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中心发展规划与葛洲坝有关系吗

《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发布
  新华网北京4月16日电 为指导和推进今后一个时期长江中游城市群合作联动与一体化发展,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并于16日对外发布了这一规划。
  长江中游城市群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国土面积约31.7万平方公里,201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万亿元,年末总人口1.21亿人。
  规划指出,长江中游城市群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全方位深化改革开放和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点区域,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规划,长江中游城市群将推动完善开放合作、互利共赢、共建共享的一体化发展机制,走新型城镇化道路,着力推进城乡、产业、基础设施、生态文明、公共服务“五个协同发展”,努力建设成为长江经济带重要支撑、全国经济新增长极和具有一定国际影响的城市群。
  规划将长江中游城市群定位为中国经济新增长极,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先行区,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和“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
  规划提出,到2020年,长江中游城市群整体经济实力明显增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交通、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全面对接联网,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分工合作的产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城镇体系更加完善,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城乡统筹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市场一体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开放型经济向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迈进;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积极成效,生态环境质量位居全国前列;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一体化水平稳步提升,社会就业更加充分,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到2030年,稳步走上科学发展道路,现代市场体系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开放开发水平进一步提升,城乡、区域发展格局更加优化,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城乡生活和谐宜人,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和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城市群。
[责任编辑: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获批 中部将成内陆新增长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长江中游城市集群建设全面启动
  日前,国务院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这也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年)》出台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分析人士指出,随着《规划》的落实,短期内将让中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潜力得到充分释放,助力中国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长期看,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涌现将加快中部地区的全面崛起及区域一体化,在让各区域发展更加均衡的同时,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蓄积元气。
  1 政策驰援中部崛起
  长期以来,&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一直是中国经济地图的一种&经典&划分,而各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恰恰是这种分法的依据之一。如今,随着发展规划的出台和实施,区域经济学的教科书也有望被改写。
  长江中游城市群主要涉及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是以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为主体形成的特大型城市群,覆盖国土面积约31.7万平方公里,连南接北、承东启西,是长江经济带三大跨区域城市群支撑之一,在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规划》要求,此次涉及的区域被定位为&中国经济发展新增长极、中西部新型城镇化先行区、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两型&社会建设引领区&,同时,&城乡统筹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调发展&、&共建生态文明&、&公共服务共享&、&深化对外开放&6个方面将成为驰援中部崛起的重要发力点。
  在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陈耀看来,过去货物从长江出海,现在也可以经过陆路沿新亚欧大陆桥经中亚进入到欧洲,该区域因此处于一个大交通枢纽的位置。陈耀认为,长江中游城市群应该成为未来国家重点培育的一个经济体,它不仅有利于未来的经济增长,也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是推进一系列战略非常重要的举措。
  2 优势明显潜力巨大
  &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对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国务院在批复函中给出的答案十分明确。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罗守贵表示,《规划》利好三地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水利等方面都将迎来建设高潮。与此同时,湖北、湖南在制造业尤其是新兴制造业方面都有比较好的基础,未来这方面的功能也将得以强化。
  &以湖北为例,目前其交通基础设施较为发达,可谓纵贯南北、连接东西。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建设将不仅让湖北原有的硬件优势得以发挥,更重要的是能够加强与周边省份物流、信息、人才方面的整合与交换,从而借助物联网的发展释放巨大的增长动能。&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对本报记者说。
  专家分析,中部相关省份水资源丰富,自然生态条件也比较好,农业产业结构基本相同,特别是在钢铁、石化、生物医药、工程机械等装备制造领域具有良好的发展势头,《规划》的实施将让原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得以深度融合,形成极具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
  3 有利经济积蓄元气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一域规划出,必着眼全局。分析人士认为,《规划》短期内将使得有效投资需求充分释放,在中期将促进区域经济结构的优化,而从长远来看则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的重要补充。
  &一方面,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阶段,东部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成为趋势;另一方面,中部地区是整个国家重要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此,促进中部崛起无疑有利于产业的转移接续。&董登新说,&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直接关联着许多东部沿海和西部沿边省份,而《规划》则刚好弥补了中部省份的空白,因此长江中游城市群将与&一带一路&相关地区形成上下覆盖关系,彼此支撑、交相辉映。
  从2013年的《武汉共识》到2014年的《长沙宣言》,再到如今的《规划》,一个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之后的新增长极正在神州大地上慢慢浮现。专家预计,未来长江中游城市群之间将通过密集的交通网络发挥协同效应,最终集体发力,中国各板块之间的发展也将更加协调,从而为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积蓄足够的内生动力。
编辑:刘志勇
责任编辑:张兰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移动看!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24小时点击排行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发布--中国工业报新闻网--产经
中国工业报社主办
Copyright & China Industry News,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工业报社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允许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中国工业报社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尚和律师事务所 闫风翥 李屏
报社地址:北京市百万庄葡萄园1号&&邮政编码:100037&&广告:010- 、&&发行:010--&&网站:010- 、3如何看待国务院批准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 - 知乎219被浏览16082分享邀请回答29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8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查看更多回答长江中游城市群上升为国家战略大事记_网易财经
长江中游城市群上升为国家战略大事记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2011年4月、7月湖北省党政代表团分别考察湖南和江西,倡议共同构建。2012年2月长江中游城市群三省会商会议在武汉举行,三省政府签订《加快构建长江中游城市集群战略合作框架协议》。12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江西九江主持召开区域发展与改革座谈会,提出“中部地区、长江流域是缩小区域差距的突破之地”。2013年2月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首届会商会在武汉举行,达成《武汉共识》。4月长江中游城市群首次亮相。9月由国家发改委牵头组织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前期工作会议在武汉召开。
2014年2月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二届会商会在长沙举行,发布《长沙宣言》,约定“共同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城市群”。5月湖北、湖南、江西等省308家旅行社结成中三角旅行社联合体大联盟,交通运输厅共商“645”工程合力打通长江航道“中梗阻”。11月首届长江中游城市群联合招聘会在武汉科技会展中心举行,同场揽才近5000人。2015年1月武汉、长沙、合肥等省会实现公积金异地互认。3月国务院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要求各有关方面共同推动《规划》落实。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江中游城市群规划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