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中国女性地位的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

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
美国人靠什么改变经济地位?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经济地位会不断发生变化,有些人会由穷变富,有些人会由富变穷。在美国,人们靠什么来改变自己的经济地位呢?是靠家庭背景、教育状况,还是靠辛勤的劳动与公平的机会呢?虽然遭受经济危机的重创,但几十年来美国经济的发展还是令更多的美国家庭能够过上舒适的生活,父母辈对子女未来生活水平超过自己也抱有希望。衡量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是否造福于民众,有两点值得观察,一是社会能否为民众提供公平的竞争机会,二是民众经济地位变动性有多大。
经济地位变动性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经济地位变动性是指社会不同收入段人群进入更高收入段人群的几率,或是高收入人群降为低收入人群的几率。换言之,也就是在一个社会,如果一个生活在穷人家庭的孩子,通过自己辛勤的努力可以过上中产阶级甚至富人的生活,这就是一种社会的吸引力和向上发展的动力。现代社会民众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虽然政府可以通过政策的调整来缩小贫富差距,但却无法实现真正意义的&均富&。一个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动性越高,而这种变动是以公平作为基础,在这种情形下人们对贫富差距的不满也会越低。美国社会以及民众对贫富差距能够持有较为宽容的态度,这与美国人致富的方式有很大关系。大多数美国人认为社会能够提供人们改变经济地位的机会,只要努力工作、拥有专长就会获得经济上的回报。儿童的家庭背景,不论是富有还是贫穷,不应当是他们成年后影响其经济地位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对于中产阶级家庭,经济地位变动性越大,越能反映出经济发展带给社会主体人群的实惠。反之,如果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种血统论在社会上风行,就很难为普通民众改变经济地位提供公平的机会。经济发展影响民众经济地位一个社会民众经济地位的变动性可分成绝对变动性和相对变动性,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社会财富增加并惠之于民众可称之为绝对的经济地位变动性,也就是说,财富&蛋糕&做大了可以带动整个社会民众收入的增加。经济地位相对变动性主要观察不同收入人群经济地位的转变几率,从而反观民众在何种条件下可以改变分割财富&蛋糕&的命运。皮尤研究中心曾对美国民众经济地位变动性做过专门的调查,以1960年代出生的人在21世纪初的收入状况与他们的家庭经济背景作对比,观察5个收入段民众经济地位到底发生什么变化。在过去半个世纪,美国经济增长强劲。虽然次贷危机、金融危机导致民众家庭财富缩水,但整体而言,经济的发展为民众提高收入创造了条件。美国三分之二60后的收入要高过他们的父辈。从经济地位绝对变动性而言,经济发展了、 财富增多了,民众的收入也水涨船高,整个社会的经济地位变动性也会越高。按照民众收入状况观察,美国60后不论收入处于哪个人群段,其中位收入都要高于父辈。在低收入家庭(穷人家庭)长大的孩子,成年后中位收入比父辈增加了18%。在中下收入家庭长大的孩子,成年后中位收入比父辈增加了22%。在中等收入家庭长大的孩子,成年后中位收入比父辈增加了29%。在中上收入家庭长大的孩子,成年后中位收入比父辈增加了35%。在高收入家庭(富人家庭)长大的孩子,成年后中位收入比父辈增加了52%。从另一个角度观察,美国低收入家庭出生的孩子成年后收入超过父辈的人数比例为82%,在所有收入段人群中比例是最高的。中下收入家庭出生的孩子成年后收入超过父辈的人数比例为74%,中等收入家庭出生的孩子成年后收入超过父辈的人数比例为66%,中上收入家庭出生的孩子成年后收入超过父辈的人数比例为67%,高收入家庭出生的孩子成年后收入超过父辈的人数比例为43%。在经济发展、财富&蛋糕&做大之时,受益者涉及每一个收入段人群,而且穷人家出生的孩子比父辈生活更好的比例也最高。相反,富人家出生的孩子成年后并不能保证他们的经济地位继续维持在高收入人群行列,大多数富家子弟成年后的收入不如父辈。穷人孩子改变经济地位挑战性大以上所介绍的是美国60后与父辈相比经济地位变动性的情况,而作为一个整体,出生在穷人、中产阶级以及富人家庭的孩子,他们成年后经济地位变化情况更能反映相对经济地位可变性的影响。美国虽然崇尚机会公平,但在现实中父辈的经济地位对后代的未来影响很大,尤其是由穷变富,穷人家出生的孩子面临的挑战性很大。根据统计,在穷人家庭(低收入家庭)成长的儿童有42%的人成年后经济地位没有变化,还是过着穷人的日子。其次,在穷人家长大的孩子有58%的人成年后经济地位有提升,但主要集中在中等收入和中下收入这两个收入段。第三,穷人家长大的孩子不是没有机会改变经济地位,有11%的人进入中上收入人群,6%的人进入高收入人群。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穷人家的孩子通过自身努力是可以摆脱过穷日子的境遇,但他们改变经济地位的难度要远远高于那些在中产阶级和富人家庭长大的孩子。富家子弟保持经济地位也不易在富有家庭中, 39%的孩子成年后收入依然维持在最富有20%人群行列,这在所有收入段人群中是最高的。如果加上还有23%的孩子成年后可以进入中上收入人群行列,这意味着有62%富家子弟成年后依然可以获得较高的收入并保持不错的生活水平。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富人家的孩子虽然含着金汤匙长大,但不意味着他们成年后还会永远含着金汤匙。富人家庭的孩子中有9%的人成年后沦落为穷人,15%的人收入仅是中下水平,还有14%属于中等收入标准。从比例上看,富家子弟成年后收入在中等和以下收入水平的人数比例多达38%,这反映出美国经济地位的变动性不仅体现在由穷变富,也反映在人们由富变穷。中产家庭孩子经济地位变化有奔头中产家庭多注重子女的教育,而且经济地位也使他们比穷人家庭更能在子女教育上投入,孩子成年后也比穷人家孩子在收入上更容易上一层楼。下表数据显示,中产家庭孩子成年后有19%的人跨入了富人的行列,17%的人进入中上收入人群,两者合计占36%。还有23%的人依然维持同父辈一样的经济地位,虽无长进但还能保本。同时,中产家庭孩子成年后变成穷人的比例还不算高,为17%,仅比富人家庭孩子成年后沦落为穷人的比例高出8%。总体而言,中产家庭孩子在成年后能够维持与父辈一样收入水平或者更高的人数比例为59%,这对于社会的稳定显得相当重要。民众经济地位变动性的四种倾向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以及对绝对经济地位变动性和相对经济地位变动性的综合考量,美国60后在21世纪初的收入和经济地位变化出现四种倾向。首先,经济地位向上提升的人数约占总数的34%,同时他们也比父辈的经济地位至少上了一个台阶。其中占美国67%的60后收入要比他们的父辈高,但只有34%的人经济地位比父辈有所提升,表明要实现从穷人转变成中产阶级或是富人依然存有难度。其次,在中等收入和中上收入家庭出生的60后中有33%的人在收入和经济地位上是向下滑,而富人家庭中,超过一半的人与父辈相比,不论是收入还是经济地位都是走下坡路。第三,27%的60后与父辈相比,在收入和经济地位上没有发生变化,尤其是在较高收入和富人人群中,这种现象比较明显。第四,5%的60后在收入上比父辈要高,但经济地位却比父辈要低。在美国中等收入和中低收入家庭成长的60后有十分之一属于这种情况,这也是近几年美国中产阶级焦虑症引起社会关注的原因之一。财富继承对经济地位的影响父辈打下的江山能否变成子女的产业,这不仅涉及到家庭财富的继承性,同时也会影响到社会财富分配的公平性。穷人家出身的孩子处于财富占有基础先天不足的劣势地位,而富家子弟则占尽天时地利。而在美国,这种财富占有的先天不足和优势也是造成民众经济地位不同的一个原因,但好在这并不是一个根本原因。事实上美国民众靠继承父辈财富而生存的人数比例并不高,全美继承父辈遗产的家庭比例仅为四分之一。超过一半的家庭所拥有的财富是依赖自己的打拼获得,这包括薪资收入、经商、投资等。即使是出身在穷人家的孩子,经过努力有近六成的人会摆脱贫穷的命运,有近两成的人会进入中上收入和高收入人群的行列。尽管美国的贫富差距问题严重,但美国经济发展的特性没有改变,财富的分配不是吃大锅饭,而是要对那些刻苦工作和勇于承担风险的人给予经济上的最大回报,这也许就是美国面对贫富差距的另类思维。高等教育对改变经济地位的影响由穷变富靠什么?在大多数美国人心目中,接受高等教育是改变经济地位的阶梯。同样是活一生,大学毕业生与高中毕业生在收入上的差距平均可以达到100万美元。如果是硕士或是博士毕业,收入上的差距会更大。在经济发展的情况下,年轻一代会比父辈收入更高,生活更好,但是否接受高等教育对人们经济地位的改变仍起到极大的作用。在美国60后人群中,高中以下教育程度的人中有63%的人收入超过父辈,而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中有74%的人收入超过父辈。如果对比经济地位的改变更可看出教育的重要性。接受高等教育不仅使年轻人在收入上胜过上一代,而且在改变经济地位上也有着本钱。美国穷人家庭出身的孩子,如果教育程度在高中以下,45%的人成年后还是过穷日子,只有14%的人能够进入中上收入和高收入人群的行列。而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穷孩子虽然仍有16%的人照常过着穷日子,但却有41%可以进入中上收入和高收入行列。对于富家子弟,接受高质量的大学教育不失为看家立业的本钱。出身于富人家的孩子,如果教育程度在高中以下,仅有23%的人还能保住富人的经济地位,但沦落为穷人的比例高达18%,进入中低收入的比例为20%。如果接受高等教育,富家子弟中54%可以继续维持富人的经济地位,沦落为穷人的比例仅为2%。出身于中产家庭的孩子,教育对他们的影响更大,这类家庭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孩子40%可以进入高收入人群,沦为穷人的比例仅为6%。中产家庭的孩子如果教育程度在高中以下,能够进入高收入行列的比例只有13%,而成为穷人的比例高达21%。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经济年会今日于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举行,本次……
0102030405
新闻直通车
01020304050607080910
证券之星十大名博,全天候大盘、指导股市操作。……
郑重声明: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欢迎访问证券之星!请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Copyright & 1996-年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发生了什么变化?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长&
日15:07&&&来源:
【字号 】&&&&&
E-mail推荐:
原标题: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发生了什么变化?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综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我国抓住用好战略机遇期成就斐然。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持续扩大。但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和美国重返亚洲,我国面临的外部经济政治环境特别是周边安全形势明显趋紧。一些人提出了我国战略机遇期是否还在的疑问。
针对此,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回答:“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要求“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事实上,只有全面分析这一变化,把握前所未有的挑战中蕴含的前所未有的机遇,才能真正说清楚为什么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增强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自信。
一、变化之一:中美战略摩擦显著增多,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机遇逐步消失
从政治上看,本世纪头十年我国经济实力快速上升,取代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亚太的影响力也显著增强,引发了美国的“霸权焦虑”。2010年后,美国有步骤地重返亚洲,加强对我的战略防范和牵制:政治上加强与传统盟友关系,发展与印、缅、越等我周边新兴国家关系;经济上力推TPP谈判;军事上加强亚太前沿部署和军事存在,以南海自由航行为借口打造对冲我崛起的安全新秩序;文化上大力推行民主和人权。2011年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曾撰文称,未来十年美国外交方略最重要的使命之一将是把大幅增加的投入――在外交、经济、战略和其他方面――锁定于亚太地区。美国对我战略施压预计长期化。
从经济上看,近十年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国投资驱动和出口导向型传统增长模式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搭乘传统全球化快车以吸引外资、扩大出口的机遇逐渐消失。
首先,发达国家经济陷入高失业、高债务和低增长的“新常态”。美国居民、企业、银行去杠杆化进程缓慢推进,总需求不足,潜在增长率有所下降。欧盟受债务危机和各国财政紧缩拖累,经济再度陷入衰退且短期走出低迷可能性不大。日本在“安倍经济学”指导下实施超常规刺激政策,但在一系列结构性痼疾困扰下经济重新焕发活力难度很大。发达国家风光不再,对我长期依赖美欧市场的出口增长模式形成严峻挑战。
其次,美国主导制定以高标准为特征的新一轮全球化规则,我国有被边缘化的风险。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对传统全球化模式进行深入反思,认为WTO主导的以边境措施调整为核心的贸易自由化规则,不能解决各国劳工、环保、知识产权等规制不统一的问题,导致中国搭乘全球化快车成为最大受益者,但国内规制并没有进行发达国家所期望的调整。因此,美国力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跨大西洋贸易和投资伙伴协定”(TTIP)谈判,将劳工、环境、知识产权、政府采购、国有企业等非传统领域纳入并制定高标准,对我国国内相关规制形成较大压力。
第三,我国劳动力低成本优势逐渐弱化,建立在低要素成本基础上的招商引资和扩大出口模式难以为继。“招工难”、“招工贵”成为全国普遍现象。目前我国单位劳动力成本已高于亚洲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低端地位面临激烈竞争。一些跨国公司开始将加工组装基地迁往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南亚国家,如2010年越南取代我国成为耐克鞋最大的海外生产基地。
第四,经过本世纪前十年重化工业大发展,我国基本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目前我国对外能源资源依赖已十分严重,生态环境约束强化,多个重化工行业产能过剩,使我国依靠粗放式投资扩张的传统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无法持续下去。
三、变化之二:国际挑战虽前所未有,但如能妥善应对可创造国际地位提升和倒逼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巨大机遇
从政治上看,美国重返亚洲和周边安全形势趋紧,确实给我国和平环境带来巨大挑战。这种挑战是我国在西方国际关系模式下实现崛起必然要遇到的,迟早要来的。但若能妥善应对,反而可为我国提供创造性管控摩擦和争端、提升区域和国际地位、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巨大机遇:
首先,美国重返亚洲并非单纯为了牵制我国崛起,更重要的是利用亚洲的增长和活力,分享亚洲发展繁荣的成果,同时加强其对亚洲事务的主导权。我国是亚洲经济增长最重要的引擎。若我国在美国战略压力下经济陷入停滞,政治和社会陷入混乱,美国即使再次掌握亚太地区主导权,收益也要大打折扣。同时,与十年前相比中美位势发生明显变化,中美利益关系更加紧密融合。因此美国不必要也不可能向对付前苏联那样以摧垮我国为目标实施全面遏制,这就为我国留下较大的战略回旋空间。我国若能创造性管控中美战略摩擦,一方面深化与美多层次利益融合,通过美地方政府、利益集团和民众的力量约束美对我战略遏制力度;另一方面通过强化中欧、中俄、中非、中国与金砖国家等关系,努力开拓美国以外的战略空间,缓冲美国战略压力,则有望真正创造和平共处共荣的新型大国关系,在世界近现代史上第一次成功摆脱霸权国家与新兴大国必然对抗乃至战争的宿命。这将是我国对人类和平与文明的巨大贡献。
其次,周边国家和地区与我摩擦蜂起,固然有美国因素介入的影响,但根源还在于其对我国崛起究竟会带来和平还是冲突、带来共荣还是竞争持怀疑态度。我国若能“创造性介入”这些摩擦,采取和平的、克制的方式化解冲突,有理有利有节地回应挑衅,用实际行动彰显我国“和平崛起”、“和谐世界”理念,并强化经济合作让周边得到实在利益,则不仅有望消除周边紧张因素,通过为亚太地区带来秩序巩固我国大国地位,巩固我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
从经济上看,必须看到我国当前面临的挑战是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挑战。如果站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角度,这些挑战恰可转化为倒逼我国实现科学发展、推动经济增长质量迈上新台阶的强大动力:
首先,外需萎缩倒逼我国加快扩大内需,增强经济增长的自主性和内生性。事实上,早在上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中我国已认识到扩大内需的重要性。但此后加入WTO和全球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使我国出口获得新的机遇,国内重化工业大发展和城镇化快速推进使投资获得巨大空间,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动力自然减弱。这一次外需萎缩长期化已几成定局。我国如能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创造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反而为我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强大动力,使外需萎缩之“祸”转化为内需扩大之“福”。
其次,劳动力成本优势消失和粗放型投资驱动模式走到尽头,倒逼我国加快技术创新,将经济增长长期动力真正转移到依靠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提高上来。
第三,新一轮全球化的高标准规则对我国内规制形成挑战,但这些规则很大程度上是法治化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国内规制改革的努力方向。我国若能利用压力加快国内知识产权、生态环境和劳工权利保护,规范政府采购和国有企业行为,则对内可推动法治化市场经济建设、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对外可避免在新一轮全球化规则制定中处于被动地位,甚至化被动为主动。
四、变化之三:国际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使我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面临新的战略机遇
第一,后危机时代全球特别是发达国家经济增速出现拐点性下降,市场需求成为最稀缺的资源。随着我国迈入中高收入国家,巨大的消费能量正在从潜力变为现实,对全球商品、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的吸引力持续上升,为我国更好地利用国际市场和国外资源创造了良好的机遇。目前跨国公司对我投资已由成本驱动型日益转向市场驱动型,主要发达国家对我出口愿望强烈,国际高端人才也开始更多地向我国集聚。
第二,推动实体投资成为后危机时代各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普遍导向。美欧积极推进再工业化、资源富集国谋求延长产业链和非洲工业化进程快速推进,都对吸引外资产生强烈需求。我国资本充裕,企业“走出去”能力和经验不断积累,未来5年对外投资将达5000亿美元。这为我国通过“走出去”更好地利用发达国家的研发、技术、品牌等高端资源,和发展中国家能源资源、劳动力等要素提供了良好机遇。特别地,我国可通过“走出去”带动大型成套设备、零部件和中间品出口并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升我国国际分工地位。
第三,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以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制造业数字化和生物技术等为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日益兴起,成为带动全球经济长周期增长,有效解决能源、粮食、疾病治疗等人类发展困境的希望所在。目前各国都在加大对新兴技术领域的投资,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突破前夜。对于我国而言,如能率先突破、实现赶超,则有望跃升至新兴产业价值链高端,显著提升国际分工地位。即便不能赶超,也可利用新科技革命成果的扩散,推动经济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步伐。
第四,全球经济治理结构已不能适应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的需要,为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不断提升国际经济地位提供了新的机遇。G20取代G8成为全球经济治理的核心机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启动份额和投票权改革,都为我国提升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话语权、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同时,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的系统性弊端和风险。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推动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已成为多数国家的基本共识,这为我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迈向货币金融大国、提升我国支配全球金融资源的能力创造了广阔空间。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和国内条件深刻变化,使我安全环境趋紧,传统发展机遇逐步消失,战略机遇期的挑战因素增多。但纵观大局,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并未结束,只是其内涵和条件发生了变化。具体而言,未来十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面临的战略机遇,已不再是接受国际和平环境、被动参与国际分工以实现粗放型经济增长的机遇,而是主动进行战略运筹争取有利的国际政治环境,将传统发展模式遇到的挑战转化为倒逼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同时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的机遇。我们应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责编:高雷、权娟)
热点导航[新闻热词]
&&&推荐新闻
&&&&&&|&|&&&&&&|&&|&&|&&|&&&
48小时排行榜
48小时热帖排行
1.2.3.4.5.6.7.8.9.10.
&&?频道精选
基础|||会议|||文献|||事件|||专题|||图集|||视频|||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利用第二次的科技革命的机遇,美国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卧聋的人669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经过第二次科技革命,到1894年时,美国的工业总产量已经超过英国,排名世界第一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59被浏览3889分享邀请回答15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写回答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原始社会时期,女子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一 母系氏族社会.产生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发展于新石器时代早期,那时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高于男性.1.经济原因:是由于女子在生产中的地位决定的,因为女子在当时的经济生活中占有显著的地位( 当时女子在生产中起主要作用.她们是农业劳动、管理住所、保护火种和抚育子女等活动的承担者,这些劳动比男子的采集性生产活动更为稳定、重要,范围更广,决定了妇女在整个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主导作用)2.婚姻制度原因:原始人群实行内部婚配,当血缘内婚制向氏族外婚制的转化则使人类历史过渡为母系氏族社会.( 因为族外婚仍然是群婚,"民知其母,不知其父",留在氏族内的都是各代女儿的子孙,这就必然确立以女性为中心的母系氏族制.)二 父系氏族社会.男性逐渐取代女性取得了社会的主导地位.( 父系氏族公社是继母系氏族制之后的又一个社会阶段,是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历史时期 )1.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及随之而来的男女在氏族中经济地位的变化.(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和畜牧业成为人类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这一时期男子的劳动由狩猎和捕鱼转向农业和家畜饲养业,占据了原来女子从事的经济领域,成为氏族主要经济活动的承担者,处于主导地位 )2.婚姻制度原因:族外群婚过渡为不稳定的对偶婚,进而转化为一夫一妻制家庭,父系氏族社会因而取代了母系氏族社会..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楼上的说法有些不准确。父系氏族出现在母系氏族之后。开始,由于群婚的缘故,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而且妇女在采集和家务劳动中举足轻重,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这就是母系氏族社会。后来,男子主要从事犁耕农业和畜牧业,在经济中开始占主导地位。婚姻关系相对固定,人们开始“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开始支配社会,父系氏族逐渐取代母系氏族。...
楼上的楼上说法不太对,刚刚开始就是母系社会。那个时候,因为女子能够传宗接代,所以,远古的时候,是女子当家的。后来,由于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的发展,父系社会逐渐替代了母系社会,这个,楼上的已经说过了。这个改变,希腊还有一个神话故事。有一个王后,杀死了自己的丈夫,也就是国王。国王的儿子杀死了王后。这件事情引起了众神的注意,一半的神认为,王子杀死自己的母亲,是大逆不道的行为,...
女子一开始由男人管制,因为男人打猎人们才有东西吃,这就是父系氏族社会。由于男人的工具差,打回的东西不多,而女人在家里摘果子、打水,人们才不至于挨饿,所以女人的地位就提高了,这就是母系氏族社会。后来人们的工具进步了,男人们要保卫家园、打猎,地位又再次提高了。...
一楼的朋友说错了啊可不要误导别人哦下面的朋友说得对先有母系后有父系也就是说先是女人的地位很高后来就不行了当然也是多方面的原因。父系氏族开始以后,女人的地位就再没有上来过。一直在下面了..现在又要稍微好一点了
扫描下载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妇女地位的变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