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基金入门书推荐会计方面的书推荐一下吗

查看: 8556|回复: 22
基金业高薪难以留住人才 全行业发展进入瓶颈期
历届活动视频回放
一年内免费直播参加
国际大牌证书助您逆袭成功
升职加薪踏上快车道
第四届管理会计高峰论坛预定通道!
CMA获得政府及各大企业集团一致推荐
基金业高薪难以留住人才 全行业发展进入瓶颈期
日13:12&&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管理两万多亿公众资金 影响九千万户基金持有人家庭财富增长  中国基金经理50人  为投资者赚钱最多的50名基金经理  ---《瞭望东方周刊》与好买基金研究中心共同发布“中国基金经理创富榜”  基金经理是一个高薪行业,有很高的专业素质要求,工作压力大,劳动强度高,他们多来自于普通家庭。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祁和忠 | 上海报道  目前,中国大陆共有486位基金经理,这是资本市场一个举足轻重的职业群体---2.36万亿元的社会公众资金由他们管理,9166万户基金持有人家庭的财富增长与之紧密相连,国内证券市场波动与他们每天的投资决策息息相关。  近13年来,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为基金经理的成长提供了巨大的舞台和空间。  基金是信托文化高度发达的产物。基金经理管理着巨额社会公众资金,他们的专业素质、道德水平和精神面貌与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息息相关,对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力。  2008年以来,基金业遇到较大困难,投资者的亏损令基金经理背负着较大的压力。“老鼠仓”问题危及整个行业的信誉。基金旱涝保收的管理费提成制度,更令基金公司股东和经理层的利益与基民的利益经常处于冲突之中。  但是,如果把资本市场或基金业的问题都归咎到基金经理身上,将是他们无法承受之重。基金经理大多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的职业群体,作为资本市场的精英,基金经理是一个高薪行业,有很高的专业素质要求,工作压力大,劳动强度高,他们多来自于普通家庭。  2011年9月,《望东方周刊》与好买基金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中国基金经理创富榜”,列出为投资者累计赚钱数额最多的前五十名基金经理,旨在通过具体数据,展示与评估基金经理给社会所创造的财富和价值。  在多数人的心目中,华夏基金的王亚伟是国内最牛的基金经理,但在这个榜单中仅名列第九。他所管理的华夏大盘基金自日成立以来,截至今年9月19日的累计单位净值为12.12元,7年增长了11倍。不过,由于他管理的两只基金都长期封闭,基金规模合计只有100多亿元,因此,他是投资收益率最高的基金经理,但不是给投资者赚钱最多的基金经理。  在前十大最赚钱的基金经理中,华夏基金的巩怀志、童汀分列第6名、第7位。华夏基金是唯一有3位基金经理进入前10名的公司。  嘉实和易方达各有两位基金经理进入前10名。其中,嘉实的雏唯、邵健分别以242.55亿元、152.97亿元的赢利额居于第1名、第3名;易方达的吴欣荣、伍卫分别以159.90亿元、114.33亿元的赢利额居于第2名、第8名。  基金业的过往业绩来之不易,对于这个行业的未来,人们依然充满期待。  证监会基金部副主任洪磊说:“在目前新兴加转轨的市场环境下,基金发展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基金业要进行一次深刻的改革,基金业代表中小投资者的利益,不应依附于资本市场的卖方,他是独立的买方力量。应该行使自己手中的定价权、投票权,促使上市公司为社会创造价值,这才是整个行业的使命,也是行业存在的理由”。
  基金业的薪酬到底“阔绰”到何种程度中等公司基金经理年薪300万到500万
  文/朱依依
  一个行业越是对薪水讳莫如深,越容易引起外界兴趣。
  进公司时要签保密协议,一位上海某合资基金公司人士告诉记者,同事间很少谈薪水,除非关系特别好。这让外界对基金公司的收入多是停留于猜测。
  “我刚刚在浦东买了一套房子,市价300多万。”上海某家基金公司运营部门经理小林(化名)说。
  四年前,计算机系毕业生小林没想到会在基金业发展,一呆就是四年。“每月固定薪水1万元左右,基本工资并不高,真正有分量的是年终奖励。根据行情不同可以拿到6到24个月的奖励。”小林透露。
  但谈及收入,小林并不掩饰身处基金行业的优越感。
  “尽管并非核心部门”,一位长期从事IT行业的猎头表示:“在基金公司做IT依然是个明智之举,基金业是座大金山,靠山吃山!”
  薪酬报告泄密
  某长期负责基金审计业务人士表示,基金公司的薪酬一般由固定工资、津贴、年终奖组成。
  固定工资一般会在合同中写明,津贴包括车贴、饭贴、出差补贴等,各公司情况不同。年终奖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视当年公司的业绩而定,行情不好的话只能拿6个月,好的话有12个月,也有更多的。
  对于不同层级各种职位的收入差别,该审计师表示出无奈:“基金公司把每个员工的薪水保护得很好,我们无法看到详细名单。”
  近期,《机构投资》获悉的一份基金业薪酬调研分享报告(下称薪酬报告),揭开了基金业的薪酬秘密。
  薪酬报告调查了四十余家基金公司,统计了2009年基金业薪酬数据,并对2008年薪酬数据进行对比。
  基金业的薪酬到底“阔绰”到何种程度?基金业者的能力是否与薪酬水平相匹配?高薪酬与人才流动如何辨证?
  一位基金业资深猎头透露:“2008年,从华夏基金挖走了一位明星基金经理,去另外一家基金公司做投资总监,一年薪水800万。”
  对于王亚伟年薪过千万的说法,该人士不置可否。
  除了坊间说法,《机构投资》通过深入调查,也拿到一系列权威的数据。
  “深圳一家管理资产规模较大的基金公司,年‘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分别是1.5亿元和2亿元左右。”某著名会计师事务所长期负责基金审计人士透露。
  据了解,前两年该基金公司员工人数为150人左右,这意味着公司人均年收入超过100万。
  薪酬报告显示,2009年资产规模在500亿以上,营业收入达到10亿的基金公司,总奖金额度提取的比例是税后利润的10%到18%。
  据了解,基金公司发年终奖时,先由股东会下的薪酬委员会决定总奖金对税后利润的提取比例,然后公司的管理层会把额度分配给不同部门,最后由部门主管分配到旗下的员工手中。
  四十家参与薪酬报告统计的基金公司,总奖金占利润总额比例的平均值达到了26%。
  报告将资产规模大于500亿的基金公司称为规模领先型,其余的称为非规模领先型基金公司。
  业内人士表示,根据上述结论,规模领先的基金公司提取总奖金额度比平均值低,但是如果它本身的提取基数就很大的话,那么奖金就很可观了。
  高管——很穷,很谦虚
  “我目前只有一套公寓,基本工资只有几十万,”半躺在高尔夫球场幽静的咖啡厅里,玻璃墙外青草依依,某基金公司总经理面带愁容,“这些年并没有挣到什么钱,外面的高薪传闻都是空穴来风。”
  显然,该总经理的“谦虚”缺乏足够的数据支持。
  上述著名人力咨询公司出具的薪酬报告显示,参与调查的四十余家基金公司中,最高层包括董事长、总经理在2010年获得的固定薪酬(2010年发2009年的薪水)中位数约为185万元,高层管理人员约为113万元,中层管理人员则为60万元左右。(图表1)
  如果加上各种津贴、奖金等,实际现金总收入的中位数将分别达到400万元、245万元和120万元。(图表2,图表3)
  和其他行业一样,基金公司内部的薪酬布局如同一个金字塔,从高管到后台人员,自上而下,形成一个完整的薪酬链条。
  每年发年终奖的时候,管理层都会画个圈,按照不同部门对当年业绩的贡献程度分配奖金比例。
  “投研拿到的年终奖肯定是最多的,其次是销售,后台一般不多。”某业内人士透露其任职基金公司分配年终奖的方法。
  高管站在塔的顶端。
  对此,一位基金公司督察长表示,100多万的高管底薪是市场的平均水平,但是不同规模公司之间差距很大,如果再算上年终奖,排名前五和后五位的基金公司可能产生十倍的差距。
  《机构投资》采访了解到,有些基金公司的董事会额外奖励高管团队“红包”,作为当年取得优秀业绩和排名的物质激励。
  投研——鸡犬升天
  一位基金业资深猎头回忆,曾成功物色一位保险公司资产管理部高管,旗下管理的资产规模达到200多亿,该高管的年薪包括奖金是200万元。但这还比不上一家普通基金公司基金经理的平均水平。
  投研部门是基金业另一个站在金字塔顶端的团体。
  据介绍,排名处于中分位的基金公司中,基金经理的年薪在300到500万之间。上海规模比较大的基金公司会超过这个数字,小公司则处于这个水平之下。有些小公司的基金经理年薪为100万,甚至更少。
  按照地域来分,深圳最高,其次是北京,最后是上海。
  “相较之下,小基金公司就面临一个难题,资产规模小,管理费收得比较少,经营状况就会受限制,没有更多的钱去请优秀的基金经理,越请不到优秀的基金经理,就越发展不起来。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上海某位基金公司高管认为,基金经理薪水低是一些小规模基金公司发展不起来的重要原因。
  在许多人看来,基金公司高管和投研人员的薪酬在金融行业中,已是一骑绝尘。
  在基金经理的光环下,基金公司研究员作为其最重要的储备资源,自然也成了行业内的“香饽饽”。
  申银万国研究所的一位研究员对券商和基金的研究员薪水进行了比较:“新进的券商研究员之间的薪水相差很大,少的几千块,多则上万。相比之下,基金研究员刚入职一般就能拿到1万到2万的底薪。而且,基金公司投研的晋升通道很明确,在目前人才短缺的情况下,成为基金经理的目标还是很诱人的。”
  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基金公司只有少数研究员最终能够成为基金经理,而若在券商经过相同年数的发展,有可能成为资深分析师或者是荣登新财富榜,那么其年薪也可以达到几百万。因此,该人士认为,到底是做买方还是卖方市场的研究员完全出于个人的职业追求。
  后台——高性价比
  据上述猎头分析,目前基金行业后台收入状况:工作2至3年的基金会计,每月的固定薪水在1万至2万元之间;基金会计主管在2.5万元以上;清算、风控部门的情况大体一致,每年固定薪水涨幅大概在10%到20%之间;
  分管基金会计、清算、IT的中层管理人员,其固定年薪一般在40万左右。
  如果是负责所有后台运作包括行政人事的运营总监,其年薪将突破100万元。
  此外,后台人员的年终奖金也是根据当年公司的业绩和市场行情来发放,一般是6至12个月。
  “如上文提到的林先生,他们公司对后台人员就很慷慨。”该猎头说。
  但他坦言,在他接触过的后台人员中,有一些人曾向他抱怨“在基金公司地位低”,他们对于公司在收入分配上存在巨大差异而感到不满。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金会计告诉《机构投资》,他每天划拨资金,每笔数字都要求准确,决不能出现差错,他也觉得压力不小。该员工还表示,公司把装修较好的楼层给了投研部门,出差时基金经理和研究员被安排在最好的房间。
  他笑称:“后台就像个小儿子。”
  对此,《机构投资》记者询问了多位业内人士,大家普遍的看法是,基金公司的后台部门相对其他行业类似的岗位,收入已经十分可观,除了年终奖外,还有各种补贴。而且为公司创造利润的主要是投研人员。
  “只要公司不要做得太过分,目前的分配方式还是比较合理的。”小林说。
  当然,并不是所有后台部门都能分享基金公司创造的财富。客服就是一个例外。《机构投资》记者了解到,客服是唯一一个可以外包出去的部门。由于客服的技术含量不是很高,在基金公司里面的地位和薪水是最低的,一般在三四千块钱左右,如果和外服签合同的话也就不会有bonus了。
  分蛋糕的艺术
  一般情况下,基金公司将旗下的部门划分为两大类,即前台和后台。
  前台包括投资交易部、研究部,金融工程部,还有销售部和市场部;后台包括监察稽核部、IT部、运营部、客服部、行政管理部等。
  薪酬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基金公司中投研人员的浮动薪酬分配平均占比为34.5%,销售为12.8%,后台为11.9%。(图表4)
  “和银行打交道很累,每年最期待的就是发年终奖的时候,”上海某基金公司销售部人士对《机构投资》记者说,“一周五天时间里四天都在外奔走,进行渠道的开拓和维护。”
  据他介绍,其所在公司每年的年终奖可以拿到12个月,不过也要看行情好坏。
  据了解,交银施罗德的销售人员在业内的固定薪水相对较少,十几万左右,但是业绩做得好的时候年终奖可能发到20至30个月。相关人士认为这是受到了交行的影响,“一定程度上沿用了国企的风格”。
  对此,资深业内人士认为,切蛋糕式的分配方式有其合理性,“在基金公司,不同岗位对薪酬的界定不同。销售人员要与银行渠道交涉,整天在外忙碌。目前,业内对销售人员的争夺十分激烈”。
  “后台在大部分情况下只要不出错,比如基金会计,所有清算能够按时完成,就算做好了自己的工作。相比投研人员,他们对公司的业绩贡献相对小一些,承受的压力也没基金经理那么大。” (据《机构投资》)
<p id="rate_7900" onmouseover="showTip(this)" tip="鼓励分享&威望 + 3
" class="mtn mbn">
  高薪不留人?
  文 | 朱依依
  《机构投资》记者曾在采访沪上一家基金公司时看到这样一幕,该公司的前台接待处聚集着几位员工,他们每个人手上都握着厚厚一叠宜芝多的蛋糕券,正在仔细核对数目。据说,这是该公司即将发给员工的生日券。
  这家公司是业内公认的高福利公司,节奏不快,压力不大。
  该公司一名员工向《机构投资》表示,薪水并非他选择公司的主要因素,更看重公司轻松的环境和正常的工作节奏。
  某位券商研究员向记者介绍了一个“理想”的职业生涯模式:先在券商做研究员,然后争取评上《新财富》最佳分析师,进入基金业,之后成为基金经理,最后再跳去私募。
  这一流动模式串起的,也是一条薪酬不断上升的链条。
  即便拿着连金融同行都艳羡的高薪,基金业的人才流动依旧频繁。(图表5)
  某猎头五年前入行,为无数候选人和基金公司牵线搭桥。他向《机构投资》记者感慨道:“前两天整理名片,发现5年间我的名片本完全换了一遍。”这当中绝大部分是投研人员的变动,也包括少量后台人员。
  在外界看来,这种流动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人事变动,尤其是基金经理,每一次转身都能强化市场对行业的不满情绪。
  易方达基金公司的副总裁刘晓艳坦言,她曾听朋友评价现在的基金公司公信力低,人才流失严重。但是,她认为情况并没这么悲观,“易方达的团队就比较稳定”。
  据上述猎头介绍,的确有一些基金公司的投研团队很稳定,譬如至今他只在兴业全球基金挖过一个人。
  只是这样的公司太少。Wind数据统计显示,2010年共发生206起基金经理离职事件,比2009年的117起高出77%。
  导致人才流动的原动力,和其他行业一样,薪水无疑是人们最先想到的原因。
  一位基金经理助理曾向《机构投资》表示,如果他的薪水无法与他付出的努力成正比,他肯定接受不了。
  也许,就像业内用业绩排名来衡量管理人的投资水平一样,在现行基金公司的激励体制下,对于基金经理而言,薪水也是目前唯一可以对其付出的努力进行量化的标准。而当薪水无法满足要求的时候,离职就成为一种选择。
  然而,在上述人士看来,利益的驱动仅仅是一个表象。“如王亚伟,已经是国内一流基金公司的明星基金经理,可是为什么还不断被传言要走?薪酬绝不是主要原因。”
  为何高薪留不住人?
  证监会基金监管部副主任洪磊曾分析公募基金经理离职的四大原因:一是基金经理的理念或表现与公司的期望有差距;二是与公司股东有差异,自愿离开;三是基金业经过高速发展以后,很多基金经理已经获得一定收入,想暂时离开这个行业;四是做了一些不适当的事情,在监管压力下离开。
  像某位业内人士对《机构投资》说的那样:没有人愿意在摄像机下工作,也没有人愿意公布所有的聊天记录。这些无形的束缚无法因薪水的多少而消失。
  相比之下,由于私募基金暂未纳入证监会的监管体系,相比公募基金,尚有大展拳脚的空间。
  广发基金副总经理肖雯曾在某基金业峰会上表示,目前公募和私募不在同一个监管框架下面运作,也不在同一个平台上面对话,私募的监管没公募那么严格。
  这为长期处于严格监控下的公募基金经理提供了氧气,有基金公司高管表示,现在尚可以用一颗平常心看待这种外流,一旦私募基金阳光化、合法化,到时再出现大量公募基金经理“出逃”,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
  困惑的不仅仅是基金经理,在享受数年高薪完成一定财富积累之后,基金从业人员对收入增长已不敏感。
  全行业的发展进入瓶颈期,公司资产规模增长乏力,从高管到员工没有职业成就感,没有创业初期的激情,而来自监管部门、股东、舆论的种种压力有增无减,基金从业的光环在逐渐褪去。
  当钱都买不到人心的时候,有点烦!
吴欣荣:寻找价值与价格背离带来的投资机会
日13:12&&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编者按
  根据此次发布的《中国基金经理创富榜》,本刊选择了四位代表不同从业类型的基金经理进行专访:吴欣荣(创富榜排名第二)、钱钧(善于在熊市减少投资者损失)、邵健(创富榜排名第三)、张靖(国内量化基金领域的探路者之一),以下是访谈摘要。
  吴欣荣:逆市操作、反向投资、偏于保守
  我的投资风格是“格雷厄姆”式的价值投资,寻找价值与价格背离带来的投资机会。注重安全边际和估值,不理会市场的主题和风格,侧重于对“价格回归合理价值”的盈利机会的把握,逆市操作、反向投资心态浓重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祁和忠 | 上海报道
  吴欣荣,易方达价值精选的基金经理,在《望东方周刊》与好买基金联合评出的“中国基金经理创富榜”中,吴欣荣以159.90亿元的赢利额,在近500位基金经理中排名第2位。
  《瞭望东方周刊》:请介绍一些你的个人情况,你是如何成为一位基金经理的?
  吴欣荣: 我是江苏宜兴人。本科、研究生就读于清华大学,2001年2月毕业后来到易方达基金公司工作。当时公司还处于筹建阶段。在进入易方达后,从研究员做起,然后是基金经理助理,直到2003年下半年,开始独立管理资金;2004年2月,正式担任基金科瑞的基金经理;2006年,开始担任新发基金易方达价值精选的基金经理,一直至今。
  我大学学的是电机工程专业,没有像我大多数同学那样在实业干,而是选择了证券基金行业,这主要是考虑到自己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我比较理性、喜欢独立分析、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好挑战,再加上平时很关注财经信息,进入这个行业也就自然而然了。
  《瞭望东方周刊》:在你看来,基金经理是怎样的一个职业群体?
  吴欣荣:在普通投资者眼中,基金经理多少有点神秘色彩---掌握巨额资金,在资本市场中搏杀,似乎拥有很多普通投资者难以企及的能量。其实,基金经理只是一群以投资为职业的从业者,是把全部时间都用在投资上的专业投资人士,是在法律法规限制下的阳光投资者,仅此而已。
  这些年来,基金经理这个职业群体经历了很多起落。在社会公众心目中从追捧、认同到质疑、妖魔化。尤其是2008年以来基金经理群体不断被质疑,因为各种原因其专业性无法体现,没有赚到绝对收益甚至亏钱,再加上一些违规行为的披露,公众的质疑也很容易理解。
  就我观察所及,大多数基金经理都在兢兢业业地工作,认认真真地投资,只是受制于各种现状,无法获取良好收益。当前阶段,基金经理要做的就是承担起这样的质疑,默默做事,潜心投资,争取实实在在为持有人赚取收益,来获取公众的信任。
  《瞭望东方周刊》:应如何看待基金经理的作用和贡献?
  吴欣荣:基金经理作为汇聚百姓资金的基金管理人,客观上可以通过自己的专业化努力战胜市场,为百姓实现财富的长期保值增值,是理财市场的重要一员。同时,作为机构投资人,这一群体的投资行为实现着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影响着各行业的发展和上市公司的治理行为。这在过去几年资本市场的发展中也屡屡出现,客观上的确推动了上市公司治理、行业发展。但务实来说,基金经理只是资本市场中的普通一员,也是随着市场的大潮起起落落,只是承担了其应有的职能,发挥相应的作用,谈不上多大的贡献。
  《瞭望东方周刊》:你个人的投资风格?
  吴欣荣:我的投资风格是“格雷厄姆”式的价值投资,寻找价值与价格背离带来的投资机会。注重安全边际和估值,不理会市场的主题和风格,侧重于对“价格回归合理价值”的盈利机会的把握,逆市操作、反向投资心态浓重,属于偏保守的投资风格。
  总的来看,本人的投资组合比较平衡,安全性较高,但是不太擅长把握高估值成长股的投资机会,容易过早抛出长期成长股,这也是欠缺之处。
  《瞭望东方周刊》:你个人能做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吗?
  吴欣荣:作为一个老基金经理,寻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既是我个人的主观要求,也是持续业绩的前提保证。投资工作每天都需要处理海量的信息,去伪存真,形成决策,是无法穷尽的工作。善于取舍,分配精力,把握关键信息并形成决策,这才能高效工作并实现平衡。经历这么长的投资时间后,现在我基本能做到平衡。业余爱好不太多,工作之余偶尔做些运动。
  钱钧:在熊市中坚守
  在国内市场,由于牛短熊长,投资者亏损面较大,投资心态就必然短期化,对基金经理的要求要高得多。股市反弹时,投资者希望基金能跑赢指数,股市下跌时,投资者希望基金能不亏或少亏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祁和忠 | 上海报道
  钱钧,光大保德信基金公司权益投资部总监,量化核心的基金经理。他是一位在2007年牛市顶部走上基金经理岗位的职业经理。近四年来,股市持续下跌,在弱市之中,他所管理的基金整体上表现出较强的抗跌性,远远跑赢大盘。从日至日,他管理的光大保德信新增长净值下跌18.23%,同期上证指数的跌幅达46.55%。
  由于担任基金经理的时间一直处于熊市之中,因此,在《望东方周刊》与好买基金联合评出的“中国基金经理创富榜”中,钱钧未能进入前50位。虽然如此,一个在熊市之中能帮助投资者成功减少了较大损失的基金经理同样值得关注。
  《瞭望东方周刊》:请介绍一下你的个人情况,以及你是如何成为一位基金经理的?
  钱钧: 我本科学的是材料专业,1991年大学毕业后在江苏省冶金研究所担任助理工程师。1996年在南京大学攻读工商管理硕士,1999年至2000年在深圳华为担任项目经理。2000年至2004年,我在联合证券担任行业研究员,2005年7月至2007年1月在西部证券担任投资经理,2007年1月加入光大保德信基金公司,任高级研究员。
  2007年9月至2011年3月,我担任光大保德信新增长基金的基金经理,2010年4月至2011年6月,担任光大保德信红利基金的基金经理,2010年12月至今担任光大保德信量化基金的基金经理。
  《望东方周刊》:你认为基金经理是怎样的一个职业群体?
  钱钧: 这是一个竞争残酷、工作压力很大的行业。虽然薪资较高,但很多人做了一段时间后,就做不下去了,有些人是因为身体撑不住,有些人是因为心理压力吃不消,或者是由于业绩排名落后,被淘汰。
  海外成熟市场都曾经历过长期牛市,很多投资者知道,只要长期持有基金,无论业绩表现跑赢还是跑输业绩比较基准,投资者都能赚钱。在赢利效应下,投资者就比较认同专家理财的理念,也比较宽容。
  但是,在国内市场,由于牛短熊长,投资者获得正收益的比例就相对比较小。投资者的投资心态就必然短期化,对基金经理的要求要高得多。股市反弹时,投资者希望基金能跑赢指数,股市下跌时,投资者希望基金能不亏或少亏。面对压力,基金经理只能更勤勉地工作。
  《瞭望东方周刊》:你如何看待当前的A股市场?
  钱钧: 目前,一级市场的融资需求比较大,上市公司的发行介于市场化与非市场化之间,定价也比较高,导致出现了不少质量比较低劣的股票。由于国内上市公司造假成本低,很烂的公司也难以退市,因此,即使专业的机构投资者有时也难免要掉进陷阱。
  《瞭望东方周刊》:你个人的投资偏好?
  钱钧: 我对钢铁、电子原材料、有色等行业比较熟悉,但这两年,这些行业的机会在减少,因此,我又加大了对消费、医疗、旅游等行业的关注。我在选择上市公司时,会比较关注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是否完善,经理层薪酬是否合理等,还会重点关注公司的盈利模式是否可以持续,公司的行业增长空间是否足够大等。
  邵健:长期投资中小型成长股
  我的投资风格主要是依据基金契约,投资于成长型的股票,持有期限大多较长。这类股票通常盘子不大,静态估值较高,但成长性好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祁和忠 | 上海报道
  邵健,嘉实增长、嘉实策略增长的基金经理兼嘉实基金总经理助理。
  在《瞭望东方周刊》与好买基金联合评出的“中国基金经理创富榜”中,邵健以152.97亿元的赢利额,在近500位基金经理中排名第3位。
本帖最后由 税缘1971 于
10:43 编辑
  《瞭望东方周刊》:你是如何成为一位基金经理的?
  邵健:我1998年从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随后进入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工作。在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工作期间,先后任公司发展战略研究员、行业研究员、策略主管和行业研究副主管等。
  2003年7月,我加盟嘉实基金,从2004年6月正式担任嘉实增长的基金经理。2006年12月,担任嘉实策略增长的基金经理。
  《瞭望东方周刊》:担任基金经理以来,什么事情令你印象最深?
  邵健:印象最深的还是担任基金经理的前几年,因为有很多的东西需要学习,工作特别辛苦,平均每天早上7:00左右就要到公司,晚上11点左右离开,但是那段时间的辛苦工作也取得了较好的收获。市场从2003年的1700多点下跌至2005年中的998点,但我们因为选择到云南白药、苏宁电器、张裕等优质的股票,在这期间为投资者取得较高的回报。
  《瞭望东方周刊》:平常如何进行投资决策?
  邵健:对于基金经理来说,买卖股票只是最后一个环节,所占用的时间可能只占1%至2%。我们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研究方面,既需要一定的广度,也需要一定的深度。
  基金经理首先要研究国内和国际的宏观经济,关注经济增长趋势、通胀变化、流动性等诸多因素;第二,基金经理需要研究市场,包括估值高低、风格转换、行业轮动等;第三,基金经理要研究行业和公司,所涉及到的行业和子行业就有几十个,而在研究行业的基础上,要跟踪研究上百家上市公司。通过对宏观、策略、行业和公司的全方位精细研究,才能为投资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依据。
  《瞭望东方周刊》:你如何定位个人的投资风格?
  邵健:我管理的主要是成长型基金,依据基金契约,投资于成长型的股票,持有期限大多较长。这类股票通常盘子不大,静态估值较高,但成长性较好。
  《瞭望东方周刊》:你如何看待当前的经济基本面与股市走势?
  邵健:无论国际还是国内环境,目前对资本市场都有困扰。但我认为,欧美经济都将逐步走向平稳,中国经济也会在矛盾和困难中继续前进。在大多数人感到恐惧的时候,也许是我们应当增加投资的契机。对于能持有基金两年以上的中期投资者,我个人认为可以考虑逐步增加投资。
  《瞭望东方周刊》:在你看来,基金经理是怎样的一个职业群体?
  邵健:这个行业的大部分人都比较敬业、勤勉、规范。国内基金经理是一个工作压力很大、淘汰率较高,对人的身体健康折旧很快的行业。
  很多基金经理的工作时间很长,每天晚上也都要工作得很晚,周六、周日也经常需要花较多时间在工作方面。因为工作强度与压力很大,近些年,也出现一些研究员与基金经理英年早逝的情况。
  基金经理的工作是一个没有尽头的长跑,在国际市场,人们通常考核基金经理三年、五年、十年的基金业绩表现。而在中国则是长跑加短跑,对基金经理的要求不但要看长期表现,还要看短期表现。
  《瞭望东方周刊》:你个人能做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吗?平常有哪些业余爱好吗?
  邵健:我从事这项工作已有较长时间,现在基本上能做到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业余爱好方面,主要是进行一些运动项目,如跑步、打乒乓球等,运动是缓解工作压力的不错方式。
  张靖:通过工程学的方法来解决金融问题
  量化只是一种途径或实现方法,投资结果主要取决于基金经理对市场的理解和认识。我会和研究员做很多沟通,有时也会直接和上市公司沟通。投资模型需要不断调整,不能闭门造车。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祁和忠 | 上海报道
  张靖,日起担任摩根士丹利华鑫旗下首只量化基金——大摩多因子策略基金的基金经理。与传统主动型股票基金不同,张靖是通过计算机模型管理股票基金,是国内量化基金领域的探路者之一。
  自多因子策略基金成立以来,大盘持续下跌,但该基金表现出很强的抗跌性。截至9月16日,该基金的单位净值为0.9970元,大幅跑赢指数。
  《瞭望东方周刊》:你是如何成为一位基金经理的?
  张靖:我本科学的是工科,对充满新鲜事物和创造性的金融非常感兴趣,于是报考了武汉大学金融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希望能够通过工程学的方法来解决金融问题。2004年起,我在平安证券实习,2005年毕业后,就一直在平安证券工作。2009年12月,我加入摩根士丹利华鑫基金。
  《瞭望东方周刊》:在你的职业生涯中,什么事情令你印象最深?
  张靖:在平安证券期间,我一直从事量化投资和研究方面的工作。2006年,公司委派我来到香港,在公司的合作方比利时联合银行工作,系统学习了金融衍生品的产品设计、模型开发、定价与风险控制等。刚去的时候,总以为他们完全是靠模型开展投资业务的,学习的兴趣都在模型的开发上。当完成衍生产品定价平台、衍生产品风险控制等系统的开发后,逐渐认识到模型只是投资的一只手,解决的是方法问题;而另一只手则是投资理念、逻辑、对市场的认识。首先要有清晰、符合逻辑的投资理念,再运用合适的分析方法,两者结合才能最终奏效。投资逻辑是建立模型的素材(无论投资逻辑是普罗大众认可的经典的还是曲高和寡的另类),模型是投资逻辑的量化表达。做任何事情都是试图在正确的理念下,用正确的方法,得到正确的结果,传统投资与量化投资都是如此。
  《瞭望东方周刊》:量化投资与传统的股票投资有何不同?
  张靖:所谓量化投资就是把投资理念和方法标准化,从选股到选时,以及生成交易指令,都由计算机程序完成。但量化只是一种方法或工具,关键是看用什么材料。量化基金的基金经理同样需要不断研究市场,总结出新的规律,然后再融入到模型的指标中。基金经理需要发现和增加能对市场产生影响的新因子,并剔除无效的因子。
  大摩多因子策略基金希望把握的是大概率事件,并不希望依靠为数极少的重仓股获取超额收益,而是希望选出股票中的大部分都表现不错。因此,大摩多因子策略基金几乎不存在重仓股概念。总体来看,传统基金的重仓股占基金净值的比例通常较大,而大摩多因子策略基金的重仓股比例都相对较小。
  《瞭望东方周刊》:你在平常工作中,需要行业研究员的支持吗?量化基金的基金经理需要调研上市公司吗?
  张靖:量化只是一种途径或实现方法,投资结果主要取决于基金经理对市场的理解和认识。股市是个很复杂的系统,我一直努力用开放的心态去了解它。我会和研究员做很多沟通,有时也会直接和上市公司沟通。从中演绎投资逻辑,是构造和升级量化模型的重要素材,并选用合适的量化分析方法,同时还要清楚地知道所建立的模型的有效性和有效范围。投资模型需要不断调整,不能闭门造车。
公募经理有压力
日13:12&&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基金经理
  虽然最早一批的基金从业人员主要来自券商,但基金业与券商业的发展轨迹大相径庭。例如,华夏证券、南方证券最终破产,而华夏基金、南方基金则越做越大。究其原因,并非人的问题,而是行业制度的差异使然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祁和忠 | 上海报道
  基金经理,这是一个让很多人感到神秘的职业群体。他们大多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四大城市的高档写字楼内办公,是决定各大基金公司投研水平高低的灵魂人物,普通投资者很少有面对面近距离接触和了解他们的机会。
  这又是一个备受各界关注的职业群体。虽然国内所有基金经理只有486人,但他们管理着超过2.36万亿元的社会公众资金,他们每天的投资决策行为不但深刻影响着国内证券市场,而且与9166万户基金持有人家庭的财富增长息息相关。
  在2006年到2007年的大牛市里,基金经理因基金的巨大财富效应备受追捧和尊重;在2008年至今的熊市里,基金经理又从神坛跌落,承受着各种压力和指责。
  “我国公募基金自1998年成立以来发展很快,但问题也不少。”国海富兰克林基金首席基金经理张晓东对《望东方周刊》说:“基金业有经验的投研人员流失严重,价值投资的投资理念缺失,老鼠仓丑闻频发,基金业在投资者心目中业绩和诚信度均大幅下降。与此同时,投研人员亚健康情况普遍。”
  理想主义的激情,促使张晓东要为这个行业做点什么,以展示基金经理的积极形象,由此产生了组织基金经理徒步穿越沙漠的想法。
  日至5月2日,一支主要由上海基金业从业人员组成的37人队伍成功徒步穿越库布齐沙漠,其中,包括多位基金经理,他们分别来自国海富兰克林、兴业全球、光大保德信三家基金公司。
  “这是一次上海基金人的心灵之旅。”张晓东对《瞭望东方周刊》说,“从表面上看,这是对大自然的探索;实际上,这是对我们自己内心的探索。在松软的沙漠上行走,需要经常翻越沙丘,由于很费体力,就需要集中思想,人会自然反思自己。这实际上是一个修行的过程,能够帮助参与者跳出自我,超越物质层面,更多地关注精神层面的需求。”
  9月17日中午,参与库存齐沙漠穿越的部分团队成员再次在上海浦东的一家茶馆相聚。在活动过程中,第一财经制片人洪涛播放了团队成员穿越库布齐沙漠的纪录片,张晓东发放了《征途:挑战库布齐沙漠》的纪念册,并共同约定从此把活动常年化,即每年都定期举办这样的活动,向社会展示积极向上、富有团队合作精神的基金经理形象。
  “我是年轻的中国基金业的资深从业人员,热爱自己的工作,有责任提升公募基金业的精神面貌。”张晓东说。
  13年来,张晓东见证了中国规范的基金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全过程。
  时光回到1998年春天。当时,国泰基金、南方基金、华夏基金首批三家基金公司刚刚成立,在美国一家基金公司从事基金管理的张晓东应邀来到北京,在证监会做了一场3个小时的讲座,并与工行托管部、南方基金的有关人士做了交流。
  张晓东回忆说,在基金业发展初期,无论是监管官员还是基金从业者,他们都很乐于学习,希望能更多地了解关于金融和基金的基本问题。这些中国基金业的拓荒者们普遍觉得开放式基金的风险较大,因此选择发展封闭式基金。
  1998年,国内共诞生了金泰、开元、兴华、安信、裕阳5只封闭式基金,相应产生了徐智麟、杜峻、王亚伟、林彤彤、谢超5位基金经理;1999年,国内又增加了14只封闭式基金,并产生了张涵、波涛、丁楹、蔡秋枫、雏翔、钱华等更多的基金经理。
  目前,国内第一代基金经理中,仍在管理公募基金的已只剩王亚伟、林彤彤、邹翔三位,其他人出于各种原因,或由于业绩排名不佳,或由于工作压力过大等,大多已离开公募基金业。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告诉《望东方周刊》记者,第一代基金经理主要来自于券商,因为只有券商中的骨干投研人员相对更了解A股市场,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投研能力,更适合担任基金经理。
  13年前的国内券商业比较混乱,越权担保、挪用客户保证金、内幕交易、自营违规等种种问题屡见不鲜。与券商业相比,证监会在批准许设立基金公司之前,就于1997年11月颁布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从海外成熟市场引进了基金资产托管、信息披露、风险控制等制度,首先在法规建设上实现了与国际市场的接轨,确立了制度优势。
  “包括基金经理在内,虽然最早一批的基金从业人员主要来自券商,但是,从其后多年的发展结果看,基金业与券商业的发展轨迹大相径庭。例如,华夏证券、南方证券都最终破产,而华夏基金、南方基金则越做越大。究其原因,并非人的问题,而是行业制度的差异使然。”上述业内资深人士颇有感触地说。
  作为与国际接轨的新兴力量,1998年,国泰、南方等基金公司提出了坚持价值投资的理念,以及进行分散投资和长期投资的口号。
  不过,从基金的实际投资操作看,在1998年至1999年成立的“老十家”基金公司中,早期能够把理念与行为统一起来的寥寥无几,存在着“说和做,两层皮”的严重问题。
  “当时,A股市场的投机气氛很浓,业绩好的股票不涨,业绩差的股票乱涨,因此,基金确实是主要通过投资重组概念股,来取得业绩。”一位现已创办私募、不愿公开姓名的第一代基金经理说。
  十多年前,尽管“老十家”基金公司中的很多人都把说做两层皮当作理所当然,但是,嘉实基金的投资总监波涛却不愿把价值投资理念当作“忽悠”人的幌子,并不惜违逆一些强大利益集团的意愿,一场矛盾与冲突因此爆发。
  波涛,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经济学/金融学博士,于日起担任基金泰和的基金经理,是中国首位海归派基金经理。在回国前,他曾就职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性金融机构,坚持认为程序的正义与投资的结果都同等重要。
  但是,波涛所坚持的投资理念遭到了公司董事长马庆泉、董事王少华等人的激烈反对。“由于基金泰和所追求的投资理念与投资战略与中国证券市场的某些流行观念有较大分歧,致使公司内部对应当执行何种投资理念未达成统一认识,从而影响了相应的组织建设。”波涛在1999年年度报告中说:“基金泰和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战略经受了熊市的考验, 这对于保护基金投资者利益来说至关重要。”
  日,在嘉实基金的“一届二次股东会”上,董事王少华强烈要求基金经理接盘庄股亿安科技。“这个股票原来说好的是10送10,跟我答应好的。”王少华说,“别抱着那个投资理念不放,这个市场的钱你捞才能捞出来。所以,今天咱们就把他的投资理念给否了。”
  嘉实基金“一届二次股东会决议”否决了波涛的投资理念,波涛随即提出辞职申请。但是,总经理洪磊没有接受波涛的辞职申请,而是上报证监会,指出因有两名非股东代表参与表决,“决议”应不具法律效力,同时,提请证监会审查王少华的董事任职资格。日,在董事长马庆泉的授权下,王少华主持公司董事会,罢免了洪磊的总经理职务。
  2000年10月,《财经》杂志刊发《基金黑幕》的报道,曝光了基金业盛行的对倒、接庄等操纵股价的问题。针对该报道,10大基金公司联合发表“严正声明”,予以否认,并称将追究记者及媒体的法律责任。
  基金不应成为一些利益集团操纵股价的工具,而应成为广大人民的福祉,基金黑幕引起了国务院高层的重视。经国务院领导提名,2001年6月,此前几乎已经陷入绝境的洪磊就任证监会基金部副主任。
  黑幕被击穿之后的基金业百废待兴。2001年年初,张景华接替金颖,成为第二任基金部主任。从2001年至2002年,证监会基金部制定和颁布了大量规范性文件,确立了中国基金业市场化、国际化的监管体系。
  然而,不择手段、追逐利润的思维惯性巨大,注定了基金监管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2001年12月,基金业又出现基金集体“违规申购深高速事件”,令张景华备感震惊、愤怒和悲凉。此后,张景华被派往国外学习。从2003年年初至2007年5月,孙杰任基金部第三任主任。
  2001年到2007年,基金业朝着更加规范环境前行,呈现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加盟基金业,一批优秀的基金经理脱颖而出,例如,嘉实基金的邵健、易方达基金的吴欣荣等就是其中的典型。
  “我在2003年加盟嘉实基金,并自当年7月起任嘉实增长的基金经理。当时,基金业已经具有较深的研究水准和较高的国际化视野,我感到这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谈及当初自己为何选择公募基金,嘉实基金总经理助理邵健对《望东方周刊》说。在加盟嘉实前,邵健在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任行业公司部副经理。
  易方达基金的吴欣荣则是一位由基金公司自己培养出来的优秀基金经理。吴欣荣对《望东方周刊》表示,他在2001年从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就进入易方达基金公司,参与了公司的筹建。他先从研究员做起,后来任基金经理助理。从2003年下半年开始独立管理资金,2004年起正式担任基金科瑞的基金经理。
  吴欣荣说:“我学的是电机工程专业,在大学期间就把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锁定在证券业。基金业的工作很有挑战性,适合清华人自信和进取的风格。”
  在2005年之前的大熊市中,庄股全面崩盘,券商纷纷破产,但邵健、吴欣荣等基金经理凭借对价值投资理念的坚守,通过投资蓝筹股,为基民逆市取得了可观的正收益;2006年,市场迎来一轮大牛市,在熊市中已打好坚实基础的基金业获得了井喷式的大发展。
  2007年,上证指数在突破3000点之后,继续向前一路狂奔,股市泡沫持续放大。在暴利的驱使下,基金公司的发展策略纷纷由投资导向转向营销导向,很多基金公司通过基金大比例分红、复制、分拆等手段,比拼基金规模,进一步加剧了股市泡沫。
  在牛市的泡沫中,基金业的内幕交易、操纵股价等问题也重新抬头,基金“老鼠仓”猖獗,监管部门查处“老鼠仓”的决心大小成为业内外关注的焦点。在经过激烈的博弈之后,2007年5月起,证监会先后对上投摩根原基金经理唐建、南方基金原基金经理王黎敏立案调查。与此同时,孙杰被调离基金部主任职位,李正强成为第四任基金部主任。
  2008年3月至4月,证监会先后发出了对王黎敏和唐建的《行政处罚决定书》,两人分别被没收非法所得约150万元,罚款50万元。“违法所得真的只有150万元吗?这让我感到愕然。”一位业内人士感叹说。
  2009年上半年,证监会调整了内部分工,副主席姚刚接手副主席桂敏杰所分管的基金业务,有“券商屠夫”之称的吴清调任基金部主任。
  在姚刚分管基金业之后,放松行政管制,加强市场监管,成为基金部的主要工作思路。
  从2009年年初至日, 国内共成立了约400只新基金,接近前11年的总和。在很多明星基金经理“公奔私”的背景下,基金数量的大扩容令基金经理更显紧缺。
  与此同时,全球经济的动荡、A股市场的持续低迷和结构性失衡等,也加大了基金经理的投研难度和工作压力。
  光大保德信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钱钧对《望东方周刊》表示,公募基金是一个必须用业绩说话的行业。基金每天都公布净值,很多投资者对于基金业绩表现盯得很紧;而基金公司内部也有严格的考核制度。为了做好基金投资,基金经理每天晚上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一两点是很正常的事。长期的工作压力令不少基金经理的身体健康受到损害,有些人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更残酷的现实是,即使是一流的明星基金经理,他们所付出的艰苦努力却不一定能够在基金业绩上得到体现。2010年,小盘股飞涨,大盘股暴跌,市场仿佛又回到了1998年时的概念炒作时代。
  “现在的市场环境让我感到很不适应。”近7年来,曾为投资者取得近160亿元赢利的吴欣荣说,“我希望市场将来能够更加理性,更加公平,更能体现专业化的价值。”
整治“老鼠仓”三役:从暧昧到铁腕
日13:12&&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
  整治“老鼠仓”三役:从暧昧到铁腕
  “老鼠仓”无风险地损公肥私属于利用内幕信息以及运作资金的优势炒作股票,涉嫌利益剥夺和内幕交易。一己私欲置于钱财之上,结出“老鼠仓”的毒瘤
  文 | 吕爽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爰得我所。”“老鼠”之所以“硕”,原因在贪。一旦贪字落在钱财上,往往会造成人们无利不往的局面。
  基金经理利用 “老鼠仓”,在用公有资金拉升股价之前,先用自己或亲属,关系户,利益分享者的资金在低位基金建仓前买入,再用募集资金拉升股价到高位后个人仓位率先于基金卖出获取暴利。“老鼠仓”无风险地损公肥私属于利用内幕信息以及运作资金的优势炒作股票,属于利益剥夺和内幕交易。一己私欲置于钱财之上,结出“老鼠仓”的毒瘤。
  第一役:10年只抓两只小老属
  在中国基金发展的前10年,尽管监管部门出台了很多措施,用于防范基金“老鼠仓”侵犯公众利益。但在现实中,监管部门查处基金“老鼠仓”的成果寥寥。
  在2007年之前,监管部门没有能查出一起基金“老鼠仓”,这固然缘于“老鼠仓”通常比较隐秘,而监管部门又人手紧张、取证不易等原因,同时这也与有关方面的态度暧昧有关系。这种状况直到2007年至2008年才发生改变。
  2007年,上投摩根基金经理唐建和南方基金前基金经理王黎敏“老鼠仓”案发。日,证监会取消了两人的基金从业资格,没收全部非法所得并各处罚款50万元,两人因涉嫌“老鼠仓”而被证监会处以终身市场禁入的行政处罚。
  据悉,唐建“老鼠仓”案发是因为私人生活被前妻举报才被媒体发现,最后受到监管部门调查。
  南方宝元债券型基金基金经理王黎敏,是注册金融分析师(CFA),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的金融学硕士,有6年基金从业经历。
  这是中国基金业发展中一次重大“剿鼠”事件。但,“剿鼠”行动在彼时的中国基金业才刚刚拉开帷幕。唐建被称为中国基金“老鼠仓”第一人。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金入门书推荐 知乎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