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乡创业村上能给块乡镇土地确权工作汇报

农业博士:将创业梦播撒在农村的土地上
阅读(9971)
马瑞强,1983年10月份生人,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他先后获评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创新创业人才”“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创业青年”“感动内蒙古人物”。
本报记者 陈 力人物小传:马瑞强,1983年10月份生人,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他先后获评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创新创业人才”“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创业青年”“感动内蒙古人物”,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担任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中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协会理事。他创立的内蒙古分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被评为“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全国农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春节假期一过,马瑞强就马不停蹄地忙了起来。作为内蒙古分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他乘机在云端穿行,到天津找投资,到石家庄谈股改,到呼和浩特寻合作。作为云种云养网络科技公司的股东,他要打理线上生意。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进村入户,忙着调研准备议案。还是一身书生气,但马瑞强学会了很多。“重返乡村,不啻一次脱胎换骨。”归园田居马瑞强第一次离开农村老家——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乌加河镇联丰三组,是在2001年秋。那年,他考上了内蒙古师范大学生物系,算是跳出了农门。紧接着,他在中国农业大学硕博连读,毕业后分在了北京一家央企。2011年4月份,微生物学博士马瑞强打好行装回到了家乡。母亲刚从番茄地里回家,反复确认了儿子准备离开城市回村种玉米后,差点背过气去。老父亲更是两个月没跟他说话。虽然读研究生期间,马瑞强在家乡成功种植了7亩水果玉米试验田,但回乡创业,没有多少人支持他这个“不靠谱”的念头。在乡亲们的观念里,考上大学再回来种地是件很丢脸的事。马瑞强并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他反而觉得旁人异样的眼光是一种激励。创业过程中,最让他头疼的是“与人沟通”。“试验田就种几亩地,可大规模种植要和农户打交道。”他说,“我们做专业技术出身的,以前都只和书本、科研仪器打交道,与人沟通的能力欠缺很多,想说服别人和我一起干很困难”。马瑞强走访了100多户农民,试图说服他们和自己一起种植水果玉米,可最终只“拉拢”来14户,其中还有7户是自家亲戚。他又说服父母,让他们和自己一起开着面包车,跑遍附近18个村子推广水果玉米。为了让农户更有积极性,马瑞强自掏腰包,给他们发放补贴。最终,有406亩地种上了水果玉米。没有资金,没有人,对企业管理完全没有经验的马瑞强一切都要亲自参与。对于读了20年书的马瑞强来说,这些重体力活足以让他崩溃。第一年玉米收获时,租来的冷库距离种植基地将近60公里。因为工作量大,雇来的装卸工只干了3天就撂了挑子,剩下的玉米全由马瑞强和父亲、妹夫3个人一起搬运。每天晚上10点到深夜两点,他们要把500袋玉米从车上扛进冷库,早上5点多还要起床安排农民采摘。想起扛在肩上的100斤一袋的玉米,瘦小的马瑞强说,“当时真的有些悔意”。雪上加霜的是,冷库两次出现故障,加上其他损失,创业第一年,马瑞强赔了15万元。痛定思痛,马瑞强和投资人一起兴建冷库、开办水果玉米加工厂和一系列包装生产线。2012年他们在乌加河镇推广种植了两千多亩水果玉米。那时,他每天要发出十几车的水果玉米,配送到全国各地。妻子辞去了北京的工作,带着小孩来内蒙古就业、就学,成了马瑞强这几年最得意的事儿。马瑞强一直用那句话自勉:“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能风雨兼程。”返城寻觅回乡后,马瑞强对“三农”问题的理解彻底接了地气。他认为,农民在种植、生产的过程中有绕不过的沟坎。首先,如何让好的农产品多起来、让更多农产品好起来。其次,基层农业技术服务下乡还存在运转不畅等问题,导致很多农民并不能享受到专家的技术指导。最后,有了好的农产品,还得让好产品有一个好价格,才算完成那“惊险的一跳”。博士种地,未必躬耕陇亩。2014年1月份,马瑞强又开始进城第二次创业,把办公室从乌加河老家搬到巴彦淖尔市所在地临河,成立了内蒙古分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紧接着,又与人合作,在北京成立了云种云养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公司技术团队包括3名博士、12名本科生及技术员,并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和中国微生物学会展开密切合作,同1000多位农业专家“加为好友”。“进城以后,我还是离乡不离土”,马瑞强把主要精力放在打造龙头企业上,“不再种玉米、背玉米了,现在一是找人,二是找钱”。找客户。除了线上销售,马瑞强跑了许多家超市销售他们的水果玉米。调整种植结构种了饲料玉米之后,他又要跑龙头企业,终于把农户订单种植的饲料玉米全部销往了当地一家养殖企业。找投资。除了为云种云养网络科技公司找到1000万元风险投资外,马瑞强谈了许多家企业,有的已经派来财务人员前来尽职调查,但还是黄了。“这也促使我下决心找专业团队估值、股改。只有企业做规范了,人家把钱投给你才会放心。”马瑞强透露,“年后我们和天津一家公司进入‘热恋’,这次投资八九不离十”。找伙伴。这两年,马瑞强来呼和浩特办事,无论多晚,都约一位朋友加入他的创业团队。喝酒、品茶、谈心,如是者十几次,不成想那位朋友最后婉拒,“理由是怕辜负了我的信任。现在回想都无限感伤”。马瑞强更愿意回忆那些愉快的往事,“有一位经理人向我请教农业知识,没想到一见投缘,没拿一分钱报酬就跟我这个光脚的闯荆棘”。通过“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内蒙古分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完成订单合同1.2万多亩,带动1000多农户增收1000多万元。2016年,公司也有了几百万元的盈利。破解乡愁马瑞强至今难忘与父亲的一次唠嗑。“有一天父亲对我说,我50多岁了,什么时候能不种地呢?听到这句话,我的内心非常复杂,因为在全国绝大多数农村,像我父亲这样年过半百依旧下地干活的农民还非常多。”马瑞强描述了目前农村劳动力的现状:超过半数都在50岁以上,迟暮的田园成为新的乡愁。马瑞强组建了农机专业合作社,拥有80人的职业农民队伍,投资200多万元购进了大型农业机械,加上组织农民自买农机入股,使合作社大小农机总价值达到600万元。从种到收,统统由这些农机解决。看到别的村民投资100万元购买大型农机仅3年就收回本钱后,种田能手王胜利也投入38万元购买了收割机。王胜利细数马瑞强回乡带来的好处,“老农不懂市场没关系,分享公司订单兜底。干不动活没关系,农机社的职业农民包圆”。虽然解除了老农的劳务负担,但新问题接踵而至,眼界开阔的马瑞强陷入了沉思。单个小农这种耕作模式成本太高了。父辈们30多亩地,零零碎碎有10多片。发达国家家庭农场一般都是一两千亩。人家一两千亩是一两个人在经营,可是家乡却是一两百人在经营。他切身感受到适度规模经营的迫切:把现在分散经营的小农模块打造成大模块,才能更有利于农机农资的投入,更有利于降低成本。马瑞强开始带领他的团队组织土地流转。既和农民谈,也和当地有农田使用权的企业谈。“几乎是千方百计、说尽了千言万语,”从北京追随马瑞强下乡创业的程龙,深知分享公司流转来的、集中连片的15000亩土地来之不易,“我们分享公司不仅与老农分享,还与种田能手分享。现在30多家农业大户平均耕种500亩,在这里实现了种地致富”。或许在等待农民契约意识的完全觉醒,马瑞强把目光瞄准了荒地改造。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在内蒙古杭锦后旗找到了一家农场闲置的8万亩盐碱地。“我们的专家团队终于有了用武之地,”马瑞强说:“虽然困难还不少,但我享受这开疆拓土的感觉。”责任编辑:高雅
名称:吾谷网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9号金桥天阶大厦7层
电话:010-
email:.cn
反馈内容(*必填)
欢迎提出您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宝贵建议(400字以内),感谢您的支持。
联系方式(*必填)  对于创业者来说,最大的问题莫过于如何选择一个好项目。在热门行业趋于饱和,市场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我们不妨反其道而行,一些看起来冷门但却潜力无限、稳赚不赔的创业项目或许是不错选择。看看下面的项目,低投入高回报,暴富也是很有可能的嘛。
  一、秸秆建材(资源再利用,环保绿色,科技未来方向)
  随我国30年自然资源的透支,其中木材随资源短缺促使价格不断飙升而导致家居建材售价居高不下,而秸秆由于是农作物废弃物,不但成本低并是可循环资源,用它制作生产出的建材和家具,不但成本大幅降低,由于材质轻便环保,市场潜力大。
  二、社区小厨房(简单可实施)
  在生活小区租用一个30平方米以上的门面房,月租金约2500元,购买灶具,炊具等物品需5000元左右,初期投入2万元左右即可开张。社区小厨房跟普通餐馆不一样,它主要针对某一社区的居民,提供一些家常菜品;另外,可由顾客提供原材料,小厨房帮着加工,加工费用按客人提供的材料多少计算,最重要的是要保证服务质量。
  三、种苗专业市场(专业养殖越来越多)
  种苗在农村需求潜力巨大,特别是一些经济效益高的名优特种苗,更受农民欢迎。因此,开设种苗专营市场,回报丰厚。
  四、人才中介市场(民工荒、农村剩余劳动力、人才流转)
  在农村有不少具有专业特长的能人巧匠,因没有中介搭桥而无用武之地。开设农村人才市场,可使这些人充分发挥个人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
  农村创业开店现在农村外出经商打工的人较多,遇到农忙时有的农户劳动力严重不足,需要雇用帮工。有些人则苦于找不到用工之处。开办劳务市场,可在双方之间牵线搭桥,为剩余劳动力开辟就业道路。
  五、科技服务市场(农民科技指导需求迫切)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效农业,农民就迫切需要掌握种植业、养殖业以及加工业方面的各种先进、实用的技术。如果在农村开设科技服务市场,在帮助农民解决问题的同时,也能获得可观的报酬。
  六、家居用品需求代购(农村O2O)
  农村,想必交通一般,消费能力也一般。你可以租个门面,倒腾点便宜的家用百货来卖。多问问当地的人,看他们想买什么但是又不方便买的,这就是商机。 还可以自己从网上购物进货,然后加价卖给当地人。网上进货价格很低,你加点钱只要比当地卖的便宜,一样销路很好。延伸出去,你可以代购的身份去做整个县城的生意,减少库存。
  七、送菜上门(上班族的福星)
  城市人忙着赚钱,家庭成员简单,没有时间采购菜蔬调理自己的饮食生活,这种按主人要求送菜上门的服务,投入小,利润不薄,操作性较强。
1244人有用748人有用770人有用428人有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宠物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地位逐渐升高,这就带动了整个宠物行业的快速泰州市国土资源局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
泰征安补〔2017〕第12号写在家乡土地上的创业梦
记优秀创新创业大学生丁彬瀚
来源:广元日报  作者:周小丁 评论:
导语:尽管大学毕业后,得到了在高校任教这样一份不错的工作,可梦想就像种子一样,一旦种下就难以自拔。两年后,丁彬瀚还是毅然辞去教师工作,回到了家乡的土地上,开启了属于他的创业路。从未放弃的“土地梦”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娃,朝天区大滩镇立新村的丁彬瀚在读书时就有一个梦想&&希望通过自己能够带动家乡父老一起致富,改变家乡贫穷的现状。
  尽管大学毕业后,得到了在高校任教这样一份不错的工作,可梦想就像种子一样,一旦种下就难以自拔。两年后,丁彬瀚还是毅然辞去教师工作,回到了家乡的土地上,开启了属于他的创业路。从未放弃的&土地梦&
  大学期间,丁彬瀚学的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与农业无直接联系,可对一直有着&土地梦&的他来说,这并未阻碍他回乡创业的激情。
  作为一名从大山走出来的大学生,自小经历农村生活的艰辛,在离开家乡到异地求学的日子里,丁彬瀚并没有到了大城市的喜悦:&看看外面人们的生活,回想家乡乡亲们生活依然是那么的艰辛,与外面的差距实在是太大。&
  大学四年的时间里,他经常在书本或网络上查阅符合家乡致富的项目,也曾在家乡让父母尝试天麻、魔芋、金银花、土鸡养殖等。但这些项目周期太长,很多乡亲不愿意跟着他干。
  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与亲戚的交谈中,丁彬瀚了解到近几年朝天区大力发展香菇产业,而且效益非常不错,常年天天有收益,这让他动了心。通过2013年和2014年的实地考察,最终在羊木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丁彬瀚的食用菌种植项目在银铃村二组袁家坝落了脚。
  激情绘制梦想蓝图
  当然只有创业想法和创业激情是不够的,资金、技术等现实问题能否顺利解决,对丁彬瀚这个&门外汉&来说,直接关系到创业能否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刚工作一年,没什么积蓄,而一直靠传统农业维持生计的父母也拿不出更多的钱来支持这个创业梦。就在他一筹莫展时,朝天区人社局及时伸出了援手,帮助他在银行贷了10万元的小额贴息贷款,使其迅速摆脱了创业前期资金短缺的问题,解决了燃眉之急。同时,他又向亲朋好友借了20多万元,加上另外两个股东的投资,丁彬瀚共筹得创业资金85万元,解决了基础建设及原材料购买资金问题。
  作为一个非农业专业的大学生,创业之初的丁彬瀚对食用菌种植技术一窍不通。眼看食用菌生产最佳时期的到来,在短时间内学会种植技术是不现实的事情,于是他请来食用菌种植技术员作指导,于2014年10月中旬结束了大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为食用菌种植做好了准备工作。
  从第一灶食用菌袋的出炉到日,已累计制作了22万根菌棒(含夏菇:10万棒,冬菇:12万棒)。在这短暂又漫长的过程中,丁彬瀚每天起早摸黑,风雨无阻地穿梭在田间地头,手套一双双的磨穿,手上一个个血泡揪心的疼,汗水就像雨水一样在脸上肆掠。虽然这般超负荷地工作,他却毫无倦意,&因为心里有梦想在召唤。&
  3600多根钢管和几十吨篷布搭建而成的86个种植大棚,再加上一个60平方米的冷冻库,就这样在30多亩的土地上绘制成画,绘出了丁彬瀚的创业蓝图。
  期待风雨之后见彩虹
  然而,创业不是一帆风顺的,&这一年多时间,深深感受到理想和现实是有很大差距的。&丁彬瀚感慨地说。
  丁彬瀚所说的&差距&,主要是在对市场的预期和资金的运转上。2014年,香菇价格在高峰期可以达到7元/斤,而今年自家大棚正式出菇后,香菇市场却进入了&寒冬&,高峰期最高4元/斤,最低时更是低到2元/斤。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如果按照去年的价格卖出20万袋香菇,收益可达到100多万元,而按照今年低迷的市场,实际收入仅50多万元,少了近一半,&市场风险太大了!&预期收入减少,让丁彬瀚在资金周转上显得尤为困难,&除去还贷、大棚投入、工人工资等,手上根本就没什么流动资金了。&
  困难面前不退缩。丁彬瀚对食用菌种植还是充满了信心,他认为,食用菌种植不打农药,是绿色食品,而且营养成分高,味道好,市场的销售路子还是挺广的。
  说起未来,丁彬瀚有着自己的想法:一方面,他将继续扩大香菇生产规模,拓展销路,争取在今后的时间里将产品包装成袋,实现规模化生产,创建自己的农业公司,走&公司+农户&的创业之路;另一方面,他打算在经营好目前基地的前提下,等老家交通条件改善后,再建一个农业种植基地,成立农业合作社,从事天麻、香菇、魔芋、中药材等种植,带动当地乡亲一起种植,实现现代农业生产,最终实现&我致富,大家富&的人生梦想。
相关阅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高新网、中高新传媒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高新网、中高新传媒或者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违反上述声明者 ,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③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电话:010- 电子邮件:chinacxw#chih.org(#换成@)
关注微博微信,了解精彩内容2016潍坊二模政治试题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6潍坊二模政治试题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知识青年回乡创业 月薪几百打工仔成千万资产农场主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从土地上生长起来的才是有生命力的事业”
他们穿过都市繁华,寻找田园牧歌
“新知识青年”下乡记
蔡志勇在农场稻田里劳作。
张宏林在他的现代化养殖场
提到农村,引发的联想不同。有那么一批人
原标题:&从土地上生长起来的才是有生命力的事业&
他们穿过都市繁华,寻找田园牧歌
&新知识青年&下乡记
蔡志勇在农场稻田里劳作。
张宏林在他的现代化养殖场
提到农村,引发的联想不同。有那么一批人,他们坚定地认为农村不应该仅仅成为乡村游的景点,想象中的田园牧歌,籍贯一栏里的故乡,而实际上落后、凋敝的空心村。他们在这里找到心的归依,找到了商业、找到了创业的起点,找到了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可能性。于是这些有知识有想法有能力的青年,穿过都市的繁华,回到了农村。
知识与土地的嫁接、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商业与农业的融合会发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他们能给乡村带来什么,乡村又会回馈他们什么,他们异于常人的选择背后又有着怎样的人生故事和创业逻辑?
近期,武汉晚报记者采访了两位还乡知识青年,试图回答这些问题。
张宏林回乡建不逊于机场的&鸡场&
&鸡场&不逊于&机场&
5月14日,记者来到张宏林位于黄陂区北部的养鸡场,进行外围采访。
提到养鸡场,记者一下想到了多年前的一个段子。一位乘客得罪了的士司机,他要到&机场&,的士司机故意把他送到了&鸡场&。这个段子暗含着人们对&鸡场&脏乱差的刻板印象,与明净、大气的机场形成鲜明的对比。
然而,远远望去,张宏林建立起来的&鸡场&怎么看都像高大上的现代化工厂。生活在这里的鸡,幸福指数也非常高。谌建斌经理说,鸡喝的水来自地下300米的深水井,并经过了净化处理,达到了直饮水的标准;而所吃的饲料是从东北、内蒙古运来的玉米等;住的是空调房,使用德国最先进的设备&&
整个厂区有着科技与农业相结合的美感,烙印着80后对传统养殖业的新鲜理解。
&金领&的理性回归
正说着话,张宏林从区里开会回来了,白衬衫、深色西裤,穿戴上没有任何修饰。与记者同龄,却显得成熟很多。
聚焦在张宏林身上的反差在于,80后,硕士,曾在上海做过基金经理,办过房产和能源贸易公司,积累了上千万资产。然而却选择了回到农村。
张宏林说,注意到连续多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在关注&三农&,国家也一直在鼓励规模化畜禽养殖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同时,人们也非常关心食品安全。他本人经过历练,也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
此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张宏林的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养殖大户,建有12万只蛋鸡养殖小区,还配套养鱼1200亩。在这个行业积累了人脉、资源,并且有影响力。因此,张宏林认定蛋鸡养殖是他可以做,能够做,而且能做好的事。
张宏林做的第一件事是&取经&,德国、意大利、荷兰、马来西亚的牧场跑了几十个。在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他也不肯降低建设标准,坚持引进全系列国际领先的生产设备。甚至那些能同时容纳11.2万只鸡,而只需要一个观察员的全智能鸡舍,连一些农校教授都没见过。照这个标准建设的蛋鸡养殖小区,仅设备和设施投资至少突破了一个亿。
这些钱来源于银行贷款、父亲资助和他自己的身家。此前有媒体说张宏林从&金领&变成了&负债累累、一穷二白的创业者&。这也是媒体的误会,张宏林说,&我负债6400万,只30%的负债率,在企业里算低的。&
创业不一定要自己当老板
张宏林现在被当做了年轻人在农村创业的典范,此前,他却拒绝了一次鼓励大学生下乡创业的报告。&养殖业是个投资很大而收益慢、调头难的行业,不仅需要资金、经验,我不鼓励年轻人冒冒失失地做这个&&&同时,他也想修正一个关于创业的误会:&创业不一定是自己当老板,在一个团队中能实现价值也叫创业。如果现在马云跟我说,小张,你别干了,到我那儿去。我马上就去了。为什么?因为他的平台更好,我能实现更大的价值。&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这个理性颇为强大的人,仅有一次流露出了感性的一面。他站在一处高高的平台上,指着远处说,他的家就在离养殖场大约一千米的地方,小时候他经常在这里玩。他更加怀念记忆中的农村,&那个时候其乐融融、田地平整、有人在干农活儿。现在道路宽了,铺平了,可是没有人了,地也荒了,田也荒了&&到底谁来建设新农村?&
他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的养殖场已经吸纳了周围农户就业100多人,在下一步的规划中,还可使周边500多农民就近就业。&这里工作强度不大,四五十岁的农民在这里打工,下了班还可以照顾老的小的,避免了空巢家庭的出现。青壮年就近上班,让村子里的老人和孩子很有安全感。&
看着小时候天天玩耍的石头山上,一点点建立起了现代化的工厂,张宏林说:&从土地上生长起来的才是有生命力、创造力的事业。&
蔡志勇月薪几百的打工仔成资产近千万农场主
技校生在土地上干出&新花样&
来自蕲春县青石镇水车河村的蔡志勇,今年36岁,毕业于黄冈二技校,1997年,18岁的蔡志勇随着打工大军一路南下,去了广东,当起了制衣工、泥瓦匠,十多年下来,他积攒下来的收入却非常有限。
2008年,蔡志勇回乡探亲时发现,村里一边是村组成片撂荒的闲田,一边是留守的老人依旧用传统的耕作方式谋生,他突然想到了,自己也许有机会在这块土地上干出些&新花样&。
2009年春天,蔡志勇和妻子商量后,将积攒多年的3.2万元悉数掏出,购回了一台纽荷兰拖拉机,开始在自己流转来的10亩水田里务农。
当年的双抢时节,蔡志勇铆足了劲头为全村的老人提供农机服务,经常是白天加黑夜地连轴转,有时实在太累就趴在方向盘上打个盹。一年下来,蔡志勇变黑了,变瘦了,但辛勤的汗水终究有回报,当年他就完成了850亩的农机作业服务,农机作业纯收入5万元、水稻种植收入1万元。&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带来的惊喜让我坚定了回家务农创业的奋斗方向!&
规模化生产实现了规模化盈收193万
2010年4月,蔡志勇与镇上9位朋友共同出资87万元,注册成立了蕲春县盛隆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购置了农业机械23台套,以开展农机作业服务为主。
同年5月,在青石农机服务中心主任黄建设的技术指导下,蔡志勇在自家责任田摸索的水稻育插秧技术获得成功,不经意间还成了全县水稻机插第一人。两年时间,蔡志勇合作社步入发展快轨道,流转土地1580亩,带动120人就业,实现经营193万元,纯收入43万元,股东分红近8万元。
2013年8月,手中有了资本的蔡志勇成功注册了蕲春乐丰家庭农场,又先后流转水田680亩、山地85亩、水面20亩,添置各类农业机械27台套,盖起了800多平方米的办公场地及机具库棚。
在村里干出名堂又引领了全县
水车河村党支部书记蔡付生告诉记者:&蔡志勇现在可是我们村里的带头人,他的农场挽救了村里土地抛荒的窘境!&
在村里干出了名气,蔡志勇在县里也有了名气,他与团县委合作,搭建了湖北益家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平台,形成了线上销售、线下体验的OTO电商销售模式,还开发了微商、淘宝等网上销售平台,实现了平台共建、共同发展、互利双赢。
回首往事,蔡志勇很是感慨:&如今,有见识的青年回乡创业,空间真的很广阔,6年来,我从一个月收入才几百元的打工仔,到一个向国家出售商品粮156万公斤的种粮大户,完成了由打工仔到农场主的华丽转身。&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刘庆庆]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4/21 15:54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7/10 13:31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2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5:57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01/16 16:02
凤凰湖北今日推荐
播放数:1133929
播放数:4135875
播放数:2845975
播放数:53577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城乡土地规划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