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终于弄明白苏宁云台商是怎么回事了

本期其他精选文章的这篇博文被推荐到此博主被推荐的博文:
苏宁云商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敬请欣赏:
  近期苏宁大跌,股价在10元一带徘徊之后,悬崖暴跌至7.68元一带。尤其是从3月12日的成交情况来看,机构在不计成本地出逃。苏宁到底怎么了?
  表面原因是因为苏宁自称申报了民营银行,但银监会日说没收到苏宁的申请,有操纵股价之嫌。虽然苏宁事后做了申辩,说自己的确向江苏省(以及银监会)申报了,但股价近乎跌停。
  稍深层次的原因,是苏宁2013年业绩令人失望:销售几乎没有增长,而利润则因为多项投资而大幅减少。甚至有人怀疑苏宁的利润是做出来的。
  更有人从腾讯入股京东测算出京东的(直接)市值是88亿人民币,而京东的规模是苏宁易购的三倍以上,那么苏宁易购又值多少钱呢?港股国美电器市值200亿港币,苏宁线下店又值多少钱?加起来有没有300亿人民币?除以73.8亿股本,每股的合理价格是不是只有4元?
  所有这些都有道理。就像2013年7月多种利好导致苏宁大涨两倍一样,现在是多种利空云集在一起,导致暴跌。
  那么,苏宁2013年进步缓慢的深层次原因究竟是什么?
  这必须从老一辈企业家的经营方式谈起。
  张近东是90年代初发迹的。那个年代的企业家以草莽、大开大合为主,所以在几轮经济调整之后基本都完蛋了,现在剩下的基本上都是当时非常稳重的,做事要考虑再三的人,比如柳传志、鲁冠球、张瑞敏、董明珠、周厚健。而莽撞行事的,绝大部分都已经被灭掉,如倪润峰、黄光裕、吴炳新、姜伟、牟其中、唐万新、顾雏军、胡志标。极少数人在吃了大亏之后居然东山再起了,如史玉柱、李东生,他们凤凰涅槃,获得了宝贵的经验,所以比以前更懂得如何经营企业。
  而张近东,是极少数当时胆子大、但现在还没把企业弄死的。2008年之后,他也知道网购成了潮流,知道苏宁必须“上网”,否则京东、淘宝、天猫将给苏宁带来越来越大的危机。但他是怎么处理危机的呢?
  那一代的草莽企业家处理危机的思路是:把摊子铺大好几倍,这样“脓疮”就显得小了,以后寄希望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通货膨胀,把危机消于无形。
  张近东,恰恰是这么做的。他已经这么做过好几次(不断巨量增发,通过高速成长消化财务危机),而且都成功了。
  但是这一次,张近东注定要失败。因为中国的经济环境已经大不同于以前,高速增长的年代已经过去了。
  看看苏宁这几年的疯狂投资吧:
  自己搞的有:苏宁易购;申请成为虚拟运营商;获批保险代理牌照;申请获批移动通信转售业务;自建物流,这还没算它早已巨额投资的商业地产。近年来收购的几大品牌:网络视频PPTV;婴幼儿用品红孩子;美妆用品苏宁滨购;智能家居苏宁私享家……当然,我们不能忘记苏宁还想搞民营银行。显然,苏宁早已不是卖电器和经营商业地产的了,苏宁不仅要成为卖电器的巨头,而且要成为商业地产巨头、物流巨头、云计算巨头、网上购物巨头、金融巨头……
  铺一个无比巨大的摊子,这就是张近东化解危机的方法。
  如此美好的前景,应该是2013年夏苏宁暴涨的原因。
  但是,苏宁能做到吗?从2013年业绩快报来看,既然营收停滞不前,利润大跌(甚至是做出来的),说明各方面业务进展乏力,说明苏宁内部的执行力很有问题,甚至可以说明:苏宁肯定缺乏完成所有这些目标的能力。
  摊子已经铺开了,一旦完成不了,企业将会如何?股价将会如何?
  凡是做过生意的都知道:以后肯定是巨额亏损,而且必将壮士断腕。已经有无数前车之鉴了。这,就是苏宁云商的根本问题。
  可惜,无数毫无生意经验的苏宁散户仍沉浸在张近东描绘的美好前景之中。更有一些装B者,嘴里说着苏宁未来市值肯定万亿,但自己就是不买,但嘴里仍然不断看好苏宁。想想也是,这种装B犯在苏宁5元左右时都不买,10元以上怎么可能买?7元怎么可能买?现在苏宁的发展停滞了,他怎么可能买?但这种装B犯居然很有市场,继续看多苏宁就是不买,继续获得人们的掌声……对此我不能不扼腕叹息:很多散户们的智力真是很让人头疼,你们不亏谁亏啊,哎……
  所以,虽然苏宁云商现在似乎已经大跌了,但其股价仍然是天价。以后会不会到3元,会不会当时已经成了ST苏宁或ST云商?我不知道,呵呵。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TA的图书馆
个人简介:
&个人名片馆藏文件夹loading...
&馆藏[转]&&(阅1)10-31[转]&&(阅2)09-14[转]&&(阅1)09-14[转]&&(阅1)09-14[转]&&(阅1)09-14[转]&&(阅1)09-10[转]&&(阅1)09-10[转]&&(阅1)09-08&360doc推荐的文章loading...馆友反馈loading...&&360doc推荐的馆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苏宁云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