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主要与哪些财务报表存货项目包括项目的哪些

主要财务报表项目及其认定
我的图书馆
主要财务报表项目及其认定
主要财务报表项目及其认定:(一)应收账款(存在、计价和分摊);(二)应收票据(存在);(三)预付账款(存在);(四)其他应收款(存在);(五)存货(存在、计价和分摊);(六)固定资产(存在、计价和分摊);(七)在建工程(存在);(八)无形资产(存在);(九)研发支出(存在);(十)应付账款(完整性);(十一)短期借款款(完整性);(十二)营业收入(发生、截止);(十三)销售费用(发生、完整性、截止);(十四)管理费用(发生、完整性、截止);(十五)管理费用(发生、完整性、截止);(十六)营业成本(发生、完整性)。(一)应收账款(存在、计价和分摊)1.计算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等指标,并与被审计单位以前年度指标、同行业同期相关指标对比分析,检查是否存在重大异常(如果题目没有给预期关系,不做次审计程序)。2.实施函证程序,除非有充分证据表明应收账款对财务报表不重要或函证很可能无效,如果不对应收账款进行函证,在工作底稿中说明理由。(1)编制“应收账款函证结果汇总表”,检查回函。(2)调查不符事项 ,确定是否存在错报。(3)如果未回函,实施替代程序。(4)如果认为回函不可靠,评价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以及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的影响。(5)如果管理层不允许寄发询证函,询问管理层不允许寄发询证函的原因 并就其原因的正当性合理性收集审计证据,评价管理层不允许寄发询证函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舞弊风险),以及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的影响。实施替代审计程序,以获取相关、可靠的审计程序;如果认为管理层不允许寄发询证函的原因不合理、或实施替代审计程序无法获取可靠的审计证据,与治理层进行沟通,并确定其对审计结论和审计意见的影响。3.对未函证应收账款,抽查相关支持性文件,(如销售合同、销售订单、销售发票副本、发运凭证及回款单据),确定会计处理是否正确。4.如存在应收关联方的款项:(1)了解交易的商业理由。(2)检查正式交易的支持性文件(例如,发票、合同、协议、及入 库和运输单据等相关文件)。(3)如果可获取与关联方交易相关的审计证据有限,考虑实施下列审计程序向关联方函证交易的条件和金额,包括担保和其他信息;检查关联方拥有的信息;向与交易相关的人员和机构(例如银行、律师)或与其讨论有关信息(4)完成“关联方”审计工作底稿。5.计算赊销比例、并与被审计单位以前年度指标对比分析,检查是否存在重大异常。(如果题目没有给预期关系,不做次审计程序)。6.获取或编制应收账款账龄分析表:(1)测试计算的准确性;(2)检查原始凭证,如销售发票、运输记录等,测试账龄核算的准确性;(3)请被审计单位协助,在应收账款明细表上标出至审计时已收回的应收账款金额,对已收回金额较大的款项进行检查至支持性文件。(二)应收票据(存在)1.对审计时已经到期兑现或贴现的应收票据,检查相关收款凭证等资料,确认其真实性。2.取得被审计单位“应收票据备查簿”,核对其是否与账面记录一致。3.监盘库存票据,并与“应收票据备查簿”的有关内容核对。4.检查库存票据,注意票据的种类、号数、出票日、签收日、到期日、票面金额、交易合同号、付款人、承兑人、背书人姓名或单位名称,以及利率、贴现率、收款日期、收回金额等是否与应收票据登记簿的记录相符。5.对应收票据进行函证,并对函证结果进行汇总、分析,同时对不符事项作出适当处理。6.对于大额票据,应取得相应销售合同或协议、销售发票和出库单等原始交易资料并进行核对,以证实是否存在真实交易。(三)预付账款(存在)1.分析预付账款账龄及余额构成,确定该笔款项是否根据有关购货合同支付;2. 选择预付账款的重要项目函证其余额和交易条款,对未回函的再次发函或实施替代的检查程序(检查原始凭单,如合同、发票、验收单,核实预付账款的真实性)。3. 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的预付账款、存货及在建工程明细账,并检查相关凭证,核实期后是否已收到实物并转销预付账款,分析资产负债表日预付账款的真实性和完整性。4. 实施关联方及其交易的审计程序,检查对关联方的预付账款的真实性。(四)其他应收款(存在)1.实施函程序证:(1)编制其他应收款函证结果汇总表,检查回函。(2)调查不符事项,确定是否表明存在错报。(3)如果未回函,实施替代程序。(4)如果认为回函不可靠,评价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以及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的的影响。(5)如果管理层不允许寄发询证函:1询问管理层不允许寄发询证函的原因,并就其原因的正当性及合理性收集审计证据;2评价管理层不允许寄发询证函对评估的相关重大错报风险(包括舞弊风险),以及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的影响;3实施替代程序,以获取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4如果认为管理层不允许寄发询证函的原因不合理,或实施替代程序无法获取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应与治理层沟通,并确定对其审计工作和审计意见的影响。2.对于应收关联方的款项,实施以下程序:(1)了解交易的商业理由。(2)检查正式交易的支持性文件(例如发票、合同、协议及入库和运输单据等相关文件)。(3)如果可获取与关联方交易相关的审计证据有限,考虑实施下列审计程序:A.向关联方函证交易的条件和金额,包括担保和其他重要信息;B.检查关联方拥有的消息;C.向与交易相关的人员和机构(例如银行、律师)函证或与其讨论有关信息。(4)完成关联方审计工作底稿。(五)存货(存在、计价和分摊)1.实施存货监盘程序,编制存货监盘报告。 (请见论坛资料:“存货监盘三大环节26个小点”)2. 如果由于不可预见的情况,无法在存货盘点现场实施监盘,存货盘点在财务报表日以外的其他日期进行,出实施存货监盘程序外,实施其他审计程序,以获取审计证据,确定存货监盘日与财务报表日之间的存货变动是否已得到恰当的记录。3. 如果在存货监盘现场实施存货监盘不可行,实施替代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存货的存在和状况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如果不能实施替代审计程序,考虑对审计意见的影响。(1)查进货交易凭证或生产记录以及其他相关资料。(2)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发生的销货交易凭证。(3)向顾客或供应商函证。4.如果由第三方保管或控制的存货对财务报表是重要的,实施下列一项或两项审计程序,以获取有关存货的存在和状况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1)向持有被审计单位存货的第三方函证存货的数量和状况。(2)实施检查或其他适合具体情况的审计程序。5.对存货明细表实施审计程序,确定其是否准确反映实际的存货盘点结果:(1)从存货明细表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与盘点记录的数量核对。(2)从盘点记录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样本,与存货明细表的数量核对。(3)若在上述(1)、(2)中发现不符,检查相关的支持性文件,符合调账分录的正确性,并考虑扩大样本量。6.如本期发生关联方交易:(1)了解交易的商业理由。(2)检查正式交易的支持性文件(例如发票、合同、协议及入库和运输单据等相关文件)。(3)如果可获取与关联方交易相关的审计证据有限,考虑实施下列审计程序:A.向关联方函证交易的条件和金额,包括担保和其他重要信息;B.检查关联方拥有的消息;C.向与交易相关的人员和机构(例如银行、律师)函证或与其讨论有关信息。(4)完成关联方审计工作底稿。7.测试期末存货计价(以被审计单位采用先进先出法并以实际成本计价为例):(1)至存货明细表中选取样本:A.对原材料等外购存货,检查与期末存货相同的最近期的采购发票,核实单位成本并重新计算存货成本。B.对产成品和在产品,获取资产负债表日前最近的成本计价单,检查成本计价单的正确性,将直接材料与材料汇总表、直接工资汇总额与工资分配表、制造费用总额与制造费用明细表及相关账项核对一致,做交叉索引,执行下列测试程序:A.对原材料和其他直接费用,检查至支持性文件和相关账项,确定是否与生产成本计算表中的数量、金额一致。B.对人工和间接费用,获取被审计单位人工和间接费用的分配方法,评估分配方法和假设的合理性。C.检查成本计算表中各项间接费用的总额与相关的支持性文件和账项记录是否一致。D.重新计算人工和间接费用分配,确认生产成本计算表中人工和间接费用的正确性。(2)检查生产成本的分配:A.获取完工产品与在产品的生产成本分配标准和计算方法,检查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以及完工产品之间的分配是否正确,分配比哦啊准和方法是否恰当。B.重新计算生产成本在产成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确认成本计算表的正确性。8.评价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如果识别出与存货跌价准备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执行“审计会计估计(包括公允价值会计估计)和相关披露”中“应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所述的程序,并在本账项工作底稿中记录测试过程。(六)固定资产(存在、计价和分摊)1.实地检查重要固定资,确定其是否存在,关注是否存在已报废但仍未核销的固定资产。(1)实施实地检查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可以以固定资产明细分类账为起点,进行实地追查,以证明会计记录中所列固定资产确实存在,并了解其目前的使用状况。(2)实地检查的重点是本期新增加的重要固定资产,有时,观察范围也会扩展到以前期间增加的重要固定资产。观察范围的确定需要依据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强弱、固定资产的重要性和注册会计师的经验来判断。2.计算固定资产修理及维护费用占固定资产原值的比例,并进行本期各月、本期与以前各期的比较。3. 获取管理层在资产负债表日就固定资产是否存在可能发生减值的迹象的判断的说明。如果识别出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执行“审计会计估计(包括公允价值会计估计)和相关披露”中“应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所述的程序,并在本账项工作底稿中记录测试过程。4.对应计入固定资产的借款费用,应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结合长短期借款、应付债券或长期应付款的审计,检查借款费用(借款利息、折溢价摊销、汇兑差额、辅助费用)资本化的计算方法和资本化金额,以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七)在建工程(存在)1.检查在建工程的本期增加:(1)询问管理层当年在建工程的增加情况,并与获取或编制的在建工程的明细表进行核对;(2)查阅公司资本支出预算、公司相关会议决议等,检查本年度增加的在建工程是否全部得到记录;(3)检查本年度增加的在建工程的原始凭证是否完整,如立项申请、工程借款合同、施工合同、发票、工程物资请购申请、付款单据、建设合同、运单、验收报告等是否完整,计价是否正确。2.实施在建工程实地检查程序(全部或部分)。(八)无形资产(存在)1. 检查无形资产的权属证书原件、非专利技术的持有和保密状况等,并获取有关协议和董事会纪要等文件、资料,检查无形资产的性质、构成内容、计价依据、使用状况和受益期限,确定无形资产是否存在。2.检查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是否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入账,并检查确认价值是否公允,交接手续是否齐全;涉及国有资产的,是否有评估报告并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评审备案或核准确认;3.对自行研发取得、购入或接受捐赠的无形资产,检查其原始凭证,确认计价是否正确,法律程序是否完备(如依法登记、注册及变更登记的批准文件和有效期);会计处理是否正确。(九)研发支出(存在、完整性)1.检查研发支出的增加:(1)获取有关协议和董事会纪要等文件、资料,检查研发支出的性质、构成内容、计价依据,检查其是否归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2)索取相关会议纪要、无形资产研究开发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等相关资料,确定研究开发项目处于研究阶段还是开发阶段;不同阶段的资本化和费用化处理是否正确,会计处理是否正确;(3)检查研发费用明细表,抽查 月份支出中的职工薪酬、折旧等费用,并与相关科目核对是否相符。2.检查研发支出的减少:(1)检查研发费用明细表,结合管理费用科目的审计,检查费用化支出的结转处理是否正确;(2)审查已经在用或已经达到预定用途的研究开发项目是否已结转至相关资产项目。3.对研发支出实施截止测试,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前后 天内研发支出明细账和凭证,确定有无跨期现象。(十)应付账款(完整性)1.获取并检查被审计单位与其供应商之间的对账单以及被审计单位编制的差异调节表(如在途款项、在途商品、付款折扣、未记录的负债等),确定应付账款金额的准确性。2. 针对资产负债表日后付款项目,检查银行对账单及有关付款凭证(如银行划款通知、供应商收据等),询问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的知情人员,查找有无未及时入账的应付账款。3.复核截止审计现场工作日的全部未处理的供应商发票,并询问是否存在其他未处理的供应商发票,确认所有的负债都记录在正确的会计期间内。4. 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应付账款明细账贷方发生额相应的凭证,关注其购货发票的日期,确认其入账时期是否合理。5. 检查存货监盘程序,检查被审计单位在资产负债表日前后的存货入库资料(验收报告或入库单),检查相关负债是否计入了正确的会计期间。4.检査应付账款是否计入了正确的会计期间,是否存在未入账的应付账款。(1)检查债务形成的相关原始凭证,如供应商发票、验收报告或入库单等,查找有无未及时入账的应付账款,确认应付账款期末余额的完整性。(2)检查资产负债表日后应付账款明细账贷方发生额的相应凭证,关注其购货发票的日期,确认其入账时间是否合理。(3)获取被审计单位与其供应商之间的对账单,并将对账单和被审计单位财务记录之间的差异进行调节(如在途款项、在途商品、付款折扣、未记录的负债等),查找有无未入账的应付账款,确定应付账款金额的准确性。(4)针对资产负债表日后付款项目,检査银行对账单及有关付款凭证(如银行汇款通知、供应商收据等),询问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的知情人员,查找有无未及时入账的应付账款。(5)结合存货监盘程序,检查被审计单位在资产负债日前后的存货入库资料(验收报告或入库单),检査是否有大额货到单未到的情况,确认相关负债是否计入了正确的会计期间。(十一)短期借款款(完整性)1.检查被审计单位企业信用报告,核实账面记录是否准确、完整。对被审计单位企业信用报告中列示的信息与账面记录核对的差异进行分析,并关注企业信用报告中列示的被审计单位对外担保的信息。2.对短期借款进行函证。除非有充分证据表明某一借款对财务报表不重要且与之相关的重大错报风险很低。如果不对这些项目实施函证程序,在审计工作中说明理由。(1)编制短期借款函证结果汇总表,检查函证。(2)调查不符事项,确定是否表明存在错报。(3)如果未回函,实施替代程序。(4)如果认为回函不可靠,评价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一击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的影响。(5)如果管理层不允许寄发询证函:①询问管理层不允许寄发询证函的原因,并就其原因的正当性及合理性收集审计证据;②评价管理层不允许寄发询证函对评估的相关重大错报风险(包括舞弊风险),以及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的影响;③实施审计替代程序,以获取相关、可靠的审计证据;④如果认为管理层不允许寄发询证函的原因不合理,或实施替代程序无法获取相关、可靠地审计证据,与治理层进行沟通,并确定其对审计工作和审计意见的影响。3. 对年度内增加的短期借款,检查借款合同,了解借款本金、借款用途、借款条件、借款日期、还款期限、借款利率等信息,检查处理是否正确。4.对年度内减少的短期借款,检查相关记录和原始凭证,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十二)营业收入(发生)1.实施以下实质性分析裎序:①将本期的主营业务收入与上期的主营业务收入、销售预算或预测数等进行比较,分析主营业务收入及其构成的变动是否异常,并分析异常变动的原因;②计算本期重要产品的毛利率,与上期或预算或预测数据比较,检查是否存在异常,各期之间是否存在重大波动,查明原因;③比较本期各月各类主营业务收入的波动情况,分析其变动趋势是否正常,是否符合被审计单位季节性、周期性的经营规律,查明异常现象和重大波动的原因;④将本期重要产品的毛利率与同行业企业进行对比分析,检查是否存在异常;⑤根据增值税发票中报表或普通发票,估算全年收入,与实际收入金额比较。2. 抽取 张出库单,审查出库日期、号码、品名、数量等是否与发票、记账凭证所载信息等一致。3.抽取 张记账凭证,审查入账日期、编号、数量、单价、金额等是否与发票、出库单等一致。4. 结合对应收账款的审计,选择主要客户函证本期销售额。5.对于出口销售,应当将销售记录与出口报关单、货运提单、销售发票等出口销售单据进行核对,必要时向海关函证。5.如发生关联方交易:(1)了解交易的商业理由。(2)检查证实交易的支持性文件(例如,发票、合同、协议及入库和运输单据等相关文件)。(3)如果可获取与关联方交易相关的审计证据有限,考虑实施下列审计程序:①向关联方函证交易的条款和金额,包括担保和其他重要信息;②检查关联方拥有的信息;③向与交易相关的人员和机构(例如银行、律师)函证或与其讨论有关信息。(4)完成“关联方”审计工作底稿。(十三)销售费用(发生、完整性、截止)1.对销售费用进行分析:对销售费用进行分析:(1)计算分析各个月份的销售费用总额及主要项目金额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并与上一年度进行比较,判断变动的合理性。(2)计算分析各个月份销售费用中主要项目发生额及占销售费用总额的比率,并与上一年度进行比较,判断其变动的合理性。2. 对本期发生的销售费用,选取样本,检查其支持性文件,确定原始凭证是否齐全、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是否相符以及账务处理是否正确。3. 重新计算或检查由产品质量保证产生的预计负债,确定其计算是否正确。4.从资产负债表日后的银行对账单或付款凭证中选取项目进行测试,检查支持性文件(如合同或汇票),关注发票日期和支付日期,追踪已选取项目之相关费用明细表,检查费用所计入的会计期间,评价费用是否被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5.抽取资产负债表日前后 天的 张凭证,实施截止测试,评价费用是否被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十四)管理费用(发生、完整性、截止)1.对管理费用进行分析:(1)计算分析管理费用中个项目发生额及占费用总额的比率,将本期、上期管理费用各主要明细项目作比较分析,判断其变动的合理性。(2)将管理费用实际金额与预算金额进行比较。(3)比较本期各月份管理费用,对有重大波动和异常情况的项目应查明原因, 必要时做适当处理。2.对本期发生的管理费用,选取样本,检查其支持性文件,确定原始凭证是否齐全、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是否相符以及账务处理是否正确。3.重新计算或检查本期发生的矿产资源补偿费、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税费,确定其计算是否正确。4.重新计算或检查排污费等环保费用,确定其计算是否正确。5.从资产负债表日后的银行对账单或付款凭证中选取项目进行测试,检查支持性文件(如合同或发票),关注发票日期和支付日期,,追踪已选取项目至相关费用明细表,检查费用所计入的会计期间,评价费用是否被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6.抽取资产负债表日前后_天的_张凭证,实施截止测试,若存在异常迹象,应考虑是否有必要追加审计程序,对重大跨期项目的应作必要调整。(十五)管理费用(发生、完整性、截止)1.检查本期发生的财务费用,结合相关科目审计,检查支持性文件,确定入账金额及会计处理是否正确。2. 抽取财务报表日前后_天的_张凭证,实施截止测试,若存在异常迹象,应考虑是否有必要追加审计程序,对重大跨期项目的应作必要调整。(十六)营业成本(发生、完整性)主营业务成本:1.对主营业务成本进行分析:(1)将本期和上期主营业务成本按月度进行比较分析。(2)将本期和上期的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进行比较分析。对有异常情况的项目做进一步调查。2.抽查月主营业务成本结转明细清单,比较计入主营业务成本的品种、规格、数量和计入主营业务收入的口径是否一致,是否符合配比原则。3.对本期发生的主营业务成本,选取样本,检查其支持性文件,确定原始凭证是否齐全、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是否相符以及账务处理是否正确。4.编制生产成本与主营业务成本倒轧表,并与相关科目交叉索引。5.针对主营业务成本中重大调整事项(如销售退回)、非常规项目,检查相关原始凭证,评价真实性和合理性,检查其会计处理是否正确。其他业务成本:1.与上期其他业务收入/成本比较,检查是否有重大波动,如有,因查明原因。2.对本期发生其他的业务成本,选取样本,检查其支持性文件,确定原始凭证是否齐全、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是否相符以及账务处理是否正确。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Access denied |
used Cloudflare to restrict access
Please enable cookies.
What happened?
The owner of this website () has banned your access based on your browser's signature (3cd2-ua98).问:财务报表附注应当披露哪些内容?
附注应当按照如下顺序披露有关内容:
(一)企业的基本情况
1.企业注册地、组织形式和总部地址。
2.企业的业务性质和主要经营活动,如企业所处的行业、所提供的主要产品或服务、客户的性质、销售策略、监管环境的性质等。
3.母公司以及集团最终母公司的名称。
4.财务报告的批准报出者和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
(二)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三)遵循的声明
企业应当声明编制的财务报表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真实、完整地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信息。以此明确企业编制财务报表所依据的制度基础。如果企业编制的财务报表只是部分地遵循了企业会计准则,附注中不得做出这种表述。
(四)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根据财务报表列报准则的规定,企业应当披露采用的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不重要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可以不披露。
1.重要会计政策的说明
企业在发生某项交易或事项选择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时,应当根据准则的规定从允许的会计处理方法中选择适合本企业特点的会计政策。比如,存货的计价可以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为了有助于报表使用者理解,有必要对这些会计政策加以披露,包括: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说明会计政策时还需要披露下列两项内容:
(1)财务报表项目的计量基础。会计计量属性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这直接显著影响报表使用者的分析,这项披露要求便于使用者了解企业财务报表中的项目是按何种计量基础予以计量的,如存货是按成本还是可变现净值计量等。
(2)会计政策的确定依据,主要是指企业在运用会计政策过程中所作的对报表中确认的项目金额最具影响的判断。例如,企业应当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说明确定金融资产分类的判断标准等。这些判断对在报表中确认的项目金额具有重要影响。因此,这项披露要求有助于使用者理解企业选择和运用会计政策的背景,增加财务报表的可理解性。
2.重要会计估计的说明
财务报表列报准则强调了对会计估计不确定因素的披露要求,企业应当披露会计估计中所采用的关键假设和不确定因素的确定依据,这些关键假设和不确定因素在下一会计期间内很可能导致对资产、负债账面价值进行重大调整。在确定报表中确认的资产和负债的账面金额过程中,企业有时需要对不确定的未来事项在日对这些资产和负债的影响加以估计。例如,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算需要根据其公允价值减去处置费用后的净额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两者之间的较高者确定,在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时需要对未来现金流量进行预测,并选择适当的折现率,应当在附注中披露未来现金流量预测所采用的假设及其依据、所选择的折现率为什么是合理的等等。又如,为正在进行中的诉讼确认预计负债时最佳估计数的确定依据等。这些假设的变动对这些资产和负债项目金额的确定影响很大,有可能会在下一个会计年度内做出重大调整。因此,强调这一披露要求,有助于提高财务报表的可理解性。
(五)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
企业应当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及其应用指南的规定,披露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有关情况。
(六)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
企业应当以文字和数字描述相结合、尽可能以列表形式披露报表重要项目的构成或当期增减变动情况,并且报表重要项目的明细金额合计,应当与报表项目金额相衔接。在披露顺序上,一般应当按照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顺序及其项目列示的顺序。
(七)其他需要说明的重要事项
这主要包括或有和承诺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非调整事项、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等,具体的披露要求须遵循相关准则的规定。【】
责任编辑:泥巴姐
&&&&&&&&&&
实务课程分类财务报表分析的常用方法是什么 > > 正文
财务报表分析的主要依据是财务报表的数据资料,但是以金额表示的各项会计资料并不能说明除本身以外的更多的问题。因此必须根据需要并采用一定的方法,将这些会计资料加以适当的重新组合或搭配,剖析其相互之间的因果关系或关联程度,观察其发展趋势,推断其可能导致的结果,从而达到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
(1)比重法。
比重法是在同一财务报表的同类项目之间,通过计算同类项目在整体中的权重或份额以及同类项目之间的比例,来揭示它们之间的结构关系,它通常反映财务报表各项目的纵向关系。使用比重法时,应注意只是同类性质的项目之间使用,即进行比重计算的各项目具有相同的性质。性质不同的项目进行比重财务报表分析是没有实际意义的,也是不能计算的。如计算某一负债项目与总资产的比重,首先,负债不是资产的构成要素,因而,理论上讲,就不能说资产中有多少负债,也不能计算负债对资产的权重。只有同类性质的项目才可计算权重。其次,以某一负债项目除以总资产,也很难说明这一负债的偿债能力。总资产不仅要用于偿还这一负债,而且要偿还所有负债。最终这一负债能否偿还,还要看资产与它的对称性。如果资产用于偿还其他债务后,没有多余,或虽有多余,但在变现时间上与偿债期不一致,这一负债都是不能偿还的。
在财务报表结构财务报表分析中,比重法可以用于计算:各资产占总资金资产的比重;各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各所有者权益占总所有者权益的比重;各项业务或产品利润、收入、成本占总利润、总收入和总成本的比重;单位成本各构成项目占单位成本的比重;各类存货占总存货的比重;利润分配各项目占总分配额或利润的比重;资金来源或资金运用各项目占总资金来源或总资金运用的比重等等。
(2)相关比率法。
相关比率法是通过计算两个不同类但具有一定依存关系的项目之间的比例,来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结构关系,它通常反映了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横向关系。财务报表结构财务报表分析中,应在两个场合适用相关比率法:同一张财务报表的不同类项目之间,如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不同财务报表的有关项目之间,如销售收入与存货。
整体而言,相关比率法中常用的比率有以下几种:
①反映企业流动状况的比率,也称短期偿债能力比率。
短期偿债能力主要是通过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关系来反映,包括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②反映企业资产管理效率的比率,也称资产周转率。
资产管理效率是通过周转额与资产额的关系来反映的,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等。
③反映企业权益状况的比率。
对企业的权益主要是债权权益和所有者权益。债权权益使得企业所有者能够以有限的资本金取得对企业的控制权;而所有者权益资本越多,则其债权就越有保证,否则债权人就需负担大部分的经营风险。这样,对于债权权益拥有者来说,最关心的是总资产中负债的比率;对于所有者权益的拥有者来说,最关心的是其投资收益状况,主要包括价格与收益比率、市盈率、股利分配率、股利与市价比率、每股市价与每股账面价值比率等。
④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比率,也称盈利能力比率。
盈利能力比率是通过企业的利润与周转额和投入成本或占用资产关系来反映的。《企业会计制度》主要规定了营业利润率、资本金利润率和总资金利润率等几个指标。
⑤反映企业偿付债务费用的比率,也称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比率。
该比率是通过企业长期资金来源数与长期资金运用数,以及短期资金来源数与相应的运用数的比较,评估两方的相称性,揭示营运资本增加的结构性原因。
(3)因素替代法。
因素替代法又称连环替代法,它用来计算几个相互联系的因素对综合财务指标或经济指标以及财务报表项目的影响程度,通过这种计算,可以衡量各项因素影响程度的大小。如果说,比重法和相关比率法旨在建立或计算各种财务指标或经济指标,确定各项财务和经营结构,或会计项目结构,那么,因素替代法就是对其中的综合性指标或项目作进一步的内部结构财务报表分析,即对影响或决定综合指标或项目的各项因素及其对综合指标或项目的影响程度作出测定和评价。
因素替代法可以在两种情况下深化结构财务报表分析:对综合指标的构成因素进行影响程度财务报表分析;对财务报表项目的构成因素进行影响程度财务报表分析。
现举例说明:
①对综合指标构成因素的财务报表分析。
综合性财务或经济指标通常涉及不同报表中的两个项目或更多的项目,对这类指标进行财务报表分析就是要判断各财务报表项目对所计算的指标结果的影响。
②对财务报表项目的构成因素的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报表项目通常受多项构成因素的影响,对财务报表项目构成因素的财务报表分析,就是要确定这些因素对财务报表项目总结果的影响程度。
(4)单一财务报表分析法。
单一分析法是根据报告期的数值,判断企业经营及财务状况好坏的一种方法。单一财务法也要有判断标准,这些标准一般来自财务报表分析者的经验和分析基本知识,如通过资金结构的合理性、流动比率等指标来判断。
(5)比较财务报表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是通过主要项目或指标数值的变化对比,确定出差异,报表分析和判断企业的经营及财务状况;通过比较,发现差距,寻找产生差异的原因,进一步判定企业的经营成绩和财务状况;通过比较,要确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收益性和企业资金投向的安全性,说明企业是否在健康地向前发展;通过比较,既要看到企业的不足,也要看到企业的潜力。比较的对象一般有计划数、上一期数、历史最好水平、国内外先进行业水平、主要竞争对手情况等。
(6)框图财务报表分析法。
框图分析法是将企业的实际完成情况和历史水平、计划数等用框图形式直观地反映出来,来说明变化情况的一种方法。由于框图既可以反映绝对值,又可以反映比例和相对值,而且简明、直观,目前这种分析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
(7)假设财务报表分析法。
假设报表分析法是在比较财务报表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某项指标的最高水平数值,然后假设在该项指标达到最高水平的情况下,企业的经营及财务状况将会发生什么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其他各影响因素又要达到什么水平才能较充分地发挥企业潜力。因此,这种分析方法主要用于对企业潜力的预测分析。
(8)趋势财务报表分析法。
财务报表的趋势分析法,是根据企业连续几年的财务报表,比较有关项目的数额,以求出其金额和百分比增减变化的方向和幅度,并通过进一步分析,预测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变动趋势,这是分析的一种比较重要的分析方法。趋势分析法的主要目的如下:了解引起变动的主要项目;判断变动趋势的性质是有利或不利;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
(9)水平财务报表分析法。
水平分析法是指仅就同一会计期间的有关数据资料所做的分析,其作用在于客观评价当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财务状况的变动情况。但这种报表分析所依据的资料和所得的结论并不能说明企业各项业务的成绩、能力和发展变化情况。
(10)垂直财务报表分析法。
垂直报表分析法是指将当期的有关会计资料和上述水平报表分析中所得的数据,与本企业过去时期的同类数据资料进行对比,以报表分析企业各项业务、绩效的成长及发展趋势。通过垂直报表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经营是否有发展进步及其发展进步的程度和速度。因此,必须把上述的水平分析与垂直分析结合起来,才能充分发挥报表分析的积极作用。
(11)具体财务报表分析指标。
具体报表分析指标,是分析比较的基础,可归纳为以下3大类:
①绝对值指标。
绝对值指标是指通过数值绝对值变化就能说明问题的指标,如企业净资产、实现利润等指标。绝对值指标主要反映指标的增减变化。
②百分比指标。
百分比指标一般反映指标绝对值增减变化的幅度或所占的比重,例如固定资产增长率、流动资产率等指标。
③比率指标。
比率指标一般揭示各项目之间的对比关系,例如流动比率、经营安全系数等指标。
(责任编辑:洛熙)
评论全部评论相关阅读6.5%普益财富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6月到期银行理财产...
7.5%近日国家统计局陆续公布了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数据显...
1万亿《第一财经日报》日前从国家开发银行内部获悉,该行已...
5千万记者近日从湖北省鄂州市公安局获悉,在巴西世界杯比赛...
沪ICP备号-1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务报表模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