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2港币50港币等于多少人民币币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 公司公告 -
中国银行2007年半年度报告
00:00:00 来源: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中期报告
注:本报告根据《企业会计准则2006》及其他相关法规编制。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有注明者除外)
报告期业绩
净利息收入
非利息收入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中期报告
注:本报告根据《企业会计准则2006》及其他相关法规编制。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有注明者除外)
月报告期业绩净利息收入
54,823非利息收入
13,547营业收入
68,370贷款减值损失
(5,479)营业费用
(29,235)营业利润
33,656税前利润
34,515税后利润
22,121本行股东应享税后利润
19,347每股净收益(基本与稀释,元)
0.09主要财务比率总资产净回报率(%)
0.89股本净回报率(不含少数股东权益,%)
13.09股本净回报率(含少数股东权益,%)
13.62净利差(%)
2.12净息差(%)
2.27非利息收入占比(%)
19.81成本收入比(%)
35.13信贷成本(%)
日资产负债情况资产总计
5,332,025客户贷款净额
2,337,726证券投资
1,892,482负债合计
4,914,700客户存款
4,091,118本行股东应享权益合计
387,286贷存比(%)
59.45每股净资产(元)
1.53资本充足指标核心资本充足率(%)
11.44资本充足率(%)
13.59资产质量不良贷款
98,220不良贷款率(%)
4.04贷款减值损失准备
94,293拨备覆盖率(%)
非利息收入=手续费及佣金收支净额+净交易(损失)/收益+证券投资净(损失)/收益+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净收益+其他营业收入;
营业收入=净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
总资产净回报率=税后利润 资产平均余额,资产平均余额=(期初资产总计+期末资产总计) 2,根据《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相关监管指引》(银监发[2006]22号)的规定计算,以年化形式列示;
股本净回报率(不含少数股东权益)=本行股东应享税后利润 本行股东应享权益平均余额,本行股东应享权益平均余额=(期初本行股东应享权益合计+期末本行股东应享权益合计) 2,以年化形式列示;
股本净回报率(含少数股东权益)=税后利润 平均股东权益,平均股东权益=(期初股东权益合计+期末股东权益合计) 2。根据《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相关监管指引》(银监发[2006]22号)的规定计算,以年化形式列示;
净利差=生息资产平均利率-付息负债平均利率,生息资产平均利率=利息收入 生息资产平均余额,付息负债平均利率=利息支出 付息负债平均余额,平均余额为本行管理账目未经审计的日均余额;
净息差=净利息收入 生息资产平均余额,平均余额为本行管理账目未经审计的日均余额;
非利息收入占比=非利息收入 营业收入;
成本收入比=(员工费用+业务费用+折旧和摊销) (营业收入-其他营业支出),其他营业支出=保险索偿支出+其他支出,根据《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相关监管指引》(银监发[2006]22号)的规定计算;
信贷成本=贷款减值损失 客户贷款平均余额,客户贷款平均余额=(期初客户贷款总额+期末客户贷款总额) 2,以年化形式列示;
证券投资包括可供出售证券、持有至到期日债券、分类为贷款及应收款的债券、交易性及其他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
贷存比=期末客户贷款总额 期末客户存款余额;
每股净资产=期末本行股东应享权益合计 期末股本总数;
不良贷款率=期末不良贷款余额 期末客户贷款总额。根据《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相关监管指引》(银监发[2006]22号)的规定计算;
拨备覆盖率=期末贷款减值损失准备 期末不良贷款余额。根据《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相关监管指引》(银监发[2006]22号)的规定计算。
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所载资料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责任。
公司董事会会议于日审议通过了公司《2007年中期报告》正文及摘要。会议应到董事15名,实际出席董事15名。15名行使表决权。公司5名监事列席了本次会议。
公司2007年中期报告按照《企业会计准则2006》编制的会计报表经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审阅,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由罗兵咸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审阅。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公司董事长肖钢、行长李礼辉、主管会计工作副行长朱民及会计机构负责人张金良,保证中期报告中财务报告的真实、完整。
公司基本情况法定中文名称: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信息公司法定英文名称:BANK
A股:上海证券交易所OF CHINA LIMITED法定代表人:肖钢
股票简称:中国银行授权代表:李礼辉
股票代码:601988杨志威
H股: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杨志威
股票简称:中国银行证券事务代表:罗楠
股票代码:3988联系地址:中国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1号
A股:联系电话:86-10-
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传
真:86-10-
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东路166号中国电子信箱:bocir@bank-
保险大厦3楼注册地址:中国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1号
电话:(86)021-办公地址:中国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1号
H股:邮政编码:100818
香港中央证券登记有限公司国际互联网网址:
香港湾仔皇后大道东183号电子信箱:bocir@bank-
合和中心18楼室
电话:(852)
香港营业地点:香港花园道1号中银大厦8楼
选定的信息披露报纸:
A股:《中国证券报》《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
H股:《南华早报》《香港经济日报》
刊登中期报告的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
刊登中期报告的香港联交所网站:
中期报告备置地点:主要营业场所
董事长致辞
我非常高兴地向关注中国银行的社会各界和广大投资者报告本行2007年上半年所取得的经营业绩。截至日,本行实现营业利润503.17亿元人民币,本行股东应享税后利润298.87亿元人民币,同比分别增长49.50%和54.48%。总资产净回报率(ROA)和股本净回报率(ROE,含少数股东权益)分别达到1.17%和15.45%。
根据中国法律,利润分配需要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对财务会计报告执行审计程序,时间紧、程序复杂、成本较高。本行决定将于完成2007年全年业绩的审计后再考虑派发全年股息,派息政策亦维持不变,将按照当年集团净利润的35%―45%派发股息。
2007年上半年,本行召开了上市后的首次年度股东大会,全体董事、监事及部分高级管理层成员出席,并全面、积极地回答了各股东对本行经营管理及公司治理等各方面的问题。今后,我们将继续维持与股东的有效沟通,建立良好的互动,确保董事会及管理层成员了解、回应本行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年度股东大会同时完成了任期届满董事的换届选举。借此机会,我谨代表董事会对华庆山、俞二牛、朱彦和张新泽等离任董事为中国银行发展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表示衷心感谢,同时对蔡浩仪、王刚和黄世忠等新任董事表示热烈欢迎。经过本次董事换届选举,本行独立非执行董事人数增至5名,占比有所提升。
进一步推进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提高本行核心竞争力,保持长期持续稳定发展,是本行建设国际一流银行发展目标的必要因素。上半年,我们面向全球招聘了具备国际银行管理经验的总稽核和信贷风险总监,强化了本行高级管理层的人才队伍,也为本行人力资源管理迈向市场化打下更坚实的基础。我们相信,本行已积极推行的人力资源管理改革,有利于实施集团的发展战略,不仅促进本行经营绩效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增加价值创造,亦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提高敬业度,留住人才、吸引人才,并保持员工队伍的稳定,为社会稳定和谐做出贡献。其他方面,本行在风险管理、内控、业务架构改革和流程整合、IT蓝图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2007年下半年,我国经济预计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贸易顺差增速可能趋缓,但流动性过剩问题将依然存在,宏观调控的重点是遏制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面对国内银行同业和外资银行的竞争,本行将迎接市场挑战,加快落实发展战略,密切关注风险,加大内部控制力度,全力推进IT蓝图实施步伐。继续加快推进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持续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使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本行经营管理的每个细节和环节之中,为中国银行的事业发展提供永续持久的精神动力。
最后,我要感谢始终关心和支持中国银行的海内外广大客户、股东、同业和社会各界朋友,我们有信心不断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我还要感谢中国银行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所有成员,以及中国银行全体员工,正是因为你们一如既往地积极工作和辛勤奉献,中国银行才能不断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2007年上半年,管理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董事会确定的发展战略,扎实推进各项工作,整体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基于中国会计准则,截至2007年6月末,全行资产总额58,385.91亿元人民币,负债合计54,084.29亿元人民币,股东权益合计(含少数股东权益)4,301.6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年初增长9.50%、10.05%和3.08%。实现本行股东应享税后利润298.8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54.48%。每股收益0.12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3.33%。总资产回报率(ROA)1.17%,股本净回报率(ROE,含少数股东权益)15.45%,同比分别提高0.28和1.83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行税后利润大幅增长,主要得益于各项业务快速发展,净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增长较快,信贷成本得到有效控制,成本收入比继续降低。
全行净利息收入710.2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56%,净息差2.66%,净利差2.49%,分别比上年同比扩大39和37个基点。非利息收入177.4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0.98%,其中,手续费及佣金收入117.64亿元人民币,增幅达71.96%。
营业收入的增长快于营业费用的增长,成本收入比30.48%,同比下降4.65个百分点,运营管理效率继续提高。
风险管理机制运行良好。不良信贷资产余额951.96亿元人民币,比年初减少30.24亿元人民币,不良率3.56%,较上年末下降0.48个百分点。信贷成本控制在0.41%,比上年下降6个基点。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103.92%,比年初上升7.92个百分点。外币资金净敞口下降117亿美元,汇率风险进一步降低。
管理层充分认识到,要把中国银行建设成国际一流银行,实现长期稳健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准确把握我行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与劣势,持之以恒地培育和巩固核心竞争力。下半年,我们将以保持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致力于全面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不断完善创新机制;坚持以客户为中心,提升各业务条线竞争力;大力推进IT蓝图建设,尽快形成技术优势;加快海外业务和多元化业务发展,扩大比较竞争优势;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建设,深化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为提升市场竞争力提供坚实保障。
管理层将继续带领全体员工,认真落实董事会下达的各项经营目标和工作任务,不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创造良好的业绩。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经济、金融和监管环境
2007年上半年,全球经济继续强劲增长。其中,欧洲强劲增长和日本稳步复苏,有效抵消了美国放缓的影响,新兴市场国家保持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平稳偏快运行,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3.2%;对外贸易快速增长,贸易顺差达到1,125.3亿美元。
2007年上半年,国际金融市场发展良好。全球流动性仍然充裕,欧洲和日本等经济体继续加息;全球资本市场再创新高,出现几次较大波动;石油、黄金等大宗商品价格高位盘旋,金融衍生品交易创新不断,国际银行业在并购浪潮中稳步发展。
中国金融市场总体运行平稳。2007年上半年,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为2.54%。为防止经济增长偏热与加大流动性管理,中国人民银行两次调整存贷款利率、五次提高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两次发行定向票据。上半年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7.06%,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增长16.48%、人民币存款增长15.99%;股票市场规模大幅提升,股票市值达到16.62万亿元人民币,较年初增长85.93%;债券市场的发行与成交规模平稳增长,债券市值达到10.41万亿元人民币,较年初增长10.86%。
中国银行业的改革和对外开放有序推进。上半年,邮政储蓄银行挂牌成立,数家股份制银行分别在沪、港两地成功上市,农村金融机构改革进一步深化,数家外资银行转制为本土银行,银行同业竞争日趋激烈。
2007年上半年,中国银行业的监管继续强化。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出台了系列有利于银行业稳健发展的新措施,包括运行非现场监管信息系统、发布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建立银行业市场风险管理计量参考基准、颁布实施新巴塞尔协议的指导意见等等。
经济、金融和监管的变化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综合财务回顾
2007年上半年集团经营业绩一览
2007年上半年,集团实现税后利润327.26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加106.05亿元人民币,增幅47.94%。其中,本行股东应享税后利润298.87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加105.40亿元人民币,增幅54.48%。
集团税后利润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1)贷款规模稳步增长、收益率上升,净息差扩大,以及非利息收入大幅增加,推动集团营业收入快速增长;(2)风险管理水平稳步提高,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率保持“双降”,资产质量进一步改善,信贷成本继续处于较低水平;(3)有效控制运营成本,成本收入比较上年同期下降,运营效率进一步提高。
利润表主要项目分析
集团利润表主要项目如下表所示: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本报告期比上年同期
增减(%)净利息收入
29.56非利息收入
30.98其中:手续费及
71.96佣金收支净额贷款减值损失
-4.29营业费用
13.60营业利润
49.50税前利润
46.78所得税
44.72税后利润
47.94净利息收入
2007年上半年,集团实现净利息收入710.27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加162.04亿元人民币,增幅29.56%。集团主要生息资产和付息负债项目的平均余额1、平均利率、以及利息收支受规模因素和利率因素变动2而引起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利息收支生息资产贷款
60,707证券投资
30,652存拆放同业3
100,124付息负债客户存款
38,887同业存拆入4
4,122其他借入资金
45,301 净利息收入
=========================续上表
对利息收支变动的因素分析
合计生息资产贷款
12,428证券投资
5,928存拆放同业3
22,379付息负债客户存款
3,816同业存拆入4
2,380其他借入资金
6,175 净利息收入
集团净利差为2.49%,净息差为2.66%,分别较上年同期上升37个基点和39个基点。净利差及净息差的扩大主要是由于:(1) 2007年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两次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人民币及各主要外币市场利率亦有所上升,贷款、证券投资、存拆放同业等生息资产收益率提高;但同时,由于人民币活期存款利率未进行调整,且人民币活期存款在集团客户存款中占有较大比重,付息负债平均利率的升幅低于生息资产平均利率的升幅;(2)集团努力提高生息
1平均余额是根据本行管理账目计算的每日平均余额,未经审计。
2 计算规模因素变化对利息收支影响的基准是报告期内生息资产和付息负债平均余额的变化;计算利率因素变化对利息收支影响的基准是报告期生息资产和付息负债平均利率的变化,因规模因素和利率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影响归结为利率因素变动。
3 存拆放同业包括存放中央银行、存放同业和拆放同业。
4 同业存拆入包括对中央银行负债、同业存入和同业拆入。
资产中高收益资产的比重,截至2007年6月末,贷款在生息资产中占比为48.12%,较上年末上升0.55个百分点;(3)受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影响,客户存款活期化趋势明显,活期存款在客户存款中的占比为45.26%,较上年末上升2.48个百分点;(4)本行加强资产负债管理,外汇业务规模增长,取得了较高利息收入,但与外汇业务相关的衍生交易成本则在“净交易(损失) /收益”项目中反映。详见简要会计报表注释三、17。
非利息收入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本报告期比上年
同期增减(%)手续费及佣金收支净额
71.96净交易(损失) /收益
-324.78证券投资净(损失) /收益
-367.19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净收益
63.07其他营业收入
2007年上半年,集团实现非利息收入177.44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加41.97亿元人民币,增幅30.98%。非利息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为19.99%,较上年同期提高0.18个百分点。手续费及佣金收支净额
2007年上半年,集团实现手续费及佣金收支净额117.64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加49.23亿元人民币,增幅71.96%,在营业收入中的占比为13.25%,较上年同期上升3.24个百分点。中国内地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居民投资活跃,推动集团代理业务收入尤其是基金代销收入大幅增长。下表列示了集团手续费及佣金收支净额的主要组成部分: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本报告期比上
年同期增减(%)代理业务收入
143.25结算与清算业务收入
23.75信用承诺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30.32银行卡业务收入
28.42受托业务收入及其他手续费收入
59.87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63.95手续费及佣金支出
22.57手续费及佣金收支净额
净交易(损失) /收益
下表列示了集团净交易(损失) /收益的主要组成部分: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本报告期比上年
同期增减(%)汇兑及汇率产品净(损失) /收益
-187.45贵金属交易净收益
-22.79利率产品交易净损失
-51.99交易性权益证券净收益
118.89其他
2007年上半年,集团净交易损失12.52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净收益减少18.09亿元人民币,主要是由于相关外汇衍生交易成本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详见简要会计报表注释三、17。证券投资净(损失) /收益
2007年上半年,集团证券投资净损失1.7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净收益减少2.35亿元人民币,主要是由于:(1)集团下属子公司“中银投资”出售部分股权投资项目获得收益3.65亿元人民币;(2)处置可供出售债券获得收益5.7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加4.83亿元人民币;(3)为证券投资计提减值准备,详见“业务回顾―金融市场业务”和简要会计报表注释三、7。
其他营业收入
2007年上半年,集团实现其他营业收入67.98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加10.84亿元人民币,增幅18.97%。关于其他营业收入的主要构成,详见简要会计报表注释三、19。
贷款减值损失
2007年上半年,集团信贷资产质量进一步改善,不良贷款余额与不良贷款率保持“双降”,集团当期计提贷款减值损失52.44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减少2.35亿元人民币,降幅4.29%;集团信贷成本为0.41%,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截至2007年6月末,不良贷款余额为951.96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下降30.24亿元人民币,不良贷款率为3.56%,较上年末下降0.48个百分点。关于贷款质量情况和贷款减值损失准备的情况,详见“风险管理―信用风险”部分。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本报告期比上
年同期增减(%) 员工费用
15.01 业务费用
10.79 折旧和摊销
18.96 营业税和其他税费
30.63 保险索偿支出
-15.63 其他
2007年上半年,集团营业费用为332.10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加39.75亿元人民币,增幅13.60%。主要是由于:(1) 2006年下半年,集团境内分支机构开始全面落实员工薪酬改革方案,员工费用有所增加;(2)集团业务规模及收入持续增长,推动支持业务增长的费用有所增长;(3) 2006年12月,集团收购新加坡飞机租赁公司(现已更名为“中银航空租赁私人有限公司”),该公司在本报告期发生折旧费用3.78亿元人民币。
2007年上半年,集团进一步加强预算管理和成本控制,营业费用增长幅度低于营业收入的增长幅度,集团成本收入比为30.48%,较上年同期下降4.65个百分点,运营效率进一步提高。所得税
2007年上半年,集团所得税费用为179.36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加55.42亿元人民币,增幅44.72%;有效税率为35.40%,较上年同期下降0.51个百分点。所得税费用的变动主要是由于:(1) 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自2008年起国内企业所得税率将从33%降到25%。根据《企业会计准则2006》第18号的规定,集团对内地机构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进行了重新计量,以反映未来新税率下递延所得税的可实现情况,由此导致所得税费用一次性增加36.52亿元人民币;(2)集团营业收入及其他应税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所得税费用相应增加;(3) 2007年上半年,根据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的原则5,集团可在所得税前扣除的工资性费用增加,减少了本期的所得税费用。
有关本集团当期所得税费用与按法定税率计算的所得税费用之间的调节过程,详见简要会计报表注释三、21。资产负债表主要项目分析
集团资产负债表主要项目如下表所示:5《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核定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计税工资税前扣除标准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7]40号)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本报告期末比上
年末增减(%)资产客户贷款净额
10.03证券投资6
2.78存拆放同业
18.44其他资产
9.50负债客户存款
6.35同业存拆入
63.31其他借入资金
-5.48其他负债
2007年上半年,本行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合理控制贷款投放进度,客户贷款稳健增长。截至2007年6月末,集团各项贷款总额为26,711.30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加2,391.11亿元人民币,增幅9.83%;其中,公司贷款余额为20,015.0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加1,522.28亿元人民币,增幅8.23%;个人贷款余额为6,696.27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加868.83亿元人民币,增幅14.91%。
关于贷款进一步分类、贷款质量情况和贷款减值损失准备的情况详见“风险管理―信用风险”部分。
截至2007年6月末,集团证券投资为19,450.60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加525.78亿元人民币,增幅2.78%。为灵活把握市场机会、提高投资收益率,2007年上半年,集团适当增加了可供出售证券投资。
6包括可供出售证券、持有至到期日债券、分类为贷款及应收款的债券、交易性及其他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损益的金融资产。
2006年下半年以来,中国内地资本市场快速发展,居民储蓄意愿下降,商业银行储蓄存款增速放缓(但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存款增速加快);存款期限缩短、流动性增强、活期化趋势明显。截至2007年6月末,集团客户存款7为43,510.67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加2,599.49亿元人民币,增幅6.35%;公司存款和储蓄存款中活期存款的占比分别为65.41%和33.29%,较上年末提高1.33个百分点和1.40个百分点。
7客户存款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以及保证金存款,不含金融机构存款等同业存款。
截至2007年6月末,集团股东权益合计为4,301.62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加128.37亿元人民币,增幅3.08%。有关股东权益变动的具体情况详见简要会计报表之股东权益变动表。
资产负债表表外项目
集团资产负债表表外项目主要包括衍生金融产品、或有事项与承诺等。
集团主要以交易,资产负债管理及风险管理为目的叙做与汇率和利率相关的衍生金融产品,包括外汇衍生金融产品、利率衍生金融产品、权益衍生金融产品及贵金属衍生金融产品。集团衍生金融产品的合同/名义本金及公允价值详见简要会计报表注释三、5。
集团或有事项与承诺包括法律诉讼、质押资产、资本性承诺、经营租赁、凭证式国债兑付承诺和信用承诺。其中,信用承诺是最主要组成部分,截至2007年6月末,余额为11,139.42亿元人民币。
有关或有事项与承诺的具体情况详见简要会计报表注释八。
地区分部报告
集团主要在中国内地、港澳地区以及其他境外地区开展业务活动。三大地区的利润贡献及资产负债总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其他境外地区
6月30日 12月31日
1,181,834 1,084,078
210,047 214,766负债
200,569 204,675
1-6月净利息收入
845 非利息收入
158 其中:手续费及
387 佣金收支净额贷款减值(损
118 失)/回拨营业费用
(702)营业利润
419 税前利润
452 所得税
(142)税后利润
310====================续上表
12月31日资产
(156,971) (191,586)
5,332,025负债
(156,899) (191,586)
1-6月净利息收入
54,823非利息收入
13,547其中:手续费及
6,841佣金收支净额贷款减值(损
(5,479)失)/回拨营业费用
(29,235)营业利润
33,656税前利润
34,515所得税
(12,394)税后利润
中国内地是集团最重要的经营区域,截至2007年6月末,该地区资产总额(抵销前)为46,036.8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加3,789.14亿元人民币,增幅8.97%,占集团资产总额(抵销前)的76.78%,较上年末上升0.30个百分点。2007年上半年,该地区实现税前利润(抵销前)373.0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加154.14亿元人民币,增幅70.41%,对集团税前利润(抵销前)的贡献为73.64%,呈持续增长态势。受中国内地业务快速发展的影响,其他地区分部对集团税前利润(抵销前)的贡献相对下降。
其他财务信息
国内外审计重要财务数据及差异
集团按《企业会计准则2006》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呈报的净资产与净利润差异及有关会计准则差异的说明,详见简要会计报表注释一及审阅报告。
按照监管要求披露的其他相关数据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3号〈半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2007年修订)(证监公司字〔号)的要求编制
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本报告期末比
上年末增减(%)资产总计
9.50本行股东应享权益合计
3.34每股净资产(元)
本报告期比
上年同期增减(%)营业利润
49.50税前利润
46.78本行股东应享税后利润
54.48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本
59.67行股东应享税后利润本行股东应享基本每股
33.33净收益(元)本行股东应享稀释每
33.33股净收益(元)净资产收益率(%)
4.20个百分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88.00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
88.00现金流量净额(元)
注:净资产收益率为全面摊薄数据;
计算每股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和每股净资产时均采用期末股份总数。非经常性损益项目
详见简要会计报表及审阅报告。
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9号――净资产收益率和每股收益的计算及披露(2007年修订)》(证监会计字〔2007〕9号)的要求编制
净资产收益率(%)
每股收益(元)
报告期利润
基本每股 稀释每股
净收益 本行股东应享税后利润
0.12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
0.12后本行股东应 享税后利润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业务回顾
本行业务涵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三大领域,凭借全球化的网络及其优质的服务、雄厚的实力,本行在国内市场保持着独特的竞争优势。
商业银行业务
商业银行业务是本行的传统主营业务,包括公司金融业务、个人金融业务和金融市场业务(主要指资金业务)。
公司 金 融业 务
机遇与挑战
2007年上半年,宏观调控的影响逐步显现,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对人民币公司存款增长形成一定冲击;银行间以产品、价格和服务为核心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本行顺应宏观调控,稳定贷款增长规模,优化客户结构,调整行业结构;发展重点客户群体,密切关注优质项目,充分挖掘业务机会;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增强与中银国际控股、中银投、中银保险的联动,提高全方位综合服务能力。
2007年上半年,公司金融业务整体税前利润(抵销前)为集团贡献222.65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38.58%。
本行加强人民币公司存款营销,优化存款期限结构。截至2007年6月末,中国内地机构人民币公司存款余额为12,846.3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238.47亿元,增幅10.67%,存款结构较上年末有所优化。本行克服人民币升值影响,大力拓展外币公司存款业务,继续保持外币公司存款业务优势。截至2007年6月末,中国内地机构外币公司存款余额折合人民币合计1,618.38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12.75亿元,增幅23.95%;在全部金融机构中的市场份额达到19.46%,比年初上升2.84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本行附属公司中银香港积极把握H股市场良好发展的契机,争揽客户,吸收大量IPO短期资金,推动了本行境外公司存款业务的快速发展。截至2007年6月末,本行境外机构公司存款余额折合人民币合计3,355.4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81.22亿元,增幅41.33%。若剔除中银香港2007年6月底吸收的IPO资金因素的影响,本行境外机构公司存款折合人民币较上年末增幅10.46%。
本行加强重点客户的营销工作,优化公司授信资产的客户结构,改善资产质量,致力于人民币公司贷款业务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截至2007年6月末,中国内地机构人民币公司贷款余额为13,622.1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171.53亿元,增幅9.41%;在全部金融机构中的市场份额为6.31%,较上年末增加0.06个百分点。中国内地机构外币公司贷款余额折合人民币合计2,979.68亿元,较上年末减少37.93亿元,在全部金融机构中的市场份额为19.02%,继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截至2007年6月末,本行境外机构公司贷款余额折合人民币合计3,413.2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88.68亿元,增幅12.85%。若剔除2007年6月底的中银香港吸收的IPO短期资金对放款的影响,本行境外机构公司贷款折合人民币后较上年末增幅7.90%。
金 融机构业务
截至2007年6月末,中国内地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期末余额为2,722.12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加1,307.53亿元人民币。在四大行中的市场份额约为14.23%,较上年末增长3.12个百分点。金融机构外币存款期末余额为183.10亿美元,较上年末增加71.27亿美元。
国 际结算 及贸易融资业务
2007年上半年,本行充分把握国际和国内经济贸易发展、大型企业“走出去”战略加快实施等有利时机,通过全面业务流程整合和系统建设,推动国际和国内贸易融资业务快速发展;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国家短期外债政策调整;加强境内外机构联动,带动境外机构国际结算业务迅速增长。2007年上半年,中国内地机构国际结算业务量3,509.81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9.99%;其中,国际贸易结算业务量达2,814.36亿美元,本行在国内同业中的领先地位得到巩固;中国内地机构外币贸易融资业务量较上年同期增长21%,人民币贸易融资业务实现倍增。本行在国际保理商协会出口保理出单量的排名中上升至全球第3位。2007年,本行荣获《财资》、《贸易融资》等知名金融传媒评选的“中国最佳贸易融资银行”奖项,成为国内商业银行中唯一获得该奖项的银行。其 他公司 金融中间业务
本行提供广泛的公司中间业务产品和服务。国内结算业务主要包括银行汇票、本票、支票、汇兑、托收承付及银行承兑汇票等。2007年上半年,中国内地机构国内结算收入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增长。授信相关服务主要包括转贷款安排、银团贷款牵头、委托贷款、代理政策性银行贷款以及企业财务顾问等业务。产品创新
2007年上半年,本行公司业务领域产品管理与创新工作稳步推进。制定并发布了《公司业务产品指引》(2007年版)和《公司业务产品手册》(2007年版),进一步推动业务产品管理的专业化和规范化;重点推广了经销商融资新模式“票货通”、应收款转让、资产(商业用房)支持贷款、企业财务顾问等项产品;继续推广和强化“达”系列贸易融资产品品牌,推出和开展了“融易达”(基于应收账款的融资服务)、“融信达”(基于投保出口信用险的应收账款的融资服务)和隐蔽型出口保理(非公开的国际双保理业务)等业务,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对银团贷款业务实行条线统筹管理,重点推进了十多个大型银团项目。继本行与RBS集团合作的上海时代航运船舶融资项目获得英国Jane’s“2006年度亚洲船舶融资奖”之后,本行参与的中石化安哥拉18区块项目融资获得“2006年度欧洲-中东-非洲最佳油气融资项目奖”和“2006年度非洲最佳油气融资项目奖”。
小企业贷款发展策略及现状
本行对现行小企业授信业务管理模式进行全面分析评估,充分借鉴战略投资者富登金融控股的小企业业务经验,对小企业授信业务的标准化操作、业务流程、产品组合、风险定价、风险容忍度、绩效考核及其配套的问责机制等方面做大胆的探索,并加快对中小企业适用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展望
随着国内金融市场不断变革,公司金融业务发展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2007年下半年,本行将继续以客户为中心,优化公司业务流程,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完善服务模式;进一步加强总分行、海内外、跨机构的联动营销以及跨条线的交叉销售,完善小企业业务模式,满足客户全方位业务需求,不断提高本行的竞争力。
个人 金 融业 务
机遇与挑战
2007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增长,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水平总体上升;资本市场持续活跃,居民购买股票和基金意愿高涨,居民储蓄增势明显回落;人民币加速升值,居民结汇增加,银行外币储蓄增长进一步放缓;全国主要城市住房价格延续总体上涨趋势,宏观调控措施进一步加强,受房价偏高及资本市场活跃等多重因素影响,住房需求增势逐渐平稳。本行主动应对市场环境变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发掘市场需求,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快产品服务创新,不断完善个人客户服务,实现了个人金融业务健康发展。业务经营
2007年上半年,个人金融业务整体税前利润(抵销前)为集团贡献142.66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46.95%。
储 蓄存款 业务
截至2007年6月末,中国内地机构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为16,421.3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93.82亿元,增长率为2.46%,在全部金融机构中的市场份额为9.69%;中国内地机构外币储蓄存款余额折合为273.42亿美元,较上年末减少31.23亿美元,在全部金融机构中的市场份额为48.46%。截至2007年6月末,本行境外机构储蓄存款余额折合为741.52亿美元,较上年末增加4.07亿美元,增幅0.55%。个 人贷款 业务
2007年上半年,本行全面推广“直客式”个人贷款服务模式,充实专业化营销队伍,完善集中审批流程,有效扩大了个人贷款业务的覆盖范围,提高了服务的便利性。上半年,本行“直客式”个人贷款已占新发放个人贷款金额的50%以上。“直客式”服务模式已成为本行提升个人贷款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截至2007年6月末,中国内地机构个人贷款余额为5,139.18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加703.38亿元,增长率为15.86%。截至2007年6月末,本行境外机构个人贷款余额折合为204.46亿美元,较上年末增加26.25亿元,增幅14.73%。个 人中间 业务
“中银汇兑”品牌
2007年上半年,本行依托传统外汇业务优势,不断扩大结售汇业务受理网点,通过加强与国际汇款公司的合作,增加了外汇业务来源。进一步细分个人外汇业务市场,将众多的外汇产品整合为“一站式”服务,创建了“中银汇兑”品牌。
“中银理财”服务
本行积极拓展个人财富管理业务。截至2007年6月末,中国内地机构新增理财客户5.8万人,中银理财客户共达75.9万人。
本行致力于“中银理财”专业化建设。月,新建理财中心30家,统一标准的理财中心已达327家。本行还培训了近200名理财投资顾问,并评选出“2006年度十佳中银理财中心”和“2006年度十佳理财客户经理”。
私人银行业务
日,本行与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在境内率先合作推出私人银行业务,服务于个人金融资产在100万美元以上的高净值个人客户。首批私人银行客户专属网点◇中国银行北京、上海私人银行部同期开业,开创了中国金融业的先河,成为本行个人金融业务新的发展平台。银 行卡业 务
截至2007年6月末,中国内地累计发行贷记卡392万张,累计发行准贷记卡657万张,累计发行借记卡10,366万张。上半年累计实现人民币卡直消额920.2亿元,同比增长41.4%;代理外卡收单交易额累计120.8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3%。
上半年,本行适应客户资产增值、保值需求,不断创新推出本外币理财新产品。在境内推出了首只投资于海外开放式股票基金的境外代客理财(QDII)产品――中银稳健增长(R)产品;推出了人民币委托理财产品系列。继续推动海外财富管理专柜业务,为客户跨境资产配置提供了便利。不断丰富“中银理财”客户增值服务体系,在境内主要城市机场建立了“中银理财”贵宾专享通道。
本行细分客户在消费和投资经营领域的融资需求,推出了“融资宝”个人住房循环额度贷款、“安心宝”二手房交易资金委托监管业务及“安易宝”二手房交易资金委托管理业务等零售贷款服务,提升了“理想之家”零售贷款品牌的影响。
本行加强联名银行卡产品推广,推出了国航知音中银VISA奥运信用卡、中银携程信用卡,分别覆盖航空客运常旅客和商务人士细分市场;积极推广预算单位公务卡业务,推出中银财政银联公务卡;加强对世界500强企业及国内大型集团客户营销,新增17家集团公务卡客户;推出中银大中联名卡、长城理想之家联名卡、长城中国人寿联名卡、长城车友联名卡等细分市场联名卡产品。中银卡系列新增“密码+签名”功能,开通了长城信用卡自动还款功能。
本行高度重视网点物理环境的改善,按照统一标准大力推进网点改造,优化和升级网点内部布局,累计改造网点2,653家,占全部网点的25%。积极落实网点大堂经理队伍建设计划,大堂经理配备率显著提升,在引导客户、提高柜台服务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本行加大了ATM等自助设备投入,优化设备布局,完善设备功能,自助设备使用率和柜台业务迁移率稳步提高,其中柜台业务迁移率达到60%,较上年末提高12个百分点。
截至2007年6月末,本行个人电子银行交易量达到8,741亿元,同比增长134%。
正式启动奥运会门票代销工作,稳步推进奥运会现场金融服务准备工作。统一了自助设备中英文界面形象,以提升北京奥运期间的金融服务环境。展望
下半年,本行将继续大力发展个人业务,密切跟踪市场变化,及时把握个人业务的增长契机,通过深化与境外战略投资者在产品、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加速提升个人金融业务产品及服务方面的创新能力,加快私人银行领域的开发和拓展。本行将借助北京奥运会唯一银行合作伙伴的独特优势,加强奥运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大力提升个人业务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金融 市 场业 务机遇与挑战
2007年上半年,主要外币债券收益率上扬;国内人民币债券收益率曲线呈明显的陡峭化上行趋势,股票市场在总体向好的情况下震荡加剧,各类企业初次股票发行迅速扩大,基金市场飞速扩容,规模快速扩张。市场环境为本行金融市场业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本行认真研究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坚持市场份额和产品创新相结合的业务发展思路,积极开拓高端市场。同时,利用资本市场活跃的机会,充分发挥本行外汇业务的传统优势,业务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07年上半年,资金业务整体税前利润(抵销前)为集团贡献107.9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83.88%。全 球投资
截至2007年6月末,本行外币投资组合规模保持在1,294.36亿美元左右,本行应对上半年市场变化,积极调整持仓结构,但由于4月以后市场收益率大幅上升,部分投资组合增加了债券投资,6月底境内行的投资久期拉长至2.46。
本行外币投资组合中包括了部分美国次级住房贷款抵押债券及与其相关的债务抵押债券。截至2007年6月末,本集团投资美国次级住房贷款抵押债券89.65亿美元,占集团证券投资总额的3.51%。其中,AAA评级占75.38%,AA评级占21.70%,A评级占2.92%。截至2007年6月末,本行投资与美国次级住房贷款抵押债券相关的债务抵押债券6.82亿美元,占集团证券投资总额的0.27%。其中AAA评级占81.8%,AA评级占18.2%。
目前相关债券本金和利息回收正常。鉴于近期美国信贷市场的波动,本行对该投资组合进行了减值分析,并针对个别的次级住房贷款抵押债券计提了减值准备人民币3.88亿元,对个别的与次级住房贷款相关的债务抵押债券计提了减值准备人民币7.58亿元。
本行积极应对市场,人民币投资执行了缩短久期的操作,加大了对浮息债券的投资。截至2007年6月末,本行人民币投资组合规模从上年末的8,752亿元人民币上升到了9,443亿元人民币。境内行的投资久期从上年末的1.84下降到了1.49,组合的整体利率风险大大降低。
2007年上半年,本行结售汇业务在银行间市场即、远期交易笔数达到8,192笔,较上年同期增长约60%,交易量由上年的534亿美元猛增近2倍至1,533亿美元,外币交易业务得到了巩固和增强,做市商排名仍然保持着市场的绝对领先地位。人民币兑外币掉期业务在市场份额上一直遥遥领先于同业银行,稳居市场第一位。2007年上半年,本行黄金交易量占上海黄金交易所总交易额的40.28%,较上年同期增长3个百分点,继续位居首位。外汇期权报价户的交易量达到了24亿美元、3,000多笔。本行为国内唯一开办黄金期权业务的银行。
通过准确预判市场走势及果断的操作,人民币债券交易业务在疲弱的市况中取得了较好的经营成果,本行将外币衍生品交易和报价经验成功运用于人民币衍生产品报价业务中,人民币利率掉期交易量名列市场前茅。
在代客交易方面,本行大力开展了远期结售汇和人民币结构性利率掉期业务,带来了可观的中间业务收入。2007年上半年,我行代客债务保值和资金管理业务交易金额达到500亿美元,市场排名和交易量稳居第一,均创历史最高纪录。与此同时本行还加强了黄金租赁和远期业务的推广力度,赋予企业客户更多的黄金保值避险手段。在《亚洲金融》组织的2007年年度大奖(2007 CountryAwards)评选中,中国银行荣获中国地区“最佳外汇交易银行”(Best Forex Bank)大奖。
2007年上半年,本行各类资产管理和理财产品共计销售312亿元人民币(其中,QDII按2007年6月末净值计),结构性理财产品新起息资金共计234亿元人民币(不含到期资金),共推出76个产品。人民币资产管理共推出4个产品,发行额71.6亿元人民币。本行是国内第一家开展外币资产管理业务的银行,目前共推出两期代客境外理财产品(QDII),截至日,发售金额约14亿元人民币。
债 务资本市场
在境内美元债券发行方面,本行始终处于市场领先地位,作为联合主承销商和唯一簿记建档人,上半年本行为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共发行了17亿美元的境内美元债券,主承销短期融资券128亿元人民币,市场份额较上年末提升1.7个百分点。
基 金代销和托管
2007年上半年,本行基金代销继续保持快速的发展势头,实现基金代销金额1,802亿元,再创历史新高;托管业务继续在快速、健康的轨道上前行,托管业务流程得到了进一步改善,托管系统的安全性和处理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截至2007年6月末,基金、社保、年金、保险、QFII等托管资产总净值约逾5,400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增长约58%。
2007年上半年,本行成功推出了个人保证金外汇交易,开拓了黄金远期、租赁及白银保值业务。本行在国内个人理财市场首创的新产品主要包括:与国际黄金和原油价格同时挂钩的“金牌+油”产品;与国际知名资产管理人PIMCO旗下管理的债券基金挂钩的“全球平衡”系列基金挂钩产品;与香港恒生指数挂钩的“追踪恒指”产品等。首家推出投资于香港股票基金的境外资产管理产品。在对公理财业务领域,本行推出了商业汇票委托代理贴现业务和超强流动性的系列理财产品,产品期限包括7天、14天、1个月、3个月等短期限产品,每款产品都提供方便的认购和赎回机制。出色的产品设计能力使我行在《亚洲货币》(Asia Money)组织的投票评选中荣获“2007年最佳本币产品(包括结构性货币产品和结构性利率产品)提供者”两个奖项。
经济环境及市场的变化为本行创造了更广阔的业务发展空间,本行将密切关注市场变化和走势,把握投资机会,降低风险,提高收益;紧紧围绕客户需求进行产品创新,促进人民币业务和代客业务快速增长,推进业务转型和收入结构转型,在大力发展中间业务的基础上,实现金融机构间的双赢。
本行通过属下子公司中银香港集团在香港经营商业银行业务。中银香港集团是香港主要商业银行集团之一,通过设在香港的280多家分行、450多部自动柜员机和其它服务及销售渠道,向零售客户和企业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中银香港直接控股公司中银香港控股于2002年7月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本行持有其65.77%的股权。
2007年上半年,中银香港集团盈利表现理想,提取准备前之经营利润及股东应占利润均达2001年重组以来的半年度最高位。净利息收入及非利息收入均呈现稳步增长。中银香港集团2007年上半年对本行净利润贡献49.22亿元港币,较上年同期增加2.34亿元港币,上升4.99%;考虑到汇率折算因素,2007年上半年,中银香港集团对本行净利润贡献折合人民币48.5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0.04亿元人民币,上升0.08%。存 贷款业 务
2007年上半年,得益于香港资本市场的繁荣及有利的经济环境,中银香港集团在几个主要领域包括企业银行、零售银行、财资业务及中国业务的发展上,都取得稳定进展。存款余额及贷款余额分别较上年末上升15.9%及13.2%(若剔除2007年6月底的IPO短期存款及IPO融资的影响,则存款及放款分别上升5.2%及8.7%),其中中小企贷款余额更取得两位数的增长,私人住房按揭余额较上年末上升3.3%。在银团贷款方面,中银香港集团继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在港澳及中港澳银团牵头行市场中的市场占有率均名列第一。中 国业务
中银香港集团在中国内地设有14家分支行,为其在香港及中国内地的客户提供跨境银行服务。中国业务方面,中银香港集团积极发挥与本行的联动效果。截至2007年6月末,内地分行贷款余额较上年末上升超过16%。随着“双线并进"中国业务策略的推出,南洋商业银行已于日获中国银监会批准在中国境内筹建法人银行,南洋商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的总部将设在上海,在内地经营全面银行服务。中银香港及集友银行的内地分行继续以现有外国银行分行模式经营,在内地重点发展企业银行业务。资 金业务
中银香港集团推出了自主开发的资金产品-结构性票据和股票衍生权证产品。前者深受客户欢迎,销售成绩理想。后者配合了股票市场热潮,亦获市场认同。新产品除能丰富产品种类外,亦提高了中银香港集团的市场地位。
人 民币业 务
中银香港获中国人民银行授权担任香港人民币业务清算行。2007年上半年,中银香港集团在香港人民币业务优势依然,服务范围得到拓宽。中银香港集团积极推广人民币综合理财服务以吸纳新客户。截至2007年6月末,中银香港集团香港人民币存款较年初上升20.5%,为市场的领导者。中银香港集团在人民币信用卡的发行市场位居前列,发卡量比年初上升8.3%;人民币信用卡客户消费额同比上升57.9%。2007年上半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获得批准,中银香港成功成为国家开发银行在港发行50亿人民币债券的联席牵头行及配售银行之一,开创了该类业务之先河。现 金管理 及托管 业务
2007年上半年,中银香港集团扩展了现金管理的服务平台,加强了与本行海外分行的系统联接。随着内地QDII的发展,中银香港集团亦成功争取作为内地QDII产品的境外托管机构。中 银人寿
2006年上半年,中银香港控股收购中银集团保险持有的中银集团人寿保险有限公司("中银人寿")51%的股权。随着中银香港集团与中银人寿加强合作,收购的协同效益正在逐步展现。中银人寿2007年上半年税前盈利同比上升35.4%。其 它业务
2007年上半年,中银香港集团新股招股业务表现理想。出任了20个招股活动的收票行,处理相关招股资金超过6,500亿港元。此外,中银香港集团亦办理了26间新上市公司的新股融资。融资金额较去年同期成倍增长。此外中银香港集团代理股票业务表现突出,业务量增长优于市场。中银香港集团持续提升股票业务服务平台的处理能力,提高了自动化渠道的业务交易量。2007年上半年代理股票业务量较去年同期上升111.9%,代理股票服务费收入同比亦上升了105.6%。展望
2007年下半年,为符合世贸规定而进一步开放的内地金融市场将为香港银行业带来更多的业务发展机会。中银香港集团将按照其年发展战略所制定的各项目标及工作重点,不断深入并加强内地业务与香港业务的紧密合作,在业务发展及管理方面精益求精,确保市场领先地位,不断提升业务能力。
(读者欲进一步了解中银香港的经营业绩及相关情况,请阅读同期中银香港中期报告)
投资银行业务
本行通过中银国际控股集团经营投资银行业务。2007年上半年,中银国际控股集团全力推进直接投资与传统投资银行业务相衔接的发展战略并取得突破性进展,与本集团的联动营销工作向纵深推进,产品线持续拓宽,服务品种不断增加,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2007年上半年,本行实现投资银行业务税前利润9.22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减少1.87亿元人民币,下降16.86%。
承销、财务顾问及收购合并
截至2007年6月末,中银国际控股集团先后以保荐人或牵头经办人等身份参与并成功完成了包括中粮控股红筹、新华文轩H股及兴业银行A股等多个IPO上市项目以及包括福山能源的多个可转债项目,其中H股IPO总承销额约占同期香港上市市场份额的3.6%。
香港和内地证券资本市场在今年首6个月中发展迅速,中银国际控股在股票销售及交易市场继续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在香港联交所及内地交易所(包括上海证券交易所及深圳证券交易所)现货股票市场份额保持前列。同时,中银国际控股集团积极拓展股票衍生产品,为客户提供更多元化的创新金融产品。
中银国际控股集团于2007年上半年以安排行、联席全球协调人和簿记人等身份成功在香港和内地为多家企业及金融机构发行债券。截至2007年6月末,中银国际控股集团在中国内地完成的国债承销份额在内地券商中位居第一,综合排名(即包括银行、券商及投资银行)位居第六。
资产 管 理
截至2007年6月末,中银国际保诚的业务持续稳步发展。其管理的总资产值超过330亿港元,较上年末增加14.60%。强积金市场份额继续保持在香港市场前四位。
2006年,中银国际控股牵头组建了总规模达200亿元人民币的渤海基金和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公司,2007年上半年,项目开发工作进展顺利,在内地人民币产业投资基金领域保持先发优势。
随着内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内地资本市场的不断壮大,香港与内地经济融合互动的趋势日趋明朗,香港股票市场与内地股票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中银国际控股集团将以建设良好公司治理机制为基础,不断完善风险管理和内控机制,建立以人为本、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全力推行直接投资与传统投资银行业务相衔接的发展战略,加强市场营销与产品创新,不断推动与本集团的联动营销,努力打造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投资银行。保险业务
本行通过全资子公司中银集团保险经营一般保险业务。中银集团保险植根香港近十五年,稳健发展业务,拥有庞大的业务网络,经营险种繁多。2006年,中银集团一般保险业务按毛保费收入计于香港市场列第三名。业务经营
2007年上半年,本行实现保险业务税前利润2.08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减少1.81亿元人民币,下降46.53%。
2007年上半年,香港的一般保险市场竞争激烈,中银集团保险仍能维持平稳业务,并继续控制承保风险,减少参与高风险的业务,拓展低风险的优质业务。2007年上半年,中银集团保险在创新产品方面,积极响应香港政府「用者自付」的医疗改革理念,针对竞争的市场环境及客户的需求,继续推广医疗保险品种;与此同时,积极开展专业责任保险,包括董事责任保险、专业人员保险、马匹保险等。
随着电子通讯方式的进步,配合科技的发展,根据香港地区客户的特点,中银集团保险亦致力拓展网上投保业务,推出了多种个人保险产品供客户投保,成效显著,发展潜力较大。中 银人寿
2007年上半年,中银人寿配合中银香港客户需要,利用中银香港销售及市场网络,不断推出新的保险产品,同时优化产品分布,主力推广期付保费及投资相连等产品。2007年上半年,中银人寿税后利润再创历史同期新高。国 内业务
配合本行业务战略,作为本集团发展其中国内地保险业务的举措之一,中银集团保险于内地设立了全资子公司-中银保险有限公司。
2007年是中银保险有限公司寻求发展和突破的一年,中国保监会同意将公司作为中资保险公司管理,经营范围及区域不再受外资保险公司规定的约束。公司将藉此契机加快推进机构建设并开拓更加广阔的业务领域。2007年上半年,中银保险向中国保监会申请并获得批准筹建7家分公司,并拟于下半年申请筹建5家分公司。中银保险有限公司将按照既定的战略和目标全面推进各项工作,扩大与国际知名的经纪公司的合作,加强各项基础管理工作,提升管理水平。
2007年上半年,中银保险有限公司增设了车辆保险部,从而形成了工商保险、个人保险、水险和车险等四个单元的优化统筹管理。中银保险有限公司亦与总行及分行加强合作,开发有关信用卡损失保险、房贷险产品、银行保险产品,加强银保联动优势。
2007年,保险市场竞争主体日益增加,竞争日趋激烈。本行将乘势而上,大力加快保险业务发展,提升业务风险控制能力、运营支持能力和效率,搭建高效的服务体系,满足业务发展及竞争的需求,在国内保险市场占得先机。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风险管理
2007年上半年,本行强化主动风险管理,提高风险管理实力和能力,继续推进风险管理的独立性、集中化、专业化。
本行遵循“适中型”的风险偏好,并按照“理性、稳健、审慎”的原则处理风险和收益的关系。
本行的风险管理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依法合规、风险与收益匹配、实现及维持本行风险管理职能的独立性、对负责的雇员进行问责、协调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目标、适当披露。
通过进一步完善本行的风险管理体系,本行力求达到的目标是:(1)把风险管理框架扩展至所有业务部门、分行及子公司;(2)确保有效管理本行多元化业务线中的一切潜在风险;(3)建立广泛全面的风险管理文化;(4)发展全面综合风险管理程序、政策和步骤;(5)使用适当的风险管理工具确认、监控和量化本行风险水平。风险管理架构
本行董事会及其下属风险政策委员会,管理层下设的内部控制委员会、反洗钱工作委员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和资产处置委员会,风险管理部、授信执行部、法律与合规部等相关部门共同构成本行风险管理的主要组织架构。本行通过垂直管理模式管理分行的风险状况,通过窗口风险管理模式管理业务部门的风险状况,通过委任子公司的董事会或风险管理委员会的若干成员,监控及控制子公司的风险管理。
2007年上半年,本行继续加大授信结构调整力度,支持重点行业的授信投放,加大高风险客户的授信退出;继续完善授信集中审批制度,授信专业审批工作运作顺畅,总行专业审批人已开始履行职责;进一步完善集团客户授信管理,推进集团客户与集团成员企业名单梳理和集团客户的信息维护,加强集团客户监控管理。本行制定了新的客户评级管理办法,稳步推进向基于违约概率(PD)模型的客户评级体系过渡。截至日,本行中国内地机构A类客户授信余额占比45.6%,较上年末上升0.3个百分点,BB级以上客户授信余额占比84.4%,较上年末上升2.8个百分点。
贷款地区集中度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占比中国内地机构
81.76%境外机构
18.24%合计
注:2006年本行从境外机构转入20.66亿元人民币减值贷款。截至2007年6月末,该笔贷款余额为20.06亿元人民币。为便于投资者作同口径对比分析,本行在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将该笔贷款进行了还原调整,以下相关披露信息均按同样原则调整。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占比华北地区
17.53%东北地区
6.85%华东地区
41.21%中南部地区
24.41%西部地区
10.00%合计
注:2006年,为加强不良贷款清收和处置,本行将黑龙江、吉林、辽宁、湖北、陕西、山西和新疆七家中国内地分行合计126.43亿元人民币的不良贷款上收总行管理。截至2007年6月末,该类不良贷款余额为113.46亿元人民币。为便于投资者进行同口径对比分析,本行在管理层讨论与分析中对上收不良贷款做了还原调整,以下相关披露信息均按同样原则调整。
按行业和产品划分的贷款集中度集团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占比公司贷款
商业、服务业
11.79% 能源、采矿和农业
100.00%个人贷款住房贷款(按揭贷款)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占比公司贷款
商业、服务业
7.35% 能源、采矿和农业
100.00%个人贷款住房贷款(按揭贷款)
贷款客户集中度
本行注意对贷款客户的集中风险控制。目前,本行符合有关借款人集中度的适用监管要求。
主要监管指标
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
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
注:1、单一最大客户贷款比例=单一最大客户贷款余额/资本净额
2、最大十家客户贷款比例=最大十家客户贷款余额/资本净额按货币划分的贷款分布情况 集团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占比人民币
69.61%外币
30.39%合计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占比人民币
84.92%外币
15.08%合计
贷款五级分类
本行根据中国银监会制定的《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衡量及管理本行授信资产的质量。《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要求中国商业银行将授信资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其中后三类贷款被视为不良贷款。就本行海外业务而言,若当地适用规则及要求比《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更严谨,则本行按当地规则及要求进行授信资产分类。
2007年上半年,本行中国内地机构开始执行修订后的《授信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办法》,继续由总行和中国内地一级分行集中审核认定公司贷款风险分类。对授信资产进行分类时,本行充分考虑影响授信质量的各项因素,按照“资产回收的可能性和损失的程度”这一核心标准进行判断,经过初分、复核、专业审阅、认定等环节最终认定分类级别。对风险状况发生重大变化的实施动态调整。
截至日,集团不良贷款总额为951.96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减少30.24亿元人民币,不良贷款比率3.56%,较上年末下降0.48个百分点。中国内地机构不良贷款总额为931.22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减少27.00亿元人民币,不良贷款比率4.29%,较上年末下降0.53个百分点。集团关注类贷款余额1,727.04亿元,较上年末减少254.41亿元;占贷款余额的6.47%,较上年末下降1.68个百分点。中国内地机构关注类贷款余额1638.63亿元,较上年末减少247.41亿元;占贷款余额的7.54%,较上年末下降1.95个百分点。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100.00%不良总额
4.04%中国内地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100.00%不良总额
已识别减值贷款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39号的规定,若有客观证据证明贷款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减少且减少金额可以估计,则本行确认该客户贷款已减值,并计提减值准备。识别减值贷款的变动情况
截至日,集团识别减值贷款总额为994.29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减少38.03亿元人民币,减值贷款比率3.72%,较上年末下降0.52个百分点。中国内地机构减值贷款总额为953.48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减少33.01亿元人民币,减值贷款比率4.39%,较上年末下降0.57个百分点。境外机构识别减值贷款总额为40.81亿元人民币,较上年末减少5.02亿元人民币,减值贷款比率0.82%,较上年末下降0.21个百分点。
按地域划分的识别减值贷款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减值比率中国内地机构
4.96%境外机构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减值比率华北地区
5.37%东北地区
9.31%华东地区
2.96%中南部地区
5.77%西部地区
按客户类型划分的识别减值贷款
集团识别减值贷款客户结构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比率公司贷款
4.99%个人贷款
4.24% 中国内地机构识别减值贷款客户结构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比率公司贷款
5.76%个人贷款
按行业及产品类型划分的中国内地业务识别减值贷款 中国内地机构按行业划分的识别公司减值贷款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6.14%商业、服务业
8.83%房地产
9.43%能源、采矿和农业
2.56%运输业
4.53%公用事业
4.27%建筑业
6.70%金融业
6.35%公司减值贷款合计
5.76% 中国内地机构按产品类型划分的识别个人减值贷款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百分比除外)
1.21%信用卡
市场风险存在于银行的交易和非交易业务中。本行通过市场风险限额进行管理,风险限额参照不同的风险因素,例如:利率、汇率、商品及股票价格等进行设定,并采用多种风险计量技术,如敏感性分析等制订具体管理措施。交易账户市场风险管理
本行根据董事会批准的交易账户总体风险价值限额和止损限额,以及外币交易的敞口限额,在各个交易台和交易员之间进行分解,设定相应的头寸限额和止损限额,并每日监控交易账户的风险价值及交易员的敞口和估值情况。
风险价值(VaR)是指在一定的持有期和给定的置信水平下,利率、汇率等市场风险要素发生变化时可能对某项资金头寸或资产组合造成的潜在最大损失。目前本行按1天持有期和95%置信水平,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法(Monte CarloSimulation Method)计算交易账户的风险价值,即在1天持有期内,本行交易账户头寸亏损超过风险价值的可能性不超过5%。
截至日,总行外币交易账户风险价值的具体情况如下:
单位:百万美元
最低 利率风险
0.54 汇率风险
0.39 波动率风险
利率风险管理
本行银行账户面临的主要市场风险是利率风险。利率风险主要源于本行银行账户资产及负债的到期日或重新定价期限不相匹配。本行主要通过缺口分析来评估银行账户所承受的利率风险,并利用缺口数据进行敏感性分析和压力测试,为本行调整计息资产与计息负债的重新定价期限结构提供指引。同时,本行密切关注本外币利率走势,紧跟市场利率变化,适时调整本外币存贷款利率,努力防范利率风险。
2007年上半年人民币存贷款分别于三月及五月加息两次,虽然五月份利率调整中定期存款利率调整的幅度大于贷款利率调整的幅度,但由于两次加息中占存款总额较大比重的活期存款利率并未上调,加息后市场利率水平上升使投资收益相应提高,总体而言,人民币加息对本行净利息收入有利。2007年上半年,美元Libor利率水平基本保持稳定,但中长期债券收益率上升较快,提升了债券投资收益水平,对本行净利息收入有正面影响。汇率风险管理
本行对汇率风险的管理涵盖非交易性汇率风险管理及交易性汇率风险管理。非交易性汇率风险主要来自外汇资本金、外币盈利或亏损以及海外附属机构投资。本行力求资金来源与运用达到货币匹配,以此减少外汇敞口,同时考虑采取结汇或对冲交易的方式,以管理和控制汇率风险。交易性汇率风险主要来自本行自主或经营外汇交易业务面临的风险,本行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经营能力,努力把外汇敞口控制在既定的限额之内。
本行在降低外汇敞口方面主要采取了如下措施:
本行于2005年与汇金签署了一份外币期权合同,名义本金为180亿美元,对因注资引起的外汇敞口进行了经济套期保值。该期权从2007年1月起分12期执行,执行日为每月月初。截至日,该期权已执行6期,名义本金共计90亿美元。
截至日止期间,本行通过叙做128亿美元的外汇交易,进一步降低外汇敞口。
本行外汇净敞口由2006年底157亿美元下降到2007年6月底40亿美元,有效降低了本行面临的汇率风险。自资产负债表日至本财务报告日止,本行已执行两笔与汇金进行的外汇期权交易,名义金额30亿美元。本行还通过叙做外汇交易,进一步降低外汇敞口净额30亿美元。
有关外汇敞口的具体情况请参见附件――简要会计报表注释七、1。
流动性风险
本行的流动性管理贯彻一级法人管理原则,主要通过定期更新的管理政策指引、流动性指标管理、流动性缺口管理、头寸管理、总分行间资金往来管理、流动性资产组合管理和融资指导原则等手段,确保全行资产负债业务的正常开展,同时把全行流动性水平调控到适当的水平之上;并通过预警指标、应急方案、融资能力测试等手段,达到及时发现和化解风险的目的。
2007年上半年,国内市场形势对本行的人民币流动性形成一定压力。一是中国人民银行五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两次发行定向票据,从银行体系回收了相当数量的流动性。二是受股票市场和基金市场持续复苏因素影响,本行自2007年4月份开始人民币储蓄存款出现近年少有的下降状况,稳定的资金来源有所减少,而贷款增势较好,造成了较大的流动性压力,此状况已于6月份有所好转;三是受大盘股频繁发行冻结巨额资金影响,资金大进大出,增加了日常流动性管理的难度。
在此情况下,本行采取主动负债管理措施,加大金融机构存款的吸存力度以减缓储蓄存款增长乏力的影响。截至日,本集团的资产负债业务平稳健康发展,流动性状况良好。反映流动性状况的有关指标均达到监管要求,具体如下表:(流动性比率为集团口径指标,贷存比率与超额备付率仅为中国内地分行指标)
流动性比例:
境内行贷存比:
超额备付率: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中国人民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及存款准备金率包括两部分,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存款准备金率被称为法定存款准备率,截至日,人民币法定存款准备率为11.5%,即接受存款的商业银行必须把人民币存款的11.5%上存中国人民银行,与法定存款准备率对应的准备金就是法定准备金。超过法定准备金的准备金叫做超额准备金(中国内地习惯于称其为备付金),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总额的比例是超额准备率(中国内地常称之为备付率)。流动性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性比率依据中国人民银行及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相关规定进行计算,财务数据按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要求编制。
贷存比率=贷款余额/存款余额
外币超额备付率=(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准备金+库存现金+存放同业与海外联行)/存款余额
人民币超额备付率=(库存现金+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准备金)/(存款余额+应解汇款)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与资本管理内部资金转移定价
内部资金转移(Funds Transfer)是指本行(包括总行、海内外分行及附属行)内部各单位间各种形式的内部资金交易。2006年,本行制定了《中国银行内部资金转移体系目标指引》,确定了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und TransferPricing,简称FTP)的作用目标、定价机制和转移规则等,明确了本行内部资金管理的发展方向。
2007年本行在业务分部预算和考核中继续沿用多重期限匹配利率法,该方法有效地降低了各业务分部的利率风险,有利于加强本行对资产和负债的管理能力,提升本行资金管理水平。目前,本行已经启动建设一套先进的内部资金转移管理IT系统,该系统计划在2008年初完成第一期功能并分阶段投产。资本管理
本行资本管理的目标是通过对各类资本的有效筹划,保证本行的资本充足状况符合外部监管、信用评级、风险补偿和股东回报的要求;同时,充分利用资本投资工具和资本配置管理手段持续优化资本的财务效率,提升股本价值,实现以风险控制为基础的股东价值最大化。
2007年本行在继续对内地机构实施资本配置管理的同时,已将经济资本指标纳入海外机构的绩效考核管理指标体系,实现了按季度对海外机构经济资本指标表现的监测、分析与考核。此外,本行拟将经济资本指标用于对业务条线和业务板块的绩效考核并参照各业务条线、各机构操作性风险历史数据计提资本要求,对各机构、各业务条线的操作性风险实施资本配置。资本充足率
本行根据中国银监会日颁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令[2004]第2号)计算和披露资本充足率。自2005年起,集团按照银监会颁布的《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下发商业银行市场风险资本要求计算表、计算说明的通知》(银监发[2004]第374号),计算市场风险资本。截至2007年6月末,集团资本充足率为13.39%,较上年末下降0.20个百分点;核心资本充足率11.32%,较上年末下降0.12个百分点。
截至2007年6月末,集团资本净额5,010.55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96.93亿元。其中,核心资本净额4,237.9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69.38亿元。集团加权风险资产总额35,293.75亿元(不含市场风险),较上年末增加3,492.13亿元。集团市场风险资本要求为170.61亿元,相应转换风险资产2,132.62亿元。
单位:百万元人民币/%
核心资本净额(a)
资本净额(b)
加权风险资产(c)
市场风险资本(d)
(6,047)核心资本充足率(%)[e=a/(c+d*12.5)]
资本充足率(%)[f=b/(c+d*12.5)]
注:上述资本充足率乃按银监会颁布的相关规定计算,截至日止数据采自本集团依照中国企业会计准则(CAS)编制的财务报告,截至日止数据采自本集团2006年度财务报告,未按照新会计准则(CAS)重新计算。
人民币债券
本行拟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发行期限不超过3年、规模不超过30亿元的人民币债券,债券募集资金将做一般公司用途。此债券发行将促进本行筹资渠道多元化,有利于本行获得稳定的资金来源,亦有助于巩固和提升集团在香港金融市场上的领先地位。
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
本行各级机构、各业务管理部门及员工在承担业务发展任务的同时承担着内部控制的责任,是内部控制的第一道防线;法律合规部门与业务条线部门负责统筹内控制度建设,指导、检查、监督和评估第一道防线的工作,是内部控制的第二道防线;稽核部门负责通过系统化及规范化的方式,检查评价本行经营活动、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是内部控制的第三道防线。
2007年上半年,本行继续构建、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三道防线。本行三道防线组织体系已初步形成,并开始正常运行。
为建立第一道防线的自我检查、自我评估、自我整改、自我培训相结合的内控管理流程,本行开展了对基层经营性分支机构自查流程的试点工作,并计划于2007年下半年在全辖推广实施。
本行二道防线组织架构初步形成,总、分行二道防线均已正常履行职责,并着重于加强内控基础建设工作。2007年上半年,本行拟定了全行统一适用的检查工作流程、整改工作流程及内控考核办法,计划于2007年下半年实施,以进一步规范二道防线工作。
2007年上半年,本行继续与RBS集团开展操作风险管理项目合作,以提升本行操作风险管理水平,满足相关监管要求。本行已开始着手操作风险监管资本计提相关准备工作,初步建立了操作风险管理框架,拟定了操作风险与控制评估(RACA)管理办法及实施方案、《操作风险分类办法》和《操作风险重大事件报告管理办法(试行)》等系列规章制度。
为进一步完善本行反洗钱制度,加强集团风险管理,本行根据监管机构新出台的法律法规着手制定集团内部规章制度;为了提高反洗钱工作科技含量,本行按照监管要求对现有反洗钱系统进行升级改造;编写了《反洗钱工作手册》,作为本行员工的反洗钱培训教材;与此同时,全面跟进海外机构反洗钱工作风险测评的整改情况,并在内外审反洗钱检查的基础上及时调整2006年反洗钱测评结果。
内部稽核为本行内部控制第三道防线。2007年上半年,本行继续深入稽核工作垂直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了境内稽核机构、人力资源、费用预算、稽核计划以及工作职能的垂直管理,建立了层次分明、相互衔接的稽核政策制度体系框架,从体制上保证了稽核工作能更加专注于全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状况,实现由合规检查为主向以防范为目标、风险为导向的内控评价为主过渡。
2007年上半年,内部稽核体现了以风险导向为主的工作重心变化,突出反舞弊目标、兼顾了合规与营运目标,在全辖开展了围绕大要案防范、关注系统风险的专项测试。共完成对总行本部6个、一级/直属分行13个和海外机构/附属公司7个稽核项目,对1,691个机构的高风险业务和关键控制环节进行了检查确认,完成年度检查计划的52%。下半年,内部稽核将在重检上半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对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评估。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IT蓝图建设
本行IT蓝图整体建设主要规划的内容包括应用架构、基础设施、IT治理和安全四个方面。
应用架构包括核心银行系统、总账及管理信息系统、外围系统三个部分。截至2007年上半年,应用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和改造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正在进行系统集成测试。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本行于上海张江及北京黑山扈分别建立了灾难备份中心及新生产中心。
结合IT蓝图实施,本行稳步推进了业务流程整合工作,开始梳理并拟定新的操作流程、业务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不断加强项目计划及需求的更新管理,不断加强核心银行系统培训工作,开展了大规模、多层次、分期分批的针对各级管理者及员工的培训。
本行充分认识到信息科技是银行业竞争的制胜法宝。IT蓝图的实施,将使本行可以充分发挥信息技术跨越式发展的特点,利用先进的技术体系构建新的科技平台,形成技术优势。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与战略投资者的合作
2007年上半年,本行与RBS集团、富登金融控股(原亚洲金融控股)、瑞士银行以及亚洲开发银行的良好合作势头得到保持和加强,与战略投资者在风险管理、内控、信用卡、财富管理、人力资源培训等领域的合作项目稳步推进。各领域的合作项目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合作范围不断拓展。公 司金融业务
本行积极推动与各家战略投资者在公司业务方面的合作。本行与RBS集团达成的飞机、船舶联合融资项目已经启动,在保函业务和应收账款业务方面的合作也进入实际操作阶段;双方积极探索新的联合融资形式,在房地产融资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合作尝试;双方积极推进供应链融资合作,在合作协议的审定、制定风险参与限额、潜在客户营销等方面的工作获得实质性进展;RBS集团及CITIZENS与本行的客户互相推介工作继续取得成效。本行与富登金融控股在中小企业方面的合作稳步推进,上半年富登金融控股为本行组织了中小企业业务考察和培训,并派出专家组,协助本行完成了小企业业务模式的设计、推广及完善工作。
个 人金融 业务
信用卡业务是本行与RBS集团合作的重点业务领域之一,双方合作的信用卡业务单元于2007年上半年成立,并将成为本行相对独立的战略业务单元。本行信用卡业务单元加强了与RBS集团在财务管理、运营服务和信息科技方面的合作,为加快信用卡业务单元的快速发展奠定基础。通过与RBS集团的合作,本行分享了RBS集团在卡业务方面的先进经验,双方合作新开发了一系列信用卡产品,并就信用卡直销进行试点。双方合作开发完成了信用评分卡和评分卡跟踪分析框架,并逐步在分行层面进行试点推广。
上半年本行与RBS集团在财富管理领域的合作取得突破,北京及上海两个私人银行部已经成立并正式对外营业,使本行成为国内同业中率先推出此项业务的银行,目前已经签约一批私人银行客户,其中的50%为新增客户。
金融市场业务
本行继续加强与RBS集团在金融市场领域的合作,双方签署了一系列业务合作协议,加强项目合作,并互派交易员到对方机构工作。
风险管理、法律合规及稽核
本行继续加强与战略投资者在操作风险、合规风险、反洗钱领域的合作。与RBS集团合作举办了授信审批业务培训班及有关市场风险限额设置的培训,启动了与RBS集团在稽核方面的业务合作,双方就定期开展稽核人员交流、培训和相互学习等问题达成了合作协议。
司库和资本管理
RBS集团继续为本行提供司库管理培训支持,目前本行已派出多批人员赴RBS集团司库实习。
上半年,本行与瑞士银行集团加强了在司库管理方面的合作,双方就利率风险管理、内部资金转移、监管资本管理与规划、结构性汇率风险管理、利率定价、复制组合管理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并探讨建立双方司库定期沟通和咨询支持机制。
本行继续加强与战略投资者在人力资源方面的合作。本行人力资源部与RBS集团人力资源部召开了第三次指导委员会会议,加深与RBS集团在领导力模型开发和领导力发展方面的合作。在RBS集团的指导下,本行人力资源部草拟了领导力模型的汇报材料和初步应用方案;选拔四名高管人员赴爱丁堡参加RBS集团和哈佛商学院联合举办的高级管理课程培训。
本行人力资源部就集团领导力开发、继任者计划、绩效考核、能力模型、人员测评和员工满意度调查等与瑞士银行进行了交流和合作探讨。
富登金融控股为本行组织了第二次董事公司治理培训,双方的财富管理培训已开始实施。
本行海外机构与RBS集团继续保持密切合作,加强了留学生账户的宣传营销工作。在RBS集团的大力支持协助下,本行组织重要客户参加了在英国举办的切尔西花展活动,受到当地及国内媒体的广泛报道。
股份变动和主要股东持股情况
按照A股监管规定披露的持股情况
报告期内股份变动情况表
(单位:股)
报告期内增减
一、有限售条件股份
173,487,740,209
1、国家持股(发起人股份)
171,325,404,740
2、国有法人持股3、其他内资持股
2,162,335,469
876,623,469)
其中:境内法人持股境内自然人持股4、外资持股其中:境外法人持股境外自然人持股二、无限售条件股份
80,351,421,800
1、人民币普通股
4,331,170,531
876,623,469
2、境内上市的外资股3、境外上市的外资股
76,020,251,269
4、其他三、股份总数
253,839,162,009
====================续上表
公积金转股
其他 小计 数量 比例一、有限售条件股份
172,611,116,740
68.00%1、国家持股(发起人股份)
171,325,404,740
67.49%2、国有法人持股3、其他内资持股
(876,623,469)
1,285,712,000
0.51%其中:境内法人持股境内自然人持股4、外资持股其中:境外法人持股境外自然人持股二、无限售条件股份
81,228,045,269
32.00%1、人民币普通股
876,623,469
5,207,794,000
2.05%2、境内上市的外资股3、境外上市的外资股
76,020,251,269
29.95%4、其他三、股份总数
253,839,162,009
注:1、日,本行A股首次公开发行的股份锁定期为6个月的网下投资者配售876,623,469股解冻上市流通。本行A股有限售条件股份为172,611,116,740股;无限售条件股份为5,207,794,000股。
2、截至日,本行共有A股177,818,910,740股,H股76,020,251,269股,总股本为253,839,162,009股。
3、此表中所指的“限售条件”仅就本行已发行的A股而言。
报告期末股东情况
截至日,本行股东总数(A股+H股)为1,222,267户。其中A股股东902,271户,H股股东319,996户。
股东持股情况
有限售条件的A股股份可上市交易时间
(单位:股)限售期满新增可上市
有限售条件股份
无限售条件股份时间
交易股份数量
1,285,712,000
171,325,404,740
171,325,404,740
================续上表限售期满新增可上市 时间
数量余额日
6,493,506,000
IPO战略投资者配售股份
(18个月锁定)解冻日
177,818,910,740
注1: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承诺,自本行A股股票上市之日起3年内,不会转让或者委托他人管理汇金公司已直接和间接持有的本行A股股份,也不由本行收购汇金公司持有的本行A股股份,但汇金公司获得中国证监会或国务院授权的任何证券审批机构批准转为H股的除外。就任何现有出售或转让汇金公司股份的限制,将不会因该等股份从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撤回并将之重新登记入本行香港股份登记册受影响。
于日,前10名有限售条件A股股东持股数量及限售条件
(单位:股)
持有的有限售条件
号 有限售条件股东名称
可上市交易时间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171,325,404,740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2
品-005L-CT001沪
123,376,000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
97,402,000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4
90,909,000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4
险产品-008C-CT001沪
90,909,000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90,909,000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90,909,000
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集团本级-集团自有资4
金-007G-ZY001沪
90,909,000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90,909,000
中国铝业公司
90,909,000
中国航空集团公司
90,909,000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90,909,000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90,909,000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
90,909,000
===================续上表
新增可上市交易号 有限售条件股东名称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171,325,404,740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2
品-005L-CT001沪
123,376,000
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传统-普通保险产品
97,402,000
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4
90,909,000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普通保4
险产品-008C-CT001沪
90,909,000
中国华能集团公司
90,909,000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90,909,000
中国再保险(集团)公司-集团本级-集团自有资4
金-007G-ZY001沪
90,909,000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90,909,000
中国铝业公司
90,909,000
中国航空集团公司
90,909,000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90,909,000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90,909,000
国家开发投资公司
90,909,000
于日,前十名无限售条件A股股东持股情况
(单位:股)
持有无限售条件股份数量
种类 1 景顺长城精选蓝筹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
39,999,941
A 2 博时裕富证券投资基金
39,782,366
A 3 上证50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
29,334,475
A 4 新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分红-个人
27,905,180
A分红-018L-FH002沪 5 易方达价值成长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20,000,000
A 6 中核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16,990,682
A 7 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传统-
16,778,100
A普通保险产品-005L-CT001沪 8 华富竞争力优选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
16,256,571
A 9 国际金融-渣打-CITIGROUP GLOBAL MARKETS LIMITED 15,955,735
A10 上海电气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
15,000,000
除上述部分股东属于同一法人管理之外,本行未知上述股东之间有关联关系或一致行动关系。
于日,前十名股东持股情况
(单位:股) 序号
类别1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171,325,404,740
67.49%2 香港中央结算(代理人)有限公司
30,305,529,046
11.94%3 RBS China Investments S.◇r.l. 富登金
20,942,736,236
融控股私人有限公司(前称「亚洲金融4 控股私人有限公司」)
10,471,368,118
4.13%5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
8,377,341,329
3.30%6 瑞士银行
3,377,860,684
1.33%7 亚洲开发银行
506,679,102
0.20%8 The Bank of Tokyo-Mitsubishi UFJ Ltd
473,052,000
0.19%9 Wingreat International Limited
420,490,000
0.17%0 Best Sense Investments Limited
236,526,000
0.09%0 Turbo Top Limited
236,526,000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及RBS China Investments S.◇r.l.持有本行的股份数于报告期内无变化。
H股股东持股情况乃根据H股股份过户登记处设置的本行股东名册中所列的股份数目统计。
本行未知上述股东的股份存在质押或冻结的情况,未知上述股东之间关联关系。
按照H股监管规定披露的持股情况
于日,本行根据香港《证券及期货条例》第336条而备存的登记册,载录下列公司拥有本行的权益(按照该条例所定义者)如下:
(单位:股,百分比除外)
股股本总额
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171,325,404,740
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有限公
20,944,789,236
RBS CI Limited注1
20,942,736,236
Investments
20,942,736,236
-- S.◇r.l.淡马锡控股(私人)有限公司
11,792,559,118
-- 注2Fullerton
Management
11,785,825,118
-- Pte Ltd注2富登金融控股私人有限公司
11,785,825,118
(前称「亚洲金融控股私人有限公司」)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
11,317,729,129
-- 瑞士银行
5,352,168,106
777,185,250
===================续上表
股股本总额
的百分比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实益持有人苏格兰皇家银行集团有限公
应占权益及实益司注1
持有人RBS CI Limited注1
应占权益及实益
Investments
实益持有人S.◇r.l.淡马锡控股(私人)有限公司
应占权益注2Fullerton
Management
应占权益Pte Ltd注2富登金融控股私人有限公司
实益持有人 (前称「亚洲金融控股私人有限公司」)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
实益持有人瑞士银行
应占权益,实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港币等于多少人民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