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为外盘大于内盘股价下跌的炒作,那为什么新任大股东要

热点:&&&&
超级散户孙惠刚瞄上一股 机构涌上股东榜
  现金分红:多乎哉?不多也!
漫画 刘道伟  据统计,在迄今公布2010年年报公司中,445家有分红预案,其中有41家每10股分红逾5元,有7家每10股分红逾10元。但从股息率来看,仅有23家公司股超过2%,而跑赢最新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利率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的,仅7家。  小股东提议10送10 面临利润分光  ⊙记者 徐锐 编辑 裘海亮  面对着公司董事会在年报中提出的“10派1”利润分配方案,凯诺科技部分中小股东如今则联合起来提议进行“吃光式分红”10送10派1。  根据凯诺科技《公司章程》的规定: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3%以上股份的股东,可以在股东大会召开10日前提出临时提案并书面提交召集人。召集人应当在收到提案后2日内发出股东大会补充通知,公告临时提案的内容。在此背景下,凯诺科技于3月22日收到由股东代理人苏方远接受委托(共计持有公司股份1975.4万股,占总股本的3.06%)的股东向公司董事会书面提交的《关于2010年年度利润分配临时提案》,该提案提议向全体股东每10股送红股10股同时派发现金红利1元(含税)。凯诺科技已同意将该提案提交年度股东大会审议。  凯诺科技此前在年报中提出的分红方案为10派1,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本次提案股东要求的是送股而非转增,若提案最终获放行,那么凯诺科技多年积攒的未分配利润将所剩无几。  凯诺科技去年实现母公司净利润为9078.93万元,提取10%法定盈余公积907.89万元,再加上期初未分配利润6.54亿元,减去已发放现金股利1939.81万元,公司2010年度可供全体股东分配的利润约为7.16亿元。然而根据上述提议,以公司64660万股总股本为基数,公司由此派发利润将达到7.11亿元,上市公司所剩余未分配利润将仅有数百万元。  该高送股方案最终能否获得通过,未来仍需看凯诺科技第一大股东第三精毛纺公司的态度。与苏方远1975.4万股的委托持股数额相比,第三精毛纺的持股数高达1.51亿股,逾23%的持股比例令其拥有足够的话语权。而即便中小股东拥护本次高送转方案,凯诺科技对股东大会“现场表决”的设定则为其参与投票无形中增添了障碍。而本次高送转方案能否成行,将在4月2日召开的股东大会一见分晓。  新能源成摇钱树 机构涌上股东榜  ⊙记者 刘相华 编辑 裘海亮  以房地产、新能源和化工物流为三大产业的大港股份,今日披露2010年年报,在靓丽的经营业绩中,新能源产业对公司的贡献可圈可点,而这也成为众多机构前来调研并加仓的诱因。  2010年大港股份新能源产业销售大幅提高,在公司营业总收入的占比明显上升,加之港和新材的投产,港东运输的运营,使公司营业总收入和净利润的构成发生较大变化,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9.76亿元,同比增长74.45%,利润总额7311.55万元,同比增长19.4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251.56万元,同比增长2202%,基本每股收益0.25元。  大港股份毫不掩饰其对新能源产业的倚重。公司表示,净利润暴增22倍,是因为全资子公司大成新能源扭亏为盈和港和新材净利润增加。2010年,大成新能源年实现营业收入49292万元,同比增长201%,净利润达6297万元,而在2009年净利润为-14657万元;港和新材实现营业收入222290万元,净利润906万元。  有分析人士表示,2010年光伏行业出现盈利拐点,拉动了大港股份业绩暴涨。这也吸引着众多的机构投资者的眼球,去年11月至12月间,共有银河证券、、德邦证券、国海证券、、国投瑞银、、融通基金、华夏基金9家机构来公司实地调研,反映在刚出炉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榜中,包括德邦证券、广发行业领先基金、国投瑞银稳健增长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和长城基金精选策略型特定多个客户B0901在内的券商和基金,均属首次亮相,合计持股494万股,分列第一、四、六和十位。  大港股份今日还公告了全资子公司大成新能源拟投资建设硅片扩产工程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2863万元,预计周期为1年,新增生产设备、动力设备、检验设备、污水处理设备等127(套)。项目建成后,大成新能源预计可增产硅片5760万片,达产后正常年可实现营业收入103680万元,年利润10512.12 万元,税后利润8935.31 万元,总投资收益率为46.80%,销售利润率10.14%。同时,大港股份公告以自有资金出资1亿,设立全资子公司江苏大港置业发展有限公司,从事房地产开发。  大港股份透露,2011年经营目标为实现营业总收入30亿元,其中房地产板块15亿元,新能源板块10亿元,化工物流板块5亿元。  再度修正业绩 亏损增至6000万  ⊙记者 赵一蕙 编辑 裘海亮  继之前将原本盈利的业绩修正为“巨亏”之后,ST皇台今日再度将已经亏损的业绩下调,亏损幅度扩大为约6000万元。ST皇台频繁修正业绩预告,将2010年度财报数据的正确性视为“儿戏”。  今日,ST皇台发布业绩修正预告,将原本亏损为3600万元至4200万元的业绩修正为亏损6000万元,基本每股收益为负0.338元。  业绩修正本身并不稀奇,但ST皇台的修正实在频繁:今年1月5日,ST皇台发布了第一份业绩修正预告,净利润出现“大变脸”;原来预告的预计盈利780万元至1093万元,调整为全年亏损3600万至4200万。而公司对此的解释是,实际白酒收入增幅未及预期,淘汰落后产能形成768万元的损失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公司“高估”了债务核销的速度。原本公司与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兰州办事处、中国武威?a href="http://q.stock.sohu.com/cn/601988/index.shtml" target=_blank>中行探饩龉?60万元借款本金及其利息的债务核销问题,但未能在日前与两债权人达成协议或履行完协议,由此原预计将产生的3300万元非经常性损益,不能计入2010年度营业外收入核算。  但是,公司今年业绩经过这样的“变脸”之后又再度改变。  公告表示,之所以会再次发生误差,一是公司年审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对公司存货(食用酒精、葡萄原酒、老产品包装物)进行单项测试,补提存货跌价准备916.24万元;二是年审会计师对公司期末余额较大的往来款项进行了单项测试,认为可收回率很低,补提了坏账准备1134.2万元。而造成差异的原因在于前期公司财务部门与负责审计的希格玛会计师事务所对存货和往来款项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方面存在分歧。  2009年依靠营业外收入大幅增长,ST皇台扭亏为盈,暂时摆脱暂停上市风险。但2010年的情况让人担忧。一方面,公司白酒业务增长不及预期,另外公司又面临着债务协调。去年2月9日,上海厚丰通过受让北京鼎泰亨通的持股,成为ST皇台第一大股东,并于3月1日完成股权过户手续,而其明确表示看中白酒市场发展潜力,并承诺一年内不进行重组的,也不转让公司股份,如今上述承诺期限已过。  预亏额增大 ST皇台今年迎来业绩拐点?  每经记者张昊  2010年三季度期间,二级市场上ST皇台股价持续强势吸引着众人的眼球,而在公司披露的三季报中,中邮基金以上千万股现身其十大流通股股东行列,亦进一步将ST皇台置于聚光灯下。一时间公司拐点出现,未来几年媲美茅台、翻版[77.99 -1.02% 股吧]成为业内对ST皇台的一致预期。  然而,事与愿违,ST皇台2010年业绩两度预减,继1月5日将业绩预测由盈利调为亏损后,今日(3月24日)公司业绩修正公告再次将全年净利润下调至亏损约6000万元。再次下调业绩预测  今日ST皇台发布了一则业绩修正公告,公司预计2010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约6000万元,上年同期盈利642.91万元,基本每股收益亏损约0.338元,上年同期盈利0.04元。  业绩预告较前期出现重大差误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是,公司年审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对公司存货(食用酒精、葡萄原酒、老产品包装物)进行单项测试,补提存货跌价准备916.24万元;二是年审会计师对公司期末余额较大的往来款进行了单项测试,认为可收回率很低,补提了坏账准备1134.20万元。  实际上在本次下调2010年业绩之前,ST皇台就已经下调过全年的盈利预测。日,ST皇台2010年预告全年公司净利润约780万元~109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1.33%~70.01%,基本每股收益约0.044元~0.06元,较同期增长10%~50%。  当投资者期待着ST皇台2010年即将扭亏为盈之时,今年1月5日ST皇台发布业绩修正公告,2010年净利润修正后将亏损3600万元~4200万元,每股收益亏损约0.203元~0.237元,这次业绩修正公司共例举了三大原因,其中最主要是两笔债务问题未能在规定时间达成协议,由此造成了3300万元非经常性损益不能计入2010年营业外收入核算,从而使全年业绩存在变数。  而在今日的业绩修正公告中,全年净利润亏损额亦是扩大至约6000万元,对于为何再次下调业绩,ST皇台解释称,主要是前期公司财务部门与会计师事务所对存货和往来款项计提资产减值损失方面存在分歧。  不过对于此项解释也有投资者表示不满,在某财经网站股吧中,有投资者称,既然分歧前期就已经存在,而这样的分歧可能会对业绩造成影响,那ST皇台为何没有在今年1月5日首次业绩下调公告中进行相关的说明。而如今业绩再次向下修正,真的让人措手不及!2011年业绩拐点到来?  其实投资者对ST皇台最早的关注还是在于去年2月公司的一则股权变更,日*ST皇台发布公告称,公司原第一大股东北京鼎泰亨通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以2.21亿元的价格向上海厚丰投资转让其持有的*ST皇台19.6%股权,上海厚丰投资成为新任第一大股东。  上海厚丰投资入主让市场看到了ST皇台转型的希望,在当年公司披露的三季报中,单季及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均出现了50%以上的增长,而三季报中披露的流通股东信息中,中邮基金上千万股押宝ST皇台,与此同时二级市场公司股价强势上升。  然而就当市场预计公司2010年有望扭亏为盈,ST皇台拐点已经到来之际,公司却连续下调2010年业绩预测。  另一方面,某券商分析师认为,下半年是白酒的销售旺季,当年收入低于预期,因此总体来看2010年ST皇台经营变化不大。该券商分析师同时表示,尽管2010年公司的拐点没有到来,但是ST皇台2011年有望迎来拐点,主要理由为债务重组有可能在上半年解决,这样公司2011年业绩就会出现拐点。  去年净利1.9亿  ⊙记者 张有春 编辑 祝建华  天地源今日披露2010年年报,公司报告期内实现销售收入20.50亿元,同比增长10.32%;实现净利润1.90亿元,同比增长33.60%;每股收益0.2632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11.61%。  公司表示,业绩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公司五年发展战略的有效推进。2010年全年,公司实现新签合同25.14亿元,实现资金回收26.35亿元;新开工面积39.3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3.8万平方米。截至日,公司总资产为76.99亿元,净资产为17.14亿元。  研究公司年报,对一个房地产公司来说,有几点值得关注。首先,公司融资创新取得重大突破。2010年,公司创新融资方式,共获取融资规模23.9亿元,其中,通过信托方式融资4笔共11.5亿元。为公司加大土地储备,早日实现战略规划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其次,土地储备量呈现跨越式增长,分别在西安、苏州、天津、惠州取得或落实土地储备。第三,面对2011年,天地源预计实现销售收入20.06亿元,实现新签合同17.53亿元,实现销售回款17.86亿元,开工面积63.5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7.44万平方米。同时,为保证2011年经营计划的顺利实施,公司将继续保持与银行、信托等金融机构已有的良好合作关系,探索融资新途径,做好项目融资工作。  去年净利增47% 预计2011年增长稳健  ⊙记者 赵一蕙 编辑 祝建华  格力电器今日发布年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608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42.8亿元,同比增长42.6%和46.8%,基本每股收益1.52元。公司给出了10派3(含税)的年度利润分配预案。  报告期内,格力电器空调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51亿元,同比增长44%,毛利率为22.54%,而小家电营业收入7.9亿元,同比增长47%,毛利率为12.18%,两者毛利率较上年同期微幅下调。  格力电器对2011年判断是,即便形势复杂,由于经济向好,国内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公司将会继续保持稳健增长。公司指出,“十二五”时期,国家将建设3600万套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保障性住房覆盖率达到20%左右。而2011年国家将完成1000万套的开工建设任务,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也将增加家电产品的需求量。同时,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逐渐回暖和新兴市场的发力,海外空调市场在经历恢复性增长后将迎来经济复苏后的快速增长,需求也将会逐步调整至高能效和新型环保制冷剂产品上。  广汽集团吸并 两股资金激烈博弈  ⊙记者 徐明徽 编辑 祝建华  历时五个月停牌后复牌的广汽长丰二级市场表现似乎有些焦灼。昨日,广汽长丰高开低走,以15.00元开盘,随后盘中回调,一度股价下调至14.03元。各路资金似乎交战在换股价上下,午盘公司股价一度突破换股价14.55元,最终收于14.49元,全天涨幅2.99%。对比公司停牌前几个交易日,昨日成交量明显放大。  昨日,广汽集团公告拟以9.09元/股的价格发4.7亿股A股吸收合并广汽长丰,广汽长丰换股价格确定为14.55元/股。换股股东所持有的每1股广汽长丰股票可以换取1.6 股广汽集团A股。广汽集团本次换股合并方案还设计了二次现金选择权,广汽集团和中国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国机集团”)将向申报行使现金选择权的广汽长丰股东,按广汽长丰停牌日前20个交易日的股票交易均价12.65元/股的价格支付现金对价并受让相应股份,其次如果广汽集团A股上市首日交易均价低于9.09元/股的发行价,当日收盘后仍持有换股所得股份的投资者可选择以9.09元/股的价格将广汽集团股票转让给国机集团。  对于广汽长丰昨日盘面上多空双方的较量,分析人士表示,追捧资金多是看好广汽长丰后势涨幅,即便广汽长丰股价低迷不振,也可以在最后行使现金选择权进行无风险套利。而卖方资金则大多考虑到尽管其中有套利空间,但相比起付出的时间成本有些“得不偿失”。此外,广汽集团H股昨日收盘价仅9.15港元,折合人民币7.7元/股,广汽集团9.09元/股的回归价较之溢价了18%。  另外,同样是从H股回归A股,广汽集团本次吸收合并广汽长丰的思路与此前吸收如出一辙。今年1月,金隅股份换股合并太行水泥方案获得证监会通过,每股太行水泥可以换取1.2 股金隅股份新发A股。太行水泥换股价格为10.80 元/股,金隅股份A股换股价格为9.00元/股。3月1日,金隅股份上市首日即遭市场资金热捧,公司股价在早盘集合竞价期间便被推高至15元/股,全天涨幅67%。此次广汽集团继金隅股份之后由H股回归A股,也让外界颇为期待是否有获利空间,不由得让投资者猜测,金隅股份上市首日大涨67%的情景是否也能在广汽集团处再度上演。  公开资料显示,广汽集团2010年营业收入超过人民币660亿元,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44亿元,基本每股收益达到0.86元。而广汽长丰昨日公布的年报显示,其2010年净利润为1.55亿元,基本每股收益0.3元。广汽集团的经营规模和盈利能力均远高于广汽长丰,换股后每股盈利将实现大幅增厚。  吉利汽车去年盈利13.68亿 全年销售逾41万辆  ⊙见习记者 翟敏 编辑 祝建华  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吉利汽车”)昨日发布了截至日的全年经营业绩。2010年,吉利汽车共实现营业收入约20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3%;实现净利约13.6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拟每股派息0.026港元。  年报显示,2010年,吉利集团总共出售41.58万辆轿车,较2009年上升27%。其中,有20555辆销往海外,占总销量5%,较上一年略有上升,但主要出口市场发展仍然十分缓慢;在中国市场方面,2010年销售量达39.53万辆,同比增长29%。  吉利汽车管理层分析,2010年集团延续增长,达到年初定下的目标,强劲的表现受益于政府提倡经济型轿车,吉利汽车产品比较符合这一要求;此外,集团不断改善品牌和产品形象也助推了销量的增长。  面对复杂的经济环境,吉利汽车方面显然意识到了潜在危机的存在。年报称,短至中期而言,增长仍面对风险,特别是全球经济存在高度不明朗因素、原料价格不断上升、通胀升温以及因此而采取的较紧缩货币政策。这些都将在2011年将对集团的营运构成重大挑战。  为此,吉利汽车未来数年将继续执行重大的改革。考虑到国内和全球经济正面临越来越多的不明朗因素,吉利汽车董事会决定于2011年采取较审慎态度,将销售量目标定为48万辆,较2010年上升15%,轻微高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预测中国轿车市场的增长速度。  大股东频繁减持 多家公司股价却“逆声”上扬  ⊙记者 王晓宇 编辑 祝建华  尽管大股东减持上市公司股份通常被视为其不看好公司未来发展的利空消息,但近期包括和在内的多只股票价格却在大股东的减持声中涨势喜人。  迪康药业大股东的本轮减持可谓精确踏准节奏。迪康药业的股价是自1月26日发布2010年业绩预告后开始上攻,并于3月3日发布年报后继续发力。当天股价一字涨停,其后又经历了连续7个交易日的上涨,达到历史高位。而大股东四川蓝光则在期间及时出手,分别通过二级市场减持167万股,大宗交易减持684万股,合计减持85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85%。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的大股东湘电集团身上。  有分析人士认为,蓝光集团对迪康药业的大幅减持源于国家对地产的调控,导致大股东资金链收紧。而这也从大股东在2010年底前将所持上市公司股权不断被质押中得到印证。  与迪康药业股东精确减持的手法同样高明的还有精诚铜业,其大股东楚江集团先下战书后且战且退。日楚江集团公布减持计划,并预计减持份额不超过总股本的12.27%。至3月8日已累计减持上市公司股份2410万股,占总股本的9.84%。在此期间二级市场股价一路上涨,累计涨幅达到91.89%。  如果说一边减持一边股价上涨的走势值得探究的话,在遭遇大股东大肆抛售后便成V型反转走势则更显得“意味深长”。其大股东光大金联早于去年10月底就发布减持提示并于12月中旬全面厘清质押股份。在12月底及1月底仅一个月的疯狂抛售中,公司股价从11.47元开始缓慢下跌,并于1月25日公司发布最后一轮大股东减持当天创下近期新低8.62元,期间跌幅达25%。但次日,公司的股价便开始逆转。尽管其间公司发布实际控制人早已离职6年的重大利空消息,依然无法改变股价的强势上涨,而收购稀土矿的公告则让公司股价更上几层楼。此外,与此走势类似的还有。公司在去年12月和今年1月期间减持价格维持在5元左右,1月底至今股价已上涨30%。  大股东的频繁减持为何引致股价连番上涨?有资深投资人士表示,从过往经验看,许多上市公司在实施重组前都会通过大量减持将控股比例降至30%要约收购的红线以下,其中包括、。  金龙集团拟IPO募资35亿 三外资战投丰收在望  ⊙记者 赵晓琳 编辑 祝建华  国家环保部昨日披露的一则环保公示宣告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龙集团”)酝酿多年的IPO计划终于踏上轨道,“潜入”三年之久的渣打直投公司、雷曼、高盛三家外资战略投资者终将盼来“花开日”。  公示材料显示,金龙集团主要从事空调与制冷铜管、铝管材的生产和销售以及内螺纹铜管等铜、铜合金管材产品的生产,旗下共有境内公司21家,境外公司6家。其中本次上市环保核查共涉及13家,全部为境内有色金属压延加工企业。  据悉,金龙集团本次A股IPO预计募集资金35亿元,拟投向年产5万吨精密铝材项目、年产9万吨新型节能铜及铜合金材项目、年产2万吨高效节能铜管项目、年产4万吨高效节能铜管项目、年产2万吨高效节能铜管项目和年产2万吨高效节能铜管项目。  在同行、等纷纷上市的背景下,作为国内精密铜管行业规模最大和研发实力最强的龙头老大,金龙集团“N股借壳―H股―A股”之曲折漫长上市路一直被市场所关注。  早在2006年,因其国际市场份额占比逐增,金龙集团开始运作纽交所借壳上市之事。据媒体报道,金龙集团当时拟收购北美市场最大竞争对手纽交所上市公司美国最大铜加工企业Wolverine,以期达到消灭对手并借壳上市的双重目的。后因Wolverine股价短时间飙升,收购成本大增,金龙集团被迫放弃。  至2008年初,金融危机导致市场悲观情绪正浓时,金龙集团宣布实施增资扩股谋求上市,并获得由渣打直投公司主导领投、雷曼和高盛跟投共计9000万美元投资,轰动一时,成为当时资本市场的焦点。据悉,上述三家国际战略投资者分别出资5000万美元、2000万美元和2000万美元,持有金龙集团13.88%、5.56%和5.356%的股份,并与集团约定,在新组董事会中渣打直投占两席,雷曼和高盛各一席。考虑到三家战略投资者的背景,当时坊间盛传金龙集团将实施H股IPO的消息。  然而,好事多磨。不久,雷曼兄弟倒闭;次年4月,促成三家战投入股金龙集团的核心人物陈凡自渣打直投离职。各方面因素致使金龙集团H股上市搁浅,并慢慢沉寂下来。  再至今年1月,宣布将向金龙集团授信28亿元,并作为主办行推动其上市工作,从而使金龙集团IPO之事再度走进大众视野。  据悉,2010年金龙集团实现铜管产量近40万吨,销售收入235.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13亿元。或因上市之途“坎坷”,在昨日记者致电金龙集团欲做进一步采访时,相关人员一改高调风格,三缄其口。按照流程,金龙集团在通过国家环保部公示环节后即可向证监会递交上市申请。  职工平均年薪13.43万 销售管理费用日均3.32亿  证券日报 作者:李春莲  3月18日,被誉为“亚洲最赚钱公司”的中石油(601857.SH)2010年年报一面世,再度凭借其令人瞠目的利润笑傲A股。年报显示,中石油2010年实现净利润1399亿元,相当于每日盈利3.83亿元。  而对于媒体喜欢计算中石油每天盈利的数目,中石油并不以为意。  在日前中石油举办的2010年业绩推介会上,中石油财务总监周明春表示:“现在外面喜欢用一个总数据除以365天,算每天赚钱多少,我也来做一个除法:去年中石油纳税3182亿元,等于每天交税8.72亿元。在国税局每100元税收中,中石油贡献了4元。”如此计算,中石油上缴的税费超过其净利润的220%。  但对于中石油这样的垄断企业来说,除了惊人的净利润、日盈利额以及日交税额,其职工薪酬也一直是外界颇为羡慕的。  职工平均薪酬为13.43万元  中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喻宝才在今年两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还表示,公司员工的工资待遇并不像外界猜想的那么高。  但所谓空说无凭,事实胜于雄辩。  根据中石油2010年年报,报告期内,中石油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为827.37亿元。  香港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师徐英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公司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一般来说包括工资、社保以及各种福利,是本年度支付给职工的主要钱款。  年报还显示,截至日止,本集团拥有在职员工552698名(不包括市场化临时性用工人数)及离退休人员63557名。  因此,如果将离退休人员计算在内,中石油职工的平均薪酬为13.43万元;如果不将这部分人员计算在内,中石油职工的平均薪酬为14.97万元。  董事有14人,其中在公司领取报酬的共有8人,此8人2010年的薪酬共为378.5万元,监事有9人,其中在公司领取报酬的共有4人,此4人2010年的薪酬共为162.2万元。  高级管理人员共有11人,其中有9人的年薪酬都是66.2万元,最高年薪酬为91.5万元,2010年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共为1596.7万元。  由此算来,2010年中石油董监高的薪酬为2137.4万元,平均年薪酬为64.97万元。  销售、管理费日均3.32亿元  财政部不久前的数据称,全国国企2010年实现利润19870.6亿元,但“红利”征缴步幅迟缓,我国央企中上缴比例最高的资源性行业及垄断行业,也仅上缴税后利润10%。  但相比之下,中石油用于人力成本与奖金、福利上的费用,却颇为大方。  日,央视曾曝光了中石油在北京以超低价格“团购”太阳星城8栋房子,团购价不到市价40%的消息。北京太阳星城8幢楼的房子,预计售价达23000元/平方米。不过,中石油员工以8170元/平方米的价格团购了上千套。  2009年7月《财富》发布的资料显示,在全球最大500家公司排名中,销售额为2078.14亿美元,而员工估计已逾100万人;而皇家壳牌石油的销售额为4583.61亿美元,其全球员工仅10万余人;中石化和中石油的效率仅为美国埃克森美孚公司的1/23,但人力成本约等于美国的4倍。  根据中石油2010年年报,2010年公司的销售费用为576.55亿元,管理费用为634.17亿元,两项费用合计1210.72亿元。因此,可以计算可得,中石油的日运营成本为3.32亿元。  徐英表示,销售费用是一线销售人员所产生的一切费用;而管理费用是公司总部包括行政部、会计部以及后勤部等等部门所产生的一切费用。再具体来说的话,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都包括部门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办公费、水电费以及工会经费等等。  “重组专业户”屡受挫 21名员工强撑业绩  证券日报 作者:许洁  ST宝利来2010年净利润增加58万元,主要靠定期存款利息增加所致  15个月内筹划了3次重组,都不了了之,ST宝利来(000008)堪称“超级重组困难户”。与此同时,公司第二大股东深圳市福万田投资有限公司(简称福万田投资)在其限售股解禁后就开始频频减持公司股票。  投资者不禁要问,重组究竟是公司炒作的噱头还是掩护二股东撤离的烟雾弹?公司现在的经营情况如何?《证券日报》记者昨日致电ST宝利来,但证券部人士表示:“董秘去杭州参加交易所培训了,具体事情等他回来再说。”  依靠定存利息增加利润  15年未曾分红  资料显示,ST宝利来主营酒水饮料和房屋出租,营业收入共计只有1000万元,营业利润不足300万。2009年、2010年,公司净利润仅为31万元和约89万元,而2010年净利润增加还是依靠采取定期存款方式大幅减少财务费用所致,并且上述酒水饮料收入全部来源于与大股东的关联交易。说白了,就是给大股东的酒店提供酒水饮料而已。  上述公司证券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公司目前全部人员一共21人。”公司的股票代码彰显了其在深交所的元老级别。但自从1992年上市至今,公司一直在“戴帽”和“脱帽”间轮换着。并且从1996年至今已经长达15年未分红。  即便净利润只有区区几十万元,公司依然决定给高管加薪。去年12月24日,公司称鉴于公司现行的薪酬制度制定于1999年,已不适应多年来社会经济发展及通货膨胀的现实状况,也不利于公司员工队伍的稳定及经营活动正常进行,公司决定从2011年1月起实施新的薪酬制度。根据公告显示,公司高管人员的年薪几乎是原先的两倍,人均达到10万元-20多万元不等。  3次重组失败原因各不同  ST宝利来最早的一次重组是在日,公司在停牌核查重大事项8个交易日后宣布大股东深圳市宝安宝利来实业筹划停牌重大重组,但1月20日公司却宣布因“方案不完备、条件不成熟”复牌后,并承诺三个月内不筹划重组。复牌后公司股票连续两天跌停。而在停牌前约3周的时间,公司股价由9元多最高涨到12.3元。  再过了三个月的期限后,日,ST宝利来又宣布公司实际控制人文炳荣正筹划与公司相关重大事项,具体为宝利来实业筹划公司定向增发购买资产。但到了6月11日,上述事项又因不确定性而终止。而从第一次重组失败至此次停牌前,公司股价由10元多到停牌前到了13元以上,最高达到过14.93元,这次复牌伴随而来的又是连续4个跌停。  最近这一次,ST宝利来于日与公司实际控制人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公司筹划向实际控制人增发股份,收购其持有的深圳市宝利来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宝利来国际大酒店93.45%的股权。但3月22日,公司又称由于本次计划收购的标的资产盈利记录尚不足两年,因此中介机构认为重大重组事项实施的相关条件尚不成熟,第三次重组再度无果而终。  对于三次重组均失败,一位知情人士对记者分析:“公司第一次重组是因实际控制人要价太高,第二次重组则因为涉嫌泄密,第三次则是注入资产质量一般且涉及房产业务。”  二股东频频减持  在筹划重组期间,公司前三大股东宝利来实业、福万田投资、财富实业所持的总计约2200万股的限售股于日解禁。ST宝利来日公告,福万田投资于日至日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减持公司股份851,842股,占公司总股  本比例为1.16%;减持后,福万田投资尚持有公司股份2814284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3.82%,这也意味着福万田已经从第二股东退居第三了。  而此前,福万田投资就因减持步伐太急违反了《证券法》相关规定。在日至日,福万田投资先后4次减持,持股比例从12.39%减至6.31%,但其在减持股份比例达到5%时未能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直至日才披露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且于日至1月14日再次减持股份1.33%。  与实际控制人有何关联?  重组对于上市公司而言是好事,很多ST公司就因为资产重组飞上枝头变凤凰了。为何福万田投资要急不可耐地频频减持呢?  资料显示,福万田投资是一家民营企业,共有两名股东分别为冯进文、冯燕群。福万田投资不设董事会,设立执行董事一名,冯进文任深圳福万田执行董事、法定代表人。  2003年9月和10月,福万田投资分别从公司原第二、第三大股东天梭实业以及天梭实业工会委员会手中收购了上市公司共计15.18%股权,成本共计约为1118万元。  并且,福万田的经营期限是日至日。也就是说其成立了一年就成为上市公司第二大股东,而再有1年半的时间,这家公司的经营就到期了。  记者按照公告中披露的福万田投资公司的座机打过去,对方表示自己是一家名叫“海皇星”的餐厅,不是投资公司,并且老板并不姓冯。  但值得注意的是,记者查询得知,这家餐厅的位置与ST宝利来第三次重组拟收购的酒店,也就是实际控制人持有的深圳市宝利来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宝利来国际大酒店距离不过0.2公里。  福万田投资究竟是什么公司?与ST宝利来实际控制人有何关系?《证券日报》记者将追踪报道。  大股东触发送股承诺 机构强力买入  每日经济新闻 胡玉慧  23日,完成借壳上市的华映科技(000536,收盘价29.10元)公布了重组正式完成后的首份年报:去年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60.41%和36.73%,实现了重组后的业绩华丽转身。  不过更让市场心动的是,由于关联交易比例未能下降到重组预案中设定的目标,导致控股股东当初承诺的追加送股承诺被激活,加之公司正式宣布介入触摸屏领域,这家在外界眼里有“精彩故事”的液晶显示器模组厂商23日大涨8.22%,且买入前三名全为机构。  大股东将送455万股  2009年年初,当时证券简称还是闽闽东的华映科技在停牌多年后宣布股改及重组方案,我国台湾地区第三大液晶面板生产商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旗下4家生产液晶显示模组的公司被作为核心资产注入闽闽东。  为达到证监会对关联交易的相关规定,重组方给出了2011年前关联交易金额占同期同类交易金额的比例降至30%以下的承诺,若到期未能实现,作为控股股东的华映百慕大(中华映管全资子公司)则将追送股份。  公司公布的年报显示,重组后华映科技对中华映管的依赖程度并未减弱。去年华映科技采购商品的关联交易中有超过87%来自华映纳闽,主要是向对方采购材料;销售商品的关联交易类别下,发生对象则几乎全数为华映纳闽。  昨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就此联系了华映科技,该公司证券部人士表示,关联交易数字或被“虚增”。该人士称,中华映管旗下只有该公司在从事模组业务,很多订单尤其是海外订单虽然最终是公司在做,但都要从总部那边转接过来,无形中增加了关联交易。“证监会对这块有规定,所以今年公司还将继续推动关联交易比例的降低。”该人士说。  按照当初承诺,大股东华映百慕大将向除自身以及自身关联方之外的股东送股455万股,以当前总股本计算送股比例为每10股送0.2672股。  机构强力买进  而另一方面,去年年底市场就有预期的触“屏”一事,也在23日得到了公司证实。华映科技发布公告称,将投资960万美元参与设立从事触摸屏模组材料生产的新公司,初步拟定华映科技占新公司48%股权。  有北京的买方研究员对记者表示,华映科技母公司中华映管业务原本以液晶面板为主,但去年上半年表现不佳、第二季度甚至出现亏损。于是积极向触摸屏用和3D用面板转型,不仅将旗下4.5代线7成产能转往智能手机用触摸屏产品,也积极开发平板电脑用触摸屏;客户中已包括诺基亚、三星这类品牌大厂。  交易所数据显示,昨日该股买入前三全为机构专用席位,总买入金额超过7600万元,以成交均价计算对应买入股数约273.12万股,占到了当日该股成交量的31%。  超级散户孙惠刚瞄上  证券时报 罗力  连续亏损的*ST传媒(000504)在2010年终于扭亏为盈,暂无退市之忧。昨天公司公布的年报显示,2010年实现净利润646.13万元,每股盈利0.02元。公司表示,报告期内实现扭亏为盈的主要原因是IT广告市场出现反弹态势,令公司IT平面媒体收入上升。  相对于业绩的好转,市场更期待的是公司新股东湖南信托的未来动作。日公司原大股东研究中心已确定湖南信托为股权转让的受让方,每股转让价格为8.01元,转让总价款为6.38亿元。在权益变动书中,湖南信托还表示,将在未来12个月内对上市公司实施资产重组,将收益低、负担重的不良资产置换出上市公司。事实上,*ST传媒已开始剥离资产进程,于去年12月4日公告决定转让持有的海南港澳实业投资有限公司100%股权以及北京赛迪盛世广告有限公司55%股权。日,公司大股东工信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已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共计减持股份7970.17万股,占总股本25.58%。此次减持后,研究中心不再持有公司股份。可见,湖南信托对公司的重组预期已经比较明确。  不过,公司去年四季度前十大流通股东中还是没有一家机构,而且筹码还有所分散,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其股价也一直呈低位缓慢盘升之势。值得关注的是,曾入驻过多家公司的超级散户孙惠刚在去年四季度买进390.04万股,成为仅次于原大股东以及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的第三大流通股东。根据*ST传媒的股价走势,目前来看孙惠刚应该在账面上已小有盈利。  据了解,孙惠刚此前曾涉足、、、等股票。这些股票都有重组题材。其中,孙惠刚是在去年二季度介入*ST光华,买入80.29万股,成为第十大股东,三季度继续小幅加仓6.26万股,四季度没有进入前十。无论是否减持,孙惠刚在*ST光华上获利不菲。不过,除*ST光华以外,对于其他三只股票,孙惠刚持股期限较短,在前十股东中仅出现过一次,由于震荡较大,也难以判断是否每次都能功成身退。  有意思的是,与孙惠刚一字之差的孙惠良也曾在去年一季度买入113万股*ST光华,不过二季度即消失在前十之列。  料业绩翻番 盖茨基金加仓一股  据新快报报道,虽然名字还叫,但是这个公司的主营业务实际上已经完全转移至绿色照明行业。据公司昨日公布的2010年年报,其业务转型卓有成效,去年实现净利润9296.51万元,创几年来新高,同比增幅36.07%,也是2008年以来最高值。有机构表示,目前或许正是公司业绩进入高速增长的拐点。而南方系基金则以实际行动表现看好,去年四季度继续大幅加仓,目前旗下3只产品合计持有公司约2800万股,市值3.5亿元左右。  券商预计今年业绩爆发  公司表示,其2010年进一步按照聚焦绿色照明产业的发展战略,突出主业。在国家推广高效照明产品和世博会召开的契机下,公司业绩也稳健增长。  数据显示,公司去年绿色照明产业实现营收13.28亿元,同比增长32.7%,净利润6667万元,同比增27.92%。同时,公司去年实现总营收14.88亿元,同比增13.37%,净利润9296.51万元,同比增36.07%。由此可见,绿色照明产业营收占公司总营收近90%,净利润则占比近70%,为公司支柱产业。  机构认为,这说明公司此前一直推进的剥离其他产业、集中精力发展绿色照明产业的战略开始见效。  资料显示,去年公司在剥离了原有音像销售业务后,进一步剥离IC卡业务,包括向控股股东转让旗下长丰智能卡公司股权。同时,公司通过增发、出售其他业务得来的资金加大在绿色照明产业的投资力度,如收购圣阑公司70%股权进军汽车LED照明市场、对旗下公司进行扩产和技改等。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还在去年终止了与飞利浦的一个合资项目,目的就是收回“亚”字商标以避免与公司推出的“1923”品牌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竞争。  数据显示,去年光源电器及灯具类产品的业务营业利润率为24.67%,而公司原本的IC卡业务营业利润率只有19.26%。有机构透露,其绿色照明业务的利润还有进一步拓展空间。  给出公司年每股收益预测分别为0.34元、0.49元和0.58元的。如果以公司去年0.15元的每股收益相比,未来三年业绩的同比增长分别将为126.67%、44.12%和18.37%。  南方基金、QFII齐看好  业绩增长的巨大潜力为公司赢得机构投资者的青睐。  年报显示,去年四季度公司股东户数进一步下降,从三季度末的69522户降至去年底的54283户,降幅22%。如果与去年中期相比,降幅更达到近30%。  从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来看,公司的筹码不断集中正是机构吸筹所为。  最早在去年中期,南方隆元产业便买入该股1583.3万股成为第三大流通股东;开元基金、长生同庆基金和华安财险均有产品买入,合计持股1425万股。  到去年三季度,南方系基金已有3只产品榜上有名,合计持股2350万股左右;第一创业证券买入653.6万股排名第四大流通股东;著名的QFII盖茨基金也买入300万股成为第十大流通股东;开元基金和华安财险也有少量加仓。  去年底,南方系基金继续加仓,目前3只产品持股已经上升到2800万股左右。同时,盖茨基金加仓400万股成为第四大流通股东。市场上著名的私募产品朱雀9期也买入284.35万股。  如果与去年四季度均价12.9元相比,该股目前12.74元的股价和新建仓的机构平均成本持平。不过,建仓时间最早的南方系已经获利不菲,仅南方隆元产业就已经取得约3000万元收益。  预计一季度业绩大增  ⊙记者 赵一蕙 编辑 裘海亮  朗源股份今日发布2010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8亿元,同比增长3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912万元,同比增加33.6%,基本每股收益0.61元。公司还预告了一季度业绩。  公司主营业务为鲜果和干果种植管理、加工、仓储及销售,主要产品为新鲜苹果和葡萄,主营业务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印尼、荷兰、菲律宾等地。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增加同时费用也有所提升。尤其是销售费用为1743万元,同比增加76.7%,主要系运输费用增加,而财务费用1190万元,同比增加53%,主要系汇兑损失增加。  朗源股份预计2011年第一季实现盈利450万元至600万元,2010年同期则为39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047%至1429%。公司表示,通常每年一季度是公司传统的出口淡季,2010公司选择在一季度进行主要生产设备定期维护,产量下降,导致净利润较低。而2011年一季度,公司生产正常,加之国际市场对公司鲜果和干果产品需求持续增长,订单量较往年大幅增加,价格也稳步提升,预计公司净利润将大幅增长。
(责任编辑:郝艳)
搜狐证券声明:本频道资讯内容系转引自合作媒体及合作机构,不代表搜狐证券自身观点与立场,建议投资者对此资讯谨慎判断,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搜狐证券博客热点
市场无所适从,股市涨涨跌跌,期市欲涨还怕...
搜狐证券社区话题
量能释放得过大,显示出市场恐慌的心态浓厚...
网友点击排行
网友评论排行
证券媒体封面
证券?大视野
十二五规划将给投资者带来哪些机遇
近期热点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卖单 股价不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