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愿意海航 收购 租赁产业链我的产业

中国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
我的图书馆
中国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
&&& 中国未来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是什么行业?在2014亚布力中国企业家论坛第十四届年会【中国未来最具潜力行业】投资家漫谈分论坛上,由信中利资本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汪潮涌主持,邀请亚布力中国企业论坛创始人、主席田源、亚商集团董事长陈琦伟、中泰信托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吴庆斌、德意志银行亚太区投资银行执行主席蔡洪平、诺亚(中国)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汪静波等嘉宾参与了讨论。
&&&汪潮涌:六大行业,三高三大
&&&关于中国未来最具潜力的行业,我的观点是六大行业,三高三大:所谓三高,就是高科技,高端服务,高品质消费;三大就是大健康,大文化,大环保。
&&&在高科技领域里面,我们要细分的话有很多的子领域,首先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冲击是共识的,并且互联网时代对于效率的提升也是最为明显的。那么如何把握互联网时代下的投资机会?例如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移动互联网的社交、商务、金融,包括衍生出来的大数据、云计算,从基础设施到平台到应用有很多细分的投资领域。
&&&&中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领域,就是和健康医疗相关的一些高科技: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医疗设备,还有就是环保。尤其环保治理是一个几十万亿的产业。
&&&&田源:生物制药是未来高速发展的行业
我想跟大家分享一点在生物制药行业投资的观点,这个行业未来是一个高速增长的行业,不仅在美国而是在全世界,因为生物制药行业是一个特别花钱的行业。根据统计,日常治疗大病(癌症、糖尿病、心血管病)的药,在西方研究出一种新药的成本是十亿美元,然后要花十年的时间。十亿美元十年时间的成本,一般的企业是承受不起的,都是大药厂在做。所以世界上医药行业的一个大的趋势,就是化学制药比重在下降,而生物制药的比重在上升;因为生物制药的时间成本大约是三到五年。成本是三到五亿,或者更好。
&&&&由于投入产出的效益关系,现在生物制药的比例在美国差不多已经占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这是大趋势。另外大药厂把很多研发中心都裁并了,像辉瑞,在美国东、西部一个研究中心有五千个研究人员,这样的研究中心关闭了好几个。怎么办?同时期出现了很多中小的医药研发企业,在美国非常多,现在波士顿、纽约大概有上千家的新药研发企业。
中国现在健康消费总量是人民币两万亿左右,国家关于健康发展的规划是2020年达到八万亿,这是巨大的扩容空间。在美国,“药”有一个说法叫炸弹级,达到炸弹级标准,销售额五亿美元以上,最大药的销售额是多少呢?一百七十亿美元。在中国,一个药销十亿人民币就很大了,销售二十亿人民币的基本没有。
我跟大家分享一个投资案例,我们投了一家做生物医药的公司,这个公司制作的药是治疗金黄色葡萄菌的,这个药的研发过程非常长,我们进去投资之前,这个公司才建立两年的时间,总经理是生物制药行业有三十年经验的教授科学家,他服务过五个药企,有四个药企卖给了大药厂或者上市。他买这个专利花了十五万万美元,我们投资的时候,估值是六千万美元。那么他做了什么研究呢?他才做了在老鼠身上实验,还没有进入临床一期,中间经过三次融资,价值从十五万美元提到三四千万美元,然后提到五六千万美元。在美国生物制药企业,估值是阶梯性发展的。我们得出结论:生物医药是风险很大的行业,必须分段来投资,投资的时候不知道这个药能不能成功,但是投资者看到它过去成功了,走到下一步有可能成功。
&&&&为什么投资?这个药研发成功以后,它的整个的市场销售额会达到十亿美元,在美国,药的保护期是十八年,独家垄断的。十亿美元的销售利润是非常高的,至少有五亿到六亿美元的利润。如果这个药研发成功,按照三十倍的市盈率,这个药价值是两百亿,这个公司就值两百亿美元。投资者能看到一个特别高的山顶,这个山顶能不能爬上去不知道,但是一步一步走,估值就会一步一步的提高。美国有一个非常完善的机制,在医药行业有很多基金,有很多评估专家,有很多医学专家都围绕着这个产业,所以这个产业的路就铺平了。这个行业在中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还有空间。生物医药是一个能超过微软这种企业的行业,而中国市场还有巨大空间。
汪潮涌:田源主席说到的生物制药产业,中国现在用二到三万亿人民币的国民支出太小,可能只是美国的八分之一,未来的空间巨大;中国医药产业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新药研发及投资产业化的机制,这里面最重要的两个原因:第一是风险投资缺位,第二是中国药企集成度太低,没有规模、没有能力和资金去投新药的研发。
医疗行业里面的五个领域:生物制药、化剂合冲药、中成药、医疗器械和医疗机构。在五个子领域里面,最大问题都是没有规模。医疗器械最大的上市公司是麦瑞,市值五十亿美金,和国际同行水平相差巨大。像和睦家医院,现在是非常成规模了,未来可能在中国会成为民营和混合所有制医院里面的一个模板。医疗行业肯定是一个巨大的朝阳产业。
&汪静波:资产管理行业是未来投资的发展方向
&&&&资产管理行业是未来投资的发展方向,现在任一基金都是几百亿美金的规模。中国未来十年,资产管理行业会百花齐放,各个细分领域都会成规模的发展。还有教育行业,特别是高等教育也是未来投资的发展方向。中国第一代企业家很多没有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面临重新选择的瓶颈。总理曾说过,未来中国有一个大趋势,有五亿人口会出国。光是这个出国旅游这个趋势都不得了。并且简单的旅游已经不行,深度的是国外教育、在职培训。教育产业会有大的发展,三三三原则,三分之一的民营教育机构,三分之一国营教育机构,三分之一中外合资教育机构。
汪潮涌:百度的一个投资人曾说过,从流量上看排在前面的四大领域是:第一医药健康,第二旅游,第三教育,第四理财。这是消费者最关注的四个领域也是成长最快的四个领域。两个月前去哪儿网上市,就是一个细分市场垂直搜索的公司的典型案例。前面有百度大搜索,有携程网旅游网站,可是一个去哪儿网垂直搜索上市竟达35亿美金,所以细分市场里面的潜力还是备受关注的。
吴庆斌:通过互联网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中国未来最具潜力的行业。近三年总结下来,就是通过互联网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电商改变了我们的消费模式,颠覆了传统的零售业。下一步哪些行业将被颠覆,哪些行业有巨大的潜力和创新的机会。第一,写字楼市场会不会被移动互联网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被颠覆,现在4G时代到来了,真正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是以4G为代表的,它能实现远程的视频,全部信息的互动,写字楼办公会不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第二,COM是未来真正的营业场所,是对外的营业场所展示形象。第三,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支持多方视频,用一些新的技术手段,改变包括会议等的办公模式。写字楼的格局和布局,现在是不一样的,就是说互联网改变了公司的管理模式,这会影响写字楼的市场,会颠覆掉写字楼市场传统商业模式。
&&&&我们在成都投了五十多个亿做城镇化,在这个过程中,研究出来很有意思的东西:我们怎么用互联网改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如果我们改变了三亿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可能我们就再造了几十个淘宝、几十个阿里巴巴:如果把农民视为家庭农场模式,承包土地经营模式不改变,每个农民就是一个生产经营主体,他就是阿里巴巴网上的一个商户。
&&&&我们能不能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模式,解决农民生产什么,给谁去生产,然后卖给谁,直接到客户手里的问题,这同时是解决食品质量问题。如果把商户和顾客建立一种直接的联系,这个问题在市场上是不得了的。如果用互联网模式减少从农户端到最终消费者之间的产业链,现在一个农户生产大米需要十次交易才能够到消费者手里。五常最好的水稻是长米,收购价是两块钱一斤,在超市市场里面卖到二十块钱,还有卖到一百块钱的,通过互联网的模式、电商的模式,将十个环节变成两个环节的时候,农民也就有钱了,消费成本也降低了,食品质量也能够得到保证了。
汪潮涌:把电商的概念延展到三农上,非常有新意的。电商行业里面,投资者非常关注的是物流,物流行业也是一个有巨大空间的行业,伴随电商的发展,物流业成长非常迅速。顺丰的邮包量已经超过中国邮政2012年整个邮包的数量。
&蔡洪平:中国经济有两个时期
&&&&我认为中国经济有两个时期,第一,由于文革的破坏,中国经历了一个填补式的发展,在我们的GDP从四万亿到四十万亿的期间里面,从1992年到2008年是一个焦点,那个时候中国什么都缺,开始是缺物质产品,后来缺服务,缺什么做什么,做什么赚什么,所以产生了一大批的解决温饱、解决住房等问题的企业家;美国有什么,我们没有什么,像百度等等,都是属于填补式的,属于补缺型的。
&&&&然后我们进入到第二期的增长期,传统行业全部过剩,新兴行业发展缺少文化基因和体制。第二期我们需要升级,需要独特的研发,需要独特的思维和一批在各个领域忘我献身的科学家或者是工程师,我们缺少这样的人。
&&&&在第二经济时期,这个时期统称为整合增长期,在第一增长期里面没有做的,或者是出问题的,我们要补课,中国最落后和僵化的教育体系、医疗体系,这是我们过往二十年没有做好的,而且目前盘根错节,很难撼动改变。在医疗方面我们需要补课,三个月前,一个很小的医院凤凰医疗以四十五倍的市盈率在香港上市。这是一个崭新的模型,是在传统行业里面中国医疗体系没有做过的。国际资本市场为什么给一个医院四十五倍的市盈率呢?全球没有见过,他们呼唤着、寻找着在这个领域冒出来的新苗。
&&&&医疗药品一定是在第二期的,不是补课的。药品这个东西需要很多科学家进行研究,需要在生产药品过程中投入多年的奋斗。两年前,很多公司到德国收购一些医药企业,我去了默克药厂,看到一位八十六岁的工程师,一辈子做药品研究,研究心脏里面的一个药,很伟大。中国目前缺少有思想和有创意的科学家,也没有好的创业环境和孵化器。
&&&&第二个增长期里面,一方面是帮助在第一期增长期里没做好的产业补课,第一期里面是缺什么做什么,做什么赚什么;第二,是哪里出问题了,哪里就有机会,这个出问题是需要心态的,我们需要的是一些人在一个领域里面深度和广度的进军,什么时髦做什么,不在乎企业做的多大,要看它做的多长。如果你做一个行业,比如说做医药行业、做机械行业,中国的企业家要有这种傻瓜精神,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而不是今天做私募基金去了,明天做投资去了。这种思想不改变,我们第二期的增长期可能就会掉入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第二期能够走上去不是简单的事情,我曾经说过海外收购绝对不是资本的征服,而是文明的尊重、互动和征服。
汪潮涌:城镇化在国内也是非常时髦和热门的话题,但是城镇化能够带来什么样的投资机会,除了砖头房地产以外,更重要的是配套的一些服务机会。
蔡洪平:我感觉中国的砖头城镇化已经接近尾声,而中国的文化城镇化刚刚开始。
汪潮涌:伴随着城镇化的生活质量和文明服务相关的投资机会相继产生,比如说中小规模城镇的污水处理:分布式的几个家庭共用的或者单个家庭用的污水处理,垃圾回收,或者是一个村、一个镇的安防设备,医疗诊所,教育机构,小型的超市等等。因为中国小城镇加在一起是几十万个,任何一个产品能够渗透到几十万这么一个量级的市场里面,将是会很巨大的。
陈琦伟:未来投资取决于国家的经济周期
投资的未来很大程度取决于这个国家经济的周期。我更加偏悲观一些说,我们现在还远远没有充分估计到中国第一期过猛的增长带来的后遗症,它虽然造成了一些数字上的增长,包括一些大企业、好企业的出现,但是另外一方面它又相当程度上损害了我们经济增长的根基,这种损害往后会越来越显现出来,我们中国整体上,包括我们企业界远远估计不足。
汪静波:我觉得虽然过去十年,中国证券市场资产并没有增加,但是从监管的角度,证监会给投资人树立了风险的观念,股票跌了之后也没有出现大的问题,过去理财的发展,银监会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刚性对付,假如刚性对付这件事情不打破的话,其实短贷长投本身就是风险,流动性就是金融最大的风险,我觉得这是一个定时炸弹,到现在仍然是挂在上面的,假如投资人不能理解风险,所有金融市场和产品都以刚性对付为基础的话,这个行业没有办法发展。
我认为中国这么大,绝对可以出现像瑞士一样的百年老店的私人银行,这也是我们的目标,你在什么样的平台上竞争,整个市场发展过程当中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我们觉得很重要的要做投资人教育,要跟投资人讲述风险。我昨天看到一篇文章说,信托公司要追责任,最后一句话是要把刚性对付进行到底,这样的环境,这样的方式要发展私人银行是很困难的,我觉得资本市场起不来,很重要的就是无风险收益太多,其实余额宝、理财通都是好的,他们选择的就是七天收益率7%,甚至是8%,如果无风险收益这么高的话,谁还愿意做投资呢?谁愿意承担这个风险收益呢?我觉得这个是目前市场上非常大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又跟政治、经济各种关系都结合在一起,所以怎么走出这个困境,或者走出这个困境的时候会引发怎样的风险和社会的问题,我觉得大家都没有答案,对我们来讲只能看得更远,能不能锁定好的、优质的资产,怎么样筛选出这些资产是关键。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摘要:马云自己说,下一个能超过我的人,一定出现在健康产业里。
很多人对这段话肯定熟悉,甚至一度它都铺天盖地的无死角出现在你的视野里——
美国时间日上午,阿里巴巴正式在纽交所挂牌交易,股票代码为BABA。截至当天收盘,阿里巴巴股价暴涨25.89美元报93.89美元,较发行价68美元上涨38.07%,市值达 2314.39亿美元,超越Facebook成为仅次于谷歌的全球第二大互联网公司。
时至今日,史上最大一宗IPO的阿里巴巴的市值已经在2500亿美元上下浮动,随着国内业务的优化和海外业务的拓展,可能还会进一步上升。看起来,作为中国最大市值的阿里巴巴创始人和董事长,马云已经无人可以超越。
但是马云自己说的一句话,震惊到了所有人——
下一个能超过我的人,一定出现在健康产业里。
一度,坊间盛传的闪亮标题是:马云说,未来能打败我和阿里巴巴的,一定是健康产业!有人会以为,健康产业是这么一下子火起来的。但冷静思考,这也是时势使然。在中国,健康水平恶化的现实,以及民众对健康重要性的认知度提升,正为民间蓬勃生长的健康管理和服务产业带来机遇。据相关统计资料,目前我国共有药品生产企业6000多家,每年1500多亿元的消费市场;保健品生产企业3000多家,每年超过500亿元的消费市场。目前我国年销售额也近600亿元人民币,到2010年,中国保健品年销售额将达1200亿元人民币……这还只是九牛一毛,有预计2015年中国健康产业产值将达到1万亿人民币。业内人士认为,未来10年,中国健康产品的消费额将在目前的基础上以几何级增长,形成一个全球引人注目的拥有兆亿价值的市场。
太多关于健康产业的定义,眼花缭乱,要我做一个说人话的定义,健康产业就是跟人健康相关的产业。嫁接上互联网,那就是互联网健康产业。原来狭义的互联网健康产业范围仅仅是医药产销及医疗服务直接相关的活动产业。而广义的互联网健康产业范围可以按照起始链条和流程去囊括,包括产业上游的生态农业、水净化、空气净化和清洁能源,中游的绿色食品加工生产及其交易平台(生鲜电商)、绿色餐饮,下游的移动医疗、养老地产、临终关怀及殡葬服务等等,而辅助互联网健康产业整个链条的还有人寿保险、与健康相关的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
实际上,马云都开始自己颠覆自己了,人生到了马云这种段位和境界,眼里看到的心里想到的手里做到的已经不是输赢、对错、是非,或许更多的是使命、趋势、命数。马云用电商开拓了阿里巴巴和自己人生的黄金时代,但高低起落才是自然常态。马云想到了使命,看到了命数,他还是想把握趋势。这是人生赢家应有的智慧,更是有着奇异面相绝不寻常的“外星人”应有的思维,单单只是2014年,马云带领阿里在健康产业动作频频,从中可以窥探到他的互联网健康产业布局——
1、收购中信21世纪,卡位医药电商
2014年1月,阿里巴巴联手云锋基金,对中信21世纪进行总额1.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37亿人民币)的战略投资,收购后者54.3%的股份。而今年10月21号,在香港上市的中信21世纪发布公告称,正式改名为“阿里健康”,并更改股票简称及公司网址。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凸显了阿里进军健康产业的决心。业内人士还表示,此举凸显了阿里进军健康产业的决心,不排除未来阿里基于该平台进行相关医药资产整合的可能,比如目前正在推进的“未来医院”计划。
2、勾兑海虹控股,图谋医保体系
除了医药电商、未来医院、药店O2O,阿里巴巴的野心在医保领域也有所谋划。2014年3月,医保控费概念股海虹控股发布公告,与支付宝 (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签署了商务合作框架协议,就医疗福利管理领域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双方拟通过合作本次战略合作,帮助双方进一步提升整体运营效果、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及水平。不过,和阿里巴巴在其他领域描绘得近乎完整的蓝图相比,支付宝和海虹控股的合作一直是雾里看花。支付宝方面从未公开介绍过与海虹控股的合作构想,而海虹控股方面则多次表态称,双方的合作尚处框架协议阶段,具体合作内容尚不得而知。公开资料显示,海虹控股涉足专业化医疗费用管理,致力于通过建立高效、科学的医保审核体系避免医保资金浪费。目前已在十余个省/直辖市的二十多个地市就公司新业务的试点及推进签署了相关协议,公司的医院端产品也已在杭州部分二级、三级医院开始试运行。支付宝和海虹控股将如何在医保领域擦碰出火花,还不明朗。
3、全面启动药店O2O,跑马圈地医药零售
线下药房与天猫医药馆未来也正在打通,用户在线上下单后,线下药房可就近配送。截至2014年4月,支付宝已先后和海王星辰、国大药房、北中联大药房、江苏恒泰大药房、重庆和平大药房、甘肃德生堂大药房、河北新兴大药房、山东漱玉平民大药房、云南健之佳大药房、广东大参林大药房、上海华氏大药房、重庆桐君阁大药房等20余家国内主流连锁药店开展O2O合作。日,支付宝宣布与中软国际达成合作,双方在医药行业一起拓展移动支付业务。通过合作,支付宝钱包未来在全国将接入数十万家药房,为用户购药提供移动支付服务。支付宝方面透露,以后还会将药房的服务纳入整个“未来医院”计划之中,根据医药分离、电子处方等医改政策的推进,推出医药就近配送、慢性病定期送药等服务。
4、布局“未来医院”,改变就医模式
2014年5月,支付宝正式对外公布了 “未来医院”的计划。未来支付宝将对医疗机构开放其平台能力,包括账户体系、移动平台、支付及金融解决方案、云计算能力、大数据平台等,以帮助医院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变得更加高效。支付宝还会在医院内提供免费Wi-Fi服务与室内导航等技术支持,引导用户到就诊、检查、缴费、取药等地点。据悉,这将是一项5-10年的长期规划。据悉,目前阿里已和全国主要城市的近50家三甲医院达成合作意向,如果进展顺利,年内将会有约50家“未来医院”正式服务各地患者。这50家“未来医院”将率先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昆明、重庆、郑州、温州、佛山、沈阳10个国内核心城市。
5、启动“药品安全计划”,剑指药厂和销售监管
2014年7月,基于中信21CN数据,阿里启动“药品安全计划”,使用手机淘宝、支付宝钱包客户端扫描全国市面上任意1盒药品包装上的条形码、药品监管码,就能获得该药品的真伪提示、用法、禁忌、生产批次、流通过程等信息。推出药品扫码服务的目的之一,显然是为医药电商化铺路。但阿里的医疗“野心”不限于此。按规划,阿里将形成综合的医药数据服务平台,药品流通、功能、消费者购买、用药行为等数据将被整合,最终构建健康数据库,“医药企业可根据消费者购买情况生产、储备药品;病人可向厂商定制药品;监管方可实现每瓶药的追踪验证。”
马云的健康产业布局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30年后他要让大部分药厂消失。他曾经说,“今后阿里想干的就是健康、快乐两个产业,如何让人更加健康,如何让人更加快乐?不是建更多的医院找更多的医生,更不是建更多的药厂,而是我们(投资)做对的话,30年以后应该是医生找不到工作了,医院越来越少了,药厂少了很多,这说明我们做对了。”
以阿里的财力和马云的野心,还有目前整个阿里巴巴的业务日见天花板,2015年马云会寻找更多更新的盈利点和投资机会,健康产业是理想的机会。阿里从电商切入,往上可以引导健康产业的上游生产,往下可以推动已有的移动医疗布局的加速演变,甚至介入老年健康和关怀项目。阿里巴巴和马云或许由此开启和引领第二个黄金时代。但最大的财力优势也可能变成最大的集团包袱,现有业务的加减乘除往往因为内部盘根错节的架构和利益,还有外部社会和政府需要阿里撑住电商平台,马云的健康产业可能受到的牵绊和干扰也会很多。说不定,马云最终无法革掉自己的命,被别人和别的公司用健康产业超越了,一语成谶。(本文是年度“健康产业”系列观察之一,后续敬请关注天方燕谈微信ID:tianfangyantan)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本文系作者授权百度百家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开微信,点击 “ 发现 ”
使用 “ 扫一扫 ” 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百家号作者平台APP
扫码下载安卓客户端
便捷管理文章信息
随时查看文章收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参股收购国外产业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