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皙天罡北斗机器人人是哪个公司?

中国智造捧红机器人 民族品牌重点破局3C市场
  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产业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各主要经济体纷纷将发展机器人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并以此作为保持和重获制造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机器人革命有望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个切入点和重要增长点,将影响全球制造业格局。  目前,民族品牌机器人的发展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但国产机器人产业还没有形成研发、继承、细化的产业链,市场份额低、附加值偏低现象较突出。国产机器人的市场生存状态是怎样的?有哪些因素影响制造业对机器人的需求?国产机器人发展的瓶颈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奔赴广东展开调研。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5月2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机器人应用成熟的汽车市场,机器人“四大家族”(ABB、安川、库卡、发那科)等海外机器人巨头占有绝对优势。48%的外资机器人销往汽车行业,电子制造业和金属加工业占比分别为23%和9%。而国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则加速拓展,其中,电子制造和电器设备制造占比最高,分别占到23%和16%。  在目前的竞争格局下,国产机器人制造企业目前更多是将市场的重心集中在大公司多、劳动力密集的3C行业中。  深圳机器人协会专职秘书长仇禾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随着工业机器人成本下降,3C行业潜力巨大,也是国产机器人实现差异化竞争的重要市场。而依托本土市场优势,在3C领域,国产机器人首次与德国、日本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机器人将在三行业爆发  “目前工业机器人领域较成熟的是汽车市场,下一轮热点有望出现在3C、医疗等领域。未来3C行业、白色家电以及智能穿戴设备,将在5年内达到传统机器人积累20年的规模,而每万个机器人拥有量也将超过目前传统重工业的拥有量。”柯马(上海)工程有限公司副总裁、机器人事业部总经理贺万民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深圳机器人协会专职秘书长仇禾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介绍,机器人在家电行业已经有成长苗头,将来五金打磨、抛光的需求也很大,3C、家电、五金将是未来几年中国机器人快速发展的市场,中国3C产业链比较齐全,加工工业发达,且普遍面临人力成本上升的难题,机器人应用还未普及,因此成为企业竞相角逐的市场。而为了加快3C产业智能制造的步伐,政府也出台相关政策扶持,这也提高了企业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据高工产研机器人研究所数据,2014年,包括手机、电子计算机、家电在内的中国3C行业产值规模超过4万亿。规模以上(营业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1.87万家,其中,包括计算机、手机在内的传统3C电子制造业规模以上企业超过1万家。尽管3C产品生命周期短,产品型号繁琐等都对机器人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超过4万亿产值规模的市场蛋糕绝对够诱人。  安信证券赵晓光分析,“3C行业对设备投入将保持较高的景气度,按照内地电子资本性支出40%用于设备采购来看,我国设备需求市场2013年已经达到200亿元,并且增长率在不断提高。通过分析电子厂商设备投入在资本投入中的占比,预计在未来三年设备需求将持续上升,在2016年达到459.7亿元左右。”  上市公司掘金3C机器人  国产机器人企业进入3C行业,除对工厂制造环节熟悉,还有市场区位优势。  目前国产机器人厂商进入3C市场,主要有两类途径。一类是核心零部件、机器人本体产品制造商,另外一种是系统集成商方式,对工厂进行“交钥匙”改造。前者的代表是国内机器人制造龙头机器人、数控设备商(),后者是()为代表的3C制造商,以及()为代表的机器人设备商。  2014年以来,A股先后有十几家机器人概念公司涉足、加码3C行业市场,包括机器人、华中数控、雷柏科技、大族激光、()、()、()等。围绕3C行业的布局,也触发了行业更多的跨界并购合作案例。  5月22日,华中数控以合作方式在佛山成立佛山华数机器人公司、佛山登奇机电技术公司,生产通用六轴和四轴机器人,以及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配套的伺服电机。这是继布局深圳、重庆等地之后,华中数控再次以区域化运作方式布局3C机器人市场。按照华中数控公告的效益分析, 两家公司三年销售收入可达5亿元,下半年有望出现批量订单。  同在5月22日,慈星股份公告以1080万元认购东莞市中天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60%的股权。后者主要产品为机器人自动打磨房、高铁钢轨全自动打磨机器人、锂电池自动注液机、空调自动穿管机和组装机等,产品主要应用在3C、汽车行业。  系统集成商是国内企业进入3C市场的另一种方式。《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雷柏科技机器人事业部总经理邓邱伟处了解到,2014年雷柏科技开始拓展机器人集成商业务,目前已经为美的、()百得等20多家公司开展机器人顾问、产线设计、采购机器人,提供“交钥匙方案”。  雷柏科技2014年财报显示,机器人集成系统应用业务累计完成实施订单4个,正在实施的订单8个,全年累计订单金额超过2000万元。邓邱伟透露,雷柏科技作为系统集成商,目前ABB、安川、库卡都与公司战略合作,对外销售的机器人本体多从海外企业采购。  大族激光董秘杜永刚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透露,公司目前也在布局机器人系统解决方案业务,“大族激光系统解决方案从高端激光装备出发,围绕大族激光装备分布的50多个行业来拓展,产业基金投资将围绕机器人控制系统、核心零部件等市场薄弱环节展开。  海外巨头卡位  作为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市场,中国始终是全球机器人产业的焦点,国内企业进入3C市场也面临着外资厂商的卡位。库卡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孔兵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工业机器人将来在铸造、塑料、3C、物流等行业领域的发展机会将远大于汽车工业,库卡在3C领域也在积极部署,准备积极参与进来。”  在“机器代人”进展迅速的珠三角地区,机器人“四大家族”已经全部落子布局。这在电子制造业密集的顺德可见一斑——继2014年瑞士ABB和德国库卡以牵手本土企业的方式先后进驻顺德市场后,日本安川、日本川崎重工两大家族已经通过合资或者独资的方式加入对顺德市场的逐鹿,与本土厂商利迅达、鼎峰、隆深以及科凯达机器人等厂商竞争或合作。  OF week机器人行业分析师潘伟分析,国产机器人在3C领域应用较多的种类是用于上下料的AGV移动机器人,以及用在点胶、喷涂领域的性价比较高的桌面机器人。李群自动化、众为兴等厂家做得比较成功,得益于对国内庞大市场、制造流程的深刻理解,以及政府补贴扶持力度加大,国内企业在3C行业确实有弯道超车的机会,但是在对精密度、可靠性要求更高的机械手等核心部分,与进口机器人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即便在3C市场,现在增长最快的还是外资机器人,国产机器人尚难以匹敌,与外资合作不失为弯道超车的好方法。”潘伟表示。  国内制造企业对进口机器人的信任程度亦高于国产机器人。邓邱伟对记者表示,“雷柏系统集成业务所有本体部分采用的都是德国和日本的设备。国产机器人一直在调试,但是市场接受程度并不理想,一是因为3C产品加工制造对机器人的精密度、可靠性要求更高,客户对国外设备信任度更高;二是一条机器人产线设计中,机器人硬件所占成本只有四分之一左右,随着进口设备不断降价,采购国产设备并没有明显价格优势。”  市场现状  “机器换人”纠结局:设备厂房耗资巨 人员分流何处去?  ◎每经记者 陈鹏丽 发自广州、东莞  经过一番思量,张颖鸿还是在自己家的工厂搞起了机器换人,成为深圳压铸行业里首批“吃螃蟹”的中小企业一员。  张颖鸿是深圳市龙岗区祥顺鑫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祥顺鑫公司)的小老板,在机器换人风潮席卷全国之时,二十出头的张颖鸿今年1月份毅然买进十台自动化装备。为此,他不得不另租了一个新工厂。  然而,像他这样顺利“吃上螃蟹”的企业还不多,龙岗区主要的3家稍大规模的压铸企业因各种原因还在观望。《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资金不足、生产线改造难、风险大等原因,让不少中小企业处于观望状态。“中小企业做一个决定的时候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不少自动化设备制造企业向记者反映。  机器换人最大问题是成本  张颖鸿初步算了一下,以一台机器3个工位,每位工人薪水4000元/月来算,机器换人后,一台机器只需要1名员工,这意味着,张颖鸿每台机器每月可以省下2/3的人工成本。  如此巨大的诱惑使得张颖鸿们都盯上了机器换人。但是,资金成为机器换人的主要考虑因素。  据了解,张家的工厂一次性买进10台自动化设备共耗费几十万元。1月份至今,工厂员工减少了1/3。  祥顺鑫公司机器换人进行得风生水起,但龙岗区压铸行业的3家龙头企业,却迟迟还没有动静。  张颖鸿告诉记者,据他了解,同行老大哥们迟迟未进行机器换人,主要是成本问题。“不像我们就十多台机器,他们都是四五十台的需求规模,如果全部换掉,需要考虑前期资金投入的问题。”“一套设备下来也要十几万元,一般的中小企业是很难承担的,”东莞市机器人行业协会秘书长陈先生告诉记者。“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机器换人最大的问题就是成本问题以及投入产出比问题,”广东拓斯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拓斯达)市场部区域经理刘旭涌给出了与其他行业内人士一致的观点。  拓斯达电商品牌总监徐双彪表示,虽然使用机器人的企业可以申请补贴,但是企业需要一次性付款给机器人制造企业,然后才能拿到补贴资金。一次性拿出全部货款对中小企业压力很大,所以很多企业宁愿选择用1~2年向机器人厂商付清费用,而不愿申请补贴。  另外,据他透露,由于机器换人补贴政策的漏洞,导致部分用了机械手或者机器人的企业没得到补贴,没采用的反而拿到了补贴。“因为政策说的是‘机器换人’而不是‘机器人换人’,也不是‘机械手换人’。一些企业会利用这个漏洞,上一些机器设备,就去申请补贴。”  代工厂自动化升级难度大  除了成本的考虑因素外,东莞市机器人协会秘书长陈先生告诉记者,机器换人不仅是引进一台机器,而是将牵涉到厂房的改造。“以东莞为例,厂房都比较密集,空间较窄,这也是阻碍东莞本地企业机器换人的一大因素。”  张颖鸿表示,老厂房的规划往往不适合上线新的自动化生产线,因此需要对厂房做大改造,这也是中小企业不敢贸然进行机器换人的一个重要原因。“如果重新搬厂或者改动原厂地址的话,费用甚至可能占到工厂一半的产值。这对我们而言成本压力是非常大的。”张颖鸿告诉记者。  为了上马自动化设备生产线,张颖鸿新租了一个工厂,重新装修。“我们原来的工厂没有搬,这就相当于多开了一家分厂。”  刘旭涌也告诉记者,他接触到的客户中,不少中小企业因为机器换人对厂房的改动大,从而在机器换人上显得谨慎,“因为要衡量投入和产出比。”  除了厂房设备改造的代价较高外,由于国内中小企业多为代工企业,产品更新迭代频率快,厂房设备改造所需承担的风险比较大。  祥顺鑫公司的主营产品包括五金模具制作、加工,通讯类产品外壳、中板等加工。张颖鸿告诉记者,祥顺鑫工厂的自动化生产线主要就是针对手机中板加工的。“国内外手机都需要手机中板,量很大。只有产品量大,我们投入的机械手才值得。量不大的话,投入生产线反而是一种负担。机械手只适用于个别量非常大的产品。”  徐双彪也表示,企业多以代加工为主,这是国内生产制造企业的通病,他们很难标准化产品,这使得这些企业无法进行自动化升级。“企业今天生产LV包,明天就生产安踏鞋子了。人可以灵活,但自动化生产线只能生产单一的产品。生产线只能微调,要动‘大手术’的话,这条生产线就没有价值了。”  拓斯达销售总监张朋表示,中小企业订单一般为一年期,但自动化设备都是定制化的,非通用型。“除非在订单期内达到一定回报,否则是否上马自动化设备,需要考虑的东西非常多。”“这是中小企业现在面临的比较痛苦的现实。他们可能非常想自动化,但做不了。而且这一情况在包括3C的各行业加工厂商中比较普遍。”徐双彪说。  另外,实体经济降温,部分代工企业更担心的是订单量的问题。“今年可能有订单做,到了明年还有没有就很难讲了。机器人买进来,没有订单再转手出去的话会有很大的损失,这个也是企业担忧的问题。”天津晟华晔机器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赛认为。  机器换人后人去哪里?  此外,部分中型企业往往还需要顾虑“机器换人,人都去哪里”这个问题。  据了解,龙岗区三大压铸企业仍然采用人工传统方式生产。“当地企业削减劳动力的时候要考虑到,对当地的流动人口会不会带来影响。说白了,我们要保证家乡的人有事做。”张颖鸿表示。  徐双彪也表示,“确实有很多企业考虑到社会责任,还在犹豫要不要进行自动化升级”。  据了解,祥顺鑫公司实行自动化升级之后,短短几个月,工厂员工人数从300多降至不到200人。  深圳另一家压铸企业相关人士则认为,社会责任与企业利益成正比,因为大厂的社会责任更强,地方政府在厂房租金、税收或者政策等方面都会向其倾斜。“所以有的时候这些原因倒逼企业不能去做(自动化),但这只是企业不进行机器换人的一个小原因。”  张颖鸿指出,除了社会责任,裁员还涉及企业管理的大变动。“自动化升级后,首先裁掉的肯定是高龄劳动力,他们难以适应自动化升级,但往往他们就是跟着企业一起成长的一批人。如此一来,对企业产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早期我们工程师与客户对接的时候,工厂员工就说,‘你们来了我们就失业了。’确实,我们也纠结过这个问题。”张朋告诉记者。  徐双彪认为,目前大家都在极力逃避,但这个问题总会来。“这必然会有一个阵痛。阵痛有多大要看能否逐渐、分批地将人转移到一定的工作岗位上,这考验着政府,也在考验生产制造企业。”  关键零部件  国产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遭遇价格、技术双重“盘剥”  减速器、伺服电机、伺服驱动器、控制器作为机器人的四大关键零部件,是机器人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国内自动化升级起步较晚,这些关键零部件长期以来依赖进口。《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四大关键零部件中,RV减速器国产化进程最为缓慢,国内外价差高达数倍,这直接导致国内组装的机械手没有市场竞争力,亦阻碍了机器人国产化进程。  RV减速器  国内外差价达数倍  据高工机器人统计数据显示,在工业机器人成本中,占比最高的是减速器,占比33%~38%,伺服系统占比20%~25%,控制器占比10%~15%。作为机器人重要成本组成部分的减速器,国内市场价格基本被日本哈默纳科、纳博特斯克两大公司主导,国内企业毫无话语权,任由“宰割”。  “国外卖给本国企业跟卖给我国企业的价格当然不一样。减速器在全世界就2~3家企业能做,价格能不贵吗?”一位国内机器人制造企业负责人如是说。  新战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副所长李进科称,安川、发那科的减速器,卖给自己国家企业是元人民币,但是卖给中国企业的价格可能达到元。“比如日本的纳博特斯克牌减速器,同一款产品,可能在日本2000元就能买到,但中国企业就需要花费1万多元才能拿到。”  天津晟华晔机器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赛告诉记者,“5年前,这个减速器(纳博特斯克牌)国内外价差在3~5倍,目前价差在1.5~2倍。”  据了解,日本、韩国减速器进入国内市场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以代理商的形式,另一种则是国内机器人制造企业直接向日韩厂商购买。  “代理商从厂商那里拿货的价格就已经很高了。代理商赚得不是很高,真正赚得高的是国外厂商。”李进科表示。  王赛也指出,目前RV减速器代理商的利润抽成不算高,甚至已经控制在10%以下,除去税收以及代理商抽成,国内外价差依然很高。  “国外企业都这样,当你没有时卡住你脖子,当你有时,压缩你的生存空间。”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直言。  深圳方珘电子有限公司市场部人士杨克荣指出,国外的机械手在国内市场卖8万元,而国内企业使用国外品牌减速器和伺服组装的机械手市场价大概是7.5万元,仅便宜5000元左右。国产机械手没有明显的价格优势,谁还会选它?  大功率伺服电机  对国内企业完全封锁  国内外价差居高不下的背后,是RV减速器国产化进程缓慢,日本、韩国拥有技术垄断优势。  据了解,减速器分为谐波、RV减速器两大类。经过近两年发展,国内在谐波减速器上已经取得突破,产品也趋于成熟。例如,苏州绿的谐波传动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谐波减速器已经实现量产并初步得到国内市场的认可,去年出货量已经超过2万台。  RV减速器方面,国内亦有几家厂商在研发销售,包括浙江恒丰泰、南通振康、武汉精华等,但《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了解到,目前上述几家企业的RV减速器仍处于推广试用阶段。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虽然国内好几个企业正在投入研发,但从市场反馈来看,RV减速器稳定性等性能还不能满足下游应用企业的生产需求。“国产的RV减速器目前基本不能用,因为近两年刚起步,都没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性能不稳定那是必然的。只能先投放市场,在试用中逐渐完善。”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  王赛认为,日本RV减速器卖给我国企业的价格高有两个原因,从感性层面而言,日本企业比较支持本土民族工业;从理性上说,日本国内应用企业对减速器的需求量远远大于我国机器人厂商的需求量,卖给日本企业属于批发,卖给中国企业相当于零售,批发和零售的价格不一样也正常。“随着国内机器人开发企业越来越多,需求量日益上升,日本卖给我国企业的价格已经有所下降。”王赛表示,RV减速器确实存在技术垄断问题,但价格主要还是看销量,国外卖给我国一些机器人制造大户的价格甚至比经销商的进货价都低。  李进科称,日本等国不仅对RV减速器进行技术垄断,在大功率伺服电机上对我国企业更是实行完全封锁,不向国内机器人制造企业开放销售。“大功率的伺服电机人家根本就不卖给你,我们用的都是小功率的。控制器就别说了,卖到中国的都是淘汰品,这就是技术封锁。”国内某知名机器人系统开发厂商内部人士表示。  机器换人:需求与生产遭遇低端困境  在去机器人制造企业伯朗特之前,记者脑海里关于机器换人的一切设想都是很高大上的,但伯朗特董事长尹荣造却自称公司是“屌丝”。  尹荣造说的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中国制造业升级需要面临的现实是中小企业占比高达80%,机器换人不是媒体宣扬的那么高大上,我们要看到我们的市场根基在哪里。”  的确,中国机器换人的主要需求来源不是美的、格力等大型企业,而是绝大部分中小企业。然而,国内中小企业面临的现状却是:大多缺乏资金,不懂技术,盲目跟风,只注重眼前利益。鉴于这些因素,中国式制造业升级之路并不好走。  据了解,注塑机械手市场均价为2万~3万元。但广州一家机械手制造厂商却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他们生产的注塑机械手最低价格8000多元,其他机械手产品也低于行业均价1万~2万元。  虽然该公司内部人士称,目前公司还处于市场开拓阶段,并未盈利。但试问,如此低价的机械手哪个企业敢用?如果只有一些缺少资金的中小企业使用,这对推动国内制造业升级又能起到多大作用?  也有采访对象提到,部分低端本体制造企业甚至单纯引进一些国外机器人,将其拆解后换上国产的零部件,然后重新组装,再贴上自己的品牌就销往市场了。只简单地复制外形,连参数也懒得作任何修改,甚至公司技术人员完全不懂参数。  李进科告诉记者,国内400多家机器人企业中,本体制造厂商不到30家,其中有四五家企业存在上述情形。  客户一下单,工厂生产线就能接到订单信息并自动生产,生产完成后依托物流系统马上送达消费者手中——这是我们脑海里对工业4.0的想象,但要实现这一愿景,中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不少采访对象向记者介绍,目前中国的制造升级还停留在单机水平。只从单工序上尝试,并未从整体角度考虑自动化。“如果不考虑生产线的柔性,就没有必要用机器人了,专机的速度远高于机器人。”某数控系统研发公司的员工说。她举例称,比如装饮料,用机器人装箱就太慢了,10台机器人也比不上一台装箱机。所谓柔性,是指同一条生产线装很多机械手,只要变动控制程序便可生产不同的产品。  但柔性生产与一个国家的工业基础有关,“我国的工业基础还很薄弱,德国提出工业4.0,他们已经做到了3.0的程度,而我们才到2.0。”李进科表示。  拓斯达品牌总监徐双彪指出,从客户下订单到产品生产出来,只有将整个链条的每一个环节都打通了,才能实现工业4.0,我国目前还存在很大差距。
责任编辑:zk
禁止发表不文明、攻击性、及法律禁止言语
请发表您的意见(游客无法发送评论,请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符
热门评论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以下为热门自选股
代码|股票名称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专业炒股利器
同花顺爱基金浙江国自机器人公司怎样_百度知道
该问题可能描述不清,建议你
浙江国自机器人公司怎样
我有更好的答案
小型组足球机器人获得北美公开赛冠军及世界RoboCup小型足球比赛亚军中控集团旗下国自机器人专注于机器人的开发和推广。公司依托工业自动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业控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浙江大学智能系统与控制研究所,秉承中控集团永远创业、不断创新的精神,致力于成为一家集科研开发。荣誉资质2013年。技术团队公司共拥有各类人才百余人,已形成以博士后、博士;2010年,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和公用事业领域、机器视觉平台等机器人产品,并针对工业制造、装配,承担了多项国家863计划课题,与浙江大学共同组织的研发团队还获得了省创新团队等荣誉;2012年、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及工程服务为一体的机器人整体解决方案供应商,为市场提供一流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机器人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业务覆盖与机器人相关的工业、公用事业、ISO14001、OHSAS28001体系认证、巡检机器人,公司获得CNAS
ISO9001、硕士为主的机器人研发团队,核心人员均在自动化领域和机器人领域有多年的研发经验,另有多名领域内专家作为公司技术指导,以保证公司产品技术创新性和行业内的先进性。产品体系国自机器人拥有与机器人相关的核心技术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领先的工业机器人产品线和服务机器人产品、检测、物流及仓储等环节提供全面的自动化解决方案。工业机器人产品线主要提供AGV;2012年,公司获得“软件企业”资质;2012年,公司被评为杭州市“雏鹰企业”并划分为第一档;2012年,公司分别被评为浙江省和杭州市第十四届讲比竞赛活动先进集体、教育等领域
采纳率:79%
来自团队:
国自在浙江地区业务开展的还不错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机器人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中航光电涉足机器人与北斗产业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责任编辑:刘佳)
财经关键词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商务进行时
&&&&&&&&&&&&&&&&&&&&您当前的位置: & 欢迎光临2015年度机器人行业最具潜力十大系统集成商_惠诚_新浪博客
2015年度机器人行业最具潜力十大系统集成商
2015年度机器人行业最具潜力十大系统集成商
大 小 收藏 来源:
【文/ 曾永珍】系统集成商资源已然成为国内外本体厂商竞相争夺的“香饽饽”。
系统集成商处于机器人产业链的下游应用端,为客户端提供设计方案。作为本体厂商与应用企业的“中间人”,系统集成商在中国机器人市场上的地位举足轻重。由于工业机器人在中国产业化的历程较短,还没有建立起稳定而完备的销售网络,国内外机器人本体企业对系统集成商的依赖性较高。
此外,由于受核心技术限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目前取得突破的领域主要为系统集成环节。
当前,在中国的机器人相关企业中,88%是系统集成商。更有相关数据显示,到2020年国内机器人系统集成市场将达到2000亿元。
在机器人领域,普遍被认为系统集成是最容易切入的环节,但同样的机器人由不同的集成商来做,其应用的效果可能会是天壤之别。
事实上,目前国内系统集成商数量多,但规模普遍较小,而集成应用的能力更是参差不齐,尤其是在复杂产线的设计以及一些整体应用方案设计上,甚至出现了“烂尾工程”。
虽然系统集成市场鱼龙混杂,但经过多年的发展积淀,在焊接、喷涂、抛光打磨、搬运码垛等领域都有一批国产系统集成商脱颖而出,发展潜力巨大。
1.博众精工
博众精工专注智能制造15年,研发总部位于美国硅谷。有来自全球的2700名员工,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德国、日本、美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其中500名资深研发工程师,4个全球研发中心和10个全球工厂,拥有1500项专利。
博众精工是中国最大的智能制造商,也是中国最大的机器人系统集成商之一,主要服务于三大行业:3C、4品(食品、药品、日用品、化妆品)和家电。
相关研究数据显示,博众精工在2014年共使用了2800台机器人,使用量占到全行业的一半左右,预计2016年博众精工的机器人用量可达到4500台。这一数据,足以证明博众精工在中国机器人行业的地位。
博众精工所取得的成绩,来自于雄厚的技术力量和技术团队。从2006年以来,博众精工从单一的工装治具制造企业向以系统集成应用为核心的研发型企业转型,目前拥有研发人员500多人。到2014年末,博众精工共申报专利1222项,位居全国工业企业前列。
从装备技术来看,博众精工拥有100多台先进的加工设备,包括五轴加工中心、CNC加工中心、车铣复合,国内先进的车床、铣床、磨床、精雕机,以及柔性关节臂测量机、二点五次元测量仪等精密的质量检测设备。
上海德梅柯因被华昌达10倍溢价并购而名声大噪。
作为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方案供应商,上海德梅柯自2011年设立以来一直专注于工业机器人成套装备及生产线的设计、研发、生产和销售。
上德梅柯的主要产品是汽车焊装生产线用工业机器人成套装备及焊装生产线整线,其产品在成套化、成线化、模块化、柔性化方面具有较强竞争优势,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海汽车、比亚迪等均是其客户。
2014年底,德梅柯被确认为江西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技术改造项目的焊装主线项目和江西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景德镇基地焊装下车体拼焊线项目中标方,中标金额高达10980
万元和 4785.41 万元。
目前,上海柯已撑起华昌达整体业绩的“半壁江山”。华昌达2015半年度业绩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78亿元,同比增长867.77%,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6042.78万元,其中上海德梅柯实现净利润4556.50万元。
3.成焊宝玛
成焊宝玛公司的前身创建于1989年,在1997年前后,嗅觉到机器人焊接技术的发展前景,公司生产的设备由专用机械转为生产机器人焊接单元。
在借鉴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成焊宝玛的一个技术团队开始专注于研究机器人集成的外部装备、控制技术等。不久后,通过技术交流,成焊宝玛成功地把自己的解决方案推广到了上海龙马神座椅有限公司,拿到了机器人系统焊接装备的第一个100万的订单。
机器人焊接装备的第一炮打响之后,成焊宝玛拿到上海汇众汽车公司的订单,随后又通过国际招标在辽宁省“打败”国外公司拿到丹东车桥的整个焊装车间的订单,合同额超过100万美金,由此,成焊宝玛机器人集成技术发展由此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目前,成焊宝玛主要为汽车整车生产厂提供车身制造完整的解决方案,经过二十余年的研发和积累,逐步成为汽车白车身装备规划、设计、制造和系统集成的领军企业。
据了解,成焊宝玛受到国内众多品牌汽车制造商的青睐,年营业额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武汉神龙、北京奔驰、上汽、上海大众、一汽大众、长安福特、长安汽车、江铃、奇瑞、吉利、长城等汽车公司厂商均为其客户。
4.瑞松科技
作为松下电焊机及机器人产品在中国的第一家代理商,1995年便进入机器人行业的瑞松科技无疑已是行业的“老大哥”。
但瑞松科技的野心从未停止过。日,为了更好地发展业务,瑞松科技掌舵人孙志强与公司高管共同出资3000万元成立了广州瑞松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机器人系统集成、激光应用、焊接自动化产品的开发设计。
已经在机器人行业摸爬滚打了20年的瑞松科技,自1997年为摩托车行业提供了第一条机器人焊接自动化生产线以来,至今已为制造产业界提供了各系列的机器人4000多台。
目前,瑞松科技已经发展成为华南地区颇具综合实力的机器人技术与智能化装备研发制造的企业,其已成功为广汽乘用车、广汽本田、广汽丰田、广汽三菱、广汽菲亚特等国际化大公司完成柔性机器人焊装生产线的项目,并为日立电梯完成焊接、搬运、涂装机器人自动化系统等项目。
此外,瑞松科技还同时拥有控股公司“北斗(广州)汽车装备有限公司”、“武汉瑞北汽车装备有限公司”以及“广州日松工业自动化有限公司”。
5.上海君屹
自2009年成立,上海君屹就一直从事机器人系统集成和相关设备销售业务,其中,机器人系统集成业务是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目前,上海君屹是国内为数不多的具备焊装生产线总包能力的智能制造装备供应商之一。
截至目前,上海君屹已经拥有一批在知名自动化外企工作多年的技术专家、一批资深汽车厂家的工艺专家,以及知名大学院校的博士作为研发队伍,并通过为高端主流汽车厂家提供服务,积累并掌握了行业主流领先的自动化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北汽集团、比亚迪汽车、长城汽车F10个股资料、一汽解放、吉利汽车等知名汽车企业均为上海君屹的客户,而在2015年上半年,上海君屹又新增了海斯坦普公司、重庆力帆汽车公司、金华金科汽车公司等客户。
此外,为了避免过度依赖单一领域的风险,也为了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上海君屹的业务已经向一般行业进军,包括新能源、电池、装配等行业。
据了解,上海君屹在2015年上半年承接多套模组半自动装配与CMT焊接系统,并于承接了国内第一条机器人全自动电池模组装配生产线。同时,公司正与多家上市公司沟通电池生产线规划方案,部分产线已达成合作意向。
在2015年11月,上海君屹在重庆、烟台、上海三地投资设立控股子公司,以满足当地的业务开拓需求。
6.远荣机器人
在喷涂自动化领域深耕多年的远荣机器人自九年前挺进喷涂机器人市场后,其喷涂机器人集成业务一直在突飞猛进。
远荣机器人的前身是深圳鑫三荣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自2001年成立就一直从事涂装非标设备设计及制造。
在从事做传统涂装设备时,远荣机器人完成了喷涂行业应用经验积累与人才的储备,随着客户对喷涂设备要求的提高,将目光瞄准了喷涂机器人。2006年,远荣机器人成为ABB机器人全球战略合作伙伴,成为喷涂机器人领域的首批“尝鲜者”,正式涉足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
事实上,在涂装生产线上,机器人只是作为其中一部分,而夹具、工控、护栏等其他配套系统设备全由远荣机器人自主研发生产。
发展迄今,远荣机器人已经成为ABB机器人在中国喷涂领域最大的系统集成商之一,在3C、家电、汽车零部件、玩具等行业已经取得相当的市场份额,比亚迪汽车、美的、埃尔夫润滑油、星辉车模等知名企业均为远荣机器人的客户。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6月,远荣机器人与ABB签署年度框架协议签约仪式。此次远荣机器人与ABB签署了高达600万美金的喷涂机器人订单,这是ABB在喷涂机器人领域合作伙伴中签订的最大一笔订单。
7.隆深机器人
尽管成立仅短短两年时间,隆深机器人已经在白色家电领域占有绝对优势。
隆深机器人的母公司广州隆深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隆深机械”)已在非标机械设计制造行业深耕细作超过15年,这也为隆深机器人的迅速成长打下坚实基础。
经过两年的历练,隆深机器人不断壮大,目前公司从事川崎、安川、库卡等机器人本体代理、零配件代理、自动化控制系统设计、非标自动化设备设计等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隆深机器人销售的产品规格齐全、用途广泛,同时团队还具备极强的系统集成能力,饱受美的、奥克斯、TCL、海信、苏泊尔、老板电器、东菱等家电制造商青睐,而上述下游客户也让公司成功在白色家电机器人应用市场占率第一。
利迅达在机器人系统集成方面历经的研发时间长达三年,为了更好的将意大利技术本土化,利迅达先后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院校、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联合开展利迅达在机器人表面处理综合应用系统等技术上的合作。
自2011年拿到第一张订单后,利迅达机器人系统集成业务的产业化进展一直在突飞猛进。
发展迄今,当国内其它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机器人产业,摩拳擦掌筹备转型时,利迅达机器人早已成为富士康、格力、美的等大型企业的解决方案供应商。
发展初期,利迅达机器人选择了自己熟悉的不锈钢行业开始切入,进行钢铁的抛光打磨,此后,公司业务逐渐向焊接、搬运、码垛等领域扩张。目前公司产能最大的机器人包括搬运机器人、焊接机器人、抛光打磨机器人,并广泛应用在汽车、家电、3C等行业。
2015年11月,利迅达与ABB机器人联袂为广东樱奥量身定制水槽智能车间,据了解这是中国首个水槽智能化生产基地,总投资近两千万。
9. 雷柏科技
雷柏科技的工厂已然成为“智能工厂”和“工业4.0”的典范。当前,雷柏科技生产线上的机器人超过140台,而工人却从最多3200人降至1000左右。这一中国3C制造行业的突破性举动,引得媒体、政府、券商、学者、企业家纷至沓来.
背靠着世界最大的制造业中心深圳,雷柏科技或许一开始就不满足于做一家机器人应用企业。2013年底,雷柏科技凭借自身应用机器人的经验和教训,开始对外开展机器人业务,经过短短两年时间的发展,雷柏机器人事业部的人员已经超过100人,目前已经为20多个行业将近50家企业做了咨询或机器人集成实施服务。
对雷柏机器人而言,2010年-2013年是其累积运用工厂经验阶段,年主要是对外累积经验、客户口碑,在2015年之后,其系统集成业务将大范围扩张。雷柏科技方面曾表示,未来时机合适的情况下,不排除会把雷柏机器人独立出去成为子公司,并通过并购、增资等手段做大做强该业务。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11月,雷柏科技与某充电器客户签订《第二代智能生产线项目制造安装合同》、《第二代智能生产线测试机器人集成系统合同》,合同总金额为
6188.76 万元,约占雷柏科技最近一期经审计会计年度营业总收入的12%。
10.开元机器人
唐山开元机器人系统有限公司(“开元机器人”)成立于2008年,是唐山开元集团成员企业,主要从事中厚板机器人自动化焊接装备的系统集成和系统维护工作,能为客户提供规划、设计、制造、安调、工艺、维护、保养等全面解决方案。
依托开元集团30余年焊接自动化的经验,以及开元集团的整体优势,开元机器人发展迅速,先后与日本神钢、日本长菱开展技术合作,开发、生产适应于中国市场的中厚板机器人焊接装备。
2014年底,开元机器人的大型钢结构桥梁构件的机器人焊接制造项目列入2014年度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化示范项目。
2015年9月,在东莞中集专用车有限公司自动化焊接生产线招标中,开元机器人公司中标,中标涉及合同金额6000万元。该项目包括四条自动化焊接生产线及焊接车间信息化管理系统,总计使用四十余台机器人本体。中标项目是国内首条专用车自动化焊接生产线,代表了该行业焊接制造的最高水平。
目前,开元机器人的产品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煤炭机械、建筑钢结构、桥梁钢结构、建筑机械、海洋工程、造船、铁路车辆、风电、机床、橡塑机械等领域。
责任编辑:wangcairong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8,991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斗机器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