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评价约·斯·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 穆勒思想

孔夫子旧书网该图书“西洋经济思想史新编:从汉穆拉比到凯恩斯”已经找不到了, 为您推荐一些相同图书。装订:平装开本:版次:1128.70十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95.00九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198.00十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99.00十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99.00十品装订:其它开本:版次:1159.40十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99.00十品装订:平装开本:版次:99.00十品Copyright(C)
孔夫子旧书网
京ICP证041501号
海淀分局备案编号万本电子书0元读
最受欢迎的阅读产品
关注我们:
加入当当原创网,尊享作者
福利,成就网文大神
欢迎反馈宝贵意见给我们
客服书吧:当当云阅读5.0问答第二章古典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挑战第一节 古典经济学发轫第二节 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第三节 大卫?李嘉图的经济理论 第四节 萨伊和马尔萨斯的经济学说 第五节 从西尼尔到约?斯?穆勒 第六节 对古典经济学的挑战 第一节? 一、概述古典经济学发轫? 二、古典经济学在英国的发轫 ? 三、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 二、古典经济学在英国的发轫? (一)代表人物? 17世纪中叶至18世纪中叶,大约100多年中,英 国出现了多位有影响的思想家。 ? 这些思想家主要有W?配第(创始人)、约 翰?洛克、达德利?诺斯、约瑟夫?马西、大 卫?休谟、詹姆斯?斯图亚特、贝尔纳德?孟德 维尔、杰科布?范德林特等。 ? ? ? ? ? ? ? ? ? ?1、配第的生平与著作 1)生平 英国政治经济学之父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 统计学家。 2)经济著作 《赋税论》(1662) 《献给英明人士》(1691) 《爱尔兰政治剖视》(1691) 《政治算术》(1690) 《货币略论》(1695)W. William Petty () ? 马克思称配第是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 又称他是“政治经济学之父,在某种程 度上可以说是统计学的创始人”。但对 配第的人品是憎恶的,说他是个“十分 轻浮的外科军医”,是个“轻浮的掠夺 成性的、毫无气节的冒险家”; ? 著名经济学史学家熊彼特指出:“配第 是个靠个人奋斗而成功的人??他是那 () 种经历充沛、几乎任何事都能做成功、 美籍奥国经济学家 ,当代资产阶级经 甚至能转败为胜的人。虽然他因为多才 济学代表人物之一 多艺而有所失,但他在经济学史上仍不 失为伟大的人物之一。” 。 ? 2、约翰? 洛克() ? 17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和经济 学家,配第的直接后继者。 ? 经济著作有《政府论》上下 篇(),《论降 低利息和提高货币价值的后 果》(1691)。 ? 主张自然权利论;发起英格 兰银行;主张劳动产权;货 币数量论“在哲学方面,英国至少能 举出两位巨匠――培根和洛 克“(恩格斯)。 ? 3、达德利?诺斯()? 17世纪英国大商人和著名的经济学家。 ? “达德利的观点是那么超前于他的时代,它们只能 在以后的年代在抛弃了重商主义者的时代里得到同 情的响应”? “货币的来去和多少,会自行调节,并不需要政治 家们帮忙。”? 如果人们满足于仅有的必需品, ? “我们就会有一个贫穷的世界”。 ? ? ? ? ? ?4、贝尔纳德?孟德维尔() 著作: 《蜜蜂的寓言》,主张经济活动“无为而治”。 主张个人劣行即公共福利。 提出了自由竞争主张。 提出了劳动分工可以提高生产率的思想。 ? 5、杰科布?范德林特(?-1740) ? 18世纪初期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著作:《货币万能论》? 6、约瑟夫?马西(?-1784)? 18世纪中叶的英国经济学家。? 匿名发表《决定自然利息的原因》,提出利息是 利润的一部分。 ? 7、大卫?休谟()? 18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历 史学家和经济学家。? 亚当?斯密的密友,他的某 些观点对斯密发生了明显的 影响。 ? 他的主要经济论著: ? 《论商业》、《论货币》、 《论利息》、《论贸易平 衡》、《论赋税》。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 家之一,堪与康德并列。 ? 休谟经济思想的哲学基础是人性论,他认为“关于 人的科学是其他科学的唯一牢固的基础”。 ? 他在《人性论》中指出,在人的自然性情中, ? “自私”是最大的一种, ? 指的是人们总要追求三种福利: ? “一是我们内心的满意; ? 二是我们身体外表的优点; ? 三是对我们凭勤劳和幸运而获得的所有物的享用”。 ? “与这种充满敌意的狭隘观点相反,我敢断言,一 般地说,任何一个国家的商业发展和财富增长,非 但无损于、而且有助于所有邻国的商业发展和财富 增长;再说,要是所有的邻邦都处于愚昧、懒惰和 原始状态,那么一个国家的工商业也就行而不远, 无从发展了。” ? “我直言不讳地承认,不但作为人类的一员,我要 为德国、西班牙、意大利甚至法国的商业繁荣而祈 祷,而且作为一个英国国民,我也要为它祈祷。” ? 8、詹姆斯?斯图亚特()? 配第之后斯密以前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最后一 个代表人物。 ? 马克思称他是“建立了资产阶级经济学整个体系 的第一个不列颠人”。? 著作:《政治经济学原理研究》 ? 英国古典经济学在兴起阶段,主要的贡献是提出 了经济自由主义的主张,承认自利行为的合理性, 突出生产劳动的重要性,强调社会经济和谐,既 探讨经济增长的源泉,又十分关注货币和相对价 格问题,这些后来形成为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基本 特征(早期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 是粗糙的)。 ? (二)贡献? 1、方法论? 配第提出了“政治算术”的研究方法 ,并由这一 方法出发,试图探讨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认 识经济现象的本质 。 ? 政治算术即指数学和统计方法。 ? 即用数字、重量和尺度的词汇来表达他自己想说的 问题,而不是用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词语以及单纯作 思维的论证。 ? 2、动机论 ? 巴贲说“人天生是渴望一切的,而当他的智力提 高了,他的感觉也精益求精了,可能有更多的嗜 好;他的欲望是扩大了,而他的需要也随着他的 愿望的增加而增加,他的愿望是求得一切稀少的 东西以满足他的欲望。” ? 洛克认为,一种事物在享受时能产生愉快,不在 时就会引起一种不安,这种不安之感就是欲望, 即希望有它的感觉,这种欲望就是人类勤劳的主 要刺激。 ? 3、主要的经济思想? (1)价值论? (2)价格论? (3)工资论? (4)利息论 ? (5)货币论 ? (6)贸易论 ? (1)价值论? 1)价值决定 ? 劳动价值论:生产成本;自然价格与政治价格? 供求论:? 效用价值论:? (2)价格论? 价值与价格 ? (3)工资论? 配第认为工资是劳动的价格,应当等于 ? 维持工人最低限度生活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 (4)利息论? 1)利息的合理性? 2)利率的标准? 3)利息的决定 ? (5)货币论? 1)货币不等于财富 ? 2)货币的自由流通? 3)货币数量论? (6)贸易论? 自由贸易 ? (三)特点? 1、古典政治经济学把理论研究从流通领域转到 生产领域。研究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内部联系。 ? 2、古典政治经济学信奉经济自由主义,其基本 思想是主张经济自由,即实现自由竞争,自由经 营、自由贸易。 ? 3、古典政治经济学在研究方法上推崇抽象法和 演绎法。 ? 三、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代表人物? 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于17世纪下半期,完成 于19世纪30年代初。 ? 布阿吉尔贝尔和坎蒂隆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产 生时期的代表人物,而以F.魁奈和A.-R.-J.杜尔 哥为主要代表的法国重农主义体系,是对资本主 义生产的第一个系统的理解。西斯蒙第是法国古 典政治经济学的完成者。 ? (二)法国政治经济学的特殊性? 1、比较宏观? 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探讨国民 经济的活动规律以及克服国民经济危机的方针政 策,他们研究宏观经济方面的问题。 ? 2、重视农业? 他们所着重研究的是农业中资本主义的发展问题, 把农业生产摆在首要地位。 ? (三)重农学派 ? 1、形成? 出现在18世纪50年代-70年代,是继布阿吉尔布尔 之后的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其代表人物F?魁奈、 杜尔哥。? 之所以称之为重农学派(重农主义),是由于这个 学派重视农业,而和重商主义相对立。 ? 2、功绩? (1)分析了资本在劳动过程中借以存在并分解成 的各个物质组成部分。? 工具、原料?? ? (2)研究了资本在流通中所采取的形式(年预付、 原预付),并且一般地确定了资本的流通过程和再 生产过程之间的联系。 ? 3、特征? “自然秩序”观念? “自然秩序”,是神意的秩序,是上帝制定的秩序, 是至善至美的理想秩序,是客观存在的物质秩序, 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永恒不变的。 ? 与此相对立的有人为秩序,是一种“人定法”,即 人类社会实际存在的状态,具体表现为各种政府的 制度、规章、法令等。 ? 18世纪的“汉学之都” ? 16-18世纪来华的耶稣会士(国王的数学家:塔沙尔、洪若 翰、白晋、李明、张诚、刘应1685年 ) ? 中国热 ? 法兰西科学院 汉学讲座 满族语言 ? 狄德罗、伏尔泰(孔子、基督)? “自然法则是人类立法的基础和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 所有的国家都忽视了这一点,只有中国是例外”? ――魁奈 ? 若人们能够认识自然秩序,并按其准则制定人为秩序, 这个社会就处于健康、正常的状态; ? 违反了自然秩序,社会便会陷入不健康、不正常的状 态。 ? 要使人为秩序符合自然秩序,要有一个开明君主; ? 当社会处于健康状态时,他可作为教育者把自然秩序 灌输到人民意识中去; ? 当社会陷于病态时,他可作为医生对社会进行治疗。 ? 在这里,自然秩序是被理想化的资本主义制度,? 他认为当时法国的人为秩序不符合自然秩序的要 求,因此,社会处于病态。 ? ? ? ? ? ? ? ? ? ? ?4、魁奈的经济学说 弗朗斯瓦?魁奈() 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之一, 重农学派的创始人。 著作 《人口论》(1757) 《赋税论》(1757) 《经济表》(1758) 《农业哲学》(1763) 《自然权利》(1765) 《农业国经济统治的一般准则》 (1758) ? 路易十五:“我的思想家”? 农民家庭,)11? “温顺和守法的人,这些 人思想丰富,身居要职, 精明能干。” ? 在法国辩才的高超就在于 什么都说,但又不会被送 进巴士底狱。(俏皮话) (米拉波) ? 魁奈及其追随者 ? 17岁,外科医生, 巴黎学习? 23岁之后曼特城行医17年? 1743家庭医生 ? 1749年庞巴多尔侯爵夫人的 私人医生,住进了凡尔赛宫 中的阁楼(25年) ? ?本事大得像魔鬼,狡猾得像猴子。(宫内官员) ? (1)纯产品学说? (2)社会阶级的划分 ? (3)资本理论 ? (4)《经济表》 ? (1)纯产品学说? 1)工业中的新产品的分析 ? 工业中的新产品不过是把社会上已有的财富加以 结合变成一种新的使用价值。 ? 财富在工业部门采取的是加算的形式,即原材料 价值加上工资。 ? 新的使用价值在数量上并没有增加。 ? 2)农业生产中的产品价值的分析 ? 在农业生产中,产品的价值除了补偿? 生产中所耗费的生产资料(种子等)、? 工人和资本家(租地农场主)的生活资料之外, ? 还会有剩余的产品,这部分产品就是“纯产品”。 ? 新创造出来的农产品价值之所以能超过该产品的 生产费用,是由于在农业中自然力或土地发挥了 作用。 ? “纯产品”形成的收入即是土地所有者的地租, 土地所有者在进行消费时,把“纯产品”转移到 工业中。(地主对工业品的消费)? 魁奈认为,工业中的财富是经过土地所有者,从 农业中转移过来的,农业是唯一的提供财富的源 泉。 ? 3)纯产品学说在经济学说史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分析的结果,实际上研究了剩余 价值的起源;(流通-生产)? 把农业看作是唯一提供剩余价值的部门。? 实际上包含了一个正确的抽象观点:? 只有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才是生产性劳动。 ? (2)社会阶级的划分? 以能否创造纯产品来区分生产阶级和不生产阶级。? 1)生产阶级? 从事农业生产的阶级,包括租地农场主和农业工人。? 2)不生产阶级 ? 从事工商业的阶级,包括工商业资本家和工人。 ? 3)土地所有者阶级 ? 包括地主及其从属人员、国王、官吏及教会等。 资本 现代政治经济 学的真正鼻祖? (3)资本理论 ? 1)原预付并未有资本一词,用 垫支来表述。 原垫支、年垫支 (固定资本、流动资 本)? 投入农业的资本才是生产资本。农业资本区分为: ? 即用来购置农业设备的基金。通常几年预付一次,如添 置耕畜、农具、仓库、房屋等,一般部分地纳入每年的 生产费用,并从每年的产品售价中逐年收回。 ? 2)年预付? 即每年花在耕作劳动上的支出。每年预付出去,包括种 子、肥料、工人的工资等。一般全部纳入每年的生产费 用,并从每年产品的售价中一次收回。 ? (4)《经济表》? 魁奈在纯产品学说的基础上,? 力图从三大阶级之间的交换关系上说明? 财富如何被创造和增加,? 他实际上对 ?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简单再生产)和流通 ? 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再生产一词 魁奈最初使用 ? 1)假设前提? 大规模租地农业经济 ? 只考察三大阶级之间的流通(不考察阶级内部流 通) ? 简单再生产? 固定不变的价格? 不考虑对外贸易 ? ? ? ? ? ? ? ? ? ?2)流通出发点上三个阶级的状况 生产阶级(农业品) 资本状况: 100亿原预付 100亿×1/10=10亿 10年折旧 20亿年预付 农产品价值构成: 10(折旧费)+20(年预付)+20(纯产品)=50 实物构成: 40(粮食)+10(工业原料)=50 交换:20+20+10 ? 不生产阶级(工业品)? 价值构成: ? 10(预付)+10(该阶级的生活资料价格)=20? 实物构成:? 10(生产用品)+10(生活用品)=20? (3)土地所有者阶级? 拥有价值20亿的地租 ? 3)《经济表》的具体内容 ? 《经济表》中的全部流通过程,包括商品流通和货 币流通在内,可归纳为五个行为: ? 土地所有者阶级用10亿里弗尔向生产阶级购买粮食 用于个人消费,结果10亿货币单位资金流入生产阶 级手中。 ? 土地所有者阶级又用余下的10亿向不生产阶级购买 生活用品用于个人消费,结果10亿资金流入不生产 阶级手中。 ? 不生产阶级用所得的10亿向生产阶级购买粮食用于个 人消费,结果10亿资金流入生产阶级手里。 ? 生产阶级用流回手里的10亿资金向不生产阶级购买生 产用品作为生产资料以补偿“原预付”的消耗,结果 10亿资金流入不生产阶级手里。? 不生产阶级又用所得的10亿向生产阶级购买工业原料 以补偿生产工业品所用原料或经营资本,结果10亿资 金流入生产阶级手里在。 ? 上述五个行为的结果是:? 生产阶级30亿农产品换取了10亿元生产资料和20亿元资 金。10亿生产资料用于补偿原预付物资损耗。20亿作为 次年地租,另有20亿农产品可作为次年的年预付,次年 简单再生产可进行;? 不生产阶级出售20亿工业品,从生产阶级那购买了10亿 工业原料和10亿粮食,次年的简单再生产正常进行;? 土地所有者阶级所获20亿地租,分别从生产阶级和不生 产阶级那购买了10亿粮食和10亿消费资料(生活用品), 满足他们一年的生活需要。 ? 通过上述一经济年度的 ? 简单再生产: 整个经济运动, ? 资本运动的出发点: ? 又回到年度开始时 ? 过去一年农业生产的总产 ? 三个阶级的状况, 品? 再在下一年度,? 同样的经济运动 ? 又继续地往复下去。? 50亿里弗尔(20亿地租)? 结果: ? 10亿原预付 ? 20亿年预付 ? 20亿地租(下一年度) ? 4)《经济表》的创见? 运用抽象法,合理地假设前提,从而能对问题本质 性的研究,便于得到清晰的见解或结论。? 出发点是每年从土地上生产出来的总产品,是以一 年收获的终结为循环的开始。 ? 把资本的整个生产过程看作再生产过程,把流通 过程表现为仅仅是这个再生产过程形式;货币流 通表现为仅仅是资本流通的要素,是为再生产过 程服务,受生产制约的。? 把各阶级收入的来源、资本和所得的交换,再生 产的消费和个人的消费,以及把农业与工业,即 生产的两大部门间的流通看成是再生产过程的要 素。 ? 5)《经济表》的错误? 生产阶级的预付分为原预付和年预付,而不生产阶 级的预付则没有这种区分。? 年总产品是70亿,即除了生产阶级的50亿,还有不 生产阶级的20亿。 ? 不生产阶级把工业品卖给土地所有者阶级和生产阶 级,而未给自己留一部分。 ? 6)魁奈的经济政策和主张? 发展大农业经济? 实行单一的地租税 ? 提出自由贸易的主张 ? 5、杜尔哥? (1)社会阶级结构理论 ? (2)工资理论? (3)资本理论 第二节亚当?斯密的经济理论? 一、亚当?斯密的生平与著作? 二、分工、货币和价值理论 ? 三、分配理论? 四、资本理论? 五、经济自由主义与国际贸易理论? 六、国家职能和赋税原则 ? 一、亚当?斯密的生平与著作? “亚当?斯密显然是18世纪杰 出的学者之一,到19世纪在他 的祖国和全世界仍有巨大影响。 相比之下,我们对他的生平详 情的了解少得令人吃惊??” ?雷――英,亚历山大?戈“现代经济学之父” “自由企业的守护神” ? (一)生平 ? 1、斯密所处的时代? (1)农业? (2)工业 ? (3)阶级结构 ? 2、生平 ? Adam Smith ()? 18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的杰出的代表和理论体系的 建立者。 ? 他第一次把以前的经济知识 归结为一个统一和完整的体 系并加以丰富和发展。? 公认的经济学宗师。 ? 这位苏格兰人: ? 善于把抽象思维和对具体事物的生动描述巧妙地结合在 一起 ? 学识渊博的学者,极为认真和科学、诚实的态度 ? 善于利用别人的思想,长于批判和独立思考 ? 普通人的勇气,教授的稳健和条理 ? 古怪的、漫不经心的教授 ? 格拉斯哥大学: ? 思想自由、推崇世俗科学、注重实际 ? 苏格兰: ? 詹姆斯?斯图亚特、大卫?休谟?? ? 关于经济自由主义的基本思想:“政治家和计划者常 常把人看做是借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工具。计划者 (政治家)破坏了人类事物的自然进程,他们应当让 自然界保持自己的本来面目,并使其有充分的自由实 现自己的计划??为此,国家从最低级的阶段发展到 最高级的富裕阶段,所需要的只是和平、轻税和一定 程度的司法制度;所有其他事情都应听其自然发展, 强使事情向其他方向发展或是企图使社会发展停留在 某一点上的政府都是不自然的。为了维持自己的统治, 它们必然要采取强制的、暴君式的手段。” ? 3、斯密思想的形成? 哈奇森:? 魁奈:? 休谟:? 格拉斯哥: 温总理向企业、学界、 大学生推荐的大师经典 ? (二)著作? 1、《道德情操论》? 1759年4月,斯密在其伦理学讲义的基础上出版了 《道德情操论》,该书以资产阶级人性论为出发点, 认为在伦理道德方面人们都具有怜悯他人的同情心。 ? 在该书中,作者主张保持现有的等级和社会秩序, 确立对某种优势的尊敬是必要的。对智慧和道德的 仰慕使情操高尚,过分崇拜金钱和势力,则会使道 德堕落。 ? 《道德情操论》中有一句最著名的话:? “如果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众手中,那么它在道义上将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风险的,因为它注定要威胁社会稳定。” ? 资本论中曾经说:“如果有100%的利润,资本家们 会挺而走险;如果有200%的利润,资本家们会藐视 法律;如果有300%的利润,那么资本家们便会践踏 世间的一切”。 ? 2、《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An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1776年在伦敦出版。 ? 19世纪末,中国清末维新派代表人物严复将该书 第一次中文,译名《原富》,1902年出版。? 1972年和197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由郭大力、王 亚南翻译的《国富论》中译本(上、下)。 ? (1)篇章结构? 全书共分五篇,三十二章。? 第一篇:《论劳动生产力增加的原因并论劳动生产物 自然而然地分配给各阶级人民的顺序》 ? 分工(国民财富的决定因素之一)、交换,资本主义 生产、流通和分配 ? 第二篇:《论资财的性质及其蓄积和用途》 ? 资本(国民财富的决定因素之二)的性质、资本积累 和资本的用途 ? 第三篇:《论不同国家中财富的不同发展》? 促进或阻碍国民财富增长的因素 ? 第四篇:《论政治经济学体系体系》 ? 评述了重商主义和重农主义两种政治经济学体系 ? 第五篇:《论君主货国家的收入》? 论述国家的费用、公共收入的来源,以及国家财政 税收政策对国民财富增长的影响,主张限制君主和 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实行经济自由主义。让他做、让他去、 让他走 ? (2)对象? 《国富论》一书以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为研究对象, 以“富国裕民”、寻求财富的增值的方法为目的。? 书中指出:“政治经济学提出两个目标:第一,给人 民提供充足的收入或生计,第二,给国家或社会提供 充分的收入,使公务得以进行。总之,其目的在于富 国裕民。” ? 书的“序言及全书设计”指出:“一国国民每年的劳 动是财富的源泉。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取决于劳动生 产力的水平和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数。” ? (3)地位? 《国富论》的经济思想对以后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发展 有深远的影响。? 《国富论》中若干经济观点被当时的政府所采纳,对 这一时期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促进作 用,对欧美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 响。 ? 《国富论》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划时代巨著,把 资产阶级经济学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后来相当 长的时间内,既是古典派的又是庸俗派的各学说的启 发点。 ? (三)斯密著作的方法 ? 1、二重的研究任务 ? 马克思指出:“斯密本人非常天真地活动于不断的矛盾 之中??” ? 斯密理论上的二重性是方法上的二重性的结果。斯密研 究方法的二重性是同他的二重的研究任务相联系的。 “一方面,他试图深入资产阶级社会的内部生理学,另 一方面,他试图既要部分地第一次描写这个社会外部表 现出来的联系,又要部分地为这些现象寻找术语和相应 的理性概念,也就是说,部分地第一次在语言和思维过 程中把它们再现出来。”因为这两个任务是各自独立进 行的,所以在他的书中出现了相互矛盾的两种表述方法。 ? 2、二重的研究方法? 斯密的两种理解方法,“一种是深入研究资产阶级 制度的内在联系,也可以说是深入研究资产阶级制 度的生理学;另一种则只是把生活过程中外部表现 出来的东西,按照它表现出来的样子加以描写、分 类、叙述并归入简单概括的概念规定中。这两种理 解方法在斯密著作中不仅安然并存,而且相互交错、 不断自相矛盾。” ? 二、 分工、货币和价值理论 ? (一)分工理论 ? (二)货币理论? (三)价值理论 ? (一)分工理论 ? 分工是斯密全部经济学说叙述的起点,整部《国 富论》就是从分析分工开始的。 ? 斯密认为分工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生产力), 增进国民财富的主要方法。? 斯密说:“劳动生产力上最大的增进,以及运用 劳动时所表现的更大熟练、技巧和判断力,似乎 都是分工的结果。”? 在学说史上,他最早全面地考察和叙述了分工对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作用 。 ? 1、分析了分工和交换的关系? (1)交换是分工的原因,分工是交换的结果。? (2)分工的程度取决于交换的能力或市场范围。? 2、总结了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原因 ? (1)劳动者的技巧因分工和专业化而增进; ? (2)分工可免除工人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 作所费的时间;? (3)分工使操作简单化,可促进机械发明。 ? 3、考察了工场手工业内部的分工和社会的分工? 工场手工业内部的分工:制针工厂? 他继而考察了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指出文明 国家的一切工业品,从生产原料、制造工具到加 工成品、运输出卖,都是由各行各业分工协作而 成。? 这种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生产,使劳动生产力提高, 产量增加,各生产者之间通过交换,互相供给需 要,使社会各部分联成一个协作的整体。 ? 斯密认为分工的唯一不利的结果是造成了不平等 现象。? 因为分工使工人终生从事一项简单操作,使操作 单一、呆板、妨碍工人智力发展,是他们变得愚 钝无知。牺牲了工人的智能、交际能力、尚武品 德……? 除此之外,还有?? 发展和加强了劳动对资本的隶属 流通的大车轮 技术性工具? (二)货币理论 ? 1、货币的起源? 货币是在分工产生以后,由人们之间的物物交换引 起的,是人类长期交换实践的产物。? 2、货币的性质? 货币是在交换过程中分离出来的一种人人都愿意接 受的特殊商品。 ? 3、货币的职能? 在货币的各种职能中,斯密更注意价值尺度和流通 手段的职能。 ? 4、货币流通的规律和纸币的规律。 ? 他说:“无论在那个国家,铸币量都受国内借铸 币而流通的商品的价值的支配。”; ? “任何国家,各种纸币能毫无阻碍地到处流通的 全部金额,不能超过其所代替的金银的价值,或 在没有这些纸币的场合所必须有的金银币的价 值。” 一个极其抽象的问题? (三)价值理论? 1、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2、劳动价值论及两种价值规定? 3、收入价值论 ? 4、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马歇尔:汇总和发展 道格拉斯:死胡同 熊彼特:大可怀疑 ? 1、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斯密在经济学说史上 ? (比任何一位前辈更明确)第一次明确地区分了 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概念, ? 同时也把价格同交换价值区分开来。 ? (1)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使用价值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 ? 交换价值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 的购买力。 ? 水和金刚石的例子 ? (2)论述的缺陷 ? 1)他把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看成是价值一词的两 重意义。而没有认识到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是商品 这个范畴的两个因素。 ? 2)他认识到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区别是正确的, 比如水、钻石,他力图证明物品的交换价值和使用 价值是不相干的。但他忽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二者之间的联系,不明白使用价值是价值或物质交 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 (3)注意 ? 斯密所说的商品的“真实价格”、“劳动价格” 或“交换价值”,实指商品的价值。 ? 解决的问题:什么是交换价值的尺度。 ? 他所说的商品的“名义价格”、“货币价格”, 实指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即价格。 ? 2、劳动价值论及两种价值规定 ? (1)商品交换不过是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量的 交换 ? “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 ? 另外,他还提出了衡量劳动的“困难程度”和 “技巧程度”的重要性。 ? (2)两个自相矛盾或对立的价值规定 ? 第一个价值规定: ? 商品价值由商品生产耗费的劳动量决定。(在资本 主义产生以前) ? 第二个价值规定:? 商品价值由商品所能购买或支配的劳动量决定。 (在资本主义产生以后)? “一个人占有某货物,但不愿自己消费,而愿用以 交换他物,对他说来,这货物的价值,等于使他能 购买或能支配的劳动量。” ? (3)评价 ? 3、收入价值论? 三种收入价值论、三种收入构成价值论、三种收入决 定价值论? 工资、利润和地租是一切收入和一切可交换价值的三 个根本源泉。 ? 此时,他实际上又树立了一种价值规定或衡量商品交 换价值的另一尺度,即商品的价值或交换价值取决于 三种收入,从而脱离了劳动价值论,斯密三种收入决 定价值的观点在本质上属于生产费用论。(斯密的教 条) ? 4、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 (1)自然价格? 自然价格是以存在工资、利润和地租的一种平均 率为前提或条件的。 ? 自然价格即是指按自然率支付的工资、利润和地 租的总和。? 斯密直接把三种收入价值论作为分析自然价格的 基础。? 自然价格相当于商品的生产价格。 ? (2)市场价格? 商品通常买卖的实际价格叫作它的市场价格。? (3)自然价格与市场价格的关系? 斯密同配第一样,认为商品的市场价格是以商品 的自然价格为基础而变动的。? 市场价格与自然价格的背离对生产有自发的调节 作用。 ? 三、分配理论? (一)三大阶级的划分? (二)工资理论? (三)利润理论? (四)地租理论 ? (一)三大阶级的划分 ? 1、魁奈? 2、杜尔哥? 3、斯密? 斯密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中第一个正确划分资本 主义社会结构的人。他根据生产资料占有状况和 取得收入的形式来划分阶级结构,明确把资本主 义社会第一次划分为工人、资本家和地主三大阶 级。 ? (二)工资理论? 1、两种提法? 阐述工资理论的性质时,斯密实际上存在两种提法。 ? (1)第一种观点 ? 从第一个价值规定出发,工资是劳动的收入或报酬, 由劳动决定。劳动者以工资的形式取得的仅是劳动生 产物的一部分,属于不等价交换。 ? (2)第二种观点 ? 从第二个价值规定出发,工资是劳动的价格。劳动者 已按劳动的价格取得了足够的报酬,属于等价交换。 ? 第一种观点 ? 原始社会:劳动的全部生产物构成劳动的自然报酬或 者自然工资。 ? 资本主义社会:工资则只能由劳动生产物或劳动创造 的价值的一部分来构成,其余部分要当作土地地租和 资本利润扣除下来。 ?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资是劳动所得,是由劳动生产 物或其价值构成的。它不是劳动的全部生产物,而仅 仅是劳动生产物或其价值的一部分,是维持工人及其 家庭生活资料的价格。 ? 2、劳动的自然价格和劳动的市场价格? 他把劳动价格区分为劳动的自然价格和劳动的市场价 格(或称货币价格)。? (1)劳动的自然价格? 劳动的自然价格是维持工人及其家庭生活资料的价格。? (2)劳动市场的市场价格 ? 劳动市场的市场价格就是劳动市场上的现实的价格, 以劳动的自然价格为基础波动,劳动的市场价格取决 于资本家与工人在劳动市场上的竞争,资本家常常处 在有利地位。 ? 3、工资量的决定和变动规律? (1)工资量的决定(生存工资论)? 工资额至少应等于工人必要的生活资料。? (2)工资的变动规律? 工资的波动是由人口的波动引起的。 ? 当劳动力供给不足,其市场价格就会抬高。 ? 当劳动力供给过剩,其市场价格就会降低。 ? 4、工资变化的趋势? 斯密认为,工人的工资必然随着资本的积累和国 民财富的增长而不断提高。? 可见,他是把工资的变动与国民收入和资本是否 增加联系在一起。 ? “收入和资本的增加,就是国民财富的增加。所 以对工资劳动者的需求,自随国民财富的增加而 增加。” ? 而对劳动者需求的增加,必使工资增长。 ? (三)利润理论 ? 把利润当作资产阶级社会的一个特殊范畴来研究 是斯密的一大功绩。 ?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产生和发展时期对利润的研 究? ? 1、关于利润的两种观点? (1)第一种观点? 从劳动价值论出发,认为利润是工人劳动生产价 值的一部分,是工人劳动对原材料所增加的价值 在扣除工资后的余额。 ? 斯密说:“劳动者对原材料增加的价值,在这种 情况下,就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部分支付劳动 者的工资,另一部分支付雇主的利润,来报酬他 垫付原材料和工资的全部资本。” ? (2)第二种观点? 从收入价值论出发,他断言,利润是资本的自然 报酬,是资本家生活资料的正当来源,也即是商 品的实际生产费用。? “利润是用来报酬他垫付原材料和工资的那全部 资本的”代价,是“所冒风险的足够补偿,亦可 作为不辞辛苦运用这笔资本的足够报酬。” ? 2、利润量的决定 ? 根据耗费劳动决定价值的理论,? 认为利润量首先取决于资本所支配的劳动量和工资 量,利润量的大小同资本支配的劳动量成正比,同 工资量成反比。同时,他也指出,如果在劳动生产 率提高,各种产业迅速扩展的情况下,工资和利润 可同时提高。? 根据他的收入构成价值的理论, ? 认为利润量取决于资本,而与劳动量、工资量无关。 利润量同所投资本量的大小成正比。 ? 3、利润和利息的关系 ? 斯密把利息看作是利润的派生形式,? 认为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 因而是随着利润的变动而变动的。 ? “有资本不自用,而转借他人,借以取得收入, 这种收入,称为货币的利息。出借人既给借用人 以获取利润的机会,借用人就付给利息作为报 酬。”? “利息总是一种派生的收入”,偿还利息所用的 款项,是来自运用借款而获得的利润。 ? 他认为市场利息率对普通纯利润率所应有的比例, 随利润升落而变动。 ? 4、利润的变动趋势? 他还研究了利润的变动趋势,? 看到了利润率(竞争导致)在资本积累或国民财 富增长过程中有下降的趋势。 ? 利润率下降,但利润量不一定下降。 ? (四)地租理论? 1、两种观点? (1)第一种观点 ? 从劳动价值论出发,认为地租是劳动生产物或其价 值的一部分,是投入土地的劳动生产物或其价值在 工资、利润以外的一个扣除部分。? 由于有了土地私有制,“地主就要求劳动者从土地 生产出来或采集到的几乎所有物品中分给他一定份 额。因此,地主的地租便成为要从用在土地上的劳 动的生产物中扣除的第一个项目。” ? (2)第二种观点? 从收入价值论出发,? 认为地租是土地所有者的“自然报酬”, ? 把地租看作是商品价值的源泉, ? 或地租是生产费用的一部分。 ? 2、地租量的决定 ? 地租不过是租地资本家为取得土地使用权而向土地 所有者缴纳的农产品价格超过预付资本加平均利润 以上的余额。 ? 3、地租的变动趋势? 地租的变动趋势,随着资本的积累、社会财富的增 长和社会改良而增长。? 4、级差地租 ? 级差地租是由耕地的肥沃程度和距离城市的远近两 个条件引起的。 ? 斯密在研究了工资、利润和地租之后,对资本主 义社会三个阶级三种收入的关系作了这样的结论: 随着国民财富和资本的增加, ? 地租和工资都必然增加,? 而利润则必然降低。 ? 四、资本理论? (一)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二)资本理论 ? (一)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 1、生产劳动 ? 凡“能增加物的价值”的劳动,“因可生产价值”, 称为生产劳动。 ? 与劳动价值论相联系,只有为资本家生产利润的劳 动才是生产劳动,而其他一切劳动,即使是对社会 有益的,也是非生产劳动。 ? 2、非生产劳动? 凡“不能增加物的价值”的劳动,“因不可生产价 值”,称为非生产劳动。? 把能否生产物质产品看成是划分标准。 ? (二)资本理论 ? 1、资本的性质积累的资 源? (1)资本是能够用于取得利润的积累? (2)资本是用于继续生产的过去的积累 ? 讲到奢侈,一个人所以会浪费,当然因为他有现在享 乐的欲望。这种欲望的热烈,有时简直难于抑制,但 一般说来,那总是暂时的偶然的。 ? 再讲节俭,一个人所以会节俭,当然因为他有改良自 身状况的愿望。 ? 这愿望,虽然是冷静的、沉着的,但我们从胎里出来 一直到死,从没一刻放弃过这愿望。 ? 我们一生到死,对于自身地位,几乎没有一个人会有 一刻觉得完全满意,不求进步,不想改良。 ? 但是怎样改良呢,一般人都觉得,增加财产是必要 的手段,这手段最通俗,最明显。 ? 增加财产的最适当的方法,就是在常年的收入或特 殊的收入中,节省一部分,贮蓄起来。 ? 所以,虽然每个人都不免有时有浪费的欲望,并且, 有一种人,是无时不有这欲望,但一般平均说来,? 在我们人类生命的过程中,节俭的心理,不仅常占优势,而且大占优势。 ? 积累是国家致富的关键,节俭者是国家的恩人, 奢侈者是国家的敌人。 ? 资本积累――投资于新的生产工具、设备和运输 手段,分工效率将会大大提高。 ? 谁能够而且应当积累――资本家――租地农场主、 工厂主和商人? 把不从事生产劳动的人数减少到最低限度? 国家官吏、军人和神甫 ? 斯密写道:? “君主以及他的官吏和海陆军,都是不生产的劳 动者。他们是公仆,其生计由他人劳动年产物的 一部分来维持??在这一类人中,当然包含着各 种职业,有些是很尊贵很重要的,有些却可说是 最不重要的。前者如牧师、律师、医师、文人, 后者如演员、歌手、舞蹈家??” ? 2、资本的分类 ? (1)固定资本 ? 固定资本是指不必经过流动,不必更换主人即可提供 收入或利润的资本,主要包括企业使用的机器和工具、 营业用的不动产(商店、工场、农舍等)、土地改良 费用以及社会上人们学的有用的才能(人力资本的思 想)。 ? (2)流动资本? 流动资本是必须通过交换和流通才能为投资者带来利 润或收入的资本,它包括货币、作为生产者和商人的 售卖品的食品、原材料以及制成品。 ? 3、资本的积累? 用“勤俭起家论”来解释资本的积累。? 资本的积累来源于节俭。 ? “资本的增加,由于节俭;资本的减少,由于奢 侈与妄为。一个人节省了多少收入,就增加了多 少资本。”? 他还强调:“资本增加的直接原因,是节俭,不 是勤劳。诚然,专有节俭以前,须先有勤劳,节 俭所需的物,都是由勤劳得来的。” ? 4、资本的用途 ? 对于资本的用途,斯密认为使用在各个不同部门的 资本所提供收入的多少或者说资本生产力的大小是 极不相同的。于是,他从如何更有效地发挥资本的 效能,以更多地增加社会财富出发,? 根据投入各个经济部门中的资本生产力的大小,依 次列举了资本的各种不同的用途,即四种投资方法:? 一是,农、渔、矿业;二是,制造业;三是,运输 及批发商业;四是,零售业。 ? 五、 经济自由主义与国际贸易理论 ? (一)经济自由主义及其政策 ? (二)国际贸易理论 ? (一)经济自由主义及其政策 ? 斯密的经济论是以其人性论为基础的。他从“经 济人”的“利己心”出发,把“经济人”的“利 己心”看作是一切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本源。 ? 1、经济自由主义? 经济自由主义:利己主义? (1)经济人 ? 追求自身经济利益、表现人的利己本性 ? (2)利己心 ? 认为人的本性就是利己,即追求个人的经济利益。 ? (3)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的一致性? 利己――交换倾向――社会福利的增进? “以利人之物换取利己之物”? 他说:“每个人改善自身境况的一致的、经常的、 不断的努力是社会财富、国民财富及私人财富所 赖以产生的重大因素。” ? (4)满足人们“利己心”的最好途径就是实行 “经济自由”? “各个人都不断地努力为他自己所能支配的资本 找到最有利的途径。固然,他所考虑的不是社会 的利益,而是他自己的利益,但他对自身利益的 研究自然或者毋宁说必然会引导他选定最有利于 社会的用途。” ? “他通常既不打算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他 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由于他管 理产业的方式目的在于使其生产物的价值能达到 最大程度,它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在 这场合,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它受着一只看 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 要达到的目的。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比 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 益。” ? 《国富论》的中心思想是看起来似乎杂乱无章的 自由市场实际上是个自行调整机制,自动倾向于 生产社会最迫切需要的货品种类的数量。 ? 例如,如果某种需要的产品供应短缺,其价格自 然上升,价格上升会使生产商获得较高的利润, 由于利润高,其他生产商也想要生产这种产品。 生产增加的结果会缓和原来的供应短缺,而且随 着各个生产商之间的竞争,供应增长会使商品的 价格降到“自然价格”即其生产成本。 ? 谁都不是有目的地通过消除短缺来帮助社会,但 是问题却解决了。 ? 用亚当斯密的话来说,每个人“只想得到自己的 利益”,但是又好象“被一只无形的手牵着去实 现一种他根本无意要实现的目的,??他们促进 社会的利益,其效果往往比他们真正想要实现的还要好。”(《国富论》,第四卷第二章) ? 但是如果自由竞争受到阻障,那只“无形的手” 就不会把工作做得恰到好处。? 因而斯密相信自由贸易,为坚决反对高关税而申 辩。事实上他坚决反对政府对商业和自由市场的 干涉。他声言这样的干涉几乎总要降低经济效率, 最终使公众付出较高的代价。 ? 斯密虽然没有发明“放任政策”这个术语,但是 他为建立这个概念所做的工作比任何其他人都多。 ? 2、经济政策? (1)强调自由放任,看不见的手 ? (2)分析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坏处? (3)反对国家干预,反对垄断 ? (二)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理论? 斯密认为自由主义原则,不仅适用于国内,也适 用于国际,即主张在国际之间实行国际分工和对 外贸易自由。在斯密看来,国际的分工和自由贸 易,正如国内的分工和自由交换一样,能促进劳 动生产力的发展,使交换双方都能获得好处。一 国从对外贸易中得到的主要利益不是输入金银, 而是输出本国消费不了的剩余生产物,输入本国 需要的物品。 ? 斯密对英国的各种外贸政策进行了详细的批判,并 且提出了自由贸易的纲领。这是他最重要的一条要 求,也是反对重商主义的最直接方式。作为19世纪 英国产业资产阶级标志的自由贸易原则就是这样出 现的。 ? 在私密的猛烈攻击之下,重商主义的各种主张一个 一个地被驳倒了,包括强制性贸易顺差;禁止某些 商品进出口;高额关税;专门为出口服务的垄断贸 易公司。 ? 斯密认为,英国在爱尔兰和美洲殖民地实行的扼 杀当地工业和商业组织的政策是缺乏远见的和荒 谬的,他说: ? “禁止人民大众制造他们所能制造的全部物品, 不能按照自己的判断把自己的资财与劳动投在自 己认为最有利的用途上,这显然是侵犯了最神圣 的人权。” ? 六、国家职能和赋税原则? (一)国家职能 ? (二)赋税原则 ? (一)国家职能 ? “??按照自由的制度,? 君主只有三个应尽的义务??? 第一,保护社会,使其不受其他独立社会的侵犯。 第二,尽可能保护社会上各个人,使他不受社会 上任何其他人的的侵害压迫,亦是说,要设立严 正的司法机关。? 第三,建设并维持某些公益事业及某些公共设 施。” ? (二)赋税原则 ? 1、考察了国家(君主)的各项费用? 国家的职能为三项,从而相应的费用也从这三项 分别加以说明。? 而且,斯密还把一国的经济分成私人部门和公共 部门,公共部门指国防、行政、司法和各种公共 工程和设施。? 因此,相应的费用就包括国防费,司法费用,公 共机关和公共工程的的费用等。 ? 2、考察了国家财政的各项收入? 斯密认为国家财政的各项收入的来源是税收和公 债。? 税收的来源是三种收入,其中地租是最适合课税 的。 ? 3、提出了一般赋税的四种原则? 税收四项原则: ? 公平、确定、便利、经济。 对斯密的评价? 亚当?斯密一生顽强地进行科学研究,对政治经 济学作出了重大贡献,成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伟 大奠基人,对后世经济思想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 近代经济学说的创始人。 ? 亚当?斯密的学说是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伟大代表 李嘉图学说的基础和出发点,尽管李嘉图在自己 的著作中对斯密的学说多有异议和批评,但是他 认为这并不影响他自己对这位著作家的推崇。 ? 李嘉图的信徒麦克库洛赫是这样评价斯密的: “??斯密博士是政治经济学现代体系的真正创始 人。假如说他留给我们的不是一本完善的著作,但 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他留给我们的已经是一本较 过去问世的任何的著作包含着更多真理的著作。他 指出了并且铺平了一条道路,循着这条道路,以后 的哲学家即有可能完成许多他所没有完成的东西, 改正他曾犯过的错误,并作出许多新的和重要的发 展??斯密博士的著作,都必须放在那些有助于人 类自由、开化和富裕等著作的最前列。” ? 马克思也对斯密的学说作了详尽地、深入地和透 彻地研究。他对斯密的历史地位是这样评价的:? “在亚当?斯密那里,政治经济学已发展为某种 整体,他所包括的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 ?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就是在批判继承了这一古典 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 总之,斯密是18世纪中后期代表产业资产阶级利 益的经济学家。他的理论反映了资产阶级争取经 济自由、增长社会财富、发展资本主义生产的要 求,为英国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建立自己 的统治地位提供了理论武器。 ? 他所建立的《国富论》为代表的经济学体系,系 统地论述了政治经济学的各个范畴,几乎包括了 经济科学的各方面的内容,已经形成为英国古典 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第三节大卫?李嘉图的经济理论一、李嘉图的生平、著作与方法 二、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 三、分配理论 四、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理论 ? 一、李嘉图的生平、著作与方法 ? (一)李嘉图所处的时代 ? 1、社会化大生产工厂制度的确立? 2、社会阶级结构和阶级斗争 ? (二)生平著作? 1、生平? 李嘉图,David Ricardo () ? 19世纪初英国古典政治经 济学的杰出代表和完成者。 ? 走向科学的道路:不同寻常,令人惊异 ? 李嘉图的一位后继者在1821年曾满怀热情地写道:? “这是可能的吗?一个英国人,既非科班出身, 又忙于商业和公众事务,居然完成了所有大学和 百年来科学思想未能推进一步的事业。” ? 2、“黄金价格”的辩论 ? 1809年李嘉图在《晨报》上匿名发表了《黄金价格》, 引起了所谓“金价论战”。? 论战分为“金属派”和“反金属派”两方。? 李嘉图成为“金属派”的首领。他以货币数量论为依据, 认为金价上涨的原因是银行券发行过多,从维护工业资 产阶级利益出发,要求有一个稳定币值的货币制度。 ? “反金属派”由英格兰银行董事、金融界利益集团和执 政党政府构成,他们从维护现行货币政策和他们的利益 出发,否认银行券发行数量是影响物价的原因。 ? 3、“谷物法”的辩论 ? 1815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修订的“谷物法”,引起了对这 一法令的辩论。 ? “谷物法”是限制外国粮食进口的保护贸易政策,它维 持和提高国内粮价,使地租增加,给土地所有者带来利 益,这对租地农场主是不利的。 ? 李嘉图也积极参加了这一问题的辩论,对“谷物法”提 出尖锐的批评。 1822年发表了《论农业保护关税》, 与代表土地贵族利益的经济学家T.R.马尔萨斯进行了激 烈的论战。 ? 这场辩论继续了许多年,直到1846年英国政府才废除了 “谷物法”。 ? 4、著作? (1)《黄金的价格》 1809年? (2)《论低价谷物 对资本利润的影响》 1815年? (3)《政治经济学 及赋税原理》1817年 ? 1)《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 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 ? 1817年伦敦出版,1819年和1821年分别出了第2版 和第3版。? 该书一发表就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他本人也成为当 时英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并且成为了英国古典经 济学的完成者。 ? 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一书中,他建立起了? 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论为中心的理论体系。? 他直接继承斯密理论中的科学因素,并作出重要的 发展。 ? 李嘉图强调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 ? 阐明和研究财富在社会各阶级间分配的规律。 ? 李嘉图撰写此书的目的,? 在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力,? 力图证明只有产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才是同生产力发 展的要求相一致, ? 证明利润增长决定资本积累,资本积累决定生产力 发展,为产业资产阶级追求利润、积累资本、增长 财富、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提供了理论武器。 ? 2)篇章结构 ? 该书由32章组成,其内容大体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政治经济学原理(1-7章)? 价值;地租、工资、利润;国际贸易 ? 第二部分:赋税原理(8-19章) ? 第三部分:评论斯密及其他作家各种理论(20-32 章) ? (三)功利主义思想? 李嘉图以边沁的功利主义作为他的经济学自由主义 的哲学基础,《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的基本思 想就是经济自由主义,而经济自由主义的出发点是 个人主义,即认为经济自由和个人利益相符合,经 济自由刺激了个人生产的积极性为社会生产力的发 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 (四)李嘉图的研究方法? 李嘉图的理论在研究方法上使用抽象研究方法。 ? 二、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 (一)李嘉图的劳动价值理论? 劳动价值理论是李嘉图全部经济学说的基础和出 发点。 ? 李嘉图继承和发展了斯密的耗费劳动决定商品价 值的理论,始终一贯地坚持这一原理,并运用该 原理来考察资本主义的一切经济范畴和规律。 ? 1、区分了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价值与交换价值? (1)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 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前提。? 效用对交换价值是必不可少的,全然无用的东西不 会有交换价值。 ? (2)价值与交换价值? 相对价值的两种含义:? 一是指由劳动时间决定的交换价值,这是真正意 义上的价值,李嘉图称“绝对价值”、“真实价 值”、“实在价值”、“价值一般”; ? 二是指一商品的交换价值表现在其他商品的使用 价值上。这是名副其实的交换价值,李嘉图称为 “比较价值”。 ? 1)价值又称为“绝对价值”、“真实价值”、 “实在价值”、“价值一般”等,劳动是价值的尺 度。? 李嘉图把商品分成两类: ? 一类是劳动不能增加其数量的产品;? 另一类是劳动可以无限增加其数量的产品。? 这两类商品的价值来自不同的源泉。? 2)交换价值又称为比较价值,交换价值是由实在 价值来调节的。 ? 2、分析了劳动量与商品价值量间的各种关系。? (1)商品的价值与投入它们的劳动量成正比。在劳 动生产率发生变化时,商品价值的大小与劳动生产 率成反比。? (2)社会劳动决定商品价值,把最坏条件下生产一 种商品所耗费的劳动作为社会必要劳动。? (3)把不同质的劳动还原为同一的社会劳动,把复 杂劳动看作倍加的简单劳动。 ? 3、区分了直接劳动和间接劳动。? 直接劳动是指生产中新加入的劳动,? 间接劳动是指生产资料转移到商品中的价值。? 他认识到商品价值包括? 工人直接劳动(活劳动)创造的新价值 ? 和由间接劳动(物化劳动)所体现的旧价值, ? 并指出只有工人新加入的活劳动才创造新价值,机 器等生产资料本身不创造新价值。 ? (二)对斯密价值理论的批评 ? 1、斯密区分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看到了二者 的区别,但没有看到二者的联系,李嘉图纠正了斯 密的这个不足。 ? 2、李嘉图批评斯密同时用耗费劳动和购买劳动两 种规定说明价值决定,实际上是提出了两个不同的 价值标准尺度。? 3、批评斯密抛弃劳动价值论,用三种收入决定价 值的观点 。 ? (三)货币理论? 1、李嘉图在货币理论上的贡献? (1)在货币的本质问题上 ? 李嘉图继承了斯密的看法,认为货币是商品,具有商 品的本性,有内在价值,其价值也是由生产它耗费的 劳动量决定的。 ? (2)在货币的职能问题上 ? 李嘉图主要论述了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 把流通手段作为货币的基本职能;认为金币或黄金是 最适宜的价值尺度,纸币是金银货币的代表。 ? (3)关于货币流通的规律,他提出了一下见解:? 1)一国所能运用的货币量必然取决于流通一定量 商品的价值。 ? 2)货币流通量的变化取决于商品流通的需要和商 业的兴衰。? 3)纸币和金币服从不同的流通规律。? 他认为,发行纸币时,最要紧的是充分认识限制数 量这一原则所产生的效果。 ? 2、李嘉图的货币数量论? (1)早期货币数量论不幸滑入了货 币数量论的泥 潭? (2)李嘉图的货币数量论? 李嘉图根据1797年英格兰银行停止银行兑现以后许 多商品价格上升的事实,得出了这一结论:? 商品进入流通之前没有价格,货币没有价值,商品 价格与货币价值由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决定。 ? (3)李嘉图稳定流通的方案? 1)实行金本位制。? 2)在金本位基础上实行纸币通货制度。 ? 3)在实行纸币通货制度时,必须严格控制纸币发 行量,银行应有十足的金储备。 ? 三、分配理论? 分配论是李嘉图经济理论的核心。? 他认为“确立支配这种分配的法则, ? 乃是政治经济学的主要问题”。 影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长。 ? 因为收入怎样分配直接影响着利润和资本积累, ? 李嘉图接受了斯密三个阶级三种收入的学说。? 他强调在三种收入中只有利润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最重要,因为只有利润增加,才能增加资本积累, 促进生产力发展, ? 而利润的增长又受制于工资和地租的变动。? 所以什么是工资、利润、地租,他们的量的大小如 何决定,各种收入之间的比例关系如何,其变动趋 势又如何,就构成了李嘉图分配理论的主要内容。 ? (一)工资理论 ? 1、工资? (1)李嘉图认为工资是雇佣工人的劳动收入,是 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而这一部分就是劳动 者自身的价值或者价格。? (2)李嘉图区分了劳动的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 李嘉图把劳动看作是一种商品,因而也有其? 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 2、关于工资变动规律的分析(富有特色的贡献) ? 对工资的变动,李嘉图用市场价格围绕劳动自然价 格的波动来说明。 ? 3、关于工资发展趋势的分析(前所未有) ? 提出相对工资的概念,即把工资收入作为工资、利 润和地租三种收入总和中的一部分,考察工资所占 比例的变化。? 李嘉图以相对工资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 经济利益关系。 ? (二)利润理论? 1、利润? 利润是资本所有者的收入,是劳动者创造价值的一 部分。 ? 利润在李嘉图的经济理论中具有双重意义: ? 一是指本来意义上的利润,是剩余价值与全部垫支 资本之比。 ? 二是指剩余价值,是利润与垫支在工资上的资本相 对比。 ? 2、利润量的决定与变化? (1)利润的决定? 利润的大小取决于工资的大小,利润是劳动创造的价 值超过工资的余额。 ? (2)利润量的变化规律 ? 利润的变化取决于工资的变化,后者是原因,前者是 结果,变化的方向相反。在商品价值不变的情况下, 工资上涨,利润就下降;工资下降,利润就上涨。 ? 3、利润的变动趋势(本来意义上的利润) ? (三)地租理论? 以对级差地租理论的卓越分析而闻名于世。? 1、地租? 地租是为使用土地的原有和不可摧毁的生产力而付 给地主的那一部分土地产品,是投入土地的劳动产 品价值一部分,它是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利润。 ? 2、区分了土地地租和土地投资的利润和利息? 农场主对经过改良土地所支付的报酬实际分为两部 分: ? “一部分是付给土地的原有和不可摧毁的生产力 的,”? 另一部分则是付给改良土地的资本所支付的。? 前者才是严格意义上的地租,后者只是资本的利息 或利润。 ? 3、级差地租理论? 地租的定义:? “地租总是由于 ? 使用两份等量资本和劳动 ? 而获得的产品之间的差额。” ? (1)地租产生的原因? 土地的有限性以及土地在肥沃程度和位置上的差别 性。? 在同一块地上增投等量资本所得结果的不同。 ? “地租总是由于追加的劳动量所获报酬相应地减少 而生产的。”? 也就是说运用等量资本或劳动耕种不同质量、位置 不同,以及在同一土地上连续投资所得结果不同而 产生的差额构成地租。 ? (2)级差地租Ⅰ(假定耕种序列是下降的)? 级差地租Ⅰ产生的原因:? 土地的有限性以及土地在肥沃程度和位置上的差别 性。 ? 假定: ? 耕种序列是下降的,即由先耕种优等地再推进到耕 种劣等地。 例1:垫支资本 产量 价值(元) (元) (公斤)耕种一等地耕种二等地4004001000900556500 ? 社会劳动决定商品价值,把最坏条件下生产一种商 品所耗费的劳动作为社会必要劳动。? 农产品的价值: ? 耕种二等地每公斤农产品的价格: ? 500/900=0.56 ? 级差地租Ⅰ:? 运用等量资本或劳动耕种不同质量、位置不同所得 结果不同而产生的差额构成级差地租Ⅰ 。 ? ()×500/900=100×0.56=56 ? 500:400+100 ? 此时,一等地的地租可以计为:? ()×500/900=100×0.56=56? 也就是说第一等地的产量是1000公斤,价值是556元, 除收回垫支资本400元,平均利润100元之外,尚余 56元支付地租(是平均利润以上的超额利润)。 ? 一二等地产量之间的差额就成为第一等地的地租。? 而第二等地的产量是900公斤,价值是500元,只能 收回垫支资本400元和平均利润100,没有地租。 例2:垫支资本 (元) 产量 (公斤) 价值(元)耕种一等地耕种二等地 耕种三等地400400 4001000900 800625562.5 500 ? 此时,一等地的地租可以计为: ? ()×500/800=200×0.625=125? 第一等地的产量是1000公斤,价值是625元,除收 回垫支资本400元,平均利润100元之外,尚余125 元支付地租。(一三等地差额构成一等地的地租) ? 第二等地的产量是900公斤,价值是562.5元,除收 回垫支资本400元和平均利润100元之外,尚余62.5 元支付地租: ? (900-800)×500/800=100×0. 625=62.5? 二三等地差额构成二等地的地租。? 而第三等地的产量是800公斤,价值是500元,只能 收回垫支资本400元和平均利润100元,没有地租。 ? (3)级差地租Ⅱ? 级差地租Ⅱ产生的原因:? 在同一块地上连续投资所得产量不同。 ?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 在同一块地上增投等量资本的劳动,产量并不以相 同比例增加,而总是递减。 ? 在同一土地上连续投资所得结果不同而产生的差额 构成级差地租Ⅱ 。? 在旧有土地上追加等量资本和劳动,其生产率必然 降低,这样也会产生地租。? 例如:对同一块一等地先投入第一份资本生产100 夸特净产品,但第二份等量资本只能生产85夸特净 产品,第一份资本就产生了15夸特的地租。 ? 4、探讨了地租与利润的对立问题? 他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财富和资本的积累、人口 的增加,地租必然不断地增长。? 而地租的增长,又必然引起利润的下降,利润量同 地租量必然朝相反方向,所以利润和地租是对立的。 ? 四、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理论 ? (一)资本积累与经济危机理论 ? 1、关于财富增长方式的论述 ? 李嘉图认为财富是由必需品和享受品构成的。? 就一国来说,财富增长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用更多的收入来维持生产性的劳动,这 不仅可以增加商品的数量,而且可以增加其价值。” ? 第二种方式,“不增加任何劳动者,而使等量劳动的生 产效率增大―这会增加商品的数量,但不会增加商品的 价值。” ? 2、关于资本及其划分 ? (1)李嘉图认为资本是财富的一部分,即用于生 产的物质财富,也是生产资料。 ? (2)李嘉图把资本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 根据资本的耐用程度或使用时间的长短: ? 消耗得快,必须经常再生产的资本是流动资本 ? 消耗得慢,不必经常再生产的资本是固定资本 ? 3、资本积累及其源泉? (1)资本积累? “节约收入以增加资本”就是李嘉图的资本积累概 念。 ? 资本积累就是节约收入,增加资本。 ? 增加生产性消费,减少非生产性消费。 ? (2)总收入和纯收入? 总收入:? 三种收入(即工资、利润、地租)的总合; ? 纯收入: ? 利润加地租。 ? (3)资本积累的源泉与方法?1)资本积累的源泉? 李嘉图认为资本积累的源泉,只能来自纯收入,? 而在纯收入中,? 资本积累的多少,又取决于利润的大小, ? 因而利润是资本积累的真正源泉,也是资本积累的 动机或目的。 ? 2)资本积累的方法? 第一,发展科学,改进技术,采用机器,提高劳动 生产率,降低货币工资,增加利润,扩大资本积累 的源泉。? 第二,减少非生产消费,主要是降低地租和赋税。 ? 4、关于经济危机的理论? 李嘉图认为资本积累和扩大再生产不会引起生产过 剩和经济危机的出现。? 资本主义是可以自行调节、不断运行的经济机制。 ? 只承认局部的生产过剩,否认普遍生产过剩的可能 性。 ? 说明 :? 认为生产可以创造需求,从事生产的人必须购买和 消费别人的产品。? 他认为人们的消费欲望是无限的,从而“需求也是 无限的”。 ? 认为局部生产过剩、个别产品供过于求可以通过市 场竞争很快得到纠正和调节。 ? (二)赋税原理? 1、主张廉价政府? 2、最好的财政计划是少用钱,最好的赋税是税额 最少的赋税 ? 赋税的来源 ? 3、赞同斯密的税收四原则 ? (三)比较成本学说? 自由贸易的理论基础或依据就是比较成本学说。? (1)斯密的绝对成本优势原理? 斯密认为国际分工应按由于地域自然条件不同而形 成的商品成本绝对差异而分工,即一个国家输出的 商品一定是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生产成本绝对低 于他国的商品。 ? (2)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原理是在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 差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李嘉图认为国际分工与国 际贸易的一般基础不是绝对成本,而是比较成果或 比较利益。 ? 其基本原理如下: ? 即使一国与另一国相比,在商品生产成本上都处于 绝对劣势,但是只要本国集中生产那些成本劣势较 小的商品,而另一个在所有商品生产成本上都处于 绝对优势的国家,则集中生产那些成本优势最大的 商品,即按照“有利取重,不利取轻”的原则进行 分工与贸易,同样会增加社会财富,交易双方也都 能获得利益。 ? 在国际交换中100个英国人的劳动产品有可能交换 80个葡萄牙人的劳动产品,也可能换120个东印度 人的劳动产品。因此,最有效最有利的对外贸易原 则应是比较成本原则。? 例如英国和葡萄牙两国进行贸易,假定葡萄牙生产 一定数量的酒只需80个工人一年的劳动,生产一定 数量的毛呢只需要90个工人一年的劳动,而英国生 产同量酒和毛呢,则分别需要120个工人和100个工 人一年的劳动。显然葡萄牙在生产两种商品上都占 优势。 ? 按照理想的国际分工,两类商品最好都在葡葡牙进 行生产,但由于资本和劳动转移的困难,不可能把 两种商品都移在葡萄牙生产。? 根据比较成本原则,葡萄牙可以生产成本最低的葡 萄酒,英国可以生产成本比较有利的毛呢,两国进 行交换都能得到利益。 ? 这一学说在19世纪初英国扩大对外贸易,占领世界 市场中曾起了积极的作用。 ? ? ? ? ? ? ? ?19世纪, 真是个冷酷的世纪! 在这没有星光的夜里, 你会被无情地抛弃! 在这漫长的黑暗里, 正经事是不会多的。 你可听到无力的抱怨和诅咒, 还可看到无神的目光和虚弱 的身躯! ? 不是病魔把你带走, ? 就是无聊、愁苦和空虚, ? 时代让人到处碰壁。? 这是经济理论的时代, ? 又是议会、银行和联邦的 世纪, ? 到处都有宴会的火烛,动 听的言词, ? 股票、租金和证券的投机。? ? ? ?资产阶级暴发户的世纪, 无处不发散着腥臭气! 在平等和友好的幌子下, 隐藏着一堆堆腐朽不堪的 东西。 ? ――亚历山大?布洛克 ? 在这不幸的时代,? 他们的快乐和上帝, ? 他们的生死和目的, ? 就是货币!货币!货币! ――拜伦 第四节 萨伊和马尔萨斯的经济学说? 一、马尔萨斯的经济学说? 二、萨伊的经济学说 ? 一、马尔萨斯的经济学说? (一)概述? (二)人口理论? (三)价值、利润和地租? (四)有效需求不足危机论 ? (一)概述 ? 1、生平? 马尔萨斯(),英, 人口理论的创始人。? 2、著作 ? 《人口原理》年, 一举成名 ? 《政治经济学原理》1820年, 系统地表述了需求决定供给的 理论 ? 《政治经济学定义》1827年 ? (二)人口理论? 1、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 (1)改革运动的思想家 ? W?葛德文() ? (2)法国革命思想家? 马里?让?康多赛()? (3)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 ? 2、人口理论 ?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概括起来,? 有两个公理,两个级数和三个法则。 ? (1)两个公理? 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 ? 第二,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 人类有无限增长的倾向,而食物却不能无限增长, 于是会产生人口过剩,但人口的增长受到自然规 律的有力约束。 ? (2)两个级数? 根据这两个公理,他得出一个论断,即人口按几 何级数增长,生活资料以算术级数增长,人口增 长总是快于生活资料的增长。? 他认为:“人口增加必须受生活资料的限制,生 活资料的增加,人口必须增加;占优势的人口增 加力,为贫穷及罪恶所抑压,致使现实人口得与 生活资料相平衡。” ? 由于两个级数的增长率无法得到证实,? 遭到非难, ? 于是马尔萨斯又把它作为趋势来表述,? 说“依照人口原理来说,人类有一种比粮食增长 更快的趋势。” ? (3)三个法则? 在第二版中,他提出了道德抑制,即降低人口出生率 以保持人口和生活资料之间的均衡。他从他的人口增 长“规律”基础上引申出三点结论或命题: ? “1、人口必然地为生活资料所限制;? 2、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坚定不移地增长, 除非受到某种非常有力而又显著的抑制的阻止; ? 3、这些抑制,和那些遏制人口的优势力量并使其结果 与生活资料保持同一水平的抑制,全部可以归纳为道 德的节制,罪恶和贫困。” ? 这里所谓的道德节制就是禁欲和晚婚。? 所谓罪恶和贫困,就是用自然的和人力的强有力 手段来消灭过剩人口。? 他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战争、瘟疫、灾祸、繁重 劳动,极度贫困和饥荒。 ? 3、结论? (1)失业和贫困是人口规律作用的结果。? (2)财产私有制是人口规律作用的结果,是最 良好的制度。? (3)工人工资同样是受人口规律支配。? (4)依据人口理论,马尔萨斯反对英国济贫法, 代之以“贫民习艺所。 ? 4、评价 ? (三)价值、利润和地租 ? 1、价值论? 马尔萨斯断言,一切商品的交换价值是由商品所 能支配的劳动量决定的。? 2、利润论 ? 利润是国民收入中归于资本家的部分,是商品价 值扣除各种垫支后的余额。? 利润是由商品流通过程中供求关系产生的? “让渡利润”。 ? 3、地租论? 地租是产品总价格中扣除劳动工资和耕种投资利 润之后的剩余部分。? 地租是对地主占有土地的肥力的报酬,是自然对 人类的赠予或是上帝对人类的赐予。 ? 地租产生的原因有三:一是土地的性质;二是生 活必需品的性质;三是肥沃土地的稀缺性。 ? 地租增加是社会繁荣进步的标志。 ? (四)有效需求不足危机论? 1、有效需求不足危机论? 马尔萨斯认为:生产与消费或供给与需求的关系是 生产发展的条件。在这种关系中,如果发生有效需 求(即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不足,就会出现 生产普遍过剩的经济危机。? 资本主义生产要顺利进行,必须维持足够的“有效 需求”,即必须使消费者有足够的购买力。因此他 主张扩大和刺激地主等不生产阶级的消费。 ? 2、有效需求的提供者? 马尔萨斯认为,? 在劳动者、资产阶级和非生产性的消费者 ? 这三大阶级中, ? 资本主义社会的有效需求或有效消费 ? 是由一批非生产性的消费者提供的。 ? “一批非生产性消费者的特殊作用在于? 保持产品与消费的平衡, ? 使全国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获得最大交换价值,? 从而促进财富的增长。” ? 3、评价 ? 二、萨伊的经济学说? (一)概述?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任务和方法 ? (三)生产三要素论 ? (四)价值论 ? (五)分配理论? (六)销售理论? (七)经济政策思想 ? (一)概述 ? 1、生平 ? 让?巴蒂斯特?萨伊() ? 法国资产阶级庸俗政治经济 学的创始人 ? 2、著作 ? 《政治经济学概论―财富的 生产、分配和消费》1803年 ? 《政治经济学教程》年 ? 1803年发表他的代表作? 《政治经济学概论―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 ,? 由《导论》和第一篇《财富的生产》,第二篇《财富 的分配》,第三篇《财富的消费》共四部分组成。? 《导论》规定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研究方法。? 《财富的生产》除了论述生产领域的问题外,还论述 了商品流通,对外贸易和货币等问题。 ? 《财富的分配》中提出了分配的对象是价值的理论。 ? 《财富的消费》提到了个人消费并重点探讨了公共消 费。 ? 他是继亚当? 斯密,李嘉图古典经济学派兴起之后 的又一个经济学伟人,? 然而命运总是不眷顾这些伟大的思想家,? 作为其生命延续的经济思想在其生前遭到封禁, 而在死后又被人诟谤。 ? 萨伊作为庸俗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 ? 一直被主流教科书视为资本家的辩护者。 ? 在经济学史上,争议最大的经济学家莫过于萨伊了。 ? 李嘉图称他为“大陆著作家中首先正确认识并运用斯密原 理的人”,他的功绩“大于所有其他大陆著作家的全部功 绩”。 ? 马克思认为,他是法国庸俗经济学的创始人。 ? 在现代,凯恩斯经济学的建立是从批判萨伊定理开始的, ? 而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供给学派又把萨伊定理奉为真理。? 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和观点出发,给同一个人以不同 的评价,是极为正常的。关键是,应该尊重历史事实,还 历史以本来的面目。在中国的经济学史研究与教学中,萨 伊一直是受批判的反面角色,重新认识萨伊? ? (二)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任务? 1、对象和“三分法”? 萨伊认为政治经济学是“阐述财富的科学”,它 “阐明财富是怎样生产、分配与消费的”。 ?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是在一般社会制度下人类对财 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 相应地,把政治经济学划分为生产、分配和消费 三个部分,即“三分法”,为后来经济学家所采 用。 ? 2、目的和任务 ? 萨伊认为政治经济学的目的和任务是? 揭示财富的由来和方法,? 富人与穷人利益的一致, ? 使国家获得良好经济制度的利益。 ? 他说到:“如果政治经济学揭示财富的由来,如果 它指出充实财富的方法,并教导我们如何可逐日取 用更多的财富而财富不致枯竭;如果它证明,一个 国家的人口可增多,而同时又能有更好的生活必需 品的供应;如果它满意的证明,富人与穷人的利益, 以及各个国家的利益,不是相对立,而所有对抗全 是愚蠢;如果可从这些论证推断,许多被认为无可 救治的弊病,不但可以救治,而我们可无须再遭受 我们所不愿意遭受的痛苦,那么我们就必须承认, 没有什么研究比政治经济学研究更为重要,更值得 有高尚思想和仁慈思想的人的研究。” ? (三)生产三要素论 ? 萨伊的生产论是价值论的基础,? 他认为具有内在价值的社会财富? 都是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来的。 ? 1、生产与效用? (1)什么是效用?? 萨伊说到:“物品满足需要的内在力量叫做效用。” ? 萨伊提出,财富不一定要是“有形成品”也可以是 “无形产品 ”。 ? (2)生产与效用 ? 生产创造效用(服务) ? “所谓生产不是创造物质,而是创造效用。”而效 用又不过是服务,因此,生产不外是提供服务。 ? 2、效用与价值? 凡是有效用的物品,? 就是财富,就拥有价值。? 财富之所以有价值,也就是因为它有效用。 ? 效用――价值――财富 ? 生产 效用 价值 ? 3、生产三要素―效用的生产? 萨伊认为物品的效用就是物品价值的基础,而物品 的效用是由劳动、资本、自然力协同生产的,它们 就是生产的三要素。? 效用是通过生产要素(劳动、资本、自然力)的协 同活动和协力作用生产出来的。? 无论何时何地生产都不能缺少这三个要素,这就是 劳动、资本和自然力。这三个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共 同协力,各自提供生产性服务,从而生产出效用来。 ? 劳动的生产性服务? 资本的生产性服务 ? 自然力的生产性服务 ? (四)价值论 ? 萨伊的价值论是? 效用论、供求论和生产费用论的混合体,? 他以效用为决定价值的基础, ? 以供求决定价值的变动, ? 以生产费用决定价值的最低限度。 ? 1、效用价值理论? (1)效用论的基本论点? 一是价值由效用决定;(效用决定价值)? 二是价值由生产要素生产;(生产要素创造效用) ? 三是价值由价格测量。(价格决定价值) ? 关于价值的测度,? 萨伊认为各种物品效用不同,? 找不到一个统一的衡量尺度,? 所以不能用效用作为衡量价值的尺度, ? 而只能用价格衡量。 ? 他认为“价格是测量物品价值的尺度, ? 而物品的价值又是测量物品效用的尺度。”一是价值由效用决定 ? (2)效用论的矛盾? 萨伊把价格作为测量物品价值的尺度, ? 而商品价格的高低又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 于是他在效用价值论遇到矛盾时,? 便又转向了供求决定价值的理论。 ? 2、供求决定价值论? (1)萨伊提出了供求变动决定价格变动、供给 与需求的相对强度是形成价格的基础的观点。? 1)“需求与供给是天平秤杆的两个相反的极 端,从秤杆下垂着贵与廉这两个天平盘,价格是 平衡点。在这一点上,一边的动力停止作用,另 一边的动力就开始作用。” 2)供求变动决定价格变动,需求与供给都受 价格的限制。? ? (2)供求论的矛盾? 供求决定价值的理论存在一个矛盾,那就是在供 求相等、其相互作用完全抵消时,价值究竟是什 么决定的?? 供求相对强度的平衡是怎样形成的? ? 还有供求关系影响价格的变动,但不能说明如何 确定,即不能说明价格变动的基础。 ? 于是,萨伊又转向了生产费用价值论。 ? 3、生产费用论? 萨伊认为虽然供求变动决定着价格变动,但供求 对价格作用有一个限度,这个限度就是生产费用。? 萨伊认为,劳动、资本、土地在生产中各自提供 了“生产性服务”而分别获得相应的收入―工资、 利息和地租,作为自身耗费的补偿,因此,所谓 生产费用,也就是工资、利息和地租的总和,它 决定商品的价值。 ? (五)分配理论 ? 萨伊的分配论是以生产三要素论为基础的。? 他认为劳动、资本、土地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 都提供了“生产性服务”,三者都创造了产品的 价值,因而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应取得相应的报 酬。劳动的所有者取得工资,资本的所有者取得 利息,土地的所有者取得地租。由此形成了三位 一体的分配公式:劳动-工资、资本-利息、土 地-地租。 ? 萨伊的三位一体公式,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说成 物与物的关系:? 劳动产生工资,资本产生利息,土地产生地租。 ? 社会各阶级彼此独立,从而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 关系。? 他把生产的三要素及相应的收入看成是永恒存在 的,从而抹煞了资本主义社会分配的历史性。? 这个分配公式对后来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具有重 大影响。 ? 1、工资? (1)工资? 萨伊断言工资就是工人劳动的全部报酬,工人并 未受到剥削。 ? 他批评西斯蒙第要求企业主向工人提供救济的建 议,也反对李嘉图工资与利润对立的见解。 ? (2)三类劳动? 萨伊在论述价值生产中的各种不同劳动时,把劳 动分为三类:? 一是,研究规律和自然趋势的科学家的劳动;科 学家的劳动能够创造出一种持续的供给,这类劳 动供给超过需求,贡献大,报酬低。? 二是,应用科学家的知识而创造新产品的农场主、 工厂主和商人的劳动;企业家的劳动供不应求, 劳动的报酬很高。 ? 三是,在前面两种人的指挥和监督下生产产品的 工人的劳动。普通工人的劳动是一种简单、粗笨 的劳动,只要维持其生存就可确保这种劳动的供 给,因而,他主张实行低工资政策,认为这样可 使商品价格下降,对整个社会消费有好处。? 他认为,产品是这三种劳动的成果,这三种劳动 都属于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 ? 2、利息 ? 萨伊把利润分为: ? 资本的利润和使用资本的劳动的利润。 ? 前者是对于资本的效用或使用资本所付的租金,也即 是利息;? 后者是对企业家管理劳动所付的报酬,即企业家的收 入或工资。? 萨伊较早的区分了资本家和企业家,相应地把利息看 作是资本发挥职能(即资本的服务)的结果,因此, 资本在他的理论上直接产生的不是利润,而是利息。 ? 3、地租? 萨伊把地租看作是对土地的生产性服务的报酬,? 同时,? 他也反对李嘉图关于利润与地租对立的观点,? 认为地租是地主实行节约和发挥智慧的结果。 ? (六)销售理论? 萨伊的销售论,? 是要解决资本主义生产面临的困境,? 即商品的实现问题。? 其销售理论的基本内容包括三个原理和四个结论。 ? 1、三个原理? (1)产品是以产品来购买的,货币只不过是交换 的媒介。 ? (2)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 (3)只要对生产不加干涉,就不会发生普遍生产 过剩,局部的生产过剩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 “一种产品供给不足而另一种产品充斥过剩的现 象,决不会永久继续存在。” ? 2、四个结论 ? 根据这种原理,萨伊推出四个结论: ? (1)在一切社会,生产者越多,产品越多样化,产 品便销得越快、越多和越广泛;而生产者得到的利 润也越大,因为价格总是跟着需求增长。 ? (2)每一个人都和全体的繁荣有利害关系,一个企 业办得成功,可帮助别的企业也达到成功。 ? (3)购买与输入外国货物决不至于损害国内或本国 的产业和生产。 ? (4)仅仅鼓励消费并无益于商业,因为困难不在于 刺激消费的欲望,而在于供给消费的手段。激励生 产是贤明的政策,鼓励消费是拙劣的政策。 ? 萨伊定理(Say’s Law): ? 是指“供给会创造出它自己的需求”这一命题的 表述,其目的是描述在一个专门化的经济中交换 的本质特征。该定理认为局部的生产过剩只是一 种暂时的现象,只要对生产不加干涉,就不会发 生普遍生产过剩。 ? 萨伊的销售论受到许多经济学家的注意推崇,? 被称为萨伊定律。? 也受到许多批评。 ? 马克思指出,萨伊定律的错误在于 ? 把简单商品流通归结为物物交换。 ? 这个理论还有一个致命伤,那就是假定产品生产 出来了一定能卖掉,并形成对另一些产品的需求。 但是,困难正在于产品生产出来后无人购买,正 如西斯蒙第所说的,产品并不是用产品购买的, 而是用收入购买的,当人们缺乏足够的收入时, 产品就会卖不掉。事实上,市场经济面临的最主 要的问题是,恰恰就是购买商品的有效需求不足, 使产品过剩不可避免。 ? (七)经济政策思想? 1、反对浪费,提倡节约 ? 2、主张经济自由,反对国家干预? 3、课税原则 第五节 从西尼尔到约? 穆勒 斯?? 一、西尼尔的经济学说? 二、约?斯?穆勒的经济学说 ? 一、西尼尔的经济学说? (一)生平与著作?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命题? (三)西尼尔的“节欲说”? (四)价值理论 ? (五)分配理论 ? (六)西尼尔的经济政策主张 ? (一)生平与著作? 1、生平? 西尼尔(),英 ? 19世纪中叶经济学家 ? 2、著作 ? 《政治经济学大纲》1836年? 《关于工厂法对棉纺织业的 影响的书信》1837年 ?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命题? 1、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 政治经济学分为应用政治经济学和理论政治经济学 ? 应用政治经济学要确定最能促进财富增长的制度; ? 理论政治经济学属于纯粹经济学,把一般立法、行 政问题,把涉及哲学和伦理学的问题等都排除出去, 而仅以财富为研究对象,即“应当以财富的性质、 生产和分配为限”。 ? (2)研究方法? 他认为,理论政治经济学或纯经济学所依据的应当 是少数几个一般性的命题,其结论由逻辑推论导出, 具有普遍的真实性。 ? 因此,经济学的方法应是抽象演绎法,从最一般的 命题推理建立起整个经济学理论体系。 ? 2、基本命题 ? 西尼尔为纯经济学建立并提出四个基本命题:? (1)每个人都希望以尽可能少的牺牲取得尽可能多 的财富。这是从人的经济本性引出的功利主义原则。? (2)人口原则即人们会自行限制人口增长,是由于 担心财富不足以适应自己的需要。 ? (3)劳动生产能力借助于资本可无限制的增加,即 工业生产力有不断地无限扩大的倾向。 ? (4)农业劳动技术不变条件下,投入追加劳动时, 其报酬是递减的。 萨伊的生产三要素?? (三)西尼尔的“节欲说”? 1、生产的三要素? 西尼尔把生产要素归结为? 劳动、自然要素和节欲。 ? 为什么生产三要素之一的不是资本, ? 而是“节欲”? ? 2、“节欲”(节制)? 西尼尔说:“我用节欲一词代替那种当作生产工具 来看的资本一词。” ? “节欲”就是人类的自我节制行为。 ? 节制是指资本家牺牲了目前的享受,把可以自由使 用的那一部分资本,不是用于非生产性的使用,或 者是宁愿有计划地从事收益在于将来,而不是在于 当前的生产。 ? (四)价值理论 ? 西尼尔以节欲论为基础,阐述了他关于财富性质和 财富分配的理论,也即他的价值论和分配论。 ? 1、财富及其构成要素 ? 他认为财富所包括的是一切有价值的事物,也只包 括这些事物。 ? 财富或价值的构成要素有三个:? 效用、稀少或供给有限、可以转让。 ? (1)效用? 西尼尔所说的效用不是指物品的客观使用价值,? 而是一种人对于物品的主观心理感受。? 事物“直接或间接产生愉快的能力”,? “包括一切类型的满足或痛苦的防止。” ? (2)稀少或供给有限 ? 供给有限是指事物相对于人的需要而言具有稀缺性, 它也可称为相对稀少性,西尼尔把供给有限或相对 稀少性看作是价值的最主要条件。 ? 由于效用是能直接或间接使人产生愉快或避免痛苦 的能力,又由于物品具有稀缺性或供给有限,因而 物品越稀少,人们的评价即效用也越高。? (3)可以转让? 可转移性是指财富可以被交换或出卖。 ? 2、商品价值的决定―生产成本? “所谓生产成本,我们说的是生产所必要的劳动与 节制的总和。” ? 商品是工人和资本家共同牺牲的产物, ? 商品价值是由生产成本决定的,? 而生产成本就是工资和利润的总和,? 或者说是劳动和节欲的总和。 ? 3、独占的四种类型? 西尼尔是较早研究垄断的经济学家之一。? 如果生产时自然要素协助,商品价值必然高于没有 自然要素协助时生产的商品的价值。这种商品叫做 独占商品。 ? (五)分配理论? 西尼尔继承了三个阶级、三种收入的分类,又加入 带主观色彩的牺牲、节制等说法(以节欲论为基础 说明财富的分配)。? 西尼尔在分配理论上力求证明在资本主义制度下, 雇佣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关系是完全平等的,它们 各自的收入也是正当合理的。 ? 1、劳动者 ? 工资是对劳动者“牺牲”安逸的报酬。? 2、资本家? 利润是对资本家“牺牲”享受的报酬。? 3、自然要素的所有者? 自然要素的所有者通过占有自然要素协助而生产的 商品,能获得商品出售价格与生产成本之间的差额, 这个差额就是地租,它是来自自然的赐予。 ? (六)西尼尔的经济政策主张? 西尼尔在参与工厂法制定活动中,? 提出“最后一小时”理论,? 认为工厂主的利润是在当时工作日11.5小时中最后 一小时生产的,工作日减少1小时,纯利润将消失; 工作日减少1.5小时,总利润也会消失。 ? 因此反对当时工人争取10小时工作制的斗争。 ? 二、约翰?穆勒的经济学说? (一)生平与著作? (二)约翰?穆勒经济学说的特点 ? (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 (四)价值论 ? (五)分配理论 ? (一)生平与著作? 1、生平? John Stuart Mill?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 ()? 19世纪中叶英国资产阶级 的经济学家和哲学家。 ? “自从穆勒去世后过去的五十年中,还没有出现一 位学者,对同代人的思想的影响有象他那样深 远。??对于变革,除了达尔文外,他比任何其他 思想家发挥了更大的影响。??没有人能怀疑,穆 勒提高了与他同时一代人的精神境界,这是同代人 中没有其他人能做到的。” ?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在 学术界享有的持久地位,稳如磐石,能做到这一点 的科学著作为数甚少。固然,亚当?斯密更具有启 发性,马尔萨斯更富于独创性,李嘉图更有条理性, 可事实依然是,穆勒知道如何总结这三个人的发现, 知道如何把这些发现首尾一致地联结在一起,使普 通人对其有所了解。他的伟大不在于为后人发现了 真理,而在于充分表达出了当时人们所信赖的那些 真理。??不管整个经济理论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穆勒的著作都将永远具有不朽的重要意义。” ? 2、著作? 《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年? (英国经济学界奉为“无可置辩的圣经”) ? 《经济学上若干未决问题》1844年 ? 《政治经济学定义》1836年 ? 《代议政治论》1861年? 《逻辑学体系》1843年? 《论自由》1859年? 《功利主义》1863年 ? (二)约翰?穆勒经济学说的特点? 约翰?穆勒经济学说最大的特点在于对古典经济学 的综合。? 1、他的立场是既要维护古典政治经济学,又要改 良资本主义制度。 ? 2、他的理论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二者之间折衷。? 3、他的思想上的调和。 ? (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 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 ? (1)生产规律? 生产规律是人和自然的关系,是永恒的自然规律, 不依社会制度的改变而改变。 ? “任何人类所生产的东西,必须按照一定的方法, 在一定的条件下被生产,那是由外界事物以及人类 自己的肉体构造和精神构造上所固有的性质决定 的。” ? (2)分配规律 ? 分配规律则完全不同,财富的分配是历史的规律,取决 于社会的法律和习惯,是由人的意志决定的,完全是人 类的制度问题,因此,是可以改变的。? “关于财富的分配就不是这样的了,一经有了财物,人 类就可以个别地或集体地按照他们自己的愿望来处理它 们。他们可以随意把它们交给任何人来支配,并随意规 定条件??所以,财富的分配是取决于社会的法律和习 惯。决定分配的规律是依照社会统治阶级的意见和感情 而形成的,这在不同的年代和国家内是很不相同的。” ? 2、方法 ? 穆勒在综合各派经济学的基础上,特别总结了政 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1)他发挥西尼尔“纯经济学”的原则中以最少 牺牲获得最大利益的思想,提出“经济人”的概 念。 ? (2)演绎法和归纳法。? (3)趋势法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安德烈亚斯 穆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