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自然失业率率居高不下的情况下,还要延迟退休年龄

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可行性研究及制度设计_甜梦文库
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可行性研究及制度设计
A thesis submitted to Zhengzhou University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The Feasibility Studies and System Design of Delaying the Statutory Retirement AgeBy Jinbei ZhaoSupervisor:Prof.Mingsuo ZhangSocial security Schoo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May 2012 JI I I I I I II]I I IIII IY2 1 0 1 746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 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 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趣金贬同期:列2年 ‘月Z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论文及相关的职务作品,知识产权归属郑州大学。 根据郑州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 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郑州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者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汇编本学位论文。本人离校后发表、使用学 位论文或与该学位论文直接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成果时,第一署名单位仍然为郑 州大学。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学位论文作者:趣。垒灾同期:洲z年占月‘日 摘要摘要进入20世纪,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人类寿命的普遍延长已是 不争的事实。20世纪中后期,西方发达国家相继进入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时 代,与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相比,我国的入口老龄化时代来得较晚,根据我 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我国在2000年前后才呈现出人口老龄化的态 势。21世纪以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呈现出加速增长的趋势,人口老龄化使得 老年人口比例升高,老年人对经济支撑、医疗保健、社会服务等的需求增加, 给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与此同时,我国的退休年龄并没有 随着人均寿命的提高而提高,现行退休年龄政策几乎与建国初期的退休年龄政 策没有差别,这就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如养老金收不抵支、代际养老不 公平、老年人再就业得不到保障等。为此,本文试图运用社会学、人口学、社 会保障学、老年学等有关理论,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延迟我 国的法定退休年龄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并试图制定出具体的步骤和措施,以期 能够应对未来迅速加深的人口老龄化的挑战。本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主要介绍本文研究的背景,即人口老龄化凸显、养老金缺口不断增 大,以及国内外学者对退休年龄问题的研究状况;第二章主要介绍了建国以来 我国退休年龄政策的演变以及现行退休政策存在的问题;第三章主要是采用定 性和定量的方法对延迟我国法定退休年龄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第四章提出了 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原则、起始时间、具体方案以及相关配套措施。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切合我国实际提出了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原则、具体 推进步骤以及相关的配套措施,为我国政府在退休政策的改革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关键词:退休年龄人口老龄化养老金可行性 AbstractAbstractEntering in twentieth Century,whether in developed countryordevelopingnotcountry,theIn latehuman life extending generally already is the fact that doesdispute.twentieth Century,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have entered theaging of thepopulation age and thepopulation aging era,comparedwiththe哂ngof thepopulationindeveloped countries,China'scensusaging population age came later,according to the fifth national situation just in 2000.Sinceallresults,our country shows the populationCentury,China’S population ageingagingtwenty―firstpresentsacceleratedgoshtrend,the ageing of the population makes the proportion of theaged population increasing,the elderlysupporttoeconomy,health care,socialservices increases and has brought great pressure.At the same time,Our country’sretirementalmost hassocial againage is not as life expectancy increasing,thenocurrent retirement policyadifferencewith the early retirement policy,which triggeredseries ofproblems,such as pensions,intergenerational endowment not fair,old people obtain employment cannot get safeguard etc..For this,the article tries to userelatedasociological,demography,social security studies,gerontology and otherthcories to carryout afeasibility studyondelayingOur legalretirementage usingcombination of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research methods andto futureattemptstodevelop concrete steps and measures in order to respondaging populationdeepened rapidlychallenge.This paper consistsof four chapters: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research,namely,theaging of thepopulationis highlighted,the gap of pension increases ceaselessly,as011well as the domesticand f.orei印scholars’researchtheretirementage;the secondage policyaschapter introduces the founding and evolution ofwell as the qualitativeourcountry emerituscurrentretirement policy’S problems;thetothird chapter is mainly adoptsand quantitative methodsanalysisthe feasibility ofdelayingthestatutoryretirementage;the fourth chapter proposed the principles,starting time,specific plan and relevantage.supporting measuresin delaying thestatutory retirementII AbstractThe innovation point of this paper is to put forward actually the principles,specific advance steps and measures in delaying the statutory retirement age andprovide beneficialreference forourgovernmentinretirement policy reform.feasibilityKeywords:retirement agepopulation agingpensionIII 目录目录摘要.……..….………..……………………….IAbstract...............................................IIl绪论…….…………….………...……………1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1.1问题的提出………………………………………………………………………l 1.1.2人口老龄化凸显…………………………………………………………………2 1.1.3养老金缺口不断增大……………………………………………………………31.3本文的研究方法、基本思路及创新点……………………….91.3.1本文的研究方法…………………………………………………………………9 1.3.2本文的研究思路…………………………………………………………………9 1.3.3本文的创新点……………………………………………………………………91.2国内外研究回顾―。::。一.……….一。……………一41.1.4研究意义…………………………………………………………………………4 1.2.1国外研究动态综述………………………………………………………………4 1.2.2国内研究动态综述………………………………………………………………6 2.1.1从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10 2.1.2改革开放后至今…………………………………………………………………l 2 2.2.1现行退休年龄偏低……………………………………………………………14 2.2.2退休老年人再就业影响养老金资金平衡…………………………………….14 2.2.3有失公平……………………………………………………………………….15IV2我国退休年龄政策演进及存在的问题…….……………lO2.1我国退休制度中退休年龄的演变………………………….10.2.2我国现行退休政策存在的问题……………………………13 目录2.2.4现行退休年龄制度缺乏弹性………………………………………………….163延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18 3.1定性研究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可行性一一基于SWOT分析模型……183.1.1年轻老年人的优势……………………………………………………………。20 3.1.2年轻老年人的劣势……………………………………………………………..2l 3.1.3年轻老年人面临的机会………………………………………………………..2 l 3.1.4年轻老年人面临的威胁……………………………………………………….233.2定量研究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可行性………………………243.2.1样本数据与变量……………………………………………………………….24 3.2.2样本描述统计…………………………………………………………………。253.3样本中居民退休行为分析……………………………….253.3.1样本中女性退休年龄的影响因素分析……………………………………….25 3.3.2主张男女同龄退休的影响因素分析 3.3.3退休后再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333.4调查总结……………………………………………364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制度设计………………………384.1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工作原则……………………………384.1.1尊重个人意愿………………………………………………………………….38 4.1.2公平谨慎……………………………………………………………………….38 4.1.3循序渐进………………………………………………………………………..39 4.1.4适当时机……………………………………………………………………….404.2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制度设计要求………………………..404.2.1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后的养老金替代率……………………………………….40 4.2.2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要遵循弹性原则………………………………………….4l 4.2.3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要体现制度的激励性……………………………………4l4.3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起始时间确定………………………..424.3.1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与我国未来人口年龄结构……………………………….42V 目录4.3.2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与养老金缺口……………………………………………。42 4.3.3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与失业率…………………………………………………。434.4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具体方案设计………………………..43 4.5延迟退休年龄的相关配套措施……………………………454.5.1改革机关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制度,实行养老金全国统筹…………..45 4.5.2加强政策宣传和引导……………………………………..46 4.5.3创造就业岗位、加强职业培训………………………………46 4.5.4加强社会化养老服务机构建设、切实提高老年服务质量…………..47 4.5.5加强立法,反对就业领域的年龄歧视…………………………48 4.5.6加强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48参考文献…………………….……….………...49个人简历…………………………………………………………………51致谢……….………………………..…………52 附件l……...…………………………………..53VI 1绪论1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1.1.1问题的提出法定退休年龄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才逐步产生的。 本世纪以来,为了应对全球性人口老龄化所引起的一系列经济、社会等各方面 的压力,以致各国纷纷探索研究应对策略,但是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 家,普遍采取了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这一措施。尽管改革步履维艰,但从目前各 国的实践来看,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已是世界之大趋势。 退休对于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来说都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关于退休 年龄的规定,不仅影响到一个国家的财政支出、人口抚养比、就业等众多问题, 还影响到企业的劳动力成本、企业竞争力以及其养老金缴费率,还关系到个人 的缴费额度、缴费年限以及受益额度和受益年限。其实,退休年龄的调整本身 并不复杂,复杂的是它背后涉及的利益关系,因为“退休年龄的修改也必将改 变其背后的利益关系结构①”。 目前,尽管我国学者对是否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争论一直很激烈,但政府 对此一直没有明确表态。近几年来,政府对是否延迟退休年龄的回应主要有以 1绪论年开始,男职工从2015年开始,采取小步渐进的方式,每三年延迟一岁,逐步 将法定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按照有关方案,在2030年前,我国职工的退休 年龄将延迟到65岁。2010年9月15日,为了回应近期民众关于“延迟退休" 的猜想,人社部有关负责人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国暂时不会调 整退休年龄,有关部门目前只是在研究一些“延迟退休"的建议,并不代表现 行退休年龄规定即将更改。2011年3月20日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在中国发展高 层论坛上表示,中国会就人口问题、就业状况、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全面地、 慎重地、积极地研究延迟退休年龄的问题。 由此可见,在人口老龄化压力越来越大的背景下,世晃各国纷纷探索应对 策略,我国政府和民众对这一问题也越来越关注。1.1.2人口老龄化凸显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 口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人口老龄化反映的是一个时期内的动态过程,它说 明人口年龄结构类型上的变动趋向,表示人口总体是在向年老型演变,或者在 年老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国际上把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65 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的国家或地区称为“老龄化社会"。老龄化社会,不 仅是强调老年个体的意义,而且更强调老年群体的比例。 如果}兑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表明我国己基本进入老龄化社会,那么 2010年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则表明我国已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我国 的老龄化形势已是十分严峻。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 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旺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29个百分点,1卜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3.36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 的比重上升1.91个百分点①。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指出,这一 数据显示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已经处在人口红利供给最大的时刻。预期未来的少 年儿童人口规模将相对稳定,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将持续减少,老年人口规模将。人民网:(2010年第六次伞国人u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l号)》, http://polities.people.tom.en/GB/1026/14506836.hlml,201 1年04月28日。2 1绪论迅速扩大。与此同时,我国人口的结构性矛盾也将日益突出,人口的数量、流 动、素质和分布等问题相互交织,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局面,将直接影响经 济社会发展。 2006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研究报告》 指出,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从2001年到2100年,我 国的人口老龄化可分为三个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从 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从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 化阶段。报告还指出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老年人口规模巨大、老龄化发展迅 速、地区发展不平衡、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等特点。根据预测,2030年 以前是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最快的时期;2030--2050年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最严 峻的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如此迅速,不仅意味着社会抚养比的上升、劳 动人口的相对减少,而且意味着缴纳养老保险费的人口相对减少的同时领取养 老保险金的人口相对增加,养老金的供需矛盾日益增加。1.1.3养老金缺口不断增大人口老龄化使领取养老金的人数越来越多,又加上近些年养老保险的扩面 工作以及基金征缴额度较低等多方面的原因,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的状况越 来越严重。1997年基金收不抵支的城市有5个,1998年扩大到21个,1999年 又增至25个,基金缺口187亿元,2000年基金缺口预计为357亿元。①2004年,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曾透露出一个数字:目前我国养老金缺口达2.5 万亿。2010年7月,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披露,目前我国 养老金缺口大约1.3万亿元人民币。另据2005年世界银行测算的中国养老缺口 的报告,以目前的人口与养老模式推测,2001---2075年中国养老金缺口达9.15 万亿元。为了弥补每年养老金支付的缺口,2003--2010年的7年间,中央财政 转移支付的资金已从当年的530亿上升至1646亿。@20LO年,地方财政对养老 基金的补助超过20亿元的有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湖北和湖南等 7个省市,其中上海市高达107亿元。@今后,财政补贴还将大幅度扩大才能满―ht D:/ news.sohu.eom/201―0i 0i/n27538 308.shtml,201 年lO月1日。。何平:‘中国养老保险幕金测算报告》,中国劳动资讯网,http://www.5 1 labour.eom/labour-law/show-673 1.html。@张锐:《中国养老金之痛》,‘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10月1日。 @中国广播网:‘财政部:09年全国社保基金结余超过1.7万亿》, 1绪论足养老金支付的需要。总之,随着老年人口的规模扩大,人口老龄化的速度越 来越快,我国养老金支付将面临更大的挑战。 面对人口老龄化、养老金缺口逐年增大等现实国情,世界各国应对人口老 龄化的各种举措以及国内学者关于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争论,我国的退休年龄 调整何去何从?基于这个问题,对我国延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进行定性和定量 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了。1.1.4研究意义本文的理论意义在于通过分析现行退休年龄制度与人口老龄化之间的矛 盾,分析退休年龄与就业率之间的关系,分析退休年龄对目前养老保障制度的 影响,用定性的方法阐述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可行性以及利弊关系。本文的现 实意义在于设计一套适合我国现实情况的退休制度改革方案,并能为有效地缓 解推迟退休年龄后的消极影响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1.2国内外研究回顾 1.2.1国外研究动态综述由于西方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比我国早很多年,所以西方国家 对退休年龄的研究也比我国更全面和更深入。总体来看,他们采取的措施大多 是逐步提高退休年龄和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面有代表性的 国家是瑞典、美国、德国等。 瑞典的养老保险制度始建于1913年,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全民养老金体系的 国家之一,然而随着人口老龄化危机的加剧、经济增长的放缓,养老金出现了 支付危机,同时养老金体系的一些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于是瑞典议会1994年 对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达成协议,从2001年开始实施,新制度将工人的最低退 休年龄从60岁提高到6l岁,实行弹性退休制,参保人员可以选择在6l岁到 70岁之间的任何年龄退休,但规定的法定退休年龄是65岁,参保人员每提前1 个月退休将扣除0.5%的养老金,相应的每延长一个月退休则可增发0.7%的养 老金,这就在制度设计上体现出鼓励和引导劳动者延迟退休的目的。从瑞典的 养老金改革实践来看,这一改革无疑是成功的。 早在1983年,美国的《社会保障法案》就规定从当年至2017年,美国的 退休年龄将由65岁逐步提高到67岁。这一规定一直到2000年才开始实施,20034 1绪论年,年满65岁的职工延长工作两个月,2004年延长工作4个月,以此类推, 到2015年延长至2年。 德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是男性65岁,女性60岁。然而德国的实际退休 年龄要远远低于法定退休年龄,德国存在着大量的提前退休现象。面对人口老 龄化的压力,德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已出现经济不可持续的状况。2007年3月7 日,德国联邦议院决定退休年龄从65岁提高到67岁,具体步骤是退休年龄从 2012年开始每年延长一个月,2024年开始每年延长两个月,到2029年完全实 施67岁退休。 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已是世界之大趋势,尽管对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在各国均 因此民众的不满甚至抗议,但各国政府却已是决心已定,势在必行了。目前国 外退休年龄已调整或准备调整的主要国家如下表:表1-1世界主要国家法定退休年龄调整情况国家 美国 英国 意人利 荷兰 匈牙利 捷克 韩国 丹麦 德国 西班牙 以色列 新加坡 日本 澳大利亚 土耳其 奥地利 希腊 法国 哥伦比砸 印度 巴两现行标准66第一步调整67(2027) 65(2011) 65(2018) 66(2020)第一二步调整 70(提案)68(2024-2046) 68(2050) 67(2025)男65;女60 男65:女6065男62;殳61-62 男62:女596065 65 65男65;女64(2020) 男63;女59―63(2013)6l(2013) 67(2024―2027) 67(2012―2029) 67(2013―2025)男69:女68(2050) 65岁(2030)65(2033)男65;女6062 60男67;女646765(2006―2013) 65(2014) 65(2048)男65:女60 男60;女58 男65;女6058-616065(2024―2033)63(2015) 62(2018)男60;女5558―60男62;女60(2014)60男60:女555 1绪论俄罗斯 中国 比利时 瑞典 瑞士 加拿大 阿根廷 男60;女55 男60;女5565(2009) 65男65;女6465(1951)男65;女60注:表中圃括孤里的敷字代表实施的具体年份.量井来蠢:节逾自董登新博客l世界各田延长退休年龄大比辫一一延长法定退体年龄是世界大趋势' 女!!庄“!!!E:i£!!g:£丝Z!!!i!!!』!§!Z!业:&!!!.1.2.2国内研究动态综述目前,我国对退休年龄的研究主要可归纳为三个方面:(1)我国的退休年 龄是否调整:(2)男女是否实行同龄退休;(3)退休年龄如何调整。 (1)我国的退休年龄是否调整。 我国学界的主流观点是应当延迟退休年龄和实行弹性退休制度,但也有部 分学者认为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时机尚未成熟。其中林义、李红岚、邓大松、 刘昌平、史伯年、符齐华、李绍光、刘钧、柳清瑞、苗红军、李珍、罗文元等 人支持延迟我国的法定退休年龄。 林义(1994)认为退休年龄的调整要立足于未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费用 负担能力和国家的财政负担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我国未来的人均寿命发 展趋势、劳动力市场的供求趋势以及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趋势等逐步提高法定退 休年龄,实行弹性退休年龄、弹性退休方式以及弹性退休收入。 李珍(1998)认为退休年龄与养老金的负担能力、与国民产出、与经济人 口的赡养比率、与老年人的经济负担能力等密切相关,在人口预期寿命提高的 今天仍然沿用建国之初的退休年龄政策就有些不合时宜了。低退休年龄有害我 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和经济,从而得出要提高法定退休年龄的结论。 刘钧(2007)认为我国提高法定退休年龄是大势所趋和必然选择,要选择 合适的时机,综合考虑宏观经济的发展态势、劳动力市场的供求状况以及养老 金支付压力有计划、分步骤地提高法定退休年龄。 邓大松、王增文(2008)通过对死亡概率与最优退休年龄的动态经济学模 型的研究和分析后认为,随着我国人口死亡率的降低,最优退休年龄也相应的 跟随提高,因此我国法定退休年龄也必须提高。6 1绪论认为我国目前不宜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学者主要有姜向群、董克用、张东 伟等。 姜向群、陈艳(2004)在分析了发达国家实行推迟退休年龄的背景和时机 后认为,就我国当前情况而言,全面推迟退休年龄还不合时宜,但是,如果从 社会公平的角度出发,进行退休年龄结构性调整,比如逐步提高女性退休年龄, 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男女退休年龄的一致是可以为社会所接受的。 董克用(2004)认为退休年龄是否推迟与宏观就业总量并不直接相关。当 前大量职工提前退休是造成养老金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当前的工作重点是规 范退休年龄,减少提前退休,而不是推迟退休年龄。 张东伟(2004)认为目前普遍延长退休年龄的时机并不成熟,延长退休年 龄对城镇正规单位就业影响很大,而且延长退休年龄会加大企业的劳动力成本 和削弱企业的竞争力。 (2)男女是否实行同龄退休 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规定是基于性别和身份区别对待的,男女退休年龄相差5―10岁。这种规定到底是对女性的一种特殊优待还是一种歧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大多数学者都主张男女退休年龄相同,应适当提高女性的退 休年龄。覃福晓(2002)认为,妇女比男性早退休5―10年的政策不符合中国的宪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有关男女平等的要求,与中国业已签署、加入的国际 公约关于男女平等的精神亦有冲突;这种政策影响了妇女劳动权益、政治权利 的实现,导致广大妇女在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不平等。通过与世界上164 个国家和地区的退休制度在年龄方面的规定相比较,他得出结论:有必要改革 现行的退休制度,以便尽最大可能捍卫男女平等的宪法原则。 潘锦堂(2003)通过研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对男女退休年龄的规定发现男 女退休年龄相同的国家(地区)多于男女退休年龄不同的国家(地区),男女退 休年龄是否相同与一个国家收入水平不相关,男女退休年龄是可变的。他还总 结出决定男女退休年龄不同的因素可能是:保护女性、历史传统、歧视女性、 市场竞争和政策倾向等。 夏吟兰(2003)认为随着女性素质的不断提高和女性在家庭中工作量的减 少,让她们55岁退休是社会资源的浪费,而且由于早退休,使女性的退休金低 于男性,在经济方面也给妇女带来压力。还认为男女退休年龄平等是男女劳动7 1绪论权利平等的体现,男女同龄退休要坚持弹性原则,女性在胜任工作的情况下女 性退休年龄与男性保持一致,而女性如果由于身体或其它原因,或者不想继续 工作的,都可以选择提前退休。 史柏年(2011)认为各国退休年龄的确定受当时的平均寿命、当时的劳动 力供求状况、男女当时的平均寿命这几个因素影响。由于新中国成立之初,我 国人口平均寿命只有45岁,而且当时劳动力供应比较充足,另外,男性当时的 平均寿命比女性长,女性当时还存在很高的生育风险,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确 定退休年龄的差距是lo__5岁,在当时是比较合理的。”然而,随着时代变迁, 男女在平均寿命和养老的结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因此,他建议通过男女 不同步的推迟退休年龄,先逐步把差距缩小,最后达到男女一致的退休年龄。 这样除了能让老年人在新的生产关系中继续发挥他们的能力,还可以缓解养老 保险的收支平衡问题。 (3)退休年龄如何调整 目前,学术界关于退休年龄的调整方案意见也不统一,具体来说,主要有 以下几种: 朱棱(1999)提出退休年龄与工作年限挂钩,不论何时参加工作,都必须 工作一定的年限方可退休。他建议以42年作为最低工作年限,即每一个人都以 42年工作年限作为退休的依据,如果高中毕业18岁就参加工作的,工作42年 即60岁退休;初中毕业13岁工作的,工作年限为42年就55岁退休,博士生 工作年限42年,退休年龄为68.70岁退休,其他以此类推。林宝(2001)提出分两步实施退休年龄的调整,第一步是2001--2015年,统一女性的退休年龄为55岁;第二步从2015年开始,男性退休年龄从60岁逐 步提高到65岁,女性退休年龄从55岁逐步提高到65岁,其中,男性平均每6 年提高1岁,女性则平均每3年提高1岁。 黎文武、唐代盛(2004)建议实行弹性退休政策,并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弹 性政策的优势:(1)从制度安排上看,弹性退休政策使退休养老保险保障制度 更具灵活性;(2)从保障层面上看,弹性退休政策能够在~定程度上实现老年 经济保障与精神慰藉的统一;(3)从养老保险现收现付机制上看,弹性退休政 策有利于缓解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的财务危机:(4)从劳动、退休、养老保险保 障与经济增长的视角看,有效的弹性退休政策对劳动力供求、经济增长有重要 的促进作用。8 1上绪论王钰鑫、樊明(2010)介绍了弹性调整、渐进调整、差别调整三种途径后, 认为当前应当采取差别调整的方式延迟退休年龄。1.3本文的研究方法、基本思路及创新点1.3.1本文的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相关文献资料所提供的现有研究学者对于延迟法定 退休年龄问题的研究成果,找到研究的空白处或欠缺点,设计合理的退休年龄 制度。 (2)问卷调查法。首先划定调查对象范围,本文的调查对象城镇职工;其 次本文的调查范围主要选取A市内各行政、企事业单位。通过问卷调查,全面 了解社会对延迟退休年龄的看法,为本文的研究提供详实可靠的数据资料。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对于收集到的资料和数据,笔者将采取定性与定 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追求更全面的分析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可行性,进一 步做好制度设计。1.3.2本文的研究思路本论文首先进行文献研究,在了解国内外关于延迟退休年龄方面文献的基础上,1.3.3本推进步 的参考 2我国目前退休年龄现状分析2我国退休年龄政策演进及存在的问题2.1我国退休制度中退休年龄的演变纵观我国退休年龄的发展史,退休年龄的发展阶段同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 联系较为紧密,主要分为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改革开放后至今两个阶段, 2我国目前退休年龄现状分析关工作人员退职、退休时计算工作年限的暂行规定》。这标志着国家机关工作人 员的退休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国家机关所属的事 业费开支的单位,都可以参照这个命令所颁发的各项办法和规定执行。根据以 上文件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退休:(1)男子年满60岁,女子年满 55岁,工作年限已满5年,加上参加工作以前主要依靠工资生活的劳动年限, 男子共满25年、女子共满20年的;(2)男子年满60岁,女子年满55岁,工 作年限已满15年的;(3)工作年限已满10年,因劳致疾丧失工作能力的;(4) 因公残废丧失工作能力的。 至此,我国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都建立了退休养老制度。 为了妥善地安置年老的和身体衰弱、因工残废而丧失劳动能力的工人、职 员,《国务院关于工人、职员退休处理的暂行规定》(1957年11月16日全国人 大常委会第85次会议原则批准。1958年2月6日国务院全体会议修改通过, 同年2月9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公布施行)中的第二条对国营、公私合营的企 业、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人民团体的工人、职员的退休年龄重新作了规定。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该退休:(1)男工人、职员年满60周岁,连续工龄满 5年,一般工龄(包括连续工龄,下同)满20年的;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 职员年满55周岁,连续工龄满5年,一般工龄满15年的;(2)从事井下、高 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损身体健康工作的工人、职员,男年 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其连续工龄和一般工龄又符合本条(1)项条件的; (3)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的工人、职员,连续工龄满5年,一般工 龄满15年,身体衰弱丧失劳动能力,经过劳动鉴定委员会确定或者医生证明不 能继续工作的;(4)连续工龄满5年,一般工龄满25年的工人、职员,身体衰 弱丧失劳动能力,经过劳动鉴定委员会确定或者医生证明不能继续工作的;(5) 专职从事革命工作满20年的工作人员,因身体衰弱不能继续工作而自愿退休 的。国务院发布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前政务 院发布的《劳动保险条例》与本规定有抵触的,按照本规定执行。这份文件首 次把国营、公私合营的企业、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工作人员的退休 年龄、待遇统一起来了。 文化大革命期间,退休、退职制度遭到了破坏,这一状况基本延续至改革 开放前夕。 2我国目前退休年龄现状分析2.1.2改革开放后至今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大革命期间被破坏的各项社会制度逐步恢复或重建, 退休制度也在其中。1978年,一部分国家干部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原因不适 合继续工作,同时这一现象在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团 体等组织也大量存在,为保障这些人员的生活,6月2日国务院颁发了《国务 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 办法》并即日实施。其中《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第四条规定党 政机关、群众团体、企业、事业单位的干部,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都可以退 休:(1)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参加革命工作年限满10年的;(2) 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参加革命工作年限满10年,经过医院证明完 全丧失工作能力的;(3)因工致残,经过医院证明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关于 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规定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群众 团体的工人,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该退休:(1)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 50周岁,连续工龄满lO年的;(2)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 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 满10年的(本项规定也适用于工作条件与工人相同的基层干部);(3)男年满 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员 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4)因工致残,由医院证明,并经劳动鉴定委 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 至此,我国的退休制度已基本确立。至今,各单位的退休政策都基本是依 据这两份文件执行。 1983年,为了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科研、教育等方面的优势,国务 院颁发了《国务院关于高级专家离休退休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国务院关于 延迟部分骨干教师、医生、科技人员退休年龄的通知》,明确指出:确因工作需 要,身体能够坚持正常工作,本人同意,经相关机关批准,其离休退休年龄方 可适当延迟。副教授、副研究员以及相当这一级职称的高级专家,退休年龄最 长不超过65周岁;教授、研究员以及相当这一级职称的高级专家,离休退休年 龄最长不超过70周岁;部分骨干教师、医生、科技人员的退休年龄可延迟l到 5年,延迟后的退休年龄,女同志最长不得超过60周岁,男同志最长不得超过65周岁。1993年8月14日,为了实现对国家公务员的科学管理,保障国家公务员12 2我国目前退休年龄现状分析的优化、廉洁,提高行政效能,国务院颁布了《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指出除 国家另有规定外,国家公务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退休:(1)男年满六十 周岁,女年满五十五周岁;(2)丧失工作能力的。2005年4月27日中华人民共 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并颁布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该法自2006年1月1日起实施,该法规定公务员达到国 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或者完全丧失工作能力的,应当退休。 另外,我国除了规定了劳动者的正常退休条件之外,也根据实际情况,制 定了一些提前退休的政策。提前退休是指在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正常退休年龄的 条件下,办理退休手续,退出工作岗位,领取养老金的行为。根据《国务院关 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关于制止和纠正违 反国家规定办理企业职工提前退休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199918号) 等文件,我国企业职工适用提前退休政策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从 事井下、高空、高温、特别繁重体力劳动或者其他有害身体健康的工作, 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的,应该退休。(2) 男年满50周岁,女年满45周岁,连续工龄满10年,由医院证明,并经 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该退休。(3)国务院确定 的111个“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城市的国有企业中距离法定退休年龄不足 5年的职工可以提前退休。(4)有3年压锭任务的国有纺织企业中,符合 规定条件的纺纱、织布工种的挡车工可以提前退休。机关事业单位的提前 退休则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根据规定,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 公务员,本人自愿提出申请,经任免机关批准,可以提前退休:(1)工作年限 满30年的;(2)距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不足5年,且工作年限满20年的;(3) 符合国家规定的可以提前退休的其他情形的。2.2我国现行退休政策存在的问题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是按照《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 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文件的规 定执行的。但关于退休年龄的规定与建国初期政务院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 劳动保险条例》的规定几乎没有差别,原则上还是男60岁、女50岁退休,特 殊工种男55、女45退休。其中《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13 2我国目前退休年龄现状分析提高了女干部的退休年龄,为55岁。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在经济、卫生、教 育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退休年龄却没有随着发展,现行退休年龄 已不能很好的服务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2.2.1现行退休年龄偏低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为我国 人口的平均寿命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与现在人口的平均及 预期寿命、老龄化的形势相比是偏低的。建国初期,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也只 有50多岁,男60岁、女50岁退休在当时是相对偏高的。然而,国家人口计生 委2011年10月8同宣布我国人口已跨入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时代,目 前,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已超过73岁①,人口预期寿命提高了20多岁。而 且,根据中国科学院2007年出版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国家卷)》的预测, 到2050年,我国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可以达到85岁,全国人均受教育年限将 提升到14年以上。如果我国的退休政策仍按照男60岁、女50岁退休执行的话, 将会使得劳动者缴费年限相对偏短,领取养老金的年限相对偏长,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迎来了第一个人口出生高峰期,仅194卜1957年的8年间,人口净增1.05亿,当时出生的人口到2010年前后已经开始领取养老金,而在第二个人口高增长阶段(1962--1970年),我国净增人口1.57亿。这批人口到2020年前后也将达到60岁开始领取养老金,而与此相对应的是1990年以来,我国人口出 生率水平持续下降,而2010---2050年间养老金的主要提供者将会是1990年以 后出生的人口。一方面需要支付的养老金不断加大,另一方面养老金的收入却 相对较少,这将引发我国养老保险金的支付危机。2.2.2退休老年人再就业影响养老金资金平衡近些年来,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上,大量的离退休人员成为了一些用人单位 的优先录用人才。打着“退休者优先’’、“老年人优先"的招聘广告随处可见, 而一些老年人退休后在家无事可做,也纷纷到劳动力市场上应聘,重新就业。 目前像会计、教师、行政类、技术工种等行业人员都是更强调经验,而退休老 年人在这方面有独特的优势。企业招聘退休人员,主要是利用其掌握的技术为。人民网,《我国人【j已转型平均寿命超73岁》,http://tv.people.com.cn/GB/166419/15829370,html,2011 年lO月08日。14 2我国目前退休年龄现状分析公司培养人才、从事管理工作。招聘退休人员,除了可以利用他们成熟的技术 外,企业还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成本,这也是很多企业热衷招聘老年人的原因 之一。针对越来越多的返聘人员,智联招聘2009年对5000多名在职人员进行 了调查,结果显示,75.5%的在职人员表示所在单位有老年人返聘情况。褚兆洪 2009年对苏州市平江区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调查时发现,5家社区卫生 服务中心共有中医师lO人,平均年龄53岁,其中具有中级职称的6人,退休 返聘5人①。这些退休人员中除了一部分是正常退休的,还有大量的提前退休人 员。单个的劳动者作为经济人,总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通过提前退休再 返聘到企业,不仅可以享受养老金,而且再就业的工资可能比之前工作的工资 还要多。根据智联招聘的调查结果,50.4%的在职人员表示,所在的公司支付给 返聘老年人的薪水比同岗位的年轻人多,15.4%的在职人员表示一样多,两部分 相加达到65.8%。从老年人权益保障的角度看,退休人员重新就业,发挥余热, 原本也是一项基本的权利。对此,我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明确规定:“老年 人参加劳动的合法收入受法律保护’’。但是“这些人一方面生活有保障、拿着国 家的养老保险,一方面返聘后又占据劳动岗位,对其他劳动者来说是不公平的。 圆"从养老金平衡角度来说,这部分人一方面增加了养老金的支出,另一方面其 本人占据着就业岗位却不缴纳养老金,同时也阻碍了原本应该在此岗位上工作 的人缴纳养老金。养老会只支不收,如何能持续下去?2.2.3有失公平 我国现行的退休年龄女性比男性早退休5―10岁,建国初期这项制度设计的初衷是要体现对女性的特殊照顾和保护,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女性的解放, 女性在各种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这项制度却在一定程度上给女性的工作带 来了不便。随着男女平等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男女在很多方面都实现了平等 尤其是在教育方面,而且实践表明,在工作中女性并不比男性干的差,相反, 在很多工作中女性表现得更优秀,然而退休年龄上的男女差别使得女性的工作 时间相对较短,而且由于女性在年轻时要生育孩子,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承 担了主要的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女性的事业,退休年龄又比男性提前卜10年,这使得很多女性在工作中还未发力就面临着退休,不利于女性劳动。褚兆洪:‘苏州市平江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皋本情况调盎分析》,‘社区医学杂志》2009年第9期。 。腾讯I旬9,‘劳动法专家称千万离退休人员返聘足抢饭碗》,http://news.qq.conqa/2007041 I/000238.htm,2007 年04月11日.15 2我国目前退休年龄现状分析者人力资源的发挥,损害了女性劳动者的利益,从而不利于女性特别是高学历 女性的职业发展。而且由于女性工作时间较短,其养老金待遇也相对较低,而 对养老金的需求上男女相同甚至女性更强烈,这就导致男女经济地位的不平等, 使得女性更依赖于男性。除了男女之间不公平之外,在女性之间又有女干部和 女职工的身份差别,退休政策规定女干部55岁退休,而女职工50岁退休,这 也是不合理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是对女性劳动者的歧视。世界上大部分 发达国家都实现了男女同龄退休。如丹麦、挪威男女最高退休年龄都是67岁。 潘锦堂(2003)通过对世界上172个国家的男女退休年龄进行研究发现,世界 上约60%的国家实行男女同龄退休,而我国男女的退休年龄差距之大对女性是 不公平的。2.2.4现行退休年龄制度缺乏弹性任何一项制度在设计之初都应该全面考虑,既要能解决眼前的问题,又要 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以使相对稳定的政策制度能够适应社会的变化,制度在设 计之初都要留有一定的弹性空间,这是由于制度的稳定性而必须考虑的因素。 我国实行的是一种统一的按年龄退休的制度,只要达到法定年龄,不管工作多 少年,除了极少数人员外,一律退休,这种“一刀切"的做法造成很大的不公 平和人力资源浪费,不符合以人为本的理念。人们参加工作的起始年龄不同, 而退休年龄却相同,这是不利用鼓励人们工作的。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一部分人的受教育年限相对较长,而另一些人则初中毕业就参加工作,尤其是 一些贫困地区的人口,其受教育时间短,参加工作的初始年龄较低,相对于高学历人才,其参加工作的时间相差7L10年,甚至更多,如果在同一年龄退休,对参加工作较早的人是不公平的,而且这些人由于学历较低,一般都从事体力 劳动,工资较低。而高学历人员由于受教育年限长,参加工作较晚,如果都执 行同一年龄退休的话也不利于高学历人才人力资源的发挥。另外我国退休制度 缺乏前瞻性,主要是对延迟退休没有设计出合理的方案,国家并不鼓励延迟退 休年龄,如《国务院关于延迟部分骨干教师、医生、科技人员退休年龄的通知》 规定确因工作需要,本人同意,经所在单位报请县一级以上主管机关严格审查 批准,可将他们的退休年龄延迟一至五年,延迟后的退休年龄,女同志最长不 得超过六十周岁,男同志最长不得超过六十五周岁。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其他人 员的退休年龄,仍按国家统一规定执行。可见根据政策,想要多工作需要经过16 2我国目前退休年龄现状分析严格的审批,而且延迟最长不能超过5年。这其实是侵犯了人民的劳动权。因 此我国的退休制度亟待调整。17 3延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3延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延迟退休年龄不仅要考虑入口老龄化的压力,还要考虑延迟退休年龄后目 标年龄人群的身体状况是否允许、工作能力是否下降等,因此在考察退休年龄 的可行性时有必要首先研究一下目标人群自身在延迟退休年龄后所具备的有利 因素和不利因素以及外界环境对目标人群的影响。3.1定性研究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可行性一一基于SWOT分析模型目前国际通用的老年人年龄标准60岁或65岁是由1982年的联合国老龄问 题世界大会界定的。然而经过近30的发展,仍然沿用这一标准来判定老年人显 然有些不妥。因此根据本文的研究需要,在此采用2000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 规定的新的年龄划分标准,即44岁以下为青年人;45岁~59岁为中年人;60 岁。74岁为年轻的老年人;75岁一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年人。本 文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大胆预测延迟退休的目标年龄应为60岁 ̄75岁,也就是 新的年龄划分标准中的年轻的老年人。本文仅研究年轻老年人自身在延迟退休 年龄后所具备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以及外界环境对年轻老年人的影响。在此, 本文引入SWOT分析法来具体分析年轻老年人的自身即外部环境因素。 SWOT分析法是一种全面考虑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从而 进行整体评价,以选择最佳经营战略的分析方法。优劣势分析主要是着眼于企 业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 境的变化及对企业的可能影响上(如图1)。在分析时,需要把所有的内部因素 (即优劣势)集中在一起,然后用外部的力量来对这些因素进行评估。SWOT 分析法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在此引入SWOT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对年轻老年人 优势(Sn.锄垂hs)、劣势(Weakness锱)、机会(Opportunifi嚣)、威胁(Threms) 四个方面的研究分析,为制定延迟退休年龄方案提供定性方面的研究。 3延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I厂]厂]I I图1 SWOT分析结构图资料来源:【美】加雷思?琼斯,珍妮弗?乔治著.郑风田,赵淑芳,译.当代管理学(第三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P193―195.SWOT分析的目的,是通过给出一个有关组织内外环境、问题的有效的信 息,清晰地展示出现有情况下组织的优势与不足,并激励组织调动其优势,从 而最大限度地利用机会,规避风险,帮助组织制定最佳战略。运用SWOT分析 法对年轻老年人进行分析,主要目的是帮助政府制定有利于年轻老年人和社会 发展的决策,充分发挥年轻老年人的优势,同时回避外部威胁。3.1.1年轻老年人的优势l、知识、经验和智能优势。年轻老年人经历了青少年时期理论知识的学习 和积累,在中青年时期又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经历了理论与实践的多次碰 撞和结合,其对理论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对实践也进一步巩固、升华并领悟到 切实可行的各种工作技巧。他们处在人生中的收获阶段,此时思想最成熟、知 识最渊博、技能最娴熟、经验最丰富。另外,人的生理功能的下降同人的智力 的下降并不是同步的。智力测试表明年龄越大得分越高。年轻老年人推理和记 忆力的速度可能会减慢,但是质量并不低。正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 很多年轻老年人思路更清晰,记忆力和逻辑性也并不比年轻人差。由于年轻老19 3延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年人阅历深、见识广、积累多,有着一般中青年人所不能比拟的优势。 2、品质优势。年轻老年人见多识广,在长年累月的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牢固 的世界观、人生观,在自己不能赞同的事物面前也能保持冷静,其对外界的压 力和打击的承受能力也较一般人强。年龄越大的人,其心理防御机能越健康, 不容易被外界的事物所影响。年龄越大的人,更具有利他主义精神,更富有同 情心,更乐于奉献。 3、成本优势。年轻老年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和相关领域已有多年的工作经 历,因此年轻老年人继续工作不需要任何的培训成本。目前,劳动力市场上出 现年轻老年人“退休返聘"热潮,很多公司在招聘中明确指出“老年人优先’’、 “有经验者优先"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聘用年轻老年人的成本优势,而且 年轻老年人一旦被聘用能够直接上岗,见效快。另一方面,年轻老年人在工作 中除了能够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还可以充分发挥其“传、帮、带"的作用, 可以免费对本单位的新员工进行技术指导和帮助,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单位节省 了培训成本。而且可以在工作中为单位培训新成员,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在 工作中新老员工各尽其长,相互学习也有利于技术创新。 4、关系资本优势。关系资本优势是指个人或组织在发展过程中与外部的个 人或组织之间发生联系并建立起来的关系网络及其带来的资源和信息优势。关 系资本需要其在工作中长期培养和沉淀而成,是靠不断的积累和磨练才逐步建 立起来的,它能为企业创造长期性的竞争优势,能使企业取得更高而且长期的 经济效益。而年轻老年人工作时间较长,在其工作生涯中,通过与该行业内的 相关个人或组织的多次的合作形成了较为稳定的联系,这种联系对企业来说是 十分重要的,年轻老年人在工作中不但能够贡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还可以提 供这种稳定而强大的关系资本。 5、年轻老年人对工作更专一。年轻老年人在生活和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发 展已相对稳定、简单,因此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注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年轻 老年人的工作压力也相对较小,对劳动报酬的需求也相对较弱,对年轻老年人 来说,工作不再是养家糊口的手段,更多的是一种社会参与的需要,一种精神 的寄托,因此年轻老年人愿意也能够花更多的时间来对待自己的工作。此外, 相对于中青年劳动者,年轻老年人的心态更为温和、积极。一项调查表明,年 轻老年人对自己的生活满意度相对于中青年人更高,思想也较为豁达,与大多 数中青年人努力工作是为了追求职业晋升和高劳动报酬不同,年轻老年人投入 3延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工作主要是对工作本身的兴趣和精神安慰,因此年轻老年人更愿意踏实工作, 追求相关领域或行业的创新和突破。3.1.2年轻老年人自身的不利因素1、知识结构老化。现代社会是一个发展速度极快的社会,随着社会的发 展,知识、信息和技术的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做过 一项研究,发现信息通信技术带来了人类知识更新速度的加速,18世纪时,更新周期为8¨90年,到20世纪初已缩短为30年,而到了20世纪8江90年代,许多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缩短为5年,而进入2l世纪,许多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已缩短至2―3年。面对这样的知识更新速度,需要更快的学习能力和不断补充新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然而年轻老年人随着生 理年龄的增长,一方面其学习能力在下降,另一方面年轻老年人对新事物 的接受能力也在下降,由于人的惰性和惯性,使得年轻老年人不愿意做出 改变,对新情况表现出长期的不适应等。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R.B.Cattell, 1965)等人,根据因素分析结果,按智力功能上的差异,将智力区分为两 种不同的型态。一种型态为流体智力,另一种型态为晶体智力,流体智力 是一种以生理为基础的认知能力,凡是对事物的知觉、记忆、运算速度和 推理等能力,均属流动智力,流体智力随年龄的老化而减退。由于知识的更 新速度加快,年轻老年人的知识结构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又由于年轻老 年人流体智力的下降,其学习能力也有所下降,因此在工作中,年轻老年人很 容易影响单位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2、身体素质有所下降。任何事物都要经历生长、发育、成熟、衰落、死亡 的过程,人也一样,而老年就是一个人生理各方面都逐渐衰落的过程,在这个 过程中人的生理机能逐渐下降,各种细胞和器官也慢慢的老化,实践证明,由 于老年人各种器官功能减退,老年人是各种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各种突发 性疾病的易发、多发人群,各种慢性病如腰腿疼痛、关节疾病、呼吸道疾病等 也会逐渐呈现出来,身体状况总体下降,这使得老年人对医疗卫生条件的依赖 较大,从而也影响了工作的效率。3.1.3年轻老年人面临的外部机会1、国家重视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提倡老有所为。我国自古就有尊老爱幼以2l 3延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及。孝"的浓厚文化,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十分重视老龄事业的发展,为了 切实促进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办好老年人的事,我国于1996年公布实施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在老年人的家庭赡养与抚养、社会保障、参 与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该法明确指出国家和社会应当重视、珍惜 老年人的知识、技能和革命、建设经验,尊重他们的优良品德,发挥老年人的 专长和作用。1983年《国务院关于高级专家离休退休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指 出为了充分发挥高级专家的作用,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多做贡献,并有利于新 生力量的成长和队伍的更新,对少数高级专家,征得本人同意,其离休退休年 龄可以适当延迟。这为老年人继续工作,发挥余热指明了方向。自2003年起, 全国老龄委倡导并组织以东部地区为主的全国大中城市离退休老年知识分子以 各种形式向西部地区或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智力援助行动,这也是老有所为的 一个重要方面。《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明确指出要扩大老年人 社会参与。注重开发老年人力资源,支持老年人以适当方式参与经济发展和社 会公益活动。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发挥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作用的意见)的 通知》,健全政策措施,搭建服务平台,支持广大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更好地发 挥作用。重视发挥老年人在社区服务、关心教育下一代、调解邻里纠纷和家庭 矛盾、维护社会治安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不断探索“老有所为"的新形式,积 极做好“银龄行动"组织工作,广泛丌展老年志愿服务活动,老年志愿者数量 达到老年人口的10%以上。∞另外,关于老有所为的事迹在生活中也经常见诸于 各种报刊媒体等。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促进老有所为的相关政策,为老年人继 续参与社会活动提供了平台。老年人发挥余热,对社会的贡献不可小觑。 2、社会对年轻老年人的经验和技能的认可与需求。不可否认,在某些社会 领域如教育、中医、传统工艺等,社会表现出了对经验的极大认可和需求。正 如谚语“姜还是老的辣”所说,在某些方面,社会上人们普遍认为“年龄大的 有经验’’比年轻人更安全,更可靠,更放心。例如医生这个职业,病人往往更 愿意选择年龄大的、有经验的医师,这样能给他们更多的安全感,一些企业在 招聘人员时也经常明确指出“年长者、有经验者优先一,很多行业,经验和技能 更重要。而与其他年龄群体相比,老年人的经验、技能等更能得到社会大众的 认可,很多单位或组织也是到处招聘年长者、有经验者,这体现了社会对老年。中国新闻网,‘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发布(全文)(3D, http://www.chinancws,com/gr9201 I/09-23/3349429_3.shtml,201 1年09月23日?22 3延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人的知识、经验、技能等的极大的需求,这是年轻老年人的优势,为年轻老年 人继续工作提供了机会。3.1.4年轻老年人面临的外部不利因素1、就业领域中的年龄歧视现象严重。年龄歧视是指根据年龄上的差别对人 的能力和地位做出的贬低评价,是以年龄为依据对人做出的负面价值判断。①目 前在我国年龄歧视现象还很严重,尤其是在劳动就业领域。在我国劳动就业是 每一个具有劳动能力的人的基本权利,然而目前社会上却普遍盛行着单纯以年 龄的高低作为一个人进入或退出某一领域的限制条件,而不是以能力、贡献、 身体素质、合作等为依据,是很明显的年龄歧视和偏见,是一种不合理的社会 现象,在实际生活中,很多工作单位认为老年人体弱多病、行动迟缓、缺乏工 作能力、固执、难以相处等拒绝招聘老年人。很多单位在招聘时直接标明年龄 要求,如“阳光中小学实践教育基地招收教官20名,年龄20至28岁,教师5 名,年龄23至30岁,月薪750元+奖金+补助。@’’而在同一现场,河南省委书 记卢展工找工作却因年龄大被拒。种种年龄歧视现象举不胜举,年龄歧视造成 大量的人力资源浪费,也严重削弱了老年人的社会地位,不利于老年人生活和 社会权利的实现,是老年人面临的一个重大威胁。 2、老年人权益保护相关法规制度不健全。法律法规是一个强有力的规避违 法行为的手段,一套健全的法律法规机制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权利和利益。然 而目前我国在老年人权益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健全,仅有一部1996年颁 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该法在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方面的一 些规定仅涉及原则方面,缺乏可操作性和可执行性,使得该法中的某些规定在 实际工作中难以落实。在反对年龄歧视方面国家还没有制定过相关的制度,社 会政策层面也很少涉及到对年龄歧视的反对,当老年人的权利受到侵害时,执 法者无法可依,当事人也无法通过正常的申诉和保护机制来维护自身利益。在 年轻老年人就业保护方面也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由于我国的退休制度滞后于 经济社会的发展,很多年轻老年人退休以后各方面状况良好又有继续工作的意 愿,于是纷纷选择退休后再就业的方式来参与社会活动,由于退休后再就业不 受《劳动合同法》保护,而当前又缺乏其它法律法规保护,年轻老年人在再就回姜向群等,年龄歧视。j老年人虐待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9大河网,‘河南书记卢展T找T作体验求职难因年龄大被拒》, http://ncws.ifcng.com/mainland/20i00I/0107_17_1502532.shtml,2010年01月07日。23P12 3延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业的过程中遭受着年龄歧视、随意解雇、拖欠甚至无故扣发工资等问题而又无 处寻求帮助。此外,年轻老年人再就业亦无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根据工伤保 险条例的规定,只有职工才属于工伤事故的主体范围,而再就业的年轻老年人 已不是法律意义上的劳动者,也就不属于企业职工,因此也不受工伤保险条例 的保护。这严重损害了年轻老年人的利益,使得年轻老年人遭受着不公正的待遇。通过对老年人自身的因素和外部环境的分析发现,延迟退休年龄从目标年 龄群体自身来看具有可行性。首先,年轻老年人自身所具有的优势和外部机会 对延迟退休年龄是有利的;其次,在年轻老年人自身的不利因素分析中,人们 对年轻老年人的认识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并没有权威的研究表明知识结构的老 化与老年人工作质量的高低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也不能证明一个人一旦进入年 轻老年人阶段其身体素质有明显的下降;最后,在老年人所面临的外部威胁可 以通过相关政策调整进行避免。因此,通过该定性研究,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可行的。3.2定量研究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可行性3.2.1样本数据与变量为了获得广大城镇职工关于退休问题看法的第一手资料,2011年lO月本 人走访了家乡所在A市的包括A市地税局、A大学、A市农业发展银行、A市 万方集团、A市多氟多化工有限公司等在内的多家单位,共发放306份问卷, 有效回收306份,回收率为100%,这表明此次问卷调查的结果是有效的。问卷 主要调查被调查者的个人基本信息以及与退休有关问题的看法和态度,所询问 的问题诸如:文化程度;退休前所在行业;所在工作单位的类型;所在工作单 位的职位层次;与周围人相比,健康状况;被调查者本人认为自己所属的法定 退休年龄是否适应;被调查者是否存在需要给予后代经济资助;达到法定退休 后自我工作能力的认定;对于当前我国男女退休年龄的态度;被调查者对我国 合理的退休年龄的评判;延迟我国退休年龄的方式等。本次问卷调查为更好的 促进我国退休制度的改革,提供了有效的资料收集,为相关建议以及政策的研 究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3延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3.2.2样本描述统计在306份调查问卷中,调查对象男性和女性的人数分别为150人和156人。 由于部分调查对象的年龄资料填写不全问题,年龄资料有效问卷是208份,其中30岁以下的有102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33.8%,31岁训岁之间的有89人,41岁一50岁之间的有69人,5l岁一60岁之间的有36人,61岁以上的有6人,总体来看,年龄分布还是比较均匀的,而且调查对象主要是在职职工。 被调查者中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比例最高,占到81.4%,其次是高中或中专, 占到16%,从此可看出,当前教育普及广泛,调查对象知识层次偏高。其中在 调查对象中已婚人员有233人,占到有效调查人数的76.4%,未婚人数有71人, 占到23%。在调查的对象中,有109人从事制造业,占调查人数的36.5%,有 23人从事建筑行业,占调查人数的7.5%,有13人从事商业饮食服务业,占到 调查人数的4.2%,有24人从事金融保险房地产行业,占调查人数的7.8%,有 60人从事科教文卫,占调查人数的19.6%,有58人从事政府行政管理,占调查 人数的19%。这些调查对象有42.8%从事行业所属行政或事业单位,有22.5% 从事行业所属国有、集体或企业国有控股,有29.7%从事行业所属私营企业。 从问卷调查情况来看,调查对象退休年龄集中在50-_60岁之间,其中50岁退 休人数占有17.7%,55岁退休人数占有38.7%,60岁退休人数占有39.7%。总 体来看,调查对象的法定退休年龄偏低。3.3样本中居民退休行为分析 3.3.1样本中女性退休年龄的影响因素分析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确定,不仅需要国家政府有关部门的调研论证,更需 要考虑到广大居民的意愿。每个居民有着自己对法定退休年龄的界定,而影响 居民对法定退休年龄的界定的因素是多方面,以下是以调查对象主张的女性法 定退休年龄的实际情况分别与调查对象的年龄状况、文化程度、单位性质、职 位层次进行的描述性分析,了解我国退休年龄的影响因素。 l、年龄状况与认定的女性法定退休年龄 调查显示,30岁以下的被调查者有11.9%认定女性法定退休年龄为55岁以 后,31_40岁之间的调查者有12.8%认定女性法定退休年龄为55岁以后,而 3延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4l―O岁和50一-60岁之问的调查者认定女性法定退休年龄为55岁以后的比率分别下降至8.9%和7.6%,60岁以上的调查者有1.6%认定女性法定退休年龄为 55岁以后(见图3.1)。从总体上看,虽然有56.2%的被调查者不希望调整退休 年龄,但是在不同年龄段的被调查者之间对法定退休年龄的主张也有一定的差 别,其中40岁以下的被调查者中有相对较多的人主张女性法定退休年龄应在 55岁之后,由于40__60岁的被调查者是退休年龄政策调整实施的第一批对象, 因此这部分人对实施延迟退休的积极性相对较低。25.00%20.00%一30岁以下15。00%_31‘40岁 一41’50岁 一51’60岁 一6l岁以上lO.00%5.00%O.00%I羹劾缀雕 艮k翮岁h厶 一一厶55岁 60岁 62岁 其它图3-1年龄状况与主张的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注:图中横轴为主张的女职-T法定退休年龄,纵轴为各年龄段主张的法定退休年龄占总体的百分比2、文化程度与认定的女性法定退休年龄 根据调查的结果,总体来看,仍然有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主张女性的法定 退休年龄为50岁,其中在主张50岁为法定退休年龄的被调查者中高中或中专 学历的占10.5%,大专学历的占25.7%,本科学历的占18.8%,而在主张以55 岁作为法定退休年龄的被调查者中,高中或中专学历的占3.O%,大专学历的占 9.2%,本科学历的占11.5%,随着学历的升高呈上升趋势。主张60岁作为女性 法定退休年龄的人数则很少(见图3.2)。 一‘――“――――。‘――…………+――……1“’25.00%3延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一‘―。…’’――。。‘‘1’“――……一’―。一20.OO%■小学以下 ■初中 一高中或中专 一大专 ■本科 一研究生15.00%10.00%5.00%O.00%一一●其它50岁55岁60岁62岁图3.2文化程度与主张的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注:图中横轴为主张的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纵轴为各文化程度水,F段主张的法定退休年龄占总体的百 分比3、工作单位类型与认定的女性法定退休年龄 调查数据表明,政府或事业单位的被调查者有20.1%认定的女性法定退休 年龄为55以后,国有、集体或企业国有控股的被调查对象有10.2%认定的女性 法定退休年龄为55以后,私营企业的被凋查对象有10.8%认定的女性法定退休 年龄为55以后,三资企业的被调查对象有0.7%认定的女性法定退休年龄为55 以后,而作为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农民的调查对象该方面的数据分别为0、 0.7%和0.3%(见图3.3)。公职人员更倾向于延迟退休年龄。 3延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f。。。h――――-_●-――_――_…-。~―__P_―“_――一一*’-―+’_n…●――___●-…H―h_…―-_。业单位 体或企业国有者图3-3工作单位类型与主张的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注:图中横轴为主张的女职工法定退休年龄,纵轴为小删单位类型的人员主张的法定退休年龄占总体的 百分比4、职位层次与认定的女性法定退休年龄 结果显示,不管是高层管理人员还是中层管理人员或者一般工人主张50岁 为女性的法定退休年龄的人都占多数,但是在中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工人中也有 一部分人或少部分入主张女性的法定退休年龄应为55岁或60岁。其中在中层 管理者中分别有9.6%的入主张女性的法定退休年龄为55岁和6.3%的人主张女 性的法定退休年龄应为60岁,在一般工人中有15.3%的人主张女性的法定退休 年龄为55岁和4.3%的人主张女性的法定退休年龄为60岁(见图34)。28 3延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_。“q-●-……h…*50.00% :45.00% }40.00%: }35.OO%i 30.OO%i 25.0096; 20.00%‘ 15.00%t 10.OO%? 5.OO%, 0.00%~_高层管理(处级或大众 公司高层) ■中层管理 _操作层(一般职员或工 人)~~50岁纛霞哕_E二厶哕 一{|哕嘲其它图3-4职位层次与主张的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注:图中横轴为主张的女职T法定退休年龄,纵轴为不同职位层次人员主张的法定退休年龄占总体的百 分比3.3.2主张男女同龄退休的影响因素分析 随着延迟退休年龄的讨论不断深入,男女同龄退休也是当前炙手可热的话 题。从调查的问卷的情况来看,大部分人员认为男女同龄退休是不合理的,下 面用对男女同龄退休的看法与性别状况、文化程度、所在职位层次分别进行交 叉分析,了解影响男女同龄退休的因素。 1、性别状况与男女同龄退休的合理性 调查数据显示,男性被调查对象认为男性应该比女性晚退休的占有30.9%, 男性被调查对象认为男女同龄退休合理占有18.4%,女性被调查对 应该比女性晚退休的占有29.9%,女性被调查对象认为男女同龄退 有20.7%(见图3.5)。由此看来,性别差距对于人们对男女是否同 张没有明显的影响,对于男女是否同龄退休的主张因人而异,与性 不大。 3延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女i 合理,男女应该同龄退休 一男F合理,男性应该比女性晚退休O.00%10.OO%20.00%30.00%40.00%图3-5性别状况与男女同龄退休的看法注:图中横轴为不同性别人员对男女同龄退休的看法占总体的百分比,纵轴为对男女同龄退休的看法.2、文化程度与男女同龄退休的合理性 数据表明,文化程度与被调查者对男女同龄退休的看法并没有明显的相关 关系,主张男性应该比女性晚退休的人相对较多。其中具有高中或中专学历的 被调查者中有8.9%的人认为男性应该比女性晚退休,7.2%的人认为男女应该同 龄退休。具有大专学历的被调查者中有24.7%的人认为男性应该比女性晚退休, 有17.8%的人认为男女应该同龄退休。具有本科学历的被调查者中有24.O%的 人认为男性应该比女性晚退休,有12.2%的人认为男女应该同龄退休。具有研 究生学历的被调查者中有2.0%的人认为男性应该比女性晚退休,0.7%的人认为 男女应该同龄退休(见图3―6)。总体来说,男女同龄退休的社会氛围已经形成, 有将近一半的人同意男女同龄退休,推行男女同龄退休的政策有望实现。 3延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一研究生 _本科 合理,男女应该同龄退 休 一大专 ■高中或中专 ●初中 一小学及以下不合理,男性应该比女 性晚退休O.00%10。Oo%20.Oo%30.0096图3-6文化程度与男女同龄退休的看法注:图中横轴为不同文化程度人员对男女同龄退休的看法占总体的百分比,纵轴为对男女同龄退休 的看法。3、所在职位层次与男女同龄退休的合理性 数据显示,在单位担任高层管理的被调查者中认为男性应比女性晚退休的 和认为男女应该同龄退休的都为0.7%,在中层管理者中认为男性应该比女性晚 退休的占17.3%,认为男女应同龄退休的占15.O%,可以说高层管理者和中层 管理者对于男女同龄退休的看法与所在的职位层次没有明显的相关。但是在操 作层,相对于22.9%的人认为男女应同龄退休,则有43.5%的人认为男性应该 比女性晚退休,这表现出明显的差别(见图3.7)。一般来说,在操作层体力劳 动居多,而在中层和高层则是脑力劳动居多,在体力劳动方面,总体上女性明 显要弱于男性,因此在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设计时需要认真考虑,避开主要矛 盾,要么首先从高层或中层人员中开始推行,要么在制度设计时体现出对操作 层劳动者的照顾,尤其是对女性操作层人员的照顾。 3延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合理,男女应该同龄 退休■操作层(一般职员 或T人) ■中层管理 一高层管理(处级或 大众公司高层)不合理,男性应该比 女性晚退休0.00%20.00%40.00%60.00%图3-7职位层次与男女同龄退休的看法注:图中横轴为不同职位层次人员对男女同龄退休的看法占总体的百分比,纵轴为对男女同龄退休 的看法。3.3.3退休后再就业的影响因素分析在关于退休后再就业意愿的调查中,有55.9%被调查者表示以目前的状态 退休后愿意继续工作,不过退休后不愿继续工作的人员也占到44.1%。下面就 被调查对象对退休后继续工作的意愿与其本人的文化程度、工作能力自我认定、 是否有资助对象进行交叉分析,从而了解影响退休后再就业的个人因素。 1、文化程度与工作意愿 文化程度为初中的调查对象有2.3%表示愿意继续工作,文化程度为高中或 中专的调查对象有8.1%表示愿意继续工作,文化程度为大专的调查对象有 21.2%表示愿意继续工作,文化程度为本科的调查对象有22.3%表示愿意继续工 作(见图3.8)(由于“小学”和“研究生"两种情况的调查对象人数较少,不 具有代表性,在此不作为分析的内容),由此看来随着文化程度和受教育年限的 提高人们也越倾向于继续工作。毕竟文化程度越高,所从事的工作也相对较好, 对工作本身的喜爱也越多。32 3延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16.00%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14.00%12.OO%一小学及以下lO.00%■初中 一高中或中专 一大专 一本科 一研究生8.00%6.00%4.00%2.OO% _0.OO%很想较想一般不太想很不想图3-8文化程度与继续工作意愿注:图中横轴为被调查者继续工作的意愿,纵轴为各文化程度水平段人员继续工作意愿占总体的百分比。2、是否存在经济资助对象与工作意愿 调查数据显示,无经济资助对象的被调查者有24.9%选择愿意继续工作, 有16.O%选择不愿意继续工作,有经济资助对象的被调查者有30.8%选择愿意 继续工作,有28.2%的被调查者选择不愿意继续工作(见图3.9)。由此看来, 在经济上有无需要资助的对象是影响人们退休后是否打算继续工作的一个重要 因素,通常有需要资助的后代的人们退休后如果不继续工作其经济压力会较大, 所以他们倾向于退休后继续工作。33 3延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18.OO%16.00%;…一………14.00%} 12.OO%- 10.OO%: 8.00%;. 6.00%: 4.00%- 2.00%? 0.00%: 一…一~……一无 ■有………很想较想一般不太想很不想图3-9是否存在经济资助对象与被调查者的工作意愿注:图中横轴为被调查者继续工作的意愿,纵轴为是否存在经济资助对象人员继续工作意愿占总体的百 分比。.3、工作能力自我认定程度与工作意愿 根据调查数据,身体“严重下降,无法胜任之前所从事的工作”的被调查 对象选择愿意继续工作的比例为2.3%,身体“稍微下降,对继续从事之自订的工 作略有影响"的被调查对象选择愿意继续工作的比例为12.9%,身体“稍微下 降,但是仍然有能力胜任之前的工作”的被调查对象选择愿意继续工作的比例为19.8%,身体‘没有明显变化”的被调查对象选择愿意继续工作的比例为21.1%(见图3.10)。很明显,工作能力自我认定与工作意愿呈上升的趋势。 3延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14.OO%~一~…一一………一………12.00%?一严重下降,无法胜任之 前所从事的工作 一稍微下降,对继续从事 之前的工作略有影响 ■稍微下降,但足仍然有 能力胜任之前的工作 ■没有明显变化10.OO%8.00%傩 % % %卜』很想缀缓喝锺较想 一般 不太想很不想图3―10工作能力自我认定与继续工作意愿注:图中横轴为被调查者继续工作的意愿,纵轴为工作能力自我认定状况人员继续工作意愿占总体 的百分比。3.4调查总结●l、过半数人不认同延迟退休年龄方案,但已初步具备推行该方案的客观条 件 调查结果表明,有一半以上的人主张法定的退休年龄维持现行的不变,尤 其是40-_60岁的劳动者更是不愿意延迟退休年龄,根据现行的退休政策,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待遇较好,根据贝克尔的劳动――闲暇模型,人们对于工作还是闲暇的选择不仅与对工作的偏好有关,还和工资制度和劳动制度有关,如果 劳动者认为从继续工作中获得的报酬中的效用小于同等条件下闲暇的效用,那 么劳动者就倾向于选择闲暇,反之亦然,因此在退休方案中对工资和退休金的 确定需要谨慎处理。根据调查,虽然过半数人不同意延迟退休年龄,但是仅有 13.5%的人认为自己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的工作能力严重下降,无法胜任之前所 从事的工作。这表明有将近90%的劳动者在达到退休年龄后具备继续工作的身’体条件。因此如果通过合理的政策制定,延迟退休年龄能够推行。35 3延迟退休年龄的可行性分析2、对于男女同龄退休意见不一 西方发达国家强调男女平等,普遍采取男女同龄退休的政策。随着我国教 育事业的发展,人们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教育程度相对较高的人在思想观念 上容易受西方男女平等思想的影响,赞成男女同龄退休,随着文化程度的提升, 社会上支持男女同龄退休的呼声越来越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重视妇 女地位的改善和提高。早期制定的女性早于男性退休的体制就是出于尊重和保 护妇女权益而推行的政策。然而社会人员结构在改变,社会文化在改变,社会 思潮更在改变,相比于过去,人们的寿命健康大大提高,妇女的生理心理健康 也都得到改善,改革开放推动下,当代女性的思想和地位更独立,她们更倾向 在工作领域活动等同男性的地位和需求。在这种趋势下,如果继续维持女性早 于男性退休的政策,不仅不是照顾女性权益的做法,相反对女性新形势下的发 展需求是另一种束缚。从调查的结果中我们知道,女性早于男性退休的思想在 社会中还是占有主导地位的。从男女生理、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性来看,男女 的退休因素不能等同考虑。相对于男性而言,婚姻对女性的意义更重大,特别 是在我国这么一个传统文化千年传承的国度里影响更具深远。从调查来看,已 婚调查对象比未婚人员更支持女性早于男性退休,一定程度上来说,这是婚姻 使女性的社会分工和角色更加明确的结果。从目前来看,对于社会呼吁男女同 龄退休这一说法,不如看成是延迟女性退休年龄的要求。在延迟退休年龄的前 提下,做好延迟女性退休年龄的工作,制定弹性退休政策,是未来延迟我国退 休年龄做法的重点。 3、退休后再就业的影响因素 退休后选择再就业已经不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种普遍现象。退休后再就 业,一定程度上是延迟退休年龄的要求。达到退休年龄退休,但是选择继续就 业,说明退休人员还具备一定的工作意愿和工作能力。退休后再就业的影响因 素有很多。从调查结果来看,男性退休后再就业意愿比例高于女性,这对延迟 男女退休年龄做法上是一个重要的信息参考依据。处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失业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