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朱熔基当时搞国企下岗职工社保新政人员下岗

朱熔基没获得连任总理,那些不为人知的原因
朱熔基没获得连任总理,那些不为人知的原因
大家知道原因吧:
日,朱镕基紧急飞赴江西,九江的决堤,使他勃然大怒,他当即怒斥负责人:"你们不是说固若金汤吗?谁知堤内是豆腐渣!这样的工程要从根查起,对负责设计、施工、监理的人员都要追查。人命关天,百年大计,千秋大业,竟搞出这样的豆腐渣工程、王八蛋工程。腐败到这种程度怎么了得?历史是不容欺骗的!"
在向抗洪官兵讲话后转身离去时,他边走边擦眼角的泪水。
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朱镕基刚刚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所有会计人员必须做到'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做假账',不屈从和迎合任何压力与不合理要求,不以职务之便牟取一己私利,不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我很少题词,因为我的字写得不好,但是我为3个国家会计学院亲自写下4个大字----'不做假账'。我希望每一个中国国家会计学院毕业的学生,永远都要牢记这四个大字!"
 "关于我本人,除了我确实是在埋头苦干以外,我没有什么优点,我不希望别人学习我,特别是某家香港报纸说我的本事就是拍桌子、捶板凳、瞪眼睛,那就更不要学习我。但是这家报纸说得不对,桌子是拍过,眼睛也瞪过......至于说我这样做是为了吓唬老百姓,我想没有一个人相信他这种说法。我从来不吓唬老百姓,只吓唬那些贪官污吏。"
查出陈希同案后,朱熔基极为震怒。
日,九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招待会
:"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以后,全国人民能说一句,他是一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如果他们再慷慨一点,说朱镕基还是办了一点实事,我就谢天谢地了。"
在国庆典礼上,我们看到了一位满头白发,静静地站在那个角落的老人,他是我国前总理朱镕基,为我们新中国鞠躬尽瘁,在国庆典礼上,居然只有那一秒钟的一个短暂的镜头!
短暂的一秒钟,却有多少老百姓为您留念......
希望看到的朋友能够将其转入自己的空间 顶!我敬佩他!
只为了这个老人,这个镜头,转了这篇文章
黑色西服,黑色领带,黑色眼镜,总理在表达着什么......
长达66分钟的阅兵式
有整齐划一的正步走
有让无数人留恋"垂涎"的漂亮女兵
有朝气蓬勃的少先队员
有形式各样的花车游行
可让无数人为之动容的
却是那一秒一闪而过的镜头
那一位偏安一隅安静恬淡的老人
那一位戴着墨镜白发苍苍的前总理
那一位独自凭栏的孤独者
铺天盖地的文章与照片再次覆盖了整个网络
央视一定很奇怪 为什么仅仅一秒只有一秒的时间
朱镕基就可以获得比出镜率如此之高,甚比胡锦涛温家宝更多的关注
不知有多少观众和我一样 在听到康辉说"胡锦涛、温家宝"时就开始等待着"朱镕基"三个字的出现 在看到江泽民后开始焦急地找寻朱镕基的身影
我们耐心地等着 直到李瑞环、尉健行都已相继出现 我们等不及地问着身边的人 朱镕基呢 你看见了吗
央视导播不知道,如果他活在百姓心中,位置的前后,时间的长短,都无法减退人民对于他的爱戴之情。
于是镜头短暂地停留了一秒,随后一闪而过,其实这一秒,同时给了三个人。可我却在看到他满头银发之时眼圈一热心头一震,我们是年轻的80、90后,没有经历过文革的血雨腥风
,无法体会当年十里长街送总理的心情,只知道周恩来曾经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以一己之力挽救了许多革命者,没有经历过改革开放的浪潮和经济特区的巨变,无法体会那句亲切的"小平你好"寄托着人民怎样的感情,
只知道邓小平拯救了濒临瘫痪的中国经济,可我们恰恰都是沐浴在朱镕基的阳光雨露中成长的,从某种意义上说
:我们就像是温室里的花朵 ,经历着新中国建国以来最稳步快速发展的二十年,而这二十年,
恰恰是这位现已白发苍苍的老人呕心沥血的岁月!
我不是经济学家 我也不懂得高深的经济学知识
但是我出生在朱镕基上任之初 亲身经历着他所带来的巨变
我只记得 小时候妈妈的工资仅仅是几十块一月 03年温接手时以可以以千为单位衡量 在朱任上
很多百姓的工资都翻了近二十倍
我只记得 03年时 也是有很多人买不起房子 可那时候很多工薪阶层并无买房之忧 而现在 买房已成为很多人心头的一块病
我只记得 十岁生日时 听到街上市民口中骂朱的声音不断 随后才知 因为他的铁腕严厉
很多只食俸禄不做事实的国企员工被迫下岗
我只记得 初中时 张昌龄老师曾在地理课上说 堂堂一国总理 在九江决堤后 对着政府官员直言大骂是王八蛋工程
而他的形象没有因为这几个脏字有丝毫损毁
我只记得 温文尔雅的温家宝接任总理之时 家人的许多亲朋好友来家做客时无不潸然落泪
就好像自己的一位亲人即将离家远行一般
我只记得 04年暑假去北京 汽车经过朱镕基住宅时 身边一位同行者对他老婆说 朱卸任后 很多人都试图暗杀他
他的生活比在任时还要艰难
我只记得 07年暑假 一位以色列白人对我说 "Most foreigners deem that JZM is a vase, but
ZRJ is a miracle."
我只知道 书店的《朱镕基答记者问》在书店已多次卖到脱货 我买的一本正在被家中多人传阅 人歇书不歇
如果有幸 我能活到60岁 在新中国百年华诞之际 我多么希望会有人像记住开国总理周恩来一样记住朱镕基 是他 让中国经济真正强了起来 是他
曾经把中国带上了一条正确的轨迹
如果有幸 我多希望在那时 有许多和我一样白发苍苍的老人相聚在首都北京 在这座国际化大都市中感受身为中国人的骄傲
在心底默念对于朱总理的缅怀之情
如果有幸 我多希望60岁时 对膝下儿女子孙淡淡历数朱镕基曾经做过的每一件事实 曾经整治过的每一位贪官
曾经铿锵有力说过的每一句豪言壮语
如果有幸 我多希望那时 已历经百年沧桑的中国可以让这位祖国功臣青史留名 可以给予他公正的评价和更多的赞誉
可以正视他的功勋伟业
如果有幸 我多希望 像朱镕基一样活着 你可以用权力抑或手腕打压限制他 可他过人的才华令古今中外震撼
他廉洁无私的内心让千万百姓惦念
生子当如乔致庸 为官应若朱镕基
曾经一个大国的总理,你辛苦了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九十年代初的中国,东欧巨变的阴霾还没从中国退去。人们惊惶地找出最后一个硬
币,买米,买油、买盐,买任何一种可以过日子的日用品。物价指数高达24%。企业人心
涣散,银行成了国企的提款机。行政机构不务正业经商,炒汇。贪污腐败成风。
西方政客喝着香槟,中国变成下一个波兰、俄罗斯。指日可待。
一九九一年,朱镕基任国务院副总理。央行行长不听话,不要当了,一边站着。 收
缩银根,停建一切楼堂馆所。声明银行不是go-vern-ment和官商的提款机。
食品价格高居不下,国家储备粮库开仓放粮,四百亿斤储备粮平下的不只是老百姓
恐慌的心里,更重要的是人民对go-vern-ment的信心。
国企员工不做事,宁肯每月领一两百元工资,不愿下去当清洁工,还蚂蚁搬家一样
偷卖企业家产。那要么改革要么破产倒闭。社会主义不养闲人和懒人。顶住了聚众闹事,卧轨**等巨大压力。强行汇改;国家标价汇率为人民币对美元5:1;而国际市场的汇率则为8.3:1,自由市场上更是高达10:1;汇率漏洞成了有办法的人们的生财之道。汇率并轨使大量利益集团断了财路。是朱镕基顶住巨大压力,要知道这些有办法的是都是些什么人啊。但外贸却由此慢慢走出了困境。
"一百口棺材,九十九口是给腐败分子的,一口是留给自己的"。多么提振人心的话啊。一大批政治、经济腐败高官落马。人民拍手称快。
中国经济软着陆成功,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了,但有惊无险。朱镕基的货币政策让中国独善其身。并全力支持香港打退了大鳄索罗斯的进攻。想起来后怕,要是没有朱镕基的汇改,经济实现软着陆,提前补了中国经济的漏洞,那共和国的经济大厦在九七年轰然倒下也是极有可能的。是上苍让朱镕基挽救了中国经济,挽救了中国人民。
西方的经济侵略军没有达到目的,恨恨地咒骂朱镕基为"经济沙皇"。中国人认为"甚好,甚好"。中国之幸,民族之幸。
如果说Mao.ZD改变了中国的奴隶性的话,那么朱镕基则改变了中国人的懒惰性。可以说没有朱镕基破釜沉舟的国企改革,就没有现在国企、民企效益第一,竞争第一的意识。让城里人放下面子,放下架子自力更生。中国人现在到西伯利亚种菜,到非洲打工,到全世界去劳动挣钱。
当有记者问及朱镕基四年施政还有什么遗憾时,他感慨最大的遗憾是我们的农民还没有脱困。九八洪灾,朱镕基对某些长江干堤怒斥为豆腐渣工程。
当香港报纸报道朱镕基常常拍桌子,瞪眼睛时。朱镕基毫不讳言:"桌子拍过,眼睛瞪过,但是对贪官污吏,我从不对老百姓拍桌子,瞪眼睛"。
我们现在收获着朱镕基改革的成果,国家却没能继续朱镕基的政治风气。我们的领导人频频到灾区,到矿难现场,却不愿拿出破破釜沉舟的解决方法。我们面对众多高贪巨贪,却下不了手为他们准备一口棺材,更不要说为自己准备一口。
九七亚洲金融风波还没波及中国,我们就出手了。现在中国股市损失十几万亿,上亿百姓资产灰飞烟灭,不但没人说句同情的话,一句"谁让你们炒股"令人寒心不已。朱镕基好容易树起来的go-vern-ment形象,长城被自毁了。
普京"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强人普京用了八年把一个破了产的俄罗斯拉回了帝国时代。我们不由得感叹"朱镕基退得太早了"!
现在中国经济暴风,反腐骤雨又来了。"国有难可问谁"?所幸的是,现在有个习大大:习李的大时代来临了,此时此刻,我们还是深切怀念我们朱总理!
如果你认为朱总理是个真正的好总理的话,请把这篇文章顶起来,让每一个大学生都来祝福我们伟大的朱总理精神长存、万古流芳!
微信扫一扫
获得更多内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为何600万下岗职工里部分人对朱镕基有怨言
作者:看天下编辑部
核心提示:此后,&下岗&成为一件壮烈而心酸的事,据劳动人事部门统计,、2000年全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人数在600万左右,他们中的不少人对朱镕基颇有怨气,认为他的改革牺牲了他们的利益。
本文摘自《看天下》2011年第25期& 作者:看天下编辑部& 原题为:改革往事:朱镕基的十二年
谈话、文章、信件、批语等348篇,照片272幅,批语、书信及题词影印件30件,9月8日,煌煌四卷本《朱镕基讲话实录》正式出版发行,书中绝大部分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从1991年就任副总理到2003年从总理任上退休,12年;从2003年至今,8年。8年过去,那12年的改革仍旧在深刻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也势必继续影响下去。
我们回顾那12年,不仅是在回顾朱镕基,更是在回顾他做的那些事,最重要是思考过去的改革给我们留下了什么,未来的改革又将如何进行。
《讲话实录》背后的改革往事
朱镕基闯过的&地雷阵&
从日到11月21日两个多月的时间,他带领60多人的大队人马,飞遍17个省、市、自治区,解释分税制方案
9月8日,一套4册的《朱镕基讲话实录》出版,再次把朱镕基拉入人们的视野。在他1991年出任国务院副总理,1998年出任总理到2003年退休这段时间,正是中国经济起飞、各项改革制度确立的十二年。如今又一个十年将过,人们仍然不忘他&抬棺材&、&滚地雷阵&的豪情壮志。从《讲话实录》中,人们得以全面知晓这位以讲真话著称的总理十余年间的纵横捭阖。
我们选取朱镕基众多改革中的四项改革,以他的《讲话实录》为蓝本,重现当时的改革历程,记录他的所想所为。中国的改革、转型仍在继续,经历时间沉淀再回顾上世纪末本世纪初那些激动人心的事,也许我们对朱镕基、对中国会有更深的认识。
分税制:谈下来掉了5斤肉
&目前中央财政十分困难,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如果不适当地集中中央财政收入、加强中央财力,日子就过不下去,最终全国都要受害,都搞不下去。&日,朱镕基在广东与广东省委、省政府负责同志座谈时如是说。这是朱镕基就任副总理的第三年。
曾说:&我们党选干部不光要政治可靠,还要懂经济。我党高级干部中懂经济的不多,朱镕基是一个真正懂经济的。&&懂经济&的朱镕基上任之初就遭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每年一度的全国财政会议经常开成&募捐会&,当时的财政部长王丙乾要各省做&贡献&,有的财政厅长说没钱,富裕省份的财政厅长甚至当面&反目&。以1992年为例,全国财政收入3500亿元,其中,中央收入1000亿元,地方收入2500亿元,中央财政支出2000亿元,赤字1000亿元。
朱镕基决定进行一项重大的财政改革:分税制,改变中央与地方的收入比例。
&分税制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在财政体制上不再搞什么包干、什么分成,而是按税种划分中央和地方的财政收入,中央收哪几种税,地方收哪几种税。&在1993年7月的《整顿财政秩序,加快财税改革》讲话中,朱镕基对分税制做了这样的解释。随后的几次讲话中,他说了分税制的目的,一是为了增加中央财政收入,二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
分税制改革是要分地方的钱割地方的肉,困难无疑是很大的,这在广东的讲话中可见一斑:&我也告诉大家,谢非、朱森林(当时的广东省书记、省长)等广东同志在同我们的几次座谈中,对广东的利益是非常维护的,立场是非常坚定的,可以说是&寸权不让&、&寸利必争&。他们是尽了最大的力量,讨价还价,据理力争。&
[责任编辑:蔡信]
相关新闻: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用户名&&密码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朱熔基是唯一没获得连任的总理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朱熔基是唯一没获得连任的总理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2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祖国站上更高起点-朱镕基作工作报告侧记
  5日上午,朱镕基在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式上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是这位74岁的中国总理代表本届政府最后一次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汇报工作。
  这份总结过去5年政府工作、对2003年工作提出建议的报告,早已成海内外关注的热点。
  出席大会的50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绝大部分是新面孔,他们是第一次现场聆听政府工作报告。朱镕基刚登上主席台,全场即报以持续不断的掌声。与以往不同,朱镕基宣布,他今天不读报告全文,仅讲要点。全场又响起热烈掌声。
  朱镕基说,本届政府“办成了多年想办没有办成的大事”。他提到过去五年国民经济年均增长7.7%--这比世界经济增长的平均水平要高4个多百分点。改革开放取得突破性进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站在更高的历史起点,”他提高声调说。这一届政府在上任之初提出了“一个确保、三个到位、五项改革”的目标。目前,主要目标已基本实现,包括实现经济增长、国企脱困、推进金融改革、精简机构等,涉及粮食流通、投融资、住房、医疗以及财税等方面的改革。
  本届政府任期内,中国经历了不少大事,包括加入世贸组织,申奥成功,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积极参与国际反恐合作,西部大开发开始实施等。电脑、轿车也越来越多地进入居民家庭,人民人均期望寿命达到71.8岁……另外,也有一些事件则使得这一切成绩来之不易:亚洲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增长放慢;国内产业结构矛盾十分突出,国企职工大量下岗;两次特大洪灾。
  “在我们这样一个近13亿人口的国家,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讲到这里,朱镕基显得有些激动。
  朱镕基把这些成就的取得归功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和决策,全国人民的齐心协力和艰苦奋斗,以及海外侨胞、国际友人支持和帮助的结果”。
  对于目前的困难和问题,朱镕基谈到十个方面。他还对今年的政府工作提出了八点建议。
  朱镕基的报告频繁地被掌声打断。这使人想起五年前他就任时与中外记者见面的情形。
  穿深色西服、打红色领带的朱镕基像以往一样,一直使用着斩钉截铁的语气,声调常常抑扬顿挫。在谈到农民增收、下岗失业、官员腐败等问题时,他面色严峻。 “他发表的是一篇高效率的讲话,像以往一样,没有任何空谈。”刘永忠代表说。
  外国媒体评价说,朱镕基办事果决、风趣机智的风格,给国际社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朱镕基是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五位总理。他在五年前上任时曾表示:“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返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成为了激励许多中国官员兢兢业业工作的著名言语。
  在2000年“两会”上,外国记者问了一个如何看待朱镕基个人历史评价的问题--他希望中国人民在他离任之后最记得他哪个方面?朱镕基当时回答:“我只希望在我卸任以后,全国人民还能说一句:他是一个清官,不是贪官,我就很满意了。如果他们再慷慨一点,说朱镕基还是办了一点实事,我就谢天谢地了。”
  再过十来天,全国人大代表将决定下一届政府总理人选。
中国中央电视台版权所有
地址:中国北京复兴路11号(100859)
站长信箱:webmaster@
建议使用:800*600分辨率,16Bit颜色、
Netscape4.0、IE4.0以上版本浏览器和中文大字符集为什么朱镕基总理在任时不是很得人心?--邵旭峰--凤凰网博客
峰之域——只讲真话的高地。
你确定要删除此博文及其所有评论吗?
为什么朱镕基总理在任时不是很得人心?
该文列居人民舆情会商室第一:/yuqinghuishang 鉴于有人在转载本文之时,已将题目做了修改,改成:为何朱镕基在任时“不得人心”_名家评论_中国军事迷网 & 等等不一而足,内容也做了“微妙”的变动, 还有的人在本文前面加上“悲呼”二字,感觉像别有用心,本人在此申明不要这样。敬请网友不要缘文生义,而是回到文本,就事论事。 朱镕基总理离任已经整整十年了,十年来,随着时间的沉淀,很多当年的事现在看来,已经逐渐明朗,人们不禁怀念当年的那位勇锐决绝地进行经济与政府机构改革、反腐打黑的伟人,觉得时代对其不公。就实情而言,朱镕基1997年到2002年任职总理期间,不是很得人心。我们要分析这其中的原因,就必须看朱镕基在任时最大的两件举措:一、政府机构改革,经济改革、尤其是企业改革。早在1992年到1997年朱镕基担任副总理期间(其实主要决策就已经出自朱镕基之手),就对于中国的企业、政府机构的臃肿而低效深有感触——想必这一感触在上海任职期间就已有之——国家非得让百无一用的闲置人员吃空!所以,在朱镕基上台之后,就开始对于国家各部门、国企进行瘦身。精简政府机构,裁撤了很多有级别但是没实权的部门,裁撤了大量闲散的官员、人员。这些人平时虽然没有什么事干,但是由于有“级别”,所以照样趾高气扬,觉得自己和那些实权派在心理上可以平起平坐。可是一夜间,国家一纸令下,他们成了灰溜溜的土包子,怎能心平而气和? 企业瘦身、民营化,大量原来的“国家人员”下岗、企业里面大量的铁饭碗被砸破,一时间人心惶惶。那时候网络不发达,信息不流通,人们观念不成熟,对于“吃皇粮”的观念根深蒂固,受害者对于如此涉及自身利益的改革自然产生广泛的怨气,由此向尚在愚昧状态的其他人——主要是农民辐射、蔓延和感染。于是在整个民间,反对朱镕基的情愫比拥护的多得多,老实说,即使有些人看得远并理解了的,但是如果涉及自身利益了,照样心怀怨恨。有这种情绪的还有被裁撤者。还有一点,强化了这种怨气,就是下岗的时候,大量干实事、有能力、没背景的老实人下去了,而不干事、有背景的人却留下来——这是当时的国情造成的,谁也没有办法。 & 二、反腐败。最要命的是反腐败,大量已经成势的“既得利益集团”被打掉,让整个官僚系统心惊胆战——原因自明,几乎所有有实权的官员都想让朱镕基赶快下来。话说回来,对于反腐打黑,老百姓还是一直拥护的。这就很矛盾,内心的矛盾就转化为议论,议论可以让道理更明、但也会不满增加。民间的怨气和官员的担惊受怕与怨恨,有这两点,2002年,朱镕基就再也干不成了。孤独的他在离任的那次两会上报告时,几乎脱稿演讲·····英雄独立高岗,盾牌已经筛子,长剑已短、仰天长啸。大仁不仁,谁人堪解?······现在回思这些,才发现朱镕基在大家都还懵懵懂懂的时候,前瞻性地开展了工作,在“大仁不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情怀与决心鼓舞下,在几乎招致一直反对的呼声中勇锐决绝地精简机构、下岗分流、反腐打黑,给未来奠定夯实的发展基础,塑造公平、正义的社会氛围。目光如炬、铁骨铮铮啊!现在中国经济到处充斥着泡沫,政府机构重新膨胀、黑恶更加猖獗,既得利益集团增大数倍——结构更加复杂和深化。中国就像一个庞大的气球、里面全是不稳定因素。卸任的朱镕基曾今表示对于现在的“很多”不解。 老百姓再次回看当年的朱镕基,觉得心中真是五味杂陈。即使当年有本事而下岗的人,现在也大多理解与原谅了这位默立旁观的白发苍苍的老人。历史总是这样,就像一辆马车,有责任心并提前预感到危险的人总会不顾众人的阻挠,到处查看并尽量检查和修理马车,坐着正舒服的人和正在沉睡的人自然极不情愿,最终大家异口同声把他赶下车,可是当马车的问题真正显露的时候,又后悔自己当初看错了他,幻想着像他一样的人再生! 可是虽然每个时代都有人才、有有责任心的人、有魄力的人,但是三者结合的实在太少,即使有,大家也不会信任——在中国让大家盲随容易,但是要达成信任的共识,那比登天还难。时代总会扼杀掉现有的天才,而去怀念过去的天才,这应该是人类莫大的悲哀吧。 相关文章链接: &“插曲过后,历史放弃了朱镕基理” &
。“朱镕基总理的主旨与尴尬” &朱镕基总理和温家宝总理为何都很无奈? 或 &政策不出中南海、两位总理都无奈。 &。
有不一样的发现
<div class="num1_b" id="commend_num_
上一篇&&&&
下一篇&&&&
青年学者、西部最具影响力时政论者。著作《来龙去脉看中国》、《两百年中国——从19世纪中期到21世纪中期》、《世界主要社会形态及走向》,提出“人的社会的相对论”。各类文章散见海内外媒体,多次入选新华舆情监测最具影响力名单,《2015中国网络写手百强榜》第六刊载、转载,必须本人授权。新浪微博/shxf198259,公众微信号shxf95
博主最近发表的 10 篇博文
凤凰博报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国企下岗职工新政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