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买房那时候在京城买房,有多辛苦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
503 Service Temporarily Unavailable409被浏览184,164分享邀请回答15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6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豆网科技有限公司联系方式(必填)
您的意见(必填)
定制频道数量已满
「趣文逸史」买房这件事 从来不容易
  都说现在房价高,买套房子要透支一家三代的积蓄,可是你知道吗?在古代,买套房子也不容易,像杜甫这样到了晚年,还要因茅屋为秋风所破而哀嚎&安得广厦千万间&的人,不在少数。
白居易:唐朝房价高 买房十八载
  白居易29岁的时候,去长安拜访当时的文坛大腕顾况。顾况接过名片,看到&白居易&三个大字后,调侃他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白居易后来的经历也证实了顾况说的话,在长安(首都)买房真的不容易!
  拜访顾况之后的第三年,32岁的白居易先后通过了礼部的科举考试和吏部的公务员选拔考试,有了第一份工作:在秘书省做校书郎,这个职位相当于现在国营出版社的一个高级编审员。
  白居易刚上任,朝廷就宣布上涨公务员工资。加薪后,白居易每月领到的钱可比李白那会儿高多了。李白在翰林院做供奉,每月工资还不到2000文(按购买力折合人民币不足1000元),而白居易做校书郎,每月却能领到16000文(折合人民币8000元),
  然而,就算月薪8000的白居易,他也买不了房。为啥?当然是因为长安房价太高&&
  买不起房咋办呢?先租啊!于是白居易跑到了长安东城的常乐里,租了已故宰相关播家的一个亭子,在那儿安顿下来。
  那时候,白居易租住在常乐里,而元稹和李绅(就是写《悯农》的那位)也在附近租房。于是乎,三个人经常下了班聚在一块儿,喝点小酒,白居易有诗云:&靖安客舍花枝下,共脱青衫典浊醪。&
  后来,白居易逐渐在长安站稳脚跟,想把母亲和弟弟接来和自己一起住,于是他有了买房的打算。可虽说是上了两年班,攒了点钱,可要想在长安买套够一家人住的房子,还是不太现实啊,怎么办呢?
  要知道,自古以来,可都是城市房价高于农村的。在长安买不起房,咱可以去长安周边农村地区买呀!于是乎,白居易考虑再三、权衡利弊之后,在陕西渭南的农村买了一所房子,给母亲和弟弟居住,自己仍然在长安租房住。每逢放假,他就骑马去渭南和家人团聚,第二天再赶回去上班。
  再后来,白居易又通过了公务员晋级考试,升职加薪不在话下。人到中年的他,月薪已有四五万文,此外还能领到200石禄米,折合年薪近30万元人民币。
  公元821年,50岁的白居易终于在长安买下第一所房子。在经历过近20个年头的租房岁月后,他好不容易才在长安扎下了根,回首往事,感慨万千,自吟道:&游宦京都二十春,贫中无处可安贫。&
  值得一提的是,白居易在九江做司马时很闲,可以十天半月不去上班。他经常出去逛,最常逛的地方是附近的庐山以及山上的两座寺院:东林寺和西林寺。
  东林寺的和尚听说白居易文采了得,请他给一死去的僧人写墓志铭,白居易提笔一挥而就,和尚们很高兴,给他开了10万文的稿费,白居易就用这笔稿费在庐山上盖了一所房子。这所房子就是赫赫有名的庐山草堂。
三苏:宋朝房价更高 买房毁一生
  和唐朝相比,宋朝的房价可说说是有过之无不及。在开封(首都),&重城之中,双阙之下,尺地寸土,与金同价&。一个普通的小官员,想靠着那点微薄的俸禄买套房,就算不吃不喝,也得存上个两三百年!
  而且,当时朝廷还出了个限购令,规定京城官员只能有一套房子。这不,苏轼的老爸苏洵,年过半百的时候混上了一个主簿的职位,虽然薪水不多,但好歹是个官儿啊,而且一家一套房,怎么的也要上点档次呀!
  于是苏洵一咬牙一跺脚,东拼西凑借了一大笔钱,买了座&花园洋房&。谁知才住了七年,债还没还完,苏洵就提前&跑路&死了,留下了一屁股债给两个儿子&&苏轼和苏辙。
  当时苏轼二十几岁,月薪四五千,除了还债,他还偶尔做做慈善,赈个灾啥的,工资也就够养活一家人,压根没有买房的想法。等他老了,想安置下来的时候,薪水下滑,职田也被没收,想买房但着实是有心无力。
  后来,他的儿子要结婚,无奈家里没婚房,结果只好借了一位好友的房子办喜事。到了50岁的时候,苏轼才从弟弟苏辙那儿借钱,在江苏常州买了套房,可以说是很辛酸了。
  苏辙呢?和他哥哥一样,说到房子,同样是一把眼泪一把鼻涕。他在诗中自嘲:&我生发半白,四海无尺椽&。
  直到他回河南许昌定居后,才狠心拿出攒了大半辈子的工资,又卖掉了一批藏书,前后花了好几年时间,才陆续买下&卞氏宅&、&东邻园&、&南园竹&,又改建、扩建,置了一处百余间的大院落,安顿下全家老小。
  只不过这个时候,房子虽然有了,他一生的积蓄也全都耗尽了。&盎中粟将尽,橐中金亦殚&,于是苏辙又开始自责,不该自不量力,到了这把年纪还来做房奴。
郑板桥:清朝房价一般高 然而还是买不起
  到了清代,情况总算好了很多。那个时候,一个小公务员攒个两年钱,基本上就能在京城买套房子了。
  可是公务员买得起,并不代表老百姓也买得起。郑板桥初到扬州时,三十来岁的他当时不过是一介穷秀才。扬州虽不比京城,却也是繁华大都市,别说买房了,连生存下去都不容易。
  为了养活一家老小,郑板桥只好卖画为生,借住在寺庙里,与僧侣为伴,苦度光阴。
  后来,他受到当时扬州八大盐商之中的&二马&兄弟赏识,居住在他们的&小玲珑山馆&,然而终是寄人篱下,没有安身之所。
  再后来,他时来运转,高中进士,在好友的资助下,他纳了个侧室,住在城北傍花村李氏小园。
  郑板桥与房东是好基友,给不给房租也闹不明白。反正他安之若素,将就住着,买房子仍属奢望。好在那个时代,买商品房还没成气候,谁不买房也不会被人看低一眼,因为一般人都买不起&&哪怕是离&入仕&仅一步之遥的&准官员&。
  晚年,&退休&的郑板桥又回到扬州,按说,当了十二年知县,手头应该有点钱,可生性落拓不羁,自由放任惯了的郑板桥依旧卖画为生,居无定所。
  既然有地方借住,为啥不享受现成,落个安稳呢!郑板桥当时具体借住在哪里,现已无可考证,但可以肯定的说,寺庙又经常是他的下榻之所。
  就这样,一代风流画家郑板桥,又在扬州当了十二年&租客&,最后返回故里。
版权所有 禁止转载白居易“北漂”记: 一个唐代公务员的买房之路(组图)_网易新闻
白居易“北漂”记: 一个唐代公务员的买房之路(组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白居易“北漂”记: 一个唐代公务员的买房之路(组图))
关注三湘都市报微信看E报  白居易留存的诗文特别多,他对自己的生活、所居多有描述,这也是为何大家喜欢写他买房的原因。当然白居易迟迟未买房,除了金钱原因外,我觉得更多是手里的钱与喜欢的房子不匹配,因为临近五十岁,终于在新昌坊购得十亩住宅时,白居易并没有特别喜欢。
  白居易最爱的还是洛阳履道坊的园林,应有十五亩,一半是池子。按照他的意愿改建,竹子莲花鹤,无一不缺。人生最后的十几年,白居易在此安然度过。
  白居易买房之所以比较典型,还因为他非当时贵族,却通过科举逐渐成为高级官僚,文名满天下。这与今人入大学毕业工作一步步升迁有近似之处。同样长安这个名利场,与今天人才集于北上广深有相似之处。
  初到长安:住旅店
  喧喧车骑帝王州,羁病无心逐胜游
  初到长安的人,如没有亲戚或者祖宅可投靠,很多时候自然是寄居旅社。科举一般冬季举行,明春放榜。来京后或者租住寺院道观或者短租赁屋,或者直接住旅舍,毕竟旅舍能更细致周到地解决一些住宿问题。白居易初来长安时应该是选择的旅舍。
  第二年2月份,白居易得知了自己中选的好消息。802年冬,30岁的白居易再入长安,参加的是书判拔萃科考试。考试自然合格,第二年与元稹等人同登第,授秘书省校书郎之职。
  既然授官了,就要在长安居住上班啦。但是刚上班也没有什么闲钱,于是白居易选择租房。
  白居易租的第一个房子位于常乐坊,与兴庆宫仅有一坊相隔。兴庆宫原来是兴庆坊,唐玄宗李隆基将此改建为兴庆宫。常乐坊靠近春明门、延兴门,可以往东出城,往南六坊为曲江,赏玩十分方便。
  白居易在他的《常乐里闲居偶题十六韵》里说:“窗前有竹玩,门外有酒沽。何以待君子,数竿堆一壶”。有竹有酒就是好生活,虽然这里也就“茅屋四五间,一马二仆夫”。
  郊区买房:下邽县
  门去渭兮百步,常一日而三往
  不过很快,单身生活被打破,母亲前来投靠他,于是他在长安郊外买了一套房子。那是贞元二十年春,长安租房的第二年。房子在下邽县义津乡金氏村,地处渭河边,“门去渭兮百步,常一日而三往”。
  下邽的这个庄园算是白居易工作后买下的第一套房产,也成为他一段时期家的所指。林晓洁在《中唐文人官员的“长安印象”及其塑造》中曾专门分析白居易“家”与“故园”的表示,对于长安,除了年近50购入的房子外,“渭北庄园”在他心中一直是家,外放中一直念念不忘渭村风物,“日下风高野路凉,缓驱疲马暗思乡。渭村秋物应如此,枣赤梨红稻穗黄。”即使老来在他最满意的洛阳家中,他也会提到“渭曲庄犹在”。除了对长安感情复杂外,下邽的家也是他第一套自己花钱购买的庄园。丁母忧的三年,他一直住在下邽县的这个庄园,将其视为心中之家也是人之常情。
  换房了:永崇坊华阳观
  轩车不到处,满地槐花秋
  从常乐坊搬到永崇坊华阳观最重要的原因,还是校书郎三年任满,他需要准备应制举。同时贞元二十年,正是唐历史上的永贞革新,结局大家都知道,改革失败,二王八司马流放。刘禹锡、柳宗元都属于被流放的那批官员。白居易此时虽未正式参与其中,但他也在关注着时局,暂时远离政治纷争,潜心准备考试,“隐居”于清净的华阳观也是搬家目的。最重要的,个人认为是华阳观所在的永崇坊与元稹的靖安坊相邻。
  华阳观本身有多大不可考,但是他的主人先是玄宗之女兴信公主,后又转手为“恃富而骄,于京城创起甲第,穷极奢靡”的郭英义,他死后宅子被籍没入官。后代宗为华阳公主追福,宅子变为华阳观,规模应不小。华阳观本身环境十分优美清静,是赏花赏月胜地。在他的《永崇里观居》写道:“永崇里巷静,华阳观院幽。轩车不到处,满地槐花秋”,听起来就是一个适合静思读书做学问的地方。
  回长安:昭国坊
  柿树绿阴合,王家庭院宽
  一直到元和九年,白居易被授左赞善大夫(正五品下),他重新回到长安,居住在昭国坊,此时他已经43岁。
  昭国坊比他之前租住的地方都靠南,位于华阳观所在的永崇坊正南,晋昌坊正北,靠近大雁塔大慈恩寺。关于这时期的生活他也写过不少诗,“柿树绿阴合,王家庭院宽”;“贫困日高起,门巷昼寂寂”;“槐花满田地,仅绝人行迹”。
  尽管住所很惬意,但此时需要值夜班,早晨还要上早朝,他有些不耐烦,尤其是冬天的五更天。他在《初授赞善大夫早朝,寄李二十助教》里抱怨,“远坊早起常侵鼓,瘦马行迟苦费鞭”。的确,听到咚咚鼓声坊门开,天未亮便要从城南赶到城北,的确很令人讨厌。难怪他要说“进入阁前拜,退就廊下餐。归来昭国里,人卧马歇鞍。却睡至日午,起坐心浩然”,但那是雨后清和天呀。
  终于买房:新昌坊
  唯忆夜深新雪后
  新昌台上七株松
  白居易进入漫长的流放期,自此直到他的人生暮年,与长安似乎关系都已经没有那么大。
  元和十年八月至元和十五年夏(44-49岁),白居易任江州司马、忠州刺史。长庆元年(821年),他回到长安,官居主客郎中知制诰,后任中书舍人(正五品上),也终于在帝都买了房,位于新昌坊。这应是白居易在长安住的最好的宅院,大约占地十亩(约六千平方米),大概相当于一个11人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可以参照广州的光孝寺(约45亩)。
  在以后的日子里,回忆起新昌宅,白居易最多提的还是那夜深新雪后,新昌台上七株松。新宅居住到长庆二年七月,住了一年半的时间,再次外任杭州刺史。长庆四年征召回来时,自求分司东都。
  再次买房:履道坊
  十亩之宅,五亩之园
  有水一池,有竹千竿
  在东都洛阳,白居易终于买到了最让自己满意的宅院,“于履道里得故散骑常侍杨凭宅”,杨凭即柳宗元岳父。
  实在太幸福,白居易在《池上篇》中说: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勿谓土狭,勿谓地偏,足以容膝,足以息肩。有堂有亭,有桥有船,有书有酒,有歌有弦。有叟在中,白须飒然,识分知足,外无求焉。
  买了洛阳房子之后,白居易曾短暂地回京任职,但是很快他便又回洛阳了。据十五言
本文来源:华声在线-三湘都市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居易买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