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非上市公司员工持股前 哪些员工能够持股

6个月58家上市公司发布员工持股计划 其中7家是浙企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阿里上市,万名员工财富暴增,阿里的员工持股战略瞬时在国内走红。这股风近期在A股市场也是越刮越猛。
2014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浙江上市公司利欧股份公布了员工持股计划草案。统计显示,自2014年6月证监
阿里上市,万名员工财富暴增,阿里的员工持股战略瞬时在国内走红。这股风近期在A股市场也是越刮越猛。
2014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浙江上市公司利欧股份公布了员工持股计划草案。统计显示,自2014年6月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实施员工持股计划试点的指导意见》后,员工持股计划已在各地上市公司开花,目前共有58家上市公司发布各自员工持股计划,其中浙江上市公司有7家。
去年12月31日,利欧股份的公告显示,该员工持股计划资金上限为1250万元,参与对象包括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员工,合计不超过400人。就在同一天,众合机电发布了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完成股票购买的公告,该公司员工持股计划公布后仅五天,购进公司股票330万股,购买均价为18.73元。联化科技也发布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草案),拟设立华融联化科技员工持股1号定向资产管理计划,资金总额约为3000万元。亚厦股份则于日公布了其员工持股计划。
有意思的是,本土的奶粉龙头企业贝因美放弃了此前的股权激励计划,转而推出员工持股计划,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加上南方泵业、奥康国际和华仪电气,目前已经有7家浙江上市公司加入了员工持股大潮,成为了浙江上市公司中的先行者。
上市公司为何热衷推员工持股计划?对此,申银万国在点评亚厦股份时指出,员工持股计划有利于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更好地推动股东价值提升。员工持股计划相比股权激励具有实施过程简化行政审批、覆盖面广、成功率高、锁定期短(12个月)、税收较低等诸多优点。如果亚厦股份采取员工在二级市场直接购买的方式,预计购入成本在20元/股左右,高于此前的定增成本18元,充分显示了公司高层对企业未来发展的信心。
在奥康国际2015年发展大会上,公司董事长王振滔将一块写有&奥康国际员工持股计划2.66亿元&的牌匾交到员工代表手中。他表示,企业只有解决了员工后顾之忧,他们才能安心工作。
从奥康国际的员工持股计划来看,员工出资1.3亿元,加上优先资金1.3亿元,共2.6亿元。这种1:1加杠杆融资的行为,显示公司对后市很有信心。华仪电气、利欧股份等公司的员工持股计划也类似。
目前推出员工持股计划的浙江民企,大多是业绩处于低谷,如奥康国际、亚厦股份和贝因美等。招商证券表示,奥康国际在业绩低点之际推杠杆式激励,公司经营积极性大幅提高,一定程度上彰显公司对未来业绩的信心,并强化市场对业绩释放的预期。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陈红珍:]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播放数:1133929
播放数:4135875
播放数:2845975
播放数:535774阿里巴巴上市;企业之间的竞争,终归是人才的竞争;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员工人均持股超过2;在无秘里,腾讯的员工说,因为阿里巴巴上市,导致不;还有人说,“鹅和狼都很失落;在国内,阿里巴巴的合伙人精神是践行得最好的;在国内众多上市公司中,即便是跟着老板最初打拼的员;在阿里巴巴上市之前,企业之间员工待遇差距并不悬殊;在国内,坚持不上市的企业有老干妈、哇哈哈
阿里巴巴上市 企业之间的竞争,终归是人才的竞争。在资本为王的时代,科技公司坚持不上市,勇气可嘉,但并不一定是最佳路径。 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员工人均持股超过225万美元,瞬间诞生万个千万富翁(折合成人民币),这在国内任何一家公司,都是不曾见过的。当天,微信、微博里疯狂刷屏,网友们除了祝贺阿里巴巴的成功上市外,更有其他公司员工的叹息和挫败感,充满羡慕、嫉妒与恨。有人说,几年前,他本有机会去阿里巴巴,但因为不愿去一个陌生城市,最后选择了深圳一家国企,错过成为千万富翁的大好机会。 在无秘里,腾讯的员工说,因为阿里巴巴上市,导致不少腾讯员工情绪低落。阿里巴巴没有上市前,腾讯是国内最让人羡慕的互联网公司,福利待遇都是一流的,尤其是游戏部门,待遇好得让人眼红。但阿里巴巴上市后,他们才发现,自己那份收入与阿里巴巴的员工相比,太微不足道。 还有人说,“鹅和狼都很失落。说白了,阿里的股份让鹅们、狼们充分意识到,自己只不过是打个稍微靓点的工而已。”这里的鹅是指腾讯,狼是指国内某电信设备企业。这两家公司是国内企业的样板,成为这两家公司中的一员,是众多求职者梦寐以求的。 在国内,阿里巴巴的合伙人精神是践行得最好的。在软银与雅虎持股占大头的情况下,阿里巴巴30名合伙人共计持有阿里14%股权,个个成为超级大腕。阿里巴巴也没有忘记普通员工,为一起奋斗的上万名员工实现了财富梦。1999年创立以来,阿里巴巴以股票期权和其他股权奖励的形式,向现任和离任员工总计发放了26.7%的股份。在阿里巴巴,普通员工工作3年以上,就可获得期权。 在国内众多上市公司中,即便是跟着老板最初打拼的员工,在面对利益分配时,也有可能被冷却在一边。马云没有这样做,在接受国内某报记者采访时,马云说:“这是他们的付出所得。当时我请了好多人,别人没来,他们来了,也许他们能力不如你,但这是运气也是选择。” 在阿里巴巴上市之前,企业之间员工待遇差距并不悬殊。阿里巴巴的上市,为其他企业树立了一个标杆。这个标杆,对他公司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 在国内,坚持不上市的企业有老干妈、哇哈哈、立白、方太、远大集团以及华为等。它们拒不上市,有一定的道理。国内不少企业因为圈钱才去上市,因此,对于拒绝上市的企业,国人很拥戴。 但是,对这些公司的员工而言,又是另外一番想法。在房价畸形的今天,即便是华为,对最近几年入职的员工而言,靠工资买房也不现实。在深圳购一套房得四五百万元,光是利息就让人不堪重负。 在此,着重谈谈远大集团和华为,它们在管理上较为相似,不同的是华为全员持股(内部股份),远大则相对封闭,仅是张跃兄弟少数人掌控财务大权。张跃2004年曾去华为拜访过任正非,并说给他的触动很大,对远大的管理流程进行了自我否定。 华为教父任正非是个传奇人物,1987年以2万元创办华为,到去年公司净利润达210亿元,成为全球第一大电信设备商。但任正非一直拒绝将华为推向资本市场,他在接受西方媒体采访时称,上市公司的股东既贪婪又短视。 去年3月30日,任正非在持股员工代表大会上表示,华为董事会过去20多年来,从未研究过上市问题,董事会认为,上市不合适华为的发展。未来10年内,华为不会考虑进行整体或分拆上市。 任正非曾说“猪养得太肥了,连哼哼声都没了”这可能是他坚持不让公司上市的原因。上市让员工暴富,失去前进的动力,激情衰退,队伍军心涣散,甚至有人会卖掉股票,过自己的小日子去了。很多公司,从上市那天开始,就走下坡路了。 华为不上市,有利有弊,蔽在于会挫伤员工士气,部分优秀员工为了获得更多财富,不得不另觅出路。在资本为王的时代,资本才是实现个人价值最大化的最佳途径,这一点无需多说,这也是很多人宁可工资低一点,辛苦一点,也要去有机会上市的公司的原因所在。 对华为早期的核心员工而言,他们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住房问题早已解决,没有经济负担,这部分人对上市的渴求并不强烈,他们会跟着华为死心塌地地干。任正非一直强调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去决策,这些人血也流过,泪也流过,对华为有忠厚的感情,会很好执行任正非的战略。但对华为的基层员工而言,不上市会相当于断了他们的梦想,他们不一定会卖力地在炮火面前冲刺。 虽然华为去年给基层员工加薪40%-50%,震惊业界,但与领先的互联网公司相比,华为的薪资已经没有优势。今天,有着超过15万员工的华为,竞争对手不再是传统电信设备商,而是有竞争力的互联网公司。腾讯现在约2万员工,上半年净利润达110亿元;阿里巴巴也是2万多名员工,上半年净利润达207亿元,全年净利润预计突破450亿元,在净利润方面已远超过华为。与华为相比,这些轻资产公司,在人才争夺中更胜一筹。 尽管华为终端与企业业务仍保持高速增长,但随着公司规模扩大,其未来业绩增速有没有保证,现在还不好说。可以肯定的是,华为这部超级战车的驾驭难度会加大。 与华为相比,远大集团因为拒绝上市,错过了做大做强的绝好机会。笔者曾认识远大集团总裁张跃的秘书,他的秘书说,张跃赚的钱是自己的,员工除了工资,很难分享到成功果实。他有多架私人飞机,公司现金流充沛,远大不需要上市。 但这位秘书替张跃惋惜。这些年来,远大的地位逐渐下滑,格力、美的在空调领域,做成了巨无霸,并在中央空调领域试水,远大的空间越来越狭窄,空气净化器不温不火,新项目磕磕碰碰,远大“天空之城”已经搁置。 远大的成功,在于他抓住了中央空调的空白市场,可以说是时代成就了远大。但今天,市场竞争激烈,哪里有缝隙,就会有竞争对手插足,并且硝烟弥漫。1997年时,远大集团空调业务收入就高达20多亿元,但到2011年还是40亿元规模。今天,在中国富豪榜榜单中,张跃的资产已经排不上位了。 远大的遭际,与老板的性格不无关系,他拒绝利益分享,再加上远大总部又在长沙,必定导致无法网罗更多优秀人才。 企业之间的竞争,终归是人才的竞争。在资本为王的时代,科技公司坚持不上市,勇气可嘉,但并不一定是最佳路径,甚至会遭遇巨大的阻力。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行业资料、幼儿教育、小学教育、文学作品欣赏、生活休闲娱乐、各类资格考试、应用写作文书、外语学习资料、中学教育、阿里巴巴上市31等内容。 
 阿里巴巴上市之路一、案例背景 1. 阿里巴巴集团概述 (1)集团简介 阿里巴巴集团是一家由中国互联网先锋马云创建的国际化的互联网公司, 主要经营专业 化、多元化的电子...  阿里巴巴美国上市原因_企业管理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阿里在美国上市原因 一、为何阿里不在中国上市呢? 不在 A 股上市的理由很简单,因为 A 股还未对外资企业开 ...  阿里巴巴上市问题浅析阿里巴巴集团是一家由中国互联网先锋马云创建的国际化的互联网公司, 主要经营专业 化、多元化的电子商务服务,业务涉及网上交易平台、网上销售平台、...  以下所做的 是要对阿里巴巴上市至今的财报进行了对比分析, 以了解阿里巴巴可能存在的问 题,以利于阿里巴巴的改进。 二、偿债能力分析(一)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  阿里不在中国上市的真正原因占豪 发布于 2014 年 9 月 23 日 11:45 阿里巴巴上市,创了很多纪录,各路评论雪片般涌来,各种视角都有,有褒也有贬,有捧也 有砸...  肯定不会。电子商务领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阿里集团 要在天猫和淘宝如日中天的时候上市,这样才能融到更多的 资金,一如当年阿里巴巴上市正是 B2B 如日中天之时。 ...  阿里巴巴为什么在美国上市_企业管理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阿里巴巴为什么在美国上市第一 阿里巴巴集团是一家做中国业务的外资企业,注册地在开曼群岛。阿里巴 巴的最大...  阿里巴巴上市的影响和意义_销售/营销_经管营销_专业资料。阿里巴巴上市的影响和意义海纳百川一、阿里巴巴上市的影响 2014 年 9 月 19 日,阿里巴巴在美国资本市场上市...  阿里巴巴登陆纽交所,一条陡峭的崛起线,刻画出开盘价从 68 美元,向 92 美元暴涨的路径。市场对这家电商巨无霸的认可,也催生出不少新的猜想,比如,暴涨之后的股价,将造就多少持股员工新富豪?
  阿里造富没你想象的那么神
  对于真正有才华的中流砥柱者,&票子&意味市场的认可,&位子&标识自我的实现。两者,一个都不能少。
  上市之前,就有好事者算过这笔&造富效应&。一种算法是,阿里员工 2.6 万人,就算按照 IPO 预估价 66-68 美元算,员工股总计将达 413 亿美元,人均财富 159 万美元。另一种冷静的算法是,绝大部分股票和期权,可能为最重要的 1000 名员工获得,假设他们拿到了 90%,就相当于得到了 50 亿美元的股票,平均每人也有 500 万美元。
  显然,这些都是过于理想化的计算。有媒体做了普及,原来,员工期权价值=(单股票价值-行权成本)&股份-税费。股票价值超出了预期,未来可能还有上涨空间,这是积极因素。但是,行权成本却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阿里此前曝出不少员工股私下流通,已被爆炒了数倍,行权成本也相应提高。而且股份的换算,也需要除以相应基数,势必还会缩水。最重要的,税与费存在较大弹性,美国税法规定,不满 1 年的持有期,税率最高达 39.6%,并且,阿里对股票还有&优先回购权&,相当于又增加了一笔交易费用。
  因此,阿里上市不会带来那么夸张的神话。对于员工来讲,应当保持一颗平常心;而对马云来讲,企业整体激励机制的战略设计,尤为紧迫。
  一则,身处高位的管理层,收益最丰厚。但是,他们也最没动力抛股、变现,去享受。因为他们早就拥有了类似的待遇,期权也在预期之中,做出改变选择的动力,更多是来自对事业的另类追求。二则,身处底层的普通员工,要么入职未久,要么股份有限,加上税费、持有年限的限制,几乎吃不到太多掉下来的馅饼。其实,冲击最大的,还是中层骨干。他们职业选择的空间更大,套现用钱的动力更足。
  一个好的薪酬激励,应当给员工以合适预期,将自己的职业生涯与企业发展,相互绑定、相互砥砺。比如,在上述的公式中,加入时间的变量,使得离职时间越晚,获得的财富相应越多,以此形成对忠诚度的保护。特别是,中层员工往往上有天花板,下有再择业的机会,对其积极性的调动,更应&位子&&票子&互动起来,让他们对自己成长的预期,与对企业未来的信心,糅合在一条轨道之上。个中技术,考验马云的驭人之策。
  说到底,兴办企业,还得讲究义利之辨。对于真正有才华的中流砥柱者,&票子&意味市场的认可,&位子&标识自我的实现。两者,一个都不能少。
  阿里的成功可否复制
  人们猜测下一个阿里巴巴可能出现在健康、文化还是生物产业,其实不必猜测:哪个市场领域简政放权快,哪个市场领域就可能出现第二个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在全球最重要资本市场的成功,既不同于中国国有资本企业海外上市的路径,也与其他中国概念股企业所受待遇大相径庭。这场豪华的 IPO 盛宴,既为阿里巴巴成为世界级公司作了正式命名,也提出了另一个问题:阿里巴巴的成功能够复制吗?
  成功的故事通常无法复制,但可以借鉴。企业创始人及其战略合作者的个人风格、资本运用能力、产业形态等成功模式的差异化,马云的坚韧、孙正义的远见、整个公司的理想主义色彩等已被反复总结,但阿里巴巴的成功不全然是个体因素决定的结果,时代构成的市场背景和政策背景同样起到了孵化作用。这种孵化有时是正向激励,有时是反向激励,但都对锻造阿里巴巴起到了关键作用。
  马云开始创业时,正值互联网风生水起之时。互联网和传统消费产品以及服务业的结合在国外已有先例,在国内尚少人问津,这为阿里巴巴后来的崛起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而在产业政策层面,对互联网经济发展前景的判断,对于创造就业岗位的预期,部分也出于对电子商务监管缺乏经验,&闲不住的手&很少进入早期电子商务领域,这让电子商务领域成为具备完整市场形态的处女地。强调包容而非监督,极大降低了阿里巴巴的发展成本,而其外资企业的属性,又进一步减少了从公司结构调整到资本腾挪可能遭遇的风险。
  资本市场则从另一个方向推了阿里巴巴一把。国内资本市场基于保护国内投资者的理由,对互联网公司上市持股计划提出了苛刻要求,这迫使互联网企业转向海外市场,并学习和适应国际资本市场的运作规则。在香港成为公众公司然后私有化,再在美国成为公众公司,这一曲折过程既表明也折射出国内资本市场规则对于企业发展没有起到应有作用,也表明阿里巴巴对国际化资本市场的认识并非一帆风顺。但在企业家主导企业的情况下,这种与资本市场的磨合成本,可以控制并最终收回。
  由企业家主导而非政府监管主导,壮大一个企业乃至一个产业,是阿里巴巴成功的另一个奥秘。这是一个可以由政府主导复制的模式。今天,人们在猜测下一个阿里巴巴可能出现在健康、文化还是生物产业,其实不必猜测:哪个市场领域简政放权快,哪个市场领域就可能出现第二个阿里巴巴。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ce21fa4523143cb-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市公司员工持股比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