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有什么关系 民事法律关系举例说明明

金融监管与创新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
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突破或者规避金融监管往往是金融创新的重要推动力。由于中国存在小额存款利率和大额存款利率的较大差距,余额宝通过发行货币基金吸收大量小额资金,并通过资产端获取大额存款收益。当然金融创新还有其他重要的推动力,包括科技进步和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在这方面碳排放交易是一个突出的例子。理想的金融创新可以和金融监管互相补充并且达到同一目标。
金融监管和金融创新对人们日益关心的金融稳定问题也是极其重要的。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至今仍在拖累全球包括中国的经济发展。人们对金融稳定极其关注,提出了宏观审慎的监管理念和措施,特别涉及了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关系。近几年的一些事件(尤其是2015年的股票市场异常波动)表明,中国的金融稳定也越来越重要。例如,近期对监管组织框架设置的讨论;对监管政策的一些调整,包括对互联网金融平台的专项治理、对通道业务的规范等等都和金融稳定相关。
中国金融体系从本质上讲是一个不稳定的体系,从而讨论在一个不稳定的金融体系下金融监管与创新的实践和逻辑。这个不稳定性来源于我们这个转型经济,来源于我们的渐进性改革的制度安排。从这个角度出发,也许能比较好地把握中国金融体系新兴加转轨和中国特色的基本特征,从而考虑不仅和发达金融体系而且也与一般新兴金融体系不尽相同的发展路径和监管政策。
对于成熟市场,我们以美国的金融体系为标杆,因为美国金融体系是成熟市场最大也是最具有活力的金融体系。现代金融学的发展起始于美国,定价体系的存在和市场的有效性是经过学界大量实证检验而得到的基本结论,因而也就成为了美国金融监管和创新的基本逻辑。按照金融学基本原理,定价体系存在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不存在套利机会,由于市场的充分竞争,套利机会在成熟市场被认为是基本不存在的,即使存在也是短暂的。因此无套利准则在西方教科书里被认为是金融资产定价的准则,从而根据金融学基本原理,定价体系的存在也是不容置疑的;而市场的有效性保证了金融资产价格可以反映所有与其价格相关的信息。人们针对市场有效性的假设做了大量的实证检验。这个假设被认为是社会科学里被检验得最多的一个假设,但是争议依然存在。基于这个框架,人们可以认为金融资产价格基本正确,价格背离价值的时间不会很长,不存在金融创新过度的问题,市场有自我修复能力,不必过度监管市场,信息披露本身是金融监管的根本。
中国的创新和监管逻辑和成熟市场有着明显的不同(其实和一般的新兴市场也不一样),研究中国金融稳定问题必须考虑中国是一个转型经济且采取了渐进性改革策略。中国渐进性改革带来的套利机会和定价体系的极度扭曲是一对孪生兄弟,导致金融创新偏向跨界和跨境的套利,导致投资者风险自担的原则失效,导致政府过度干预(监管),导致定价体系进一步扭曲,这个循环是中国金融体系不稳定的主要原因。在这个循环中,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都有可能进一步加剧金融的不稳定性。多次重复这种循环也有可能导致中国爆发金融危机,这也许就是中国最终爆发金融危机的一种模式,因为用存款保险制度(刚性兑付银行存款者)去防止银行挤兑是可行的,而用刚性兑付整个金融体系是不可行的。而所谓的高杠杆、资产泡沫破裂都只是表象,并不是导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
文章来源:领航返佣网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投资理财你的专属!
想成就财富,投资理财!
今日搜狐热点论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论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以下试题来自:
问答题简述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 金融创新是近年来西方金融业中迅速发展的一种趋向。其内容是突破金融业多年传统的经营局面,在金融工具、金融方式、金融技术、金......
为您推荐的考试题库
你可能感兴趣的试题
1.问答题 租赁公司是指经营租赁业务的金融机构。按照国际通行的划分方法,租赁公司所经营的租赁业务可划分为:融资租赁、经营租赁和综合租...... 2.问答题 金融行业自律,是金融业自我管理、自我规范、自我约束的一种民间管理方式。它可以提高行业内部的管理,有效地避免各主体之间的不...... 3.问答题 国际金融公司是指一个国际金融机构。它建立于1956年7月,主要为了给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会员国的私人企业的新建、改建和扩建等提供...... 4.问答题 机构型监管模式是指在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局面下,以机构为中心,由不同的监管部门对不同类型的机构进行监管。该模式的优点是专...... 5.问答题 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当局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以及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上所有......
热门相关试卷
最新相关试卷全体大会六: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协调与平衡-ZAKER新闻
【财新网】近年来,中国金融体系创新加速,以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金融科技的发展,对传统金融业务的模式、流程、效率和监管方式带来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全球范围内有关宏观审慎监管和金融消费者保护等方面的监管改革经验值得中国借鉴。金融监管的完善重要的是法律、制度和理念层面变革,既鼓励支持金融机构把握创新机遇,又能够从根本上避免"监管真空",有效应对安全、风险方面的新挑战。由上海市人民政府和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共同主办的"2017陆家嘴论坛"于6月20日至21日在上海举行。全体大会六围绕"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协调与平衡"展开讨论,会议由财新传媒执行主编凌华薇主持,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信托监督管理部主任邓智毅、中国人民财产保险监事会主席王和、上海保险交易所董事长曾于瑾、澳门金融管理局主席丁连星、摩根大通亚太区主席兼首执行官Nicolas AGUZIN 、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书春作为嘉宾发表演讲。以下为倒序会议实录:[Nicolas AGUZIN] 因特网和技术像刚才前面发言人说,会给所有参与者提供平等的机会。主要驱动因素要分几个方面来看。第一,我们看到现在智能手机发展,且18-34岁年轻人非常多,他们非常开放,愿意尝试新的东西,现在我们有大数据可以进行分析,这些都驱动着变革。第二,在银行业也有一些东西在改变现在的环境,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很多人对金融机构丧失了信任,更愿意尝试新的东西和新的做事方式,这对金融行业创新的影响是特别大的。 [12:32:09][Nicolas AGUZIN] 我们估计这个市场将会继续快速增长,而且会加速。我们认为,2020年借贷的规模将会达到5万亿人民币,互联网上发行的金融产品将会超过10万亿,网上交易会超过350万亿人民币,都是人民币不是美元,然后保险的保金也可能会达到1万亿,就是线上的市场所产生的保费。我们觉得这是巨大的变化,未来3-5年当中如果可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金融机构获得的收入将达到5000亿。 [12:30:15][Nicolas AGUZIN] 说到中国,今天我们在上海,上海也是位于金融改革前沿的,中国在金融科技业处的位置是非常好的,中国的数字支付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另外线上的借贷也是最大的,而且中国的P2P的借贷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因此中国处在金融科技的前沿。 [12:29:37][Nicolas AGUZIN] 谢谢,非常感谢您主持。您说得非常对,我们的确说了很多金融科技,但是在此我想介绍一下背景。给大家讲一下,我们是如何看待技术的,这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技术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了,很多的机构、公司都在用这个技术,而且用了很多年。有很多发明都让很多银行服务的价格降下来,促进了使用的方便性。所以技术不是一个新事,那么什么是新的呢?技术变化的速度是全新的,互联网和技术结合起来就是一种革命,我们认为在未来的5-10年,这两者的结合将会让我们看到人类历史上有史以来可能最大的变化。所以我们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这种变化非常独特,会颠覆整个行业。尤其是金融行业,在某种情况下,会造成很多工作岗位的流失和消失,也会造就很多新的工作。总体来说这是一个深刻的转型,这也是互联网商业模式,出现了之后改变商业界、游戏界、广告界的商业模式,现在这种变革即将进入金融业,就是我们说的金融科技。 [12:29:00][凌华薇] 澳门最近这两年有一个很重要的战略调整,和香港错位的一种金融创新的方向上调整,一会儿请丁主席多谈谈这方面的内容。下面发言的是摩根大通亚太区主席兼首席执行官Nicolas AGUZIN,请他介绍一下他们的想法和对全球金融监管趋势的判断。 [12:27:07][丁连星] 5月16日下午,澳门举办了一个会议,我们邀请香港监管局和上海人民银行总部参与一个会议,进行探讨交流。会议之前我们成立了金融安全发展与科技监管联盟,这得到了香港监管局和人民银行的支持,通过大家的交流,充分分享澳门的一些经验,在利用创新科技和维护安全方面更进一步。 [12:26:35][丁连星] 澳门每年有三千万游客,对于金融服务要求也很大,其中一个通过银行卡,柜台机提款,澳门这方面面对的挑战还是挺大的。我们周围监管机构也利用新的技术,在5月开始,主要通过人脸识别,通过银行卡跟身份证,看提款人和身份证是不是一个人,大概6月底基本可以安装好,这个手段就是金融科技和金融安全的手段之一。大家可能也知道,在5月中旬,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成立科技委员会,在公告当中,人民银行提出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建立健全适应我国国情的管理机制。 [12:24:56][丁连星] 金融安全无论在国际层面或者国家层面,都是得到很大程度的重视。去年G20峰会国家领导达到了共识,把金融安全定为首要任务,我们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强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一部分。金融安全、国家安全也是金融发展的基础。 [12:23:38][丁连星] 金融创新是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新的业务产品和适用模式不断涌现和发展,金融监管只是演变和发展,监管者需要跟踪评估进行创新的发展态势和风险特征,及时界定监管框架,填补监管空白,并探索新的监管要求与监管手段,并有效地防止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12:23:12][丁连星] 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互结合,强化金融机构的合规和文化建设,金融机构应该平衡和协调好依法合规和业务创新之间的关系,监管者要建立与业界良好互通机制,强调文化建设和金融风险管理的要求,鼓励金融创新机构在产品研发阶段,主动和监管部门沟通,以便监管深入理解金融创新的基础,从而更好界定实施适当的监管规则。 [12:22:44][丁连星] 作为监管机构,要对创新的金融业态产品有深入透彻的理解和分析。创新是必然的过程,积极引入新的监管理念,在有限的范围和风险容忍度以及现行法律法规框架下,为金融创新创造灵活空间。提升监管的实时性,及时做出警示和支持,降低监管成本的同时也提升风险防范的有效性。在风险披露方面,加强金融消费的教育保护,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视消费者的保护,对于金融创新监管应加强创新金融产品和信息披露要求,让金融消费者更加了解新产品或者新服务的风险,通过对投资行为理性引导,提高投资者风险意识,规避风险,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12:22:15][丁连星] 大家知道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是相伴而生,金融监管目的之一就是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发挥金融创新活力,满足实体经济金融服务的需求。如今,金融业的新技术使用,催生了各样新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不久的将来各种科技将广泛深入和运用到金融产品或服务流程中,创新科技的应用使得金融科技所带来的金融风险更加复杂,更加特殊,一旦出现问题势必会比传统金融体系更快,影响范围更广,涉及主体更多。在进入创新过程当中,需要有效金融监管保驾护航,才可以行稳致远。 [12:20:27][丁连星] 谢谢主持人。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感谢大会的邀请让我在这个场合可以学习和跟各位嘉宾分享经验,我今天谈一下总的金融创新和监管的关系,介绍一下澳门一些情况。 [12:19:21][凌华薇] 谢谢曾董,曾董原来也做过多年监管,也做过保险保障基金的总经理,一会儿还可以请您多谈一些监管方面的看法。下一位发言的是澳门金融监管局的主席丁连星先生。 [12:18:13][曾于瑾] 我们深知建立标准化的公开市场在全球都是一个新生事物,特别是推动保险产品,保险交易的标准化进程,不是轻而易举的事,还需要进行艰苦的探索,但是同时也看到保险业的转型升级,保险业的提质增效是一个必然趋势,只要信任这种趋势,一定会取得成功。谢谢。 [12:17:57][曾于瑾] 过去的一年是保交所的基础建设年,主要是打基础、做规划、建平台。目前有些产品已经初步上线试点,在年底前还会有一些新的产品或系统上线,开始逐步得到市场的认可。保交所不会轻易动用统一监管规则要求交易,保交所更多愿意用市场化的方式,通过跟市场的结合形成交易。 [12:17:22][曾于瑾] 目前保交所正在推动标准化的场内公开交易市场的建设,一方面通过公开交易、集中交易,提升保险市场公信力,让老百姓有可信场所,获得保险产品。另外一方面,通过产品的标准化,简易化和便利化,以及通过科技金融手段的运用提高保险市场的效率。 [12:16:50][曾于瑾] 第二个看法,上海保交所是我国多层次保险市场体系重要的探索。去年6月12号陆家嘴论坛挂的牌,今年刚好一年。通过保交所这样的场所,使得保险风险在更大的集中交易,在更大范围,更广空间,更多的城市进行分散和转移,进而扩大整个社会的保险覆盖面。怎么定位,怎么解释保交所?我想做一个解释。第一保交所做平台不做承保,不是保险公司,不承担风险。第二保交所做标准化的产品交易,不做非标准化的交易,非标产品本身就很复杂,不是所有的保险产品都可以到保交所,你说我愿意到你这里挂牌,需要有标准。第三做公开市场不做封闭市场,保交所是保险业的公开市场,交易规则是公开透明的,要有充分的信息披露,在保交所挂牌交易的产品,必须以保护投保人为优先原则,才可以建立让老百姓可以信赖的市场。四是做科技型的交易所,不做传统的交易所,总结一下有这么几个特征。 [12:16:23][曾于瑾] 总之,场内公开交易市场是保险市场的重要补充,将促进我国多层次保险市场体系的形成,对于推动普惠保险,实行差别化的监管,实行分类监管,具有重要意义。这是我讲的第一个看法。 [12:14:08][曾于瑾] 第三、有利于规范交易秩序,降低交易风险。集中化的场内公开交易可以通过规则约束,信息披露,数据检测和价格方式规范市场,降低市场风险,同时能够降低保险非标准化程度,降低保险行业复杂程度。原来我也不知道保险为什么要有精算师,现在看这个行业就是这样。 [12:13:54][曾于瑾] 第二、有利于形成标准化的交易机制,降低交易成本。因为公开交易、集中交易有交易规则,有产品的交易规则,通过这种交易规则可以大大提升市场交易的标准化和便利性,也会激发广大投保人的投保意愿,如果你一整天接到的都是营销员的电话,说半天你也听不懂,不要说你听不懂,我也听不懂,监管者也听不懂,除非做保险精算专业的人。这种情况下,怎么普及保险呢? [12:13:15][曾于瑾] 第一、有利于形成完善的价格机制。我觉得保险是没有价格基准的,保险是风险交易行业,没有价格基准,如果有一个集中市场来定价,股权定价一个私募交易股权可以拿公开市场交易定价做基准,通过折扣来定价,保险做不到,非常分散。公开市场就有利于形成价格基准,引导风险价格,形成一个可持续的风险交易市场。 [12:12:36][曾于瑾] 我把这称之为"富饶的贫困"。中国13亿、14亿人潜在的保险市场有多少?它是必需品,可是我们国家的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都达不到。别看现在保险做得很大,总量全球排名第二,你用深度、密度一比,差一大截,问题在于保险对于潜在资源的开发成本太高,太复杂。所以,建立一个集中、公开、标准化的保险市场显得十分重要和迫切。 [12:11:33][曾于瑾] 目前我们国家的保险市场,当然和国外的方式也差不多,这种定价或交易的方式,是私下协商,面对面谈成的,这种交易方式一定会存在信息不对称,隐蔽交易分散,成本很高,效率很低,这已经严重制约了保险的透明化或者监管的透明化,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长期以来,潜在的保险市场非常巨大,保险的供给又非常短缺的问题。 [12:10:26][曾于瑾] 如果资产和负债之间不能平衡好,就必然会产生错配或者巨大的错配,大量的错配。实际上来说,复杂的市场需要多层次市场体系与之相适应相匹配,既要有综合市场,也要有专业市场,既要有场外现在通行的分散交易的市场,也要有场内集中、公开的保险市场。 [12:09:25][曾于瑾] 各位上午好,就今天的主题我就金融创新与监管,我想结合保交所的发展谈两个看法。第一个,中国的保险市场需要一个集中、标准化的场内公开交易市场,以形成多层次保险市场体系。大家都知道保险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市场,从产品来看,有保障属性,又有金融属性,问题是这两个属性一相加,衍生出很多的保险产品。从营销方式来看,既有个险,又有团险等等,加剧了保险产品和保险生产非标准化。从投资来看,保险基金的渠道已经多元化。问题来了,资产负债两端都非常复杂,如何平衡资产和负债的关系是对监管者还有保险行业一个巨大的挑战。 [12:08:48][凌华薇] 谢谢王总,没有想到人保在区块链的研究和应用上,已经有了这么多成就。下一位发言的是上海保交所董事长曾于瑾,上海保交所的倡议在第三届陆家嘴论坛上提出来的,花了6年时间落地,去年刚刚成立,我想听听保交所的业务逻辑和金融创新方面的应用。 [12:07:34][王和] 最后我想呼应一下主题,关于监管的问题。如果我们认同金融将从一个更制度的平台走向一个更技术的平台,金融监管必然要走向一种基于科技的监管,我讲的一个观点叫"以技制技",用技术制衡技术。这个过程中,区块链技术在强化监管方面,应该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区块链有一种协调集体跟个体的关系,不可抵赖,不可篡改,都为我们强化监管和实现科技监管提供了一个技术实现的手段。我就说这些,谢谢大家。 [12:07:12][王和] 中国人保在做一些科技创新过程中,一直秉持这么一个思路展开,我们在运用区块链做养殖保险过程中,我们运用这个技术解决了养殖保险的问题,继而为农村金融、农业金融精准扶贫,营造一个很好的环境,同时为食品安全全流程、全过程的溯源管理提供了可能,更重要的是,为农业保险合规经营的监督创造了一个可能。 [12:06:00][王和] 因此,保险业的创新应当着眼于提升总效率,实现大公平,围绕这个目的展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根本上避免"监管博弈",避免陷入监管博弈的误区,这种反复博弈的成本,最终还是要由社会承担的。金融创新风险管理关键在行业,在于行业对前面提到金融的核心价值观的觉悟,并形成一种集体共识和行动。 [12:04:32][王和] 在金融业发展过程当中,非常重要的问题是要不忘初心,我们要回望和坚守金融业的核心价值,金融业的核心价值或者金融业的核心诉求是提升金融资源利用的社会总效率,实现金融利益分配的社会大公平。我讲总效率不是一个产品,不是一个企业,甚至不仅仅是一个行业的效率,是全社会的效率,是基于社会价值创造的效率,所谓大公平不是简单和狭义的市场公平,是更大范围和意义上的社会公平,就是全体参与者的公平,包括每一个个体。 [12:03:43][王和] 就保险而言,保险具有显著的社会性,保险社会性是与生俱来的,所以保险是典型群众事业。在保险管理过程当中,包括创新管理过程中,运用市场化的理念和技术固然重要,但是也要认识到在创新过程中,还要兼顾社会性。因为市场会均衡,市场会出清,但是均衡和出清是需要代价的,而这个代价往往是由社会和消费者来承担的。我们强化金融监管,金融体系是安全了,但是安全背后的效率问题还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12:02:58][王和] 第二,我想谈一下关于创新过程当中风险的认识。科技肯定为金融创新、保险创新提供了无限的想象力,但是就像所有技术一样,都是双刃剑,带来了可能和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所以我们认为在金融创新过程中,要把风险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其实风险放在突出位置上背后有两个命题,一个是从数的层面重视,一个从道德层面重视。我认为数的层面固然重要,但是道德层面更加重要。我们把合规的文化植入到一个系统去是很重要的,我们整套的制度,整套技术可以保证合规,其实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把合规文化植入到每一个从业人员的心中。其实合规文化最重要的是要解决行业立场和宗旨问题,就是回答好为什么要创新。 [12:01:37][王和] 三是信用,区块链将为重构信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今年4月份中国人保发布了全球第一份保险区块链白皮书,在这份白皮书当中,我们认为保险和区块链具有着基因性的联系,联系点是他们共同的社会性。区块链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是能够很好地去协调集体和个体的关系,继而为重构信用或者构建更加高效、公平、公正信用提供了技术可能。跟区块链一起出现的是智能合约。金融合约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复杂,是执行过程当中可能的不确定性,也是消费者对于金融行业不满意一个重要的点,但是智能合约可以实现公平公正的执行,所以它能够改善客户体验,提高合约履行的效率,在更大层面实现公平。这是我们对于科技创新的理解。 [12:00:14][王和] 二是大数据,大数据相关的是保险经营领域是预测,大数据将从根本上改变认识科学,改变预测科学,改变我们对于风险的认知和管理,改变我们非常熟悉的清算,继而改变定价和风险准备。 [11:58:27][王和] 就保险而言,科技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集合,我们知道,保险的大数法则决定了集合在保险经营中的重要性。而集合的效率直接反映了保险经营的效率。互联网为集合以及集合效率的提升提供了可能,同时互联网将从根本上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而我们理解风险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信息不对称。同时互联网不仅解决了传统对于集合的认识,还为我们创造了一个三项集合,反向集合的可能,为碎片化和场景化的保险创新提供了可能。 [11:57:46][王和] 大家可能注意到华尔街很多金融大鳄们,几乎不约而同说了这么一句话"其实我们是科技公司"。科技在推动金融创新与发展过程中,我觉得它的核心力量和贡献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提高效率,二是创造可能,三是实现公平。这应当是金融创新的切入点,更应当是落脚点。同时,我们也看到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将成为未来重构金融的三股核心力量。 [11:56:37][王和] 我想谈两点,第一对于金融创新尤其是科技创新一个基本认识。第二谈一下关于金融创新过程中的风险问题。我们有一个基本判断,就是面向未来,金融创新更多体现为科技创新,我讲两个观点,一个观点是金融的未来一定属于基于科技创新的商业模式创新,第二个观点是金融将从一个更制度的平台走向一个更技术的平台,就是说金融的科技化是一个大趋势。 [11:56:08][王和] 各位早上好,首先非常感谢主办方的邀请,很荣幸有这么一个机会今天来跟大家在这里交流一下关于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这个话题。前面来自于监管部门的领导都就金融创新与监管的问题做了非常系统也非常专业的分析。我看了一下名单,今天可能在这里面我是为数不多来自于企业的,来自于金融机构的。所以,我今天想从行业和企业的角度来谈谈关于金融创新与监管这个话题。 [11:55:29][凌华薇] 谢谢邓主任主要谈金融科技对大资管的影响,也为我们展望未来可能的情况,监管会不会被AI所替代。下一位发言的是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的监事会主席王和总。 [11:54:50][邓智毅] 过去是警察在路上进行纠错,这是所谓的行为监管,现在发展到后面是探头,这当然是一个进步,等发展到无人汽车的时候,警察已经没有作用了。从一开始程序设计上面,你就把规则设入进去,也可能引发一个缺陷,一旦代码发生错误,很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后果。前面讲到很重要的标志是出现了机器意识,这个非常重要。我可以大胆设想一下,如果今后把一些合规文化、合规意识、合规基因内置到机器里面,是不是可以自我循环和提高,到了那一天我们当然会高枕无忧,但是跟现在的监管形态和秩序是完全不一样的,谢谢大家。 [11:54:13][邓智毅] 对于监管第三个挑战,监管体系和秩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传统监管体系和秩序是一个相对成熟和稳定的体系,监管机构和被监管机构之间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一个关系,也有人说是猫和老鼠的关系,也有人说是司机和警察的关系,不管怎么说,已经有一套透明的游戏规则,在这个规则之下大家进行博弈。但是在金融科技发展到高度形态的时候,我们有一句话叫代码即规则,代码即法律。我们现在可以把一些智能合约内置到机器里面,一旦触发条件就进行自我纠错。 [11:52:52][邓智毅] 二是增加了风险监测和管控的难度,这个我就不多说了。 [11:51:40][邓智毅] 第四句话,监管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一是对于监管专业的能力形成挑战,监管者很可能很难快速配备相应专业的资源以及更新知识结构,识别潜在风险,从而影响监管有效性。昨天德勤发了一个报告,从2008年到现在,金融危机以来,整个金融机构收取的监管费用,全球增长了492%,累积起来将近超过3000亿美金。以欧美为主体的大型银行交的罚款增加了45倍,一方面说明监管的力度空前加大,同时也说明监管占有的监管资源越来越大。所以现在不仅出现了金融科技,也出现了监管科技这么一个新的形态,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这个问题,传统监管的手段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了。银监会从几年之前搞EAST系统,非常有效,从侧面说明监管科技业面临一个巨大发展的挑战。 [11:51:34][邓智毅] 第二,从系统方面来说,也存在一系列的风险。一是增加了机构之间的关联性和金融体系的复杂性,金融科技加深了金融业、科技企业和市场基础设施运营企业之间的融合,增加了整个行业复杂性,特别是部分科技企业在信息技术管理方面的局限性,有可能导致风险在这三者以及整个体系之间进行传导,系统越来越复杂,风险就越来越复杂。二是很可能强化羊群效应和市场共振,增强风险波动和顺周期性。在金融服务效率提升的同时,风险传导的速度也越来越快,金融市场参与主体的行为更加趋同,从而放大金融市场波动。以资管行业智能投顾为例,金融机构运用智能化系统为客户提供程序标准化资产管理建议的同时,如果采用相似的风险指标和交易策略,那么很可能在市场上导致更多的统买统卖,重涨重跌,这种现象同频共振,这也是一个系统性的风险。有取有舍,有得有失,相生相伴,这些风险伴随新的生态出现。从监管层面来看,我至少觉得面临以下几个挑战。 [11:47:43][邓智毅] 第三句话,金融科技潜在风险越来越多。这有两个层面,第一,从机构层面来上看,一是影响传统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金融机构可能分流部分银行业务,对现有银行的盈利模式、盈利能力形成巨大挑战。二是增加信息科技的操作风险,金融机构更多运用新技术,并进行外包,增加风险管理难度,在实际运行当中已经有部分第三方合作机构因为系统缺陷导致金融交易数据泄露,这一种案例。三是有可能提高整体风险水平,金融科技企业在增加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的同时,有可能降低客户门槛,引入更多的高风险客户群体,由于金融科技还没有经过一个完整周期的检验,历史数据也并不完备,因此很可能造成金融风险的低估和错误的定价,把整个行业的风险水平提高了。四是对突发事件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金融科技和物理网点不一样,是24小时全球全天候进行服务的,受到外界攻击和暴露时间会更长,概率更大,实时监测和对突发事件的处置也对我们提出了要求。所以从机构层面来说,我们很可能面临着这么一些风险。 [11:46:08][邓智毅] 第二句话,金融科技对于我们行业特别是资管行业的影响越来越广。一是降低了信息不对称,客户和资管机构获取的信息趋同,让获取成本大大降低。二是提高了信用违约的成本,互联网提升了信用信息的透明度和可得性,这样就提高了融资方违约的成本。三是降低了行业的壁垒,加速了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的深度融合,使过去非传统的金融机构依靠渠道优势和场景优势,能够跨界进入到资管行业,金融和非金融的边界越来越模糊了。四是改变了资源配置效率,过去市场资源配置存在一个错配,借助互联网、大数据,资管机构得以更加真实、直接地获取客户群体的偏好。从而可以量身定做,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这提高了资源配置的效率。五是重构资管生态链,资产获取环节、财富营销环节都跟过去的方式、方法、路径发生了深度变化,彻底改变了传统资管行业的生态链。 [11:43:49][邓智毅] 从技术形态上讲,通过这三个阶段,从人脑向电脑转化了,从线下向线上转化了,从低频向高频转化了。这个社会里面,交易里面看谁开"第一枪"。现在国外也有高频交易,就是穿山打洞也要缩短0.001秒来抢夺时间的速度。同时从自我到无我的境界,可以有意识地进行自我升级的时候,科技的眼泪不仅仅是他个人的眼泪,也代表人类的眼泪,金融科技就其技术形态来说是越来越高了,势不可当。 [11:40:39][邓智毅] 严格说就是按照多因子、多策略,强化学习以及强化加深度学习这么一个技术路径,一步步发展起来的。一旦进入到深入强化加深度学习这个阶段,产生了重要的标志性的东西就是机器意识,这是需要引起我们高度关注的,也是对智能投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因为完备的处理数据,能够进行准确的决策以及自我升级,对我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11:39:20][邓智毅] 我讲四句话。第一句话,金融科技的继续形态发展越来越高。2016年3月份,金融稳定理事会专门发布了金融科技的描述与分析框架的报告,对于金融科技第一次在这么高层面上做了一个比较全面和准确的定义,这也是今天这个板块讨论的原点。业界一般认为,金融科技到今天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金融IT阶段,二是互联网金融阶段,三是金融科技的3.0阶段。特别是在金融科技3.0阶段,应该说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这些技术一并发力,所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国家现在正处在第二个阶段向第三个阶段发展的转化过程当中,资管行业最关心的是什么?就是智能投顾背后的技术,就是人工智能以及上面提到的新的金融科技技术。 [11:38:22][邓智毅] 谢谢主持人,各位大家上午好。最近一个时期以来,有两个高频词,一个是金融科技,一个是大资管。我来自银监会信托部,坊间也把信托当成大资管重要参与主体,围绕今天板块的主题我就金融科技对于金融,特别是资管行业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同时对金融监管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谈几点看法,仅仅代表个人不代表单位。 [11:36:35][凌华薇] 徐忠谈的问题特别重要,谈的是怎么保证金融监管的有效性,这恐怕是现在最重要的话题和命题,也谈到央行和金融监管的关系,谈到监管与发展关系,更提到怎样监管监管者。接下来发言是银监会信托部管理部主任,参加了上一轮银行改革,也是银行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类机构,信托公司的监管者,欢迎对徐忠谈的观点进行回应。 [11:35:39][徐忠] 第三,监管政策应公开透明。由于监管者容易受外部力量的影响,偏离公共利益的目标,监管政策的自由裁量权应与监管机构的独立性相匹配,对于独立性强、将消费者利益内化为自身目标的监管者可以赋予更多权力,对于独立性较弱的监管者,应当采取基于规则非相机性监管制度,增加监管透明度。 [11:35:07][徐忠] 目前,央行承担最后贷款人职能如果没有监管职责,存款保险制度如果没有监管职能,都沦落为付款箱,因为中间存在着权力与责任不对称的问题。从问责机制看,监管者由于并不完全承担监管失误导致危机和风险暴露的成本,导致监管不足,问责者要基于监管失误强化约束。2001年澳大利亚保险局倒闭,澳大利亚金融监管局被认为严重监管失误,并可能存在政治现金的利益输送,澳大利亚政府专门成立监管部门调查,合理监管者的薪酬水平也是权责一致的。监管有效性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监管者的主观能动性,尤其监管者与被监管者专业水平的对比,在监管机构薪酬水平和市场差距过大情况下,监管机构人才不断流失,专业性下降无法避免,同时无法针对金融体系的变化,实施适应性和前瞻性的监管。 [11:33:18][徐忠] 第二,监管权责应该对等。金融监管的供求失衡,金融监管是公共产品,但是监管者并不是毫无成本。金融监管存在寻租,政府通过监管干预,私人部门就有租可寻,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监管体制要通过合理监管分工,严格问责惩戒等建立机制,将监管者的行为统一到金融监管整体目标上来看。从监管的分工上来看,如果分工出现权力与责任不匹配,就会导致监管者严重扭曲,往往权力滥用,有责无权的监管目标不实现。 [11:30:36][徐忠] 在短期内监管和发展可能出现政策不一致,存在目标冲突的情况下,存在以发展为重,监管激励不足的问题。中央层面看,在功能相同金融产品业务交叉领域出现监管竞争,这并不一定是坏事,只是在同样的金融产品,缺乏统一规制前提下监管竞争容易演变成竞相降低监管标准,导致劣币驱逐良币,损害监管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同样,在中央与地方政府的监管关系上,由于监管体系的系统性风险由中央政府负责,如果地方政府承担部分监管职能,可能对地方的金融体系进行干预,不利于稳定。 [11:29:10][徐忠] 二,从监管体系来看。第一,监管的目标应清晰明确,面对多个任务目标,代理人有动力将所有努力投入到一切容易被贯彻的任务当中,减少和放弃在其他任务上的努力。金融监管领域,我们金融监管者往往承担着发展的职能,监管和发展二元目标的前提下,监管者会自动倾向于更容易的发展目标,而不是监管目标。 [11:27:29][徐忠] 这是从中央银行和金融监管的关系。 [11:25:34][徐忠] 第三,中央银行行使最后贷款人职能,开展危机救助,需要金融监管的协调配合。最后贷款人流动性救助,赋予了中央银行危机救助最后防线的最后地位,作为最后贷款人行动指南,绝大多数金融机构是健全的,中央银行没有必要为小部分银行提供无偿救助,要求中央银行在流动性危机采取迅速果断行动防止系统性风险的蔓延,同时遵循向流动性困难而非财务困难的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的原则,防范风险。流动性困难机构要提供高质量的抵押品,收取高利率,如果不参与事前事中监管,监管信息无法有效共享,中央银行很难掌握银行资产状况,很难作出准确的救助。在这种情况下,中央银行最后贷款人职能简化为付款箱,存在严重的道德风险。 [11:25:03][徐忠] 第二,中央银行履行金融稳定职能,需要获得相关金融监管的信息。套保融资、投机性融资、庞氏骗局,套保融资是指融资主体主要利用预期收入偿还债务利息和本金,庞氏骗局完全是靠借债来偿还,投机性融资介于两者之间,稳定的金融体系肯定以套保性融资为主,完全以套保性融资为主,牺牲了效率。所以说,一个既安全又有效的金融体系肯定以套保保障型融资为主。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维护金融稳定,中央银行承担职能,要求中央银行在法律上、管理上具有引导社会融资,形成以套保融资为主的机构能力。 [11:22:43][徐忠] 第一,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的关系。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离不开金融监管政策的协调配合,从现代货币创造理论来看,中央银行货币供给是外在货币金融体系,尤其是银行体系内部创造的货币是内在货币,货币调控是通过外在货币影响内部货币。最近一段时间,监管政策密集出台,事实上造成了货币乘数的下降和M2的下降,可见即使中央银行可以调控外在货币,但是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管保障,外在货币投向何处,效率如何,这是中央银行无法控制的,也无法保证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11:16:46][徐忠] 从理论上监管的收益和成本较为肯定的公共部门参与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实践当中,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当然二战以后,随着克莱斯(音)主义的盛行,金融监管普遍形成严格的金融管制。上世纪70年代以后,大家开始反思,纷纷放松金融业的严格管制,开始转向轻度监管、效率优先。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金融监管逐步回到安全与效率并重,宏观审慎监管重要性成为共识,对中央银行和金融稳定的关系有了重新的认识。但是从金融监管的理论来看,什么样的金融监管体制能够实现安全与效率并重,既严格又富有弹性,有效平衡金融创新与安全风险防范呢?我想从下面几个角度谈一下。 [11:15:28][徐忠] 今天我想借这个机会梳理一下,金融监管发展沿革理论基础上,想从经济金融理论的角度探讨,一个有效的金融监管体系的框架是什么,供大家参考。金融监管是顺应金融市场发展引进的,早期没有。金融界就是一个市场激励,从华尔街协议,从私人银行家摩根建立的自律组织,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使得大家认识到金融系统有很大的外部性,需要防范系统性风险,需要加强金融监管。 [11:13:11][徐忠] 从国内来看,随着我们国家经济进入新常态,从钱荒到债市风险,局部风险不断爆发,我国金融监管的深层次风险就是"十三五"提出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体系的金融框架的重要背景。 [11:11:12][徐忠] 大家上午好,非常荣幸参加陆家嘴论坛,这部分内容是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的协调与平衡。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金融监管政策一直是国际关注的焦点。从国外来看,次贷危机以后大家对于金融监管改革一直积极推进,核心是提高金融监管的标准,扩大金融监管的范围,全面加强金融监管的力度。比如美国的弗兰克法案,欧盟金融工具市场指令等等,相关政策在提高金融体系稳健性的同时,也有人批评这些政策是不是阻碍了金融的发展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最近,美国众议院通过了大幅反转弗兰克法案,同时美国财政部出台了首份金融监管核心原则,包括放松银行监管的要求。 [11:08:36][凌华薇] 首先,我想介绍第一位发言人徐忠,他有多年金融宏观研究的积淀,也有对金融市场实际的管理经验,也亲自领军了上海票交所的创设,现在他的身份是央行研究局局长,有请。 [11:06:51][凌华薇] 大家好,当下从中国到国际,金融科技都是大风口,谈到金融创新没有什么比金融监管更热,金融科技影响下的金融业和金融业态,监管应该怎样应对?监管主要关注两头,一头是宏观审慎监管会不会发生系统性风险?一头涉及金融消费者保护,金融创新的过程中有没有不恰当的部分,会损害金融消费者的利益?今天,七位嘉宾分别来自监管当局和不同背景的金融创新机构,也有金融创新机构的自律组织,他们当中有货币监管当局、银行监管当局、大型保险机构、大型外资金融机构,还有保险的创新平台等等。我想请每位嘉宾把发言控制在5-8分钟,然后进入讨论。 [11:06:14]原网页已经由ZAKER转码以便在移动设备上查看
相关标签:
原网页已经由 ZAKER 转码排版
财经新闻12小时前
财经新闻4小时前
财经新闻1小时前
财经新闻23小时前
财经新闻2小时前
房地产1小时前
未央网48分钟前
未央网48分钟前
商界2小时前
未央网1小时前
搜狐焦点2小时前
搜狐焦点2小时前
搜狐焦点1小时前
搜狐焦点3小时前
商界2小时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与金融监管相关的法案 的文章

 

随机推荐