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纷投奔退出亚投行的国家,欧洲“列强”想些啥

台报:亚投行捂不住 期待台湾从困境中及时觉醒|两岸|台湾_凤凰评论
台报:亚投行捂不住 期待台湾从困境中及时觉醒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新网3月26日电 台湾《联合晚报》26日评论《太阳花遮盖的亚投行》一文说,亚投行所指向的,正是整个世界未来经济全新的、长期的增长点,亦即从亚洲到欧洲浩瀚庞然的基础建设。期待台湾从画地自限的困境中及时觉醒,做出理性的抉择。
中新网3月26日电 台湾《联合晚报》26日评论《太阳花遮盖的亚投行》一文说,亚投行所指向的,正是整个世界未来经济全新的、长期的增长点,亦即从亚洲到欧洲浩瀚庞然的基础建设。期待台湾从画地自限的困境中及时觉醒,做出理性的抉择。该文说,亚投行与“太阳花”看似八竿子打不着,实则却是两个对立互斥的东西。“太阳花”成功扳动了台湾的政治地壳;而亚投行却是美国力量的消解,以及中国大陆号召的遽升。分析称,两个事件相隔一年,“太阳花”在台湾内部作用,亚投行却在台湾外围改变;两者作用的方向完全相反,若两方力量都持续强化而不能妥协,台湾危殆之局将很快发生。“太阳花”是对中国大陆崛起的绝决性否弃,整场运动所意图达成的,就是一个与中国大陆永无瓜葛的政治结构,也就是以“修宪”、“立法”等手段,切除与大陆的政治连结,甚至是经济脐带。目前台湾内部的政经议程,正朝着“太阳花”规划的路径前去,柯P(柯文哲)现象方兴未艾,朝野围绕着谈“修宪”,毫无宜于两岸经贸交流。但文章认为,“太阳花”发生整整一年后,欧洲各国不顾美国警告、纷纷投奔亚投行的事件,说明了两件事情:其一,中国大陆并不必然是西方价值的敌人,大陆将首次以领导者之姿,与西方成员共同制定国际的新秩序与新规则;其二,亚投行所指向的,正是整个世界未来经济全新的、长期的增长点,亦即从亚洲到欧洲浩瀚庞然的基础建设。该文表示,“太阳花”确实造就了海峡周围的地壳运动,但亚投行却让超过半个地球的大陆版块飘移,它们的力量其实并不对称。然而,它的悲剧色彩就在于,因为“太阳花”毕竟是作用在台湾内部,它很可能让台湾人民全然漠视外在情势,而继续朝着与潮流相逆的方向前进,直到经济出现了硬着陆,台湾蒙受了巨创为止。文章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只能期待台湾从画地自限的困境中及时觉醒,做出理性的抉择。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15:44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04/13 09:21
04/13 10:23
04/13 08:14
04/13 08:48
04/13 08:48
04/13 08:14
04/13 10:30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22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9:21
凤凰评论官方微信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115206
播放数:129153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亚投行背后的暗战
亚投行的事情现在很热烈,连欧洲的列强都来加入中国首先倡导的亚投行,极大地满足了中国人的虚荣心。平心而论,中国发起倡导亚投行,现在欧洲列强开始加入,是外交上的一场胜利,既不能妄自菲薄更不能得意忘形。
根据《中国新闻网》早前的报道(),日,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备忘录签署仪式在京举行。21个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的代表齐聚一堂,共同签署备忘录,标志着亚投行筹建工作即将进入新阶段。
这21个国家包括孟加拉国、文莱、柬埔寨、中国、印度、哈萨克斯坦、科威特、老挝、马来西亚、蒙古国、缅甸、尼泊尔、阿曼、巴基斯坦、菲律宾、卡塔尔、新加坡、斯里兰卡、泰国、乌兹别克斯坦和越南。在这些国家中,中国的国民经济总量最大,其次就是印度和东盟。财政部长楼继伟说过:亚投行的法定资本为1000亿美元。初始认缴资本目标为500亿美元左右。实缴资本为认缴资本的20%。目前各意向创始成员同意将以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的经济权重作为各国股份分配的基础。
由此可以看到,如果按初始21个国家的备忘录,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大约是10万亿美元,印度约2万亿美元,2013年东盟是2.013万亿美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下同),中国将在亚投行中占有大约一半的股份(占有一半股份也被有关官员确认),中国在亚投行中将占有决定权,在21个国家中的政治影响力将扩大,同时也可以进行过剩产能输出。
可是,当欧洲国家加入之后,这种局面将改变,2013年,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的国民经济总值分别是3.636、2.807、2.523、2.072万亿美元,合计大约11万亿美元,这样,如果按原来的议定,中国只能占有三分之一左右的股权,无法形成一家独大的局面,欧洲这些国家和印度与东盟都有很深的联系,尤其是英国,印度、缅甸、马来西亚以及未来准备加入的澳大利亚等国家都是英联邦国家,亚投行的股东之间就形成了互相制衡的局面,即便限定欧洲这些国家的持股比例(比如,欧洲国家持股只能占到30%),也可以改变中国一家独大的局面(中国只能占到35%左右,如果中国希望依旧占一半,印度、东盟和其他国家合计只占20%,估计很多国家就不玩了),当形成制衡的局面的时候,亚投行就无法挑战IMF、世界银行等建立起来的国际金融秩序,任何这样的决议在股东会上就难以得到通过。
无论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都是现有国际金融秩序的受益者,这是他们乐于见到的局面。
另外一个关键的因素是俄罗斯,从历史上看,欧洲不希望出现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当初马歇尔计划的时候,美国邀请东欧国家加入,并开出了条件,最后被斯大林拒绝。欧洲国家加入亚投行之后,亚投行的资金就难以大量投资在俄罗斯,这或许也是欧洲国家希望达到的目的之一。欧洲国家加入亚投行或许可以拉开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距离。
蹊跷的是,任何事情,中俄之间都是互相联系的,可是,在亚投行的事情上,欧洲国家积极起来了,但俄罗斯丝毫没有动静,中国也没有说曾经邀请俄罗斯,有报道中俄石油管线东线将暂缓,两者之间是否有联系就不知道了。
但是,欧洲国家的加入,虽然中国的持股比例下降了,无法一家独大地、顺利地实现政治影响力的扩张,也无法顺畅地实现过剩产能的输出,但亚投行的融资成本会下降。参与筹建的初始21个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货币的信用比较低,筹资就会成本比较高(货币信用越低,筹资成本就越高,俄罗斯卢布不断贬值,筹资成本就不断上升),这对银行的发展起到决定性的限制作用,因为绝大多数基础设施项目不能承受过高的利率,如果不能解决融资成本的问题,亚投行就是一间中国控制的小银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将微不足道。当欧洲国家加入之后,他们的货币信用比较高,就会提升银行的评级,降低融资成本,有利于银行的快速扩张,业务可以迅速开展,中国扩大政治影响力和输出过剩产能的潜力也就越大。
所以,欧洲国家加入亚投行,是中国政治、外交上的一个胜利,但是,欧洲国家加入之后,中国和欧洲国家各有所得,中国的所得可能是战术上的,欧洲国家的所得应该是战略上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现有的国际金融秩序,也为了限制甚至孤立俄罗斯。
美国很难加入亚投行,以美国的国民经济总产值和金融管理能力,在亚投行中不可能当老二,中国也很可能不会真心地邀请美国加入。如果美国加入,美国占有的股权将超过中国(否则美国人不会干),这样中国就完全难以达成政治上扩大在周边国家的影响力、经济上输出过剩产能的目的,完全丧失了当初倡导成立亚投行的目的。
所以中国的媒体拼命说美国丧失了机会,如松认为这是不正确的,欧洲国家的加入让亚投行不能挑战现有的国际金融秩序,这是战略目的,美国加入亚投行,中国在亚投行的控制力将下降,双方都有所顾忌,才形成今日的结局。
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等都是现有的国际金融秩序的受益者,维护这样的秩序才是最重要的,俄罗斯也是他们共同的潜在对手,从文化上来说,俄罗斯是一种扩张性的民族特性,对现有国际秩序更有挑战性和挑战欲望;中国的文化和民族特性是一种内向型的,对现有国际秩序的挑战性和挑战欲望远低于俄罗斯,中国强调的是内部体制的稳定性,中俄之间有本质的差别。
历史上有很多国家,在不同时期强烈地向外扩张,中国教科书上叫做侵略主义或殖民主义,可很多人都不知道这种“主义”有一个根本的基础:民族凝聚力强大,内部稳定。没有这个基础是无法向外扩张的。历史上的德国、俄罗斯、日本最为典型。这一点就决定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行为,形成了不同的历史,中俄之间的差距或许就在于此。
& &因为亚投行的章程还没有颁布,所以,细节问题很难定论,未来最焦点的问题将是股权分配以及股东如何行驶权力。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投奔亚投行 大国费思量
/& 制图/郑萌策划综合新闻部
执笔姚莹莹
3月份,“亚投行大戏”成了国际舞台的焦点。中美博弈,英美之争、西方阵营分化……高潮迭起。
昨日又传来消息,冰岛、挪威、西班牙、以色列、葡萄牙挤上末班车,亚投行的朋友圈扩容至51国。
现在剩下的是美国和日本。被大部分盟友“抛弃”的美国改变态度,表示“欢迎”亚投行的建立。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依然嘴硬,趁机表示“美国该知道日本可信赖了吧”!
亚投行背后的中美博弈
亚投行为何会让美国如临大敌、多方施压?
亚投行全名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重点支持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让美国警惕的是,亚投行由中国主导倡议建立,中国也是亚投行的第一大股东。
美国担心亚投行会影响以其为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的运作,并试图说服盟友不要加入亚投行。美国的拼命阻挠有了效果,日,亚投行首批意向创始成员国只有21个。
同时,美国对在亚洲地区建立一个新的经济架构也有自己的计划,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简称TPP)——一份正在谈判的12国贸易协定。
更有声音质疑,中国是在现有多边国际机构之外“另起炉灶”,在挑战现有国际金融秩序。不过,中国表示,“亚投行对世界银行、亚行是一个补充而不是替代,是对现有国际金融秩序的完善和推进而不是颠覆。”
美国高级研究员埃利·拉特纳表示:“这场争执的核心,是对主导亚洲经济和政治的规则、规范及制度的一场长时间竞争。”英国《金融时报》则更进一步称,美中竞争的核心内容是:谁将书写21世纪全球经济规则?
英美分歧背后的现实考量
中美博弈是常事,但亚投行让西方阵营特别是英美之间的分歧表露无遗。
3月12日,英国成为首个宣布加入亚投行的西方国家。几十年盟友的突然“背叛”引发美国的强烈不满。
美国指责英国“不断迁就”中国。美国政府一名高官接受采访时说,“英国几乎没有与美国磋商就做出了这一决定。”
英国为何不睬老大哥?英国财政大臣奥斯本表示,选择在亚投行创办阶段申请加入,将给英国和亚洲的共同投资和成长创造无与伦比的机遇。
英国媒体指出,美英分歧的背后原因是美国担心中国建立的金融机构可能会削弱美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而英国看重的则是发展本国经济。
英国《金融时报》首席经济评论员沃尔夫表示,“中国在经济上的崛起是有益的,也是不可避免的。我们需要做的是聪明地迁就。”英国是中国在欧盟内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不过,也有专家指出,英美之间出现的分歧丝毫不会影响两国长期以来的密切关系。英国财政部经济事务大臣利德森表示:“我们想和亚洲、中国加深合作,但这不会影响我们和美国之间的关系。”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荣誉教授考克斯表示,英国申请加入亚投行是希望从中获益,并不意味着该国地缘经济政治战略的转变。
英国近期对中国频频发出友好信号,除了加入亚投行,还发布报告称华为公司对其国家安全不构成威胁。相比之下,美国却质疑亚投行,且至今尚未对华为解除禁令。
亚投行朋友圈扩容至51国
在G7国家之一——英国投奔后,亚投行火了。短短十几天,亚投行的朋友圈就从21国扩大到51国,理由同样:分享亚洲基础建设“大蛋糕”。
3月17日,法国、德国、意大利决定追随英国的脚步。至此,欧洲四强都同意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投行。随后,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主要盟友韩国和澳大利亚也在经历了一番纠结之后宣布“倒戈”。
韩国政府此前一直担心美国的态度,而韩国一些媒体则急于“催促”政府加入,多家地方媒体连续两三次闹乌龙,在政府还没正式宣布加入前就“抢跑”。
去年10月,澳大利亚收到中国加入亚投行的邀请,但顾虑美国的态度予以拒绝。英法德意等国行动后,澳大利亚终于消除分歧,高调宣布加入亚投行。
3月31日,是亚投行创始成员国申请的最后期限,冰岛、挪威、西班牙、葡萄牙、以色列(美国在中东的坚定盟友)也在最后时刻宣布申请加入,至此亚投行朋友圈扩容至51国。
令人关注的是,亚投行的朋友圈可谓范围广、地位重:遍及亚洲、欧洲、大洋洲、南美洲和非洲,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已有4国申请加入,G20中已有13国申请加入。
美日为何不加入亚投行
在2014年GDP排名前十的国家中,只有美国和日本没有表态加入亚投行。
在中国社科院亚太与全球战略研究院区域合作室主任王玉主看来,美日不加入主要是出于战略考量。
他指出,英法德意、澳大利亚、韩国等国之所以决定申请加入亚投行,除欲谋求话语权外,主要是看重其潜在的投资机会和巨大市场。但美日除经济利益外,还有战略考虑。
有观点认为,如今亚投行已不再仅是为亚洲基础设施提供资金的多边开发机构,而是全球金融治理结构改善的抓手和平台,这将对美国主导的现有国际金融秩序构成挑战。对日本来说,由日本主导成立的亚洲开发银行拥有60多个成员国,而且日本在整个亚太地区的金融体系内拥有“领导权”。中国倡导的亚投行一旦成立,必然会对亚太地区既有的、由日本单一主导的金融体系产生一定的冲击,这是日本不愿意看到的。
也有专家认为,美日不加入亚投行与其决策程序制约有关。美国纽约大学教授李淯解释,美国政府要想获得加入的投资额,需要国会授权其拨款,但考虑到目前国会的“坚决反对”立场,美国想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加入几乎没有可能。
此外,能从亚投行获取的利益尚不明晰,也是美日选择现阶段不加入亚投行的原因。
王玉主以日本为例分析说,“日本决策的思维方式是如果要加入,一定要搞清楚自己要付出多少,能得到多少。但现在亚投行还没有正式成立,运营规则还在建立过程中,所以日本宁可先观望。”
向美国“表忠心”
此前,日本驻华大使木寺昌人对英国媒体《金融时报》表示:“日本可能在6月前加入亚投行。”但话音刚落,日本外相岸田文雄马上对此予以否认。
3月31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对自民党外交部会长秋叶贤也等人表示,“没必要急于加入亚投行,希望在党内进行充分讨论”。安倍还不失时机向美国“表忠心”:“美国应该了解日本是可信赖的国家了吧”。
日本的心态是很纠结的:加入吧,美国都还没有加入;不加入吧,只能眼瞅着巨大的经济利益。
专家分析,日本加入亚投行恐怕是迟早的事。注重经济利益的日本,在经济持续低迷的大背景下,没有理由面对如此巨大的“蛋糕”而无动于衷。现在的问题是何时加入。
“搞砸了”的美国
“美国在应对亚投行问题上,不应该这么处理。”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3月31日在华盛顿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这样表示。
面对伙伴纷纷离去,“大哥”美国早就坐不住了。在亚投行关闭大门前一天,即3月30日,美国财政部长雅各布·卢访华见到了李克强总理。
3月31日,刚返回美国的雅各布发表谈话,表示美国“随时准备欢迎”亚投行的建立。美国将拥抱任何补足现有机构的国际发展银行,但新机构需恪守多边管理和决策承诺。但他没有透露美国是否会加入亚投行。
奥尔布赖特表示,美国“没有料到”其他国家会愿意加入亚投行。她希望美国未来能够转变态度并与亚投行进行合作。
奥尔布赖特还表示,美国应该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改革,政府必须促使国会批准IMF改革方案。如果改革获批,中国将成为IMF第三大成员国。
“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英国政治家本杰明·迪斯雷利这句很著名的话被当做国家对外关系的普遍准则。
不管美日参不参加,亚投行就在那里。众多发达经济体的加盟,令美日再也无法对亚投行视而不见。
未来,美日最有可能选择通过世界银行、亚开行与亚投行进行银行间的多边协作。(部分内容据新华社、《环球时报》、央广等)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亚投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