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易之和张昌宗:为什么有些人能当高管却当不了老板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描二维码登录本站
最近看过此主题的会员
21 / 23 页
历年《读者》精华文章选登??连载
 历史上最伟大的赚钱秘密
  [美]乔?维特尔
  如果你想得到金钱的话,你只需要做一件事:将你的钱布施出去。对,布施出去。
  布施,而不要期待回报,但是要坚信:回报一定会从某个地方来到你的面前,并且回报的数量会超过你的施与。
  1924年,洛克菲勒写信给他的儿子,解释了他关于布施金钱的行为。他写道:“从我还是孩子的时候起,只要我得到金钱,就一定会布施出去;随着我的收入的增加,我也同步增加我的布施。”
  有人认为,洛克菲勒只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公众形象,布施一点点小钱,装装样子而已。事实并非如此。在洛克菲勒公司里负责公共关系的人是IvyLee。阅读Lee的传记《取悦公众》,我们可以知道,作为一种个人行为,洛克菲勒数十年来一直坚持布施,Lee所做的不过是让公众知道这些事情而已。
  P.T.Barnum(美国著名广告家、宣传家)也布施金钱。我曾经写了一本关于他的书??《每分钟都有一个顾客诞生》(Barnum曾有一句名言:每分钟都有一个蠢货诞生)。Barnum认为,有一种他称之为“盈利性慈善”的规律,施与必将获得回报。当然,他也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
  BruceBarton,著名的BBDO广告公司的创立者之一,他也相信布施原理。1927年他写道:“如果一个人一直为他人的利益服务,甚至这种善行已经成了他的一种下意识的习惯,那么宇宙中所有的力量都会汇集到他的身后,成就他的事业。”
  Barton成为一名畅销书作者、商界精英、无数项目的捐助者,当然,他也非常富裕。
  有人可能会说,这些大亨们有的是钱,所以布施对他们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我认为,他们之所以有钱是因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钱五条件地布施出去。布施导致收获,布施导致富裕。
  如果要我说人们在布施的时候经常会犯什么错误的话,那就是人们往往布施得太少了。他们紧紧握住自己的钱,只让小小一股涓流从指缝中流出,作为布施。这也正是他们不能获得回报的原因。你必须布施,大量布施,才能进入生命的“获得”的洪流。
  我还记得当我第一次听到“布施”这个理念的时候,我认为这只是那些希望从我们手中得到些什么的人的一个小小的伎俩,他们想让我们布施,而让他们得到。因此,当我布施的时候,我表现得像一个吝啬鬼。
  直到有一天,我想真正测试一下这个理论。
  我很喜欢励志故事,我经常阅读甚至传诵这类故事。我要好好感谢MikeDooley先生,因为他每天通过电子邮件与大家分享他所收集的励志故事。我决定布施一些金钱。要是放在过去的话,我一般可能会布施5美元,因为我害怕贫困,怀疑布施原理的真实性。但是这次我决定有所改变:我拿出我的支票本,然后写了一张1000美元的支票。这是直到当时我一生当中最大数额的一次捐献。
  然后奇妙的事情发生了。
  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有人想找一个和他一起写书的作者。这个工作最后给我的报酬是我此前布施出去的很多倍。
  然后一个来自日本的出版商和我联系,希望买下我的一本畅销书《精神营销》的翻译版权,他们也给了我一笔数倍于我捐出的钱。
  也许你是一个怀疑论者,你会说所有这些事情都毫不相干。也许,在怀疑论者的脑子里,它们确实是没有关联的事情,但在我这里,它们是一回事。
  当我捐钱的时候,我向自己和整个世界发出了一个这样的信息:我是富有的,我在宇宙的良性循环的洪流中。同时我也建立了一个吸引金钱到我这里的磁性原则:布施,就会得到。
  布施时间,你将收获时间。
  布施产品,你将收获产品。
  布施爱,你将收获爱。
  布施金钱,你将收获金钱。
  这个小小的提示足以改变你的财务状况。想想上个星期谁曾激励了你?谁让你自我感觉良好?让你对生活、梦想、人生目标感到充实?
  捐钱给这些人,要发自内心地去布施,不要像一个吝啬鬼那样痛苦地布施。让你的布施发自“富足”而不是“贫乏”。不要期望从你的布施对象那里得到回报,但你可以预期,回报一定会来到。
  当你这样做的时候,你一定会看到你的富足。这就是历史上最伟大的赚钱秘密!
  “如果你看到它,请触摸它一下;
  “当你触摸的时候,请感受一下;
  “当你感受的时候,爱它吧;
  “而当你爱它的时候,把它布施出去。”
  因为除了布施,再没有任何声音可以比它更为洪亮地向宇宙宣告你的自信、富足和爱。
  而当宇宙听到的时候,更多的美好会赋予你??不是作为奖赏,而是因为你真正相信你自己富足而且拥有爱。
  (马平摘自金城出版社《历史上最伟大的赚钱秘密》一书)
能受天磨真好汉,不遭人嫉是庸才!
width:100%">
 不战而屈人之兵
  毛阗杰 李玫忆 路琰
  从7个人到15万人,从10000元到1000亿资产,从两毛钱到1000亿销售收入……甚至,并购其他企业的脚步都迈出了国门。
  日,甘肃兰州,一个破旧的防空洞改建的办公室里,7个小伙子正式“下海”了,他们“当时只是想为单位增加些收入”。时年26岁的任建新以自己的家产做抵押借款10000元,组建了国内首家专业清洗企业??蓝星化学清洗公司。他们的第一单生意是在西北偏僻地区的一个煤矿,一位老太太拿出一个茶壶让他们试试,清洗完毕后,老太太十分满意地给了两毛钱。后来有一次,公司出产的防冻液出现质量问题,他们根本没有核算成本就收回全部产品,并承诺对造成腐蚀的汽车部件加以赔偿。一时间,被退回的货物在公司大院里堆成了小山,索赔的人络绎不绝,其中不乏浑水摸鱼者。最后财务核算时发现公司因此损失了数千万人民币,相当于当时一年的利润。然而,公司赢得了消费者的尊敬和信赖,不仅原有客户没有流失,还增加了新的市场份额。因为他们坚信,品牌和信誉是没法拿钱计算的。而且,任建新坚持“兴业报国”的理想,坚持公司100%国有。迄今为止,他在自己领导的任何一家上市公司里都没有个人股份。将来退休后,他只能领取退休金。20多年来,他完全独立控制着“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集团公司”,却从未在中国富人榜上出现过。而今,公司不但兼并了107家破产或濒临破产的国有化工企业,而且实施海外并购战略,并获得了巨大成功。
  蓝星最崇尚的并购策略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法国安迪苏就是用“文化融合与协同效应”叩开的第一扇国际并购的大门。2002年,他们开始联系安迪苏,但对方一直没有明确的态度。任建新考虑,安迪苏作为一家优秀的公司,不仅有先进技术,而且有优秀的管理团队和员工队伍,如果全面收购,就能使两地企业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用中国的人力成本、原料成本、辅助成本的优势,把海外企业的成本降下来,盈利升上去,在产业转移到中国的同时,也填补中国的市场空白。于是,他开始尝试用各种办法和安迪苏高层接触,先是写信表明并购意愿,接着主动与对方大股东和高管保持频繁接触,并和他们交上了朋友,每次都把安迪苏到北京的出差人员接到家里,设家宴款待,甚至亲自下厨包饺子给他们品尝。他总是事先准备好针对每个人喜好特点的纪念品送给对方,包括他们的夫人、孩子,令人感到备受尊重。渐渐地,安迪苏高层感觉到中国企业家很有人情味。双方开始了紧锣密鼓的谈判,经过几个回合,在安迪苏的一次股东大会上,他们达成了一致:让中国公司并购,被中国公司并购会有更广阔的市场前景!每次收购海外企业签约前后,任建新都要亲自给海外企业高管和员工写信,及时公布高管人员及员工留用计划,并邀请工会代表来中国考察,向海外员工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企业的亲和力。
  著名国际投资银行家和公司战略家、《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一书的作者罗伯特?劳伦斯?库恩评价说:中国蓝星很早就自觉地开始了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开拓市场、谋求效益最大化的探索,而且方法得当,在跨国并购中屡战屡胜。
  (本刊摘编自《环球人物》总第37期)
能受天磨真好汉,不遭人嫉是庸才!
width:100%">
 电视机发明??过程远没有结果辉煌
  发明家触电倒地
  1925年的一天,伦敦一家最大的百货店顾客盈门。一批又一批的顾客拥向店内两间相连的小室。据说有人发明了一种机器,能把接收到的图像再现出来。
  观众们乘兴而来,但扫兴而归。因为他们看到的仅仅是模糊不清的影子和闪烁不定的轮廓。
  “这不是吹牛吗?这叫什么图像。”
  “对不起,对不起。目前的技术还没有办法实现。”发明家贝尔德在一旁无奈而又尴尬地回答着人们的追问。
  贝尔德是个了不起的英国青年,当时无线电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通讯、广播了。世界上许多发明家,其中有最伟大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大师,都想发明能传播现场实况的电视机,但都没有成功。贝尔德却立志要发明电视机。
  1906年,年仅18岁的贝尔德从故乡苏格兰移居英格兰西南部的黑斯廷斯,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实验室,着手电视的研制。
  贝尔德没有实验经费,只好从旧货摊、废物堆里找来种种代用品,装配了一整套用胶水、细绳、火漆及密密麻麻的电线黏合串联起来的实验装置。贝尔德用这套装置夜以继日地进行实验,用心地装了拆、拆了装,不断加以改进。失败接踵而来,长期的饥饿与劳累使得他的健康状况变得极坏。功夫不负有心人,1924年春天,他终于成功地发射了一朵十字花,那图像还只是一个忽隐忽现的轮廓,发射距离只有3米。
  然而,他突然变成了伦敦的新闻人物,但这不是由于他实验的成功,而是由于一次几乎让他送命的意外事故。
  原来为了得到高电压,他把几百只手电筒连接起来。一不小心,他触及了一根连接线,电流当即把他击倒在地,他身体蜷成一团,一只手烧伤,不省人事。事故发生的次日早晨,《每日快报》用大字标题报道:《发明家触电倒地》。
  赶紧把那个疯子打发走
  1925年,伦敦一家最大的百货商店的老板找上门来,向贝尔德提出一个诱人的合同:每周给25英镑,免费提供一切必要材料,条件是贝尔德每周三次在该百货商店电器部将新发明进行公开表演。
  这位发明家虽然知道这套设备对广大公众公开表演还为时过早,但为了解决研究经费,只得同意签订合约。但结果是贝尔德只能向顾客们连声说“对不起”,面对发射机和接收机,几乎没人真正明白它的意义。
  贝尔德对这种耍把戏似的表演也厌烦透了,他向百货商店提出终止合同的要求,把实验器材装车搬回河口街的家里。这时,他再一次陷入困境。晚饭有一顿没一顿,衣服破了、鞋子穿洞,他都无钱补,身体状况变得更加糟糕。因为没有钱付房租,房东扬言叫人把他赶出去。他访问报馆,想通过报纸的宣传引起人们的关注,但记者们都已经看到贝尔德在商店的表演,几乎都回答说:“你能传送一张脸给大家看,就是我们的新闻了!”好几次,他一到报馆门口就被门卫拒之门外,因为门卫早被吩咐:赶紧把那个疯子打发走!
  山穷水尽之时,苏格兰寄来了500英镑。这是两个堂兄弟汇给他作为入股资金的。贝尔德又开足马力,实验一件又一件的装置。他唯一的“助手”,是一个木偶头像,他为它取名为“比尔”,他要通过发射机把比尔的脸传送到邻室的接收机上。
  日是贝尔德一生中最为激动的一天。这天他在室内安上了一台能使光线转化为电信号的新装置,希望能用它把“比尔”的脸显现得更逼真些。下午,他按动了机器上的按钮,“比尔”的图像一下子清晰逼真地显现出来,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揉了揉眼睛仔细再看,那不正是“比尔”的脸吗?
  贝尔德兴奋得一跃而起,此时浮现在他脑际的只有一个念头:赶紧‘找一个活的“比尔”来,传送一张活生生的人脸出去。
  贝尔德楼底下是一家影片出租商店,这天下午店内正在营业,突然间“楼上搞发明的家伙”闯了进来,碰上第一个人便抓住不放。那个被抓的人便是年仅15岁的店员威廉?台英顿。
  几分钟之后,贝尔德在“魔镜”里看到了威廉?台英顿的脸??那是通过电视播送的第一张人脸。接着,威廉得到许可也去朝那接收机内张望,看见了贝尔德自己的脸映现在屏幕上。实验成功了!
  (黎明亮摘自《都市?翻阅日历》2007年第10期)
能受天磨真好汉,不遭人嫉是庸才!
width:100%">
 秦俑密码
  [英]摩利斯?科特罗陈忠纯仝卫敏秦颂编译
  考察出土的兵马俑时,考古学家们吃惊地发现,这些士兵的脸型,加上他们的头型和发型,恰好与10个汉字的形状相一致。这些汉字分别是:日、甲、由、申、用、自、目、风、田和国。奇怪的是,尽管来自西安的正式考古记录提供了汉字字符的名称,考古学家们却从未解释过它们的含义。
  或许他们从未想过要去探询每一个字符代表什么,可是了解这十个汉字的含义,是不是有助于我们解开兵马俑背后的诸多谜团呢?我们带着期待翻开了在西方世界最为著名的汉英字典??《林语堂当代汉英字典》,得到了如下信息:
  “申”这个字,即指猴,在中国的黄道十二宫图(十二地支)中是第9个。
  许多古代文明都认为,9是在和神灵成为一体(10)之前能够达到的最高的数字。因此,古代的诸多太阳崇拜文明都用9这个数字来代表神灵,999这个数字则象征一个至高无上的神灵、一位精神导师;999的颠倒数字666,在《圣经》中则用来表示野兽的数目。
  中国神话中流传着美猴王的故事:在到达西天之前他克服了81(9x9)次磨难。据此我们可以推断“申”这个字与猴、数字9以及神灵有关。
  把字典中对这10个字的解说拿来对这10个脸型进行解释,我们就会得出这样一个信息:
  注视着秘密坑道中的这些士兵,分别去理解这些汉字的含义,去想象自开天辟地以来的故事,一个关于太阳崇拜的故事。或者可以这么说:仔细观察坑道中的士兵,然后破解这个自开天辟地以来关于大阳崇拜的神秘故事。
  兵马俑的发型可分为三类:第一种发型是将发辫交于脑后,再把头发束于头顶一侧成绾髻;第二种发式需要在头顶束成发髻状,再将后脑、两鬓的发辫缝于脑后,固定成发髻;第三种发式需要在头顶束成发髻,然后压以布冠,再用组缨固定到下颏底部。
  兵马俑发型奇特而复杂,自然引发了我们的疑问:为什么一支参加战斗的身着厚重铠甲的部队,头部却没有得到任何防护?这支部队的理发师在哪里?这些各式各样的发型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奥秘?
  让我们考察一下其中的一例发型(图1),三束头发在颈部分开而在顶部结成一条辫子。这三束头发形成了一根双股辫。太阳穴周围的头发也是这样处理的。用这种方法,3+3、3(9)变成2+2+2(6)。利用这种方法,神秘数字9可能转化成神秘数字6。反之亦然。
  图2展示了另一种发型:太阳穴的发辫与顶部的发辫汇合,在竖直的发辫里形成一个结,这酷似太阳黑子的形状(图2a)。
  接着,在之前的发型基础上发展成散开的太阳黑子的圆环。
  发型把头部分成大小不等的四份(图3a),模仿太阳朝地球方向辐射的四股大小不同的太阳风(图3d)。
  在兵马俑中所见到的极为精致且复杂的辫子,类似于人类的生殖器官。因此,各式各样的发型似乎把兵马俑与太阳以及人类生殖崇拜联系起来。
  仔细考察兵马俑的形状,发现有的武士俑紧握拳头,有的稍稍松开拳头,似乎正握着长矛,还有的伸开拇指和其他手指,或弯曲着拇指和其他手指。考察可能的组合可以看出,攥紧的拳头表示“无”。拳头微微张开,拇指和食指在一起围成一个圈,代表0。从拇指开始展开的手指,依次表示数字1、2、3、4、5。这样,一只伸展的手等于5。这个与左手应用相似的算法配合,产生数字6到10,如图4中所演示的。这意味着跪射武士俑的数字是6,在左手的(5)加上右手伸开的拇指(1)。
  对将军俑手指的检验证实这个说法是正确的(图5)。将军俑采用了这个规则的一种变体。它的手交叉着,表示数字10,但一个食指伸开,并指向离开手的方向。10减去1等于9。因此,作为最高级的军官,将军的数字是9,这样,射手跪着是因为他的数字低于将军较高的数字9。
  (高凌峰摘自《书摘》2007年第10期,原载于北京大学出版社《秦俑密码》一书)
  创造力=人×(信息+知识)
  [瑞典]费得里克?阿恩
  员工中最缺乏的是什么?99%的领导者的答案是缺乏创造性思维。那么,你的公司投入了足够的时间和资源培养员工的创新能力吗?
  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是:你能想象出10个人类做不到的事情吗?在我做过的25个国家1400多场同样的测验中,得到的最普遍的答案是飞翔、时光倒流、长生不老、返老还童等等。这些答案虽然正确,但是每个人都知道,这是知识,并不是想象力。
  拥有知识和信息的人越来越多,这就意味着知识和信息量的价值正在呈下降趋势。而相反,拥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人,价值正在上升。爱因斯坦有一句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1950年,美国空军做了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测验,目的就是要看你适不适合成为一个美国的空勤人员。同样,在雇用员工的时候,领导者也可以用这个测验去察看候选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你能用砖来做什么?”战争较量的不是知识和信息,因为你能获得这些,别人也可以获得。真正较量的是战斗中灵活的创造力,企业也是如此。
  你能想象一条船和一个降落伞结合起来能得到什么?答案是带降落伞的船。也许听起来很可笑,但实际上,这已经被发明并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了,目的就是为了节省船的耗油量。创造并不复杂也并不一定高深,创造就是一个人以新的方式结合两个旧的事物!
  问题在于,我们往往受到习惯和群体意识的限制,别人做什么我们做什么,而且老是根据自己的习惯做事情。
  如果你看到空无一人的游泳池中,有一个人完全不按照规划好的线路去游,你会觉得别扭吗?
  想一想,为什么不可以打破习惯,按照自己的意愿,随意地游来游去?
  你在何时何地得到最有创造力的想法?最普遍的答案是在床上、卫生间和旅行时。爱迪生每次有好想法的时候都是在他钓鱼的时候。没有一个答案是在办公室里。
  领导者一方面要求员工大胆创新,另一方面却没给员工足够的思考空间和时间,更多企业甚至鼓励员工加班加点,让员工疲惫不堪,认为工作时间的延长自然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实际上,这只会让员工的创造能力下降。一个疲劳的人哪有精力去“灵机一动”?
  (刘木源摘自《CEO决策》)
能受天磨真好汉,不遭人嫉是庸才!
width:100%">
 我总是依靠陌生人的善意
  严歌苓
  我身无分文地出了门。那是一月的芝加哥,北风刮得紧,回去取钱便要顶风跋涉半小时,无疑是会耽误上课的。
  这时我已在地铁入口,心想不如就做个赤贫和魅力的测验,看看我空口无凭能打动谁,让我蹭得上车坐、赊得着饭吃。我唯一的担心是将使芝加哥身怀绝技的扒手们失望。
  “蹭”上地铁相当顺利??守门的黑人女士听说我忘了带钱,5个1寸长的红指甲在下巴前面一摆,就放我进去了,还对着我的后脑勺说:“要是我说‘不’你就惨了!你该感谢上帝,我一天要说99个‘不’才说一个‘是’呢!”
  她笑得很狰狞,像个刀下留人的刽子手。
  12时59分下课,很想跟同学借点儿午餐钱,又怕他们从此跟我断绝来往。
  开学那天,一个大龄男生借了一位女同学9块钱,下面就出现了一些议论。所以,我打消了借钱的念头,饿死也得为我们大龄同学们争气。
  所有同学都进了校内那个廉价餐厅,我只好去校外一家昂贵的意大利餐馆。
  一个意大利小伙子过来在我膝盖上铺开又硬又白的餐巾。我点了鲜贝通心粉,吃最后几根时,我开始在心里排演了。吃不准笑容尺度,但是不笑是不可以的,人家小伙子忙了半天,至少该赚你一个笑容吧。我眼睛盯着账单,手装作漫不经心地在书包里摸那个丢在我卧室枕边的皮夹,然后我已经分不清是真慌张还是假慌张地站起来,浑身上下逐个掏口袋。“灾难啊!”我说,“我的钱包没了!”
  小伙子瞪着我。他耐人寻味地看着我搜身,一遍又一遍,然后摇摇头表示遗憾:“冬天穿得厚,扒手就方便了。”
  我表示非常难过,如此白吃还吃得那么饱。他连说可以谅解,都是扒手的错。他拿了张纸,又递给我笔,请我留下地址和电话。
  我说这就不必了,明天保证把饭钱补上,连同小费。可他还是坚持要了我的电话号码。
  写完后我抬头笑笑,这一笑,魅力就发射得过分了,因为他的眼神一下子变得楚楚动人的,问:“平时可以给你打电话吗?”我打着哈哈,说可以可以。
  我打算徒步回家。
  走在芝加哥下午3点的街道,风吹硬了街面上的残雪,每走一步都要消耗掉一根通心粉的热量。
  很快,我放弃了步行,跳上一辆巴士。
  一上车我就对司机说我没有钱,一个子儿也没有。司机点点头,将车停在一个路口,客客气气地请我下车。
  我红着鼻头对他笑着说:“明天补票不成吗?”他鄙夷地说:“天天都碰上你这样的!来美国就为了到处揩美国的油!”我正要指出他的种族歧视苗头,一只皱巴巴的手伸到我面前??是个老头,怀抱一把破竖琴。他把手翻过来打开拳头,掌心有4枚硬币……付完车钱,我立刻拿出我那支值10块美金的圆珠笔,搁在他手里。他说:“你开玩笑,我要笔干吗?”他摘下眼镜,给我看他的瞎眼。我问他在哪里卖艺,他说在公立图书馆门口,或在芝加哥河桥头。我说:“明天我会把钱给你送过去……”他笑笑,回到自己的座位上。
  下了巴士,离我住处还有5站地,我叫了辆计程车。司机是个锡克人,白色包头下是善良智慧的面孔。我老实交代,说钱包忘在家了,他微微一笑,点点头。到了我公寓楼下,请锡克司机稍等,我上楼取车钱。更大的灾难来了:我竟把钥匙也忘在了屋里。我敲开邻居的门。我和这女邻居见过几面,在电梯里谈过天气。女邻居隔着门上的安全链条打量我。我说就借10块钱,只借半小时,等找到公寓管理员拿到备用钥匙,立刻如数归还。
  “汤姆!”女邻居朝屋内叫一声,出来一个6岁男孩。女邻居指着我说:“汤姆,这位女士说她住在我们楼上。你记得咱们有这个邻居吗?”小男孩茫然地摇头。
  我空手下楼,带哭腔地笑着告诉锡克司机我的窘境,请他明天顺路来取车钱,反正我跑不了,他知道我的住处。他又是一笑,轻轻点头,古老的黑眼睛与我古老的黑眼睛最后对视一下,开车走了。
  我想起田纳西?威廉姆斯的名剧《欲望号街车》中的一句台词:“我总是依靠陌生人的善意。”
  这句台词在美国红了至少30年。
  (张婷摘自《爱人?品位》)
能受天磨真好汉,不遭人嫉是庸才!
width:100%">
  在中国,办传媒不是技术而是艺术;媒体竞争不像赛跑更像舞蹈;媒体管理团队不是交响乐而是爵士乐,要强调个人的发挥空间,把大家的个性完美地体现出来;媒体经理人不仅是企业家,更像是政治家。
  ??刘长乐在中国当记者10年,办传媒10年,他对中国传媒总结过四句话
  音乐是在用时间流逝的方式告诉你什么是美。
  ??一种对音乐的古典看法
  从“审丑不疲劳”到“造丑不疲劳”,从“审丑狂欢”到“造丑狂乐”,是一道社会人心蜕变的可怕轨迹。一个时代如果不再把美作为追寻的对象,而把真、善、美当成一种可笑、一种矫情、一种虚无,那一定是个失去了“美的历程”的恐怖时代。??徐迅雷不要在同事面前说别的同事,因为你们都是同一根绳子上的蚂蚱;不要在上司面前诋毁同事,因为上司远比你聪明;不要在同事面前表达对上司的不满,因为这是他表现忠诚的最好机会;不要在更高的上司面前埋怨顶头上司,因为他们合作的利益远大过你。
  ??职场资深人士
  爱是经久忍耐,慈悲为怀;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吹,爱是不狂妄,爱是不乖张,爱是不自私,爱是不轻易动怒,爱是鄙视不义,爱是喜欢真理;爱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
  ??《圣保罗致哥林多书》中所说的爱
  我们并非没有孝敬之心,但我们常犯的错误是:等我有了钱一定好好孝敬他们;等我买了大房子一定接两位老人来住;等我忙过这段一定回家看他们……可是父母却不可能永远站在原地等待自己的儿子。??田小勇学生在大学里,实际上是学四种东西:一是学怎样读书;二是学怎样做事;三是学怎样与人相处;最后是学怎样做人。
  ??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金耀基先生对大学的理解
  这个世界太多的生命活得太累了,为权力钩心斗角,为利益鱼死网破。忙着去争斗、去获取,却拿不出时间来与相知的人促膝交谈,与相爱的人深情相拥,最终憔悴在自己的心路上,从而让人生的过程缺失了生命最本质的光华。
  ??新浪网绊绊的博客
  在20世纪80年代你要不写诗,那你简直就是一个很荒唐的人,因为全国青年都在写诗。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你要再写诗,人家就会觉得你简直有病。
  ??西川
  一个特别能左右生活的人,不会是一个很好的创作者,因为他没必要再去想象一个生活之外的空间。我觉得所有的艺术家、所有的创作者,某种程度上都有离开生活的想法。
  ??著名导演、演员姜文
  勿道人之短,勿说己之长;人骂之一笑,人誉之一笑。
  ??齐白石这种谦逊和宽容,使他和同时代的许多画家保持着深厚的友情和艺术上的取长补短
  从生物医学角度讲,变性可以解释为:某个个体面临性别混乱,需要改变自己的性指向,否则其生活中将会出现严重的后果,包括极度痛苦、自毁和自杀。
  ??巴西联邦法院裁决,今后做变性手术不再收取任何费用
  长官意志,政绩工程,马路“拉链”,千城一面。
  ??全国人大委员直言某些城市规划的四大问题
  51%与49%,是父亲教给我的“黄金分割”比例。他很早就告诉我,你做每件事情,都要让别人占51%的好处,自己只要留49%就可以了。长此以往,可以赢得他人的认同、尊重与信任。
  ??2006年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安踏掌门人丁志忠如是说
  社会的进步让你有钱投资身体,社会的压力又让你出卖了健康的身体。
  ??当今社会的一种无奈
  印好的书一半没售出;售出的书一半没人看;看了的书一半没理解;理解的书一半理解错了。
  ??一位出版商对如今书市的感叹
  (薛小玲、董俊海、曹龙彬、施祥云、逸人、一泓秋水、炎凉摘)
  靠什么生活
  吴德融译
  马克遇见件,的朋友乔奇并问:“喂,你胳膊下夹着什么东西?”
  “一幅画,我要卖掉它。”
  “给我看看。的确是一幅好画,你要多少钱?”
  “20美元。”
  “好吧,我要了。”
  一周后,这两个人又相遇了。这次马克胳膊下夹着那幅画。
  乔奇问:“你带着什么东西?”
  “你的画,它不适合我的住房,我要卖掉它。”
  “你要多少钱?”
  “我想,25美元。”
  “这是一幅好画,我要了。”
  又过了一周,这两个人相遇了。这次乔奇胳膊下又夹着那幅画。
  马克说:“这是我们的画。如果你要卖掉它,告诉我一个价钱。”
  “我要30美元。”
  “好吧,我接受。”
  一周后,他们又相遇,为这幅画还进行了一番讨价还价,直到有一天他们谁也不再拥有这幅画了。
  马克问:“我们的画哪儿去了?”
  乔奇说:“卖了。”
  马克惊愕地摇头说:“你疯了?我们现在靠什么生活?”
  (聂勇摘自《今晚报》日)
能受天磨真好汉,不遭人嫉是庸才!
width:100%">
  司马中原
  傍晚,我总爱以舒适的姿态,靠在阳台的躺椅上看云。一盏温热的茶,一支点燃的烟,一份淡淡的诗的情绪,对我看云的心境,颇有助益。日予串着日子,在无定的风中流逝,每一朵云上,仿佛都系有一个故事,一些变幻的人脸、一些被人间遗忘的名字……什么是悲,什么是喜呢?人生也不过就是那一朵朵飘逝的流云。说是伤感、凄凉,那倒也未必,仿佛多一份了悟却是真的。
  在欲老未老的年岁里,每见着“青春”“梦幻”这类字眼,就有些哑然,一朵云的兴起和消逝,浓缩了人的一生于一瞬;也就那样了,悲与喜,欢乐与哀愁,只是变化的云姿。人生的美,也就美在那些过程,美在贪痴、嗔怨和愚顽上,如果真正了悟,谁还会那么投入,那么认真?宝剑归烈士,红粉赠佳人,人生的戏剧在轮回中屡见不鲜,每个名字都是一朵那样的云,在那一幕属于你的戏剧里,你再卑微也是主角,即使你遁入空门,古寺青灯又何尝不是一幕一景呢?
  一把小伞,一瓣心香,一瞬的陶然,半世的情愁,是多美的一场戏。烟云思往,浪花不兴,我这看戏妁人已冷成一片岩石,再无变化可言了。烟已尽,茶已冷,心里终于浮出一行字来:记忆即为温暖,至美就是永恒。
  (水月摘自《台港文学选刊》2007年第10期)
  思绪的水滴
  管卫中
  中国人崇尚相同、相似,而不喜欢差异。看着别人的样子活,心里才踏实。如果哪一块岩石有点与众不同的棱角,必欲锉平磨光而后快。西方哲人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这话是针对西方的树叶说的。对中国来说,说“世界上很少有两片不相同的树叶”才比较合适。
  许多人,以为平稳的日子比爱情重要。当他有幸遭遇爱情时,当爱情与平稳的生活秩序发生矛盾时,他往往选择保住日子、割舍爱情。他有他的道理。然而他却忽略了,他放弃的正是生命中最有味道、最有价值的东西,保住的是不可或缺却味同白水的东西。他的后半生可能很平稳,却郁郁寡欢、了无意趣。这样的人生,究竟是幸还是不幸?这样的抉择,究竟是正确还是错误?
  一段“廊桥遗梦”,散发的是人类深深的困惑、淡淡的愁绪……
  生活中,弯曲了脊梁,舍得到许多好处;挺起了腰杆,则会感觉到沉重的压力。有人像草一样终生匍匐在石板底下,苟且偷生的样子令人既怜悯又鄙视。还有人像尖锐的竹笋,要么掀翻石板,要么被石板压断。
  追随在智者的身后,你需要深深领会的只是他们不迷信别人的精神。
  抓住自己的感觉,说出你自己独有的感受来,你就可能在他们之外找到一些他们未曾悟及、悟透的奥秘来。要坚信,再智慧的头脑,也不可能穷尽真理。因为他们不可能有你的经历、你存在的经验,也就不可能把你的感受替你说尽。人类的思想生生不息、绵绵不绝,原因就在这里。
  (晓晓竹摘自《今晚报》日)
能受天磨真好汉,不遭人嫉是庸才!
width:100%">
 不让世界改变自己
  尹玉生 译
  在一家超市里,父亲、母亲、年轻的儿子一家三口在完成了家庭购物计划之后,父亲让儿子将使用过的购物手推车送回到原来的地方。“爸爸,你看到没有,手推车扔得到处都是,没有一个人送还,这也是超市专门雇人负责归拢手推车的原因。”父亲耐心地教导着儿子:“那么,儿子,你认为送还手推车是不是一件有益的事情呢?”
  儿子陷入了沉默。短暂的沉默之后,母亲插言道:“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别太苛求儿子了,我们回家吧。”
  当父亲正要放弃自己的要求时,他看到,一对年迈的夫妇一人推着一辆手推车,将它们送还到了原来的地方。目睹这一情景,父亲再次对儿子说道:“儿子,这世界上共有两种人:一种人用过手推车后,将它随处一扔了事;另一种人则会将它送回去。我希望你做送回去的那种人。现在,你把手推车送回去吧。”
  显而易见,这个故事并不是在探讨送不送还手椎车的问题,它探讨的是一个简单行为背后的价值认知问题。这个故事其实在提示我们,世界上有这样两种人:一种人总是去做自己认为正确、有益的事;另一种人则是寻找理由不去做这样的事情。
  第一种人无疑是可贵的,但更可贵的是,这种人无论别人做不做,他们都会坚定地去做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情,这并非因为他们认为这样的行为会改变世界,而是因为他们不想让世界改变自己。
  (徐钦峰摘自《讽刺与幽默》日)
  任随平
  是风,打开了村庄的缺口。秋天去了,雪花挤进来。漫山遍野,开满了冬天的花朵。
  圣洁、透亮的骨朵,是开在通往春天路上无数的灯盏吗?我在孤寂灵魂的深处,能找到洗亮伤痛的一盏吗?时间曲折地盘伏在山路之外,似乡民随手丢下的一根绳,一端深深地系住冬天,另一端手臂一般直指远方。我的脚步在中间打了个结,是青春的伤疤。
  伸手捂一把雪,在滚烫的胸口,我的血液里开始流淌着雪花晶莹的光芒。光芒照亮了我前行的脚步。妈妈,在您深情的瞩望里,春天还会远吗?
  (尹韵摘自《星星》2007年第10期)
能受天磨真好汉,不遭人嫉是庸才!
width:100%">
 爱杀诗人
  叶兆言
  有个和毕加索差不多的画家,当年在画坛上也小有名气,老惦记着要和毕加索一争高低。毕加索宽宏大量地对别人说,这家伙是我朋友,他的画还不错。那画家是个没心计的,见毕加索肯抬举,也就把他当成了知音。两人你来我往,为表示友谊,各挑了对方的一幅画。毕加索花大价钱买下对方一幅很差的画,那画家却买了一幅毕加索的精品。各自挂在自己的画室,那画家心想,毕加索真傻,我以劣换精,倒是占了大便宜。他没想到这画跟广告一样,别人跑到毕加索画室去参观,看了他的画,便会忍不住说,这个和毕加索齐名的画家,画得怎么这么糟糕!毕加索只好叹气说,有什么办法呢,他的画就这样,可是他觉得画得与我一样好。人和人玩,最能见智慧。毕加索是20世纪最伟大的画家,也是最会玩人的艺术大师。文人间钩心斗角,总会产生一些趣事。在六朝时,一个叫殷少浩的人,与当时的大将军桓温文才齐名,桓温官大,以傲慢的口气问殷,你和我相比,谁更强一些?殷少浩也是个高人,很有智慧地说,我跟自己玩惯了,还是就做做我自己算了。这话十分漂亮,桓温听了无可奈何。不过殷少浩仍有失算之处,当年曾写过一首诗向桓温谄媚,桓温以此为把柄,时不时敲打他一下。六朝人讲究风流,讲究儒雅,更讲究气节,殷少浩叫人捏着这么一个短,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这是明争,还有暗斗。唐朝诗人李贺有个表兄,极其嫉妒表弟,最受不了李贺的地方,是李贺太傲气,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李贺死了,这位表兄为泄愤,竟然将李贺的诗稿用最快的速度收集起来,然后全部“投溷”,也就是投到了茅厕。这事记录在了《幽闲鼓吹》一书中,还被清人当笑话写在了戏里。
  唐朝诗人张籍喜欢杜诗,他是超级粉丝,追星方式有些特别。具体做法是将杜诗烧成灰烬,然后“副以膏蜜”,当补药吃。这一招真邪门,用张籍的原话就是“令吾肝肠从此改易”。
  当然,最恐怖的还是宋之问,这位老兄看中自己外甥刘希夷的诗,喜欢那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为了据为已有,竟然将刘给活埋了,这事今天说起来,都让人毛骨悚然。
  宋之问在文坛上留下恶名,除了“爱杀诗人”,还因谄事武则天男宠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为士林所不齿。唐玄宗也很讨厌他,刚当上皇帝,便下诏赐他一死。
  (刘梦辰摘自《济南时报》日)
能受天磨真好汉,不遭人嫉是庸才!
width:100%">
 为我唱首歌吧
  ●[英国]艾德里安
  在伦敦儿童医院这间小小的病室里,住着我的儿子艾德里安和其他七个孩子。艾德里安最小,只有4岁,最大的是12岁的弗雷迪,其次是卡罗琳、伊丽莎白、约瑟夫、赫米尔、米丽雅姆和莎丽。
  这些小病人,除了10岁的伊丽莎白,全是白血病的牺牲品,他们活不了多久了。伊丽莎白天真可爱,有一双蓝色的大眼睛,一头闪闪发光的金发,孩子们都很喜欢她,同时,又对她满怀真挚的同情,这是我每天去看望儿子、与他和孩子们的交谈中知道的。唉,不幸之中的同伴,分享着每一件东西,甚至分享每个孩子父母所带来的爱。
  伊丽莎白的耳朵后面做了一次复杂的手术,再过大约一个月,听力就会完全消失,再也听不见什么声音。伊丽莎白热爱音乐,热爱歌唱;她的歌声圆润舒缓、婉转动听,透露出作为一个音乐家的超人天赋,这些使她将要变聋的前景更加悲惨。不过,在同伴们的面前,她从不唉声叹气,只是偶而地、当她以为没人看见她时,沉默的泪水会渐渐地、渐渐地充满两眼,扑簌簌流下苍白的脸蛋儿。
  伊丽莎白热爱音乐胜过一切。她是那么喜欢听人唱歌,就像喜欢自己演唱一样。每当我给艾德里安铺好床后,她总是示意我去儿童游戏室。在那经过一天的活动后,安静的、空荡荡的房间里,她自己坐在一张宽大的椅子上,让我坐在她的旁边,紧紧拉着我的手,声音颤抖抖地恳求:“给我唱首歌吧!”
  我怎么忍心拒绝这样的请求呢?我们面对面坐着,她能够看见我嘴唇的翕动,我尽可能准确地唱上两首歌。她呢,着迷似的听着,脸上透出专注喜悦的神情。我唱完,她就在我的额头上亲吻一下,表示感谢。
  我说过,小伙伴们为伊丽莎白的境况感到忐忑不安,他们决定要做一些事情使她快活。在12岁的弗雷迪倡导下,孩子们做出了一个决定,然后带着这个决定去见他们认识的朋友希尔达?柯尔比护士。
  最初,柯尔比护士听了他们的打算大吃一惊:“你们想为伊丽莎白的11岁生日举行一次音乐会?”她叫了起来,“而且只有三周时间!你们是发疯了吗?”这时候,她看见了孩子们渴望的神情,她不由自主地被感动了,她想了想,补充道:“你们真是全疯啦!不过,让我来帮助你们吧!”
  柯尔比护士抓紧时间履行自己的诺言,她一下班就乘出租汽车去一所音乐学校,拜访老朋友玛丽?约瑟芬修女,她是音乐和唱诗班教师。她们见面简单地寒暄后,玛丽问:“柯尔比,你来这里有什么事情?”
  “玛丽,”柯尔比说,“我问你,让一群根本没有音乐知识的孩子组成一个合唱队,并在三周后举行一次音乐会,这可能吗?”
  “可能。”玛丽的回答是肯定的,“不是也许,而是可能。”
  “上帝保佑您,玛丽!”柯尔比护士高兴得像孩子似的,“我知道你办得到。”
  “请等一下,柯尔比,”被弄得糊里糊涂的玛丽打断她的话,“请说清楚一些,也许,我值不上这样的祝福哩。”
  20分钟后,两位老朋友在音乐学校的阶梯上分手。“上帝保佑你,玛丽!”柯尔比又重复一遍,“星期三下午3点钟见。”
  当伊丽莎白去接受每天的治疗时,柯尔比护士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了弗雷迪和孩子们,弗雷迪询问:“她叫什么名字?是叔叔还是阿姨?她怎么会叫玛丽?约瑟芬呢?”
  “弗雷迪,她是一个修女,在伦敦最好的音乐学校当教师。她准备来训练你们唱歌??一切免费。”
  “太好啦!”赫尔米一声尖叫,“我们一定会唱得挺棒的。”
  事情就这么决定下来。在玛丽?约瑟芬修女娴熟的指导下,孩子们每天练习唱歌,当然是在伊丽莎白接受治疗时候。只有一个大难题,怎么把9岁的约瑟夫也吸收入合唱队?显然,不能丢下他不管,可是,他动过手术,再也不能使用声带了呀!
  当其他孩子全被安排好在各自唱歌的位置上时,玛丽注意到约瑟夫正神色悲哀地望着她:“约瑟夫,你过来,坐在我的身边,我弹钢琴,你翻乐谱,好吗?”
  一阵近乎惊愕的沉默之后,约瑟夫的两眼炯炯发光,随即合上,喜悦的泪水夺眶而出,他迅速在纸上写下一行字:“修女阿姨,我不会识谱。”
  玛丽低下头微笑地看着这个失望的小男孩儿,向他保证:“约瑟夫,不要担心,你一定能识谱的。”
  真是不可思议,仅仅三周时间,玛丽修女和柯尔比护士就把六个快要死去的孩子组成了一个优秀的合唱队,尽管他们中没有一个具有出色的音乐才能,就连那个既不能唱歌也不能说话的小男孩儿也成了一个自信心十足的翻乐谱者。
  同样出色的是,这个秘密的保守也十分成功。在伊丽莎白生日的这天下午,当她被领进医院的小教堂里,坐在一个“宝位”上(一辆手摇车里),她的惊奇显而易见,激动使她苍白、漂亮的面庞涨得绯红,她身体前倾,一动不动,聚精会神地听着。
  尽管所有的听众??伊丽莎白、十位父母和三位护士??坐在仅离舞台三米远的地方,我们仍然难以清楚地看见每个孩子的面孔,泪水已经遮住了视线,但是,我们能够毫不费力地听见他们的歌唱。在演出开始前,玛丽告诉孩子们:“你们知道,伊丽莎白的听力已是非常非常的微弱,因此,你们必须尽力大声地唱。”
  音乐会获得了成功。伊丽莎白欣喜若狂,一阵浓浓的、娇媚的红晕在她苍白的脸上闪闪发光,眼里闪耀出奇异的光彩。她大声说,这是她最最快乐、最最快乐的生日!合唱队队员们十分自豪地欢呼起来,高兴得又蹦又跳;约瑟夫眉飞色舞、喜悦异常。我想,这时候,我们这些大人们流的眼泪更多。
  谁都知道,患不治之症快要死去的孩子,他们忍受病痛同死神决斗的信念,他们的势不可挡的勇气,使我们这些人的心都快要碎了。
  这次最令人难忘、最值得纪念的音乐会,没有打印节目表,然而,我有生以来从没有听见,也不曾希望会听见,比这更动人心弦的音乐。即使到了今天,倘若我闭上眼睛,我仍然能够听见它那每一个震颤人心的音符。
  如今,那六副幼稚的歌喉已经静默多年,那七名合唱队的成员正在地下安睡长眠,但是我敢保证,那个已经结婚、成了一个金发碧眼女儿的母亲的伊丽莎白,在她记忆的耳朵里,仍然能够听见那六个幼稚的声音、欢乐的声音、生命的声音、给人力量的声音,它们是她曾经听见的最后的声音。
  (选自《中学素质教育阅读丛书:他们使生活更美好》)
能受天磨真好汉,不遭人嫉是庸才!
width:100%">
 第一届奥运会的10个细节
  ●李 梓?????? 1896年的第一届奥运会,由于初办缺乏经验,许多地方和今天的奥运会有着巨大差异。
  错过? 首届奥运会共有来自欧美的13个国家的311名运动员参加。奥委会曾经给清政府发出邀请函,但清政府不知其为何物,没有重视。其他亚、非国家亦未能接受邀请前往参赛。
  随时报名? 在奥运会进行的10天里,只要身在雅典的人,可以在赛前随时报名。英国牛津大学的学生博兰正好在雅典旅游,他被赛场火热的气氛所感染,遂现场报名,挥拍上阵,夺得网球单打冠军。
  没有金牌? 由于希腊认为金子太俗气,因而冠军获得的是银牌和橄榄花环,亚军获得铜牌和月桂花环,第三名没有奖品。
  多面能手? 德国人卡?舒曼除掉跤外还参加了跨栏、体操比赛,获跳马冠军和双杠、单杠团体第一名,加上摔跤,总共4项第一,是本届获冠军最多的选手。
  有伤风化? 美国运动员托?伯克在参加100米比赛时身穿背心和裤衩,还在地上挖了两个坑,采用类似现代的蹲踞式起跑,使观看比赛的女性掩面不敢正视。这个有伤风化的姿势帮助他获得了冠军。
  重奖? 在希腊传统项目马拉松开始前,一名富人宣布,要是希腊人能够获得冠军,就把女儿许配给他。在10万人的欢呼鼓励之下,希腊乡村邮递员皮里东?鲁易斯在希腊王储的陪跟和鼓励之下跑过最后几百米,夺得冠军。但是因为他已经结婚生子,这个奖励没法兑现。
  跨栏? 在跨栏项目上,运动员采取的跨栏姿势各异,有妁人用的是双脚跳。
  不限国籍? 运动员代表哪一国基本凭自己说了算,英国代表团其实是由一群来自伦敦、澳大利亚和爱尔兰的游客组成的。
  游上岸去? 游泳比赛采取的方法是把选手用船载到大海里,发令后选手便全力游回岸边,以到达岸边的先后决定名次。
  掷铁饼者? 在铁饼项目中,所有的运动员都模拟古希腊雕塑家米罗的《掷铁饼者》的姿势。荚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加列特天生神力,为了参加奥运会他自己做了一个铁饼;到了赛场上他发现比赛用的铁饼比自己做的铁饼轻了很多(重1.932公斤),于是轻松夺冠。
  (张? 原摘自《新世纪周刊》2007年第24期)
  ?????? 1896年的第一届奥运会,由于初办缺乏经验,许多地方和今天的奥运会有着巨大差异。
  错过? 首届奥运会共有来自欧美的13个国家的311名运动员参加。奥委会曾经给清政府发出邀请函,但清政府不知其为何物,没有重视。其他亚、非国家亦未能接受邀请前往参赛。
  随时报名? 在奥运会进行的10天里,只要身在雅典的人,可以在赛前随时报名。英国牛津大学的学生博兰正好在雅典旅游,他被赛场火热的气氛所感染,遂现场报名,挥拍上阵,夺得网球单打冠军。
  没有金牌? 由于希腊认为金子太俗气,因而冠军获得的是银牌和橄榄花环,亚军获得铜牌和月桂花环,第三名没有奖品。
  多面能手? 德国人卡?舒曼除掉跤外还参加了跨栏、体操比赛,获跳马冠军和双杠、单杠团体第一名,加上摔跤,总共4项第一,是本届获冠军最多的选手。
  有伤风化? 美国运动员托?伯克在参加100米比赛时身穿背心和裤衩,还在地上挖了两个坑,采用类似现代的蹲踞式起跑,使观看比赛的女性掩面不敢正视。这个有伤风化的姿势帮助他获得了冠军。
  重奖? 在希腊传统项目马拉松开始前,一名富人宣布,要是希腊人能够获得冠军,就把女儿许配给他。在10万人的欢呼鼓励之下,希腊乡村邮递员皮里东?鲁易斯在希腊王储的陪跟和鼓励之下跑过最后几百米,夺得冠军。但是因为他已经结婚生子,这个奖励没法兑现。
  跨栏? 在跨栏项目上,运动员采取的跨栏姿势各异,有妁人用的是双脚跳。
  不限国籍? 运动员代表哪一国基本凭自己说了算,英国代表团其实是由一群来自伦敦、澳大利亚和爱尔兰的游客组成的。
  游上岸去? 游泳比赛采取的方法是把选手用船载到大海里,发令后选手便全力游回岸边,以到达岸边的先后决定名次。
  掷铁饼者? 在铁饼项目中,所有的运动员都模拟古希腊雕塑家米罗的《掷铁饼者》的姿势。荚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加列特天生神力,为了参加奥运会他自己做了一个铁饼;到了赛场上他发现比赛用的铁饼比自己做的铁饼轻了很多(重1.932公斤),于是轻松夺冠。
  (张? 原摘自《新世纪周刊》2007年第24期)
能受天磨真好汉,不遭人嫉是庸才!
width:100%">
草原上的日出
  [英]多丽丝?莱辛 [译]青 闰
  在清晨的灌木丛中,一个小男孩遇到了如下情景:
  他跑得更近了,然后又静静地站住,一种莫名的新的恐惧使他停下了脚步。他四周的草儿生机勃勃,正在窃窃私语。他狂乱地四下张望,接着低头看去。地上黑压压的全是蚂蚁,又大又壮,它们对他视而不见,急匆匆地向挣扎着的什么东西奔去,好像亮闪闪的黑水在草中流淌着。
  之后,他屏住呼吸。怜悯和惊惧攫住了他,只见一只野兽倒在地上并停止了尖叫。此时此刻,他只听见一只鸟儿在鸣唱,以及行色匆匆的蚂蚁的沙沙声。
  他抬头冲那只不住扭动、时而抽搐的黑色东西望去。它比刚才安静了。从那团微微扭动的东西尚能模糊看出像个小动物的形状。
  他突然想到他可以开枪射击,让它结束痛苦。于是,他举起枪然后又放了下来。那只鹿再不可能有什么感觉了,它的挣扎是神经的机械反射。但使他放下枪的并不是这个,而是一种在脑海里逐渐膨胀的愤怒痛苦和抗拒感:如果我没来,它就会这样死去,我3?3吗要干涉呢?类似这样的事情灌木丛中随处可见,随时都在发生。活着的东西在极度痛苦中死去,这是生命的演变过程。我阻止不了,我也无法阻止。我无能为力。他很高兴那只鹿已经失去知觉不再感到痛苦了,因此他不必下决心去杀死它。此时,他脚下的蚂蚁们嘴里衔着粉红色的肉片正浩浩荡荡地返回。他的鼻子闻到了新鲜鹿肉的酸味。他极力控制着空胃徒劳地抽搐,然后提醒自己:这些蚂蚁也需要吃东西!
  那东西已经小了。现在,它看上去已经难以辨别。他不晓得时间已经过去了多久,随后看见那个黑影渐渐变小,些许白色从中显露出来,在阳光中闪闪发亮。是的。是太阳刚刚升起来了,它照耀在岩石上。哎,整个事情不可能超过几分钟。
  他跨步前行,信步踩碎了几只蚂蚁,将它们从衣服上拂掉,直至他站到那具骨架前。它已经被剔净了肉。除了白骨上粉红色的碎肉块,仿佛它已经在那里躺了好多年。骨头四周,蚂蚁嘴里衔着肉,渐渐稀少。
  那个男孩朝它们??又大又黑又丑的蚂蚁们望去。其中有几只站住,正用闪亮的小眼睛盯住他看。“滚!”他冷酷地对那些蚂蚁说,“我不喜欢你们!不管怎么样,都不喜欢。滚吧!”说完,他想像着那些蚂蚁转身离去的情景。
  他在那些骨头边弯下腰,触摸头颅上的孔穴:那是眼睛所在的地方,他想到了鹿那水汪汪的黑眼睛,觉得这一切难以置信。
  那天早上,也许一小时前这只小生灵还骄傲又自由地走在灌木丛中,感受着皮肤上的凉意,就像他自己感受到的那样,感到兴奋。它自豪地踩着大地,轻轻地甩动着漂亮的白尾巴,嗅着清晨寒冷的空气。它像国王和统治者们那样行走。自由漫步在这片灌木丛中。每片草叶为它而生长,闪亮纯净的河水供它饮用。
  但是,接着??发生了什么事呢?谁会想到这样一只箭步如飞的动物会被一群蚂蚁困住呢?
  (《意林》 2007年第11期;《中文自修》)
能受天磨真好汉,不遭人嫉是庸才!
width:100%">
 等待马蹄声响起
  作者:卢一萍
  一对老人相互倚靠着坐在塔合曼草原上,黎明的天光剪出他们亲密的身影。两匹马在不远处闲荡。草原上十分安静。有三两只乌鸦无声地掠过黛色的天空。
  世界寂静得好像什么也不会发生。
  但他们知道,过不了多久,他们期待中的声音就会出现。
  草原上干冷的风带着呼啸声从黎明时分的草原上掠过。他像孩子似的伸开双臂,任由她帮他把羊皮袄穿上。
  他恍然听到了一匹马的嘶鸣声。
  他的耳朵已有些聋了,但这时却变得像猎犬一样灵敏。
  他出神地望着远方,脸上泛着沉迷和向往的光彩。他不只是能听到那声音,好像还能看到那声音的形状。是暴雨的形状,她记得他曾给她讲过。她永远不能忘记他描绘他看见马蹄声的情形??
  他脸上挂着少年人激动时才会有的潮红,紧紧地握着她的手,激动地说:“啊.哈丽黛,我看见了马蹄声,像黎明时骤然而至的暴雨,猛然间掠过草原,把沉睡的一切都惊醒了,把一切都冲刷得千干净净,包括我做过的梦……”
  这样的情形她只在他年轻时见过,她觉得他在她眼里一点也没有变老。
  “叶尔汗,你还是那么年轻,像个健壮的小伙子。”她说。
  “我们都还年轻,你也还是那个年轻的哈丽黛。”他的声音因为激动而略微有些颤抖。
  那年,他七十七岁,她七十二岁。
  十年前,他们随儿子搬到城里居住后,一有机会,就会在秋天回到草原上来,听听马群从草原上奔驰而过的声音,闻闻草原上的草香、花香,望一望草原尽头的天山苍郁的森林和连绵的雪峰。
  当年,他是塔合曼草原所有姑娘都倾慕的最有名的骑手,如果说他是雄鹰,马就是他的翅膀,一骑上马背,他就感觉自己能飞上最高的苍穹。
  而她,谁不知道她是塔合曼草原最美丽的姑娘啊,自从她长成一个小雪杉一样挺拔的少女那天起,她家的毡房门口就没有断过前来说亲的人。那些来求婚的人中,很多家境都很好,但她只爱帐篷漏风、与母亲相依为命的骑手叶尔汗。
  现在,时间已无情地改变了他们,从他们身上已找不到一点他们年轻时的痕迹了,但看到他们时,你并不会感到忧伤。
  城市离草原有三百公里路,但他们每次都像赴约似的满怀深情地前往。下了车,向艾克拜尔家借两匹马,带着酥油、馕和马奶酒,就迫不及待地打马向草原深处奔去。
  上马时,他们的身手还是灵活的。但在城里呆了一年,马一旦跑起来,心中不免有些担心,怕自己的老骨头承受不了那种生命的飞奔。那片草原上的人很少有年老的想法,他们只有活和死两种概念。即使老人,也很少下过马背,很少停止在草原上奔驰。除了有一天,再也上不了马背了,他们才会承认自己的衰老。
  一到城里,他们就变得伤感起来,但他们不愿让儿子察觉,他们把那伤感一直埋在内心深处。他们在喧哗的城市中感受不到生命的存在,生命的河流变得那么枯涩,根本看不见生命激起的浪花,当然,就更难听见那河水流淌的声音了??只能听见某种低哑的呜咽,甚至很多时候,只能听见水泡破裂时的轻微的叹息。
  当马奔驰开来,他伏在马背上“哟??嚯??”地尖啸起来。那时,他会听见生命之间的奔涌。他回头看她时,看到她的身手也已变得敏捷,他看见她和自己一样,脸上有泪水在闪光。
  来到草原深处,他们下了马,彼此打量一会儿对方,然后相拥着,微笑着拭去彼此脸上的老泪。
  她说:“我们……还行……”
  “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你还像羚羊一样灵活。”他像在跟自己热恋的姑娘说话。
  他们支起那顶小小的白色毡房,然后把一块毡毯放在草原上,相互倚靠着面朝东方坐好。风吹拂着他们的满头白发,像白色的火焰。
  风把远处马的嘶鸣声送过来,天地间充满了草原的清香。他们孩子似的躺在草地上,大口呼吸着草原母亲的体香。他在陶醉中忍不住唱起了他第一次向她求爱时唱的情歌《姑娘追》:
  你的黑眼睛迷住了我的心,
  你的白牙齿勾走了我的魂;
  你的荚貌点燃了爱情的火,
  而你冷得就像冬天的冰。
  他的声音已经沙哑,但仍像过去一样饱含深情。她想起过去的时光,心中充满了幸福,一点也不为失去的一切而伤感。她也忍不住唱起了《到底是为什么》:
  我到了河边去提水,
  却忘了把桶带;
  锅里已经倒上水,
  又忘了点木柴:
  歌儿已跳到嘴边上,
  却忘记了唱什么;
  哎呀呀,你说说,
  这到底是为什么
  他们那次去得早了,就在草原上一首接一首地唱着情歌,有时欢笑,有时哭泣,直到最后在毡毯上沉沉睡去。
  太阳从草原东边的雪山后面升起来了,迎面扑向他们的阳光剪出了他们苍老的身影。
  草原变得温暖了,她脱了身上的羊皮袍子;他像孩子似的伸开双臂:任由她帮他把羊皮褂子也脱下来。
  他把脸贴在了草原上,说:“我听到了一匹马趟过河流的声音。”
  她也把耳朵贴近草原,“可我只听见了风贴着草原刮过的声音,只听见了几声不知道名字的虫子的叫声。”
  他有些生气,“我们是草原的孩子,我们的心就是这草原的泥土做的,所以草原上的一切都是随着我们的心跳动的。当有一匹马从草原上跑过,也就是从我们的心上跑过,你怎么能感觉不到呢”
  “我再试试,我相信我能听见的。”
  他们把耳朵贴在草原上,像两个顽皮的孩子。
  过了一会儿。他推了推她,激动地说:“快听,那声音传过来了……就像是……就像是大地的心在跳。”
  是的,至少有五百匹马在南面的草原上奔驰。那两千只蹄子敲打着草原,就像两千支鼓槌敲打着草原这面大鼓。他的脸上涌着血,一片赤红,把他的白胡子衬得更加耀眼。
  “它们近了,越来越近,我听得见它们喘气的声音,里面有近百匹马驹子,还有儿马,在里面不守秩序地乱闯。最前面的一定是一匹黑马,黑得发亮的黑马。紧随它的是一匹白蹄儿的枣红马。有一匹马驹子掉了队,那母马正回过头去照顾它……哈丽黛,你听得出来吗”
  “怎么听不出来它们现在正向左边的河川拐去,正沿着河川像洪水一样向远方跑去了。以前,我们每年都要到那河川里去。那只马驹子跟上去了,哈哈,小家伙真行呀,它生下来还没满月呢。”
  马群跑到河川后,停了下来,就像狂风突然止息,像暴雨猛然歇住,但天地间似乎早巳被强劲的生命力注满了。
  他的脸还贴在草原上。她把他拉起来,用手小心地擦去他脸上的泥土和草屑。
  “再没有比那声音更充满力量的了……”他站起来,伸了伸胳膊,无比满足地说。
  他们在温暖的阳光里,呼吸着草原甘甜的气息。然后,她拾了一些干草和牛粪,在铝锅里煮好了酥油茶。他们喝着酥油茶,吃了馕,还喝了一点马奶酒,然后信马由缰地一边在草原上溜达着,一边交流着各自的感受,直到回到城里。
  回城之后,他们不再说什么,把那珍贵的东西藏在心里,慢慢地品味。
  他和她自进城后一共回了九次草原。她第九次陪他回来时,他已经不行了。他们没有骑马到草原上来,而是他儿子开车把他送到草原上的。他的确老了,即将走到生命的尽头。他恳求她和儿子一定要把他送到塔合曼草原上去。听不到马蹄声,他无论如何也咽不下最后一口气。
  那个夜晚有一点儿凉。儿子去拾了牛粪,要为他烧堆篝火。他制止了儿子,他说那样会惊扰马蹄声的。
  第二天清晨,她和儿子把他的身体侧过去,使他的耳朵能贴近大地。
  当那声音传来,他那已被死亡笼罩的苍白的脸上重新有了几丝红晕。他微笑着,嘴里轻轻地说着什么。她把耳朵凑上去,听见他说:“啊,感……谢……你和……草……原啊……”他说完,就闭上了眼睛。
  她没有哭,只是握着他的手。她想,他一定是追随远去的马蹄声去了。
  “可是,现在我还来这里干什么呢他不在了,把我一个人孤零零地扔在人世上。我都八十岁了,可能是自己老糊涂了。”她下了车后,自言自语地说。
  她已不敢让马跑,只任由它走着。这还是艾克拜尔第一次借给她的那匹马。它也老了许多,像是相互理解似的,它走得很慢。
  马每往前走一步,她心中的悲痛也就会多一分。她感到浑身困乏。眼睛里的泪总是难以止住。她知道自己已走不到草原深处,就停下来,把毡子铺好。
  没有他,她老觉得冷:老是想把衣服裹紧些。
  她现在才知道,原来她到这里来,不是为了听那马蹄声,而是为了看他。
  世界真安静啊!她一次又一次追忆他幸福而满足的笑,追忆他们欢乐的歌唱,追忆他们相拥着熟睡的情形。她既感到悲伤,又感到幸福。她不知道自己是过了多久睡着的。她梦见她和他各骑着一匹白色的大马在草原上飞奔,直到累得从马背上栽下来。他们一躺到大地上,那熟悉的声音就会惊雷一样从草原深处传过来。
  天地间充满了金色的阳光。绿色的草原波动着,一浪接一浪地涌向远处高耸的雪山……
  阳光有些干硬,日头已升起好高。她沮丧地承认,自己已错过了听马蹄声的时机。她抹了抹额前的白发,然后用头巾把头发包好,烧了酥油茶,吃着馕,把给他敬的马奶酒泼在草地上,然后说:“叶尔汗,我错过了听马蹄声的时机,但只要草原还在,马群还在,我就会再来……”
  (陈丛摘自《飞天》2007年7月号)
能受天磨真好汉,不遭人嫉是庸才!
width:100%">
 残杀光明
  ●于格?德?蒙达朗拜尔
  “恰是一个十分特别的分娩过程:这是由我本人求生下我自己……”于格?德?蒙达朗拜尔,一位法国贵族的后裔、才华横溢的年轻艺术家,1987年在与歹徒搏斗中被硫酸泼中双眼,从此,他的生活被彻底改变。双目失明的他经受着精神与肉体的双重折磨,开始了漫长而痛苦的重生之旅……
  坠入黑暗
  来纽约已有两年,可最近两周,我的情绪有些低落。
  日晚上,窗外的绵绵细雨让人心闷气堵,我决定到华盛顿广场公园透口气。只是,我怎么也没料到,自己的命运也将随之改变。
  散步归来,正当我将钥匙插入锁眼准备开门时,两只大手抓住了我的肩膀,凶狠地把我摔进屋内。一高一矮两名歹徒恶狠狠地向我索要钱财,用刀尖抵着我的喉咙,对着我的头和肋骨大打出手。我害怕极了!我知道,如果不予以抵抗,我会被他们打死!
  在歹徒的目光从我身上挪开的瞬间,我一个箭步冲到壁炉旁,伸手抓过通火钩,使出全身的力气照着歹徒猛击。房间内顿时一片混乱,家具纷纷倒地,我的“武器”很快被击落,我只得匆忙跳到楼梯上。
  当我登上最高一层,见到那个弱不禁风的小个子站在那儿,我开始兴奋起来:他看起来是那么不堪一击,只要瞄准了,我很快便能将他干掉。于是,我们互相凝视着,谁也不敢轻易挪动,我的眼睛紧紧盯住他。可就在此时此刻,我的脸部被泼了一片热流。
  起初,我以为那不过是一杯热咖啡,可很快,我的眼睛被灼烧得睁不开,我察觉出眼睛上的东西黏黏的。我害怕极了,用手拼命揉擦着眼睛。
  我猛然间意识到,在我脸上流淌的极有可能是硫酸。体内的兽性就在那一刻猛烈地发作了,我发出一声惊天怒吼,声音之大,就连歹徒也被震住了。我听见他们连滚带爬地冲向楼下,逃之天天。
  我给朋友打电话求助,他叫来了警察,并将我送到医院。
  我被固定在一个铁架子床上,护士们为我冲洗眼睛和周身的皮肤。水冷极了,硫酸却像火一样发烫。我痛得发抖,抑制不住地大声呼叫,整个急诊室充满了焦躁不安的情绪。
  我的视力在一点点减弱,就好像被困在养鱼缸里一样,只能看见周围的大致轮廓。但我是画家啊!家里甚至还有着一幅未完成的作品,画上,一个黑人男子牵着一匹马。由于灵感一直无法呈现,至今,画布上的男子和马的眼睛处还是一片空白。天哪,是命运的暗示吗这个想法让人不寒而栗。我在诊室的床上躺了整整一夜。
  拒绝贬值
  清晨到来,我却什么也看不见了。拒绝贬值“你的眼组织正在损坏,可能要切除左眼球。”这是我从医生口中得到的第一个“解决方案”。虽然最终我的眼球被保住了,但我很清楚自己今后的生命将与黑暗为伍。尽管如此,我仍然热爱它,我拒绝被贬值!
  于是,在出院后的第一时间,我迫不及待地拨通了“灯塔”再教育训练中心的电话。
  我必须在没有家人帮助的情况下,重新学习生活能力,独立行走便是其中最重要的课程。我开始学着在迈出右脚时,用探出的手杖触及前方,迈出左脚时,手杖向右划弧线。即便有了手杖的帮忙,走路,这曾经在幼儿时就已掌握的“本领”却险些要了我的命。
  那天,从走廊进入卧室的时候,由于转弯太快,我的头猛地撞到了门框上,眉弓骨上被撞出一道裂缝。这让我焦躁起来:若以后有利物捅进我的眼眶,甚至有可能通过这条裂缝直插大脑裂开的眉弓骨成了我身体上最脆弱的部位。我请人特制了一副钢片眼镜,以防不测。它不但能反射城市的光亮及众人的目光,掩盖我的伤痕和内心的恐惧,同时也为我切断了他人的怜悯。
  在怜悯之外,我也会时不时地给周围的人带来一些“新奇的体验”。
  有一次,在训练课结束后,我发现自己将录音机忘在了老师的办公桌上,便急忙回到办公室。我的一只手伸向前方摸索着,以确认办公桌的位置。就在这个当口,另一位女教员正好走过来,俯身与老师说起了悄悄话。当然,我当时对这一切一无所知,伸向前面的手直截了当地触摸到她的屁股上面。我本应当尽快抽回手,向她表示歉意。然而,我仍在黑暗中继续地摸索着,幸好我及时悟出来“这不是我的录音机”。
  在不断的挫折与“惊奇”中,训练成果也是显著的。当一些盲人因为惧怕世界而满足于在“灯塔”内安营扎寨时,我的行走技能逐渐娴熟。就在我以为距离成功一步之遥的时候,一位朋友带来一样东西,让我倾听。
  在与我头部相等的高度,开始响起一种奇怪的咕嘟咕嘟声。
  是水声!海螺中的水声!
  耳边既贴近又遥远的海的声音,让我突然意识到,自己内心依然渴望探险。如果因为失明而从此与钟爱的大海告别,我的生活将不再完整。
  重回巴厘岛
  我要重新开始探险,第一个目的地就是无数次出现在梦中的巴厘岛。
  可是,在新加坡转机时,海关官员突然很礼貌地拦住了我:“先生,我们不能让你过境,按规定不允许一个盲人独自旅行。”
  我强迫自己保持冷静,停顿了一会儿,转过头问身后舶一位旅客:“您也是去巴厘岛吗”“是的。”“那您愿意和我一起旅行吗?”“没问题。” 我转过身,脸上重新浮现出笑容::您看,我现在不是一个人旅行,我有伴了。”失明后的第一次旅行就在这样的小插曲中拉开了序幕。几天后的一个清晨,岛上风向显示,这是渔民拉大网的好时机。我和渔民迦延也迫不及待地把一条鲫木船推下水,船的上边,有两个侧面平衡杠和一条短帆。很快,小木船驶离了避风港,立刻就被卷人了疾风大浪之中。我感觉到船儿随着海浪跌宕起伏,我们随著小船一道,被巨浪掀到好几米高的空中。风儿声嘶力竭地灌入耳中,竹子平衡杠和桅杆不断地发出吱吱嘎嘎的声音。在风的怂恿下,海浪开始拍打我出脸,然后猛烈地灌进船中。尽管什么也看不见;我还是接过迦延递来的工具快速地往外舀水。我舀得无比开心??因为,我找到了“用武之地”。
  浪涛越来越凶猛,耳边充斥着轰隆轰隆的声响。海水和风向相斥,一个在船下,一个在帆上。小船嘎吱作响,我觉得脚下的船板都扭曲了。一个疏忽,耳边的听话机不知被大风卷到了哪里。“听话机,在哪儿”我扯开嗓子大喊。
  “在那儿……在哪儿!”
  迦延的喊声在我的头上响起。很可能他在用手指向话机,可我看不见。风浪之中,他显然已经忘记了我是一个盲人。
  最后,我鬼使神差地顺着一根横杆抓住了听话机。迦延的嗓音重新清晰地出现在我耳边。我拿起木桨,使出浑身的力气和风浪对抗。
  不知过了多久,我们终于到达了海岸。这时候,我听见其他的渔民在远处冲我们喊道:“大傻子!大傻子……”当他们看到迦延的副手是我这个盲人时,哈哈大笑。
  那天以后,每当我一人独处的时候,总能清晰地听到血管和心底深处的血液在飞溅,在升腾!这笑声替代了曾经对生活的惧怕。
  那天以后,探险真正地重新回到我的生活。
  我开始在雪橇狗的陪伴下,在格陵兰的冰川上飞驰!在朋友们的帮助下,依靠着一枚戴在头上的定位仪独自掌舵出海;开始骑上久违的骏马,呼吸草原清新的空气;我甚至到了遥远的中国,伸出手指感受神秘而悠久的文化……
  在无数次跌倒、受伤后,我终于爬到山顶,“看”到了绝世的风光。
  (肖莹节选自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残杀光明》一书)
能受天磨真好汉,不遭人嫉是庸才!
width:100%">
 竺可桢:“浙大保姆”
  作者:张伟 来源:中国青年报
  竺可桢(),浙江上虞人,气象学家,曾任浙江大学校长。
  在任校长之前和之后,竺可桢一直是以气象学者为人所知。因此,1936年受命担任浙江大学校长,被视为他人生路上一次意外的拐弯,而且“一出手,就如此漂亮”。
  这位校长,身材瘦削,举止优雅,戴一副圆圆的眼镜,看上去有点像苦行僧。但他留给人们的印象,却是“温厚光辉”的。
  教授费巩,极有才子气,一度对竺可桢不满,开教务会时,当面冷嘲热讽:“我们的竺校长是学气象的,只会看天,不会看人。”竺可桢却微笑不语。后来,竺可桢不顾“只有党员才能担任训导长”的规定,认定费巩“资格极好,于学问、道德、才能为学生钦仰而能教课”,照样请他做训导处长。
  物理学家束星北,很有侠气,却又脾气暴躁。浙江大学因战争西迁,他对竺可桢不满,于是一路跟在这位校长后面,数说其种种不是,竺可桢也总是一笑而过。后人回忆,竺可桢虽然并不欣赏束星北这种作风,与他私交不深,却力排众议,将他聘为教授,并经常为保护这位有才华的教授而费尽周折。
  这名校长,曾在新年之夜,全家吃霉米,却把自己的工资分给教员们。难怪当时的数学教授苏步青,提到竺可桢时反复念叨:“他真是把教授当宝贝儿,当宝贝儿啊。”
  这正如竺可桢在就任声明中所言。他认为,教授是大学的灵魂,“一个大学学风的优劣,全视教授人选为转移。假使大学里有许多教授,以研究学问为毕生事业,以培育后进为无上职责,自然会养成良好的学风,不断地培植出来博学敦行的学者。”结果,竺可桢手下,有一批“听听名字就令人神往”的教授:王季梁、胡刚复、梅光迪、张其昀、束星北、张荫麟、苏步青、贝时璋……这些人大多性格独特,气度不同,却都对竺可桢服服帖帖。
  有人认为,这是因为“他的人品一如他老家绍兴的白墙黑瓦,一派日月山川般的磊落明静”。也有人认为,这得益于他作为科学家所强调的“只问是非”的科学精神。
  当时时局动荡,学校内有各种政治力量。竺可桢坚持学术独立、教育独立,总是力排政治干扰,维护学术和教育的尊严,“以自己的人格、理想和才干为浙大营造了相对安定的学术、教育氛围”。就任校长时,他曾提出约法三章,第二条就是“用人校长有全权,不受政党之干涉”。
  他告诫学生必须有“明辨是非、静观得失、缜密思虑、不肯盲从”的习惯,反对学生参加任何党派之争,也不主张各种政治派别在学校活动。他对左派学生组织的“学潮”十分反感,多次公开表示反对,认为学生的首要任务是读书。
  不过,有一次,学生不顾学校阻拦,冲上街头游行。面对军警们荷枪实弹,竺可桢举起小旗,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虽然他不赞成学生的行为,但“既然年轻人上了街,我就要保护他们的安全”。一旦有学生被捕,他总是极力营救,一定要到狱中看望他们;如果学生受审,他也一定要到庭旁听。
  到竺可桢60岁时,浙江大学的学生送来锦旗,上写:“浙大保姆。”
  书评家马勇曾感叹,在当时流乱的时局下,中国的大学教育并没有就此垮台,相反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民族复兴保留了难得的读书种子,毫无疑问是因为,那时的中国还有一批有见解、有能力的大学校长。
  浙江大学迁址途中,每到一地,即结茅架竹,搭屋建棚,图书仪器一箱箱开出来,按时开课。学生黎明即起,朝阳之下,漫山遍野,朗诵默读。尽管当时物质条件极其贫苦,但这段时间,成为许多学生一生最难忘的时光。
  而当时的竺可桢,总是以高尚的道德鼓舞学生。他的一名学生年迈时接受记者采访,有些陶醉地回忆这位老校长的话,“好似杏花疏影里响起的笛声,那样嘹亮与悠扬,将日月星辰都打开了”。
能受天磨真好汉,不遭人嫉是庸才!
width:100%">
 孤独的舞者
  ●zhang sha
  秋天,草地上一片寂静,萧瑟冷清。大地上积满了落叶,枯败的叶子蜷缩着,如一张张满是皱纹的脸疲倦地向上张望着。阳光下,小草儿如漂洗过的白银一般,浅黄浅黄的,迎着秋风惠牢作响。四下里静悄悄的,一切都显得无精打采的,凛冽干燥的寒风暗示着这个季节并不属于脆弱的生命。
  然而,在绝望的阴影里似乎总是潜伏着那么一丝愉悦的惊喜。瞧去!不远处一只小小的蝴蝶,一身洁白,半透明的翅膀正不紧不慢地拍打着,宛若一朵飞舞着的雪花,细小的身子忽上忽下回旋跳跃着。一忽儿,轻轻地落在草叶尖上,吻一吻,旋即又飞走了。我想,它的内心该是被某种热切的渴望敦促着吧,孜孜以求,永不懈怠。
  枯黄的草地在我眼里忽然变成一方广阔的舞台,舞台土,这只小小的蝴蝶正孤独地旋着舞演一场独角戏。没有灯光,没有音乐,没有观众,没有掌声,孤独的舞者只是默默地奉献着它最美丽的舞姿,舞姿里有忧伤的美丽,舞姿里有优雅的欢乐。舞啊……舞啊……所有的绝望,所有的欢乐,所有的痛楚都融进这绰约的舞姿里。整个世界停顿下来,默默地注视着,万籁俱寂,周遭的大自然也莞尔笑了。
  一只小小的蝴蝶就这样征服了整个世界。夏日里,会有许许多多这样的蝴蝶,小小的,白白的,舞动在世界的每个角落,成群结队地飞过这个季节,不留下一丝痕迹。当花儿慢慢零落,生机勃勃的绿色也渐渐褪去,只留下孤零零的大地,光秃秃地裸露着,生命俱凋亡,仿佛干涸的生命之滩。夏日,兴旺茂盛的夏日,一天天远去了。这时,从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里,孤独的舞者悄然而至,开始享受它那姗姗来迟的短暂的生命。尽管,留给这个“不可理喻”的小生命的,并没有多少舒适与安慰,在这静默的季节里,它仍是这广漠舞台土唯一的主角。不知这小东西是否明白“美好东西的获得往往要做出巨大的牺牲”。代价的确是巨大的,秋天来临,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一天天加剧,这一天天加剧的寒冷会无情地吞噬蝴蝶的生命。然而,重要的并不是生命的长度,而是其价值。
  不要怕在人生的舞台上做一个孤独的舞者!有多少人,在各自的生活中终生扮演着平庸卑微的角色,却从来没有拥有过自己的人生舞台又有多少人,随波逐流,将自己独特的个性淹没在茫茫人海舞步回旋,陌陌前路,何处蔷薇而在世间的某个角落,一个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儿正默默地等待着属于她的那只蝴蝶。有一天,他们相遇,娇嫩的花骨朵儿便张开她的怀抱热情地迎接那久久等待的客人旋着舞步缓缓而来。
  (蒋智润荐自《英语学习四十年精选丛书第二辑?心智的感动》)
能受天磨真好汉,不遭人嫉是庸才!
width:100%">
 与世界和解
  ●长河
  心理学上的看法,人都有两个方面。一个是“Ⅰ”,那是对外的形象,也是社会上对这个“我”的看法。另一个是“me”,那才是自己必须面对的真正的自我。
  我们的秘密、隐私、真正的状态,不可告人或不想告人的部分,都是在面对这个“me”的时候。我觉得:这个“me”,虽然是小写,其实比大写的“Ⅰ”,更巨大。一个人的“Ⅰ”和“me”太贴近的时候,可能会受到伤害吧。被外在世界所伤害。
  “Ⅰ”和“me”太贴近的时候,就是无防状态,无保护状态。也许给人家带来麻烦,因为他把保护自己的责任赖在别人身上。
  最近在看顾城的诗。顾城是中国著名的当代诗人。八岁开始写诗。之后便滔滔不绝,写到了死。他最高纪录是两天写了八十四首。是在追求他的妻子谢烨的时候。他的诗公认是纯净、透明、纯洁无尘的。他写诗像小孩子说话,完全没有戒心,信任面前所有的阅读者,把自己的真心掏肝扒肺地献出来。写爱情的:我想画下早晨,画下露水所能看见的微笑,画下所有最年轻的,没有痛苦的爱情;画下想象中,我的爱人,她没见过阴云。她的眼睛是晴空的颜色,她永远看着我,永远,看着,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我看他的末三句,忽然非常伤感。我们对爱情所求其实就真只是这样单纯,只是:她永远看着我,永远,看着,绝不会忽然掉过头去。不过,一个专注的、永远的凝视,根底上就不是人间的吧。
  这样的顾城,他的内在是怎样,外人眼中的他就是怎样。所以顾城成为一个被容忍的人,但是没有人受得了他,天才,外界说他不懂实务,完全没有自理能力,离开了他的妻子谢烨,就连想写诗的时候,纸和笔在哪里都找不到。他脾气特坏,心情不好就掀桌子。有次饭桌上吃饭,岳母说了什么话惹到了他,当场他就把正在吃的一碗面倒扣到岳母头上。他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除了他的天才,一无所能,一无所有。与其说他像一个被惯坏的孩子,我觉得他像一个从来没有被驯养成功的野兽,所有的反社会人格大约多少都是这状况,他们没有被驯养的成分比驯养的部分多得多。
  他们被扔到人类世界来,许多的格格不入,许多的不适,甚至,许多的痛苦。某方面来说,我觉得顾城有点像醒着的“植物人”,他的内在澎湃,但是囚禁在那个失能的、永远“昏睡”的躯体之内。那个无能的,对于真实世界、对于外在世界无能驾驭的身体,便是他永远醒不过来的噩梦。 日。在新西兰的激流岛,顾城的妻子谢烨要离开他,于是顾城用斧头砍杀了谢烨,自己上吊身亡。时年37岁。顾城的“Ⅰ”和“me”,可想而知是非常贴近的,简直可以说是浑然成一体。
  通常我们的自我矛盾,都是“Ⅰ”和“me”之间出了问题。我们的“me”,一定是最放松的,最舒适的时候。但是在“me”里的自安状态,有时候是不见容于大社会的。未必是黑暗面,有时候甚至不过是一种天真,没有恶意的直率。高兴就笑,悲伤就哭,生气就发怒,发现自己的“东西”被夺走了就要抢回来;这难道不是天真和直率吗?小孩子不都是这样的吗?然而我们的大“Ⅰ”这样天真的话,一定会出事的。就连面对最亲密的两人关系,也一样会出事的。
  想到佛经里说要调伏自己的心,如调伏洪水猛兽。让自己的“Ⅰ”和“me”非常贴近,那个无保护状态,可能是一种无赖,要别人为自己负责。因之要调伏的是“me”吧,要学习的是“me”吧,让那个“me”与大世界相容,让“Ⅰ”和“me”都成为自己的“本来面目”,便与自己和解了,也与世界和解了。
能受天磨真好汉,不遭人嫉是庸才!
width:100%">
 请务必幽默
  ●连岳
  先说一个笑话暖场:
  有一个蛮横的政客特别不受民众的欢迎,为了论述方便,我就用萨达姆作为主人公吧。两人见面,A问B:“你对萨达姆有什么看法?”B说:“这里是闹市区,人太多了,换个地方我跟你说。”到了另一个地方,B欲言又止,指着远处的几个人,暗示仍然不太安全。来到第三地,B一再张望,确定没有任何第三人之后,小声对A说:“其实,我挺喜欢萨达姆的……”
  导演本?刘易思(Ben Lewis)在最近的一期英国《展望》杂志(Prospect)发表的文章《铁锤与胳肢窝》(Hammer and Tickle),介绍他拍摄的同名电影正在纽约的翠贝卡电影节上映。电影我还没有找来看,不过文章本身就相当有意思,讲了一个又一个的笑话,上面的笑话就出自其中。
  人类的创造力在严酷的环境之中,凭借着让人哭笑不得的黑色幽默挽救自己的尊严,就算是被铁锤打得遍体鳞伤,也仍然要顽强地挠别人的胳肢窝。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成为耻辱,黑色幽默才是正当的抒情。其实,刘易思的电影是建立在几个笑话集的基础上------编者从人类最为悲惨的时间段与最不幸的族群当中,搜集到了幽默指数最高的作品。
  上帝为了补偿痛苦的人,会额外赐给他们幽默感。犹太人最喜欢这句话,他们被视为进化出了特有黑色幽默基因,一些相当具有表现力的样式,可能就是他们独创的。比如要表达对某事物的深恶痛绝,他们用这样的热情进行反讽(这里拿《无极》来说事,本土化一下):一非犹太人与一犹太人聊天,前者问后者:“你在忙什么?”“我向美国市场推销《无极》呢。”“你哥哥在做什么?”“他在法国推销《无极》。”“你姐姐在做什么?”“她在南美洲推销《无极》。”“那你弟弟在做什么?”“他回以色列了。”“哦,他在那儿推销《无极》,是吧?”“你疯了吗?他怎么会在自己的祖国干这种事!”
  卡尔维诺说过世界上有轻逸的文本,我想他指的可能就是笑话。它没有名利之累,所有的笑话都没有作者,不收版税;它没有叙事之繁重,它不能超过两百字,保证十五秒之内转述完毕;而它的功用是负责排放出灵魂的过重悲伤。笑话产生不了伟大的变革力量,但是他保持了人内心的活力,让人从不放弃向巨人眉心扔石头的尝试。
  本?刘易思得出的结论是,这可以解释那些不可一世的恶势力奇迹般倒塌的原因。
  捧了一下犹太人,不得不棒打一下德国人,从反面来证明,缺乏幽默感容易受蛊惑。希特勒的法西斯主义在德国赢得了空前欢迎,以理性思维见长的国度,即使拥有哲学史上一半人物,仍然全民狂热,坚信希特勒给他们描绘的完美未来------这种混凝土似的信仰产生了人类历史上最可怕的精神分裂族群,保持着优雅品位的德国人安静地欣赏贝多芬渴求人类大同的《合唱》,而音乐厅的屋顶却无声地洒下了细碎的烟尘------从集中营焚尸炉飘来;他们没有看到其中的荒谬,反而认为理所当然。
  而墨索里尼在意大利却始终要面对一群乌合之众,这个爱好写作的文青法西斯(墨索里尼是记者出身)除了强迫意大利人不停买他的作品之外,并不能像希特勒一样,训练出具有可怕杀伤力的战争机器。历史学家波斯沃斯(R.J.B. Bosworth)的最新作品《墨索里尼的意大利:,法西斯独裁之下的生活》(MUSSOLIN'S ITALY Life under the Fascist Dictatorship,),就想厘清这个谜团。
  意大利是足球强国,他们在1934年和1938年两夺世界杯冠军,意大利式防卫是相当独到的足球技术,它要求天分与纪律兼备,平衡个人灵性与团队合作------这些恰恰都是一支强大军队的构成要素。意大利的军队却如童子军一般幼稚,1940年,墨索里尼向英法宣战,意大利防空部队的第一桩功绩是打下一架自己的飞机!无厘头到了极点。
  波斯沃斯发现,意大利人不太把政治当回事(近来贝卢斯科尼的大嘴再次向全世界证明了这一点),当个好人,坐着聊天,向经过的姑娘吹一声口哨,反而更应该是生活的重心。意大利人从来没有把他们的心思放在墨索里尼的教导上面,就算他写了44卷“巨著”(比任何一个专栏作家都勤快),事无巨细地规训他的子民,意大利人还是笑嘻嘻地相信“暖洋洋的家庭与人情”是世界的基石。墨索里尼,就像一柄孤独的法西斯铁锤,意大利人,全在彼此挠胳肢窝,像一团团轻浮的棉花,锻造不成武器。
  快乐及日常的幸福感,使法西斯的实线成为障碍。
能受天磨真好汉,不遭人嫉是庸才!
width:100%">
 虚拟和现实
  作者:伊格纳西奥?洛佩斯  来源:墨西哥《数字家庭》
  饥肠辘辘的我匆匆进了一家餐厅。我找了一个安静的角落坐下来,希望利用这难得的几分钟边吃东西边修改电脑系统中的一些错误,顺便规划一下我的休假旅行,我已经很久没休假了。
  我点了一份烤鱼,一份沙拉和一杯橙汁。不管怎样,饿归饿,该节制还是要节制,是吧?
  我打开笔记本电脑,这时身后一个小小的声音吓了我一跳:“先生你有零钱吗?”
  “我没有,小伙子。”
  “我只想要点儿钱买个面包。”
  “那好吧,我给你买个面包。”
  我的电子邮箱里有很多新邮件,我读着里面的内容,因为一些小笑话哈哈大笑……
  “先生,给我要点儿黄油和奶酪吧,我想抹在面包上吃。”
  我这才发现小男孩还没有走开。
  “好吧,我给你,但之后你要让我工作,我很忙,好吗?”
  我的午餐来了。我替小男孩叫了吃的,服务员问我要不要把小男孩赶出去。理智阻止了我,我对服务员说没关系,他可以留下来。
  小男孩坐在了我的对面,他问我:“先生,你在干什么?”
  “我在看电子邮件。”
  “电子邮件是什么?”
  “就是别人通过互联网发给我的电子信息(我知道他听不懂,我希望能尽快摆脱这些问题),就像一封信,但是是通过互联网发送的。”
  “先生,你有互联网吗?”
  “有,在今天的世界,它是很重要的。”
  “什么是互联网?”
  “是电脑上的一个地方,在那里我们能看到东西,能听到东西,包括新闻和音乐,能认识朋友,能看书写字,可以做梦,可以工作,可以学习。虚拟世界里什么都有。”
  “什么是虚拟?”
  我尽量用简单的语言来解释,我知道他听不懂多少,我只希望这之后他就能让我好好吃饭了。
  “虚拟的东西就是我们想象出来的东西,是我们碰不到摸不到的东西,是我们可以在那里梦想着很多我们想做的事情。我们可以相信我们的幻想,只要我们愿意,就可以改变这个世界。”
  “多好啊,我喜欢!”
  “孩子,你明白虚拟的意识?”
  “是的,先生,我现在也生活在虚拟世界里。”
  “你也有电脑?”我感到很诧异。
  “不,但我的世界也是这样的,是虚拟的世界。我妈妈整天都在外面,很晚才回来,我几乎看不到她。我要照顾每天总是哭个不停、总是要吃东西的弟弟,我给他水喝,骗他说那是汤。我姐姐也每天都出去,她说她是去卖身,但我不懂,因为她每天回来的时候身体都还在。我爸爸很早以前就进监狱了,但我总是想象着我们全家都在一起,在家里,有很多吃的,圣诞节也有很多玩具,我想像着自己每天上学,某一天能当上医生。这是虚拟的,先生,不是吗?”
  我惊呆了,然后关掉了电脑,静静等着小男孩狼吞虎咽地吃完他的午餐,我付了款,又给了他点儿钱,他对我报以真诚的微笑,这样的笑容是我一生中难得一见的。他说:“谢谢先生,你真是个好人。”
  这时,我真实地感受到,我们每天生活在荒唐的虚拟世界里,却没有意识到,围绕在我们身边的是真实而残酷的现实。
能受天磨真好汉,不遭人嫉是庸才!
width:100%">
 收摊的话??陈丹青
  ●陈丹青
  同志们好:
  今天收摊,特别要谢谢新浪网站的术术女士(即高智商同志),就是她在2005年底连哄带骗笑咪咪,给我开博客,教会我什么叫做博客,然后半年间辛辛苦苦为我贴稿子。2006年七月至今,新浪网站的又一位女士接替术术,认认真真为我贴稿子,每次都会给这愚蠢的摊主发一信,说是贴好了。现在我给她俩一人九鞠躬,也代诸位谢谢她们。   年来大家的留言,据我所知,我都读了。其中年纪轻的读者,我要说几句:   我的文字中凡涉及历史、学问的,不可轻信。我没有念过书,许多事说来不可靠,多谬误,假如因我当过老师,又浪得虚名,就相信,便是对自己对学问又多一层谬误了。
  我的见解,只是我的见解,并不就是正确,不过像诸位的留言一样,“有此一说”,不可当真。学问的事情,艺术的事情,假如靠博客这么写写看看便能出花样,哪有这么便宜的事。   好些年轻人大概还是学生,扯着叫我别走,我谢谢你们的善意。年轻人要寻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易之和张昌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