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家马尔萨斯能源理论有什么著名的理论吗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的人口理论源于前人的思想。它在客观上提醒了人们注意人口与生活资料比例协调, 防止人口的过速增长, 从而成为现代理论的开端。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在经济学上也被得到广泛的应用,可以说,也是当今人类被关注的焦点, 从的角度来讲,马尔萨斯永远是超前的。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学说发起人
马尔萨斯。
发起时间1789年。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背景
,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家,但以人口学家而知名。
出生于英国萨立州一个土地贵族家庭, 他不是长子, 不能继承遗产, 因而从事教会工作。青年时期在学习哲学和神学, 毕业后, 马尔萨斯当过牧师、大学教授,成立了经济学会,发起组织王家统计协会。
1805年,因结婚而丧失了神职。后来一直在大学任历史和政治经济学教授,日因心脏病逝世。
1778 年以前, 马尔萨斯的主要活动的是研究人口问题。
1789年,《》匿名出版, 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支持者和反对者都有很多。绝大多数国家的人口都有超过生活资料的趋势。《人口论》之后, 马尔萨斯周游各地, 为他的学说收集归纳证据。《人口论》也多次再版。后来,由于的争论,马尔萨斯从人口问题转向政治经济学,发表了《论谷物法的影响、地租的性质和发展》、《》、《政治经济学定义》等政治经济学著作。
在他逝世后由编者修定再版的《政治经济学原理》,较为系统的表述了他的经济学原理。
世纪下半期,的完成,使一批无地农民流入城市;之后, 工厂制度的建立和机器的广泛使用, 又排挤了大量工人。贫苦和失业的威胁之下, 人们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提出了疑问,要求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涨。
英国的公开发行《论政治的正义》一书,指出私有制是一切灾难的主要来源, 主张消除私有制。在书中, 他还批判了以往人口学家人口过剩的论点, 认为人类能够无限的改善生产条件。
在马尔萨斯看来,人口增长是社会前进的掣肘。但对于古代而言,多生育是人之大福。在这本手抄本中,就描绘了多产女神的风采。
1789年, 中煊赫一时的政治家马里·让·在巴黎出版了《人类理性发展的历史观察概论》,也积极主张实行社会变革。这两本书对英国各阶层都有很大的震动作用,马尔萨斯和他的父亲也就这两本书的观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并促成了马尔萨斯挥笔写下了自己的观点,这就是《》的初版。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多源于前人的人口思想。、、的经济理论, 罗伯特·华莱士关于人口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的观点、约瑟夫·唐森关于人口依赖于生活资料的增长、人口有超过生活资料的增长的趋势的观点, 以及詹姆斯·斯图亚特关于人口与生活资料间存在一定比例关系的观点等,对于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影响。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马尔萨斯理论与中国
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传入中国的时间可以上溯至十九世纪末。光绪六年(1880年),美国传教士丁韪良(Martin,William Alexander Parsons)与中国人汪凤藻翻译出版了第一部西方经济学的中译本《富国策》(  Manual of Political Economy),书中有一定篇幅介绍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作者福塞特(H·Fawcett)对马尔萨  斯的《人口原理》(译作《民数论》)推崇备至,说:“其书之出,于今数十年矣,而诸家之说,卒无能出其右者。”1904 年 6 月《东方杂志》第一卷第六期转载的《警钟报》文章:《论中国治乱由于人口之众寡》。文中提到“马尔达”即马尔萨斯,和我国洪亮吉关于人口问题的基本观点。该文把我国历来治乱的根源归之于人口的众寡,主张限民求治。作者认为,中国“民日增而财不增”,“人满之患,深可太息。”该文虽已提到马尔萨斯的学说,但是未予较多的评论。
我国系统宣传马尔萨斯人口论的,应以 1918 年出版的陈长蘅的《中国人口论》一书为开端。作者认为,中国今日民贫的最大原因,“厥为人民孳生太繁,土地有限,生育无限,以有限供无限则殆,生计憔悴岂偶然哉!”他在 1930年写的《三民主义与人口政策》一书的第十章中也有形象论述。他认为,人口问  题是个社会问题,是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根本问题,是启开一切社会问题的钥匙。
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传入后也遭到反对和抵制:孙中山、廖仲恺、李大钊都持反对意见。到了二十世纪初,梁启超、严复、廖仲恺、孙中山、李大钊、陈独秀等对马尔萨斯人口论进行了批判。最早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持批判态度的,当推李大钊。他在《战争与人口》、《土地与农民》、《新纪元》等文章中,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人口观,批判了马尔萨斯主义,但是没有否定他的一切。1920 年 3 月,《新青年》杂志编辑部出版了《人口论》专号。彭一湖发表《论人口有增加于生活资料以上的恒常倾向》一文,全盘接受和肯定了马尔萨斯人口论。针对这种“全盘肯定论”,陈独秀在《人口问题》专号上,发表了《马尔萨斯人口论与中国人口问题》一文,指出马尔萨斯主义是错误的。他认为:中国贫穷落后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制度造成的,而不应归之于人口太多。孙中山在 1924   年初,发表了题为《民族主义》的演讲。痛斥了马尔萨斯人口论是一种亡国灭种的学说。
建国前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马氏学说持赞同态度者占上风,他们写了一系列著作,如陈长蘅的《中国人口论》、《三民主义与人口政策》,陈达的《人口问题》,许仕廉的《人口论纲要》、《中国人口问题》等等。建国后对马尔萨斯的“全盘肯定论”受到严肃批评。有些人口学家也作了纠正,例如吴景超在《中国人口新论》中,公开承认过去“许多论点是错误的”,检讨了把人口多说成是中国贫穷根源的原则错误。
90 年代以来,学术思想空前活跃,争鸣环境更加宽松,要求科学评价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文章日渐增多。1998 年是马尔萨斯《人口原理》发表 200 周年,越来越多的学者提出应该对马尔萨斯人口理论进行再认识和重新评价,应还马尔萨斯人口理论以本来面目。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在政治上是反动的;否定了人口规律的社会性和历史性;忽视了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解决人口问题的作用。肯定了其思想在人口学史上的地位;认为他的研究方法基本正确;他提出的两个级数、三个命题和两个抑制有合理的成分。[1]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学说内容
马尔萨斯人口原理是以议论人具有食欲和性欲这两个“本性” 开始的。其主要内容可以用“两个前提、三个定理”来概括。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两个前提
一, 食物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
二, 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而且几乎会保持现状。
从这两个“人类本性的固定法则” 出发,可以得出一个最基本的经济比例:食物或生活资料的增长与人口的增殖之间的关系。马尔萨斯说, 人口的增殖比生活资料增长的要快,人口是按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活资料则只按算术级数增长。
但是,马尔萨斯并不认为这两个级数就是人口规律的反映,他提出,保持两个级数平衡的唯一出路就是抑制人口的增长。他把所谓支配人类命运的永恒的人口自然法则, 归纳成以下三个定理。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三个定理:
第一点是人口的制约原理, 说明人口与生活资料之间必然存在某种正常的比例, 即“人口的增长, 必然要受到生活资料的限制”;
第二点是人口的增殖原理, 即“生活资料增加, 人口也常随着增加”;
第三点是人口原理的核心, 称之为人口的均衡原理, 即“占优势的人口繁殖力为贫困和罪恶所抑制,因而使现实的人口得以与生活资料保持平衡”。这个原理与前两个原理是紧密相连的,它说明人口与生活资料之间最终将实现均衡, 但是这种均衡不是自然实现的,而是种种“抑制”的产物。
马尔萨斯认为, 动植物的生长繁衍因为空间和滋养物的缺乏会受到抑制, 人类的生长繁衍则会因为食物的缺乏而受到抑制。但是人类的抑制分为预防抑制和积极抑制两种。预防抑制主要是道德的抑制,即考虑到无力负担家庭而不结婚或者推迟结婚(马尔萨斯反对堕胎和避孕)。起决定性作用的只要是积极抑制, 即战争、瘟疫、繁重劳动、贫困、饥荒等等, 灾难会缩短生命, 恢复被破坏的平衡。
他认为, 人世间的一切灾难都是人口与生活资料均衡过程中的产物, 人类的发展也必然与灾难始终相伴。因此, 马尔萨斯也被视为对人类社会前景极度悲观的人口学家。
从人口原理出发,马尔萨斯还做出了以下几方面的推论:
第一, 平等制度不可能实现。他抨击社会改良派建立平等制度的主张, 认为这种制度既是不理想的, 又是不现实的, 理由是: 平等状态不适应于刺激人类努力上进, 难以克服人类好逸恶劳的恶习; 因为人口增长总是快于消费资料的增长, 经过一段时间一部分人必然要丧失生活资料,平等即被打破了。他认为不平等的制度才符合自然法则,才能最好的发挥人的能力和智慧,最有利于人类品德的锻炼和改进。
第二,济贫法的作用适得其反。马尔萨斯认为,贫民是贫困的原因,摆脱贫苦的唯一方法是让大自然发挥“抑制” 的作用, 强制地实现人口与事物的平衡。1834年, 英国政府根据马尔萨斯的思想撤销了1601年以来的旧济贫法, 并制定了一项, 新济贫法规定: 取消一切对穷人的金钱和实物救济,让贫民到习艺所进行沉重的劳动。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马尔萨斯人口增长模型
马尔萨斯生物总数增长定律指出:在孤立的生物群体中,生物总数N(t)的变化率与生物总数成正比,其数学模型为
马尔萨斯人口方程(数学模型)
其中r为常数. 方程(1)的解为
因此,遵循马尔萨斯生物总数增长定律得任何生物都是随时间按指数方式增长,在此意义下,马尔萨斯方程(1)又称指数增长模型。人作为特殊的生物总群,人口的增长也应满足马尔萨斯生物总数增长定律,此时的(1)式称为马尔萨斯人口方程。
英国人口学家马尔萨斯根据百余年的人口统计资料,于1798年提出了人口指数增长模型。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日发布的公告,日我国人口总数为11.3368亿,今年的人口平均增长率为14.8‰. 假设人口的增长率保持不变,那么2000年我国的人口数量将达到13.45亿。
2000年我国人口数量与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公布的12.9533亿,相差较大。相差较大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实行的“独生子女政策”人为的限制了人口的发展,这是理论模型计算所无法估计的。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所得出的结论
马尔萨斯根据上述基本观点引申出几点结论:
①贫困和罪恶是人口规律作用的结果,而不是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造成的。
②只有私有制才能消除人口的过快增长。
③工人的工资受人口规律的支配,工资水平随人口的增减而变动。
④济贫法促使人口增长。
该理论以为基础,认为由于的作用,食物生产只能以算术级数增长,赶不上以几何级数增长的人口需要,并认为这是“永恒的人口自然规律”。过去发生的事情将来还可能发生;人口的增长会受到贫困或其他困苦因素的遏制,除非我们以资源节制的方式,并且要过道德清白的生活,力戒早婚。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影响与传播
1766年,马尔萨斯出生在英国萨里郡多金附近。他就读于剑桥大学耶稣学院;是一位优秀的学生。
他毕业于1788年,同年被委任为英国国教牧师。
1791年他获得硕士学位。
1793年成为耶稣学院的一名牧师。
马尔萨斯的名著第一版本最初发表时没有署名,但是由于拥有广泛的读者,使他一鸣惊人。这部名著的较长版本发表于五年后的1803年。
这部书经过反复修订和增补,1826年出版问世。
1804年马尔萨斯结婚,当时他已经38岁了。
1805年他被任为海利伯利东印度公司学院历史和政治经济学教授,他在余生中一直担任此职。马尔萨斯还写过几本经济学论著,其中最重要的是《政治经济学原理》(1802年)。该书影响了后来的经济学家,特别是二十世纪的重要人物约翰·海纳德·凯斯。马尔萨斯晚年享有很多荣誉。
1834年他在美国巴斯去世,终年六十八岁。他的三个孩子有两个在他死后还活着,他没有孙子和孙女。
由于在马尔萨斯去逝很久以后避孕法才普遍使用,所以时常有人提出马尔萨斯没有真正的影响。我认为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
第一,马尔萨斯的思想对也许是十九世纪最有影响的两位思想家——和都有着强烈的影响。
第二,虽然新马尔萨斯主义者的政策并未直接被大多数人所采用,但是他们的建议却未受到忽略,他们的思想永未枯竭。
今日的节育运动是马尔萨斯在自己生活的时代中所倡导的运动的继续。 在其他方面治理有方的国家有可能会吃人口过剩的苦果,最先提醒人们注意这一问题的并不是马尔萨斯。这一问题在以前就被其他几位哲学家提出来过。
马尔萨斯自己就指出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探讨过这个问题。实际上他摘章截句地引用过亚里士多德的话:“……如果在一般国家中每个人都有想生多少孩子就生多少孩子的自由,其必然的结果肯定就是贫困。” 但是即使马尔萨斯的基本思想并不完全新颖独特,人们也不应该低估他的重要性。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只不过是随便提到了这种思想,而他们有关这个论题的简短评说大体上被忽略了。是马尔萨斯详尽地阐述了这种思想,并广泛地为这个课题大写文章;更重要的是,马尔萨斯首次强调人口过剩问题的极其重要性,并使其引起了知识界的注意。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意义及评价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无疑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 它的原本目的是反对社会改良, 为资产阶级推卸造成社会灾难的责任。当时, 资产阶级还处在上升的阶段,等人也持与马尔萨斯相似的人口观点。
马尔萨斯为人类描绘了一幅阴郁的未来图景: 人口增长会达到食物供应的极限, 这将引起贫穷和饥荒, 由此也会带来无穷的灾难。马尔萨斯的理论在当时是超前的,但是,200多年前的理论在今天还是超前的, 仍有指导作用。计划生育仍是当今中国的基本国策。当想到人类时,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是对的,全人类正在遵循。
其实,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从问世开始,就遭到了猛烈的抨击。道德论者批评他的规律的残酷性, 认为它不符合人类的永恒正义; 生物学家批评它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的观点不可靠, 认为人类越文明、越发达则增长速度就会越慢。而马尔萨斯将贫困、灾难归之为自然规律,对人类的苦痛持冷漠不关心的态度,多年来更是一直受到人们的指责。理论上, 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也是根本不能成立的。
认为, 在世间一切事物中, 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人是社会生产力中的决定性因素。人首先是生产者, 其次才是消费者。而且, 人类能够控制人口增长, 做到有计划的生育。至于失业、贫困等等是与一定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现象, 主要不决定于人口的多少。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揭示了马尔萨斯的荒谬, 并进一步阐释出资本主义的人口规律。
但是, 不管人们把马尔萨斯的人口原理当作指南还是靶子, 它在客观上提醒了人们注意人口与生活资料比例协调, 防止、抑制人口的过速增长的作用, 从而成为现代人口理论的开端。就经济学来说, 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一些论点还被古典派用来论证某些理论, 如地租理论、以及经济发展理论等。
[3]陈蔚然. 马尔萨斯人口思想中“恒常趋势”和“两种抑制”的研究[D].清华大学,2004.论文:马尔萨斯理论和清代以来的中国人口(1)-中大网校论文网拒绝访问 |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c190cc5c1c443bf-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马尔萨斯的寓言与新马尔萨斯主义的复辟之一
日 22:17:56
来源:求是网  作者:郭斐然
新马尔萨斯主义正在卷土重来。之所以如此,原因可能有两点,一是马尔萨斯理论隐藏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重视,需要继续挖掘;二是对马尔萨斯理论存在的谬误没有进行彻底批驳,必须进一步清算。——题记
马尔萨斯可能注定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
从1798年英国牧师马尔萨斯匿名发表《人口原理》开始,激烈的批判与热烈的推崇就始终相伴相随。同时代的诗人雪莱讽刺说,就是“告诉我们,不要让人们幸福,否则世界上的人会多得住不下”;更多的经济学家直斥他的“人口论”为“令人绝望的观点”、“马尔萨斯的幽灵”。但同时,李嘉图却坚称,“反对这部伟大著作的人的攻击只能证明它的力量”;凯恩斯也推崇倍加,甚至将其视为古典学派最伟大的经济学家;马尔萨斯的观点还直接影响了当时的政策,1800年在《人口原理》出版一年时间后,英国《济贫法》取消。
令人难解的是,时光荏苒,在200多年后的今天,关于马尔萨斯学说的争论仍在持续。有人直接斥之为谬误,认为是已经被历史丢弃在垃圾桶的错误学说;也有人认为,马尔萨斯的幽灵始终徘徊在人类世界的上空,时隐时现,但从来就没有消失过。真理还是谬误、究竟孰是孰非,答案注定不会简单。
马尔萨斯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口繁殖速度与土地承载能力天然不能相容,人类必须限制人口增长,否则,贫困将是不可改变的宿命。他提出了著名的“两个增长级数”,即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而土地所生成的食物只能按算术级数增长,从增长趋势来看两者之间将产生不可想象的差额。在《人口原理》一书中,他冷峻地写到,抑制人口增长的自然因素只有两种:贫困和罪恶。如果不能主动进行道德抑制(比如晚婚、节欲乃至不结婚等),那么,“过早夭亡就会来拜访人类”,“疾病横行、鼠疫和瘟疫、传染病和黑死病就会以吓人的队形出去”,“一举横扫数以万计的人”,以强有力的一击,使世界人口与食物得到平衡。正是因其论断过于惊世骇俗,过于悲观灰暗,于是马尔萨斯和他的“人口论”都披上了“幽灵”的外衣。
实际上,在我看来,如果把马尔萨斯的理论看作一个“寓言”,则颇为精彩,也更妥帖。
中国人讲,人少好吃饭,人多好干活。一直以来,社会往往对“干活”寄予厚望,特别是在18世纪的欧洲,我们知道,这是个产业革命的年代,生产技术水平快速提高,众多经济学家投身于国民财富的研究,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社会,在斯密自由市场思想的指引下,正在迈向一个生产力快速发展的新纪元。就在这个当下,牧师马尔萨斯站出来,严肃地向世人提出,“吃饭”才是人类面临的根本问题,而这一问题背后则是更为深刻的自然法则,正是这种自然法则决定了人们无法迈入乌托邦。故事的寓意之一,马尔萨斯首次把理论关注点从对技术的无限崇拜、对征服自然的无限憧憬转移到对人口增长本身、对人口与土地产出不同增长规律的探索上来,是非常有创见的,由此开创了人口理论的先河,甚至还启发了达尔文自然选择思想的萌生(达尔文语)。
马尔萨斯还就“吃饭”问题与人类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深刻展开。粮食保障是人类生存繁衍的先决条件,而人口增殖的能力和速度要无限大于土地生产的能力和速度,因此尽管随着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样面积的土地能够养活更多的人口,但这种繁荣和富足注定只是短暂的,人口繁殖的本能会很快使得对粮食的需求超过供给,从而导致部分人生活水平下降,贫穷和罪恶流行,最终人口与粮食重新达到平衡,于是经济增长进入下一个循环周期。这便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基本规律。
如果以更长的尺度审视历史,在人类发展的绝大部分时间里,以土地产出为代表的自然法则确实是人口增长、社会繁荣、富裕贫穷现象背后的终极法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根本遵循。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往往呈现周期性特征,在朝代更迭、制度变迁、生产关系变革的背后,谁又敢说,不正是自然法则起了关键作用?这就是马尔萨斯寓言故事的告诉我们的第二个寓意。
然而,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马尔萨斯“寓言”的光芒无法掩盖其理论的局限,新马尔萨斯主义复辟的危险更不能轻易地被忽视。
( 网站编辑:程卫军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