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不还款会坐牢吗还不起自杀坐牢的人好多,为什么也没人管管

等待验证会员激活方法:请添加小鱼投诉&客服QQ或微信号
查看: 39585|回复: 289
无力偿还所欠的几十万元信用卡,是自杀还是自首。
& && &&&我欠了20来万的信用卡,每月工资才2600元基本工资,养家都不够,还怎么还信用卡?别人问我怎么欠这么多,我说我也不知道,这些卡都已经用了五六年了,其间的消费,还帐时都是拆东墙补西墙,就这样滚雪球一样越欠越多,直到彻底还不起!去年,我2万一次,向不同的亲戚们借了三次,半年期间总共6万块砸进去后,还是欠20来万这么多,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想6万块可能是算利息了吧!现在讨债的是天天打我手机,我都不敢接,发来的恐吓短信更是不计其数,6张信用卡,六家信用卡讨债公司每天能打来30个电话,其实接了也没用 ,人家就是让你还钱。我现在已经是身无分文,也向亲戚借不到了(现在是人人躲我)。这几年生不如死的生活,真是活够了,好多次想到自杀,但想想两个几岁的孩子,就打消了自杀的念头。我现在也只能等着被起诉,被抓,期待着被判个几十年才是生活压力的解脱。等坐牢出来以后,我在打工,再接着卡奴的身份来还这些所欠的信用卡!反正劝大家一句话,信用卡不是穷人玩的,玩不好这一辈就砸进去了,像我一样,输了一辈子?
768_7.png (463.13 KB, 下载次数: 0)
12:57 上传
768_3.png (257.17 KB, 下载次数: 0)
12:57 上传
768_7.png (320.79 KB, 下载次数: 0)
12:57 上传
一个男人一个月2600。你真的可以去死了。还欠那么多钱
反正欠这么多,再借几万,六合彩玩三期,输了跑路。 赢了还钱
我弱弱问一下,你当初拿信用卡刷出来吃喝玩乐的时候怎么没想到还钱的时候要拿什么还?
一味相思 发表于
绝对的真人真事,我精神已经到了彻底崩溃的边缘,如果现在谁和我发生冲突,我绝对是不计后果的和他拼命。 ...
朋友、千万别做傻事!别走极端!没钱还、你露两颗眼睛,谁也拿你没办法啊
凭本事借的钱为什么要还???奇怪了。不还又能怎么样???大不了坐牢啊。有吃又睡的怕啥。出来又是一条好汉。就是不还!!!!!!!该吃该喝继续。。。。。。。欠钱的是大爷啊。。。。。你是不是脑子没转弯过来啊。。。
别拦我,我也要做鸭
我好想贷款500万,然后开个鸭店,然后把你们都收进来
工资2600你不会想着多做点别的工作?不管是什么你一个男人好歹一个月工资过8000吧,你2600能做什么啊,下班了你是回家睡觉还是出去消费啊,不想着赚钱你只会走到欠债的这一步!!
回家和父母说吧!大不了房子抵押给银行,然后打工还钱,别做傻事。既然死都不怕,何不把它当作一次重生。人也只有被逼的走投无路了,才会破墙而出。用你每天想死的心,去想想怎么赚钱。父母亲恩尚未还,妻儿天伦尚未享。怎能轻言寻死!没钱不可怕,没骨气的人最可怕。
楼主求包养
我不是富婆,我也梦想着自己能成为富婆,然后养一堆小白脸,周一到周日,一天换一个,想想真是太爽了
感觉不是真的。
真人真事?!还是转载来的
真人真事?!还是转载来的
绝对的真人真事,我精神已经到了彻底崩溃的边缘,如果现在谁和我发生冲突,我绝对是不计后果的和他拼命。现在一直是压抑,压制着自己。
一个男人,不去想着怎么赚钱,而是想着怎么还钱,难怪你会越欠越多。只想逃避,只想着牺牲时间去还债,你早晚还是要欠20多万在那里
反正欠这么多,再借几万,六合彩玩三期,输了跑路。 赢了还钱
早已经黑名单了,还问谁借去。本来精神压力够大了,再选择跑路,岂不是精神压力更大,还是光明正大的等着伏法才是正途。
一个男人,不去想着怎么赚钱,而是想着怎么还钱,难怪你会越欠越多。只想逃避,只想着牺牲时间去还债,你早 ...
请教,怎样才能赚到钱,该怎么办才好?
一个男人一个月2600。你真的可以去死了。还欠那么多钱
放心吧!正准备着去死呢!这个你不用操心。
放心吧!正准备着去死呢!这个你不用操心。
我干嘛操心。又不是欠我的。安心去吧。
请教,怎样才能赚到钱,该怎么办才好?
哎!看你天天说跑摩什么的…以为你是实实在在做祖的人!
信用卡不要乱用
当你的花费超出你赚钱的能力的时候
你就玩完了男子透支信用卡难还怕坐牢&律师:不构成刑事犯罪
&&&&来源:&&&&
&&&&&&字号
原标题:男子透支信用卡难还怕坐牢 律师:不构成刑事犯罪  刘先生:我办了5张信用卡,因生意失败现在共计欠款30万元,已经三四个月没还清。最近两个月陆陆续续借了点钱,慢慢还了些最低还款,但是这个月真的借不到了。我刚找到一份工作,不想因此而坐牢,想慢慢还,银行会同意吗?我该怎么办?   刘虎律师:持卡人不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未按时足额偿还信用卡欠款的,持卡人与银行之间构成合同纠纷,不构成刑事犯罪,持卡人应根据与银行签署的合同约定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你现阶段无力偿还信用卡欠款,可与银行积极协商解决后续还款事宜。   (本期法律咨询由北京大成(武汉)律师事务所解答。) (记者李亦中)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还不上信用卡欠款怕坐牢 海口男子服安眠药欲“自杀”_新浪海南_新浪网
  【原标题】还不上信用卡欠款怕“坐牢”一男子服安眠药欲“自杀”
  “昨天我丈夫吃安眠药想自杀,被人及时发现后送到医院,洗胃后已清醒,今天留下一份遗嘱就离家出走了。”这是25日海口市民孟女士拔打南国都市报热线的求助信息。幸运的是,当天孟女士的丈夫阿强(化名)没有生命危险。阿强遇到了什么难处?为何要接连服药自杀?
  “我是在清理床铺的时候发现遗嘱的!”孟女士称,她看到丈夫遗嘱上写着:“看到遗嘱时他已不在人世,我不知道怎么办了”。孟女士回忆,她很担心,就只好报警了。
  孟女士报警后,民警来到她家了解情况,也就在这时,她接到医院的电话,称她丈夫服安眠药自杀,已经被送到医院抢救,她急忙去了医院。幸好人没事,当天就回家里调养了。
  26日上午,记者来到孟女士家中。阿强脸色凝重的坐在床上。他是一名残疾人,行动不太方便,见记者来到家中后,在孟女士的搀扶下,拄着拐杖走到大厅来。
  “前天吃了97粒,昨天吃了一瓶,有一百粒。”阿强对服药量记得很清楚,第一次是24日下午,在海医附属医院附近,他借口出去散步,便搭上公交车出去后服药了,被市民发现叫来了救护车。第二次是25日,间隔不到一天的时间,他在海师大附近的一家银行,又重复上次的做法。
  “你为什么要这么做?”记者询问。“我不想坐牢。”阿强打开了话匣子,称他因为欠下了七八万元的信用卡欠款,23日连续接到信用卡中心的催款电话,要求要在两天内把钱一次性还清,否则要走法律途径。
  接到电话后,阿强感觉压力很大,还在网上查询要承担的法律责任。“欠一万元,要坐一年牢。”阿强称,他拖欠的这笔钱,是妻子为照顾岳父的开销,他们没有乱挥霍,是因为生意冷淡无力偿还,他们希望爱心人士能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另据医院的一名医生介绍,阿强在抢救时精神状态比较清醒,如果是服了那么多剂量的药物,从临床角度上讲情况很“特殊”。
05-26 07:27|分享
05-26 07:16|分享
05-26 07:11|分享
05-26 07:08|分享
05-26 07:04|分享
05-20 07:32|分享
05-14 07:06|分享
05-14 07:04|分享
05-14 07:01|分享
05-02 09:23|分享
新浪地方站揭秘信用卡催收行业 催收员威胁:不还钱就坐牢_新浪福建城事_新浪福建
揭秘信用卡催收行业 催收员威胁:不还钱就坐牢
福州新闻网 评论
  福州新闻网讯 福州市民陈先生因自己名下的信用卡逾期未还款,近几个月来频繁接到自称受银行委托的律师的催款电话。更令他感到难以接受的是,对方不仅查到他的家庭住址,上门向他的父母催款,还直言不讳地告知他们,自己的儿子是“犯罪嫌疑人”。
  记者调查发现,尽管催收行业在普通持卡人印象中总是与“恐吓”、“谩骂”、“骚扰”等词汇相关联,但随着监管力度的加大以及自律制度的不断完善,整个行业正日趋阳光化、透明化。
  案例:
  信用卡欠款7000元 逾期需交1.8万元
  陈先生几年前开通了某国有大型银行的信用卡,额度1万元。办完卡后,他曾在两年前刷卡消费达7000元左右。由于尚未具备稳定的收入,导致这笔欠款迟迟难以归还。“一开始是银行的信用卡中心给我打电话,我说了自己的困难,一有钱就还。”陈先生说,后来,换成了一个自称银行委托的律师代表来与他交涉,言语十分不客气,多次在电话里冷嘲热讽地羞辱他。
  直到有一次,陈先生接到父母的电话,告诉他有人来家里,开口就说“你儿子是犯罪嫌疑人,不还钱就抓到监狱坐牢”,还让父母、亲属代为还钱。陈先生十分生气,便不再理会对方的来电。
  最近,陈先生又接到另外一名催收人员的来电,称他的欠款已经累计1.8万元了。考虑到今后生意上的需要,已有还款能力的陈先生马上到银行补交了欠款。
  调查:
  催收员多打着“律师”幌子
  记者按照陈先生提供的电话与第二名催收人员取得联系。当记者自称是陈先生的朋友,咨询对方是福州哪家律师事务所时,对方只说是银行委托他们催收的,他是律师助理,随即挂断电话。
  据一名知情人士透露,该机构并非律师事务所,而是一家布局全国的投资公司,只是承包着陈先生所属银行信用卡不良欠款催收业务。
  供职于福州一家经营近十年的催收公司的老业务员一寒(化名)告诉记者,目前,催收员对外一般自称法务专员或律师助理,并非取得律师执业资格证的正规律师。催收公司一般都是投资公司,也有少部分催收公司成立了律师事务所,长期聘请一名专职律师负责处理纠纷、投诉问题。
  10日,记者在一家知名招聘网站上搜索催收员职位,一家上海投资公司在福州设立分公司,打出招收催收主管、催收专员的招聘广告。在应聘条件上,还注明需要很强的抗压能力,转业军人优先。
  规则:
  银行外包业务日趋规范
  一寒告诉记者,早些年这个行业鱼龙混杂,一家催收公司只要几个人就能出去接活了,银行把要催收的客户名单直接发给催收公司,讨回来的款项按一定比例提成。“银行将催款收债的事项委托给催收公司,这是一种合法的授权代理关系,只是这种代理属于一种有偿代理。”
  随着信用卡规模的攀升,不良欠款风险日益突出,监管部门也逐渐重视起来。2011年初,中国银监会出台了《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其中提及发卡银行应当建立信用卡欠款催收管理制度,规范信用卡催收策略、权限、流程和方式,有效控制业务风险;对债务人本人及其担保人进行催收,不得对与债务无关的第三人进行催收,不得采用暴力、胁迫、恐吓或辱骂等不当催收行为;对催收过程应当进行录音,录音资料至少保存2年备查。
  目前,各大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均有自己的信用卡催收部门和外包合作机构,通常多次催收仍未还款的持卡人,就被移交到外包的催收机构。在榕一家大银行信用卡中心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该行自己另有一支催收队伍,负责日常电话、上门等信用卡欠款催收工作。同时该行也委托一家机构代为催收,这家机构由总行统一指定,部分委托。银行常把一些难度较大的欠款委托给机构代为催讨,分成比例依回收金额、难易程度等确定。
  据一寒透露,现在一般国有银行给催收公司的提成都比较低,股份制商业银行略高。银行对催收公司还有一个“回收率”的指标考核,以月为单位,如果这个月没达到,下个月可能给的客户量就减少了,甚至停止合作。有时候,催收公司为了月底“冲量”,会和欠款人达成减免款项的协议,只要欠款人还了绝大部分,剩余的部分由催收公司补齐,但这种情况较少发生。
  一寒说,“为保证催收过程的合法性,电话催收和上门催收均有电话录音,对于是恶意透支客户且达到立案标准的,我们才会才以法律手段向公安机关报案。”
  律师:
  关键是催收手段要合法
  其实,催收手段合法性一直处于灰色地带。据福州一家催收公司业务主管人士介绍,电话催收是最基本的手段,如果行不通,才会考虑一些特别的手段,例如通过公安部门的熟人调取持卡人户籍信息,前往户籍所在地上门通知;或者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到与其有一定关系的人,通过他们把被催收人员需面对的法律行为告知等。
  福建元一律师事务所李辉律师表示,客户欠款银行有权追讨,委托第三方机构也是合法的,但如果通过不合法的手段讨要债务,很容易产生侵权行为。在陈先生的案例中,对方在电话中百般羞辱,并要求父母和亲人代还欠款的不当行为,属于严重违规,陈先生可以向银行或监管部门投诉。
  (福州新闻网记者 邱陵)
文艺小清新咖啡馆
探店:喜欢:评论:
吃鱼干锅好去处
探店:喜欢:评论:
微博人气西餐厅
探店:喜欢:评论: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当然,银行对信用卡的核发不够谨慎,出现过度授信的问题,并不能豁免信用卡使用者的债务。然而,为什么偿还能力一般的人,会有那么多信用额度,银行在信用卡领域的粗放发展和无序竞争难逃其责。
拿生命刷卡? 银行只要钱不要命
  11月18日,上海银监局以未依法审查信用卡申请人资料真实性、过度授信、异常交易管控不力等违规行为为由,对7家商业银行进行240万元的罚款处罚。
  这份迟到了近半年的行业内部行政处罚书,是对今年6月上海一家三口因无力偿还卡债而全部烧炭自杀事件的问责。
银行“默许套现”被罚
  日,上海市虹口 区广中五村一户三口之家烧炭自杀,年过花甲的张某和林某夫妇及其25岁的儿子无一幸免,死因疑为信用卡透支无力偿还。据报道,这家人手上有十余张信用卡, 总透支额度达50多万,透支金额或被用于炒作期货。
  公开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中显示,这家人当时有10多张信用卡,且总透支额度高达50多万,涉及到银行未依法审查申请人资料真实性、过度授信、异常交易管控不力等违规行为。
  子欠卡债,累及老父毁家代偿;父为卡奴,携子女一同自杀;情侣刷卡无度,双双跳楼身亡;父母无力还债,全家同赴黄泉……自杀、坐牢、犯罪、绝望、挣扎,他们因有50天以内的免息期而透支,又因无法承受的循环利息而债台高筑,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卡奴。
  其实,卡奴悲剧频繁上演一直未得到应有的关注,上海一家三口因信用卡透支无力偿还而自杀,这并非首例,近年来此类事件的发生频率越来越高。
  数据显示,2013年,逾期半年没有偿还的信贷总额为251.9亿元,比2012年增加了71.9%,充分暴露“卡奴”越来越多,数量呈井喷式上升趋势。“卡奴”出现,与商业银行追求发卡巨大短期利益密切相关,商业银行过度、多头授信导致信用卡申请门槛低,甚至几乎无门槛,使客户可使用信用额度与其还款能力严重不匹配,这都是导致“卡奴”增加的直接原因。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当然,银行对信用卡的核发不够谨慎,出现过度授信的问题,并不能豁免信用卡使用者的债务。然而,这类悲剧背后,需要追问的是,为什么偿还能力一般的人,会有那么多信用额度,银行在信用卡领域的粗放发展和无序竞争难逃其责。
信用卡市场乱象由来已久
  事实上,银行信用卡市场的乱象由来已久,为了争取市场份额,部分银行尤其是中小型银行在发卡过程中过度授信、捆绑发卡的行为一直存在。今年9月,央行对8家第三方支付公司作出处罚,原因是违规发放POS机以及伪造虚假信息,在今年初引发了数十亿元信用卡利用POS机的套现风险。
  POS机的滥发,使得信用卡套现轻而易举就能实现。调查数据显示,超过22%的持卡人有过信用卡套现的行为。银率网分析师认为,之所以会形成现在信用卡套现泛滥的局面,除了第三方支付违规之外,跟银行的纵容也有一定关系。
  只需要承担一点成本,就能够从银行套取出大额资金,用来从事投资、投机行为,甚至还可获得收益。如果说银行过度授信是个陷阱,那么,信用卡套现就像 “诱饵”。很多缺乏金融常识和风险意识的持卡人前仆后继地投身进来,一旦操作不当,资金链断裂,后果只能是自己承担。
  银行信用卡业务经理坦言,银行之所以不揪个人信用卡套现,主要是因为现在个人套现现象太普遍,查起来影响面比较广;一般只要套现行为不是太猖獗,且能按时还款,银行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何况,信用卡套现都免不了手续费,这也是银行的一项收入来源。即便银行检测到了信用卡交易异常,只要客户能够按时还款,银行一般还是会继续授信。
  目前商业银行发放信用卡主要依据央行征信系统,商业银行信用卡中心在审核信用卡申请人时,往往先查询央行征信系统;如果申请人有不良记录,则不会通过审核。但问题是央行征信系统2005年才完成与全国所有商业银行和部分有条件的农信社联网运行。截至2013年,央行征信数据库收录人数共计6亿多人,其中仅1亿多人有信贷记录。
  可见,央行征信系统收集信息面不全,覆盖人口比例不大,无法让商业银行全面、客观地掌握每位信用卡申请人的真实信用状况,有效参考价值被大打折扣。为此,应由中央政府出面,加大投入,集中各职能部门力量,建立全社会公民信用信息系统工程。唯有像美国一样,建立全体公民社会保障号和信用记录,提高信用卡申请人信息透明度和信用卡门槛,防范“卡奴”泛滥才成为可能。
别让卡奴悲情再度上演
  在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看来,要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防止“卡奴”现象蔓延,应该作出多方面的努力:
  首先,监管部门和银行应该未雨绸缪,加强事前的监管和防范。这次上海银监局对银行开出罚单的同时,明确提出“刚性扣减”监管要求。所谓刚性扣减,就是说银行在给信用卡持卡人授信额度时,必须扣除他在其他银行已经获得的额度。“刚性扣减”如果能得到贯彻落实,那么将有助于防止信用卡的过度授信。当然,这还有赖于个人信用体系的进一步建设和完善。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看,还要加强对申请人资料真实性的审查,加强对异常交易管控,把好发卡审批和日常管理的关口。特别是,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银行要提高对信用卡风险的认识,不能因为争夺客户、抢占份额而放松要求,降低标准。那种跑马圈地式滥发信用卡,以追求数量为核心目标的发展模式,应该彻底摒弃。否则,商业银行将第一个品尝到粗放发展酿成的恶果。
  其次,要严格界定信用卡功能边界,防止跨界使用和违规用卡。信用卡是基于个人信用而发行的,基本功能是个人的支付结算和消费信贷,特点是小额、无担保、可循环。消费,即以个人和家庭生活需要为目的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不包括生产经营方面的行为。但事实上,信用卡现在比较普遍用于经营性小额贷款,从生活消费领域“跨界”到生产经营领域。这种对信用卡业务的所谓创新,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信用卡的本质并放大了风险。随着P2P网贷的泛滥,这两年还有一些网贷平台明着暗着开通信用卡为投资账户“充值”业务,变相鼓励持卡人透支信用卡来进行所谓的项目投资。现在,大街上的电线杠,网站上弹出的窗口,也不乏“代办高额度信用”“最快当天即可下卡”之类的小广告。奇怪的是,这些违法行为基本上都被熟视无睹。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信用卡持卡人要理性使用信用卡。作为支付工具和结算手段的信用卡,集安全、方便、快捷为一体,自诞生之日起就受到了欢迎。“卡神”们有很多招数玩转信用卡,比如用足消费免息期,用好商户的优惠和打折,适时申请分期付款,等等。利用银行提供的消费信贷便利,借助信用卡适度提前消费,对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一代而言不失是一个好的选择。但是,所有这些行为都必须基于自身的经济状况,基于良好的风险控制意识和能力,支付结算应依法合规,提前消费要量力而行。在生活中,少数人自以为很聪明,办了很多信用卡“以卡养卡”,实际上是拆了东墙补西墙,窟窿补不了那天就成了“卡奴”。更有甚的是,少数人还借助信用卡违规进行套现、洗钱,游走在刑事犯罪边缘,那简直就是拿生命在刷卡。
  资料来源:每日经济新闻、上海证券报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坐牢了信用卡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