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七都镇镇是苏州市的郊区吗?是不是经济比较落后啊

苏州虎丘区和南京的雨花台区哪个更接近主城区啊?还是他们就是主城区?
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发表于:13-11-21 14:28
这两个我都搞不清楚,我有个苏州的朋友叫歪歪,他就是高新区虎丘区的,我总是说你们苏州高新区是中心城区里面建设的最好的,结果他总是说他是苏州郊区的,但是虎丘区无论户籍历史上学配套都是主城区待遇啊,为什么说自己是郊区的呢?雨花台区是我过去旅游的时候,在雨花台吃饭,我们导游是下关区的,现在好像没了,跟我们说晚上回城里睡觉,意思是雨花台也是郊区??但是雨花台也是城区待遇,跟江宁区不同啊,所以我没搞清楚怎么回事
发表于:13-11-21 14:47
以前的南京老五县:高淳,溧水,六合,江浦,四郊:雨花台,栖霞,浦口,大厂。
发表于:13-11-21 14:57
好吧,给你扫下盲
虎丘区,就是以前苏州的郊区,最近二十年苏州摊大饼式的发展后,虎丘区和高新区合二为一了,都变成苏州的主城区域了,这样说你明白不?
发表于:13-11-21 14:57
以下是引用 第3楼 @有有狂飙 的话:
以前的南京老五县:高淳,溧水,六合,江浦,四郊:雨花台,栖霞,浦口,大厂。 ...
发表于:13-11-21 15:08
&&[第2版 11-21 15:08]
回复 第2楼 的 @百湖江城欢迎您:
2000年,苏州市改"郊区"为"虎丘区"
1955年,南京市改第十一区(南郊区)为"雨花台区"
发表于:13-11-21 15:04
那现在这两个区是算主城了吗?跟吴江江宁不是一回事吧?
发表于:13-11-21 15:12
以下是引用 第7楼 @百湖江城欢迎您 的话:
那现在这两个区是算主城了吗?跟吴江江宁不是一回事吧?...
雨花台区比江宁更主城区。
发表于:13-11-21 15:16
江宁明显是郊区,雨花台和虎丘比,哪个更主城?
发表于:13-11-21 15:17
回复 第7楼 的 @百湖江城欢迎您:
江宁大致可以比照吴中、相城之类
吴江那就是辖县了,连附郭县都算不上了
发表于:13-11-21 15:18
回复 第9楼 的 @百湖江城欢迎您:
发表于:13-11-21 15:24
那雨花台区有没有什么跟其他四个城区待遇不同的,比如户口能不能互转,医保能不能共用,上学需要不需要交借读费?
发表于:13-11-21 15:25
吴江不是改区了吗?
发表于:13-11-21 15:35
以下是引用 第12楼 @百湖江城欢迎您 的话:
那雨花台区有没有什么跟其他四个城区待遇不同的,比如户口能不能互转,医保能不能共用,上学需要不需要交借读费?...
没有不同,但九十年代前五县四郊是有农业人口的,六城区没有。当然这些年六城区也从栖霞雨花江宁割了不少地,产生了一些城郊结合部。
现在栖霞雨花基本和六城区没什么区别了,一般统称江南八区了,浦口大厂因为并了江北两个县,城性还弱点。
发表于:13-11-21 15:37
以下是引用 第13楼 @百湖江城欢迎您 的话:
吴江不是改区了吗?...
江宁等于是南京母县和吴县锡山一样只是没有拆分,吴江放到南京相当于六合高淳溧水的地位了。
发表于:13-11-21 15:41
谢谢楼上解答,也就是说调整之后,南京现在是江南六区为主城区,浦口江宁为近郊,其他为远郊结构
发表于:13-11-21 15:44
说简单点,南京是东西窄南北长的狭长形。
老南京以新街口为中心四等分东北是玄武,西北是鼓楼,玄武鼓楼往北是下关,再往北是栖霞,浦口。
东南是白下,西南是建邺,白下建邺往南是秦淮,再往南是雨花,江宁。
城性依次递减。
发表于:13-11-21 15:47
南京所有区待遇都一样的吗?武汉郊区最低工资跟城区不同,城区1300,郊区1100,户口不能互转,9个城区可以互转,江宁和其他六个主城待遇都一致吗?
发表于:13-11-21 15:47
以下是引用 第16楼 @百湖江城欢迎您 的话:
谢谢楼上解答,也就是说调整之后,南京现在是江南六区为主城区,浦口江宁为近郊,其他为远郊结构...
对的,南京面积本来就小,省会倒数第三,主要东西还没有腹地,非常憋屈,大外环拉不出来,一不小心就跨省跨市。其实句容靠南京的地方发展的相当不错。六合高淳溧水南北离的太远。
发表于:13-11-21 15:48
回复 第18楼 的 @百湖江城欢迎您:
原江南八区现在的江南六区是一样的。
发表于:13-11-21 15:50
为公开、公平、公正地做好四城区(玄武、秦淮、建邺、鼓楼)范围内中小学(包括职业学校、幼儿园,下同)公开招聘新教师应聘考试工作,原来的六城区。
悠长假期。
发表于:13-11-21 15:52
回复 第16楼 的 @百湖江城欢迎您:
江北还分,浦口、大厂是城区待遇
尤其是浦口,原来江浦县人口很少,后来弄得是江浦县被撤了
发表于:13-11-21 15:58
武汉情况是老城区是~口江汉江岸汉阳武昌青山6个,青山最晚1955年成为城区,而洪山区以前被分割为南湖区东湖区等,是武汉市郊区,也叫过洪山区,以前武汉是6城1郊4县2农场,后来85年洪山区升级主城区,4县改区,90年代又将洪山区和江夏区分割农村土地成立东湖高新区,汉阳区和蔡甸区分割土地成立沌口经开区,2000年,东新和沌口全境享受主城区待遇,沌口东新四环内与主城完全一致,其他的为郊区,也就是9个城区结构,不过南京的原郊区都没有洪山区大,所以武汉才江南江北平衡了
发表于:13-11-21 15:58
南京最低工资除高淳溧水都是统一一类地区标准。低保是江南六区一个标准。户口只有江南六区可以自由互转。
南京最麻烦的是六合区和浦口区。原浦口大厂居民和原江浦六合居民享受的一些待遇还是有城乡差异的,并没有根本消除。
发表于:13-11-21 15:59
我上次发帖说浦口区不是城区待遇啊,浦口好像很江宁差不多
发表于:13-11-21 16:00
南国鹤乡你复制的为何没有雨花台和栖霞???
发表于:13-11-21 16:01
你说的江南六区户口可以互转,是原先的六区还是现在调整后的包括栖霞雨花台的六区?你们江南六区跟我们行政区7区+东新沌口一回事
发表于:13-11-21 16:05
还有苏州人吗?苏州的区是怎么回事?南京的情况有的跟武汉相同,我猜的出来,苏州我搞不清楚,是不是就姑苏区和虎丘区是主城区?
发表于:13-11-21 16:07
南京解放前后没有任何代管县,那时候南京的辖境是相当小的(相对现在来说),所以南京的郊区都不大,而江宁县三面包围南京。现在栖霞雨花玄武白下秦淮很大一部分面积都是解放后不断从江宁划过来的。江宁和南京的关系很难分清楚。
945年,江宁县安德门划归南京市。&
1946年,南京特别市再次扩大郊区,将江宁县麒麟镇(现属于江宁)、沧波、百水四乡镇划归南京市。
1953年7月,将江宁县的尧辰、石埠、衡阳、仙女、新合、栖霞6个乡镇及摄山乡、三阳乡部份,龙潭、栖霞、尧化、摄山等地区由江宁县划入南京市,成立第九区
1.自南京市西南面,将江宁县的旗杆、永定、兴隆、元通、双闸、中和、大胜、近华、桥北、太山、铁心、夹岗门12个乡和板桥镇1个镇,划归该市雨花台区领导;牌楼、沧波2个乡划归中山陵园区领导;以上共14个乡1个镇,人口58430人。&
 2.在南京市东面,将江宁县的三阳乡和句容县宝华区的东阳乡,共有人口7800人,划归该市栖霞区领导。★日国务院批复(日南京市人民委员会【宁民江字第486号】实施) &
★江宁县的高桥门乡划归南京市领导。(日国务院批复)&
1956年2月,江宁县牌楼、沧波2乡划归中山陵园区,江宁县龙永乡、三阳乡、句容县东阳乡划归栖霞区
1987年-------栖霞三个镇
日,江宁县的长江、营防和花园3个乡划入栖霞区。
1995年--------宁南街道
农花村 梅山冶金等地
1995年将江宁县东山镇的农花村,江宁镇的永安、孙家、邵庄、新建、三山5个行政村和谷里乡的梅村及梅山冶金公司用地范围,划归雨花台区管辖。
发表于:13-11-21 16:10
以下是引用 第25楼 @百湖江城欢迎您 的话:
我上次发帖说浦口区不是城区待遇啊,浦口好像很江宁差不多...
老浦口区只是桥北一小块,是参照城区待遇的。原江浦县的参照江宁。但浦口地区地少人多,江浦地区地广人稀。实际操作起来很难分的很细。
发表于:13-11-21 16:11
南京每年的六城区老师招聘,现在已经是四城区了,南京教育局组织的。郊区、郊县一般都会跟着四城区一起招,但是分数线单独划,报名也是分开的。
悠长假期。
发表于:13-11-21 16:15
以下是引用 第28楼 @百湖江城欢迎您 的话:
还有苏州人吗?苏州的区是怎么回事?南京的情况有的跟武汉相同,我猜的出来,苏州我搞不清楚,是不是就姑苏区和虎丘区是主城区?...
苏州只有老的三城区和东面一个郊区。九十年代撤掉了吴县(吴县是包围苏州四区的)和郊区,设立了吴中,相城,虎丘三区.
发表于:13-11-21 16:18
苏州的郊区在东面?!大家快来围观南京傻冒
发表于:13-11-21 16:19
苏州郊区是小包围(主要是东面),吴县是大包围,现在是三分。可以说吴中相城虎丘应该都有一部分原苏州郊区,一部分吴县。
发表于:13-11-21 16:20
还有楼主,苏州与你无关,你还是去关心关心南京和无锡吧
发表于:13-11-21 16:22
以下是引用 第33楼 @禾城一枝花 的话:
苏州的郊区在东面?!大家快来围观南京傻冒...
苏州的郊区在西边,现在的虎丘区,高新区。苏州先开发的高新区,后来因为工业园区开始向东。工业园区好像是划的吴中、相城区,吴中占大头,具体不太清楚。
悠长假期。
发表于:13-11-21 16:24
拆吴县的时候,郊区好像划了吴县的地,类似于锡山市拆分的时候,滨湖区划地。武进撤市设区也划地给新北了。
悠长假期。
发表于:13-11-21 16:26
现在吴县中学都在高新区虎丘区
发表于:13-11-21 16:46
以下是引用 第34楼 @xego 的话:
苏州郊区是小包围(主要是东面),吴县是大包围,现在是三分。可以说吴中相城虎丘应该都有一部分原苏州郊区,一部分吴县。...
两张图对比一下。
发表于:13-11-21 16:51
感觉原来的苏州郊区不少其实并入了苏州三个主城区。
发表于:13-11-21 17:00
苏州的情况简单跟你说吧,80年代苏州的确比较小。当时主要的城区是沧浪平江金阊三区,还有东边的现在园区得娄葑街道和湖西街道以及西边的现在虎丘区不包括镇湖等偏远镇组成的郊区。大致最东到金鸡独墅湖,西边到现在的金枫路,南边到现在宝带西路位置部分区域到吴中路,北边到现在京沪高速位置。90年代末由于苏州和吴县的城区已经无缝对接
吴县撤市建区变成现在的吴中相城,同时唯亭胜浦车坊等镇划给平江区并设立苏州工业园区。去年苏州和吴江的城区已经无缝对接&吴江撤市建区设立吴江区。
发表于:13-11-21 17:05
那吴中相城跟姑苏虎丘一样可以互转户口吗?待遇是一样的吗?还有苏州工业园区在哪个行政区境内啊?
发表于:13-11-22 13:23
&&[第2版 11-22 13:23]
南京2013年最新的区化调整后新的6城区是鼓楼 雨花台 建邺 玄武 栖霞 秦淮&
5个郊区为江宁 浦口 六合 高淳 溧水这5个郊区&
雨花台区和杭州的拱墅区比较相似和苏州的虎丘也应该差不多都是属于城区。
一切顺&其自然
发表于:13-11-21 19:48
&&[第2版 11-21 19:48]
回复 第42楼 的 @百湖江城欢迎您:
吴江区和其他四个区的户籍不能互转,吴中、相城、姑苏、虎丘四个区的政策基本都是一样的,户籍没有区别,可以互转。
工业园区行政上属于姑苏区(以前属于沧浪区)。不过园区户籍身份证上地址开头写的是“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不是“姑苏区”。
发表于:13-11-21 20:00
苏州虎丘区的前身苏州郊区是由苏州沿周边的枫桥乡横塘乡虎丘乡娄葑镇以及浒关镇(80年代由吴县划入)组成,在上世纪末更名为虎丘区。后经数次调整规划将以上几个乡镇的全部或部份调整入平江沧浪金阊三区和园区余下的部份和高新区合并成立新的虎丘区,但对外称新区或高新区,高新区虎丘区,正式的名称是虎丘区,而吴县拆分为吴中区和相城区和原苏州虎丘区的区域完全没有交集。
发表于:13-11-21 20:16
苏州狮山路是高新区的核心部分和南京雨花区有可比性吗?
发表于:13-11-21 20:18
发表于:13-11-21 20:19
发表于:13-11-21 20:46
苏州市历史沿革
日,苏州解放后,下设13个镇人民政府,同年9月改设东、南、西、北、中5个区公所;1950年5月各区公所撤销,由公安部门接管。1951年11月初经苏南人民行政公署批准,市政府决定按原区公所辖区建立东、南、西、北、中5个区。
日,江苏省人民政府成立:(1)苏州市为省辖市。(2)设立苏州专区。苏州专区辖常熟市和常熟、吴县、吴江、太仓、昆山、无锡、宜兴、江阴、太湖办事处(相当于县)1市8县1处,专署驻苏州市。(3)设立松江专区。松江专区辖南汇、奉贤、金山、青浦、嘉定、川沙、松江、宝山、嵊泗、上海10县,专署驻松江。同年,太湖办事处改为震泽县,苏州专区辖1市9县。同年6月26日,嵊泗县划归浙江省领导。1954年,常熟市改为省直辖市,并仍接受苏州专署督导。1956年,将宜兴县划归镇江专区,原辖镇江专区的武进县划入苏州专区,辖9县。
日,原由省直辖的苏州市划归苏州专区领导;撤销常熟市,并入常熟县。无锡县划归无锡市领导,武进县划归常州专区。4月8日,撤销松江专区,所属的松江、川沙、南汇、奉贤、金山、青浦6县划入苏州专区。4月12日,原江苏省松江专区管辖的嘉定、宝山、上海3县划归上海市管辖。11月21日,川沙、青浦、南汇、松江、奉贤、金山6县,划归上海市管辖。苏州专区辖1市7县。
1960年,撤销震泽县,并入吴县。1961年,设立沙洲县(驻杨舍镇)。1962年,苏州市改为省辖市;原由无锡市领导的无锡县划入苏州专区,辖8县。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苏州地区的常熟、太仓、昆山、吴县、吴江、沙洲县划归苏州市领导;常熟县撤销,改设常熟市;苏州市共辖1市5县4区(平江、金阊、沧浪和郊区)。1986年9月起,经国务院批准,先后撤销沙洲、昆山、吴江、太仓(1993年)4县,改设张家港、昆山、吴江、太仓4市。苏州市共辖5市1县4区。1993年,苏州被国务院批准为“较大的市”。
1994年调整市区行政区划:将苏州市郊区的娄葑乡,吴县的跨塘、斜塘、唯亭、胜浦四个镇划归苏州市人民政府直接管辖,由苏州市政府的派出机构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行使行政管理职能,将吴县的枫桥镇及木渎镇的兴隆、新升、明星、石城四个村和郊区横塘乡所辖的永和、狮山、何山、曙光、星火、落星、黄山七个村划归苏州市管辖,由新区管委会行使行政管理职能。1995年撤销吴县,以其原辖区域设立吴县市。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苏州市总人口人。其中:沧浪区313521人、平江区417064人、金阊区387882人、虎丘区226242人、常熟市1239637人、张家港市957223人、昆山市750074人、吴江市857104人、太仓市515063人、吴县市1128429人。
日,国务院批准将苏州市郊区更名为虎丘区(于9月8日正式挂牌成立)。200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县级吴县市,设立苏州市吴中区、相城区(日正式实施);吴中区辖原县级吴县市的长桥、胥口、木渎、横泾、浦庄、渡村、东山、西山、藏书、光福、镇湖、东渚、f直、车坊、郭巷15个镇。区人民政府驻长桥镇;相城区辖原县级吴县市和陆慕、蠡口、黄桥、渭塘、太平、湘城、阳澄湖、北桥、黄埭、东桥、望亭、通安12个镇。区人民政府驻陆慕镇。行政区划调整后,苏州市辖张家港、常熟、太仓、昆山、吴江5个县级市和平江、沧浪、金阊、虎丘、吴中、相城6个区,市区面积扩大到1730平方千米,人口205.9万人。
2002年7月,将相城区通安镇、吴中区东渚镇、苏州新区代管的枫桥镇、狮山街道等划归虎丘区,虎丘区白洋湾街道、虎丘镇十字洋河以西部分、横塘镇的新兴、虹桥2村划归金阊区,虎丘区虎丘镇十字洋河以东7个村、金阊区的金门、桃坞2个街道以及苏州工业园区娄葑镇东环路以西3个居委会划归平江区,虎丘区横塘镇京杭大运河以西的6个村和苏州工业园区娄葑镇东环路以西的2个居委会划归沧浪区。苏州新区管委会更名为苏州高新区管委会,与虎丘区人民政府合署办公。
2002年末,全市共有121个镇、25个街道,2305个行政村、811个居委会,35111个村民小组,面积8488.42平方千米。其中,市辖区共有25个街道、33个镇,349个居委会、715个村委会,9340个村民小组,面积1649.72平方千米:沧浪区共有8个街道,74个居委会、8个村委会,44个村民小组;平江区共有9个街道,47个居委会、7个村委会,60个村民小组;金阊区共有7个街道、1个镇,47个居委会、13个村委会,151个村民小组;吴中区共有13个镇,114个居委会、268个村委会,3413个村民小组:相城区共有10个镇,26个居委会、227个村委会,2973个村民小组:虎丘区共有1个街道、5个镇,14个居委会、127个村委会,1460个村民小组;工业园区共有4个镇,27个居委会、65个村委会,1239个村民小组。常熟市共有24个镇,176个居委会、406个村委会,6737个村民小组,面积1094平方千米;张家港市共有19个镇,88个居委会、351个村委会,5279个村民小组,面积772.4平方千米;昆山市共有15个镇,93个居委会、211个村委会,4170个村民小组,面积864.9平方千米;吴江市共有18个镇,49个居委会、397个村委会,5663个村民小组,面积1092.9平方千米;太仓市共有12个镇,56个居委会、225个村委会,3922个村民小组,面积620平方千米。(全市土地面积中含太湖、阳澄湖、淀山湖等大型湖泊水域面积,5个县级市土地面积中未包括)
2003年,苏州市乡镇街道调整情况:常熟市撤销淼泉镇、白茆镇并入古里镇,撤销东张镇并入新港镇,撤销任阳镇、何市镇并入支塘镇,撤销徐市镇并入董浜镇,撤销杨园镇并入辛庄镇,撤销唐市镇并入沙家浜镇,王庄镇与冶塘镇合并设立王庄镇,撤销张桥镇并入练塘镇,撤销谢桥镇、莫城镇并入虞山镇;张家港市撤销三兴镇并入锦丰镇,撤销东莱镇并入杨舍镇、锦丰镇管辖,撤销晨阳镇并入杨舍镇、大新镇、金港镇,港区、后塍、德积3个镇及原晨阳镇部分区域合并设立金港镇,撤销妙桥镇、鹿苑镇并入塘桥镇,撤销合兴镇并入锦丰镇,撤销兆丰镇并入乐余镇,撤销西张镇、港口镇并入凤凰镇,将乐余镇的东华、东胜、东红3个村划归南丰镇管辖;太仓市撤销归庄镇、岳王镇并入沙溪镇,撤销鹿河镇并入璜泾镇,撤销浏家港镇、金浪镇并入浮桥镇;吴江市撤销南麻镇并入盛泽镇,撤销菀坪镇并入横扇镇,撤销庙港镇并入七都镇,撤销八都镇并入震泽镇,撤销铜罗镇并入桃源镇,撤销金家坝镇并入芦墟镇,撤销北厍镇并入黎里镇,撤销梅堰镇并入平望镇;昆山市撤销正仪镇并入玉山镇、巴城镇,撤销陆杨镇并入玉山镇、周市镇,撤销蓬朗镇并入花桥镇,撤销石牌镇并入巴城镇,撤销石浦镇并入千灯镇;相城区撤销元和镇、黄桥镇、太平镇,设立元和街道、太平街道,湘城镇与阳澄湖镇合并设立阳澄湖镇;金阊区撤销虎丘镇设立虎丘街道;虎丘区撤销横塘镇设立横塘街道,撤销枫桥镇设立枫桥街道;苏州工业园区跨塘镇临湖村划归娄葑镇管辖。
2005年,苏州工业园区撤销跨塘镇并入唯亭镇。2005年末,苏州市共有31个街道、64个镇。2006年,相城区撤销北桥镇设立北桥街道;吴江市撤销芦墟镇、黎里镇合并设立汾湖镇。2006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809.86万人;户籍总人口616.08万人,其中市区人口230.15万人。截至日,全市共有32个街道、61个镇。2008,将相城区黄埭镇部分区域划归北桥街道管理。
2012年,《国务院关于同意江苏省调整苏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国函[号):一、撤销苏州市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设立苏州市姑苏区,以原沧浪区、平江区、金阊区的行政区域为姑苏区的行政区域。姑苏区人民政府驻苏锦街道平川路510号。二、撤销县级吴江市,设立苏州市吴江区,以原县级吴江市的行政区域为吴江区的行政区域。吴江区人民政府驻滨湖街道人民路1000号。调整后,苏州市辖5个市辖区,代管4个县级市,即姑苏区、虎丘区、吴中区、相城区、吴江区、常熟市、张家港市、昆山市、太仓市。市政府驻姑苏区彩香街道。
悠长假期。
发表于:13-11-21 20:48
虎丘区历史沿革
1951年,由吴县划出城东、城西两区组成苏州市郊区。日,国务院批准将苏州市郊区更名为虎丘区。同年9月8日,虎丘区正式挂牌成立,辖横塘、虎丘、浒墅关3个镇和白洋湾街道、浒墅关经济开发区。
苏州高新区是市委、市政府按照国务院“保护古城风貌,加快新区建设”的批复精神于1990年11月开发建设的,1992年11月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2年2月前,苏州高新区无独立的行政辖区。1992年3月,新建的苏州河西新区代管原属苏州市郊区横塘乡的永和、星火、曙光、落星、何山、狮山6个行政村,区域范围东濒京杭大运河,南抵向阳河、横塘乡北界,西达狮子山、何山,北接吴县枫桥镇南界,面积6.8平方千米。
日,苏州河西新区改称苏州新区。苏州新区代管的区域范围扩大至原吴县枫桥镇的徐何、典桥、金庄3个村,木渎镇的兴隆、新升、明星、石城4个村和郊区横塘乡的黄山村。区境四至:东濒京杭大运河;南接向阳河、横塘乡北界和吴县木渎镇长浜、沈巷等村;西临木渎镇白塔、南浜、金山3村和吴县枫桥镇支英村;北连枫桥镇支津、毛家、木桥、合利4村。区域面积16.8平方千米。
日,吴县的枫桥镇,木渎镇的兴隆等4个村和郊区横塘乡的永和等7个村划归苏州市管辖。由苏州新区管委会行使行政管理职能。辖区范围:东与京杭大运河相临;南与向阳河、横塘镇北界和吴县木渎镇长浜、沈巷、天平诸村接壤;西与吴县藏书乡的五峰、天池、篁村3个村和郊区浒墅关经济开发区的鹿山、石羊2个村相连;北与浒墅关经济开发区的五图、塘西、红星、长亭4个村毗邻。境域面积52.06平方千米。
1996年,苏州市郊区面积108平方千米,人口13万人,辖1街道1镇3乡:白洋湾街道、浒墅关镇、长青乡、虎丘乡、横塘乡。苏州新区代管狮山街道、枫桥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虎丘区(辖1个街道、3个镇)总人口226242人,其中:白洋湾街道10457人、横塘镇65084人、虎丘镇65342人、浒墅关镇52379人、浒墅关经济开发区32980人。
2002年7月,将相城区通安镇、吴中区东渚镇、苏州新区代管的枫桥镇、狮山街道等划归虎丘区,虎丘区白洋湾街道、虎丘镇十字洋河以西部分、横塘镇的新兴、虹桥2村划归金阊区,虎丘区虎丘镇十字洋河以东7个村划归平江区,虎丘区横塘镇京杭大运河以西的6个村划归沧浪区。苏州新区管委会更名为苏州高新区管委会,与虎丘区人民政府合署办公。【另有一说:2002年9月,苏州市委、市政府对新区、虎丘区、相城区、吴中区等进行了区划调整,将虎丘区虎丘镇和白洋湾街道以及横塘镇的部分村划出,由相城区和吴中区划入通安镇和东渚镇、镇湖街道,建立苏州高新区、虎丘区。本站注:镇湖街道可能是原镇湖镇撤销并入东渚镇后设立的非正式行政区划】
区划调整后的苏州高新区、虎丘区东临石湖和京杭大运河,与沧浪区友新街道,金阊区三元街道、白洋湾街道以京杭大运河为界,与金阊区虎丘街道,相城区黄桥街道的青台、民安、大庄、陈旗、下庄5个村毗邻;南与吴中区越溪街道的莫舍、张宅、吴山、张桥4个村,木渎镇的金山、天平2个村,藏书镇的五峰、天池、篁村、官桥等村,光福镇的枫浜、浩度、安山等村接壤;西及西北濒太湖;北与相城区黄埭镇的长泾、潘阳2个村,东桥镇的方桥、埝桥、桑浜、罗埂、矫埂等村,望亭镇的堰头、华阳、巨庄、吴泗泾、孟河等村毗邻。
2003年12月,苏州市政府批准横塘镇和枫桥镇改为横塘街道和枫桥街道。2006年,全区户籍人口31.0万人。
2007年末,苏州高新区(虎丘区)面积223.36平方千米,总人口64.46万人,其中常住人口32.07万人,暂住人口31.74万人,外籍人口0.65万人。辖狮山、枫桥、横塘、镇湖4个街道及浒墅关、通安、东渚3个镇,科技城、浒墅关经济开发区、苏州高新区出口加工区和保税物流中心。高新区管委会、虎丘区政府驻地在运河路。
2004年末,通安镇面积40.00平方千米,人口41356人。东渚镇面积37.72平方千米,人口31441人。浒墅关镇面积40.00平方千米,人口47148人。镇湖镇面积20.20平方千米,人口21963人。(数据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年鉴》,缺街道数据)
2009年末,虎丘区总面积258平方千米、总人口33.14万人。苏州高新区管委会、虎丘区政府驻运河路。辖4个街道、3个镇:横塘街道、狮山街道、枫桥街道、镇湖街道、浒墅关镇、通安镇、东渚镇。其中:浒关镇面积40平方千米、人口61544人,通安镇面积36.98平方千米、人口56988人,东渚镇面积37.92平方千米、人口43118人。(数据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年鉴》)
2011年,苏州高新区(虎丘区)行政区域面积223.36平方千米,户籍人口34.1万人。辖3个镇、4个街道和苏州浒墅关经济开发区、苏州科技城、苏州高新区综合保税区。(苏州市政府网站资料)
悠长假期。
共2页 到第页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敬请阅读】
亲爱的网友们,、有更新哦!
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条款。免除或者限制责任将以粗体标识,您应重点阅读。
【特别提示】
如您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表示您已充分阅读、理解并接受《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全部内容。阅读《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过程中,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向平台客服咨询。如您不同意《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任何条款,可立即停止使用服务。
南京西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我已阅读并同意、中的全部内容!您的位置:首页 &
& 七都镇地图
江苏省吴江市七都镇区域概况:七都镇位于江苏省吴江市西南部,南临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城区,行政区域总面积102.90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5.36平方公里。2003年12月,七都镇、庙港镇合并设立新的七都镇,办公地点设在原七都镇,同时设立庙港街道办事处。2003年7月,原七都镇对蒋家港村等8个行政村的区域进行调整:撤销蒋家港村、光明村建制,将二个村的原辖区合并,设立望湖村;撤销行军村建制,并入双塔桥村;撤销捕捞村建制,并入环湖村;撤销渔业村建制,并入沈家湾村。原庙港镇对5个行政村进行了区域调整:撤销轮穗村、合群村建制,合并设立盛庄村;撤销七一村建制,原辖区并入庙港村;撤销渔业村建制,改设为渔村社区居委会。现辖七都社区、庙港社区、渔村社区3个居委会,东风、望湖、双塔桥、环湖、沈家湾、隐读、丰田、长桥、东庙桥、菱田、吴越、群幸、陆港、爃烂、盛庄、庙港、联强、节制闸、开明开弦弓、光荣、丰民22个行政村。)交通条件:美丽的太湖南岸,江苏省一个新型小城镇---吴江市七都镇,与浙江省湖州市毗邻,东距上海90公里,北依太湖至苏州市54公里,西达湖州45公里,南到杭州市90公里,靠大运河支流,生态环境十分优良。自然资源:境内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河港纵横、湖荡密布、农田林网、绿树成荫,江南水乡自然景色秀丽、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粮、油、蔬菜品种繁多,资源丰富,种桑养蚕,经济发达,水面宽阔,水产丰富,自古称谓“鱼米之乡”,自然生态环境十分优良。七都镇又是江苏省的一个新型小城镇,国家级卫生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先进单位,全国苏南水乡高科技生态型小城镇建设示范镇。经济概况:经过多年的发展,光电缆已经成为七都享誉国际的名片,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全国光电通信科技园”,被国家科技部确定为“国家火炬计划光电缆产业基地”。目前,该镇形成了亨通、新恒通、巨通和双塔“四大集团”,成为七都光电缆产业的龙头。然而,近年来国际光电缆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七都镇党委书记周学林有一套独特的“攻守”理论:“守在七都总部,空间只会越来越小。只有走出七都实行跨地区经营,才能进一步做大做强。”明确提出“哪里有空间就到哪里去”的思路。该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和支持这些龙头企业走出七都,迈向全球。以“中国光电缆之都”闻名的七都镇,现有40多家光电缆生产企业,电缆生产线168条,生产能力达2500万对公里;光缆生产线31条,年产量300万芯公里,占全国生产总量的四分之一。七都镇经济以林茶为主,七都镇有山场20.3万亩。林木蓄积量达92万立方米,茶园总面积10800亩,年产干茶200吨。并盛产多种无污染的高山野茶,制作精细,色泽翠绿,汤浓味醇,堪称茶叶佳品。每逢茶季,八方客商和周围数千农户云集七都镇茶叶专业市场,年交易量200多吨,交易额近千万元。工业企业从无到有,不断发展。有福建客商投资的三林人造板、浙江客商投资的世明扇业、段家木业等大中型企业相继在七都镇入户,2008年又引进了总投资3580万元宏峰金属材料公司入户七都镇650亩工业园区内,占地30亩,已投产。七都镇是全省195个中心建制镇之一,自古就是石台东部的商品集散地,物产丰富,商贸发达。先后投资近千万元在镇所在地兴建了农贸市场、茶叶市场和小商品批发市场,成为周围7个乡镇农副土特产品的集散地,工业品下乡的中转站。还兴建了二条以商业、修理、服务为主的新商业街,吸引了浙江、江苏等省市大批客商来此经营,常年入市的个体工商户260余户,其中大户108户。随着新七都镇的建成,七都镇规模的扩大,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绿色石台,皖南茶乡”总体方针,七都镇将进一步加快建设的步伐,树立S325省道中心建制镇新形象,不仅仅是“大大的七都村”,而且是“大大的七都镇”。素有“一级空气二类水”的太湖明珠、鱼米之乡——七都镇,如今正在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现代化工业小城镇。2006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1亿元;全口径财政收入2.28亿元;工业销售101.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超10200元。七都镇有两大经济区:临湖经济区和临浙经济区。临湖经济区以七都大道为轴心,分东区、中区和西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临浙经济区紧邻浙江,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吸引了众多投资商。七都镇拥有注册企业700余家,其中国家级集团型企业3家,省级集团型企业3家。七都镇已形成电缆光缆、有色金属、针织纺织、木业家具、机械电子等五大支柱产业。特别是光电缆的生产量占全国的五分之一强,被称为“中国光电缆之都”,是国家科技部、农业部、建设部确定的“国家火炬计划光电缆产业基地”、“全国光电缆通信科技园”。七都镇被先后评为国家卫生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镇和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特色农业:针对农业生产面临的新形势,坚持以科技为依托,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农民增收为目的,推进农业产业化、现代化。一方面以农业龙头企业和市场建设为重点,着力提升全镇农产品质量。太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获得苏州市人民政府龙头企业综合优秀奖;申报“江南”牌“香大头菜”和“胡萝卜”两只为绿色食品,已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申报“七都”牌“翘嘴红鮊”、“江南”牌“菠菜”和“萝卜”、“庙港”牌香青菜也已获得无公害产地认证证书;“庙港”牌太湖蟹、“庙港”牌湖羊无公害基地获得认证和认定,为今后七都的农产品与世界接轨,进入市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巩固了太湖蟹交易市场,促进蟹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巩固传统产业,提高粮油产品市场竞争力。水稻良种供种率列全市第一,水稻良种覆盖率达100%。七都镇2003年粮食总产1830万公斤,产茧11564担,水产品4720吨,蔬菜、瓜果面积达6100亩,新扩展花卉苗木160亩。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2003年投资400多万元,用于大洋、东方红、新风、苗木场、开发区、焦田、勤丰等闸站建设,加高加固外河圩堤150公里,直立墙河驳10公里,大大提高了我镇的防洪能力,全面完成了北排工程建设,河道“双清”工作全面开展,建立了河道保洁长效管理机制。招商引资:2008年以来,七都镇坚持把发展工业经济和招商引资作为振兴七都镇经济的战略性工作来抓,创新招商方式,落实招商责任,广造发展声势,积极营造全民动员,全民招商的氛围。1、成立专门班子抓招商。为使招商引资项目实现新的突破,七都镇党委、政府进一步调整充实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一把手亲自抓,采取分线作战的方式,抽调精兵强将,集中精力抓招商。2、优化环境抓招商。一是在硬件环境建设方面加大资金投入,搭建平台,提高招商引资吸引力,在项目的引进上采取分线作战、专人负责,集中做好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和申报、土地征用、供电、供水、房屋租赁、厂区平整等一系列基础工作,以达到“筑巢引凤”的目的;二是在软件环境建设上推进积极的优惠政策,下大力优化发展环境,在服务方式上采取项目到人,实行“一站式”、“保姆式”服务,在协作配合上,实行“一家人”般的关怀,在组织协调上,实施一把手负总责、亲自抓,明确专人具体抓,相关部门协力抓,为客商提供快捷、高效的优质服务。3、盘活存量抓招商。一是对镇内闲置厂房、房屋进行场地盘活。二是对生产工艺落后的外资企业进行技改,提升生产工艺水平,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七都镇党委、政府在思想上放胆,工作上放开,政策上放宽,创新机制,发挥优势,强化措施,使招商引资工作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在新项目落户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截止8月底,全镇新上、改扩建投资200万元以上项目8个,其中新上项目6个,改扩建2个;引进省外投资项目:6个,市外2个,实际到位资金4300万元,占下达年度招商引资任务7500万元的57.3%。科技创新:2003年,七都镇继续实行关于加快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以及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和措施。对25个高新科技项目(产品)和获得国家专利的科研人员进行了表彰和奖励,发放奖金39万元。极大地激发了企业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七都镇企业获得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项,省高新技术产品5只,省民营科技企业3家,苏州市新产品试制计划项目4只,吴江市农业科技计划项目3只,国家实用新型专利8项,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镇区小区主要生活污水实现了截流、收集和处理。吴江光电缆产业正式列入国家火炬计划产业基地,亨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启动运作,填补了历史空白。2003年4月,建设部、科技部把七都镇苏南水乡高科技工业生态型小城镇建设示范列为建设部2003年科学技术项目计划——科研攻关项目(小城镇建设科技示范)。项目为国家级项目,在中国只有15家。该项目的申报成功,全面推进七都镇的小城镇建设和科技水平。基础建设:2003年,七都以改善投资环境和增强城市化发展为目的,七都镇城镇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城镇综合功能不断加强。全面完成了环太湖公路的改扩建工程;庙震公路、八七公路拓宽改造工程基本结束;临湖经济区东区1.5公里的中心大道、临湖经济区中区12座桥梁等基础设施基本完成;创新路绿化工程、吴越路、八七公路、环湖路亮化工程已全部完工;西环路建设和太湖疏浚工程正在紧锣密鼓建设进行中;群幸村的新农村规划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经济区按照“政策优惠、服务优质、设施优越、环境优美”的指导思想,努力完善经济区的整体功能,不断提升档次,重点孵化、研发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形成临湖经济区和临浙经济区两大区,其中临湖经济区分东区、中区和西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已启动面积15平方公里;临浙经济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已启动面积7平方公里。经济区在完善硬件设施的基础上,努力优化投资软环境,着力打造“创业最宽松、社会最文明、人居最舒适”和“低交易成本、低生产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会成本”的投资环境,同时利用濒临太湖的独特优势,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旅游服务业,营造工作、居住、休闲为一体的和谐生活环境。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七都镇七都镇为瓯江下游的一个冲积平原岛屿,南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北望永嘉县乌牛镇,距永嘉县城18公里,距温州市区13公里“甬台温”高速公路温州大桥穿岛而过。总面积为12.7平方公里,全岛江岸线长17.78公里,20年一遇标准堤塘已全线闭合,已建成50年一遇标准堤塘3公里。全镇常住人口8506人,现有12000多华侨分布在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浙南著名的侨乡,下辖6个行政村,17个自然村。2000年工农业总产值1.7亿元,人均收入4336元。农业以种值水稻为主,有粮田9000多亩;工业主要产品有软包装、标准件、计时器等,现有企业40家,其中县级龙头企业2家,县级明星企业3家。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七都镇地理概况:七都镇位于宁德市蕉城区东北部,距城区15公里,总人口2.8万人,地域面积76平方公里,下辖20个村(居),是宁德市唯一的省级星火技术密集区和蕉城区潜在工业腹地。位于东经119°27′26~″119°34′36″,北纬26°42′58″~26°48′06″之间,居市境东部,距市区公路里程15公里。1958年8月,设七都人民公社。1961年8月,改称七都区公所。1966年7月,复称七都人民公社。1984年10月,撤销人民公社建制,成立七都乡。1988年10月,改变为镇建制。下辖1个居委会,21个行政村,121个自然村,面积78.218平方公里。1992年,总人25235人,镇人民政府驻七都村。行政辖区:峬源居委会辖七都、六都两地居民小组。官亭村辖自然村官亭、广前、关厝。浿河村辖自然村浿河、崩垅、大坑头、晏坪下。黄厝村辖自然村黄厝、塔兜。大厅村辖自然村大厅、张厝。三屿村辖自然村三屿、坪山、海潮山、缸窑、潘塘、下洋坪。漈头村辖自然村漈头、竹坪冈、青冈、慈福、三斗垅、过冈、卓木洋、岩头螺、龙腰、和尚冈。马坂村辖自然村马坂、桥头、小坑里、利浦、白模、官仓、半岭。外洋村辖自然村外洋、溪口、楼后、郑坑、高山、下外洋、下乌坑、上高山、下高山。小溪村辖自然村小溪、漈坪、洋中、陈家山、溪仔里、西岩顶。牛埕村辖自然村牛埕、龙盆里、坑里、上洋坪、章后、南坑。黄连坑村辖自然村黄连坑、下李、南往、黄连坑头、石壁头、粗坑头、陶头坑、过路坑。淡坪村辖自然村淡坪、岭头岔、上浿头、洋头、倒岔、下洋坪、桥仔头、冈头、湖坪、上四斗、莲花心。北山村辖自然村北山、上北山、桥林下、小垅、竹篙岭、上楼、南山、下顶下、上顶上、炉坪、岭尾、顶下、上瞭冈、高洋。西林村辖自然村西林、盘山、水尾、里长岐、外长岐、下长岐、冬院、安碑、东坑。飞竹村辖自然村飞竹、下房、铁炉坪、油行溪、岭坪。许厝村辖自然村许厝、洋甲。陈厝村为单一行政村。东岐村为单一行政村。河瞭村辖自然村河瞭、秋山尾、后湾同、坂头岩、瓦楼冈、宫岐头、书井里。三乐村辖自然村乐厝、下三坂、罗厝、企顶、三洋店、吉屿。西陂塘村辖自然村碑头、桥头。经济状况:七都镇是个水果种植大镇,主产茶叶、草莓、龙眼、橙等。2002年初成立社会服务联动网服务中心,由农技、经管、茶技、水技等10多个涉农部门组成成员单位。三年来,共成立了六都草莓、七都龙眼、官亭竹编、南阳养殖、北山中草药等农业协会5个;建立了10个农业生产示范基地,确定了21户生产经营户作为示范大户,3个企业作为龙头企业。同时,中心还将信息网络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村级和企业,在六都、北山、官亭竹编厂建立了信息服务中心。近年来,七都镇联动中心建设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在服务“三农”工作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如成立龙眼产业协会和建立示范基地,聘请嫁接技术工22人,历时34天,引进“松风本”、“立冬本”良种接穗34000多枝,顺利完成面积1700多亩24300多株龙眼的高接换种改良,为七都镇龙眼增产增收及明年的换种改良工作打下了扎实基础。七都镇打造三大旅游景区:总投资1.2亿元的蕉城区七都镇北溪旅游休闲度假区项目进展顺利,第一期800亩的计划用地已完成400亩征地任务;独具畲族风情特色的北山旅游功能园区项目目前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也在抓紧推进中。吸引生态旅游项目落地,推进生态型集镇建设,是七都镇持续运作,谋求发展方式转变取得的成功实例。该镇秉承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理念,加强全镇生态建设规划,推进绿化、卫生、环保等系列配套设施建设,为生态型集镇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北溪旅游渡假休闲区。建设一个以天然的山水景观为基础,集休闲观光、生态保护、绿色农业为一体的旅游基地,该休闲园区以七都溪流域为主,从七都溪流域入海口处到官昌水库库区延伸,包括休闲观光区、生态保护区、配套服务区、汽车旅馆等,努力融入闽东北亲水游路线,作为屏南白水洋、三都澳景区的连接点和辐射点以及中心城市的后花园进行规划建设。畲族风情旅游功能园区。充分挖掘畲族民族特色、人文资源,开发以北山为中心的畲族风情旅游,打造“中华龙港畲族村”品牌,建设五大功能区(入口区、畲族村寨、畲族风俗风情街、中心湖区、畲族户外活动区)与上金贝景区连接,形成蕉城区具有畲族风情特色的景区,与上金贝景区联合打造申报国家AAAA级景区。林聪故居文化旅游功能园区。林聪故居遗存下来的文物众多,规划建设以林厝祖厅、少保祠为中心,林聪御葬墓、尚书生母御葬墓为辅并结合遗存文物建设尚书里文化公园,以冠英牌坊、都宪牌坊为主建设尚书里文化广场,打造“一厅一祠二墓一公园一广场”的历史名人林聪故居文化旅游功能区。
| W3C XHTML 1.0
Copyright & 2016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七都镇政府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