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企业注册资本金型智库怎么建?关键是怎么注册?

&&&&“加强高端智库建设,要创新组织运行形式,建立需求与供给直接联系机制、信息享用机制、经费保障机制,健全内部治理机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在3月25日的高端智库建设专家座谈会上强调。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和增强国家软实力的战略高度,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智库建设和发展设定了目标和方向。其中,“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和企业智库”再次强调科技创新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对科技智库建设提出新要求。
&&&&注重战略性和前瞻性
&&&&目前,我国智库机构基本参照政府机关或自然科学研究机构的体制设立。政策研究大多是通过科研项目形式由科研和管理人员完成。华东理工大学教授蓝闽波认为,一直以来,我国智库未能形成一种长期的、预见性的管理模式。“而且与国家科技与产业相关的智库比太少了”。
&&&&作为纳米研究专家,蓝闽波告诉记者,当年美国就是凭借斯坦福研究院的一份有关纳米发展的报告制定了相关政策,从而保持了国家的战略领先。所以,同时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蓝闽波,在今年两会上提交了一份《联合各类资源,推进高水平专业化智库建设》的提案。
&&&&蓝闽波列举了国际上已有的关注科技与产业发展的优秀智库,例如美国斯坦福研究院、韩国科学技术政策研究院等。“这些机构不仅会针对具体的研究领域提出未来发展报告,同时也对科技与产业政策予以关注,并给出相应研究报告供政府参考。”
&&&&据蓝闽波介绍,去年,由韩国科学技术政策研究院参与完成的《未来10年预测研究报告》,在优先领域和必须发展的技术推导过程中,十分注重与国外比较,以及技术领先性与市场投资关注点之间的关系。“他们为此聘请了2000多个专家,从产学研、专利、论文、情报、影响力指数等方面综合评估,对120项关键技术与国际最高水平国家进行比对。”
&&&&“目前我国类似的发展规划和战略报告大多出自科技和管理专家。”在蓝闽波看来,专家们对自己的专业领域提出见解,相关部门再根据这些建议,制定相关规划,确实对我国科技发展起到一定的引领作用。“但产业所涉及的不仅是科学问题,它更是一个系统工程,仅由科学家判定产业发展是不全面的。”蓝闽波认为,科技和产业的关系需要不同专业的人员多角度进行研究。
&&&&联合多学科的跨界研究
&&&&“怎么把科学研究转化为政策性的语言?”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毅表示他不欢迎“要加强什么”“要保护什么”这样的表达,“应该揭示其背后的需要政策究竟是什么,这就需要不同学科背景的专家都参与进来,包括科学研究、政策研究、经济、法律等等。”
&&&&“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要考虑到储能技术、智能电网、分布式能源、成本效益等众多因素。”王毅是研究生态环境的专家,他指出,化石能源、新能源、可再生能源、核能都同时存在优缺点,所以需要通过全局研究让更多人的参与评估,两害相权取其轻。“每一种技术的发展都存在局限性,把握专业和全局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应该充分发挥科技学会和协会的作用。”蓝闽波认为,各类科技学会、协会是由专家组成的社会团体,他们来自于不同的科研单位和企业,应该将他们发展成为建设我国科技和产业智库的重要力量。
&&&&支撑一流智库的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和独到的研究方法,还要深刻理解中国国情,同时对政府运行和决策十分了解。这种人才往往比较稀缺,王毅将其定义为“战略科学家”。“国外很多智库是‘因神设庙’,比如请一些已经退休的总理、部长担任顾问。”在王毅看来,应建立政府官员和智库研究人员的角色互换机制,通过这种“旋转门”制度,把国家治理经验带到智库去,把智库研究思维带进政府决策部门。
&&&&如何保持独立性
&&&&独立性和非营利性是国际上智库普遍恪守的准则。历史最为悠久的智库布鲁金斯学会的座右铭就是“高质量、独立性和影响力”。王毅认为,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公益性大前提下,智库研究的独立性应体现在独立研究上,“保障智库自主选题,而不是被外界强行出题。”
&&&&“有些研究在短期内可能看不出作用,也许某智库几年前研究中亚问题,当时并不能被理解和重视,但现在中亚问题就对‘一带一路’战略派上用场了。”王毅指出,不宜对智库所做研究过多干涉,要在评价机制上创新,例如引入国际评估等多元评价方式,处理好“短期和长期”的关系。
&&&&“可以采用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优先购买高质量的研究报告。”在蓝闽波看来,独立性不意味着不接受社会和政府资金资助,非营利性也不是不能用研究成果换取运营经费。“斯坦福研究院对中国化学化工研究机构研究能力的评价报告就被BASF等和中国有相关合作的大型跨国公司高价收购了。”蓝闽波认为,只要建立起科学的采购标准和程序,智库成果采购制度能激励智库产出更优质的报告。
&&&&■&相关链接
&&&&智库的历史演进
&&&&智库是“思想库”“脑库”“外脑”、咨询公司、智囊团或其他智囊组织的通称,是由多方面专家、研究人员组成的跨学科公共研究机构,为决策者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咨询,通过各种研究成果和公共媒体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和社会舆论。世界上著名智库——兰德公司的创始人弗兰克,科尔博莫曾经用“思想工厂”定义智库。
&&&&我国古代统治者的“食客”“军师”“师爷”“幕僚”等,西方国家诸如古希腊亚历山大身边的著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等谋士、咨询人员,都应当说是最初形态的智库,它表明对智者作用的重视,很早就构成了国家治理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
&&&&现代意义上的智库真正发展于二战以后的西方国家,大体表现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智库产生并开始发展时期,从西方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开始,到二次世界大战。启蒙运动强化了科学精神和理性观念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客观性、专业化思维在发展理念、决策部署中受到更多重视。工业革命使专业化分工越来越细、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越来越复杂。于是,专门为决策服务的各类咨询研究组织应运而生。一般认为英国是智库最早的发祥地,成立于1884年的费边社是最早具有智库研究特点的组织。
&&&&第二阶段是实质性发展时期,从二战结束开始,到20世纪90年代。二战结束后世界各国特别是西方国家各种社会矛盾与问题堆积如山,国内矛盾突出,国际政治中以苏联与美国各自为首形成的两大阵营,都对综合性、前瞻性决策研究提出了需求。20世纪70年代之后,新科技革命和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使智库从事专业研究具备了现代方法和技术。世界各国智库的发展如雨后春笋,不仅囊括了各种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及其专家,专业分工的精细化和综合分析的系统化也契合于一体。同时,法律制度日渐健全,智库的行为与运作趋于制度化、规范化。美国成为西方国家智库发展的中心。
&&&&第三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是智库改革创新、力求实现新突破的时期。20世纪90年代之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各国都面临政治生态的调整过程。智库的作用逐渐在全世界范围为人们所认可,已成为现代国际政治与社会发展的一大特征。在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情况下,智库本身为更好地实现向政策制定者灌输其思想进而影响决策的目的,也结合不断变化发展的形势实现着自我调整和创新。关于加强地方新型智库建设的几点思考
关于加强地方新型智库建设的几点思考
 来源: 
来源:作者:责任编辑:张琳
  张述存
  高水平的智库是一个国家、一个区域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目标,并将之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这是首次由中共中央文件提出“智库”概念。中办、国办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统筹推进党政部门、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军队、科研院所和企业、社会智库协调发展,形成定位明晰、特色鲜明、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的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体系,重点建设一批具有较大影响力和国际知名度的高端智库”,“地方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要着力为地方党委和政府决策服务,有条件的要为中央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服务”,这为新时期加强地方新型智库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智库的一般分类及我国地方智库的划分
  对智库进行科学分类是加强智库建设的基础。智库可以根据其职能定位、服务领域、经费来源、独立性和稳定性等不同方式进行分类。比如,从功能差异出发,智库可以分为战略型智库和策略型智库,战略型智库主要研究事关国计民生的重大战略问题,并为政府决策提供咨询和服务。策略型智库主要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为局部决策提供咨询服务。美国智库研究知名专家詹姆斯o麦甘在《全球智库调查研究报告》中,按照智库研究对象和骨干人员构成将智库分为了五种类型,分别是政策制定型智库、政党代言型智库、影子型智库、学者型智库、社会活动家型智库。这两种分类方法的主要依据都是欧美智库的不同特征,因此更加适用于对西方智库进行分类,对我国智库的类型而言并不一定适用。
  目前,国内采用较多的分类方法是按照机构隶属和资本构成进行划分。即将智库分为官方型智库、半官方型智库、大学附属型智库和民间组织型智库4类。这种分类方法比较符合我国的国情。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官方型智库和半官方型智库的界限其实也并不那么清晰。比如,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通常被视为中国半官方型智库的代表,但是从领导层构成、组织架构等方面看,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却比很多官方型智库还“官方”。因此就我国而言,目前广义的官方智库还可以包括半官方智库。当然,随着半官方型智库的不断发展成熟,两者之间的差异特征也可能会逐渐凸显出来。
  笔者以为,我国的地方智库可以作以下划分:一是各级党委政府研究室以及政府部门内部研究机构。这些机构直接为党委政府服务,围绕党委政府的重大理论、重点问题组织开展调研,其研究结果直接为决策及领导服务。二是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等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由于在政治结构中处于有利地位,这类智库在政策研究和服务方式上都有很大优势,相关研究也有着相对独立性。三是高等院校内设研究机构。如一些大学的发展研究院、区域经济研究所,它们独立自主性比较强,学术意识比较浓厚,研究人员特别是带头人往往有着较高的社会声望,研究结果也往往能得到决策者关注。四是企业内的战略研究室(部),这些研究机构一般只关注与自身行业关联密切的研究主题。五是民间注册研究机构。纯民间注册的研究机构在我国数量还很少,生存环境还比较脆弱,但其研究成员往往集中了社会知名研究专家,研究内容有自己突出的专业特点,其研究成果创新性强,发展空间很大。
  二、时代的发展变化要求建设地方新型智库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智库有了长足发展,逐步从幕后走向了前台,从被动研究转变为主动服务,为党委和政府提供决策咨询的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国际国内环境和诸多影响因素都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为中国智库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机遇和挑战。
  从国际环境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和平、发展、合作的环境更趋复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出现许多不确定因素,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主义抬头。复杂的国际环境使得决策内容和决策把握更趋复杂。这样的新背景下,迫切需要具有国际化、战略性的新型智库为国家和地区在社会、经济、科技、军事、外交等方面出谋划策,提供思想、策略的支持。
  从国内环境看,我国已经进入了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时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进入决战阶段,全面深化改革进入了攻坚时期,各地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艰巨繁重,需要应对、破解问题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特别是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影响地方发展和政府决策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多样、相互交织,迫切需要大力加强地方特色智库建设,广泛集纳和充分利用社会智慧,为党委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以科学咨询支撑科学决策,以科学决策引领科学发展。
  从行业企业看,随着经济生活的多元化和各产业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加深,每个行业的发展都成为庞大而复杂的系统,行业企业竞争不断加剧。在这个系统中,庞大的企业群体有着各自不同诉求,存在着极大的信息不对称,如何应对激烈的竞争,寻求新的增长点,迫切需要一些专业性强的地方智库研究企业的发展战略,研究行业的发展趋势,实现行业和企业的信息共享。
  从科技创新看,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大数据的应用,以及由此带来的新业态对传统产业的颠覆性革命,对党委政府决策提出了各种新挑战,迫切需要通过加强新型智库建设来一一破解难题。
  在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今天,不管是国家智库还是行业智库,不管是官办智库还是民间智库,都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尽管智库发展仍存在宏观环境不完善、智库定位不准确、民间智库发展缓慢、智库素质有待提高等问题,但随着时代发展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各级各类智库必将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思想观点、价值标准、政策产品,智库对社会生活的作用,对党委政府决策的影响,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
  三、加强地方新型智库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前,我国的地方智库主要还是以官方和半官方为主,民间智库发展比较缓慢,智库之间缺少思想碰撞和观点交流,其决策智囊作用的发挥有着诸多制约因素,地方新型智库建设还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对决策需求把握不准确。一方面,地方智库机构与党委政府之间沟通渠道还不够顺畅。一些智库机构长期以来相对封闭,研究成果大多限于同行之间交流与沟通,很难跳出这一圈子而走向社会、走向党委政府决策。即使是承担党委政府委托的课题研究,也具有随机性、临时性、短期性特点。另一方面,基于种种原因,党委政府对于一些智库机构特别是民间智库缺乏必要的信任,在决策过程中较少主动与地方智库沟通。党委政府与智库之间缺乏经常性的联系机构和联系机制,科研人员难以直接、及时掌握党委政府关心的重大问题。
  第二,研究成果针对性不强。理论的生命与价值在于能够解释与解决现实问题,实践是检验理论真伪的唯一标准。智库的使命就在于服务决策,而不仅仅是纯粹的理论研究,要把目光瞄准国家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以党委、政府、社会的需求为导向,为其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咨询服务,使其真正成为党委政府和社会“用得上、靠得住、离不开”的“思想库”、“智囊团”。但是,当前不少智库缺乏对社情民意的了解,缺乏对政策的掌握,研究成果与实践有脱节,与党委政府工作衔接不够,这就削弱了智库对决策的影响力与作用力。
  第三,智库之间交流不畅通。一是官方智库和民间智库缺乏总体统筹协调,难以有效发挥各方面尤其是民间智库方面的优势。官方智库如党委、政府系统的政策研究室,主要承担短期对策性研究,而民间智库则往往侧重中长期发展研究和基础研究,二者各自为战,缺乏相互融合,导致各方研究成果要么不深入、要么不全面。二是不同类型的研究机构针对同一个研究课题,分别组织力量研究,之后又分别送达至决策层,这样的成果多有雷同性,导致了智力和物质资金的双重浪费。
  第四,决策咨询程序不规范。长期以来,智库参与决策咨询不是出于制度设计的必然,专家是否参与决策过程往往取决于决策者选择的偶然,而未被列入决策法律程序。科学的决策咨询要依靠咨询程序的规范性,没有完备的制度作保障,单纯依靠决策者和咨询专家的素质,其作用是有限的。目前,有的地区和部门在出台重大决策、论证重大项目时,仍然凭经验决策,对专家建议重视不够,甚至排斥持不同意见专家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四、建设地方新型智库要紧紧把握的关键点
  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加强地方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要从时代发展的高度进行审视,并遵循智库发展规律,规范和引导智库健康发展,尤其是要紧紧把握好以下几个关键点。
  第一,加强地方新型智库建设必须服务重大决策。加强地方新型智库建设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担当好“思想库”、“智囊团”的角色,为党委、政府和社会提供决策咨询、方案评估、政策解读等服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下,加强地方新型智库建设必须从事关国计民生的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牢牢坚持以服务决策为导向,不断加强对重大问题的前瞻性、战略性、综合性研究,不断提升对重大问题的综合研判和决策谋划水平,为地方党委政府及时高效地提供最急需、最有针对性、最管用的研究成果,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支持。
  第二,加强地方新型智库建设必须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地方新型智库建设,要立足实际,找准问题,注重从体制和机制上创新。总体来看,我国智库发展尚处于初期阶段,与国外一流智库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尚不能满足党委和政府的决策需要和期望,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的体制落后、机制不活。各级各类智库绝大部分都是体制内智库,要把他们建设成专业化的现代高端智库,必须紧紧把握智库发展的特点,遵循智库建设的规律,不断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力度,尤其是要下大气力解决现行体制机制中管理机构重叠、功能定位不清、科研资源分散、成果转化缓慢等问题,不断实现组织管理体制、科学研究体制和经费管理机制、成果评价转化机制、交流合作机制的创新。
  第三,加强地方新型智库建设必须不断增强特色。目前我国各级各类智库数量已经不少,但是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关键是要把各类智库“做精”,形成自己的特色,而不是简单地搞“大而全”,靠规模取胜。从研究领域来看,各类智库要在不断拓宽研究内容的基础上,更多地针对一些专门性问题展开研究,尤其是集中力量于重点领域,对一些重大问题进行长期跟踪,形成自己在特定领域的品牌,保持领先优势。比如,美国国际战略研究中心多年来一直专注于“世界各国实力评估”研究,连续发表论文,出版相关出版物,在该领域形成了品牌影响力,这对我们地方智库发展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因此,各地的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高校以及一些民间智库都要找准自身定位,根据区域区位特色,发挥自身研究优势和专长。
  第四,加强地方新型智库建设必须运用好大数据平台。如何结合互联网发展运用好大数据平台、为智库研究提供数据支撑,是地方新型智库建设必须解决的问题。智库研究的特点决定了必须及时掌握和分析处理信息数据,综合大数据信息对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作出研判。从目前智库研究与大数据的结合来看,对大数据平台的运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一是加强专门的数据管理与分析部门建设。培养和造就一支大数据时代掌握专门的数据分析方法、有分析撰写能力、能够从海量数据中迅速提炼挖掘信息的人才队伍。二是打造权威数据发布平台。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各类数据进行发掘和分析,逐步形成具有独立信息来源的权威数据中心,打造权威的发布与品牌服务,定期推出数据产品,实现对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的监测、评估、预警、预测,为各级党委政府的科学决策提供思想和行动方案。
  第五,加强地方新型智库建设必须促进多元发展。科学的公共决策,常常是多个视角、多个角度碰撞的结果。从长远的视域看,社会需要加大官方智库改革,扶持引导民间智库发展,构建“官方智库”、“半官方智库”、“民间智库”三者相互补充、共同发展的智库体系。一是推进官方半官方智库改革。创造条件,改革体制机制,使其智库功能逐步与秘书功能相对分离,赋予其具有一定自主权、独立性。二是促进民间智库快速发展。相对官方智库而言,民间智库思想更为独立,立场更为中立,观点更为多元化。从当前情况来看,应从各个方面加大民间智库的发展力度,为民间智库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民间智库良性发展。三是保证各类智库研究经费多元化。探索设立政府性的政策研究基金,通过政策引导社会公益基金参与,使智库能够获得多元化的经费来源。
  第六,加强地方新型智库建设必须强化交流合作。加强地方新型智库建设,必须发挥各自特色和优势,强化学术交流和合作。当前,我国正值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各项任务都非常繁重。很多热点和难点问题都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的明显特点,单凭某一家或者某一类智库的力量,往往不能很好地为党委和政府提供决策参考,这就需要各类智库之间积极开展合作和交流。这种合作与交流既可以是同领域的也可以是跨领域的;既可以是官方的,也可以是民间的;既可以是国内的,也可以是国外的。为此,要在探索形成各类智库与决策机关良性互动关系的基础上,不断加强各类智库之间全面、长期、稳定的交流与合作。
  五、建设地方新型智库必须分类施策
  近年来,虽然地方智库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比较重要的作用,但距离建设地方新型智库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除了地方智库自身的努力外,各级党委政府要为地方新型智库建设创造良好的条件,分类施策,重点打造一批直接为党委政府决策服务、在本地有重要影响的高端专业智库,形成具有中国特色、富有地方特点的新型智库体系。
  第一,不断增强各级党委政府研究室以及政府部门研究机构智库服务决策的能力。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政府政策研究机构贴近决策实际、研究问题紧扣中心、调研成果直达领导的优势,集中精力抓好党委政府决策急需的现实问题研究,不断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和时效性。要发挥好各级党委政府政策研究机构在重大理论、重点问题研究方面的统筹作用,协调各类智库力量共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第二,充分发挥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等智库的综合研究优势,在地方新型智库建设中发挥重点带动作用。重点发挥地方社科院综合性社会科学研究机构优势,不断完善适应新型智库建设需要的治理结构,发挥中长期战略研究优势,不断提升决策咨询、理论创新、舆论引导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与水平,在地方智库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要推动党校、行政学院的科研事业与服务决策咨询结合起来,使科研培训与决策服务互促共进;发挥党校、行政学院的思想、观点、成果能够直接影响参训学员的优势,提升咨政的影响力。
  第三,发挥高校智库学科全、人员多、理论基础好等相对优势,推动高校智库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升高校智库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引导高校智库专家积极从事现实问题研究,利用理论功底扎实的优势,开展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的研究,主动参与决策,参与重大政策的制定与咨询论证,适时发布研究成果,发挥舆论引导作用。
  第四,发挥地方科学院等科研院所智库在地方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布局、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优势,鼓励其积极与实际工作部门对接,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开展合作研究,致力打造本地区、本领域科技发展、产业发展方面的专业智库,形成该领域的高端咨询品牌。
  第五,发挥企业智库贴近市场需求的优势,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信息咨询。支持企业兴办与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新型智库,充分发挥企业智库距离市场近,能够迅速及时反映市场动态的优势,重点面向行业产业,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规划、产业技术方向、产业政策制定、重大工程项目等开展决策咨询研究,及时研判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在为企业发展服务的同时,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第六,发挥社会智库运行机制灵活的优势,提供形式多样的智库服务产品。社会智库一般是独立于党委政府而存在的,运行机制比较灵活,更易于提供形式多样的服务。应进一步规范和引导社会智库健康发展,解决社会智库注册难、资金缺乏、边缘化等问题,为社会智库参与决策咨询研究提供制度化保障,重点推动从事信息服务、咨询服务、培训服务的“软企业”和“智慧企业”发展。完善社会智库产品供给机制,鼓励社会智库参与政府购买决策咨询服务。
  六、建设地方新型智库必须打造智库联盟
  与中国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这些国字头智库机构相比,地方智库无论是从研究能力与研究水平,专家与人才队伍,还是决策影响力、舆论影响力、社会影响力等方面都有很大差距,单靠哪一家或某一类智库的力量,往往不能有效解决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在每个区域选择一个较为强大的智库为依托,联合其他智库共同打造地方智库联盟,整合各类智库研究资源,形成研究合力,开展联合攻关,推出智库研究精品成果,不断提升服务地方党委政府决策的能力与水平。在打造地方智库联盟过程中,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
  第一,地方智库联盟应建立理事会制度。探索建立智库联盟理事会,由联盟单位成员推选组成,每年定期召开理事会会议。联盟日常工作由常务理事会和秘书处完成,负责贯彻理事会的决议,处理日常工作中的重大问题,确保智库联盟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地方智库联盟应设立智库研究专项课题。智库联盟要积极与地方社会科学规划部门和软科学研究管理机构沟通协调,争取设立智库研究专项课题。智库专项应重点围绕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和决策急需的研究领域确定题目,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智库联盟成员单位及其研究人员可以优先立项。智库联盟抓好专项的选题论证、申报、评审等组织实施工作,及时向地方党委政府报送具有决策参考价值的研究成果。
  第三,地方智库联盟应设立智库优秀成果奖项。新型智库建设不完全等同于传统的社会科学研究,它的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也不同于传统社会科学研究的评价。而在现行的成果和人才评价指标中,重视基础理论的东西多了一些,应用对策研究成果得不到充分体现。打造智库联盟,一项很重要的激励工具就是设立智库优秀成果奖,作为政府奖,使之在与自然科学研究成果、传统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方面得到同等对待,在各类荣誉称号评选推荐中被同等重视,充分体现智库研究成果的价值。
  第四,地方智库联盟应构建智库交流平台。要以联盟为依托,积极开展智库交流研讨活动,有针对性地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把脉问诊。同时,拓展智库学术研究交流平台,通过出版期刊杂志、出版报纸、运营网站等方式,加大对智库及其成果的宣传,重点推介智库联盟成员单位的研究动态、研究成果,发布智库资讯,共享数据信息。
  第五,地方智库联盟应成立智库发展基金会。先期由财政注入“铺底资金”,保障基金会的起步。落实公益捐赠制度,形成企业、社会组织、个人捐赠资助智库建设的良好局面,使智库发展有稳定的、充裕的资金来源。智库发展基金主要用于支持重点智库建设,使之能够没有后顾之忧,集中精力做好智库研究。
  第六,地方智库联盟应合作举办智库论坛。合作举办论坛是智库联盟发挥统筹作用的有效抓手,既要组织本联盟成员的合作,又要与国内其他区域以至国家、国际知名智库合作,借用区域外的智慧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进入了新的春天,可以说是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正因如此,我们应清醒看到,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任务繁重艰巨、竞争形势十分严峻,需要建设者们凝心聚力、团结协同、争分夺秒去拼搏;需要建设者们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开拓的魄力去抢抓机遇、奋发有为、勇于担当。相信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会结出累累硕果!
  (作者系山东社会科学院院长,转自《东岳论丛》第36卷第9期)[责任编辑:张琳]
光明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企业智库建设协议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