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CO大清退 关于退还虚拟货币币时代是否就此终结

ICO(Initial Coin Offerings),即首次代币出售。 ICO 是区块链公司的一种典型融资方式,即创造一种数字货币再将它出售给投资者。ICO这种融资模式,在国内外饱受争议,市场鱼龙混杂,圈钱现象层出不穷。9月4日下午,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公告:ICO是未经批准非法融资行为。
分享专题至:
代币发行融资(ICO)是指融资主体通过代币的违规发售、流通,向投资者筹集比特币、以太币等所谓“虚拟货币”,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
“大家购买ICO币(后改名为“爱科币”)时价格每个6元、7元、8元、9元的都有,但目前ICO币网给予回收价格每个0.9元每个,这个价格是万万不能接受的。”一位投资者代表表示。
9月8日晚间,财新报道称,监管当局决定关闭中国境内虚拟货币的交易所。有业内人士向新浪财经确认了此消息。据了解,中国境内三大比特币交易平台包括“火币网”、“OKcoin”、“比特币中国”。
从交易平台人士处了解到,“如今所有的国内代币做了退币处理,按照比例退到投资人的账户,基本都是以ICO的初始价。不过,二级市场回购方面,各家做法还存在差异,有些尚未公布具体方案。未来仍然能够正常交易的估计只是一些国外的主流虚拟货币,比如比特币(BTC)、以太币(ETH)等。”
七部委联合监管之下,ICO平台融资将“一刀切”停止,而比特币等数字货币市场也受到冲击。但此次公告或许只是开始,在数字货币发展迅猛的态势下,仍有可能衍生出其他发展模式,而对其监管的法律和政策或仍需进一步明确。
对ICO发行中的“代币”而言,各国认定不一,或认定其为资产、证券、私人货币,但对于ICO本身而言,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监管机构开始考虑将其定义为证券发行行为。
在市场见证ICO暴利时代终结的这个时刻,“金稳委”效应初现下的ICO整治路径亦浮出水面。穿透式监管视角下,这是一场没有悬念的“猫鼠”较量,类技术精英们引发的造富幻象恐随之破灭。
截至记者发稿,多家大型交易平台(包括此前没有ICO代币交易、且不在60多家ICO代币交易平台名单中)回应第一财经记者称,尚未收到通知。
市场中仍有投资人“刀口舔血”。从各种虚拟货币价格一周走势看,《公告》发布后,其价格应声大跌,两天后就开始反弹,相关论坛、微信群中有投资人晒出抢反弹的“成绩单”。
ICO监管一度引发比特币、以太坊等数字货币恐慌性抛售,但似乎并未摧毁数字货币投机者们的信心,在比特币暴跌逾5600人民币(逾20%)后,多头已卷土重来趁机抄底。
目前部分ICO项目和投资者正在考虑转身前往海外市场寻求代币的投融资机会。然而据记者了解,目前主流海外市场也对ICO采取了较为严格的监管限制。除此前美国证监会(SEC)将ICO纳入美国《证券法》监管外,数字资产行业发展较快的韩国、日本等地区也对ICO监管持强硬态度。
代币“龙头”NEO(曾用名“小蚁股”)表示,在中国央行宣布首次代币发行(ICO)融资非法之后,其将退还用户投入的比特币。NEO是以市场价值计第12大的加密货币。用户可以在10月17日之前申请全部退回所投入的比特币。
针对央行等7部委ICO监管,自称“中国比特币首富”的投资人李笑来通过其个人微博回应称,将配合相关清退工作。
监管落地,使几个月来甚嚣尘上的ICO造富幻梦归于破灭。
进入2017年以来,ICO现象迅速升温。公开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国内已完成的ICO项目共计65个,累计融资规模26.16亿元,累计参与人次达10.5万。事实上,新增ICO项目大多与区块链开发毫无关系,甚至一些传销组织也乘虚而入。
也许是觉得公众太傻逼了,太好骗钱了,李笑来和薛蛮子开始戏弄大众。于是,他们共同站台一个宣称以草泥马为本位的马勒戈币,仅仅只有一个概念......有了李笑来和薛蛮子站台,以草泥马为本位的马勒戈币,成功实现融资1500万元人民币。
较为优质的路演项目会邀请币圈知名人士“站台”,内容多以看好币值上升前景为主,项目负责人会介绍ICO项目产品内容、未来规划等。较“次”的路演则更像“推销活动”,项目负责人会着力强调收益,模糊项目本身。
ICO的门槛低,谁都能参与,很多参与的投资者并不具有风险识别能力,也无法准确判断风险。在打掉坏的项目之后,正本清源,后续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监管措施,以其他的形式进行。
这种途径被称为ICO((Initial Coin Offering),如同名字一样,它与股票市场的IPO有着高度的类似:一个项目方通过互联网筹集用户手中的数字虚拟货币——这些虚拟货币拥有较好的流通性,在市场上售出即可得到项目需要的资金。
互联网上推销电子虚拟币的金融传销骗局中,名声最为狼藉的当属“百川币”。通过分层级、拉人头、赚奖励的方式,福建百川币公司法人代表周运煌只用了不到一年时间,便建立起“百川币”多级金字塔形传销活动王国,范围涉及24个省区市90余万会员,会员层级多达253层,涉案金额21亿元。
ICO(Initial Coin Offerings),即首次代币出售。 ICO 是区块链公司的一种典型融资方式,即创造一种数字货币再将它出售给投资者,这里套用了IPO(首次公开募集股票)的概念。部分山寨币ICO项目涉嫌非法集资,请投资者谨防受骗!
6月底,“比特币首富”李笑来的第一个ICO项目EOS白皮书问世。尽管面临种种质疑,但EOS短短五天内融到了1.85亿美元。日,EOS的整体市值达到了近50亿美元。有人称之为“价值50亿美元的空气”。
选举、颜值、竞技、自由行、白酒、黄金、婚恋、社交、汽车等看似与ICO无关的项目一窝蜂涌向市场。随之而来的还有对ICO项目的质疑。“90%的ICO项目都不靠谱”,著名天使投资人薛蛮子,神州数字CEO、天使投资人孙江涛看法一致。
  自9月15日起,国内的虚拟货币交易所已经停止了用户充值和新用户注册功能,当前的比特币交易,只是存量的玩家在参与而已,大家看看就好,不必动心。
  新浪财经讯 9月29日,据Bitstamp报价平台,比特币价格跌破4100美元,最低至4065美元。国内报价平台中,币行数据显示比特币价格跌破25000元人民币,最低至24533元。
稍早,韩国禁止国内进行所有形式的首次代币发行(ICO)。据韩国金融服务委员会公告,韩国金融当局将禁止各种形式的首次代币发行(ICO),称市场过热和欺诈风险加大等副作用引人担忧。
目前,韩国比特币交易量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日本和美国。
此前的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下发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紧急叫停ICO融资,并要求清理整顿ICO平台。
  新浪财经讯 9月29日,媒体称,韩国禁止国内进行所有形式的首次代币发行(ICO)。
目前,韩国比特币交易量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日本。
此前的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下发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紧急叫停ICO融资后,并发文要求清理整顿ICO平台。
中国人民银行文件指出,代币发行融资是指融资主体通过代币的违规发售、流通,向投资者筹集比特币、以太币等所谓“虚拟货币”,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有关部门将密切监测有关动态,加强与司法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工作协同,按照现行工作机制,严格执法,坚决治理市场乱象。发现涉嫌犯罪问题,将移送司法机关。
代币发行融资中使用的代币或“虚拟货币”不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也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
  作为投资者,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是哪些人在P2P平台上借款?
  (全景图片)
ICO三方亲述清退经历:高位接盘者不忍“割肉”离场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蔡越坤 &
自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发文叫停ICO交易并应做出清退安排合理保护投资者权益以来,国内发行ICO币项目的企业陆续开始清退投资者所持ICO币。
不过,有部分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以高价购买ICO币,而清退时是以初始发行价为准,致使其面临惨重的损失。一位投资人对经济观察网表示:“现在平台按照0.9元一个币清退,我亏损了好几十万,不能接受目前的清退方案。”
高价接盘9毛清退
“大家购买ICO币(后改名为“爱科币”)时价格每个6元、7元、8元、9元的都有,但目前ICO币网给予回收价格每个0.9元每个,这个价格是万万不能接受的。”一位投资者代表对经济观察网表示。
“国家要求发行ICO币的企业合理保护投资者权益,但ICO币网并没有和大家协商回收价格,单方面给予一个回收价格,大部分投资者利益都有很大损失。”该投资者表示。
根据31名投资者粗略统计,他们共持有爱科币1012458个,购买时每个均价为6-7元人民币。按照目前0.9元价格进行清退,他们中有亏损近百万的投资者。
9月6日,ICO币网公告称:“所有用户以自愿为前提,原则上全部用户予以清退。”9月8日,ICO币网公告清退方案:“1爱科币(ICOCOIN)=0.9元人民币的价格兑换等值额ETH/BTC”。
(来源:ICO币网)
9月15日下午,有投资者对于ICO币网给予清退方案不满意,大约30人左右该爱科币投资人来到北京市大兴区大族广场2号楼下,请求ICO币发行方ICO币网以购入时市价或者更高的价格进行清退。“对于0.9元每个ICO币进行清退不能接受。”该投资者称。
对于为何将原先的ICO币改名为爱科币,ICO币网负责人对经济观察网表示:“9月4日之前我们有注意到媒体称ICO可能以后要被禁止,我们进行调整,改名为爱科币。”
发行方回应:按发行价清退
记者查询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得知,ICO币网为北京区块链天下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旗下网站,支持ICO币的交易、提现等。企业法定代表人为杨林科,注册资本1200万元人民币,成立日期为日。
杨林科新浪微博资料显示其为原比特币中国联合创始人,9月14日晚间,比特币中国也发布公告称,将于9月30日停止所有交易业务。
对此,经济观察网致电ICO币网运营负责人,对方表示:“今年6月份发行的这个项目的ICO币,发行的时候“币对币”发行,核算人民币大约0.9元一个币。他们(维权投资者)是在其他ICO币交易平台上面购买的,我们未收到投资者的一分钱。”
上述ICO币网运营负责人表示:“北京金融工作局也叫我们过去去协商办法,要求我们尽快处理好清退工作”。记者追问金融工作局是否要求以初始发行价清退时,该负责人表示:“是的”。
该运营负责人继续对经济观察网称:“目前清退工作进展挺好,90%的币已经清退。”
ICO币网创始人杨林科在接受经济观察网独家采访时表示:“这个回购价都是按照众筹时的价格来定的,我们已经完成84.23%的清退工作,只是极少数的个别人不同意,他们都是从二级市场高价位的时候购买的,国家出台公告以后,我们一直在按照要求清退,全部都是统一价0.9元清退,目前,总回购人数1万人以上,大部分的人是同意的。”
对于有投资者高价购买、发行方按照发行价回收的现象,杨林科也表示:“目前国家也没有明确规定,我们只能众筹多少退回多少,按照国家要求做好清退工作。”
火币网区块链资产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郭大治对经济观察网表示:“会有这种情况出现,项目方只能按照收到的金额退,也不太可能按照二级市场价格退,更好的方法也不太可能达到所有的交易都归零。”
投资人漫漫协商路
9月16日,ICO币网公司所在地,深圳市大族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在大厅公告称“北京区块链天下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在写字楼产权房不知情的情况下,违反《租赁合同》中关于承租区域用于‘办公’、‘技术研发’、‘基础软件’服务的约定,擅自改变商业用途进行虚拟货币的售卖。为此,产权方已向公司送达了解约函。”
(来源:投资者于大族广场大厅拍摄)
对此,上述ICO币网运营部负责人对经济观察网表示称:“该公告是大楼物业单方面做出的解约,具体解约情况仍在继续商谈中。”
由于ICO币网坚持以每个币0.9元的价格清退,30多位投资人向北京金融工作局去反映问题。
该投资人称:“北京金融工作局表示会约谈交易平台和发行平台,让我们等消息。我们都从全国各地来,每天在北京争取提高回收价格开销很大,3-4天已经花了好几千了。物业要求ICO币网搬离大族广场,到时候办公地点也没有了,我们想协商解决就更困难了。”
对于上述投资者清退情况,爱科币交易平台之一聚币网CEO袁将军对经济观察网称:“聚币网是中立的综合性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只是提供用户与用户之间的撮合信息。至于这次下架事件,我们一直在按照监管部门要求,积极敦促发行方来解决用户购买币种的清退问题。我们有多次和项目方采用各种形式沟通,至于处理方案最终有币种发行方决定,交易平台不进行直接干预。”
  哪有那么多创业者,大部分都是诈骗!深度调查ICO“生死劫”
1300字禁令依然浇不灭无数投资者和创业者的暴富梦。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胡坤 &
作为ICO代币圈里的一名资深玩家,刘健知道这场击鼓传花的游戏迟早会结束,但他从来没有想到,当游戏戛然而止的时候,自己会成为最后那名接盘侠。
9月4日下午,央行和网信办、工信部等7部委联合发文,将ICO定性为非法融资,“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这份名为《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的文件要求“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应当立即停止”,这可能意味着ICO这个行业将不复存在,ICO项目发行的各种代币将会被停止交易。
刘健所在的几个由普通投资者们组成的微信群和QQ群里,最初大家是不信,然后是惊愕,最后被恐慌和愤怒淹没。每个人都在焦急地打听消息和传播消息,各种流言纷纷登场。
同喧嚣的普通玩家们相比,ICO项目发行方和交易平台们却一片缄默。“现在实在不方便说什么,等过了这段时间吧!”一位知名ICO项目的创始人这样对本刊记者表示,其他一些项目发行人也纷纷表示目前不方便接受采访。
“ICO早就该被取缔了。”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一直在关注这个市场,他发现通过这两年的野蛮生长,ICO已经严重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并形成了较大风险隐患,如果不及时整治,很可能会影响社会稳定。
但这个行业的从业者们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虽然也承认这个行业的乱象越来越严重,但并不同意这些乱象已经形成了严重的社会风险。“我们其实是有严格的风控程序的。”一位代币交易平台的研究员私下表示,外界盛传中国大妈已经入场,其实言过其实。他原以为,央行的监管会晚些时候到来,而且不会是这样的“一刀切”。但现在,ICO融资被定性为非法,代币交易平台被一律关停,这个行业数年的发展一切归零。“一切都结束了!”他说。
但有的人不愿意结束!刘健和他的小伙伴们正打算组团去境外的代币交易平台继续追逐他们的财务自由梦想,而一些ICO项目也同样打算转移到国外。“我们已与部分海外交易平台建立了对接合作,将在确保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尽快登陆海外交易平台。”一家ICO项目发行方在清退公告中就这样明确表示。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这个事情可能也确实没完。9月8日,有媒体报道称,监管部门决定关闭中国境内虚拟货币交易所,并称该决议已经部署到地方,随后比特币价格大幅跳水。尽管各比特币交易平台称并未接到相关通知,该消息也并未得到官方证实,但也没有人能够证伪,谁也不知道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
所谓的ICO就是“首次发行代币”,和人们所熟知的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有点相似。所不同的是,IPO发行的是股票,ICO发行的是代币,也就是加密的数字货币;投资者用真正的货币去购买股票,而用来购买代币的却是比特币、以太币等数字货币。
一个ICO项目上线的一般流程是这样的:一个创业者有了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创业项目,然后到某ICO平台上发布该项目的“白皮书”,并发行经过加密的代币,投资者们在平台上用比特币、以太币这样的数字货币购买这些代币。发行者获得数字货币,再把数字货币换成人民币,完成融资;投资者们则获得代币,相当于获得这个创业项目的股权或者收益权,并可以在二级市场上进行交易。
ICO本质上是一种众筹融资,而且主要是区块链领域里的众筹融资,它最初由一群对区块链技术极度痴迷的极客所创造,此后ICO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只是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流行,只有一些手里拥有比特币的圈内人才会去资助那些无法获得VC青睐的区块链项目。
2013年6月,万事达币(MSC)发起了众筹,共募集5000个比特币,这被认为是全球最早的ICO项目。而全球最有名也最成功的ICO项目,还是以太坊。2013年年末,以太坊创始人发布了以太坊初版白皮书,2014年7月份开始发售,共发行7200万以太币。截至目前,以太坊已经成为区块链2.0的代表,也成为市值仅次于比特币的第二大数字加密货币。
几乎在同一时间,ICO也被传入中国。但和国外发展的相对稳健不同,ICO代币在国内遭到爆炒,迅速走向疯狂。
国内最有名的代币是小蚁币。小蚁币一共发起过两轮众筹,第二轮的发行价不过几毛钱一股,但最高时曾涨到过300多元一股,涨幅达几百倍。其他如量子链第一天上市涨幅达到33倍、公信宝几个月翻了90多倍等神话屡见不鲜。
在暴富神话的刺激下,越来越多的大众开始进入这个圈子。尽管说中国大妈已经进场有些夸张,但这个圈子已经“变味”却是不争的事实,成为了众多非专业者投机、博傻的场所。这些非专业投资者们大多对区块链一知半解,连ICO项目白皮书都看不大懂,对项目的核心代码更是一窍不通,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跑步进场,去追逐这传说中的一夜暴富的机会。
虽然这个市场上的暴富神话不绝于耳,但刘健却很少听说身边的币友中有谁是真的发了大财的。在这个市场里,真正赚大钱的,还是那些庄家。在这个地下股市里,没有监管层,没有机构投资者,更没有涨停板限制,只有无尽的欲望。此外,各个交易平台之间都是相互割裂的,每种代币在各个平台上的交易量都相对较小,在A股坐庄可能需要几十亿上百亿,但在这里可能只需要几百万就足够了。这里是庄家的天堂,散户的屠宰场。
刘健并不认为自己是“韭菜”大军中的一员,事实上他也是这个市场上少数赚到了钱的散户之一。他觉得自己跟大多数炒家不同,他每天都写投资日记,有严格的选币和止损的纪律,一有时间就翻看偶像李笑来写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前新东方英语教师李笑来是币圈的“四大天王”之首,自称拥有6位数的比特币,按照近期的价格身家上亿。他也是ICO的主要鼓吹者,并为多个ICO项目站台。在他的影响下,知名投资人薛蛮子也投身其中,在短时间内一口气投资了18个项目。据说,薛蛮子位于北京东北五环外的住处是圈内人的圣堂,在整个8月份这里挤满了ICO创业者。
疯狂的不仅仅是投资者,还有创业者。
7月25日,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发表的《2017上半年国内ICO发展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国内被监测的43家提供ICO服务的相关平台上线并完成ICO项目65个,累计融资金额折合人民币总计26.16亿。而整个2016年,国内被监测的9家ICO平台累计为27个项目募集资金仅1.41亿人民币。而在更早的2015年,全球的融资额仅为1400万美元,还不到1亿人民币。
更让人担忧的是,这里面的很多ICO项目都经不起推敲。在A股市场里,所有的IPO企业都是经过层层检验,经营相对稳定和良好的企业。但ICO却是一个地下世界,用董希淼的话说,就是一个“无门槛、无标准、无监管”的“三无”市场。在这个市场里,很多ICO项目还只是一个想法。而从概率上讲,大部分创业项目注定是要被淘汰的。除此以外,还有很多ICO项目本身就是奔着“骗钱”去的。
“哪有那么多创业者,大部分都是诈骗!”董希淼告诉本刊记者,绝大部分ICO项目并非真正融资,而是打着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等高大上的旗号,从事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前述交易平台研究员表示,说大多数创业者都是诈骗不太准确,但这些项目的可行性确实大有问题。“95%的ICO项目都是不靠谱的。”他承认。
但是,在火爆行情的刺激下,这些“不靠谱”的项目越来越多。《报告》称今年上半年上线的65个ICO项目中,前4个月只有8个,而6月份却猛增到了27个,平均几乎一天一个。而据说,7至8月份的情况更加严重。
几乎每天都有“不靠谱”的ICO项目面世,每天都有越来越多的散户入场,监管显得刻不容缓。于是,央行出手,盛宴结束!
事后回想起来,刘健发现早有监管即将来临的征兆。
8月30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出《关于防范各类以ICO名义吸收投资相关风险的提示》,称近期各类以ICO名义进行筹资的项目在国内迅速增长,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并形成了较大风险隐患,还提醒投资者“应冷静判别,谨慎对待,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9月1日,原本定于第二天在内蒙古乌海市举行一场区块链高峰论坛,突然被取消。这场论坛的参会者包括薛蛮子等投资人和30多名比特币行业的主要创业者,是币圈的顶级盛会。
到了9月2日,ICO项目平台ICO COIN主动暂停一切ICO项目,停止代币充值、提取与交易业务,“待相关部门监管政策出台后,按照政策规范开展业务”。这也让空气中不详的气息更加浓重。
与此同时,很多代币的波动幅度加大,有的甚至出现了跳水行情。但在当时,这并没有引起刘健的重视。在没有涨停板限制的代币交易市场上,一种代币的价格一天下跌50%并不是多么稀罕的事,刘健自己就碰见过好几次。而且,在一周之前,他的偶像李笑来还通过一家科技类媒体发声,称“不会取缔ICO,发起者不干坏事就行,监管不是一个国家的事”。薛蛮子也曾乐观地表示:“不喝泡沫,便喝不到啤酒。”
但是,他们都错了。
9月4日下午3点,由央行牵头的《公告》出台,ICO被定性为非法融资,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从事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各代币交易平台不得提供相关交易服务。这份措辞严厉的文件彻底否定了这个行业。
董希淼一直呼吁取缔ICO融资。他此前曾撰文称,ICO平台及相关项目发端于互联网,平台和投资者绕过监管机构,其中违法行为难以监管。另一方面,比特币等交易平台买卖虚拟商品,没有记录、缺乏约束,且难以追溯,容易成为进行洗钱和恐怖融资的渠道。个人虚拟资产形式隐蔽,还存在逃避纳税的可能,应该早日取缔。
前述交易平台研究员也认为这个市场应该进行整治,但他没想到会这么快。他以为会再等一段时间,比如出现项目发行方跑路等群体性事件之后。而且,监管的严厉程度也超出了他的想象,几乎没有给这个行业留下任何生路。而实际上,这个行业里还是有一些创业者在认认真真地做事,对于他们来说,ICO是他们获得投资最直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ICO的交投这么火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它还是很有市场的。”他说。
董希淼对于这种说法嗤之以鼻。“毒品也很有市场,那是不是也不用取缔啦?”他说。
在经过最初的怀疑和恐慌之后,现在刘健和其他投资者们已经接受了事实,他们现在关心的,就是手中的代币如何清退。
《公告》给出的说法是:已完成代币发行融资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做出清退等安排,合理保护投资者权益,妥善处置风险。这句话在群里被反复提及,成了投资者们的“尚方宝剑”。
目前市场的代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已经发行但还处于锁定期,还没有上市交易的代币。这部分代币的清退非常简单,由发行方按原价回收就好了。问题在于另一部分代币——已经上市流通了的代币。这其中很多代币已经转手多次,价格也普遍上涨数倍、数十倍甚至数百倍。要按原来的发行价退还,投资者肯定觉得“亏大了”;但要按照现在的市值来退,发行人肯定不会干——按照这个价格,他们可能想退也退不起。事实上,就算按照发行价赎回,很多发行人也力有不逮,因为ICO融来的钱很可能已经被他们花掉了一部分,比如租办公场地、给员工发工资等等。
“国家规定了,要按照前7个交易日的平均价清退。”群里刚有人说出这句话,立刻引来一堆追问。但马上又有人说:“不是说要按照前15个交易日的平均价退吗?”事实证明,这些说法都属谣传。
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ICO项目发行方都没有出台具体的清退方案,还处在观望之中。但前述交易平台研究员认为,观望也不是办法。“很明显,央行是让各个项目发行人自行处理,如果处理得好就算了,如果处理得不好,特别是引发了群体性事件,那么央行就要介入了,可能会出台更严厉的措施。”他说。
目前也有一些项目开始清退,但投资者对这些清退方案都不满意。一位投资者告诉本刊记者,他当初购买代币UGT时的价格是每股3.6元,但现在的清退价格是2元,这个价格还要少于当初的发行价2.7元,他的本钱几乎亏了一半。
这位投资者的情况还算是好的,很多投资者的代币在清退之后,可能会只剩下原来的零头。刘健重仓买进了一种名为医疗链的代币。这种代币的发行价只有0.06元,但他在代币交易平台聚币网买进时,这种代币已经涨到了1.4元。如果按照发行价退,那他的投入基本上就“打了水漂”,这是他绝不能接受的。“我的老婆本都在里面。”他说。
9月8日中午12点,聚币网代币交易系统在暂停之后又临时打开,一直到晚上24点,然后永久关停。在这期间,医疗链的价格一直在5分钱左右波动,在这个价位上有一笔几百万元的买单一直挂着。刘健和其他一些购买了医疗链的投资者成立了一个维权群,他们认为这是一个骗局,“是聚币网给项目发行方提供机会,让发行方以超低价格收回筹码,这样他们就不用按国家规定的来清退了。”他们呼吁所有人都不要卖。一位投资者在群里说自己挂了好几档卖单,立刻被指责为“叛徒”。“把他踢了!”有人这样说。
傍晚的时候,有人在群里发了一条消息。这条消息引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湖滨在接受央视采访时的发言称,这次是“停止”而不是“禁止”ICO发行,而且停止的是“非法”的ICO发行。这条消息一开始让投资者们很振奋,认为“ICO迎来转机”。不过,随后有人提醒,这条消息也指出,即使部分ICO项目可以正常发行,出于对投资人的保护,会极大地提高门槛,这意味着今后普通投资者将会被拒之门外。
对于“ICO迎来转机”的说法,项目发行方们依然保持沉默。“等政策明朗吧!”一家ICO项目负责人这样说。
第二天,政策并没有明朗,反而更加扑朔迷离了。此前率先报道ICO监管落地的一家媒体又曝出,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将会被关闭。尽管一些平台立刻发公告称并未接到相关通知,但比特币和以太币价格还是应声大跌。恐慌正在从ICO蔓延到整个区块链领域。
眼下,刘健一边在等待清退手头剩下的代币,一边在打听海外代币交易平台的消息。他加入了好几个海外交易群,和一些投资者们打算结队去海外投资代币,他相信那里仍然有他通往财富自由的道路。
自一行三会等七部委联合下发《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叫停各类ICO后,三大交易平台中的中国比特币已发布公告称,停止其平台上的ICO代币EOS交易,并下架虚拟代币。另外,《公告》以来,已有约50家ICO平台发布了清理整顿公告,30多家平台开始业务清退、提供退币或回购服务。
漫画 刘道伟
  关闭数字货币交易所?可能吗?
来源:金评媒&作者: ruiec999
先说结论,根本不可能取缔交易所。
我会用大家能听懂的话说明为什么不会取缔交易所,这次谣言的起因,以及造谣团体是谁,其目的为何,我会之后说。
首先,问你一个问题,ICO被禁止的时候,国家是直接收了ICO的币,充归国有。还是要求ICO的币按照众筹的原始代币退回?
答案是,按照原始代币退回。以比特币众筹的退回比特币,以ETH众筹的退回ETH。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ICO这件事,国家都要求按照非法获取的原商品退回,假设,我是说假设取缔交易所,你的钱会充归国有么?
答案很简单,如果这种事真发生了,交易所里你的余钱会退钱,余币会退币。
那么,币退到哪里去呢?
了解数字货币的人都知道,会退回钱包地址。
然而退回钱包地址以后,比特币接下来很快就可以匿名交易了。
而且因为交易所上的币很多,那么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场外匿名交易会严重增加,无法监管的非法交易的数量将会剧增。
那么,国家今年上半年,花了大量财力,人力,物力来建立的实名交易,交易所管控,就会全部作废。今后比特币洗*钱之类的事情,中国再也无法控制了。
很简单一个问题,国家花了半年时间,好不容易把这件事控制在手里,然后突然就砸了,给了别人牌照,做了监管,然后突然收回来。
所以结论很简单。既然国家已经在上半年花了大力气做了国内所有交易所的监管,那么也就没有任何关闭交易所的理由了。
知道了这点,接下来我来分析谣言新闻的来源和背后的利益集团。
首先我们看到这篇传的很火的文章:
时间为8号9点56。并非财新网最新的新闻源,我们可以在这篇网站上找到更早的新闻来源,也就是这篇,于8号9点09发布:
而这篇微信推送的时间是9点整:
那么就延伸出了3个问题:
1. 财新网的记者唐晗是如何在9分钟之内写出这么长的一篇文章,并且排版发布的?
2. 为什么选择周五晚上8点?
3. 如果对照这个的K线信息,在9点15的时候,此时这先发布的两篇文章的阅读量加起来还不够一万,被众多人看到的《虚拟货币交易所时代结束》这篇文章还没有发布,但是此时以太坊突然下跌了1000多点,紧接着,比特币突然下跌1000多点,接下来其他币种开始同步下跌。那么问题来了,这新闻只被不到1万人看到,时如何能够带动至少数亿才能瞬间砸盘的金额呢?
做过新媒体的人都知道,一篇专栏文章需要反复推敲,排版,9分钟之内能够写完文章并且排版好这么长的一篇文章,这是极难达到的。但是有一种情况除外,那就是文章提前写好了,定时发布。
那么问题来了,黄金头条的专栏作者,是如何知道40分钟以后财新将会证实这件事呢?我们到刚才财新网那篇文章下,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事情:
新闻一开始以为okcoin是虚拟货币,然后今天去看,已经改了。
还有看看右边的编辑推荐
为什么编辑会同时推荐这两件个文章呢?
你看,有些话并不适合明说。莫非有的人太好名声了,投广告的费用多了一些,于是除了发布谣言用的文章,又多发布了一篇文章吹捧自己?毕竟有的人靠吹捧自己可是赚了不少钱(个人猜测这个早已准备好的讲稿是让人以为他还在国内)。
至于为什么选择周五晚上9点呢?一般而言,政府机构上班时间是周一到周五,8小时工作制度。晚上9点已经下班了。那么,在周五晚上9点发声,周六周日,因为官媒周末休息不发声,就有2天时间制造恐慌情绪。
至于文中说的国币网,本来就在ICO平台名单中,是本来就要被叫停的平台。
拿一个本来就被叫停的ICO平台,来说比特币交易所将被取缔。这个指桑骂槐真是玩的溜。
至于其他官媒转发,比如各种韭菜群里都有人说,人民日报的海外推特证实这个谣言。当时我有个疑问,为什么不是人民日报国内的微博发消息,而是放在海外的推特发?然后我去看这篇新闻的地址:
已经没了。
至于为什么交易量从去年的占9成降低到今年的3成。其实根本和实名制毫无关系,原因非常简单。因为今年国内收手续费了,有手续费以后,简单的日内高频策略已经不再能够获利去年一个20万元持仓的账户跑日内高频策略可以跑出一天2个亿的交易量。但是你猜猜利润才多少?
而低频策略20万的仓一天只能跑几百万的交易额。所以一收手续费,交易量当然下来了。
只不过恰好监管的时候,强制手续费和实名制在同一个时期被强制要求了而已。
为什么在新闻只有少数几个人看到的时候,币价能够瞬间下跌那么多呢?我猜测原因很简单,如果只是看到了新闻,但是币价并未大幅下降,很多人并不会恐慌。但是如果看到币价大幅下降后,再看到新闻,就会因为人追查原因的心理,产生极度恐慌的情绪。
所以目前很大概率来看,这个新闻是假的。而传出这个新闻的目的就是为了制造恐慌情绪,拉低BTC和ETH的市场价格(但是由于BTC的权重太大了,一旦它下跌,大概率所有币都会下跌)。
那么一个很具体的问题就出现了,为什么有人要散步这个谣言,制造恐慌,并且拉低比特币价格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看看之前ICO最疯狂的时候,比特币和以太坊的K线给我们展示了什么信息(第一张图是比特币的,第二张图是以太坊的):
6~7月没有任何重大利空消息,而且比特币临近8月1号的BIP148这样重大的利好消息,本应该稳定,但是跌得却比这次的交易所要关停这种重大利空消息跌得还狠。这是为什么呢?
有些话不适合明说,我只是猜测哈,有的人ICO到了ETH和BTC以后,没有拿在手中用于技术运营,而是直接套现了。由于ICO太过于疯狂,套现金额过多,所以直接导致大盘一路下跌。
这时,我们做个简单的平均数,套现时的平均价格再1900左右,算上恐慌性抛售,ICO团队套现ETH的平均价格大约在左右,套现比特币的价格平均在左右。
我在6月份的时候曾经说过,不要参与ICO,大部分ICO都是非法集资,和微盘之类的庞氏骗局没有任何区别。而且国家早晚管控ICO,管控ICO之后,会因为恐慌情绪,导致先发生一波大跌,然后资金回流主流货币,进而导致主流货币大涨。不知道还有人记得不。
那么,国家管控ICO之后会怎么样呢?国家不是流氓,不可能把人民投资资产收归国有,所以理所当然地会要求ICO平台归还非法获取的商品,也就是ICO的BTC和ETH。
没想到的是,国家管控ICO那么快,直接导致了这个事件的快速发生。而且果不其然,币价大涨,比特币直奔30000点高峰,以太坊重回2500。
但是问题来了,ICO套现的时候,这帮骗子套现BTC的平均价格约16000,套现ETH的平均价格约1600。现在要退还ETH和BTC,手上没有,怎么办?
从哪里买?套现的时候一个比特币才套了16000,一个以太坊才套了1600。而且还花了一部分钱了。当年非法集资了4个亿,现在要还7个亿,这不是要人老命了么?
跑?赔钱事小,不服从监管,那是要命的。
于是铤而走险,趁ICO的利空消息还在不了解币圈的韭菜之间以讹传讹的时候,花钱买通诸如财新之类的财经媒体,在周五晚上9点,周末政府机构休息,无法出来辟谣的时候,借着ICO交易所关闭的空挡,指桑骂槐,骗老百姓们说这是比特币交易所,国家将要关停比特币交易所,来一波恐吓性新闻。
币价暴跌,再低价回收筹码,按照监管要求退还BTC和ETH。
可惜的是,时代的发展不会简单的顺应个人的意愿。无论怎么砸盘,怎么出利空消息,比特币已经再也无法跌到16000了。就算是以太坊,一波也砸不下来,只好今天再砸了一波。
我知道不少币圈以外的人,抱着看戏的心态,希望这些曾经因为投资数字货币赚钱的人赔死,于是一起宣扬利空消息。
这篇文章写于日,现在是周日,明天周一,看看诸如okcoin,火币这类的比特币交易所是否会关停,一天以后见分晓。
话放这了,欢迎打脸。
另外,这篇文章就用我昨天在朋友圈里发的一个笑话结尾吧。
路人甲对路人乙说:我听说国家在酝酿什么大事哎。
路人乙对路人丙说:我听甲说国家在酝酿取缔交易所哎。
路人丙对路人丁说:我听乙说国家决定关闭交易所哎。
路人丁对财新网主编说:我听丙说接近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的人确认了这个消息哎。
财新网主编说:什么?数字货币时代已经过去了?
网易,新浪财经等说:什么?财新网说监管局决定停止国内虚拟货币交易,该决议已经部署到地方?
韭菜们惊了:什么?监管决定关闭交易所,所有资产收归国有?
别闹了。洗洗睡吧。
  构建中国金融科技监管“双支柱” 访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
金融时报&本报见习记者许婷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创新技术的蓬勃发展,金融与科技加速融合,金融科技(FinTech)迅猛发展,有效提升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便捷性,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但同时,金融科技也加速了风险外溢。当前,其在大数据运用、信息安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还存在风险隐患,给现行监管带来挑战。近日,本报记者就我国金融科技风险、国际金融科技监管经验、监管科技(RegTech)等问题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所长孙国峰。
金融科技强风险特征呼唤强监管
记者:您认为目前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哪些风险?近日央行等7部委叫停首次代币发行(ICO)融资,社会上有人对区块链技术产生质疑,对此您怎么看?
金融科技本身的金融属性决定了其有很强的风险特征。从目前的风险来看,一是来自金融科技自身的风险。二是金融科技存在造成金融体系金融风险加大的因素。一方面,金融科技使得金融风险更加具有隐蔽性、传播速度更快、影响范围更广,增加了金融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金融科技使金融业“脱媒风险”加大。此外,金融科技还会涉及金融消费者保护的问题。总体来说,金融科技还是具有很强的风险特征,必须要加强监管。
孙国峰:金融科技本身的金融属性决定了其有很强的风险特征。从目前的风险来看,一是来自金融科技自身的风险。主要表现为技术风险更加突出。由于金融科技广泛运用后,一旦技术本身出现问题,会影响整个金融体系,从而引发金融风险。此外,还表现为大数据运用风险。不言而喻,大数据运用是金融科技重要组成部分,在一些大数据的授信、征信等方面都可以提高金融业服务效率,对金融定价发挥非常好的作用,但是大数据在采集、转移、使用过程中有可能产生风险,影响整个金融体系。
二是金融科技存在造成金融体系金融风险加大的因素。一方面,金融科技使得金融风险更加具有隐蔽性、传播速度更快、影响范围更广,增加了金融系统性风险。比如“e租宝”事件。过去金融风险很多都是局限在某一地域,现在金融科技、互联网技术容易使得风险可能影响的个体范围非常广、传染速度更快;另一方面,金融科技使金融业“脱媒风险”加大。对于银行资金的流动有着完善的金融监管框架,但现在有很多资金流动通过金融科技公司,这其中一些资金的流动受监管的程度相对比较弱,可能会带来风险。还有就是存在监管套利风险。由于金融科技行业很多业务处在相对模糊的地带,界限不明确,可能存在监管套利问题,具体表现为不同监管机构之间的监管套利和跨国的监管套利。
此外,金融科技还会涉及金融消费者保护的问题。目前很多金融大数据是从互联网平台上产生的,而有些金融科技公司和互联网公司往往是一个集团,数据在通过互联网平台向金融领域传递的过程中有可能损害消费者对于大数据的知情权、隐私权、选择权。比如,从电商交易平台、社交网络获得的数据转移到金融领域之后,有可能用于分析个人信用状况,影响到个人借贷的行为,但是消费者当时在电商交易平台、社交网络时,并没有授权这些平台对其个人信用状况进行分析,事实上这中间可能涉及侵犯消费者的隐私问题。因此,加强对金融消费者保护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点。
总体来说,金融科技还是具有很强的风险特征,必须要加强监管。
至于叫停ICO,实际上ICO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当前,叫停ICO是十分必要和及时的。但是这并不妨碍相关的金融科技公司、行业机构、技术公司去继续研究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本身是好技术,并不是只有通过ICO才能进行区块链技术研究,还可以通过各种技术进行研究。因此,要把区块链技术和ICO区分开来,区块链技术可以运用很多领域、场景,包括一些社会管理领域场景,不应当将区块链和ICO划等号,需要进一步拓宽研究和发展区块链技术的视野。
微观功能监管要与宏观审慎管理相结合
记者:您认为国外金融科技监管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对于完善我国金融科技监管有何建议?
中国金融科技监管要注重微观功能监管和宏观审慎管理相结合。微观功能监管采取穿透式监管,根据金融科技的金融特征,按照相关业务的类别由相关监管当局进行监管,实现监管全覆盖,避免监管空白。宏观审慎管理是把金融科技纳入到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当中去,完善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制度。而且很重要的是应当把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科技公司纳入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孙国峰:我国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特点决定了我国的金融科技风险可能会比较突出。目前,国际上金融科技监管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一些相对小型开放的经济体并且是国际金融中心,比如英国、新加坡。这些国家由于自身市场比较小,金融科技发展产生的风险隐患并不是很突出,同时肩负着国际金融中心发展的任务,会采取一些鼓励措施,包括监管沙盒的引进;另一类是一些大型的经济体且金融市场特别大,比如美国、中国。在此背景下,金融科技运用和发展依托于互联网,如果用户数量足够多、市场足够大的,很有可能实现盈利。中国与美国有相似之处,就是两个国家都比较大、人口多、金融市场大。除此之外,中国还具有明显独特的优势,互联网用户数比美国多,特别是移动智能手机占有率比美国高,加之中国金融科技发展自身需求大、动力强。不过,美国发展金融科技在技术上具有一些领先优势,且监管严格。而中国在金融科技运用场景方面虽明显领先,但也存在监管模糊地带,特别重要的是个人数据保护不及美国完善。当然这在发展初期,可能有利于金融科技快速发展,但是发展到今天,必须要抓紧完善相关监管体系,不应允许因法律法规不明确导致个人数据隐私权受到损害的现象发生。
所以,在我看来,美国一些金融科技监管经验很值得中国借鉴,特别是其穿透式监管、功能监管方面。在美国,不管金融科技以何种形态出现,均根据涉及的金融业务性质纳入到相应的金融监管体系之中,比如P2P,有些业务涉及产权变化,由美国证监会进行监管。美国财政部对货币服务机构进行监管,每个州都有货币转移法,对货币转移要求在州政府监管机构进行注册登记,此外美国还有联邦消费者保护法、联邦金融消费者保护局,从行为监管的角度保护相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至于监管沙盒,作为一个国际经验,也不排除考虑在个别领域进行试点,但总体并不适合在中国大范围普遍开展。中国金融科技现在主要的问题还是监管不足。从国际经验看,实施监管沙盒的都是一些初创型企业,金融科技自我发展动力不足,需要鼓励发展。相反,我国市场比较大,金融科技机构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盈利,自身发展动力强,在此背景下如果再实施监管沙盒,我国可能会遇到很多大中小型FinTech机构都来申请,监管沙盒可能容纳不下如此多的机构。
综上所述,中国金融科技监管要注重微观功能监管和宏观审慎管理相结合。微观功能监管采取穿透式监管,根据金融科技的金融特征,按照相关业务的类别由相关监管当局进行监管,实现监管全覆盖,避免监管空白。宏观审慎管理是把金融科技纳入到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当中,完善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制度。金融科技行业风险传染性强,金融科技可能造成流动性风险。一些与第三方支付相关的金融科技公司收取客户备付金,一旦发生风险,对于银行流动性可能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客户备付金要有一个风险准备金的管理。而且很重要的是应当把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科技公司纳入宏观审慎管理框架。比如,金融科技巨头凭借丰富的产品线,汇集大量数据,客观上形成了数据垄断、数据寡头,造成信息孤岛,不利于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以新成立的网联为例,它实际就是解决数据垄断的问题。以前一些与第三方支付相关的金融科技公司在银行办理相关清算业务,从银行端不能看到金融科技公司的资金流动具体情况。现在网联成立了,明年6月30日起支付机构受理的涉及银行账户的网络支付业务全部通过网联平台处理,第三方支付机构不能直接和银行联网进行网络支付业务,这样有助于管理层了解和掌握第三方支付机构和银行发生的相关数据,从而打破数据垄断。
监管科技可持续发展需推动监管成本适度内部化
记者:伴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监管手段难以完全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近年来监管科技在金融科技监管领域得到广泛运用。请您介绍下国际上监管科技发展情况?您对于推进我国监管科技发展有何建议?
中国要发展监管科技,一是要推动大数据的标准化,这是进行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运用的基础。二是制定相关行业规则和标准,有效规范市场进入和退出,为金融科技行业提供有序的公平竞争环境。三是对数据分析加强相关研究,与国际组织、各国中央银行进行合作,共同推进。此外,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建立可持续的监管科技发展机制,推动监管成本适度内部化,有利于解决监管的激励约束机制问题,缓解金融监管中的不公平性问题,构建公平、有序、竞争的金融科技新生态。
孙国峰:监管科技可以定义为科技与监管的有机结合,使技术用于金融机构满足监管合规要求。监管科技最早起源于发达经济体,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开始逐渐发展起来,主要源自于供给和需求两侧因素。从需求方面看,金融危机后各国监管当局加强监管,金融机构遵守监管法令的成本增加。金融机构为避免由于不满足监管合规而带来的高额罚款,起初雇佣大量人工,但成本支出上升很快,而后开始逐步引入监管科技手段,通过科技的方法达到监管当局的合规要求。当然,监管科技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监管当局为了避免发生一些监管不到位的地方被监管科技规避,也在发展监管科技。目前中国金融科技监管实际是一种包容式监管,容易造成金融机构自身发展监管科技去达到监管合规要求的动力不足。因此,在现行条件下,为了更好地识别控制金融风险,监管当局更多是引入高科技,提高对风险甄别、防范和化解能力。从供给方面看,近两年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蓬勃发展,使得监管科技发展具备了技术上实现的条件。
只有供给和需求两方面条件都具备,监管科技发展才具有可持续性。其实,中国在供给方面因素与国际上差不多,不过需求方面因素主要来自于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发展需求不足,但中国金融监管当局需求很强。这主要是由于我国金融业发展速度很快,金融市场规模比较大,还有很多跨市场、跨行业交叉性品种,金融风险防范的任务比较重。为了应对金融风险,需要加强监管,如果仅单纯依靠人工进行监管,成本比较高,不具有可持续性。从以往的实践看,经常是在等到金融风险暴露后,才发现苗头,再去了解相关情况,掌握相关数据。过去这种被动式应对金融风险的方法,明显不适应现在防控金融风险的需要,所以有必要引入高科技手段,采用监管科技的方法,对金融风险进行实时地甄别,为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供一个非常好的基础。比如,现在主要依赖金融机构报送数据进行风险监测。将来随着监管科技的发展,在数据标准整合的前提下,监管当局可以实时地从金融机构、金融科技公司直接抓取最底层、含有多维度信息的数据,生成分析指标,这既保证了相关指标的真实性,又保证了及时性。在此基础上,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方法发现风险隐患,这就相当于建立了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系统性金融风险之所以难以防范,主要在于它既涉及到时间轴,可能产生羊群效应,顺周期行为,又涉及到空间轴,容易造成风险相互传染。无论是时间轴还是空间轴,相关传导都很难预测。各国中央银行在金融危机之后都在进行探索,试图去预测预警系统性金融风险,包括建立一些大型的经济模型进行分析,但都很难准确地跟踪预警系统性风险。或许基于大数据的预测,可能会更精准或更有效。
中国要发展监管科技,一是要推动大数据的标准化,这是进行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运用的基础。目前人民银行相关部门在金融业综合统计、金融标准化方面正在积极推进相关工作,一些行业协会、自律组织也在推进相关的数据标准。二是制定相关行业规则和标准,有效规范市场进入和退出,为金融科技行业提供有序的公平竞争环境。三是对数据分析加强相关研究,与国际组织、各国中央银行进行合作,共同推进。
此外,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建立可持续的监管科技发展机制,推动监管成本适度内部化,有利于解决监管的激励约束机制问题,缓解金融监管中的不公平性问题,构建公平、有序、竞争的金融科技新生态。
目前监管科技的发展路径,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由金融监管当局独立研究与开发金融科技系统。二是金融监管当局将监管系统的研究开发外包。三是由金融科技公司进行研发,由监管当局、第三方进行评估,可以使用之后再进行推广,形成适应整个行业的监管科技系统。而无论哪种发展路径,都需要成本投入,如果完全由监管当局去承担这个成本,实际最后还是纳税人支付,这也不公平。因此,金融科技整个行业有必要分担一部分监管当局发展监管科技的成本。至于成本分担的方式,可以积极探索创新,如通过超级数据平台,依托股权为纽带,或者通过行业自律组织以及模式的创新等,为监管科技系统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9月4号,7部委颁发了《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以下简称禁令),宣布ICO为非法集资,对各个ICO融资平台进行清查,要求清退已融项目。在笔者正在撰写这篇文章的这个周末(9月10日),有消息称监管部门要关闭全部虚拟货币交易平台,或至少将取消比特币等虚拟货币兑换人民币的功能。消息一时间真伪难辨,引发大量讨论与猜测。根据国内三大虚拟货币交易平台之一“火币网”的数据显示,比特币价格从禁令颁发前到上周日下跌了约17%。
区块链、比特币、ICO有本质区别
虽然比特币,区块链,以及刚刚被宣判死刑的ICO经常被一同提起,它们之间也确实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这几者决不是同一件事。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记账的技术。它的去中心化和不可更改的特性使得这一技术在许多领域,包括金融领域有非常广阔的应用。而比特币,作为一种加密数字货币,只是区块链技术的一种应用。而ICO,是通过发行新的加密数字货币(简称代币)的方式进行融资的行为。
禁令将“虚拟货币”与“代币”进行了区分:禁令中提到的“虚拟货币”可以理解为已经在市场上流通的加密数字货币,如比特币,以太币等;而近期通过ICO方式发行的新的加密数字货币,被统称为代币。禁令明确要求代币的发行融资活动应立即停止。并随后开始对60多家代币交易平台进行清理整顿。但是对“虚拟货币”的交易及兑换并未明确禁止。截止到发稿时止(9月11日),三大虚拟货币交易平台的交易活动仍在正常进行。
重手取缔ICO,出于代币的双重属性
ICO始于2013年。大名鼎鼎的以太币也是以ICO的形式产生的。根据《2017上半年国内ICO发展情况报告》统计,2017年上半年,国内已完成的ICO项目共65个,融资规模折合人民币达26.16亿元(用日零点价格换算)。同一时期,Coindesk统计的全球ICO一共完成101项(其中国内的ICO项目大多并未包含在内)。如果同样按照7月19日价格计算再折成人民币,融资额为98.8亿人民币(如果按照每个项目融资结束时价格计算,总融资额为91.8亿人民币)。国内的ICO项目大约占全球ICO融资额的1/5。
一个简单的理解ICO的方式就是与IPO进行比较。公司的IPO是通过发行股票融资,投资人支付法定货币(人民币),获得公司股权,对公司未来利润有一定的分成。而ICO则是投资人支付通行的加密货币,(通常是比特币或以太币),之后获得该公司发行的一种新的加密货币(代币)。代币有两种作用:其一是作为应用币,可以用来购买发行公司的商品和服务。这一作用类似于游戏币,拥有游戏币就可以得到一部分游戏的功能。正是因为这个应用功能,所以多数ICO项目是与区块链相关的项目,因为区块链项目比较容易产生可以应用的虚拟货币。
其二是有的ICO发行的代币作为权益币,对公司未来利润有一定的分成的权利。比如2016年著名的ICO融资案,The DAO, 通过发行代币,融资1.5亿美元,是当时最大的众筹案。其代币持有人可以参与公司投票及利润分成。至于The DAO 由于受到黑客攻击,以退币解体收场,此为后话,暂且不表。2017年7月,美国证监会认定The DAO发行的ICO属于证券融资,实际上明确规定了作为权益币的代币属于证券,应该纳入监管。这次中国颁发的禁令,并没有对应用币和权益币进行区分,一概令行禁止。有观点认为作为应用币的代币,并没有参与公司未来利润分成,应该理解成商品。而相应的ICO则应该理解为产品众筹,不应该算是非法集资。在笔者看来,此次监管下重手取缔ICO,主要是出于代币的双重属性。它既具有应用的属性,又具备投资的属性。即便是作为应用币的代币,它的应用属性应该是换取公司的商品及服务。可目前市场上ICO投资人的主要赢利模式,以及购买代币的目的,不是用来使用这些代币,而是通过代币价格上涨,在二级市场上交易获利。这就使得代币获得了投资的属性。而这一属性变成目前代币发行的主要卖点。
笔者曾经问过一个ICO项目发起人,项目的盈利模式是什么。发起人回答到,代币涨价。如果连发起者本人都丝毫不重视项目本身的运营与盈利,而只看重代币在二级市场上的炒作升值,这样的所谓项目融资,必然会扰乱正常的金融秩序。当一种商品的投资属性超过其商品属性的时候,就极有可能形成泡沫,带来巨大的风险。17世纪荷兰的郁金香事件即是很好的例子。被当作投资品的郁金香,价格远远超过了其作为观赏植物的价格,最终形成泡沫,带来了严重的金融危机。在目前情况下,监管部门观察到泡沫形成的可能,快速出手,用严厉的手段抑制可能出现的糟糕情况,避免更大的风险发生,是非常及时和有效的。应该为这次监管部门的早发现早出手点赞。
下一步应加强对比特币交易平台的监管
区别于这些主要发行及流通在国内的ICO代币,比特币及以太币等虚拟货币起源于国外,并且在国外交易场所有相当大的交易量。更有日本加拿大等国对比特币采取相当宽松的政策。鉴于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去中心化的点对点的交易特性,取缔比特币既不现实,也不可行。但是对比特币等加密货币的交易平台加强监管却是完全可行和必要的。有人担心比特币会被用于洗钱及人民币外逃。事实上根据笔者对几家大的加密货币交易平台运作的了解,目前规范的交易平台均有KYC流程:开设账号实名认证,全部交易保留记录。再加之比特币价格波动极大以及境内外价格存在价差,通过比特币换汇需要承担相当的成本与风险。因此只要所有的交易平台都能够进行规范化操作,应该不构成对于人民币外逃的太大担忧。那么真正的焦点在于,比特币是否在实体经济中有应用价值。目前国家大力推动经济脱虚向实,鼓励实体经济发展。如果比特币在实体经济中没有应用价值,而只有投资炒作价值,那么限制其炒作,将有利于引导资金从比特币的炒作中回流到实体经济中。这也应该是监管部门考虑出台限制比特币的主要原因。无论传言是否为真,加强对比特币交易平台的监管,促进虚拟货币的交易规范化,应该会是监管下一步要走的路。
让真正有技术内涵的区块链项目得以发展
在为这次监管政策及时出台叫好的同时,也要再次强调区块链,与比特币及ICO的本质区别。区块链是一种技术手段,而目前在中国泛滥的ICO,是一种融资手段。禁令不允许通过ICO融资,但是并没有禁止区块链项目融资。实际上一个好的区块链技术应用项目,并不是只能通过ICO融资,完全可以通过传统的VC/PE等融资手段来实现。区块链作为分布式记账的技术手段,解决了去中心化的认证的问题。在诸如产权认证,钻石及艺术品真伪认证等等诸多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没有区块链技术之前,此类认证需要一个中心化的第三方机构,比如法院,仲裁机构,或者银行。因此交易成本高,花费时间长。区块链的技术使得认证的简化成为可能。区块链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更为广泛。在支付,清算,记账,征信等方方面面,都可以找到应用场景。区块链技术目前还属于发展的初期,但是这一技术逐渐成熟后,在未来将有广阔的前景。从长期看,这次监管部门出台的政策对区块链项目而言,应该是利好的。去除了那些没有实质内容的欺骗性的项目,可以避免劣币驱逐良币。让区块链的生态圈聚焦到创新性的技术革新上,而不是关注在它的隐性金融工具的属性上。让真正有技术内涵的区块链项目有机会发展。笔者相信,这一技术会像互联网曾经改变世界一样,改变未来的经济与社会。中国一定不能错过这次区块链的科技发展大潮。
(作者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
  新浪财经讯 9月29日,据Bitstamp报价平台,比特币价格跌破4100美元,最低至4065美元。国内报价平台中,币行数据显示比特币价格跌破25000元人民币,最低至24533元。
稍早,韩国禁止国内进行所有形式的首次代币发行(ICO)。据韩国金融服务委员会公告,韩国金融当局将禁止各种形式的首次代币发行(ICO),称市场过热和欺诈风险加大等副作用引人担忧。
目前,韩国比特币交易量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日本和美国。
此前的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下发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紧急叫停ICO融资,并要求清理整顿ICO平台。
  新浪财经讯 9月29日,媒体称,韩国禁止国内进行所有形式的首次代币发行(ICO)。
目前,韩国比特币交易量全球排名第二,仅次于日本。
此前的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门下发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紧急叫停ICO融资后,并发文要求清理整顿ICO平台。
中国人民银行文件指出,代币发行融资是指融资主体通过代币的违规发售、流通,向投资者筹集比特币、以太币等所谓“虚拟货币”,本质上是一种未经批准非法公开融资的行为,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有关部门将密切监测有关动态,加强与司法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工作协同,按照现行工作机制,严格执法,坚决治理市场乱象。发现涉嫌犯罪问题,将移送司法机关。
代币发行融资中使用的代币或“虚拟货币”不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也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
  作为投资者,你有没有想过这样一个问题,究竟是哪些人在P2P平台上借款?
  (全景图片)
ICO三方亲述清退经历:高位接盘者不忍“割肉”离场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蔡越坤 &
自9月4日央行等七部委联合发文叫停ICO交易并应做出清退安排合理保护投资者权益以来,国内发行ICO币项目的企业陆续开始清退投资者所持ICO币。
不过,有部分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以高价购买ICO币,而清退时是以初始发行价为准,致使其面临惨重的损失。一位投资人对经济观察网表示:“现在平台按照0.9元一个币清退,我亏损了好几十万,不能接受目前的清退方案。”
高价接盘9毛清退
“大家购买ICO币(后改名为“爱科币”)时价格每个6元、7元、8元、9元的都有,但目前ICO币网给予回收价格每个0.9元每个,这个价格是万万不能接受的。”一位投资者代表对经济观察网表示。
“国家要求发行ICO币的企业合理保护投资者权益,但ICO币网并没有和大家协商回收价格,单方面给予一个回收价格,大部分投资者利益都有很大损失。”该投资者表示。
根据31名投资者粗略统计,他们共持有爱科币1012458个,购买时每个均价为6-7元人民币。按照目前0.9元价格进行清退,他们中有亏损近百万的投资者。
9月6日,ICO币网公告称:“所有用户以自愿为前提,原则上全部用户予以清退。”9月8日,ICO币网公告清退方案:“1爱科币(ICOCOIN)=0.9元人民币的价格兑换等值额ETH/BTC”。
(来源:ICO币网)
9月15日下午,有投资者对于ICO币网给予清退方案不满意,大约30人左右该爱科币投资人来到北京市大兴区大族广场2号楼下,请求ICO币发行方ICO币网以购入时市价或者更高的价格进行清退。“对于0.9元每个ICO币进行清退不能接受。”该投资者称。
对于为何将原先的ICO币改名为爱科币,ICO币网负责人对经济观察网表示:“9月4日之前我们有注意到媒体称ICO可能以后要被禁止,我们进行调整,改名为爱科币。”
发行方回应:按发行价清退
记者查询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得知,ICO币网为北京区块链天下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旗下网站,支持ICO币的交易、提现等。企业法定代表人为杨林科,注册资本1200万元人民币,成立日期为日。
杨林科新浪微博资料显示其为原比特币中国联合创始人,9月14日晚间,比特币中国也发布公告称,将于9月30日停止所有交易业务。
对此,经济观察网致电ICO币网运营负责人,对方表示:“今年6月份发行的这个项目的ICO币,发行的时候“币对币”发行,核算人民币大约0.9元一个币。他们(维权投资者)是在其他ICO币交易平台上面购买的,我们未收到投资者的一分钱。”
上述ICO币网运营负责人表示:“北京金融工作局也叫我们过去去协商办法,要求我们尽快处理好清退工作”。记者追问金融工作局是否要求以初始发行价清退时,该负责人表示:“是的”。
该运营负责人继续对经济观察网称:“目前清退工作进展挺好,90%的币已经清退。”
ICO币网创始人杨林科在接受经济观察网独家采访时表示:“这个回购价都是按照众筹时的价格来定的,我们已经完成84.23%的清退工作,只是极少数的个别人不同意,他们都是从二级市场高价位的时候购买的,国家出台公告以后,我们一直在按照要求清退,全部都是统一价0.9元清退,目前,总回购人数1万人以上,大部分的人是同意的。”
对于有投资者高价购买、发行方按照发行价回收的现象,杨林科也表示:“目前国家也没有明确规定,我们只能众筹多少退回多少,按照国家要求做好清退工作。”
火币网区块链资产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郭大治对经济观察网表示:“会有这种情况出现,项目方只能按照收到的金额退,也不太可能按照二级市场价格退,更好的方法也不太可能达到所有的交易都归零。”
投资人漫漫协商路
9月16日,ICO币网公司所在地,深圳市大族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在大厅公告称“北京区块链天下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在写字楼产权房不知情的情况下,违反《租赁合同》中关于承租区域用于‘办公’、‘技术研发’、‘基础软件’服务的约定,擅自改变商业用途进行虚拟货币的售卖。为此,产权方已向公司送达了解约函。”
(来源:投资者于大族广场大厅拍摄)
对此,上述ICO币网运营部负责人对经济观察网表示称:“该公告是大楼物业单方面做出的解约,具体解约情况仍在继续商谈中。”
由于ICO币网坚持以每个币0.9元的价格清退,30多位投资人向北京金融工作局去反映问题。
该投资人称:“北京金融工作局表示会约谈交易平台和发行平台,让我们等消息。我们都从全国各地来,每天在北京争取提高回收价格开销很大,3-4天已经花了好几千了。物业要求ICO币网搬离大族广场,到时候办公地点也没有了,我们想协商解决就更困难了。”
对于上述投资者清退情况,爱科币交易平台之一聚币网CEO袁将军对经济观察网称:“聚币网是中立的综合性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只是提供用户与用户之间的撮合信息。至于这次下架事件,我们一直在按照监管部门要求,积极敦促发行方来解决用户购买币种的清退问题。我们有多次和项目方采用各种形式沟通,至于处理方案最终有币种发行方决定,交易平台不进行直接干预。”
  哪有那么多创业者,大部分都是诈骗!深度调查ICO“生死劫”
1300字禁令依然浇不灭无数投资者和创业者的暴富梦。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胡坤 &
作为ICO代币圈里的一名资深玩家,刘健知道这场击鼓传花的游戏迟早会结束,但他从来没有想到,当游戏戛然而止的时候,自己会成为最后那名接盘侠。
9月4日下午,央行和网信办、工信部等7部委联合发文,将ICO定性为非法融资,“涉嫌非法发售代币票券、非法发行证券以及非法集资、金融诈骗、传销等违法犯罪活动。”这份名为《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的文件要求“各类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应当立即停止”,这可能意味着ICO这个行业将不复存在,ICO项目发行的各种代币将会被停止交易。
刘健所在的几个由普通投资者们组成的微信群和QQ群里,最初大家是不信,然后是惊愕,最后被恐慌和愤怒淹没。每个人都在焦急地打听消息和传播消息,各种流言纷纷登场。
同喧嚣的普通玩家们相比,ICO项目发行方和交易平台们却一片缄默。“现在实在不方便说什么,等过了这段时间吧!”一位知名ICO项目的创始人这样对本刊记者表示,其他一些项目发行人也纷纷表示目前不方便接受采访。
“ICO早就该被取缔了。”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一直在关注这个市场,他发现通过这两年的野蛮生长,ICO已经严重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并形成了较大风险隐患,如果不及时整治,很可能会影响社会稳定。
但这个行业的从业者们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虽然也承认这个行业的乱象越来越严重,但并不同意这些乱象已经形成了严重的社会风险。“我们其实是有严格的风控程序的。”一位代币交易平台的研究员私下表示,外界盛传中国大妈已经入场,其实言过其实。他原以为,央行的监管会晚些时候到来,而且不会是这样的“一刀切”。但现在,ICO融资被定性为非法,代币交易平台被一律关停,这个行业数年的发展一切归零。“一切都结束了!”他说。
但有的人不愿意结束!刘健和他的小伙伴们正打算组团去境外的代币交易平台继续追逐他们的财务自由梦想,而一些ICO项目也同样打算转移到国外。“我们已与部分海外交易平台建立了对接合作,将在确保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尽快登陆海外交易平台。”一家ICO项目发行方在清退公告中就这样明确表示。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这个事情可能也确实没完。9月8日,有媒体报道称,监管部门决定关闭中国境内虚拟货币交易所,并称该决议已经部署到地方,随后比特币价格大幅跳水。尽管各比特币交易平台称并未接到相关通知,该消息也并未得到官方证实,但也没有人能够证伪,谁也不知道接下来还会发生什么。
所谓的ICO就是“首次发行代币”,和人们所熟知的IPO(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有点相似。所不同的是,IPO发行的是股票,ICO发行的是代币,也就是加密的数字货币;投资者用真正的货币去购买股票,而用来购买代币的却是比特币、以太币等数字货币。
一个ICO项目上线的一般流程是这样的:一个创业者有了一个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创业项目,然后到某ICO平台上发布该项目的“白皮书”,并发行经过加密的代币,投资者们在平台上用比特币、以太币这样的数字货币购买这些代币。发行者获得数字货币,再把数字货币换成人民币,完成融资;投资者们则获得代币,相当于获得这个创业项目的股权或者收益权,并可以在二级市场上进行交易。
ICO本质上是一种众筹融资,而且主要是区块链领域里的众筹融资,它最初由一群对区块链技术极度痴迷的极客所创造,此后ICO在相当一段时间里只是在一个很小的圈子里流行,只有一些手里拥有比特币的圈内人才会去资助那些无法获得VC青睐的区块链项目。
2013年6月,万事达币(MSC)发起了众筹,共募集5000个比特币,这被认为是全球最早的ICO项目。而全球最有名也最成功的ICO项目,还是以太坊。2013年年末,以太坊创始人发布了以太坊初版白皮书,2014年7月份开始发售,共发行7200万以太币。截至目前,以太坊已经成为区块链2.0的代表,也成为市值仅次于比特币的第二大数字加密货币。
几乎在同一时间,ICO也被传入中国。但和国外发展的相对稳健不同,ICO代币在国内遭到爆炒,迅速走向疯狂。
国内最有名的代币是小蚁币。小蚁币一共发起过两轮众筹,第二轮的发行价不过几毛钱一股,但最高时曾涨到过300多元一股,涨幅达几百倍。其他如量子链第一天上市涨幅达到33倍、公信宝几个月翻了90多倍等神话屡见不鲜。
在暴富神话的刺激下,越来越多的大众开始进入这个圈子。尽管说中国大妈已经进场有些夸张,但这个圈子已经“变味”却是不争的事实,成为了众多非专业者投机、博傻的场所。这些非专业投资者们大多对区块链一知半解,连ICO项目白皮书都看不大懂,对项目的核心代码更是一窍不通,但这并不妨碍他们跑步进场,去追逐这传说中的一夜暴富的机会。
虽然这个市场上的暴富神话不绝于耳,但刘健却很少听说身边的币友中有谁是真的发了大财的。在这个市场里,真正赚大钱的,还是那些庄家。在这个地下股市里,没有监管层,没有机构投资者,更没有涨停板限制,只有无尽的欲望。此外,各个交易平台之间都是相互割裂的,每种代币在各个平台上的交易量都相对较小,在A股坐庄可能需要几十亿上百亿,但在这里可能只需要几百万就足够了。这里是庄家的天堂,散户的屠宰场。
刘健并不认为自己是“韭菜”大军中的一员,事实上他也是这个市场上少数赚到了钱的散户之一。他觉得自己跟大多数炒家不同,他每天都写投资日记,有严格的选币和止损的纪律,一有时间就翻看偶像李笑来写的《通往财富自由之路》。
前新东方英语教师李笑来是币圈的“四大天王”之首,自称拥有6位数的比特币,按照近期的价格身家上亿。他也是ICO的主要鼓吹者,并为多个ICO项目站台。在他的影响下,知名投资人薛蛮子也投身其中,在短时间内一口气投资了18个项目。据说,薛蛮子位于北京东北五环外的住处是圈内人的圣堂,在整个8月份这里挤满了ICO创业者。
疯狂的不仅仅是投资者,还有创业者。
7月25日,国家互联网金融安全技术专家委员会发表的《2017上半年国内ICO发展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国内被监测的43家提供ICO服务的相关平台上线并完成ICO项目65个,累计融资金额折合人民币总计26.16亿。而整个2016年,国内被监测的9家ICO平台累计为27个项目募集资金仅1.41亿人民币。而在更早的2015年,全球的融资额仅为1400万美元,还不到1亿人民币。
更让人担忧的是,这里面的很多ICO项目都经不起推敲。在A股市场里,所有的IPO企业都是经过层层检验,经营相对稳定和良好的企业。但ICO却是一个地下世界,用董希淼的话说,就是一个“无门槛、无标准、无监管”的“三无”市场。在这个市场里,很多ICO项目还只是一个想法。而从概率上讲,大部分创业项目注定是要被淘汰的。除此以外,还有很多ICO项目本身就是奔着“骗钱”去的。
“哪有那么多创业者,大部分都是诈骗!”董希淼告诉本刊记者,绝大部分ICO项目并非真正融资,而是打着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等高大上的旗号,从事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前述交易平台研究员表示,说大多数创业者都是诈骗不太准确,但这些项目的可行性确实大有问题。“95%的ICO项目都是不靠谱的。”他承认。
但是,在火爆行情的刺激下,这些“不靠谱”的项目越来越多。《报告》称今年上半年上线的65个ICO项目中,前4个月只有8个,而6月份却猛增到了27个,平均几乎一天一个。而据说,7至8月份的情况更加严重。
几乎每天都有“不靠谱”的ICO项目面世,每天都有越来越多的散户入场,监管显得刻不容缓。于是,央行出手,盛宴结束!
事后回想起来,刘健发现早有监管即将来临的征兆。
8月30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发出《关于防范各类以ICO名义吸收投资相关风险的提示》,称近期各类以ICO名义进行筹资的项目在国内迅速增长,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并形成了较大风险隐患,还提醒投资者“应冷静判别,谨慎对待,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9月1日,原本定于第二天在内蒙古乌海市举行一场区块链高峰论坛,突然被取消。这场论坛的参会者包括薛蛮子等投资人和30多名比特币行业的主要创业者,是币圈的顶级盛会。
到了9月2日,ICO项目平台ICO COIN主动暂停一切ICO项目,停止代币充值、提取与交易业务,“待相关部门监管政策出台后,按照政策规范开展业务”。这也让空气中不详的气息更加浓重。
与此同时,很多代币的波动幅度加大,有的甚至出现了跳水行情。但在当时,这并没有引起刘健的重视。在没有涨停板限制的代币交易市场上,一种代币的价格一天下跌50%并不是多么稀罕的事,刘健自己就碰见过好几次。而且,在一周之前,他的偶像李笑来还通过一家科技类媒体发声,称“不会取缔ICO,发起者不干坏事就行,监管不是一个国家的事”。薛蛮子也曾乐观地表示:“不喝泡沫,便喝不到啤酒。”
但是,他们都错了。
9月4日下午3点,由央行牵头的《公告》出台,ICO被定性为非法融资,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非法从事代币发行融资活动,各代币交易平台不得提供相关交易服务。这份措辞严厉的文件彻底否定了这个行业。
董希淼一直呼吁取缔ICO融资。他此前曾撰文称,ICO平台及相关项目发端于互联网,平台和投资者绕过监管机构,其中违法行为难以监管。另一方面,比特币等交易平台买卖虚拟商品,没有记录、缺乏约束,且难以追溯,容易成为进行洗钱和恐怖融资的渠道。个人虚拟资产形式隐蔽,还存在逃避纳税的可能,应该早日取缔。
前述交易平台研究员也认为这个市场应该进行整治,但他没想到会这么快。他以为会再等一段时间,比如出现项目发行方跑路等群体性事件之后。而且,监管的严厉程度也超出了他的想象,几乎没有给这个行业留下任何生路。而实际上,这个行业里还是有一些创业者在认认真真地做事,对于他们来说,ICO是他们获得投资最直接、最简单、最有效的方式。“ICO的交投这么火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它还是很有市场的。”他说。
董希淼对于这种说法嗤之以鼻。“毒品也很有市场,那是不是也不用取缔啦?”他说。
在经过最初的怀疑和恐慌之后,现在刘健和其他投资者们已经接受了事实,他们现在关心的,就是手中的代币如何清退。
《公告》给出的说法是:已完成代币发行融资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做出清退等安排,合理保护投资者权益,妥善处置风险。这句话在群里被反复提及,成了投资者们的“尚方宝剑”。
目前市场的代币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已经发行但还处于锁定期,还没有上市交易的代币。这部分代币的清退非常简单,由发行方按原价回收就好了。问题在于另一部分代币——已经上市流通了的代币。这其中很多代币已经转手多次,价格也普遍上涨数倍、数十倍甚至数百倍。要按原来的发行价退还,投资者肯定觉得“亏大了”;但要按照现在的市值来退,发行人肯定不会干——按照这个价格,他们可能想退也退不起。事实上,就算按照发行价赎回,很多发行人也力有不逮,因为ICO融来的钱很可能已经被他们花掉了一部分,比如租办公场地、给员工发工资等等。
“国家规定了,要按照前7个交易日的平均价清退。”群里刚有人说出这句话,立刻引来一堆追问。但马上又有人说:“不是说要按照前15个交易日的平均价退吗?”事实证明,这些说法都属谣传。
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ICO项目发行方都没有出台具体的清退方案,还处在观望之中。但前述交易平台研究员认为,观望也不是办法。“很明显,央行是让各个项目发行人自行处理,如果处理得好就算了,如果处理得不好,特别是引发了群体性事件,那么央行就要介入了,可能会出台更严厉的措施。”他说。
目前也有一些项目开始清退,但投资者对这些清退方案都不满意。一位投资者告诉本刊记者,他当初购买代币UGT时的价格是每股3.6元,但现在的清退价格是2元,这个价格还要少于当初的发行价2.7元,他的本钱几乎亏了一半。
这位投资者的情况还算是好的,很多投资者的代币在清退之后,可能会只剩下原来的零头。刘健重仓买进了一种名为医疗链的代币。这种代币的发行价只有0.06元,但他在代币交易平台聚币网买进时,这种代币已经涨到了1.4元。如果按照发行价退,那他的投入基本上就“打了水漂”,这是他绝不能接受的。“我的老婆本都在里面。”他说。
9月8日中午12点,聚币网代币交易系统在暂停之后又临时打开,一直到晚上24点,然后永久关停。在这期间,医疗链的价格一直在5分钱左右波动,在这个价位上有一笔几百万元的买单一直挂着。刘健和其他一些购买了医疗链的投资者成立了一个维权群,他们认为这是一个骗局,“是聚币网给项目发行方提供机会,让发行方以超低价格收回筹码,这样他们就不用按国家规定的来清退了。”他们呼吁所有人都不要卖。一位投资者在群里说自己挂了好几档卖单,立刻被指责为“叛徒”。“把他踢了!”有人这样说。
傍晚的时候,有人在群里发了一条消息。这条消息引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湖滨在接受央视采访时的发言称,这次是“停止”而不是“禁止”ICO发行,而且停止的是“非法”的ICO发行。这条消息一开始让投资者们很振奋,认为“ICO迎来转机”。不过,随后有人提醒,这条消息也指出,即使部分ICO项目可以正常发行,出于对投资人的保护,会极大地提高门槛,这意味着今后普通投资者将会被拒之门外。
对于“ICO迎来转机”的说法,项目发行方们依然保持沉默。“等政策明朗吧!”一家ICO项目负责人这样说。
第二天,政策并没有明朗,反而更加扑朔迷离了。此前率先报道ICO监管落地的一家媒体又曝出,虚拟货币交易平台将会被关闭。尽管一些平台立刻发公告称并未接到相关通知,但比特币和以太币价格还是应声大跌。恐慌正在从ICO蔓延到整个区块链领域。
眼下,刘健一边在等待清退手头剩下的代币,一边在打听海外代币交易平台的消息。他加入了好几个海外交易群,和一些投资者们打算结队去海外投资代币,他相信那里仍然有他通往财富自由的道路。
自一行三会等七部委联合下发《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叫停各类ICO后,三大交易平台中的中国比特币已发布公告称,停止其平台上的ICO代币EOS交易,并下架虚拟代币。另外,《公告》以来,已有约50家ICO平台发布了清理整顿公告,30多家平台开始业务清退、提供退币或回购服务。
漫画 刘道伟
  关闭数字货币交易所?可能吗?
来源:金评媒&作者: ruiec999
先说结论,根本不可能取缔交易所。
我会用大家能听懂的话说明为什么不会取缔交易所,这次谣言的起因,以及造谣团体是谁,其目的为何,我会之后说。
首先,问你一个问题,ICO被禁止的时候,国家是直接收了ICO的币,充归国有。还是要求ICO的币按照众筹的原始代币退回?
答案是,按照原始代币退回。以比特币众筹的退回比特币,以ETH众筹的退回ETH。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ICO这件事,国家都要求按照非法获取的原商品退回,假设,我是说假设取缔交易所,你的钱会充归国有么?
答案很简单,如果这种事真发生了,交易所里你的余钱会退钱,余币会退币。
那么,币退到哪里去呢?
了解数字货币的人都知道,会退回钱包地址。
然而退回钱包地址以后,比特币接下来很快就可以匿名交易了。
而且因为交易所上的币很多,那么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场外匿名交易会严重增加,无法监管的非法交易的数量将会剧增。
那么,国家今年上半年,花了大量财力,人力,物力来建立的实名交易,交易所管控,就会全部作废。今后比特币洗*钱之类的事情,中国再也无法控制了。
很简单一个问题,国家花了半年时间,好不容易把这件事控制在手里,然后突然就砸了,给了别人牌照,做了监管,然后突然收回来。
所以结论很简单。既然国家已经在上半年花了大力气做了国内所有交易所的监管,那么也就没有任何关闭交易所的理由了。
知道了这点,接下来我来分析谣言新闻的来源和背后的利益集团。
首先我们看到这篇传的很火的文章:
时间为8号9点56。并非财新网最新的新闻源,我们可以在这篇网站上找到更早的新闻来源,也就是这篇,于8号9点09发布:
而这篇微信推送的时间是9点整:
那么就延伸出了3个问题:
1. 财新网的记者唐晗是如何在9分钟之内写出这么长的一篇文章,并且排版发布的?
2. 为什么选择周五晚上8点?
3. 如果对照这个的K线信息,在9点15的时候,此时这先发布的两篇文章的阅读量加起来还不够一万,被众多人看到的《虚拟货币交易所时代结束》这篇文章还没有发布,但是此时以太坊突然下跌了1000多点,紧接着,比特币突然下跌1000多点,接下来其他币种开始同步下跌。那么问题来了,这新闻只被不到1万人看到,时如何能够带动至少数亿才能瞬间砸盘的金额呢?
做过新媒体的人都知道,一篇专栏文章需要反复推敲,排版,9分钟之内能够写完文章并且排版好这么长的一篇文章,这是极难达到的。但是有一种情况除外,那就是文章提前写好了,定时发布。
那么问题来了,黄金头条的专栏作者,是如何知道40分钟以后财新将会证实这件事呢?我们到刚才财新网那篇文章下,可以发现一些有趣的事情:
新闻一开始以为okcoin是虚拟货币,然后今天去看,已经改了。
还有看看右边的编辑推荐
为什么编辑会同时推荐这两件个文章呢?
你看,有些话并不适合明说。莫非有的人太好名声了,投广告的费用多了一些,于是除了发布谣言用的文章,又多发布了一篇文章吹捧自己?毕竟有的人靠吹捧自己可是赚了不少钱(个人猜测这个早已准备好的讲稿是让人以为他还在国内)。
至于为什么选择周五晚上9点呢?一般而言,政府机构上班时间是周一到周五,8小时工作制度。晚上9点已经下班了。那么,在周五晚上9点发声,周六周日,因为官媒周末休息不发声,就有2天时间制造恐慌情绪。
至于文中说的国币网,本来就在ICO平台名单中,是本来就要被叫停的平台。
拿一个本来就被叫停的ICO平台,来说比特币交易所将被取缔。这个指桑骂槐真是玩的溜。
至于其他官媒转发,比如各种韭菜群里都有人说,人民日报的海外推特证实这个谣言。当时我有个疑问,为什么不是人民日报国内的微博发消息,而是放在海外的推特发?然后我去看这篇新闻的地址:
已经没了。
至于为什么交易量从去年的占9成降低到今年的3成。其实根本和实名制毫无关系,原因非常简单。因为今年国内收手续费了,有手续费以后,简单的日内高频策略已经不再能够获利去年一个20万元持仓的账户跑日内高频策略可以跑出一天2个亿的交易量。但是你猜猜利润才多少?
而低频策略20万的仓一天只能跑几百万的交易额。所以一收手续费,交易量当然下来了。
只不过恰好监管的时候,强制手续费和实名制在同一个时期被强制要求了而已。
为什么在新闻只有少数几个人看到的时候,币价能够瞬间下跌那么多呢?我猜测原因很简单,如果只是看到了新闻,但是币价并未大幅下降,很多人并不会恐慌。但是如果看到币价大幅下降后,再看到新闻,就会因为人追查原因的心理,产生极度恐慌的情绪。
所以目前很大概率来看,这个新闻是假的。而传出这个新闻的目的就是为了制造恐慌情绪,拉低BTC和ETH的市场价格(但是由于BTC的权重太大了,一旦它下跌,大概率所有币都会下跌)。
那么一个很具体的问题就出现了,为什么有人要散步这个谣言,制造恐慌,并且拉低比特币价格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看看之前ICO最疯狂的时候,比特币和以太坊的K线给我们展示了什么信息(第一张图是比特币的,第二张图是以太坊的):
6~7月没有任何重大利空消息,而且比特币临近8月1号的BIP148这样重大的利好消息,本应该稳定,但是跌得却比这次的交易所要关停这种重大利空消息跌得还狠。这是为什么呢?
有些话不适合明说,我只是猜测哈,有的人ICO到了ETH和BTC以后,没有拿在手中用于技术运营,而是直接套现了。由于ICO太过于疯狂,套现金额过多,所以直接导致大盘一路下跌。
这时,我们做个简单的平均数,套现时的平均价格再1900左右,算上恐慌性抛售,ICO团队套现ETH的平均价格大约在左右,套现比特币的价格平均在左右。
我在6月份的时候曾经说过,不要参与ICO,大部分ICO都是非法集资,和微盘之类的庞氏骗局没有任何区别。而且国家早晚管控ICO,管控ICO之后,会因为恐慌情绪,导致先发生一波大跌,然后资金回流主流货币,进而导致主流货币大涨。不知道还有人记得不。
那么,国家管控ICO之后会怎么样呢?国家不是流氓,不可能把人民投资资产收归国有,所以理所当然地会要求ICO平台归还非法获取的商品,也就是ICO的BTC和ETH。
没想到的是,国家管控ICO那么快,直接导致了这个事件的快速发生。而且果不其然,币价大涨,比特币直奔30000点高峰,以太坊重回2500。
但是问题来了,ICO套现的时候,这帮骗子套现BTC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虚拟货币退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