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做中国文化都有哪些社区平台怎么样?

如何搞好社区文化建设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如何搞好社区文化建设
易发表网提供各学科期刊论文下载、毕业论文...|
总评分0.0|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第c04版:今日芝罘
中台社区打造服务型文化社区
以服务群众需求为主线,依托“一节”、“二主题”、“三广场”平台
&&&&本报讯(YMG记者 Gt 通讯员 书清)近日,记者从中台社区获悉,今年社区加强社区文化阵地的建设,坚持“主题活动与群众文化活动相结合,主阵地活动与区域性活动相交叉,组织比赛与自发活动相交融”原则,以基层党建服务群众需求为主线,依托“一节”、“二主题”、“三广场”三个平台,打造服务型文化社区,逐步形成了中台社区特有的文化氛围。  据悉,所谓“一节”、“二主题”、“三广场”平台,即通过重要节日,发动社会组织各路艺苑人才,开展系列专题文化活动;通过温馨老家、凤凰群主二个主题,组织系列针对群众需求的服务;越秀广场、金象泰广场、党群服务中心3个广场阵地,开展广场舞比赛、版面展览和其他群众自娱自乐性文化活动。围绕基层党建服务群众需求主线发挥“三个重点”优势,活跃社区文化生活,营造文化氛围,引领越来越多的居民自愿参与社区活动中,增强社区凝聚力;通过主题活动,做大党建品牌,壮大志愿服务队伍,为各类有需求人群提供针对性服务,打造服务型温馨型文化家园。  在重要的法定节假日,社区依托12个社会组织,举办社区文化艺术节,关爱老年人公益活动等,弘扬先进文化,集中展示社区文化建设成果,营造欢乐、和谐、文明的社区文化氛围。依托社区特有的人文资源优势,歌颂和展示新形势下中台辖区内各单位各部门工作所取得的成就,和中台居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以社区为基础,吸引区内外更多的单位和个人参与,打造真正属于老百姓的社区文化。  同时,社区以“凤凰群主”、“温馨老家”、“乐舞凤凰”为重点,开展系列文化主题活动。“凤凰群主”品牌服务活动,引导基层党组织发动广大党员主动“亮身份、比贡献”,积极加入、组建社区群众团体,争当“群主”,发挥“种子”和“磁石”的作用,将党员、群众紧紧团结在基层党组织周围,不断扩大群众社团的组织规模,规范和提升其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推动社区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和自我监督机制形成和完善。“温馨老家”项目根据社区前期走访和楼片子队伍、信息员队伍、党员多种渠道,及时了解居民对文化生活、日常生活、困难救助的需求,了解辖区特困、大病、病瘫老人、急难家庭情况,通过社区温馨老家项目、红苹果义工、青年志愿者等给困难群众提供针对性的帮助,可以鼓励温馨老家义工以服务的形式积攒服务,获得星级服务义工,也为义工自己在年老时需要服务时提供所对应的小时服务。“乐舞凤凰”广场舞协会,整合中台社区广场舞队开展舞蹈培训、文艺演出等服务活动。  此外,社区利用越秀广场、金象泰广场、党群服务中心等3个阵地,经常性、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各类文艺演出、社区电影、露天舞会、版面展览和其他群众自娱自乐性文化活动。通过重点平台有力展示群众性文化活动,为培育社区文化特色、打造社区文化品牌创造了良好的前提条件,应群众需求提供的社区服务提升社区工作的满意度,增加了居民对社区建设参与度和向心力,使社区真正成为党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阵地,为创建服务型、温馨型文化社区夯实基础。
以上稿件、图片版权均属水母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已经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水母网”。利用社区资源
打造老有所乐的活动平台
发布日期:
  一、我市老干部活动中心(室)发展状况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干部的需求正在由物质保障型向精神愉悦型转变,由传统的政治学习、娱乐活动需求向提高综合素质转变,现有的老干部活动场所越来越难以满足老干部的需求。其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活动场所小,建筑面积少。铜陵市辖三区一县,市委老干部局现有老干部活动中心(室),共有面积2960平方米。铜陵县老干部活动中心面积有500平方米,三个区也各有百平方米的活动室。因受场地的限制,活动场所的活动内容有限,缺乏吸引力,使不少老干部前来活动的兴趣越来越低。
  二是活动场所少,老干部难以就近参加活动。由于城市的快速扩展,在新小区、新城区居住的老干部越来越多,而市老干部局现有三个老干部活动场所都集中于老城区。因此路途远,导致这部分老干部不方便活动。
  三是活动设施简陋,提供活动项目少。因人力、物力限制,老干部活动器材购置难,维修、保养更难。由于设施得不到及时更新,活动内容总是老一套,不能满足老干部多样性需求。虽然我市新的活动中心场所建设已列入市建设规划,但要投入使用还需时日。因此,如果仅仅依靠全市老干部系统的活动场所及其资源,远不能满足全市离退休干部活动需求。
  近年来,我市社区老年人活动场所得到较大发展,容纳了越来多的老干部参与其中。社区依靠其广泛的资源,便利的条件,切实做好老干部服务工作,也充分发挥了老干部在社会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已成为老干部活动的又一平台。
  二、社区老干部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随着我市大社区基层组织形式的建立,社区作为基层组织,正在不断探索服务老干部工作机制,着力提升服务老干部的工作水平。社区党工委从政治上、生活上关心老干部,充分发挥老干部们的优势,调动老干部们为社区建设献计献策的积极性。
  1.社区老干部工作得到高度重视
  在我市实施了离退休干部组织关系进入社区政策后,社区成立老干部支部,把老干部集中起来,统一管理。社区作为&社会的细胞&和党在城市工作的基础,既为服务管理老干部工作提供了载体和平台,又是老干部发挥余热和奉献社会的窗口和基地。政府在人力、物力方面对社区都加大了投入,财力向基层文化活动设施倾斜。
  各部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老干部工作部门以&老年大学和活动中心建设&为抓手,积极开展老年教育和文体活动;文化、体育部门提供各类文体活动场所和设施,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财政部门保证一定的经费投入;民政、老龄部门从社会化养老入手,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为离退休干部提供&四就近&服务;人社及卫生部门切实保障老年群体医疗待遇和卫生健康服务。
  2.社区离退休干部活动场所得到充实,文体设施逐步完善
  我市正不断加强社区老干部文体活动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平台。一是加强政府投入,把财力向基层文化设施倾斜,政府的民生工程每年都有涉老工程建设,如投入阳光社区资金,建立老年大学分校,在社区建立赏活动中心和居民文体活动中心,加大社区、乡村文化图书馆室建设等。二是利用体彩收入,为社区更新、建造体育设施。二是吸纳更多社会资金投入老年事业,改善老年生活环境。三是整合社会资源,城市的各类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操场、教室、大小会议室向社会开放,为老年人开展文化娱乐活动提供便利。
  3.群众社团的发展为社区老干部活动增添活力
  市各类群众团体组织,如老年体协、书画联谊会、摄影协会等团体纷纷进入社区,利用社区平台开展活动。社区也成立各种老年社团组织,如老年人合唱团、诗词协会、舞蹈团、各类体育运动项目团队组织。这些社团组织长期活跃于社区,他们针对老年的特点,围绕精神慰藉、健康快乐的需求,引导带动老年人参加各项健康文明的文化、体育、休闲活动,在活动中怡情养性、交友联谊、修身健体,同时他们还以社会主旋律为己任,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4.社区积极打造文化活动品牌
  社区都相继成立了老干部活动中心、文化中心、日间照料中心等场所,设置了阅览室、棋牌室,乒乓球室、书画室、残疾人活动室、多功能室、排练室及道德讲堂等。同时社区各类老年协会及艺术团体,广泛开展各种项目活动,并打造自己的活动品牌,带来社区文化活动一片繁荣景象。
  社区围绕服务老干部工作,出台相关措施和规定,创新工作机制,充分利用环境资源、人脉资源的优势,因地制宜地打造自己特色,创立自己品牌。如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建立生活照料中心、设立家政服务站、创办文化活动中心等等。&&&&
  5.&文化养老&理念深入人心
  &文化养老&是以满足精神需求为基础,以沟通情感、交流思想、拥有健康体魄与心态为基本内容,以张扬个性、崇尚独立、享受快乐、愉悦精神为特征的养老方式。文体活动在社区的开展,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养老观念,越来越多的离退休老干部,敞开心扉,放下思想包袱,积极投身社区的文体活动中,在活动中享受着快乐、健康。
  &文化养老&已得到市、区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全面落实离退休干部两项待遇的同时,我市更注重丰富离退休干部的精神文化生活,把&文化养老&纳入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和完善长期有效的&文化养老&机制体系,为社区老年人积极创造养生健体、学习娱乐、文化休闲的活动平台,充实晚年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社区活动中心(室)作为老干部活动场所,是老干部活动中心(室)的职能的延伸,外延的扩大,它涵盖了社会更多方面,也容纳了更广大的离退休老干部和退休职工,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社区老干部活动平台建设存在的困难和解决思路
  1.存在的困难
  一是社区功能和设施仍显不足,总体投入不足,有些社区的基础设施和活动场所少,条件简陋,功能单一,难以满足于多层次需求。社区活动缺少经费的支持,导致质量不高,项目单一,服务难以全面展开。
  二是部分离退休干部自身认识不到位,总还依赖原工作单位组织,对参与社区活动不感兴趣。
  三是社区工作人员任务繁重,多身兼数职,精力难以兼顾,从事老干部服务的精力有限。
  四是社区老干部工作者的素质能力有待提高,要通过学习、培训提高服务者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
  2.解决的思路
  一是地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媒体,多形式、全方位宣传社区活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
  二是切实加强社区的组织建设,提高社区工作者的专业能力,积极打造服务老干部的平台。
  三是要建立共赢发展机制,形成合理的工作推进机制,达到离退休干部、社区、老干部工作部门的合作共赢。
  四是继续统筹管理,整合资源,实现各种涉老活动、学习场所资源共享,综合利用。采取联办、共建、借用场地等方式,以解决老干部活动场所场地狭小等问题。
  九月底,铜官山区金口岭社区老干部活动室揭牌成立,成为我市第一个社区老干部活动室。标志着我市在利用社区资源,打造老有所乐的活动平台,走出了关键一步,这一模式的建立成效如何,值得我们期待。
(市委老干部局& 江浩)社区搭建平台:让市民创意具有生产力|文化|社区文化_凤凰资讯
社区搭建平台:让市民创意具有生产力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工作坊”的概念最早用于心理治疗,上世纪60年代,它被正式引用成为在不同立场、族群的人之间引发思考、探讨以及相互交流的一种方式。五里桥社区正在新建文化活动中心,将于2015年上半年建成,社区一直在思考如何吸引80后、90后来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心中,时下大部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是中老年人的活动中心,年轻人大多不会参与其中。黄浦区五里桥社区有意与上海创意设计社区服务平台共同举办一场“我心目中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工作坊”活动,邀请社区不同年龄层的居民,江南智造园区内的设计师,社区专家共同组建不同的小组,共同为一个命
原标题:社区搭建平台:让市民创意具有生产力■ 虹口区凉城社区举办的低碳创意嘉年华吸引了众多社区居民◆ 李叙清晨,一户居民的阳台上,一架微型“风”上聚集了数十只鸟儿,“风车”用细竹竿做骨架,外圈吊着一个个塑料盒,里面盛着清水,放着鸟食,小鸟们飞高俯低来去自由,叽叽喳喳争相觅食。这个“微型喂食”风车的设计来自一位普通上海市民之手,他说鸟食盆是用吃剩下的果冻盒做的,自从这架微型风车做成后,虽住在都市却如在树林,每天早晨都是被麻雀和小鸟叫醒。来自生活的创意与设计每天都在上海这座城市涌现,有些是自娱自乐的小创意,有些则成了一件作品,一项事业。上海设计的草根思维2007年,上海涌现了一种新的 “路边摊”业态——售卖个人原创手工作品、文化艺术品,以及收藏品的创意市集得到了无数年轻人与设计爱好者的追捧,如今,创意市集已会成为全市性、常态化、具有集聚效应的创意活动,并在过去几年已缔造了数十个设计品牌,成就了数百位普通设计爱好者的梦想。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费尔普斯在《大繁荣》一书中说:“国家层面的繁荣源自民众对创新过程的普遍参与。它涉及新工艺和新产品的构思、开发与普及,是深入草根阶层的自主创新。”除创意市集外,上海还有另外一群人,他们将设计与技术结合,自己动手把脑袋中那些奇思妙想,一点点变成现实,这其中有时尚年轻人,也有暮年的老人,有还在校学生,也有专业技术人员,这个群体被称为“创客”,创客们也被通俗地称为 “技术兴趣小组”,这一人群的规模正在不断壮大。而且,本地创客还密切关注世界上创客的动态,并往往参与各种交流活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上海)推进办公室副主任贺寿昌曾说:“上海设计一定要有草根思维,不要只想着如何引进大师,还要想着如何发动全民来体验设计、参与设计。”上海在不同领域都已形成一系列激活城市活力的新模式,新业态与新组织,并散落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即全市200多个社区街道中。如上海创客鼻祖“间”就位于徐汇区湖南社区内;已举办多年,吸引国际人士参与的老码头创意市集则位于黄浦区小东门社区;而2013年举办的市民文化节市民创意大赛让社区看到了居民创新与创意潜力,此类活动越来越被社区重视,并与时俱进去做新的实践,如“社区创新屋”就是结合时下“创客模式”在社区层面的探索。居民需求的潜能挖掘社区是整体社会的一个“全息缩影”,作为局部的社区是一个包含了整体社会基本信息的独立单元,社会的生活需求、利益关系、群体矛盾、阶层结构和运行逻辑,在社区都有对应的表现。站在这样的层面,创意设计并非只是丰富居民生活的一种工具,它同时具备生产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可以说,由社区内外链接起来的“创意网格”是一种与网络相辅相成的“人群大脑”,通过互动激发,具备整合和超越单个个人智慧的智慧;同时,创意活动的个人从中获得灵感和支持,提升转瞬即逝的新想法,相互激励,成就创新和创造。凉城社区将创意设计应用于社区内一堵拆违之后的破旧墙面,邀请设计师与市民共同为墙增添色彩,有些居民提出在墙上作画,有些则提出利用家中废弃的物品,如可乐瓶进行设计改造,以便在墙上种植绿色植物等等,在设计师的指导下,一座独特设计之墙诞生了,并被称为“可乐墙”。在“可乐墙”刚刚诞生的几天内,便遭遇破坏,居民非常愤怒,在社区的指导下,居民自发成立了“护绿队”,参与“可乐墙”的维护;又如五里桥社区发起的“图书换绿植”的公益活动则是由设计师策划,并得到了社区居民与白领的热烈响应。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而依托创意设计形成的模式具有可复制性,具备激活市民参与度,解决实际问题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创新,创意具有跨界内涵,其自身是一个整合体,若从创意创新角度切入,顺藤摸瓜,便能将前沿技术,创新理念与优秀设计成果等与社区的实际需求结合在一起。而来自基层的需求才是创新用之不竭的源泉。2013年,英国发明了“发电地板”,并在一所学校的走廊上安装了24块,学生在地板上每踩一下,就能产生4瓦的电量,因此每节课后,总有一群学生在此寻找欢乐尽情跳跃,他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通过跳跃为自己的手机充电,据英国方面统计,一年所累积的电量能充满了853部手机。曾有人提出,若将该模式引入社区的广场舞场地不是即实现健身又能环保吗?那么问题来了,谁来投资?这样的设备价格必然是昂贵的,社区投入还是居民投入?还是厂商投入?若关注近几年由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一系列环保活动中,越来越多的环保厂商愿意在普及环保产品上进行投入;另一方面随着居民自身追求的提高,利用屋顶或阳台建太阳能发电设备,在满足自我需求的同时,尝试接入国家电网“赚取”电费的人群也在不断增加;此外随着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越来越成熟,实现“跳跳广场舞,发发绿色电”完全具有操作的可能性。最后,并非一定要引入进口设备,借助“创客”共同研发“发电地板”也未尝不可。在这方面,新的“第三方接入”、“志愿者”、“众筹”等等开发融资方式有极大的空间:技术和物品的创意与生活方式和经济活动的创意相得益彰。社区建设的创意助推上海在2010年被联合国授予“设计之都”称号,全民参与是推动“设计之都”作为上海城市名片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是链接城市与市民最直接的通道,而上海创意设计社区互动平台则是拉近市民与设计之间的距离,激活每个人天生具备的创意设计潜力,提升全民参与“设计之都”建设的平台。社区也可借力“平台”引入“设计方法”,“设计思维”,让其与社区需求对接,成为推动社区发展的一种新手段。“工作坊”的概念最早用于心理治疗,上世纪60年代,它被正式引用成为在不同立场、族群的人之间引发思考、探讨以及相互交流的一种方式。五里桥社区正在新建文化活动中心,将于2015年上半年建成,社区一直在思考如何吸引80后、90后来参与到文化活动中心中,时下大部分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是中老年人的活动中心,年轻人大多不会参与其中。黄浦区五里桥社区有意与上海创意设计社区服务平台共同举办一场“我心目中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工作坊”活动,邀请社区不同年龄层的居民,江南智造园区内的设计师,社区专家共同组建不同的小组,共同为一个命题找到具有针对性的,有效的解决方案,工作坊不受思维限制,跨界,跨文化,跨背景,甚至跨语言,通过数十个小时的互动,最终每组团队将拿出一套方案,五里桥社区也有意尝试将部分方案落地,打造真正全民化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除工作坊外,还有设计讲坛、设计大赛、设计产品互动体验等活动形式,可根据不同社区的内在文化、实际需求共同策划与推出,社区可以尝试将“设计”放置在不同问题上,或许能找到一条独特化解问题的道路。于是,全民参与的个人创意活动,最终推动着整个社会构成方式和运行方式的创造性变革与进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15:44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04/13 09:21
04/13 10:23
04/13 08:14
04/13 08:48
04/13 08:48
04/13 08:14
04/13 10:30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22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9:21
凤凰资讯官方微信
播放数:1867826
播放数:497040
播放数:1443947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文化都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