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原材料大涨 落后产业,又是炒作吗

揭秘:原材料价格上涨谁是幕后黑手?稳定原材料价格有什么招数?
我的图书馆
揭秘:原材料价格上涨谁是幕后黑手?稳定原材料价格有什么招数?
【看点】近来,原材料价格疯涨,制造业企业毛利率迅速摊薄。虽然制造业大企业拥有规模效益,依靠巨大的出货量还可以维持生存,但小企业的生存就十分困难了。那么,到底谁在推动原材料价格上涨?稳定原材料价格有什么招数?观察者网专栏徐实详述。原材料价格疯涨,软包装等制造业企业毛利率迅速摊薄近来,原材料价格上涨给软包装等制造业企业带来很大压力。与2016年初的情况相比,PVC涨价60%,PE涨价40%,PP涨价30%,塑料涨价30%,纸箱涨30%, 玻璃涨价40%,铝材涨价30%,铁涨价30%。哪怕是2015年价格长期低迷的钢材,竟然也时来运转:商务部监测数据显示,10月31日至11月6日钢材价格环比上涨1.9%,连续6周上涨,累计涨幅6.1%,价格创5月初以来新高。成本的压力自然很快传导到软包装等制造业企业,毛利率迅速摊薄的日子并不好过。2014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的利润率仅为2.7%,与美国制造业企业相差巨大。此时出现原材料价格上涨,可谓“屋漏偏逢连夜雨”。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支柱,上述局面肯定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所以需要尽量消除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影响。推动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幕后黑手是谁?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是多方面因素“扎堆”出现导致的结果。主要因素包括:一、能源价格上涨2016年以来,煤价走势可以用“步步惊心”来形容,看看下图就明白了。对于这轮煤价上涨,业内人士已经给出了精辟的分析:压缩合规产能对煤价暴涨的作用不大,不合规的“黑煤”产能被压制才是煤价大幅调涨的主要原因。“黑煤”即证件不全或不按规程生产的矿出产的煤。2016年,国家期望通过煤炭企业压缩16%的产能。但在严查整治的情况下,行业中多年违规生产的“黑煤”直接消失,导致在减产16%的基础上又减产了20%,实际产能减少36%以上。这36%产能的减少,是这次煤炭暴涨最主要的原因。煤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来源。煤价上涨,必然带动金属冶炼和电力成本的上升,这种成本压力自然传导到钢材、铝材等原材料上。二、化工原料供给出现问题近半年来,上游化工原料开始猛涨。TDI(甲苯二异氰酸酯)从年初的1万/吨狂涨到5万/吨;新戊二醇从6000元/吨左右涨到了13800元/吨。与年初相比,市场售价涨幅超过了50%的品种相当多,很多品种涨幅高达一倍甚至超过一倍,例如顺丁橡胶、丙酮、丙烯、丁二烯、顺丁橡胶等。由于生产技术壁垒较高,TDI行业生产企业较少,行业长期呈现寡头垄断格局。2016年3月以来全球范围TDI供应已经开始出现收缩,三井鹿岛11.7 万吨的TDI装置受到日本地震影响意外停车,并且已经于5月份正式宣布按计划永久关闭。在欧美地区主力厂家中,法国Vencorex 和美国科思创在集中检修,巴斯夫装置因故障延迟开车,拜耳装置出现故障需要检修。一系列原因使得国外TDI 市场供应整体收缩,而国内产能供不应求。新戊二醇等化工原料的涨价,也多源于近期市场供应的不稳定。我国的化工原料生产虽有局部产能过剩,但仍有TDI、PX(对二甲苯)等重要化工原料处于产能不足的状况。说到这里,不得不批评一下国内的“环保小清新”——这些人一听说某地要兴建石化企业,无论技术水平和环评结果如何,一个个义愤填膺地高呼“不要工业,要蓝天绿水”。问题在于,他们吃穿用度中的工业品难道都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待到“小清新”添置新衣、装修家居的时候发现钱包大出血,他们就该老实了。环保与经济发展如何兼得,也是中国经济面临的困境之一三、运输价格上涨交通运输部、公安部《超限运输车辆行驶公路管理规定》自9月21日起施行。新规堪称史上最严治超措施。依照规定,实施之日起,国内公路运输超限超载标准吨位全线降低,如载重量最大的6轴汽车列车超载标准由此前的55吨降至49吨,4轴货运单车超载标准由40吨降至31吨,降幅高达9吨。治理超载有利于道路安全,势在必行。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哪怕是正确的政策也存在成本。以6轴汽车列车为例,新规出台后,总重不得超49吨,总高不得超4米;原来总重(55吨) - 车皮(16.5吨) =实际载重(38.5吨)。假设运费成本为100元/吨,那么总运费为3850元/车;现在运费总金额不变,实际载重变成了28.8吨,也就是说,每吨货物的运输成本为133.6元,运费单价实际上已经上涨了33.6%。如果再加上相应增加的税费,运输单价至少上涨了35%-38%。原材料生产地和作为用户的制造业企业毕竟存在地理上的距离,运输价格上涨等于提高了原材料的实际使用成本,承受这种成本压力的还是软包装等制造业企业。世上很多事很难两全: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表示,中国每年因为道路交通事故造成超过20万人死亡;70%的交通事故是由车辆超限超载引起,50%的群死群伤事故与超限超载有直接关系。考虑到上述触目惊心的数字,“史上最严治超措施”势在必行。至于由此产生的运输成本,权当是全民缴纳的“道路安全税”好了。四、人民币贬值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制造业产品出口,而对原材料进口来说恰恰不是好消息。美元兑换人民币的汇率中间价由2016年初的6.49左右,变成了现在的6.9左右。也就是说,不到一年的工夫,人民币已经贬值近6%。稳定原材料价格,有什么招数?为了软包装等制造业的稳定发展,稳定原材料价格已是当务之急。根据上述4方面因素,可以采取以下对症下药的手段:一、稳定能源产能煤价上涨这事也要一分为二地看。煤价上涨毕竟说明各地对违规生产的“黑煤”的治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与之相关的煤炭物流园、煤场、洗煤厂纷纷消失。这意味着煤炭行业的主导权将更多集中在大型国企手中。据煤炭协会粗略估计,2015年国企在煤产量中所占比例在70%以上。国企产能的实际占比在“黑煤”消失的背景下将进一步提升,这意味着国家对于煤矿产能具有更强的掌控能力。只要国家根据市场形势,稳定现有煤矿的产能,煤价在供给稳定的情况下必然逐步回落,带动钢材、有色金属和电价的回落。这部分原材料价格是可以较好控制的。二、稳步推进化工业建设国外几个化工企业停产,就能造成国内化工原料价格暴涨,稍有常识的人都会意识到这是个问题。我国应注重化工行业的整体布局,一方面要防治局部产能过剩、避免造成浪费,另一方面要保证主要化工原料的自给——说得直白一些,该上的化工项目还得上。打铁必须自己硬,新化工项目要事先做好技术论证、安全制度和环境评价工作,在安全生产方面无懈可击。地方政府也要对其进行严格督导,防止疏漏。在此前提下,地方政府应下大力气做好群众工作,晓之以利喻之以义,使得化工项目在多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下顺利投产。政府一是要坚决掌握舆论的主导权,防止不学无术的“公知”和“环保小清新”兴风作浪,让广大群众意识到,阻碍国家工业化进程的人终将成为历史罪人;二是要坚持必要的原则、杜绝“按闹分配”,不能因为某些群众一时有情绪就放弃原则、畏缩不前。三、积极发展物流,降低运输成本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史上最严治超措施”的影响仅限于公路运输,而公路运输并不是唯一的运输方式。国内现成的低成本运输方式还有2种——铁路和内河航运。长期以来,长距离铁路货运的成本显著低于公路货运。但以前铁路货运的服务确实有不到位之处,一不提供“门到门”的服务,拉到车站了事;二是时间调度不到位,到货时间不能精确到日,甚至有相差一个星期的状况。这两大缺点使得铁路货运的业务逐渐流向了公路货运,2015年全国铁路累计完成货运量33.6亿吨,同比下降11.9%。不过,公路运输成本上涨之后,铁路货运的优势又重新变得明显起来。2016年10月,国家铁路全月货物发送量完成24440万吨,同比增长8.4%,这是连续第3个月实现正增长。由此可见,通过铁路的传统优势来控制运输成本已被诸多企业接受。时来运转之际,铁路货运部门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应尽快改善管理、解决服务不到位的问题,培养更多稳定的客户。可采取的具体手段包括:1,发展铁路——公路联运铁路货运走多数路程,公路货运完成车站和厂房之间的运输,真正实现“门到门”服务。找些规模较大、口碑较好的公路运输企业作为合作伙伴,应该不是难事。2,提高调度水平,尽快实现精确到日的车皮发送服务我国内河航运主要集中在长江水系、珠江水系和淮河水系,加上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南的部分。近年来,我国内河航运的货运量增长迅速,内河运输船舶大型化趋势十分明显(因为运营小型船舶利润率太低)。2014年安徽省港口吞吐量达43838万吨(其中长江水系36750万吨,淮河水系7088万吨),居省级内河港口吞吐量第2位,其中集装箱吞吐量76.4万标箱。但是我国内河航运企业仍呈现“小、散、乱”的状况,与海运企业的高度整合形成了鲜明对比。国家应推动内河航运企业的整合,在有条件的省份组建规模较大的内河航运国企、整合现有运力;还可以建立电商平台,以及联结船舶、船闸、港务局的自动化调度系统,充分提高资源利用率。力争在较短时间内,通过力量的整合,使得内河航运具备“第二铁路”的运力,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三峡船闸月度通过货运量破千万吨,现在正是内河航运发展的黄金时期四、推动人民币的国际结算进口原材料涨价是因为货款以美元结算,而人民币对美元贬值。如果原材料进口以人民币结算,涨价的问题就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不过这个问题不是单个企业可以解决的,因为单个企业既没有定价权,也无力推动人民币的国际结算。这样的事情,还得由国家出面解决。不过,现在倒真是国家出面推动人民币国际结算的大好时机,因为中国是世界上唯一能够维持较快经济增长的大型经济体,诸多原材料出口国有求于中国,正等着米下锅呢。所以,解决原材料进口的问题,要同时发动上线和下线的手段。上线的手段,是由国家出面谈判,将原材料出口国的银行纳入人民币结算体系和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俄罗斯占领克里米亚后,已被西方国家制裁得“营养不良”,所以俄罗斯外贸银行已于2016年3月加入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下线的手段,是由大型国企出面罩着各路中小企业,成立价格联盟,行使集体谈判权。这不是什么新鲜事,1997年国家放开生产企业自营进出口权之前,就曾有过类似的格局。不过,新格局与旧格局有所不同——中小企业是自愿而不是被迫加入集体谈判的,加入集体谈判是为了增加定价的话语权。通过集体谈判确实有可能迫使外国原材料生产企业降价并采取人民币结算:是俄罗斯企业更需要出口原木,还是我们更需要进口俄罗斯企业的原木呢?——别国的原木有得是,俄罗斯却不容易找到大买家。抑制原材料价格上涨需要国家力量的必要介入,但回落仍需一个过程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问题不是没有解决办法,但是本文的分析充分说明,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国家力量的必要介入。如果某些“小清新”坚持“自由市场万能”的迷信不动摇,那就让他们的钱包多出一阵子血好了——这将是最好的政治经济学教育。即使有国家力量的及时介入,原材料价格的回落也需要一个过程,制造业利润率较低的状况在短期内不易改变。客观地说,当前的经济环境,制造业的小企业生存比较困难。而制造业的大企业拥有规模效益,可以依靠巨大的出货量、在单位利润摊薄的情况下维持生存。即使有国家力量的及时介入,原材料价格的回落也需要一个过程,制造业利润率较低的状况在短期内不易改变。客观地说,当前的经济环境,制造业的小企业生存比较困难。而制造业的大企业拥有规模效益,可以依靠巨大的出货量、在单位利润摊薄的情况下维持生存。(来源: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徐实)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分享本文到:
在微信上关注24楼影院
movie24luo
日,安徽合肥一家钢铁企业的职工在炼钢炉前忙碌。(视觉中国/图)
煤炭、钢铁等原材料价格暴涨,让正在忙于去产能的中国经济多了另外一重&保供给&的新任务。这意味着什么?
涨价,正悄悄成为中国经济工业血脉的&主旋律&。
日,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发布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5500大卡)连续18周上涨,达607元/吨,相比年初的371元/吨,涨幅达63.6%。
据卓创资讯监测,10月9日唐山带钢232&355系列带钢出厂价格2760元/吨,较年内低点涨幅980元/吨。
除了钢铁、煤炭等基础性物资之外,原材料市场涨声一片。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11月中旬,据对24个省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测显示,与11月上旬相比,42种产品价格上涨,其中电解铜、焦炭涨幅超10%。
这波行情让人有些猝不及防。原本,去产能一直应该是2016全年经济工作的主基调之一,但11月3日,国家发改委召开&规范煤炭企业价格提醒告诫会&,强调要高度关注重视煤价过快上涨,要求抑制煤价过快上涨,先进产能尽快释放产量,保障冬春季煤炭供应&&&保供给&这一新词脱颖而出,在经济工作中频频亮相。
一边&去产能&,一边&保供给&,原材料市场呈现出一幅奇特的景象。
突然的幸福
钢材价格较2015年涨了将近一倍,&去年连汤都没得喝,今年可以吃上肉了。&
刚刚坐下来10分钟时间不到,丁小平就接了3个业务电话。由于钢铁价格涨幅过快,拿货、出货的定价调整由原来的半月一次,一周两次,变为现在甚至每天都要实时更新。于是,盯紧期货市场指数与上游钢铁厂动向,成为每天必修课。
丁小平是广东易创贸易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他们公司的规模在华南最大的钢贸市场广东乐从钢铁世界中属于一线行列。在钢铁行业摸爬滚打多年,对市场的经验判断愈发谨小慎微起来。
&市场变得太快了,你根本反应不过来。&他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钢材市场从春节之后急速升温,到11月份的最高点之时,市场均价将近是2015年的两倍。&去年连汤都没得喝,今年可以吃上肉了。&
好日子来得太快,不得不让他心里发虚,因为惨淡的行业境况距离现在没有过去多久时间,回忆起来至今触目惊心。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2015年10月份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钢材价格已连续4年下跌,当年9月末,CSPI(钢铁协会钢材综合价格指数)指数为61.19点,10月第三周跌至59.83点,比年初下跌28%,跌幅超过2014年全年的跌幅。
2015年,全国钢企前三季度主营业务亏损超过500亿元。其时,中国重点统计钢企的钢材销售结算价格不足1.6元/斤,早已跌破&白菜价&。
&比白菜便宜多了,凡是跟钢材生意有关的,都亏得要死。&关浩勇是广东乐从钢材世界有限公司的客户经理,入行时间虽然不长,却见识了这一资金密集型行业的大起大落。&钢厂把门关了,都比生产赚得多,钢贸公司把钱存银行,业绩都比开门做生意好很多。&他说。
关浩勇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入驻钢材世界的老板,至少得上千万身家起步,行情好的时候,密密麻麻的大货车旁边,停满了奔驰、宝马等豪车。授信最宽松之时,做钢材生意的老板几乎不用抵押,就可以从银行拿到贷款。
在2014年、2015年市场跌至冰点时,很多老板&跑路&,剩下的也大多&节衣缩食&不知自己能否熬过寒冬,却不料在这轮突然涨价中赚得盆满钵满。
相较于钢贸公司的随行就市、快进快出,钢铁企业往往船大难调头,但也尝到这波行情的甜头。
&比去年好太多了,很多钢厂基本可以持平,有的还能赢利。&杨永昌是江苏一家中型钢厂的经理,他说,过去两三年的行业最低点,让人悲观地认为整个行业在三五年甚至更长一段时间内都难有起色,没想到行情冷热翻转如此迅速。
与钢铁拴在一根绳子上的煤炭,经历了同样的冰火两重天。
日,秦皇岛海运煤炭交易市场发布的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5500大卡)连续18周上涨,达607元/吨,相比2015年初的371元/吨,涨幅达63.6%。
仅仅是一年多前,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15年上半年,全国大中型煤炭企业亏损面已达70%以上,黑、吉、辽、冀、鲁、皖等省份煤炭行业整体亏损。
在华南最大的钢贸市场广东乐从钢铁世界,钢贸企业一年时间内体验了冰火两重天。(南方周末记者 李在磊/图)
去产能VS保供给
2016年上半年,经济工作的主基调仍然是去产能,到了2016年9月份,由于原材料上涨过快,保供给又频繁在经济工作会议中被提及。
市场瞬息万变,措手不及的不仅仅只是钢贸企业。
2015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把&去产能&列为2016年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之首。4月以来,国家安监总局推出新的煤炭限产政策,要求煤炭企业将每年的工作日从330天减少到276天。
然而,在2016年春节之后,情势就已经悄然生变。国家统计局公布的3月上旬流通领域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变动情况显示,全国动力煤价格上涨明显。
此后大半年,基础原材料基本保持了上涨趋势。然而,去产能仍是经济工作的重点。8月4日召开的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和脱困发展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仍然强调,钢铁煤炭化解过剩产能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要以背水一战的决心和壮士断腕的勇气,确保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8月下旬起,部际联席会议组成10个组赴各省份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进行去产能督查,&进一步宣传政策,传导压力,督促进度&。
到了9月份,形势急转直下。9月8日,国家发改委召集神华、中煤等数十家大型煤炭企业,召开了稳定煤炭供应、抑制煤价过快上涨预案启动工作会议。
国信期货煤炭钢铁分析师施雨辰分析认为,国家层面的去产能政策是此轮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始作俑者。她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经过调研发现,煤炭去产能力度很大,截至2016年11月份,全国煤炭行业产能足足去掉了10%左右。
&供给在短时间内减少了很多,导致煤价上涨得很快。&施雨辰说。
9月28日,最新一期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报收于561元/吨,继续刷新年内最高纪录。这已经是该价格指数连续十四期上涨,较年初累计涨幅达到了51.2%。而市场实际现货成交价格达到了570元/吨左右。
在此前后,保供给开始频繁被经济工作会议提及。
9月27日,发改委召开保障冬季煤炭稳定供应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会议宣布,符合一定条件的煤矿,可以在276&330个工作日之间释放产能,没有参与产能释放的煤矿仍要严格执行276个工作日制度。产能释放期限暂定为日至日。
然而,煤价仍然一路飙升。10月19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升至577元/吨,比年初累计上涨55.5%。
10月25日,国家发改委同能源局、煤矿安监局和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召开重点煤炭企业座谈会,22家煤炭企业负责人参加。据悉,发改委在会上表示,&希望煤炭价格不要再上涨&。
到了11月3日,发改委又召开了&规范煤炭企业价格提醒告诫会&,强调:高度关注重视煤价过快上涨,要求抑制煤价过快上涨、先进产能尽快释放产量、保障冬春季煤炭供应,同时要坚持去产能决心不动摇。
此时,去产能与保供给在同一场合同时被明确强调。
&去产能就是把你弄走,让你去休息,这不叫去产能,而是限制产能。&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说。在他看来,短期内的价格上涨,并没有改变产能过剩的基本格局,去产能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去产能并不妨碍保供应,去产能也是为了稳价格,它们之间没有矛盾。但有时政府的行政手段去产能,难以掌握动态,容易导致短期内的大起大落。
紧接着,11月9日环渤海动力煤价格指数环比下降1元/吨,结束了之前的11连涨。到11月23日,该指数已经连续3期下跌。
涨价的链条
供给减少、汇率波动以及市场炒作,都推动了原材料价格上涨。但下游制造业,并不敢贸然涨价。
正是最为基础的煤炭,触发了价格多米诺反应的第一块骨牌。
2016年2月,国务院先后下发《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明确表示,从2016年开始,用3至5年的时间,煤炭行业再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较大幅度压缩煤炭产能。
&大国企的领导执行力提高。&东方煤炭电子交易中心副总经理解天勇密切关注煤炭行业政策动向。他开门见山向南方周末记者介绍,此轮煤炭价格上涨的起点,源自去产能的政策因素。
解天勇认为,与以往很多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流于形式不同,今年,限产(实行276天工作日制度)、去产能(关井)都得到了较为严格的执行。尤其是北方入冬后,煤矿恢复生产也较为困难,导致产能过剩的大背景下,出现了阶段性的供小于求的局面。
&尽管目前数据不方便透露,但今年2.5亿吨的煤炭去产能目标任务超额完成已成定局。&11月23日,在2017年度全国煤炭交易会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副会长姜智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透露。
煤炭价格上涨,直接带动钢铁价格上涨。&主要是原材料涨价了,钢铁价格自然也要涨。&杨永昌说,钢铁企业处境相对改善很多,但是钢材涨价是迫于上游煤炭价格上涨,利润并没有突出的增加。
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波动,也推升了炼钢厂原材料成本。&相当于铁矿石变贵了,对钢铁企业影响还是很大的。&杨永昌说。
随着煤炭、钢材价格波动,连锁反应开始了。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11月中旬,据对24个省份流通领域9大类50种重要生产资料市场价格的监测显示,与11月上旬相比,42种产品价格上涨。
从事期货行业的陈骏,眼睁睁看着煤炭、钢铁期指扶摇直上。他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明显感觉到热钱正源源不断流向原材料市场。
林伯强也认为,市场炒作放大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效应。他分析了宏观数据与产业数据后发现,此轮原材料上涨,价格上涨幅度要远远高于使用量的增长,存在着强烈的市场投机行为。
&比如说我买来3吨钢材,用掉2吨,这样对价格才有提升作用。但我只用掉1吨,还囤了2吨,这对价格而言没有长期的支撑力。&林伯强说,此轮价格上涨后增加的出货量,并没有被下游制造业企业消耗掉,而是变成了库存。
&从没出现过断货的情况,只要有钱,随时可以交货。&丁小平说,相对于价格暴涨,钢材&并不缺货&。
他也观察到,下游制造业企业并没有相应涨价。他们下游客户包括五金加工厂、机械配件厂等等多种类型企业,都对原材料涨价感到&压力山大&,但都不敢涨价,&怕没人买&。
&影响当然很大了,利润空间压缩得很厉害。&谭彬是珠三角一家陶瓷企业的销售人员。进入2016年之后,他的订单量出现了微弱的增加,但是行业回暖并没有让他感到多么轻松,因为业绩抽成反而减少了。老板的解释是,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速度过快,公司销量虽然缓慢增长,但是利润却出现了下降。
谭彬告诉南方周末记者,2015年,陶瓷业业绩掉到近些年历史最差水平。2016年出现了回暖苗头,但是势头并不强劲,所以不敢贸然提价。
这样的情况让丁小平心里感到不踏实,虽然短期内价格暴涨能赚到快钱,但损耗了下游制造业的利益,&我们是真心希望制造业好,只有他们好了,我们才能一直赚钱&。
上一页1下一页
冯禹丁 肖华 助理编辑 温翠玲 实习生 陈敏
如果一个行业长期产能过剩,僵尸企业无法出清,那一定有什么妨碍了市场起作用。例如,对一些地方...
自2003年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坚决遏制严重过剩行业盲目扩张的892号文件,“去产能”就伴随...
与以往的行政手段不同,本轮河北钢铁业去产能方式,主要是市场淘汰。徘徊在生死边缘的钢企,或者...
“煤二代”的好日子到头了,但又很难离开体制。虽然还不到30岁,但好似已经经历了一个再难回头...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供需关系的转变使煤价猛涨,过去几年“过得凄凉”的煤炭企业突然迎来了属于他...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供需关系的转变使煤价猛涨,过去几年“过得凄凉”的煤炭企业突然迎来了属于他...您好,欢迎来到中国珠宝招商网!【】【免费注册】您好,欢迎访问【管理中心】【】
24小时内快速回复
您的位置: →
原材料价格暴涨对珠宝行业是非常大的伤害
发布者:[linaijuan]&&时间: 17:35&&浏览次数:[907]
&& 来源:中国珠宝招商网&&
前几年珠宝行业的发展,有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各种原材料的价格暴涨。很多珠宝经营者躺在涨价的温床中,每天计算着自己手中的货品又增值了多少,这样的日子,每天睡觉都是笑醒的。
但是这种比天上掉馅饼还好的日子毕竟不会太长,果不其然珠宝行业突然由盛夏急转入寒冬,自信的珠宝商家依然相信手中的珠宝依然会涨价,不会掉价,但是整个行业似乎进入了冰冻期,货品流转也似乎一下子被冻僵了一样,连降价的机会都没有留给大家。
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这样的状况呢?原材价格过快的上涨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当然正好赶上国内经济转型导致的低迷也是很重要的原因,但这是外因,而价格过快上涨属于内因,这个内因是需要我们整个行业反思和吸取教训的。接下来就剖析一下原材料过快上涨对珠宝行业的伤害的一些原理和原因。
观点1:珠宝原材料持续的上涨是正常的,也是有利于行业发展的
珠宝行业消费有个特点就是买涨不买跌,因为消费者在购买珠宝时依然抱有保值升值的心态。从这个角度上来讲这是珠宝行业的特性所决定的,珠宝本身也的确具备一定的保值和增值的功能,当然这个保值和增值是相对其他的消费品而言的。比如衣服,即使再贵的衣服,用过之后它的价值就是穿的功能,除了这价值,其他价值就基本为零了,但是珠宝首饰依然是有价值的,即使这个价值可能比买来时是贬值的,但是它依然有价值,而且也能够去兑换这个价值,所以我一直认为所谓的珠宝的保值增值应该从这个角度理解。
因为珠宝本身具备这样的特性,所以经营者和消费者去追求珠宝的保值增值也无可厚非,那么买涨不买跌也是一个正常心理。既然消费者有这种心理,那么我们就要按照这种心理去发展珠宝行业,所以珠宝要保持持续的涨价,但绝不能过快的涨价,因为过快一定是不可持续的,暴涨过后也一定容易出现暴跌,而珠宝的暴跌不仅会阻碍消费者购买,还会让消费者对珠宝的保值增值产生怀疑,这样就绝对不利于珠宝消费者的培养。
在这一点上,钻石的价格体系就维护和把控的非常好,几乎是持续的涨价,当然其涨的幅度不会很大,并且在经济大环境不好的的时候也会降价,但是这样降价能让消费者接受,因为消费者也明白这是受大的经济环境影响所导致的,消费者对钻石的信心依然在。反观近年我们国内操控的很多品类的暴涨暴跌,非常明显是人为炒作所为,这种行为会让消费者对宝石品类的信心大大降低,当消费者对某类宝石的信心丧失后,那么这个宝石也就基本被消费者打进了冷宫。
观点2:除了国际公认的五大宝石,其他宝石不具备被炒作的特性
在国际的宝石行业,五大宝石是国际公认的,这五大宝石能够被国际公认一定是因为它们在宝石特性上有与众不同之处,而其他宝石没有被划分进来也一定有其弊端之处。当然宝石也如人,有缺点也不怕,毕竟还是天然的宝石,但问题出在珠宝商人为的进行包装和炒作,非要把某些宝石讲成什么大宝石的替代品,然后炒高其价格。当一个有缺陷的宝石其价格越来越接近大宝石价格时,不是这个宝石会“枝头麻雀变凤凰”而是它的死期已经不远了,因为麻雀毕竟是麻雀的。
其他宝石虽然和五大宝石比没有那么完美,但是也各有其特点和特色,倘若其价格不高,加上一些时尚的设计,成为装扮美丽时尚珠宝饰品,也会有很广阔的消费群体的。但是很多珠宝商把利益都盯在短期的增值这块,开始大肆的囤积和爆炒,而没有想到珠宝最终还是要消费者接受和买单的,而最后活生生的把自己变成了接盘侠。
观点3:价格过快的上涨会大大削弱对产品款式的研发意愿和能力
珠宝原材料是珠宝设计的重要素材,如果珠宝原材料价格不高的话,那么珠宝设计师及企业会更加有意愿在款式开发上进行投入,挖掘并创造珠宝的附加价值。但当原材料价格过高时,那么商家更愿意突出的是材料本身,而且对一些设计师或企业来讲,开发过多的款式,占压的资金也是非常巨大的,导致设计师和企业即使有意愿也没有能力开发更多的款式。
比如几年前行业在大谈特谈设计师品牌发展时,那时就发现:其实一个设计师一年赚的钱可能都不够买几个像样宝石,那么你让设计师如何能够设计并制作做出自己的产品呢?而设计师没有自己的成品呈现给大家,又如何让消费者认知和喜欢呢?
不是所有的珠宝都像五大宝石一样,往保值增值以及收藏方向发展,其他的宝石就应该更多的体现其时尚或个性之美,当然这就需要通过设计制作来体现,可是暴涨的原材对珠宝设计绝对是一个梗,一个很大的梗,在阻碍着珠宝行业设计的发展。
观点4:价格过快的上涨不利于整个市场的培养和培育
这个观点的产生是几年前和行业几位非常优秀的珠宝零售商交流得来的。他们都是国内珠宝行业非常知名的珠宝零售商,拥有良好的行业高度和理念,拥有极强的珠宝专业知识和实践,关键是他们所经营的珠宝零售品牌都在当地处于领先地位。同时他们对翡翠也是非常的情有独钟,也在极其用心并专业的经营着翡翠,销售业绩也非常好。但随着翡翠的几次暴涨,这几位行业先辈都不约而同的讲:现在已经不太敢玩翡翠了,不知道怎么卖给消费者了,因为当年卖给消费者的价格拿回来再去进同样的货都进不到了。他们不但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们在不断削弱对翡翠的经营。听过他们感受,也对翡翠行业产生了深深的忧虑,虽然那个时候翡翠行业还是在如火如荼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珠宝行业这么多年的发展,每个品类能够被消费者认知的前提就是需要经营者去教育,但当时教育消费者最大的力量就是珠宝零售商,而因为价格的暴涨,导致珠宝零售商已经怕了或者没资本去玩了的时候,那么谁来教育消费者?没有人愿意去做消费者的教育,那么消费者又怎么会去认知、喜欢并购买这个珠宝品类的产品呢?
从这个活生生的例子,我们就很容易明白珠宝原材的暴涨一定是不利于珠宝市场的培养和培育的,因为它会把整个培育的土壤全部废掉,没有了相应的土壤,培育也就成了无稽之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中国珠宝招商网无关。中国珠宝招商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关键词:珠宝原材料,珠宝行业
『』『』『返回首页』
珠宝模特推荐
年龄:25岁
身高:185cm
体重:43公斤
年龄:33岁
身高:168cm
体重:47公斤
年龄:27岁
身高:168cm
体重:47公斤
年龄:24岁
身高:172cm
体重:55公斤
年龄:37岁
身高:180cm
体重:47公斤
展会新闻报道
珠宝行业交流群:
钻石加盟群:
金银加盟群:
玉石翡翠加盟群:
彩宝加盟群:
┆广告服务┆友情链接┆帮助中心┆招贤纳士┆┆┆┆┆客服问答┆专题
版权所有 河南省仲谋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
www.zb580.tv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本站是专业提供、玉石加盟、、、银饰加盟、等网络招商平台及招商企业名录
本站只起到信息平台作用,不为交易经过负任何责任,请双方谨慎交易,以确保您的权益。
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提供假冒伪劣珠宝产品图片,及虚假宣传资料信息
未经中国珠宝招商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侵犯版权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信部原材料工业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