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航渡路800号731号733创意中心怎么去,上

想不到的上海(06.5.16)
我的图书馆
想不到的上海(06.5.16)
“五一”,上海,又创了新纪录。外来游客高达390万。看着街上人流不息的浩瀚场景,实在壮观,不是大上海,却是大“人海”。也感叹,偌大上海,老遗产之多,何故这些人依旧只停留在新老三篇的地界,南京路、外滩、城隍庙加上东方明珠、新天地、上海博物馆挤满了全国各地的有识之士。这些是上海的必经之地,这些就代表了上海,这是来访此地的人们能想到的。当然,也有更精明的游客,已经熟知上海里弄里的玄机,更想到了那些躲藏在弄堂里的酒吧,后花园一样的酒店,那里也处处是外乡人的身影。世博会在即,上海怎么办?如何吞吐更大的人潮,外滩、“南西”、“淮东”这些已经开发成熟的地带之外,上海还有什么好去处可以展示?还有什么未开掘出来的文化遗产?还有哪里是我们还没有想到的?老上海的好东西应该不只是梧桐树和花园洋房。上海老好的东西就止于此?  已经是黄金周的尾期,不小心路过南京路,人,到处是人。避开过于嘈杂的南京路,在绍兴路捡了个书吧里安静的角落,闲翻一本世纪杨浦的画册。意外,太意外了。真是想不到,原来大杨浦竟然是这样的辉煌过,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杨浦,当时叫做杨树浦,是远东最大的大型工业基地,通用电气、联合利华、“亚浦耳”灯泡厂、正广和汽水,这些当年家喻户晓,今天仍令人无限眷恋的记忆,这里的几乎每个工厂都书写过一段精彩的过往。这里是中国工业的源头,曾用大工业的巨手,在这里挥洒过近现代文明的一脉。更想不到的是,这片延绵近15公里的东外滩,已被新的城市版图包裹成城市的中心地带,在寸土寸金的今日上海,竟然完整无缺地保留着。遥遥相望着外滩的奢华,真不简单。着实让如登琨艳这样痴迷上海“文物”的设计师欣喜若狂,而更更想不到的是连上海的史学专家熊月之也说“想不到”。  想不到,隆昌路日本恒产公司建造的新式里弄住宅,长长一排,一色清水红墙,青瓦四披攒顶,室内全按日本人生活方式设计,让人赞叹。想不到的是当年曾国藩外孙、聂云台的房产保存得那么好,红墙尖顶,中西合璧。想不到1930年代在市光路建造的36幢花园洋房,现存30幢保存相当完好。白墙红顶,风格间接,杂树掩映,绿荫如砥。想不到,镌刻着英商太古洋行字母的条石,躺在那普通弄堂里,历时半个世纪的风雨而清晰可辨。想不到横一条竖一条弄堂的名称,诸如长发里、德生里、怀善里、晋德里、人寿里、心安里汇合起来,竟然成为体现中国文化的一道风景线,远比今日那些“欧味风情”,“圣马利诺”等小区名称更为彰显中国文化特色。更想不到,政民路叶家花园里,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名木荟萃,杂花常开,原本上海巨商叶澄衷儿子叶贻铨私园,后捐作公用,系日本人设计,中西合璧。“八一三”事变以后,张治中将军曾再次指挥爱国将士英勇抗议,如今人去园在,让人徒生沧桑之感。  2577创意大院  龙华古寺,相信很多上海人以及来过上海的人,都去过。  但你可能不会想到,那里有一个2577创意大院。  2577创意大院位于徐汇区龙华路2577号,其前身是李鸿章主持创建的江南枪炮局,属江南制造局,后来又成为淞沪警备司令部。大院内的70栋建筑物中,有9栋为历史保护文物。但这并不影响时尚潮流的进入。大院定位为广告产业为主导的创意集群。  老场坊  穿过一个不起眼的小门,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足以让人震惊的庞大建筑———由东、南、西、北4幢楼房围成一个四方形,但是呈现出八个角,中间还有一个圆柱体大楼,与旁边4幢楼房通过楼道相连。这里曾经是远东最大的宰牲场冷库的所在地,也曾经成为周星驰拍摄武打片的地方,还曾经是食品厂、电器厂、制药厂的所在地。这个1933年11月落成的当时现代化程度最高的远东第一宰牲场,即使在全世界,这样格局规模的宰牲场也只有三座,一座在美国,一座在英国,还有一座就在这里———虹口区沙泾路10号。  德邻公寓  下了四川路桥,走过天潼路,拐进一个弄堂,你将会大吃一惊———  这样一块喧闹的土地,竟然静静在角落里藏了这样一幢西班牙建筑风格的公寓!  这就是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德邻公寓。其主体建筑建于1933———1934年,是一幢具有浓厚文化气息和独特空间结构的优秀建筑。现在,它正面临着一次精心的修缮改造,然后,成为新的创意产业园。
中国工业源头的大杨浦& 想不到鸟笼·青砖·月亮门
庭院深处有两重圆拱门,间距不远,不算有趣。拱门尽头有面超大的长方形镜子。盯着镜子,我一步步走近,怪了,镜子里没有我,一直到我穿过这两重门,人也走到镜子中间的位置,才看到自己的影像,再看镜子里的乾坤,更怪了,镜子里没有了那两个拱门。跟着指示,沿着镜子向右边挪动,一步两步,直到可以看见镜子中的两个圆门成了一线,又怪了,镜子里的我也随着消失了。来回玩了两次都这样,见人不见门,见门不见人。这是设计师从佛家典故中得来的灵感,以防他人抄袭自己的创意。  下了杨浦大桥,车行穿过杨树浦路,一下子进入了另一个上海,路也不宽,两边的房子看上去都好破旧。店铺虽然也是这个时代的东西,却怎么也同上海联系不起来,破房子破店,就是不搭调。这里真是曾经的大工业基地?  胡乱的思绪突然被眼前一溜的漂亮洋房打断,路边绿树阴阴,愈发显得这洋房的清丽。唉,好像是英国的城堡,尤其是房顶的设计,真是精致。规模不小,每幢都不一样,却透出同一种建筑风韵。边上的人指点,这就是杨树浦水厂。不会吧,一个工厂这般讲究,差点以为又是哪个大户圈占的好地方。百年前的东西,还那么色彩鲜艳,真够棒的。  正惊叹着,消化着,车子已经停下,到了目的地,杨树浦路2220号的上海滨江创意产业园。不大像样的门口竟然有全副武装的警卫守护,别看他们几个也是摇摇晃晃,若无其事的样子,毕竟衣着整齐,若是平时,我断不会乱闯。走进门,还不觉得自在,向前几步,左手边的一道围墙,黑青的瓦片一层层叠出鱼鳞片,蜿蜿蜒蜒带我走进门,拱门,直廊,花草,青砖石板路,浓厚的中国风,一扇玻璃大门半开着,一幢别致的现代小楼乍现,二楼天台上的大号鸟笼,大团花篮,未完工的装饰还在进行中,一路的讶异,念着这里怎么没名号,某某某工作室的玻璃大门已在眼前,大脑一时短路,忙问,这是人名?废话,自己立刻反省。  大大的空间,还是工地。沿着没有扶手的楼梯,看着楼板的断壁,心里还真担心。走到刚刚在楼下仰视的天台,眼前一片都是树荫,鲜花,大鸟笼,不知不觉向着风景走去,完全忘记这阳台还没封边呢,多亏楼下的警卫及时提醒,傻笑着退回来,一下子轻松了。慵懒的下午,大大的圆桌,白色的椅子,无柄的玻璃啤酒杯,鸟鸣,花香,畅快的谈天说地。惬意,就是创意转换空间的魔力。设计师感叹这座成型八十几年的旧工业建筑,面对它的心情,除了尊重还是尊重。原来刚刚让我心悸的那段楼板断壁,是为了采光需要而拆掉的整片楼板的残体,留着它是为了告诉后人,不要忘记这里原本的样子。对旧有建筑的创意,首先是保留,尽力的保留,不破坏。  整个厂区不小,脚下的路,自然更受重视。路面不是很统一,有的是青砖铺的,有的是青色的瓦片叠拼出的,都是黑乎乎,历史久远,透出古旧气息,又都富有现代标识的再组合。设计者说,“我就是在城里寻找购买正在被拆除的老建筑的旧材料,拿来组装重新再利用。”这些极富中国特色的青砖,碧瓦放在传统建筑中是美的,放入现代的创意空间,依旧让人浮想联翩。因为它们有深度,它们都有自己的历史悠远,都是文化环保要爱惜的。当然,这院子里乾坤大挪移一样搬来的老东西,还有从乡下老农手中买来的旧式藤椅,只是被简单清理,就随意放在庭院的桌边树下。最有趣的是,每个门前的防滑垫都是约一米见方的大块纲板拼成的,不计较平均主义,需要几块就铺几块,都是方方正正的一片,风吹日晒,锈迹斑驳,这些大块头都是工厂过去轧钢用的东西,块大坚硬,现在没用了,一般都是送去卖废品了。设计师眼中这都是老好的东西。是啊,材料没有错,错的是使用者的眼光。  等待激活的工业遗产  通用电气GE标志依旧  GE是摩根财团挺进上海的旗舰,最初是慎昌洋行杨树浦工厂,后称作上海电站辅机厂至今。  慎昌洋行1902年在沪开张,属于贸易中间商。1915年欧战爆发后,摩根财团在沪扩资给慎昌带来了商机。于是慎昌就获得了摩根下属奇异电气公司产品在华独家经销,使得其很快在上海圆明园路盖起了慎昌大楼,随后又成为摩根集团在华开拓的子公司的子公司,开始了自己在上海的直接工业投资。1921年慎昌洋行在杨树浦路2200号,也就是今天的厂区,选址22万平方米,建成了美商慎昌洋行杨树浦工场,开始生产电风扇,电冰箱,手表等金属构件。  李鸿章开闸的水厂杨树浦水厂,真是漂亮,外形是中古时代的英国城堡式建筑,砖混结构,朝向各异,承重墙用清水砖墙,镶嵌以红砖腰线,周围墙身压顶雉堞缺口,雉堞的压顶几窗框腰线等场用水泥粉出凸线,墙面转折交界处为水泥隅石形状,实属沪上工业厂房中的异数。至今依旧风姿不凡。日,时任北洋通商事务大臣的李鸿章开阀门开闸放水,标志着这座现代化的水厂正式建成。  闸北水厂中国建筑的文艺复兴闸北水厂与杨树浦水厂有着天壤之别,是个纯粹的民族产物。八角塔形的水塔,墙体加开半圆弧型钢窗,极富东方色彩。当时受过欧风美雨建筑思想渲染过的青年建筑师们,刻意提创中国建筑的文艺复兴。即功能现代化,外形最大限度采用中国建筑的美学优势。四层改为五层,塔顶改为琉璃宝塔顶,这种“固有式复兴”的设计情节,在西风东渐的上海曾盛行一时,可以称得上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传统宫殿式建筑的复兴,开创了中国古典建筑的新模式。(选自尔冬强的《世纪杨浦》)
南有新天地北有海上海 想不到创意园区排排队
从“海上海”出发  行走在位于杨浦区与虹口区交汇处的“海上海”新城,心头不自觉想起一句话:南有“新天地”,北有“海上海”。  这是两个十分不同的空间。“新天地”脱胎于石库门风格的老居民区,现在,它代表着时尚、浮华、享乐。“海上海”则崛起于杨浦这个老工业区,意味着颠覆、锐意、跳跃的想象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们刚好相映成趣。  当我第一眼看到“海上海”时,我脑海中浮现两个字———特别。这一切的确太特别了,尤其是跟它周围的环境相比———一排排单调刻板的老公房,一间间窄小拥挤的杂货店。“海上海”身处其中,仿佛被空投下来的一个异次元空间:  创意LOFT部分,由3幢高80米的闸型商务楼宇构成,漆黑的色泽,时尚的外观,让人不觉得“冷”,只觉得“酷”,被戏称为“创意黑色炸弹”。LOFT在牛津词典上的解释是“在屋顶之下、存放东西的阁楼”。但现在所谓LOFT所指称的是那些“由旧工厂或旧仓库改造而成的,少有内墙隔断的高挑开敞空间”,这个含义诞生于纽约SOHO区。如果说,LOFT的诞生是源于贫困潦倒的艺术家们变废为宝,那么今天的LOFT已经完全演变成一种生活方式或者时尚潮流。  400米长的创意商业街,虽然算不得很长,但曲曲折折,兜兜转转,倒也颇有情趣。街边的店铺由水泥、金属、玻璃、砖、木五种不同的材质的建筑材料建成,体现不同文化艺术的灵魂交汇,分别被冠以“土风院”、“金乌坊”、“水镜阁”、“火云湾”、“木华轩”这样典雅的名字,更显层次分明。  位于商业街北入口的海上剧场,外观犹如一个方盒子正被打开的瞬间,隐喻着故事的发生与事件的展开。位于商业街南入口的海上展馆,外观是一个被冰裂花纹分割的方形玻璃几何体,其表面多指向、不规则的线条隐喻着现代艺术与设计的多元和多变。  位于商业街中心的海上讲堂,外观则最为有趣。据说设计师的意图是表现虚实两个漂浮运动体量的瞬间交切,我抬眼看去,先是觉得像做报告时常常用到的投影仪,然后,便想起小时候在江湾游乐场里见过的魔幻屋。  连社区之外的一排老公房,其朝向社区的这一面墙体,都全部被画上了色彩斑斓的水泥管道图案,倒是跟商业街街道两边黑色水管造型的路灯遥遥呼应,其中蕴含的淡淡的工业气息,让人不禁想起这块土地原本的主人———上海工具总厂。上世纪50年代初苏联援建的厂房,赭红的大块砖体和铁灰的抹缝,回想起来,恍如隔世。  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还属散落在商业街各处的雕塑。没有让人目眩神迷的怪异或宏大的造型,这些雕塑只是一个又一个再熟悉不过的生活场景:对镜梳妆的少女,闲坐养神的老人,耳鬓厮磨的情侣,神采飞扬的滑板少年……还有那几个歪歪斜斜地摆在沙石堆上的“纸”飞机雕塑,那么轻易就勾起每个人心底的童年回忆。走近一看,飞机上还刻着字呢,原来这一架用的是日的《人民日报》,旁边那架则是《雷锋日记》中的某一页,再那边那架,是《新华字典》……  “海上海”的确太独特了,时时处处都能让人感受到创意的力量和魅力,难怪会听到这样的豪言壮语:“一个‘海上海’,或许就足以打破杨浦所谓‘下只角’于‘上只角’的疆界!”  据上海创意产业中心秘书长何增强介绍,“海上海”推动“环同济产业带”的兴起,这个产业带将以建筑设计业为龙头,形成沪西北地区重要的高科技产业基地。  同乐坊  “同乐坊”是利用弄堂工厂变身时尚社区的代表,位于静安区西康路、余姚路、海防路合围而成的三角地带。从上世纪20年代起,这里便集中了极具上海特色的弄堂与小型工厂建筑,如今它是以拉丁美洲特色的酒吧为主,将成为一个充满时尚的创意娱乐休闲社区。  风尚之城  风尚之城位于建国西路283号,该园是一个以个性、新锐的流行服饰为核心的纺织时尚创意产业园。整个园区以上世纪80年代初的纺织大厦建筑形式美为符号,聚集以打造流行服饰为主体。  建筑设计工场  建筑设计工场位于赤峰路63号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内,身处同济大学南北校区之间,居赤峰路建筑设计街中心。  合金工厂  合金工厂创意集聚区地处闸北区灵石路695号,为市区最大的由老工厂改造而成的创意集聚区之一。合金工厂地处闸北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内,紧邻大宁绿地和多媒体谷,产业定位与多媒体谷产业相近并形成互动。  车博汇  “车博汇”位于浦东新区洋泾街道唐家弄路35号,由上汽集团开发,其目标是通过强强联手缔造一个真正的汽车王国。  田子坊  田子坊位于泰康路210弄,是上海市建立最早、最具影响力、知名度最高的创意产业基地之一。这里是20世纪30年代典型的弄堂工厂群,由上海食品工业机械厂、上海钟塑配件厂等六家工厂组成。  2005年,“田子坊”已悄然“扩容”,浓郁的艺术氛围已从田子坊的老厂房“蔓延”到附近的石库门民居。  八号桥  “八号桥”位于建国中路8号—10号,其前身是上海市汽车制动器公司。“八号桥”名字的由来,是因为改建后的厂房结构特点是主体以桥连贯;对于上海设计创意中心而言,所涉及的业态从设计、广告等现代服务业也如同桥梁,互相融会贯通。  创意仓库  “创意仓库”位于苏州河北岸光复路181号,解放前曾是金城、盐业、大陆和中南这四家银行的仓库。它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六层大厦。它始建于1913年,由于谢晋元中校率兵誓死抵抗日军,四行仓库成为爱国主义的象征。  1999年留美回国的建筑设计师刘继东把自己的设计事务所开设在这里,并最终把它改造成“创意仓库”。  M50  M50位于莫干山路50号,是上海著名的建筑设计、艺术创意园地。旧厂房建于1933年,是近代徽商代表人物之一周氏家族的产业,从20世纪20年代到80年代,各时期建造了多座砖木、砖混、钢桁架、排架等结构形式的厂房。  随着上海纺织行业的改造,2000年这片废弃厂房被一些艺术家相中,逐渐成了艺术人士、创意产业的集聚地。  卓维700  “卓维700”位于黄陂南路700号及789号,原来是上海针织袜厂的老厂房,经重新装修成了现在的“创意楼宇”。入驻企业多姿多彩,包括动漫影视制作公司、广告创意公司、时尚类杂志编辑部、文物陈列室等。  周家桥“创意之门”  周家桥“创意之门”位于万航渡路2453号,原为亚洲电焊条厂,2004年12月进行改造,大楼外观看似寻常却体现了奇特的创意时尚,纯蓝色的外表上,纵横排列着黄色的点和线。入驻企业主要为设计、摄影、广告、多媒体、会展等方面的创意产业公司。  设计工厂  “设计工厂”位于虹漕南路9号,原为上海面包厂老厂房。2004年6月在上海市经委、徐汇区政府和上海师范大学的支持下,由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设计改造成集产、学、研为一体的创意产业人才培育基地。这是目前国内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为上海培育更多的创意产业人才。  创意之窗  “上海创意产业天地”又名“淮海路创意廊”。它位于淮海中路300号香港新世界大厦3层北侧,内设主、特、平展示区,VIP办公室和服务洽谈区,具备“一个中心四大平台”的服务功能。
想不到上海可以这样玩
过去的Office除了钢筋水泥,毫无创意可言,而这里简直是创意天堂,设计师需要大量的脑力,有的设计师一旦出现大脑短路,就跑到室外的酒吧坐坐,有的干脆就拿张凳子,坐在树下画图。这里随处都是创意的源泉。灵感有时就盯着棵花草也能闪现。  “哇塞!”,坐在设计室外的露天咖啡桌前,设计师马裕试图用最简单的词汇表达他第一眼看到公司新址的惊讶。这位说法语的加拿大建筑设计师在台北待了10年,三个月前第一次来到滨江创意产业园时,他说:“哦,我也会在这里待上十年。”这是一个旧厂房改造的园区,幽僻错落,绿荫环翠,厂房外墙是整壁整壁葱笼笼的爬山虎。  群裕设计公司潘先生是登琨艳快20年的老朋友,去年在纽约再度遇见,被登琨艳的创意园设计打动,带着一批公司的设计师来到了杨树浦。这一看,再也不肯离开,连带把公司也搬了过来。  从陆家嘴现代化的写字楼里搬到杨浦区空阔的旧厂房里,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空间设计,简直乐坏了公司一干设计师。“每个人都时不时冒出一个新想法,乱哄哄折腾了半年”,主持建筑师郑荣裕感觉自己就像一个靶子,每天都有不同的创意嗖嗖嗖射过来,他自己都记不清设计稿最后改了多少回。但领着你在公司里兜的时候,郑荣裕眼里的得意还是掩都掩不住。最终成形的设计从墙面到门窗到布局,都保留了厂房的原始风貌,但同时又巧妙地嵌入时尚感和功能化的设计。  这一天正赶上公司举办进驻大陆五周年庆兼乔迁Party,公司的设计师们心血来潮,齐刷刷坐在室内的原木台阶上合影,想起了那句儿歌:“排排座,吃果果!”不用说,离开憋闷的写字楼,最开心的就是他们,再也不用窝在狭窄的工作格里,这里的空间大的可以用奢侈来形容。天气好的时候,甚至可以把电脑搬到院子里的那颗树下,泡杯咖啡,边晒着太阳边画图。没有灵感的时候,也不用可怜兮兮地站在落地玻璃前,看对面那些千篇一律的钢筋大楼和几十层下蚂蚁一般的车流。现在他们完全可以在园子里四处溜达,或者挑个僻静处,发呆打盹。不少人索性在园区附近租了房子,每天骑脚踏车上下班。到了公司,把车往墙边一靠,马上可以开始工作。不光是群裕的设计师,就连潘先生在英国的服装设计师女儿,也喜欢上了这片园子,party当天,还带着自己的设计作品特地从伦敦赶过来,兴冲冲挑中园子里一间储物间开起小型展示会,捧场赚钱,两不误。  他们的办公室独立地建设在厂房内里,房中有间,老的还是老的,新的就孕育在老的里面,一边是方形的玻璃格间,一边是个圆形的会议室,隐秘的门,黑色的墙,让这个会议室极有私密性。格间的亮丽光鲜,会议室的稳重深沉,一方一圆,不愧是创意工作的地界。  为几十位设计师配套的一家咖啡馆,供应餐饮服务。吧台上一溜摆着几瓶洋酒,两暖瓶开水,开水瓶外皮是早年才见得到的竹子编的。将来这里会有更多这样的休闲、功能为一体的酒吧或是餐厅,以配合将在这里工作的1200位创意人士。咖啡馆飘出的香气,吸引我们坐下,户外的一张圆桌,遇到两位事务所的设计师。夜色将晚,其中那位加籍的设计师,自去拿来吧台服务生准备的5杯蜡烛,摆在桌上就认真地用普通话说:“北京,五环”。在座的4人都会意地笑了。灵感就是这么随意可得。他们谈及这里,言语中最多的就是sensitiveimpression,sensitiveenvironment这里实在给了他们太多的sensitive。  激活遗产候补名单  正广和本土的“可口可乐”上海正广和汽水厂,1935年建成。是解放前,国内最早、最大的专业饮料厂。“正广和”这个品牌就像今天的“可口可乐”一样,无人不知。多少老上海人,怀念童年往事中掺杂着“正广和”味道。至今已经有140多年的历史,上海饮料界的旗帜产品。  上海机器造纸局曹子撝、曹子俊、郑观应1882年筹资15.57万两白银,创办中国机器造纸企业,李鸿章核准后,杨树浦路408号建厂,即上海机器造纸局,系中国第一家华裔开办的造纸企业。中国近代印刷工业的发祥地。  亚明灯泡上海第一只自产灯泡。华裔胡西周办起中国第一家生产灯泡的工厂,后定名亚明灯泡厂,全国最大的光源生产基地。1920年初至1921年4月,这个浙江镇海人,与德国朋友奥耳,经过一年多时间,自制成功我国第一只国产灯泡,商标名“亚浦耳”。上世纪20年代末,开始研制“亚浦耳”牌的电风扇,电动机等多种电器,始终没有被洋行挤垮。  杨树浦纱厂又称新怡和纱厂。怡和洋行开办的,在杨树浦路威妥玛路(今怀德路),其中有幢厂房的里面设计形似老虎脸,被工人们称为老虎楼。是新艺术运动风格,装饰主义。  工业时代的“东方明珠”杨树浦发电厂的地理位置极佳,他的大烟囱,将黄浦江岸边的天际线飙升到105米,比当时上海最高84米的国际饭店还高出20余米,这个大烟囱也就成了当时中国最高的建筑。都说往来浦江的船只,老远看到这个标地物,就知道上海已近。
“淡水遗珠‘琉’落彼岸”
若问上海最有创意的博物馆是哪家,答案是琉璃博物馆。琉璃的美脆弱、虚幻,谁又能发此奇想,融会古今琉璃之大成,荟萃万千美丽成都市里供人朝拜的奇景。  若问上海最神秘的博物馆是哪家,答案也是琉璃博物馆。新天地附近的偏僻角落,一扇小门,掩尽万千光华。朴素的墙面上连名号也无,只有一朵金色牡丹标志了身份。  神秘又低调的博物馆,主人也是传奇人物。台湾“金马”影后杨惠珊、实力派导演张毅夫妇从演艺圈中激流勇退后,便倾力于复兴中国的琉璃文化,如今他们一手创造的“琉璃工坊”已成创意产业的品牌,最近在沪上揭幕的琉璃博物馆,更是他们二十多年浸润琉璃艺术的心血结晶。台湾《中国时报》曾有多篇文章评论“台湾琉璃光芒闪耀新天地”、“淡水遗珠‘琉’落彼岸”。两生花开,却是同根,杨惠珊和张毅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细细耕植出的琉璃艺术,从台北到上海,在这一方更为广阔和兼收并蓄的天地中开出了芬芳花朵。  正如博物馆的主人所说,“如果没有一点热情,一点天真,这个地方根本没有意义,‘琉璃’的故事,根本不会开始”。于是,在琉璃博物馆中,我们“看”到了空气中缓缓的音乐和散逸的檀香,看到了4000片如同石窟岩石般质感的透明琉璃砖,看到了对1400摄氏度高温下涅槃归来的美的礼赞,也看到了拂落尘埃后晶莹透亮的佛心。  琉璃博物馆分上下两层,下层展出中国古代琉璃系列、世界琉璃大师杰作,及国际琉璃界十位现代琉璃艺术家的新作。早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琉璃工艺便已有相当成就,博物馆展出从西汉到明代的古代琉璃共64件。战国的陶胎琉璃珠、汉代的琉璃璧,唐代的琉璃围棋……这六十余件琉璃器物,见证自西汉以来中国琉璃演变的轨迹,以及丝绸古路上中西文化交融的成果。在欧洲极具分量、曾参加巴黎万国博览会获得金牌肯定的艾弥尔·葛雷,他将大自然最美的景致融入作品的创作,是张毅相当珍贵的收藏,如今也在博物馆里与大众分享。另外还有来自美国、捷克、法国等地的琉璃艺术家共同的展出。  上层为琉璃工房艺术家杨惠珊的代表作,六个展区展出两个主题,一类是佛学艺术的创作,一类是中国文学书画意境的延伸与再现。包括“身如琉璃”、“今生大愿”、“无相无无相”、“花好月圆”、“生生不息”等展区。点睛之笔是杨惠珊的“今生大愿”展区。“今生大愿”是杨惠珊心目中的终极作品,她将敦煌一幅逐渐消逝的元代壁画,雕塑成一尊四点五米高的立体像,并预备在有生之年铸造成琉璃。展区只留一个洞口进入,不论贫富贵贱,到此都不得不低头俯身进入。这一低头将红尘种种杀伐欲念纠结都隔绝在外,抬头却见一尊千手千眼观音像端立在前,垂眸若笑,衣袂若飘,孤灯佛音下影影绰绰如梦似幻,引人扪心扣问不能自已。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来此瞻仰佛像、涕泪俱下者不知凡几。  彩云易散琉璃脆。上海的夜幕落了又启,华灯流转了千盏又万盏。琉璃博物馆,这掩藏在十丈红尘中的一抹脆弱的美丽,刹那惊现,便是绝响。  淮海路上遇见2010———艺术授权展  香港新世界大厦三楼的“上海创意之窗”展厅门口的地上,写着这样一句话:“这里正在进行‘遇见2010———artkey艺术授权数位生活展’。”  所谓“艺术授权”,是一种新型的创意产业模式,通过数字复制技术,把艺术品复制、传递,让本来只属于小众欣赏的古典名画、古陶瓷珍品、孤品等艺术品进入千家万户,成为老百姓居家生活的商品。比如将莫奈的《日出印象》印上床单枕套,或者将张大千的《庐山图》复制到鼠标垫上。艺术授权建立在艺术家、授权代理商和被授权厂商“三赢”的基础上,实际上卖的是产品附加值,且可以主动保护知识产权。在展会现场,一组普通的景德镇瓷器茶具和餐具,因装点着齐白石《雀跃樱桃》图,则可以叫卖出高价位。
馆藏&61812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万航渡路849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