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开一间开洗车店需要多少钱 我没有一点点经验 也不会这类型东西 但是挺看好这行 不知道该怎么办?

关于洗车店!我本人没干过洗车,但是我想开一个洗车店,租门市,因为开个洗车店不需要太多投资,资金有限_百度知道
关于洗车店!我本人没干过洗车,但是我想开一个洗车店,租门市,因为开个洗车店不需要太多投资,资金有限
关于洗车店!我本人没干过洗车,但是我想开一个洗车店,租门市,因为开个洗车店不需要太多投资,资金有限,经营方式是:洗车美容装潢!另外办个证卖烟,加倒手二手车!代办理车险!二楼俩台球桌!俩水果机,赌币机!卖司机盒饭!
门店前修正宽敞些,以保证两旁...
我有更好的答案
想法挺好,如果有一定的汽车服务行业经验,运作起来会更成功一些。这几个项目组合起来是否匹配,还需要验证
采纳率:23%
这个其实都很简单。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刮花车漆的元凶 注意不靠谱洗车店的坑爹行为
大半个月的雨后天气终于放晴了
雨过天晴空气特别清新
这么好的天气怎能不约上三五个知己
去游山玩水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呢!
准备去取车的时候走近一看
却发现车子上多了一条划痕?
心痛一秒钟
以大雕哥多年暑假洗车工的经验得出
这肯定是一些路边洗车店所为
想起前几天借车给好朋友二狗
于是打电话给二狗:是不是开去洗车了
二狗:用车的时候看到脏了就开去路边摊洗了
我有一句MMP的话不知道该不该说
算了,人家也是出于一番好意
为此大雕哥决定揭露一些洗车店的不规范行为
作为普通消费者也能快速的判别
首先,跟大家说一下为什么洗车也会产生划痕呢?
不就是简简单单的几个步骤吗?
抹布抹干净
其实车子在平常行驶的过程当中
表面会粘上很多的灰尘或者泥沙
如果在第一次冲水的时候没有把它冲干净
之后的洗车就像海绵和沙子
在车子的表面刷刷刷的划着
就在这光滑的车漆上摩擦摩擦
然后最终是会出现一些细小的花纹的
普通消费者对洗车店都不是很了解
更不清楚哪个师傅的水平好不好
那么大雕哥可以告诉你
从这些设备就能大概有个了解了
首先观察的就是毛巾是否分门别类
其中不同颜色的毛巾用途也是不一样的
大毛巾是用来第一次整车干水用的
擦过一次车子表面水分就基本干了
内饰有内饰专用的毛巾
门边有门边的专用毛巾去擦拭
擦玻璃一般是鹿皮毛巾
不会留下毛毛、指纹等东西
总之毛巾不会混着来用
不同颜色的毛巾用途也不一样
接下来就是清洁剂的问题了
洗衣粉、肥皂液虽说去污能力还是比较强的
不过碱性材料很容易腐蚀车漆
车上的橡胶件也会加速老化
现在洗车店基本不会用了,比较伤车
靠谱点的洗车店都是使用中性洗车液
一般是用泡沫罐打上去的
如果还是像蘸酱般用海绵一点点蹭
这家店就果断没下次了
尤其是一些临时搭建的路边洗车点
给人特别不靠谱的感觉
其次就是水源的问题了
一些直接抽取地下水或者再循环利用没经过滤
水里面就很可能含有一些细小的泥沙
在冲水的时候更像一把枪
直接给车子划出一条划痕
最后就是服务态度问题了
一家较为完善的洗车店是有前台接待的
专门有人负责把车开去洗,洗完再开出来
并不需要洗车工开车
毕竟洗车工的鞋子是比较脏的
有可能把车子的座椅、脚垫弄脏
所以大雕哥还是建议去一些专业的连锁店
那些汽车美容的装潢、设备都是一流的
虽然价钱可能会贵一些
但是技术水平服务态度要好很多
这就是一间靠谱的洗车店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中国老人的钱是怎么被一点点骗光的!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中国老人的钱是怎么被一点点骗光的!》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中国老人的钱是怎么被一点点骗光的!》 精选一2016年初,震惊全国的案爆发时,在北京一家机构做的李飞还在跟父母讨论这场“庞氏骗局”。然而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仅仅时隔半年,自己67岁的母亲也会深陷P2P的骗局。“的老板了,她那7万多块钱算是血本无归了。”李飞告诉记者。近年来,针对老年人的各种骗局一直层出不穷,而一些心怀叵测之人将目标瞄准了像李飞母亲这样有需求、又不太懂理财门路的退休老人。一些投资公司惯常的欺骗手段是施以小恩小惠、打感情牌,以此突破老人的心理防线。但是,对于经济条件较好、受教育程度较高的老人来说,这很难奏效。于是,投资公司开始采取迂回战术,抓住老年人常感孤寂的弱点,组织各种社会活动,让他们有一个展示自我的社交平台,获得了老年人的信任后,再吸引他们购买其。去年8月上旬,本刊记者以求职者的身份进入北京一家专门针对老年群体的P2P公司,发现了其中的玄机。不能一上来就谈钱2016年8月初的一个下午,63岁的高丽梅像往常一样来到位于北京市北三环的某有限公司参加免费舞蹈培训。和她一起参加培训的还有其他20多位老人,她们中年龄最小的也已经50岁出头。高丽梅和舞蹈队的队友们大都住在中关村附近的社区,平时主要在社区跳跳广场舞。但是,2016年5月,前述的客户经理跟她们搭上了讪,邀请她们参加舞蹈大赛。像高丽梅这样有固定活动团队的老年人,很喜欢参加类似的比赛活动。这样,她们有了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专业舞蹈老师的点评还能让她们提升技能。“跳得好了,还有奖金。”高丽梅告诉记者。她不知道的是,这种心理,正好给了别人钻空子的机会。前述投资管理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吴莉从2008年开始,一直在从事金融销售工作,最近几年将目标客户锁定在了老年人身上。吴莉一般是从公园、社区或者广场等老年人聚集的地方寻找目标,“很多时候在社区活动的老人不太容易信任陌生人,所以我一般比较爱去公园,那里的老人组织松散,更容易接近。”早上或者晚上,吴莉会去公园转转,看到有老年团队在唱歌或者跳舞,她就会停下来,在老人休息的间隙,就过去聊天。“阿姨,我在这儿看了很久,感觉你们表演挺棒的,有没有兴趣参加我们公司组织的舞蹈比赛啊?”这是吴莉的标准开场白,也是将话题继续下去最好的引子。“现在市场上的理财产品太多,老年人的警惕性也在不断提高。如果直接推销理财产品,很容易被拒绝。10个人里面,有一半人会直接拒绝,你连介绍产品信息的机会都没有。”吴莉告诉记者。所以,2016年初,前述投资管理公司为了搭建客户渠道,拓展,专门成立了一家组织老年人娱乐活动的文化传媒公司。有了这家传媒公司,销售员就更容易接近老年人。“一定要突出比赛,弱化,不然很容易引起老人的反感。”吴莉说。全靠“刷脸”高丽梅等老人跳舞的过程中,客户经理陈卫国不仅一直在舞蹈室陪着,还忙前忙后地帮老人们拍照、送水、协调修空调。“这些孩子们都很贴心,很为我们着想。”高丽梅说。“贴心”正是陈卫国们获取老人信任最基本的套路。比如吴莉,跟老人们建立联系之后,她还要隔三差五地到这些老人们唱歌跳舞的地方转转,混个脸熟。“你可以帮她们录点视频,搬搬东西,做好服务。然后找合适的机会拉家常,拉近彼此的距离。”吴莉说。拉家常也要讲究技巧。聊天的过程一定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最好先聊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东西,比如家住在哪个社区、之前做什么工作、家里的孩子怎么样、有什么兴趣爱好。“通过这些简单的交流,就可以套出很多有用的信息,判断老人的收入情况,以此决定继续跟进时花费多大的功夫。”吴莉说。双方有了基本的信任之后,就可以更深入一点,了解对方的投资习惯、。吴莉的经验是,双方熟悉之后,老人们一般都会主动问起公司的具体情况,“这个时候你再推销公司和产品,就水到渠成了。”但陈卫国却并不满足于这种集体的交流。对于一些优质的客户,他还要定期拜访。“有时候甚至需要你自己出钱买点小礼物给他们,不一定要贵,但一定要用心。”他告诉记者。本刊记者接触到的多个客户经理都称,“很多老年人都是只认人的。只要他认可你这个人了,根本不关心产品的收益和风险,有些老人甚至不看合同内容就跟你签了。”在刚刚结束的中老年舞蹈大赛上,这家投资管理公司最终与北京超过150支中老年舞蹈队建立了联系。按照平均每队20人计算,它获得了一个3000人的目标客户群。“根据经验,每队约有三分之一左右的人会购买我们的理财产品。”陈卫国说。照此计算,这家公司只用了短短两三个月的时间,就获得了1000人左右的客户资源。而其产品的投资门槛是5万元起。在这家公司的培训记录上,本刊记者看到,该公司2016年吸纳资金的计划是2亿元,到2017年这一数字将变成5亿元。“比对自己家的老人还上心”吴莉说,对于销售理财产品来说,投资达成并不意味着双方联系的结束,“尤其是对一些优质的客户资源,要长期维护。”比如,对于一些已经买过理财产品的客户,吴莉同样会经常联系。公司举办理财讲座、小型聚会等回馈活动时,她会主动打电话邀请客户参加;平时没事的时候,也要经常打电话给这些老人们,聊聊家常,关心一下他们的身体状况,甚至会定期登门探望。“比对自己家的老人还上心。”本刊记者接触到的一位表示。他告诉本刊记者,对于经济条件好的老人,不能一味地只打感情牌,要真正地了解他们想要什么,对症下药。他曾经为了赢得一位酷爱中国画的大客户,专门去上了一周的绘画艺术鉴赏课程。总之,销售员要通过各种手段,渐渐把产品推销员与客户的关系,转变成朋友甚至家人的关系。“那孩子基本上每隔一天都会给我打个电话,问问我的身体状况,知道我腰不好,还专门从网上给我买了护腰带寄到家里。有时候比我自己的孩子做得都好。”因为P2P公司跑路而让积蓄打了水漂的李飞母亲始终不愿意相信,那个对她无微不至的业务员小王欺骗了她,尽管她曾受过良好的教育,有一定的辨别能力。老人们都想不到,这些努力,只是业务员为了获取高额提成的一种手段。“因为投资具有周期性,长期维护好与客户的关系,能够提高。其实真正的有钱人很难信任别人,必须持续不断地努力投入。”吴莉坦言。她曾经无意中“钓到过一条大鱼”。有一个客户,她跟了8年才知道对方家底极其殷实。“一般情况下,如果一个人能拿出10万元的闲置资,那意味着他很可能有100万元的。如果他投了50万元,家里至少也要有200万~300万元。”吴莉透露。日,兰州市西固区部分受骗老人展示他们加入的空头协会“会员证”,声讨保健品诈骗团伙。兰州市城关区、七里河区、西固区出现多个保健品推销团伙诈骗老人的案件,涉案金额达数百万元潜在风险巨大实际上,客户经理只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让客户持续不断地投钱进来,而对于是不是要提醒他们做,其资产如何增值,是不是安全,他们既不懂,也不关心。声称从事达8年之久的吴莉,甚至不知道“”的概念,更不知道,国家出台的相关文件明确规定不允许P2P公司设立自己的“资金池”。而她所在的,正是采用了这种明令禁止的模式。其投资理财的业务模式很简单,就是做。具体来说,公司董事长将其自有资金给有需求的人,然后再将拆分成若干份额,零售给理财的客户。而这些购买理财产品的资金,全部要打到公司董事长的个人账户。“这就是典型的‘资金池’。”北京大学教授窦尔翔告诉记者。在老人们跳舞休息的间隙,本刊记者看到舞蹈队的老师与该公司签了一份投资理财协议,购买了一份10万元、为期6个月的转让债权,年化收益为9%。窦尔翔认为,吴莉所在的公司至少存在两种风险。首先是债权转让导致的不尽职风险。在一般的借贷关系中,公司作为会对进行详细的,也会对借款人进行跟踪观察,及时作出风险预警。然而,本刊记者观察到,这家公司基本没有这样的机制。更为严重的是和由此而产生的“跑路”风险。“按照一般债权转让的操作模式,对于有抵押的借贷关系,原始债权人在转让债权时,要连同抵押物的处置权一起转给。”窦尔翔表示。但由于是债权分散打包,前述投资管理公司只是转让了债权,没有办法同时将抵押物的处置权转让给多个理财端客户。比如,前述舞蹈队老师将10万元的资金打到公司董事长个人账户之后,获得10万元债权。虽然她能得到借款人的个人信息及抵押资产信息,但抵押物的处置权依然为前述投资管理公司掌握。也就是说,一旦借款人发生违约,这家投资管理公司可以处置抵押物之后,归还投资人的本金并按照约定支付利息,但其老板也可能直接“跑路”,那么投资人无权处置抵押物从而拿回本金。窦尔翔认为,一旦未来前述投资管理公司的过高,而规模又上不去,企业的盈利空间被挤压,就很容易出现“跑路”的问题。而8月24日银监会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已明确规定,不得从事债权转让行为。骗子就爱这样一口口咀嚼老人的血肉,怎么办?5年前的一天,刚刚退休的何芳珍在单位的老年大学门口遇到了一位“热心”的保健品推销员。两人一番攀谈后,她被带去参加了一场健康讲座,随后给自己和老伴买了几万元的保健品。彼时,身为医生的何芳珍对保健品功效深信不疑,一度还觉得自己找到了对抗疾病的灵药。不过,一年后她就发现自己被骗了,“这些产品根本没什么神奇功效,吃了一年也没任何用。”这次经历让何芳珍备受打击,也让她开始关注老年群体的受骗问题。原本以为自身经历只是个案的她,在过去几年的研究中发现,老年人被骗已经不再是小概率事件。在中国,有一个庞大的群体,尽管可能分布于不同的行业,但其商业模式就是以骗老人钱来获取暴利。“我身边很多亲戚朋友都被骗过。”如今身为华中师范大学老龄问题研究中心研究员的何芳珍对记者说,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一问题正变得越来越严重,“受骗的老人也越来越多”。除与健康相关的产品之外,理财、旅游、收藏领域都已经有公司专门开发出针对老年人的“陷阱”,比如高收益的线下P2P产品,团费便宜、主打购物的老年旅游团,以及专门针对老人的艺术品、纸币、邮票收藏,等等。“基本上只要是老人们感兴趣的领域都陆续出现了专门针对他们的骗局,可谓防不胜防。”何芳珍说。被利用的孤独感“很多受骗老人甚至因为孩子的反复劝阻跟孩子决裂。”郑州市食药局食品药品稽查人员邢杰告诉记者。他曾多次处理过老人保健品受骗案件。邢杰直言,到食药局报案的老人中70%都是被子女逼着来的,并非自己想明白了而来,“很多老人一旦上当就难以自拔,外界劝说根本无效,直到钱被骗光,骗子不理他们了才会发现自己上当了。”何芳珍最初也难以理解,那些极其拙劣的骗术,老人们为何深信不疑。但在收集、分析了诸多案例后,她找到了答案,这些骗局无疑都迎合了老人们希望安享晚年的普遍心理。“老人退休后,家庭负担、工作负担、经济负担大大减轻,身体又或多或少都有些小毛病,加上‘看病难’的现实,正好成为滋生保健品或功能器械类骗局的温床。”何芳珍说。心理学专家褚卫东则告诉记者,“老年人退休后关注焦点变窄,除了亲情就是健康。而对健康的过度关注,容易无节制地购买保健品。再加上对市场上名目繁多的保健品缺乏辨别力,最终就会导致上当受骗。”比如,每月只有4000多元退休金的诡连胜,却愿意一次购买3000元保健品,而且他在几个月内先后扔进去了1.5万元,几乎用完了他不多的积蓄。更重要的是,多数老人的子女不在身边,他们实际处于独自或仅与配偶居住的状态,也就是俗称的“空巢老人”。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年》显示,空巢老人占老年人总数的一半,其中独居老人的占比接近10%,仅与配偶居住的老人占41.9%;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空巢老人家庭占老年人总数的比例将达到90%。这些空巢老人退休后脱离原有的工作环境,社交圈变小,很容易产生强烈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以及对子女的牵挂易使老人们产生移情,从而容易对与其子女年龄相仿的年轻人产生好感。”褚卫东指出,当前涉老骗局中的销售人员恰以20岁左右的年轻人为主。年轻的施骗者多能抓住老年人渴望温情和关注的心理,通过“贴心周到”的服务获取老人的信任,最终诱骗老人购买其产品。这也是他们屡屡得手的关键因素。爱占小便宜更可怕当然,除了心理上的孤独感,多数老人退休后的生活也乏善可陈,容易产生失落感。这些人在退休前多处于忙碌的工作状态,为生活奔波;有些人退休前还处在领导岗位,备受尊敬。而一旦离开工作岗位,社会能够为这些老人提供的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十分有限,老人们因此容易产生较强的心理落差,从而激发出更强烈的被尊重的心理需求。这也成为很多施骗者的突破口。本刊记者“入职”的一家以老人为目标客户的线下P2P公司正是抓住了老人的这种心理,通过举办中老年歌舞比赛吸引后者购买潜在风险极高的理财产品,甚至还有企业请老人做形象代言人。“这些做法恰好迎合了老人们渴望社会尊重的心理,致使老人们渐失防备之心,最终落入圈套。”褚卫东说。不过,在他看来,老人们存在一个更为可怕的心理――爱占小便宜,“这种心理也经常被施骗者利用,后者往往以免费赠品为饵,获取老人们的个人信息,最终一步步将老人诱入精心设计的骗局中。”“殊不知,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免费赠品最后还是由老人们埋单。”何芳珍说,很多老人之所以反复受骗,原因正在于此,“一袋洗衣粉可能要用几千元的产品去换。”本刊记者“入职”的一家保健品销售公司在向老人兜售产品之前,就免费赠送了多件号称价值不菲的礼品,且规定老人只有购买产品才能获得赠品,致使现场出现了抢购“盛况”,一些老人为了多获得礼品,一次性购买了1.2万元保健品。也有一部分老人是出于减轻子女负担的心理,购买保健品或者投资理财。“很多老人认为生病不仅会加重子女的经济负担,还需要子女照顾。因此不如自己保健好身体,让子女安心工作。”何芳珍说。本刊记者接触到的一位深陷P2P骗局的老人就坦言,自己投资理财主要是想多赚点钱,以减轻子女的生活压力,甚至可以为子女留下一笔可观的遗产。当然,从社会角度分析,这些老人多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前,受历史条件的限制,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并缺乏健康常识。据何芳珍介绍,中国人的健康素养水平仅为6.48%,其中具备基本健康知识及健康理念的人只占14.97%,“这说明中国老人的‘医盲’比较多,更容易被忽悠。”谁更容易被骗在老年群体中,具有某些特质的老年人似乎更容易掉进施骗者的陷阱。一般认为,受教育程度低的老人更容易受骗。但这并不意味着高学历者可以幸免,比如何芳珍。本刊记者在调查中曾“入职”一家专门以老年人为目标群体销售功能器材的公司,其负责人张伟明表示,这些拥有一定知识背景的老人警惕性通常很高,较为固执自负。这样的人不容易上钩,而一旦上钩就会很舍得花钱,成为稳定的“铁粉”。此外,作为社区或圈子中有影响力的“意见领袖”,他们甚至会像“自来粉”一样向其他老人宣传产品。因此,该公司将那些国营单位、研究院所、高校的家属院作为主攻区域,重点寻找这类老人。此外,相较于针对一般老年人的“温情牌”,这类高知老人更喜欢“尊敬牌”。张伟明称,“这些老人以前在单位里多是有身份的人,呼风唤雨的,我们必须表现出足够的尊敬,见面不能称大爷大妈,而是称他以前的职务,比如局长、教授、老师等。”如果做到这些,这类老人就很容易绝对信任公司,从而一步步进入公司为其设计好的陷阱之中。张伟明说,一个退休教授就一次性买了5万多元的产品,还拉来了好几个朋友。褚卫东认为,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般孤僻内向、缺少交往对象的老人更容易受骗,“因为这些老人在被关心、被理解的心理需求获得满足后,反而会更容易相信他人。”找不出破绽的骗局在一年多的药品稽查工作中,邢杰接到过几百起有关老人买保健品受骗的投诉,其中最可怜的一个孤寡老人,辛苦攒了半辈子的十万元养老钱被骗光。这让他又恨又无奈,“恨的是老人们对这么低端的骗术毫无辨别能力,无奈的是我们拿这些施骗者基本上没有办法,只能眼睁睁看着老人们一次次被骗。”这与外界的期望完全相反,但却是不争的现实。“很多受害者遇到这种事情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食药部门,实际上食药部门只监管产品的质量问题。”邢杰说,“尴尬就在这儿。”“我们去现场一查发现,这些公司卖的保健品都是有正规批号的,没有任何问题。”邢杰说,这致使食药部门无法查封产品,更没有依据处罚涉事的保健品销售公司。这正是何宁、张伟明这类公司的“聪明”之处,它们并不生产产品,而是从正规厂家采购,“这样既能做到不违法,也能减少成本投入,但缺点就是能选的产品很有限,市面上所卖的产品重复性也很高。”在最被诟病的价格问题上,监管部门也无法干涉。比如何宁公司售卖的1500元一盒的参加茸口服液批发价在45~50元之间,张伟明公司售卖的2万元的功能床垫批发价只有2000元,一瓶售价600多元的保健醋批发价只有20多元等。“售卖价格基本都是实际价格的几十倍,这些骗子公司赚的就是这个钱,但这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交易,政府部门也没法硬性规定产品的市场售价。”邢杰说。这样的执法窘境并非只在保健品受骗案件中存在,包括功能器械、P2P理财、老年旅游、、纸币收藏等骗术都很难找到违法破绽,令监管部门无法下手。在邢杰看来,几乎所有针对老年人的骗术最大问题在于,刻意夸大产品的功效或价值,“比如保健品严格来说是保健食品、不是药品,不能公开宣传其疗效,只能说有辅助功效。”但夸张宣传只是销售人员的口头讲述,并非贴在产品标签上,这就增加了执法部门的取证难度,“我们一到现场,人家就不讲了,再者那些受骗的老人也多数不愿意配合取证。”邢杰说。“这种情况下,只能从老人身上下功夫,让他们明白这是一个骗局,自动远离。”何芳珍说,但老人一旦步入施骗者的圈套便很难自己走出来,子女要多下功夫。“如果子女只是一味地训斥老人,不会起作用,可能情况更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真正关心父母,让他们不至于孤独到去销售保健品的公司那里得到满足感。”不过,何芳珍也说,这并非易事。《中国老人的钱是怎么被一点点骗光的!》 精选二img src=///large/31affd5eimg_width=800img_height=544alt=理财骗局盯上老年人inline=0p中国老年人群体的日益扩大和其社会财富积累的逐步提升,使得针对老年人的理财骗局频发。长江学者、甘梨日前发布的一个研究报告显示,过去一年,中国家庭因被诈骗产生的损失总额或超过3100亿元,其中老年人受骗金额约占7.9%,如此计算,约为248亿元。/ppstrong骗局频发/strong/pp71岁的郭老经常去北京陶然亭公园附近的物美超市购物,每次购物时,业务员都会向郭老推销理财产品,宣称高收益无风险。经不住业务员的软磨硬泡,郭老今年1月终于打消了顾虑,决定购买这个公司的理财产品。随后,他通过POS机刷卡交了5万元钱,和北京某投资公司签订了《》,协议约定限为6个月,为36%,同时约定郭老提前违约应当支付15%的违约金。/pp合同签订后,郭老心里并不踏实。第二天他到该公司查看其营业执照,发现营业执照明确规定这家公司不得公开募集资金。随后,郭老把自己可能投资被骗的怀疑告诉了儿子,在儿子和北京致诚公益律师的努力下,郭老终于要回了。/pp“郭老及时发现了骗局并积极维权,才得以讨回损失。但很多老人都是等所谓的理财公司人去楼空后,才知道上当受骗了,再维权为时已晚。”致诚公益律师张志友说。/pp张志友向《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讲述了另外一起老人的受骗案例。83岁的刘老子女都在国外,他和老伴就卖了房子住进了养老院。在养老院听邻居介绍了一个收益达15%的理财产品,之后投资了61万元,但除了第1年投入的10万元要回了本息,后面投入的51万元则没有。此时,刘老才想起报警。北京东城警方经侦查发现,该公司受害老人有200多人,目前该公司账户已没有任何资金。/pp甘犁教授完成的《中国融发展报告(2017)》显示:超过95.5%的调查对象目前(或计划)通过不同方式进行养老投资、理财。 但是,超过30%以上的调查对象在这一过程中有上当受骗的经历,其中部分人群受骗金额较高。/ppstrong高回报养老套路多/strong/pp屡屡被骗,其中的一大因素是轻信高回报。/pp“本想用高回报为女儿买房多凑一点首付,没想到养老钱打了水漂。”在谈及被骗的过程时,北京丰台区的李老后悔不已。/pp除了为孩子,一些老人的想法很简单,依靠理财产品的高收益来为自己养老。此前,《中国消费者报》记者在调查北京青扬五洲旅行社保证金被挪用事件中发现,青扬五洲旅行社违规筹集资金的对象,有相当大一部分都是老年人。参与该的老年人,投资轻则几万元,重则上百万元。一位参与该投资计划的老人称:“这是自己为养老存的钱。”/pp不过,随着E租宝、华赢凯来等影响较广的案例的披露,很多老人对高收益的P2P理财避之唯恐不及。于是,一些针对老年人的理财骗局开始打起了“养老”的幌子。/pp张志友律师告诉记者,一些不法分子借着“养老服务”的名义非法集资,主要针对的就是老年人,迷惑性、危害性比较大。“有的以投资养老公寓、养老院为名,有的打着提供候鸟式养老服务、以房养老的旗号,这样的非法集资案例有很多。”/pp在北京,打着“以房养老”的旗号骗走老人房产的案例已发生多起。“骗子忽悠老人用房子作抵押来借钱投资,但令我们不解的是,老人所签署的合同上说投资的期限是三到六个月,而老人借钱的还款期限却只有短短的一两个月。到了还钱的时限,老人拿不出钱来,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房子被收走。”张志友说。/ppstrong子女知情 骗局易破/strong/pp张志友律师所在的致诚律师公益团队去年7月与北京市老龄办成立了“老年维权服务工作站”,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一年来,工作站解答老年人咨询3257次,举办讲座53次,受理老年人法律援助申请115件,发放《老年维权手册》一万册。/pp在与老年人的频繁接触中,张志友律师发现,老人理财受骗,还有一大原因是老人与子女之间缺乏沟通。/pp“子女通过手机等网络途径更能识别一些信息的真假,老年人则缺少这方面的途径。其实骗子的手段并不高明,只要老人与子女商量一下,80%以上的骗局都会被识破。”张志友说,郭老和刘老的案例就很能说明问题,若不是郭老及时让儿子知情并在识破骗局后积极维权,郭老可能也会像刘老一样血本无归。所以,老人不一定要直接让子女代为理财,但应该时和子女沟通,征求他们的意见。/pp此外,很多老人对非法集资的“违法性”认识不清。张志友说,过去一年工作站在北京多个社区开展了防范非法集资的讲座,这种事前的宣传预防教育很有效果。许多老年人听完后,明白了哪种投资理财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哪种集资行为是违法的,这样就自然会远离这类理财骗局。/pp如果一旦陷入老年理财骗局,又该如何维权呢?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肖飒支招说,首先老年应第一时间告知其子女或其他亲友,以帮助其维护权利、减少损失;其次,应当积极求助相关机构。老年人在遭受虚假理财的欺诈后,应当积极求助相关国家机关,以获得及时、有效的帮助;最后,投资者应保存好相关证据。/pp肖飒同时提醒,并不是所有的理财欺诈行为都会被纳入《刑法》调整范畴,部分欺诈行为可能并不构成犯罪。所以对于不同类型的受骗,应当采取不同的司法救济方式。针对可能会涉及集资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诈骗罪等理财欺诈行为,投资者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p《中国老人的钱是怎么被一点点骗光的!》 精选三保健品骗局又出什么新花样?老年群体为何屡屡中招?简单告诉长辈“捂好钱包”就行了吗?执法人员将钱款还给老人工商局长“卧底”查处保健品推销团伙郝如翔拿到的宣传单11月13日,郝如翔在下班路上接到一张传单,上面写着只要参加“健康大讲堂”,就可以免费领取10到15枚鸡蛋。“这一看就是骗老年人的。”郝如翔决定第二天去看个究竟。郝如翔今年53岁,头发泛白,穿上便衣,在人群中还真看不出是工商局长。讲座时间安排在每天早晨6点半至7点半,“他们机灵得很,选择这个时间段,既符合老年人的生活规律,又能避开执法部门的查处。”郝如翔说。“当时场地里估计有六七百名老人。”郝如翔说,主讲者是一名年轻人,自称毕业于某医科大学,上来先谈“国学”“诚信”“儿女孝顺”这些老年人喜欢听的话题,然后就开始推销保健品,“他说这些保健品啥都能治,高血压、老年斑、肾虚、便秘、失眠等等。”9名工作人员在场内来回走动,名义上是回答问题,实际上是在监视老人们,“不让人乱动,也不让拍照。”郝如翔说,“我趁他们走开,就悄悄拿出袖子里的手机,录下视频。”连续两天,郝如翔留下了大量视频证据。16日7时许,郝如翔走上台脱去外套,亮出了自己的制服,当众戳穿了主讲者的身份。工商、公安、食药监部门同时行动,控制了在场的10余名销售人员,并将钱款退给老人。后据了解,活动组织者被公安机关依法处以行政拘留5天,工商部门也准备对其虚假宣传行为进行处罚。骗术进化,“免费”噱头,老年群体屡中招活动组织者制作的“礼品卡”郝如翔注意到,讲座上推销的保健品叫“灵芝孢子粉”,一盒标价3098元,后经食药监部门证实确为正规保健品,但正常售价只在300元左右。“这个价格太贵,可能是担心老年人不买,14、15日他们主要在卖优惠卡。”郝如翔介绍,一张卡只有10元,持卡的老年人就可以在买保健品时享受优惠,而到16日早上退款的时候,“已经有500多人买了卡。”“卧底局长”经媒体报道后,引发网民对中老年群体易受不法推销团伙欺骗的讨论。网友“谁都找不到我qy”说:“执法需要证据,这些骗子为什么挑老年人下手,因为老年人没有取证意识,比如对方的承诺有没有写下来、盖章认证,买的东西有没有发票,老年人基本是被忽悠几句,就把钱扔进去了。”江苏宜兴警方近日就端掉了一个在郊区山庄组织老年人“免费旅游”的团伙。在此之前,南京60多岁的李女士称自己已在该公司花掉了8万元,销售人员在旅游期间软磨硬泡,劝说李女士购买一份1万4千元的保健品,李女士当时只是签字,回到南京后却被销售员找上门,要求付足全款。网友“勿忘止儿”说:“这种讲座,挂羊头卖狗肉,我家老人就参加过这样的活动,请老人去旅游、去吃饭,让他们买翡翠,让老人交钱,说什么‘存两万块钱,每天可以领两百’,这种不法商贩还会用各种方法躲避检查。”郝如翔介绍,仅今年他就“卧底”过多次,推销团伙通常以免费体检、免费旅游、来了就领奖等“小恩小惠”吸引老年人,他提醒:“老年人要提高警惕,不能贪小便宜。”帮长辈“捂好钱包”还需家人多关怀郝如翔拍摄的视频里,活动组织者是这样推销保健品的:“我手里的‘灵芝孢子粉’具有‘三高’方面的‘双向调节’作用。你的血压高,吃了就会降下来;你的血压低,吃了就会自动调高。这是老人家的福音啊,你们说好不好啊?”场下的老年人一齐回答“好!”接着,主讲人又问:“厂家不卖东西怎么生存,大家说对不对?”老人们再次齐声回答“对!”然后有节奏地一齐鼓掌。郝如翔说,这些互动目的就在于调动气氛,方便给老人洗脑。“这些人盯准了老年人最大的需求——健康。”上海市心理卫生学会一位理事对记者说,“老年人不熟悉互联网,基本是和同龄人接触,信息渠道相对单一,认知上容易陷入‘信息孤岛’,导致被骗。”老年人买保健品上当的新闻屡见不鲜,尽管类似骗局易被年轻人识破,网民也表示“看看这些欺诈套路,赶紧转发给家里长辈。”“老年人如果缺少情感关怀,就容易通过消费行为寻求自身价值感,而子女劝阻可能会使老年人更希望通过消费证明自己。”专家表示,随着人口加大和社会老龄化,老年群体相对孤独,欺诈分子利用这一点组织集体活动,老年人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就容易为保健品买单,“与其关心老人的钱包,不如多关心关心他们。”关于我们()山东迈森经济信息咨询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的机构,由金融担保、投资理财、互联网技术等专业人士共同发起成立。公司位于山东淄博市电子商务产业创新园,成立于2014年10月,注册资金3100万元。日,在上市(股权代码:300755)揭开了笨小孩企业运营发展的新篇章,也标志着笨小孩一步一个脚印的向现代化开放化的全国乃至全球市场迈近的第一步正式踏出。笨小孩以、P2P、等为基础,与山东美盛银邦、康桥律师事务所、鲁中处、车辆评估有限公司、路路通汽车拍卖有限公司等机构签订合作协议且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平台建立四大安全保障体系:资金安全保障、审核保障、系统安全保障、法律保障。平台由青岛银行提供,国内知名迅付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平台不经手资金、不非法吸储、不搞资金池,为投资人提供投资服务,为中小微型企业及个人提供专业的融资服务。期限灵活,安全有保障,年化收益8%~13.5%,最低额100元起。我们响应国家“”政策,为中小微企业提供专业的融资服务,让民间资金合规、有效、公正的流入到中小微企业实体经济中并获得。《中国老人的钱是怎么被一点点骗光的!》 精选四版权:来源 南都周刊(ID:nbweekly)一个男人大力推开门,将保健品狠狠地甩在桌上。“你要再敢来我家一次,我拆了你!”说这句话时,男人正指着我鼻子。我认识他,是旁边小区一位退休大爷的儿子,那套保健品价值8000多元。“养生馆”同事见多了这种场景,并没有和男人过多肢体冲突,频频道歉送他出了门。这件事也不会对“养生馆”有影响,这天还有“养生专家”来讲座,有一批老人来领鸡蛋,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准备。1、洗脑2015年1月,一家来自浙江温州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我就读的中医药大学校招,面试官并没有告诉的是,这是保健品销售。与公司签约后,我和同伴们被温州总部安排在雁荡山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封闭式培训。这段培训“类似洗脑”,每天早上5点起床晨跑、喊口号、户外拓展、分组竞争。培训过程中,负责人不断强化一个概念——公司卖的保健品只是个媒介,我们要给老人“带来健康和陪伴”。不断有公司“老人”讲述自己的经历,描述团队氛围好、上升空间大等一系列的前景。他们不过二十七八岁,工作不过四五年。一位女员工说她不到5年便实现了全款买房的小目标,“我一个女孩子都能做到!你们男生凭什么不能?”这句话如激将法一般激起了我们的斗志,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培训过后,我又被送到义乌一家已经开了6年以上的“养生馆”去学习。在那里,有购买保健品长达5年以上的老人,有每年会购买数万元金额的老人。老人们甚至会非常仔细地给其他正在犹豫的老人分析,保健品到底有哪些好处。那些长期购买保健品的老人内心很可能并不认可保健品,但他们需要自我认同和自我辩解,当别人问起他保健品好不好的时候,为了维护面子,老人一定会说好。没有老人愿意承认自己傻,“如果说不好,这不是打自己的脸么?”我被公司洗了一遍脑,再被这些老人洗了一遍脑,对保健品的神奇疗效几乎深信不疑。发传单、拉人进店、团购、送礼品、老“顾客”教育新“顾客”、重点发展的顾客类型……小K的会议记录上都有流程。保健品销售员要掌握的“话术”2、拓荒2015年春节后,我和几位同事被派到浙江嘉兴“拓荒”,要建立起一家新的“养生馆”。“养生馆”挑在了一个老小区,这里老年人多,全是目标客户。我们每天早上吆喝着拉老人来店中测血压,用很和善的语气和老人谈,老人是不会抗拒的。公司有专人培训保健品销售员的“话术”,有一套理论和知识体系,这些是必须背会的。我们一般不叫他们爷爷奶奶,是叫叔叔阿姨。因为这样显得他们更年轻;保健品不能说保健品,会说“保健食品”,加上这个“食”字后,老人容易会对此放下戒备心……聊天还是为了“筛选客户”。一盒保健品数千元甚至高达数万元,老人有没有钱,有多少钱,是不是自己管钱,都直接关系到他们能不能买得起保健品,买得起哪个价位段的保健品。为了研究顾客,我们每天晚上6点闭馆就会召开长达5个小时的会议,四五个人琢磨一个老人,专门针对他们的性格、家庭以及收入状况进行分析,并且制定第二天的计划。计划内容包括确定和老人下一步的聊天话题,有时候会细致到,见面第一句话和老人说什么,老人作出不同情况的回应后,又该如何应答。“养生馆”时常组织“养生会议”,用鸡蛋、大米以及“生态养生杯”、“印度养生袜”这些生活用品吸引老人参加。“生态养生杯”是总部找厂商定制的,他们在给老人宣传时,只需要让老人觉得“这个杯子非常好,来了就免费给你”。“养生专家”善于调动现场气氛,制造病痛的恐慌,老人很有代入感。“养生专家”推销一款名为“纳豆”的保健品时说,这是中科院院士的研究结果,通过复杂的工艺流程提取了黄豆核心的粘稠物质,能够高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最后,以退为进地说,“如果有条件,可以尝试着吃一点。”不直接劝老人买。这个“复杂工艺”其实就是普通的压榨法,不可能治愈心脑血管疾病,也不是什么中科院院士的研究结果。“养生专家”结束授课,我们会配合主持人在场下鼓掌、喝彩,让整个会场“热血沸腾”。很多老人不信,但是因为拿了鸡蛋、大米、肥皂,往往不会公开质疑我们。为了卖出产品,我们会制造“饥饿营销”以及“优惠大促”的假象,守在关系好的老人身边,不管想不想要,都会“抢来”所谓的优惠单,放在老人面前,劝签字。软磨硬泡下,老人很多时候会选择签字。签字不代表购买,为避免反悔,销售员还会在一小时内把“纳豆”送入老人家中,直接拿刀把包装拆开,要老人数货、验货,并且劝老人当场吃下,“把生米煮成熟饭”。甚至陪同老人去银行取款,当场完成交易。老人碍于情面,最后也不会拒绝。小K提供的“养生会议”包装和“专家”包装注意事项:气氛、纪律、养生内容……潜在客户会被特殊对待,要求看血管、灌输危机意识。3、骗局我骗过金额最大的老人是倪阿姨,82岁,老伴已经去世,儿女都在外地工作,每月退休金有2000多块,是我们眼中的“优质客户”。倪阿姨一直说自己条件不好,我也一直没强迫她购买,我们之间反而产生了这样一段对话:倪阿姨:小K啊,我家庭条件真的不好,每个月退休金才2000多,你这保健品动不动就四五千上万块,我这根本买不起啊!小K:倪阿姨没事的,公司规定了我们要好好给到店的顾客讲产品,你来了我们店里,买不买是您的事,但讲不讲是我的事。不然公司给我们开工资,我拿着不安心。倪阿姨:小K你每月公司是多少啊?小K:我们每个月底薪是1800,还会有些提成。倪阿姨:那是不是我买了你的产品你就会有提成?小K:是有的,一大盒保健品一般提成是200块。倪阿姨:小伙子出来工作真不容易,你讲讲你们的产品吧,我好好听一听……其实我的底薪是2500元,提成也不只200,而是8%,只是为了让老人觉得我辛苦,产生同情心。倪阿姨也确实相信了,很认真地听我讲。后来在一次“养生讲座”后,我安排倪阿姨和“养生专家”展开问诊,当时房间里只有我们三个人,“养生专家”非常准确地“诊断”了倪阿姨的病情。我不断问“养生专家”,“纳豆”对倪阿姨身体是否会有好处。“养生专家”在肯定好处后,我还不断向他“争取”优惠。“养生专家”很犹豫,一直都不愿意给。但在我的“软磨硬泡”下最终松了口,答应把价值8000多元的一大盒“纳豆”以及一系列赠品卖给倪阿姨。“养生专家”还非常神秘地悄声对倪阿姨说:“大姐,这个优惠真的不多,全市没几个人能拿到,你出去后千万不能告诉别人。”在问诊的前一天,我早就给“养生专家”介绍了倪阿姨的病情,这场问诊更像是事先导演好的“双簧”,所谓的“优惠”也只是我们演戏的产物。倪阿姨后来还买了价值12000多元的保健品,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花了2万多,我拿到了1600多元提成。“养生专家”进行“经络养生”的授课后,“收款”这一项被小K列为工作重点。4、离开当一个老人成为顾客的时候,我每天有8个小时陪在老人身边,陪老人买菜、帮老人做饭。老人在家很孤独的,天天去看他,每天给他送些水果,陪他聊天。老人都把销售员当成了亲孙子。老人家里断水断电,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销售员。晚上老人病了,陪老人去医院看病的,也不是他的孩子,而是销售员。我们组织过120元杭州三日游,“养生馆”包下食宿费、交通费以及景点门票,实际成本远高于120元。在这样的旅游项目中,白天陪老人划船、唱歌;爬山时帮老人背包;晚上还给老人端洗脚水、点蚊香。三日游之后,80%以上的老人会买保健品。有老人说:“买产品不是真的觉得好,而是你对我好。我不能让你对我这么好,还赚不到任何钱。”但像这样的陪伴并不是所有老人都遇得到,越投入、越有钱、越肯掏钱的老人享受的服务越好。也不是所有保健品公司都是这样做。保健品是个暴利行业,有些人不择手段,完完全全把它当成是牟利的工具,导致了如今的混乱。有些“游击队”几乎是全国各地流窜,胡吹海夸,打一枪换一地,卖完东西就跑,一个一个城市的老人轮流被坑。而且保健品行业因为标准松散,有些产品本身就存在质量问题,有毒有害。山东那位跳海老人就是被这种公司所坑害的。2015年,我连续三个月拿到了“养生馆”的销售冠军,每个月我都可以向5-10个老人卖出保健品,每月收入高达上万元。这对于一个在三线城市工作的年轻人来说,非常高。我很开心,陷入了狂热。当时每个月我工作29天,每天早上7点开始上班,晚上12点才下班,丝毫不知疲惫。不过,好景不长。2015年10月,我和“养生馆”另一位同事发生利益冲突,让我突然变得清醒。我的顾客虽多,但是真正自愿购买的人可能不足两成,大部分老人都是在半推半就下被迫购买的。我用了太多手段,吃相太难看,这样没有意义,不是一条正道。讽刺的是,回到老家后,我发现,奶奶也时常参加“养生讲座”,在销售员的推荐下购买保健品。我第一反应就是劝她不要买,可奶奶不听,我最终没有坚持,显然,那个销售员对她足够好。- END -推荐你看:【福利】马云又放大招:宣布租房免押金!还有更多福利...【限购】墓地也限购! 网友: 死无葬身之地了,还是好好活着吧...【神总结】为什么南方人比北方人有钱:因为南方人爱喝茶,北方人爱喝酒【投资】限购!限贷!限售!手握500万,却买不了房!你该怎么办?【工匠】他洗一次车,要价5万,富豪却排队找他!14年的坚持,他把洗车做到极致合家金融专家戳“阅读原文”, 邀好友领优酷会员!《中国老人的钱是怎么被一点点骗光的!》 精选五*文章来源:南都周刊(ID:nbweekly)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丨不代表立场一个男人大力推开门,将保健品狠狠地甩在桌上。“你要再敢来我家一次,我拆了你!”说这句话时,男人正指着我鼻子。我认识他,是旁边小区一位退休大爷的儿子,那套保健品价值8000多元。“养生馆”同事见多了这种场景,并没有和男人过多肢体冲突,频频道歉送他出了门。这件事也不会对“养生馆”有影响,这天还有“养生专家”来讲座,有一批老人来领鸡蛋,还有很多事情等着我准备。01洗脑2015年1月,一家来自浙江温州的“生物科技”公司在我就读的中医药大学校招,招聘面试官并没有告诉的是,这是保健品销售。与公司签约后,我和同伴们被温州总部安排在雁荡山参加了为期一周的封闭式培训。这段培训“类似洗脑”,每天早上5点起床晨跑、喊口号、户外拓展、分组竞争。培训过程中,负责人不断强化一个概念——公司卖的保健品只是个媒介,我们要给老人“带来健康和陪伴”。不断有公司“老人”讲述自己的经历,描述团队氛围好、上升空间大等一系列的前景。他们不过二十七八岁,工作不过四五年。一位女员工说她不到5年便实现了全款买房的小目标,“我一个女孩子都能做到!你们男生凭什么不能?”这句话如激将法一般激起了我们的斗志,也让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培训过后,我又被送到义乌一家已经开了6年以上的“养生馆”去学习。在那里,有购买保健品长达5年以上的老人,有每年会购买数万元金额的老人。老人们甚至会非常仔细地给其他正在犹豫的老人分析,保健品到底有哪些好处。那些长期购买保健品的老人内心很可能并不认可保健品,但他们需要自我认同和自我辩解,当别人问起他保健品好不好的时候,为了维护面子,老人一定会说好。没有老人愿意承认自己傻,“如果说不好,这不是打自己的脸么?”我被公司洗了一遍脑,再被这些老人洗了一遍脑,对保健品的神奇疗效几乎深信不疑。发传单、拉人进店、团购、送礼品、老“顾客”教育新“顾客”、重点发展的顾客类型……小K的会议记录上都有流程。保健品销售员要掌握的“话术”02拓荒2015年春节后,我和几位同事被派到浙江嘉兴“拓荒”,要建立起一家新的“养生馆”。“养生馆”挑在了一个老小区,这里老年人多,全是目标客户。我们每天早上吆喝着拉老人来店中测血压,用很和善的语气和老人谈,老人是不会抗拒的。公司有专人培训保健品销售员的“话术”,有一套理论和知识体系,这些是必须背会的。我们一般不叫他们爷爷奶奶,是叫叔叔阿姨。因为这样显得他们更年轻;保健品不能说保健品,会说“保健食品”,加上这个“食”字后,老人容易会对此放下戒备心……聊天还是为了“筛选客户”。一盒保健品数千元甚至高达数万元,老人有没有钱,有多少钱,是不是自己管钱,都直接关系到他们能不能买得起保健品,买得起哪个价位段的保健品。为了研究顾客,我们每天晚上6点闭馆就会召开长达5个小时的会议,四五个人琢磨一个老人,专门针对他们的性格、家庭以及收入状况进行分析,并且制定第二天的计划。计划内容包括确定和老人下一步的聊天话题,有时候会细致到,见面第一句话和老人说什么,老人作出不同情况的回应后,又该如何应答。“养生馆”时常组织“养生会议”,用鸡蛋、大米以及“生态养生杯”、“印度养生袜”这些生活用品吸引老人参加。“生态养生杯”是总部找厂商定制的,他们在给老人宣传时,只需要让老人觉得“这个杯子非常好,来了就免费给你”。“养生专家”善于调动现场气氛,制造病痛的恐慌,老人很有代入感。“养生专家”推销一款名为“纳豆”的保健品时说,这是中科院院士的研究结果,通过复杂的工艺流程提取了黄豆核心的粘稠物质,能够高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最后,以退为进地说,“如果有条件,可以尝试着吃一点。”不直接劝老人买。这个“复杂工艺”其实就是普通的压榨法,不可能治愈心脑血管疾病,也不是什么中科院院士的研究结果。“养生专家”结束授课,我们会配合主持人在场下鼓掌、喝彩,让整个会场“热血沸腾”。很多老人不信,但是因为拿了鸡蛋、大米、肥皂,往往不会公开质疑我们。为了卖出产品,我们会制造“饥饿营销”以及“优惠大促”的假象,守在关系好的老人身边,不管想不想要,都会“抢来”所谓的优惠单,放在老人面前,劝签字。软磨硬泡下,老人很多时候会选择签字。签字不代表购买,为避免反悔,销售员还会在一小时内把“纳豆”送入老人家中,直接拿刀把包装拆开,要老人数货、验货,并且劝老人当场吃下,“把生米煮成熟饭”。甚至陪同老人去银行取款,当场完成交易。老人碍于情面,最后也不会拒绝。小K提供的“养生会议”包装和“专家”包装注意事项:气氛、纪律、养生内容……潜在客户会被特殊对待,要求看血管、灌输危机意识。03骗局我骗过金额最大的老人是倪阿姨,82岁,老伴已经去世,儿女都在外地工作,每月退休金有2000多块,是我们眼中的“优质客户”。倪阿姨一直说自己条件不好,我也一直没强迫她购买,我们之间反而产生了这样一段对话:倪阿姨:小K啊,我家庭条件真的不好,每个月退休金才2000多,你这保健品动不动就四五千上万块,我这根本买不起啊!小K:倪阿姨没事的,公司规定了我们要好好给到店的顾客讲产品,你来了我们店里,买不买是您的事,但讲不讲是我的事。不然公司给我们开工资,我拿着不安心。倪阿姨:小K你每月工资是多少啊?小K:我们每个月底薪是1800,还会有些提成。倪阿姨:那是不是我买了你的产品你就会有提成?小K:是有的,一大盒保健品一般提成是200块。倪阿姨:小伙子出来工作真不容易,你讲讲你们的产品吧,我好好听一听……其实我的底薪是2500元,提成也不只200,而是8%,只是为了让老人觉得我辛苦,产生同情心。倪阿姨也确实相信了,很认真地听我讲。后来在一次“养生讲座”后,我安排倪阿姨和“养生专家”展开问诊,当时房间里只有我们三个人,“养生专家”非常准确地“诊断”了倪阿姨的病情。我不断问“养生专家”,“纳豆”对倪阿姨身体是否会有好处。“养生专家”在肯定好处后,我还不断向他“争取”优惠。“养生专家”很犹豫,一直都不愿意给。但在我的“软磨硬泡”下最终松了口,答应把价值8000多元的一大盒“纳豆”以及一系列赠品卖给倪阿姨。“养生专家”还非常神秘地悄声对倪阿姨说:“大姐,这个优惠真的不多,全市没几个人能拿到,你出去后千万不能告诉别人。”在问诊的前一天,我早就给“养生专家”介绍了倪阿姨的病情,这场问诊更像是事先导演好的“双簧”,所谓的“优惠”也只是我们演戏的产物。倪阿姨后来还买了价值12000多元的保健品,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花了2万多,我拿到了1600多元提成。“养生专家”进行“经络养生”的授课后,“收款”这一项被小K列为工作重点。04离开当一个老人成为顾客的时候,我每天有8个小时陪在老人身边,陪老人买菜、帮老人做饭。老人在家很孤独的,天天去看他,每天给他送些水果,陪他聊天。老人都把销售员当成了亲孙子。老人家里断水断电,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销售员。晚上老人病了,陪老人去医院看病的,也不是他的孩子,而是销售员。我们组织过120元杭州三日游,“养生馆”包下食宿费、交通费以及景点门票,实际成本远高于120元。在这样的旅游项目中,白天陪老人划船、唱歌;爬山时帮老人背包;晚上还给老人端洗脚水、点蚊香。三日游之后,80%以上的老人会买保健品。有老人说:“买产品不是真的觉得好,而是你对我好。我不能让你对我这么好,还赚不到任何钱。”但像这样的陪伴并不是所有老人都遇得到,越投入、越有钱、越肯掏钱的老人享受的服务越好。也不是所有保健品公司都是这样做。保健品是个暴利行业,有些人不择手段,完完全全把它当成是牟利的工具,导致了如今的混乱。有些“游击队”几乎是全国各地流窜,胡吹海夸,打一枪换一地,卖完东西就跑,一个一个城市的老人轮流被坑。而且保健品行业因为标准松散,有些产品本身就存在质量问题,有毒有害。山东那位跳海老人就是被这种公司所坑害的。2015年,我连续三个月拿到了“养生馆”的销售冠军,每个月我都可以向5-10个老人卖出保健品,每月收入高达上万元。这对于一个在三线城市工作的年轻人来说,非常高。我很开心,陷入了狂热。当时每个月我工作29天,每天早上7点开始上班,晚上12点才下班,丝毫不知疲惫。不过,好景不长。2015年10月,我和“养生馆”另一位同事发生利益冲突,让我突然变得清醒。我的顾客虽多,但是真正自愿购买的人可能不足两成,大部分老人都是在半推半就下被迫购买的。我用了太多手段,吃相太难看,这样没有意义,不是一条正道。讽刺的是,回到老家后,我发现,奶奶也时常参加“养生讲座”,在销售员的推荐下购买保健品。我第一反应就是劝她不要买,可奶奶不听,我最终没有坚持,显然,那个销售员对她足够好。▼阅读原文有爱奇艺会员
也欢迎留言讨论《中国老人的钱是怎么被一点点骗光的!》 精选六业务员、经理、店长一路设局步步为营,针对有一定经济实力的老人高价卖蜂胶员工踢爆“坑老”内幕 良心有愧断然离职去年底,广州一家绿色食品超市的店员小玉(化名)向南都记者报料,称该绿色食品超市表面上只售卖粮油豆米等农产品(11.490, -0.02, -0.17%),其实背后目的是搜罗50岁以上老人成为会员客户,先是温情攻势,送小礼品,又以安排山庄旅游活动的方式进行会议营销,通过轮番洗脑,向老人兜售高价蜂胶等保健品。小玉称如此欺骗老人获利的工作,她在良心上过不去,工作两个月后辞职。为求证小玉报料内容是否属实,近期南都记者兵分两路进行了调查:一路应聘进入小玉所指广东道山食品有限公司旗下的一家道山绿色食品连锁超市门店卧底,一路前往该公司开展会议营销的一个据点―――萝岗九龙镇某山庄进行暗访。经数日卧底暗访调查,一个隐秘进行保健品会议营销的机构浮出水面,其营销过程中使用的种种手法也颇具争议。2016年年底,一名自称是广州道山绿色食品超市某门店店员的女孩小玉向南都报料称,她在该门店工作两个月,发现表面上售卖有机大米、大豆,但实际上内有乾坤。老人来买东西,超市都会要求他们办理会员登记信息,然后打电话邀请老人参加旅游或活动,进而骗老人购买价值上万元的蜂胶。她觉得骗老人自己良心过不去,已辞职。以下是电话中小玉向记者介绍的其经历:送礼家访又旅游让老人放下戒备记者:你们店是怎么接触老人并吸收成为会员的,流程能否讲一下?小玉: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有些老人会主动来店里购买有机食品、油、大米等,另一种是我们主动去外面收集客户,派单办卡,在街头摆一张台,就说超市搞优惠活动,年满50岁的老人都可以领一些礼品,让他们办会员卡,或者员工直接出去办卡,拉老人家作为客户。记者:一般会登记老人的什么信息?小玉:姓名、电话、住址。记者:这些有机食品卖不卖给年轻人?小玉:一般不是卖给年轻人的,都是老人家买。记者:登记会员信息后会怎样操作?小玉:有了老人电话、地址,就可以去拜访,打电话邀请来店里做活动。如说店里又有优惠活动,阿姨(叔叔)要不要来参加,可以领10个鸡蛋、半斤米啊。他们来参加活动后,我们就经常给他们打电话、家访,他们就对我们很信任了嘛。然后就说我们道山绿色食品超市有一个送你们去旅游的活动,反正就是随便卖一道小产品就送他们去旅游。记者:旅游是收费的还是免费的?小玉:旅游是收费的,一般收一两百元。我们好几个山庄,广州、珠海、肇庆、中山都有。记者:旅游期间会做些什么?小玉:我们旅游有两种:一种是卖货的,一种是不卖货的。刚收集的客户不直接拉去买货,第一次单纯拉去玩,在广州附近的山庄玩一天,让他们放下戒备。玩过一次很开心,第二次送去旅游就不会有戒备了,所以第二次去旅游才卖货。第二次去旅游就是两天一夜了。专家博士来洗脑一套蜂胶卖万余元记者:卖什么货?怎么卖?小玉:主要卖蜂胶,汤×倍健的蜂胶。两天一夜的旅游,第一天纯玩,第二天早上才开始卖货,会有某某讲师、专家来讲这个产品有多好多好,道山绿色食品超市有优惠活动,原本2万元多一套现在卖1万多元一套,让顾客去考虑。有时(专家)还会给顾客看病,看一下手或脸就说顾客有这个病那个病,其实那些老人有什么病都是我们这些员工在平时打电话、家访时就了解清楚的。记者:如果老人不买的话,这些产品怎么办?小玉:老人家会买的。因为她是经过了几轮洗脑的,不是专家讲完课就买了。专家讲完课老人家肯定会有所考虑嘛,在犹豫不决的时候,就会有4个不同身份的领导来不停游说、洗脑,最后一般都会成交的。领导就是道山国际里面的人,有讲师、有什么博士啊什么总啊,还有我们店的店长。记者:一般一个团会带多少老人(去旅游)?小玉:一个店带几个顾客,有很多店一起,一次带二三十个顾客过去。记者:老人最终会有多少人选择买货?小玉:成交率百分之六七十都有的。记者:老人一般会花多少钱在买货上?小玉:老人有的有钱有的没钱,他们也不可能一次性就能把货款交清。只能当场给几百元现金,刷卡一两千元,后面都是慢慢还清的,一次性给清的不多。你(老人)可以先给一部分钱,后面我们去回访再给剩余的钱。记者:产品的价格如何?小玉:一套可以吃半年,(卖)1万多元,一套有12盒。我们主要卖汤×倍健的蜂胶。听领导说,道山国际没有自己的生产厂家,都是和外面合作,汤×倍健把货给我们。其他产品出单都不大,主要是卖蜂胶,蜂胶的单子比较大。记者:1万多元一套蜂胶,与市场价相比如何?小玉:(市场)成本价多少我不知道,但听说成本挺低,我了解过,不会去到1万(元)。整场行为就是欺骗一步步逼老人买货记者:你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性质?小玉:(就是)欺骗啊!这些老人虽然都有病,但都没有严重到这种地步。就是恐吓他们,说他这个病活不久,必须要吃这个东西,一个接一个领导游说他,骗他一定要吃这个。有些老人家没有那么多钱,你硬要他买,感觉挺心疼的。记者:有没有那种坚持不买的老人?小玉:有。有的老人是真的都没有,不肯买。(公司)倒不会对他们怎样,就以后不理他,有什么活动就不叫他们来了。记者:那买过一次产品的老人有什么反应呢?小玉:买过一万两万(元)的人,我们后面还要稳单的。回来会请他们吃饭,继续宣传这个产品有多好多好。听说也有退货的,但一般不会让他们退。记者:有没有过因退货发生纠纷的情况?小玉:退货一般是店长去处理的。我们普通员工只管维护好客户关系就好了。退货的话一般都会想办法解决,比如换产品啊,送一点优惠之类的,不会让他们退。记者:你说(兜售行为)有欺骗性质,推销时会用到一些什么样的语言?小玉:就是(兜售)方式有欺骗啊。比如,第一个讲师姚博士说你(老人)有什么病,需要买哦;第二个来讲的林总就说是道山国际的某负责人,现在有这个优惠,你(老人)今天来这里很幸运,一定要买哦;第三个来讲的又说是某门店店长,既然你(老人)是会员,办了会员卡,那我有责任和义务照顾你的身体,你现在来到我们这边(山庄)玩,也挺高兴,那这个东西你一定要买哦。就这样一步步逼老人,不断欺骗,一个接一个地洗脑。记者:你说的姚博士是什么身份?小玉:姚博士是我们道山国际的一个高级讲师,也是总监,主要负责卖货。记者:(公司)现场卖货的时候有没有什么医疗行为?小玉:不会检查身体,主要是把一下脉、看一下面相什么的。比如他(专家)把一下脉就说你(老人)有糖尿病,其实那些信息都是我们(店员)提前给他的。还有一些专家说会针灸,但不是专业的。有一个专家很搞笑,他说他会针灸,结果扎得老人家疼死了,一点作用都没有。每天收集客户五个完不成任务就扣钱记者:你说的上述过程在行业内怎么称呼?小玉:我们所做的事情,在行业内就叫会议营销嘛。记者:(公司)有没有对你们进行培训怎么去跟老人们打交道?小玉:肯定有啊。几乎每天都会有培训或开会,怎么去收单、办卡,邀约老人去山庄开会,山庄回来还要怎么去回访,怎么打电话沟通,这些都会培训。记者:有些什么技巧呢?小玉:平时的小活动,你跟老人家说有什么优惠,老人家就会心动。老人家一般都贪点小便宜。如果你经过前一轮沟通,认识某位老人家,要邀请他去山庄出更大的单,平时就要跟他搞好关系,亲密一点。亲密培训,比如说“爷爷奶奶今天怎么样,有没有吃饭,有没有哪里不舒服”,感情上要很到位。另外邀约老人去山庄旅游也是有技巧的,肯定有人想去有人不想去,想去的最好了,不想去的人就先邀请到店里,让店长再给洗脑。记者:什么样的老人容易与你们接触?小玉:老人有些是平时跟儿女关系不好的,或有什么不开心的,有的是身体不舒服的。我们会陪他们聊天、下棋、逛逛街,把关系搞好。一般打电话老人都会接,有空也会出来吃饭。记者:老人都是在你们店附近(居住)呢,还是随机流动的?小玉:在店附近(居住)。我们都是在店附近收集客户,围绕在一个店附近一两公里范围内的社区、住宅区,去搜罗办卡。记者:有时会去到老人家中吗?小玉:偶尔。一般不会去,因为老人家一般有儿女,被对方知道我们是卖保健品的就不太好。一般会约出来吃饭聊天。记者:你收集到的老人,后续也是你跟进吧?小玉:对。我办的卡就是我的客户了,以后就是我去沟通。(后续)也不难,经常把他拉来店里,因为我们有店长,店长的能力就是比较能忽悠的,拉过来就是店长帮我们搞定。记者:客户买了产品,员工有没有提成?小玉:有啊,将近10个点(提成),挺高的。比如一万五(元)的单,我就能提一千五。员工有底薪,但比较低,2000元左右。记者:通过这种方式推销,店里赚钱多吗?小玉:公司赚钱最多的不是我们店,是广园店,在白云区,据说一个月业绩超过100万元。我们店一个月的业绩80万元左右。记者:你为什么选择辞职?小玉:我在里面做了两个月。刚开始只是出去办一下卡,派一下单,觉得没什么,但后来去参加山庄会议(营销)后,就发现骗人的东西太严重了,良心上过意不去。而且的确是很难干下去,因为很难办到卡,办不到卡就要被扣钱。(公司)每天有限定任务给我们,去收集客户收集老人家,每天要收集5个或者10个,收集不到就要扣钱。我觉得这些老人真的很惨,很可怜,我报料主要想披露这个问题。他们真的会把我们当孙女一样对待,但最后看着他们被骗真的挺心疼的。有好多员工因为受不了这样才辞职。话术套路经理店长传授坑老秘籍公司业务员在接受培训期间,道山绿色食品超市的经理、店长会向他们教授一整套如何接触老人的“套路”。车上经理:车上怎么坐的?一定是员工跟阿姨坐,人家唱歌,你就拉着阿姨的手也唱歌。人家鼓掌,你就拉着阿姨的手也鼓掌。懂不懂?尽量在车上不要让阿姨在那睡觉。让她进入状态,接下来就很顺利。看实验经理:专家做完实验后,这时候我们干吗?记得拉住叔叔阿姨的手喊,“哇,好神奇啊!”包装专家经理:专家怎么包装?这个院长很厉害的,家里五代中医,以前给集团领导看病的,一千多块钱都挂不到他的号,我运气好帮你抽到这个。我讲的时候,你们要喊“哇,一千多块钱都挂不到号啊,这么厉害,真是谢谢你啊经理”。做好铺垫,就这样配合,这时候阿姨不想看都想去看了。咨询专家后打压经理:阿姨,你身体怎么这么多病?看你好像身体挺好的,哇,怎么办,出了问题谁照顾你?经理,你带我们阿姨去找一下领导,看一下这个有什么办法。打压后减压经理:记得打压完以后,出来跟顾客减压。怎么减?有些顾客参加完咨询被吓得很厉害,出来以后心里很难受,这时候减压怎么减呢?阿姨,不要想那么多了,我们今天是出来玩的,玩得开心一点,领导答应帮忙了,如果有就有,如果没有就没办法,这个东西可遇不可求的。打断经理:第一天,记住两个动作。第一个叫隔离,隔离什么?不要让阿姨跟其他阿姨聊那些敏感话题。敏感话题是什么?聊产品,聊专家咨询的东西,如果一聊就打断他们,讲其他话题。引导经理:第二天早上,引导她使用产品后的效果。怎么引导?阿姨你的气色这么好,吃了产品效果这么好。赞美店长:赞美一点都不难,从头发到脚趾,这是直接赞美的。间接的,他展示的家庭怎么样,教养怎么样?素质怎么样?文化怎么样?衣着怎么样?都可以间接地赞美。你们每个人都可以试一下,回去想一下,百度一下。以后赞美起来就很容易,随便就可以说几十几百个。气氛店长:活动过程中,该鼓掌不鼓掌的,该出声音的不够响亮,明天在活动现场我就捉这个。我看到哪一个不动的,直接(扣)50块钱。还有一个,你的客户该带上台不上台的,也是(扣)50块钱。坚持店长:我们从办卡,到团购,再到去山庄,这么一路过来是不是很累?那为什么要到最后一个环节我们就松懈了呢?马上就可以挣到钱的这个环节,我们一定要紧张一点,把控好一点。市场走访成本不超千元的一套蜂胶“道山”兜售价高达2万元蜂胶产品市场售价国产的一瓶200元左右、进口的300多元一瓶道山绿色食品超市一业务员透露,兜售的蜂胶价格一套高达2万元,入货成本价一套才170 -200元,最多不超过1000元,最高能达到100倍的利润。而这些蜂胶产品,是道山公司从生产厂家处拿货或委生产,道山公司本身并不生产该类保健品。在道山绿色食品超市所在集团公司的官网上,宣称和某大型保健品生产商汤×倍健之间建立有合作关系。据记者了解,道山绿色食品超市以约2万元一套兜售给老年人的蜂胶产品,一套有48瓶,每瓶30粒胶囊,折合每瓶价格约为416.6元,通常一套蜂胶可以吃一年半。记者走访广州市内多家保健品专卖店发现,一瓶蜂胶的价格普遍在100-300元,每瓶蜂胶的规格不等,多以60粒装、100粒装、120粒装为主,30粒装规格的蜂胶产品很少见。另外,国产蜂胶价格相对便宜,比如惠×生品牌的蜂胶为228元两瓶,一瓶规格为500m g×60粒,算下来30粒的价格是57元;蜂×语品牌的蜂胶软胶胶囊是198元/瓶,规格是500m g/×120粒,算下来30粒的价格是49.5元。进口蜂胶价格相对贵一些,如广州大道北一家汤×倍健专卖店,蜂胶软胶囊标价是298元/瓶,规格是500m g×60粒,买二送一,算下来30粒蜂胶的价格约100元。在“汤×倍健”官网查询可知,该品牌旗下主打的两款蜂胶产品,一瓶30g/60粒装、15g/60粒装的价格分别为198元、298元。据该店店员介绍,这种品牌的蜂胶是进口的巴西绿蜂胶,属于比较好的蜂胶。知多D蜂胶:指蜜蜂从植物芽孢或树干上采集的树脂,将其混入其上腭腺、蜡腺的分泌物加工而成的一种具有芳香气味的胶状固体物。是蜜蜂等修补蜂巢所分泌的黄褐色或黑褐色的黏性物质,可入药,其性平,味苦、辛、微甘,有润肤生肌,消炎止痛的功效,可治疗胃溃疡、口腔溃疡、烧烫伤、皮肤裂痛,防辐射等病症。纯正的蜂胶颜色鲜艳,色泽靓丽,差的蜂胶颜色暗淡。道山绿色食品超市保健品营销步骤吸引会员街头搞优惠活动吸引老人办会员卡、派团购券→登记、收集到老人的信息后约老人到店内参加团购活动→安排旅游团购现场赠送老人低价“一日游”机会→将报名参加“一日游”的老人用车集中带到郊区的山庄游玩、赠送礼品,增进感情,消除戒备心,称之为“预热”→进行洗脑约目标客户参加第二次的“两天一夜”的山庄游,旅游期间安排“专家”诊断,试用产品、并开展会议营销,集中对老人进行“洗脑”,趁机兜售蜂胶等高价保健品,称之为“会销”→卖保健品整个过程中业务员会不断与老人联络、请其吃饭、陪聊甚至家访,促进老人购买保健品,对购买过一次产品的老人,业务员还会后续进行“稳单”诚征线索您和您家中的老人,是否有过或正在遭遇类似被拉去“会议营销”的经历,被兜售过高价保健品?如果您有这方面的线索,欢迎与本报取得联系,我们将跟进报道。线索一经采用见报,还将有报料奖金。南方都市报报料热线:020-。咩事读者也可在留言中报料或留下联系方式,我们将与您取得联系并进行核实。《中国老人的钱是怎么被一点点骗光的!》 精选七近年来,一些所谓的保健品公司大打感情牌忽悠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床上用品、鸡蛋、牙刷,全部送送送多数老人被洗脑更有老人明知被骗却心甘情愿一大半老年人买过保健品中国保健协会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保健品的销售额约2000亿元,其中老年人消费占了50%以上。调查显示,超过65%的老年人使用过保健品。在保健品获得渠道中,老年人自己购买的比例达到了近40%。在购买渠道中,有近66%的老年人因公司推销、广告宣传而购买保健品。一步步掏空老人钱包,他们全是骗子保健品忽悠老年人的手段有哪些?是什么让阅历丰富的老人丧失了判断力?一步一步陷入保健品骗局的?这其中不得不提的就是“会销”保健品。“会销”保健品 全部是套路用开会向老年人推销保健品的方法,被称作“会销”,他们多以公益健康讲座、免费体检、赠送礼品为噱头,在街头发放传单,邀请老年人参加。会议的前几天,年轻的业务员围着老人不停嘘寒问暖,几乎绝口不提与推销有关的内容。在了解老人病情和财务状况后,选取可能花钱的老人,邀与主办方请来的“医疗专家”,进行一对一问诊。卖给老人高价保健品……时下的许多保健品,找准了目标人群和功能定位。老年人对健康本就十分在意,“专为中老年设计”的定位,紧紧锁住老年人的需求,深耕运营,谋求盈利。尤其是针对老年人腰腿疼、内分泌失调、睡眠不好等常见病症,保健品企业着眼小切口、大推广、强营销,往往吹得天花乱坠,让老人不知不觉落入陷阱,不能自拔。亲情拉拢 吹嘘“疗效” 全是骗售骗子们针对老年人一般是先打亲情牌,优惠牌,然后针对推销的产品大打疗效牌。当然他们所说的“疗效”,要打一个大大的引号。在精心设计的骗局面前,很多老人一步一步地交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宣称可以降血糖、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甘舒堂乐粉售价898元,但实际上并不具备降血糖等治疗功效,它的出厂价,只有150元。而所谓的医疗专家也是编造、虚构的。不少保健品企业,对于老年人生活的场景非常熟悉,“进社区”是他们常用的渠道手段。与此同时,营销人员进入社区,往往一口一个“大爷大妈”,嘴甜温柔,让孤独的老人倍感亲切。甚至有的老人坦言,这些营销人员比自己的儿女都孝顺。达到了这样的效果,向大爷大妈推销产品就变得很容易了。骗局蔓延 农村成重灾区类似陷阱更是在向着农村地区快速蔓延。很多拙劣的“养生保健”已经渗透到边远农村,打着“国家扶持”“实惠下乡”的名义,开始对农村老人进行新一轮洗劫。不法分子在城里面难以施展自己的欺骗的伎俩的时候,逐渐把已被识破的骗局转移到农村,尤其是在偏远的农村。农村与城市不同,老年人上当受骗,媒体的报道普遍比较滞后。等到一个村一个村去识别以后,传播开来,可能半年就过去,那些人大量骗钱骗到手,已经逃之夭夭了。这个时候再追究的时候,执法成本大,老百姓的损失特别的严重。真相:保健品不可能治病!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朱毅表示,保健品它的本质就是一种食品而已,它不可能治病的。我国批准的保健品功能共有27个,包括辅助降血压、辅助降血糖、辅助降血脂等,产品在宣传中只能宣传在审批时通过的功能,超范围的宣传都属于虚假宣传。维权:保健品市场乱象 如何整治?目前保健品推销的手段多采取打“游击”的方式,“会销”现场没有任何产品的“身影”,都是现场下单付款,之后送货上门,没有交易凭据,以关爱老人的方式进行掩盖,难以做到“人赃并获”,即便消费者事后幡然大悟也很难让不法分子“现形”。此外,商家不遗余力地夸张虚假、具有明显欺诈倾向进行宣传,老年人却趋之若鹜,两种情况并行,常常令保健品行业维权监管陷入“黑洞”。整治保健品市场乱象,必须多管齐下,严格执法。同时,老年人上当受骗有很多共性特点。例如,老年人孤独,有人推心置腹地陪着说话,倾听老年人的心声,哪怕是推销产品,也会让老人觉得温暖。又例如,老年人注重健康和养生,然而时下社会上各种打着“科学”幌子的“伪科学”养生知识鱼龙混杂,让人难以分辨清楚。正因与此,老年人真假难辨,就很容易偏听偏信。八旬老人花10余万买保健品堆满卧室 图自视觉中国中国已经正式步入老龄化社会超过两亿老年人萌生了巨大的需求从心入手,加强对老年人的关爱这是杜绝“保健品大忽悠”最有效的手段保健品忽悠老年人之所以成功在于“攻心”只有子女、家庭、社区、组织、政府各尽其责才能真正把老人从保健品公司的营销陷阱中“拯救”回来想有好身体可以去正规医院开药调理切莫轻信虚假宣传世上没有任何包治百病的药存了一辈钱应当更加谨慎例如放在合用理财的钱去换取更好的健康为财富创造更多价值5万本金存1个月年化收益9.6%所获收益400元5万本金存1年三最低10.6%所获收益5300元▼黑豆金服给钱包充血给人生加金点击下面阅读原文,赢出行跨境游↓↓↓《中国老人的钱是怎么被一点点骗光的!》 精选八“年化18%!100元起投、保本保息、开户再送一桶油一袋米……”即使有着大半辈子投资股市及国债的经历,李老先生还是没有躲过P2P这颗“”。在接连分两次投入的30万元的“高收益互联网”到期后,拿着合同准备提款的李老先生突然发现,前两天还门庭若市的“理财营业部”竟然“铁将军”把门,而原先推荐自己购买产品的“王经理”也突然“人间蒸发”,手机关机再也联系不上了。原本想要取钱的李老伯一下子惊呆了:向来按时发放利息、号称母公司是国有企业、比银行还要气派的大公司怎么可能一夜之间突然消失?这本金要问谁去拿?奔波了2个月,李老先生至今还未能要回自己的欠款,倒是在报警和维权投诉的过程中认识了几十个和他有类似遭遇的受害者。“问下来基本都是和我一样的退休老年人,很多都是从附近小区出去遛弯的时候,被邀请到这家公司参观、领开户礼,最后看中比银行高的利息中了套,最少损失了2万元,最多的投了70多万元,真是肠子也悔青了!”在金融及消费市场不断膨胀的这些年,李老先生的遭遇绝对不是个案。当各类、新型、保健医疗项目“疯狂生长”,各种“温柔陷阱”也随之而来。送米送油、免费度假、健康义诊、农业观光、熟人推销、温情洗脑……在花样百出的营销轰炸下,父母辈的中老年投资人不知不觉就成了最容易“中招”的高危群体。花式骗术迷人眼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们所需要的安全感也越来越多。如何让自己的养老钱、怎样保持健康延年益寿,成为了中老年群体非常在乎的事。在日常生活中,有退休阿姨妈妈花数十万元买下一堆小作坊出产的“高科技”保健品,希望能“包治百病”;有老人家拿出一生积蓄换取一堆不值钱的邮票纪念币,憧憬着收藏公司加价“回购”;甚至还有老年人因为相信古玩市场上所谓“大师真迹”转手可以升值百万元而偷偷抵押家中唯一住房……这些在年轻人这里看上去傻乎乎的骗局,到中老年人的圈子里却很有可能效果显著。如果以常见的骗局作为样本进行分析,骗子们通常善于“打组合牌”设局下套。首先,是打“免费牌”,用免费奖品、宴请、出游等小恩小惠吸引参与;其次是打“收益牌”,利用地段佳、装修豪华的场所、机构推销各类“高收益”项目;三是打“恐吓牌”,以公检法的身份进行电信诈骗;四是打“名医牌”,“专家”一“诊”就是有癌、患重疾,需要立即服“神药”;五是打“情感牌”,嘘寒问暖连哄带骗;最后,更令人防不胜防的还有“创新牌”,贴上高科技、互联网、国家政策等标签,借种植、房地产、技术开发等噱头非法集资,组织实地考察旅游,通过宣讲会和推介会增强迷惑性,令人不知不觉落入圈套。中老年人易“入坑”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但每每骗局曝光,最受伤的往往就是我们的父母长辈,而这样的金钱损失对长辈的心情和家庭的安定无疑都是非常严重的打击。以典型的电信诈骗为例,根据腾讯安全发布的《2015反信息诈骗大数据报告》显示,2015年全国接到诈骗信息的人数高达4.38亿,占总人口32%。《报告》分析发现,40岁以上中老年人最容易上当受骗,占受骗总人数的62%。明明是饱经风雨、阅历丰富的群体,为何成了破财吃亏、受骗上当的重点受害者?相关专家分析称,中老年人的群体特征决定其容易被“算计”。首先,步入中老年后,人的心智水平有所弱化,对事物的判断力和自我保护能力逐步下降,缺乏识别骗局的能力;其次,中老年人一般都有一笔不小的积蓄,容易被“有心人”盯上;再次,中老年人通常较节俭,重人情,容易受到小恩小惠以及情感攻势的影响;最后,中老年人对新兴产品、技术不够了解,缺少风险意识,因此容易受到误导和迷惑,最终入坑。“捂”紧父母的钱包可以说,时代在不断进步,针对父母长辈的骗术也在不断更新。但是,无论是通过短信电话进行的“诈骗”、路边上演的“双簧”,还是无所不在“推销”,说到底,大部分骗局都是利用了上述中老年人种种“易入坑”的群体特征。作为父母最信任的依靠,拥有较高防骗意识及辨识能力的小辈,有义务当好父母的钱财去向的咨询者、把关者.一方面,子女们可以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平日不妨多讲讲实例教训,让父母们能对最近流行的骗局有个印象,防止“重蹈覆辙”。另一方面,也要通过一定的技巧“管”住父母的资金。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子女可以替父母购买锁住大资金,降低网银、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对外支付限额,同时也可将父母的银行卡通知绑定到自己的手机,在必要时及时进行干预。事实上,父母们健康财产的安全与否,情绪好不好,关乎整个家庭的幸福。说到底,“管”住父母的钱并非是要夺取父母的财政大权,也不是将自家的钱与父母的钱合起来用,而是意在帮助长辈把关“排雷”,用合理的方法保障父母的人身及财产安全,引导他们科学消费,使他们更舒心地安享晚年。来源:互联网《中国老人的钱是怎么被一点点骗光的!》 精选九“互动话题”今天就开始啦记得看到文末然后【写留言】参与哦承诺?还是谎言?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借款三个月,就能获得每月10%到15%的高利息,到期还能全额返还本金,这样的“以房养老”项目让不少老人心动不已,他们被骗去签署多个公正过的文书和合同,将自己房屋的抵押、买卖、产权转移、纳税甚至是收取放款等权利全部委托给骗子。直到自己被赶出房子,这些老人才知道自己签署的并不是“以房养老”合同。那么这些老人是如何一步步陷入骗局的?真正的“以房养老”是怎么操作的?怎样防止被骗?带你一探虚实!北京发生30多起“以防养老”骗局近日,据媒体报道,2015年开始,北京有数十位老人陆续遭遇这样的骗局,他们有的失去了自己的房产,有的背上了巨额的债务。据北京老年维权服务工作站、北京市致诚律师事务所统计,仅由北京市西城区公安分局移送检察院的案子就有30多起。与此同时,由于老人们签署并公证了一系列正规的法律文书,他们想要拿回原本属于自己的房子,难度很大。北京一些有房的老人们,被骗子忽悠,只要把自己的房子抵押借贷3个月,投资“以房养老”项目,每个月就能拿到5%的高额返利。◇ 根据老人家属提供的涉案人员关系图制作老人被忽悠到了所谓的“公司”签合同(其实是公证处),签了的“”,老人刚得到所谓“借款”一两百万元,就转给骗子去“理财”。 更糟的是,老人还签下经公证的“委托书”,放弃自己的抗辩权。结果骗子作为“债权人”直接拿着经公证过的委托书,在他们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房子过户了,低价“卖”给同伙;骗子同伙再以房东的身份,理直气壮地把老人扫地出门。由于老人们签署并公证了一系列正规的法律文书,所以他们很难拿回原本属于自己的房子。为什么会被骗?一是因为这些老年人不懂法律和法律文书及合同的意义;什么时候生效?怎么生效的?生效以后会有怎样的结果?二是因为这些老年人对“以房养老”的理解存在误区。他们以为的以房养老是房子还在自己手里,住着还拿着高额的利息汇报。天下有这样的好事?下面我们来看看究竟何为“以房养老”?真正的“以房养老”是怎么操作的?什么是“以房养老”?“以房养老”也被称为“住房反向”,是指老人将自己的产权房抵押给金融机构,以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或接受老年公寓服务的一种养老方式。在老人去世后,或银行收回住房使用权,这种养老方式被视为完善养老保障机制的一项重要补充。2014年3月,中国保监会向下发了《征求意见稿》,决定以房养老试点,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成为首批试点城市,试点工作至日截止。有多少人愿意以房养老?统计显示仅有四分之一网友持支持态度公开资料显示,我国确定首批以房养老试点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基本都出现了相关业务遇冷的现象。有媒体报道称,上海民政部门调查显示,高达90%的老人拟将房产留给子孙,愿意即以房养老的不到10%。有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向北京商报记者坦言,除了上海,通过对于我国更广泛地区调查后发现,其实存在养老需求的老人中,有房的并不在少数,但几乎很少有老人愿意以房养老,谈及拒绝的原因,老人们首要提出的就是希望将房产留给子女。毕竟长期以来,买房被不少人看做是一生努力赚钱、攒钱的目标,在我国,拥有属于自己的房产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种观念根深蒂固,刚刚推出不到两年的以房养老几乎很难撼动这一传统思想。*统计图片来自荆楚网真正的“以房养老”是怎么操作的举个例子。经过保监会批准,2015年3月幸福推出首款保险版“以房养老”产品——“幸福房来宝”。按照“幸福房来宝”表计算,70周岁的男性老年人,有价值500万元的房产,扣除延期年金保费(一年约3万元)和保单管理费,老人每月获得养老金约为1.85万元左右。也就是说,在一般的城市,如果房产估值100万,每月到手养老金在3700元左右。简单来说,就是你把房子抵押给保险公司,但还能继续住。然后每个月从保险公司领一笔养老金,直到身故或85岁,房子就归保险公司了。我们回到开头的问题,在弄明白“以房养老”问题后,那些被骗的老人还有可能拿回自己的房子吗?据媒体报道,不少骗子已因涉嫌诈骗被逮捕,但因为这些骗子没有退赃能力,老年人的利益已经受损。此外,因为这些被骗的老人签字的借款合同、、公证申请、公证书、委托书都是真实有效的,老人们想要维权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老人如何保护好财产警方在侦破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案件时发现,诈骗分子正是利用老年人社会知识结构老化,思想固执,家庭子女不在身边等现实问题,屡屡得手。在这种冒充“以房养老”的招数出现以前,各种花样的电信诈骗也在变着法的针对老年人。这10大骗局老人需要警惕骗术一: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诈骗诈骗分子假借公、检、法等司法机关的名义,通过电话,编造你有法院传票或你有包裹涉嫌藏毒等幌子,要求你去领取传票或立即归案,同时提供给你一个电话号码,只要你拨打了对方提供的电话,就会有一名假冒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的骗子以你涉案为由进行恐吓,最后将你的身份信息泄露,哄骗你将名下的存款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上。一旦你听信骗子的话把钱转到“安全账户”上,你的钱和骗子便会立即人间蒸发。警方提示:公安、检察、法院等司法机关以及银行都没有设立“安全账户”,公安机关也不会电话办案,更不会让你进行任何形式的转账。骗术二:利用银行卡诈骗此类案件,诈骗分子一般是发短信到你的手机上,告知你的银行卡被扣去了××××元或等,如有疑问请拨打电话进行咨询,只要你拨打短信上提供的电话,就会有一名自称是银行客服人员的骗子,告诉你的个人信息被他人盗用,让你赶紧报警,并且给你一个所谓的报警电话。当你进一步拨打这个报警电话,就会有一名冒充公安机关工作人员的骗子,说要帮你把你的银行卡加密,之后对方会在电话里教你如何在ATM机上进行加密操作(实际上是转账操作程序),待你操作完毕,你银行卡里的钱也全都转到骗子的账户上了。警方提示:请不要在ATM机上进行自己不熟悉的操作,公安机关也不会用电话操纵你进行任何ATM机的操作。骗术三:冒充熟人诈骗警方提示:路遇自称熟人或接到陌生电话及网络聊天过程的请提高警惕,先通过家人确认,千万别把钱汇给陌生的银行账户,如朋友亲戚借钱,请让对方提供本人的银行账户。骗术四:相亲交友诈骗此类案件,诈骗分子利用老年朋友独居寂寞,求伴心切的心理特征,通过家政服务上门当保姆或在报纸、电视等媒体上刊登条件优越的交友信息,诱骗你上当,之后会以种种理由向你借钱。当然,借出去的钱都将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警方提示:聘请家政保姆,相亲交友需谨慎,要到正规的家政服务公司、婚介所办理正规的手续,仔细审查保姆、交友对象的个人信息是否真实,以免上当受骗。骗术五:中奖诈骗此类案件,诈骗分子以你在商场购物、消费、抽奖为名,通过电话、短信、QQ消息通知你中了某种虚假名目的大奖,随后,以让你缴纳个人所得税或的名义要求你汇款到指定银行账户上。警方提示:奖品不是当面领取并且以各种理由让你先进行汇款的一定有诈。骗术六:退费退税诈骗此类案件,诈骗分子冒充税务等国家工作人员给你打电话,告知你“国家出台买房、买车等”新政策可以退税或者提高社保金给你,需要你的配合才能把钱打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开洗车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