、工程安装费用、工程试运转等所发生的支出等确定工程成本。
  第二,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因进行负荷联合试车所发生的净支出,计入工程成本。企业的在建工程项目在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取得的负荷联合试车过程中形成的、能够对外销售的产品,其发生的成本,计入在建工程成本,销售或转为库存商品时,按其实际销售收入或预计售价冲减工程成本。
  第三,在建工程发生单项或单位工程报废或毁损,减去残料价值和过失人或保险公司等赔款后的净损失,工程项目尚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计入继续施工的工程成本;工程项目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属于筹建期间的,计入管理费用,不属于筹建期间的,计入营业外支出。如为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报废或毁损,或在建工程项目全部报废或毁损,应将其净损失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第四,所建造的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日起,根据工程预算、造价或者工程实际成本等,按估计价值转入固定资产,并按有关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作调整。
  3、租入的固定资产
  融资租赁,是指实质上转移了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的租赁。其所有权最终可能转移,也可能不转移。在融资租赁方式下,承租人应于租赁开始日将租赁开始日租入固定资产公允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租入固定资产入账价值,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其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
  4、其他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
  (1)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当按照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等方式取得的固定资产的成本,应当分别按照本书“第八章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第十一章债务重组”的有关规定确定。
固定资产的分类
  固定资产可以按其经济用途、使用情况、产权归属、实物形态和使用期限进行分类核算。
  1.按经济用途分为生产经营用和非生产经营用两类
  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是指直接服务于生产经营全过程的固定资产,如厂房、机器设备、仓库、销售场所、运输车辆等。非生产经营用固定资产是指不直接服务于生产经营,而是为了满足职工物质文化、生活福利需要的固定资产,如职工宿舍、食堂、托儿所、幼儿园、浴室、医务室、图书馆以及科研等其他方面使用的房屋、设备等固定资产。
  2.按使用情况分为使用中、未使用、不需用三类
  使用中固定资产是指企业正在使用的各种固定资产,包括由于季节性和大修理等原因暂时停用以及存放在使用部门以备替换使用的机器设备。未使用固定资产是指尚未投入使用的新增固定资产和经批准停止使用的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不需用、准备处理的固定资产。
  3.按产权归属分为自有、接受投资和租入三类
  自有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所有权的各种固定资产。租人固定资产是指企业从外部租赁来的固定资产,租人固定资产又可分为经营租赁资产以及融资租赁固定资产,经营租赁资产所有权不属于承租人,而融资租赁固定资产,在到期后,所有权归承租人,承租人可以视为自有资产进行管理,要计提折旧。
  4.按实物形态分为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电子设备、运输设备及其他设备五大类
  5.按固定资产最短使用期限分为5年、10年、20年
  最短使用期为5年的如电子设备和火车、轮船以外的运输工具,以及与生产经营有关的器具、工具、家具等固定资产;最短使用期限为10年的如火车、轮船、机器、机械和其他生产设备;最短使用期为20年的如房屋、建筑物等固定资产。企业在对固定资产最短使用期限分类时,不能将不同使用年限的固定资产划为一类,以免影响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的正确性。
&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1、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固定资产的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年9月份铜均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