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先版的大发工银电子密码器 限额的限额上限多少。。

当前位置: >
微信红包最多能发多少 超过200元上限操作方法
来源:作者:皮卡时间:
微信红包设定的是单个红包领取200元,大家都以为是200元是上限,其实不是的,我们可以让微信红包超过200元的限制,只是操作起来需要多几步而已。
微信红包超过200元操作方法:
1.先确定你要发红包的群,点输入框边上的+号,点红包
2.输入您要发送的红包大小
3.将微信红包改为普通红包,就可以发了。
多个微信红包突破200元上限的方法是一样的。
小编先推荐一个福利&&兜兜抢红包,安卓抢红包神器,红包实时提醒、自动跳转领取,安全不封号。百度手机搜索:兜兜抢红包 或点击下载地址:
18183手游网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不代表18183认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关注右侧公众号,回复“迪拜”看全文
领取翻滚吧主公
200金豪华礼包
领取冒险之光
18183至尊豪华礼包
领取全员加速中
188钻加速之王礼包
领取机甲无双
18183独家礼包
领取无终仙境
500钻首测高级礼包
领取倩女幽魂
18183不删档激活码
188元宝三测VIP礼包
新游期待榜
热门手游榜热烈隆重的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大目标》下附电子版的(转载)
而苏联一方的人口只有自己的两亿多加上东欧几千万,要和美国控制下的全球体系竞争,只能延续二战前那种更适合于进行战备的科技产业体系,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在应用技术方面获得高效率,从而使自己的工业体系丧失了自我升级的能力。另一方面,人口缺乏也使苏联不得不把有数的人口都集中到军事工业和重工业上,到苏联解体,美国的工业雇用了 3000 万人,是其历史最高点。而苏联则有 7000 万产业工人,而这时候苏联的总人口只有 2.8 亿,平均 4 个苏联人就有 1 个产业工人,其中绝大多数都在军重工部门服务。这样一来,还有谁去生产消费品,还有谁从事服务业呢?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苏联民众的生活水平再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提升,努力工作之后得不到回报,任谁也会失去耐心的吧。当然苏联人的耐性还算好,俄罗斯大婶以擅长排队闻名于世。笔者的一位朋友在俄罗斯求学期间有一次排队,站在寒风里几个小时,冻得全身冰凉了,前面的大婶们穿着裙子仍然谈笑风生。一位大婶回过头来笑着对他说:“小伙,你鼻涕过河了。”伸手一抹,可不是吗,鼻涕都流到下巴了,脸已经没知觉了。但是缺乏消费品和服务业导致无休止的排队,每个家庭主妇每天花上几个小时排队买面包买菜,同样浪费了大量人力。沙俄最后几年,因为战争消耗,也是造成了严重短缺,主妇们经常花上几个小时排队却一无所获,只好换一家店继续排队。终于有一天莫斯科的面包店全部售罄,全城的主妇两手空空,只有跑到沙皇家门口排队,讨要面包。沙皇的警察试图驱散人群,反倒被身强力壮的俄罗斯大婶全体放倒,于是沙皇政府派出了近卫骑兵队用马刀砍翻了几百人。前线的官兵听说自己老妈被沙皇的近卫军砍了,顿时全线崩溃,沙皇俄罗斯也随之土崩瓦解。苏联人当然记得沙皇是怎么完蛋的,当苏联主妇再次大排长龙的时候,苏联政府就再也坐不住了,于是急病乱投医,先是商量出个从东德撤军的办法,东德的苏军一撤,东欧也都不愿意为苏联分摊工业品生产任务,纷纷要求苏联撤军撤顾问。苏军撤下来,家里却没有那么多建筑工人给他们盖房子住,也没有民用工业为他们生产必需品。就算这些撤下来的军人稍加训练就可以是第一流的劳动力,但是苏联的民用工业长期萎缩,各种配套体系一时也建立不起来,暂时无法为这些人提供工作。方寸大乱的戈尔巴乔夫政府也拿不出铁腕来压服各加盟共和国分摊这些负担,各加盟共和国反倒以独立相威胁。从经济条件最好的波罗的海三国开始,要求独立引发的社会动荡席卷整个苏联,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第六章
黄金在天上舞蹈,命令我歌唱
谁来终结帝国历史从未终结谈到苏联的崩溃没落,经常会让很多中国人有一点沮丧,这倒不是我们对苏联有什么特殊感情,只是我们和苏联一样也是追赶者。苏联最终败给了美国人发起的第三次工业革命,而一个世纪以前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样是从美国兴起。这种巧合为美国罩上了一圈神秘的光环,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以及最没营养的“制度决定论”充斥于耳。“美国的制度”几乎成了一个带有神性的概念,在正式场合提出一点质疑都需要不少勇气。平心而论,美国能够连续两次发动工业革命也确实有其必然性。但这种必然性同样让美国人不可能再引领下一次工业革命。这几年来欧美陷入经济危机,背后最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欧美无法突破下一次工业革命。咱们在前面反复说,工业化就是用机器造机器。工业革命的标志总是出现一种全新的机器,这种机器可以作为动力来源或者控制部件进行自我复制。乍看起来,如果某个国家,甚至某个企业在技术上领先,那它似乎就可以永远用最先进的机器造出更先进的机器,保持领先地位。但是历史事实就是昔日的金牌企业诸如柯达几十年后颓然倒闭,昔日的日不落帝国引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却输掉了第二次,德国和美国共同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再也没德国什么事了。这是因为工业革命是一个由量变积累到质变的过程。每次工业革命之后,新的技术手段会让制造精度大幅度提高。第三次工业革命之后出现了数控机床,前面已经聊过,数控技术可以通过每秒几百上千次的微控制实现非常高的加工精度。如果说大家对机床不怎么熟的话,打印机应该都不陌生,现在一台几百块钱的彩色喷墨打印机,都可以一个墨点一个墨点地打印出照片、图纸,准确度远远超过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一旦机器的精度提高,接下来带来的变化就是可以制造更复杂产品的机器。前面咱们聊到过,越是复杂的产品,包含的零件也就越多,成千上万的零件组装在一起误差就会越积累越大。因而每次工业革命之后,制造精度大幅度提高,忽然间就会有无数种以前想得到,做不到的新机器新产品涌现出来。更复杂的机器需要更多的零件,比如一辆自行车上有一百多个零件,一辆汽车上有几千个零件,一架客机上有几百万个零件。不管是永久、丰田还是波音,要源源不断地制造出自行车、汽车或者飞机,都需要有人制造出每一个零件,这样就形成了一套产业链。整个工业社会就是由很多产业链相互交叉形成的网络。前面已经探讨过,一个工业体系有多少种零件基本上就需要多少工人、技术人员掌握制造工艺。美国是最典型的,美军一直在用计算机管理自己的武器、物资、零配件,就像超市要给每种商品贴上条码。美军也给每种军用零配件定了一个身份证号,叫国家库存代码,这种信息是公开的,虽然不可能查到每一个编码都是些什么东西,不过按照编码规则一查便知美军现在用掉了大约 3000 万个号码,说明美国的产业链体系差不多也就这么大。与此相对应,20 世纪 90 年代初美国制造业最兴旺的时候,总共也是有 3000 万产业工人和技术人员为其服务。
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刚刚完成了第三代武器的全面换装,第三代武器里的雷达、探测、火控、操纵、动力控制等等系统里大量使用了计算机。当时美国的声威如日中天靠的就是这个。不过与此同时,美国人也迅速把民用计算机以及其他使用芯片的民用电子产品外包给日、韩、中国台湾,后来是中国制造。由此不难看出,美国虽然突破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瓶颈,自己却已经没有足够的人口基数吃下这么大的产业链体系了。之后美国不但把装芯片的电子产品生产外包出去,把写软件的工作外包出去,到最后连大部分芯片的生产甚至开发也 OEM、ODM 外包了,与此同时美国也悄然完成了去工业化的进程。美国去工业化的速度虽然赶不上苏联崩溃,不过用江河日下来形容也并不为过。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人还能一边去工业化一边开发出划时代的 F-22 战机,但是到了 21世纪开发第二种四代机 F-35 时,美国工业已经疲态尽显。一方面 F-35 项目不断陷入技术故障、进度拖期、预算超支、结构超重之中;另一方面,美国人也把四五家航空制造厂商合并成波音和洛克希德·马丁两家,这两家都参与了 F-35 的设计,而且还叫上一群欧亚盟友帮忙共同研发,不过拖期、超支、掉链子依旧。F-35 遇到的最大障碍是软件,现代飞机几乎就是一个飞行电脑,几乎一切功能都要通过计算机软硬件完成。在前面咱们提到过“摩尔定律”对软件技术发展一样适用,因为芯片的容量差不多每 18~24 个月会增加一倍,带来的运算能力也会支持软件的大小跟着增加一倍。2002 年服役的 F-22 的机载计算机软件包括 400 万行源代码,眼下刚刚投入试生产的F-35 的软件则有 1900 万行,虽然略低于每年翻番,不过大体符合这个规律。软件是人写出来的,当初编写 F-22 的软件时美国人还使用了专门军用的 Ada 高级语言,可是源代码翻了几倍之后,就再也凑不出那么多懂 Ada 的程序员了,只好改为民用的 C++语言,不过连 C 语言程序员都凑不出那么多,战斗机的软件又不能随便外包出去,F-35 的软件开发进度只好一拖再拖,成本也随着人吃马喂节节攀升。当初美国人提出研发这种轻型四代战机是因为 F-22 价格过于昂贵,需要一种廉价飞机弥补其数量不足。在当时的计划中,这种战机的各项性能差不多相当于 F-22 的一半,造价只有其 1/3,等于一个烧饼掰两半,还能更便宜。不过到现在, F-35 还没正式投产,预估造价就已经超过 F-22,如今这半个烧饼已经比原来的一个还贵了。最倒霉的还是等飞机的用户,面对无休止的涨价和拖期,美军内部已经龃龉不断,那些参加 F-35 项目的外国盟友更惨,赔钱搭时间不说,最初设想成轻型多用途战斗机的 F-35由于结构超重,将来几乎只能当战斗轰炸机来用。面对中国的 J-20 和俄罗斯的 T-50 这样的重型第四代空中优势战机,只能说当初抱着美国大腿,想靠 F-35 为自己撑起 21 世纪的一片天那些国家将不得不面对自己的头号主力尚未服役就已落伍的命运。 F-35 并不是美国眼下唯一的高科技烂尾工程,好歹 F-35 还要造。美国昔日最引以为傲的航天飞机已经被彻底放弃了,当初美国人用航天飞机发射了哈勃太空望远镜, 让人类了解了河外星系,看到宇宙的另一边,发现了暗物质,让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了解自己所在的世界。不过哈勃望远镜是用航天飞机发射到位的,也只有用航天飞机才能维护修理哈勃,现在美国没了航天飞机,只好让这只长在太空的眼睛自生自灭了,NASA 预计哈勃望远镜将在 2013 年失去控制,再经过七八年之后自行坠入大气层。让我们锻造胸怀,拥抱第四次工业革命航空航天是美国用举国之力捧红的明星产业,尚且如此,其他产业就更不用说了。孙子兵法里有这么句话:“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意思是说,如果兵力少的一方凭坚固守,那么兵力多的一方就可以绕过去将其围歼。打仗的道理对工业也是一样的,美国是人口最多的西方发达国家,所以它能成为西方列强中的霸主,能和美国并驾齐驱的不是任何一个西方列强,而是人口和美国差不多的苏联。说到底一个国家要维持工业体系持续升级,必须要有足够的人口。每当一种更复杂的机器出现,只有能招募到足够的工人和技术人员,产业升级才能进行下去。在一次又一次产业升级中只有人口足够多的国家才能甩掉所有对手。反之,如果产业链已经拉长到把人口基数用光了,那就只能拆旧的补新的。每个国家都会把用来保命的军事工业留在手里,拆出去的工业首先是能赚钱,能滚动发展的民用工业,等民用工业拆得差不多了,机床、工业设备制造行业也会追着民用工业这个大客户而去,只留下军事工业。虽然军事工业往往代表着一个国家最高的技术水平,但军工造出的枪炮都不能再用来造别的机器,一旦本国没有了民用工业,军事工业也不能把军用先进技术转移到其他产业。再也没办法实现用机器造机器,用老式机器造更先进的机器这种工业化循环。只要别人的工业化循环一运转起来,积累出新一代技术,这些昔日的帝国很快就什么也不是了。现在的美国、欧洲、日本,或者一个世纪以前的英法都是同样的路数。而人口充裕的国家则拥有无限的可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时候,美国有 1 亿人,英法这些老工业霸主都不到它一半,所以英法只能眼看着自己的霸主地位丧失。另一方面,对美国来讲,有这样大的人口基数,如果不突破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限制,也会百病缠身。第一次工业革命发展到顶,能造出来最复杂的工业产品也就是蒸汽铁甲舰或者铁路。事实上从南北战争之后,美国人就一直在大修铁路,因为当时的美国权贵还不敢掀起造舰竞赛,挑战大英帝国的海上霸权,美国人能做的也只有修铁路。那时候修铁路纯靠人挑肩扛,花二十几年修了 30 多万公里,是我们现在的 3 倍不止。 当时美国人修铁路是靠卖债券筹钱,从 19 世纪 70 年代到 20 世纪初,每隔几年美国就会因为修出来的铁路赚不到钱而爆发一次铁路债券危机。等危机过去,美国人和国外投资者也只能依然如故继续炒卖债券修铁路。蒸汽铁甲舰或者蒸汽时代的铁路系统都只有几十万种零配件,就算同时维持几套彼此独立的产业链体系互相竞争,也只能支撑起几百万产业工人队伍,和四五倍的第三产业、农业人口,加上受抚养的家人,美国还是有一半人要游离于工业化进程之外。游离于工业化进程之外的人,穷的要找工作,富的要把钱拿出来投资保值。美国人在突破下一次工业革命的瓶颈之前,只能把蒸汽时代产业链最长的铁路拿来一遍一遍炒冷饭。正是这样的人口-产业链关系决定了当时的美国必须进入下一次工业革命。不然游离于工业化进程之外的人口始终无法得到公平和幸福,只能不断激起越来越严重的社会冲突。到了 19 世纪后期,美国各地的罢工和抗议风起云涌,我们熟悉的“五一劳动节”和“三八妇女节”,都源于这个时代的美国。为了镇压罢工,美国资本家和财团雇用了大量私人武装,仅仅平克顿侦探社一家的打手就超过美国陆军的总兵力,装备也只好不差。手段从早期的马队驱散、非法逮捕,到后来的刑讯、处决、血洗,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发生了大规模屠杀之后,老罗斯福把洛克菲勒请到办公室里往桌子上拍手枪也无济于事,毕竟出了白宫的门,还是洛克菲勒的武装打手比美国政府军多。
说到这儿,想必大家会联想到眼下中国的一堆社会问题,虽然没有一个多世纪以前的美国人那么生猛,不过让人愤慨的事照样天天都有。只是愤怒和眼泪从来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只有看清问题实质,顶住压力坚持到底才是正路。如果跳出一时一事一国一地的局限,从更大的历史尺度上看,当社会矛盾日渐加剧的时候也就是下一次工业革命到来的前夜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已经进行了 40 来年,这 40 多年也是中国从一个农业国彻底脱胎换骨转型为工业国的 40 年,也是全世界全面和平发展的 40 年。但是这 40 多年来,真正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的新兴工业化国家也只有中国,中国的强劲出口和巨额外汇储备正说明了这一点。通过出口,全世界都享受到了中国工业化进程带来的好处。笔者有一次深入非洲的一片不毛之地,与沙漠、戈壁、盐沼之类相比,用不毛之地形容恐怕有点太小瞧那个地方了。那是一片巨大的熔岩池,古代火山喷出的熔岩覆盖了整个地面,一片黑红色。火山岩是一种多孔的玄武岩,裂开之后断口锋利如刀,我们的当地司机为他的 4×4 越野车准备了 5 个备胎,跑了几百公里用掉 3 个。这片熔岩地上根本没有鬣狗、狮子一类猛兽,因为火山岩会把它们的脚掌磨破,笔者的鞋几天就磨掉了一半。不过这里还有人类居住,养着一些山羊,由于没有猛兽,也没有敌对部族要跑来这里生活,当地人根本不需要像其他非洲部族那样武器不离身。这些人贫困到了极点,几乎衣不遮体,不过每人脚上都穿了一双鞋,凉鞋、拖鞋、旅游鞋都有,全都是中国造的。由此想到的是事情的另一面,如果中国货已经卖到了这种兔子不拉屎的地方,那么这个地球差不多也已经填满了。显然我们不可能再靠出口长期支持我们的工业化进程了。 2010 年中国的城市化率已经达到 49.68%,而在 2000 年,我们的城市化率只有 36%,也就是说,短短 10 年,我们的城市人口增加了 2 亿,那么最值得关注的问题显而易见,这两亿人现在靠什么生活?笔者经常趁周末出去游山玩水,这几年最显著的变化之一就是农村的好车多了起来,经常有一些郊区的单位门口停着几十辆锃光瓦亮的新车,档次都不低,毕竟中国人随时随地喜欢攀比。不过车的主人并不是这些单位的员工,而是这几年“被进城”的郊区农民,买车的钱是征地补偿金,买的车不乏奥迪、奔驰、宝马。虽然一下拿到了不知多少万,但是他们却没有其他的技能,更没有投资创业的眼力,失去土地之后,唯一的选择就是去买辆车,当个黑车司机,就算没什么乘客,也总比闷在家里赌钱强。但是车都是会用旧的,开黑车无论如何也挣不回一辆奔驰宝马。任何人都不喜欢生活水平下降,更不喜欢在亲友面前丢面子。无论一次性给多少拆迁补偿金,最终还是需要靠就业来解决问题。这些年来中国受过高度教育的年轻人也在暴涨,现在每年新毕业的大学和大专毕业生高达近 800 万,这些年轻人更不可能毕业以后去开黑车,现在的大学生念书都是花父母一辈子攒下来的钱。社会必须每年创造出几百万份有发展有前途的工作机会,他们才能有办法对得起自己的父母。除了这十年来新增的 2 亿多城市人口,我们还有 6 亿多农民等着进城,很显然我们需要为这么多人找到工作,我们需要创造就业。出口市场却差不多饱和了,加上欧美已经陷入债台高筑的境地,再也不可能像以往那样印钱发债,发债印钱,靠创造空心货币来创造需求。这十年来我们自己也在用房地产和房贷创造货币拉动工业化进程,不过现在房地产调控已经势在必行,因为如果大家都买不起的话,不调控也不会买了。看起来每一条路都被堵死,我们该如何应对?从产业链本身来讲,历史上最强大的工业国总人口只有两三亿,整个欧盟也只有 5 亿人,比我们现在的城市人口还差一亿,何况欧盟里还有一大票没啥工业,靠卖债券跟着德法混日子的。不管是美国、苏联,还是欧盟,没有人提供过一个够让五六亿,乃至十几亿人口找到位置的工业体系供我们克隆。看起来我们唯一的办法似乎只有靠自己突破了,哪怕要突破的是欧美从来没有达到过的高度。不过好在工业化进程和工业革命也不是没有规律可循。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基本零配件规模几十万,人口几百万的国家可以实现工业化,超过两三千万的反倒很难。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后基本零配件规模几百上千万,没有几千万人口的国家只能淘汰,几亿人的国家才开始有机会实现工业化。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后,只有几亿人口才能入门,我们这种人口超过 10 亿的国家可以顺势而上。按这个趋势,下一次工业革命必然只能在人口超过 10 亿的国家中发生,这样的国家现在只有两个,中国和印度。显然,是我们的工业基础和社会基础离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起点最近。印度不去说它,欧美日的发展方向已经转向工业化之外,不管是印钞立国还是绿色经济,都只是把产业链越做越小的逆工业化,并不能带来任何突破。 现在,我们唯一不知道的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会是什么样,会如何展现新的指数增长方式,但我们一定是最应该向第四次工业革命欢呼的国家。第七章
70 亿人的幸福额度出口工业品与出口工业:两种不同的国家叙事世界和中国走到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门槛时,我们还面临着很多问题。无论社会公平、正义,还是民众教育机会、就业机会、劳动分配上的平等,这一切问题归根到底都要靠发展来解决。说到底,工业化社会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人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最终都取决于自己从事的工作和所具有的专长对别人是不是必需的。医生、民航飞行员这类工作职位之所以高薪,是因为其他人需要把生命交给他们,他们的专业技能又很难被代替。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技术复杂程度越来越高,社会分工会越来越细密,在欧洲、美国、日本,工业化的早期阶段都有非常黑暗的一页,普通民众不只被剥削了劳动果实,连生命也可以被随意掠夺。但是到了现代,当他们的工业化发展再也无法取得突破的时候,民众的生活开始变得富裕,社会开始变得昌明。最根本的是在现代西方工业化国家工业复杂程度超出了人口极限,以至于必须对外进行产业转移。笔者在前面根据美军的库存代码推算出美国的军事工业拥有大约 3000 万种基本零部件,其实所有北约国家和绝大部分美国的盟友都在使用这套编码系统,根据国外的调查数据,所有北约国家总共使用了大约 1 亿个编码,加上民用产品的零部件,欧美日的工业体系包括的零部件种类超过 2 亿种。欧美日这些发达国家总共有 9 亿人,工业就业不到 2 亿,很显然发达国家的产业链已经发展到了坑多萝卜少的阶段,每个人干的工作都无法取代了,自然每一根萝卜都值得珍惜,除了政客反倒都差不多。甚至连失业者和罪犯也不是全无用处,失业者提供了备用劳动力,社会要提供福利保证他们能够接受教育,有地方住,有尊严地活下去,不会因为丧失对社会的信心而搬到监狱里去。监狱和服刑罪犯的存在则对失业者和其他人提供了一种负面震慑。 这种用处让社会至少要让罪犯能活下去,并且获得尽可能高的曝光率。坑多了萝卜值钱,萝卜多坑就值钱,这是最简单的常识。笔者作为中国庞大产业体系中最基层的一根小萝卜,最大的希望当然是中国的工业化进程能够以最快的速度发展,每分钟都能挖出尽可能多的坑,让我们每一根大小萝卜都能更加值钱。任何一种希望以减缓发展,甚至停滞倒退为手段解决社会问题的声音,不管打着什么旗号,都是绝对不能接受的。接下来,唯一的问题就在于如何发展,如何让工业化指数增长继续保持下去。
,谢谢楼主
很多年来,中国的工业化进程都依赖出口拉动。但是眼下,欧洲正陷于债务危机,欧洲各国的勾心斗角让欧盟的自救行动举步维艰,货币信用危如累卵。 美国虽然刚刚挺过上一次次贷危机,然而这种暂时的经济复苏其实是建立在 2011 年 8月份提高国债上限 2.1 万亿的基础之上的。以美国花钱的速度,2 万亿只能用一年半,到了2013 年,只能再次提高国债上限,或者启动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直接印钱。就像“狼来了”那个寓言故事,不管是一再提高国债上限,还是直接印钱,只会让人们对美元的信用迅速丧失信心。至于日元、英镑,去年则是一个遭天灾,一个遇人祸,被破坏的城市、街区不要说重建,连废墟瓦砾都没清理出多少。因为这两个国家根本拿不出银子来,债务早早已超过 GDP的 2 倍以上,连借旧债还新债都难以维持了。世界主要贸易结算货币不是岌岌可危就是濒于崩溃,没有外汇怎么出口?而且,就算欧美还能印出钱来买消费品,也不一定要向我们买。道理很简单,中国出口加工业快速发展的 30 年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之后迅速变化的 30 年。装芯片的新玩意层出不穷,就算欧美人也要先解决有无问题,中国货最便宜,自然是入门首选。但是现在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冲击已经逐渐淡去。欧美人的家里早已经什么都不缺了,再买新东西无非是追求个奢侈,奢侈品买的是面子,与其买中国货,还不如买日韩,甚至欧美本土的。这几年美国苹果公司迅速崛起,在手机、 MP3 播放器、平板电脑这些行业里迅速占领了世界霸主地位,正反映了这种变化。奥巴马提出美国再工业化,也是基于同样的信心。这样的变化反映到中国经济上,就是最近这些年的发展更多的是依靠投资拉动,不过政府投资的资金来源很大一部分是靠房地产,现在房价已经高到政府下决心必须调控整顿的地步,就算不调控,老百姓也买不起房。投资拉动不说难以维持,至少是难以继续扩大规模了。至于靠消费带动还是很久以后的事,建立一种更公平的分配体制至少不是指日可待。因为我们说到底还是萝卜多坑少,“坑”是一种资源,掌握分配“坑”权力的政、企管理层的大萝卜们,自然比我们这些小萝卜值钱得多。这是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也只能承认现实。至于学习别人走过的路,前面已经论证过是不可能的了。像美国那样发债印钱,当金融吸血鬼,早晚会丧失自己的造血机能,丧失工业领先地位。何况美国印钱一直是靠我们的商品提供最终信用,保证美国不管印多少美元,美国老百姓买到的中国货都不会涨价。我们要是印钱,谁又能给我们当造东西的中国呢?如果像苏联那样靠穷兵黩武保持工业发展,早晚会走上歧途,丧失产业升级的能力,最终走向崩溃。而且苏联打冷战,前半段一直有中国帮忙,直到在越战中重创美国,逼迫西方花了 20 多年时间进行军事、经济、政治、文化上的全面转型,又让苏联相对轻松度过冷战的后半段大部分时间。如果我们要学苏联,谁来给我们做那个能放下分歧共同对敌,而且还能重创整个西方的中国呢?如果像解体后的俄罗斯那样靠卖国有企业来筹集资金,只会迅速摧毁企业之间早已存在的产业链配套关系,立即耗尽企业流动资金,导致整个工业化进程迅速崩溃。事实上我们过去搞过几次“国有股减持”,每次光听楼梯响就会引起一场股市暴跌,有俄罗斯“休克疗法”的下场摆着,市场本身就不相信私有化。当然,现在股市有了做空机制,各种热钱大概倒是巴不得能有这样的超大利空,反正散户的钱不卷白不卷,不过俄罗斯、东欧的寡头们靠“休克疗法”卷走老百姓的钱,却没有激起惨烈的社会冲突,一样是靠中国高速发展的工业为俄罗斯人、东欧人提供了廉价必需品、消费品,自己有没有工业老百姓都能活得下去。我们真的脑残到要学俄罗斯玩休克,还是一样要给自己再找个中国给自己打点滴。看起来似乎所有路都是死胡同,不过笔者自己一点也不担心。我们这几十年每次都能把死棋走活,死路走通,还能越走越宽阔。因为这么多年以来,我们一直都没有放弃过发展工业,建设工业化社会的努力。霹雳手段常用,菩萨心肠尽显七八年之前,东南亚、西亚、拉美各国的工业最先开始高通胀。最近两年,南欧和东欧的国家工厂也垮了,西班牙这种曾经的帝国,年轻人的失业率已经达到 40%,政府养得起才怪。所以西班牙人庆祝完了世界杯夺冠也不回家,占据街头和广场,接着示威暴动。现在,连爱尔兰、意大利这样的国家都撑不住了,担心国债崩盘。偶尔看到的消息,一路做空各国国债发财的投机客们甚至盯上了法国,开始做空法国债券。这一系列的动荡,本质上和辛亥革命前后的那一波动荡同源,都是因为世界市场饱和,没有工业或是工业走下坡路的国家在殖民地化的泥坑里越陷越深,主动或被动地破坏旧制度。说穿了,谁也不愿意乖乖地变成别国工业的附庸,当出口资源、进口工业品的殖民地。几十年前,它们被西方逼着当殖民地,殖民地的苦处自然清楚,现在虽然搞工业搞不过中国,但大乱在即,总要琢磨点别的办法。哪怕老老实实向中国出口铁矿、石棉花,进口工业品的印度也总有自己的小算盘,动不动就在国内煽动反华情绪。从实力上说,如果美国不插手,不管是印度还是菲律宾,也门还是希腊,当不当殖民地不是这些国家自己能决定的。或许他们有拒绝向中国开放市场,自主建设工业体系的想法,但不管在财政上还是军事上,这些国家都缺乏把这种想法付诸实施的能力。印度内地有几千人游击队,核武器装不到导弹上、核潜艇没有反应堆,菲律宾的旗舰是“二战”产品,也门希腊连自己的政府都养不起。如果美国和资源出口国乐意中立,中国会走当年德国日本的路子,用武力为自己夺取市场和资源产地的扩张之路吗?这个观点不是没有市场:从人口和工业力量上看,13 亿工业人口的中国,如果真的想为自己寻求一个 40 亿人的殖民地,肯定要比当年几千万工业人口的日德试图征服世界要容易得多。不过打仗并不是玩战略游戏,算武器性能,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是两支力量的生死较量,也是两个工业体系的存亡选择,终究不能不讲人心和经济基础。
1941 年德国发动侵苏战争的时候动员了 550 万大军,苏军只有 340 万左右。而且苏联当时缺乏汽车、燃料和电台,部队靠民用电报联系,行军靠征用民用的卡车、公交车。一打仗老百姓跑光,苏军基本上就成了聋子加瘸子,进攻不知道敌人在哪,防御不知道敌人从哪来,撤退都拉不走大炮、辎重,步兵走不出几十里就被敌人的坦克追上了。德国人靠着装甲集群的机动优势,不断地发动铁臂合围,把数百万苏军抓了俘虏。但是德国人却没有顺利拿下莫斯科击败苏联,这是因为德军把兵力平铺到漫长的战线上,北线打到列宁格勒,中线打到莫斯科,南线打到黑海、斯大林格勒,哪个战线都在打,哪个关键位置都形不成绝对优势。分兵是兵家大忌,但是在侵略战争中却无法避免。因为打苏联是抢地盘,抢东西,纳粹和德军内部的每个小集团都有自己的小算盘,德军总参谋部一心想直捣莫斯科,切断苏联东西和南北的交通枢纽,给自己抢个头功。希特勒却想打南线,夺取高加索油田,给苏联来个釜底抽薪。稍有机会,就把南方集团军群的 200 多万大军从总攻莫斯科的轴线上抽走,南下去打基辅、打克里米亚。南线德军往南走,北集团群也往北走,去夺取白俄罗斯,围攻列宁格勒,因为纳粹党和军火寡头都很想夺取那里的造船、有色冶金、精密制造工业设施和有北欧、日耳曼血统的工业人口。1941 年德国人占着优势,这三条战线主攻哪一条都行,只要集中优势兵力,每打赢一仗都会让苏联人更加慌乱,更加沮丧,更加无险可守。但是纳粹德国却弄不清楚生死存亡之战和限时抢购有什么区别,战争开始没三个月,几百万德军就开始屁股对着屁股各抢各的地盘,让苏联人很快就得到了喘息之机。等斯大林、朱可夫明白过来,把有数的坦克部队收拢在一起形成铁拳的时候,分散在漫长战线上的德军就无法避免被各个击破的命运了。不只德国如此,发动侵略战争的都差不多,苏联到了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开始全球扩张,一会儿去东非搞代理人战争,一会儿去西南非搞代理人战争,一会儿支持越南在东南亚扩张,一会儿亲自上阵要打通阿富汗。哪个战略方向都没少折腾,哪个方向上也形不成拳头,拖在那里日废千金,最终消耗光了国家进行产业升级的老本。苏联下山,换了美国上山,也一样是四面扩张,四处放火,不同的战略利益集团在不同的战线上带着几万、十几万美军限时抢购,烧掉几万亿美元的金山银山,最后陷入债台高筑的境地,还是哪都拿不下来,同样丧失了继续进行产业升级的机会。如果我们也走武力扩张这条路,恐怕也同样无法平衡各种利益,各种意见,最终一样会把生死之战打成限时抢购,而被侵略的受威胁的国家则会团结起来,形成强大的内线防御力量。当然我们这种延续了几千年的文明,对于这种事情早有判断力,就像前面说过的,“好战必亡,忘战必危”,我们解放后打过五次对外战争,但每次都是自卫,没有侵略他国一寸领土,所以即便当时我们一穷二白,照样可以打败巅峰状态的美国、苏联,而且不会影响自己的发展。因而从这个角度上说,和平崛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仍然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不过光说“和平崛起”口说无凭,要取信于全世界我们还需要有所作为。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并不是和平,也显示不了什么诚意,只能叫自宫。没有人会把太监叫绅士,100 多年前我们只有被侵略的命,只是因为几百个中国苦力用了一白天时间铺了 10 英里铁路,创造了一个世界纪录,就让美国出台了一个“排华法案”,而排华法案被彻底取消却是在越战期间,到了 2011 年,中国有了隐形飞机、航空母舰,美国人才忽然想起来要为这个种族歧视的法案道歉。有雷霆之力怀菩萨心肠,才能让人感受到我们对和平是认真的。 我们已经有了输出工业化的资格我曾经和你说过多少次,当你把绝不可能的因素都除去以后,不管剩下的是什么 不管多么难以相信的事 那就是事实。福尔摩斯福尔摩斯的逻辑也就是本书的逻辑:中国工业社会必须扩容,中国的工业技术必须全面升级,但中国的人均土地面积为世界人均的 1/3,耕地面积仅为世界的 1/3,矿产资源平均下来为世界 1/2。这些资源维持一个平均水平以上的工业社会肯定远远不够。既然工业必须继续增长,产业必须升级,中国也就必须获取资源,而且是越来越多的资源,这一点无可置疑。但是随着欧美金融危机愈演愈烈,世界市场已经饱和,特别是出口资源的发展中国家已经越来越多地陷入革命和动荡。我们作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自然要更多地考虑自己的国际责任了。所幸,我们这几十年来在坚持实现工业化的同时,也没放弃过自己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要为全世界穷人争口气,找出路的责任。这个责任也正是我们的出路所在。乍看起来,欧美债台高筑印不出钱来,发展中国家自然也没有钱,不过,想想咱们前面聊过的美元,它是干啥用的来着?美元、欧元、英镑,不过是结算工具。现在我们绕开美元、欧元,和很多发展中国家直接签货币互换协议,咱穷人之间互通有无,不鸟他们那些欺行霸市的钱串子恶霸行不行?在过去这个不行,过去没人敢惹恶霸,尤其恶霸要靠控制国际结算收铸币税。不过有了中国就不一样了,我们一穷二白都敢抗美援朝,还能打赢。现在我们隐形飞机都有了,我们不会战争,也不惧怕战争。我们的工业化道路对于别的国家来说是求之不得的,毕竟不是每个国家都能打赢朝鲜战争,都能先后从美苏双方得到产业转移。但是,中国人口占世界的 1/5,工业压倒所有国家,钢铁、水泥等许多工业品的产量已经超过世界一半,这样一个国家要完成产业升级,乃至于突破下一次产业革命,必须要有机会把钢铁造成机器,把水泥造成工厂。要在这个过程中学会设计机器,发明机器,真正全面掌握产业升级能力。很显然发展中国家最想要的就是机器和工厂,中东的埃及、突尼斯、利比亚这几个国家之所以发生变乱,是因为它们的失业率都高达 40%左右,几千万年轻人没有工作,看不见自己的未来,自然要出事。 这样的国家全世界到处都有,只不过其他地方的国民更穷,教育水平更低,对社会不公的忍耐力更强,可以发推特的智能手机还没普及,发生变乱要慢半拍。所有这些国家的出路都是搞工业,最起码把农业机械、水利、化肥、农药那套东西建起来,解决吃饭问题。 正好我们需要造机器练手,他们要买机器开摊,现在欧美日自顾不暇,这买卖不干白不干。而且我们要完成产业升级,还有一个必须考虑的大事,就是资源和市场从哪里来。从中国人的视角看来,既然过去的二三十年,中国工业产能占世界总量的比例从 7%上升到 20%,又上升到接近 40%,那么再增加到 90%甚至 99%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如果从其他国家的视角看来,这又意味什么?当然,科威特、沙特甚至俄罗斯这样的国家可以抱着打酱油的态度卖石油,反正不管谁在造东西,都需要石油,自然就会拿出足够的工业品和他们交换,他们自己那点人口也造不了什么,三个饱两个倒也就一辈子了。
但是工业化并不只需要石油,矿产品、农产品也都是必需的。这几年中国工业迅速崛起,让很多国家的工业难以竞争,工业崩溃收不上税,自然导致财政崩溃,民众连现有的生活水平都维持不了,更不要说未来,自然会陷入变乱,政局动荡会导致更大的经济灾难,变乱自然也会长期化,这样的长期变乱肯定会导致我们经常性地出现资源短缺,影响工业化进程。所以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现在正是把出口工业制成品的模式转变成出口工业本身,甚至出口工业化进程这种全新模式的绝好机会。输出工业化,需要用工业化时代的科学理性突破农业时代的狭隘市场思维。在农业时代的市场经济中,人无我有才能垄断,才能发大财。但是,工业时代,越有效率的工业往往也越复杂,越复杂的工业就越需要多个企业配合。从长期来看,人无我有不如共同协作,搞产业升级。几十年来的发展证实了这一点。工业从沿海向内陆扩散,不论是当年的三线建设,还是这些年的产业转移,都没有造成沿海地区的萧条。相反,在更多的配套厂、合作企业的配合下,原来造小五金的工厂现在可以造汽车,甚至琢磨造飞机,把小配件的生产大量外包到内地;过去造普通机床的工厂现在可以造数控机床,机床的外壳、基础等简单铸件挪到了西部的企业生产。再加上沿海地区在内地的投资本身就得到了丰厚的利润回报。沿海地区尽管一再抱怨“民工荒”和“产业外逃”,楼却越修越高,白领越来越多,研发中心的规模越来越大。这就是内部输出工业化的结果,在国际上有没有参比性?答案是肯定的。只要中国人能制造的财富越来越多,我们完全没必要对穷邻居也开始造东西感到不满。中国老话:“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卖给别国,甚至送给别国的工业品,再多也会用完。当年越南战争结束的时候,由于美国扶植的南越垮得太快,中国、苏联援助越南的武器和物资根本没用光,在越南的仓库里堆积如山。而南越和美国人也留下了几十万美式部队所使用的装备。再加上越南人用中苏物资供应的 100 多万军队,从纸面上看,越南军队的装备水平超过了不少工业国家,所以才敢于自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到现在,从纸面上说,越南还有几千辆坦克,几百架飞机,但除了近年向俄罗斯重新购买的几十架飞机,大部分武器装备怕是动都动不起来,只能卖废铁了。除了老挝、柬埔寨等邻国,没有谁还把越南的军事实力当盘菜。这就是没有工业的后果。现在自己造不出工业品,要享受工业化生活的人口却越来越多。像尼日利亚、埃及、也门等国,很快就要因为没有工业而崩溃了。这样的国家,让他们买更多的工业品很难,假如中国主动表示愿意帮助各国建设工业社会,可以想象,这对所在国来说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输出工业化,绝不仅仅是卖一批机器那么简单。事实上,缺乏工业传统的国家就算得到了全套的工业装备,也会在几天内把机器糟蹋成一堆废铁。100 年来,后发大国中只有中国变成了工业化国家,这个事实足以证明搞工业的难度。借鉴当年苏联援助中国的模式,首先,中国要帮助这些国家调查本国资源,规划工业布局,然后才能谈判具体的贸易条件 否则这些国家根本不知道自己适合搞什么样的工业,也就完全不知道需要什么样的工业化。然后中国按照规划,为这些国家定做机器、派出专家、技工,手把手教他们搞工业化。当然,也不能忘了建设双方共用的矿山和基础设施,毕竟交易不是纯援助,中国工业则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为自己拿到足够的资源供应。现在新疆有个可可托海矿,又叫新疆锂盐厂,资源储量异常丰富,也是当年苏联和中国联营建设的。在苏联援助停止后,这个矿在生产高峰年份曾以自己的矿产偿还过当年 40%的苏联债务。机器和技工只是工业化社会建设的一个方面。对于农业化国家来说、教育、城市规划、经济政策调整都要和工业化经济建设同步进行,甚至提前进行。这些改造同样得由工业化国家指导来进行,当年苏联援助中国,专家不仅要帮助中国建钢铁厂、建煤矿,还要帮助中国建学校、编教材、规划城市,训练公务员,甚至连艺术团和电影厂都要并入工业化社会的建设一起统筹。至于改造农业和打破农业社会结构,更是工业化绕不过的环节。在最理想的情况下,第一轮改造 20 年也未必能干完。当年苏联对中国的援助只持续了六七年,本身是被政治冲突打断的特殊现象。中国能把这六七年不完整的援助化作一个完整的工业基础,和中国通过革命战争形成的先进结构、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努力有关系,不能作为各国的通例。20 年的工业输出远不是被输出国建设的结束。从中国的经验看,20 年时间,最多也不过是把接收过来的工业体系理顺,刚刚从照猫画虎地操作机器变成理解机器是怎么工作的。20 年前的实习生,到这个阶段也只是勉勉强强地当总工。概括地说,这 20 年只是工业社会的入门期。还是拿中国当例子, 1961 年苏联向中国转让 MIG-21 战斗机的制造技术,1966 年中国制造了第一架歼-7。但是,能制造,能修理,只意味着中国人看懂了图纸,了解了制造流程。从设计思想上来说,依然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即知道苏联人是怎么设计的,但完全不理解为什么这么设计,更不知道修改某一处设计会对飞机的整体性能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所以,直到 80 年代,中国人造的歼-7 飞机还是 MIG-21 的翻版,无法根据中国自己的需求和工业布局进行全面修改,产量一直不大。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时候,开往前线的陆军偶尔看到一架歼-7,都感觉异常惊奇:“中国也有尖头的飞机了!”中国人真正“吃透” MIG-21的图纸,敢于结合中国国情调整设计,是 20 世纪 80 年代初, 90 年代的时候还在继续改进。最终停产歼-7 的时候,已经是 2006 年,离四代隐身战斗机首飞不足 5 年。 类似地,从 1956 年苏联援建的一汽投产,到中国吃透技术,自己从头建造、调试一个汽车生产基地,在二汽批量制造卡车,前后经历了 22 年时间。等到 1986 年,二汽产量和一汽持平,已经是 30 年时间过去了。二三十年的入门期过后,只能说接受工业输出的国家拥有了自己的工业社会。但水平上,最多也就是几十年前接受输出时的先进水平,转眼一看,追赶当前先进水平的路还长着呢。中国从 20 世纪 80 年代早期开始,在最有利的国际环境下接受产业转移,又有充足的工业人口支撑,还有一个稳定的国内外局势和政府的各方面支持,又追赶了 30 多年,到现在也只是在规模上变成了一流工业国,水平还有待提高。这已经是最快的工业国发展案例了。现在的世界,工业比我们中国当年接受苏联援助的时候复杂得多,大部分第三世界国家对工业的积极性比中国当年差得多。从社会结构上来说,这些国家还没经历过革命,搞工业的动员能力和中国当年没法比,所以,中国 60 年走过的路,这些国家走上 100 年也不稀奇。输出工业化这个交易如果做起来,是个长久的买卖,至少比美国印钞,比苏联扩张,比中国垄断世界消费品市场要长久。
中国这 30 年输入工业化,是个被动的过程。其实大部分国家都是不自觉地搞工业化输出或输入的,因为农业时代的思想一直主导着世界,大部分国家并没有主动引进工业,制造经济不平衡的发展意识。从历史上看,最大的主动两次输出(入)工业化,都发生在中国,一次是苏联援助了一个半“五年计划”,一次是中国主动地进行三线建设。两次运动,各自从完整的工业体系中分出一批工业“种子”到落后地区,发展成另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从动机上说,两次输出(入)工业化都是因为军事压力。但客观上看,中国因此成为了输出(入)工业化经验最丰富的国家。如果中国选择这条路的话,只要把历史经验收拢一下,收发自如毫无问题。这是我们给世界引路的资格。而且很显然,面对美国开始从战略上转向遏制中国,输出工业化也是对抗所有反华势力的最好办法。这些工业上本来要破产的国家,反华无非是因为不希望中国垄断工业,因为美国日本忽悠他们说要带他们进入工业时代。不管可信不可信,这起码算是一根救命稻草。如果中国以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的身份向他们伸出合作之手,愿意帮助他们建设工业社会,中国做到的将不仅仅是消灭反华势力,也不仅仅是一代帝国,而是成为世界领袖。工业化是基本价值、是核心价值输出工业化,前面始终有一个一厢情愿的假设 第三世界国家会欣然接受中国的工业化输出,愿意拿资源换工厂而不是工业品,愿意勒紧腰带搞工业化建设。这个假设未必是成立的,因为落后国家的国家民众和领导人未必具有工业化思想,未必觉得工业化生活值得追求。当年中国的财政部长宋子文就公开说“外国进口的盘尼西林(青霉素)用都用不完,中国何必要自己生产”。直到这个政府退到了台湾,中国才出现了建设工业化社会的大手笔。 现在大部分第三世界国家也有类似的问题,政府领导人不具有工业化思维,或者说在利益上已经和卖资源、让市场、替美国分担国债的政策绑定,本身就是买办集团的一部分,根本就不想“造东西”。这是中国输出工业化的第一障碍。更大的一个问题是,所在国民众的“工业启蒙”,普通民众是否认为接受工业化改造是自己的未来。如果民众都有一个建立工业化社会的意识,统治集团也不可能故步自封下去。中国自己既然能在 60 年时间里从一穷二白的落后农业国变成了世界第一工业国,对其他国家也并非不可能,只是需要如何做到这一点?从几十年来的历史来看,能改变一个国家的力量,除了超级大国的军队外,更多的案例还是经济搭台,文化唱戏。最近中东的一系列内战虽然是宗教势力为主力军推翻军事强人,但在西方短期战略的引导下,也至少迎合了西方的“普世价值”。现在,中国和第三世界需要构建适合工业化的政治秩序,我们也需要构建适应工业化的新文化,打造自己的“普世价值”武器。所谓“普世价值”,顾名思义,就是对全世界所有人都适用的价值观,虽然现在通常被用来作为一个标准评判西方以外的政治制度哪里不对。正是因为这个东西“普世”,所以美国有充足的理由去支持打着这个旗号的“颜色革命”,在各国搞分裂,挑拨内战,甚至支持恐怖主义。虽然“普世价值”成了大国谋取私利的下流手段,但是如果我们不承认各国在政治选择之上,还有一个能够判断政治体制善恶的“普世”标准,我们也就没有资格向第三世界输出任何非物质的东西,没有资格带领这些国家走进一个新时代。人均粮食消费量不足 200 公斤的印度不去说它,好歹印度的反对派还没进攻新德里。满街冒烟,到处开枪的埃及,已经出现了 7000 年来 或者说有人类文明以来从未出现过的特殊情况 需要进口粮食,而且进口量还不少。2010 年埃及人均消费 180 公斤小麦,其中 60%靠进口,30 年前还不是这样 1980 年的时候,埃及只有 4000 万人口,粮食能出口,还有些能够出口赚钱的工业,所以埃及局势稳定。30 年后的今天,埃及人口已经 8000 万了,最有竞争力的工业 棉纺织业都无法和中国竞争,粮食产量也没有相应地提高,整个 20 世纪 90 年代都只能靠出口石油来换粮食。但埃及的石油有限,近年来汽油、润滑油等油料的进口值已经逐渐和石油出口持平,埃及买粮食的钱实际只能指望美国援助。但美国援助过来的财富是不断贬值的美元,过去的2011 年,世界粮食价格涨了 50%,这就是埃及动荡的基本原因,推翻了穆巴拉克也不解决问题。埃及人口 8000 万,人口增长率 1.7%,同在非洲,还有一个人口更多,增长率也更高的农业国 尼日利亚。尼日利亚人口 1.5 亿,增长率是 2.3%,粮食自给率只有 60%。若非近年石油出口换粮食,早就要出现超级灾荒了。尼日利亚还有另一个惊人的统计数字 2009 年的时候 14 岁以下的人口有 6834 万,占世界第三,仅次于中国和印度。换句话说,大部分中国人常常忽略的尼日利亚,将在一代人之内成为世界第三人口大国。尼日利亚的石油将在 40 年内开采完毕,如果考虑到石油开采量和消费量的增长,恐怕用不了 30 年尼日利亚就将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到时候世界第三人口大国会出什么事情,用脚趾头也能想出来。从 14 岁以下人口数量来看,排在前 15 位的国家除了中国,只有美国和俄罗斯能算工业化社会,其余的国家依次是印度、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巴西、孟加拉、埃塞、墨西哥、菲律宾、刚果、埃及、越南,甚至阿富汗都排在德国、英国、法国的前面。在这一长串名单里,除了巴西还可以自豪地说地大物博,继续卖资源过日子外,其他所有国家都没有资格嘲笑埃及的动荡,因为他们还不如埃及,埃及先乱了只是因为埃及人的教育程度更高,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更高,就像富士康工人跳楼是因为还有窗户可跳,更多的血汗工厂只有发生火灾之后,人们才知道工人是被锁在厂房兼宿舍里。2008 年粮食价格高涨的时候,墨西哥、孟加拉、菲律宾等国已经开始饿肚子了,只是因为 3 年来在美国金融资本大发量化宽松救急之下出现缓和,这才把问题拖到 2011 年。今年全世界粮食普遍歉收,恐怕要有几个国家年关难过了。能解决这一切的办法只有工业化。印度耕地比中国多十几亿亩,但即便在所谓的绿色革命之后,粮食产量连中国的一半都不到。尼日利亚土地平坦,可耕地数量等于中国的 40%,水热资源都比中国丰富,如果能有足够的化肥、农药、拖拉机、水利设施,即使将来人口增长到三四亿,农业基础条件也足够应付。这么好的农业条件,现在之所以搞成粮食不能自给,纯粹是因为农业还是小农经济,靠天吃饭,地主和权贵也没心情管农民的死活,连基本的灌溉渠道都修不起来。
到目前为止,尼日利亚灌溉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比例不足 1%,粮食单产不足中国的 1/4。所以只能靠进口粮食活命。对于这些国家而言,只有工业化种田,水利、化肥、良种结合,以城市为核心建立农业科技网,才能避免下一代人甚至这一代人陷入大屠杀、大饥荒。而这些离不开发达的工业和教育。中国如果没有在 70 年代完成石化工业建设,完成全国性的水利布局,那么 20 世纪 80 年代的人口高峰到来时,我们的命运会比这些国家悲惨得多。现在,我们每年能供应每人几十公斤的肉给老百姓吃,我们当然是第三世界的模范。除了工业化对粮食的直接增产作用外,从各个工业化国家的通例来说,一旦工业化到了全民展开的程度,妇女受教育比例和就业比例都急剧上升,工业化生活之下,核心家庭对妇女的工资有很大需求,主动地会控制生育,人口增长自然就得到了控制。事实上,西方工业国的主要政策都是刺激生育,中国很快也将进入这个阶段。人口增长降下来,吃饭也就自然不成问题了。所以说,在大部分第三世界国家,要避免血腥的内战或是超级饥荒,唯一的选择就是工业化。有工业化,才有生存权。仅仅基于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 工业化是基本价值、是核心价值、是普世价值!!工业社会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世界的主流生活模式,至少破坏了农业社会、游牧社会存在基础。这一点无可否认。再落后的国家,哪怕一斤钢材、一斤水泥都造不出来,也必然有钢筋混凝土的建筑。连电话线都造不出来的国家,也有手机通信。哪怕是刚独立的南苏丹,首都也有柏油路和自来水,基础设施水平远远超出了农业时代最伟大的城市。 这意味着没有哪个国家能不靠工业化社会的力量独立承担自己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非洲角落里的一个农民可能对外面这个迅速工业化的世界一无所知,但附近的矿场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工人,带来了世界各地的病菌和微生物。如果这个农民得不到现代医疗和现代农业技术的支持,他和他的庄稼、牲畜很可能会因为全球化的人口流动陷入灭顶之灾。新几内亚的部落偶尔还会按照农业时代的传统发动战争,但很明显,这种几千人的冷兵器会战并没有哪次让新几内亚改朝换代,就算是农业时代最优秀的统帅率领最勇猛的部落战士开进首都,也马上就会被现代警察逮捕。说到底,残存的农业社会根本不再有自己的历史发展轨迹,全世界已经没有农业文化、农业社区存在的环境。他们存在与否只取决于工业化社会的意愿。不管伪善的知识分子怎么装着尊重“传统文化”或是“自然遗产”,客观事实就是如果他们自己去那些地方,一定会选择坐飞机去,或者还要换乘吉普车。而且,全球官方媒体和商业广告一起,已经在几乎所有人的潜意识里植入了一个标准:工业化的生活才是人的生活。在这种情况下,假装尊重落后地区的传统文化,不去推行工业化生活,强行要求落后地区在已经破坏的农业社会“硬件”上运行原来的“软件”,本身就是在刻意制造痛苦和动荡。说到尊重落后地区的人民的意愿,我去过许多落后的山区主题文化公园,没有哪个落后地区的老百姓表演旧民俗不是为了赚钱。而赚钱的目标就是为了盖楼、通电、引入自来水,送孩子上学,绝不是为了保持旧日的生活模式。这才是工业化文化渗透下,落后地区人民的真实愿望。只有到了工业社会,经济全球化,所有的社会模式要么工业化,要么绕着已经工业化的社会转,这才有了全球通行的经济结构和统一的社会发展模板。从这个角度说,只有那些在全球推行工业化的工业国,才有资格领导世界。中国要压倒现在统治世界的金融资本,扩展工业化社会的边界,必须抢先拿到这个道德制高点。
工业党总会赢当然了,人道主义和道德制高点本身没有杀伤力。工业化就是普世价值的口号,只有实践了才有价值,才“普世”。过去几十年,中国的工业力量还不够,在全球占的工业比例不够高,所以愿意在既有秩序下发展经济。现在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一工业大国了,不管中国做什么,或者干脆什么也不做,统治世界的金融资本也必然要来找我们的麻烦,企图肢解中国的工业社会,削弱中国的工业力量。与其等别人打上门来围攻,已经遇到发展边界的工业化中国不如主动出击,支援第三世界国家的工业化力量,支持他们的“工业党”执政,然后接受中国的工业化输出,共同建设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工业社会。 从战略上来说,这其实就是毛泽东跳出外线,转守为攻的思路。从历史上看,这也是很稳妥的做法,因为工业党的战斗力从来远胜地主和买办。工业本身需要纪律,需要统一指挥,需要牺牲局部效率来提升总体效率,这和打仗本来就是一回事。现代战争其实更像一个工程项目,有参谋部组织实施,有后勤部打理一切,如果再有政治部号召动员,那就基本上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了,再有个装备部总结经验教训持续改善装备就会越战越强。能打的军队一定能干好工业,喜欢搞工业的政权也一定能搞好军队。反之,买办政权讨厌造东西,总想着从外国主子买点便宜武器镇压“叛乱者”,所以打起仗来必须死保和外国主子联系的交通线,敌人打到这个命门就傻眼了。用军饷和吃空饷的市场经济原则组织起的军队做战是买卖,哪部分都不肯牺牲,进攻比谁慢,防御比谁快,这样的军队再多,也没什么用处,就算冒出来个 74 师也会被大伙合伙卖给人民解放军围歼。中国 20 世纪的历史就是买办误国,被工业党消灭的典型例子。国民党政权从建立的那天起,就依托江浙上海,倒腾资源往外卖,买来洋货和军火排挤本国产业。打仗虽然既啃不下桂系也打不过西北军,但能拿出大笔的贿赂收买军官,靠这个战无不胜,在军阀里称王称霸。只是万一有人不吃收买,就搞不定了。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全面侵华,国民党满脑袋想的都是和海军占绝对优势的日本在上海打决战,好“打出国际影响”,其实就是等着英美主子来救命。等到英美表示中立之后,国民党立刻一溃千里,南京和上海之间苦心经营的国防工事连门都没打开就丢给日本人。跑到南京又指望德国调停,见德国人说了几句也没啥用,长官带头开溜,把首都军民扔给日本人去屠杀。一路跑到重庆,靠滇缅公路运点物资吊命。1942 年滇缅公路断了,国民党就坐在重庆等死, 1944 年还能被日本人打得一溃千里,丢了几十万军队。 1944 年 12 月,日本人打到贵州独山,蒋介石以为日本人要进山了, 吓得琢磨迁都西康,连丢了西康往印度跑都准备好了。幸而 1945 年 2 月,史迪威公路重新打通,国民党才有了点活气,不过这时候离抗战胜利只有半年了,共产党连进军东北的部队和干部都编组出来了。抗战期间的国民党把半个中国的工业搬到西南,每年钢产量依然不过一万多吨,连子弹原料都要空运进口,一心只想着让英美多运点物资。最后,他们被共产党横扫也是理所应当。值得一提的是,军阀里唯一有工业化思想,自己修铁路、开工厂的阎锡山,解放战争中抵抗得最为坚决。三大战役都打完了,阎锡山的工业基地太原还打得热火朝天。 1949 年 4月 23 日,解放军横渡长江,拿下了有天险的南京,而太原居然比南京还多顶了一天,可见半吊子工业党也比买办之王更难对付。在大国之外,最好的例子还是来自中国和中国的盟友。几十年来,尽管没有明确提出“输出工业化”的口号,但中国一直和东非的坦桑尼亚、赞比亚保持良好的关系。著名的坦赞铁路就是中国 1970 年至 1976 年在非洲援建的,工程投资折算为无息贷款,铁路建成后,中国专家手把手地教当地人运营,最后完全交给两国管理。现在也是非洲前殖民地在独立后最成功的基础设施建设。除了铁路之外,中国在坦桑尼亚援建的中坦友谊纺织厂是新中国第一个主动建立的中外合资企业,也是东非第一家有印染设备的纺织厂。中坦航运公司已经连续盈利了 40 年。在制药、汽车制造方面,中国也对坦桑尼亚输出了不少工业。中国驻坦桑尼亚的巡回医疗队,从 60 年代开始,现在已经是第 22 批了,40 多年从无间断。中国至今对坦桑尼亚的几十种商品实行零关税待遇,扶植当地工业。从战略上说,20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中国,向非洲搞试验性工业输出,和我们现在提出要搞全面工业输出的理由是一样的 为了打破资源对工业化规模的限制。不管怎么说,能自保的盟友才算好盟友。东非的准“工业党”,得到中国工业化输出的坦桑尼亚是现在非洲少有的政局稳定、艾滋病感染率逐渐下降的国家。政府已经连续 40年保持稳定执政。在这个社会基础上,除了直接接受欧美援助的埃及和南非军队外,坦桑尼亚军队在非洲的战斗力首屈一指,连全套进口机械化装备的卡扎菲都被打得一溃千里。有这么多历史经验在前,我们必须在整个第三世界坚定地站在工业党一边,给他们提供财政和物资上的援助,用更多的合作来帮助他们打造工业社会,胜利必然属于工业联盟。不过,不管是援助还是合作,都必须通过人来实行。只运机器过去,输出的不是工业化,甚至不是工厂,只是一次性的玩具。现在中国在第三世界仅仅是做生意,搞施工,已经派出了上百万的工程师、工人和商人。如果是全面的输出工业化,改变 40 亿人口的未来,两三千万青壮年出海外是最起码的数字。因为许多第三世界国家的问题不仅是没有工业化社会,连成熟的农业社区都没有,整个国家完全就是一副过一天混一天的等死状态。如果中国不帮助他们搭起工业化社会的架子,不帮他们建立样板化的工业社会,这些国家恐怕很难自发出现“工业党”。今天的中国已经拥有完整的工业体系。只要中国人输出的工业化社会,连同输出的工业化人口能在第三世界扎根,建设本地的工业社会,开发足够的资源,中国的消费品生产可以很轻松地在全球复制,消费品供应完全不是问题。第三世界国家基本上没有合格的工业化教育,中国教育超额培养的年轻人到国外扎根,对当地人民意味着工业化的福利,对国内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开创新事业的机会。所以,与其让 90 后的“宅男”们排队考公务员,找后门进国企,不如让他们到亚非拉的广阔天地去建设一个新的工业社会,让他们得到前所未有的尊重和上升空间。这不仅缓解了中国教育对工业化边界的压力,也解决了第三世界工业化“种子”不足的问题,更解决了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问题 工程师的收入显然比操作工的收入更适合填补退休金的缺口。只要我们坚持输出工业化,而不是像殖民主义那样打击当地工业发展,中国的工业化移民就是整个第三世界渴求的稀缺资源。今天,在我几十个人的朋友圈里,大部分时间在第三世界工作的技术人员就有三四个,已经占到接近 1/10 的比例。再加上几个在欧美留学的同学朋友,QQ 群里 24 小时都有亮着的头像。常常是国内的朋友早上起床打开电脑,正好给网络另一边要收工睡觉的朋友说声晚安,我们戏称这是“日不落 QQ 群”。我希望在 90 后、00 后的 QQ 群、网络校友录中,这样的“日不落 QQ 群”越来越多,希望我的母校在几十年后搞校庆的时候能收到来自天涯海角甚至太空站的贺电。
他强任他强,轻风拂山冈并非怪谈:美国法西斯化的可能性中国拥有世界第一的工业和军队员额,从长远上来说,也必将拥有世界第一的军事实力。不管我们主动输出工业化,还是以其他方式完成产业升级,将来的问题都是中国说一句话,美国受不受得了。不过眼下美国依然掌握着最庞大的海空军,海军吨位占世界一半以上,空军拥有的第三、第四代战斗机、战略轰炸机、预警机、空中加油机、电子战飞机远远超过世界一半。这样的存量与增长摆在这儿,实实在在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最大危险。而历史上忽视战争风险也是很多工业化国家最常犯的错误。1941 年 6 月 22 日凌晨,德国装甲部队穿过苏德边境线,轰炸机群轮番飞抵苏联前线机场投弹扫射,口径大到 600mm 的重炮开始对边防要塞射出每发一两吨重的巨弹。但斯大林和绝大多数苏联人直到前一天入睡的时候都还不相信德国即将发起进攻。同样的突然袭击半年后在珍珠港重演,美国人同样直到最后一分钟也没想过战争即将来临。如果我们把眼光放得更深入一点,应该看到,美国 30 年来的霸权,基础是金融吸血,靠印钱收铸币税分享了各国工业财富的增长,所以威风八面。同时,这样的经济条件也意味着,美国一旦失去金融霸权,就将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在这样的前提下,美国不断增发国债,回收货币,逐渐削弱了美元的信用。在以前几十年里,中国在容忍美国吸血的过程中,积攒了任何国家都未曾有过的工业实力。这个过程,用我们熟悉的话说,就是“温水煮蛤蟆”。物质生产能力上的此消彼长,决定了主动权的易手,这样的改变,我们自己也许要花上很久才能明白过味来,但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是小国,小国就像股市上的散户,对风吹草动异常敏感。这几年越来越多的国家主动和我们签订了货币互换协定,就算这种政府间货币协定还不是金融产品,不能在市场上交易,但有实实在在的中国商品作为担保,所以依然受到普遍的欢迎。散户都喜欢追涨杀跌,一旦美元彻底丧失信用,或者中国抛出一种美元和美债的替代品,马上就会引起全世界跟进,美元也会随之遭到致命打击。美国目前所剩的工业主要是军事工业和生化医药产业,军工产业赚的钱来自于军费,医药产业的收入也有很大一块来自政府的公共医疗卫生费用开支。一旦美元崩盘,美国政府无法收铸币税填军费、医疗窟窿。除了 IT 产业尚有一些国际竞争力,美国绝大部分工业将面临末日。一旦工业凋敝,为工业社区提供生活便利的服务业也会随之陷入困顿,这种萧条很快将会扩散。历史上德国、日本、意大利法西斯政权上台都是借助经济危机。一战之后,德意志帝国崩溃,英法用刺刀扶植起一个亲西方的魏玛共和国,这个魏玛共和国在经济上几乎就是如今欧美的翻版,一边还着巨额战争赔款,一边从英美大举借贷,用借来的钱炒房地产,做投机生意谋取暴利。如今的欧美有强大的军事力量,这样玩都会玩不下去,当时的德国的军队连重机枪都不许有,没有任何办法维持自己的货币信用,1929 年经济大萧条一来,一切房地产、投机品价值归零,德国经济彻底崩溃,没有出路的德国人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希特勒和法西斯侵略道路。德国的两个盟友日本和意大利,工业基础更弱,因而法西斯化也更早。而美国名义上是一个民主制联邦国家,本质上却是一个类似于古罗马贵族共和式的寡头、精英共治政权。在和平时期,财阀、政阀、商阀寡头之间需要靠“金钱买选票”这种方式进行权力博弈,如果没有什么压力,这种政治游戏可以维持寡头之间表面上的制衡,谁也不敢对选民太过分。不过一旦大部分寡头感觉到危机,自然不会坐以待毙,很快就会抱团自保。远了不说,2011 年下半年几千个美国老百姓搭起帐篷“占领华尔街”,只是表达一下不满,几个月之后就吃到了防暴警察手中辣椒水喷剂的滋味。为了能撑住华尔街的面子继续印钱,寡头们根本不会在意这些“占领党”民众手里的选票。如今美国经济高度依赖美元霸权,但是美元霸权又建立在越来越高的债务基础之上,一旦债务-货币链条出了什么问题,国内经济几乎必然崩溃。美国有冷战留下的庞大军事家底,又掌握着全球霸权,军火利益集团掌握着巨大的政治影响力和几乎全部工业人口,而且几乎人人有枪。实在想不出这样的国家在经济崩溃的时候,如何能避免法西斯化。法西斯总是挑起战争,而美国现在的军事存量远远高出其国防的实际需要,与其等着将来被中国全面赶超,还不如果断出手,击敌于半渡之际。事实上美国现在还没有法西斯化,就已经开始拼凑对付中国的联盟了, 2011 年美国政府推出了“环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 (TPP),美国军方也抛出了“空海一体战”(Air-Sea Battle),除了没公开点名道姓,剑指中国的态势已然浮出水面。“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如果我们或者美国人自己能帮美国避免法西斯化自然最好,如果不能,我们也要有所戒备。苏联从刚成立就开始设计制造坦克,从 1928 年“一五”计划以后更是建立了数个大型拖拉机厂,培训了上百万拖拉机手,当时的坦克和拖拉机技术基础都差不多,这些人和设施就是苏联能在后来对德国的坦克大战中取胜的物质基础。美国人自己从 20 世纪 20 年代就开始以“邮政飞机”的名义研发装四台发动机的远程飞机,当时已经出现了邮购业,“一战”退役的飞行员和波音公司幻想用这种飞机把邮件和货物扔到大西部、阿拉斯加分散的居民点和遥远的夏威夷的海岛上。虽然这种设想在经济上一点也不合算,战略家却看到了把邮包换成炸弹将会带来的巨大效果,这些技术积累最终变成了“二战”中的战略轰炸机。不过就算做了这么多准备,美、苏在战争之初还是吃了大亏。当初德国闪击苏联,几个战略合围就歼灭了差不多所有西线苏军,日本海空偷袭珍珠港,打得美国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
法西斯搞突然袭击几乎是惯例,因为突袭可以达成战略突然性,获得巨大的战场优势。如果美国法西斯化,放着突然袭击这种好办法不用,而是像打伊拉克那样花上一年宣传造势,再用个半年大举调兵,等着中国进行战争动员,那才是怪事。我们作为一个传承了几千年的农业文明,在战略上喜欢后发制人,但是现代战场上分秒必争,后发制人就必须承受住对方的第一轮攻击。“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既然风险摆在这儿,咱们肯定要分析一下哪个战略方向危险系数最高。美国的选择:因为什么目标,才确立打中国的决心美国最极端的反应,自然是直接进攻中国本土,釜底抽薪地毁掉唯一能威胁美国霸权的大国。当初日本攻击珍珠港用的是航母战斗群,德国入侵苏联,用的是装甲集群,挑战一个大国是生死之战,自然是有多大本钱押多大本钱。现在最大的本钱是战略核武器。美国作为历史上唯一在实战中用过核武器的国家,核武器这个因素自然要计算在内。虽然冷战中核战争始终没有打起来,不过现在和冷战有点一样了。冷战中美苏都有庞大的核武库,各自造了上万枚核弹头,打核战争不会有胜利者,双方倒也能保持克制,甚至竭力避免常规军力在战场上照面,一方亲自下场打仗,另一方就出钱出枪打代理人战争。但是冷战结束后,美国一家独大,俄罗斯江河日下,失去了庞大工业体系的支撑,苏联的核武库逐渐变成了核破烂,最近几年俄罗斯进行的导弹试射接连失败,核潜艇堆在码头上生锈,它的战略威慑能力到底还剩多少,实在值得怀疑。而且,美国的核武库早已不再以陆基弹道导弹为主,部署在固定发射井里的“民兵”洲际导弹正在逐渐退役,搭载的核弹头数量已经削减到 500 枚,代之以弹道导弹核潜艇和战略轰炸机。这个变化意味着就算俄罗斯依然有庞大的核武库,也不再是我们的战略核屏障了。因为如果美国从本土对我们发射弹道导弹,大部分会飞越苏联或者俄罗斯上空,从俄罗斯人那边看这些导弹,没法判断是打谁的,以俄罗斯人那种从不承诺不用核弹打谁,只承诺什么情况下一定会用核武的火爆核战略,这种事情能导致的唯一后果就是苏联或者俄罗斯会把所有核导弹打出去,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是占了点地利的。但是如果美国用战略轰炸机发射巡航导弹搭载的核弹头或者用核潜艇从太平洋里发射导弹,俄罗斯的远程警戒雷达一眼就能看明白导弹不是往自己家里飞,自然要等等再说,这一等核战争八成打不起来,核平衡恐怕也就失效了。既然没法再靠俄罗斯当核盾牌,我们大概也只能靠自己了,不过好在核武器其实并不算很值钱,美苏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大搞核军备竞赛,不过都没有影响到自己的国民经济发展,美国没有签下几万亿巨额国债,苏联也没有走到崩盘,发生那种事情是 20 世纪 70年代到 90 年代常规军备竞赛的时候。虽然每一发战略核导弹价钱都不便宜,比如最先进的“三叉戟”潜射导弹价格与一架F-14、F-15 战斗机差不多,维护这些武器更要耗费巨额人力、物力,不过实现基本的战略平衡要用的核弹也并不多,冷战早期,美国相对苏联的核武器优势一度达到十几倍的规模,但在苏联也发展了热核武器之后,美苏始终只是保持核威慑,从没动过真格的。毕竟把敌人炸回旧石器时代的代价是自己也得回到新石器时代。考虑到这段历史,我们维持一个相当于美国 1/5 到 1/10 的核武库也就可以维持自己的战略安全了。毕竟美国也有大量陈旧核武器,美国正式公布在服役的核弹头数量是 5000 多枚,根据美俄签署的“消减战略武器条约”,计划裁减到 4500 枚。军事专家估计,美国还有 1 万多枚核弹头封存在库房里。美国的这 5000 枚核弹头中有一多半配备在核潜艇上,如果完全按照条约的限制来,美国的战略核潜艇可以配备 200 多发导弹,近 2000 枚核弹头,如果不管条约那一套,还可以翻一倍。站在我们自己的角度上,我们构建自己的核盾牌,最合理的工具也是核潜艇。因为俄罗斯是一个核挡箭牌,不过这个挡箭牌是双向的,如果美国人从本土发射核导弹打我们,会越过俄罗斯,反过来如果美国用核潜艇从太平洋里发射导弹打我们,如果我们只能从本土发射导弹反击,这些导弹同样要越过俄罗斯,俄罗斯一样可能发动核反击。很显然我们也需要换一个方向,把太平洋或者南海作为主要的核反击阵地,这样只能用核潜艇。从技术上说,核潜艇可以算是最好的战略威慑工具,因为核潜艇如果到了海里就和一条鲸鱼没什么两样,在战时几乎不可能被找到。而且美国的潜射弹道导弹射程高达 1.2 万公里,待在家里也可以打到全世界,更增加了安全系数。因而国内的军事爱好者最关心的是航母,第二关心的就是核潜艇,只是核潜艇这种国之重器普通人很难一见端倪,大家也只能凭着外刊报道捕风捉影。不过从技术基础分析,美国现役的“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和“三叉戟”导弹是 20 世纪 60 年代到 70 年代开发的,我们现在追上它也不会很难。“三叉戟”潜射弹道导弹能打1.2 万公里是因为使用了固体火箭推进,导弹外壳、火箭发动机这些最重、最大的部件都是用碳纤维材料制造,非常轻,所以就可以打得远。现在碳纤维早就不算什么了,鱼竿、高尔夫球杆、高档拉杆箱很多都用碳纤维制造,甚至四川、甘肃地震灾区附近一些轻微破损的房屋也在用碳纤维布、碳纤维网做加固,我们研制的隐形战斗机更是离不开高性能碳纤维材料。高性能的固体火箭需要高性能推进剂,现代高性能火箭推进剂并不是像诺贝尔发明无烟炸药的时代那样主要靠用瓶瓶罐罐做实验,而是要先进行大量的数学计算,甚至要用到量子力学,对分子内部的瞬间变化进行分析、建模。这些工作需要超级计算机来完成,2011年中国建造的“天河”超级计算机达到了每秒 2500 万亿次的运算能力,成为世界第一。有这样的运算能力,只要假以时日,没有什么算不出来的。 另外“三叉戟”导弹尺寸不小,因而搭载导弹的“俄亥俄”级潜艇也很大,排水量超过 1.8 万吨,全长 170 米,和英国的航母差不多。尺寸大有大的好处,“三叉戟”导弹全长超过了 13 米,潜艇的内部空间只能更高,驱动潜艇的核反应堆也可以做得很高大,核反应堆说白了就是一个烧核燃料的热水器,做得越高大,对流就越顺畅,“俄亥俄”级潜艇和以往的核潜艇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核反应堆不用循环泵,而是靠自然对流进行冷却水循环。如果进过大楼的管道间就知道,大型水泵工作起来是很吵的,“俄亥俄”级取消了循环泵,因而在低速航行的时候异常安静,比洋流、海浪的噪声还要小,让对方很难探测到,以前美苏对峙的时候,双方的核潜艇经常相撞,就是因为太安静了。“俄亥俄”级核潜艇和“三叉戟”导弹不单单是一种先进的潜艇和一种先进的导弹,而是相当于把洲际导弹部署到海上,在战略核武器发展史中的地位类似于过去的“无畏舰”相对于战舰发展史,AK-47 相对于步枪发展史,Windows 相对于电脑操作系统发展史中的地位,是一种划时代的设计。不过划掉了旧时代,也划掉了旧时代建造的潜艇,建造那些潜艇花掉的银子也统统不算数了。世界上的事,最怕摸不着头绪,只要有模板就容易做。如果只是追求战略平衡,确保自己生存,。我们并不需要耗尽国力造几万颗核弹头,只要照葫芦画瓢,维持一支以规模小一些的“中国三叉戟”为支柱的战略核力量就可以了。核武器维持的恐怖平衡从来不是疯狂的结论,而是理性思考的结果。
mark 一下,中国加油
中国的选择:哪里是美国“薄弱的一环”在战略核平衡之下,美国就算变得比希特勒还疯,也不会不理智到打核战。这样一来,如果要毁掉中国工业社会,最极端的方式大概也就是像打伊拉克、阿富汗那样,集结一支强大的常规兵力攻击中国本土。不过从可行性来看,这首先将遇到一个兵力问题。从历史上看,不算出动 50 万人, 35 万地面部队的海湾战争,只看最近两次美国发动的大规模地面行动,就大概可以估算出美国对付中国所需要的兵力。美国灭伊拉克,动用了 4个师零一个旅,12 万人,再加上英国出 4.5 万人配合,后面还有科威特的 3 万军队帮忙看家,总兵力 20 万。美国打阿富汗,出动了 5 万人,北约总兵力达到 6.5 万,这才勉勉强强控制住喀布尔、坎大哈几个城市,等到奥巴马上台,决心大举进剿塔利班,一口气增兵到 10 万,不过还是不能把几千人的塔利班怎么样。按照这个比例计算,工业人口百倍于伊拉克,千倍于阿富汗的中国,最少也要美国动员几千万大军才行。这显然是个荒谬的数字。客观来说,在美伊战争、美阿战争中,美国都是动了牛刀杀鸡的心思,务求全胜,所以实际所需兵力要打个折扣。否则按越南战争的比例算,美国全国的男人都当兵也不够打中国的。但即便美国只动员 10 倍于伊拉克战争的兵力,45 个师、120 万地面部队,也远远超出了美国现役部队的规模 美军现役的地面作战兵力只有陆军的 30 万人和陆战队的 8 万人,折合 15 个师,而且其中真正能用来野战的重型师不到 10 个。这些兵力拿到别的国家算是泰山压顶,拿到中国根本不够看,唯有扩军才能满足需求。但美国现在的基本工业物资供应极端依赖外国,尤其是中国;金融资本唯有把中国的产业链也加入到美军的后勤线里,才可能几倍地扩军。美国早已不是那个工业雄霸天下,靠自己的工农业能养活 1200 万大军的美国了。空心化的国家搞扩军,得先问问,现在的工业霸主配合不配合?当然,美国有大把的盟国或者说存钱罐,这些国家还有工业,竭泽而渔地敲打一番,未必凑不出百万大军。但不管美国有多强大的海军,也不可能从上万公里外的本土发起登陆,否则太平洋有上万公里宽, 再快的运输船打个来回也得两星期。不等第二波的增援和补给运到,第一波的部队也饿死了。登陆必须在邻近的离岛上建立前进基地,集结兵力和物资,这是英美称霸海洋几百年以来的常识。美国在发动诺曼底登陆之前花了 2 年时间往英国运兵运物资,为的就是把登陆欧洲本土所需的补给线、运兵线从大西洋的宽度压缩到英吉利海峡的宽度。从地理上说,现在中国附近,只有日本、中国台湾地区和菲律宾可能给美国当这个集结地。上百万大军,几亿吨物资的集结,在一个荒岛上肯定搞不成。当年美国死保英国这个反攻欧洲的基地,很重要的一点是英国本土有足够的基础设施,能支持百万大军的驻扎、休整、训练、补给。这是北非或者中东无论如何取代不了的。诺曼底登陆的一大前提,就是登陆场在英国大部分本土机场的战斗机半径内。所以,菲律宾这个还没完成工业化,政府军被游击队到处压着打的国家帮不上忙,只有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能够作为可能的出发基地。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有个共同点,就是都处于中国的中短程战术导弹射程内,台湾甚至可以用远程火箭炮压制。这样的地区当集结点,免不了要被解放军的导弹猛轰,就像当年德国用 V-1、V-2 导弹空袭英国那样。既然被绑上了美国的战车,就要为此付出代价。虽然一发导弹的价钱并不比一架战斗机便宜多少,当年德国发动导弹袭击也是丧失制空权之后的无奈之举。不过现代导弹打击精度要比那时候高得多,中国的工业能力百倍于当年的纳粹德国,用导弹很容易压制敌方的雷达站、指挥中心、机场。美国前任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说我们的导弹还能打航母,只要压制住对方的空中力量,我方就可以用空军夺取沿海制空权。登陆行动最怕打到一半丢制空权,没有制空权就没有制海权,敌方可以来登陆,登上来把它的运输船一打,上来多少就得投降多少。而且实际上,敌方实施登陆的机会都很渺茫,1991 年和 2003 年美国两次打伊拉克之前都花了半年多时间运兵,运送物资、给养,这还是美国已经在中东预置了几个师重装备和大量弹药的前提下。如果要发动规模几十倍的作战行动,按美国人现在的能耐,运送物资花个十年也不稀奇,就算只用 1 年搬东西,我们也有足够的时间造导弹,造飞机。 美国还有一种选择,把登陆和集结一体化,在亚洲大陆上寻求盟国,然后把部队运上大陆,沿陆路进攻中国的工业中心。这个计划听起来还稍微靠谱一点,从地理上说,也的确更有威胁一些。因为在中国海岸线的两端,各有一个适合外敌攻击的地理空间:东北和两广。东北和岭南两广地区,在地理上算是半独立的空间,和中国内地有山脉分割(燕山、南岭),通过有限的山口(韶关、山海关)和中国本部相连。同时两个地区都地处边境,和其他临海的邻国(越南、朝鲜)相接,边境线长达几百公里,不易设防。所以这两个地区相对容易被强大的外敌所占据,或者在外敌的扶植下独立,威胁中国内地。这是中国本土的地缘战略弱点。针对这两个弱点,美国可以在朝鲜半岛或者倒向西方的越南集结兵力,然后利用空中优势切断山海关、韶关等交通瓶颈,不给中国发挥工业、兵力优势的机会,迫使中国以局部地区的兵力和资源迎战美国地面部队主力。这固然还是个风险极大的计划,但至少比直接登陆中国海岸线,和数倍于己的中国陆军直接交手更有威胁。针对这个问题,其实我们的祖先和父辈已经给出了答案。既然国土防线上有薄弱点,干脆就从这两个薄弱点打出去,不给敌人利用它的机会。中国历史上不只有抗美援朝,唐朝、明末、清末还曾经三次出兵援助朝鲜抗倭。决策人也不一定非要雄才大略如毛泽东。第一次是公元 663 年百江口之战,当时拍板的是唐高宗李治,这位皇帝的名气完全来自于怕老婆,他的皇后就是武则天;第二次是公元 1592 年明神宗万历派兵支援朝鲜抵抗丰臣秀吉的入侵,万历是历史上著名的昏君,其实如果按现在的标准,他应该算做“宅男” 当了 48 年皇帝,有 28 年根本就没上过朝;最近那次是 1894年甲午战争,当时的统治者是慈禧太后,掌握兵权的是号称“天下合肥”的李鸿章。从统计规律上看,这样的历史经验才更有说服力。不管是怕老婆的,翘班酗酒的,贪心不足的,不管男的还是女的,中华民国那种敌人上门才敢接招挨捶的“范”,不只新中国瞧不上,列祖列宗里最没品的也会鄙视到死。我们的国土虽大,却无一寸容外敌践踏。一个朝气蓬勃的国家讲究御敌于国门之外。古巴导弹危机的时候美国不会问苏联是否打算主动攻击美国,如果美国在中国邻国屯兵,我们也不必问什么,只当是有人来送战利品,用我们世界最大的工业予以热烈欢迎就行了。越南战争期间,外交部长陈毅元帅对记者说:“ 如果美帝国主义决心要把侵略战争强加于我们,那就欢迎他们早点来,欢迎他们明天就来!”只要中国人还有爷们,我们的国土安全就没有薄弱点。
以陆制海,用好传统纵深根据前面的数据,铁路运输的成本大概是海运的 3 倍左右,在所有运输方式中,铁路运输是运营成本最接近海运的模式。所以解决方案多半得在铁路上动脑筋。 从成本的角度说,既然中国是因为贸易量大才采取海运模式的,那么中国能否降低货运总量?如果货运量下降到原来的 1/3,那么承受 3 倍的成本也勉强可以接受了。这乍听起来相当荒谬 如何能在货运量下降的情况下发展经济?过去几十年,中国的进出口总吨位从 1949 年的 1000 万吨发展到 1978 年的几亿吨再发展到近年的几十亿吨,基本上和经济发展同步增长。这对应的是中国从一个农业国发展为进口资源、出口商品,为半个世界生产工业品的世界第一工业国的历程。这个模式不放弃的话,降低港口吞吐量近乎不可能。几十亿吨的吞吐量,我们可以根据用途划分出三个主要部分。首先是中国绝对意义上的资源缺口。即要维持十几亿人的工业社会,为本国人造房子、造商品,中国本土的资源已经不太够用了,必须从国外进口。为了进口这部分资源,中国还得制造一部分商品,运到资源出口国去交换,这一进一出就是十几亿吨。这部分是绝对省不得的。或者说,这就是我们考虑对美战略的基本出发点 如何保证在美国截断海运的情况下依然能进口到这部分资源。其次是中国运到欧美日的商品,但基本上是只出不进,许多船从美国、日本返回中国的时候主要负载是空集装箱,更多空集装箱干脆扔在了美国没人收拾,船空跑回来。欧美现在在不少技术上还领先于中国,我们一直都乐意用商品交换一些高技术商品,但美国人就是不愿意卖。跟着空跑的船回来的是银行账户里的数字,也就是外汇,或者说是我们给金融帝国交的保护费,这种经济模式现在已经造成了国内的输入型通货膨胀、房价飞涨、投机盛行、贫富分化,因而这部分运量也是我们希望砍掉的部分。最后一部分有进有出。中国从第三世界运进资源,运出商品挤垮当地的工业。就是实际上把第三世界当殖民地的那部分外贸。出口商品,是因为我们要填满世界一半的工业品市场,垄断市场。进口资源,我们好建造更多的工厂,把剩下的一半市场也占掉。如果中国坚持现在的发展路线,这部分外贸肯定省不掉。但这种发展模式已经遭到了越来越大的反弹,所以我们会提出“输出工业化”这种新模式。在这个新思路下,中国不应该进一步去追求垄断低层次工业,而是应该支援第三世界国家,把各地的基本消费品留给本地制造,中国只需要进口自用和工业升级的资源即可。所以,这第三部分贸易货运量,实际上是可以大幅度减少的。综合来说,只要输出工业化的道路贯彻到底,中国需要输入的资源会大大缩减,输出的很大一部分商品将变为重量少得多、价值高得多的工业母机、关键零部件、高技术原材料、技术专家,同时中国经济增长不受损害。这样算下来,在必要的时候,海运改陆运真正需要保证的只是第一部分的运输量,大概占原运输量的 35%~40%。因此增加的运输成本还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前面提到了,铁路运输成本还包括建设成本,要考虑修路问题。在中国和西亚、南亚、非洲之间新建铁路网,这当然是一笔巨额投资。但实际上,我们现在已经积攒了 1.3 万亿的美国国债,三四万亿的美元纸币。这些钱大部分是过去十几年用实体商品换的,都是美国永远无法兑现的欠账。既然美国人没东西兑现自己货币的购买力,我们还不如趁着这些钱没贬成废纸赶紧花掉,这里没啥投资效益问题,不花掉,过个十几年,甚至几年这些钱也变废纸了。如果能用这些投资打通大陆交通线,让美国的海上霸权相对失效,这买卖就算赚翻了。
贯穿欧亚大陆的铁路线,从朝鲜半岛到南非的里程大概要 2 万多公里,再加上三四条大致平行的干线,和之间的连接线,不过是十几万公里干线铁路。也就是我们很快就会拥有的铁路里程总量。既然美国在 1870 年到 1910 年之间修了近 40 万公里铁路,这样的工程量,对于如今生产能力百倍于当时美国的中国来说,其实是毛毛雨。青藏铁路的每公里造价大概是 4000 万人民币,号称最难修的宜万铁路,每公里投资也只要 7000 万人民币,正在建设的兰渝铁路,最难啃的山区段投资还不到 1 亿人民币。这样算下来,打通中国到非洲的铁路干线,2~3 万亿美元绰绰有余。用这笔钱就算给美帝国主义的葬礼随个份子吧。何况奥巴马说要让美国重新工业化,拿到这笔钱的发展中国家可以拿其中不少去美国购物,最起码买点粮食、药品和军火,这也算帮了美国工人、农民、技术人员,就算将来美国的寡头不领这份情,美国老百姓还能帮咱们说句话。投资问题能解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行 电子密码器 限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