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文化与历史明天非洲雨季是什么时候候考试

东营九年级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百分网【历史】 编辑:桂香
  中考临近,要想在各学科中的考生取得高分,应该怎么做呢?首先历史考试的复习,最需要的就是做试题,学生要加强试题的训练。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用!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 20小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每小题 3分,共 60分)
  1.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下列能够代表这一时期青铜工艺成就的是
  A.司母戊鼎 B.鱼纹彩陶盆 C.甲骨文 D.冰裂纹瓷器
  2. 秦统一后,围绕着在地方采取何种统治方式的问题,君臣之间发生过激烈争论。最终,秦 始皇在地方推行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3. 赤壁之战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这一战役的交战双方是曹军与
  A.匈奴大军 B.孙刘联军 C.前秦军队 D.东晋军队
  4. &开元初,四方丰稔(丰收),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直接反映了唐玄宗统治前期
  A.经济发展 B.吏治清明 C.人才济济 D.生活奢侈
  5. 北宋时,为了适应大宗买卖的需要,方便商人交易,四川地区使用了纸币
  A.圆形方孔钱 B.五铢钱 C.开元通宝 D.交子
  6. 115 年前,在冒着硝烟的大炮下,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个丧权辱国的条约,使中国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该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7. 邮票是国家的一张名片,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下面这组邮票纪念的是
  七七战火 台儿庄大捷 百团大捷 敌后游击战
  A.北伐战争 B.抗日战争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8. 张謇说:&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朽。&张謇创办的&有用事业&是
  A.安庆内军械所 B.汉阳铁厂 C.轮船招商局 D.大生纱厂
  9. 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其主要依据是
  A.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公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D.&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10. 《我的父亲焦裕禄》一书以女儿焦守云的视角回望了父亲的一生。书中,焦裕禄的事迹应该包括
  A.建设大庆油田 B.研制原子弹 C.治理兰考&三害& D.培育杂交水稻
  11. 爱护文物,保护遗存,是为了尊重历史,传承文明。在海南现存的古城中,保存最完整、极具代表性的是
  A.崖州古城 B.儋州古城 C.定安古城 D.文昌孔庙
  12. 1931年,一支飒爽英姿的女兵战斗连队&&红色娘子军在万泉河畔建立。她们敢于奋斗,不怕牺牲,曾经参加
  A.沙帽岭伏击战 B.潭口阻击战 C.那大战役 D.海南岛战役
  13. &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公民一律平等,有权参与国家管理。除十将军外,国家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通过选举产生。&该材料叙述的是雅典
  A.种姓制度 B.等级制度 C.民主政治 D.君主专制
  14. 右图是麦加大清真寺,每天都有不少穆斯林面朝寺中克尔白神庙的方向朝拜,他们信仰的是
  A.佛教 B.道教
  C.伊斯兰教 D.基督教
  15. 近期,意大利政府展示了大航海家哥伦布写于 1493年的一封信件的原件,里面详述了发现&新大陆&的细节。&新大陆&指
  A.非洲 B.美洲 C.亚洲 D.欧洲
  16. 海南西环高铁于去年底正式开通运营,全球首条环岛高速铁路诞生了。铁路最早出现在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 D.知识经济时代
  17. 今年 5月底,法德两国领导人共同纪念凡尔登战役爆发 100周年,缅怀当年阵亡的将士,呼吁欧洲团结。凡尔登战役发生于
  A.1914 年 B.1915 年 C.1916 年 D.1917 年
  1952年,埃及爆发反帝反封建革命
  1 9 6 0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
  18. 右框所示的一系列事件反映的主题是
  A.亚洲独立与振兴 B.欧洲复兴之路
  C.非洲独立浪潮 D.拉美独立运动
  19. 二战后,日本教育经费在政府财政预算中所占比重超过 20%,名列资本主义世界各国之首。
  90年代有 1/3以上的成年人受过大学教育。这说明日本
  A.大力扶植私人企业 B.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
  C.接受美国的经济援助 D.十分重视教育
  20. 某同学正在制作 20世纪以来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示意图,图中空格处应填写的演变趋势是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两极格局
  A.集团化 B.区域化 C.全球化 D.多极化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 2小题,21小题 12分,22小题 15分,共 27分)
  2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727年,清朝开始设立驻藏大臣,作为中央政府的代表长驻x藏,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x藏。乾隆皇帝制定& 金瓶掣签& 制度,规定活佛转世的人选,
  宣政院辖地
  必须用中央颁发的金奔巴瓶抽签决定。
  &&北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材
  图 1 元朝疆域图 图 2
  材料二 1951年 5月 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x藏地方人民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x藏办法的协议》,x藏获得和平解放。1959 年春,中央人民政府果断平叛,并领导x藏人民进行民主改革,被解放了的百万农奴迸发出无比的生产热情。1965 年 9 月,x藏自治区及其人民政府正式宣告成立。此后,x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日新月异。2015
  年底,x藏自治区全区生产总值达到 1026.39亿元,增长 11%,增速位居全国前列。
  ─ ─ 中国网
  请回答:
  (1) 观察图 1,&宣政院辖地&指的是今天哪个地区?(2分)根据图 2,概括清朝管辖x藏的措施。(2分)
  (2) 今年是x藏和平解放多少周年?(1 分)依据材料二,归纳x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原因。(3分)
  (3) 以上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4分)
  2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 ⋯ 这些联合一致的殖民地从此是自由独立的国家⋯ ⋯ 它们和大不列颠国家之间的一切政治关系从此全部断绝。
  && 《独立宣言》(摘自钱满素《美国文明读本》)
  材料二 在上述各州及区域内(叛乱地区),所有被视作奴隶的人立获自由并于以后永保自由;合众国政府包括陆海军当局将承认和维护他们的自由。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摘自钱满素《美国文明读本》) 材料三 (1933年,罗斯福政府颁布某法案)根据这个法案,各工业企业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还规定了工人的一些基
  本权利,如规定了每周的最高工作时数和最低工资额,工人有权组织工会等。
  &&中华书局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教材 请回答:
  (1) 《独立宣言》颁布于哪一年?(2分)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独立宣言》的内容。(2分)
  (2) 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3分)
  ①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
  ②自 1863年元旦起,美国所有的黑人奴隶获得自由和解放。( )
  ③《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表明美国联邦政府终止奴隶制的决心。 ( ) (3)材料三中的&法案&指的是哪一法律文献?(2分)该文献起了什么作用?(2分)
  (4)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推动美国发展的因素有哪些?(4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有 1小题,共 13分)
  23. 中国共产党成立 95年以来,为求得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披荆斩棘,开拓创新,取得了辉煌成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独立篇】
  中共&一大&会址 开国大典
  (1) 1921年 7月,中共&一大&在 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2 分)经过 28 年的艰苦奋斗,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年 10月 1日,开国大典的举行标志着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2分)
  【成就篇】
  图1 《乔的笑》 图2 东方红1号卫星 图3 尼克松访华 图4 中国第一颗 图 5 鞍山大型原子弹爆炸成功 轧钢厂
  类 别 成 就
  科技 图 2、
  、图 3
  (2)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仿照下表示例,对上述图片进行归类。(4分)
  【思考篇】
  材料一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所长米哈伊尔& 季塔连科说:&中国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按照变化了的时代条件,及时平稳地调整党和国家的发展政策,用不断创新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
  &&新华网材料二
  1980年产粮 5. 02亿千克
  1981年产粮 6. 70亿千克
  1982年产粮 7. 15亿千克
  崛起中的深圳 凤阳县农业生产三年三大步
  (3) 请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证明材料一中的观点。(5分)
  中考历史模拟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A D C B B D C A B A C A D D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本大题共5分。
  16.A 17.B 18.A 19.C 20.A
  三、填图题:第21题2分,第22题3分,共5分。
  21.路线参见地图册。(2分)
  22.(1)左框A,右框B。(2分)
  (2)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1分)
  四、材料分析题:第23题6分,第24题7分,共13分。
  23.(1)目的:学习中国隋唐先进的制度,改变日本的落后面貌。(1分)影响: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1分)
  (2)特点:都来自东南沿海省份。(1分)原因:这些地区社会风气相对开化,观念较为开放。(1分。其他符合题意的答案同等得分,但总分不超过1分。)
  (3)一场在近百年中国史上颇有影响的留学运动。(1分)
  (4)促进文明交流;推动本国社会发展。(1分)
  24.(1)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以个体家庭或小作坊为单位进行生产。(2分)
  (2)表现:工厂迅速增加,城市人口增多。(1分)原因:开始进行工业革命。(1分)
  (3)差距:中国仍处于个体手工生产,英国已开始向工厂制的大机器生产发展。(2分)因素:闭关锁国政策。(1分)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2分。
  25.(1)执政者:伯里克利(伯利克里)。(1分)公民权利: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管理;通过选举担任国家各级官职。(1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2)政策: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重视农业,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1分)影响:缓和了社会矛盾,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有利于贞观治世社会的出现。(1分)
  (3)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分)人物:李大钊。(1分)
  26.(1)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敌后战场:百团大战(或:平型关大捷)。(2分)
  (2)主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分)影响: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开拓了中国外交新局面。(1分)
  (3)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劳动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分。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同等得分,但总分不超过2分。)
猜你喜欢:
[东营九年级中考历史试题及答案]相关的文章
【历史】图文推荐查看: 11132|回复: 26
非洲风云(另一个视角下的近现代史)
原文地址:/thread/1893293龙腾网
非洲虽然很早就有欧洲人的足迹,但是非洲被欧洲人殖民的过程相对缓慢。到1876年,澳大利亚已经完全被欧洲人占领,亚洲已经被欧洲人侵入了一半,在美洲欧洲人也控制了超过了四分之一,而在非洲,大约只有十分之一的领土被欧洲人侵入。这个时候,英国在非洲的殖民地最多,超过非洲总面积的百分之四,法国不到百分之三,布尔人占了百分之二多一点,另有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都不到百分之一。热带疾病是欧洲人止步不前的主要原因。曾经在海上称雄一时的荷兰,丹麦,这个时候都已经退出了非洲;而德国,比利时和意大利等新兴殖民国家,这个时候刚刚开始动非洲的脑子。欧洲人所占领的土地,除了阿尔及利亚和南非,基本上都在沿岸以及周边岛屿,已经几乎把整个非洲包围,这些很快就成为了欧洲人瓜分非洲的跳板。龙腾网
1876年的非洲
也就在1876年之后,欧洲国家都加快了殖民非洲的速度,欧洲国家之间在非洲的冲突逐渐发生,甚至开始影响在欧洲大陆的政局,其中矛盾最为突出的,是刚果河流域的归属问题。1884年,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等15国在柏林召开会议,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在吵闹中解决了刚果河流域的殖民地纠纷问题,更加关键的,是提出了有效占领的瓜分非洲的原则,即列强彼此相互承认其占领非洲领土的原则。这样,欧洲列强为了扩大自己的势力,就开始加速扩张在非洲的殖民地,使得欧洲对非洲的殖民达到高潮。1884年,欧洲人占领的非洲面积已经达到四分之一,到1900年,殖民地面积已经达到十分之九。
这样速度的瓜分,依据的往往是不准确的地图,很多时候使用经纬度就把土地分割了,完全不顾居住在那里土著人的历史渊源。比如,刚果河流域曾经辉煌的巴刚果王国被分成了葡萄牙属安哥拉,法属刚果和比利时属刚果;完整的索马里分成了英国,法国,意大利三块。另一方面,欧洲列强划得的区域内,民族数量繁多,比如英属尼日利亚竟然有超过250个民族,比利时属刚果的官员经过调查,发现领地内竟然有超过三千个酋长。在北非,一些本地古老的王朝得以保留,比如法国就保留了摩洛哥和突尼斯的王朝,英国则依靠阿尔巴尼亚人的王朝统治了埃及。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黑非洲,也有一些原本对立多年的王朝被合并,比如东部非洲的布干达和布云罗王朝被英国人合并成了乌干达。特别是在撒哈拉地区,传统上,北纬十二度是划分北面的穆斯林游牧民族与南面的非洲农耕民族的自然分界线,随着不同年景旱涝情况不同,这条分界线时有变动,分界线两侧的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互相侵扰,矛盾由来已久。但是这些民族却被列强们强行拼到了一起,成了苏丹,乍得,尼日利亚。经过二十几年的快速分割,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非洲大陆基本上被欧洲人划分成四十几块,绝大多数面积沦为欧洲的殖民地,或者保护地。
欧洲人到来之前的非洲
欧洲人对非洲的瓜分的过程自然不是平静祥和的,也遭到了非洲人的强烈反抗。从欧洲人在非洲登陆伊始,土著人反抗欧洲人的斗争就不断。在十九世纪末期的殖民地迅速扩张期,反抗尤为激烈。比如攻占了西非亚森特王朝首都的英国探险队足足被围困了四个月才被解救,而曼丁果王朝反抗法国殖民者的斗争更是长达八十年。在罗得西亚,恩德贝勒人和商那人反抗英国殖民者的斗争同样惨烈,在安哥拉,酋长曼杜梅组织了四万人的军队,对抗葡萄牙殖民者;在南非,同是欧洲人的布尔人也反抗者英国殖民者的统治。有一些斗争持续到了20世纪。科特迪瓦反抗法国人的斗争坚持到了1911年;尼日利亚的反抗坚持到1919年;塞内加尔的反抗持续到1920年;在索马里,穆斯林反抗英国人的圣战也到1920年才平息。利比亚的贝都因人坚持到了1931年。不过到了1930年代,非洲大陆上的反抗完全平息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在非洲的殖民地被英国、法国、比利时和南非重新分配。东非的坦嘎尼喀被交给了英国,南部非洲的西南非洲(纳米比亚)给了南非,东非的卢旺达和布隆迪交给了比利时,西非的多哥和喀麦隆被英国和法国分别取走。为了奖励意大利,英国把索马里的殖民地分出来一部分,成了意属索马里。
1919年的非洲
到1930年代初期仍没有被欧洲人占领的非洲土地,最大的就是古老的埃塞俄比亚王朝。这个历史上最悠久的基督教国家之一,在1896年成功抵挡了一万人的意大利军队的侵略,把意大利人赶到了红海边的厄立特里亚。不过1930年代,意大利的独裁者墨索里尼终于依靠空军和毒气赢得了殖民战争,埃塞俄比亚皇帝塞拉西流往英格兰,欧洲殖民者对非洲的征服至此完成。这些强加给非洲的区域划分,就奠定了现代非洲国家的基础,也种下了日后战乱的祸根。
埃塞俄比亚最后的皇帝塞拉西
到二十世纪初欧洲人在非洲的殖民的效果,在总体上令人失望。能够给宗主提供财富的殖民地实际上少为数不多,大部分地方,殖民者都在为殖民地如何在经济上自给自足发愁。这样,殖民者就需要压缩在殖民地的开支,尽可能精简人员。殖民地的教育完全依靠传教士,经济活动完全指望私人公司,政府只有能力维持一定的秩序和法律,当然还要收收税,做一点非常有限的基础建设。而对于非洲人来讲,殖民者的存在似乎也并不重要。除了一些很少数的白人,土著人接触到的,仍然是自己的酋长,部落,绝大多数人过的仍然是千百年来早已经习惯的日子。欧洲的殖民者与土著人的比例往往达到一比几万到几十万,比如对殖民地管理比较多的英国人,统治四千三百万人口的殖民地,也只用了1200名欧洲人。
从开普敦到开罗。罗德斯
传教士提供的教育还是教育出了第一代的黑人精英。到1910年,欧洲人在非洲的传教点已经达到一万六千多个,大多数就进行初步的扫盲教育。也在20世纪初期,少数的中等教育学校也出现了,在黄金海岸、塞内加尔、乌干达、尼日利亚、南非,都出现了黑人的中等教育学校,而在埃及开罗,1909年出现了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这样,到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非洲大陆上就出现了第一代的土著精英。不过这些西方教育出来的精英们,绝大部分已经不再认同自己的传统的价值观念,完全西化,把大部分精力花在巩固自己的地位上,集中在城市里面,对于偏远地区,完全没有兴趣。民族主义这个概念,几乎无从谈起。事实上,欧洲人划分出来的这些殖民地、国家,本来就没有得到土著人的认同,土著人对这个政权没有归属感,这时候的以殖民地边界为基础的民族主义,完全无从谈起,更加没有国家独立的要求。
一战中的殖民地士兵
不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这一切。二战期间,在非洲大陆上,殖民政府大规模修建机场,扩建港口,进行大规模的道路建设,以期把更多的矿产开采输送出来为战争服务。盟军在西非的一些基地,实际上已经成了盟军的生命线。同时,大批非洲部队也直接参与了战争。一共有将近四十万黑人在英军中服务,非洲部队协助英国人在埃塞俄比亚击败了意大利人,重建了塞拉西的王朝,还有非洲部队被派遣到了印度,缅甸。在那里,黑人战士们知道了什么叫民族主义,了解到贫穷缺乏教育的大众们,同样可以从殖民者手中分享权力赢得自治,这可真的打开了非洲人的视野。在法属非洲,大约有八万非洲人到法国参加了对德作战。法国战败后,大部分的法属殖民地都站在了维希政府一边,但是法属赤道非洲却成了戴高乐的自由法国的坚定支持者。布拉柴维尔这个刚果河北岸的小镇,竟然有两年半的时间成了自由法国的首都。
现代的布拉柴维尔
第二次世界大战自然也是美国和苏联崛起的过程。有趣的是,尽管出发点完全不同,这两个巨人多少都是反殖民主义的。当罗斯福与丘吉尔在1941年共同起草大西洋宪章的时候,邱吉尔想的还仅仅是欧洲,而罗斯福却要把这个宪章扩大到所有殖民地。在卡萨布兰卡,罗斯福直接告诉穆罕默德五世,大西洋宪政同样适用于摩洛哥,点燃了摩洛哥国家主义者的火焰。二战结束后,大西洋宪章就成了非洲精英们向殖民者要求政治权利的基本依据,而从海外归来的长了见识的人们,显然不再安于原来的生活,也希望在政府中起到更大的作用。
二战中为英军作战的非洲士兵
二战结束后,那些曾经在战争期间繁荣起来的城市,忽然衰落。然而瞬间的繁荣,已经使得一些人摆脱了部族的束缚,离开了原来赖以为生的土地,到城市寻找新的工作,这就增加了城市的压力。更加普及的小学教育,使得识字的人口越来越多,批判殖民政府的媒体也开始出现,虽然殖民者把这些批评指责为一小撮人的一时脑热,认为其对殖民地毫无威胁,但是席卷非洲的独立浪潮,已经不远了。
现代非洲地形和政区
关于建立什么样的政府,恩克鲁玛与亚登克拉克两个人的观点分歧很大,不过至少有一点共识:没有两个人的合作,加纳的半自治政府就走不下去。恩克鲁玛最终接受了英国人规定的新宪法。新宪法规定,警察、司法、金融、国防、外交等等重要部门仍然由英国的总督和他的官员们掌握,其余内政由恩克鲁玛的政府自己负责;但是总督仍然是实际上的内阁领袖,可以否决任何提案,也可以提出自己的主张。实际上,所谓半自治的恩克鲁玛政府手上并没有多少权利。恩克鲁玛接受这个安排,的确只是权宜之计。1953年,恩克鲁玛开始公开要求更多自治,1954年,英国政府同意不再插手黄金海岸的内部事务。龙腾网
这个时候的恩克鲁玛深受黄金海岸的人民爱戴。在黄金海岸的媒体中,恩克鲁玛已经被宣传成为一个具有超能力的先知,是领导人民走向独立自主道路的摩西,被誉为非洲之星。很多普通人甚至坚信恩克鲁玛有治病的能力,在阿卡拉恩克鲁玛的官邸外面,总是聚集着不少人要拜见恩克鲁玛。有的是来找恩克鲁玛治病,有的家里不合让恩克鲁玛调解,有的问询工作的建议,有的找恩克鲁玛帮助处理债务,总之,黄金海岸的人们有的难处,就会来找恩克鲁玛。对此,恩克鲁玛从不拒绝,无论多忙,也要找时间接待这些来访者,这些亲民的举措使得恩克鲁玛的声望越来越高。龙腾网
但是恩克鲁玛个人却非常孤独。四十多岁的恩克鲁玛至今未婚,当然绯闻有不少。恩克鲁玛身边的绯闻中,最有名的一个,是埃里克鲍威尔。埃里克是英国人,1952年到黄金海岸工作,给亚登克拉克当秘书,经常有机会见到恩克鲁玛。终于,恩克鲁玛开始邀请埃里克共进晚餐,1955年,恩克鲁玛索性把埃里可安排在自己身边当私人秘书,两个人相处十多年。虽然埃里克一再否认是恩克鲁玛的情人,但是两个人的绯闻传得漫天都是。在埃里克的描述中,恩克鲁玛是一个孤独的人,有的时候,仅相信埃里克能提供没有偏见的意见。
恩克鲁玛与埃里克
1954年,恩克鲁玛再次在大选中获胜。这个时候,恩克鲁玛已经不再满足于只能处理内务的半自治状态,积极推动全面独立。英国人一开始答应考虑,按照计划,本来也要最终推动这块殖民地的全面自治。不过这个时候黄金海岸内部却出了乱子,问题的核心,是钱。黄金海岸的最重要外汇收入来自于可可的出口。殖民政府时期,殖民政府为了防止可可种植业者受到国际市场上波动的价格影响,成立了可可市场委员会CMB,每年向可可农担保收购价格,同时成为黄金海岸境内唯一的可可收购,销售和出口商。恩克鲁玛的新政府需要钱来进行建设,自然就盯上了这块肥肉。恩克鲁玛从执政伊始,就要求CMB压低收购价格,把差价用于国家建设。听起来也没多大错。不过CMB的腐败实在太快了,恩克鲁玛的CPP的官员很多都通过CMB捞了不少好处,而低效混乱的CMB管理,使得CMB可以提供的资金越来越少,恩克鲁玛只能一再压低可可的收购价格。
可可,加纳的主要收入来源
1954年大选后,恩克鲁玛宣布可可收购价格将连续四年维持不变,而所制定的价格仅仅是当时世界市场价格的三分之一,这就激怒了可可的种植业者。黄金海岸的可可种植主要在内陆的亚森特地区,这里出产黄金海岸一半的可可,可可的主要贸易也在这里进行。而亚森特地区,原来属于亚森特王朝,在半个世纪之前才被英国人征服,文化与海岸地区的人口都有一些差异。于是,这些反对者就成立了自己的政党民族解放运动NLM,宣称要保护亚森特的经济利益,维护亚森特人的文化传统,与腐败的中央政府抗衡,成立民族自治政府。这个政党得到了亚森特酋长们的支持。恩克鲁玛低估了反对者的能量,双方开始小规模暴力冲突,甚至出现了针对恩克鲁玛的炸弹袭击。混乱局面下,英国政府拒绝确定独立的日期。1956年大选,稳定了政治局面的恩克鲁玛再一次赢得了多数,虽然仅赢得了57%的选票,却取得了104个席位中的72席。英国政府对此表示满意,终于确定了独立的日期:日。恩克鲁玛选择了加纳作为新成立的国家的名称。
独立庆典。在恩克鲁玛前面的是亚登克拉克,再前面的是肯特郡主
尼克松在加纳
典礼持续了六天,夹杂着各种各样的活动,既有体育运动,也有加纳选美,恩克鲁玛在各项活动中保持着旺盛的精力,着实令人佩服。
英国的众多殖民地里面,到现在仍然有些地方纷争不断,其中最有名的,应该就是巴勒斯坦。巴勒斯坦曾经被奥斯曼帝国控制了很多年,在奥斯曼帝国崩解之后,这块土地成了英国的托管地。不过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这块土地上不断的恐怖袭击使得英国人非常头疼,而驻扎在这里的十万人的军队,也是战后基本上破产的英国政府无力维持的,英国国内结束对巴勒斯坦的托管的呼求声音也很高。1947年,英国终于把这个麻烦交给了联合国。虽然阿拉伯和穆斯林世界普遍反对,联合国还是决定在这块土地上建立分别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国家。日,以色列建国,一直就持续的巴勒斯坦战争就立刻转变成了阿以第一次战争。战争持续到1949年,以色列在周围国家的围堵中生存下来。龙腾网
1947年的巴勒斯坦
埃及作为阿拉伯世界的大国之一,自然参加了阿以战争。战争中,涌现了一位战争英雄,名字叫做纳塞尔(Gamel Abdel Nasser)。纳塞尔从小就积极参加政治运动,在中学期间就开始致力推动埃及的政治改革,很早就成为青年学生的政治领袖。不过纳塞尔很快就放弃了这些政治活动,目的是上军校,成为军官。1939年纳塞尔从军校毕业,到苏丹(这时候苏丹由埃及和英国共同管辖)服役,此时正好二战爆发。纳塞尔又不安分起来,与萨达特(Anwar Sadat)一起暗地接触意大利的军官,试图把英国人赶出埃及,不过计划根本没有执行。纳塞尔要求埃及改革的呼声还是吸引了不少青年军官,在纳塞尔周围,一个团体开始形成。阿以战争结束后,纳塞尔被调往开罗,方便了纳塞尔的活动。1949年,纳塞尔的团体有了自己的名字,叫做自由军官运动。这个秘密组织是由纳塞尔自己控制的,成员之间互不认识,只有纳塞尔才知道究竟都有谁,成员也不多,大约不到一百个。以自由军官运动的名义,纳塞尔的团体开始散发传单,很多都由纳塞尔亲自执笔,宣传他们要把英国人赶出埃及,并要推翻腐败的法鲁克(Farouk)国王的统治。这时候的纳塞尔,不过三十出头。
这个时候埃及的统治者是埃及国王法鲁克一世,比纳塞尔还要小两岁。1936年,16岁的法鲁克成为埃及的国王,成为埃及最后一个王朝穆罕默德阿里王朝的第十任国王。穆罕默德阿里王朝是在19世纪初期由阿尔巴尼亚军官穆罕默德阿里利用埃及的权力真空创立的。1922年,英国承认了埃及的独立,但是英国在埃及仍然有驻军,并对埃及的政治和经济有很大的影响力。法鲁克可能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生活奢靡,这种奢侈的生活,与二次大战期间的艰难实在不协调,以至于开罗人送给他外号“开罗之贼”,不少人都在呼吁政治改革。埃及在第一次阿以战争失败,反对法鲁克的声音越来越高。不过对此,法鲁克并不在意。1952年七月,法鲁克接到密报,说军队里面有人要搞军事政变,组织军事政变的,就是神秘的自由军官运动。正在亚历山大度假的法鲁克任命了新的首相和战争部长,要他们去镇压政变。法鲁克的将军们定在7月22日晚上,在开罗的军队总部开会。
法鲁克国王一家
纳塞尔的自由军官运动的确是在准备政变。纳塞尔曾经尝试过刺杀军官。日,纳塞尔刺杀了军队的高官哈桑阿梅尔将军,不过按照纳塞尔的说法,他无法接受流血的政治改革,忍受不了妇女儿童的尖叫,哭泣,终于放弃了这个做法。纳塞尔整理了六条主张,包括推翻在埃及的殖民主义,推翻埃及的封建制度,结束资本控制的制度,建立有力的军队,建立社会平等,建立健康的内部生活。自由军官运动并不掩饰自己的想法,在宣传单中直接宣称,军队将要赢得国家的真正独立。纳塞尔拟定的政变时间,是1952年八月。
得知高级军官都会在7月22日开会的消息后,纳塞尔改变了想法:这可是难得的机会,一下子就可以控制几乎所有的军队高官。7月22日晚,纳塞尔开着自己的黑色奥斯汀汽车,穿上便装,走到各个军营,亲自给自己的亲信下达指令。政变进行得非常顺利,当一群全副武装的叛军出现在将军们的面前的时候,将军们仅仅进行了象征性的抵抗,就投降了。到7月23日晨,自由军官运动已经控制了电台,电报局,警察局和政府的建筑,还派出了装甲部队控制了通往运河区的道路,防止英国人干涉。23日早7时,埃及人们忽然发现,换政府了。纳塞尔这个时候并没有自己出面,而是推出了五十四岁的将军纳吉布(Mohammed Neguib)成为自由军官运动的代言人。
纳吉布将军
如何处理法鲁克也成了问题。很多人都想把这个生活奢靡的国王杀掉,不过纳塞尔和纳吉布选定了让法鲁克流放。纳塞尔认为,现在需要迅速的摆脱法鲁克,使其无法死灰复燃,如果走审判的程序,恐怕日久生变。7月26日,法鲁克在亚历山大的行宫就被军队包围,法鲁克一世发表了退位的声明,流亡欧洲,带走了六十六卡车的金银财宝。1952年的军事政变还是有很大的历史意义的。这次政变不仅仅结束了一百四十年的土耳其王朝的统治,更是两千四百多年来,第一次由埃及人成为自己的统治者。在此之前最后一个埃及本土的统治者,是第三十王朝的法老奈科坦布尼二世(Nectanebo II),时间,是西元前343年。
Nectanebo II
自由军官运动把法鲁克的儿子推上了埃及王位,成为法雅德二世(Fuad II)。这个时候,自由军官运动究竟有谁,仍然是一个谜,除了纳吉布出面,其他人都隐藏在幕后。控制了政权的自由军官们开始废除所有的奥斯曼帝国的封建称号,开始进行温和的土地改革,从权贵手中收回了不少土地,这些都得到埃及人民的普遍支持。自由军官们宣称将要举行议会选举,自给起到一个监督政府的作用,并不打算自己来控制政府。不过六个月后,自由军官们改名成了革命军事委员会RCC,开始亲自控制政府,并不遗余力开始打击一切反对派。1953年六月,RCC废除了封建王朝,埃及就成立了共和国,纳吉布成为第一任总统。纳塞尔也终于走向了前台,他成立了以RCC为基础的政党解放运动,自己担任总书记。
推翻封建王朝只是纳塞尔的一个目标,另一个重要目标,是赶走运河区和苏丹的英国人。从1899年开始,苏丹是由英国和埃及共同管理的,实际上,埃及根本说不上话。埃及人一直在呼吁国家统一,恢复对苏丹的控制。在19世纪的大部分,苏丹都是在穆罕默德阿里王朝的控制之下的,甚至苏丹的首都,位于青白尼罗河交汇之处的喀土穆,最早就是埃及的军事据点。从经济上来讲,埃及的经济严重依赖尼罗河,控制尼罗河全流域,在战略上对于埃及非常重要。在1951年,不顾英国人反对,法鲁克国王就宣布自己是苏丹的国王,这是法鲁克难得几件得到埃及人民拥护的决策之一。
苏丹这个时候也开始了民族自治运动,使得英国人倾向于由苏丹人自己决定政治前途。掌握政权后,纳塞尔也倾向于由苏丹人自己选择,当然,纳塞尔坚信苏丹人与埃及人历史上的紧密联系,会使得苏丹人选择埃及:纳吉布的母亲,就是苏丹人。纳吉布认为结束英国人在苏丹的统治,需要埃及放弃对苏丹的治权。按照1899年的约定,苏丹是由英国通过埃及进行管理的。在理论上,埃及放弃治权,就会使得英国人在苏丹的统治非法。1954年,埃及政府与英国政府达成协议,苏丹将在日独立。英国人这一次不再要求土著人对于政府准备完备才允许独立了,苏丹的独立,和英国的中东政策是一体的。
苏丹的麻烦也就从这个时候开始了。英国人对于苏丹的统治,是把苏丹分成了两个部分,有两个独立的殖民政府,一个处理相对先进的北方的事物,一个负责偏远落后的南方。英国人这么分而治之也有其道理,北苏丹与南苏丹的确相差很多。北苏丹气候干旱,炎热,很多地区都是沙漠,居住的,大部分是讲阿拉伯语的穆斯林,占了整个国家四分之三的人口。南部却郁郁葱葱,土地肥沃,降雨量很高,居住的主要是黑人部落,讲多种语言,大部分信仰原始宗教,不过基督教在这里的传播势头也不错。南北苏丹之间在历史上也有很多冲突。在十九世纪,北苏丹人把南苏丹当成了资源产地,大肆在这里掠夺象牙,奴隶,使得南苏丹人对于北苏丹人往往充满了仇恨,北苏丹人也一直看不起南苏丹人,直接把南苏丹人称作奴隶。
南苏丹,有可能在2011年独立
英国人在1946年开始融合这两个部分,希望能够消除南北苏丹之间的隔阂,形成南北苏丹之间的合作。但是双方合作的基础非常薄弱。南苏丹人对于北苏丹人行事的复杂、丰富的政治经验非常恐惧,担心北苏丹人会完全控制南苏丹。南苏丹自己也没有准备好。一直到1953年,南苏丹人里面没有形成任何一个政党,也没有任何人试图联合各个部落,这样就根本没有政治势力能够代表南苏丹。当1953年,埃及与英国开始谈判苏丹独立事宜的时候,代表苏丹的都是北苏丹人。苏丹1956年的独立,得到了北苏丹人的欢呼,对于南苏丹人,却不是什么好消息。
1955年,苏丹还没有独立,南北苏丹的内战就爆发,一直打到1972年。停火10年之后,1983年南北苏丹重开战端,又持续了二十几年,一直到2005年。实际上,加上1970年代开始的达尔弗尔问题,以及最近几年的苏丹东部游击队,苏丹在五十年以来竟然一直处在内战之中。苏丹的事情以后专门说。现在说说纳塞尔的另外一个愿望:让英国人从运河区撤军。龙腾网
修建中的苏伊士运河龙腾网
这个愿望要比苏丹自治难。苏伊士运河全长192公里,在1869年建成,连接地中海和红海,打通了欧洲通往亚洲的通道,避免船只绕行整个非洲,战略意义重大。苏伊士运河建成后,苏伊士运河就由法埃双方控股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来经营,1875年,埃及把股份卖给了英国。1888年,运河地区成为英国控制下的中立区,实际上,1882年埃及内战期间,英国就已经派兵进入了运河区。按照1936年盎格鲁埃及条约,英国仍然保持对运河区的控制。到1950年代,苏伊士运河每年为英国输送的油品就达到两千万吨,超过了英国燃油消耗的一半。
苏伊士运河的作用显而易见
英国在运河区拥有英军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之一。这里是连接亚非欧三大洲的咽喉要道,控制着波斯湾的原油运输,是连接在全球飘扬的米字旗的枢纽,更是大英帝国仍然辉煌的象征,无论政治意义,经济意义,还是军事意义都非同小可。英军在这里的经营也很不错,整个军事基地就分布在苏伊士运河边上,占了运河三分之二的长度,面积达到九千平方英里,驻扎着八万英军。但是对于埃及这样一个有着光荣历史的古国,英军在自己领土的存在并拥有部分地区的治权,就意味着耻辱。运河区里面有三个城市,居住着一百万埃及人,都要接受英国的管辖。另外按照1936年的约定,英军在这里的驻军不应该超过一万人,现在英军的规模早就超出不少倍了。所以很多埃及人就把英军的存在视为民族耻辱,针对运河区的恐怖袭击也一直没有中断,英国军队和平民都成为了被攻击的目标,而无论是法鲁克的封建王朝,还是纳吉克的军人政府,都在暗地里支持对运河区的骚扰。这也使得英国人不得不重新评价这个基地存在的必要性。基地本来只需要三万人来进行运作,但是却需要另外五万军队来维持秩序,实在令人头疼,另一方面,埃及的反英浪潮,会对阿拉伯世界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进而影响英国的全球战略。
苏伊士运河
权衡利弊之下,1954年10月,英国终于同意撤军。按照埃及与英国签署的协定,日之前,英国将完成撤军,同时埃及同意英国在这个基地保留非军事的技术人员来维护基地,为路过的英军提供给养维护,为期七年。纳塞尔甚至还同意在发生全球规模的紧急事态的时候,允许英军回来。这又是埃及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这意味着1882年以来,埃及领土上首次没有了外国驻军,更是在将近两千五百年的历史上,埃及人首次实现完全的独立。
苏伊士运河
1954年底的时候,纳塞尔已经完全控制了埃及的军队,也已经把纳吉布完全架空,控制了政府,接连不断的好消息,使得纳塞尔的个人声望也越来越高。不过,纳塞尔对于反对者也毫不手软,到1955年,被纳塞尔扣押的政治犯已经超过三千人。仍然年轻的纳塞尔对于埃及有很高的期许,希望尽快实现埃及的工业化,现代化,把埃及建设成为地方强权。为了治理几乎年年泛滥的尼罗河,纳塞尔提出了建设阿斯旺大坝的计划,希望能够创造出上百万英亩的耕地,为埃及的农业提供稳定的水源,当然,还有发电。计划提出的时候,英美都表示支持。
阿斯旺水库
不过在埃及,纳塞尔的反对者仍有不少。英军需要两年的时间才能撤军的协议,成为了一些人反对纳塞尔的借口,再加上埃及实际上丧失了对苏丹的主权,使得激进分子连纳塞尔也容纳不下。1954年10月,埃及国内开始有骚乱,甚至有对纳塞尔的刺杀。埃及国内的紧张局势,使得纳塞尔相信只有埃及成为阿拉伯世界的领头人,才能够维持埃及的独立,以及自己的政权。这样,纳塞尔就需要成为反抗英国人的带头人。英国在中东与伊拉克和约旦的关系还很紧密,在纳塞尔眼里,英国人有可能在中东东部形成一个以伊拉克约旦为中心的亲英的集团,这就成了纳塞尔成为阿拉伯世界领袖的障碍。作为非洲大陆和阿拉伯世界里面第一个彻底摆脱外国势力的领袖,纳塞尔实际上很自然地把自己视为阿拉伯联合运动的领袖,视自己非洲解放运动的带头人,很自然,纳塞尔就把整个大陆,整个阿拉伯地区的解放视为己任。开罗的广播电台中,有很多号召阿拉伯世界摆脱外国人的枷锁,反抗帝国主义的宣传。这些就与英国在中东的利益有了直接冲突。
当英国提议埃及加入西方主导的抵制苏联在中东地区影响的防卫协议的时候,纳塞尔也很自然的拒绝了这个请求,反而提议由阿拉伯国家来维持中东地区,不同意有外国势力介入,并竭力破坏英国的这个协议。在外交方面,纳塞尔也开始推行不结盟的主张,试图摆脱东西方冷战的影响,保持中立。不过这些在英美看来,更像是反西方的行为,是亲苏的。这样的背景下,英国开始减少了对埃及的支援。埃及和英美的关系开始变化。
1955年三月,以色列突然向埃及驻扎在加沙地区的三个军营发动袭击,炸掉了指挥部。纳塞尔立刻就把这个事件看成是西方国家试图推翻自己政府的行动。而这个时候纳塞尔很清楚,自己缺乏装备和训练的军队是无法与英美支持的以色列抗衡的。于是,纳塞尔就开始寻找一切可以帮助自己的力量。向西方寻求援助被拒绝之后,社会主义阵营自然就是最方便的选择。1955年九月,捷克斯洛伐克与埃及签署了军火协议,包括坦克,火炮,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等等重装备兵包括军事培训人员,保加利亚随后也向埃及出售了几艘军舰潜艇。这个协议立刻在西方引起了轰动,英国指责纳塞尔把苏联人请进了家门口。虽然纳塞尔声称刚刚摆脱了外国人的埃及不会倾向于任何一方,但是仍然消除不了西方的怀疑,英国首相索性把纳塞尔比成了墨索里尼。1956年三月,约旦国王哈桑忽然解除了约旦军队总司令,英国人约翰格拉布(John Glubb)的职务,英国人怀疑这里面是纳塞尔在捣鬼。1956年五月,埃及与红色中国建交,激怒了美国国务卿,台湾的坚定支持者杜勒斯,在七月断然撤回了对阿斯旺大坝的金融支持,英国人也立刻凑了热闹。
约旦国王哈桑
纳塞尔对此的反应再次震惊了世界。日,纳塞尔在纪念法鲁克下台四周年的集会中宣布把1866年成立的负责苏伊士运河运行的苏伊士运河公司国有化。按照合同,这家公司拥有对苏伊士运河的九十九年运行权,可以合法运行到1968年。现在,纳塞尔宣布,这家公司国有化,这家公司的盈利,将被用于建设阿斯旺大坝,与此同时,埃及军方迅速控制了运河区。
纳塞尔与英国首相艾登
虽然纳塞尔同时宣布会对这家公司的外国股东进行补偿,但是英国已经不能再容忍纳塞尔的所作所为了。英国立刻要求军方准备武装夺取运河的计划,法国也不例外,同时公开谴责纳塞尔支持阿尔及利亚的民族主义运动,把纳塞尔描述成了希特勒。美国人这个时候却不支持英法的激进立场,提出只有在运河航运受阻的时候才能使用武力。现在,埃及控制下的运河通行无阻,通行效率还提高了一些,似乎没有什么理由进行军事干涉。当然,美国人喜欢的是国际共同管理运河,纳塞尔虽然对此表示异议,但是还是开启了谈判。
英国首相艾登与法国首相摩勒。两个人在苏伊士危机之后都下台
不过英法可等不及了,拉上了以色列一起去军事行动。自从以色列建国之后,经过苏伊士运河的以色列船只,以及往返以色列的外国船只,经常被扣押,使得以色列几乎无法使用这条便利的水道,早就希望染指运河。现在英法要动手,以色列自然不甘落后。日,以色列的军队穿过了加奈半岛,向苏伊士运河进军,沙龙在战争中显露头角。与此同时,英法以此为借口,要求埃及和以色列都撤军,并指出要埃及撤出运河西面,并指出埃及没有能力维持运河的安全,需要重新回到英法共管。纳塞尔拒绝后,英法自己也动手了,从塞浦路斯和马耳他基地以及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轰炸了埃及的空军基地,摧毁了纳塞尔的空军,同时空降部队控制了运河区的萨意德港口,向开罗散发传单,呼吁埃及人民推翻纳塞尔。纳塞尔也毫不示弱,下令阻塞运河河道,沉了在运河内的全部四十七艘船,阻塞了运河的航运完全中断了欧洲的油品供应,导致了欧洲燃油供应灾难。
苏伊士运河的沉船
但是这个时间美国人非常不喜欢。在欧洲,匈牙利革命正在热闹,美国人担心在埃及的行动很可能会导致华沙条约国家的集体行动,导致战争扩大化。于是,艾森豪威尔要求英法和以色列停火,并在联合国推动议案要求各方撤军,苏联威胁要直接用导弹干涉,阿拉伯世界反应激烈,沙特阿拉伯宣布与英国断交,并提出燃油禁运。联合国通过了1001号决议,要建立联合国紧急部队,提出提案的加拿大人皮尔森竟然因此获得1957年诺贝尔和平奖,并成为了之后联合国维和部队的雏形。葡萄牙和冰岛建议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开除英国和法国。美国人干涉的决心最大,甚至提出如果英国不撤军,有可能抛售美国储备的英镑,并出售美国持有的英国国债,也不为英法补上沙特阿拉伯燃油禁运而导致的英法燃油缺口。在英联邦内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也带头反对。这些国际反映超出了英国政府的意料,英国人坚持不住了,军队登陆之后不到48个小时,英国政府就宣布单方面停止军事行动,连法国和以色列都没有提前通知,大大惹恼了法国人。随后,英国首相辞职。1956年12月底,英法军队撤出,由联合国和丹麦的军队接管,以色列也在1957年三月撤出了西奈半岛。就这样,军事上已经输得一塌糊涂的纳塞尔取得了政治上的最终胜利。
苏伊士危机,又称苏伊士战争
这样,苏伊士危机使得纳塞尔的声望更加高涨,现在,纳塞尔已经被描述成了反抗西方反抗帝国主义的的现代萨拉丁,纳塞尔的画像,出现在埃及、中东、非洲的各个角落。苏伊士危机也同样使得纳塞尔可以清理埃及的经济,把外国势力赶出了埃及,受影响的英法企业多达几万家。纳塞尔政府办颁布的新的法律要求埃及的公司必须是埃及人所有,埃及人的股权要占到大多数,并且需要由埃及人进行管理。1958年,埃及与苏联签署协议,由苏联协助进行阿斯旺大坝的建设。这个时候,纳塞尔已经成了阿拉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领袖人物。
对于英国人来讲,苏伊士危机彻底敲响了大英帝国的丧钟。现在全世界的人都看到了,没有美国人的支持,英国人实在已经没有任何威慑力,其在阿拉伯的影响力、其维持非洲殖民地的愿望,自此以后都大打折扣,大英帝国的溃败,正式开始。
不过法国人有另外的想法,仍然要为维护自己在非洲的领地而奋斗。
和英国人不同,法国人可不打算放弃自己的殖民地。法国人对自己的殖民地的经营是很有信心的,其中最放心的一个,就是阿尔及利亚。阿尔及利亚位于非洲西北部,阿拉伯语的日落之地。阿尔及利亚北部的三个省里面已经有大量的欧洲人口居住,法国人根本就在当那里是法国的一部分,这些地方的政治地位,也和法国境内的省的地位相当。阿尔及利亚的各个城镇,也有浓郁的法国特色,首都阿尔及尔在地中海边山坡上的别墅,像极了法国田园。实际上,阿尔及尔三分之一的人口都是欧洲人。龙腾网
法国在北非的殖民地包括摩洛哥,阿尔及利亚和突尼斯
当然阿尔及利亚的主要人口不是欧洲人。控制阿尔及利亚政府的,是这些把这里当成自己家的侨民,他们控制了这里的政治,商业,农业,而这里的大多数人口的穆斯林,地位就差多了。侨民和土著人口之间的差距非常大。大多数的穆斯林人口贫穷,没有文化,没有工作,被看成是劣等民族,整体上被歧视。不过土著人口的人口增长很快。在城市,大量的土著人口涌入,在城市边缘废弃的土地上聚集起来,居住在简易房里面,生活条件艰难,比如在阿尔及尔的某处地方,一平方公里的面积里面就居住了八万穆斯林,形成了城中之城。穆斯林们的工作机会非常少,使得一些人跑到法国去找工作机会,主要从事简单体力劳动。
一群阿尔及利亚的阿拉伯人。照片摄于1899年
这样的环境下自然要催生反抗。不过穆斯林们也不是完全没有政治地位,在巴黎的议会中,阿尔及利亚的八百万穆斯林人口拥有十五个席位,不过只有一百万人口的侨民也有十五个席位。并且,侨民们总是能够在议会中找到其他政党的合作者来支持自己的提案,保护自己的权利,而阿尔及利亚的穆斯林们,寻找盟友就难多了。战后的法国充满了麻烦,国内的罢工不断,通货膨胀很难控制,法属越南没完没了的战争也让人提不起精神。这样的背景下,阿尔及利亚的穆斯林代表寻求的阿尔及利亚改革,自然得不到什么人支持。
1950年代的阿尔及尔
阿尔及利亚的地方政府里面,穆斯林的比例也很低。地方选举已经进行了很久,但是这些选举大都是经过控制的,确保法国统治者喜欢的人物当选。阿尔及利亚政府的高级管理人员里面更几乎全是法国人,在八百多个高级管理位置中,穆斯林仅占了八个位置,而治理乡村四百万穆斯林人口的,仅仅是二百五十名法国人。这样,穆斯林改革派中的温和派的声音,基本上没有机会表达,表达出来了,也没有人有耐心听。这就给了激进派机会。
Ahmed Ben Bella
1947年,阿尔及利亚就出现了激进的革命团体,号召进行武装斗争,创始人之一就是本贝拉Ahmed ben Bella,法国军队里面的退伍军官,这时候才29岁。本贝拉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作战勇敢获得过法国军方的嘉奖。1949年,本贝拉组织袭击了一家邮局,抢到了三百万法郎。不过这个组织随即就被法国警方破获,本贝拉被捕,判处八年监禁。1952年,本贝拉用藏在面包里面的刀片割断了牢房的铁条逃了出来,跑到开罗,寻找纳塞尔的庇护。
本贝拉与纳塞尔
到1954年,激进派的武装力量又成了气候,形成了新的武装组织,叫做FLN。FLN有九位领导人,六个在阿尔及利亚,三个在埃及开罗,争取纳塞尔的以获取武器,其中就包括本贝拉。在法国人的鼻子底下,收集武器的工作并不容易,而纳塞尔虽然在开罗的电台里面许诺了很多,但是并没有提供什么实质的帮助。结果激进派们仅仅得到了四百多只枪,大部分还是运动器材。尽管如此,暴动还是要搞的。FLN的计划很庞大,针对的目标很多,什么政府部门、法国军事人员、侨民的房产,以及穆斯林的“叛徒”等等,都是FLN计划要袭击目标。不过激进者们还不够激进,有严格的指令要求不能有白人平民的生命安全受到影响。暴动的这一天,定在了日。
FLN这次组织,在保密方面做得不错,暴动一直到行动的时候都没有暴露。实际上,一直到行动结束,也没有暴露出来这些袭击是一个激进的武装组织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这些袭击进行得实在太差了,根本就没有任何主要建筑受到任何损害,以至于当法国军警聚在一起商讨这些事件的时候,竟然没有把他们联系起来,认为仅仅都是孤立的事件而已。不过有暴力反抗本身已经使得法国人吃惊了,军警立刻反应起来。很快,有几百名穆斯林被捕,包括大量温和派的,对这次暴动完全无知的异见者。法国也增派了部队,在周围的山区开始围剿FLN。两周内,FLN刚刚建立起来的网络就彻底瓦解。随着圣诞节临近,似乎一切都恢复正常了。
在阿尔及利亚的法军士兵
不过到了1955年春天,残存的FLN又开始活动了。这次FLN的目标对准了容易侵犯的人物,也就是协助法国政府的穆斯林官员。很短的时间内,几百名各个级别的穆斯林官员被虐待、残害,甚至被杀害。这自然引起了法国政府的重视,把在阿尔及利亚的军队数量增加到了十万人。法国军警对平民也毫不手软,无论是否和反抗人员有关联,被抓的平民很多都遭到酷刑,成千上万的平民被送往集中营。
1954年11月,法军士兵与被捕的反抗者
1955年八月,FLN终于放弃了不袭击白人平民的策略。在一个规模不大的矿业小镇,FLN的人员挨家挨户进行屠杀,包括妇女和儿童,事件中,死亡了七十一名白人。这当然激起了法国的强烈镇压。现在,法国军警已经开始随意杀害穆斯林,法国侨民们也组织起了自己的武装团队,也开始随意向穆斯林开刀。按照法国的官方数字,混乱中有1273名“游击队员”被杀。而按照FLN提供的有详细姓名地址的名单,死亡人数高达一万两千人。法国军警的暴虐使得很多中间派温和派加入了激进的FLN,斗争中,FLN的队伍逐渐壮大。现在,温和派和中间派几乎都没有了市场,大多数穆斯林都成了激进派,成了FLN的支持者,至少是FLN的同情者。连那些曾经在法国人的政府里面工作的高级官员,都有一些倒向了激进派一边。整个阿尔及利亚,陷入了混乱,阿尔及利亚战争正式开始。
阿尔及尔街头的暴乱
描述阿尔及利亚战争的作品非常多
这个时候,法国人不仅仅在阿尔及利亚遇到了麻烦,在旁边的摩洛哥,突尼斯,民族主义运动也开始崛起。法国人在摩洛哥的统治是在1912年开始的,按照当时的协议,法国人负责外部事物,内部事务仍然是摩洛哥王室的责任,不过需要由法国人进行所谓的技术支持。当然,法国人的支持遍及了各级政府,实际上控制了整个摩洛哥。但是在这样的政治框架下,在摩洛哥的欧洲侨民就没有什么政治权利了。看着邻居阿尔及利亚的侨民可以参政,居住在摩洛哥的侨民们自然不甘落后,一直有这方面的呼吁。但是这里的主要人口可不是这些侨民,而是当地的穆斯林人口。二战后,摩洛哥的民族主义被唤醒,要求完全独立的呼声越来越高,而这些呼声的后台,竟然是法国人扶持的傀儡振权的领袖,摩洛哥国王穆罕默德五世。
穆罕默德五世是被法国人扶上台的,当年法国人选定了这个人,很重要的原因是认为穆罕默德年轻,政治上具有可塑性。1927年,十七岁的穆罕默德登上王位,继续在法国接受教育,法国人很期待能够培养出一个亲法的统治者的。但是默罕默德五世却被塑造成了一个认真勤劳的实干家,宗教上更加偏向伊斯兰,也倾向支持民族主义运动。特别是经过与罗斯福的见面,确认大西洋宪章也同样适用于非洲国家之后,穆罕默德坚定了自己争取国家独立的立场。1947年,穆罕默德发表讲话,公开支持摩洛哥境内的民族主义浪潮,正式走向了法国人的对立面,随即,穆罕默德开始拒绝在法国殖民政府的文件上签字,使得摩洛哥的管理陷入停顿。
穆罕默德五世
法国人终于忍受不了穆罕默德五世了。法国人怂恿反对摩洛哥王室的巴巴里人酋长,在摩洛哥首都组织大规模的游行,向穆罕默德施压。以此为借口,法国政府在日废黜了穆罕默德五世,把他流放到了马达加斯加,另立了穆罕默德一个从来不问政事的叔叔成为新的国王。不过这却激怒了摩洛哥境内的民族主义者,现在,无论城市农村,中产还是贫民,摩洛哥人民都团结到了一起,要求默罕默德回来。这时候的反抗就不再是和平的了,暴乱遍及摩洛哥各处,甚至出现了叫做解放军这类名字的军事武装。
穆罕默德五世。1957
阿尔及利亚的另一个邻居突尼斯也很热闹。法国占领突尼斯是从1881年开始的,这个时候也同样遇到了两方面的压力,一方面是在突尼斯的二十五万欧洲侨民要求政治权利,另一方面是占人口大多数的穆斯林土著人口要求独立。不过在突尼斯的独立运动中,突尼斯王室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独立运动的领导人,是出身中产阶级的律师包格巴(Habib Bourguiba)。
包格巴生于1903年,在法国接受教育,娶了法国老婆,不过很快就投身独立运动。包格巴在1934年建立了自己的政党,随即被捕,流放到了撒哈拉。流放结束后,包格巴到了巴黎,开始鼓吹在突尼斯推翻王权建立宪政,并让当地人参政,不久后再次被捕。二战结束后,法国人重新控制了突尼斯,包格巴则跑到了开罗,向阿拉伯世界寻找支持,不过发现应者寥寥。1949年,包格巴回到突尼斯,再次开始呼吁法国人改革。1950年,法国政府同意考虑突尼斯的内部自治,不过这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在突尼斯的侨民的要求,包格巴对此并不满意。不久,包格巴再次被捕,但是突尼斯内部的暴力反抗已经开始了。这样,到了1950年代中期,法国在北非的三个殖民地都已经闹了起来,法国人应接不暇。
法国在北非的三个殖民地同时遇到了麻烦,就需要法国人权衡一下,抓抓重点了。法国政府决定放弃相对不重要的突尼斯和摩洛哥,集中精力保住阿尔及利亚。法国人在阿尔及利亚经营很久,阿尔及利亚也已经发现了油田,经过二战后将近十年的准备,很快就可以产油了。这样的地方,法国人实在舍不得放弃。1955年六月,包格巴被释放返回突尼斯,受到了突尼斯人的夹道欢迎。两天以后,包格巴与法国政府就达成自治协议,实现突尼斯内部事务自治。1955年11月,穆罕默德五世返回摩洛哥,重新登上王位,同样受到群众的欢呼。1956年三月,突尼斯和摩洛哥同时独立。而在阿尔及利亚,法国却增派了兵力,1956年,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兵力达到五十万。
阿尔及尔,1960
二战结束之后不久的法国实在没有多少底气来维持这样规模的军事行动。为了保证足够的兵源,法国政府把服兵役的时间延长到三十个月,征集了预备役,政府也开始按照战争时候的状态运作,法国在阿尔及利亚进行的已经接近于全面战争。法国政府也尝试与阿尔及利亚的反对派谈判。1956年十月,本贝拉到摩洛哥接受一船军火,然后飞往突尼斯参加与法国政府的谈判。按照计划,本贝拉应该搭乘穆罕默德五世的私人飞机,但是到了最后一刻,却被告知飞机上没有位置了,改乘摩洛哥空军的飞机。这样,在飞机上,本贝拉就不再受到穆罕默德五世的保护。得知这样的消息之后,阿尔及尔的法国将军们决定迫降本贝拉的飞机,本贝拉随即被扣押,开始了长达五年的监禁生涯,没有审判。本贝拉的被捕激怒了穆罕默德五世和包格巴,这两个国家放弃了协调双方的努力,开始全力支持阿尔及利亚的反政府武装FLN。与此同时,阿尔及利亚内部残存的穆斯林中间派彻底导向了激进派,阿尔及利亚的问题也再也没有独立之外的第二条路可以走。
被法国军方逮捕之后的本贝拉(右一)
1957年,战争开始从乡村转向城市,FLN爆炸了一些城市里的咖啡馆,酒吧,引起了侨民们的反弹,开始袭击穆斯林社区。军方借此机会全面接管了阿尔及利亚的治安工作,进行军事管制。军队的效率自然比警察高了很多,法国军方迅速开始控制城市,学着纳粹德国实行的那一套,把城市分成了区区块块,穆斯林社区被铁丝网围了起来,也装上了探照灯,日夜有军队和便衣巡逻。这样,法国军方彻底压制住了FLN在城市的活动。在乡村,针对FLN的镇压也非常有效,残余的FLN成员只能逃进深山里面,很多人跑到突尼斯避难。与此同时,法国军方开始大规模的逮捕,被抓的人大部分受到虐待,十几年前德国纳粹对付法国人的那一套,几乎被照搬了过来。连一些法国人都看不下去了,阿尔及尔的警察总监十四年前曾经受到过盖世太保的虐待,认定一些被关押的人受到了和他当年一样的虐待,愤而辞职。按照这位官员的估计,军方控制的人员里面,人间蒸发掉的至少有三千人。
FLN的武装,1957
到1958年初,军方基本上完全控制住了局面。城里面,FLN已经完全不见了踪影,乡下,也基本上听不到FLN的声音,边界上,法国军方架起了电网,防止躲藏在摩洛哥和突尼斯的FLN分子回流,阿尔及利亚战争,看起来已经以法国胜利而告终。FLN自然进入了低谷。现在FLN的总部搬到了突尼斯,得到了包格巴的大力支持,提供场地,经费,武器装备。但是FLN却很难通过法国军方在边界设置的封锁线,也不是没有尝试,FLN一直在试图突破这条封锁线,代价却是死亡几千人。不过渐渐的,法国军方这些残暴手段被揭露出来,在法国引起了强烈反弹,同时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怀疑用这样的方式维持对阿尔及利亚的统治究竟意义何在。
法国自己终于坚持不住了。法国军方在阿尔及利亚的所作所为,遭到了法国民众的反对,遭到了国际社会的谴责,各种运动连续不断,最终,阿尔及利亚的事态导致法国内部分裂。1957年5月,法国莫勒政府下台,法国有二十二天没有中央政府。到了十月和十一月,又有长达三十五天没有政府。随后,政府又在1958年四月份垮台,法国再次进入无政府状态。法国政局如此不稳,严重影响了法国的国际地位,民众对于政客们已经越来越没有信心了。
军方并没有受到法国政府混乱的政治的影响,仍然坚持在阿尔及利亚的存在。法国军方最近实在一直很丢脸,二战时候的表现就不多说了,二战后,在法属越南的溃败,在苏伊士运河的撤退,更让军方抬不起头来。现在,法军实在再也输不起这场阿尔及利亚战争,决心不让政客们把自己的胜利果实出卖掉。对于这些法国军人来讲,维持阿尔及利亚的战争,已经上升到维护西方的价值观的高度,现在,法军具有阻挡西方的溃败的历史使命。法军坚持需要打击FLN在摩洛哥和突尼斯的基地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当然,政客们是不会允许军方这么做的。
1958年五月,法国仍然没有政府。这个时候,呼声最高的总理人选佛蓝宁Pierre Pflimlin宣布愿意与FLN谈判来解决阿尔及利亚问题。这个提议立刻遭到法国军方的强烈反对。5月9日,法军在阿尔及利亚的总司令萨兰Raoul Salan直接宣布军方不彻底镇压FLN就不会停止战斗,开始提到军方介入政治的可能。同一天,FLN宣布处决了俘获的三个法军士兵,正好给了法军以及阿尔及利亚的侨民们以借口,准备5月13日进行大规模抗议。5月10日,法国在阿尔及利亚的总督回巴黎述职,5月13日,阿尔及利亚军方与侨民们一起成立安全委员会,全面接管了阿尔及利亚的事务。5月14日,法国议会匆忙把佛蓝宁推上了总理的位置,一上台,佛蓝宁就宣布封锁阿尔及利亚,而阿尔及利亚军方开始呼唤戴高乐重新掌握政府。5月15日,萨兰发表讲话,结束的时候,高呼法兰西万岁,阿尔及利亚万岁,停顿了一阵子之后,高呼,戴高乐万岁!这个呼吁,得到了阿尔及利亚的侨民,军方,以及法国本土的广泛支持。
戴高尔这个时候已经赋闲12年,写自己的回忆录,享受着自己的退休生活。不过这个六十七岁的老人显然做好了关键时刻再一次拯救法国的准备,5月15日,戴高乐宣布接受民众的呼唤。6月1日,经过两周的紧密谈判之后,戴高尔出任全权总理,授权在六个月内起草新的宪法,这也就宣布了法兰西第四共和国至此倒台。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首任总统戴高尔将军
在阿尔及利亚,军方和侨民都竞相庆祝这个消息,这些人相信,戴高尔将军会坚定不移地站在法国军方的立场,把阿尔及利亚战争进行到底。戴高尔也没有让他的支持者们失望。6月4日,戴高乐抵达阿尔及尔,在公众集会中,高举着他标志性的V字标志,宣布:“我理解你们!”
戴高尔在阿尔及利亚受到侨民们的欢呼
法国在西非中非的殖民地是一股脑独立的,显得很突然,英国在非洲的殖民地,独立进程就慢一些,平缓一些。英国政府还是有足够的耐心尽可能确保平稳过渡的。在西非,除了加纳,英国的殖民地还有三块,分别是塞拉利昂,冈比亚,和尼日利亚。
英国在西非的殖民地龙腾网
塞拉利昂,字面意思是狮子山。这里属于热带丛林地貌,茂密的森林成了天然的屏障,使得这块土地没有被其他西非的王朝征服,也免除了穆斯林的影响。但是位于大西洋之滨的地利,使得航海者很方便到达这里,所以这里是非洲最古老的殖民地之一。1462年这里就有葡萄牙人造访,起了狮子山这个名字。很快,这里就成了西非奴隶贸易的一个重要中转站。日,一些英国商人,以及一些来自伦敦的黑人被废奴运动的先驱,英国人夏普Granville Sharp创建的圣乔治湾公司运到了这里。这些黑人实际上大部分来自美洲,在美国独立战争中参加了英军,战败后到英国定居,接受圣乔治湾公司的资助。把这些黑人运到这里,也是为了解决养活这些黑人的经济问题。第一批移民总是不这么幸运,疾病以及本地人口的敌视,使得第一批移民几乎全部死光,不过很快第二批就到了,这次是夏普的另外一家公司塞拉利昂公司,从美国运来了一千两百名逃跑出来的奴隶。这些人终于在这里定居下来,建立了自由城,成为美洲寻找自由的黑人们的天堂。这些人不久以后摆脱了塞拉利昂公司的控制,开始控制当地内陆的贸易,使用的美洲黑人英语,也很快就成了这个地区贸易和传教的通用语言。1808年,自由城成了英国的殖民地,1896年,塞拉利昂的内陆地区也成了英国的保护地。这里曾经是英国在西非的统治中心,黄金海岸和冈比亚的殖民地也曾经由驻守在这里的英国官员管辖。这里也是英国在西非的教育中心,1827年成立了富拉Fourah湾学院,成为非洲西海岸讲英语的非洲人的最高学府,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面,这里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唯一的一所欧洲式的大学。
非洲的奴隶贸易路线
塞拉利昂的殖民史中,一直有独立反抗的传统。早在1799年,定居的新移民就因为不满意塞拉利昂公司的土地政策造反成功,在19世纪,还有几次反抗殖民者的斗争。其中最有名的一次,是1898年的草屋税战争,反抗英国殖民政府推行的草屋税。战争持续了几个月,双方都死亡几百人。反抗领袖白布雷Bai Bureh最终在日被捕,流放到黄金海岸,他的96个同伴,被英国人判了绞刑。这是塞拉利昂大规模反抗殖民者的最后一次。塞拉利昂在20世纪发现了钻石矿,开采权给了南非钻石潮中起家的戴比尔斯公司,以后会专门讲塞拉利昂的血钻。
塞拉利昂的民族英雄白布雷
二战结束后,塞拉利昂又重新出现了独立的呼声,最有名的是马尔盖Milton Margai领导的塞拉利昂人民党SLPP。马尔盖出生在塞拉利昂内陆的一个商人家庭,在富拉湾学院完成了大学教育,到英国上医学院,取得了医生执照,是英国的保护地里面第一个得到行医执照的人。回到塞拉利昂后,马尔盖在医院工作,很快就投入到了改善社会福利和卫生状况的工作中。1949年,马尔盖与人携手成立了SLPP,开始了政治生涯。1951年,英国人终于把海边的殖民地与内陆的保护地合并,颁布了新的宪法,并使得独立成为可能,这个新宪法里面,就有马尔盖的贡献。在依据新宪法进行的大选中,SLPP赢得了胜利,成立了黑人组成的议会。1953年,塞拉利昂成立了非洲人为主的内阁,原来的英国管理人员退居二线,马尔盖成为卫生农业和森林部长,1954年成为部长会议主席,1956年改称总理。1957年大选,SLPP仍然是执政党,但是马尔盖却在党内受到了他的弟弟的挑战。马尔盖在党内投票中勉强获胜,却决定另组新党,成立了反对党人民国家党PNP。1960年,马尔盖与他弟弟联手组阁,主持了与英国人的谈判,为塞拉利昂独立设立了时间表。塞拉利昂在日独立,马尔盖成为首任总理。
冈比亚是个很有趣的殖民地,包括的地方,就是冈比亚河的两岸,南、北和东三面都被塞内加尔包围。关于这一带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十世纪的阿拉伯商人。当时阿拉伯人建立的横贯西非的贸易通道,就经过这里。当十五世纪中期葡萄牙人抵达这里的时候,这里属于马里帝国的统治范围。葡萄牙人很快就在这里建立了贸易点,进行奴隶交易。1588年,英国人从葡萄牙人手上把这个交易点,从此这里成了英国人的势力范围。不过法国人很快就来了,于是,英国人和法国人开始争夺冈比亚河流域的归属。英法解决纠纷总是慢吞吞的,纠纷持续了一百年,到1783年,双方终于签订了协议,英国得到了冈比亚河两岸的土地,形成了现在的大致疆域,不过双方的明确边界,要到1889年才确定,冈比亚也正式确立了英国殖民地的地位。冈比亚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奴隶交易中心,从这里输送出非洲的奴隶可能超过三百万人。英国人在19世纪初期就开始了废奴运动,并在1816年建立了军事据点班珠尔Banjul驻军阻止奴隶贸易,不过成效寥寥,冈比亚的奴隶交易,竟然一直持续到1906年。冈比亚在20世纪初期就开始逐渐半自治,政权逐渐由居住在这里的英国人控制。
二战期间,冈比亚的士兵参加了缅甸的作战,冈比亚的班珠尔也成了美国空军和海军的补给点,起到了不少作用。1943年,美国的罗斯福总统就是从班珠尔中转到摩洛哥参加卡萨布兰卡会议的,使得班珠尔竟然成为美国在任总统访问的第一个非洲城市。冈比亚的独立进程要慢一些,1963年,冈比亚成立自治政府独立负责内部事务,日,冈比亚独立。独立后,塞拉利昂和冈比亚仍然是英联邦的成员。
英国人在西非最大的殖民地尼日利亚的情况就要复杂一些了。葡萄牙人是最早到达这里的欧洲殖民者,为现在拉格斯的地方取了名字,这里一直到19世纪末期都是西非的重要奴隶交易中心。不过这块地方仍然由土著土著人的王朝统治,1850年代,提倡终止奴隶交易的土著王被反对者赶下台,不得不邀请英国人来帮助。英国人的势力也不遥远,在拿破仑战争后,英国人的势力已经渗透到目前尼日利亚版图的内陆部分。1861年,拉格斯也正式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不过拉格斯的奴隶交易,实际上要持续到1889年。1901年,尼日利亚整体成为大英帝国的保护地。
不过尼日利亚一直不是由一个统一的政府管理的。英国人把尼日利亚分成了三个部分,北部,东部,西部。北方的面积大,占了整个尼日利亚的四分之三,人口也多,占了一半的人口。这里的人口主要是穆斯林,讲豪萨Hausa语的为主,不过统治阶层主要是讲富拉尼Fulani语的,体制基本上是封建制度。豪萨人也好,富拉尼人也好,与南方的区别都非常大,仿佛来自两个世界一样。尼日利亚北方的发展很慢,在1950年代的时候,尼日利亚北部只能勉强找到一点现代文明的影子,有一些经济活动,有一点初级教育。到1950年的时候,整个北方只有一个大学毕业生,这个人出自统治阶层的富拉尼族,改信了基督教。
豪萨人的分布
西部就是拉格斯,这里主要的人口是约鲁巴人Yoruba。约鲁巴人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几个小规模的王国,属于比较完善的酋长质,最后一个约鲁巴人的王朝统治拉格斯一带至少有四百年之久。由于是西非的奴隶贸易中心,约鲁巴人很早就与欧洲殖民者接触,也早就习惯了城市生活,所以在教育,商业,管理等等方面都有很大发展,其中也有很多人接受了高等教育。
约鲁巴人分布
约鲁巴妇女
东部地区位于尼日尔河的东面,主要居住着伊博人Igbo。这里是尼日利亚最贫穷,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却有着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尼日利亚人群。由于贫穷,很多东部人到其他地方寻找工作机会。几乎尼日利亚全国的小职员、技工、小商贩,甚至流动的劳动力,大都出自这个地区。伊博人在尼日利亚的各地,形成了星星点点的小的社区。伊博人传统上没有出现过强势的政治势力,基本上处于家族统治阶段,社会形态发展很原始。伊博人对于家族的依附感并不严重,更加重视个人的成就。
伊博人分布
伊博人的仪式。摄于1930年代
除了这三个地区的四个主要民族,尼日利亚还有两百五十多个少数民族,几乎每一个都有自己的语言,有自己的传统生活区域,有自己的传统生活方式。这些少数民族加在一起,占了尼日利亚总人口数量的三分之一。大部分的少数民族都居住在北方。北部除了豪萨人和富拉尼人,另外还有两百多个民族,占了北部人口数量的一半。在东部和西部,伊博人和约鲁巴人分别占了自己地区人口的三分之二左右,优势比较明显。由于各个不同的民族距离很近,而尼日利亚拥有非常高的人口密度,使得各个民族之间争夺各种资源的争斗一直持续不断,矛盾比比皆是,非常热闹。此外尼日利亚还有宗教问题。尼日利亚北部的民族大多数都信仰伊斯兰教,也是的伊斯兰成为尼日利亚的第一大宗教。伊斯兰教早在十一世纪就传播到了这里,在十六世纪的时候,已经传遍了整个尼日利亚地区,不过主要集中在北方和一些大的聚居点。此外,约鲁巴人在被马里王朝统治期间,也有很多人接受了伊斯兰教。在东部,就是传统宗教和基督教的势力范围了。民族矛盾加上宗教矛盾,使得尼日利亚总有民族宗教冲突。不过其中闹得最热闹的还是一些曾经辉煌的民族,比如西部的贝宁族人,幻想着重建古老的贝宁王朝,而东部也有两个民族沉浸在重建祖先辉煌王朝的梦想中。
富拉尼人分布区域
富拉尼女孩
不仅如此,南部与北部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差距。到1960年,北方人口占了全国人口的54%,接受过小学生的人数却只有全国的10%,中学毕业人数低于5%。大学毕业生这个时候终于不仅仅是一个了,不过也没有上千。受教育的人口数量太少,就意味着国家的管理人员里面,北方人在人数上会吃亏,实际上,在独立之前,尼日利亚的国家官员里面,仅有百分之一来自北方,使得北方人担心会被南方人控制。可想而知,把这样的地区强行拼接在一起,是多么困难。
尼日利亚的民族分布,1979年
1950年代的非洲独立大潮,自然也没有落下尼日利亚。实际上,尼日利亚的独立呼声是喊得最早的,带头的,是来自东部的伊博人阿齐克维(Benjamin Nnamdi Azikiwe)。阿齐克维在尼日利亚完成了中学教育之后,到美国念大学,在宾西法尼亚州的林肯大学得到学士学位,随后在常青藤大学之一的宾西法尼亚大学取得了硕士学位,对于当时的黑人来讲,可以说是取得了很了不起的成就。1934年,阿齐克维在加纳找到了一份工作,当报纸编辑,这个时候,阿齐克维就开始鼓吹民族主义,并强烈批评那些被殖民者洗了脑的黑人精英们。1937年,阿齐克维回到尼日利亚,定居在拉格斯,开始建立自己的媒体帝国,继续利用报纸为主要工具抨击殖民政府,1944年,阿齐克维就与人共同创建了政党尼日利亚和喀麦隆国家会议NCNC,向殖民者争取更大的权利。
1951年,英国人提供了第一部新宪法,选举出了土著人组成的议会,组成了土著人的地方政府。阿齐克维这个时候是西部地区的反对党领袖。1952年,阿齐克维移居东部,回到了伊博人为主的地方,随即被选举为东部的部长会议主席。英国人提供的1951年宪法有很大的问题,于是,1954年又进行了大的调整,把尼日利亚分成了三个部分分别自治。按照1954年宪法,阿齐克维当选为东部地区的首相。1954年宪法实际上也给出了尼日利亚自治的路线图。1957年,东部和西部都实现了半自治,自己来处理内部事务,殖民者退居二线,不过北部地区的动作慢了一些,到1959年才准备好。这样,尼日利亚独立的操作就开始了。英国人想出来了联邦制的结构,用意是在同一个国家构架下,尽可能维持三个地区各自的自治,免得利益受到其他地区的侵害。尼日利亚的中央政府,就是一个多方联合政府。执政的是北方穆斯林为主的尼日利亚人民大会NPC和东部的NCNC的执政联盟,首脑的称号是总督,由阿齐克维担任。而最大的反对派,就是来自西部的约鲁巴人为主的政党行动派AG。
日,尼日利亚独立。这个非洲人口第一大国,资源丰富,看起来立刻就要成为非洲不可忽视的力量。
刚果河,又名扎伊尔河,是中西部非洲最大的河流。刚果河发源于中部非洲南部,蜿蜒四千七百公里,穿过仅次于亚马逊雨林的世界上第二大的热带雨林。刚果河的流量也居于世界第二位,仅次于亚马逊河。刚果河还围成了世界第二大的流域盆地,仍然是仅次于亚马逊河流域盆地。刚果河的水流非常稳定,因为整个河流跨越赤道,无论什么季节,总会有一边有丰富的降水,保证充足的水源注入刚果河。龙腾网
刚果河流域
刚果这个名字,来自在刚果河下游的古老的刚果王国。刚果王国是刚果部落征服了刚果河中下游地区一些部落而诞生的,兴起大约是在1400年,最兴盛的时候,包括现在的安哥拉,刚果(布),加蓬,以及刚果(金)的西部。十五世纪末期,葡萄牙航海家就到了这里,开辟贸易站的同时,天主教的传教士们也开始传教。这些传教士们选择了一个古怪的传教方法,乘船沿刚果河,到了近岸的村庄,就绑架部落贵族,然后让这些贵族皈依天主教,再把贵族们送回去。听起来不可思议,但是刚果王朝很快就接受了天主教,使得这一带却成了天主教在撒哈拉以南非洲传播最成功的地方。刚果王朝的统治者也深得天主教的精髓,1506年,第一代信仰天主教的刚果国王去世,两个儿子争夺继承权的时候,其中一个就已经会灵活运用宣称圣母玛丽亚和圣徒雅各显灵这样的招数了,利用宗教势力取得了王位。这位起了葡萄牙名字的阿方索一世即位后,就宣布天主教为刚果的国教,甚至自己一手创建了教会系统,并以此聚敛了大量的财富,显然深得欧洲天主教维护统治者地位的真谛。阿方索把儿子派到了欧洲接受神学教育,随后成为撒哈拉以南非洲的第一位黑人主教。天主教在刚果河下游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早在十六世纪,耶稣在这里就已经被描述成了黑人。成为天主教国家的刚果王国很快就卷入了欧洲的奴隶贸易,受欧洲的影响越来越多,却仍然没有逃脱被欧洲殖民者瓜分的命运。刚果王国本来就是几个小王国结合起来的,不同背景的欧洲殖民者扶植不同的地方政权,刚果王国的实力逐渐被削弱。到了欧洲殖民者大肆殖民的十九世纪下半叶,刚果王国已经完全衰落了,控制的地盘大大缩小。
中后期的刚果王国
刚果村落。1902年
现在刚果(金)这块地方成为殖民地,历程有点特殊。这里曾经是比利时贪婪的国王利奥波德二世Leopold II的私人土地。利奥波德二世一直对于欧洲殖民者在非洲得到的利益眼馋。1876年,比利时国王成立了私人公司国际非洲协会,试图到非洲取得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蛋糕。1878年,利奥波德二世选定了自己想要的地方,也找到了从事这份工作的人选,著名非洲探险家,记者亨利斯坦利Henry Morton Stanley。
贪婪的利奥波德二世
斯坦利的确是一个合适的人选。斯坦利这个时候刚刚完成了横跨非洲大陆之旅,从东非大裂谷附近的刚果河源头一直走到刚果河入海口的葡萄牙据点,首次确认了刚果河的源头的位置,整个刚果河的走向,也证实刚果河与尼罗河并没有直接联系。这次穿越刚果热带雨林的行程总共历时九百九十九天,非常艰苦,出发时候三百五十六人的队伍仅仅有一百一十四名完成了这个壮举。现在,斯坦利要回到刚果河流域,为比利时国王划出他的私人领地。
探索刚果河的路线
斯坦利的工作做得不错。他花了五年的时间,说服了四百多名酋长放弃治权,在茂密的热带刚果雨林中建立了据点和通讯网络。不过不仅仅是利奥波德二世看上了这片热带雨林。斯坦利从刚果内陆回来,发现法国人已经在刚果河的北岸现在布拉柴维尔的地方建立了定居点,虽然那个地方也在斯坦利划得的土地里面。斯坦利急忙在法国定居点的对岸建了基地,起名利奥波利维尔。布拉柴维尔是现在刚果(布)的首都,利奥波利维尔早就该名称了金沙萨,是刚果(金)的首都。这两个隔岸相望的城市,可能是世界上距离最近的两个首都。
布拉柴维尔和金沙萨隔岸相望
法国人占据这块地方,引起了欧洲列强们对刚果所有权的争执,最终导致了1885年在德国举行的分赃大会。在会上,利奥波德二世的这个私人帝国取得了欧洲列强的承认。利奥波德二世给这块土地起了新的名字:刚果自由州。这可是片不小的土地,面积达到了一百万平方英里,整个非洲大陆面积的十三分之一,比利时国土面积的七十五倍。整个刚果水网发达,水路甚至可以通行汽船,深入内陆,交通相对便利。这里出产象牙,棕榈油,木材,铜,非常富饶。
斯坦利的探险
利奥波德二世取得这块土地的目的就是掠取私人财富。象牙自然是首选。利益驱动下,比利时国王的代理组织猎象队,侵扰土著村落,疯狂的进行掠夺。1890年代初期,自行车和汽车的轮胎的发明,刺激了对天然橡胶的需求,而刚果野生的大片橡胶林,自然就成了黑色黄金。于是就有大批公司取得比利时国王的许可,圈占土地,强迫土著居民收割橡胶,完不成指标的居民往往会遭到凶残的惩罚,甚至包括切掉双手。十一年时间,刚果的天然橡胶产量,从1890年的一百吨上升到1901年的六千吨,而代价,是整个刚果盆地众多村庄被焚毁,原住民流离失所,饿殍遍地,疾病横行,整个刚果的人口死亡可能高达千万,占了这里总人口数量的一半。可以说几乎每一滴橡胶,都有一滴鲜血。比利时殖民者在刚果的疯狂和暴力很快就被人揭露,被约瑟夫康纳德Joseph Conrad写在了黑暗中心(Heart of Darkness)一书中。出版后,利奥波德二世臭名远扬,连欧洲殖民者都看不下去了,开始纷纷向比利时施压,要求改变对刚果的地位。当然欧洲列强究竟是为了分一杯羹,还是真地为了人权,还不好说。无论如何,1908年,比利时国会终于向英国为首的国际压力低头,从国王手中收回了这个刚果自由州,成立了比属刚果殖民地。
现民主刚果
刚果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到独立前的1959年,刚果的铜产量占了世界总产量的百分之十,钴产量占了百分之五十,工业用钻石的产量占了世界的百分之七十。丰富的矿产资源使得很多矿业公司都来这里淘金。矿业公司,比利时的殖民官员,在这里存在了将近五百年的天主教会,构成了比利时的统治架构:殖民政府进行管理,教会提供教育福利,矿产公司们,提供政府运行的资金。比利时的管理者们几乎无处不在,即使在最偏远的地方,进行基层管理的也是比利时人,催促非洲人种地,修路,为矿山和植物园提供劳动力。矿业公司也为员工提供基本生存条件,包括技术培训和一些福利。按照比利时人的理解,只要满足非洲人的基本生活需求,这种比利时人高高在上的统治方式就可以长久的持续下去。教会的势力更是遍布了整个刚果盆地,大大小小的传教点承担了初等教育的任务。虽然刚果的小学不少,但是非洲人一直到1950年才被允许接受神学之外的中学教育。即使如此,非洲人也仅仅被培训为普通文员,医生助理,建筑工人,没有机会升职。虽然比利时人根本就没有打算在非洲人中培养出精英阶层,精英阶层还是渐渐出现了。不过这一小群人根本就不拿自己当非洲人,所想的,所做的,都是如何使自己成为比利时人,脱离自己原来的民族。这一小群人,被卢蒙巴强烈谴责。
中西部非洲的民族分布
卢蒙巴Patrice Lumumba,1925年出生于比属刚果中部的开赛Kasai省,站出来批判刚果的土著精英的时候,年仅三十一岁。卢蒙巴在教会学校里面接受教育,随后接受了邮局小职员的培训,在斯坦利维尔Stanleyville(现基桑加尼,位于刚果东北部)工作。这个时候卢蒙巴就开始在报刊上发表反对殖民统治的看法,并自己主编了邮政工会的杂志。1956年,卢蒙巴因为挪用公款被捕,关押了一年,在狱中完成了自己关于殖民统治观点的著作。获释后,卢蒙巴到了比属刚果的首都利奥波利维尔,工作是推销啤酒。
1957年,加纳的独立使得刚果的民族主义运动兴旺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民族独立运动之中,出现了打着民族主义旗号的政党。最先成立的是巴刚果民族的政党阿巴克Abako。这本来是一个巴刚果民族推广本民族语言的文化组织,这个时候被领袖卡萨武布Joseph Kasa-Vubu转变成了有政治主张的党派。这个政党的拥护者全都是巴刚果人,最初的政治主张,是团结分裂在比属刚果,法属刚果,加蓬,安哥拉的巴刚果人,恢复古老的刚果王朝。在刚果河下游刚果王国的故地,卡萨武布的支持者非常多。卢蒙巴却对基于部族的政党不感兴趣。1958年,卢蒙巴成立了自己的政党刚果人民族运动MNC,跨越部族界限。1958年,卢蒙巴参加了在加纳举行的全非人民大会,回到刚果后,立刻把MNC组织成与加纳恩克鲁玛的CPP类似的群众政治运动,把政治目标,定到了整个刚果的独立、解放。
1959年1月,比属刚果的民族主义分子爆发骚乱,比利时政府终于发现了原来刚果人也有独立诉求。为了平息事态,比利时政府匆匆宣布了政治改革计划,要开始地方政府选举等等,给非洲人一些政治权利,甚至还许诺了刚果可以独立。比利时政府表现出了让步,这就刺激了比属刚果的民族主义势力发展。到1959年11月,比属刚果正式注册的政党就已经达到了五十三个,十二月份达到了一百二十个。这些政党绝大多数都是基于部族的政党,甚至大多数都仅在地方有影响力。在刚果东南部矿产最富饶的加丹加Katanga地区,这里最有实力的政党是以伦达Lunda族为主的加丹加部落联合大会Conakat,领袖是冲伯Moise Tshombe。冲伯出身于一个富裕的加丹加家庭,属于少有的黑人精英阶层,与比利时人关系密切,也与比利时人分享着经济利益。众多的政党中,仅有卢蒙巴的MNC是跨部族的政党。卢蒙巴在比属刚果全境进行巡回演讲,煽动群众,迅速把MNC发展成为比属刚果的第一大政党,而卢蒙巴为了取得众多普通民众的支持,观点也越来越激进。1959年10月,MNC的全国大会在斯坦利维尔举行,卢蒙巴激情洋溢的演讲之后,骚乱四起,导致二十六名非洲人死亡。卢蒙巴因此被捕,被判处六个月监禁。
不仅仅斯坦利维尔出现了骚乱,在其他地方,比利时官员们发现自己也已经失去了对局面的控制。在刚果河下游,巴刚果人开始拒绝缴税,在开赛省,两个部族打了起来,根本不理会殖民官员的干涉。1959年12月,比利时博杜安国王访问斯坦斯维尔,结果导致了更大规模的骚乱,在飞机场上聚集的人群最终只能被催泪瓦斯驱散。原计划12月份举行的地方选举,在大部分地区都遭到抵制。现在,比利时政府开始担心,这里会成为第二个阿尔及利亚了。
1960年1月,比利时政府招集比属刚果最有影响力的十三个政党在布鲁塞尔开会,讨论比属刚果的独立问题,出席的,包括卡萨武布,卢蒙巴,冲伯。这三个人都是刚从监狱里释放出来专门参加这个会议的。比利时政府提出了历时四年的政权移交过程,刚果人却不愿意等这么久,要求日独立。如此仓促的独立,显然蕴藏着巨大的危机。这个国家还没有出现任何强势的政党,也没有举办过任何一级的选举,刚果人里面,也没有人在任何中级以上政府部门有过管理经验,连略微高级一些的文员都没有。比属刚果全境一千四百个地方管理位置中,仅有三个是刚果人,其中两个还是刚刚到任。刚果境内受过教育的人也很少。到1960年,刚果人里面大学毕业生仅有三十人。实际上,这个国家受过教育的最大的人群是牧师,也不过仅有六百人。在学年度,仅有一百三十六个刚果人中学毕业。刚果人里面没有现代医生,没有中学教师,没有军官。比利时政府在布鲁塞尔安排了刚果人进行政府官员培训,最早也要等到1963年才能完成。但是,眼看着刚果已经有爆发内战的危险,比利时政府只能赌一下了。比利时政府最终让步,独立日期定在了日。
刚果新政府的大选在五月举行。参加选举的只有两个政党在一个省以上进行了选举,一个是卢蒙巴的MNC,另一个是比利时政府支持的温和派。其他的所有政党,都只在省内参加了选举。选举结果,卢蒙巴的MNC成了第一大党,其中一半的得票来自卢蒙巴的根据地斯坦利维尔。不过MNC仅仅取得了总共137个参选席位中的33席,加上当时的竞选联盟,也仅有41个席位,不足组阁所需要的半数。实际上,MNC在刚果重要的城市利奥波德维尔和南部的加丹加地区表现都不好,得票寥寥。比利时政府希望看到一个温和派的政府,一个依赖比利时援助的政府,好继续维持自己的利益。于是,比利时政府开始努力扶植卡萨武布。不过还没等比利时政府安排好,卢蒙巴就扩大了他的政党联盟,取得了74个席位的支持。这样,比利时政府就只能与卢蒙巴合作了。最终,新的刚果政府里面,卡萨武布成为总统,这只是一个荣誉位置,没有任何政治权利;卢蒙巴,这个年仅三十五岁,没有任何管理经验的小伙子,成为新刚果政府的首任总理。卢蒙巴的政党联盟包括多达十二个党派,支持者主要来自刚果东部。龙腾网
1955年的斯坦利维尔
比利时政府与卢蒙巴的冲突在独立仪式上就暴露出来。日,刚果正式独立。比利时博杜安国王出席了独立仪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非洲历史与文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