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海大棚水泥柱柱被大火烧二黄了一小块对房屋有影响吗

安康市汉调二黄广场特色景观文化营造探究_图文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安康市汉调二黄广场特色景观文化营造探究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12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我的图书馆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_第12页_煮酒论史_读天涯脱水...
[近代风云]细说二战战史——欧洲战场(整理扩充 长篇连载)
作者:日期: 16:02:01
  连载166                 专家说……     在第5航空大队铩羽而归的同时,第2、第3航空大队的袭击却取得了成功。从早晨至夜间,“斯图卡”和“容克大妈”依次来往穿梭于英吉利海峡,轮番轰炸皇家空军的机场、炼油厂,以及地面设施。从泰晤士河口至伦敦远郊的比金山,在长达300公里的战线上,空战一直都未曾中断。德国空军数量上的优势,在这一刻,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面对庞大的德国机群,道丁上将实在是派不出太多的战机。特别是在主力空军被派往苏格兰阻击第5航空大队后,留在英国南部的战斗机中队屈指可数。英国飞行员往往是刚经历一场战斗,返回基地加满油后,就守在飞机旁,寥寥草草地吃两厅罐头。一旦出击铃声响起,他们又得继续升空作战。飞行员平均每天出动2次以上,已经成了极为常见的事情。     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数量庞大的“英国国民自卫军”终于找到了事情做—— 他们浩浩荡荡,漫山遍野地搜索跳伞的德国飞行员。一般来说,德国飞行员中鲜有抵抗者,他们悠闲地抽着烟,坐在原地等着英国人来俘虏自己。他们始终坚信,被俘只是暂时的,德国陆军不久就会打上英国本土。特别是某些曾在法国被击落,后又因法国政府投降,得以释放的德国飞行员。这种被俘经历,他已经遭遇过一次了。因此,这些死不悔改“老油条”们狂妄地对着蜂拥而至的英国人叫嚣道:“你们别得意的太早,元首迟早会把你们统统杀光!”   (被击落了都如此嚣张,实乃世所罕见)         这一天,德国空军的袭击一直持续至深夜很晚才最终消停。当精疲力尽的双方飞行员收兵时,德国空军已累计派出了2100架次战机。其中,有520架次是针对皇家空军及其设施的空袭。德国人宣称,皇家空军有12个飞机场陷于瘫痪,99架飞机在空中被击落。英国人也欢欣鼓舞地宣称自己重创了敌军——“皇家空军起飞974架次(实际746架次),击落敌机182架。”   与往常一样,以上都是注过水的数字。8月15日双方实际损失数据为:德国空军75架,皇家空军34架。      当然了,打肿脸充胖子的德国空军一如既往地宣布自己是胜利者。8月16—19日,德国空军每天早晨总是很准时地来丢炸弹,晚上又准时地“鸣金收兵”。这几天的气候又是出奇好,德国空军每天出动战机,都能维持在1500架次左右。而皇家空军采取轮番出击的战术,每天也勉强拼到800架次左右(这算是皇家空军的极限了)。     不过,德国空军想靠这种战术来消灭敌人,似乎也不现实。虽然从数量上看,德国飞行员几乎是皇家空军的十倍,出击架次也维持在对方两倍以上。但德国轰炸机是由4名机组人员驾驶,而英国人的战斗机是单座。并且,皇家空军也拥有内线作战的优势,举个很简单的例子,譬如,一位德国飞行员在英国上空被击落,那等待他的命运只有两种——被乱枪打死;或者被俘虏。但英国飞行员的情况就不同了,只要他们跳伞成功,第二天就可以领到一架新的战斗机。     与此同时,稀里糊涂的德国情报部门也帮了英国人的大忙。8月16日,德国情报部门估算,皇家空军前线战斗机已降到了300架。   四天之后,情报专家又向戈林报告说:“皇家空军在这期间损失160架战斗机,现在,英国人剩下的已不足150架了。” 最后,这些专家一致推断出了一个极为荒唐的结论,他们宣布:“皇家空军已不再是一支有威胁的防御力量了!”  
作者:日期: 17:33:35
  连载167                   事实证明,无论在哪个国家,专家说的话,一律都不能相信。因为当时的实际情况是,皇家空军仍拥有一线作战飞机750架,除去休假人员,他们的飞行员也总能维持在500人左右。     最初,戈林相信了专家的结论。这也是为什么他情愿顶着每天损失100来名飞行员的代价,持续不断空袭英国的原因。他始终相信,“快了快了,再忍忍吧,挺过这两天就胜利了。”   因此,在这个荒谬数据的指引下,德国空军在错误道路上越走越远,大规模的空袭一直持续到了8月19日。但是,戈林毕竟不是傻子,因为摆在眼前的事实是:每当他的轰炸机飞过英吉利海峡时,专家口中那个“快要崩溃的皇家空军”总能派出大量战机,毫不留情地将他的轰炸机击落下来。有句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可戈林先生现在的遭遇是“舍得了孩子仍套不着狼”。        8月19日,戈林再也无法掩饰自己的不满了,他也不再相信专家们的数据了。他知道,皇家空军远远还没有被消灭!   就在那天的中午,空军元帅把一大批对英作战的航空团团长召集至卡琳庄园。一开始,戈林的态度挺温和,他还特意邀请这些前线指挥官们美美地吃上一顿丰富的午餐。   可是,午餐结束后召开的会议上,戈林突然性情大变,他粗声粗气地横加指责道:“之所以损失惨重,是由于你们犯了错误,并且,你们空袭的战术也有问题!”   言下之意,作为空军元帅的他,似乎一点儿责任都没有。戈林先生的思路是这样的:他自己制定出的作战计划一旦成功,功劳就全归他。如果失败了嘛,那责任都是你们在座的各位①。      戈林这种不讲理的态度,各指挥们早就习以为常,他们默默的听着,从不反驳。戈林一看没人提出异议,更为得意,他像教训小学生一般夸夸其谈地继续说道:“只要轰炸机拥有足够多的战斗机护航,就不会遭受如此严重的损失。”他说:“一部分战斗机应先行一步,以扫除轰炸目标上空的威胁。每批次的轰炸机必须要有战斗机的护航,禁止单独出击。”并且,他还要求战斗机和俯冲轰炸机一起向目标俯冲,以确保轰炸机投完弹后的安全……     戈林的这些要求,听的那些航空团团长们面面相觑。他们疑惑的是,现在能够作战的飞机在不断减少,补充又跟不上来②。元帅说的固然正确,但问题是,我们到哪儿去搞那么多的战斗机呢?        可是,戈林从不考虑实际情况,只会纸上谈兵。他宣布,战术一定要修改,他还下令,“暂停一切空袭行动,等待具体战术完全修改之后,再进行第二轮袭击……”为了掩盖失败,戈林又玩起了他的老花招——会议结束后,戈林对外界宣称,“由于天气原因,鹰袭暂停数日......”     还别说,戈林这招确实管用。世界舆论都没人怀疑德国空军是因为损失惨重才被迫停止的。就连英国飞行员都相当诧异,咦,德国佬怎么不来投炸弹了?     当时,也只有丘吉尔老先生在四处宣传“英国空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可笑的是,这句实话几乎没人相信。由于受到德国空军“战无不胜”神话的影响,那些丘吉尔口中的“美国朋友”都不怎么相信英国空军的战绩。   后来,丘吉尔只好把新闻记者带到空军中队去进行采访,以证明自己的“清白”。有时候,丘吉尔的这种做法甚至到了荒唐可笑的地步,譬如8月21日,丘吉尔就派人四处收集那些被击落的德国飞机残骸。那一天,当飞机生产部报告说,“我们在陆地上找到了八十架飞机残骸”后,丘吉尔大为兴奋。他立即将这一消息公布于众,那架势,简直恨不得把飞机残骸全部堆积起来,等着美国人来检阅一般。     一直到十年之后,丘吉尔仍对此事耿耿于怀,他恨恨地写到:“美国公众的不信任态度,使人感到憎厌”。   但丘吉尔也明白,这是不得不表演的外交手段之一。为了抱上美国大腿,一点儿冷眼还是忍忍吧。           ① 当时供职为第三航空大队作战部部长的维尔纳·克赖佩空军上将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就算在会战最关键的时刻,戈林也从不呆在自己指挥部里,他那些稀奇古怪的头衔,几乎让他忙的抽不开身了。”(譬如参加德国“狩猎节”开幕仪式,某某博物馆的庆祝晚宴等等) 但是,一旦前线吃了败战,戈林绝对会在第一时间跳出来横加指责,并声称失败原因是因为没人理解他的战略意图才导致的。     ② 德国空军指挥官们估算,如果要满足戈林元帅提出“全面护航”的要求,那他们起码得拥有4500架以上的ME109战斗机。可是,他们只有不足1000架的ME109。    
作者:日期: 18:02:33
  最近好朋友耍女朋友了 那位女的也是酒鬼 没事就拖着一大群朋友找酒喝 现在脑袋还晕着呢,过段时间她去上班就好了,更新的慢请见谅 有空一定加快速度 争取今年写到北非
作者:日期: 18:08:12
  与陆军相比之下,当时的德国情报部门差劲得可以了,东线的情报也是一塌糊涂,这是后话了。  ===========================================================  顶,当时陆军统帅部估计苏联只有150个师,也就是说比德国多一点点而已,可一踏上东线 他们就数出了360个以上的师级编号 这还不包括那些独立旅 古德里安在他1937年出版的书中估计苏联有1万辆坦克,这还是保守估计,因为再往上写出版社就不出版了(说他造谣)可战争爆发了才知道苏联有2万辆坦克 希特勒曾在1941年8月对古德里安说,早知你书中的数据是正确的,我就不会发动这场战争了,当时就把古德里安听的晕晕的,你现在后悔有毛用啊
作者:日期: 17:24:14
  连载168               晦暗不明的战争     德国空军长时间的“消耗战”让希特勒备感挫折。在8月中旬的时候,希特勒把时任空军总监的米尔契元帅召进总理府,他大惑不解地问道:“为什么就连打败英国空军这项基本任务都没有达到?”   是啊,1个多月过去了,你们空军到底干什么吃的?     元首的诘问让米尔契元帅瞠目结舌。米尔契先生冤枉得很啊,他只是个空军总监,换句话说,是负责后勤工作的。对于前线局势,他并不了解多少。按理说,这种纯军事上的问题希特勒直接询问戈林就行了。可是,为了顾及戈林的面子,希特勒从未这样问过空军元帅,呆在柏林的米尔契反倒成了戈林的代言人,关于空军的一切,希特勒都把他召来问东问西。     就在米尔契元帅不知如何回答之际,希特勒接着说道(这句话听上去像是在自嘲) 他说:“莫斯科对目前战事发展很不满意,他们多么希望我们流血至死呵”。   这句玩笑话算是给米尔契元帅解围了。他并不知道,希特勒的心思早就不在“海狮计划”上面了,而是在更遥远的东方。     虽然希特勒并未当面责备戈林。但可想而知的是,米尔契元帅肯定把元首的质疑,报告给了他的上司。如今,德国陆军正在法国沿海地带没日没夜地训练登陆作战;海军的登陆舰艇也齐聚英吉利海峡各港口。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可是,东风在哪儿呢?       实际上,整个第三帝国高层都被戈林给忽悠了。他们并未看出,戈林的“鹰袭”其实已经违背了“海狮计划”的基本蓝图。因为从战略角度而言,“海狮计划”是一次海陆空三军互相配合的行动。但沽名钓誉的戈林偏偏指望仅用空军就能击败英国。   更可气的是,戈林并未点破他的想法。他当然不会站出来说,你们陆军和海军都别操心了,用我们空军就够了。所以,陆军和海军此时仍蒙在鼓里,他们并不知道,自己没日没夜地准备工作实际上已经沦为了“无用功”。     可以这么说,德国三军此时基本上已经变成了一盘散沙,大有老死不相往来之势。①三心二意的希特勒也不肯出来主持大局——这应该是一个很纠结的问题,在法兰西战役的时候,希特勒总是跳出来横加干涉、指东划西。可如今最需要他的时候,他又变成了一个冷漠的旁观者。       ①个人认为,“海狮计划”暴露出了德国三军内部惊人的组织缺陷。这三个军种都有自己的总司令,也拥有自己的参谋部。看似规模庞大,作风严谨。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三个参谋部的权力太大,又属于平级机构,谁也管不住谁。他们互不干涉,各自为政。他们的军事计划,属于最高机密,不向其它军种公开。假如元首不过问,他们连希特勒也懒得告之。如今,希特勒真的不过问了,于是,这三个军种就各有各的想法,各有各的打算了。     先说陆军吧。当时,陆军总司令勃劳希契元帅整天琢磨的问题是:如何从真正意义上击败英国。(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详见《第三帝国的兴亡》 “如果入侵成功”这一章节,这里有关于陆军参谋部的详细入侵计划)     再说海军吧。其实从一开始,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就对“海狮计划”充满质疑。他的一门心思,早就扑在“大中东”战略上面了。8月份,雷德尔曾把一份海军参谋部自己捣鼓出的“中东计划”,交与希特勒审视。但希特勒只瞄了一眼,就把雷德尔的“中东计划”锁进了保险柜。   而空军呢,又总想把“海狮计划”变成自己的独角戏……     好了,德国三军各自的小算盘大概就这么着吧。可以看出,只有陆军的计划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海狮计划”。而其他两个军种的计划,实际上已经偏离了正常轨道。由于三方保密工作做得实在太成功,这三个军种都不知道对方在想些什么、干些什么。加之希特勒对俄国问题走火入魔。于是,这个严重的战略分歧就一直没人发现,也没人点破……      一个国家,四个大脑,四种战略并存,真是有趣得很啊。  
作者:日期: 04:32:44
  连载169                 新一轮的“鹰袭”      思想很混乱,问题很复杂。但是,这场针对英国的战争还是要接着打下去的。希特勒虽然老想着和俄国干架,可他毕竟不傻,两线作战的教训,是他脑中挥之不去的阴影。他也知道,在没有解决英国的情况下贸然与俄国开战,他的将军们,肯定也不会同意。因此,针对俄国的军事计划,顶多算一份军事备忘录,知道此事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善于揣摩元首心思的凯特尔元帅这样写道:“从表面上看来,元首好像非常热心消灭英国,并全力投身准备工作。为此,他曾要求对准备工作随时作出改进,以加速其进程。但是,我却有这样的印象,那就是,一旦真正要实施这个计划时,他又怀疑起来,举棋不定了。他十分清楚要冒何等巨大的风险,也明白肩上的责任有多重”。     久而久之,举棋不定的希特勒突然产生了一个奇怪的想法、一个与戈林不谋而合的想法——仅凭空军就能击败英国。   希特勒原话是:“即使不入侵,英国也能降服”。 能登陆英国固然是好……但是,如果不经入侵,就能取得廉价胜利,那当然就更好了。总的来说,希特勒不想“交学费”,他既想打败敌人,又不舍得花本钱。      于是乎,从8月下旬开始,“海狮计划”实质上已经变成了一纸空文。能否取胜,还是要靠戈林空军。绕来绕去,话语权依然在戈林先生手中。     那么,戈林能肩负起如此重任吗?   戈林的回答是:我能。     8月21日,也就是“鹰袭”暂停后第三天,懒惰成性的帝国元帅来到了法国北部前线。德国空军屡屡受挫,使他满腹疑问。皇家空军的战斗机主力从哪儿来的?怎么没把它们从隐藏的地方找出来?皇家空军的军需工厂和维修站怎么总也炸不完?   更使戈林感到不满的是,他的前线指挥官们,对于这些疑问也是一问三不知。情报部门不断发布一些自相矛盾的解释,他们一会儿说,皇家空军濒临崩溃。一会儿又说,皇家空军仍未被消灭……     戈林的做法很直接—— 一个字:“骂”!   当戈林抵达前线机场的时候,他就将这个地方的空军军官和飞行员全部召集起来,狠狠地臭骂一顿。而且,戈林的战斗力极为彪悍,他可以从一个机场,转骂到另一个机场。短短2天时间,他就把前线所有官兵骂了个遍。     戈林这些喝斥,言语中充斥着:“懦夫”、“胆小鬼”等字眼。迫于戈林的淫威,德国飞行员们只能默默忍受。当然了,戈林的“骂街”并不是一帆风顺——那些胆子大的,像阿道夫·加兰德,就敢起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基本情况是,戈林骂一句,他就顶一句。   最后,当怒气冲冲的戈林问道:“你们到底怎样才能击败皇家空军时”,加兰德争锋相对地答道:“给我一支‘喷火’战斗机中队”!     戈林:。。。。。。。。。。。。。。  
作者:日期: 16:03:17
  连载170               一个崭新的开始     赫尔曼·戈林是一个坚信胡萝卜加大棒策略的人。对于立功者,他绝不吝啬任何荣誉性的勋章,甚至物质上的奖励。但他们稍遇挫败,戈林就会破口大骂,绝不留情。总的来说,戈林早已在空军队伍中树立起了自己的权威——每个人都恨他到牙痒,但戈林一旦表扬他们一句,他们又会重新高兴到心花怒放。   因此,戈林不分青红皂白的臭骂,不但没有让飞行员们意志消沉,反而激起了他们的怒火。当戈林提出对敌人采取的下一个步骤时,飞行员们好战的本能又被激发起来了。     8月22日—23日,德国空军痛定思痛,开始积极修改空袭战略。戈林首先采取的措施就是人事更改,年纪较大的航空团团长几乎都被替换。那些击落很多敌机的王牌飞行员,被提升为航空团团长。由于戈林自己曾是一战王牌,在传奇英雄“红男爵”死后接任为“里希特霍芬”王牌大队指挥官。因此,怀有自恋情节的戈林深信,这些年轻的指挥官们能够站在部队的前头,首当其冲,成为部下的表率——就像当年的自己一样。     同时,戈林还决定放下手中的某些特权,让下面的飞行员们放手去干。他们有权在白天黑夜进行轰炸、有权袭击英国本土的任何地方——包括英国的城市。   但是,根据元首指示,伦敦依然不属于进攻之列,戈林若有其事地在伦敦城区外圈画了一条线,他警告说:“谁要是胆敢轰炸伦敦,军法处置!”这项命令一定让凯瑟林元帅相当不满。随着战事的进行,凯瑟林先生的“伦敦情节”不但从未消散,反而越发转烈。他始终相信,只有对英国首都进行恐怖袭击,才可以瓦解平民的斗志,最终使士气低落的英国人走到谈判桌边来。   戈林不为所动,他反问道:“柏林人会向恐怖袭击屈服吗?我可不相信。我看,伦敦人也不会求饶的”。     最后,戈林把袭击日期定为8月24日。这个日期,被欧洲史学者称为“鹰袭”第二阶段;它同样也是不列颠战役最为关键的阶段。德国空军依然是要完成第一阶段未有完成的目标——全面消灭皇家空军!   决定胜负的日子到了。  
作者:日期: 16:20:50
  连载171                 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折     8月24日,也就是在这一天,戈林回到了卡琳庄园,坐等前线捷报。在返回前,戈林特意来到了多佛海峡的一个前线观察哨所,这个观察所面向英国,属于离英国本土最近的海峡地带。戈林通过高倍望远镜盯着海峡对岸的断崖看了好一会儿——英国雷达塔就在他的视线里,但戈林什么也没说,只是撅起屁股看了老大半天。后来,陪他视察的一个人回忆道:戈林似乎可以看穿那些白色的断崖,看到英国仇敌的心里去……   (戈林此时的表情,应该是咬牙切齿的)       8月24日早晨,第二阶段的攻势如期开始。第2,3航空大队的80个战斗机大队全部调集至一线机场,担起这付重担的年轻指挥官们并没有辜负戈林对他们的期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戈林人事的调动,对这场战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看似轻率的调动,放在其他国家的军队来看,也许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那些年轻飞行员们即没上过专业军官学校、也缺少正规培训。换句话说,没有文凭,休想当官。   然而,德国空军的表现告诉他们,这是一个极为腐朽的观点。几乎从战役爆发一开始,英国防御部队就痛苦地认识到,敌人在空中实行的新战术是多么的厉害和巧妙。为了对付英国雷达监测人员,德国空军整天派出机群在法国沿海地区飞来飞去。他们飞行的位置,又正好处于雷达屏幕所能看到的范围之内。这样一来,“空军妇女后援队”的姑娘,就只能整天呆在调度室里,戴着耳机,麻木地拿着长棍在地图板块上耙来耙去。但是,她们又无法预测哪一支板块上的飞机会突然转向,发动真正的进攻。     24日上午9时,德国空军就靠这种办法,突然袭击了第11航空大队的基地。第一个遭到袭击的是在曼斯顿(英国西部小镇)。这个地区的机场上不一会儿就布满了弹坑,机场附近的建筑几乎全部被毁,电话和电报线路被切断。曼斯顿镇本身也受到了沉重打击,有大量的平民伤亡。所造成的破坏是如此之大,结果,幸存的居民只好永远地废弃了这座镇子,迁徙别处。     离伦敦不远的另外两个战斗机基地也遭到了严重破坏。击中这些目标对德国人来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胜利。因为,这些都是战斗机指挥部的扇形雷达站—— 一旦英国飞行员起飞,这些扇形雷达站就能指挥他们该向何处迎敌。第12大队接到保卫基地的命令后,从英国西部派去了两个战斗机中队,但他们来的太迟,德国轰炸机早就溜号了。  
作者:日期: 17:06:32
  连载172                 现在,德国空军已经玩上瘾了,他们整天就这样绕着英吉利海峡飞着。几天下来,英国南部防区的雷达监察人员被搞得心神不宁,整天神经兮兮地。   无奈之下,道丁上将只好改变战术,他命人迅速在更接近海峡沿岸的地区开辟机场,把更多的战机调往一线。这正中德国空军下怀,因为,他们的变招更快——当皇家空军战斗机集结在前线机场的时候,那些整天飞来飞去的德国机群突然不飞了,改为突然袭击。他们会猛然掠过英国本土,飞向英国前线机场。可是,当英国空军升空迎敌的时候,这些机群又会立即返航,让皇家空军扑空。      更绝的招数还在后头呢——皇家空军绕着英吉利海峡飞行一圈,未发现敌人,返回地面加油之时。另一支早已整装待发的德国机群就会突然从这个缺口地区一拥而入,像潮水般的涌进英国内陆,在抵达英国上空后,他们还会分散成数个机组,袭击多个目标。       丘吉尔后来回忆道:“德国人不断以强大的空军,袭击英格兰南部和东南部的机场。他们的目的是要摧毁我方战斗机在白天对本土的防御。当时驻在斯坦莫尔的空战司令部,特别是驻在伦敦远郊的第11战斗机大队指挥部,非常焦灼不安。这个大队的5个前进机场和6个战区机场都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在沿海地区的曼斯顿和利姆两地的机场,有好几次接连几天不能供战斗机使用。在伦敦南面的比金山战区机场受到了更为严重的破坏,以致有一个星期之久只能供1个战斗机中队升空。有人带领我参观了其中的几个战区机场,特别是曼斯顿机场(8月28日)和距离我的住所不远的比金山机场。它们简直被炸得乱七八糟,跑道上到处是弹坑,像月球上的环形山”。     丘吉尔最后的结论很坦然,他继续写道:如果敌人坚持对这些机场进行猛烈袭击,并破坏它们的作战室或电话联络的话,整个空战司令部就可能瓦解。这不仅意味着伦敦遭受摧残,而且还意味着我们失去这一关键地区的全部制空权。     而且,更让丘吉尔感到棘手的问题是,皇家空军战斗机防御力量开始变弱了。自8月8日以来,皇家空军被击落的飞机和被击伤而无法立即修复的飞机,总数加起来有270架。由于战斗机的生产得到了加强,这些损失本可以算是微不足道的——他们仍能派出700架战斗机上天作战。虽然飞机打坏了可以修理,被击落了也可以再造。但是,飞行员哪里制造呢?     8月24日战斗爆发那天开始,皇家空军指挥部就向丘吉尔报告说:皇家空军有94名驾驶员牺牲或失踪,60名被打伤或烧伤的正在医院里治疗——为当时全部飞行员的1/6。一位英国作家曾痛心的写道:在萨西克斯郡小镇的医院里,住满了被烧得惨不忍睹飞行员,他们的脸、手、头发和皮肤都被烧掉了。他们是第一批被称作是“试验品”的年轻人,因为美容大夫不得不在他们身上做试验,给他们恢复一点人的样子……  
作者:日期: 18:06:02
   不知不觉,不列颠空战造上5万字了,不知道是详细呢还是繁琐 我总觉得提及少了就与其他文章一样了 没有描绘的必要 因此战略战术 人物描述过详 本想尽快结束的不列颠还是造了这么多字
作者:日期: 20:38:27
  沙发在这..    顺便请求下楼主.到时写到东线时把英美对西线的轰炸对德国的军事潜力造成了多大的影响..就是说德国和苏联单挑的话谁的胜算大...    从那些战史书上看不出来  ~~~~~~~~~~~~~~~~~~~~~~~~~~~~~~~~~~~~~~~~~~~~~~~~~~~~~~~~~~~  这是描述重点 也是PK场
作者:日期: 18:31:10
  连载173                   为了填补飞行员的空缺,丘吉尔和道丁上将可以说是想尽了一切办法。最初,道丁上将想借助于某种战术来摆脱这种困境。他规定:禁止飞行员单独升空,必须几个中队联合行动,至少要有20架战斗机才允许出击。      当事态进一步严重时,道丁上将不得不要求其它的航空大队派兵增援。这样,凡是能参加战斗的大部分飞行员,都被调到了第11航空大队。其他所谓第10、12、13航空大队,只剩下寥寥无几的飞行员。其人数,刚好凑合着一桌麻将。譬如,负责英国中部的第12航空大队被抽调到只剩5名飞行员(这还是人数最多的一个) 连海军航空团、轰炸机大队、海岸警备司令部,也把自己的飞行员补充给正在苦战中的战斗机部队。     德国空军很狡猾,他们当然知道第11航空大队是负责英国南部防区①,伦敦郊外大量的飞机制造厂及炼油厂都集中在这个地区——伤十指不如断一指。因此,他们也不转换目标,就捏着11航空大队猛锤。   由于占据数量优势,德国空军往往会在双方空战最为激烈的时候,派出一小队携带轻型炸弹的ME110战斗机,专门跑去袭击机场跑道。换句话说,ME110战斗机担负着双重使命,他们既可以当战斗机,还可以当轰炸机使。皇家空军的飞行员往往在天上打完一场仗后,返回基地时却发现,他们不在时,德国空军己把机场变成了废墟——有许多英国飞行员正是因为没有跑道着陆而丧命的。一方面,他们舍不得抛下完好无损的战斗机跳伞。另一方面,他们怀着侥幸心理想在坑坑洼洼的跑道上迫降。结果,机毁人亡。     总的来说,德国空军做的太绝,他们即占据着数量优势,还用这种下流手段来消耗皇家空军的飞行员。至9月初,皇家空军飞行员数量再度告竭。短短一周内,就有446架战斗机被毁(有大半是没有升空,被击毁在地面上的)。此外,103名驾驶员阵亡,128名重伤,这个数字几乎是当时全部驾驶员的1/4。     无奈之下,丘吉尔只好降低门槛,通过外交渠道,招募了一批刚从国外来的志愿者。其中,有一个飞行中队完全是由美国人组成的;而其他一些中队主要由波兰人和捷克人组成。不过,这些飞行员的技术水平还远远没有达到不列颠空战的要求。特别是那群美国来的飞行员,他们是一批天不怕地不怕的家伙,空战时特不靠谱,只会显摆技艺,也不听从指挥。他们大部分没有军事经验,没受过高等教育,据说还有几个是为了躲债或家庭事务,才“自愿”投奔皇家空军的。     当然了,更多的美国小伙子是觉得打战特刺激,想来冒冒险罢了。这些背景各异的美国人大多自我标榜为“飞行高手”,老实巴交的英国绅士信以为真。但当这些“美国高手”上了战场后才发现——他们至多开过轻型民用飞机。  ①第11战斗机大队防区示意图(注意图上虚线)。这个大队的防区也就是德国空军重点攻击的对象。
作者:日期: 20:03:38
  正在造字......不列颠终于要结束了~~~
作者:日期: 21:26:43
  连载174               夜间空袭     美国飞行员的欺骗行为让英国人感到又好气又好笑。譬如,一位美国志愿者为了加入皇家空军,他在报名的时候,把飞行的150小时,拿着铅笔轻轻一划,变成550小时。这还是算老实的了,有些美国人则是凭空乱吹,说自己曾经飞行了多少多少个小时——实际上是刚学会开飞机。     最憋屈的是丘吉尔首相。因为,他最初的设想是依靠这批志愿者渡过难关;然后再经宣传,加深一下英美两国的感情。但倒头来却发现,他盼来的居然是一大群活宝。后来,皇家空军只好把这帮美国来的大爷放到后方基地去训练——从教练机从新飞过。     外国人不靠谱只好找自己人。至9月6日,皇家空军的空额已经飙升至260人。丘吉尔咬咬牙,跺跺脚,“实在没人,那就从飞行学校里把学生调来!”后来,丘吉尔对这些学员的评价是:“这些人是新手,热情很高,但缺乏经验,其中很多人还没有学完飞行课程......”   不管怎么说,这批新手比美国来的菜鸟强得多了。至少,他们懂得如何开战斗机。再菜的菜鸟,总比没有强。丘吉尔也相信,等到这批飞行员消耗完后,美国人的训练也差不多结束了,到时候仍有替换人员。      可以看出,丘吉尔现在的战术可以归纳为一个字:“拖”!,拖过9月份,这月一过,年末剩下的两个月就不适合登陆作战了。同时,丘吉尔认定,随着伤亡的加剧,德国人肯定会率先经不住巨大的伤亡,从而取消空袭——就像第一阶段那样。   这样,不列颠空战变成了一场晦暗不明的“暗战”。双方的争斗不再局限于数量上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上的坚持。双方都在咬紧牙关,以达到率先拖垮对方的目地。     可是,德国空军根本就不给丘吉尔拖延下去的机会。因为,他们又发明了一个更为崭新的战术,一个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干掉皇家空军的战术——“夜间空袭!”     值得强调的是,一直以来,德国空军对夜间作战并不重视。原因很简单,夜间丢弹太偏,只能达到白天同样弹量的30% 。德国空军最开始实行夜间空袭的初衷是希望在夜间摧毁跑道,阻止皇家空军升空作战。久而久之,他们又发现,夜间空袭还附带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就是干扰英国飞行员正常作息时间。只要坚持24小时不间断的骚扰,英国飞行员就无法休息,而德国飞行员可以仗着数量的优势进行“三班倒”。     这样一来,英国飞行员连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了。有时候,飞行员刚返回宿舍准备洗洗睡觉,结果出击铃声响起,他们又不得不立即升空。   发展到后来,英国飞行员干脆都不回宿舍了,直接在机棚里放张木椅,每次空战结束,返回机棚倒头就睡。几天下来,这些飞行员都疲倦不堪。而且,德军的夜间空袭简直没完没了,毫无缓和迹象。英国的飞行员已接近忍耐极限,几乎到了绝望的地步。一名英国战斗机大队的队长这样写道:“我已觉得我们被打垮了,我们输掉了这场战争......我累极了,沮丧极了。我的飞行队自5月份以来,一直在不停地作战。我想,那是一支筋疲力尽、已被完全打垮的队伍”。  
作者:日期: 21:29:18
      终于快要开写苏德战争了,期盼!  ~~~~~~~~~~~~~~~~~~~~~~~~~~~~~~~~~~~~~~~~~~~~~~~~~~~~~~~~~~  希特勒访西班牙、维系法国 巴尔干 莫洛托夫访德 北非战役 赫斯飞英事件..到苏联还很遥远.。
作者:日期: 22:04:16
  连载175                 困惑的道丁     皇家空军的这种衰退,甚至连普通德国飞行员都能明显感受到。每一位德国飞行员都深信,只要坚持24小时不间断的袭击,皇家空军就会崩溃掉。     德国空军总参谋部的结论是:“敌11航空大队已经受到很大的打击,九月份晴朗的天气又对我们有利。如果我军继续坚持打击11航空大队的话,那么,敌军不久就将衰败下去”。   这是个极为准确的判断。     可以肯定的是,德国空军第二阶段的行动仅仅过了一周,他们的敌人就已经走到了崩溃的边缘。9月1日,美国驻柏林记者,就报道了他们周围洋溢的欢乐气氛。德国军人预言,“海狮行动”将在四天之后进行,卍字旗即将飘扬在伦敦上空…… 而对道丁来说,此时的前景黯淡,他向丘吉尔报告说:“新飞行员消耗过快,简直连休整部队和进行正常轮换都来不及”。     当然了,道丁上将是站在战略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普通飞行员所关心的问题是,德国空军不分昼夜的空袭,让他们睡不好不说,就连升空作战都非常困难——每当英国工兵修复地面设施之际,另一波德国轰炸机又会呼啸而至,把正在建设中的跑道炸的个稀巴烂。有时,英国飞行员明明已经接到了出击指令,可是呢,根本没有完整的跑道可以升空,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一批又一批的德国轰炸机掠过头顶,打到英国的内陆。     9月2日,德国空军的行为就更嚣张了。在以往,他们每次投完弹后,就会迫不及待的往回赶。可这一天,他们却不慌慌忙的掠过英国小镇和田野。就连双发Me110战斗机,也可以悠闲自得地擦着树梢,在英国上空飞行。返航后,这些德国飞行员得意洋洋地向上级报告说:“那里很平静……”     德国飞行员似乎已预感到,胜利就在眼前了。           此时此刻,对道丁上将而言,只有一个办法、只有一个办法能改变这种局面。那就是以伦敦为诱饵,逼迫德国空军就范。     道丁上将的想法很实际。因为,如果敌人按目前的进度,继续进攻战斗机指挥部的话,伦敦迟早也会暴露在敌人面前。既然伦敦迟早会在敌人面前暴露无遗,早死早超生,不如现在就……    换言之,只要德国空军转移目标,战斗机指挥部的压力自然就减轻了。皇家空军就可以获得一点时间喘息、休整,以聚集力量再战。     可是,如何让德国空军改变既定战略、转而袭击伦敦呢?     从道德原则而言,道丁上将极不愿意看见这种事情发生。作为一个虔诚的基督教信徒,一种良心上的自责,让他寝食不安,整天愁眉不展——伦敦,一个800万人口的城市,敌人的炸弹如果落在这里,将会造成多么巨大的伤亡啊,这是善良的道丁上将想也不敢多想的问题。对于战局的发展,他只能祈求上帝。就像他后来坦诚的那样:“我只希望奇迹的出现”。
作者:日期: 22:15:54
  连载176                 丘吉尔的阴谋     相较而言,丘吉尔首相却要洒脱许多。据说,丘吉尔每天晚上都要到唐宁街10号上班(丘吉尔是个夜猫子,喜欢半夜工作),当他看见德国轰炸机“嗡嗡”地掠过头顶,他就会异常愤怒地向空中挥舞着拐杖,大喊道:“混蛋,你们为什么不到这里来?来炸我呀,来炸我呀!”但是,回答他的,是炸弹落在伦敦郊外的砰砰声。     丘吉尔是一个不达目地誓不罢休的人。就如他接任首相时的那篇著名演讲,他最后说道:“我们的目标是胜利,不惜一切代价的胜利”!   事实证明,他做到了,特别是后半句。     好了,既然德国空军不肯轰炸伦敦,那就只有耍手段(这正是丘吉尔所擅长的)。而最有效的办法,当然是率先轰炸柏林,激怒德国人,特别是那位纳粹独裁者。     从道义上讲,这场战争打了快一年,但交战双方还是努力地维持着一种平衡;一种心照不宣、不会恶意攻击对方普通百姓的平衡。因此,丘吉尔要想轰炸柏林,那就需要一个站得住脚的理由。     丘吉尔有理由,而且还是现成的理由。关于这个理由,无数的书籍曾讲过无数次。但是,我依然决定仔细地描述一下这个故事的前因后果,也希望能写出新意。我们可以看到,不择手段的丘吉尔,是如何善于抓住机会,顺坡下驴,从而挽救濒临崩溃的皇家空军,进而拯救英国的故事。         事情的起因发生在8月24日夜晚,也就是“鹰袭”第二阶段的第一个晚上。德国空军170架轰炸机席卷而来,他们的目标是伦敦郊外的罗彻斯特飞机工厂。在茫茫的夜色中,领航的飞机靠无线电导航,在它后面,一大串没有这种装备的飞机,只能依靠前方一闪一闪的指示灯,辨别航线。   在飞往目标的途中,飞行在编队后面掉尾的两架轰炸机突然失去了与前方飞机的视觉联系。那两位掉队的飞行员当时就傻眼了,黑夜里,他们不辨方向,只能没头没脑地朝他们认为是“正确”的方向继续飞行,期望能跟上大部队。     就在这两位稀里糊涂的驾驶员瞪大眼睛,仔细观察亮光之际,亮光果真出现了。不过,不是来自他们的前方,而是来自地面——在他们正下方,数不清的探照灯划破夜空,撕心裂肺的警报声更是直冲云霄。随后,又是英军防空炮那沉闷的轰击声。直到这时,德国飞行员才意识到自己飞错了方向。无奈之下,他们丢弃了机上的炸弹,转头向东,朝法国海岸逃逸而去……     而他们投下炸弹的位置,正是伦敦市中心。  
作者:日期: 02:42:00
连载177                目标,柏林!     自不列颠战役打响以来,伦敦就是英国南部唯一的一片净土。尽管外面战斗打得热火朝天,但伦敦城从未遭到过袭击。在德国飞行员丢下炸弹那一刻,伦敦市中心的酒吧正到了打烊时间,一批喝得醉醺醺的伦敦人刚刚走出酒吧,炸弹就在他们身后爆炸。因此,被炸死的人数是微不足道的——8人。     毫无疑问,这次轰炸是无意的,这一点甚至在当时也是很清楚。后来的调查也证明了这一点。对于这次误袭,戈林甚至还采取了严厉的连坐手段。德国第1轰炸航空团的作战参谋约瑟夫·克诺贝尔少校至今还清楚地记得戈林发来的电文内容,电报上写道:   “立即把向伦敦投弹的部队名单报上来,空军总司令要亲自处罚这些指挥官”。       而戈林采取的处罚方式也颇具性格。后来,他肥手一挥,华丽到:“把这些飞行员全部转到步兵去”。顺便提一句,这种手段是戈林十分惯用的惩罚方式,谁要是惹怒了他,戈林就会威胁要把他转到陆军去服役。好似德国陆军是专门藏污纳垢、收容空军犯罪份子的劳改所一般。     无论怎么说,错误已经犯下,虽然道丁上将未作出任何反应,可丘吉尔却兴奋到不行,这简直是送上门来的一个理由嘛。第二天,丘吉尔就迫不及待地跳出来回应道,大意是:“你们这是故意的,大英帝国必须采取报复行动”。   说到做到,25日夜晚,皇家空军一支轰炸机部队便夜袭了柏林的鲁勒本郊区。当时,柏林城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坚固的堡垒,它的郊外配置了内外两层高射炮和数以百计的探照灯。当然了,这只是以防万一的措施。之前,戈林曾信誓旦旦地向希特勒、向所有德国人民保证过,英国飞机绝不可能出现在柏林的上空,更不可能把炸弹扔在柏林。     可是,当英国人真正袭来时,庞大的柏林防空部队居然连一点准备都没有。而且,那天柏林上空乌云密布,厚厚的云层连探照灯的光束都无法射穿。德国炮兵只是闻其声,不见其影,只好瞎子打炮——乱打一气。结果,英国轰炸机在云层上面盘旋了足足三个小时,他们也未能揍下一架飞机来。     与此同时,英国人还扔下一些传单,传单上写道:“希特勒发动的这场战争将继续下去,它将和希特勒活的一样长”!   (这句话倒真的应验了)。  
作者:日期: 04:40:15
  连载178                 愤怒的纳粹独裁者     当英国的炸弹落在柏林人民头上的时候,他们简直被惊得目瞪口呆。柏林人民没有料到,竟会发生这种事。当这场战争开始时,戈林曾向他们保证过,不可能发生这种事……他们相信了他。因此,他们今天感到的失望程度就更大了。一位驻柏林的美国记者写道:“你如果能看到他们面部的表情,就能衡量出这一点来”。      同样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希特勒。当英国轰炸机袭击柏林的消息传来时,这位纳粹独裁者正呆在德奥边境的乡间别墅。他万万没有料到,弱小的皇家空军胆敢轰炸柏林。   难道丘吉尔疯了,他怎会批准这样的蠢事?他不怕打击报复吗?     因此,希特勒拒绝相信这一事实。直到那位狼狈不堪的戈林打来电话,他才相信了。戈林在电话里保证说:“以后不会再出现这种空袭了……”   希特勒却评价说:丘吉尔的做法是“蠢不可及之举”。     不过,希特勒并未对这一事件做出公开回应。就当从未发生过一般。后来,希特勒甚至为英国空军辩护起来,他宣称:“这是英国空军导航装置太差所致,这完全是一次误炸!”     但是,英国空军的导航装置也太差劲了点吧——8月28日夜间,皇家空军更多的轰炸机飞到了柏林上空,而且这一次,还直接飞到了柏林市中心,炸死了10名柏林市民,炸伤了29人。这次空袭让宣传部长戈培尔博士大为震怒。在第一次袭击时,戈培尔曾命令报纸只用寥寥数语报道空袭,但现在,他却指示报刊就英国“野蛮地袭击”柏林手无寸铁的妇孺大肆渲染。首都大部分报纸都用了差不多调调的标题,譬如:《懦怯的英国袭击》;或者是《柏林上空的空中强盗》!      让人惊讶的是,希特勒居然憋住了。面对帝国首都夜间大火的照片,他一言不发。     丘吉尔首相憋不住了,如果希特勒再不回心转意,那他一切努力岂不白费?   因此,在9月1日、9月3日夜间,皇家空军的轰炸机连续两次光临柏林上空。而且,他们总是昼伏夜出,飞得老高。投下的炸弹,也是稀稀疏疏的。更使希特勒感到迷惑不解的是,英国空军的轰炸攻势完全缺乏计划和目标。他本来害怕他们试图攻击交通系统,或者不断地猛攻炼油厂。然而,在整个过程中,英国空军攻击的只是柏林市区,炸死的,也全是平民。     丘吉尔可不管这些,他要一直炸,炸到希特勒生气为止。    
作者:日期: 04:44:03
  前段时间遭遇点个人感情问题 ,心里郁闷,请大家放心,本人绝不太监。  
作者:日期: 19:57:57
  有个问题啊...二战时夜间空战是如何发现对方的,如何识别敌我的呢?还是夜间空战本来就不是和白天空战是同一个模式的?  ~~~~~~~~~~~~~~~~~~~~~~~~~~~~~~~~~~~~~~~~~~~~~~~~~~~~~~~~~~~  英国空军夜间作战的技巧并不娴熟,而且当时的技术也很难在夜间辨别敌我 德国空军就钻了这个漏洞 他们晚上悬挂的炸弹比白天多很多,轰炸机飞的特慢 相当有恃无恐 地面火炮也必须借助探照灯才能发现目标。 而且很多时候 他们不需要战斗机护航 譬如误袭伦敦的第1轰炸机航空团就是在没有护航机的情况下进行攻击的        
作者:日期: 20:00:12
   问一下:戈胖子的保证什么时候兑现过?  ~~~~~~~~~~~~~~~~~~~~~~~~~~~~~~~~~~~~~~~~~~~~~~~~~~~~~~~  据我所知,还没有......特别是斯大林格勒战役的那句保证 算是二战史中最大的笑话了
作者:日期: 04:28:34
   今天才知道真相,原来的文章都说是为了对轰炸伦敦的报复,不成想是老邱的大阴谋,这个爱抽雪茄、爱喝威士忌的长寿大胖子,真是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想想后来的考文垂坐视被毁,政治真是世界上最肮脏的事物!  ~~~~~~~~~~~~~~~~~~~~~~~~~~~~~~~~~~~~~~~~~~~~~~~~~~~~~~~~~~~  当时皇家空军指挥部就已经明白 这是一次误袭。原因很简单,如果德国空军真的要炸,怎么会派两架飞机来。而且,戈林也处罚了“犯罪分子” 虽然当时英国政府可能不知道这一点,但后来德国空军确实没有再光临伦敦上空 ,因此道丁并未作出任何回应。 只有丘胖子是拿着鸡毛当令箭,轰炸柏林的任务就是他越权下达的
作者:日期: 04:29:50
   记号下。男人对感情要看开点,不就是女人嘛  ~~~~~~~~~~~~~~~~~~~~~~~~~~~~~~~~~~~~~~~~  难,已经失眠了
作者:日期: 05:33:07
  德米杨斯克包围圈大致还是成功的。  ~~~~~~~~~~~~~~~~~~~~~~~~~~~~~~~~~~~~~~~~~~~~~~~~  其实我认为,德米扬斯克基本上全是由希特勒一手包办的 包括投运补给都是他下达的命令,反正元首要试验他的新战术 舍得下血本
作者:日期: 18:09:03
  连载179               元首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9月4日,就在皇家空军第4次夜间空袭柏林之后,那位表面上无所无谓的纳粹独裁者终于坐不住了。一周以来,戈林曾不断建议采取报复行动,并嚷嚷着要炸平伦敦。但希特勒仍不准德国轰炸机袭击英国首都。可是,刚刚过了一周,希特勒就发现,自己越是纵容这种行为,“不知好歹”的丘吉尔就越不给他面子,反倒三番五次的袭击柏林。这天,希特勒终于被激怒了。他认为,自己很有必要向惶恐不安的柏林人民发表讲话了。而且这一次,希特勒不仅仅是动动嘴皮子那么简单——他决定报复。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报复。       9月4日,是德国一年一届的冬赈活动。元首要出席演讲的消息,几乎保密到了最后一秒。他显然不是耍大牌,而是担心英国空军可能进行的轰炸。虽然,集会是在天黑前一小时举行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一次即兴演说。尽管希特勒通常习惯在演说之前,站在镜子旁边练习很久。但今天,他明显没有这个时间。不过有时候,愤怒是不需要排练的。当希特勒走上演讲台那一刻,几乎每个人都能感觉到他那怒火冲天的怨气。       有意思的是,在演讲一开始,希特勒对柏林遭到袭击之事闭口不谈,反而大肆嘲笑起丘吉尔来。一位美国记者写道:“我很少看见这个纳粹独裁者那样喜欢冷嘲热讽,或者那样喜欢说德国人民所认为的幽默话,虽然希特勒基本上是一个毫不幽默的人”。 首先,他嘲笑了丘吉尔近期的几次失败,并形容丘吉尔是“那个著名的战地记者;是一只神经质的老母鸡”。他嘲笑说:迄今为止,英国陆军只有“匆忙逃跑的技巧”使他感到钦佩。他还冷嘲热讽道:在德国把同盟国赶出挪威之后,同盟国却反过来复过去地说:“我们只想把德国人引诱到那里啊,这是怎样的一个举世无双的胜利呀”!     他的听众觉得这句俏皮话很好笑,全部“咯咯咯”地笑出声来。于是,希特勒就继续使他的听众(大部分是女护士和社会工作者)发笑——随后,是震耳欲聋地鼓掌。     不过,这样的幽默并没持续多久。希特勒话锋突然一转,变得激动起来。总的来说,他是一位容易冲动的人。10万人的柏林体育场一定让他亢奋,他开始回答德国人民心中最想得到的一个问题:“对于柏林遭到夜袭将采取什么行动”?     关于这个问题,希特勒慷慨激扬道:   如今,丘吉尔先生正在展示他的新招数——夜间空袭。为什么进行夜间空袭呢?他自问自答道:“那是因为他的空军不能够在白天飞临柏林上空。但是,德国的飞机,则每天都能飞到英国领土上空”。   希特勒让他的听众们放心。因为,他正计划对丘吉尔这种“愚不可及的袭击,进行坚决的报复”!     他继续说道:“当英国强盗扔下2千、3千或者4千公斤炸弹时候,我们将在一夜间扔下15万、30万或者40万公斤的炸弹……在英国,伦敦人一直会充满好奇地问:‘他们为什么不来啊?’别着急,别着急。我们就来了!就来了!”     说到这里,希特勒不得不停下来。因为,德国听众开始疯狂地鼓掌了。那位美国记者写到:那些妇女听众几乎忘乎所以,在听到这话时,年轻的德国妇女几乎跳了起来,口中高喊着“我赞成”! “我赞成”!     这样的效果一定让希特勒相当满意。因为,他居然被自己的演说打动了,开始越来越亢奋。其程度,丝毫不比下面的那些听众差多少。     最后,希特勒像是预言般的危言耸听道:“愿上帝保佑!我们将制止这些夜间空中强盗的行径。总有一天,我们两个国家之中,有一个会跪地求饶的。但是,这决不会是国家社会主义的德国!”      那位美国记者继续写到:这时,歇斯底里般的妇女们才从狂喊乱叫转为了齐声高呼。她们努力挺起胸脯,像是和声般的大声回应道:“绝不会!绝不会!”         真的不会吗?       
作者:日期: 18:33:44
  顺便提一下,丘吉尔原来当过记者,希特勒称他为:那个著名的战地记者。是因为丘吉尔在英布战争中被敌人俘虏,然后越狱(一说是跳火车) 独自一人逃了出来。并通过越狱事件而闻名全国。
作者:日期: 18:42:36
  说个搞笑的笑话     尼克松总统回忆说,丘胖子很喜欢提起他越狱之事。当时,敌人悬赏500英镑抓他,没想他溜得快,跑掉了。后来,丘吉尔就把悬赏500英镑的那张布告挂自己客厅里。 直到尼克松总统去拜访他的时候,这张布告还挂在那。丘吉尔指着这个布告得意洋洋对尼克松道:你看,我才值500英镑!500英镑!
作者:日期: 07:59:32
  连载180               目标,伦敦!     后世学者曾尖锐指出,假使希特勒能坚持原来的空袭策略,德国空军很快就可以取得胜利。   但是,希特勒偏偏被丘吉尔的袭击给激怒了——他当着10万人的面,做出承诺,一定要给丘吉尔还以颜色。总的来说,希特勒是个老愤青。这种决定,甚至连意大利人都大感惊讶。意大利外交部长齐亚诺在罗马听到广播后,就迷惑不解地在日记中写道:希特勒一定是神经过敏了。     希特勒的确神经过敏了,甚至更严重。因为,他已决定把伦敦从地球上抹去。而戈林呢,他早就期望这样做了。一周以来,柏林竟遭到4次袭击,这一定让帝国元帅大为丢脸,他决定找回这个面子。     9月5日,戈林就乘坐他的专列“亚洲号”来到了法国北部。次日晚上,在加莱港和布洛涅港之间的一条铁路线上,他为航空队的指挥官们举行了一次宴会,宴会上有最好的法国葡萄酒和食品。戈林宣布:“从现在开始,他将亲自指挥这场战役”。   随后,众人一起高呼“为胜利干杯......” 这场欢愉的宴会一直持续到凌晨才结束。     12个小时后,即9月7日星期六下午,戈林一觉醒来,便正式下达了空袭伦敦的命令。凯塞林元帅应该很高兴,他那轰炸伦敦的计划终于得以实现。兴致勃勃的他,甚至还陪着戈林来到加莱海岸视察。   当时,大约有300架第二航空队的轰炸机,在648架战斗机掩护下,朝伦敦进发;这个大机群在米高空飞行,密密麻麻的一层层向上排成梯形。另一队战斗机则与轰炸机相距只有200米距离,在四面八方,给予严密掩护。   据当事人回忆:当这批机群呼啸着从戈林头上飞过时,戈林那圆圆的脸上放着红光,像是在等待着集市鞭炮点燃仪式......         与此同时,位于伦敦的英国空军总司令部却如临大敌。道丁上将的副官怀特少尉一路小跑进他办公室,神情凝重道:“雷达发现敌军大批飞机起飞,轰炸目标难以判断……”   一听此话,道丁急了,他紧忙站起身来,走到调度室观察台前,伸头俯视下方那张巨桌上铺开的一张英国地图。此时,“空军妇女后援队”的姑娘们正戴着耳机,用长棍推着地图上的模块——是敌机还是皇家空军的飞机,则要看它是什么颜色。随着新情报不断从外面传来,模块也被姑娘们耙来耙去。而且,新模块还不断的被放到桌上。     为了观察方面,道丁又急步走到雷达观察室。让他感到不寒而栗的是,德国空军除了大约近千架飞机之外,还有更多的,是在加莱海峡后面集结。道丁上将肯定道:“这可能是迄今为止,德国空军最大的一次进攻了”。      他说对了。  
作者:日期: 09:08:48
   水柜可是在老丘的支持下成功的,没有水柜,二战的欧洲不过是一个复刻版的一战罢了。        有关老丘的赏金好像只有30镑吧,500镑不少了。  ~~~~~~~~~~~~~~~~~~~~~~~~~~~~~~~~~~~~~~~~~~~~~~~~~~~~~~~~~~~  查了一下尼克松的回忆录,其实我们都错了,是25镑。。。
作者:日期: 09:13:11
  问一下lz有没有希特勒几次比较著名讲演的全稿  ~~~~~~~~~~~~~~~~~~~~~~~~~~~~~~~~~~~~~~~~~~~~~~~~~~~~~~~~~~~  这个,只有去境外网站找视频。  
作者:日期: 07:39:44
  连载181                道丁上将的失算     道丁上将全神贯注地看着雷达屏幕,他下令,“11航空大队所有战机全部上天迎敌!”     虽然这个命令听上去很提劲,但11航空大队实际已经无能为力—— 由于5个前进机场遭到彻底破坏,他们能升空的战机数量寥寥无几。更致命的是,11航空大队司令帕克少将此时产生了一个错误的判断。他以为,敌军会再次袭击战斗机基地。因此,他主动让出了飞往伦敦的通道,把战机中队留在基地上空,借以保卫机场的安全。     道丁上将同意了他的战术。因为按照惯例,德国空军通常会在达到英国上空之后,突然散开,袭击多个目标。而此时此刻,德国空军都快要飞临伦敦上空了,却还是聚成一团,不肯散开。站在雷达屏幕前的道丁上将顿时惊得脸色苍白,内心产生出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他后来回忆说,当时的感觉“犹如一把匕首,插进了心脏”。如果进攻飞机这一次不散开怎么办?如果他们突然进攻伦敦怎么办?英国空军有实力对付如此庞大的机群吗?而且,伦敦普通市民也毫无防备啊……   道丁正在想这事时,他的助手说话了,这位呆头呆脑的助手问道:“这就怪了,他们好象不准备散开,是吗,先生?”     是的,他们没有分开。从这一点来看,希特勒是个诚实人,他说要空袭伦敦,就空袭伦敦。要怪,也只能怪自己没注意听取他在9月4日那场充满“激情”的演说吧。     现在,德军第一批飞机已经飞过了泰晤士河口,他们沿河而上,有几架飞机把炸弹投到了泰晤士黑文的油罐上,这些油罐在前几天的空袭中就被点燃,火还在烧着。但是,另外大约有320架轰炸机则继续向伦敦飞去。   正在这个时侯,让人惊异的事情发生了——面对德机的大举进攻,伦敦城居然没有拉响防空警报。也许,他们把德机当成了“过路的机群”。在泰晤士河两岸,普通市民瞪大眼睛,仰视德机从自己头顶掠过——像是在观赏一场壮观的好戏。他们甚至还可以看见敌机袭来时在阳光下的倒影。然而,空中没有英国战斗机的影子……     当德机大举进攻的消息传到英国地面防御部队时,泰晤士河两岸的防空炮开火了,火力逐渐加强。当时,英国防空炮有两种型号,一种是轻型火炮,射程5500米;另一种是远程火炮,射程11000米。     可是,今天德国空军飞得很高。英国人尚未看出,敌人袭击的目标是伦敦。也就是说,不需要考虑投弹准确性。德国飞行员拉升高度,轻轻松松就穿过了这道火力网,高射炮弹爆炸时所产生的白色烟团,在进攻者看来,与其说是一种威胁,还不如说是在向他们鸣炮敬礼。德国飞机象一列有条不紊、方寸不乱的阅兵队伍,继续朝着伦敦市中心碾压而至。   
作者:日期: 07:58:54
  连载182               伦敦在燃烧!     皇家空军不顾一切地想要挽回局势,狼狈不堪的帕克少将急令所有飞机立刻赶赴伦敦地区。如今,英国飞行员还在基地附近飞着呢,浑然不知首都已经遭殃。与此同时,道丁上将还命令第12航空大队全力支援帕克少将。     但是,已经太迟了……德国空军在未损失一架的情况下,轻轻松松就飞到了英国首都。他们的飞机紧贴着云顶,航向正西,很快,伦敦城的轮廓出现在了德国飞行员目光中。   他们就要开始“下蛋”了。     让人琢磨不透的是,当德机投下炸弹那一刻,伦敦城内仍然是一片茫然(皇家空军并未发出空袭警告,原因,不详)。大量市民游走在大街小巷之中。不过还好,首先遭到德机袭击的是伦敦市东边呈U字形的泰晤士河码头,这里人口密度相对疏散。据统计,德机这天一共在这里投下了100多颗1800公斤的炸弹,这些炸弹横扫了长达几英里的码头,停靠在码头边上的游轮、货船几乎无一幸存。岸边桥梁和人行道也被炸塌,起重机倒在水里。后来,泄漏在水面上的汽油都燃烧了起来,锡佛尔镇居民被烈火包围,一直等到水面燃油烧尽后,消防员才驾船把居民从水路撤走。     随后,伍尔维奇兵工厂(位于伦敦城南)也遭到了炸弹袭击。陆军炮弹和皇家空军的炸弹就是这里生产的,空袭直接击中了目标,后来,德机投下的炸弹甚至引发了厂内弹药殉爆,滚滚的浓烟和熊熊的烈火,像是一支巨大的火浪,直冲下午的伦敦上空。     接着,一批又一批的德国飞机不断前来轰炸,后面飞来的轰炸机已不需要告诉它们在哪里扔炸弹了。德国飞行员只要看见下面哪里有烟有火,就往哪儿投——能在一个拥有800万人口的城市上空任意施虐,这一定让他们血脉喷张。这种惨无人道的轰炸很快就把伦敦东区(贫民区) 简陋的街道和过于拥挤的房屋炸成了废墟。当如雨点般的炸弹落到伦敦东区坎宁镇肮脏街道上时,附近的建筑物马上像火柴一样被点燃。由于这里的居民太过贫穷,住房狭窄,根本没有空间修建私人防空洞,因此,完全不堪一击。爆炸的气浪甚至可以把一个小街区直接夷平。   据统计,这一天伦敦东区平民伤亡人数,是所以城区中最惨烈的一个。成千上万透不过气来的人们在呛人的浓烟、烈火和废墟中苦苦摸索,拼命想找到一个可以藏身的地方。许多居民被困在家里活活烧死,有些藏进地下室的居民也未能幸免——他们因浓烟窒息而死。当营救人员打开地下室时,就会发现那些一家老小的完整尸身,脸上还保持着生命最后一刻的痛苦表情……     然而,伦敦市民的痛苦经历并未从此结束。他们很快发现,伦敦城内那些19世纪木制建筑物,才是这场大火的罪魁祸首。许多街区被大火不断吞噬,而消防队员根本就忙不过来——由于他们无法扑灭大火,甚至还引起了部分市民的不满。一位英国消防员后来回忆道:“在伦敦主要交通线上,围满了伸长脖子,前来查看的旁观者”。这些人完全堵住了交通,齐刷刷地站在水管上,他们既不肯帮忙,也不肯让道,只会冷言冷语。我听见其中一个人对消防站的长官说:“老天爷,你们连一半的职责都没尽到,我真搞不懂,我们纳税人花钱养你们来是干嘛的”。     在这种时候,谣言流窜速度也相当惊人。当德军第一轮空袭结束后,那些未被埋在碎砖乱瓦下的居民收拾起细软包袱,把可以带走的一切值钱物品塞进婴儿车或手推车里,就往城外逃。因为据人谣传,到了夜幕降临后,会有更多的炸弹落下来。     他们估计的一点儿都不错。但是,皇家空军跑哪儿去了呢?  
作者:日期: 08:29:05
  更新很慢,我也很自责。其实我是在许多热心朋友介绍下 花太多时间去相亲。虽然这理由有点儿欠揍,但这是事实啊。
作者:日期: 13:13:53
  连载183                 伦敦在燃烧(Ⅱ)     正如伦敦人民所预料的那样,当夜幕降临之后,德国更多的轰炸机飞到了伦敦上空,呼啸而至的炸弹把伦敦城南的维多利亚码头、西印度码头和商业码头炸得一塌糊涂。许多市民如无头苍蝇一般在街上到处乱窜,哀号声与呼喊声响彻一片。   可是,天上仍然找不着皇家空军的影子……     当然了,伦敦人民中也有不怕死的牛人——譬如那种英国老绅士——原英国大法官昆廷爵士居然在敌机前来轰炸的时候还呆在俱乐部里。后来,他儿子马杰森(内阁成员)只好把父亲从废墟中强行背了出来,这两位大老爷们家园被毁,没有住宿地方,无奈之下,他们只好跑去敲丘吉尔的门,要求住宿一晚。当丘吉尔在地下室为他们铺好了毯子和床单的时候,那位马杰森先生才猛然想起,“咦,我老婆跑哪去了?”     为了给英国人民做出表率,温斯顿·丘吉尔则是另一位爱在炸弹落下来时,走出白厅防空洞到大街上随意溜达的人。有人试图阻止他这样做,丘吉尔的侍从甚至把鞋子藏了起来,想以此阻止他外出。但是,丘吉尔总是生气地命令他把鞋交出来。“我要让你知道,”丘吉尔喊声如雷,“从我小时候起,当我想去格林公园散步时,我的保姆就从来没能阻止过我。现在我是大人了,阿道夫·希特勒也别想阻止我!”     阿道夫·希特勒确实无法阻止他这样做,丘吉尔首相就这样溜达着。而德国空军接连不断的轰炸,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凌晨4点30才最终停止。丘吉尔后来写道:“令人惊奇的是,在如此可怕的一个夜晚,从建筑物遭到破坏程度来看,死亡人数不到500人,受伤的也只有2000人”。   这个数字大大出乎丘吉尔预料,因为按照英国专家预先估计,毫无防备的伦敦城一旦遭到袭击,伤亡人数将非常惊人。结果炸弹造成的伤亡大大低于预计数字。     然而,就伦敦人民而言,此刻他们的心情愤怒,饥肠辘辘,他们刚刚经历了一场持续15小时的“轰炸波”,结果呢,天上没有一架自己的战斗机,一种被本国政府抛弃的想法油然而生......   皇家空军确实没在伦敦上空出现过,因为他们的敌人太强大了,仅凭自己这点儿兵力,根本就不可能撕开由M-109和M-110组成的保护方阵,皇家空军只好在周边地区打打游击,欺负那些落单的轰炸机或者小型编队。德国空军在返回基地的路上被击落了56架(其中34架轰炸机),皇家空军自己则丧失了26架战斗机。可以看出,皇家空军确实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们居然都不敢与德军硬拼了。     这一次,德国人有充分的理由认为,他们将伦敦的对空防御系统大大地嘲弄了一番,当德国空军投下炸弹的那一刻,戈林通过电台向德国人民发表了讲话,他的声调充满了狂喜,他生怕德国人民不知道似的强调道:“是我在亲自指挥着这场战役,伦敦就是靶子,他已一拳击中了敌人的心脏”。   随后,戈林又打电话告诉他妻子说:“亲爱的,你知道吗,伦敦在燃烧”。  
作者:日期: 13:25:41
  楼主不厚道.我前脚替你解围.你后脚就发文章了  ~~~~~~~~~~~~~~~~~~~~~~~~~~~~~~~~~~~~~~~~~~~~~~~~~~~~~~~~~~~  被人骂太监不好受啊~ 下午有事儿,下节有空奉上。
作者:日期: 15:05:13
  连载184                 不是尾声的尾声     9月7日晚,即德军空袭伦敦的那天夜里,英国政府突然抽了下风——在白厅的地下总部,开了一天会的军事领导人走了出来,他们向英伦三岛所有部队发出了一项紧急通告,这个通告只有一个词,它的代号叫:克伦威尔!     克伦威尔这个代号表示的含义是:“入侵在即”。许多英国参谋部官员认为,德军袭击伦敦乃入侵的前奏。加之德军向伦敦派了那么多轰炸机,因此,丘吉尔以为其中一部分是运送伞兵和空降兵的。   可是,当这个代号传达下去之后,大多数夜间指挥官根本就不懂“克伦威尔”代表着什么意思,许多毫无经验的下级指挥官很自然地将它联想为“德国人的入侵战争已经开始了。”     可笑的是,“克伦威尔”这个代号原本是只发给陆军的秘密信号,但是由于国民自卫队许多平民组织都已附属于陆军,所以要想保密是不可能的。很快,大家仿佛都知道了这件事,整个英伦三岛开始癫狂地行动起来。英国国民自卫队不断地敲着教堂的钟,惊醒了各个村落百姓。在街道上,村民们惶恐不安地凝视着四周的夜空;在沿海地区,手忙脚乱的皇家工程兵炸毁桥梁,四处打洞,大面积地铺设地雷隔离带;他们还在许多地方设置了路障、水泥柱,或带有尖头钉的横木……     然而,德国人的入侵行动没有开始——在北海和英吉利海峡上也没有德军乘船而来的迹象。反倒是皇家工程兵匆忙埋下的地雷,炸死了一些跨入禁区的普通百姓。      哦,原来这一切只是虚惊一场。       此时此刻,在英吉利海峡的对岸,那位纳粹独裁者却陷入了纠结之中。“到底需要实施海狮计划吗”?   从表面上看,希特勒盯着照片上已是一片废墟的伦敦高兴得手舞足蹈,仿佛报复了这座千年名都是一件很伟大的事情。但事实上,约德尔从元首讲话中获得的印象是:“他显然已经决定完全放弃海狮行动”。与此同时,戈林不断向希特勒报捷,把成绩吹得天花乱坠,他估计,英国人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但问题是,自8月份开始,戈林就说英国人已经山穷水尽了。到了9月份,他仍在这样说,这不免使希特勒狐疑起来。于是,希特勒绕开戈林,让自己的副官冯·贝洛向空军总参谋部提取相关数据,而空军总参谋部提供的数据如下:“英国现役战斗机共有600架,必要时尚可送往前线的老式战斗机也有600架”。     冯·贝洛将这些数字交给了希特勒,在一次与戈林的谈话中,希特勒就引用了这些数据。这不免让戈林感到震怒,他打电话到处询问是谁向元首提供了这些数据,最后他打给了冯·贝洛,戈林问道:“你知道是哪位混蛋向元首提供的这些不确切地数据吗”?   冯·贝洛回答道:“是我,元帅”。  
作者:日期: 18:50:47
作者:日期: 19:54:40
  连载187                  目标——直布罗陀  (地中海之喉的争夺)     虽说希特勒在9月17号延迟了“海狮行动”, 但他依然希望英国人能心平气和地坐到谈判桌边来。尽管这种想法几乎接近幻想(希特勒也知道这一点)——他从缴获的法国文件中看到,英国想要持续这场战争的目地一清二楚:必须打败德国,不管自己是否被内部革命所推翻。     不过,关于这场战争真正目地,英国政府当时还不敢承认。因为它们会使德国人民团结起来,死心塌地的站在元首一边。正如丘吉尔在1936年对美国大使说的那样:“德国正在崛起,我们一定要毁灭它!”     看,这是多么昭然若揭的一句。希特勒怨恨道:“英国人目光狭隘,不愿同德国谅解”。 日,也就在入侵苏联前一天,这位幻想家的脑海中仍然徘徊着这个念头,他惆怅道:“假如我们打输了这场战争,整个欧洲将会布尔什维克化,英国看不到或认识不到这一点,他将会失去霸权,失去世界帝国的地位。此外,英国将落入美国的魔爪。也许,它现在还未能预见。但有一点是肯定无疑的——美国人要在这场战争中做一笔极大的生意”。   以上为希特勒原话。事实证明,这位被后世称为半瓶子醋世界观的独裁者说得一点儿没错,至少,他将今后大半个世纪的政治走向,一语道破。       也许,大部分读者心目中都曾认定,希特勒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傻冒,没打败英国就贸然与苏联开战,打输了也活该。   这话虽然没错,但只说对了一半。希特勒并不傻,只是迫不得已罢了。在1940年剩下的两个月中,希特勒变了花样,他打算用“间接路线”击败英国可谓绞尽脑汁。而且,“间接路线”的战略在他脑海中逐渐成形——他想起了那份雷德尔元帅的“大中东”计划。     前文曾说过, “大中东”计划是一份备受冷遇的计划,是属于被希特勒锁进保险柜,都懒得瞄上一眼的那种。可是,在1940年9月,希特勒突然对这个计划热心起来,并且,还是非常着迷地那种热心。   因为,他想让西班牙卷入这场世界大战。  
作者:日期: 20:23:10
  连载188                 西班牙与直布罗陀     1588年8月,那支曾经横行世界的“西班牙无敌舰队”在一场激烈壮观的大海战中,被弱小的英国海军所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几乎全军覆没。从此以后,西班牙急剧衰落,失去了它的帝国之梦。1713年,厄运再次降临在西班牙头上,由于军事上不断失利,西班牙被迫在“乌得勒支条约”中,将直布罗陀半岛永远割让予英国。     大家完全可以设身处地的想象一下,西班牙人对于这项不平等条约是多么不满。直布罗陀半岛就在自己家门口,而山顶上飘扬的却是他国旗帜。近200年以来,西班牙人做梦都想收回这块领地,可是,直到1940年,西班牙政府仍然无可奈何地看着英国人在山头上傲慢地俯视着自己,眼睁睁看着英国军舰在直布罗陀海峡内游弋,分享着直布罗陀的权益。虽然,西班牙人早已开始了和英国政府的谈判,可一直未有结果。正如一个西班牙作家所写那样:“英国国旗在直布罗陀上空飘扬一天,西班牙就不算完整”。     无奈啊,打也打不过人家,说理也得不到国际社会的同情,这问题就这样一直拖着。   然而,1940年9月,西班牙收复直布罗陀的机会来了。     说来也巧,日,也就是希特勒放弃“海狮行动”那天,西班牙内政部长塞拉诺·苏涅尔恰好访问柏林,心血来潮的希特勒迫不及待地接见了这个西班牙人。关于这次会谈目地,希特勒很是直截了当,他非常热心地邀请西班牙能尽快加入轴心国,特别是能尽快向直布罗陀发动进攻。     而苏涅尔先生考虑的问题却比较实在,此时,西班牙内战刚刚结束,许多歹徒和共产党游击队依然消遥法外,国内比较贫困的地区甚至还闹着饥荒。因此,苏涅尔指望能从德国得到食品和战争物资的供应,他提到,一旦西班牙参战,英国有可能在沿海地区登陆。他还特别请求希特勒拨给10门38厘米口径的大炮,用以轰击直布罗陀半岛上的英国要塞。     苏涅尔先生所说的38厘米口径大炮,是克虏伯公司新发明的一种巨型海岸炮,其射程据凯特尔元帅声称可以达到200公里。可以想象,如果这种巨炮安放在直布罗陀山上,那么,这条连接大西洋和地中海的唯一通道,将永远对盟国船只关上大门。这样,地中海将会变成轴心国的内湖,意大利舰队将在地中海内横行无阻。英国在印度、近东的石油供应将被切断。此外,地中海封锁也足以使英国的粮食供应更感缺乏。     可是,希特勒十分小气地拒绝了这个请求,他坚称由于这种重炮难于运输,需要3到4个月的时间才能安装起来,他甚至还引用了各种数据,滔滔不绝地解释说,克虏伯巨炮在发射200发炮弹后便要维修,每发炮弹又只有75公斤炸药,而由36架飞机组成的“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群,一次便可投弹120枚,每枚含炸药1000公斤,且可无限投放,循环利用。希特勒狡辩道,如果我们在西班牙驻扎一个俯冲轰炸机大队,英国人能维持多久呢?一看见这些飞机,英国海军便会从直布罗陀逃之夭夭。所以,使用克虏伯巨炮完全是大材小用……     希特勒口若悬河,唇枪舌剑,对食品和物资供应闭口不谈。而更让苏涅尔先生感到目瞪口呆的是,希特勒最后向他保证道:“德国将尽力援助西班牙”。   听到这个保证后,苏涅尔先生的脑海中却浮现出这样一个念头——你连10门巨炮都舍不得援助,还谈什么诚意呢?  直布罗陀海峡的卫星图片直布罗陀海峡最窄处为13公里,最宽处也仅为43公里,它构成了连接大西洋与地中海的生命线飘扬在直布罗陀山上最高点的英国米字旗。绿点为英占直布罗陀半岛,直至1981年,西班牙人仍在联合国大会上嚷嚷着要收回这里,可是联合国也得罪不起英国啊,而且当地的居民已经被英国统治惯了,不愿意回归祖国的怀抱英国在直布罗陀半岛的要塞,远处为皇家海军舰队
TA的最新馆藏[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水泥罗马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