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货架子多少钱多少钱

选品更新奇、占地更小,便利吧要把共享冰箱铺进每个办公室_走出去,全球创猎_百度阅读
扫描二维码查看精彩文章
选品更新奇、占地更小,便利吧要把共享冰箱铺进每个办公室
走出去,全球创猎
文章内容加载中...
感谢阅读我的专栏文章,喜欢就打赏吧
打赏0.00元读全文
走出去,全球创猎新产品如何在新零售浪潮中成功突围?| 2018FBIC活动日程抢先看!
2016年10月,阿里云栖大会上,马云第一次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即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的数据驱动的泛零售形态。两年来,线上对于线下零售进行着翻天覆地的改造,迎合消费者诉求的线下体验,线上购买的场景也打造得如火如荼。同时,源于消费者观念的改变以及对好产品的追求,消费升级也成为一种常态,新一代的消费者经历着从消费结构,品类选择到内容选择的升级,产品,体验,互动,共鸣一个都不能少,他们也总在乐此不疲地尝试新鲜的东西,追求更优的体验。
于是,市场上出现了一些发展迅速的新品牌和细分品类,像喜茶,小罐茶,关茶,江小白,乐纯等,无不是在产品或体验上的升级,切中消费者对于产品或情感的需求。另外,政府和经济的拉动,资本的青睐也让食品行业成为必争之地。
在新零售和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 如何为中国食品饮料业带来产品创新的新思路及新方法?
秉承着“捕获创新,赢领未来(Capture Innovation Beyond the Future)”的愿景,第四届的全球食品&饮料创新品鉴FBIC(Global Food & Beverage Innovation Collections)将于日-27日在上海举办!
2018FBIC以“走进消费者的“新”(Shaping the Innovation Within the Consumers)”为主题,我们继续携手食品行业巨头,共同带来:
产品品鉴:超1400+SKU覆盖乳品,饮料,烘焙,零食,糖果巧克力,餐饮及功能性食品7大品类;
Go!创新中国:覆盖海外到中国的精选产品,创新挑战赛的创新概念的新零售场景打造;
新发布:新趋势,新概念,新产品,新技术的发布;
解决方案:以品类为切入点,涵盖品类趋势、B2B解决方案、B2C创新案例、包装创新、法规指导、成功产品创新360度揭秘等产品创新从0到1的完整演绎;
高层创新峰会:涵盖创新理念,消费趋势,技术创新到市场创新全链条的高层创新峰会;
创新者之夜:产品&创新决策者的社交大趴;
活动日程安排如下:
产品品鉴 + Go!创新中国 + 新趋势、新技术的发布及新概念的路演
08:00 签到
08:50-09:00 开幕致辞
09:00-10:00 新趋势的联合发布
10:00-12:30 产品品鉴+ Go!创新中国
1400+SKU,精选自欧洲、北美、亚太等地区,涵盖饮料、乳品、烘焙、零食、功能性食品、餐饮、糖果&巧克力等7大品类;
预计创新产品品类分布:饮料25%,乳品16%,烘焙15%,零食15%,功能性食品11%,餐饮10%,糖果&巧克力8%。
预计创新产品地区分布:北美35%,欧洲30%,日本28%,中国5%,其他1%。
覆盖海外到中国的精选产品,从展示到产品相关的新零售场景打造;
12:30-13:30 午餐
13:30-16:30 新技术的发布,新概念的路演
▎分会场1: 饮料 / 功能性食品
08:40-09:15 饮料趋势
09:15-09:50 罐装精品咖啡竞相抢占市场,即饮咖啡品牌如何进行差异化创新,逆势突围?
随着第三波咖啡浪潮的到来,强调原料产地和品质、制作工艺、产品口感的精品咖啡越来越多。精品咖啡品牌也开始了竞相抢入罐装饮料市场,希望通过即饮的形式到达更多的消费者。
在过去几年,即饮咖啡一直以两位数的增长速度飞速发展,引得各饮料巨头纷纷入场布局,雀巢收购银鹭的工厂专门做即饮咖啡,星巴克联合康师傅把即饮咖啡国产化,统一的雅哈,可口可乐的乔雅,味全的贝纳颂等等……美国、日本这两个咖啡消费大国,即饮咖啡占85后的咖啡总消费的30%和40%。但目前国内还是处于初期发展阶段,新晋品牌如何以小博大,在这一细分领域占领用户心智?让咖啡回归饮料的本质,如何打造一款高品质的即饮咖啡?
细观近两年的咖啡市场,脱颖而出的冷萃咖啡、重新崛起的冰咖啡、顺势生长的罐装精品咖啡、以及各种主打健康的功能性咖啡等等,都不断地激发和引领了一轮轮的消费热潮及变革…未来品牌生产商们如何对传统饮料进行差异化创新,衍生出更多的变种?
09:50-10:25 跨界合作:当乐评遇上乐瓶,是不是连喝水都变得有意思多了?
音乐如饮水,它的魅力在于明明每个人听到的都是一样的,但每个人品尝到的却有着细微差别,那为什么不把音乐的故事与水相结合呢?2017年的夏天,网易云音乐和农夫山泉把这个想法正式付诸实践,精心挑选的网易云用户乐评,被印制在了4亿瓶天然水瓶包装上,戳中了无数人的情感共鸣。为了进一步增加产品的趣味性与互动性,体验定制化AR等新技术也被应用在饮料包装上,在国内营销界这也算是首例。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各种各样的花式营销日益增多,跨界合作的案例比比皆是。从网易云音乐的有意为之,到“保温杯”刷屏的妙手偶得,联合营销看上去简单,做起来并不容易,关键是要抓住两个点“流量”&“转化”。当我们在谈论co-branding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可以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10:25-10:55 茶歇
10:55-11:30 立顿Partea,体验式营销如何玩味演绎喝茶新时尚?
市场环境的转变,使得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连接点变得更多元化,食品饮料品牌商为了更加走进消费者,建立更直接、更有意义的情感连接而开始了不同的尝试。以往的商业模式逐渐发生变化,打造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全渠道消费体验成为一种新策略。
越来越多的快消品牌开始了快闪店或线下体验店,例如立顿茶饮一场只开30天的“PARTEA”,明星偶像周冬雨变身吧台小妹,从饮品到甜点都不走寻常路,5094种水果茶组合,各种混搭新品的尝试和体验,让这一快闪店成为了最新潮人的聚集地,为用户们提供了色声香味触感的刺激。这一体验式营销不仅创造了更为真实的亲密感官接触和情感抚慰,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在社交媒体拍照转发,而且帮助品牌实现商业价值的载体,称为激发购买的重要力量…
11:30-12:05 蛋白水:如何将一瓶清心化为一见倾心?
2017年,中国功能性饮料市场销售额预计可超过500亿元,到2019年将达到700亿元。这个高速成长的市场一方面源自参与健身运动的人口在快速增加,另一方面受益于年轻消费者对健康和新概念产品的开放态度。
在如火如荼的功能饮料市场中,蛋白水以清澈的外形、清爽的口感、天然质朴的气质和卓越的营养价值逐渐在欧美市场中脱颖而出。低热量、高蛋白、零糖零脂、易吸收是它最突出的营养特点。
对于中国消费者而言,蛋白水兼有近水饮料和蛋白饮料的双重优点,究竟如何才能让国人一见倾心?
12:05-13:30 午餐
13:30-14:05 代餐饮料正在加速开拓市场,会成为饮料创新的下一波趋势么?
随着消费需求的多元化,一些代餐类食品饮料正逐渐取代传统的膳食,尤其是满足特定人群需求的全营养产品,它们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均衡合理的营养元素,并开始逐步侵占部分市场份额,甚至对主流食品饮料市场产生了冲击…
那么,代餐饮料在中国的发展市场如何?这个小品类会成为一个大市场吗?从产品创新的角度,能否跟得上需求的变化,有哪些可以突破的方向?
14:05-14:40 欧睿国际 | 2017年消费者生活方式之一:健康生活Healthy Living
欧睿国际深入21个国家的消费者进行了年度调查,对全球消费者进行了全面的生活肖像侧写,通过对其消费态度和行为的研究与分析,总结得到了2017年消费者生活方式-全球调研结果,其中“健康生活Healthy Living”成为影响和塑造消费者生活方式的关键推动力之一。健康生活不仅仅是指身体健康,更是包含了饮食、运动、精神健康和生活方式等的更为广泛的一个整体,欧睿国际将为我们深入解读其更深层次的内容。
14:40-15:15 从消费者教育到预防医学,功能性食品的未来在哪里?
年,全球功能性食品市场复合年增长率预计接近8%,2021年营业额将突破4000亿美元。与30年前功能性食品起步时相比,新一代消费者拥有更多获取信息的渠道和资源,营养常识、健康意识和对产品品质的鉴别能力都大为提高。功能性食品需要用更为科学和更个性化的方式赢得消费者。
随着越来越多的食品巨头公司进入这个领域,功能性食品的研究重点将不仅仅是从天然食材中提取各类活性成分,而是更加注重生理功效的量化,并在真正理解天然食品组成的基础上设计优化产品。
功能性食品已经迈入下一个发展周期。我们将如何把握它的未来之路?
15:15-15:45 茶歇
15:45-16:20 “植物之力”膳食纤维如何成为功能性食品市场的神秘力量?
由于消费者生活方式的变化和预期寿命的增加,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膳食纤维在日常饮食中的重要性。
还记得2017年夏天风靡全球市场的Coco Cola plus么 ?完全零糖零卡路里,还具有“减脂“功能的可乐,并且在日本获得了“特定保健用食品”的宣称许可。其最大的利器在于产品中添加了水溶性膳食纤维,能有助于减少餐后血液中中性脂肪的上升并减少脂肪的吸收。
膳食纤维因其可以在低糖和低热量的配方中提供令人满意的感官体验,同时满足了与健康和营养功效相关(如“富含膳食纤维”、有益于“消化健康”甚至“心脏健康”)的流行需求,因而越来越受到品牌生产商们的青睐。在产品应用创新的过程中,如何从清洁配方、健康益处、消费者喜好,以及成本考量的角度选择多元化的膳食纤维组合,以及优质配比保持良好的风味与口感?
16:20-16:55 破局老年食品产业—“健康老龄化”战略下的系统性思维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全球面临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中国面临着比其他国家更为复杂的老龄化局面。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疾病负担报告表明,导致中国人健康寿命损失的主要因素是膳食风险。
2017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民营养计划()》,针对老年人群的营养改善被列为主要计划之一。用膳食营养推动健康老龄化,这不仅是食品行业的责任,更是发展机遇。
雀巢公司一直将老龄化产品开发融入老龄人群健康的系统战略中,通过医学营养、功能性食品、保健服务和其他方式帮助消费者实现健康老龄化。雀巢日本公司创立的“雀巢保健俱乐部”提供与“食品”、“运动”、“大脑”相关的多样化服务,吸引了大批老年会员。
雀巢的实践给中国的老年食品产业带来哪些启示?没有大公司的资源和财力,我们靠什么撑起这块庞大的市场?
16:55-17:30 功能性食品法规解读与案例分享
药食同源、新食品原料、保健食品原料……这些不同的食材有何异同?
强壮骨骼、增强抵抗力、缓解疲劳……这些功能性宣称语句该怎么用?
中国功能性食品的认证体系和标准体系如何构成?
传统食品企业在进入功能性食品领域时最容易触碰哪些法规禁忌?
权威法规专家深度解读功能性食品的那些事…
▎分会场2: 乳品 / 零食
08:40-09:15 Innova:乳品趋势
09:15-09:50 突破风味桎梏,植物蛋白乳可以走得更远
植物基是近年来乳品行业关注度最高的话题之一。从西方到东方,越来越多的乳品企业开始在植物乳上发力。2010年-2017年间,中国植物基乳饮料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8.7%,在2018年其市值将达到67亿美元。
然而,植物乳特有的风味却让相当一部分消费者难以接受,成为阻碍其发展的桎梏。很多食品公司及相关研究机构针对去除或掩盖植物乳中的不良风味展开了大规模研究。比如通过预磨热处理、红外线加热、超微粉碎,以及将风味成分提取分离等手段;开发更“纯净”的植物基原辅料也成为很多配料公司的研发重点。
这些努力如何能够形成大规模的商业应用?突破风味的桎梏,植物蛋白乳能够走得更远吗?
09:50-10:25 益生时代:仅靠活菌够吗?
常温酸奶和常温乳酸菌饮料的高速发展,不仅拉动中国乳品消费持续走高,而且也在悄然改变着消费者对于乳酸菌益生功效的认知。发酵乳制品已从单纯追求活菌功能的时代,进入活性乳酸菌与灭活乳酸菌共存的时代。
日本是研究和应用灭活乳酸菌最广泛、最深入的国家。以森永为代表的乳品企业多年来一直在深入研究灭活乳酸菌的生理功能与加工应用技术。经过优选和培育的乳酸菌株在灭活后仍具有很强的益生功效,产品易加工易保存,大大拓展了应用范围。灭活乳酸菌除了风味乳、清汁、奶昔等液体食品外,也被广泛应用到面包、点心、面制品、味增汤等固体或半固体食品中。
在中国,开发具有较强益生功效的灭活乳酸菌及其应用技术,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常温发酵乳的竞争力。而研制含有灭活菌体的食品配料(如奶浆、果浆),用于各类包装食品及餐饮中,则将有力地促进益生菌市场的发展。新的益生时代即将到来,你准备好了吗?
10:25-10:55 茶歇
10:55-11:30 攻克技术壁垒,用创新食材推动低温酸奶零食化
消费升级正在推动着低温酸奶行业寻求更具潜力的创新点。不论是2017年开始风靡国内的炭烧酸奶,还是不久前光明首推的纯正希腊式酸奶yoGreek,以及高乳脂酸奶、冷冻酸奶,添加各类特殊菌株和活性成分的功能性酸奶,低温酸奶市场从未像今天这样异彩纷呈,令人眼花缭乱。
食材始终是产品创新的根本。相对于分体式包装的低温酸奶采用搭配果料、谷物和巧克力等食材的做法,大多数乳企更希望能用现有产线实现在灌装时直接添加。如同利用微胶囊包埋控制功能性成分在体内缓释一样,如何在储藏期内防止食材吸水软化,控制风味释放速度就成为此种加工方式的关键。理论上,通过添加特殊配料和食品添加剂,或采用特殊工艺,都能够赋予食材新的加工性能。是否有成熟的解决方案能够成为低温酸奶增长的下一个引擎?
11:30-12:05 母乳化和液态化助力中国配方奶粉行业再攀高峰
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中国婴幼儿奶粉市场将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契机,预计2020年行业年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大关。在强势需求的推动下,配方奶粉行业有更强的动力和财力加速奶粉创新,液态化与母乳化成为最受关注的两个热点。
11月,美赞臣在京东商城开售国内首款可满足0-3岁婴幼儿营养需求的液态配方奶,它将解决无数妈妈们冲调奶粉时极其繁琐的痛点。从奶粉到液态奶,转变的不仅是产品形态,其背后融合了多项饱含科技的配方、杀菌和包装技术。
母乳是配方奶粉的黄金标准,母乳成分研究对于配方奶粉的推动作用日益巨大。在雀巢、达能、雅培、伊利、合生元等食品企业的带动下,母乳研究近年来可谓硕果累累。通过基因测序发现的母乳微生物菌群不仅将彻底改变以往对母乳无菌的认知,而且还很有可能引发奶粉配方的重大革新。中国配方奶粉即将迎来发展的新征程!
12:05-13:30 午餐
13:30-14:05 零食趋势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丰富的购买渠道和多元化的产品形态已经模糊了零食和正餐的界限。零食不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重要构成。调查数据显示:中国零食行业的市场规模已由2010年的3777亿元增长至2016年的8323亿元。到2018年,这个数字将达到10065亿元!
如此庞大的市场吸引着大公司、小公司和创业公司们纷纷涌入、耕耘、搏杀。电商新锐和传统企业的角力究竟会鹿死谁手?零食行业的下一个热点会是什么?
14:05-14:40 6亿美元的Rxbar蛋白棒给我们什么启示?非专业运动零食在中国能做成一个大生意吗?
2017年10月,家乐氏以6亿美元收购了成立仅仅3年的初创品牌RxBar。通过一系列收购将经营方向转向新鲜有机功能食品的老牌企业家乐氏,如今盯上了蛋白棒这个方兴未艾的市场,更是瞄准了它背后庞大的运动健身人群。
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运动营养市场达到283.7亿美元,预计到2022年将达到450.27亿美元。中国运动营养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2016年总规模仅为7.87亿元,预计2021年将突破20亿元。在各类运动食品中,蛋白棒以高营养密度、即食方便等优势快速发力,如今已经占据全球健身营养品13.6%和美国市场近12%的份额。
在没有棒类食用传统的中国,如何将蛋白棒做得更符合国人的口味,如何在持续火热的运动食品市场中站稳脚跟?蛋白棒行业能否诞生Rxbar那样的创业明星?
14:40-15:15 肉类零食:新吃肉时代
吃肉,对于中国人来说,始终是一件纠结的事。传统餐食中的大鱼大肉在新膳食观念的冲击下已经不再有吸引力。但吃肉带给身心的愉悦感和满足感却又很难被其他食物所替代。于是,寻找既能满足口感又不会产生“负罪感”的肉食成为很多人乐此不疲的事情。
肉类零食的出现让吃肉开始变得简单。肉干、卤味、海鲜,甚至各类含肉的餐点美食都被做成了方便小食。在人均动物蛋白摄入量远不及欧美的中国,肉类零食的市场还有相当大的上升空间。它能引领一个吃肉的新时代吗?
15:15-15:45 茶歇
15:45-16:20 重新定义零食:功能驱动与情绪驱动
零食是一个相当宽泛的非标准概念。多年以来,零食行业习惯于用产品形态和食材属性界定和区分不同零食。如今,整个食品行业都开始强调场景营销,注重消费体验。在这种思路引导下,欧美零食生产商开始从新的角度看待零食,将其分为功能驱动与情绪驱动两大类型,并提出推动零食消费的三类行为需求:
(1)早晨时需要的功能性和能量补充;(2) 渴望享受美食的时刻;(3) 其他情感交流的场合。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重新看待零食属性,这无疑给零食行业创新打开了一扇窗口。“以人为本”将成为未来零食开发的基本原则,解构消费场景成为指导产品开发的核心。在新思路下,零食企业将如何转换开发模式,如何进行更高效的营销和品牌塑造?这会不会成为零食行业继续前行的下一个原动力?
16:20-16:55 零食行业的下一个风口:办公室货架开启零食消费新场景
2017年是无人零售的元年。京东、饿了么、盒马鲜生、顺丰……电商、外卖与快递巨头们在这一年里纷纷涌入这个新领域。截止2017年9月份,已经有超过25家企业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投资。
在各类无人零售场景中,办公室货架已然成为资本、巨头追捧的香饽饽。在办公室这一半封闭的消费场景里,终端购买频次、消费转化率都有很大优势。办公室零售是最贴近消费者以及最有可能获得线下流量入口的新零售业态。
与大量共享经济项目一样,办公室货架必须经受消费者素质与信任的严峻考验。此外,精准的运营能力也成为办公室货架亟待逾越的门槛。
缺少了传统购买场景下的人情味,办公室货架是资本助推下被放大的“伪需求”吗?它会成为零食行业的下一个风口吗?
▎分会场2: 餐饮 /烘焙 / 糖果&巧克力
08:40-09:15 餐饮趋势
外卖几乎成为餐饮的标配之一,外卖平台连接餐饮和消费者,赋予餐饮更多的额互联网基因,联合美团/饿了么/口碑等互联网平台,消费者用脚投票,大数据给出了最精准的刻画,从这些数据中发现最新最准确的餐饮趋势。
09:15-09:50 餐超一体化!新零售的终极业态进化史
餐饮+零售新业态,2017年是新零售元年,众多的新零售物种面世,盒马鲜生、永辉超级物种……餐饮零售化为人们所追捧,交叉业态场景或许将会成为日后的主流模式,众多的新零售样本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究竟哪种模式更受欢迎现在还不得而知,但是紧紧围绕消费者所做的体验式和场景式将会带来新的变革。
09:50-10:25 半成品生鲜大战的决胜武器:餐饮供应链的标准化和配送
餐饮供应链是贯穿于产品由原材料供应到消费者餐桌上的各项业务活动,中国餐饮供应服务集中度极低的现状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餐饮供应链的潜力巨大,但是标准化、采购、配送,这些餐饮供应链的老大难问题一直困扰着餐饮企业和一些生鲜O2O,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抓住这个供应链市场的巨大商机。
10:25-10:55 茶歇
10:55-11:30 千亿新茶饮市场,网红效应褪去之后应如何创新?
喜茶、奈雪的茶,新中式茶饮在2017年成为了当红炸子鸡,长长的排队队伍后是新中式茶饮崛起的信号。众多资本纷纷加注,中式茶饮的爆发式发展带给我们哪些启示?对于蜂拥进来的从业者来说,这个行业却在变得越来越艰难。
网红效应褪去后,中式茶饮应该如何创新?饮品+,品牌升级,品类升级,品质升级…
11:30-12:05 眷恋、美好、守护及传承—桃园眷村做对了什么?!
2016年,开在LV隔壁的豆浆油条店—桃园眷村一炮走红,成立两年的时间,它已经有了40家店,并获得首轮融资,计划在3-5年开出500余家店。它成功地解决了:商业人群的时间限制;消费者对就餐环境的选择;消费者的“胃”;保证传统的东西又融入新的东西。
在竞争激烈的餐饮红海市场,桃园眷村有着怎样的经营之道,餐饮和零售将进行怎样的融合?
12:05-13:30 午餐
13:30-14:05 烘焙趋势
小包装、无添加、高蛋白、零食化,消费升级正在带给中国烘焙行业转型升级的大好机遇。除了消费习惯的变化外,烘焙销售渠道有哪些变化?电商、外卖带给烘焙行业的是冲击,还是利好?如何从大趋势中把握创新方向,听专业市场咨询公司为您解读烘焙行业大势。
14:05-14:40 品质生活升级:家庭烘焙背后的商机
2017年,我国烘焙行业市场总额达4013亿元。其中专业烘焙占到整个市场的90%。随着消费者的认知度不断提升,烘焙食品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大众对烘焙的热情越来越高。加之互联网社交软件与信息共享的高速发展和普及,中国正在步入“全民烘焙时代”。业内人士预测,10-20年后,中国烘焙市场的份额会被家庭烘焙占领半壁江山。
家庭烘焙用户通过互联网高速裂变,线上购买器具原料、线上自学技术、线上售卖产品,通过互联网颠覆着传统的烘焙供销体系。
面对产业格局正在发生的巨变,烘焙企业该如何应对?如何将家庭烘焙市场做大做强?专业烘焙与家庭烘焙如何互补共赢?
14:40-15:15 怎一个“心”字了得——日本伴手礼市场启思
如果用一个字来总结日本伴手礼的成功之道,你会想到什么?精心、细心、匠心、暖心、爱心……一个“心”字,饱含了对生活、对家人朋友的爱,对传统的尊重,和对自然的敬畏…
高度发达的日本伴手礼产业,它的繁盛有其必然。从风味口感到美学设计,从消费体验到文化挖掘,伴手礼体现出的不仅是用心和专心,还有厚重的礼仪文化和处世哲学。
相比于日本,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自不必说。单说糕饼甜点,每个地区都特色迥然,深藏着传统文化的基因。当前,国内烘焙市场同质化严重,借伴手礼复兴中点之声延绵不绝,对日本伴手礼市场的剖析挖掘也屡见不鲜。
产品包装、品牌故事,这些是伴手礼文化的核心吗?日本同行如何理解伴手礼的成功之道?我们到底该向日本市场学什么?
15:15-15:45 茶歇
15:45-16:20 案例分享:给雀巢日本KitKat疯狂打call---传统的品牌,其价值却在无限创新中延伸
品尝咖啡的同时,来份KitKat,当然也会记得这句经典台词“Have a break, have aKitkat” 而在日本走红却因为KitKat的日语谐音“KitoKato”意即Surely Win(必胜)。很快,KitKat就这样赢得了考生和家长们的心,并奠定了这个品牌在日本的重要诋地位,不仅仅寄予了情感纽带,珍视季节性和地域性,300多种不同风味,KitKat成为日本零食大赏的top 10,也是最受游客喜爱的伴手礼之一。
在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健康的年代,KitKat仍然一路高歌,它的成功秘诀还有哪些?
16:20-16:55 糖果巧克力的突破口:功能性糖果带来新的消费热潮
自2015年后中国糖果市场急转直下,市场销量明显下滑。但是消费者对健康问题的日益关注却带动了对功能性产品需求的上升,基于细分人群的功能性糖果巧克力将成为这个行业的突破口之一。
日本和光堂推出强化叶酸和铁元素的水果糖,瞄准容易发生贫血的女性群体;三井物产为口腔疾病患者打造了含鼠李糖乳杆菌的压片糖;Sam’s Garden推出含有胶原蛋白的巧克力味棉花糖;美国初创公司Chocumin则开发出了世界首款含有33%精制姜黄的超级巧克力……国外的功能性糖果和巧克力不胜枚举。
回到中国,功能性糖果的发展会一帆风顺吗?它能否让糖果行业真正走出困境?
3月26日 18:30-21:00
创新者之夜
高层创新峰会
08:40-09:10 设计创新-探索用户的潜在需求是创新的关键所在
设计思维,以人为本的创新方式,由全球著名的IDEO公司提出:它强调始终将用户放在首位,深入理解他们的感受,探索他们的潜在需求是创新的关键所在。
早期,这样一个方式用于产品设计开发,但后来,他们发现设计思维可以用于产品之外领域的创新:服务、界面、体验、空间等,任何一种创新都来自于三个方面的结合点:用户的需求性、商业的延续性以及科技的可行性。
09:10-09:30 案例分享:整体设计创新-设计创新和系统性思考的结合
FOODAILY创新委员会根据中国食品行业产品创新的流程提出整体设计创新,他是系统性思考和设计创新的有机结合,即是指企业在做创新时需要内外兼修,包括对跨文化市场的参考与借鉴,将用户的需求放在首位,以及组织内部的跨职能协作相结合,最终完成创新概念的商业化。
09:30-10:10 新零售下的品牌变革—以消费者为中心,重构人货场
自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先生提出后,其首席执行官张勇先生对新零售做了进一步诠释:即强调数据驱动的人,货,场的重构,其中地“人”,从原先的单纯消费者,向消费者及合作生产者的角色转变,贝恩公司与阿里研究院联合发布的《新零售下的品牌变革》中业包括了在消费者端有借鉴意义的几点:
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各类场景和触点了解消费者,并在生产研发环节赋能消费者,满足日新月异的个性化需求,同时驱动“品牌费用”向“品牌资产”转变,精细化消费者运营。
10:10-10:50 当运动营养呈现大众化趋势时,看食品饮料的创新走向
欧睿数据显示:2017年,运动营养市场为118亿多美元,中国在全球运动营养的数据排名靠前,而在大健康板块内,运动营养预期增长最快,复合增长率为21%(中国预期超28%),但销售占比仅为4%左右,可以遇见其无限的市场潜力。
另一方面,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体重管理和身体健康状况,运动营养已从过去专业健身小众化的应用发展到如今大众化生活方式的应用。他们喜欢方便型产品,通常寻找自己熟悉和信任的配料,以及不含某些特殊成分的产品。
因此,乳品蛋白质的市场被大力推动。何谓优质蛋白?乳清蛋白被广泛应用时还有哪些弊端,水解蛋白会是下一个巨星吗?我们可以有哪些类型的产品开发方向?
10:50-11:10 茶歇
11:10-11:50 市值500亿美元的市场,益生菌与健康的关系到底如何?
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消费者对各种功能性食品给予了更高的关注,益生菌的应用开始逐渐突破乳品和膳食补充剂到更多的品项中,在欧美,益生菌果汁,益生菌发酵果蔬汁,近水饮料,甚至烘焙零食等品类也诞生了货架期稳定的各种益生菌新产品,BBC Research预测,到2020年,这一市场将达到500亿美元。
益生菌的稳定性进展如何?应用可以有哪些新的思路?益生菌和人体健康的话题又有了哪些新的进展?
11:50-12:30 圆桌讨论:做新品类的开拓者,你的品牌则成为品类代表
由于需求和技术变化驱动导致了品类日趋分化,所以打造成功品牌的目的就是能让你的品牌代表一个品类,提到这个品类就能够想到你的品牌,并能想到你是干什么的,这样才能够有效地跟顾客完成需求对接。
Chobani不仅是希腊酸奶的开创者,如今已快速成长为这个品类的代表;已经是一片红海的白酒市场,江小白却精准切入年轻人市场,成为这个细分品类的代表;豆浆油条烧饼满大街都是,桃园眷村却在餐饮的红海市场奠定了这个品类的代表…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12:30-13:30 午餐
13:30-14:10 尼尔森:精准,高速,合作,个性化助力品牌创新
“所谓的健康大潮已不再是仅仅讲求原料的健康和质量,而更多是关乎一种生活方式——愉悦的时刻,美丽的感受和充分与他人连结的体验。这种变化为品牌提供了一种创新新思路。”
尼尔森研究发现:65%的中国快消品增长受新品驱动,过去三年间,新品在中国快消品销售额的权重达到了22%,并有着217%的增长势头。但创造具有变革意义的创新产品绝非易事,将其转化为持续的销售增长更具挑战。
据此,尼尔森在2017年9月提出针对中国市场的创新4P原则:Precision(精准),Pace(高速),Partnership(合作),和Personalization(个性化)。
14:10-14:50 亚马逊的成功:以赢得顾客信任为核心
截至 2017 年 1 月 3 日,亚马逊市值高达 3581 亿美元,超过了美国包括沃尔玛在内的主要上市实体零售店约 2978 亿美元的总市值。与 10 年前仅仅 175 亿美元的市值相比,今天亚马逊的市值增长超过 20 倍。
虽然今天的亚马逊在产品丰富度和销售规模上比当时又有了多倍的增长,但它成功的核心始终没有改变,就是以赢得顾客信任为核心的运营体系。第一次业务结构,成为地球上最大的书店(1994年-1997年);第二次业务结构:成为最大的综合网络零售商(1997年-2001年);第三次业务结构:成为最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2001年-至今)。
亚马逊第一位的领导准则:对顾客体验的痴迷(Customer Obsession):我们关心竞争对手,但会把更多的精力专注于如何赢得和维护顾客对公司的信任。可能大多数公司都会把对顾客的重视挂在嘴边,但在亚马逊,这个领导准则远不止于一个口号,而是切实地主导着它运营的每一个方面。
14:50-15:30 消费升级时代,不懂得消费体验怎么玩
从整体经济形势上来看,虽然属于经济下行年,可消费升级却火的一塌糊涂。
消费升级的本质就是消费体验的变革,为消费者提供场景式的购物体验。我们必须把关注的中心从提供单一的使用产品和买卖,逐步转移到综合考量顾客个人的生活环境及其生活方式。
宜家在全球的餐饮销售额为18亿美元,占据374亿美元销售额的5%,中国市场的宜家全球增长最快,2016年销售额达到125亿元人民币,增速18.9%。它用经营家具的方式经营餐厅,并在每个国家实行本土化策略。
全球超过23000家门店,中国超过2500家门店的星巴克,一直是体验式消费的典范,近年部分门店升级为自己的“甄选店”,在此基础上于2014年开出自己的第一家烘焙工厂店,2017年年底又将在上海开出第二家,星巴克的雄心不仅仅是停留在区别于家庭和办公室的第三空间,俨然成为咖啡文化的象征。听听他们的经营之道?
15:30-15:50 茶歇
15:50-16:30 从共享,到用户,到产品,日本零售之父7-Eleven的零售之道是什么?
“作为在美国起家的零售业标杆,从濒临破产到全球第一,7-Eleven一路崛起的背后,日本便利店之父铃木敏文先生究竟用了什么秘诀造就了7-Eleven的今天?”
所有东西都是可以共享的;
小店赋能;
信息就是生命;
爱因斯坦法则:盈利等于商品乘上顾客的平方;
顾客立场就是用户思维;
快速迭代:朝令夕改;
16:30-17:10 圆桌讨论:传统零售的客流正在被打劫—无人是常态还是风口
2016年是“小业态”的一年,2017年则是无人零售的元年,短短3个月的时间涌进30亿的投资金额,新的消费需求,技术应用,都给未来商业带来想象空间,其中最重大的机会点在于新兴消费场景的出现,而无人便利,无人贩卖,无人货架,无人收银等都是在利用时间或空间上的空白点来创造新的销售场景与客流;
鲜食玩家三全布局三年自动售卖机,现今涌进果小美,猩便利,每日优鲜这样的新兴公司又得到大额资本的亲赖,更有京东,顺丰,饿了么纷纷入局无人货架,谁能打通最后10米的消费场景?
演讲、赞助联系:Cynthia
参会报名联系:Zoey
点击“阅读原文”,填写登记预报名;或在公众号回复关键词“FBIC”,下载获取报名表和活动日程。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货架子多少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