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迪调降中国评级评级对中国经济有影响吗

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穆迪28年来首次下调中国信用评级 专家:对中国影响有限
  中新客户端5月24日(魏薇)24日早间,穆迪发布新闻稿,调降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并称中国的主权评级反映中国的金融实力将在未来几年有所减弱。受此消息影响,离岸兑短线跳水。据了解,这是28年来,首次有三大评级机构(注:标准普尔、惠誉国际、穆迪)降级中国信用评级。  对此,中国财政部迅速作出回应称,此次穆迪下调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是基于“顺周期”评级的不恰当方法,穆迪所谓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国有企业等债务水平持续增长会增加政府或有债务的说法,是根本不成立的。    穆迪将中国的评级由Aa3下调至A1  穆迪在发布的报告中称,将中国本币和外币高级无担保债务评级由Aa3降级为A1。高级无担保外币评级也从(P)Aa3降级为(P)A1。  中国本币债券和存款评等上限仍为Aa3。外币债券评级上限维持在Aa3,外币存款上限从Aa3下调至A1。中国的短期外币债券和银行存款上限维持在P-1。  值得注意的是,穆迪将评级展望由负面调整为稳定。去年3月,该评级机构曾将对中国的展望从稳定下调至负面。此次评级虽下调,但在评级展望上有所回调。  穆迪称,调降评级是由于中国负债水平在上升,穆迪还对经济增长减速提出警告。  该消息发布后,人民币兑美元短线跳水,一度逼近6.89,兑美元走低。不过市场情绪很快稳定下来,截至发稿,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已回升至6.8791。  为何评级下调,评级展望调稳?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对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分析称,穆迪下调评级可能考虑到中国总体债务水平较高,潜在风险较大;而展望调整为稳定,可能综合考虑到,中国宏观经济趋于稳定,有一定政策空间来消化债务。  财政部回应:方法不恰当、不了解中国制度  针对穆迪调降中国主权信用评级,财政部迅速作出回应。  24日财政部在官网发布《财政部有关负责人就中国主权信用评级有关问题答记者问》,称此次穆迪下调我国主权信用评级,是基于“顺周期”评级的不恰当方法,其关于中国实体经济债务规模将快速增长、相关改革措施难见成效、政府将继续通过刺激政策维持经济增速等观点,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低估了中国政府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适度扩大总需求的能力。  穆迪在报告中指出,2018年政府直接债务将达到GDP的40%,2020年将达到45%。对此,财政部回应道,截至2016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15.32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率为80.5%。加上纳入预算管理的中央国债余额12.01万亿元,两项合计,我国政府债务27.33万亿元。按照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初步核算数74.41万亿元计算,2016年我国政府债务的负债率(债务余额/GDP)为36.7%,低于60%的警戒线,也低于主要市场经济国家和国家水平,风险总体可控。  此外,穆迪认为,除了政府直接债务,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国有企业等债务水平持续增长会增加政府或有债务。  “穆迪所谓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国有企业等债务水平持续增长会增加政府或有债务的说法,是根本不成立的。”财政部表示,穆迪这一观点说明一些国际机构对我国制度规定缺乏必要的了解。  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实施后,我国地方政府或有债务依法是指地方政府为使用外国政府或国际经济组织贷款进行转贷的担保债务,除此以外不存在任何其他或有债务。  对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国有企业等债务与政府债务之间的关系,该负责人表示,不论是中央国有企业、还是地方国有企业(包括融资平台公司),其举借的债务依法均不属于政府债务,应由国有企业负责偿还,地方政府不承担偿还责任;地方政府作为出资人,在出资范围内对国有企业承担责任。  事实上,在2016年国际评级机构接连下调中国评级展望时,时任财政部部长曾表态:  “不care评级机构的评级。至于和评级机构沟通,(我们)不用给他们拜码头。”  专家:对中国影响有限  邵宇告诉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穆迪用来估算评级的方法比较传统,比如在考虑到中国债务上行方面,其实在金融危机后所有主权国家的债务都在上行,中国也不例外;另外,穆迪不仅考虑到主权债务上行,同时还将一些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也计入广义国家债务中,使广义债务扩大。事实上,中国经过一系列调整后,债务甄别有了比较清晰的界限,将其全部计入中国广义债务并不合理。  此外,邵宇提到,中国有一部分债务支出会形成一定资产,这些资产如果最终可以盈利,可能就不是负面的,对比海外的主权债务,其并不会形成资产和未来的现金流,这方面中外情况是不一样的。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对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表示,从中国的现实情况看是没有问题的,中国的赤字率是安全的,还有外汇储备是充分的,外债也是可控的,中国目前仍然是资本输出大国。  交银国际研究部负责人洪灏同样认为,目前中国的主权信用很好,有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而且外债非常少,同时中国是净资产国家,因此无需太在意此次评级下调。  对于此次评级下调对市场的影响,洪灏对中新经纬客户端(微信公众号:jwview)分析道,如果是一个有很多外债的主权国家,一旦主权评级被下调,那么会导致借贷成本上升。而中国是净资产的国家,外债量很小,所以评级下调对中国主权债成本上升影响非常有限,对于中国实质的主权债务利率几乎无影响。目前来看,境外市场反应也不是特别剧烈,市场消化较好。  “外国人看中国总是雾里看花,看得不太清楚,”洪灏表示,虽然要淡定面对评级下调,但这也表明了国外评级机构对中国强监管、去杠杆过程中,或许会产生的风险的一种担忧,提示我们在去杠杆的过程中有一些风险需要谨慎的对待。(中新经纬APP)  关注中新经纬微信公众号(微信搜索“中新经纬”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财经资讯。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 HN666)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穆迪28年来首次下调中国信用评级 专家:对中国影响有限》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热门新闻排行榜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如何看待穆迪和标普调整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 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经”点热评三大评级机构对中国的评级为何“打架”_宏观_财经_经济网_国家一类新闻网站
三大评级机构对中国的评级为何“打架”
文章导读:
作为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则在4月6日发布的报告中,仍维持对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前景“稳定”的判断。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徐豪 | 北京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6年第15期)
4月12日,在&惠誉评级中国信用市场论坛&期间,负责主权评级业务的惠誉评级联席董事费安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市场最为关注中国面临的下行风险包括&硬着陆&、金融体系崩溃和人民币大幅贬值,但从评级展望角度而言,惠誉认为这些风险出现的可能性较低。
在此前的3月份,国际评级机构穆迪与标普相继将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由&稳定&下调至&负面&。同样作为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惠誉则在4月6日发布的报告中,仍维持对中国主权信用评级前景&稳定&的判断。
这些机构的评级结果为何存在偏差?该如何看待?
&&&&&&&&&&&&&&&&&&&&&&&&&&&&&&&&&&&&&&&&
穆迪、标普高估了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
中国经济发展潜力巨大、韧性很强、回旋余地广阔
财政部副部长史耀斌:我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国,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一直是全球最重要的增长引擎和稳定力量。当前全球经济复苏面临极其复杂的形势,我国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是主动承担国际社会责任、为全球经济复苏贡献一份力量的切实举措。即使在全球经济整体复苏疲弱乏力的背景下,我国经济依然实现了较高的增速。2015年,我国GDP增速为6.9%,据有关数据显示,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5%。
同时要看到,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潜力巨大、韧性很强、回旋余地非常广阔。&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提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发展新体制、优化现代产业体系等重大举措。《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增强持续增长动力。中国经济随着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将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这将为主权信用评级的长期稳定提供坚实的保证。
此次穆迪、标普将我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调整为&负面&,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我国经济面临的困难,低估了我国推进改革、应对风险的能力。评级公司对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实体经济债务、国有企业改革、金融市场风险等方面的担忧,是没有必要的。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和结构性改革取得的进展,评级公司还需要深入了解和全面评估。
&&&&&&&&&&&&&&&&&&&&&&&&&&&&&&&&&&&&&&&&
中国债务与美欧日等市场债务有本质不同
中国需增强在国际评级市场上的话语权
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张连起:从市场影响看,穆迪、标普下调我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以后,境内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人民币汇率走势并未受到展望下调的影响,境外主权债券收益率、离岸人民币汇率也未因此出现波动,说明市场投资者并未受其影响,保持了较强的信心和良好的预期。
不能因为某些机构在某个节点得出&短视&的评级结果,就否认向好的经济发展势头。
中国政府的债务与美欧日和其他新兴市场的主权债务有本质不同。相对于其他国家将债务用于养老等消费,中国的大多数债务通过投资变为资产。这决定了同样的负债率,给中国政府带来的负担和隐患,远远不能与其他负债国家相比。至于地方政府债务,新预算法实施以来,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警机制得到系统加强,&借、用、还&的一系列规范清晰有效,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实现了市场化转型。因此,中国财政赤字和负债在偿付能力以内适度扩大,并不是单纯利空,反而是利好,适当花明天的钱解决当前结构性问题,补齐民生短板。
根据较长时间段的数据表现来看,中国经济随着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实,将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这将为主权信用评级的长期稳定提供坚实的保证。另外,希望未来几年,中国本土的专业性评级机构能快速发展,增强在国际评级市场上的话语权。
&&&&&&&&&&&&&&&&&&&&&&&&&&&&&&&&&&&&&&&&
今年中国经济有望阶段性触底,开始企稳向好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要坚持市场化取向、注重机制创新
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市场专业人士会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也会有更为全面和科学的分析判断,因此评级结果还未对市场上产生特别明显的影响。对于评级结果,社会的重视程度在降低,认识也趋于理性。我们需要做的是,避免对其产生过度悲观和恐慌的情绪,应对评级结果进行充分的讨论,用中肯的态度,对确实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观点和建议。
今年中国经济有望阶段性触底,开始企稳向好,对接中高速发展平台,这将开启新的发展阶段。阶段性触底的信号已经在逐步释放。比如,制造业利润实现正增长,PMI指数这一先行指标也开始向好;施工机械的订单数全线飘红,印证了前一段时间项目落实陆续到位;钢铁行业的订单数也在增加&&这些都是好兆头。另外,大力推进PPP等稳增长的措施继续发挥作用,积极财政政策也在继续发力,这些在评级中都没有得以体现的&正能量&,恰恰是判断中国经济向好最真实有效的指标。
未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各方面改革进程中,首先要坚持市场化取向,淘汰落后产能;政府还要在注重机制创新,通过PPP、政策性金融和开发性金融、产业基金等供给侧改革的机制创新,加快结构优化,释放市场活力的同时,继续支持生产率整体跃升的超常规发展。
&&&&&&&&&&&&&&&&&&&&&&&&&&&&&&&&&&&&&&&&
2016年第15期《中国经济周刊》封面
中国经济周刊-经济网版权作品,转载时须注明来源,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网络编辑:崔晓萌)财政部:穆迪对中国经济问题的担忧不构成下调评级展望理由
  据财政部网站30日消息,近日,财政部金融司主要负责人就中国主权信用评级的有关问题接受了媒体采访。  财政部表示,穆迪将我国主权信用评级维持不变,把展望调整为“负面”,只是在当前异常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下,对我国经济金融运行中的问题表示一定的担忧。但这些问题实际上并不构成下调评级展望的充分理由,说明评级公司对我国的情况还需要进一步全面了解,消除“信息不对称”。  从市场影响看,穆迪下调我国主权信用评级展望以后,境内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人民币汇率走势并未受到展望下调的影响,境外主权债券收益率、离岸人民币汇率也未因此出现波动,说明市场投资者还是保持了较强的信心和良好的预期。  在刚刚结束的上,总理所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下一步的主要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并对有关重点工作进行了详细阐述。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改革开放向纵深迈进,新的发展动能加快培育,持续增长动力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将保持长期平稳健康发展态势,为主权信用评级的稳定奠定坚实的基础。  需要说明的是,在一国经济处于上行周期时,评级公司往往会提升其信用评级,很难预警经济增长中的潜在风险;在经济下行周期,经济增长潜在风险就会显得突出,评级公司就会调降一国的评级和展望。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相关评级公司分别连续下调等欧洲国家的主权信用评级,对市场预期和投资者信心产生负面影响,在欧洲债务危机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责任编辑: HN666)
03/04 00:5102/19 09:2802/18 08:5702/09 00:3402/05 00:5702/03 14:57
期货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策划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穆迪对中国银行的评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