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读保监会134号文件解读“关于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风险提示”

赴港买保险受追捧 保监会提示风险:中途退保损失大
来源:四川在线
  昨日是九九重阳节,怎么为父母投保、如何选择合适的保险产品,又成为热门话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把买保险的眼光投向香港,毕竟保费便宜、保障全面、赔付方便、高回报率,这四大优势深入内地投保人的心。但其中潜藏的法律、汇率等风险也不可忽视。日前,保监会专门针对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做了风险提示,除了要注意理赔方面,购买保险之前更要清楚香港保单并不受内地法律保护,外汇政策的变化可能导致无法续保等问题,都是投保人需要了解的。
  香港保单不受内地法律保护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保险意识的增强,近年来内地居民选择赴港购买保险产品的现象屡见不鲜。因香港与内地保险业务在适用法律、监管政策以及保险产品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尤其是在法律方面,香港的保单甚至不受内地法律保护。对此,保监会专门针对香港购买保险做了风险提示。
  在香港购买保险的内地投保人,需亲赴香港投保并签署相关保险合同,如在境内投保香港保单,则属于非法的&地下保单&,既不受内地法律保护,也不受香港法律保护。此外,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险适用香港的法律。如果发生纠纷,投保人需按照香港的法律进行维权诉讼。与内地相比,香港法律诉讼费用较高,可能面临较高的时间和费用成本。除了法律诉讼之外,投保人也可选择向香港的保险索偿投诉局投诉与理赔索偿有关的纠纷,但该局目前可裁决的赔偿上限是100万港币,大额保单的赔偿纠纷无法通过该局裁决处理。
  此外,在退保方面,投保人也可能承受较大损失。在中途退保时,投保人只能获得保单的现金价值。香港监管部门对保险产品的现金价值无具体要求,大多数长期期交保单在保单前期现金价值很低,前2年甚至为零,投保人如果中途需要退保,将面临很大的损失。
  外汇政策变化可造成无法续保
  众所周知,在香港购买的保单,赔款、保险金给付以港币、美元等外币结算,消费者需自行承担外币汇兑风险。另一方面,内地居民个人到境外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属于金融和资本项下的交易,是现行的外汇管理政策尚未开放的项目,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此外,如以期交保费方式购买长期寿险保单,也可能存在因外汇支付政策变化导致无法交纳续期保费的风险。
  除了续保的问题,对于分红保险来说,其保证收益之上的红利分配也存在不确定性。目前内地保险产品遵照监管要求,按照低、中、高三档演示红利水平,演示利率上限分别为3%、4.5%和6%。香港保险市场化程度较高,未对红利演示作出明确要求,大多数产品通常采用6%以上的投资收益率进行分红演示。但分红本身属于非保证收益,具有较大不确定性,能否实现主要取决于保险公司能否长期保持高投资收益率。
  香港保险三大卖点
  保费低
  保障广
  收益高
  ■数据
  上半年内地客&赴港投保&再创新高
  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日前公布的统计数字,今年上半年内地客户贡献300多亿港元保费,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
  虽然中国保监部门一再提示赴港购买保险存在风险,仍难以抵挡内地客赴港投保热情。香港保险行业上半年总保费收入2075亿港元,同比增长12.2%。其中,内地客户贡献新单保费收入301亿港元,已经接近去年全年水平(316亿港元),占个人业务新单保费(815亿港元)的比例也达到了37%,而2015年底,这一比例还仅为24%。
  另据了解,由于保险中介公司鱼龙混杂,9月1日起,根据香港保险监管部门的新规,内地客户投保香港保险需要额外签署一份&内地人士在港投购人身/寿险保单重要资料声明书&,当中对销售过程、保单红利、汇率等风险进行定义并提醒。(北京青年报)
  赴港买保险有五大风险
  法律方面: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险适用香港法律。如果发生纠纷,投保人需按照香港地区的法律进行维权诉讼。与内地相比,香港法律诉讼费用较高,可能面临较高的时间和费用成本。
  外汇方面:内地居民在香港购买的保单,赔款、保险金给付以港元、美元等币种结算,消费者需自行承担货币汇兑风险。
  收益方面:内地居民个人到境外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属于金融和资本项下的交易,是现行的外汇管理政策尚未开放的项目,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
  退保方面:香港保险没有&保底&设置,保险公司一旦破产,投保人很可能&血本无归&。如果想要中途退保,只能获得保单现金价值,大多数长期期交保单前期现金价值很低,前2年甚至为零。
  具体条款方面:香港保险产品条款使用繁体字,表述方式与内地不尽相同。投保人需认真阅读保险条款,避免因对条款理解不准确而引发合同纠纷。
主办:中共巴中市委 巴中市人民政府 承办:巴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地址:四川省巴中市江北大道市政府办公大楼 邮编:636000 E-mail: 蜀ICP备号保监会:内地客户香港购买保险产品存在风险
监管当局重拳出击,内地客户仍蜂拥购买香港保险产品。
  由于在香港运营的保险公司不得在内地卖保险,客户必须前往香港购买。越来越多的内地人意识到购买境外保险的好处。     月初的国庆假期,内地游客赴港购买保险产品被广泛关注。    香港保险监理处(以下称香港保监处)今年9月初公布的数据显示,仅今年上半年,内地客贡献的新单保费已接近去年全年水平,显示内地游客赴港投保的热情持续高涨。    内地客青睐香港保险产品    曾有香港媒体这样形容内地投保顾客对香港保险产品的青睐:“以往我们所看到的奢侈品店门前排着内地顾客的长龙队伍,这样的情形已经少见。取而代之的,却是英国保诚、友邦保险等大型保险公司柜台上常听见内地顾客的普通话或方言”。    数据显示,内地游客买保险的花费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有所下降,但2012年明显上升,从2011年的63亿港元猛增至99亿港元。    香港某国际大型保险公司经纪人也向记者表示,香港保险从2007年起从内地沿海城市游客慢慢扩展开去。2013年至今,内地客户的人数已经呈几何数字增长。    今年2月初,为了管理资本,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新规,要求境外购买保险刷银联卡单笔金额不得超过5000美元,但可以多次刷卡。而监管机构的这个新规,就是为了应对数以万计的内地人使用银联信用卡或借记卡购买香港保险。这种做法可让中国内地居民绕开每人每年最高5万美元的购汇及汇出限制。不过,内地居民可在友邦保险、英国保诚保险和宏利金融等香港保险公司刷卡购买港元与美元计价保单——保费平均在5万美元,最高可达100万美元甚至更高,随后从他们的内地银行账户扣除相应数额的人民币。    内地客户新保费大增    监管当局重拳出击,内地客户仍蜂拥购买香港保险产品。记者查询香港保监处数据得知,今年一季度和上半年,内地客户在香港购买保险产品的金额和比例均创出新高。    今年一季度,香港保险业的毛保费总额为1010亿港元,与2015年同期比较,上升了6.6%。至于向内地客户所发出的保单,新造保单保费为132亿港元,占2016年首季个人业务总新造保单保费385亿港元的34.2%。而2015年一季度该比例仅为24%。    香港保监处在9月初发布了今年上半年的数据,香港保险业前两个季度毛保费总额为2075亿港元,同比上升12.2%。其中,内地客户贡献新造保单保费收入301亿港元,同比增加116%,接近2015年全年的316亿港元,占个人业务新单保费815亿港元的比例也达到了37%。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其金融业务相对成熟且制度完善执行力强。”上述香港某国际大型保险公司经纪人向记者表示,这是资金充裕的内地客户选择境外保险的环境优势。    从内地客户群体来看,南方客户多以保障和投资为主,北方客户多以投资移民和资产保值增值为主。内地客户所热衷的保险种类也随时间变化。年的基金定投产品广受青睐,年是投资移民带动的资产传承计划,年内地客户最爱购买大额储蓄产品,最近两三年则是人寿险、重大疾病险大卖。  
发现资讯的价值
中研研究院
掌握产业最新情报
中研网是中国领先的综合经济门户,聚焦产业、科技、创新等研究领域,致力于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权威性的产业资讯。每天对全球产业经济新闻进行及时追踪报道,并对热点行业专题探讨及深入评析。以独到的专业视角,全力打造中国权威的经济研究、决策支持平台!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热点图文分析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
烦请联系:、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行业研究院
汽车节能服务行业研究报告主要分析了汽车节能服务行业的
慕课研究报告对慕课行业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全面的阐述
楼宇亮化工程研究报告对行业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全面的22被浏览1729分享邀请回答5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0添加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4月22日,中国保监会在官网发布《关于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风险提示》,提示相关风险,并且明确指出中国香港保单不受内地法律保护。
保监会指出,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单,需要亲赴香港投保并签署相关保险合同。如果在境内投保香港保单则属于非法的“地下保单”,既不受内地法律保护,也不受香港法律保护。其次,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险适用香港地区法律,如果发生纠纷,投保人需按照香港地区的法律进行维权诉讼。与内地相比,香港法律诉讼费用较高,可能面临较高的时间和费用成本。此外,除了法律诉讼之外,投保人可选择向香港的保险索偿投诉局投诉与理赔索偿有关的纠纷,但该局目前可裁决的赔偿上限是100万元港币,大额保单的赔偿纠纷无法通过该局裁决处理。
保监会还指出,投保香港保单存在汇率风险和外汇政策风险。一方面,内地居民在香港购买的保单,赔款、保险金给付以港币或美元等外币结算,消费者需要自行承担外币汇兑风险;另一方面,内地居民个人到境外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属于金融和资本项下的交易,是现行的外汇管理政策尚未开放的项目,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此外,如以期交保费方式购买长期寿险保单,也可能存在因外汇支付政策变化导致无法交纳续期保费的风险。
保监会提示,香港保险保单收益存在不确定性,对于分红保险,其保证收益之上的红利分配是不确定的。目前内地保险产品遵照监管要求,按照低、中、高三档演示红利水平,演示利率上限分别为3%、4.5%和6%。香港保险市场化程度较高,未对红利演示作出明确要求,大多数产品通常采用6%以上的投资收益率进行分红演示。但分红本身属于非保证收益,具有较大不确定性,能否实现主要取决于保险公司能否长期保持高投资收益率。此外,在中途需要退保时,投保人只能获得保单的现金价值,由于香港监管部门对保险产品的现金价值无具体要求,大多数长期期交保单在保单前期现金价值很低,前两年甚至为零,客户如果退保将承受较大损失。
保监会提醒消费者,投保香港保单的投保人需要认真阅读保险条款,充分理解保险责任、理赔条件等重要内容,避免因对条款理解不准确而引发合同纠纷。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去香港买保险?保监会预警五大风险
  如今,部分市民赴港不只是旅游购物,保险也成为他们&战利品&之一。
  数据显示,去年香港向内地访客所发出的保单中,新增保费高达316亿港元,占香港保险业去年营业总额的24.2%。
  香港保险一直以便宜、理赔范围广等优势吸引消费者,然而汇率、政策等风险许多消费者知之甚少。
  针对赴港买保险量猛增的情况,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利益,保监会近日在官网上发布&关于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风险提示&,从法律、外汇、收益、退保、具体条款等5方面作出预警。
  境内投保属非法地下保单
  保监会指出,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单,需亲赴香港投保并签署相关保险合同。如在境内投保香港保单,则属于非法的&地下保单&,既不受内地法律保护,也不受香港法律保护。
  赔偿上限或仅百万港币
  据介绍,内地居民投保香港保险适用的是香港地区法律。如果发生纠纷,投保人需按照香港地区的法律进行维权诉讼。与内地相比,香港法律诉讼费用较高,可能面临较高的时间和费用成本。投保人也可选择向香港的保险索偿投诉局投诉与理赔索偿有关的纠纷,但该局目前可裁决的赔偿上限是100万港币,大额保单的赔偿纠纷无法通过该局裁决处理。
  汇率风险需自担
  保监会指出,香港保单收益存在不确定性。一方面,内地居民在香港购买的保单,赔款、保险金给付以港币、美元等外币结算,消费者需自行承担外币汇兑风险。另一方面,内地居民个人到境外购买人寿保险和投资返还分红类保险,属于金融和资本项下的交易,是现行的外汇管理政策尚未开放的项目,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
  分红保险收益不定
  不少人赴港购买保险,看上的是香港分红保险的高利率。但此类分红保险,其保证收益之上的红利分配并不确定。目前,内地保险产品遵照监管要求,按照低、中、高三档演示红利水平,演示利率上限分别为3%、4.5%和6%。香港保险市场化程度较高,未对红利演示作出明确要求,大多数产品通常采用6%以上的投资收益率进行分红演示。但分红本身属于非保证收益,具有较大不确定性。
  退保损失大
  保监会还表示,香港监管部门对保险产品的现金价值无具体要求,大多数长期期交保单在保单前期现金价值很低,前两年甚至为零,一旦中途退保,将承受较大损失。此外,香港保险产品条款使用繁体字,表述方式与内地不尽相同。投保人还需避免因对条款理解不准确而引发的合同纠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保监会76号文件解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