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朋友那儿了解到2018医疗互助帮困计划计划,也想买一个,看着水滴还可以,这个平台靠谱吗?有没有买过的给个解答?

不太靠谱,别轻信网络“保险”
觉得每月拿出上千元买重大疾病险经济压力有些大,你是否愿意加入一个“网络互助”计划?当有成员患病时,你拿出几块钱和大家一起分摊;你需要帮助时,成员们也来资助你。水滴互助、抗癌公社、e互助、人人互助等一批“网络互助”平台越来越受到关注,水滴互助上线仅2个多月已经有70万会员。
业内人士认为,互助保险的一些形式融入互联网,网络互助平台的确是商业保险之外的另一种保障方式。但网络互助不是真正的保险,在财务稳定性和赔偿给付能力方面不比保险。同时,更要警惕那些打着“互助”“公益”名号的行骗平台,应加强甄别,理性加入。
3元换30万元保障
“准备给家人购买一份重疾险,无意中发现了网络互助,这种平台靠谱吗?”加入网络互助很像是买了一份保险,“保费”又比真正的保险少太多,诱惑的确不小。
水滴互助平台上有4种互助计划,综合意外互助计划、中青年抗癌计划、中老年抗癌计划和少儿健康互助计划。以加入会员人数多达64万人的中青年抗癌计划为例,年龄18周岁至50周岁之间、身体健康的人都可以加入,预存9元,如果有会员患癌,其他会员均摊,会员数量越多,分摊金额越低,单次不超过3元。受助者最高可获30万元互助金。
“平时小额助他人,数十种大病时得保障”。抗癌公社则是零费用加入,每次捐助低于1元,最高可获35万元保障。其微信平台上显示已有近50万社员,甚至还推出专门针对癌症、糖尿病等患者的互助计划。
还有平台推出重大疾病互助、意外互助之外的项目。比如,夸克联盟的“驾车风险互助计划”,最高可得80万元三者保障;因救助他人而遭讹诈,“扶老人爱心互助计划”可给予律师费、诉讼费等最高20万元的保障。
这些低门槛、低费用的互助平台频频得到资本的青睐。抗癌公社2015年底估值约400万美元;水滴互助获腾讯等5000万元天使投资,估值近3亿元……
神似保险的“服务平台”
“这些平台把互助保险的一些做法用在互联网上,实际上其并没有获得保险的资质,自称‘共同抵御风险的社群’‘众保平台’,处在灰色的边缘地带。”一位业内人士分析。
比如,夸克联盟就明确表示,自己不是商业保险,本质上只是提供了一个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让用户之间形成一种网络上以互帮互助为目的的权利义务关系。
实际上,保监会也曾提醒,这些互联网公司不具备保险经营资质,互助计划也非保险产品,同时也没有政府部门的监督,在财务稳定性和赔偿给付能力方面没有充分保证。
但也有人认为,对于那些买不起商业保险、得不到长期有效保障的人来说,参加网络互助不失为一个选择。
根据抗癌公社公示的电子汇款凭证和受助人签字收据,今年7月,抗癌公社为罹患结肠癌的四川成都蓝女士发起捐助,每位社员分摊0.78元,8月初蓝女士收到了约30万元的汇款。抗癌公社表示已为11个家庭完成互助。
白领小赵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分享互助计划,觉得是个好事也稀里糊涂地加入了。头两次有社员生病需要分摊,他都毫不犹豫地微信支付了,可后来发现每个月都有新的互助任务,第三次需要分摊时,他就没交钱自动退出了。“平台的资金安全吗,会不会有人骗保?”小赵担心这是个“无底洞”。
大多数网络互助平台都表示,会组织独立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申请资助事件进行评估和鉴定,并在平台上公示,接受质询。为防止带病加入,水滴互助还设置了180天的等待期,期间患病也不可以申请互助金,但须履行分摊义务。
警惕“互助”外衣下的陷阱
“网络互助平台有待进一步发展,目前还没有大的风险。做大到一定程度后,有关部门或出台政策加以规范,就像现在的网络约车平台一样。”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认为,正规的互助平台有存在的价值,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不该一棍子打死。
不过,值得警惕的是,网络互助流行起来后,有不法平台打着“互助”的旗号,做起了“圈钱”的买卖。
近日,一家叫“亿加爱心”的互助平台被曝是一场集资骗局,该平台会定期举行公益活动,贴出现场照片,并声称有诸如建立希望小学这样的项目,“帮助金额”日息为1.5%,吸引投资者纷纷参与投资。而投资者打款容易、取款难,至少有近4000名投资者深陷其中。今年上半年,先后有“MMM”“YBI”等金融互助平台陆续崩盘。
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有的机构和个人打着“互助计划”的幌子,通过微博、微信等互联网平台恶意骗取公众钱款,极易给消费者造成经济损失,对于形形色色的互助平台要提高甄别能力。(北京日报记者 董禹含)
& & & & & &
不太靠谱,别轻信网络“保险”
互助保险的一些形式融入互联网,网络互助平台的确是商业保险之外的另一种保障方式。但网络互助不是真正的保险,在财务稳定性和赔偿给付能力方面不比保险。同时,更要警惕那些打着“互助”“公益”名号的行骗平台,应加强甄别,理性加入。
觉得每月拿出上千元买重大疾病险经济压力有些大,你是否愿意加入一个“网络互助”计划?当有成员患病时,你拿出几块钱和大家一起分摊;你需要帮助时,成员们也来资助你。水滴互助、抗癌公社、e互助、人人互助等一批“网络互助”平台越来越受到关注,水滴互助上线仅2个多月已经有70万会员。
业内人士认为,互助保险的一些形式融入互联网,网络互助平台的确是商业保险之外的另一种保障方式。但网络互助不是真正的保险,在财务稳定性和赔偿给付能力方面不比保险。同时,更要警惕那些打着“互助”“公益”名号的行骗平台,应加强甄别,理性加入。
3元换30万元保障
“准备给家人购买一份重疾险,无意中发现了网络互助,这种平台靠谱吗?”加入网络互助很像是买了一份保险,“保费”又比真正的保险少太多,诱惑的确不小。
水滴互助平台上有4种互助计划,综合意外互助计划、中青年抗癌计划、中老年抗癌计划和少儿健康互助计划。以加入会员人数多达64万人的中青年抗癌计划为例,年龄18周岁至50周岁之间、身体健康的人都可以加入,预存9元,如果有会员患癌,其他会员均摊,会员数量越多,分摊金额越低,单次不超过3元。受助者最高可获30万元互助金。
“平时小额助他人,数十种大病时得保障”。抗癌公社则是零费用加入,每次捐助低于1元,最高可获35万元保障。其微信平台上显示已有近50万社员,甚至还推出专门针对癌症、糖尿病等患者的互助计划。
还有平台推出重大疾病互助、意外互助之外的项目。比如,夸克联盟的“驾车风险互助计划”,最高可得80万元三者保障;因救助他人而遭讹诈,“扶老人爱心互助计划”可给予律师费、诉讼费等最高20万元的保障。
这些低门槛、低费用的互助平台频频得到资本的青睐。抗癌公社2015年底估值约400万美元;水滴互助获腾讯等5000万元天使投资,估值近3亿元……
神似保险的“服务平台”
“这些平台把互助保险的一些做法用在互联网上,实际上其并没有获得保险的资质,自称‘共同抵御风险的社群’‘众保平台’,处在灰色的边缘地带。”一位业内人士分析。
比如,夸克联盟就明确表示,自己不是商业保险,本质上只是提供了一个互联网信息服务平台,让用户之间形成一种网络上以互帮互助为目的的权利义务关系。
实际上,保监会也曾提醒,这些互联网公司不具备保险经营资质,互助计划也非保险产品,同时也没有政府部门的监督,在财务稳定性和赔偿给付能力方面没有充分保证。
但也有人认为,对于那些买不起商业保险、得不到长期有效保障的人来说,参加网络互助不失为一个选择。
根据抗癌公社公示的电子汇款凭证和受助人签字收据,今年7月,抗癌公社为罹患结肠癌的四川成都蓝女士发起捐助,每位社员分摊0.78元,8月初蓝女士收到了约30万元的汇款。抗癌公社表示已为11个家庭完成互助。
白领小赵在朋友圈看到有人分享互助计划,觉得是个好事也稀里糊涂地加入了。头两次有社员生病需要分摊,他都毫不犹豫地微信支付了,可后来发现每个月都有新的互助任务,第三次需要分摊时,他就没交钱自动退出了。“平台的资金安全吗,会不会有人骗保?”小赵担心这是个“无底洞”。
大多数网络互助平台都表示,会组织独立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申请资助事件进行评估和鉴定,并在平台上公示,接受质询。为防止带病加入,水滴互助还设置了180天的等待期,期间患病也不可以申请互助金,但须履行分摊义务。
警惕“互助”外衣下的陷阱
“网络互助平台有待进一步发展,目前还没有大的风险。做大到一定程度后,有关部门或出台政策加以规范,就像现在的网络约车平台一样。”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教授王国军认为,正规的互助平台有存在的价值,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不该一棍子打死。
不过,值得警惕的是,网络互助流行起来后,有不法平台打着“互助”的旗号,做起了“圈钱”的买卖。
近日,一家叫“亿加爱心”的互助平台被曝是一场集资骗局,该平台会定期举行公益活动,贴出现场照片,并声称有诸如建立希望小学这样的项目,“帮助金额”日息为1.5%,吸引投资者纷纷参与投资。而投资者打款容易、取款难,至少有近4000名投资者深陷其中。今年上半年,先后有“MMM”“YBI”等金融互助平台陆续崩盘。
业内人士提醒消费者,有的机构和个人打着“互助计划”的幌子,通过微博、微信等互联网平台恶意骗取公众钱款,极易给消费者造成经济损失,对于形形色色的互助平台要提高甄别能力。(北京日报记者 董禹含)
[责任编辑:
热线:023-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扫码下载APP
您是个人用户,您可以认领企业号
账号密码登录
一周内自动登录
我同意并遵守
免密码登录
获取验证码
我同意并遵守
第三方账号登录
Hello,新朋友
在发表评论的时候你至少需要一个响亮的昵称
&>&&>&互助平台要火?继水滴互助之后,互助保障平台“17互助”宣布获数千万天使投资
互助平台要火?继水滴互助之后,互助保障平台“17互助”宣布获数千万天使投资
时间:06-14 21:27
阅读:5416次
来源:贝壳社
摘要:贝壳社6月13日消息,互联网互助平台17互助宣布,已经完成了来自经纬创投、晨兴资本和个人天使李治国的数千万元天使轮投资。
文|布拉德皮蛋贝壳社6月13日消息,互联网互助平台17互助宣布,已经完成了来自经纬创投、晨兴资本和个人天使李治国的数千万元天使轮投资。值得一提的是,由前美团10号员工沈鹏创立的“水滴互助”平台也在上个月完成了5000万元天使轮。正式上线不到一个月,已推出6个互助保障计划据了解,17互助5月21日正式上线。作为一个互助保障平台,需要用户根据不同的保障计划预交一定的费用(目前最低9元,最高39元),并且用户提交真实信息资料通过审核后,需要 180 天观察期以确认是否健康,通过后即可享受相应的赔付权利。一旦社群内有人患重疾或意外身故,赔付的资金由平台的用户平摊,单人单次分摊不超过3元。17互助创始人高竞在2003年加入阿里巴巴,并负责过阿里金融,14年离开阿里加入挖财之后,曾担任信贷事业部总经理。联合创始人吴云昌也是阿里金融的创始员工,后被阿里集团外派至众安保险,作为众安保险的创始团队成员,一手建立起众安的主流业务线。对于互助保障,吴云昌并不陌生。在阿里巴巴集团内部,有一个员工互助计划,叫做“蒲公英”计划,每人每年缴纳80元,公司补贴160元,可以在员工和配偶罹患重大疾病后,支付医疗费用。七年多以来,阿里集团内部已经有两百余名位员工或家属患病,得到了救助。这个蒲公英计划对高竞和吴云昌的影响很大。他们觉得,如果要创业,应该选择一个有意义、有价值的项目,在互联网的世界里,互助保障可能会别有一番作为。除了蒲公英计划的影响,吴云昌经过长期的考察认为,互助保障存在着实在的刚需。中国人需要医疗保障,现在人均的保险额度太低,很多人除了社保没有其他的保障,难以支付重疾等医疗费。此外,他认为,互助保障时机到了。互联网大数据对于风险决策的影响,已经到了可以一试的地步。同时,互联网社群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目前,17互助共有6种互助保障计划,包括“789重大疾病互助计划”,主要针对癌症等25种重大疾病,最高赔付30万元;此外还有“少儿大病、意外互助计划”,针对白血病等25种重大疾病,最高赔付19万元;“80后孕妈婴宝互助计划”和“中老年大病意外互助计划”,分别针对孕妇、婴儿和中老年人,最高赔付39万元。除了针对疾病的互助计划,17互助还推出了“公共交通意外互助计划”和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的疾病、意外、走失等的“留守儿童互助计划”。互助平台火爆,已有千万级天使上个月,前美团10号员工沈鹏创立的水滴互助也宣布完成了高榕资本、IDG、真格基金、腾讯、美团-大众点评、点亮基金等共同投资的5000万天使轮投资,估值接近3个亿。相比于17互助,水滴互助目前主要针对少儿、中青年、老年三个年龄段推出了3个互助计划,在互助模式上,水滴互助与17互助十分相似,仅在预存的费用和赔付额度上有一定不同。除此之外,更早的抗癌公社则是专门针对于癌症的互助平台。但相比于17互助和水滴互助收到资本的青睐,抗癌公社虽然早已经上线,但仅完成了一笔天使轮,估值为400万美元。相比于17互助和水滴互助采取的预缴费模式,抗癌公社选择的是0预缴费用,主要针对的是癌症、白血病等常见大病,最高可赔付35万,每个成员每次负担费用也低于3元。文|布拉德皮蛋转载请注明来源:贝壳社(微信号:iBio4P)
声明:本文由贝壳社企业号发布,依据企业号用户协议,该企业号为文章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创头条作为品牌传播平台,只为传播效果负责,在文章不存在违反法律规定的情况下,不继续承担甄别文章内容和观点的义务。
关注企业号
贝壳社是国内最大的互联网+医疗健康创新创业平台,致力于打造全球化的孵化型生态,集聚创业资源,解决创业痛点,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将创业产业化。
TA的其他文章
1425次阅读
1408次阅读
1427次阅读
1410次阅读
1798次阅读
24小时热文
6949次阅读
6689次阅读
6637次阅读
6610次阅读
6500次阅读
6475次阅读
6456次阅读
6416次阅读
1您已经赞过了
首发且原创
阅读下一篇
转型还是坚守?P2P租车能否破未老先衰的尴尬水滴互助创始人沈鹏:水滴互助将发力风控人工智能
15:20 · 创客猫 小指
5月24日下午,由小饭桌、凡卓资本主办的“中国金融创新创业峰会保险行业论坛”在北京四季酒店举行。会上,水滴互助创始人沈鹏分享了《追寻医疗支付的风控核心》为主题的演讲,创客猫作为合作媒体到场进行图文直播。水滴互助创始人兼CEO 沈鹏沈鹏表示,随着消费的升级,每个人对自己健康的关注,对大病的危机意识是越来越强的,这引发了他对医疗的关注——一个人生病了谁来为他支付?并且一直关注保险的沈鹏发现中国保险发展状况并不如其他国家,但看到国内消费升级的变化和机会,最终坚定了沈鹏在互联网保险这个领域创业的决心。对于目前很多用户没有医疗保险意识的状况,沈鹏表示一定要从用户真实的需求出发来做广义的保险,而不是狭义的保险,并从两个方向的业务布局。一个是事前的保障,给用户提供未雨绸缪的水滴互助和水滴保险,另外一个是事后救助的水滴筹。以水滴互助、水滴筹双平台增加和用户的连接,围绕健康和保险相关的工具,提升用户触点,提供商业保险和健康服务。沈鹏表示,风控是核心竞争力。首先风控最基本的保障是自己的团队和公司的价值观。第二个层面是风控手段。对于未来的风控闭环,沈鹏将在两方面发力,一个是人工智能方向,一个是医疗支付加医疗服务的深度经营协同方向。他认为做医疗支付一定要和医疗服务相结合,无论是挂号、预约、还是问诊,都要深入医疗服务机构里。对于目前金融行业如何积极拥抱监管,沈鹏在圆桌对话时也给出答案。他表示,监管局也是经历行业内很多的挑战而实施监管的,该行业则可以通过交流了解到监管局的想法,调整思路。明白这些举措是监管局对行业的发展而提供的指导意见。而这个行业则应该基于监管局的建议把节奏调得更稳。沈鹏总结用平等沟通的角度来打交道,还有对未来的发展的规划坦诚地表达给监管方,监管局也会给予相应的指导建议。这样基于建议的发展会发展得更好、更稳健。以下为沈鹏演讲实录:(经创客猫编辑,有所删减)沈鹏:大家好,我是水滴筹、水滴互助的创始人沈鹏。今天讲医疗支付的风控核心,为什么没有提水滴互助和水滴筹?因为无论做水滴互助还是水滴筹还是其他的分支,我们的理解都是在做医疗支付,这个支付不是支付宝微信支付的支付,而是广大人民群众面对重大疾病的时候我们能给他提供的医疗资金。我们公司的创业初衷很简单。我当时在美团外卖工作,看到了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多、空气质量越来越差,这些导致重大疾病的发病概率越来越高,并且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随着消费升级,大家对健康的关注和对大病的危机意识越来越强,这引发了我对医疗的关注——一个人生病了谁来为他支付?2016年1月我提出离职,要自己创业,做当前的水滴公司。我家人是做保险的,我一直关注保险领域,我觉得健康险的核心价值是为老百姓提供医疗支付,但是中国保险发展状况不如很多国家,我当时做互联网保险时还是比较犹豫,但是又看到了消费升级的机会和变化,最终决定在这个领域创业。大家树立一个目标就像爬珠穆朗玛峰一样,从南坡能上,从北坡也能上,但是找到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很重要。当时我们看到互联网医疗环境不错,但是国内做保险电商的产品供给定价比较高,毛利占比较高,购买门槛比较高,这导致很多用户不是太愿意买单。在我看来,经营保险另外一个跟电商对标的指标就是履约。你会发现面对老百姓的普惠式消费型保险,在我们刚创业的时间点,大部分还都是理赔方式是报销型的健康险。这个制度的最大问题是你得先有钱治病再去报销,这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也是痛点,可能病治着没钱治了,保险还没有报。做好电商还有一个重要要素是平台和用户的“连接”,我们理解的好的“连接”是需要用户和保险平台直接达成交易。但是目前大部分平台即使是通过网上卖保险,保险销售方式还是通过第三方平台来分销。比如在携程买机票,在意外保的地方打勾,但是没有给用户通知,用户对保险平台没有感知。围绕电商的几个要素——供给、履约和用户的连接,我们也在想如何在几大环节上创新突破,能够让用户更容易接受保险这个事情,能够让交易更加有效率。我们用互助保障作为业务切入点。其实互助保障并不是商业保险,而是公益基金的方式做保险。在定位上,我们想成为新型消费者心目中的健康医疗品牌。随着公司的发展,我们对用户的理解越来越深刻,我们重新捋了业务方向,即一定要从用户真实的需求出发来做广义的保险,而不是狭义的保险。在我来看,响应用户需求,在他治疗重大疾病的时候,给他提供高效的医疗基金,能做到这个事情就把保险效果就达到了。目前很多用户没有医疗保险意识,既使是用户买保险了,也不一定续保,于是我们发展了两个方向的业务布局。一个是事前的保障,给用户提供未雨绸缪的水滴互助和水滴保险,另外一个是事后救助的水滴筹,无论用户有没有买商业健康险,有没有参加互助,只要用户缺乏医疗资金,我们就给他提供水滴筹这个筹款工具,让他通过社交网络筹到治病钱。先讲讲事前保障业务。过去几年,国内To C的网络互助平台里面我们是发展最快的几家之一,成立一年多的时间,我们已经发展了累计250万的付费用户,接近70%的用户会二次购买或者是继续充值付费,这个比例非常高。我们为什么要从网络互助切入?刚刚我提到电商要素有三个观点:一个是供给,一个是履约,一个是和用户的连接。从这个角度来看,网络互助其实是可以更灵活地打造粘合用户需求的产品。大部分针对网络用户的产品都非常单一,就是做爆品,但是产品不够多,用户很难了解。我们几款爆品全是了解用户需求,抗癌、意外并列的,只要用户花9块钱就可以体验我们的产品,我们把保费碎片化了,不同的价格对应不同的保险。这是供给。另外,我们水滴互助履约是什么?水滴互助本身不是保险,但是和保险不冲突,用户买了健康保险以后不耽误买水滴互助,并且水滴互助在会员达到规模及格线的时候赔付额都是定额,用户买了报销型保险,也不耽误买水滴互助。再聊聊与用户的连接,用户在水滴互助微信公众号操作加入保障,这样我们和用户产生了比较稳固的连接,以往一个用户一年买一两份保险最多了,但是水滴互助得了病的会员赔付环节是用先群发公示再去赔付的方式,公示环节让大家共同来反欺诈,让用户更有参与感,其实这也是让大家感受到自己的保费去哪儿了,也能看到有人获得了赔付。当前我们的赔付每个月平均两次左右,一年接触20几次,其实非常高频。每次产生赔付时,用户增长速度就会非常高。拿最近几次的例子来讲,上次赔付完成之后,当天和第二天平均增长了接近两万个用户,这些新增用户,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口碑传播。水滴互助上线11个月,截止到今天一共给26个会员援助了214万元人民币。让用户产生更多的复购,产生更多的推荐,才会有无数的用户为我们代言。截止到今年4月底我们累计了246万购买互助保障。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是走了一些弯路,头几个月增长非常快,当时公司刚刚成立,没有知名度和太多客户,我们在今日头条、美团外卖红包、腾讯的广点通体系做了投放。但是后来我们知道一个道理——资深用户是口碑带来的,并不是渠道带来的。我们给每个用户打标签,后续跟踪用户的互助情况,以及用户邀请过来的好友情况,我们对此进行排序,发现口碑传播是放在第一位的,只有把服务做好,让用户发自内心地信任我们平台,认同我们产品,这才是我们的任务。我们后来发现其他的营销渠道里面,效果也不错,但是我们还是控制了投放比例,以口碑传播为主线。并且长期来讲我们应该在口碑传播上发更大的力,让用户在朋友圈为我们代言。我们的另一个业务是水滴筹,也就是事后救助业务。像刚刚我说我们要做广义的保险,就是从用户出发,解决用户两个需求,并不纠结于我们到底是做网络保险还是互助业务,更重要的是让用户面对重大疾病的时候能够快速拿到治病钱。&当前水滴筹做的业务非常集中,专注于大病筹款,一个人得了病,我们帮他做信息发布。站在风控角度和可控的角度,我们要坚定地做基于社交的无偿的大病筹款。因为我们觉得这个我们能hold住,只有hold住才能维持品牌传播。启动水滴筹业务其实是一个巧合,当时水滴互助刚刚启动两个月,突然间有一个客户给我们打电话,他说“我投了水滴互助但是我没有过观察期,我现在得了大病,水滴互助能不能帮我做一个页面筹款?”接到这个电话我们很想帮他,但是我们要聚焦,水滴互助才启动两个来月,一定要把互助业务做透。当时我们就找到很多做大病救助业务的平台寻求合作,能否帮助我们会员筹款,我们联系了几家他们都把我们当成竞争对手,说你们做的和我们未来方向差不多,这导致我们觉得“不行,我们自己做个小工具吧”,当有人真的需要筹款时我们认证了帮他转发和张罗。刚开始在6、7月份零零散散地帮助几个大病者,去年6月到11月,我们陆陆续续帮几百人筹到了治病钱。12月的时候我们开始复盘,我们就在想,从用户角度出发,水滴筹,当时的名字叫水滴爱心筹,是一个和互助并不冲突的事情,这两个业务互补,用户有互助也依然可能缺乏治病钱,中国很多公益基金会都是罕见病主题、儿童病主题,但是对大病的关注非常少。当时我们和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达成合作,他们帮我们做风控,因为这个业务,我们找到了很多成就感,这个业务时刻提醒我们为用户服务,从用户出发。我们在前两个月追求用户规模,不停地关注增长怎么样,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忽略了用户的真实需求,他面对重大疾病的时候需要怎样才能让疾病治得更高效,在接触了很多大病患者之后,这种只关注增长的方式反而引起了我们很多思考。今年1月更名为水滴筹正式启动到现在,无形中我们帮了4万多名没有医疗资金的大病患者,近2000万人参与付费支援。当前我们公司的中短期战略是以水滴互助、水滴筹双平台增加和用户的连接,围绕健康和保险相关的工具,提升用户触点,提供商业保险和健康服务,现在我们在商业保险和健康服务上已经实现盈利了。我们水滴筹所在的这个领域也有激烈的竞争。我原本以为公益这个事情,天生就是与世无争的,但是互联网同行的恶性竞争让我们实现了快速成长,让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服务用户。面对竞争和发展,我觉得还是要回归本质,打铁还得自身硬。到底医疗支付的核心是什么,是你的PR能力,还是说你的什么能力?我们始终认为是我们的风控能力,无论是筹款业务还是预付费业务。互联网保险的品牌和用户信任非常关键。你的品牌做不好,用户不信任你,他就不会买单,甚至买单之后也不会续费。要想真正把品牌做起来,最重要的还是风控。风控的核心是什么?我分几个层面给大家分析一下,也分享一下我们内部的理解。首先风控最基本的保障是我们的团队和公司的价值观。团队和价值观大家听了可能是很泛的概念和很虚的事情,但是人人都说团队和价值观很重要,就说明这个确实重要。我们公司现在有100多人,无论是电话面试还是当面面试,都要看这个人的价值观是否和我们的业务匹配,是否认同我们的业务和公司的大框架。第二个层面是风控手段。时间有限,我拿我们水滴互助业务举例,简单地讲几个关键点,第一个是观察期,用户来付款支付加入我们时,我们会对接到合作的风控平台,来进行初步的判断和验证,给用户打个标签。并且进来之后他要有一个180天的观察期,尽最大概率排除逆向选择。当水滴互助会员遭遇重大疾病来申请赔付时,我们还有三重审核,第一层是我们自己的审核,第二层是外部合作方,有保险公估公司或调查联盟等公司做二重实地调查风控,第三档是水滴互助通过相关会员公示全民参与做风控。水滴筹的风控最重要的是在产品线的设计上。只要解决用户痛点,我们宁愿缓着点来也要把过程把握好。首先我们提供给用户的是工具,不对用户进行背书,但是我们工具有几大设计点,第一是说筹款者朋友们要为他背书和证实,我们页面有一个证实功能。另外一个是高质量的审核团队,我们这100多人里面有将近一半是做筹款审核,另外一半人做社交、风控和其他。对于未来的风控闭环我们在两方面发力,一个是人工智能方向,一个是医疗支付加医疗服务的深度经营协同方向。这两个在验证患者病情上,能够提高一个等级的精准度,包括基于社交关系和用户动态数据的黏性分析上也有了很好的风控手段。另外,做医疗支付一定要和医疗服务相结合,无论是挂号、预约、还是问诊,都要深入医疗服务机构里,比如和诊所、医院的数据打通。今天要给大家讲的就是这些!
 地点:北京 亚杰商会
 地点:北京 中国天使投资指数平台、蓝海巨浪资本
扫描二维码关注,第一时间获取创业现场干货
&&|&&&&|&&&&|&&&&|&&
项目报道:
项目计划书投递: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日 09:00-18:00
&&&&创客猫-创业现场第一媒体&&厦门创客猫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职工互助保障计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