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现在整顿网贷整顿,所欠贷款等政策出来再还可以吗

当前位置 & &
& 大学生欠下60多万网贷后自杀:不还款被逼疯
大学生欠下60多万网贷后自杀:不还款被逼疯
08:56:50&&出处:&&
编辑:朝晖 &&)
让小伙伴们也看看:
阅读更多:
好文共享:
文章观点支持
文章价值打分
当前文章打分0 分,共有0人打分
[03-26][03-24][03-21][03-21][03-19][03-18][03-16][03-14][03-07][03-07]
登录驱动之家
没有帐号?
用合作网站帐户直接登录3010被浏览4212879分享邀请回答52210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1K31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您所在的位置:&&正文
忍无可忍!银监会终于出手整顿“网红”高利贷
作者:&中金贷&
网络贷款-全文略读:当下的“现金贷”是消费金融畸形发展的产物之一,一味的禁止只能压抑大众的需求,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倒下一个“现金贷”还会出来其他的各种贷,如何妥善的引导人们理性消费,塑造一个健康的行业环境才是正确的选择...
现金贷是如今的互联网金融“网红”,但这个“网红”却是如假包换的高利贷。
曾有媒体报道统计,市面上78家比较知名的现金贷平台,平均利率158%,有47家平台的年化利率超过100%,其中年化费率最高的甚至接近600%,远超最高人民法院所划定的36%的民间借贷年利率红线。终于,银监会出手了!
4月10日,银监会网站正式发布《中国银监会关于银行业风险防控工作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要求做好“现金贷”业务活动的清理整顿工作,禁止欺诈、虚假宣传,不得违法高利放贷及暴力催收。
这是监管层首次提及现金贷,不过送上的却是”清理整顿“四个字。消息传出,资本市场第一时间对此做出了反映。
4月11日上证指数上涨了0.6%,然而,近期以现金贷业务霸屏的上市公司二三四五(002195.SZ)股价却大跌5.39%,盘中一度接近跌停,这似乎意味着未来的现金贷市场将不再是政策洼地以及无人监管区,行业将面临清理和调整。
现金贷的由来
目前国内对于“现金贷”并没有明晰的界定,但按照业内普遍的说法,“现金贷”主要是消费金融业务的一种,区别于消费分期大多限制借款用途、打款到商家的模式,“现金贷”主要指纯线上、不限借款用途的小额信用贷款业务。
日,腾讯试运行手机“QQ现金贷”以来,现金贷一词开始流行。
盈灿集团副总裁、网贷之家CEO石鹏峰也表示,现金贷是消费金融领域的一类产品,主要指无场景、期限短、金额小、没有明确用途的信用贷款产品。
从定义可以看出,“现金贷”属于消费金融的一种,而消费金融在广义上可以理解为与消费有关的资金融通活动。
消费金融政策扶持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5年居民消费对GDP的贡献率为51.6%。根据华兴资本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间,中国通过负债进行消费的人群上涨10%。
数据显示,随着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正成为拉动整体经济的主力之一。
而在经济转型的大环境下,国家也是支持消费金融的发展:
2013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并提出进一步发展消费金融存进消费升级;
2013年11月,银监会发布《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对消费金融公司的成立条件、经营范围和监督管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2015年6月,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将原在16个城市开展的消费金融公司试点扩大至全国,鼓励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国内外银行机构和互联网企业发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
2016年1月,国务院发布《推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促进消费金融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发展”;
2016年3月,人民银行、银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加大对新消费领域金融支持的指导意见》。
市场积极响应 
一条条的“红利”政策,市场肯定是积极响应。根据第三方数据显示,截止目前为止,国内共有17家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其中两家仍在筹建中)、160多家专业分期公司和2500多家的其他消费金融服务机构。
据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消费性贷款规模为10.44万亿元,2013年为12.98万亿元,2014年达15.38万亿元 ,2015年达18.96万亿元,2016年达到了24.65万亿元,占到了中国整体信贷规模的22.05%,平均增速在20以上。
目前我国消费信贷在信贷结构中占比仅为20%左右,而在信贷发达的美国市场,消费信贷的占比超过60%,相比国外成熟市场,我国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和发展空间。
高利率背后的高风险
我国的消费金融机构主要有四种: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电商平台、互联网金融平台。被点名的“现金贷”是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业务的代表。
作为消费金融中的一份子——为何独独“现金贷”突然就被监管机构给盯上了呢?
在快速发展的两年间,现金贷已从新生事物、中性再到如今陷入舆论的风口浪尖,“嗜血现金贷”、“高利贷”、“暴力催收”、“滥用个人信息”、“监管套利”等,媒体不断报道借款人因高利息和暴力催收等出现悲剧。
众所周知,现金贷的坏账率极高,为覆盖风险,现金贷平台以高利率覆盖高风险。
曾有媒体报道统计,市面上78家比较知名的现金贷平台,平均利率158%,有47家平台的年化利率超过100%,其中年化费率最高的甚至接近600%,远超最高人民法院所划定的36%的民间借贷年利率红线。
如此高的借款利息,早已经被媒体曝光,但为什么现金贷仍然持久不衰呢?
首先要知道现金贷的客户群体是什么样的。现金贷的借款人一般是低收入人群较多,年龄在20到40岁,月收入元。但是借助互联网手段,客群覆盖面很广。
金融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是风险甄别、定价和风控能力。而“现金贷”平台主要服务的对象是缺乏征信纪录的“草根客户”。有的客户缺乏信用意识,认为骗贷不上央行征信,所以就恶意拖欠。
因为现金贷额度较小,如果实行线下风控,那平台的运营成本则大大增加。只能通过大数据的风控手段,然而大多数平台又缺乏成体量信息数据库。
另外,平台与平台之间信息壁垒明显,且互金平台无法接入央行征信,整个市场缺乏信息共享。信息的保密造成无法形成覆盖整个市场的信贷数据库,多次授信就会普遍发生。
这就使得借款人有了“拆东墙补西墙”的空间。债务窟窿在拆拆补补之间,越来越大,直至超出其还款能力。
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都无法满足经营条件的情况下,所以只能采用利息覆盖的方式降低平台的损失。
现金贷兴起五大原因
一、新一代对互联网依赖度较高
现金贷的客户群体成长于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对新技术、新事物、新产品的接受程度较高,对互联网使用时间较长,因此存在一定的黏性。
二、错误的消费观念
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因需购买”的观念也逐渐被“剁手消费”所取代,透支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大众盲目消费、冲动消费。
三、民众金融知识欠缺
现金贷往往和借款人玩文字游戏,低的可怜,甚至有的平台打出“零利息”的口号,但服务费高的惊人。
很多借款人对此了解不多,被客户经理一忽悠,加上确实手头有点紧张,衡量一下自己的收入和几千块的票面利息,在毫无知觉的情况下选择了现金贷。
四、大数据时代催生了贩卖信息的黑色产业。
在网络上存在大量收购身份信息的人员,可以买到照片、姓名、电话、身份证等信息。一些平台一味的追求规模,和贷款中介、“数据骗子”相互利用,存在着“假身份真贷款”的情况。于是,一部分人在现金贷平台“被注册”“被欠款”。
五、利益面前资本涌入
要说现金贷领域,二三四五只是个典型案例。如今现金贷的热潮就如同当年网贷行业一般,互联网与传统领域的巨头疯狂涌入,企图在这蓝海领域分一杯羹。
腾讯微粒贷、京东金条、百度现金贷、网易小贷、搜狐小狐分期、360安心借条、小米分期、国美美借、苏宁任性付、万达万能Cash、58消费贷……这些互联网和传统领域巨头利用线下和线上的优势进行流量挖掘,开展小额贷款业务。
目前看来,大部分平台是通过日服务费、月服务费加上本金的等额本息模式进行收款,其日息、月息与借款期限相关,相互之间的借款利率和额度差异也较大。
就知名企业的现金贷而言,国美美借的日息最高为0.3%每天,二三四五贷款王其次,但由于收取了5%的贷前服务费,二三四五的实际贷款利率最高。
现金贷之乱象现状
“利息”隐匿、逾期费用高
因为小额现金贷款的短周期,不少按时还款的消费者甚至感知不到背后的高利率,而一些平台也会通过借款利率、服务费等多部分收取“利息”。
登录几家规模较大的现金贷平台可以发现,一般申请现金贷只需要身份证和手机号码就行,放款时间十分钟到半个小时,有些平台宣称最快只需要3分钟。
多位借款人表示,因为借款时间短,金额小,几乎没有在意短期的利息,但是,按照年化利率计算竟高得惊人。
根据部分网站宣传测算,日息万分之2.6至万分之7之间,由此可以计算现金贷利率大约在10%至24%之间。很多现金贷还会加收手续费、服务费等,这样算下来一些借款成本很高。据媒体报道,有的年化利率高达260%甚至600%。
按照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借款利息应以“年化率”计算,年利息超过24%即为高利贷,超过36%的部分不受法律保护。目前不少现金贷平台的做法都以“管理费、服务费、手续费”等名义变相收取利息。
此外,对于出现逾期的情况,也有平台会收取远高于银行卡逾期的逾期费。有从事现金贷款业务的人士透露,自己曾经工作过的公司逾期费较高,比如今天到还款期,需要还2500元却没按时还,明天便要多交逾期费250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借贷双方对逾期利率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但以不超过年利率24%为限。未约定逾期利率或者约定不明的,人民法院可以区分不同情况处理。
现金贷款流行,也有坏账隐忧
据21世纪经济报道,一位现金贷机构负责人称,现金贷业务年化融资成本约在12%,加上坏账率在6%左右,机构依然能实现盈利,但只要坏账率上升2个百分点,就会陷入亏损窘境。
坏账背后,催收成为不少平台的“救命索”。据调查,目前电话催收成为银行、网络贷款平台主要的催收方式,或自建内催团队,或外包电催业务,也有向欠款人亲朋好友群发侮辱性信息等。
回款难度大、电催无效的任务被交给了从事上门催收的各类公司。回款金额30%、50%甚至90%的回报,让“上门催收”滋生了野蛮催收、暴力催收的问题。
现金贷从业者:“故意骗贷的很多”
“目前现金贷平台有提供不同额度的贷款,我工作过的平台放贷金额一般在4万、5万,像一些大型的现金贷平台可以达到20万,也有一些小的网络贷款平台可能就提供几千块钱。”在多家现金贷平台工作过的林华(化名)说。
“申请的材料根据每个产品不一样,比如身份证、法人材料、保单、社保等,但借款的前提是有工作”。据林华介绍,自己办过的现金贷款月利率一般在2%左右,约合年化利息率24%。“但也有一些小网络平台的利息比较高,可能月利率在4%、5%”。
而林华所说的风险,就是坏账。“故意骗贷的很多,毕竟不上征信”,在小额现金贷款刚风靡的前两年,林华时常会遇到提供虚假资料“骗贷”的借款人。
“很多人单位电话、工作信息都是包装的,判断不出来,骗到贷款之后,还个两三个月不还了,数不胜数。现在风控比较好,但是也有骗贷的。”
林华称,除了电话催收之外,也会上门催收,“不行就算了”。
监管之下迎来洗牌
指导意见明确“现金贷”红线
《指导意见》明确“现金贷”五条红线: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依法合规开展业务,确保出借人资金来源合法,禁止欺诈、虚假宣传。严格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间借贷利率的有关规定,不得违法高利放贷及暴力催收。
“清理整顿后给一个合理生存空间”
零壹财经分析师王晶近期表示,现金贷发展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经营风险、市场竞争风险、道德风险和政策风险。在目前监管处于空白的情况下,政策有着长期不确定性风险。
如今,现金贷首次纳入银监会监管范围,业内人士称将迎来行业洗牌。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现金贷和P2P所处的历史背景有相似之处,在被银监会监管之前,现金贷处于爆发增长期,虽有监管政策风险,但其丰厚的利润空间,也会让部分投资人追捧。
当前,监管层已经明确清理整顿,这样会导致部分投资人暂时远离现金贷。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表示,现金贷很多从P2P和校园贷转型,或者小贷公司在从事现金贷业务,靠着高额利息和天价逾期费维系运转,风险非常大。
他认为,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布局今年的经济工作时,明确要求: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决心处置一批风险点,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提高和改进监管能力,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
所以,银监会清理整顿现金贷既是对互联网金融专项治理的延续,也是中央对2017年经济工作布局的要求。
“现金贷正在以线上线下两种方式和两个渠道疯狂扩张,一二线城市以线上为主,三四线城市以线下为主病毒式蔓延,必须严厉打击”。他建议,清理整顿从理论上讲要分类处理,保护合规合法经营主体,但在实际监管操作中有较大难度。应该在清理整顿后给一个合理的生存空间,规范这种业态的发展。
现金贷发展建议
1、培养消费者理性的消费观、正确的信用观
2、加强个人信息安全教育,打击贩卖信息的行为
3、加强信用体系的建设,不但包括央行征信,还包括行业信息互通
4、完善、落实行业监管政策。
当下的“现金贷”是消费金融畸形发展的产物之一,一味的禁止只能压抑大众的需求,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倒下一个“现金贷”还会出来其他的各种贷,如何妥善的引导人们理性消费,塑造一个健康的行业环境才是正确的选择。
来源:综合自新京报、网贷天眼网站、网贷之家网站、乌鸦公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贷整顿最新消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