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的预测,主要从哪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面进行分析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当前和未来五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分析
下载积分:780
内容提示:当前和未来五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分析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95|
上传日期: 15:21:58|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 780 积分
下载此文档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当前和未来五年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分析
关注微信公众号2016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分析与预测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6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分析与预测
&&这是原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4月23日在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所作的演讲,语言风格深入浅出,见地深刻、全面,是关注国内经济大势的人不可多得的精神养分。
由于文章对国内经济的主要方面进行分析和预测,所以比较长(近1万8千字),看起来需要一些时间。但是,文章本身所具有的价值使得这种阅读具有相当高的回报率。如果您从事的职业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关联度较好,不妨静下心来认真研读一下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4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2008中国宏观经济预测秋季论坛
日18:40  来源:
  主题:“全球通胀与中国经济增长挑战”
  主持人:欢迎各位的到来,我们的会议马上开始。下面有请《证券市场周刊》常务副社长、主编于颖女士致词,谢谢!
  于颖:谢谢各位的莅临,由于时间调整的时候没有及时通知大家,所以很多听众嘉宾,还有一些朋友来的比较早,在此我先向大家致歉。
  女士们、先生们下午好,非常荣幸与在座各位共同开起《证券市场周刊》2008中国宏观经济预测秋季论坛。在众多经济学家的大力支持下,远见杯被中国经济预测已经搞了七年,七年里中国经济走过了非常完整的波段。我们专家预测也见证了这样一个过程。在今年2月23号,我们召开了第七届宏观经济预测春季年会,在这个年会上,我们根据专家研究成果,本团编辑部提出这样一个观点,叫做中国的GDP惊现拐点。就是这本杂志,是在今年2月23号推出的,大概如果我没记错,这是中国第一个公开提出经济走进下行通道的媒体。
  在这次会议上,所谓拐点论引起了极大的争议,事实上当时经济形势确实非常不明朗,中央宏观调控还在极力的双防。半年的时间过去了,中国乃至国际的经济运行可以验证当时我们的推断还是成立的。如果说那个时候大家对宏观经济的走势有了一个充分的认识给予了足够的重视,那我们的投资尤其是资本市场的直接投资可能会减少很多损失。召开秋季论坛,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原因是华尔街乱了,美国也乱了,全世界都跟着害怕,中国也看不清。美国爆发危机,不仅让世界各地的人看不清,就像鲍尔森这样的学术大师也看不清。
  那些中国人非常仰慕的金融巨头要么变卖自身要求资产清算,流动资金也断裂,使得美国很多金融界的巨头已经转不下去了。美国的问题不仅仅是美国的问题,而且是全世界的问题,对美贸易是我们占比很大的一部分,中国能独善其身么?美国的7000亿救市计划,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必然会随之作出必要的调整,然而美国的问题再加上美国给中国带来的问题,再叠加上中国自身的问题,冰冻三尺,怎么调都有难处。去热去冷都有困难。所以为了理清思路,为周刊广大读者以及国内机构投资人提出方向性判断,今天我们特别邀请了中国宏观经济研究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到场,与来自公司,公司,以及证券,还有50家媒体大家共同分享他们的智慧。
  我们特别邀请,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有,首先介绍一下我们的老朋友王建先生,许多媒体朋友曾经这样评价过王建,是美国威胁论的缔造者也是极力倡导者。从美国打伊拉克到石油暴涨以及美元贬值,所有都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操作着,那就是美国阴谋。假如说是真实的,那推动这一切的美国,不小心把自家后院点着了。下面介绍的是还在路上的许小年博士,大家都知道许博士,我想许博士现在有很多感想。回过头来我们看他对股市的预测以及对经济重要的分水岭的判断,我个人认为还是挺靠谱的。下面是来自法国巴黎证券亚洲有限公司的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陈兴动。他是国内非常活跃的研究学者,特别是对美国次贷危机的起源以及他所产生的破坏性影响和判断还是比较准确的,2月23号春季年会晚宴上他做了主旨演讲,介绍了美国的情况,现在看他当时的危言耸听还是不过分的。下面介绍的是还在路上的宋国青教授,大家比较熟悉了,2003年国务院伤透脑筋想办法把中国经济从软着陆拉上来的时候,他提出不用着急,中国经济已经坐稳。下面介绍的是高善文博士,他也是有事一会儿就到。他参加我们宏观经济预测很快取得第一名的年轻学子,荣获了策略分析师奖,在大牛市的时候非常准确的不幸言中,因此给他的客户带来了极好的收益。再介绍的是诸建芳博士,他两次获得预测第一名,也是一位青年学者。在预测方面有很好的造诣。下面我想大家介绍一下青年蔡骏潘向东博士。2007年第一次在那么多高水准的经济学家面前露了一鼻子,得了第二名。最后一名,作为投资人没有人不得到的龚方雄先生。假如你不知道他,也知道他写的报告,关于中国5000亿资金拯救经济的报告,如果还是不知道,那昨天看了电视或上网,一定知道他的公司动用19亿的价格收购了美国一家大的金融机构。
  尽管今天邀请的专家都有特别之处,我最后还要介绍的另一位我非常敬仰的学者,这位学者他平时非常不注重名气,不注重功利,专心从事基础性研究,但时势造就英雄。但现在不得不让自己出名,如果再不发言中国可能出问题了,貌不惊人但语出惊人的任若恩教授,怎么说呢?去年人家就说中国经济出问题了。这是我们今天邀请到的非常有代表性的经济学家,下面以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
  我要补充一句话,尽管我们的专家很优秀,但个别问题上,他们的预测也会马失前蹄,但是这样的瑕疵不影响他们在这个领域的学术地位和长期贡献。首先关注一下世界经济的带头大哥美国,上吐下泻感冒发烧,到底怎么了?我们投资了那么多美元资产,还剩下多少?全球人民给美国人民打工人家不领情怎么办?首先有请王建先生介绍一下情况。
  王建:我说美国威胁论,我不是说美国威胁中国,美国威胁,美国阴谋论我讲了很多年了,但06年写过一篇文章,论中美战略性解禁,我恰恰提出来从战略观中美是越走越近,伊拉克战争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也讲过中美关系是一种非常具有互补性的关系。而且我提出美国全球战略是叫做扰乱欧洲和稳定亚洲,亚洲是美国产品供应链的起点,不敢在这个地方捣乱。
  有些人经常写文章,或者演讲当中把中国作为长期受迫害的人,把美国下一步的战略目标说是从前苏联转到中国,这些观点我都是不同意的,而且激烈反对的。于颖原来想让我讲讲国内,经济下滑当中怎么提升经济,后来又打电话说让我讲讲次贷危机,我跟龚方雄他们不一样,他们天天满天飞情况了解很多,我秀才不出门,就靠网络和媒体来了解。所以我知之甚少,但是我通过这些现象,我思考产生一些看法,跟大家交流一下看看是不是有道理。
  首先我想讲讲次贷危机产生的根源,这根源现在大家都在思考,我觉得这个根源要说起来,实际上并不是在今天,也不是在几年前,应该是在冷战结束之后就应该形成了次贷危机所构成的基础,是什么呢?就是冷战结束之后启动新的全球化,像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他们全面失去竞争力,主要是因为像中国、印度这批发展中国家我们有了远远比他们低的生产要素价格。这样生产同样的产品在中国可以非常便宜,在印度非常便宜,发达国家就没法进行传统的资本主义的物质产品生产。所以新的全球化导致了产业转移,导致发达国家必须有一个新的形态产生,就是生产金融产品来跟我们发展国家进行物质产品交换。这个规模越来越大,生产金融产品规模也越来越大。生产金融产品他们跟我们交换就必须保证自己的金融产品是一个我们愿意接受的产品,价值是不断提高的,而且可以保值增值。
  这样美国在90年代基本上靠着新经济概念,在那里圈钱,把全球的钱往美国圈,新经济的概念在2000年破了,把利益降得特别低,就开始搞泡沫,先搞正常人贷款买房子,然后再转成。到了05年正常人的贷款需求基本到头了,他们又开始发次贷,把没有信誉的人也动员起来买房子,把次贷转成次债。到现在07年这些次债该还了,陆陆续续这些的债务该还的时候还不了了。现在想用一些办法能够把窟窿堵上,但现在堵恐怕已经堵不了了。为什么呢?刚刚说龚方雄公司接了华盛顿银行。整个存款是1300亿美元,因为160亿美元提走了,流动性就发生了危机,后面的钱就还不了了,因为钱都是拿去发了贷款了。现在美国连邦储蓄公司要接他,拿出200亿美元。连邦储蓄公司他有500亿,在上次接加州储蓄银行的时候花了57亿了,这次又拿出200亿差不多就出去了。这些银行如果全倒闭了,连邦储备保险公司有多少钱拿出来呢?为什么这些银行都还不了钱了呢?就是因为他们把钱全贷出去了,收不回来结果形成债务危机。这个问题现在正是越闹越大。过去说什么叫保险?有保险的就叫没有敞口,没有保险的就叫做有敞口,现在连保险公司都倒了,风险有多大呢?这就不知道了。
  从道理上讲,当所有的债券、金融产品都没有风险的时候实际上风险就会放到最大,就是因为保险商的一点点钱不够保所有的险,担风险本身是客观存在的,怎么说没有风险呢?这是天方夜谭的说法。所有敞开口,大家不得不拿更多的资本填窟窿。我看到一个案例,前两天在伦敦市场上,有人在ARG(音译)倒了以后,找不到新的保险,拿500万给1000万保险,已经给自己资产打了4、5折了。4、5折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如果金融危机导致金融资产都是4、5折,那全球700万亿美元的市值,那就是数百万亿的损失了。美联储现在拿7千亿美元出来结果被国对折了一半,先把2500亿出来,后面不行了再给1千亿,如果这样对折这么一个口子,我不知道它怎么救的过来。
  所以今天我看华尔街日报看到,美国这种行为一是创口贴,小的伤口还可以不补救,大的就不管用了,最后剩下一招那就是美元,自己发国债,然后让别的国家买,别的国家不傻。那只有美联储拿美元填,最后填进去的就是美元的信誉。所以美国金融泡沫走到美元这里就断了,第一是股市,第二是房地产导致的次贷,第三是压上了美元。美元崩溃了美国就诊的崩溃了。日本后来因为经济回升、资产价格回升,最终到去年累计填进去的不良资产是1.5万亿美元。用了15年时间填了1.5万亿美元,但美国如果这次可能是数十万亿美元的财产窟窿的话,这恐怕是很难说他能在短期内走出来,能够很快的回复元气,继续往前走。
  这里又说到所谓阴谋论,我讲讲阴谋论,我现在看还是能品出一点味道。因为如果要是美元不了行,国际资本要离开美国要外套,往哪去?一个是往欧洲去,前一段当美元对欧元迭到1.6的时候看到黑海地区的冲突。要想救美元除非欧洲央行、日本央行不断的大量的抛售日元。但现在情况下,欧洲人是有点幸灾乐祸。欧洲说这次是美国金融霸权彻底丧失的转折点,有这样的想法,表明了老欧洲的态度,他们想借这次金融危机夺世界货币霸权,不会配合美国的,但美国一定要在他们之间挑动,这场冲突爆发之后就从欧洲向美国转移。如果后面继续脑大,资本会不会向欧洲走呢?如果把俄罗斯敲出来我们可能就看不到03年打伊拉克出现的德、法、俄的情况了。有了俄罗斯的支持,欧洲才是强大的实力。
  未来国际形式还是充满了非常多的变数。美国这场危机到底对中国产生什么影响呢?我觉得03年以来影响中国经济实际上就是两大因素,一个是贸易,一个是投资,出口和投资需求拉动我们增长的因素。但是这个需求增长,到06年,07年上半年就到了顶峰,07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拐点,从数字上看的很清楚,我也不用再说了。到了07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可以说经济是在减速,而到今年下半年我认为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到加速下滑的阶段,加速下滑阶段就是说在去年下半年经济开始下行的情况的时候,我们在宏观政策上没有把握好。我认为我们犯了两个判断上的错误。一个我把它叫做食洋不化,一个叫做食古不化。食洋不化讲的是说一部分人、领导、学者他们就认定一个道理就是货币就是通货膨胀的边缘。所以经济下滑的时候还在持续紧缩,这样加速了下滑。另外食古不化,大家认为还是在过热,没有看到中国经济在这一轮经济当中性质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不像过去了。就是因为我们的宏观调控当中有这两种思想,结果导致中国经济不适当的提早下滑,结果导致7月份以后8月份用电量实际增长到了非常明显下滑的阶段。8月份用电量增长了5点多。像江苏、山东这两个贡献GDP最大的省,他们的用电两最大的增长只有0.3几, 浙江过去沿海排头兵现在只有3点几,像上海已经负增长了,而且投资已经是30%多的负增长。沿海地区他们最容易受到国际经济萧条的影响,所以经济已经可以看的比较明显了。下一步次贷危机继续发展,对中国来说确实面临非常大的影响。
  进出口如果下来的话,增长速度一定会下来,而且贸易拉动投资的重要因素,因为投资增长部门往往都是出口快的部门。另外我们国内受到很大的另外一个影响,就是生产过剩的影响,生产过剩也表现的非常严重。季度短缺的东西都越来越多了。比如说铝,现在已经停止了10%的产能了,恐怕越来越多的企业都会像这些产品转。国内供给一旦上来,未来投资发生的就会更加少。所以外需少、内需少,我们遇到的正是内外需紧缩,最担心的就是发生这样的情况。对这点来说我觉得我们把问题想的严重、复杂一点,比盲目乐观更有利。
  举例来说下一步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有一个大的战略,就是如果哪一个国家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当中不倒,我相信就是中国,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情况和发达国家不一样,他们是没法生产金融产品跟我们交换物质产品,他们物质消费水平下降的,我们是生产过剩的国家,我们缺的只是创造需求。现在千万不要建设一批大项目,延续我们现在已经严重的生产过剩的情况,而是应该启动我们现在中国最需要补课的一个领域就是城市化,城市化可以吸纳非常非常巨大的投资,需要这么一个巨大的战略。所以我一直在呼吁这个问题,只有城市化,这个投资需求是不会产生生产过剩的,是中国急需补课的一块。
  另一方面我要呼吁的是现在这个时机对中国来说次贷危机不是没有机会,大家议论更多的是去美国抄底,我不知道什么概念,但我觉得我们现在看到的趋势就是说,在次贷危机当中人民币要升值,如果我们没发人民币债到美国去,我们是肯定会占便宜的,我们不是光要美元,光要资产,我们不用给他买单。我的话是有道理的,分析基础是说流入中国热钱的判断是我研究,就是因为有1万亿以上的钱流入中国,因为没有进入股市、楼市,所以不知道这个热钱怎么回事儿,但是从这里,我们看到一些动向,这个热钱不是传统的热钱,原来是高风险、高回报,但现在的热钱没有这样的特征。这个钱是什么?我认为这个钱更多的是被美国金融风暴赶出来的钱。这些钱来了以后实际上就求人民币升值,求一个利差,就够了。再进入资本市场有两个难题,第一冒风险不值得,第二没有那么多分析人员,不懂得中国市场进不来。我觉得这是热钱的性质,一个新的特点。
  既然是这样,我们能不能开一扇门呢?我们到哪里发债,把他的钱堂堂正正的拿到中国,然后我们买它的实物资产。这个时候我们如果进去把他们的好资产买过来对中国是非常有利的,我呼吁未来是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相结合,到发达国家去发觉他们的重工产业。如果我们抓住这个时机,让我们的基金、券商到美国去发美元债,让我们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结合起来,在这一轮全球性金融风暴当中,我们借这个势,这就是中国在这场风暴中获益的方式。
  于颖:这一轮王建讲的还是阴谋论,有一个东西是先提出的,大家知道我们的1800亿储备,号召我们到美国发债,大家来自金融机构,谁敢去发?有请宋国青教授坐到台上来。我高度怀疑通用我们要不要买,咱们能不能行?法律咱们也不懂,技术又不是那么领先,加上芝麻钱砸下去了,美国临时法案又会把我们套下去了。我们先提出一个问题,美国的金融风暴到底对它的所谓实体经济带来多大冲击。我在华尔街漫步的时候非常羡慕大佬,他们对消费可以起很大的作用给很多穷人创造了就业机会。现在禁令下岗了我暗自窃喜,但蓝领下岗的更多,我们看看他们是怎么看的,美国经济假如7千亿通不过,美国经济会怎样?如果通过了救的了救不了。我们有请陈兴动博士。
  陈兴动:我最近经常被媒体和客户问到一个问题,就是对现在的华尔街金融风暴有什么感觉,我感觉首先讲感觉寒冷,对于大量的金融机构消失掉,在美国投资银行已经不存在了,没有投资银行了。未来世界怎么办我们还有大量的问题。刚才于颖提到2月份参加你们的论坛,当时提到我说金融风暴恐怕有三个阶段,现在看样子已经到了第三阶段了,第一阶段我们说可能会出现由于次贷还不上,到期了。让美国收入不高人不但有房子住而且可以把房子做第二次、第三次抵押,我很羡慕在美国的同事,他是单亲妈妈,没有收入,她借钱买了房子,后来房子涨了,银行建议她去抵押,最后抵押出来的钱做了全球旅行。
  第一是流动性出问题,第二出现散户危机,散户到期了,要还钱了。系统要崩溃了,美国做到的东西,现在怎样了?毫无疑问现在在未来6到12个月将会有大量债券到期。现在在华尔街金融风暴情况下,没有一家金融机构敢说我没有受到冲击。如果中国冲击很少,可能中国有一些后续的交易单子的损失,我们还要看未来的情况,谁也不敢说我现在很高兴。
  第二个问题美国现在的影响,大家都在讨论一个问题,就是经常想考虑是不是有一个后华尔街,华尔街王建讲了很多,我非常同意,我一直很敬仰,他未来往前看5年、10年、30年要长期去看的。的的确确我相信不仅仅看的是中国,6、7年以前他就谈到美元、美国华尔街的经济大量泡沫,现在的问题华尔街的神话创造出来了。大家有必要讨论为什么华尔街问题出现这么多这么大呢?最近流行一篇文章,这篇文章讲就像衍生品工具就是一个定时炸弹,这个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爆炸,总有一天会爆炸,对世界的破坏力超出大家的想象。于是这是一个罪恶,衍生品特别是OBC,就像一个地狱只有一条路,只能进去不能出来。
  我先讲第一个问题,我先讲现在形势有5点现在需要一直注意。第一个就是美国的华尔街,王建讲的基本是虚拟的经济,华尔街的泡沫和大家的想象,把大量的国际资本吸收到华尔街,华尔街提供了一个平台,把大量国际资本吸收进来,帮助了美国创新、帮助美国经济发展,推动美国人消费,对全世界的需求。最后带动全球经济发展,所以美国代表了一种方向。这个游戏现在玩不下去了。第一个问题是未来的资本流向什么地方,我刚刚跟意大利一家投资资产管理公司的CIO聊天,欧洲现在很痛苦,就是欧洲现在也一样,不知道钱往哪走,现在都在找安全感,到中国来是想看看。金融风暴过去,中国面对的外资流入不是比今年少,恐怕比今年多。如果往前走,第二季,第三季继续往前走,现在如果真的衰退以后,对世界应该有巨大的压力,这个压力各个国家都在寻求新的增长,今天在天津港(,)达沃斯就是寻找经济增长的新浪潮。第三就是美国经济不再是火车头,那谁是火车头么?中国是么?以前讲中国跟美国经济没有关系,中国能不能在这个过程中重新调整,这是美国引起的。第四最严重的问题,对中国影响最深刻的,就华尔街的模式,华尔街的板样作用没有了,以前我跟讲美国经济的教授和金融专家开玩笑,以后到讲台上就不敢说美国怎样怎样,华尔街怎样怎样,下面学生就会怀疑华尔街就是正确的么?我们过去搞改革,以前想着华尔街,我们的很多参照都是华尔街的,现在还是华尔街么?还有一个问题,收购资产,想的是什么指标判断资产呢?也是华尔街的体系,这个华尔街体系还值得我们信任么?还按照那个风险标准去么?这个挑战恐怕对我们来讲很大,中国通过30年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我们说已经到了金融开放,本来在过去经济全球化的时候,我们制造业得到了巨大的好处,我们希望金融全球化的时候,我们有一个好老师,好学习,刚刚开始学习这个老师已经不可信了,我们向谁学?向自己学么?比如很多人提出,我觉得我们要抄底别人的金融机构,且慢,我们能把那么大的东西拿过来能去做么?制造业的东西我觉得恐怕是要考虑的,金融资产要小心点,我们最多跟一跟而已。
  最后如果说美国政治、经济帝国的衰退真的衰下去了,这是美国的问题还是世界的问题,还真备不住会有一些世界的冲突,很可能也可能回到1929年之后,为什么那时候会出现世界大战,这也可以引起很大的关注。谢谢!
  于颖:谢谢,刚才说了,摩根大通会不会以1.9亿美元转让给中投?肯定有他们的想法、分析,风险多少、成功性有多大,当然赌赌美国政府救市的能力,可能都有这些偶然的因素在里面。我们想请龚方雄先生介绍一下,怎么想的这件事情,他个人怎么判断的,同时我们中国的金融机构要不要也发债,也收点什么,是收通用、收能源公司还是收金融企业,因为金融企业现在看起来绝对数字很便宜,不知道里面黑洞有多大,掌声有请龚方雄先生。
  龚方雄:谢谢于老师,于老师又在点将,然后命题,其中也给我设了不少陷井,我不一定照单全收。我们公司的运作,我不想多谈,我想市场应该会有一个比较公正的评价。大家知道昨天整个市场担心美国7千亿救市计划能不能通过,担心周末会不会有更多的公司机构爆倒。我们还涨了百分之十几股价可以说明一个问题,定位、战略也好,我们公司势力怎样,处理危机的效果怎么样,市场是眼见心明的。我们是在49,所以谈什么华尔街海啸也好,谈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也好,在我们看来,任何的危机都是机会。
  就这个命题来讲,我觉得现在我在国内,我也去了美国两个多星期,不是度假、逃避,我完全是公干,如果要有这种福气就好了,如果避难、休假两个星期,那两个星期在美国非常忙,半年以前就排好了行程。就我8月份的言论,媒体上、网络上有很多议论,很多事情在我们看来不用事事都做回应,很多事情自然会水落石出。
  就我在美国的感觉和我现在回来以后大概有一个星期,这边的气氛,我觉得确实气氛不一样,大家在谈论美国隔岸观火的时候,觉得美国像世界末日一样,到底美国市场经济的龙头是不是还是全球的学习的榜样。我觉得有一点,大家看看美国道琼斯指数,危机到现在也不过掉了23,今年掉了不到20%。我们A股指数掉了多少?谁的危机更大?从这个角度来讲,又回到金融创新。金融创新要不要搞?美国实际上是很有实力的,百年老店不会一下子倒掉。美国人应对危机的速度迅猛,而且美国人的性格不愿意保存任何东西。我现在有一种感觉,我们国家可能对欧洲的幻想、日本的幻想太多。我们谈论到金融危机对我们的影响,我们谈谈的常常是美国怎样,美国的经济怎样,然后下一波是不是证明欧洲的崛起。市场对这个事情已经下过结论,欧元在七月份1.6见底,英镑也已经在2.05左右见底,在美国金融危机在深化的过程当中,美金不断走强。方方面面的因素也有,但有一个很简单的数据跟大家讲。
  美国实际上经济第二季度还是增长的,向下修正还是2%以上的增长,但欧洲和日本的经济在第二季度都已经进入了衰退。现在我们在美国的感觉实际上就是欧洲和日本的情况比美国还差,这点要认识清楚。这就是为什么市场在货币市场上已经有所反映。这也是对我们经济的最大风险。我们为什么会讲,这种场合只能简单讲讲我们对一些看到,问题的结论,不能讲一些详细的分析,任何结论都有一些很长期、深入的思考,我们的团队做过深入的分析。我们为什么一直讲财政刺激计划,我们为什么一直讲中国通胀不足为惧。当时8月份讲经济救助计划,为什么市场有那么大反映,我没有想到市场会有那么大反映。因为那是总结性的东西,有些观点我们讲了好几个月,大家可以从一系列报告中找到,我们的观点没有变化。现在问题渐渐清楚了,8月份的通胀CPI是4.9,我们看是5%,所以为什么中央七月份政治局公告出来以后态度转变,保平稳较快发展,还要防通胀。在七月份我们的观点就是通胀不足为虑。大家要看经济上的预测,经济上的观点,关键是有前瞻性,大家不要对过去过多总结,要看未来,这点很重要,这是为什么经济预测要向前看不要向后看。
  我们在2月份的时候,那时候市场普通言论是中国通胀会是10%以上,有一点我同意王建教授的讲法,就是我们国家不要太多的迷信所谓的货币经济理论。什么通胀是货币供应量,它是全球货币供应量的结果,我们国家的货币供应量增长对通胀起到了什么作用?大家可争可议,我觉得对这轮通货膨胀没有实际影响。大家要想明年5、6月份CPI是多少,有可能是负的,因为商品价格、资源价格、能源价格在全球都下跌很厉害。大家想想到明年1、2月份,如果我们国家食品不向上反弹,那么CPI就会回到2-3。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国家对美国的出口实际上没有什么增长,比较稳定,但出口很弱,我们国家的出口增长来源来自哪里?是对欧洲、新兴市场的出口增长。但欧洲发生了改变,6月份、7月份我们对欧盟的出口为什么还有20%的增长,6、7月份是跟去年6、7月相比较,去年6、7月欧元涨了25%到30%,我们对欧洲出口量不增长的话,也会有30%,那现在欧元下来了,欧洲已经进入衰退了,能保持不变么?新兴市场也是一样,新兴市场很多货币都贬,新兴市场现在也在走弱,我们能维持过去的强势么?所以我想强调一点,现在的美国金融危机通过美国的金融创新已经有效的把它的问题分散到全球各地,所以相对来讲美国受的冲击非常小,所以我们为什么要聚焦于美国呢,论点应该有一些问题,如果是这样,还会对新兴市场、欧洲、日本盲目乐观,我们的政策就会出问题。很早我们就呼吁,我们要有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有中性的货币政策,这个观点我们一直没有变。我们也不会变,现在看来全球事件的发展跟我们的预期差不多,非常吻合。现在前瞻性的政策要出来,两位嘉宾前面讲到,这次金融风暴谁能挺过来,我想从经济基本层面讲,中国挺过来可能性非常大,中国可能又在这次全球性危机中一枝独秀,但机会不会自己来,机会是让自己创造、把握的。
  亚洲金融风暴之前,我们国家知道在全球地位是怎样的?大家谈到亚洲、新兴市场都不会提中国,那都是四小龙,五小虎。亚洲金融风暴之后我们没有受伤,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搞了很多基础建设。后来中国经济挺过来,亚洲其他国家经济进入衰退,就是我们经济没有怎么放缓,那时候中国就崛起了。现在在西方大国发达国家出现这种危机的情况,给了中国崛起另一个机会。这是美国的危机,实际上不是中国的危机,中国没有系统性的风险。但我们的股市比别人跌的多的多,怎么把握机会崛起?老底弟也好、抄底也好,全球资产并购或者资源获取往往是通过换实现的,你去抄底结果你的比别人跌的多的多,那叫什么抄底啊?
  有一点我很同意两位嘉宾的讲法,这是我们一直的理念,金融资产如果不能实现控股和炒作地位的话,金融资产很难说是很好的收购对象。尤其从中国角度来讲,我们中国要获取的是什么?我们要获取的是技术、品牌和资源,现在全球面临的金融风暴,这些东西都被拉下来了,你要想的是我们缺乏品牌、技术、资源,这是人民币会不会升值的分水岭。我最后回到美国的问题,美国大家不用担心,美国是创新能力非常强的国家,美国的问题就是创新能力太强,然后监管老是跟不上,这是美国人的理念,因为鼓励创新,不强调监管。因为你的东西还没出来怎么监管?如果先监管到位东西还没出来东西就出不来,就卡死了。看看上一次美国经济发展,高科技,网络技术,后来发展的太快,创新太快,演变成高科技泡沫破裂,这次是什么?是金融创新,金融的结构产品创造,这也是创新太快,美国监管忽略了风险管理,在忽略风险管理的情况下也不是美国金融系统的问题,是全球忽略了对产品的认知和管理,所以才能推销的全球各地去。现在出了问题,现在他在解决,哪种模式发展快,我认为还是这种,鼓励创新,有问题来解决这没什么不好。
  我以前老板讲过,有时候美国出现的这些问题,等于是一个命运上的问题,但是环顾全球,没有其他经济体制有美国这样很强劲的付出、创新能力,从长远来讲,一百年、两百年怎样的体制好。所以讲到中国的问题,我们不要过多的从负面总结美国金融风暴的风险,我觉得这点太片面,我们现在是创新太少,而不是创新过多,我们现在是政策约束过多,而不是政策约束过少。谢谢大家。
  于颖:谢谢,最后一条我个人非常赞成,美国的问题简单的归结为过渡市场化的话,过渡鼓励创新,当然创新创的很高明,把风险都创给别人了。但中国的问题呢?中国的经济主要矛盾核心问题是什么?是我们的市场化程度高了还是不够?是政府管制太严了还是说我们的监管部够。所以我对龚方雄博士最后的观点非常赞成。有三个问题希望,美国的金融创新最成功之处是主观刻意把风险分散给全世界,也许是不小心的,我不知道王建怎么评价?
  王建:我觉得美国的金融创新,我前面讲走到这步是必然的,不创新的话怎么生产那么多越来越多的金融上来和发展中国家交换?贸易逆差越来越大,想跟你交换就要把金融产品不断放大。假如他是贸易逆差长期拉大的趋势,他就必须不断的找到衍生工具把这些金融产品放大。所以你说创新是为什么?是因为在一个创新全球化的条件下,美国还要生存、发展、还要过的比别人好,一定走这个路。刚才我没讲到,现在这场危机之后,美国真正能转变他的制度么?真正规规矩矩的做金融市场的生意么?我不相信,因为这场危机之后同样还是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和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物质的较量,他做什么事情最后还是作秀,做出问题再怎么去收拾,所以我不相信这场教训使华尔街走回正常发展的渠道。你说他是监管在后,创新在前所以导致危机,我不太同意,我认为他一开始就不希望有监管。
  比如说叫什么洲际期货交易所,就是鲍尔森搞出的东西,是因为摆脱美国政府的监管,结果收购了伦敦一个交易所,把衍生金融的交易放到伦敦,跟美国政府说对不起你管不了我。但所有买卖又在美国做的。
  陈兴动:他对美国经济很有信心,大家对美国目前的华尔街金融风暴后续看不清楚,悲观大于乐观,他代表乐观状态。我觉得美国下一轮如果创新,创新肯定没问题,我们中国更需要创新,美国还需要靠创新或者。但创新是什么?我觉得还是有一个前提条件,那我很同意王建讲的,需要有一种交换,跟国际社会的交换,中国是美国创新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换句话我们中国还愿意不愿意跟美国创新的指挥棒走,愿意不愿意用我创造的物质资产和金融资产交换。这种游戏我们还玩不玩。这几天我参加了政策咨询会,提到启动内需,我突然想到我们这么多年出口,出口的确很重要,解决就业问题。但出口有一点,出口退税,我们现在很多轻工产品、纺织品出口退税往上调,难道在国内市场卖不出去吗?如果给农村销售出口退税,如果17%的税给农村退了,是不是可以把东西卖给农民呢?不用卖给美国,那我相信会上来。我在国内看的东西,美国看过一些店,国内要远比美国还要贵。
  于颖:刚才他说抄美国的底,我们抄的是腰不是底。在座很多是投资界的精英。从投资的角度,谁愿意表态,我们现在去抄美国腰也好肩也好,抄股权?还是抄其他的一些债券,债券可能够呛,还有什么可抄的,与其抄美国还不如首先考虑中国。看看哪位嘉宾有感想。
  嘉宾:大家好,我是日本三星做调研的,日本两个机构把美国两个机构包括股权负债,正在积极考虑收购。我们在日本以外的,大家都在猜想日本会不会重蹈收购美国资产的覆辙。但日本业内,因为日本经历了泡沫,他们有很多经验,政府相对来说比较乐观支持日本金融去往海外走。因为我自己经验不够,想请教各位专家点化我一下。
  于颖:看看在座的各位。
  宋国青:你把私人的东西批准了,私募基金爱买谁的买谁去。你需要说服的是客户,而不是政府。去年什么都买,幸亏次贷危机早了一年再晚两年不知道会斩多少。
  陈兴动:刚才我有一个观察,不一定正确。第一日本跟我们比,日本毕竟经济发达比我们快的多,人家的产业工业化已经在90年代初完成了。我相信日本肯定比我们聪明、能干,在这个问题上。加上90年代初的经验教训也足够了。另外93年日本的经济管理公司非常活跃,最近很少见到这些公司,我想日本可能认为现在是好机会,借美国人走向世界,也可能是一个考虑。
  于颖:谢谢两位,刚才又龚教授又引出另外一个问题,经济基本面,欧洲日本还不如美国,美国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由于这次金融危机造成世界的影响,在座各位也会有很多不同意见和自己的见解,下面请和讯网首席分析师谈谈他的看法。
  文国庆:刚才听了几位的报告我很有启发,在这里可能稍微有一点疑虑,美国的金融创新确实做的比较好,在全世界非常领先,但功能其实最大优势是不是规避全世界的风险,是规避了美国的风险。但这场危机最大根源我认为是全世界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了,就是已经开始逐渐的不买美国的帐,创新还是我可以持续下去。这是非常有疑虑的问题,像过去,美国包的很严,最后里面只是皇帝的新衣,而不是西装革履。最隐秘的东西看清这东西就不复杂了。
  一直以来大家对美国的经济非常的置疑,大家认为美国的模式不可持续,但为什么运行这么多年,一个是强势的全球货币地位,以及金融创新都有很大的关系。切切实实他们的创新活动成功的把美国的危机存在的风险给了全世界了。现在发生的危机可能是一个事物的反向运行过程,大家开始抵制。所以我的判断这个危机可能不是危机的第三期,可能是危机的中段,这个过程后面的故事还很多。由此得出一个推论,我认为现在到美国投资,总体来说不是时机。买金融机构肯定不合适,美国目前同行的运行模式能不能持续下去,是不是要进行重大改变,我觉得这是很值得探讨的问题。改变方向没确定之前买下来肯定有问题,包括美国其他金融机构,都是值得考虑的,但如果可以买,你要真有本事,可以把美国的军火买了,你可以买石油,你可以买么?可能还是买不了,也许你买的跟中国产业链有点关系的,比如美国的耐克公司,耐克公司是全世界最大的用品品牌,其实中国的产业都是在做他的最下端,如果买下来,中国产业链整个链条就完整了,他的价值增长点也找到了,这可能是一个比较好的一点。所以这个过程中,中国经济的发展,在这个危机过程中确实看到机会,而不仅仅是看作灾难。
  于颖:我们一线的负责做投资的人可能感受更深,我不知道大家对中国的股市,到底是不是个底,目前中国政府也在尽力去促进股市的稳定,是不是外资抄中国底的机会。大家还有一些犹豫,对于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大家看的也不清楚,不管怎样对美国造成的全世界的痛苦,我觉得应该说,也是我们学习的很好的机会,所以我还是想请龚方雄先生,我看了很多他的,我认为他研究的很深入,就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您应该有一个反馈,强化一下您的看法。
  龚方雄:好,我觉得咱们国家政府过去两个星期的一些动作,确实应该来讲还是比较果断、坚决的,也是必要的。我一直有一个理念,就是说政府在市场中有它自己的责任,尤其在一个新兴市场,不太健全的情况下,我完全不同意有一种非常理想化的说法,就是我们中国如果没有出现危机就不应该救市。这种说法太理想化了,没有完全领会市场经济有形无形的手结合的道理。大家知道美国之所以采取一系列的救市行动,这个事件本身说明市场还是需要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去运作的,美国出现危机的时候才出现的,在中国我们的市场很多机制、很多内部的制度、很多内部的运行的一些规律都还不完善的情况下,政府怎么可能就此袖手旁观呢,政府应起一个作用,政府也不会这么做。过去一段时间,在我看来,是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建设过程当中政府不断发挥作用的一环。
  我提到一个讲法,为什么危机在美国发生,是美国的问题,但是美国的股市比我们跌的少,大家看看欧洲、日本其他新兴市场、发达国家在一起比,美国的股市跌的最少,比欧洲股市、日本股市都少,不用说中国了。有很多因素可以解释,美国已经把本身经济的危机分散到全球各地,这只是一个表象。另一个我简单的把美国资本市场和中国资本市场比较,中国资本市场我们的股市,我们的市场很单薄,美国为什么跌那么点,非常广而且深,各种各样的钱都有,各种各样的钱都很多,我们中国股市里的钱就是一种钱,就是散户的钱。散户在每天成交量有多少?50%,也有机构的钱,就是共同基金,我们的传统基金。但传统基金的钱哪来的?也是散户的,我们的基金的认购,比美国还要的自由,随进随出,为什么基金散户化呢?是受散户主导的,大势一涨散户都在买基金,基金不追行么?所以这个市场就是散户的钱。美国呢?大家看看,养老基金、退休基金、各种各样的财富基金,各种大学的长期积累的教育基金和财富基金,保险基金,这类长期的投资基金根本不看这几个月的波动。美国有一家很大的基金公司,有一万亿的资产,买了一个股票三年可以不管他,三年以后再说了。所以资本市场很厚,各种各样的钱都有。我们国家怎么发展到这步,政府不做可以么?刚刚我们讲,刺激内需,基本架构要搭好,所以我觉得要有积极的财政政策。因为看退休基金、保险基金、企业年金各种财富基金、教育基金这些东西一大堆,量很大,之所以有了这些,美国人消费才会出现年轻的时候借老年的时候钱花,我不担心将来的退休,失业什么办,他被各种各样的网包括着。中国不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刺激消费?国家有50%的储蓄是这么来的,国家有这么多储蓄,我们空谈美国的经济模式、中国经济模式,哪种可持续。美国就是低储蓄的国家,我们国家是高储蓄,经济学告诉你高储蓄国家就会经常有项目盈余,不投到美国去怎么办这部分钱?这是经济运行模式的问题,这不是说一两个经济周期可以解决的,为什么对美国经济有这么根本信心在里面,就是世界上美国这样的经济体系作为中国高储蓄国家要向外循环资本的唯一一个市场。这个地位是短期不能替代的,欧洲根本不能替代美国这种地位。欧洲能取代美国么?大家知道欧洲历史上多少次整合、分裂、战争,欧元将来怎么样的前途谁知道?问题在哪里?欧洲各个国家有自己的财政政策,几个主要的经济体系都在衰退,需要更灵活的货币政策,德国、西班牙、意大利都处在衰退当中。体制本身有它的问题,能取代美国么?我们不玩美国的游戏了,除非做到自己有内需,把自己储蓄率降下来,可以不靠盈余支撑经济增长,如果做到那步我们可以讨论这个问题。但不行的是,这一步十年以后可以不可以达到是另当别论,这是十年以后的问题,不是现在的问题。
  很多事情大家不要理想化,我们可以不玩美国人游戏,我们不可以持有美国人资产,这个社会架构能建立起来么?整个社会体系能建立起来么?所以短期来讲,长期的结构性、理论性的问题我们可以谈很久,短期呢我觉得中国股市现在处在什么阶段呢?去年9、10月份相反的过程,去年9、10月份大家看中国股市、中国经济,公司层面、微观层面非常好,盈利非常强。但是宏观层面不好,很多有识之士预测到了,去年宏观紧缩,通胀上升,但微观企业盈利9、10月份股市疯涨。现在呢?宏观层面中国来讲,我们不要谈全球金融海啸。就中国实际上是在好转,我们的政策已经开始松了,通胀开始下行了,国际长期居高的商品价格油价迭的很厉害,商品价格跌的一塌糊涂。宏观因素现在都在出现,现在问题在哪里?微观不好,各种政策的挤压、调控,企业盈利现在没有完全展示,现在有点像去年9、10月份的反向。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又出手来稳定市场信心,所以我们觉得,在我看来,8、9、10股市应该见底。是否今年A股已经见底,我认为今年应该是见了,明年取决于宏观经济怎么面对,怎么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因为宏观有利因素已经出现了,微观在制约着宏观。
  于颖:这里有一个问题,美国是因为爆发很严重的金融危机,美国政府才救市,中国为什么还倡导救市呢?我想中国有很多人建议不太一样,尤其中国看的见的手很厉害,我想请台上的嘉宾谁有对目前的政策救市,特别是以直接入场干预救市方法有不同意见的发表一下。
  潘向东:首先刚才龚博士对国际方面的评论特别是对美国、欧洲、日本的看法我都非常赞同,美国它能够把风险转移,而且目前世界上也找不出一个经济体取代美国。
  第二个看法,讲到A股的时候,我没有那么乐观,为什么呢?我觉得你要救中国的股市,更多的要救中国的经济,关键问题是现在中国经济最坏的状况出来没有?还没有,最坏的状况没出来,这时候说A股见底了为时尚早。第一外需金融危机可能全球性衰退,最近我们的外需打击非常大,别看是出口部门,会向上传导。大家看内需能不能转型,拉动内需的两大行业,第一是地产,第二是汽车这占我们内需的大部分。这两方面起来不了怎么拉动内需呢?内需外需都往下走,一步步传导就知道经济体怎样了。
  当然我觉得国家没有一套系统的对企业降税的措施,除非分税转型,在山东省已经试行几年了,按照增值税可能测算下来能够减到两千亿左右。对不同行业有不同的影响,其他我个人觉得还是看不到方向。因为在宏观这方面看不到方向,你说A股见底了,还是有点为时尚早。
  任若恩:因为刚才谈美国的股市是不是Over,欧洲和美国到底谁能挺过去类似的问题。刚才更多的问题集中在短期上,我为这个会稍微准备一些材料,我从长期讲一点。
  现在大家知道美国更热闹的事是在总统大选,这被金融的事情掩盖了,现在关于总统大选的故事很多,我自己有一个经历,在91年的时候,老布什跟克林顿竞选,当时美国也进入衰退的门口,我在观察大选,当时媒体讨论的问题也是哪个总统上来能把美国从衰退中拉出来,后来MIT有个经济学家开了一个研讨会,是哪天出结果应该是11月3号,研讨会的内容是证明谁上去当总统,都不重要,因为美国的问题不是谁当总统。真正的问题是投资太少,背后的问题是储蓄太少。我们最近做过一个中美的居民储蓄率的比较,这个比较中文版今年发表,英文很快会发表,国际上基本接受我们的结果。如果你观察居民户的储蓄美国可支配收入是略大于4,而中国是22.6,这两个数字我觉得说明了美国的深层次根源,就是储蓄太少,把可支配收入,消费95%以上。反过来说,中国储蓄率是不是太高了,因为我们在做调整的时候必须把社保一些因素调整掉,22.6实际上是一个在中国这个状态下非常好的,所以很多经济学家试图论证中国的储蓄率太高了我一直不太接受,中国储蓄率高,能够使中国投资比较多恰恰是中国经济能够持续发展的基础的根源,而绝对不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问题。如果谈发展模式的话,我们谈了太多中国发展的模式问题,其实现在是美国发展经济的模式出了问题,一个核心的东西就是储蓄太少。由于储蓄太少,所以用金融工具使得他用别人的钱和未来的钱解决当前的问题,谢谢!
  于颖:对于美国的情况,美国这样救市,大家知道有122个经济学家反对,反对理由是把传统经济理论破坏了,你的道德风险,特别是公平性,对于这样的问题我先挑战一下宋国青教授,据我所知,是市场化推动者。您觉得美国市场经济价值体系破坏的做法对不对?
  宋国青:现在不能讨论了,要先把规则定好,那时候讨论要不要怎样,现在大家利益都在里面了,很大程度上成了一个利益相互分配的问题。这时候不能有一个公正的立场,我想这些问题到下一次股票市场基本稳定的时间,有明显救市的理由,再好好讨论定一个规则。现在讨论没办理,已经到这个份儿上。你要追历史的帐,股市现在是发展期,一会房子过热等等,人民日报等等有的是直接,有的间接都参与这么长了,这时候说不救,肯定有麻烦。实在很难做出判断,等稳定的时候再说吧。
  于颖:我理解,骨子里是反对这么做的,但怕得罪股民,你们爱怎样怎样,秋后算帐,大概是这个意思。先说美国,美国包括英国,临时采取强制性措施,比赛,比比一看都输了,要完蛋了,双方都输了,最后要改变比赛规则,也许是被迫的。但对市场经济公平性,道德风险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我想最后给在座嘉宾一个机会,你们对这个问题怎么评价,为普通老百姓,为年薪上千万美元的金融大佬买单你平衡不平衡,不这么做那你有什么办法?
  我们先休息,之后再听各位的高建!
  于颖:马上进入大家最关注的主题中国的问题,我们的第三小节,中国的问题也是世界的问题。大家如果有什么具体的问题,可以以后跟我们的学者单独交流。还有有人批评我经常跑题,有时候我们发言思维是有连续的,我很少或者不太好意思打断,下面跑也跑不出中国了。
  下面谈中国的问题,首先想隆重介绍一下关于我们的通胀的预测以及治理通胀采取的货币政策,到目前争议很大,龚方雄博士说控通胀的手段过硬了,CPI下来了吧。我想问另外一个问题,如果没有前段时间的那样的货币政策,我们的CPI下的来还是下不来呢?并且一季度那么高,且不说不知道美国闹那么大的危机,即便预想到,我们是不是应该用一个比较强硬的货币政策把它压下来。
  现在看CPI下来了,所以是不是货币政策生效了。大家仔细观察高层的言论,包括前央行副行长吴小玲发表一篇文章我提议大家看看央行货币政策与大盘的对比。很显然有人认为货币政策没有对股市造成太大负面影响。就CPI问题首先邀请宋国青先生谈他对中国的物价怎么判断的,现在价格水平是不是一个合适的状态。随后美国的大商品波动非常厉害,趋势可能会是什么样。由于货币政策,可能对未来GDP造成最直接的影响,所以说我们在目前新的数据支撑情况下,未来的货币是该放或是不放,证券市场还是实体经济放松一些信贷方面的支持,掌声欢迎宋国青教授。
  宋国青:我看是反思宏观调控,我理解一般人在哪出了问题。第一个是现在的价格情况,现在很明显CPI同比往下走,从8月份到现在来看,应该说现在已经是通货紧缩了,或者很快走向通货紧缩,9月份的数据市场上的价格迭了很长时候,尤其连续一周,一周迭了6%,低通胀一年就涨1%、2%,应该说短期刺激经济以外,跌势基本挡不住,往下跌。煤炭前段还犹豫,最近也保不住了,但有一些特殊情况,老要限产,又要进一步严厉的控制不安全生产,这会产生一些影响。水泥比较晚,这些大宗企业在全线跌。
  十年以前期货市场经常出飞流直下三千尺,跌势应该有一段时间越跌越快。所以断然不能说现在是通货膨胀,没有了,价格不涨了,是这样一个情况。很多方面介绍了房地产需求这方面的事情,有一些全国销售额统计,到6月份跌的很凶,央行贷款数据上来看,房贷照着6、7成往下跌,推测明年房地产投资不跌50%就轻饶你了。房地产本身是很大的一个东西,所以大家非常关心,这是正常的。总的投资很是大的问题,投资也有很多问题。
  除了当期需求以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存货问题,过去发生过几次大的紧缩或者有时候价格没跌都是跟存货有关系。88年有一次抢货,两年之后两年连续疲软,有一段时间是往下跌,有一个原因是抢了一些货,把价格抢高了,把自己的钱抢少了,东西就买的少了,这跟存货还是有一些关系。在有通货紧缩,98年的通货紧缩,这里也是存货的企业在清库,包括存量。现在房地产有一个问题,既是最终需求保持50、60%的增长,中间存货给你往上抛,所以雪上加霜的来了。当然购买有些是结构性的,有些是买个200米的房子后来买了300米的房子,这也是的存货,很多存货在消费者的手里。未来两年时间能不能消化掉都是问题,这个角度来看,存货问题是房地产的很大问题,还有企业在过去价格高的时候钢材这些东西有相当大的存货,这些东西都压过来了,短期来看存货调整等等需求会下降相当厉害。生产情况继续往下跌,应该是跟通货膨胀下降是一致的,紧缩的很厉害。原来7月份刚出来时候还稍微有点怀疑工业生产跟有什么太大关系,后来价格看下来,应该是基本面的东西,不是奥运的影响。这样的情况来看,说到明、后年的情况,应该说是中等程度的,跟过去中国历史比一个中等程度的通货膨胀价格的调整,通货膨胀年度平均很低,有一些部分出现通货紧缩,后年会慢慢恢复。这里可能还是一个周期性的东西,对长远经济增长没有看到太明显的显著调整,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新的《劳动法》有一些负面影响,但问题都不大。
  我回应一下刚才提出的问题,王建的问题,说的是不是包括我,我就对号入座吧。应该说跟货币的情况看,从去年看通货膨胀率上升到今年通货膨胀率下降,应该说是挺好的事,我们用了一些指标度量通货膨胀的情况。货币供应增长是去年10月份,一路下降,但那时候还是比较高,3、4月份就比较微妙,3、4月份我自己就一直在说,已经到了两边风险都有的程度,再压可能过头,不压可能通货膨胀又回去。6月份的时候数据比较系统,还是要注意调控过度的风险,这是跟货币情况是不断调整的,也没有一口气非要整到零为止。我自己觉得去年4季度和今年1季度货币控制差不多,到了二季度稍微有一点点过渡,三季度加上奥运再继续比较大力度的就是很明显的过头了。还有一条,生产要保持完全稳定也不是做不到,不能绷的太紧,货币多的时候主要推动价格上涨,对生产已经不能产生多大的推动作用。同比的话,总需求是20%多,但是生产在往下走,生产能力过去跑了5年,跑到后面后进不足了,应该有所休息,生产速度往下调整一下,有一点下调是对的。现在看来有可能发生超过正常调整的,现在朝着那个方向发展,我觉得要赶快调整刺激政策,能松掉的就要松掉,尤其是行政性控制、投资的行政性控制要松掉,包括还有一些降息,加息的政策要慢慢来,看到情况有重大的变化要早一点搞。7月份中间就可以开始考虑调整,7月份数据出来之后要很快的相应。按照过去的做法慢慢动,就太晚了,就会重复过去调控过渡的错误。这次希望很快的降息,贷款额度这些去掉。其实利息这个东西没有什么必然的加息周期降息周期,当然这里有一个问题。通货膨胀率上升的时候马上降息,可能对消费者交待不过去。你不这样的话那就对经济危害很大了。零的时候4个点的存款利率大了些。还有很重要的货币政策,过去一直加息的时候,一块加,一块降,这是央行管的太多了。这个利率是今天加上去,明天也可以降下来,你看过去几年,无论是短期利率加也好降也好,长期利率很长时间稳稳不动。
  你现在看通货膨胀是个短期现象,通过货币、宏观调控做下来,比如一年通货膨胀,为什么把5年利率提高了?5年利率提高了就有毛病了。这块事情可能是货币政策要做很多的调整,总的来说是一个框的东西。另外可能其他的方面,包括发债的事情,因为股票市场有些上市公司和其他公司发债券已经开始,过去有一些宏观调控,压缩发债,这事情其实是很好的,有发债就是有投资,至少这块多放一点。股票市场还有一个减持回购的问题,我觉得命令上市公司会购不是好办法。如果要救的话换一个办法,不要限制与大股东减持股票,应该说这样的情况下,尽可能的给投资开绿灯,从货币政策、融资方面,股票市场就是这个情况,很难考虑的,其他方面融资渠道开的更宽一点。另外财政政策这块,过去一段时间包括龚博士的看法,财政政策的情况,我主要从过去几年,国家财政国有企业的利益分配利润已经占了非常大的比例,消费比较少,投资高,做大国资还是有问题的,通过减税把这块拿到没什么问题,有很大的减税空间。要说乐观的话,这条是一个财政现在把财政加上国有企业这块还是很大的余额,有一些问题的里面冲一冲,短期问题会比过去小一些,但房地产大规模出现的情况,过去没有过,98年炒房地产,就是一些中间商搞。大批的购房过去没有这样的经验,到底引出多大的问题,不妨看的重一点,该刺激的时候可能需要大幅度的刺激。短期情况看,现在刺激过渡,把通货膨胀的搞活了,这种情况要少。
  完全用短期搞财政次级救经济,我觉得没多大意思,因为羊毛出在羊身上。不能说需求不足的时候把钱花了就好,预测的情况,看来财政我觉得这个事还是要根据情况看,如果问题不太大,财政可能做一点小动作也就过去了,但经济下滑很厉害,财政储比较大幅度的包括减税这样的东西,机会还是很大,把经济搞下去毕竟对财政的钱也没有什么好处,对财政自身也不好。从预测来说,我觉得短期里,还是基本上政策会调整,但调整的速度太慢,而且还是看到一些同比增长率指标10%,那是跟去年比的,可能9月份就负数了。
  我坚持还是要货币政策这个东西,财政政策是另外一个内容了,短期宏观调控里最重要的还是货币政策,货币是非常重要的,该升的时候升,该降的时候降。好的货币政策,这次加息过一两个月降息了,这都是正常的,要把握情况,可能我们做的时候反映不太灵活,该加的时候慢,该降的时候也慢。产生了一些错位,希望以后稍微好一些。
  于颖:谢谢宋教授的发言,上一次通货紧缩的时候,在我们周刊发表的文章上,要求迅速的降息。去年大概与宋国青教授为主的这些货币学派的学者,他们认为,宁可牺牲一些速度,也要把通胀尤其是高通胀压下来,我不知道是他们说对了还是央行做对了,总之通胀下来了,可是现在下来的速度有点快,但宋教授调整了政策性的建议,快了我们要迅速的往回走。经济本身是动态的,数据也是波动的,及时调整货币政策也是应该的,不是谁批评谁五。总之宋教授总结一下,要下猛药,同时要及时调,不是总想一劳永逸,加次一次享受十年。下这么大猛药,和对CPI趋势判断,如果说上半年二、三月份的时候,看到下调的预期和现在调前后差三、四个月,政策上跟进如果及时或者不及时,真的会对经济有多大差别呢?陈兴动你在4月份讲过,一些不赞成的看法,看看你当面评论一下宋教授的政策调整的及时转向。
  陈兴动:首先讲我对宋老师一直非常尊重,我这些年,哪天我们在人民银行开专家会的会议上,我讲宋国青的文章我只要看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个字。今年我对他们的货币政策观点不太赞同,我自己在国务院研究室会议上我讲的比较明确,我觉得今年年初以来,我一直认为,中国2008年不再存在经济增长过快的问题,2008年的通货膨胀其实跟货币政策关系不是很大,我当时讲去年通货膨胀上来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输入性的,不可控的,我讲短期,不讲长期,如果讲通货膨胀归根到底是货币现象,那另当别论,但这论通货膨胀我们来看就是过出输入的影响。第二通货膨胀有他的合理性,这些年来,我们经济增长政策调整当中的不可避免的反映,就是提高职工收入、土地补偿等等,这些东西总要付出代价。第三政策方面,食品的价格占CPI的比重85%以上。最支持我的一点就是基数的影响,今年如果说控制速度,特别是第一、二季度没有涨很高,很大程度行政有一定的作用。货币政策来讲,通货膨胀的作用很有限。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伤害非常大,特别是去年4季度以后,银行贷款严重紧缩,一、二月份贷款大幅度增加。今年我们看,我们的GDP增长是向上的,高高向上,贷款速度是下降的,把过去几年如果作为平均来看,一个百分点增长大概需要1到1.2的贷款去支持。今年如果经济通缩,我们出现衰退的话很有可能是因为贷款规模控制导致的。吴主任跟我们讲,其实现在规模已经调整了,这跟货币政策有很大的关系。
  于颖:请其他学者谈谈他们不一样的东西。那些方面不赞成的可以指出来。
  任若恩:刚才关于对PPI的看法我同意,现在实际上CPI今年高点是二月份,PPI今年高点是七月份和8月份,这点没有任何异议,下月份他自然会往下走。我在这里补充一个意见,你可以看,我们最近做了一个研究,把石油的纽约商品期货市场的价格和新加坡现货价格画在一个图上,走的非常吻合。而且有人在我们之前做过这方面的研究,证明期货的价格,原油期货价格是现货价格的因果关系。这个道理是什么?现货价格实际上是被期货价格牵着鼻子走,返过来看纽约商品期货价格怎么形成的,最近有很多消息披露出来。7月份美国商会期货监管委员会出一个报告,非要说全球油价上涨是基本面,现在自己也在否定自己的报告,后来在期货市场找到一个瑞士公司,一个公司有5千万的原油库存等等。这一轮的PPI里面原料、大商品和能源这些价格之所以这么高,是跟期货市场炒作关系有很密切的关系,这不是中国货币政策能做审核事,所以中国在今天如果有人认为说PPI不下去我就不能松货币政策,最后结果是把自己的实力经济做坏。所以我觉得货币政策实体经济还是非常有效的。
  王建:我觉得对接下来物价走势判断,可能是不是还不能太乐观,这次全球的次贷危机导致的一个变化,就是金融市场崩溃,金融市场的资金要向外逃,有三个方向,一个是黄金,一个是大众商品,还有一个是新兴国家的经济,也就三个方面。次贷危机闹的越深越大,逃出来的资本就越多,如果说我们的分析是对的,就是说现在可能只是这场次贷危机还没有到底呢,所以我判断后面风浪越大,期货价格、大宗产品价格会炒的更高。现在到底了我认为不行,形成通胀两个因素就是结构因素,两市食品推动的价格上涨,还有大宗产品价格被次贷危机推的越来越高,比较起来我看现在外面输入性原因越来越大。现在有一个观点说需求衰退了,油价等等这些大宗产品要下来,我不认为,我看后面涨的会更大,就因为出来的钱多,出现多投市场,万亿美元计的,期货市场只是一两万亿的数量级,进去一点就足以把价格炒的很高。所以后面的通胀一定很高,认为今年从下半年看会进入通缩,物价会向下走我不同意。
  宋国青:大商品对期货市场是有影响的。王建进一步发挥了经济不行了,炒期货,价格会上升。就今年中国CPI下来,你看到现在为止,这一件事是不能说谁对谁错的。你说咱们两个预测的不一样,但是这点上我想还是有区别,货币政策这个问题怎么应对,通货膨胀的问题、经济增长的问题,我觉得还是有一些意见不同。
  于颖:看待两大意见谁也不服谁这个问题再争下去,明天后天都争不完,但大家现在形成公式,货币政策从现在开始,应该适当放松了,放到什么程度大家可以讨论。因为时间关系,这个话题就到这里,进入下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可能是大家更关心的。中国经济落到实实在在的行业以及我们的证券市场上,到底怎么样,政府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尤其这次救市,我很困惑,所以把许小年请来。投资人天天研究政策,证监会下次还要干什么,还要买谁,弄的我们投资人向趋势判断学习、靠拢、成长的时候,我认为政府给股市推来一个轮椅,让投资人在轮椅上、证券市场上坐着轮椅开残奥会,会不会救护车就来了么?我觉得我们的股市是不是到了用这种手段去救市?许小年博士就我们的市场出了什么问题,甚至包括拯救房地产业,用它带动经济发展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就要救哪个公司去,还是要做什么东西,我们掌声欢迎许博士。
  许小年:我本来是想讲宏观经济的,因为刚才几位意见我都不能同意,做预测宏观政策这事是非常不靠谱的,我自己一直研究宏观经济,一直教宏观经济,我演义不要做必修课要做选修课,甚至取消我也没有意见,其实宏观经济是一个伪科学。宏观经济预测,做到后来感到非常沮丧,不是因为老输给宋国青,后来发现宋国青只不过跟统计局联系的好一点。
  这是非常不靠谱的事,要求国务院微调经济,恰到好处既不过分又不欠缺,这样的事没有办法做的,做这样的事前提是对经济有准确的预测,这样政策才有超前性。我们知道预测是充满误差、个人判断、不决定因素的事件。而且中国,要做预测,做比较好的预测一定要有可靠的数据,咱们的数据有多可靠,宋国青比我清楚,因为他跟统计局沟通的多。我们宏观调控我们发现我们神了,我们想让通货膨胀下来的时候就下来,CPI4.9怎么碰也碰不上,CPI确实是在下降,但是把单项加总怎么加也加不上,我们说控制通胀就下来了,我们说持续内需就上来了。8月份零售销售总额增长,怎么看看不懂,增长20%多,把通货膨胀扣掉,实际增长16、17,这不知道从哪来的,去年GDP增长11.9%,把投资消费、进出口等等加起来,再把电力消耗和11.9对一下,根本对不上。如果消费、投资、进出口算,去年GDP增长在14、15之间。所以这样的数据充满无意识误差,有意识的我们这些宏观经济学家干脆失业就完了。怎么预测宏观经济未来的发展,如果不能很好的预测,你的政策怎么样能微调恰到好处?所以宏观经济真是伪科学。
  当前我觉得我们要讨论的问题,我认为关键问题并不是说GDP增长速度下行,我同意国清的观察,经济不断的减弱。要不要重新气度货币政策重新放松,我觉得这不是问题的关键,你放松,永远有松早了,松晚了,有可能不到位、又有可能到头了,永远有这样的问题,只要我们对这个数据不完整的、充满误差的,只是抓到了经济的一小部分,我们的预测一定会出现偏差的。这个问题上我回到我的问题上,这次美国闹出这么大的事,就是美国货币政策过宽,放出过多流动性,把市场资金价格全部扭曲了,扭曲资金价格指引下,投资银行开始搞金融创新,搞出各种各样的进创新,是因为格林斯潘的措施。格林斯潘个人的历史地位在几个月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从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银行家现在堕落到次贷危机、美国金融海啸的罪魁祸首。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银行家不是格林斯潘是沃尔克,在位的时候的备受争议。所以你说格林斯潘这么聪明的人,大家充满的跟神似的,货币政策怎么有这些大的篓子啊?所以货币政策我们能掌握到什么程度?货币政策不出大问题已经是万幸万幸。
  目标值不是用宏观政策微调经济,而是宏观经济如何不犯大错误,保证国民经济宏观的环境稳定,这已经相当好了。大家看一下弗里德曼的美国货币史,美国货币史里,弗里德曼很详细的回顾了美国货币政策,用数据说话,不是像我们这几位在今天空口无凭的争论,用数据说话,说的是美国70年代80年代的货币政策根本就没有平滑经济的波动,恰恰相反,美国经济周期是跟着美国货币周期走的,换句话说货币政策不是经济的稳定器而是经济周期的发生器,货币本身是经济不稳定的根源。因此弗里德曼讲,为了稳定经济最好的货币政策是货币政策本身保持稳定。因此是经济波动的根源,你做相关性分析看的非常清楚,货币政策的波动在前,经济波动在后,谁是原因,是谁结果一目了然。这对格林斯潘有非常大的影响,他不要做制造经济不稳定的美联储主席,货币政策要改弦更张,结果是流动性过剩。
  所以我们在宏观经济、市场面前,不要老想着参破市场的形势,不要做这样的幻想。市场是什么?市场是超越我们认知能力的,什么是自然,自然就是超越人类的物质能力的。过去我们工业革命之后,人类脑袋发昏,人类说认识自然是为了改造自然,现在不说了吧?为什么不说了?在大自然面前大家感觉到大自然是无法改造的,货币学派的核心是的什么?弗里德曼的哲学含义是什么?是这个世界上有很多超越人类能力的力量,在这些力量面前,不要幻想我们比市场、比自然、比上帝聪明,来驾驭市场、改造自然,受了惩罚之后老实了,人和自然最好的办法是顺应自然,认识自然是为了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还有我们说驾驭市场,宏观经济学就是为了驾驭市场而设计的,如果驾驭市场是不可能的,宏观经济学可以不教,但微观经济学一定要教。我们的经济和我们的企业缺乏应对的弹性,缺乏应对的充分灵活性,这是我们的问题。应对目前的宏观环境的剧烈变化,我觉得是微观改革,要问一下为什么我们的中小企业人民币升值10%就活不下去?《劳动法》一颁布,公司成本上升10%就活不下去?为什么长期以来利润率那么薄?有什么办法增加中小企业抗击风险的能力?有什么办法增加中国经济应对宏观环境的问题?这是我们要问的问题,所以对我们来说微观改革的紧迫性远远大于对宏观经济预测。
  我讲完了,下面讲什么?市场?市场其实已经没有再可以讲的了,该讲的全讲过了,他不听,把赌注越下越大,最后看怎么收场。现在把央企弄进去了,就差国务院、财政部自己买股票了,还有什么措施?你买进去了股值你知道到底部了么?如果没有到底部,停止买的那一天就是市场狂抛的时候。如果一个理性市场上,当央企停止购买的时候,市场一定是在他们买最后一笔之前全抛出去。任何理性投资者都是这样的,怎么判断这个市场到了底部?首先要判断深市公司的盈利到了底部?判断上市公司盈利,要判断中国经济增长到了底部?刚才说了不可能,不可能有人抄到底。大家都说抄底,真正在市场上谁抄底了,真正抄底的是坐在家里的,处心积虑想抄底的一般都撞在高山上,如果市场能被我们抄底了,这就不是市场了。市场有相当一部分是我们不可知的。我们市场上的措施,经济学中有一个叫政策经济效益递减。党刊发社论,中央电视台给大家鼓劲市场都没有动静,才拿走2500万你忽悠谁啊?央企资产有多少咱们算算。我们资本市场上也是国进民退,国有化之后谁玩啊?市场还是市场么?再往下走怎么走啊?这些问题不考虑,老说美国救市咱们也救市,美国救市和中国救市有什么区别?美国如果不救,这个金融体系跨掉,所以为什么我看我们网上讲鲍尔森给佩鲁西(音译)下跪。如果高盛倒掉了,还有谁不能倒?所以他能不救吗?中国救谁呢?救什么我不知道,我不知道它在救什么?指数跌到2000如果不救中国体系就跨了么?中国经济就完了么?我不知道它在救什么?当然记者报道的时候手下留情,不然明天我上不了街。我们要思考一些问题,这样的方法,在市场上,我非常赞同于颖讲的,于颖小孩子开始走路了,推出一个轮椅,于颖小孩子开始可以吃固体食物了,又把三鹿奶粉给整了这样市场什么时候成熟起来啊?什么是市场成熟不是看指数在6000还是指数在2000,市场成熟是投资者能够根据风险和收益给资产低价。眼看我们投资者开始看基本面了,大家对于经济未来感到担忧的时候,股市开始反映经济的波动了,市场的价值的好不容易向下走了,政府过来一棒子打开。你们不要看基本面你们要看我的政策。大家又跟政策走,我们市场上什么时候只有价格反映价值才能有效配置资源。我们老看正常功能,好不容易有了正常功能又要敲下去。
  根基是什么?根基就是对资产进行理性分析,在理性分析上决定交易行为,形成价格,反映资产的内在价值,这个价格用价格型号指导全社会的资源配置。市场是有他实实在在的经济功能的,不要把它当成工厂、民生工具,它是配置资源的。就讲到这里。
  于颖:许博士还跟八年前一样,还是忧国忧股市,股市又被部分人误解。我相信会有很多人跟他的观点不一样。看看台上的嘉宾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许小年:没有不同意见。
  陈兴动:我想了很多年了,不下4、5年了,小年你真的是有话就说,敢说,而且很在理解。我听了关于宏观经济的问题,我们做宏观经济研究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过去讲,经常未统计局受过,我这些年人家问我预测明年经济增长多少,我说你问的是统计局的数字还是我的预测?
  宏观经济又跑不掉,特别是在我们这个行业,回过头来,我们在座的都是投资者,我们需要判断可能发生什么,可能会发生什么呢?我们会说政府还要做事,肯定不想无为。我们想可能需要开什么会,创造比较不错的政策环境。因为股民很不高兴,如果跟投资者讲,他问我政府会不会出来救市啊?我跟他讲政府不应该出来救市,他会说滚蛋。会不会救市呢?为什么呢?我跟他讲一、二、三、四。什么是交易?就不要管PE之类的,只要管我买进来,设立一个盈亏点,合理的话涨30就卖,跌的时候要减仓。所以说老实话我们在第一线做经济学家面临的挑战,潘向东同样遇到了很多问题。
  潘向东:我来说说,刚才许老实说救市,我总觉得不救市的情况下是市场完全有效的,那如果不是完全有效的话,政府的作用就是在快速下跌的时候,每个人的情绪是受市场影响的,所以在过快的时候,都需要政府出手,稳定投资信心,所以我觉得还是需要救的,但救的方面我也认为不应该这样救。更多的时候我觉得作为投资人来说,应该对他们树立信心救救经济,政府的作用还是比较大的,咱们不是完全的成熟市场,经济也不是成熟的经济,小朋友刚刚学会走路,大人是可以牵着走的,这样走的可以更稳健。
  于颖:当然学者总是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来自中信证券(,)的首席宏观经济分析师 诸建芳,先判断一下该不该救?
  诸建芳:第一说的是宏观方面,我想做这方面的评论。我们最近做了一些调研得了一些初步结果。许博士也提到发达地区大批大批的企业倒掉,如果这些要救西部怎么办?这方面看,我们一个是对经济要有连续的跟踪,分了三类做了调研发达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实际上情况从这点来看没有那么糟糕,我先说一下广东的情况,广东十五前后做了调研,我推出了一个调研报告,这些发达地区,土地成本、人工成本都很高,低附加的企业就不应该存在下去。不要死掉,要不转移到中西部去。最近我们又做了调研,从调研来看,先前的情况已经的发生的,但调研的结果并不是那么悲观,为什么?广东已经开始感受到企业大量倒掉的压力,广东、浙江正在逆境突围。广东怎么做呢?实际上启动新的投资,缓冲短期的经济冲击。方案里实际上不光对短期的经济支撑,实际上已经考虑到中长期的安排。从经济可持续、转型的安排,大概规模是从现在为止到2012年有2.3万亿投资。他们做了三个措施:第一整合珠三角成经济共同体,加强基础设施,尤其是交通运输方面,高速公路已经有初步的改善,有了一定的基础。从铁路等等还有很多可以加强的地方,这是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广东省实际出发,原来能源方面问题比较大,下一步考虑核能其他新的能源,这点我认为短期里对经济是有刺激的,中长期来讲,对经济可持续是有利的。第三方面是针对制造业,现在存在大量可以倒闭的,有很多低端产业,像制鞋、小五金等比较低端的。现在采取是产业转移的地方,把那些地方挪走,转移到西北部,有一不能可能死掉。剩下一部分政府鼓励产业升级,转成高端的制造业,另外也考虑更高端的制造业。所以我想广东的情况,前面出现的都是危机,后面采取的措施还是比较积极的。像浙江都是这样的状况。
  于颖:经济本身有修复调整的能力,用不着政府大动干戈。你再讲一些微观一点哪些行业是短期看好的?
  诸建芳:我觉得相关建筑、工程类、机械类的,短期来看应该会收益。因为简单提一句,浙江、江苏都有这样的安排。经济从微观来看不是那么差,从整体来看,往下走的趋势还是比较明显。所以政策角度来说,政府看到这种状况以后肯定要采取一些措施,不管有效没效,总要采取一些措施。
  于颖:经济总体往下走,但没那么悲观,大家要跟诸博士学学,任何场合都在谈中信的报告,绝对是好的员工。
  下面给大家提一个问题的时间。
  提问:各位专家下午好!刚才各位专家从美国讲到世界,或者讲到中国,我想请教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就是美国国会通过7千亿救市计划,通过全球的通胀,通过对我们国家的证券市场是个什么样的影响?资金流向是从美国的股市往商品期货市场转移还是另外一个流向?谢谢。
  于颖:您是做投资还是媒体的?
  提问:投资的。
  于颖:我觉得这个问题提的太难了小布什包括美联储主席都在琢磨这事呢。
  潘向东:其实讲美国问题的时候,很多人讲不救,是不行的。不救的话金融系统、房地产市场都是会崩盘的,所以一定会救。一直觉得美国也好、欧洲也好,为什么流动性没有得到改善?很多时候我们看到货币供应量,另外看到GDP,中间还有一个就是货币流通速度,流通速度大家觉得速度不会发生改变,其实就是恰恰就在这里,美国的金融创新流动速度发展急剧变化。现在出现问题急剧萎缩了,不断发货币的时候也没有得到任何改善,这是弥补了,所以要等到会不会发生通胀就要等到下一步,金融体系恢复了没有。恢复了,才会有通货膨胀的产生,而现在大家信心不足,经济衰退,所以大宗商品还会走下降的趋势,就是在这。
  许小年:美国的资金流向,现在做预测还是太早,因为很多技术细节不知道,7千亿怎么买单还搞不清楚,如果完全是财政部发债,兑美元可能短期是支撑美元的,整补去市场发债美国市场利率是要上升的,美国市场利益上升,资金会向利率高的地方流动,所以会支撑美元。但如果财政部发债碰到困难,目前没有看到有什么困难,因为国会提高了美国政府的上线,就是为了配合这个法案。将来对美国政府发债限制主要来自市场,如果推高市场利率,会推高美元,对大宗商品是不利的,大宗商品和美元是这边低这边高。如果把这边债务有一部分靠发票子解决,这样会使美元贬值,而美元贬值,这对大宗商品来说是利好,所以现在有点早,建议大家密切注视7千亿救市方案后续的这些行动,现在看的还不是很清楚。对大宗商品不能光看资金,我始终讲,我们做经济研究特别是做宏观经济研究,一定要拿数据说话,我们最近做了一下原油价格的分析,基本上可以有这样的结论,原油价格三个因素决定,一个是全球供需缺口;第二是美国货币政策;第三是所谓的国际性仓位,这在相关分析中这三个因素是非常显著的。不能单凭美元指标来评,这是非常危险的,这是多因素的模型,只看一个因素预测大宗商品极其危险,所以视野要拓宽一些,要看明年大宗商品的供需缺口,由于全球经济增长速度下滑。所以大宗商品的供应紧缺情况明年应该得到很大缓解。第三个因素国际性仓位,美国政府最近推出了一些信息披露的要求,检查仓位,评审卖空等等,我们看到数据也是非商业性交易仓位有所下降。所以三个因素指向是一样的,就是大宗商品可能要下滑。
  顺便说一句,我不能同意各位讲中国通胀是输入性的说法。北京大宋国青的同事,刘峰(音译)专门讲了这个问题,输入性问题是对于小国经济是存在的,这时候可以说是输入性通胀,中国经济不是小国经济,大家去看看刘峰博士的文章。大国经济和效果经济的区别是什么?中国经济活动影响到世界市场的价格。粮价暴涨全和中国有关,中国经济的起飞,使得世界大宗商品供需形势发生很大改观,推动了大宗商品市场商品价格这几年的上涨。所以不能把通货膨胀单纯说外界输入的。所以中国通货膨胀是出口转内销,是由中国的需求,国内这些原油铁矿石满足不了需求了,把国际价格推高,再进口原油铁矿石,所以是一个出口转内销。如果对通货膨胀判断是出口转内销,那么我们的货币政策就有意义了。就不是说像单纯输入性通货膨胀了,不是,是出口转内销。因此我们保持偏紧的货币政策,有助于控制看上去好象是输入进来的通胀。
  于颖:我也征求一下的诸建芳的建议,他也很赞成,大概三年前刘峰的报告,中国在过去十几年数据跟踪之后,得出一个结论,中国大宗商品的国际贸易,永远高买低卖。具体例子,比如棉花(,),包括玉米(,),也包括石油,这次是不是之前把石油买够了油价下来了不知道,猜想。
  下面我想把时间留给任若恩教授。
  任若恩:于颖女士做了很多推销的工作,当然对内容我自己可以负责,但题目这么耸人听闻是于颖女士写出来的,所以题目太过分我不负责任。
  下面我想第一个页面我想讲这个道理,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有限序我是这么排的,我认为第一个是保障就业,第二是经济增长,第三是物价稳定。可以看出我的倾向性。保障就业在中国有重要的意义,但非常不幸的是我们没有宏观数据监控失业的问题,这不是我们的问题,这是统计局的问题。我们不能因为没有数据就忘掉这个问题,按照我自己的估计,我不讲技术细节,我认为中国现在城镇失业率如果以科学核算应该在10%以上,如果没有农村缓冲作用,就是一个农民工在城市事业可以回家种地,那会更高。因此把提高就业防灾宏观经济政策目标的首位。
  第二下面我主要讲一下中国经济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为了看这个问题,多少看一下国外的情况,也就是美国、欧元区、日本,刚才已经谈了很多了,第一个问题,我刚才已经谈过了,我们很快的过,核心问题是美国储蓄率只有4.4,而中国居民储蓄率有22.6,这件事很多人认为是中国储蓄太多投资太多,我认为恰恰相反,这是我们的好事,美国人储蓄太少所以有了这么多麻烦。
  下面我们看到的是次贷引起的事情,但次贷发生之前,占据所有媒体的是什么问题?是全球不均衡问题,背后是美国的双赤字问题。美国历史上出现过一次双赤字,就是1980年代,现在出现了第二次,贸易顺差和财政赤字同时产生,但是很多人把这个问题转化为全球不平衡的问题。
  下面我并不是为了卖弄学问我只是为了证明我不是杜撰的,我引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博可那教授2005年的讲座,和原来Robert06年的讲座,他们的讲座并没有本质不得差异,认为美国双赤字问题或者贸易赤字问题是由于全球的储蓄过剩,而Robert认为这个词用错了。他认为不是储蓄过剩,而是投资不足。我认为这两种说法,本质是一样的,就是要把在美国之外找到美国的问题的根源,这样就可以全球化,当然显然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实际上是由于美国经济增长方式出现问题。
  下面次贷危机爆发之后,很快把双赤字问题掩盖了,我们看到最近的BIS估计,到9月份求资产是减记5千多亿元,在这数字之前,纽约大学一个教授他估计美国次贷危机最后形成的损失是一万亿美元到2万亿美元有一些信号出来,是关于信用卡,我们要从这个角度来意识到美国经济的特点,是信用危机及我接触过美国专门做评估的人,他们发现一个现象,美国消费者的行为,过去美国消费者是先还房贷再还信用卡,现在是先还信用卡,不还信用卡就什么都不还了。这次危机核心的东西,是信用危机,刚才我们谈到7千亿,大概在这个周末揭晓,到底是7千亿还是2500亿。但我想,这里一定要记住,财政赤字问题是没有解决的,那么我在这里提一个05年的文章,Kotlikoff这个人在美国财政界很有名,按照他的方法,真正影响美国太真的根源是老龄化问题和社保体系不完整的问题。所以按照他当年的预见,这是04年的文章,他认为最后美国经济的困境是由于政府支付庞大福利开支最后带来的财政问题。他当年没有预见到还要花7千亿美元。所以他当年认为不但是美国这个问题,日本、欧洲也有这样的问题,老老龄化带来的社会保障体系,对整个社会的重负,这个问题是财政学家的共同讨论过的问题。所以现在我们可以理解这7千亿,当然无法争论不出7千亿怎样。出完会怎样可以知道,欧洲和日本的情况大家全知道,我就不说了。
  下面我说我对中国目前经济快速下滑,这个观点现在很多人都同意。我说一下自己的估计,在对这个问题上,我觉得给我们造成误解的是上半年的GDP10.4%,从这里说起,GDG核算有两种基本方法,一种是支出法,我下面用的是支出法证明掩盖了经济下滑的情况。
  为什么这样?因为多年做生产法GDP计算发诀,是把名义GDP变成实际GDP之后算增长率,核心问题实际是物价指数,但这个物价指数不是我们现在大家看到的,不是CPI也不是PPI,是一个分行业的物价指数。我认为存在三个问题,第一单缩双缩的问题,我认为他们在把名义量变成实际量上有存在改进的地方。第二整个服务业,我们看到PPI是工业的出厂价格,但还游服务业的出厂价格,我认为有非常大的改进余地。第三2004年经济普查之后,曾经把历史数据上调0.2%,这个调整带来的结果是生产法系统的高估竞争增长。为了能够把这个问题做进一步探索,我下面从支出法看这个问题。
  在去年年底国家统计局公布一个结果,大家都很熟悉,就是11.4里分成4.4、4.3、2.7三个部分的贡献。如果你从支出法看问题,经济增长GDP的增长应该等于三个分类的增长的加全平均。我们下面把三个分类情况稍微看一下,07年零售总额增长13%,我说的是实际增长,但1-8月份增长14.6%,这个问题大家都知道,零售额的数怎么那么高,做宏观的全知道。固定资产这块去年全年实际增长20.9%,1-8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长17.4%,城镇增长速度通常高于全社会,投资对于DGP的贡献从4.3下降到3.6个百分点。最后是进出口,我们平时谈论的是没有调物价,我的数字是用了,去年实际增长49%,今年1-8月份实际增长是6%,进口价格涨比出口价格涨的快,所以实际增长是6。把三个部分加起来我得到的结果是8.8%,也就是说我认为这8.8%更加接近经济现在的实际状况。所以生产法的结果对形式掩盖了下滑情况,当然我们有很多其他东西可以佐证这点。大家看工业增加值。
  发电量的增长速度,很多省份已经是负增长,对政府刺激比较大的是税收,8月份有大幅度下降,上半年我们还看到一个数据,就是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去年12下降到6.3,居民实际收入下降加上财富效应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个人消费肯定要下来,所以零售额给我们的是假象。所以我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快速下滑,从指出法的角度,明年问题就会爆发。如果我们继续看生产法,我估计到明年下半年它的数字也会滑到8.5。
  第二个问题,通货膨胀不是现在的焦点问题,这我发现很多嘉宾也同意这个观点,我认为它不应该成为困扰货币政策由紧缩转向扩张的障碍。特点争论很多,我想强调一点,你看CPI下面有8个小类,从去年到现在的特点,八个小类里,增长最快的一个是食品,一个是居住,房租加装修的价格,这是推进CPI上升的动力。其他六小类,三升三降。所以这个基础上,结构通货膨胀的说法是完全可以成立的,而且我完全认为有相当一部分是外部收入。
  外部收入就是能源大商品价格,然后特定商品供应问题,这是食品。所以我认为这论通货膨胀主要不是由于总需求过高所导致的,主要不是由于货币发行过多导致的。
  我们看8月份数据,CPI逐月下降,已经说明了通货膨胀的压力正在释放,如果坚持这个速度,换成年率,是负的话就继续往下走。大约等于乘以12。所以看2008年CPI环比出现负增长,一个是5月一个是8月。只有一个月会带来物价上升,就是2月份,很特殊,剩下7个月带来的结果,都是CPI下降的。因此我说,上升的概率是1/8,就是12%。当然我觉得2月份的数据太特殊了,所以再打点折扣变成10%,是小概率事件,所以实际不可能发生。至于两次负增长,环比,结果就是到明年4月份和6月份出现CPI同比负增长。CPI问题大家都不再说了,很多人说PPI,我认为决定PPI的是油价,油价今年确实走的惊心动魄,但我们可以看到,背后是两个基本要素,我不太同意基本面的解释,因为基本面可以解释5年、10年趋势,无法解决几个月从85到147。我认为决定油价基本要素,第一是美元汇率变化跟石油期货价格的变化;第二就是纽约交易所原油期货价格,刚才我讲了,这个图,我把新加坡期货价格和纽约商交所期货价格放在一块,可以看到曲线配合非常好。也有人做过这方面的研究,认为国际现货与国际期货有长期协同的关系,而且是Granger原因。纽约商品期货市场上期货价格的形成很明显是金融投机的问题。所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999胃泰 胃药几个方面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