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下岗职工新政策职工2000年单位解体,本人即没有办理下岗,也没有办理买断,今年53岁18岁参加工作,何时能退

共18209个阅读者,11条回复 |
发表时间: 06:34
“中石化下岗员工活不下去”说明什么 &&
廿划公 发表在
华声论坛 http://bbs.voc.com.cn/forum-76-1.html
  昨日,有消息指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称,中石化下岗职工“一些人没有工作,住在棚户区,连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真的活不下去了”[…详细]
  中石化,世界五百强排名第5的企业,赫赫有名的“两桶油”之一,旗下员工居然“活不下去”,这是否太过矫情?不少网友都有这个疑问。这恐怕是对当初的国企改革认识不深所导致,“被买断工龄者”的不幸......
  01 国企今天越“牛气”,越显示当年“改革牺牲品”之悲壮被买断工龄下岗者与未下岗者差距悬殊 如“十年回顾系列”《国企急速变身“赚钱航母”》所说,国企在今天,尤其是垄断国企,已经成为中国市场上极为“牛气”的存在。但在十多年前,负债累累、效益低下却是国企的代名词,远不如今天来得风光。
  为改变局面,国企改革成为时代的一大主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减少企业冗员,削减成本以提升竞争力。许多国企职工因此纷纷下岗,但下岗只是不发工资,还是挂靠在单位上。国企为真正瘦身,纷纷采取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买断工龄”,依据职工的工作时间长短,发放数万元左右的一次性安置补偿费。让该职工从此与企业脱离任何关系,不再享有任何该企业的工资及福利待遇。这就是所谓“减员增效、改制分流”。[…详细]
  那么,这个数万元的“一次性安置补偿费”,对于“被买断工龄而下岗”的人来说,是否划算呢?答案是否定的,而且是非常不划算。
  数据来源,中石化股份2001年和2012年年报
  如图,中石化集中“减员”的前一年,即2000年,中石化股份有接近51.2万名员工,支付给职工的薪金和养老费用合计133亿元,人均约2.6万元。而在2012年,据前几日披露的年报,中石化股份目前仅37.6万名员工,但包含薪金和福利的总的职工费用支出达到了517亿,人均接近13.8万元。如果当年的中石化员工没有被“买断工龄下岗”,那么在今天,只要一年的报酬就差不多能高过当时“一次性安置补偿费”,即便已经退休,待遇也会相当不错。相比之下,被买断工龄者如今没有工作,或者只能找些临时工作,社保只能完全靠自己交,养老金标准也相当低。当年是否“被下岗”,境遇可谓天差地别。
  被买断工龄者的“牺牲”其实从很早就开始了,2003年上半年中石化业绩不错的时候,就曾大幅度地提高了职工费用,给全体员工发了12亿元的奖金,约合每人3000元,而此时中石化已经减员到41万人。此前被分流的人,已经无缘享受这一福利。
  同样是被买断工龄,一般国企职工也远不如垄断企业员工 在“中石化下岗员工活不下去”的报道后面,有许多网友留言,中石化的下岗员工不该有那么大的怨言,北京地区的中石化被买断工龄员工,一次性安置补偿费可以接近10万元,河南的虽然要少很多,但好歹也能接近2万。而很多一般国企的“被买断工龄者”,如粮食、食品等单位的职工,往往只有1万元左右。无怪乎有些下岗工人抱怨“投错了娘胎”。
  “改革牺牲品”遭到的不公正对待需正视下岗者不是自愿为国企做出牺牲,而是被强迫买断工龄事实上,“买断工龄”的做法是违法的,当时的《劳动法》就已规定如果企业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员工即使不能迅速重新就业,也能依法享受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待遇,是不能够用“买断工龄”的方式与员工结束关系的。1999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贯彻两个条例、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加强基层征缴工作的通知》中规定:“任何单位都不能以‘买断工龄’等形式终止职工的社会保险关系。”当年朱F基总理还曾专门表示,“所谓‘买断工龄’是错误的,中央从来就没有这个提法,只是讲可以有偿解除劳动关系。下岗职工与企业的关系不是用钱就能够买断的。”[…详细]
  抗议“强迫买断工龄”的国企职工
  然而在实践中,采用“买断工龄”这一做法的却比比皆是,以至于成为一个默认事实。不少用人单位甚至以强迫的方式来“买断工龄”,如这次报道中提到的:2000年7月,在卢氏县公安局五楼突击召开石油公司职工大会,与会领导以“谁不在协解合同上签字就不让出门”相威胁,此举迫使仅剩三个月、一年、三年、五年的时间就要退休的老职工下岗。
  在2009年一项针对沈阳国企职工的研究中,随机挑选的21位被买断工龄的受访者,有11位是被强制买断的,有6位是半强迫半自愿,只有4位是自愿选择了买断工龄。
  不仅是被强制下岗,而且还受到了“诱骗”除了强迫以外,用人单位还一个经常用到的手段是“诱骗”。如河南睢县石油公司在买断工龄时,向员工声称“必须签订协议”、“超过多少时间就没有补偿”,这都是典型的欺诈行为。上述沈阳的21位受访者,有5人明确称签署“买断工龄”合同是被领导“劝诱欺骗”,有12人则表示根本不清楚有什么规定。还有许多人声称同意“买断工龄”是基于从众心理,对这到底是什么一回事根本不清楚。这足以说明,当年在签署“买断工龄”合同时,劳资双方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买断工龄”的价格未考虑时间成本,极为低廉最为让人诟病,也引起最多争议的是“买断工龄”的价格标准。当时普遍采用的一种定价方法是参照国务院《国有企业富余职工安置规定》,“企业对被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职工,按照其在本企业工作的年限,工龄每满一年,发给相当于本人一个月标准工资的补偿费。”
  所以,这个价格就相当于,被买断工龄的员工工龄有多长,就乘以多少个月的工资,中石化执行的就是这个标准。如一名中石化北京加油站的加油工工作了20年,于2000年协解,当时北京的协解标准是4750元/年工龄,那么他就得到4750×20,共9.5万元买断资金。
  以当年的行情而言,9.5万元不算一个小数目。但作为“一次性安置补偿费”,对于已经四五十岁,没有太多能力寻找新岗位的人而言,仍然是极为不够的。“买断工龄”的价格是不应该按静态来算的,因为它与养老保险有着密切的联系,应该引入国际上通用的计算月养老金的数学模型来决定这个费用是多少。而实践的定价标准完全未考虑到未来工资和退休金的增长,导致被下岗员工和未下岗员工在将来的待遇上出现了极大的差别,而这无疑是不公平的。在部分程度上,这是中国基尼系数在本世纪头十年长期处于上升态势的重要原因。[…详细]
  “买断工龄”执行过程出现众多贪污腐败、假公济私现象在当年的国企改制中,如何决定“谁下岗”、“谁不下岗”也没有统一标准,往往就是领导说了算,这也必然在“买断工龄”的执行过程中出现腐败行为。人大代表蔡继明前不久就称,在烟草企业中,有企业管理层借买断工龄之机,将自己的亲朋好友安插进来,成为一种普遍的腐败现象。买断工龄是一种裁减富余人员的手段,但是一些干了一二十年以上的职工被辞退后,企业短期内重新招聘新的员工,并借机徇私受贿,同时拒不录用原辞退职工。
  政府有义务“帮助他们活下去”改革不能把“牺牲品”当作维稳对象考虑到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严重滞后的情况,被“买断工龄”的下岗工人中年龄大、体质弱、技能差的那部分人,再就业的可能性较小,其生活的困难可想而知――而事实上,大部分被“买断工龄”的下岗工人境况就是如此。上述对沈阳下岗工人的调查显示,多数“被买断工龄”者只能找些门卫、保洁或者摆摊之类的活,再就业非常不理想,许多人都称再就业时工作报酬低、不稳定、无养老保险、无医疗保险,心理处于苦闷状态,而如果原来的单位效益红火,则会愈发感到苦闷。
  这就是为什么被“买断工龄”的下岗工人会上访、堵路甚至堵公司,成为“维稳办”所需做工作的对象。然而,社会本来就已经对他们有所亏欠了,却把他们当作社会不稳定的来源,这无疑是荒谬的。[…详细]
  衡量社会幸福感不光要看总量,减少“不幸福感”是当务之急时下,幸福感是社会上很时髦的一个话题,虽然经常有人埋怨这埋怨那,但在人们能够看到的主流话语圈,说的话有人听的人,基本上还是有幸福感的,只是或多或少的问题。然而社会上还有许多幸福感一直为负的人,下岗职工往往就属于这么一个群体。在互联网上,但凡是发帖环境比较宽松又比较有人气的,最后往往都被一些诉苦申冤的帖所占据,下岗工人往往占据了很大一部分,例如发些《下岗工人长恨歌》之类的。衡量社会幸福感不光要看总量,减少下岗工人等的“不幸福感”同样是政府必须负起责来的当务之急。[…详细]
  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对于下岗工人的问题,有关方面必须正视起来。改革可不是壁虎断尾,说舍弃就舍弃了。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回复时间: 08:29
真是特么肥猪也哼哼瘦猪也哼哼!
----------------------------------------------早上炒中国股票,晚上看中国足球,睡觉了还做中国梦
回复时间: 08:50
说的好说的对
2000年40岁的买断钱是两万,花不了几天是事实
回复时间: 11:41
原帖由 fengqiu001888 于
08:50 发表
说的好说的对
2000年40岁的买断钱是两万,花不了几天是事实
回复时间: 12:18
有消息指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称,中石化下岗职工“一些人没有工作,住在棚户区,连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真的活不下去了
这是个多么可耻人的嘴脸啊!你妈个逼啊是谁他妈的让人下岗的?是谁他妈的让人没有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活不下去了的?这难道不就是这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你个逼货做出来的吗?还有脸说这样的说,太他的不要脸了
回复时间: 12:57
回复时间: 14:13
那些企业被政府处理了的下岗工人怎么办?二十几年工龄(每年870)买断不到二万又咋说?我们这地方都成廉租房的大本营了!
----------------------------------------------不,朋友,岁月不在于它的外表。我也是在岁月的行列中行进的人,我向你说的这些只是语言能够传给你的我无声的心愿。因此,在洞悉那隐藏着的自我之前,不要说我愚昧无知;在剥去我的外壳之前,不要以为我是天才。在没有看到我的内心之前,且莫说我吝啬;在了解我慷慨大方的动机之前,不要说我仗义疏财。不要认为我确实可爱,除非你充分了解我对爱情的忠诚和纯洁。不要说我无忧无虑,除非你触摸到我那淌血的伤口。
回复时间: 16:06
{有消息指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称,中石化下岗职工“一些人没有工作,住在棚户区,连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真的活不下去了
这是个多么可耻人的嘴脸啊!你妈个逼啊是谁他妈的让人下岗的?是谁他妈的让人没有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活不下去了的?这难道不就是这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你个逼货做出来的吗?还有脸说这样的说,太他的不要脸了}
这样说不对,傅总当时不在中石化,是谁记不清了,却实坑了一大批人,当时叫自愿协解,活到现在的还多少有一点生活补贴,可是死了的什么都没有了。
回复时间: 20:04
现在还正在搞什么河间工资总额呢,堂而皇之的说什么提高劳动效率,可是又要和建企业的工资总额,不知这是不是响应十八大的号召呢,让每一个中国人享受到改革的成果呢?
回复时间: 22:38
国企改制最残忍的是遗弃伤兵!!!
我是国难临头唐山地震的功勋退伍老兵;
1.冒着震初当天次次杀人的几百次四级以上大余震;“档案记载”救命16条。脑袋被砸得没了痛痒感觉(血顺着脖子不止)
2.迎着震后每天6098起大枪劫;被踢坏耳朵死保住唐山仓库相当今天上亿财产(《空军报》头版我照片为证)
3.用自己气管炎,肠炎,胆囊炎拼得冬季清尸19万,使全人类躲过大瘟疫浩劫…….。
09年改制时;政府竟对救命大恩没有任何“大爱无疆”;一身伤病53岁的我在被遗弃前只能绝望的大声号啕!!!从此只能在头伤不犯时在网上乞讨!(网搜标题:唐震老伤兵)
好不容易按55岁有毒工种退休了;退休金如今只1500元;50后都没分房,交了房租只剩400多!根本没法生活,脑伤时犯连打更都干不了,只能靠检拾城市垃圾卖点钱和买超市烂菜坏果活命;最可怜是改制后退休者“改没”了职工医保;为党,为国,为民当年不要命拼下的所有伤病,只能老泪横流的自己找偏方医治才能苟活啊!
一勋乞讨万军寒!
无数血海还没来;
伤病到处当狗撵!
再喊救命&狗&还来???????
强烈要求国本“鲜血和功勋”由财政养老,退休立即和公务员并归!!!
回复时间: 01:23
下岗的肯定是屁民、
回复时间: 17:10
党的关怀暖人心----长春市有新政策!
已经很久没人关注这一天了;然而2013年的7月1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却有一大批毒,险,重工种退休的,被国企改制“买没”“职工医保”的白发老人们,热泪莹眶的在心底由衷的祝贺党的生日!!!
因为在以习近平为首的新一代党中央的直接关怀下,长春市最先响应中央密切联系群众的一再号召;不仅在政府网首页头条登出:“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还用实际新政策为此在全国亮出重大头彩!
过去、国企改制,改没了长春全部毒,险,重工种退休老工人们的起码待遇,这些为党、为国、极低薪劳累一辈子,特别是长期工作在有毒,危险,繁重岗位的退休老工人,退休金不仅和当地最低工资差不多,连“职工医保”和东北酷寒下的“采暖费”都“改革”没了;如此下场,准确的说;就是老人们最关心的起码善终都难啊!更何况他们中还有唐山地震,对越反击战等大国难中卫国流过血,退伍后进国企的功勋老兵啊,连“国家基石”们晚年都应验了中国传统中最恶毒的诅咒:将“不得好死!”;还不严重得足以动摇国本吗?真是亲者痛,仇者快哇;这样的“改革”和耽误了一代人的“上山下乡”有啥区别?还不该纠偏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直在探索前进,连伟人毛泽东都难免犯错误,更何况只是多读了几天书们了,所以,不要一提过去的缺点错误就群聚来骂街,人非圣贤怎能无过?关键是;是否“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是关键)
弱势群体、草民蚁族虽最贫贱,但比一些“先富起来”就连祖宗都忘了的移民族来说,记忆力特别的好!象毛泽东主席永远活在大家心里一样;在长春因为出台新的纠偏政策,终于有幸能够“善终”,全部恢复“职工医保”并发放“采暖费”的无数毒,险,重工种退休老工人们和他们的子女也将永远记住他们的大恩人:市委书记高广滨,市长姜治莹,人力资源保障局、医保处长陈晨…….;(中央应该高度关注、发现、提拔重用各地这样对民“有用”的官员)没有这样的好官真能解民苦,造福一方,多少最弱势的白发退休老人还将生活在没有“职工医保” 和“采暖费”的水深火热中啊!国家怎能久安?
只是,和当年“上山下乡”纠偏政策相比,长春的纠偏政策还不彻底,不够大胆。因为需要返还国企改制的“买断费”!
请问,包括现任国家主席习近平,政府总理李克强在内的所有知青‘难友’们,有谁?因为返城而返还过一文国家的“下乡安置费”(长春73年每人给500元另有粮油,相当现今的5万元,远远超过国企改制的“买断费”了)
如今的企业退休老人基本丧失劳动能力,退休金不够温饱(几乎都是一千多元),退休前长春国企长期亏损发不出工资,这是一群眼睛都饿蓝的中国最弱势群体,比起当年的返城知青们可要困难多了,不能因有些人穷得返还不起“买断费”,而让哪怕一个“水深火热”中的退休老人,错过呼喊“共产党万岁!”的机会啊!
“国企改制”和“上山下乡”都是国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探索和尝试,既然实践中需要纠偏,责任尽在国家,百姓吃尽了苦头并没要赔偿费啊!肯定有老人因为没有“职工医保”债台高铸吧?不知是否有人甚至丧失性命!很多老人在东北的苦寒中因为不发采暖费,每日象胖熊一样穿着几层毛衣棉衣依被冻得鼻青脸肿?从此落下毛病!更有卫国伤病一身的无医保退休老兵只能网上乞讨!不是有如此的严重后果用得着纠偏吗???
即要百姓理解政府“探索道路”的艰辛,政府更要理解百姓为此付出代价的惨重!一句“相互理解,各不相欠,皆大欢喜,全由社保、医保直接简化操作(很多改制后多年国企早连银行帐号都撤消了,根本没法收存“返还的国企改制的买断费了,更有的国企只剩一两个、甚至没有留守善后人员了,谁来执行这天大的好政策?)不好吗?
即使所有人都需返还国企改制的“买断费”!被国企改制害得旧伤大发作(为了维护官方声誉,不详书)的卫国功勋老伤兵们也希望全部不返!“优抚”有功有伤老兵比常人更难的生存现状,维护国本的稳定是最好的理由!!!
老红军、老八路的爱民优良传统正在新一届党中央领导下,实实在在的恢复中……,中国梦已经在我们身上部份实现,长春市政府的暖民心新政策就是实例!不信吗?百姓中久违了的感激之情就重现在这里;(国家的长治久安太需要更多这样的民心了)
共产党万岁!
习主席万岁!
吉林省长春市特殊工种退休的全体老工人咨询热线:400-676-8333
手机找法网
您的当前位置:
粮食企业下岗职工未买断
我是大庆市林甸县花园乡粮库的职工,04年在企业下岗,但是没有买断,单位没给我们任何补助就使我们下岗单位解体。现在单位被国企收购,我们是否有资格上岗呢?原单位一些有关系的职工现在已上岗,我们这些没关系没钱的下岗职工找单位,单位说我们已下岗,没法再上岗了;找县里互相推脱;找市里省里都说要回地方解决,我现在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想咨询一下律师我这种情况该怎么办,谢谢姜律师
4f8d2a487***
黑龙江 - 大庆
这类案件我接触过。需要帮助请咨询我,我可以帮你。
2条律师回答
你好,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
找法网认证律师
这类案件我接触过。需要帮助请咨询我,我可以帮你。
其他类似咨询
相关咨询标签:
免费在线咨询
年累计为超过
用户提供了在线咨询服务
版主/行家律师招募
企业改制咨询律师
最新法律咨询
来自南京用户的咨询
来自大理用户的咨询
来自许昌用户的咨询
来自西安用户的咨询
来自成都用户的咨询
来自东莞用户的咨询
来自乌鲁木齐用户的咨询
来自无锡用户的咨询
来自濮阳用户的咨询
来自长春用户的咨询
来自巴音郭楞用户的咨询
来自三门峡用户的咨询
来自东莞用户的咨询
来自东莞用户的咨询
来自用户的咨询
来自衡阳用户的咨询
来自盘锦用户的咨询
来自用户的咨询
来自成都用户的咨询
来自成都用户的咨询
来自用户的咨询
来自武汉用户的咨询
来自贵阳用户的咨询
来自用户的咨询
来自贵阳用户的咨询
来自中山用户的咨询
来自石家庄用户的咨询
来自长沙用户的咨询
来自贵阳用户的咨询
来自广州用户的咨询
来自琼海用户的咨询频道推荐文章
频道本月排行
随机推荐文章
Copyright (C) 2006 - 2016 WWW.ZZXU.CN
All Rights Reserved国企下岗职工生存状况调查(摘要)
我的图书馆
国企下岗职工生存状况调查(摘要)
国企下岗职工生存状况调查(摘要)
延伸浪按:吉林大学的调研团队,于2006年对东北三省四市国企下岗职工生活、就业状况进行了广泛深入调查,先后走访了伊春、抚顺、吉林、长春四个城市的近230名在职或下岗工人,完成深度访谈个案82个。凭借社会学和人类学的研究视野,运用个案访谈与参与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对下岗职工生存和就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描述性、纵贯性的研究。试图撕开问题的几个小角,让更多的人有机会窥探事情本身。鉴于报告中的问题并没有根本解决,本博对这个长篇调查报告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摘要.归纳整理,并加入了分段标题.
国企下岗职工生存状况调查(摘要)
关键词之一:这一干就是一辈子,谁能想到下岗啊!
抚顺西露天矿一位38年工龄的装车工说:“我们都是下乡抽回城的,随父母就分配了,安排你干啥就干啥。……那时候都想搞个技术工种,学点车钳铆电焊啥的,像咱们普通工人,又没有门路,那就只能是熟练工,力工。比较苦,比较累的你也得干。这一干就是一辈子……老了,下岗了!”
一位在西露天矿的高级爆破工说:“在厂子干了这么多年了,就这一个技术,都是老把式了,培训也参加老了,证也老多了,年年的,都是我这摊活的,这一下岗,别的就什么都不会干了”
一位原抚顺特钢的锻压工说:“那个时代学别的劳动技能?不可能。你学了人家也不用你。你要学也得是单位让你学,要提拔你啊,给你调动啥的,不然你学他干啥,你也走不了,那时候你就得在这干,别处都不要你。那时候谁能想到下岗啊,都老天真了,就寻思国企好了,下岗?那不能啊,就这么单纯。”&
关键词之二:当官的拉出去崩一个绝对不冤枉,搂的太厉害了!
一位抚顺铝厂的下岗职工是这样看待国企改革的:“国有企业改革应该好好改一改,主要在管理者。怎么算好呢?当官的好才能行,现在我们这,当官的拉出去崩一个绝对不冤枉他,搂的太厉害了。现在谁监督谁啊,现在当官的拿钱当的官,当上了就得篓钱,工人知道啥啊.当官净说谎,上面领导来采访,工段长装工人,说谎,都是假的,弄虚作假,欺上瞒下。有一次石化厂那,总理来了,(当官的)把工人撵回家,整一大堆大学生说假话,瞒着上面。……”&
一位过去在企业做过文秘的下岗职工说:“我给你透漏个内幕,我们厂归冶金局管,冶金局有个局长,让我们厂给他买套房子,300万,我们厂没给他买,就把我们厂长给下课了。你不给我买,不用你当了,重新调个人当厂长,从外单位调来的,啥也不懂啥也不是,管理不了,但它可以管钱啊,他可以给你买套 商品房。他管理不了,造成企业混乱.这厂长来我都没看到过他,我在机关的,我都没看到过他。光听说,工厂没人干活了,产品没人推销了,市场就没了,没有市场工厂还怎么生存。……厂子现在倒还有,放假了不生产了,被瓜分了。政府部门有权,让你当(厂长)去吧,让他当去吧,谁来也不干好事,原来厂子挺大面积,现在卖剩不点了,卖多少钱没人知道,工人没活,全下岗了。”
关键词之三:下岗的都是"劳模"!一承包企业就完了。
抚顺第一建筑公司的一位职工这样介绍他失业的原因:“为啥下岗?不知道。没告诉你吗?就是因为老实。我们“一建”原来多少人?将近一万人,现在还剩多少?不到一千人,你越老实,你干活越好你越下岗。看着没有,这些下岗的都是劳模。你知道啥叫改革不?从国企变到公司,公司底下是工区,是队,都是个人承包啦,一夜之间,国有资产啊,都没啦,流失啦。等公司明白过来,一盘结的时候,亏损老钱啦。……你说为啥?原来你是队长,一承包你是项目经理了,你就得充实你自己了,原来各车间库里什么都有,一承包全归个人了。企业都没人管了,有权的都捞东西去了,看看库里有什么,拉,整个车就去拉,那边还国有呢,这边就私人的了。公对私的时候,你这东西自然而然就没了,就对不上帐了。就这么企业就完了。企业一承包,我用你的时候就给你开支,不用你工人,你就回家。揽不着活了,工人就全回家了。上省里,上市里,聚众被遣散……哪都找了,找哪都没用了。”
关键词之四:什么保障?你一个臭工人,谁管你?
职工的命运与企业的命运仅仅联系在一起。当企业效益不好,甚至破产倒闭时,职工的命运也完全失去了保障,基本生活都难以为继。这是我们采访时三位下岗职工分别向我们介绍的情况:
“现在你一个臭工人,谁管你?还什么保障?大集体的(钢厂集体)一分钱也不给,你找谁去,有招想去,没招死去……咱钢厂那退伍军人都下岗了,现在个个没能耐就饿死。”
<FONT style="FONT-SIZE: 14px" color=#年开始,十年多了,没给开支,下岗这几年一分钱都没给我,企业就是不管了,不是说我一个人,……下岗最起码得给失业金吧,失业金也不给你,啥也不给你,国家还不承认下岗,还不给钱,……根本就不够生活费……”
“像我们这样的集体工人一分钱不给开。就像倒闭了似的,倒闭了矿里还不承认,承认倒闭给你买断也行啊,都干了二三十年了,买断也不给你买断,也不给你钱,也不算你退休,就像放假似的!”
关键词之五:哭着喊着借钱交保险,不交保险钱就不给你退休呀?”
抚顺西露天矿就出现下面职工所描述的情况:  
“俺们都五十来岁了,俺们就是靠(等)啦,靠到退休,还拿不起这个保险金,一万多,不开资,就是给人家白拿钱,到五十周岁退休就得拿一万多的保险金……现在这十来年,单位一分钱保险钱不给你交,全得你自己拿。”  
“那到时候怎么办呢?退呗,那你也得退呀,到亲戚家谁家借呗。不交保险钱就不给你退休呀?哭着喊着借钱,等退了,用养老金还债,把"折"给人家,等两年你才能缓过来,才属于开自己的钱。这“折”是什么折啊?存折呗,退休的存折。我跟你讲现在有多少能交起的啊?没有。都是这样,用这种方法。这两年你白交钱,你一分钱开不了.
关键词之六:干一辈子,买断工龄一个人才有七千多块钱.
抚顺下港工人:"买断工龄一个人才有七千多块钱.每个工龄200多元.听说沈阳280元,比我们高.这还要争取,集体企业,一分也没有.要生活,孩子要上学,你说哪有本钱吧,卖菜你还得有本钱呢!现在这社会孩子奶奶养活着,奶奶一个月就那点退休金!我们这些老人也不指着活多长时间了,死了更省心。难就难在现在这些年轻的没工作的。”
关键词之七: “家?别提家,离婚的老鼻子了,没有钱,媳妇就跑了!
一位多次上访的西露天矿下岗工人说:“中央文件上说,为保障职工家庭的基本生活,夫妻双方在同一企业的,不要安排双方同时下岗;但是我们一找到企业,企业就说不知道(是双职工家庭)。这都是糊弄人,一查工人登记表或者一查个人登记表,一查不就查出来你是矿外的还是说局内的了吗?”
"家?现在我们这家庭幸福的太少了,离婚的老多了,没有钱,媳妇就跑了,不跟你了。哪还有家啊?你想想俩人在一起,天天只想着一百多块钱全家一个月咋花还咋过日子啊?唉……为什么现在社会离婚的这么多?现在不开支啊,老爷们不挣钱,老娘们就跟你离婚呗,再找别的呗。要不她没有生活来源啊。找个七八十岁的,有劳保的呗。岁数小的你下岗了你没钱了,那趁年轻再找别人呗。现在岁数大的五六十岁离婚了找一个七八十岁的最后还有遗产呢。”
关键词之八:现在富的太富了,穷的太穷了!      
“……现在富的太富了,轻轻松松好几百万,穷的太穷了。以前大米八毛一斤,现在一块多一斤,什么买时都得寻思寻思。买菜一个月真是啥菜便宜买啥菜,肉是半个月吃一回……。”
“那都靠什么活呀?就一个月开一百多块钱的低保。只能天天喝粥啦。孩子都养活不起呀。”
这位被访者因为有心脏病下岗后特别难找到工作,妻子也和他离婚了,他就一个人带着孩子每天在盼退休的消极心态中渡过自己的日子,因为退休后还可以有退休金,而之前这近十年的生活只能依靠“低保”了。调查中抚顺市大部分享受低保的受访者都表示由于物价上涨,每月一百七十元的标准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太低了,还无法满足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低保"执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一些确实存在生活困难的职工由于不符合地保对象的规定享受不到低保的救助;另一方面个别有工作收入的人通过关系“骗取”低保,这些问题影响了“低保”资金使用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也扭曲了人们对“低保”政策的理解。&
在抚顺钢厂附近的一处劳动力市场我们遇到了一位耐火厂的下岗机关干部。他今年四十九岁,在谈起自己下岗之后的生活状况时,他的焦虑完全写在了脸上:“现在有很多不该享受低保的享受低保了,这里好多都是。你家有亲戚朋友在区政府,在街道他就给你办了。通过自己符合条件办低保的根据我了解就60%吧。”
关键词九: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
"最要命的是,我们下岗之后养老和医疗保险单位都不管了,说没钱,没钱你也不能不够工人死活是不是?我们把青春都献给党了、献给企业了,你不能老了就把我们扔给社会啊。你知道我们现在怎么说吗?说我们这一代人啊,“下生就挨饿,上学又停课,毕业就下乡,而今没工作,今后无着落”!!
<FONT style="FONT-SIZE: 14px" color=#04年11月23号,早晨七点多我们西露天矿一共50多人在劳动保障部的大门口跪着,快八点了,郑部长上班正好碰见了,他当时都哭了,说工人们受苦了,大伙就跟他反映情况。他把我们的上访信传到省里了,这是我们最受重视的一次。后来郑部长派的两个人,还有省市的人来调查,开(调查)会之前领导威逼利诱,工人们也没能把真话递上去。上面来人说对政策上规定的关于养老、医疗保险,再就业签合同什么的矿里应该执行。但是人一走了,就拖,现在还撂着呢。上面政策是好的,但是下面有时候执行的不行。我们去省劳动厅信访办,一个50多岁的男的说我们'你们与企业解除了劳动关系,就不管你们了,就把你们推向社会了,爱哪告哪告去’!
"我们上访有时候半道就给截回来了,回来之后有的把车票给报了、有的在路上吃啊喝啊的,回来之后单位就“包保”,看着你那也去不了。以后要是有个啥中央精神了、会议了,就来"看管"着你,这段时间你说啥要求他们都说行,等这阵风过去就拉倒了。有的闹得凶的,你提啥条件他都满足,报销医疗费了、有的家要盖煤棚了他就给你水泥阿、砖、瓦什么的,还有得给焊个门什么的。
"一直没得到好的解决。但是,如果不上访、不闹,那就一点希望没有。上访有时候也给解决,尤其那些头头儿。反正,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  
关键词之十:“没有希望……全是失望……”
&访谈中我们听到了太多这样无奈的诉说:
“……我没有钱,我有钱,我姑娘我也(能给)培养上大学了。我姑娘一米七三,长的也行,个儿也行,就是一样,交不起学费念不了。那模特学校(学费)一年五千多,加上住宿啥的一千,得一万多,你说这好几万上哪要去,谁供得起啊,要不我姑娘早上大学了……”“现在上个学就是要钱……原来一个班上50多人,上到初二就剩十几个在那学习的了……” 
“有时都不想活了啊。没有生活来源呀……你就等着饿死,……这下岗那下岗,饭都没有吃的。孩子大了上学你能不愁吗?现在供个大学多少钱,挣多钱的孩子能上学,当父母的没能耐的,孩子大了将来上学不就完了吗?现在孩子上学交学费咱父母都累,别说上大学了。对不起孩子啊,孩子以后咋整?……” 
朱镕基总理与下岗——替下岗职工说说心里话
我在写完关于朱镕基总理的几篇文章之后,收到很多来自下岗职工的声音····我之前对于他们有一定了解,但是我发现这个了解远远不够。有鉴于此,我专门走访了下岗职工的家庭与单位,得出如下结论:
2000年前后,中国为了给已经起泡泡的社会结构(经济与政权)放气——让国家的发展回到正常状态,朱镕基总理主政的中国政府,开始大力精简国企与政府机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下岗分流。
大体来说,当时之中国,如果不是国家企业与政府机构甩掉极大的包袱,那么后续的发展就难以为继,中国早被越来越庞大、芜杂的社会结构(经济与政权)所拖垮,何谈今天的繁荣局面。
即便如此,我们如果要站在今天的立场,观照当年的下岗分流的话,就会发现很多问题。
我们首先看下岗的直接问题:
一、下岗过于峻急。
峻急的意思是说,当时已经形成的庞大、冗杂、低效的社会结构,是历史形成的,当时没有理性认清这之中的实际,而直接开始削砍。
历史不只是说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而是指建国以来。中国建国之后,实行中央集权控制的计划经济,由国家直接掌控的经济各行业、政府机构必然会越来越庞杂——整个历史的每一个朝代都是如此情况。
建国之后,中国经济虽然有现代的科技渗入、政权虽然也有现代人文成分(比如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乃至于共产主义追求),但是本质上(经济模式、政权模式)和古代没有多大区别。
这是集权社会的通病——不改变集权政权本质,就不能改变由其主导的社会结构(经济与政权)越来越庞杂、低效的必然趋势。
而集权政权的改变必须赖以其基础——经济模式的改变——就是从经济各行业、生产各单元(主要是自给自足家户以及其他生产单元)的孤立生产,向经济各行业、生产各单元的公平交换、实际联系转变,否则是行不通的——因为自给自足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权只能是集权政权——从观念到实际都是。
到了今天,中国的经济模式与基础已经改变,所以中国的政权必然最终改变。
从1949年到1978年,中国的社会结构(经济与政权)是越来越芜杂了,但是由于几次大的运动,让这种趋势一再迟滞,所以看起来不明显。然而在1978年之后,国家开始鼓励经济发展、引导经济模式的转变——但是并没有放开对于经济的控制,所以国家政权直接控制的经济与政权结构本身必然双双加速“充气”——起泡沫。
朱镕基总理上台之后,就是要给已经快速充起泡沫的社会结构(经济与政权)放气——从理论上来讲这是对的。
但是我们不得不说,这个气放的过于峻急,因为很多人进入国企和政府机构,是有一个过程的——事实上这也是之前的国家所主导的,你直接把他们踢出体制之外——就如同直接一刀砍掉多年形成的瘤子——可能会伤筋动本。下岗者还有家人就直接下了一个乃至于几个台阶,多少年都缓不过气来——因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没有进行,所以这些人还有其他穷人基本上永远丧失了和既得利益集团公平竞争的可能——在现今中国,没有钱基本上就没有了一切——国家确实伤害了他们。
国家不应该如此峻急地让他们在这个社会失去机会而就此过上艰难与酸辛的生活——关于这点,你不直接和下岗工人对话、不直接去体会他们的艰难,你舒适地坐在书斋里,你永远不会理解他们的苦衷与难言······
当年,这个数字是很大的,至少应该在千万人以上,他们人微言轻——又不团结,所以各自分散向上反映的话也语无伦次,影响弱小如同星火。
于是大多人就此沉沦。
城市里面的穷人比农村的穷人还要可怜,农村人可以去种地,但是城里这些人呢??投资需要资金,他们糊口都艰难何谈投资?再说,即使投资生产又怎么能竞争得过资本和关系早已根深蒂固的别人?
可能有的官员和富人会说,人就是要置之于死地而后生。我要说,置之于死地很容易,而后生者历史上有几个?不要拿伟人的标准来“鼓励”所有人那么做。不信你们试试?听到国家要政治体制改革,你们都吓得要死,纷纷往国外转移财产,这还没到死地呢!
二、由于过于峻急,所以,对于中国的实际掌握不够,廓分不清,因而直接造成了该下的没下,不该下的却下了的不公。
中国是一个关系社会,1978年之后,这种关系更加深化与复杂,所以,在中央一声令下要下岗分流的时候,很多与老总、官员有“关系”的关系户是下不来的——而往往这些人没有能力;相反,那些没有关系、老实巴交、靠能力吃饭的人却得卷铺盖腾地方。
这是新时代的一次大范围的不公的上演,是对老实而有本事的人的一次嘲讽——直观地告诉社会,这个社会靠的不是表面上提倡的能力与品行,而是关系······
我认识一个下岗职工,他的社会学科知识与很多观点和口才,在我们大多大学教授之上——他如果有一个合适的岗位,完全可以作出很多实质性贡献,然而没有,因为他首先衣食堪忧,并就此沉沦····
他当年下岗之后,老婆离他而去,他含辛茹苦地养育儿子上学,现在儿子已经上大学了,但是学费与生活费是他最头疼的事情。
他在我家小区门口当门卫,每天晚上,看着那些脑满肠肥的官员与趾高气扬的富人坐着豪车出进,他被强光照射的沧桑而麻木的脸上就会浮现复杂的内容——他想说太多,但是最想说的可能就是社会对于自己不公吧·····
三、由于对策不明、监管不够,很多国有资产一夜之间成为私人财产,从此这些人成为人上人,使得社会的贫富分化加剧。
这种情况想必每一个地方都有上演。有的厂长听到拍卖国有资产并要下岗,把厂子的资产洗卷一空后逃之夭夭、就此杳无音讯;有的领导则摇身一变成为私营老总,躺在劳苦大众的血汗之中挣自己的钱,可一切都好说——不仅国家追究不严,就是后续发展还要一路绿灯! 有的国家企业成为当地政府的包袱——以低于本身价值好多倍的价格出让,而让有关系的人接着······
此中龌龊、不公,不亲耳所闻,亲眼所见,你是想象不来的。
中国在1978年之后,由于经济模式的改变,而政治体制改革没有跟进,所以贫富分化的加剧速度比经济发展的速度快得多,在这过程中,下岗、国有资产变相转移,应该是贫富分化进程最重要的一次助推吧······
主要是如上三点,使得当年的下岗职工成为共和国前进历史上受到伤害最大的群体,中国走到今天,前进的车轮确实是无情地碾过他们,耳边传来他们脆弱而悲怨的呼叫与呐喊,只是丢下几根仅剩的无肉的骨头,然后绝尘而去,他们中的少数人虽然通过艰辛的努力而最终赶上了时代的步伐,而大多人就此被遗弃和掉队——直到今天,他们还挣扎在温饱线上,并连带到后代的受教育与就业、求偶、买房、生活······
共和国愧对他们——这些都是脱离实际造成的。
今天中国经济与政权状态:
其实中国今天的繁荣与发展的实况是:
社会结构重新回到了当年下岗之前的状态——比那时候更加庞大、冗繁,情况也复杂的多。
国企的垄断比之当年更加宏观、也根深蒂固——今天中国的经济整体分布不均匀——各生产单元与行业的公平的市场原则不能展开。国企的背景是体制。
中国国民参与市场经济的能力与观念、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与观念,实质性的提高都不是很大——国民的努力方向不明、动力不足:市场经济与政权结构不太需要你的什么能力,实际需要的更是权钱关系,既得利益集团里面的人不需要什么个人努力——占有现有资源(金钱、位置、关系)就行,既得利益集团之外的人即使努力了也没有多大用处·····
站在更高的宏观看问题
一、更大的问题与背景。
站在更高的宏观看问题,就是需要思考,为什么在朱镕基总理执政时期,国企与政府机构不精简不行,精简了之后,中国的经济虽然有了一个发展的平台,但是在得到一定的发展之后、之外,中国的经济结构与政权结构却没有实质性改变,相反,中国的经济与政权的整体实质重新回归于当年下岗分流之前的状态(经济与政权都庞杂而低效)?内中因素更加庞杂、隐忧更加深远?
当然,大家可把这一切归咎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滞后。然而,我想提醒大家站在更加高远的层面看问题:
这个更加高远就是需要从市场经济、民主政权、相应的思想体系(自然学科、社会学科、乃至于哲学)的配套关系来看问题。这三要素是一个整体。
当大家实际地参与到市场经济生活之中来之后——社会成为一个实际的整体,便自然开始要求自己的社会权力,大家的要求最终达成统一执行的规则——这就是民主政权框架。
所以,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权是相辅相成的,市场经济基础之上,民主政权是必然的政权模式。
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权构成的社会结构,相应的思想体系必然是自然科学、社会学科(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哲学)都理性地展开,其内在动力是社会结构之需要·····
中国在1978
否则就会导致社会整体失衡——
其实任何经济模式都有相配套的政权模式、思想体系——比如传统中国,自给自足经济、绝对皇权、以儒法为主脉的思想体系就是一个整体。
眼下中国的市场经济,由于滞后而更加臃肿的政权结构、迷茫而欠缺的人才培养、极大破坏的环境与过度浪费的资源、过量的人口问题四大因素制约,而呈现畸形、落后与混乱状态。
中国政权不仅没有随着经济的市场化而民主化——遑论中国特色的人民化,反而比较盲目地扩大了党员队伍——政权与市场经济经济呈反向发展,于是“权钱”运行不畅而形成庞大的权钱联盟——“既得利益集团”,市场经济呈现严重的“一边倒”,市场经济的第一原则——“公平”不得执行。
由于中国的传统思想体系随着传统社会结构(自给自足经济、绝对皇权政权)(社会结构是思想体系的主干与基础)的解构早已解体,而新的思想体系由于其主干——社会结构的冲突、矛盾、模糊,所以自然学科的基础薄弱、成果欠缺;社会学科无所适从——主要表现就是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理论本身也肤浅而空洞乏力,社会观念呈现严重的混乱与迷茫状态——肤浅和躁动遍布流行、物欲与“人本身”荒诞地对峙;民族精神失去理论支持处于脆弱的漂浮状态,随时会消散······
所有这一切,都造成中国急需政治体制改革、经济结构改革、思想体系建设,但是各方面的阻力已经成型,所以,中国要通过改革而继续前进,已经成为积重难返之势······
二、站在更高的高度看待中国的前程。
我们揭示下岗的问题,不是为了否认精简,事实上,中国目前面临更大范围与更深程度的精简——这届政府造成了更大范围与更深程度的膨胀,但是我们必须站在更高的高度看待问题——就是这是现有体制与社会整体的必然——在这样的体制与背景之内,谁也不能指导中国持续、健康地向前,一切措施都只能是权宜之计。
所以,中国再次精简社会结构,首先必须要改革政治体制,更要明白中国到底要构建一种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否则必然陷入更大的盲目···
政治体制改革不是一锤子买卖,必须要稳步、明确推进——不只是政治体制自身的逐步与切实展开,也必须要结合公民素养的夯实。
更重要的是,必须要将政治体制改革的去向——到底是什么状态,与社会学科建设、民族精神构建结合,不然将来的政治体制就会孤零零无所依,最终流空·····
不仅如此,中国如果不想走向西方式民主,就必须提前准备构建专门代表中下层人民利益的权力机构——级别高于西方的工会,切实阻滞市场经济基础之上国家权力滑向富人的自然趋势····
震撼视频:下岗工人的血和泪
借《下岗工人长恨歌》献给历尽艰辛的下岗工人
作者:吉林 孙新、暗香浮动
为什么说下岗工人被污名化了?&【导语】最近,中国就业研究所所长曾湘泉在一个论坛上表示,由于国企重组等因素影响,要准备迎接第二轮下岗潮。这一论调立刻引发了舆论关注和焦虑,毕竟,上一轮下岗潮造成的梦魇,仍停留在很多人的记忆里。不过,人们在媒体上读到了这样的言论,“国企改制和下岗潮是后来经济起飞的基础”,国企职工会下岗是因为贪图安逸、“在市场打拼远不如在国企轻松”,“从下岗潮走出来者,绝大多数人都过得更好”……这种论调在过去的一些年相当流行,然而这些说法对那一次下岗潮中的职工并不公平。
●“下岗”是个中国特色的词语下岗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下岗的基本解释是指离开执行任务的岗位,与在岗和上岗区分。在上世纪90年代,下岗一词有了中国特色的含义:职工因企业破产或裁减人员等原因失去工作岗位。实质上,下岗就是失业,但又与失业有着微妙的差别:失业人员已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档案已转入户口所在地街道、镇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而下岗职工虽然无业,但未与原企业解除劳动关系,档案关系仍在原企业。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权威机构都只有“失业”这一概念,而不存在“下岗”这一词语。至于中国为什么会出现“下岗”这个词,2004年南方周末是这样说的:“按照官方的统计口径,有相当多的失业人口没有被统计到失业人口和失业率之中,比如下岗职工、国有企业中的隐性失业人口。”根据2002年2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全国下岗职工报告:1998年至2000年,全国国有企业共发生下岗职工2137万人,其中,1998年,年初为691.8万人,当年新增562.2万人;1999年,上年结转610万人,当年新增618.6万人;2000年,上年结转652万人,当年新增444.6万人。
●下岗工人都贪图安逸、游手好闲吗?这些年,有些媒体和学者将下岗工人描述成这幅模样:“没文化,没技能,好吃懒做,死要面子,脏活嫌脏,累活嫌累,干活嫌钱少,宁愿在家打牌搓麻将、上网发帖诉苦喊冤,一心沉浸在过去那种游手好闲不愁吃喝的幻想中不能自拔。”甚至还有人认为,正是这些工人的懒惰,才导致了国企大量倒闭最终破产,而下岗也是他们咎由自取。这种说法对下岗职工来说极不公平,1998年出现“下岗潮”的原因在于:一,亚洲经济危机影响到中国出口,工厂开工率不足,工人没活干;二,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央政府提出“三年搞活国有企业”,除了少数有资源垄断优势的大型企业之外,其余数以十万计的企业被“关停并转”。21世纪初,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互联网企业的兴起,与工人下岗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联。“游手好闲”,“好逸恶劳”,“吃大锅饭搞垮了企业”……是对下岗工人的污名化。当年的下岗工人很多还是技术能手,贾樟柯拍的《二十四城记》里,有个工人问厂长:“20多年,我有没有迟到?20多年,我哪年不是先进?”然而并没有什么用,还是下岗了。
●买断工龄,一夜间几十年的“单位人”成路人在“下岗潮”之前,很多国企职工过着“单位人”的生活,最大的特点是“高福利低工资”,吃喝拉撒、教育、医疗、养老……一切都由单位来搞定,个人并没有什么财富积累。在很多国企集中的城市,工厂几乎就是城市的主体,比如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拉尔基区,如果把工厂厂区和职工住宅区刨除在外,整个地区可能只剩下一两个公园。在这里,所有人的生活都是整齐划一的进厂上班和下班。歌曲《杀死那个石家庄人》对当年国企工人的描述更加直观:“傍晚6点下班,换掉药厂的衣裳,妻子在熬粥,我去喝几瓶啤酒,如此生活30年,直到大厦崩塌……”下岗改变了这一切。一开始,企业还给下岗费,后来很多企业干脆就不管了。当年国企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减员增效”(减少企业冗员,增强企业效益),职工虽然下岗了,但还挂靠在单位上,并没有达到“减员”的目的。所以,当时很多国企为真正瘦身,纷纷采取的一个重要手段——“买断工龄”:依据职工的工作时间长短,发放数万元左右的一次性安置补偿费,该职工从此与企业脱离任何关系,不再享有任何该企业的工资及福利待遇。事实上,“买断工龄”的做法是违法的,当时的《劳动法》就已规定如果企业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员工即使不能迅速重新就业,也能依法享受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待遇,是不能够用“买断工龄”的方式与员工结束关系的。1999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贯彻两个条例、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加强基层征缴工作的通知》中规定:“任何单位都不能以'买断工龄’等形式终止职工的社会保险关系。”然而在实践中,采用“买断工龄”这一做法的却比比皆是,以至于成为一个默认事实。不少用人单位甚至以强迫的方式来“买断工龄”,《时代周报》曾报道,2000年7月,在河南省卢氏县公安局五楼突击召开石油公司职工大会,与会领导以“谁不在协解合同上签字就不让出门”相威胁,以此举迫使仅剩三个月、一年、三年、五年的时间就要退休的老职工下岗。在2009年一项针对沈阳国企职工的研究中,随机挑选的21位被买断工龄的受访者,有11位是被强制买断的,有6位是半强迫半自愿,只有4位是自愿选择了买断工龄。当时,一年工龄的价格在各省也不同,东北地区大约是2000元,江浙一带则是800元到1000元——也就是说,一个工龄二十年的工人拿了几万元钱就被推到了马路上。
●下岗工人的生活什么样?当年买断工龄的工人一次性可以拿到几万块,算是不小的数目,但对于四五十岁,没有什么能力寻找新岗位的人来说,这仍然显得不够。何况,很多单位效益不好的下岗职工,根本没有机会拿到这笔钱,只能依靠“低保”生活。1998年沈阳下岗职工的“生活保障金”为每月240元,只能领两年。此后如果生活难以维持,可以到民政系统申请“最低生活保障金”,每月205元。想拿到这205元并不容易,只要家里有电器,不管多老多破,都不能申请低保。根据当时的媒体报道,作为下岗重镇的沈阳市铁西区,那里的工人村农贸市场,猪肉每斤比沈阳别的区便宜5角钱,鸡蛋每斤少2-3角,即便如此,销售量依然很小。专栏作家吴晓波在文章中还写过这样一件事:“一户家庭夫妻下岗,生活艰辛,一日,读中学的儿子回家,说学校要开运动会,老师要求穿运动鞋。家里实在拿不出买鞋的钱,吃饭期间,妻子开始抱怨丈夫没有本事,丈夫埋头吃饭,一语不发,妻子抱怨不止,丈夫放下碗筷,默默走向阳台,一跃而下。”
●下岗工人再就业有多难?很多人质疑:下岗工人为什么宁可吃低保,也不出去打工再就业?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郭于华2004年曾对沈阳、长春两市的近千名下岗职工进行过专项调查,她当时的调查显示,下岗职工平均年龄42岁,其中45至49岁所占比例最大,占30.1%,其次是40-44岁年龄段,占26.9%。郭于华曾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这些人再就业很困难,其实大多数人没法再就业,甚至他们的子女,毕业以后,初次就业都出现了问题,你让这批人怎么再就业。”一些人尝试做一些小生意,也并不容易。针对下岗职工,沈阳市曾有规定,下岗失业者做生意可以“减免一年工商管理费”,但条件是:这个下岗职工必须是首次自谋职业。对于很多没有任何商业经验的下岗职工来说,在几次不成功的创业之后,就要交齐各种税费:工商管理费、摊位租赁费、卫生费、报纸费、消防费……合起来,在当时每月要数百元。在江浙等私营经济发达的地区,再就业还容易些;在老工业基地,下岗潮爆发的时候几乎影响了整个城市,这时候做小生意,顾客又在哪儿呢?当时下岗潮爆发的城市,出现了自发组织的劳务市场,求职者胸前挂着牌子,上面写着诸如“水暖工”、“电工”等自己擅长的活计,一有人走过,求职者就追问:“要不要人,要不要人,干什么都行!”对于没什么技能的男性,干得最多的就是保安、门卫。对于女性来说,再就业则更为酸楚。这些年,沈阳当地一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铁西区很多工人家庭全家下岗,生活无着,妻子被迫去洗浴场做皮肉生意,傍晚时分,丈夫用破自行车驮她至场外,妻子入内,十几位大老爷们儿就在外面吸闷烟,午夜下班,再用车默默驮回。沈阳当地人称之'忍者神龟’。”这种生活甚至直接影响到了下岗职工的下一代。纪录片《铁西区》的第三集“艳粉街”,描述了当时生活在铁西区的年轻人,他们几乎都是下岗职工的孩子。父母下岗,收入微薄;年轻人没受过多少教育,又失去了接班工作的机会,每天无所事事,对未来茫然无措。
●时至今日,下岗工人还要担心养老问题十几年前的下岗职工,如今已经逼近退休年龄,他们的生活并没有像有些人说的那样变得更好,反而要操心养老问题。中国从1995年正式确立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模式,至2005年最终确定了个人8%,企业20%的缴纳比例。然而,对于下岗职工来说,很多人从下岗的那一天开始企业就停止了为他缴纳保险,如果补缴需要个人承担全部28%的费用。尽管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放宽缴费年限、免除滞纳金等政策,然而补缴十几年的养老保险仍需要数万元,这对于很多下岗之后就没有正常收入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其实,社保问题在下岗潮之初就引起过一些经济学家和官员的担心。1998年前后,世界银行和国务院体改办课题组分别对社保欠帐的数目进行过估算,一个比较接近的数目是2万亿元。包括吴敬琏、周小川、林毅夫以及出任过财政部长的刘仲藜等人便提出,“这笔养老保险欠帐问题不解决,新的养老保险体系就无法正常运作,建立社会安全网、保持社会稳定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吴晓波在专栏文章中提到:“2000年初,国家体改办曾设计了一个计划,拟划拨近2万亿元国有资产存量'做实’老职工的社会保障个人帐户,然而,几经波折,这一计划最终还是流产。反对者的理由是'把国有资产变成了职工的私人资产,明摆着是国有资产的流失’。”后来,吴晓波在参加一个论坛时,遇到一位当年反对2万亿划拨计划的经济学家。他问,十年以降,对当年的主张有何反思。这位经济学家一边吃饭,一边淡淡的回答说:“不是都过去了嘛。”
年轻人应该多吃些苦,多走些弯路吗?
我有两位远房长辈,吃过许多苦,绕过许多弯路,极其厌恶这两句话。
半个世纪前,他们本来在苏州读高中,然后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被送到无锡乡下去了。每当他们开挖田埂、捉取泥鳅、夏天被晒掉皮、冬天冻得要死、被乡下的穿堂风嗖嗖时,就对吃苦这种事厌恨无比。每当去找人反映情况,总能听到这句话。当然词句并非完全一样,意思却翻来覆去,万变不离其宗:
年轻人,吃苦是福,要多走弯路多吃苦,才好啊。
比较黑色幽默的是,后来他们才知道:他们本来可以不这么苦。但当时的领导,背后这么说,苏州人就是娇贵,就是娇气,就是要让他们多吃苦,才好练出来。
他们吃了许多的苦。然后,在我刚出生不久的年份,三四十岁,就一个有风湿,一个有腰椎问题了。其中一个因为身体原因,内退了。
他们的同代人有些也吃过苦,事后还很自豪,觉得吃苦锻炼了自己。但他们二位不这么认为,尤其是风湿疼发作,尤其是腰椎不舒服到坐不直时,就念叨:吃苦吃苦,有个狗屁用!
理论上,如果设定目为是:让人少走些弯路?
那么最好的方法,是增进学识、传递经验,甚至授人以渔。
所以世上才有书籍,才有学校,才有教材,才有老人们经验之谈的教诲。
比如,我爷爷以前炒虾仁,往滚油里倒水,手烫伤过,他后来很喜欢说这个,就是为了避免我们走弯路,重蹈覆辙。而不是让我们自己烫一次,然后记住了。
正是因为有了知识与经验的累积传授,人类才有了今天。人类并不需要再被扔到荒野,学习钻木取火、茹毛饮血。
如果目的是让年轻人少走弯路,最直接的方法,难道不是直接传授给他们吗?
所谓的,让年轻人自己走走弯路吃点苦,通常是出于这么种意图:
许多年轻人,年少气盛,不肯接受经验教训,缺少学习能力或自理能力。那么,好吧,那就小马过河,自己尝试一下。
但请注意,这里的吃苦,是带引号的。
任何训练,其风险应当是被掌控的。事实是,大多数苦难,足以对人产生摧毁性打击。只有一些被控制的、细微的苦难,才让年轻人可以吃过一点苦,知道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才知道在逆境中,如何应对。
这种程度的苦,可以是有益的锻炼,但同时,依然是一种带有伤害性的方法,来用恐惧警示年轻人。
直接传授经验让年轻人少走弯路,是正面的引导。
让年轻人自己闯吃点苦头好少走弯路,是带有伤害性的激励。
就像我们说,教孩子游泳,把他扔水里,就自己会了,许多孩子是这样练出来的。但如果救护不当,也会有孩子会因此落下心理疾病,甚至肺病。
吃苦本身并无益处,只是一种特殊情境的营造而已。
所以:如果意在让年轻人在恶劣环境下锻炼锻炼,是好事。
在逆境中磨练心态,则很微妙。这可能激发斗志,也可能挫伤年轻人的自信心,留下心理阴影。后者对年轻人而言,很可能是致命的。比如,我们上一辈人经历过的那些伤痕,他们现在只能自我安慰说是有价值的——可是,是真的吗?
如果可以选择让年轻人不吃苦,我觉得,还是不吃苦为好。要对桀骜不驯的年轻人实行惩罚式的残酷磨练,也得因材施教不是?
苦难毕竟不是好事。能作为教育的苦难,通常不是真苦难。
而大多数普通人,并不是史诗英雄,没必要用苦难来折磨他们。
人类累积许久的文明,是为了让大家过得好,而不是为了让人继续过刀耕火种生活的。
我有一个略带恶意的意思,不妨说出来好了。
有一些前辈,自己是在苦难里磨练出来的,于是相信了只有苦难才能考验人。
就像我认识的一位老师,总觉得填鸭式教育才能培养真才。
这种心态,其实有些中世纪。很经验主义,还很主观。
他们无法接受其他的方式,是因为他们确实没有见识过其他的方式。
另一种逻辑则更可怕。
我认得一位我外公的领导,亲口对我外公这么说我舅舅:
“我们都是吃苦出来的,他凭什么一开始就能享福?”
挫折教育不是坏事,但许多执行挫折式教育的人,其心态和逻辑,并不那么美妙。人类发展到现在,靠的毕竟是知识的累积与经验的传授。我们的终极希望,也是以后的人可以少用苦难来换取经验。
而不是重新从刀耕火种摸索,让某些人得以满足:“哈哈你们吃苦了,才知道珍惜现在的好生活吧”。
当然,最后还有一种人。他们宣扬你吃苦对你是有益的,所以少发一点工资少放一些假是有益的锻炼,这通常是因为:
他们是你的老板。
&工友们:无数下岗、买断、失业老工人十年的无奈感言
&&&&下岗职工失业十周年感言词、话
被国抛弃,被改制扫地出门的5千万下岗买断失业老工人无收入,无社保,无医保泪以流干!还剩什么?是仇!是恨!是仇恨!工友们并不孤单,团结起来!让仇恨叠加!宁可流血而再不流泪.....
&&&&对百姓的困苦,对下岗、买断、失业老工人,农民工的生存艰难,熟视无睹,不闻不问,装聋作哑,视而不见,避而不谈,更怕他们铁石心肠,死拖不决。国企“地震”把几千万下岗、买断、失业老工人震倒,政府决策部门又引发次生灾害,掀起“海啸”将为国奉献三四十年功巨卷入海底,居心何在?
精英,权贵及豪贪偏听偏信,官官相护,他们就是制造贫富悬殊、两级分化的真正元凶。牺牲大部分人换取少数人幸福。后患无穷必然是死路。不解决下岗买断失业工人生存艰难肯定是绝路。对贫富分化,熟视无睹,不闻不问,装聋作哑,视而不见,避而不谈,那是一条不归路。说一千道一万只要国家政策和立法如不能代表百分之九十广泛的人民利益!无论谁辩,它就是伪立法,坏政策,也就是说牺牲大部分人换取少数人幸福 ,就不是人民政府所为。
一、十年下岗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挨冻受穷,无处话凄凉。纵使重新再就业,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厂,机器旁,工友忙。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漆黑夜,何日长。
&&忆秦娥.下岗&&
减员下岗彷徨月。
群泪欲咽。
人生漫道真如铁,
而今五旬从头越。
残年如血。
&&点击本文复制、推荐给朋友、同时请转贴到各网站以召告世人
日五一国际劳动节【原创】
失业十周年感言
十年前,在打破铁饭碗,转变企业经营体制的口号下,我区属地方企业纷纷转制。从此,在企业工作了几十年的职工被买断工龄,自谋出路,曾经被称之为铁饭碗不复存在。而在当时的媒体的则多了一个新名词——下岗失业工人。
宁波镇海机械总厂是创办于1958年的老企业,在计划经济年代为当地的经济发展和地方财政收入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在一片转制声中,它也不复存在了,厂中所有干部、职工除小部分离法定退休年龄不满五年的作为内退处理外,其余一律解除和原企业的劳动合同,自谋出路。厂长、书记和工会主席等厂部领导无一幸免。
32年的工龄,拿了不到3万元钱的经济补偿金以后,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自由职业者。尽管,大部分职工通过各种途径找到新的工作,可是,这一举措,在我们这一代人中间,留下了难以抹去的阴影。从所谓的企业的主人沦落为需要社会照顾的失业工人,其难以言喻的心情不是常人所能体会得到的。我的感觉是,我们不是坏孩子,但却被母亲抛弃了。
然而,多次到我们企业做思想工作的各部门公仆们,却不但牢牢地捧住了他们自己的铁饭碗,而且把铁饭碗升值为金饭碗。在我们被失业以后到今天,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增加工资。即使是退休以后,公仆的退休工资要比同工龄的我们足足多一倍。
我们并不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绊脚石,为什么受伤的却是我们,企业职工难道是计划经济的罪魁祸首?
岁月匆匆,过去的一切虽然已成往事,然而,这些往事却始终没有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在我的记忆中消失,工友们的音容笑貌也时时萦绕在我的心头。失业以后,他们有的到个体企业打工,有的在各小区当保安,也有的干起了代充煤气的苦力活。屈指算来。也该到了退休的年龄了,但愿他们健康快乐,在后半世里再也不要有什么风风雨雨了,因为他们付出的已经够多了,再也经受不起任何打击了,哪怕是风吹草动。
十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如此短暂的一瞬间,但是人生又有多少个十年?而我们一生中却有整整的十年被荒废了,没有了理想,没有了目标,只是为自己的温饱的四处奔波。
这就是我们这一代。在长身体的时候遇到三年自然灾害,吃不饱、穿不暖,长成了一付现代姑娘们讥之为“三等残废”短身材;在长知识的时候遇到了十年动乱,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放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改革开放,总算盼上了好日子,但是一夜之间,却又成了下岗失业人员。
这么多年来,许多事情已经麻木了。但却有一个概念却越来越强烈,爱护老百姓的官才是好官。不爱护老百姓,再清廉的官我也白眼相对。
我期盼着有一天,有人会对我们说:“下岗失业工人们,国家没有忘记你们,人民没有忘记你们!”
但愿我不会带着这个企盼去见马克思
馆藏&14402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企下岗职工新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