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经济学人双语版》进行高效学

简介/《经济学人》
1843年的《经济学人》《经济学人》1843年创刊于英国。是一份包含新闻、政治经济观点和深度分析的周刊。该杂志所有的文章都不署名,皆由集体创作。现在它看似杂志,其实它是以报纸的身份注册的。《经济学人》每周四晚上在世界六个地方同步印刷,同时于当天晚些时候在网上更新最新一期的内容。 发行人《经济学人》的发行人经济学人报纸有限是经济学人的全资子公司,而经济学人集团则是一家私人企业,一半的股份由私人股东控股,另一半则由拥有。&读者《经济学人》以鲜明的观点,置疑的眼光,深度的调查分析,独立和全球化的,博得了全球超过100万读者的信任。其中大约一半的读者群在北美,20%在欧洲大陆,15%在英国,10%在亚洲。《经济学人》有意识地将自己看作是一份国际性杂志,因此报道不仅仅局限于或偏重于英国或欧洲,因此其80%以上的读者是在英国以外地区。 《经济学人》读者定位为高收入、富有独立见解和批判精神的社会精英。杂志认为自己的读者都受过,因此对很多经济名词、专业术语,从不屑于做解释,比如“看不见的手”、“理论”,有时候,大段地引用“法文”,使用,也不翻译。&收入在2002年,经济学人集团的营业额达到2.27亿英镑,赢利1500万英镑。其收入大约一半来自读者订阅,另一半则是广告收入。
历史/《经济学人》
《经济学人》杂志最早于1843年9月由詹姆士·威尔逊在创办,创办的目的是“参与一场推动前进的智慧与阻碍我们进步的胆怯无知之间的较量”,这句话被印在每一期《经济学人》杂志的目录页上。在创刊计划书中詹姆士·威尔逊写到:“我们真诚的相信,自由贸易和自由交往在全世界传播文明和道德的作用是其他任何现有的媒介无法比拟的”。一直到今天,《经济学人》始终坚持着经济自由主义、政府不干涉主义、平等竞争主义,始终用批判的眼光审视时事,关注自由和个体的权利。& 真正使《经济学人》发扬光大的是杂志的第三任主编威尔逊的女婿(),他使杂志的触角向问题延伸。如今,《经济学人》的文章不仅涉及时事、商业、金融和经济,还涉及到科学,技术和艺术。无论主题是什么,经济学家的独立、坦率、简练和尊重事实的品质使其与众不同。& 《经济学人》在20世纪20年代发行量仅有3700份,直到1970还未能突破10万大关。如今,分别在7个国家印刷,其发行量已超过70万,其中有4/5的发行是在英国本土以外,单独在的发行量占总量的1/3。 2006年3月,49岁的比尔·艾默特辞职,43岁的约翰·麦克列威特接过“方向盘”,任《经济学人》的第十六任主编。&
内容特色/《经济学人》
《经济学人》一个多世纪以来《经济学人》始终恪守创始人James&Wilson的办刊:“在文章中提出的任何争论和主张必须要经得起事实的考验”。 客观公正是经济学家杂志的的生命所在。公司的构成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获得杂志半数以上的持股权。经济学家的文章都为匿名写作,就象它的主编们认为的那样:写出了什么东西,比出自谁的手笔更。 《经济学人》主要关注政治和商业方面的新闻,但是每期也有一两篇针对科技和艺术的报导,以及一些书评。除了常规的新闻之外,每两周《经济学人》还会就一个特定地区或领域进行深入报道。 《经济学人》的文章写作风格十分有特色,注重于如何在最小的篇幅内告诉读者最多的信息。在杂志创刊之初,“经济主义”(economism)意思是经济保守主义,但是今天该杂志无论是在经济还是政治上的立场都是倾向主义的,反对政府在经济和政治方面过度的介入。不过当然不同的作者立场也会有所不同。《经济学人》中的大多数文章写得,,有力度。即使光翻看杂志里的插图,也会发现,这是本带着英国式的,但又处处用事实说话,比如曲线图,比如表格……严肃又不失诙谐的时事经济杂志。《经济学人》的文章也以妙语闻名,几乎每一篇的口吻都带嘲讽与幽默。一些人甚至说,只要作者知道如何开玩笑,无论其政治立场,他的文章都可以在《经济学人》上发表。 《经济学人》刊题的白色字体和鲜红的底色,秉承了杂志创始人詹姆士·威尔逊一贯倡导的朴实无华的。《经济学人》坚守超党派的立场,不怕得罪大人物,比如,封面标题“的末日”,“做对的唯一一件事”,用蒙着眼睛的公鸡代表法国的将来……& 《经济学人》一直立场坚定,爱憎分明,支持同性恋婚姻,支持合法的“卖淫”,支持加入欧盟,支持免费的教育,支持私营组织探测宇宙的计划,倡议美国加强对枪支的管理,反对死刑,反对一周工作35小时,反对英国规定工资的最低标准,反对任何场合条件下,对个体精神或者肉体上进行折磨……&
巨无霸指数/《经济学人》
《经济学人》以发明()而闻名,他们通过比较在各国的快餐店销售巨无霸的价格来比较国与国之间的购买力平价。这个指数不仅有趣,而且被证明是十分准确的计算购买力平价的方法。
2006年5月,《经济学人》纪念巨无霸指数创立20年时批评,美国政客不时滥用指数,借此说明中国偏低,但该指数只在说明长期汇率走势,而没有触及现有市场的均衡点,指数过往的预测虽然颇准确,但它亦忽视了税率及各地市场的环境,只能作为一项非严谨的经济资料参考。
中国专栏/《经济学人》
1月28日出版的《经济学人》杂志封面
&从2012年春节出版的最新一期开始,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开辟了新的中国专栏,为有关中国的文章提供更多的版面。这是70年来,该媒体首次为一个国家开辟。
上一次,是在1942年开辟的美国专栏。为了配合新专栏的开辟,日出版的这期《经济学人》杂志封面文章也是关于中国的,讨论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模式及其转型。而在新开辟的专栏内,安排了六篇关于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文章,包括云南的烟草与种植业、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角色、房地产行业等等。
以往的《经济学人》中,有关中国的文章一般安排在亚洲专栏内,每期杂志约有一两篇。《经济学人》此前有六个专栏,分别是美国、美洲、亚洲、欧洲、中东/非洲以及英国,上一次该媒体专门为一个国家开辟专栏还是在1942年,为开辟的。本次的中国专栏也成为70年来该媒体开辟首个国家专栏,也是除本国外的第二个国家专栏。
历届主编/《经济学人》
(本段落欢迎用户参与翻译)
James&Wilson& Richard&Holt&Hutton& Walter&Bagehot,& Daniel&Conner&Lathbury,& Inglis&Palgrave,& Edward&Johnstone,& Francis&Wrigley&Hirst,& Hartley&Withers,& Sir&Walter&Layton,& Geoffrey&Crowther,& Donald&Tyerman,& Sir&Alastair&Burnet,& Andrew&Knight,& Rupert&Pennant-Rea,& Bill&Emmott,& John&Micklethwait,&2006–至今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万方数据期刊论文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44次
参与编辑人数:18位
最近更新时间: 17:39:37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查看: 1467|回复: 2
《经济学人》怎么用?
中级战友, 积分 138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11 积分
K币1336 元
在线时间615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138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11 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138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11 积分
K币1336 元
我想作为泛读材料联系阅读。怎么用?求指点。
高级战友, 积分 3056, 距离下一级还需 4944 积分
K币2884 元
在线时间620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高级战友, 积分 3056, 距离下一级还需 4944 积分
高级战友, 积分 3056, 距离下一级还需 4944 积分
K币2884 元
本帖最后由 !感-杠-问? 于
09:04 编辑
不是打击你。TE只做泛读的人,考研基本上就不用复习了。
泛读的意思,不是从头到尾跳着看一遍。而是形式上跳读,内容上基本理解到精读的水平。泛读是高于精读的阅读形式。
就我的经验来说,TE好文章都是要做精读的,做泛读的文章基本都是那种时事类的文章。
TE的精华部分,不是时事类文章,而是商业、财经、文学、专栏、特别报道、商业季刊这几版。你如果能把这几个板块的文章都能做泛读,那恭喜你,不用复习英语了。
这几个板块的大部分文章,我反正是没本事做泛读了。我曾经尝试过,结果是,从头到尾泛读两遍,看得还是云里雾里的。句子的浅层意思大多都能看懂,但是作者写作逻辑、结构并不容易把握。
时事类文章和后面几个板块的区别是,前者相当于报纸上的政治类新闻,而后者则都是一篇篇的小论文,全文逻辑非常紧密,根本没法做泛读。
别说是英语,我给你一篇中文写的经济学小论文,都不一定有能力去做泛读。
而文学板块,虽然是书评,但基本上都偏向于纯文学了。
中级战友, 积分 138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11 积分
K币1336 元
在线时间615 小时
主题帖子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138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11 积分
中级战友, 积分 138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611 积分
K币1336 元
!感-杠-问? 发表于
不是打击你。TE只做泛读的人,考研基本上就不用复习了。
泛读的意思,不是从头到尾跳着看一遍。而是形式上 ...
仁兄说得在理,我现在就是看得云里雾里,特别是长达六七页的文章,比较晦涩难懂,就只好一个一个句子去理解,读完之后觉得有的文章也不错回头再理思路。因为我考英语二,所以除了真题(包括英语一)的之外,就没什么好资料了。现在复习把英语作为这阶段的重点之一,一周做四套完型加阅读,其余三天是分析真题,并且再看看这个,为的就是保持着阅读的习惯。那对待真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
您还剩5次免费下载资料的机会哦~
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使用手机端考研帮,进入扫一扫在“我”中打开扫一扫,扫描二维码下载资料
Powered by Discuz!《经济学人》怎样做到高端冷艳不愁卖的?
[摘要]《经济学人》是怎么做到“zhuangbility”比别人好的?无论你对《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评价如何,恐怕都得承认,这是一家十分独特的新闻机构。全球新闻杂志正在网络时代节节败退,价格不菲的《经济学人》杂志却依然拥有超过140万的订户,其中五分之四来自英国以外,一半以上来自美国。《经济学人》并非没有跟上新媒体的浪潮,它的网站和附带有声内容的电子杂志都颇受欢迎和推崇,并且也已经在中国有了帐号和微信公众号。但是该杂志的领导者们仍坚信,杂志具有一些不可替代的重要属性。经济学人集团前CEO拉什巴斯(Andrew Rashbass)曾在2012年一次媒体大会上说:“这么多年来,我很惊讶的是没有一个读者问过我这个问题:你们杂志为什么不能再多一两页?” 在他看来,“可读完性”(finishability)是杂志战胜互联网的“秘诀”。精英范儿1843年开始发行的《经济学人》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新闻杂志之一。它一出生就带着自由贸易的使命。在19世纪中期关于重商主义《谷物法》的激烈辩论中,苏格兰制帽商人詹姆斯•威尔逊(James Wilson)创办了这份刊物,正是意在为自由贸易正名。直到今天,自由主义原则始终是《经济学人》的核心立场。如今,《经济学人》的成功离不开个性张扬的营销策略。“国际化视野”是其王牌卖点,特别是在美国这个最大的英语读者市场。对于想彰显自己全球化品味的美国精英人士来说,来自英国的《经济学人》是理想的选择。2010年,《经济学人》在美国11个大城市打出这样的广告:一张图里,一只鸵鸟把头埋进土里;而另一张图中,鸵鸟的头又从土里露出来,头上顶着一行字:“来点儿世界观,就读《经济学人》”。无论如何,精英范儿的《经济学人》在全球读者中持续发挥着魅力。精英范儿,意味着它不需要去迎合读者的趣味——它告诉读者该有什么趣味。尼日利亚的同性恋问题、肯尼亚的宪法公投,可能都跟你没什么关系,但你不会介意读完一篇只有几百字、写得非常漂亮的英语短文,然后获得一点“自己的知识广度又有长进”的小快感。“装”得比别人好对《经济学人》的看法形成了两派。一派对其爱之有佳,认为其短小精悍的文风、读起来偶尔别扭却别有风味的文法、字里行间渗透着的英式冷幽默,总能在纵览世界大势之余让人会心一笑。另一派则鄙夷其分析的“浅薄”和原创报道的缺乏。美国著名财经作家迈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就受不了《经济学人》的“装”,他吐槽道:这是“一群故作老成的年轻人写的……美国读者们要是看到这些‘经济专家’长着青春痘的脸,立马就会退订。”《经济学人》的文章都不标明作者。该杂志号称这是其强调客观性的一种做法:文章具体由哪个记者写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本杂志整体性的声音。因此,“本报”(this newspaper)和“本记者”(this reporter)字样在《经济学人》文章中随处可见,忠实读者们一眼便可辨识出来——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装”的又一表现。如果说这确实是“装”,《经济学人》的自我包装也得上作是比较高级。维多利亚时代那种带有贵族气的“启迪大众”使命,正在继续指导着它的宣传策略。近几年来在伦敦,《经济学人》在地铁站登出巨幅辩论广告来吸引读者——广告会给出针锋相对的两个立场,背景一黑一白,问读者“你站在哪边?” 笔者就曾在伦敦地铁站见到这个系列广告中的一组,而且正是关于中国的:黑色一边写着“中国是对西方的威胁”,配图是一只目露凶光的熊猫贪婪地啃着竹子;白色一边写着“中国是西方的朋友”,背景里的熊猫自然也是憨态可掬,温柔地嚼着竹叶。看到这样一对辩题,即便是原本对中国有一边倒思维的读者,也难免不回头想想反方观点。中国日,《经济学人》杂志新增中国栏目。此后中国报道将不再置于“亚洲”板块之下,文章量也从以前的每期一条增加到三条以上。上一次《经济学人》增设单一国家栏目还是在70年前——那个国家是美国。大概也只有这样一个殖民帝国的老牌杂志,才有资格、有底气告诉世界,我们曾经见证了一个新“帝国”的产生,现在我们可能再见证又一个。随即在2012年2月,《经济学人》网站上增设了中国专题博客。经读者投票, 博客名称定为Analects(论语)。无论是在杂志上还是网络上,《经济学人》的中国报道数量和篇幅已经越来越多,网络读者评论栏里参与讨论的中国网友也极为可观,某些争议话题下,还会呈现“刷屏”状。老板如今的《经济学人》杂志与《经济学人》网站、经济学人信息部等业务一起组成了 “经济学人集团”。出版业巨头培生集团(Pearson plc)通过旗下的时报有限公司持有经济学人集团50%的股份,其他股东还包括罗斯柴尔德(Rothschild)、施罗德(Schroder)、吉百利(Cadbury)等欧洲显赫家族。为了保证独立性,《经济学人》章程规定,任何个人或组织都不能持股该刊物超过50%。而CEO施密特(Eric Schmidt)目前也是经济学人集团的八名非执行董事之一。细节●《经济学人》虽然出版形式是杂志,但是始终自称是报纸(newspaper)●《经济学人》喜欢给自己的专栏博客起一些“有来头”的名字,例如:- 美国专栏名为“列克星顿”(Lexington),这是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打响的地方;- 欧洲专栏叫“查理曼”(Charlemagne),查理曼大帝是法兰克国王,一位曾横扫欧陆的君主;- 商业专栏叫“熊彼特”(Schumpeter),这是一位影响深远的著名经济学家。- 亚洲专栏则叫“榕树”(Banyan),寓意是“一棵用茂密枝叶庇护伟大思想的树”(a tree whose branches have sheltered great ideas)。●《经济学人》并未在中国正式发行,只在一些图书馆的外国刊物阅览架上可以看到。不过早有热心读者志愿翻译其文章,并在中国国内的论坛上发表,《经济学人》似乎对这种做法并不在意。■(作者张翃为财新记者,曾长期在英国伦敦学习和工作,现驻美盛顿;作者王嘉鹏为财新网()国际新闻主编)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搜索: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在这里,发现聪明钱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财经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公众号搜索“腾讯财经”,开启财富之门。
[责任编辑:neomao]
热门搜索:
腾讯理财超市
同类产品年涨&27%
今年以来收益&13%
近1月涨&7.41%
7日年化收益&2.97%
99抵扣500购车款
千元优惠+2年免息
前100名送油卡一张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经济学人》为了传播2017年预测,重新设计了塔罗牌_设计_好奇心日报
社交账号登录
新用户注册 上传头像拖拽或者缩放虚线框,生成自己满意的头像预览 忘记密码
设置新密码
设计《经济学人》为了传播2017年预测,重新设计了塔罗牌
算是个不错的营销。
每到年末,全球各地的杂志们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盘点。盘点一般有两种思路,要么总结过去,要么展望未来。
《经济学人》属于第二类。从 1985 年开始,这本走精英路线的杂志就在发行一份名为 The annual The World in XX(年份)的年度特刊。30 年来,这本特刊都会在年末展望第二年全球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将发生的重要事件。
与它平时的封面设计风格一脉相承,《经济学人》的年度展望特刊也看起来简洁、幽默、讽刺,常常用照片和漫画的混合设计元素来暗藏玄机。
从 1985 年开始至今,《经济学人》年度展望特刊玩过的风格并不算多。在 1980 年代,这本特刊的封面看起来相当简洁,甚至不会使用图片的设计元素,直接用文字符号代替了图片符号。
在 2002 年到 2010 间,特刊的封面底色仍然是白色,最醒目的字样仍然是标题 The World in XX(年份),但加入了图片的元素,人像成了一大亮点。而 2010 年后,特刊的封面底色变成了黑色,维持了最基本的设计思路——照片加上漫画,人物照片的格式往往是方块。
但今年这本特刊的封面设计完全突破了过去的设计惯性,使用了塔罗牌作为基础的设计思维,封面也换成了星空背景,而不是单一的矢量图黑色。
塔罗牌是起源于西方古老的占卜工具,由 78 张牌组成,分成 22 张大阿尔卡那和 56 张小阿尔卡那,可分别使用进行占卜,也可将两种牌混合共同使用。
按照塔罗牌的占卜规则来说,大阿尔卡那包括了愚者(The Fool )、魔术师(The Magician )、女祭司(The High Priestess )、女皇(The Empress )、皇帝(The Emperor ) 等用来解释命运的大致运势,每一张牌都反映着不同际遇,因此,占卜时出现的大牌都会成为分析的重点。而小阿尔卡那牌的作用则是为了补足大阿卡那牌不足之处,比如占卜时想要更多细节,则可求助于小阿尔卡那牌。不过,这两种牌的使用并不是随机,而是要按照占卜的主题来选择阵型,从而确定两种牌的使用比例。
当然,《经济学人》显然不是想要迷信为未来世界算上一卦,而是借用了塔罗牌“未卜先知”的寓意,将过去常常用人物大头照表现的设计放在了塔罗牌里。
《经济学人》封面上的塔罗牌并未选择小阿尔卡那牌,而只选择了 8 张大阿卡那牌,分别是代表“毁灭”的 The Tower,代表“复活“的 The Judgement ,代表“达成”的 The world,代表“结束”的 The death ,代表“探索”的 The Hermit,代表“创造”的 The Magician 等。
尽管这 8 张牌保留了塔罗牌的传统画风,但也做了一些现代意义上的改动。
在 The Judgement 这张牌上,“正经”塔罗牌上吹号角的天使不见了,《经济学人》让新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握着皇冠和王杖坐在铺有美国国旗的地球上。在 The Magician 那张牌上,魔术师本人没什么变化,还披着古老的红色斗篷,但头上多戴了一个 VR 眼镜,手指还按着桌上的 3D 打印机。在 The world 上的成功女神则用金字塔、书籍和油画来替代了。
换句话说,《经济学人》 在封面上用塔罗牌做的小心思就是把它想要在文章里讨论的美国新任总统、中国政治、法国选举、英国退欧、俄国革命 100 周年、乔布斯发布
iPhone 10 周年,还有倡导欧洲宗教改革的马丁路德写下著名的“ 九十五条论纲” 500 周年等等这些事都做成了话题“议程设置”在了封面上。
有趣的是,根据玩塔罗牌的规则,这 8 张牌都是有寓意的,而最后的解读的关键则依仗占卜师的解读——这样一来,每位读者也就有了一个自己版本的 2017 年的预测解读了。
“左边是共产主义(左派),右边是基督教(右派),中间的塔是平衡,平衡被打破了。”一位
“封面上这 8 张牌全部是大牌,塔罗一共有 22 张大牌。在占卜中出现大牌通常是意味着局面比较严峻,情况复杂,需要解决问题需要花费的力量,代价较大。”
另外,这期的内容还有关照全球各地 14 位普通人,一位叙利亚难民变成的摄影师,一位芭蕾领域的新星,一位智利的雷鬼音乐艺术家。此外,这本杂志还会讲到伦敦市长 Sadiq Khan、乔治克鲁尼, YouTube 的首席执行官 Susan Wojcicki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行长等人的故事。
题图和文内图来自:、。
喜欢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每天看点不一样的。
没有更多啦
登录查看你的好奇心指数
根据你的好奇心指数推荐
好奇心微信公众号只知道读《经济学人》,却不知道怎么做笔记?
学英语的小伙伴,很多人都会以《经济学人》为课外必读刊物。但是读归读,你知道怎么通过《经济学人》来做笔记吗?
首先送上一个可以免费下载阅读《经济学人》的网站(复制到浏览器打开即可):
/196116/widget/notes//note//?start=200#comments
一般只保留最近四期,所以要下载的亲要经常去看看~
关于《经济学人》:
《经济学人》是一份由伦敦经济学人报纸有限公司出版的杂志,创办于1843年9月,创办人詹姆士·威尔逊。杂志的大多数文章写得机智,幽默,有力度,严肃又不失诙谐,并且注重于如何在最小的篇幅内告诉读者最多的信息。该杂志又以发明巨无霸指数闻名,是社会精英必不可少的读物。
作为英国有名的政治经济类杂志,在如今网络媒体的强烈冲击下依然屹立不倒。它关注的事情覆盖整个地球,无所不志,无所不包,正适合我们这些喜欢指点江山的JRS。中国专题,每期都可以找到几篇关于中国的文章。
以学习者的角度,经济学人的语言不晦涩,比较适合普通高中生和大学生阅读。
1经济学人版块介绍
▲某一期说明
1.The world this week:主要是对过去一周发生的时事进行梳理,有点类似BBC和CNN的新闻报道,包含时事新闻和财经类新闻。对应音频朗读的语速较快,适合作为听力训练材料。
2.Leaders:即社论,对本周热点事件进行报道和解读,文章长度中等,每篇的单词量在500到1200之间。社论文章往往写得短小精悍,信息量大,个人认为是TE中最有阅读价值的板块之一。
3.Letters:读者来信,经济学人的Letters版块刊登了每周的读者来信,杂志的定位为面向全球高端人群,给经济学人写信的读者包括大学教授,高层政府官员,国际组织负责人,甚至还有国家元首。这些信件用词精确,论证严谨,非常具有可读性。去年经济学人曾经做过一个China and the Internet 的特别报告,指责我国的网络审查制度。文章发出不久后就收到了中国驻英大使对此的声明和解释。我们可以从读者来信中学习怎样就一个观点进行论证和反驳,从里面也可以学到很多议论文论证的经典句式。
4.Briefing: 该板块主要是对一个特定的热点话题进行深度讨论,一般每期都会有一个话题,比如之前的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事件,世界杯,谷歌,在线教育,大学改革等。推荐阅读。
5.United States, The Americas, China ,Asia, Middle East and Africa ,Europe ,Britain ,International 这些板块分别是对世界各大洲和三个国家(美国,中国和英国)的本周热点报道和评论。
6.Business :商业板块,主要报道解读本周全球热点商业新闻,信息量大,是很好的商业信息获取渠道。
7.Finance and economics : 财经新闻,主要是对相关财经新闻的报道。值得一提的是经济学人并不纯粹是一本专业的财经杂志,它其实是一本覆盖了政治,科技,文化,艺术,商业,财经等的 综合杂志。即使是财经板块也对读者非常友好,没有太多复杂的专业术语,文章中有时候甚至连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这样的单词都会拿出来解释。所以各位不用担心因为专业知识不够而读不懂文章。
8.Science and technology:科技板块,大部分文章长度在500到1500词之间。文章难度较高,有时候会出现不少专业术语。据说是考研文章的重点题源。
9.Books and arts:文化及书籍板块,主要内容是书评和对一些文化现象的讨论。这个板块的文章往往生词较多,用词也偏文学化,想提高词汇量的同学可以重点精读此板块的文章。
10.Obituary :讣告。经济学人中很多讣告写得爱憎分明,人物形象刻画非常生动,比如之前对撒切尔夫人,曼德拉和马尔克斯的讣告写得都非常精彩,推荐阅读。
11.Economic and financial indicators : 主要是一些商业及财经指数。
2阅读前的准备
1.电脑(由于资源都是电子版本,因此推荐在电脑上阅读,后续的查词和整理也更为方便)
2. 电子版的英英词典,推荐《朗文英英5》和《韦氏大学》,其他ESL英英词典如《柯林斯第三版》《剑桥英英词典》也可以。建议使用开源词典软件如 Mdict,深蓝词典或者灵格斯词典,以上的软件都可以一次性加载多本词典,有利于查词时加深对单词的理解。上面软件的下载及使用方法都可以在网上找到。 不推荐有道及金山等英汉词典。如果是在线学习的话推荐一个很好用的查词网站。
3.Word 文档(或其他记事本工具)
3如何高效利用文章资源
首先说明一点,要能够顺利读懂乃至高效利用经济学人阅读材料有两个前提:一个是要有大致牢固的语法基础,一个是要有一定的词汇量基础。
假如你词汇基础及格,语法靠谱,那么接下来怎样快速积累词汇提高语言应用水平呢。我的方法是,配合英英词典来精读文章。
下面是具体的操作。这是一期经济学人的文章节选:
EVEN with the best will in the world—which, in 2014, has not been conspicuously forthcoming—the outgoingyear could not be regarded as one of the planet’s finest. Between war, disease and insurrection, the past 12 months have often seemed a gory relayfor the apocalypse’s four horsemen. But look closely, and amid the misery there have been reasons for optimism. Whether by dintof boldness or stoicism, there are numerous candidates for the coveted title of The Economist’s country of the year.
In fact 2014 was a bad year for the very concept of countries, as well as for lots of individual nations. The pre-modern maraudersof Islamic State (IS) rampaged between Iraq and Syria, and Russian forces dismemberedUkraine, as if borders were elastic lines rather than fixed frontiers. Boko Haram traducedthe sovereignty of Nigeria while the Shabab convulsedthe Horn of Africa. South Sudan, a brand new country born only three years ago, implodedin civil war.
以上段落中加黑标注斜线的是可能会碰到的生词,我们把这16个生词整理一下
2.查生词结合原句找适当释义
举个例子,forthcoming
从中提取出forthcoming 的几个意思: 1. being about to happen 2. willing to give information ,那么结合原文”EVEN with the best will in the world—which, in 2014, has not been conspicuously forthcoming” ,这里的forthcoming 选取第一个解释” being about to happen “这样我们也就比较清楚地理解了这个词的用法。
3.例句整理反复记忆
接下来把它们整理下来。前面的word文档就是为此而准备的(其他记事工具也行)。我们需要把 forthcoming 所在的原句以及英英词典里的经典例句整理到word文档里面。整理后应该是这样的
1.EVEN with the best will in the world—which, in 2014, has not been conspicuously forthcoming—the outgoing year could not be regarded as one of the planet’s finest.(原句)
2.Keep an eye on the noticeboards for forthcoming events. (词典例句1)
3.IBM is usually pretty forthcoming about the markets for its products.(词典例句2)
词典例句的选取应该遵守短小精炼,能够覆盖单词主要意思的原则。我们通过这三个例句就可以比较好地掌握forthcoming的意思。接下来的15个单词按照同样的方法进行整理,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例句文档了。然后不断复习文档,吃透这些词语的解释和用法(文档可以打印出来随身携带)。
4.经济学人文章的特点是词汇量大,生词多,这个特点也决定了它是极佳的精读材料。
经济学人每一期的文章都配有相应的音频。我们可以在每天的精读结束后合上文章,精听刚才学习的内容,在听的过程中会不断重现刚才的知识点,通过不断反馈提高,直到能顺利听懂为止。
事实上用这种方法 读经济学人,只要能够坚持,按每天积累30个生词计算,半年时间可以积累接近5000个生词了,这足以使你的英文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
4进阶赏析经济学人
我们学英语最终的目的其实是将英文作为获取信息,与世界交流的工具。我们读经济学人的目标也是能够通过经济学人获取到更多的信息,学会去赏析经济学人文章的语言美,而不仅仅是把它当成学英语的一个材料。
举个例子,刚才那段节选文章里有一句: The pre-modern marauders of Islamic State (IS) rampaged between Iraq and Syria, and Russian forces dismembered Ukraine, as if borders were elastic lines rather than fixed frontiers. 读到这里有没有一种“哇,写得真牛“的感觉?是的,最后一句的比喻写得太棒了,把国家的边界比喻成橡皮筋,可进可退,可伸可缩,借此来讽刺IS和俄罗斯随意入侵别国的行径。
读经济学人的时候只要多留意就会经常发现这样的句子,下次碰到时可以找个本子专门收集整理起来,日积月累,灵活应用,相信你的语言理解与应用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来源:DearMentor
现在你知道该怎么
最大化地利用《经济学人》了吗?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学人 mobi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